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外国语言对汉语的影响研究论文

外国语言对汉语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外国语言对汉语的影响研究论文

因为日语中的外来语都是有平假名代替的,而汉语都是直接谐音来读的,本质上有点区别

针对汉语里大量涌入的外来语(主要是英语)的现状,回顾外来语进入汉语的历史,对外来语的应用范围、借用方法和原因以及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作一分析与思考,并指出汉语的独特性及悠久历史是任何语言所无法替代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外来语(主要是英语)对汉语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外来语又叫外来词、借词(通常指用音译的方式从别的语言中引进的词语)或译词(通常指用意译的方式引进的词语),在进入汉语时都是我国文化的缺项,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使用它们,包括音译、意译、音意兼译、照抄不译〔1〕。从先秦以来,我们的语言大致是统一的,迄今,外来语对汉语有三次较大的冲击。佛教东来大概是汉语历史上第一次外来语大量进入的时期,很多词汇已经完全融进了老百姓的日常口语,比如菩萨、佛祖、罗汉等,主要还是称谓的译名。还有一些佛教用语,比如世界、苦海、慈悲、定力等也已成为人们日常谈话和思考中常出现的俗语。19世纪末开始的西学东渐,是汉语历史上第二次外来语进入的时期,其影响似有“铺天盖地”之势,涉及到科学技术、军事、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文学、音乐、哲学、经济、医学等众多领域,如咖啡、沙发、派对、色拉、马克思主义、苏维埃、逻辑、图腾、幽默、浪漫,等等,已经被翻译家和百年来的使用改造成难以觉察的“混血儿”了。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时代迎来了第三次外来语的大融合。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最有影响的两个外来语恐怕就是卡拉OK和网络产生的新词——伊妹儿了。而像WTO、IT、IP、SOS、CPU、MTV、CD、DVD等外来语,不仅拒绝着所谓的“本土化”,而且直接“大写”着像UFO一样降临我们的头顶〔2〕。以至有些语言学家惊呼,入侵汉语的“狼”(英语缩略语)来了!一、外来语的应用范围 中国近代从19世纪中叶开始对西方科技文化的译介,到19世纪末兴起对西方文学、社会科学著作的译介,使大量新词汇进入汉语,比如化学元素名称,还有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真理、民主、知识、政府,以及阿司匹林、凡士林、X光、氨基酸、卡路里、比基尼等,几乎充斥着各个领域,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进入20世纪末,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外来语(现在主要是美国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求新求变的计算机领域、在广告用语和青年用语以及经济方面所使用的外来语的数量多于其他领域,对汉语造成的影响也最大。 1.计算机领域由于美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发展水平最高,所以它在这一领域处于主导地位。而这一领域,尤其是网络领域发展迅速,每天都会涌现出大量新词, 许多英语词汇在汉语中只能通过描述的方法才能传递同样的信息。所以,人们干脆把此类词“进口”过来,直接使用,比如因特网(internet)、在线(online)、网络(network)、伊妹儿或电子邮件(e�mail)、网络用户(user)、主页(homepage)、网页(webside)、链接(link)、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网上销售(e�tailing)、网迷(cyber�naut)等。还有部分专业词汇直接使用英语或英语缩略语,比如CEO、IP、WWW、Windows、Powerpoint、Flash、Alt、Ctrl、Del等。2.广告领域在很多产品的广告用语中,外来语(主要是英语)占很大份量,因为这样使广告显得更富科学性、更时尚,从而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现在多数知名品牌都属于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生产的产品,它们的产品名称及广告词设计中,经常可以发现大量的外来语,如“In Touch with Tomorrow”(TOSHIBA);“Impossible is Nothing”(Nike); “I Love the Game”(NBA);“Tide’s In. Dirt’s Out”(汰渍洗衣粉)等广告语,以及品牌名称Audi、MOTO、NOKIA、Sony、Boss、YSL等。也有人对广告中大量英语外来语的现象提出批评,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忽视了顾客的理解能力,影响产品的销售,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技术及经济实力,国人即使不明白,广告中英语单词的意思,也可猜出这些广告是公司的口号,并且意味着上乘的品质。最有趣的现象出现在房地产楼盘广告上,你用什么古雅的词都没用,你就是要用一个莫名其妙的词,听起来像外国话就行,如莱蒙湖别墅、奥特里公寓、菲尼斯花园之类的楼盘,让人感觉好像高档住宅区,是品位的象征。二、外来语的借用方法1.音译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方面极为不同,纯粹的音译是很少的,英语词只是被汉语中近似的音译过来,大多是专用名词(国名、地名、人名)、单位名称、药名、化学名称及一些日常用语,如加拿大(Canada)、伦敦(London)、布什(Bush)、磅(Pound)、卡路里(calory)、苏打(soda)、凡士林(vaselin)、巴士(bus)、派对(party)、高尔夫(golf)、克隆(clone)、销品茂(shopping mall)、忌司(cheese)、奶昔(milk shake)、酷(cool)、帖士(tips)、扎啤(a jar of beer),等等。2.意译在外来语中先音译后意译的词很多,主要因为译词太长拗口,不符合汉语习惯,如telephone德律风(电话)、democracy德谟克拉西(民主)、science赛因斯(科学)、president普列西登特(总统)、bank版克(银行)、company甘巴尼(公司)、essay爱说(随笔)、office奥非斯(办公室)、philosophy菲洛索菲(哲学)等,都在使用过程中按汉语习惯的双音节或三音节词所替代。3.音意兼译文化的缺项造成词汇的缺项。早期外来语的翻译多采用先音译后意译,但意译词有时很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译者则更倾向于音意兼顾,由译音字加达意字两部分组成,如media媒体、company公司、betray背叛。这样的词数量很大,既保留原词的语音或部分语音,又易记好懂并能增加目的语跟源语相通的词汇量〔1〕。译得好的例子还有:typhoon台风、hippies嬉皮士、aids艾滋病、sauna桑那浴、beer啤酒、copy拷贝、show做秀、humor幽默、TOFEL托福、ballet芭蕾舞、card卡片、internet因特网,等等。4.仿词模仿英语的词素生成法,如加前后缀,增加汉语的词素,扩充词量。如“的(来自taxi):打的、面的、的哥、的姐”;“吧(来自bar):酒吧、网吧、书吧、陶吧、氧吧、水吧”;“多(来自multi-,poly-):多细胞的、多波段、多元论”;“单(来自single):单亲家庭、单亲母亲”;“网(来自net):入网、上网、泡网、网上服务、网上聊天”等。三、外来语大量涌入的原因汉语中存在大量外来语,原因很多,诸如文化交流、贸易、移民、战争及地理接近等,下面主要分析经济发展、文化失衡和心理意识三个最重要的原因。1.世界经济发展无疑是大量外来语进入汉语的重要原因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发明基本上都是在欧美产生的,如engine(引擎)和motor(马达)。几个世纪以来,英美政治经济相继在世界占主导地位,加之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几乎成了“美国化”,英语也成了全球通用的语言。从中国人尽人皆知的WTO到随OPEC的油价涨跌而起伏的中国汽车工业,再到备受国人关注的GDP,作为最主要的外来语,英语大量进入汉语语言系统,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四、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汉语向其他语言借用外来词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开始了。人们熟悉的“苜蓿”、“葡萄”、“菠菜”三个词已在汉语里生存了二千多年,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是外来语。鸦片战争前,进入汉语的外来语多是动植物名称以及与佛教文化有关的词语,比例虽小,但影响较大。特别是佛教,自进入华夏大地,通过与儒教、道教、玄学的交织融合,很快演化成为一门国教,在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于唐宋时期达到顶峰。佛教如“行善”、“慈悲为怀”、“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教义,对汉文化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伴随近现代西方文化而来的外来语,其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广都大大超过了以前。虽然新旧交替很快,尚未进行完整系统的研究,没有确切的数量,但根据汉语言专家王力的研究,我们现在使用的书面语和鸦片战争以前相比,几乎一半以上是外来语,和“五四运动”时期相比,也有四分之一以上是外来语。最近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词典》所收也达一万多条,其中主要来自英语和日语〔4〕。一般认为,在20世纪早期的二三十年间,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即发生欧化,主要有六种表现:(1)复音词的创造;(2)主语和系词的增加;(3)句子的延长;(4)可能式、被动式、记号的欧化;(5)联结成分的欧化;(6)新替代法和新称数法〔5〕。从近几十年情况看,汉语还算不上“欧化”,但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所受影响很大,如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增多,在现代汉语语篇中多达2/3以上;汉语的词缀增多以及词缀化加快;连词、代词的增多使逻辑关系也从传统的意合方式趋向于西方语言系统的形合方式。总之,很多语言学家对外来语的“入侵”非常担心,他们提出要“纯正”汉语,防止语言异化。尽管汉语中涌入了大量的外来语,但我们不必过虑,因为它与汉语的总词汇量相比,所占比例很小。况且,开放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对于外来语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它不应是“一种严格的取舍,而是一种接受力度的问题,因为几乎没有人完全反对或完全赞同外来语”〔6〕。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语言现象,外来语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不同文化主体与汉民族间经济、制度、思想等各方面的相互交流。外来语(主要是英语)词汇丰富,词缀灵活多样,对它们的借用,不仅可以丰富汉语的表现能力,扩大汉语的词汇量,而且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对于外来语的借用和取舍,应当有一些规范来避免滥用现象,毕竟目前大多数的中国人不懂外语。中国文化流传光大了几千年,历经无数劫难而不垮,其原因是支撑中国文化的基础——经济始终具有相对优势。但我们也不能太迷信文化的自身生命力,近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对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一影响甚至远大于军事。因此,急需发展经济是我们弘扬中国文化的首要责任和坚实保障。综上所述,尽管外来语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冲击,但汉语并未像某些语言学家担心的“欧化”和“异化”,相反,外来语的进入扩充了汉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文字系统和其悠久历史,不会轻易地被任何外来语所替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汉语也必将受到世界更广泛的关注。

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一、 英汉语句差异 (一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 (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 的意思 ,“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词的运用上 ” [ 3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 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 . (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 )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 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 . 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 )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 1 .句型差异 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句逐点交代。 ”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 . (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 )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 (如上句中的 which、 even if )用长句连贯地加以表达。而汉语言则相反 ,侧重于用短句。如上例中 ,把一个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 ,使整个句子节奏分明 ,脉络清楚 ,正所谓“ 大珠小珠落玉盘 ” 。因此长句和短句的习惯差异在我们平时的翻译中要加以注意。 2 . 英汉句序差异 英语和汉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彭宣维统计表明 ,在主从关系上 ,英语中的因果、 条件、 假设以及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 ,“ 在这一点上比汉语的表达手段多出近一倍。 ” [ 7 ]但是 ,“ 复合结构中从句在前 ,主句在后仍是汉语复合句的典型顺序。 ” [ 8 ]为此 ,彭宣维对汉语的主从复合句 (包括时间、 方式、 条件、 原因等 )的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 , 汉语基本上是按“ 从句 -主句 ” 的方式组织。如:Please tellme when you have a p r oblem. 如有问题 ,请给我打电话。 二、 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归根到底 ,上述词句间的差异源于语言主体间的思维差异。 “ 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 9 ]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 ) 形合思维与意合思维 “ 英语句子结构比较紧凑 ,句子内部连接之处 , 一般都要用具体的词语来体现 ,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形和 ’ 。 ” “ 汉语句子结构比较松散 , 连词用得不多 ,但意思是连贯的 ,这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意和 ’ 。 ” [ 10 ]形合和意合是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各自具体表现。“ 形合 ” 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的结构手段来表达意思;“意合 ” 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来表情达意。英汉两种语言形合、 意合思维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 )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 中运用抽象词的频率大大高于汉语。汉语用具体词表达的事情 , 英语中往往用抽象词:戴安娜代表了热情 ,责任 ,风度和美丽。Diana was theessence of compassi on, of duty, of style, of beauty .现代汉语中抽象词的使用也大增 ,如以“ 性 ” 、 “观 ” 、“ 化 ” 等结尾的词 ,例如:科学性、 荣辱观、 园林化等。 (三 )被动思维与主体思维的差异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 ,或者为了使方便、 叙述客观、 语气委婉等往往都是用被动语态 ,所以被动语态极其常见。相比之下 ,汉语的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窄得多 ,而主动语态用得多。 三、 英汉文化差异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类型的不同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 11 ]反过来说 ,一种语言的词语数量的多寡和语义所指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异。在语言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由于语言客体的区别和语言主体心理思维的不同 ,表现在语言中必然出现某种差异甚至冲突对立 ,这种语言体现在心理上的差异即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渗透在两个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 ,在语音、 词汇、 语句、 篇章等方面都各有表现。 (一 )英汉文化有部分重叠 “ 语言的不同层次和相当层次的语言单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蕴含内容 ,其中词是文化蕴含内容的核心。 ” [ 12 ]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概念词语上。英语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 ,在汉语文化可能不加区分 ,反之亦然。英汉两种语言概念划分很少有完全一致的 ,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亲属称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语的 uncle就可以指汉语的伯、 叔、 舅、 姑父、 姨父任何人。汉语的区分较英语细致得多。 (二 )英汉文化空缺“ 以别的语言为参照 ,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词汇场中都可能有‘ 词汇空缺 ’ 。 ” [ 13 ]所谓空缺 (文化上的 ) ,是指有些表达方式是一国所独有而别国没有。这种空缺在词语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突出。英语和汉语的俗语、 谚语、 成语、 禁忌语、 委婉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就更大了。 (三 ) 中英文化冲突 所谓文化冲突 ,有两种情况: (1)有些表达方式 ,一种语言有另一语言也有 ,但涵义刚好相反。 (2)含义相同的内容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截然相反。正如柯平所说:“ 翻译理解中最大的危险在于原语和译语里有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友 ,它们的指称意义相同 ,但语用意义 (主要是喻义 )完全不同 ,甚至正好相反。 ” 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 pull one’ s leg (开玩笑 ) ,它的含义并不是“ 拉某人的腿 ”或“ 拖后腿 ” 。“ 观察事物的视点不同是造成英汉文化冲突的另一个原因 ” 。 [ 14 ] 如英语说 beat the enemy,汉语是战胜 (或战败 )敌人;英语 fight fires在汉语变成了“ 救火 ” 。由此可以看出 ,在互译中英文作品时一定要把握词语的文化内涵 ,出现文化冲突时切忌直译 ,否则 ,将严重损害原作的内容和精神。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准确与否 ,因此 ,在翻译中必须深度挖掘词句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高度重视语言差异 ,包括语句差异、 思维差异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间的文化差异。

西方语言学对汉语的影响太多了,现在汉语理论基本都是西方的。若要追本溯源,在明代时,传教士利玛窦、金尼阁等人就利用西文字母给汉字标音。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语法了,近代《马氏文通》就是西方语言学影响的产物。语音、词汇方面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标音符号采用拉丁字母;现汉的很多词汇都是外来词、借词、意译词等等。到了现代的话,语法研究是宠儿,从历史语法、结构主义语法、配价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到现在很火的构式语法,都是西方的。这只是一个概况,具体的你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来谈。针对这种唯西方语言学方向是从的现象,吕叔湘先生、徐通锵先生等人都非常忧虑,在2005年的“新世纪汉语研究暨浙江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高级论坛”上,徐通锵先生作了题为《汉语特点的研究和语言理论建设》的演讲,提出了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问题:中、美“现代语言学”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为什么却走了不同的路?鲁国尧先生称之为徐通锵难题,可以参考。

汉语方言对英语影响毕业论文

当然可以的啊~!没有问题的!你说的还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呢。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牛洁 【摘要】:在二语习得中,语音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语音的基础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就河南省而言,小学三年级开始接受英语教育,但是小学英语课本中并没有系统的音标知识。语音学习不仅要依靠自然习得的学习方法,同时也需要基础语音知识的辅助。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西方语言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中国语音教学出现了重视自然语音习得而忽视基础语音训练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生的英语习得环境不同于西方学生。第一,国内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是中国人。即使有外教,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第二,学生周围的语言环境以汉语为主。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都不高。并且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二者属于不同语系,在声调、音节、音位等多方而有较大的差异,因而母语对英语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也很大。如果学习者不具备基本的语音基础,那么学习一种与母语有较大差异的语言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国语音教学只是依靠自然习得的方式是不成熟的。 本研究就是针对实际语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数据统计等方式,总结出河南省英语语音教学的基本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造成不良英语语音习惯的原因,探讨改变河南地区英语学习者不良英语语音习惯的对策,进而促进该地区的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发音水平。 导致中国外语学习者事倍功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操地方音的学习者的地方口音对英语学习构成的障碍。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经常会受习惯中所带的“乡音”影响,影响新语言发音的精确度。本论文旨在通过调查河南各个地区的英语学习者的方言习惯对英语学习构成的影响,查找解决该类问题的相应措施,从而提高地方外语教学的水平。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相关研究动态、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方法过程。第二至第四部分是本文写作的重点。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普通话、河南话、英语语音的特点,对比分析普通话和河南方言、河南方言和英语语音的差别;第三部分介绍该论文的研究背景,重点阐述语言迁移概念及其实质、语言迁移产生的因素、对比研究普通话对英语语言的迁移作用、对比研究河南方言对英语语言的迁移作。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分析河南方言对本地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其中包括河南英语学习者英语语音常见的语音偏误(常见的声母偏误、常见的韵母偏误)。对此分析制约河南学生标准英语语音的相关因素(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语言使用环境影响、年龄因素或文化程度等的影响)。第五部分对河南地区学生说好标准英语语音的建议其中包括对在校学生说好标准英语语音的建议、对教师英语教学的建议。最后是全文的总结。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我市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着教师资源配笠不足、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教学教法相对落后等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正确分析我市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并试图从不同层次寻求对策,为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整体水平提供参考。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问题对策中根据国家教育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安排,新课程将于2005年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小学3年级将开设英语课,3一6年级英语教学有了目标和内容上的级别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小学英语教育比中学、大学教育更重要,更关键,因为良好的语言开端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乃至终身正确掌握和使用语言,因此对照新课程标准,联系当前我市小学英语教育水平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是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整体水平迫在眉睫的工作。一、影响我市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几个问题l、地方方言严重影响小学生正确英语发音。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育的语言技能教学提出了“在口语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的基本要求。虽然普通话教学的要求在我市已经推行多年,但我市地处闽北山区,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和部分城郊,小学生的课堂用语仍常使用当地方言,英语与汉语本身在发音上就有着较大的区别,学生在接受普通话教育的同时接受英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障碍。而且,我市是地方方言种类繁多的地区,各地的方言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学生英语的正确发音,同样影响着城市的孩子。同时,多数小学英语教师也受地方方言的影响,自身的英语语音不准确。2、小学专业英语教师队伍配置严重不足。目前我市小学教师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和部分县市的小学几乎没有,且许多现有的英语教师属非英语专业或是其他科任教师兼任英语教学,或是从其他学科“改行”教英语。3、小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的许多小学英语教育还大都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对英语语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相对落后,一部分教师不了解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同时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层次上,课堂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灌输,忽视语言实践。对小学英语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创新不够。4、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英语专业的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的小学英语教师多为中师、高中毕业或从其他专业改行,专业基础差,英语语言知识掌握不够正确、词汇量不足、发音不准等现象比较普遍,教师的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不强,不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听力水平较差,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二是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不系统,不全面,教学中不能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要求、认识规律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三是动手操作能力差。现有的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厌学英语。四是教师的教研能力差。许多教师不注重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现状和信息动态,不研究总结教学经验,不乐于撰写教科研论文,更不知道如何从教科研中获取经验和信息来充实自己。二、解决我市小学英语教育的荃本对策提高我市小学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最关键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政府等各方面的努力和付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寻求对策:1、教师要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清楚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英语专业知识和其他有关教学理论的自我进修,坚持采取读英语书报杂志、听英语广播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和正确掌握英语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以《英语课程标准》中“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的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等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2、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改革与教研实践的紧密结合。校本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能适应教师教学和学校改革的需要,又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学校应为教师的反思实践、行动研究、参与课题研究提供资源和制度支持,及时提供载有学科前沿的读物给英语教师阅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广泛开展说课交流,举行各类英语教学教育研讨会,开展“创优课”评选和“教改实验”等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3、高师院校要有重点地培养小学英语教师。世界各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小学教师必须由师范大专或大专以上毕业。我国近年来也将高师院校作为小学教师的摇篮。为此,我市小学输送急需的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加快小学英语教师大专化进程。同时,高师院校要根据新课改要求,在培养小学英语教师方面做好英语专业和教育理论的课程设置,改革过去英语教法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只注重培养初中教师的做法,突出小学英语教师的理论与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着力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处理教材能力和教研能力。4、教育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各地教育部门、负责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市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根据各自的职能,从高师院校的招生、课程设置、教师队伍人事的合理配置、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小学教师教研目标要求以及开展素质教育所需经费的安排等各方面,综合研究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计划,逐步建立起一套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网络,统筹安排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我市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利开展好我市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等各方面都责无旁贷。参考文献〔l]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师大出版社,Zonl.〔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脸稿)〔M」,北师大出版社,2001.【3」刘昌春.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当议【J〕.中国农村教育,2(X)3(12).【4」苏仁平.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实践与研究,2001(12).

对外汉语语音研究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及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既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汉语教学,也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外语教学。任何学科只有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任务,才有独立分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独特的学科任务。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一种语言教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好语言。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又是第二语言教学,这就与第一语言教学(常常是母语教学)区别开来。由于它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一方面要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制约,同时又要受到汉语教学本身特殊规律的制约。此外,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而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又不同于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根据以上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性质的分析,可以简要归纳出几个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不是让已具备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实践才能掌握。(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规律。(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6)集中、强化的教学——相对说来,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较快,班的规模较小。

3.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与课程设计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学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学目的要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他们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希望能够利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更好地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的时一定要兼顾外国学习者及其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从加强各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出发,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外国汉语人才。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对外汉语学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它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运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特点,因而比其它情况下的汉语教学更充分地显示出把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有智力因素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情感因素的参与。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有意识地采取适当的训练和辅导方法,加上学习者的积极配合,智力和情感因素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汉语必须同时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可以说,中国文化知识越丰富就越能从深层次上掌握汉语,发展高级的`汉语交际能力。

杨金成指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目标,以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作系统的分类,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它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 立、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学生考试题目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分类学最早就是因考试问题而出现的)。不但教学内容、教材等都是为教学目标服 务的,而且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教师的能力结构的培养也将服从于教学目标。0这段话明确 阐释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定位、目标分层、目标陈述,对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教材 编写、师资培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4.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源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既与外语教学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外国学习者,所以我们的汉语教学不是母语教学,而是第二语言教学,培养学习者的目标也不是简单的交际能力,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外国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尽管五花八门,但学会用汉语进行交际是其基本目的,而其交际过程又总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进行的,这一点无论学习者是否意识到,意识到的程度有多深,其使用汉语进行的交际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本文认为:

(1)对外汉语教学属第二语言教学,因此其总目标应明确定位为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定位不仅符合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实际,而且对贯彻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2)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层层衔接,共同构成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系 统;(3)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特别关注陈述的有效性,总目标层的目标陈述应是纲领性、方 向性的,分目标层的目标陈述应既具指导性、示范性,又具可操作性,而底层的目标陈述则应完全 是具体、明确、规范、可操作的。

(4)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能力。三者的关系犹如一棵根植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参天大树,语言能力是干,语用能力、文化能力是枝,没有树干,树枝就无所依附,没有树枝,树干也达不到枝繁叶茂,三者只有相辅相承,协调发展,才能共同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营养。

语言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诸如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知识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等,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性、前提性条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学习的第一步。

语用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境理解与认知力,既包括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也包括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把握住基于交际场景的言外之意。如果说语言能力是体,那么语用能力就是用,教学中两者应同时展开。

文化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多元文化理解与认知力,包括能够使用汉语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能够较好地理解、把握基于汉语文化背景下的/言外之意,能够恰切地处理两种或多种文化背景者之间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冲突。相对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来说,文化能力是最复杂的,其交际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最突出,所以要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一能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毋庸讳言,文化能力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应与语言教学、语用教学同时展开,但需缓慢渗透。

5.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分层

如何有效地陈述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对目标编写者来说在具体陈述中除了应知晓目标陈述间的层次关系外,还需恰切地把握住本层次陈述与其上各个层次陈述间的相关、相衔关系、目标陈述的内涵实质。对此,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系统出发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1)总目标层陈述对其下所有层次的目标陈述都是纲领性、方向性的,所以各层次目标的编写均要接受总目标的指导。比如/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该目标为方向开展。

(2)分目标层陈述,其上层目标陈述和下层目标陈述之间须相互衔接,对下层目标陈述来说,其上层目标陈述既应是指导性的、示范性的,又应具可操作性。

(3)底层目标陈述应是具体的、明确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姜丽萍(2006)根据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基础汉语40课》(上册)第十一课/去商店买东西0为例编写了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在技能领域要求达到以下3个目标:

A.学生在学完课文(全文约265个字)后能在3分半钟内朗读一遍,发音声调基本正确,语调比较自然;

B.复习时听写3个句子,共45个字,要求学生以平均每分钟10个字的速度听写,错字不超过5个;

C.复习时口头回答问题或复述课文,语音正确,语法基本正确,语速不低于每分钟90个字。

但在情感领域要求达到以下2个目标:

A.学生有去商店买东西的愿望,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询问价格、尺寸、选择商品等;

B.学生想学到更多的购物习惯,比如讨价还价。

这样的目标编写围绕着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这一中心内容,既与总体目标相一致,又具很强的操作性,落实在课堂上可直接实现,所以我们说其目标陈述是一种有效的陈述。

(4)各分目标层和底层的目标陈述无论采取何种分层理论,在编写目标过程中均应贯彻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的原则,坚持在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框架下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协调发展。当然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所以其目标的编写也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在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三者的关系,使教师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

拓展

一、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研究及语音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对汉语语音本体各要素的研究

汉语语音要素主要包括声韵调、儿化、轻声、变调等,学术界及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些知识的关注依旧是最多的。

1.关于声母和韵母的研究及教学,早期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主要是通过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来确定学生学习的难点以此来指导教学,现在的研究内容也是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2.声调是整个语音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部分,外国学生的“洋腔洋调”问题主要是对汉语声调掌握不好而产生的,因此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上世纪的声调及声调教学研究中,其重点多放在声调的难点及难度顺序及汉语声调与学生语言中相关内容的比较,如与泰语声调、英语语调的对比。而近十年的研究重点已转向方法的研究,即怎样在教学中更好地教授声调,很多方法都被证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切实可行的,如音乐教学法(蒋以亮1999);传统的歌诀教学法(陈延河2003);声调语调对比教学法(关键2000)等。研究方法上,过去分析声调习惯采用传统音韵学的“调类”概念,使用四声等音韵学名称,对学生的发音做经验的概括。现在主要用先进的设备及软件对声音进行更精确细微的观察和测量。这样可以深入分析声调的各种声学特征(包括时长、音高、音强)及其与声韵母的关系,以及不同连续的动态声调的变化表现。目前所见到的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研究的手段主要有录音分析法和听辨标注分析法(池扬琴2005)。

3.轻声、儿化、变调等研究

这类研究基本都是围绕教学展开,对这些语音现象进行分级分层次的处理,确立哪些必须教,哪些可教可不教,哪些先教,哪些后教等,这较之以往的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实际直接。

(二)关于语音的认知研究逐渐增多

这类研究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留学生语音意识的培养及语音短时记忆的研究,这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音的重难点及其原因,以及教师的哪些教学能促进其语音及语音意识的发展。高小丽、刘瑜等人的研究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对汉语语音教学而言,这种认知方面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留学生语音能力的发展有更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对语音教学现状、对策的研究

针对一直以来语音教学不甚理想的状况,近十年来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教师、教材、学生、汉语本身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及改革的设想,如张宝林2005,柴俊星2005等。这些研究都给今后的语音研究及语音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及方向。

二、几点争议

(一)汉语语音教学的“标准”

汉语语音教学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个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语音教学的过程与结果。汉语语音难学,尤其是声调及一些特殊的音变现象,这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为了减少留学生的“畏难”心理,降低学习难度,很多人提出对外国人的语音教学可以降低标准,理由是很多中国人所说的汉语也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但并不会影响交际(王汉卫(2002)。而刘珣(2002)对语音教学的标准问题也曾做过论述,二语教学,不论学习者带有何种学习目的,都应严格要求学好语音。

两种观点其实并无太大冲突,刘先生认为应该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这样才能首先养成一种良好语音学习意识,对以后的学习才会有帮助。而王汉卫的观点则是针对于教学的具体实施,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是难学的,哪些是一定的偏误又不会影响交际的。这样的安排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学进度。不可否认,教师应该以高标准来要求学生,但实际中这些语音偏误又很难突破,所以进行适当的安排折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

(二)《汉语拼音方案》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是目前最为完备及最为有效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及汉语语音的工具,很多人已有论述,但同时也给语音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主要表现在:1.有些音位(音素)的标注与国际音标有所出入,如《方案》采用拉丁字母中浊辅音字母b、d、g表示汉语中不送气清塞音。2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与实际读音有差异,如用字母o跟唇音声母拼出来的读音。对此,学术界曾有过争论。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方案》的优越性,没有必要去改变它,至于它所带来的问题,教师需要灵活变通。

三、研究特点

(一)外汉语语音研究逐渐从从经验型描述向科学研究型转变。

研究中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更多的采用语音学、音系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语音的认知研究也逐渐增多,第二语言的语音知觉、知觉与发音的关系成为语音偏误分析之后的新热点,这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经验式研究的局面,使外国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研究的方法更加科学、严紧,结论也更可靠,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关于语音教学法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语音研究的主流。

纵观这些论文,我们发现基本上每一篇都涉及到了语音教学法的论述,这与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大潮是息息相关的,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很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得出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三)受西方语音教学法的研究较大

不论是实证研究还是认知研究,在研究的方法上都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的理论,这一方面显示出对外汉语教学界已开始用新的理论和方法为自己的研究服务,同时也表明我们自己在研究理论及方法上的相对薄弱。

四、不足及展望

(一)在研究的广度及深度上依旧没有太大突破。

这表现在这些论文大多数还是集中在原有的成果上,声韵调的研究依旧是研究的主体,虽然出现了几篇关于认知的论文,但其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研究的深度上亦是如此,如关于声调的研究及教学,关注的仍然是机械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的结合,在语流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声调意识等方面。但同时很多研究者都已注意到了学生母语的语调、节奏等对汉语声调学习的负迁移,而多数论文只是简单的将其进行一个是升是降的比较,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挖掘。我们认为,学生“洋腔洋调”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语调、节奏有很大关系,也许从这方面入手能发现更好解问题的突破口。

(二)经验性的描述多,实证研究依旧较少。

前文我们提到过实验音系学的引入给对外汉语的语音研究及语音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却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很多论文提出了很多的语音教学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也只是基于自己小范围的教学经验而得出的,能不能大范围的推广,也需要实证研究的支持。

(三)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广泛应用,如何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提高语音教学的质量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思维特点和容易遇到的困难,并建议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教学法,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汉字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日本、韩国等国的留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在本国语言中接触过一些汉字,有比较好的“字感”,汉字的学习和识记相对容易一些。对于那些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就相对困难了,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建立处理形象符号的机制。在他们看来,汉子就是一个个神秘的、无规律的图形,想要通过识别图形来唤起语音和语义,是十分困难的。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汉字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汉字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汉字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要合理的安排汉字教学的进度,不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汉字,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语音和口语的教学,忽视了汉字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汉字教学法。

所谓“先语后文”是指在汉语教学的初期,先利用拼音进行教学,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之后,对汉语有了初步认识,再集中引入汉字。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期,更快地进入汉语语境,对母语是拼音文字的留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因此,对这样的初学者,教师可以考虑在最初的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利用拼音进行教学,让学生迅速掌握更多的词汇,还可以巩固和规范拼音的使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也要适当向学生介绍汉字,不要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排斥心理,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象形字,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的汉字教学做好铺垫。

“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是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就开始汉字的教学,语音和汉字的学习同时进行,让学生同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给学生记忆汉字和词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对于汉语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由于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如果单纯进行语音的教学,学生会产生许多关于字义和词义的困惑,单凭字音很难区分。“语文并进”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汉语言的词汇规律,更早建立汉字识别的语言机制。对于有一定汉字基础的学生,比如韩日的留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尝试“语文并进”,以帮助学生尽早跨越汉字学习的障碍。

二、汉字教学要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根据人的思维特点,简单、形象的汉字更容易被接受。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留学生,教师应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和独体字进行教学,并可以结合图片,进行形象化的汉字导入;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汉字的演变和形成,让学生对汉字有感性的认识,增加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在进一步的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汉字形声字众多的特点,引导学生识别汉字偏旁,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功能,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等,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对汉字结构的理性认识,注意利用规律识别和记忆汉字。

教师在进行汉字结构的解读时,要注意解释的科学性,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联系,以免误导学生。另外,由于汉字的构成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许多声旁和形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字音和字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不要让学生过度依赖汉字形声字的表音功能,也不要让学生对字形的形成过程过分追究,以免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彭万勇。教学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论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马艳辉。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与词语教学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胥宇虹。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4]李莉。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5]张海燕。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教学研究[J]。理论界,2009(06)。

[6]赵明德。汉字易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J]。汉字文化,2009(02)。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语言点论文题目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如果是第一次写论文,那么有必要了解一篇成熟的论文是如何选定题目,确定范围,如何征引材料,组织观点的,因此,建议你在确定13个方面究竟哪个适合去写之前,利用图书馆里德中国知网或者万方数据库查阅一下这方面的研究,一来是了解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二来是从已经有的论文中学习怎么去写。既然你是第一次写论文,建议你还是选择研究德比较多的方面,这样可以参考借鉴的多一些。具体来看看你的参考选题。1涉及的是网络语言研究,比较热门,如果需要这方面的新词新语材料,我可以给你发武汉大学语情监测中心去年的《中国语情》,你可以从中去选择。但是,网络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应用倒是很新鲜,因为新词新语的教学还很少提及,但是又很有必要,所以价值可观,可以深挖,你可以集中选取一些比较贴近生活、有教学意义的词语来做研究;2是一个很宽泛的论题,研究的也不少,适合做综述性的研究,新意不大;3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相比于你的其他选题,这个与对外汉语结合得也少,可以排除;4就更宽泛了,而且比较理论,容易下手,但是不容易写出东西;5其实是3的一个更小的论题,这类似于“中外颜色词差异研究”之类的,也是文化方面的研究,如果没有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积累,建议还是不要写,太空泛;6“好”作状语(如黛玉“你好...(狠心)”,作补语“打得好!”,你可以检索一下研究得多不多,看兴趣吧,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汉语语法研究论题;7和5属于一个类型,所以不赘述了;8和3、5也是一个类型,研究的夜比较多,内容也很庞杂,不好做精到深入的研究;9还是一样(你的13个选题中委婉语、礼貌语、称谓语占了5个,这些都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10的研究也挺多的,我们就曾经以小组讨论形式研究过;11也是文化研究,我曾经写过“薇”的文化研究,这种名物研究也很繁琐,新手不容易动笔;12很考验人的文学功底,如果看的很浅,那么单靠翻书来找例证,来总结观点,绝对会是一件辛苦至极而又收效甚微的体力活;13倒是一句反话,因为传统上都认为汉字在信息化方面,相比于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劣势。要是你认为有优势,那么这也绝对要言之有理,如果没有中文信息处理的背景,最好不要空谈。最后,建议你将13个题目分成几类,根据自己的兴趣,参考对各个方面研究现状的考察所得出的研究难度,以及每个题目的成果预期,去选择你想做的吧。第一次写论文,如果思路踢不开,可以先看看网上这方面的论文(选择《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建设》等核心期刊)。祝你写作顺利!要说参考文献,不过是我的脑子而已。你可以看看我的对外汉语博客

汉语和英语的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和英语的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 汉语和英语的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 汉英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留学生汉字习得规律与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法初探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影响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对外汉语教材现状评析对外汉语师资状况评析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因素探析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探析影响留学生汉语习得效果的因素探析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2)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相反,题目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功夫,这样又往往反映不出学员通过几年大学阶段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失去从中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题目较小,难以展开论述,在字数上很难达到规定字数要求。此外,论文题目过小也不利于论文写作,结果为了凑字数,结尾部分东拼西凑,结构十分混乱。二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论题涉及的深度。确定题目的难易,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量力而为。题目难度过大,学员除了知识结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外,资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这样,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论文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选题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去选一些自己不可能写好的论题;又不能贪图轻便,降低要求,去写一些随手可得的论题。(3)选题要新意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又想好又想巧的题目是没有的。写论文非得要下一番功夫不可。那些别人写过很多遍很多遍的最好就不要去碰了,很难写出什么新意来。你可以考虑的方向如泰语和汉语的对比,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中遇到的问题,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非正式学习,泰国汉语教学历史研究,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中遇到的某一个问题的深入探讨等等,其实论文也可以从小处入手,抓住一个点去延展开去,这样写比较好写。最后祝你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既然你匿名了,那我也就匿名回答你问题了。

汉语对韩语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韩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韩国经济政策与中国经济政策对比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韩两国目前均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两国相似的文化传统,目前也有日益密切的经济往来,两国间的经济政策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策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已经成为国与国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和建设部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韩两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差异的分析和讨论,找出两国间可供相互学习借鉴之处,使得两国在经济文化政策各个方面更好的互相融合。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韩两国经济政策概述本节将从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度分别概述中韩两国政策,并着重举例例举两国经济政策的现实实例,从这多方面论述两国经济政策的差异

分析讨论中韩经济政策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差异本节将通过对中韩经济政策的.对比,找出两国政策的差异和各自特点,并简要论述两国经济政策比较分析对两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论及两国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方案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三、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查阅相关书籍及著作并借鉴相关数据,结合本专业所学知识,并尽可能切身体会中韩经济政策实际差异等。

更多 论文 开题报告延伸阅读: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计算机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日语中对于汉字有两种读法 一种叫音读一种叫训读 汉字大概是公元三世纪时传入日本的 以前他们是没有文字的 根据当时汉语的读法读汉字叫音读 根据日语原有的读法读叫训读 韩国以前就是用汉语的 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学 普通民众没有条件 现今的韩文是世宗大王发明的 比汉语简单 只要学会了那几个基本读法 然后在此基础上添加比划 当学会了那几个基本读音 一般都会了 有时就都会读 却不懂意思

韩国:汉字与中国“同行” 几年前,如果有韩国人要学汉语和汉字,很多人会不理解。如今,韩国的各大媒体上,有关汉字的新闻俯拾皆是。如《不懂汉字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企业看重汉字考试,大学生兴起学汉字热》、《韩国惠普总经理长期任ceo的秘诀是“汉字”》、《面临就业,大学生学习“天、地、玄、黄”》…… 从上述新闻报道中就可以看出,汉字已经成了韩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韩国教育部现在规定,初中和高中6年,学生需要掌握1800个汉字。目前,在韩国小学,汉字课已经成为准必修科目。还有很多学校利用自由活动等课外时间开设汉字课程。韩国从2000年开始,开设全国性的“汉字检定能力考试”,想取得1级的话,至少需要会写2000个、会读1500个汉字。2004年,由韩国语文学会举行的汉字能力考试,应试者有104万。最近,很多大学不仅专门开设了汉字课,而且每逢放寒暑假的时候,还开设汉字特别讲座。甚至连监狱里也掀起了学习汉字的风潮,那些成绩优秀的服刑者可以被减少刑期。随着学汉字浪潮的高涨,与汉字有关的习题集、参考书销路大开。最近三四年,其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走在韩国的大街小巷,汉字随处可见。地铁站的名字、书名、名片、广告牌、商标……用汉字写出的名字似乎增加了几分学识和典雅。韩国最近掀起的汉字热缘于企业和市场的迫切需求。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和日本占韩国出口市场的40%以上,中国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国,到韩国旅游的70%的游客属于汉字文化圈。《朝鲜日报》曾在一篇社论中反问道:“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企业怎会聘用连‘天、地’都不会写的新职员呢?”包括三星、lg、sk在内的众多企业都开始在招聘考试中进行汉字考试或给拥有汉字能力考试资格证的应聘者加分。 1945年,朝鲜半岛脱离日本统治后,一个由80多人组成的朝鲜教育审议会通过了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全部使用韩文,只在必要时在括号中加注汉字的决议。韩国政府成立后,又制定了《韩文专用法》,在小学完全停止汉字教育,只在初中和高中国语科目以外教一些常用的生活汉字。在朴正熙时代,韩国又颁布了韩文专用企划案,全面废止了在小学和初中的汉字教育。朴正熙还提出《促进韩文专用7个事项》,不仅去掉了“必要时在括号中加注汉字”的规定,而且在国内的公共机关也全面禁止使用汉字。但由于在51万多个韩文单词中,70%的单词是纯汉字或混杂着汉字的单词。虽然汉字并不等同于汉语,但多少年来,汉字已经融入了韩国的语言文字中。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汉字,韩国人连本民族的语言也难以理解透彻,强行阻止学习汉字反而妨碍了韩国民族语言的进一步发展。1974年,韩国文教部发表了在初高中教科书中韩文和汉字并记的决定。1976年,文教部又发表了增加常用汉字的学习方案。2002年世界杯的举行和中韩日关系的日益密切,为汉字热注入了新的活力。韩国人越来越认识到,东亚传统、文化和知识是以汉字为基础形成的,只有了解其根源汉字,才能在此基础上树立韩国文化的主观性,才能享受比其他国家更丰富的文化,才能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韩语的毕业论文可以写中韩文化对比,跟你一个专业,我也是当时无法下手,让莫文网帮忙解决的,很靠谱的说中韩量词对比研究——369个韩语量词为中心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语的对比研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汉韩语“做/(?)(hada)”对比与偏误分析汉韩语拟声词对比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对比研究汉语介词与韩语副词格助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以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为例汉语介词“从,在,对,给”与相应的韩语表现对比分析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汉语和韩语否定词对比分析汉语“吃”与韩语“(?)(meokda)”的对应关系研究韩语汉语十二生肖词语及其文化比较研究汉语“比”字句与韩语相关句式的比较研究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韩语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和产生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发展变化研究汉语空间介词“从、由、在、到”与韩语相应表达方式的对比助动词“会”汉韩语对比以及偏误分析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汉语与韩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词的对比研究基于中韩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动介兼类词研究汉语含有“V着”的结构与韩语对应形式的研究汉语状态词与韩语拟态词比较研究——以表示颜色的状态词为主韩语固有动词在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汉语介词与韩语助词对比研究——以“在、跟、对、从”为例汉语表时空的介词与韩语对应助词的比较及偏误分析汉语情态动词“能”与韩语相应情态表达对比研究汉语介词与韩语助词的对比研究韩语与汉语中的同形异义词及其教学策略研究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韩语汉字词在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对策韩国初高中汉语教材的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比较分析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论韩语汉字词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汉、韩语同素异序词对比研究汉语韩语否定时态对比研究汉韩语人称名词后缀的比较分析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存现句研究汉语补语在韩语语法体系下的对比表达探究

  • 索引序列
  • 外国语言对汉语的影响研究论文
  • 汉语方言对英语影响毕业论文
  • 对外汉语语音研究论文
  • 对外汉语语言点论文题目
  • 汉语对韩语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