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地理学报退稿后提交地理科学

地理学报退稿后提交地理科学

发布时间:

地理学报退稿后提交地理科学

教育部门对这件事情比较重视,而且也回应更名是存在比较大的意见,分歧有待于学术界深入研究,才能够进一步作出答复。

教育部回应地理和地球科学是不太一样的,地理的范围比较大,而地球科学的范围比较小。

高水平。《地理学报》1934年创刊,是代表中国地理科学发展水平的权威学术刊物。2001年以来影响因子一直保持在全国科技期刊的前10位,地理学科排名第1位,所以在其学报发一篇论文是非常高水平的,非常的厉害。

委员建议将中学“地理”课更名为“地球科学”课,教育部对此是回应主要因为对于中学的地理课程专业性也是非常强,能够从最大程度上给人们带来更多专业知识,因此更名为地球科学课。

通过这种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做出有效回复认为对中学的地理课程本身会加大对专业性的培养,能够从这个程度上能让更多人了解到有关地理课的专业性知识。而且丰富人们的见解和知识范围,教育部也表明会对此种政策非常重视也加大对这一种问题的改善。已经征求来自中国有关定力学和地理教材内容,制定课程标准的相关专家认为能够加强对这种政策的改善,并且最大程度上听取他们的有效建议。并且很多专家都认为对于此种政策而言是涉及到有关地理环境,人民正常生活和多种地理相关的知识点。能够包含有关地理科学的基本内容和范围,因此改成地理科学这个名称也是值得肯定能够有效促进地理课程的长期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气象方面的相关专家也能够加强对这种政策的支持和了解,认为对于地理科学而言比地理更加范围广,能够增强对于地理专业学科和课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的改善,本身地理学报的内容十分广泛。能够包含到有关气候生态地理环境,中多种人民群众生活的环境范围能够正大程度上增加有关科学的兴趣,促进地理的长期发展能够获得来自有关专家的意见和支持,加强对于地理专业门学科的改善。

不仅如此相关专家还了解要在其他科目上做出相应的改善和调整,能够最大程度上服务人民的知识和见解促进学术界的有效改善和讨论。

地理科学学报

我就是华师的,地理系在这里是属于资环学院的,只招理科生,选地理的应该也不可以,高中生活的建议就是高一的时候基础要抓好,高二最关键,属于熟悉基础,强化答题技巧方面,而高三最重要在于保持心态,如果按照高一基础,高二强化,高三的题海很好对付的,肯定不会有考到吐的情况发生。高中最好不要谈恋爱啊,大学这么多妹子汉子,等着你挑花眼呢,别早恋就行。还有就是要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的话,高三熬夜早起之类的有体力应付过去,不会生病太多。还有我也是文科生,如果你以后想考华师,有问题也可以问我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是很强大的,该专业属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学院。该学院无论从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学科成果等方面都很出色,具体为:

1、学科建设。2012年,地理学成为上海高校19个一流学科(A类)建设的学科之一;2015年,地理学成为上海市11个“高峰高原”(高峰II类)学科之一;2016年,地球科学( Geoscience)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行列。

2、师资力量。学院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正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杰青3人,优青2人,万人教学名师1人。

3、学科成果。地理学院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包括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Sustainability、PNAS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2019年ESI高被引论文20篇。

华东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学院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学院前身地理系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高校地理系,由浙江大学地理系迁并组建而成,时任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的李春芬教授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首任系主任。

2014年3月,随着学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改革不断深化,地理科学学院在地理系基础上正式成立,隶属于学校首个学部制单位:地球科学学部。学院是我国最早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我国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也是我国最早2个具有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的单位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简介

我是19级 地理科学师范的。可以告诉你,不收。的确只有高考改革后选了地理的同学才可以学习。因为后面会有物理,化学,生物,软件制图等等,文科生很有可能跟不上。

除了从事教育的专业,还有其他一些理工,文科专业。

地理学报地理模型

地理学报创刊于1962年,以登载有关地理学及相关学科之论著为主。原名为《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地理学系研究报告》,1990年起更名为《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地理学系地理学报》,2000年起简化为《地理学报》。 本学报原为一年刊,因稿源增加,1995年6月改为半年刊,2004年3月改为季刊,每年之3、6、9、12月定期出刊 ,2009年起改为每年三期,即每年之4、8、12月定期出刊。2012年3月起改为季刊,每年之3、6、9、12月定期出刊。 地理学报2006年起列为《 台湾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资料库 (TSSCI)》收录名单,已成为台湾地理学界重要读物。

高水平。《地理学报》1934年创刊,是代表中国地理科学发展水平的权威学术刊物。2001年以来影响因子一直保持在全国科技期刊的前10位,地理学科排名第1位,所以在其学报发一篇论文是非常高水平的,非常的厉害。

书名 地点 出版社 年份 页数 版式 北图编号 合作者 数字地面模型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50 26cm Z/LYX 395 柯正谊,何建邦 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集成系统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31 26cm 96/X43/32 等 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的设计编制与创新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87 16开 711 廖克,齐清文 池天河主要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期刊名 年份 页码 收藏号 合作者 关键字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网络系统研究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9,(z1) 周旭,钱进等 基于区域资源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分析——以北京怀柔县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00,19(4) 366-373 张晓东 资源供需 环境承载力 模型 产业结构 怀柔县 可扩展的并行地理图像处理系统 地球信息科学 2000,2(4) 62-66 方金云、何建邦等 ParGIP 机群 插件技术 CS结构 从数字地球概念到数字福建实践 数字城市的理论与实践[赖明等主编]. 2001 26~33 王钦敏 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1,(3) 18-21 王雷 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地理研究 2001,20(4) 506-515 张晓东 省级区域 经济环境协调度 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阶段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的Web GIS 解决方案 资源科学 2001,23(1) 34-39 王雷、王月芹等 WebGIS 空间索引 信息共享 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的理论与实践 资源科学 2001,23(1) 3-11 孙成永、王启明等 可持续发展 信息共享 数据 信息 知识 元数据 数据集成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资源科学 2001,23(1) 12-16 王启明 信息共享 可持续发展 网络 关键技术 地理数字图像机群并行处理试验 计算机科学 2001,28(5) 99-100,49 方金云; 何建邦等 知识创新工程中地图学学科规划若干问题 地球信息科学 2001,3(1) 71-76 齐清文、廖克等 识创新工程 地图学 学科规划 基于软件DSMs网络系统的机载SAR图像并行处理的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37(7) 82-85 陈荣国、何建邦等 DSMsJIAJLA并行处理SAR图像 国家自然地图集网络发布的WebGIS解决方案 地理学报 2001,56(z1) 49-55 王雷、廖克等 国家自然地图集 WebGIS 空间数据浏览 开发策略 多维动态地图中时态信息可视化 地理学报 2001,56(z1) 43-48 陈华斌、李伯楠等 时态地图 时空变化 动态用户交互 动态符号 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 地理学报 2001,56(z1) 8-18 齐清文 地学信息图谱 地球信息科学 理论和方法 基于R-tree的WebGIS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1年年会 20010301 余斌 R-tree;WebGIS;空间数据索引结构 地理信息共享关键技术研究--地理信息共享的技术环境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1年年会 20010301 周旭、王雷等 Web GIS;空间索引;信息共享;地理信息 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共享技术研究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1999年年会 20010301 钱进 网络系统设计; 地理信息共享; 可持续发展 GIS支持下的自然灾SAR图像信息快速处理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1999年年会 20010301 余斌 SAR图像处理;地理信息库;SAR;GIS;自然灾害 地理信息共享环境的研究与实践--营造地理信息共享政策、标准与技术环境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1年年会 20010301 何建邦、蒋景瞳 地理信息共享;地理住处共享环境;共享政策;共享标准 基于PC机群的地理数据并行处理试验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1年年会 20010301 方金云、黄国满等 地理数据处理;JIAJIA;并行算法;线性加速比 遥感地学信息的分布式共享系统研究 海峡两岸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2 290~296 吴洪桥、方金云等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中模型方法元数据及其集成 地球信息科学 2002,4(2) 11-16 毕建涛、吴洪桥等 方法元数据 模型元数据 资源环境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资源与环境元数据网络一体化管理模式与应用研究 地球信息科学 2002,4(3) 38-42 吴洪桥、何建邦、黄裕霞 资源与环境元数据 元数据管理模式 网络一体化管理 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的GIS平台体系结构 地球信息科学 2002,4(3) 26-34 陆锋、周大良等 海量空间信息 分布式系统 大型GIS 体系结构 地学信息产品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以中科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若干信息产品为例 地理学报 2002,57(z1) 60-69 齐清文、陈华斌等 地学信息产品 资源环境数据库 信息加工 模型与方法元数据及地理信息服务研究 地理学报 2002,57(z1) 32-36 毕建涛、何建邦等 地理信息服务 模型与方法元数据 资源环境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国家自然地图数据库的建设及其信息产品开发 地理学报 2002,57(z1) 18-26 齐清文、廖克等 国家自然地图数据库 DCM DLM 动态浏览 静态分析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研究与开发 地理信息世界 2003,1(6) 32-36 傅晓锋、邵宇斌、毕建涛 可持续发展 信息共享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服务 三维地形的生成技术及实现 测绘工程 2003,12(3) 10-13 舒娱琴、彭国均等 三维地形 可视化 地形转换 应用实现 数字省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地理研究 2003,22(3) 281-288 王雷、王钦敏等 省级区域 经济环境协调度 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阶段 WebGIS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探讨 计算机科学 2003,30(2) 55-56,62 戚铭尧、霍亮 WebGIS,Enterprise,application 数字省建设技术体系研究 计算机科学 2003,30(2) 52-54 王雷、王钦敏、陈崇成 WebGIS, Digital fujian 基于Internet的元数据管理模式研究——以地理信息元数据管理为例 计算机科学 2003,30(4) 89-91 吴洪桥、何建邦、黄裕霞 Ggeopraphic Pmetadata 遥感地学信息的分布式共享系统研究 计算机科学 2003,30(7) 80-84 吴洪桥、何建邦、方金云 Multi-source Geo-information GPS支持下的机载SAR遥感图像无控制准实时地理定位 测绘学报 2003,32(3) 234-238 朱彩英蓝朝桢徐青王劲峰 SAR图像;GPS定位;帧定位元素;准实时纠正 数字城市的三维图形构建技术 地球信息科学 2003,5(1) 84-89 彭国均、唐丽玉等 数字城市,三维图形,实时绘制,交互式平台 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表达研究 地球信息科学 2003,5(2) 43-45,50 张新、陈华斌等 网络,空间信息表达,空间信息共享,XML 洪涝灾害的本底数据库构建方法 地球信息科学 2003,5(4) 22-24 何建邦、毕建涛 本底数据库,遥感,洪涝灾害,监测评估系统 机载SAR图像几何纠正的数学模型研究 遥感学报 2003,7(2) 112-117 朱彩英、徐青等 SAR图像应用 正射纠正模型 模型适应性 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 2003,8(z1) 247-251 卢毅敏、张新、谢礼坤 可视化表达 C/S模式 空间信息共享 WinSock 地理信息共享价格政策诌议--各国地理信息收费政策及我国的对策分析 高技术通讯 2004,14(2) 91-96 王雷、毕建涛、何建邦 地理信息, 数据共享, 政策, 定价与收费 基于Agent多用户参与的虚拟地理环境 系统仿真学报 2004,16(5) 1092-1095 戚铭尧、舒广 虚拟地理环境 agent MAS FIPA java3D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20(5) 20-23,44 邱炳文、王钦敏等 GIS 土地 土地适宜性评价 公众参与 洪水灾害快速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4,21(4) 39-42 张新、韩承德、方金云 遥感图象 并行计算 洪水灾害评估 ArcMap 海洋立体监测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4(4) 439-442 张新、王雷等 台湾海峡,海洋立体监测,信息服务,WebGIS GML的空间信息映射模式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5(1) 87-90 唐中实、谭玉敏 GML, 信息映射, 互操作, 空间数据集成 基于UML的环境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4,25(12) 钟大伟;陈崇成;邓钟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模;统一建模语言;海岸 基于SVM的遥感数据并行服务体系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8(4) 350-355 吴洪桥、方金云、何建邦 多源遥感数据 并行机群 服务体系 立体索引机制 基于Web Service的地理信息服务研究 计算机科学 2004,31(1) 69-71 毕建涛、王雷、何建邦 WebGIS,地理信息服务,元数据,信息共享 台湾海峡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信息服务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2(4) 19-22,27 张新、王钦敏、陈崇成 台湾海峡 海洋立体监测 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地理信息 基于并行计算的洪水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研究 人民长江 2004,35(5) 21-23 张新、韩承德、胡伟武、方金云 洪灾 灾害评估 合成孔径雷达 系统研究 图像处理 基于克里格法的定点监测数据连续空间化研究与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41(9) 樊明辉 陈崇成等

古地理学报投稿

古地理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则论文从创作到发表的时间要提前最少半年,因为来此投稿的人很多还要经过编审组的审核等等,对于见刊来说当你论文收录后就开始安排你论文的发表等等。这段时间一般也需要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不过具体的还要看杂志社的规定,这个只是小编的一些建议。关于论文发表中的格式结构的细节你可以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已经打过电话,他们说是在催审稿意见,还没有完全出来。variables(站内联系TA)当时好奇投这个杂志,耽误了四个月了,打电话给杂志社却还没有结果,有点奇怪。想改投杂志社却建议还等等。小蚯蚓(站内联系TA)地理学报对于旅游方面的文章基本上不屑一顾! 你别好奇的投!呵呵!weimin8988(站内联系TA)旅游管理的投稿好尴尬。一级学报基本没戏。afei2002(站内联系TA)学报级的杂志,一般审稿时间都在3个月以上的,还包括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与进展等,稿件说明中有具体的时间的。 要是着急,电话联系一下编辑咯~:)lolean(站内联系TA)小虫也是好奇之下,投了地理研究,半个月后邮件咨询了下告知已经收到稿子,不知道要等到哪个猴年马月才能出结果啊

投稿邮箱:投稿投稿咨询:

工程地质学报退稿率

网上提交论文,论文要经过初审-二次初审-外审1-外审2-复审-终审-退修-录用等过程,一般3月给结果

我也是这种情况,不过打了电话后给发了一份录用通知

你这很正常啊,我投的只是《工程地质学报》,也需要类似的天数,你这EI,耐心等吧

你可以主动在网上联系他们,或者打电话联系他的负责人,这样应该会有结果。

  • 索引序列
  • 地理学报退稿后提交地理科学
  • 地理科学学报
  • 地理学报地理模型
  • 古地理学报投稿
  • 工程地质学报退稿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