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瓦尔登湖生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瓦尔登湖生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瓦尔登湖生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林中生活散记) 1846年2月4日,梭罗按计划前去康科德城(Concord)讲课,题目是“关于马斯·卡莱尔及其著作”(Thomas Carlyle and H is Works)。讲课结束了,听众却意犹未尽,要求主讲人谈谈自己在林中的生活,相对而言他们似乎对这个更感兴趣。为满足大家的要求,梭罗准备了一个“我自己的历史”(Th e History of Myself)的课题,在当月10日开讲。没想到听众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要求他在下一周的课程上再讲一次,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前来听讲。受这次讲座的启发,梭罗将自己讲课提纲加以整理,又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写作,终于完成了Walden,or Life in Woods(《瓦尔登湖,又名林中生活散记》)这部传世的名著。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这是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到目前为止,此书已经出现了将近两百多个版本,并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作者有生之年里这部书一直被认为是模仿之作,而且还倍受冷遇。初版的2000册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卖完。直到作者去逝以后,这本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的评价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梭罗的思想意义才被我们认识到。1817年 7月12日,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住下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这时期,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主义刊物《日规》(Dial)写稿,其后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并在此之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考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和《瓦尔登湖》。 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因为梭罗反对黑奴制(Negro Slavery)拒交“人头税”而被捕入狱。虽然他只在狱中蹲了一宿就被友人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替他代交了税款保其出狱,但这一夜却激发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出来后曾有一些市民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宁愿坐牢也不愿意交税。为解释这一问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成了著名的政论《抵制国民政府》(Re 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后改名为Civil Disobedience)。他所宣传的这种依靠个人的力量,“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对印度的甘地和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7年,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来的村落。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简朴的生活风格,将主要精力投入写作、讲课和观察当地的植物动物。有时候为了得到极其微薄的生活费用,才偶尔离开村子到父亲的铅笔厂工作一些日子。梭罗卒于1862年5月6日,时年44岁。当时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作为他的主要著作之一,《瓦尔登湖》是梭罗在瓦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纪录。鉴于他的第一部书《康科德和梅里马列克河上的一周》的失败,这一次他格外慎重,没有仓促出版而是静下心来重新写作,使之更加完美。在此后的五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修改、补充、完善,有时为了使内容更加和谐统一,甚至将整个段落改动。

生态效益是提供森林资源、动物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美丽的风景。湖泊能够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并且还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

《瓦尔登湖》的内容简介: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作品主题

梭罗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和他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张,那就是回归自然。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指出,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过着物欲的生活。这样的情形今天依然存在,并且愈发严重。

我们有许多人几乎很少去关注在那些琐碎的个人利益和活动之外的事物。许多人的精神活动过于局限,只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而用梭罗的话来说,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

涨了见识呵呵

瓦尔登湖论文开题报告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这位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他常常只是一个人。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他的生平十分简单,十分安静。 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3—1837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1838—1840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到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On Civil Disobedience)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按字面意义,这也可以译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后面我们还要讲到它。然后,到了1854年,我们的这本文学名著《瓦尔登湖》出版了。本书有了一些反响,但开始的时候并不大。随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1859年,他支持了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并到教堂敲响钟声,举行了悼念活动。 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仅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自有人给他整理,陆续出版,已出版有多种版本和多种选本问世。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他的读者将会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他对自己的出生地,即马省的康城,深感自豪。康城是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首义之城。他说过,永远使他惊喜的是他“出生于全世界最可尊敬的地点”之一,而且“时间也正好合适”,适逢美国知识界应运而生的、最活跃的年代。在美洲大陆上,最早的欧洲移民曾居住的“新英格兰”六州,正是美国文化的发祥之地。而正是在马省的康城,点燃起来了美国精神生活的辉耀火炬。小小的康城,风光如画。 一下子,那里出现了四位大作家:爱默生,霍桑,阿尔考特,和他,梭罗。1834年,爱默生定居于康城,曾到哈佛大学作了以《美国学者》为题的演讲。爱默生演讲,撰文,出书,宣扬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觉的卓越的人,出过一本《卓越的人》,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先驱者身份所发出的号召,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 在爱默生的推动之下,梭罗开始给《日晷》杂志寄诗写稿了。但一位要求严格的编辑还多次退了他的稿件。梭罗也在康城学院里作了一次题为《社会》的演讲,而稍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到1841年,爱默生就邀请了梭罗住到他家里去。当时爱默生大事宣扬他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聚集了一班同人,就像办了个先验主义俱乐部似的。但梭罗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先验主义者。在一段日记中他写着:“人们常在我耳边叮咛,用他们的美妙理论和解决宇宙问题的各种花言巧语,可是对我并没有帮助。我还是回到那无边无际,亦无岛无屿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测着、寻找着可以下锚,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一处底层的好。” 本来梭罗的家境比较困难,但还是给他上了大学,并念完了大学。 然后他家里的人认为他应该出去闯天下了。可是他却宁可回家乡,在康城的一所私立中学教教书。之后不久,只大他一岁的哥哥约翰也跑来了。两人一起教书。哥哥教英语和数学,弟弟教古典名著、科学和自然史。学生们很爱戴他们俩。亨利还带学生到河上旅行,在户外上课、野餐,让学生受到以大自然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的生活教育。 一位朋友曾称梭罗为“诗人和博物学家”,并非过誉。他的生活知识是丰富,而且是渊博的。当他孤独时,整个大自然成了他的伴侣。据爱默生弟弟的回忆,梭罗的学生告诉过他:当梭罗讲课时,学生们静静地听着,静得连教室里掉下一支针也能听得清楚。 1839年7月,一个十七岁的少女艾伦·西华尔来到康城,并且访问了梭罗这一家子。她到来的当天,亨利就写了一首诗。五天后的日记中还有了这么一句:“爱情是没有法子治疗的,惟有爱之弥甚之一法耳。”这大约就是为了艾伦的缘故写的。不料约翰也一样爱上了她,这就使事情复杂化了。三人经常在一起散步,在河上划船。登山观看风景,进入森林探险,他们还在树上刻下了他们的姓氏的首字。谈话是几乎没完没了的,但是这个幸福的时间并不长久。 这年春天,哥儿俩曾造起了一条船。八月底,他们乘船沿着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作了一次航行。在旅途上,一切都很好,只是两人之间已有了一些微妙的裂纹,彼此都未言明,实际上他们已成了情敌。后来约翰曾向她求婚而被她拒绝了。再后来,亨利也给过她一封热情的信,而她回了他一封冷淡的信。不久后,艾伦就嫁给了一个牧师。这段插曲在亨利心头留下了创伤。但接着发生了一件绝对意想不到的事。1842年的元旦,约翰在一条皮子上磨利他的剃刀片刀刃时,不小心划破了他的左手中指。他用布条包扎了,没有想到两三天后化脓了,全身疼痛不堪。赶紧就医,已来不及,他得了牙关紧闭症,败血病中之一种。他很快进入了弥留状态。十天之后,约翰竟此溘然长逝了。突然的事变给了亨利一个最沉重的打击。他虽然竭力保持平静,回到家中却不言不语。一星期后,他也病倒了,似乎也是得了牙关紧闭症。幸而他得的并不是这种病,是得了由于心理痛苦引起来的心身病状态。整整三个月,他都在这个病中,到四月中他又出现在园子里了,才渐渐地恢复过来。 那年亨利写了好些悼念约翰的诗。在《哥哥,你在哪里》这诗中,他问道:“我应当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身影?/沿着邻近的那条小河,/我还能否听到你的声音?”答复是他的兄长兼友人,约翰,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们结了绸缪,他已以大自然的容颜为他自己的容颜了,以大自然的表情表达了他自己的意念……大自然已取走了他的哥哥,约翰已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从这里开始,亨利才恢复了信心和欢乐。他在日记中写着:“眼前的痛苦之沉重也说明过去的经历的甘美。悲伤的时候,多么的容易想起快乐!冬天,蜜蜂不能酿蜜,它就消耗已酿好的蜜。”这一段时间里,他是在养病,又养伤;在蛰居之中,为未来作准备,在蓄势,蓄水以待开闸了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在另一篇日记中,他说:“我必须承认,若问我对于社会我有了什么作为,对于人类我已致送了什么佳音,我实在寒酸得很。无疑我的寒酸不是没有原因的,我的无所建树也并非没有理由的。我就在想望着把我的生命的财富献给人们,真正地给他们最珍贵的礼物。我要在贝壳中培养出珍珠来,为他们酿制生命之蜜。我要阳光转射到公共福利上来。我没有财富要隐藏。我没有私人的东西。我的特异功能就是要为公众服务。惟有这个功能是我的私有财产。任何人都是可以天真的,因而是富有的。我含蕴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时。” 恢复健康以后的梭罗又住到了爱默生家里。稍后,他到了纽约,住在市里的斯丹顿岛上,在爱默生弟弟的家里。他希望能开始建立起他的文学生涯来。恰恰因为他那种独特的风格,并不是能被人,被世俗社会所喜欢的,想靠写作来维持生活也很不容易,不久之后,他又回到了家乡。有一段时间,他帮助他父亲制造铅笔,但很快他又放弃了这种尚能营利的营生。 于是到了1844年的秋天,爱默生在瓦尔登湖上买了一块地。当这年过去了之后,梭罗得到了这块土地的主人的允许,可以让他“居住在湖边”。终于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涨了见识呵呵

论文题目 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瓦尔登湖》对现代人的启示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Walden to modern people from 研究目的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超验主义者、作家、哲学家、以及自然主义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深刻体现了他对客观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的理解,并成为20世纪众多文学家和自然主义者的研究文本。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视角出发,从《瓦尔登湖》中得到一些对现代人的启示。让大家有自然的保护意识,理解,自然的内在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和尊重荒野的思想;呼吁简单生活,批判物质欲望;孤独的生活---在精神上实现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途径。研究意义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他谴责类大肆砍伐林木破坏环境,反对猎杀野生动物,甚至反对人们吃肉,他认为人应该给予自然“因为人们们与自然有某种温柔的关系。他反对人类对其他生物生存环境的工业建设,主张维护自然以及自然的野性是一件比道德规范更具约束力的即他所说的“更高的规律”。梭罗认为生命是与野性相伴而存在的,最有活力的东西是最野性的东西,它没有被人所征服,它的存在能使人恢复清新的精神;他认为脱离自然的文明是没有前途的文明;他认为未来和希望不是存在于人工种植的草坪和庄稼地里在城镇里,而是存在于不可穿越的、令人震撼的沼泽地里。梭罗还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式生存方式提出了严厉批判这个国家及其所有所谓的内部的改进全是物质性和表上的改进,全是不实用和过度发展的建构,到处乱糟糟地堆满各种设备,被自己设置的种种障碍绊倒,毁于奢侈华贵和愚蠢挥霍,毁于缺乏长远打算和有价值的目标……,对于这个国家和的人民来说,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厉行节约,厉行比斯巴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同时提升生活目标。”在梭罗看来,所谓价值和高尚的生除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梭罗的学术研究,其一是梭罗的文献资料与传记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丁斯特于1965年发表的《梭罗的一生》,此外他与Michael Meyer合写了一本文献目录参考《A new Thoreau Handbook》还有罗伯特米尔德于1980年发表的《重塑梭罗》一书,集中阐述了梭罗在他的作品中调整个人社会心理的过程。其二是从文学作品研究视角。其二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梭罗的思想。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在《自然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中详细介绍了梭罗生活经历和生态学思想,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编写了《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中谈到了梭罗和他对后来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梭罗研究学会的会员及梭罗思想的爱好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梭罗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梭罗成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文学史上第一自然阐述者,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圣徒”。世界很多评论家开始注意这为生态主义文学家Raymond Adam LA Henry Thoreaus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为题写了一篇评价梭罗的文字,接下来在1941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 Matthiessen出版了 American Renaissance: Art and Expression in the Age of Emerson and Whitman在这本书中,梭罗的《瓦尔登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新批评家们开始重视梭罗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使梭罗及《瓦尔登湖》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梭罗的传记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 Paul sherman1958年出版的 The Shore of america: Thoreau’ s InwardExploration. Paul强调,那是一部精神传记,在传记中他强调说明梭罗的作品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他认为梭罗在追求着种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Paul也使公众开始理解梭罗的生活目的。这些学者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梭罗所提倡的那种简单、自然、原生态、环保的生活得到了现代文明时代的认可。下面我们从梭罗对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解读一下其对于人们生命的启示。国内研究现状 包庆德,宋凌晨(2017)指出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9世纪的梭罗是寻找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家,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曹丽红(2018)指出《瓦尔登湖》被誉为超验主义的圣经,书中凝聚了梭罗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其中蕴含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这启示当代人要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的生态模式,也要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诉求。阚常娟(2018)指出《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智慧和哲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倪铭英(2018)指出卢凌发表的《崇尚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一文从创作理念、深邃思想和问题风格来揭示《瓦尔登湖》这本书的魅力。苏贤贵(2018)的《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文章着重介绍了梭罗对环境运动的影响,揭示了梭罗的生态自然观和其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在我国生态伦理研究史上,都提到了梭罗,都看到了梭罗在生态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但很少系统提到梭罗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进行了尝试。1.引言2.文献综述3.梭罗生态主义的起源社会根源理论根源4.《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与伙伴共生共存5.对当代人的启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简单生活,解放心灵6.结语参考文献:[1]Ashton Nichols. Thoreau and urbanature: from Walden to ecocriticism[J]. Neohelicon,2009,36(2). [2]Jian LI,Kunming YAO. Life Inspiration of Walden[J].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2).[3]Kent Curtis. the virtue of thoreau: biography, GEOGRAPHY, AND HISTORY IN WALDEN WOODS[J]. Environmental History,2010,15(1).[4]Lin Lin Zhang. The Environmental View of Thoreau’s Wald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3547.[5]包庆德,宋凌晨.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生态主义思想评析——纪念亨利·戴维·梭罗200周年诞辰[J].鄱阳湖学刊,2017(06):12-23+125.[6]曹丽红.浅析《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9):190-191+194.[7]阚常娟.梭罗的自然思想和生活哲学——重读《瓦尔登湖》[J].黑河学刊,2018(06):55-56.[8]倪铭英.《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03):29-35.[9]翁欣馨.最美好的相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人文主义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瓦尔登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2):87-90.[10]夏蓓洁.《鲁滨逊漂流记》与《瓦尔登湖》自然状态观对比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6):69-74.[11]许瑞芳.《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7):74-76.[12]徐芯蕾,郭思远.浅析《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9,32(01):288-289.[13]武佳琦,封佳潇.论瓦尔登湖生态思想[J].大众文艺,2017(14):25.[14]周宇.在批评话语下分析《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J].海外英语,2017(11):142-143.[15]张志强.《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考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5):年9月9日至9月13日撰写开题报告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4日至9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5日至9月22日撰写开题报告三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开题答辩。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3月1日至3月25日,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第三稿。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进行反馈。年3月26日至3月31日(第四周),进行本科论文中期检查,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项目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要加盖系章)。9. 2020年3月21日至4月8日,学生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稿。10. 2020年4月9日至15日(第七周),接受学院“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的重复率检测。11. 2020年4月16日至22日(第八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评阅。评阅工作由系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指导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分别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家评审表》。12. 2020年4月23日至29日(第九周),组织系级毕业论文答辩。13. 2020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十周),根据答辩小组意见,修改并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完成毕业论文各种相关文档;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评定,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评审工作。14. 2020年5月7日至17日,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分析,将有关材料报送教务处实践科;完成相关材料的存档工作。条件:1.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2.在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及文献。 3.指导老师对本研究领域的熟悉掌握。 方法:1.文献法 2.例证法 3.综述法 措施:1.根据个人兴趣选取研究的领域及方向,进而确定论文题目。 2.利用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以及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拟定提纲。 3.撰写开题报告。 4.撰写论文,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建议,进而修改完善。

1845年7月4日,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湖畔一座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是在这里进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后,重新回到了城市。此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1854年,《瓦尔登湖》问世。梭罗生前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后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而瓦尔登湖这个平凡的林中小湖,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近年,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评读梭罗的热潮。本书的中文译本颇多,我们推荐的是林志豪的译本。

《瓦尔登湖》是梭罗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情理并茂,引人入胜。书中详尽地记录了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自食其力,与鸟兽为邻,和大自然为伍,以一种原始简朴但又诗意盎然的生活方式度过两年零两个月,他在那里种豆、捕鱼、打猎、劈柴、读书,也在那里观察、体验、沉思,并把他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感写成笔记,从中研究分析大自然所给予他的启示。其中,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常常令人拍案叫绝。该书完整地发挥了他的回归自然、简朴主义、抗拒奢靡等一整套的生活主张和道德原则。

瓦尔登湖风光本书是梭罗细致观察、发现和感知的结晶。梭罗反对通过人为活动改变大自然的物性,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思想清新、健康、引人积极向上,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作者主张人们应当过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而只有在人与自然接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书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之处,观点精辟,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梭罗是一个勇于坚守自己理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他的光辉思想和热爱大自然的行为至今仍然为身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所钦羡和赞叹。

《瓦尔登湖》中所阐发的许多爱护大自然的观点近年在西方世界获得极度的重视,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又开始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清新空气。这部著作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归大地的人。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梭罗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他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这种提高是为自己,是为当时的人,也是为后来的人。

《瓦尔登湖》是美国大自然文学散文的名著,1985年曾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的书”之一,与《圣经》等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本书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散文经典。

在印第安人的符号里,房屋象征着一天的进程。树皮上画下的或刻下的一排房屋代表着他们安营的次数。人类没有那么强劲发达的肢体,所以得设法缩小自己的领域,用墙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

最初人们赤身生活在户外,白天在平静温和的天气里,这不失为一种舒适的生活。可遇到雨季、冬季,且不说炎炎烈日,若还不赶紧穿件衣服、躲进房屋,人类或许早在抽芽吐蕊阶段就被摧残致死了。传说,亚当和夏娃在没有衣服穿之前,以枝叶蔽体。人类想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肉体的温暖,其次才是精神的慰藉。

…………

然而,一个人要想建造一座房屋,他得有北方佬的精明,否则事后会发现自己住在囚犯厂房里、没有出路的迷宫里、监狱里或辉煌的墓穴里。首先考虑把住所做得很灵便是完全有必要的。

我见过潘诺勃斯各特河上的印第安人,他们就在这个镇上,住在很薄的棉布帐篷里,周围的积雪堆了近一尺深,我想他们会很高兴让雪再深一些,好给他们挡风。

如何真诚地生活,自由地获得正当的追求?这个曾困扰过我的问题不像原来那样令我苦恼了,不幸的是,我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我经常在路边看到一个大箱子,六尺长,三尺宽。晚上,工人们把工具锁在里面。这让我想到,每个生活艰难的人可以花一美元买个这样的箱子,在上面打几个孔,至少要让里面进一些空气。夜晚或雨天钻进去,盖上盖子,这样就能“让自由在爱中成长,让灵魂在自由中释放”。

这似乎不坏,也并没有什么可鄙夷的。你可以随便熬夜,想多晚睡都可以。每次外出时,也不会有什么房主、房东逼着你讨房租。多少人被那更大更豪华的箱子的租金烦得要死,而住在这样的箱子里也不至于冻死啊!

我绝不是在开玩笑。经济问题,你可以忽视,但无法这样去解决它。一个野蛮而勇猛的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户外,他们曾在这儿建造了一座舒适的房子,用的都是天然材料。

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殖民区的领事戈金,曾在1674年写道:“他们最好的房子是用树皮覆顶的,建造得整洁、牢固而温暖。这些树皮是在树液干枯的季节从树身脱落的,趁着还绿时,人们用重木把它们挤压成巨大的薄片……

稍差一些的房子是用灯芯草编成的席子做顶的,同样也温暖、牢固,但不像前一种那样好……

我看到有些房子60或100英尺长,30英尺宽……我经常借宿在他们的棚屋里,发现它们的温暖丝毫不亚于英国最好的房屋。”

他又补充说,房内经常铺设着编有精美花样的垫子,各种器皿,一应俱全。印第安人已经进步到把席垫覆盖在屋顶的洞口,用绳子拉拽席垫来调节通风。

首先应该看到,建一所这样的房子最多只需一两天,且几个小时就可以拆掉。每家都有这样一座房子或一个小房间。

在未开化的阶段,每一家都有个这么好的栖身之处,足以满足他们粗陋而简单的需求。但是,我想我这样说还是很有分寸的:鸟有巢,狐有穴,野蛮人有棚窝,而现代文明社会中却有一半的家庭没有居所。

…………

可为什么常常会是这样:享受着这么多东西的人被称为可怜的文明人,而野蛮人没有这些,却被说成是何其富有?

如果说文明真的改善了人类的状况——我想是这样的,尽管只有智者能改善他们的不利条件——这必定说明,不用提高造价,就能建造更好的住所。所谓物价,是指用以交换物品所需的那部分人生,可即刻或以后支付。

梭罗是一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他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森林、草地和树木,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瓦尔登湖》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回大地的人们。

——(美)《环境主义者书架》《瓦尔登湖》一书有五种读法:①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②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④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美国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瓦尔登湖论文开题报告独特生活观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人文感情: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

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社会大众当时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

人们疯狂、贪婪、过度的拉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垦荒地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也随之消失,大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而鸟儿的歌声却很难寻觅。人们无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后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导致森林覆盖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

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的内容简介: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作品主题

梭罗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和他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张,那就是回归自然。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指出,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过着物欲的生活。这样的情形今天依然存在,并且愈发严重。

我们有许多人几乎很少去关注在那些琐碎的个人利益和活动之外的事物。许多人的精神活动过于局限,只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而用梭罗的话来说,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

1845年7月4日,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湖畔一座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是在这里进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后,重新回到了城市。此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1854年,《瓦尔登湖》问世。梭罗生前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后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而瓦尔登湖这个平凡的林中小湖,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近年,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评读梭罗的热潮。本书的中文译本颇多,我们推荐的是林志豪的译本。

《瓦尔登湖》是梭罗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情理并茂,引人入胜。书中详尽地记录了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自食其力,与鸟兽为邻,和大自然为伍,以一种原始简朴但又诗意盎然的生活方式度过两年零两个月,他在那里种豆、捕鱼、打猎、劈柴、读书,也在那里观察、体验、沉思,并把他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感写成笔记,从中研究分析大自然所给予他的启示。其中,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常常令人拍案叫绝。该书完整地发挥了他的回归自然、简朴主义、抗拒奢靡等一整套的生活主张和道德原则。

瓦尔登湖风光本书是梭罗细致观察、发现和感知的结晶。梭罗反对通过人为活动改变大自然的物性,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思想清新、健康、引人积极向上,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作者主张人们应当过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而只有在人与自然接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书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之处,观点精辟,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梭罗是一个勇于坚守自己理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他的光辉思想和热爱大自然的行为至今仍然为身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所钦羡和赞叹。

《瓦尔登湖》中所阐发的许多爱护大自然的观点近年在西方世界获得极度的重视,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又开始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清新空气。这部著作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归大地的人。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梭罗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他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这种提高是为自己,是为当时的人,也是为后来的人。

《瓦尔登湖》是美国大自然文学散文的名著,1985年曾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的书”之一,与《圣经》等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本书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散文经典。

在印第安人的符号里,房屋象征着一天的进程。树皮上画下的或刻下的一排房屋代表着他们安营的次数。人类没有那么强劲发达的肢体,所以得设法缩小自己的领域,用墙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

最初人们赤身生活在户外,白天在平静温和的天气里,这不失为一种舒适的生活。可遇到雨季、冬季,且不说炎炎烈日,若还不赶紧穿件衣服、躲进房屋,人类或许早在抽芽吐蕊阶段就被摧残致死了。传说,亚当和夏娃在没有衣服穿之前,以枝叶蔽体。人类想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肉体的温暖,其次才是精神的慰藉。

…………

然而,一个人要想建造一座房屋,他得有北方佬的精明,否则事后会发现自己住在囚犯厂房里、没有出路的迷宫里、监狱里或辉煌的墓穴里。首先考虑把住所做得很灵便是完全有必要的。

我见过潘诺勃斯各特河上的印第安人,他们就在这个镇上,住在很薄的棉布帐篷里,周围的积雪堆了近一尺深,我想他们会很高兴让雪再深一些,好给他们挡风。

如何真诚地生活,自由地获得正当的追求?这个曾困扰过我的问题不像原来那样令我苦恼了,不幸的是,我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我经常在路边看到一个大箱子,六尺长,三尺宽。晚上,工人们把工具锁在里面。这让我想到,每个生活艰难的人可以花一美元买个这样的箱子,在上面打几个孔,至少要让里面进一些空气。夜晚或雨天钻进去,盖上盖子,这样就能“让自由在爱中成长,让灵魂在自由中释放”。

这似乎不坏,也并没有什么可鄙夷的。你可以随便熬夜,想多晚睡都可以。每次外出时,也不会有什么房主、房东逼着你讨房租。多少人被那更大更豪华的箱子的租金烦得要死,而住在这样的箱子里也不至于冻死啊!

我绝不是在开玩笑。经济问题,你可以忽视,但无法这样去解决它。一个野蛮而勇猛的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户外,他们曾在这儿建造了一座舒适的房子,用的都是天然材料。

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殖民区的领事戈金,曾在1674年写道:“他们最好的房子是用树皮覆顶的,建造得整洁、牢固而温暖。这些树皮是在树液干枯的季节从树身脱落的,趁着还绿时,人们用重木把它们挤压成巨大的薄片……

稍差一些的房子是用灯芯草编成的席子做顶的,同样也温暖、牢固,但不像前一种那样好……

我看到有些房子60或100英尺长,30英尺宽……我经常借宿在他们的棚屋里,发现它们的温暖丝毫不亚于英国最好的房屋。”

他又补充说,房内经常铺设着编有精美花样的垫子,各种器皿,一应俱全。印第安人已经进步到把席垫覆盖在屋顶的洞口,用绳子拉拽席垫来调节通风。

首先应该看到,建一所这样的房子最多只需一两天,且几个小时就可以拆掉。每家都有这样一座房子或一个小房间。

在未开化的阶段,每一家都有个这么好的栖身之处,足以满足他们粗陋而简单的需求。但是,我想我这样说还是很有分寸的:鸟有巢,狐有穴,野蛮人有棚窝,而现代文明社会中却有一半的家庭没有居所。

…………

可为什么常常会是这样:享受着这么多东西的人被称为可怜的文明人,而野蛮人没有这些,却被说成是何其富有?

如果说文明真的改善了人类的状况——我想是这样的,尽管只有智者能改善他们的不利条件——这必定说明,不用提高造价,就能建造更好的住所。所谓物价,是指用以交换物品所需的那部分人生,可即刻或以后支付。

梭罗是一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他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森林、草地和树木,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瓦尔登湖》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回大地的人们。

——(美)《环境主义者书架》《瓦尔登湖》一书有五种读法:①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②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④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美国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

论文关键词大学 语文 人文性生命意识

论文摘要 生命价值追寻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是高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备条件。大学 语文 教学立足人文性目标定位,借助经典篇章,关注学生精神世界,探寻生命意识和人生价值,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现实意义。 的最初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命,然而,在这样一个将实用功利发挥到极致的消费主义年代里,本着实用性的高职教育中,似乎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才获得了合法性,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情趣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练、为人处世之道等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作为人文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传承知识,同时要从传承与文化安全、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对生命的理解和欣赏等角度来审视《大学 语文 》教学的功能。 1、人文关照、生命呼唤是来自时代需求 每年的l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可见精神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成为影响我们健康成长的隐形杀手。高校作为缩微的社会形态,这种症状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明显。目前在全国各高校陆续发生学生自杀案件是对这种现象的诠释。 一份反映近几年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和未来的显示,“有超过10%的大学生对生命持漠视态度”,遭遇挫折时有“的人想到用结束生命来解决”,在对待大学生自杀行为上,“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甚至有接近1/3的人承认自己也曾产生过轻生念头。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凸显崇尚生命、注重生命的人文价值,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大学生生命及人文教育的必由之路。 《大学 语文 》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思考和智慧资源,能培养学生汲取正确对待生活并且适应生活的精神养料;在与 语文 的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生命愉悦的享受,并对人生善恶进行鉴别,积累人生经验,张扬人性美,对人的生命发展起着核心性的决定作用。在大力推行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大学 语文 》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质,这是 语文 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 2、树立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素质是大学 语文 的目标定位 语文 课程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即 语文 的实用功能,听说读写;所谓人文性,就是“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立人教育”。“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方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是人生的另一种存在,充溢着真情真性、至情至性的生命。 《大学 语文 》以经典作品的赏析为主,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还原一种生命精神,使学生感动于这种生命状态;或者通过作品的解读,将一个时期的文学精神揭示出来,使后人感奋于这样的精神形态,从而达到通过文学来认知社会与人生的目的。通过这样的 语文 课,学生可以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的中国人。把人文精神贯注到整个 语文 教育过程中,关注入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养成,对现代社会日趋严重的人的精神异化现象给予纠正,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通过读经诵典的过程,体验《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迈,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典雅和谐,宋词的飘逸灵秀等,使民族文化重新弥漫于校园,净化学生浮 躁 的心态,重归健康和充实。 3、探寻生命意识,关注当下人生是大学 语文 课程内容 传递生命意识。大学 语文 中的经典文本是几千年来先哲智慧的结晶,反映的是前人的生活与情感。作品中沉淀了诸多母题--爱情婚姻、人生价值、仕与隐,这些话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探寻、自由人文的追求。 事实上敬畏生命,爱身养生、安贫乐道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我们可以透过经典文选,看到国人“倡导贵生、重生,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这实际上是人们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关爱、敬仰和维护。而经典中所透露的“忧道不忧贫”,则体现了一种达观的快乐情怀。“君子固穷”,不仅透露出安贫乐道的忍耐力,同时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安顿和精神的超越。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无喜亦无惧”是对生命的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 澹 远宁静的生活态度;“千古第一文人”苏轼的诗文中浸透了一种旷达超脱又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山水审美消解生命悲苦的东坡人格。在这种经典人文关照中,体会出怎样以坚强的意志应对磨难和挫折,以对生命执著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支撑自己走出困境。 经典阅读审视当下人生。对大学生而言,现实世界的爱欲、悖论、问责是最真实不过的,人文唯有穿透现实,方能承受生活的重压。大学 语文 课程面向的多是大一新生,正面临着对自身的重新认识定位、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调整,以及成长过程中接踵而至的挫折,加之对青春、爱情等问题的敏感、困惑和茫然,使他们迫切的需要获得指引和帮助,更容易从阅读中寻求人生经验和价值导向的指引。教学过程中可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作品的阅读,因势利导,与学生现实世界结合。如《伤逝》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角色代入和角色转换,探讨涓生对待职业的态度和失业后心态等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叙事视角叙述效果差异的同时,学会对生活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障碍等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分析涓生的懦弱和缺乏责任感,在困难面前没有和子君携手面对,而是选择退缩与逃避,引导学生思考个体生命在爱情中的责任;而子君在这一失败了的爱情中所体现出的欠缺,则是未能独立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丧失与人格依附等问题。 4、因势利导、倡导真爱的途径渗透大学 语文 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 《大学 语文 》的人文性要求授课教师要关注人生,以人为本,教学要用文本的积极因素去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做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

因势利导,榜样激励,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 语文 教育中需要因势利导,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充分发挥文本中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许多作家的人生经历、选择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人生观是蕴涵其间的人文精神最生动的体现,对学生具有垂范作用。鲁迅为改变和提高国人的精神素质而选择的弃医从文,并在时代的风雨中以深 邃 的目光和坚毅执着的勇气持续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示了铁骨硬汉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巴金一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晚年后对自己的严厉解剖和批判,更是对自我人格不断追求完善的典范。此外,郁达夫的率真、徐志摩的浪漫、汪曾祺的冲淡、北岛的叛逆都以其独特的人生选择来展示和丰富着人文精神的不同侧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作家人生选择的关注,可以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影响、鼓励和安慰着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对其健康完善之人格的形成颇具影响力。 作品本身的内涵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王蒙的《安详》倡导一种雍容大度的生活态度,而不纠缠于琐碎小事的困扰;法国思想家蒙田的《热爱生命》里,倡导人生要过得“丰盈饱满”,“领略美好时光”;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芙的《笑的价值》认为微笑面对人生的心态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可以像“利刃一样应对外来的矫饰、虚套和压抑”,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就能微笑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倡导真爱,以关怡情,燃起生命的热情。真实鲜活的生命是充满七情六欲,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亲情、友情、爱情于我们而言仿佛就是我们需要呼吸的空气,但在生活中往往我们会有呼吸艰难的时候: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友情陷入谷底;爱情触礁搁浅……面对如上情况,该如何理性应对?文本中的课文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祭十二郎文》《追悼志摩》《怀念萧珊》,或哭亲人,或悼友人,心情郁结忧伤,但在哀伤中仍有对生活的美好展望;《关雎》《静女》《蒹葭》等篇章,或表达两情相悦的缱绻深情美好,或表达“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痴情守望。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山光水影的熏陶中,心灵的狭隘、偏激、冲动、暴怒、苦闷、创伤都可得到修复。“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春江花月夜》展现青春洋溢之美;“东南形胜”、“烟柳画桥”的《望海潮》展现风情之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富有诗情画意;《瓦尔登湖》寂寞、恬静、智慧……这些课文提供了丰富的视角,用山水的灵秀、壮阔、幽深、诗情画意来涤荡心灵的埃尘,让我们去体味生命的美好,愿驾生命之舟徜徉在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 叶澜等.与学校实践[M].北京出版社,2001 [2]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l997(9) [3] 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 [4] 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 语文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瓦尔登湖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瓦尔登湖》对现代人的启示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Walden to modern people from 研究目的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超验主义者、作家、哲学家、以及自然主义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深刻体现了他对客观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的理解,并成为20世纪众多文学家和自然主义者的研究文本。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视角出发,从《瓦尔登湖》中得到一些对现代人的启示。让大家有自然的保护意识,理解,自然的内在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和尊重荒野的思想;呼吁简单生活,批判物质欲望;孤独的生活---在精神上实现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途径。研究意义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他谴责类大肆砍伐林木破坏环境,反对猎杀野生动物,甚至反对人们吃肉,他认为人应该给予自然“因为人们们与自然有某种温柔的关系。他反对人类对其他生物生存环境的工业建设,主张维护自然以及自然的野性是一件比道德规范更具约束力的即他所说的“更高的规律”。梭罗认为生命是与野性相伴而存在的,最有活力的东西是最野性的东西,它没有被人所征服,它的存在能使人恢复清新的精神;他认为脱离自然的文明是没有前途的文明;他认为未来和希望不是存在于人工种植的草坪和庄稼地里在城镇里,而是存在于不可穿越的、令人震撼的沼泽地里。梭罗还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式生存方式提出了严厉批判这个国家及其所有所谓的内部的改进全是物质性和表上的改进,全是不实用和过度发展的建构,到处乱糟糟地堆满各种设备,被自己设置的种种障碍绊倒,毁于奢侈华贵和愚蠢挥霍,毁于缺乏长远打算和有价值的目标……,对于这个国家和的人民来说,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厉行节约,厉行比斯巴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同时提升生活目标。”在梭罗看来,所谓价值和高尚的生除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梭罗的学术研究,其一是梭罗的文献资料与传记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丁斯特于1965年发表的《梭罗的一生》,此外他与Michael Meyer合写了一本文献目录参考《A new Thoreau Handbook》还有罗伯特米尔德于1980年发表的《重塑梭罗》一书,集中阐述了梭罗在他的作品中调整个人社会心理的过程。其二是从文学作品研究视角。其二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梭罗的思想。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在《自然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中详细介绍了梭罗生活经历和生态学思想,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编写了《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中谈到了梭罗和他对后来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梭罗研究学会的会员及梭罗思想的爱好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梭罗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梭罗成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文学史上第一自然阐述者,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圣徒”。世界很多评论家开始注意这为生态主义文学家Raymond Adam LA Henry Thoreaus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为题写了一篇评价梭罗的文字,接下来在1941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 Matthiessen出版了 American Renaissance: Art and Expression in the Age of Emerson and Whitman在这本书中,梭罗的《瓦尔登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新批评家们开始重视梭罗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使梭罗及《瓦尔登湖》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梭罗的传记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 Paul sherman1958年出版的 The Shore of america: Thoreau’ s InwardExploration. Paul强调,那是一部精神传记,在传记中他强调说明梭罗的作品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他认为梭罗在追求着种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Paul也使公众开始理解梭罗的生活目的。这些学者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梭罗所提倡的那种简单、自然、原生态、环保的生活得到了现代文明时代的认可。下面我们从梭罗对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解读一下其对于人们生命的启示。国内研究现状 包庆德,宋凌晨(2017)指出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9世纪的梭罗是寻找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家,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曹丽红(2018)指出《瓦尔登湖》被誉为超验主义的圣经,书中凝聚了梭罗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其中蕴含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这启示当代人要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的生态模式,也要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诉求。阚常娟(2018)指出《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智慧和哲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倪铭英(2018)指出卢凌发表的《崇尚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一文从创作理念、深邃思想和问题风格来揭示《瓦尔登湖》这本书的魅力。苏贤贵(2018)的《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文章着重介绍了梭罗对环境运动的影响,揭示了梭罗的生态自然观和其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在我国生态伦理研究史上,都提到了梭罗,都看到了梭罗在生态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但很少系统提到梭罗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进行了尝试。1.引言2.文献综述3.梭罗生态主义的起源社会根源理论根源4.《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与伙伴共生共存5.对当代人的启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简单生活,解放心灵6.结语参考文献:[1]Ashton Nichols. Thoreau and urbanature: from Walden to ecocriticism[J]. Neohelicon,2009,36(2). [2]Jian LI,Kunming YAO. Life Inspiration of Walden[J].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2).[3]Kent Curtis. the virtue of thoreau: biography, GEOGRAPHY, AND HISTORY IN WALDEN WOODS[J]. Environmental History,2010,15(1).[4]Lin Lin Zhang. The Environmental View of Thoreau’s Wald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3547.[5]包庆德,宋凌晨.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生态主义思想评析——纪念亨利·戴维·梭罗200周年诞辰[J].鄱阳湖学刊,2017(06):12-23+125.[6]曹丽红.浅析《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9):190-191+194.[7]阚常娟.梭罗的自然思想和生活哲学——重读《瓦尔登湖》[J].黑河学刊,2018(06):55-56.[8]倪铭英.《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03):29-35.[9]翁欣馨.最美好的相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人文主义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瓦尔登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2):87-90.[10]夏蓓洁.《鲁滨逊漂流记》与《瓦尔登湖》自然状态观对比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6):69-74.[11]许瑞芳.《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7):74-76.[12]徐芯蕾,郭思远.浅析《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9,32(01):288-289.[13]武佳琦,封佳潇.论瓦尔登湖生态思想[J].大众文艺,2017(14):25.[14]周宇.在批评话语下分析《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J].海外英语,2017(11):142-143.[15]张志强.《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考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5):年9月9日至9月13日撰写开题报告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4日至9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5日至9月22日撰写开题报告三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开题答辩。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3月1日至3月25日,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第三稿。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进行反馈。年3月26日至3月31日(第四周),进行本科论文中期检查,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项目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要加盖系章)。9. 2020年3月21日至4月8日,学生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稿。10. 2020年4月9日至15日(第七周),接受学院“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的重复率检测。11. 2020年4月16日至22日(第八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评阅。评阅工作由系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指导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分别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家评审表》。12. 2020年4月23日至29日(第九周),组织系级毕业论文答辩。13. 2020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十周),根据答辩小组意见,修改并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完成毕业论文各种相关文档;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评定,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评审工作。14. 2020年5月7日至17日,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分析,将有关材料报送教务处实践科;完成相关材料的存档工作。条件:1.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2.在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及文献。 3.指导老师对本研究领域的熟悉掌握。 方法:1.文献法 2.例证法 3.综述法 措施:1.根据个人兴趣选取研究的领域及方向,进而确定论文题目。 2.利用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以及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拟定提纲。 3.撰写开题报告。 4.撰写论文,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建议,进而修改完善。

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我们要怎么选择美国文学的题目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一) 1. 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 2.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3.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4. 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5.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6.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7.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8.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9.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10.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1.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2.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3.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5.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7.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二)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三) 1. 论劳伦斯《虹》中的异化 2.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悲剧结局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3.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4.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5.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6.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7.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9.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10.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1.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2.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3.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4. 女性作家的共性 15.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6.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7.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8.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9.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20.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21.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2.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3. On tragic Beauty 24.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Impact on the Character -- Sister Carrie 25.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merican Writers During World War II 26. 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 27. 论Virginia Woolf 的意识流创作方法在某一作品中的体现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 2.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3.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4. 关于文化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关于英国文化的论文

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2. 女性作家的共性 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 流派研究 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 19. 超现实主义 20. 魔幻现实主义 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 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 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 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 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关于瓦尔登湖的论文主题

主题思想就是记录大自然,大自然赋予了人类无穷的宝贵财富,为人类提供了欢乐。

《瓦尔登湖》是一部由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部散文集。梭罗从1846年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动笔写《瓦尔登湖》,1854 年《瓦尔登湖》最终出版。

梭罗本人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受到超验主义的影响,他更坚定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态度和决心。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几乎都有着大自然的影子。《河上一周》就是他和哥哥约翰一起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航行了一个星期后,通过整理整个行程而写成。类似的作品还有《缅因森林》《科德角》等等。

在梭罗的诸多作品中,《瓦尔登湖》可以说将大自然的影子刻画得淋漓尽致。《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1845年至1847年这两年零两个月的湖畔生活的点点滴滴。

《瓦尔登湖》一书由18篇散文构成,这些章节分别是:我的生活所在、我的生活追求、阅读、声音、孤独、访客、豆田、村子、湖、贝克田庄、更高的法则、与小动物为邻、室内取暖、昔日的居民、冬天的访客、冬天的小动物、冬天的湖、春天、结束语。

《瓦尔登湖》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以及他在瓦尔登湖居住期间所经历的一切。

在书中,梭罗从春天开始起笔,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

  • 友情链接:
    • 索引序列
    • 瓦尔登湖生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 瓦尔登湖论文开题报告
    • 瓦尔登湖论文开题报告独特生活观
    • 瓦尔登湖论文题目
    • 关于瓦尔登湖的论文主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