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历 1976年出生湖南新邵 2003毕业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3----2005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教师 2006---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展览 2002全国第六届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年会展(南京) 2003四川优秀毕业创作展(重庆美术馆) 2005个展(香港世界画廊) 2006联展(香港世界画廊)(中国北京红T空间)(千年时间画廊) 2007联展798艺术节 2007艺术北京(北京农展馆) 2008纽约艺术空间(北京)个展 出版 《当代美术家》,《江苏画刊》,《四川美术学院历届优秀毕业创作》,《美术焦点》等 获奖 全国第六届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年会奖(2002南京) 四川美院优秀毕业创作奖(2003) 四川美院学生年展二等奖(2002)
陈永清赵鹏大陈建国
(中国地质大学数学地质遥感地质研究所,武汉430074)
摘要在矿床统计预测中,单元可大致概括为两类:规则单元和自然单元;地质异常单元属于自然单元。它是继“网格单元”和“地质体单元”之后,提出的第三种统计单元。该单元以“地质异常致矿理论”为理论基础,并能够在多源地学信息提取及合成的基础上,使用综合信息定量标度。它易于实现单元的自动划分,同时保持了单元信息的完整性。本文阐述了地质异常单元及其划分的理论基础、地质异常单元的基本特点和划分方法。
关键词地质异常致矿理论地质异常单元综合信息金矿床统计预测
1引言
单元划分是矿床统计预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预测的结果皆建立在一定单元划分基础之上。单元不仅作为统计样品,而且作为资源的载体是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中统计模型与地质模型有机关联的关键环节。因此,在矿床统计预测中,单元划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其划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预测的精度及效果。
矿产资源统计预测中普遍采用的统计单元可概括为两类:“网格单元”和“地质体单元”。“网格单元”划分的关键问题是选择单元的大小,但单元面积大小的确定,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准则[1]。“地质体单元”划分的方法[2]是一种定性方法,不利于实现单元划分的自动化。为此,我们提出了“地质异常单元法”。
“地质异常单元法”是地质异常单元划分方法的简称。它以“地质异常致矿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在多源地学信息提取及合成的基础上,利用综合信息定量自动划分统计单元。
2理论基础
概述
地质异常单元及其划分的理论基础是“地质异常致矿理论”。70年代中期,原苏联学者和[3]认为:“矿体是与其它类型地质异常(geological anomalies)相联系的地球化学异常”。首次提出了地质异常的概念。70年代末,原苏联学者[3]从统计的角度给出了地质异常的定义:“地质异常是指在构造演化特定阶段,地壳某一区段内地质体的总体特征在统计意义上偏离同类地质体的总体背景”。90年代初,中国学者赵鹏大等[4]提出:“地质异常是在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体组合”。并认为:“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的地质因素控制而形成的地质异常体的存在是矿床形成的必备条件,这种地质异常体所表现的‘地质异常,则是指示矿床存在的标志。”从本质上阐明了地质异常的概念及其与矿床(化)的关系。
致矿地质异常
“地质异常并不一定导致成矿,但矿床形成必然以地质异常的存在为前提”[5]。致矿地质异常系指与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具有内在联系的地质异常。它可初步划分为两种类型:控矿地质异常和地质矿异常。前者是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因素,如控矿地层、控矿构造和控矿侵入体等;后者是指矿床及其原生晕、次生晕和由其引起的物化探、遥感异常等。在中小比例尺矿产统计预测中,预测的目标是成矿远景区(带),因此,整个致矿地质异常都是预测目标;而在大比例尺矿产预测中,预测目标是矿体及其组合,只有地质矿异常才是真正的预测目标。
不同尺度水平的地质异常与不同等级的矿产资源体之间的依次对应控制关系是“地质异常致矿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业已表明[6]:全球地质异常控制着洲际成矿带的分布;区域性地质异常控制成矿省和成矿区带的分布;局部地质异常控制矿田、矿床、矿体的分布;显微地质异常是矿体空间定位的标志。
地质异常与复杂度
某些学者[3]认为,矿场地质结构异常(atypicality)的概念一定不要与复杂度(complexity)、非均质性(heterogeneity)和变化梯度(gradient)等类似的概念相混淆。“复杂度”和“异常”的概念是相似的,但不是完全等同的。含矿区段的地质结构不是简单(和绝对)的复杂,而是区别于其周围环境的异常。构造带结构越复杂,矿质越不易被封闭。但这里有一个尺度效应问题。对于受全球地质异常和区域地质异常控制的全球成矿带(如环太平洋成矿带)和成矿省、成矿区带这样的I、Ⅱ级致矿地质异常单元而言,地质异常与复杂度是近于等同。即地质异常的强度与复杂度成正比。某些大型内生金属矿产分布于地质复杂度高的地质异常中。譬如,原苏联Kuznets Alatau内生磁铁矿矿化带分布于地质复杂度的高值区域[3],中国一些已知大型内生金属矿产亦分布于地质复杂度高的地质异常区[6]。在矿床、矿体尺度水平上,以地质复杂度标度的地质异常与地质矿异常(矿床、矿体)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例如,在中国腾冲地区,金矿床(点)分布于断裂组合熵标度的地质异常的边缘[5]。这是因为地质结构高度复杂的区域是活动区,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为深部矿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动力,而矿液的沉淀则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绝大多数内生金属矿床不是赋存于多期复活大断裂中和多组构造的交叉点上,而是赋存于大断裂的次一级断裂中和多组断裂交汇的附近区域。这就启示我们在大比例尺矿床统计预测中,应主要根据地质矿异常标志信息和控矿地质异常信息构置成矿有利度综合预测变量,用成矿有利度(ore-forming favorability)而不是单纯根据复杂度标度地质矿异常。
3地质异常单元的基本特点
“地质异常单元法”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由于地质异常是能够定量表达并具有强弱的性质。因此,可按某种准则确定其临界值定量圈定异常单元,这样有利于实现单元划分的自动化。地质异常具有空间概念。根据临界值圈定的异常单元是一个空间实体。可利用数学手段研究其各种成矿信息的数学特征(几何特征、空间特征、结构特征和统计特征)及其变异性,有利于深化异常单元的立体评价,以实现三维成矿预测。
(2)由于地质异常在结构和物质组成上都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统计意义上的偏离;因此,地质异常总应伴有不同强度的物化探和遥感异常。前者是后者形成的根源,后者是在物理上、化学上对前者的反映。我们可以利用物化探和遥感等信息综合定量标度地质异常[7],从而奠定了地质异常单元综合定量划分的方法学基础。
(3)按抽样理论,地质异常单元法满足统计理论的要求:统计样品应来自同一母体,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和样品的代表性。根据“地质异常致矿理论”,单元都是由同一地质异常标度、同一方法综合定量划分的,从而保证在同一成矿地质背景下单元的同母体性。单元划分取决于致矿地质异常的强度,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区域都被视为单元。单元划分不受其先后序次的影响,即单元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由于地质异常事件可视为小概率随机事件,保证了抽样的随机性。
(4)地质异常单元法划分的单元较客观地反映了矿产资源体产出的地质特征及空间分布趋势。单元是矿体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具体位置,单元空间是矿化的可能区域。正是上述特征保证了地质异常体及其信息的完整性。该方法划分的单元使单元和矿产资源体的等级性与地质异常的尺度水平达到了高度统一。不同尺度水平的地质异常与不同等级的单元和矿产资源体一一对应。由于每个单元都是具有不同成矿概率的矿化局域,所以单元空间整体分布特征较客观地反映了矿产资源体的分布趋势。
(5)地质异常单元具有复杂性特点。这是由地质异常和矿产资源体的层次性以及背景和异常的相对性等因素所决定的。譬如,大比例尺矿床统计预测通常是在中、小比例尺区域预测的最优靶区内(或已知矿化的局域)进行的。在中、小比例尺尺度上,这一成矿的有利局域虽然在某种组分和结构上被认为与周围环境迥然不同,但在局域内部则被认为是相对均质的,即单元内任何部分都具有等同的成矿概率。但是,在大比例尺尺度信息水平上这一局域与区域具有等同的复杂性(表1)。表1表明:1:20万信息水平的区域地质异常与1:5万信息水平的局部地质异常在异常复杂性、异常信息和成矿功能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自相似性。即在近400km2范围的1:5万信息水平的局部地质异常特征近似地反映了约40000km2范围的1:20万信息水平的区域地质异常特征。不同尺度地质异常的这种自相似(分形)结构特征启示我们:浓缩整个区域成矿信息的局部区段是成矿的最佳远景地段,通过对该地段的详细解剖可近似地认识整个区域的致矿地质异常特征。
表1鲁西金矿化集中区区域地质异常与铜石金矿田局部地质异常对比
据陈永清.鲁西综合信息金成矿系列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春地质学院,1994.
4地质异常单元的划分方法
地质异常单元的划分方法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这是由地质异常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不同尺度的地质异常具有不同的信息水平和研究内容,当然其定量计算方法亦有所不同。在大比例尺矿床统计预测中,地质异常单元划分与该尺度矿床预测的一系列特点相联系。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预测目标由成矿远景区(中、小比例尺)变为矿体和矿体组合。因此,预测的准确度、精度以及资料水平要高,预测难度大,而预测的成果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这一特点,大比例尺矿床统计预测中的地质异常单元划分包括以下内容:①在地质异常致矿理论指导下,利用高新信息处理技术从多学科地学资料中提取“诊断性”致矿地质异常信息;②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利用现代计算和图像处理技术对上述信息进行有效合成;③运用合成(综合)信息值绘制地质异常图,然后确定临界值,在地质异常图上圈定地质异常单元。下面以地质异常单元在山东西部归来庄金矿区大比例尺金矿统计预测中的应用为例阐明其划分方法和应用效果。
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鲁西断块隆起平邑—费县中生代断陷火山岩盆地南西边缘的北西向隆起带。控矿岩体为燕山期次火山杂岩体(铜石岩体)。该岩体主要由二长闪长玢岩和二长正长斑岩及相应成分的脉岩组成,并以富K2O(~)和Au(×10-9~×10-9)为异常特征。控矿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纪泰山群变质岩系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系。前者主要岩性是斜长角闪片岩、片麻岩等,并以富含Au(×10-9~139×10-9)、Cr、Ni、Co、V等组分为异常特征;后者主要岩性是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和泥灰岩。控矿构造主要为EW、NW和NE向断层系统及其控制的隐爆角砾岩带。已知金的工业矿体赋存于岩体东侧受EW向断层控制的隐爆角砾岩相中,其典型矿物组合是自然金、银金矿和碲金矿;其异常元素组合是Au-Ag-Te。
信息提取及信息合成
研究区资料包括1:1万矿区地质图、1:1万高精度磁测数据和1:1万Au、Ag、Cu、Pb和Zn等元素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信息提取及合成包括单学科信息提取及合成和多学科信息提取及合成。该项工作的开展以“地质异常致矿理论”为前提,以各学科研究的方法原理为准则,以解决地质问题为目的。
单学科信息提取及合成
高精度磁测数据主要用于研究不同地质体的异常边界、隐伏地质体的三维分布以及断裂格局等。其实质是通过对磁场磁性体地质体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解决上述地质问题之目的。具体做法是对高磁数据首先化极,然后做不同高度(100m、300m、500m)的位场变换并求取各高度、四个方向(0°、45°、90°、135°)的水平一阶导数和垂向二阶导数,提取磁特征线(一阶水平导数极值线和垂向二阶导数零值线),编制高磁特征构造异常图。将该图与同比例尺地质图相叠置,据出露地质体的磁场特征推断其隐伏边界和各种磁性界面(线形和环形界面),编制地质地球物理构造骨架异常图(图1)。
图1归来庄金矿区地质地球物理异常
1—第四系,2—侏罗纪火山沉积岩;3—奥陶纪碳酸盐岩;4—寒武纪碳酸盐岩;5—太古宙变质岩;6—燕山期闪长玢岩;7—燕山期正长斑岩;8—隐爆角砾岩;9—深断裂;10—推测深断裂;11—浅断裂;12—推测浅断裂;13—金矿床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用于确立地质矿异常的空间定位。首先对其数据分别做标准化数据处理,并编制相应的标准化地球化学图[8];然后通过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确立成矿元素(Au)组合。对组合元素的标准化数据应用(1)式合成。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式中:yi为第i个测点的组合元素合成值;xj为组合元素中第j个元素的标准化值;n为测点;m为组合元素数。
据yi值编制成矿组合元素的综合标准化地球化学图(图2)。在该图上取等值线由疏变密的临界线作为组合元素的异常下限,并圈定组合元素异常。组合元素异常比单元素异常更准确地反映地质矿异常的可能位置。研究区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Cu。
图2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异常图
多学科信息合成
多学科信息合成包括定性合成和定量合成。定性合成是将上述单学科提取及合成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按空间坐标用不同的符号综合表达到一幅图上,形成综合地质异常(即图1和图2的空间合成)。定量合成是将综合地质异常图上的信息按一定规则取值,并将不同信息的值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合成,据合成值绘制定量地质异常图。定性合成是定量合成的基础。综合地质异常图全面反映了研究区地质体(地层和岩体)和矿产资源体(矿床、矿体)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层状岩系而言,中生代火山沉积岩通常显示正磁场特征,而前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系则显示负磁场特征。就块状岩系而论,岩性相同的侵入体,磁场强度不同,矿化强度亦有差异。譬如,研究区中部的岩体磁场强度大,Au-Ag-Cu组合异常强度亦大,并有绕等轴状磁场呈环形分布的趋势。其周围出露的小岩体则磁场强度低,组合异常强度亦低或无异常显示。Au-Ag-Cu组合异常除具岩(侵入岩)控性质外,亦具有裂控性质。异常分布总体上受中部侵入岩控制,但是具体受不同方面的断裂控制。异常浓集中心的方向性排列表明:组合异常可分为EW、NW和NE三组,其浓集中心通常分布多组断裂的交汇域(图1和图2)。因此,在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中,断裂的具体控矿作用比岩体的总体控矿作用显得更重要。
圈定地质矿异常单元
地质矿异常单元是在致矿地质异常图上圈定的。致矿地质异常图是根据控矿地质异常信息(变量)和Au-Ag-Cu组合异常强度信息(变量)的合成值绘制的。
(1)控矿地质异常信息的提取及合成
具体控制矿体就位的地质异常是断裂构造和不同地质体的接触面构造。单位面积内断裂的规模,不同方向断裂的交点数和岩性数反映了控矿地质异常的复杂程度。因此,以单位面积内断裂交点数和岩性数的和为权系数乘以相应单位面积中各方向断裂的总长度,将其乘积作为度量控矿地质异常复杂度的参数。其计算公式为: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式中:cx为复杂度;n1为单位面积内断裂交点数;n2为单位面积内岩性数;lf为单位面积内各方向断裂的总长度。
(2)成矿元素组合异常信息的提取及合成
将单位面积内成矿元素组合异常的最高值与其相应异常面积的乘积作为度量异常强度的参数。其计算公式为: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式中:M1代表异常强度;ymax代表单位面积内异常最大值;S代表单位面积内的异常范围。
(3)致矿地质异常图的编制
致矿地质异常的计算公式为:
数学地质和地质信息
图3归来庄金矿区致矿地质异常
式中:Of代表致矿地质异常强度;cx和M1分别代表控矿地质异常复杂度和成矿元素组合异常强度。
根据Of值编制致矿地质异常图(图3)。
在致矿地质异常图上,选择等值线由疏变密的临界值作为异常下限,圈定地质矿异常单元,以图2为例,取7为异常下限,共圈定5处致矿地质异常单元,其中Ⅴ号单元是归来庄金矿床所在单元。
5结论
地质异常单元及其划分方法具有坚实的地质理论基础,并符合统计抽样原理。在具体划分程序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图像处理等高新技术,最终以综合信息自动定量标度单元边界,从而为成矿预测的自动实现奠定了基础。该方法在大比例尺金矿预测中取得了预期效果。由于不同尺度水平的地质异常与不同等级的矿产资源体相对应,并具有依次控制关系,因此,该方法亦适用于中、小比例尺矿产资源预测。然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不断提高成矿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度是数学地质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赵鹏大[1]曾经指出:目前,困扰成矿预测及矿产勘查精度和效果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成矿信息获取的不充分性和线性预测模型的局限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运用系统科学和非线性科学的原理,以现代高新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研制提取深层次矿化信息和建立高精度(非线性)预测模型的方法技术。这正是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鹏大,胡旺亮,李紫金.矿床统计预测(第二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13~118.
[2]王世称,成秋明,范继璋,金矿资源综合信息评价方法.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9~232.
[3]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 anomalies in assessing ore Rev.,1982,24(4):457~465.
[4]赵鹏大,池顺都.初论地质异常.地球科学,1991,16(3):241~248.
[5]赵鹏大,孟宪国.地质异常与矿产预测.地球科学,1993,18(1);39~47.
[6]赵鹏大,王京贵,饶明辉等.中国地质异常.地球科学,1995,20(2):117~127.
[7]王世称,陈永清.成矿系列预测的基本原则及特点.地质找矿论丛,1994,9(4):79~85.
[8]陈永清,纪宏金.标准化区域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及应用效果.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25(2):216~221.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2)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甘共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②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③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全世界的气候类型好像一共有9种,其中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沙漠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曾刚,男,196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简历: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湖北大学地理系本科学生,并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至1989年8月,联邦德国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访问学者,接受国际知名地貌学家. Wolfgang Andres的指导,取得“攻博”资格;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联邦德国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区域规划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接受经济地理学家Prof. Dr. Ernst Giese的指导,并获博士学位。工作简历:1982年7月至1988年3月,湖北大学地理系、区域规划研究所任教;1992年7月至1996年3月,联邦德国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博士后、助教、研究员;1996年4月起,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科教工作: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与规划、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研究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上海市政府、广西南宁市政府、德国DFG(德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30余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的4本专著先后在国内或国外出版发行。社会兼职: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流域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联邦德国University Duisburg-Essen兼职教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编委;《人文地理》编委;《地域研究与开发》编委;《世界地理研究》编委;《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外伙伴:联邦德国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经济地理学教授Prof. Dr. Harald Bathelt;University Hannover校长、经济地理学教授Prof. Dr. Ludwig Schaetzl。近年发表的部分论文:曾刚、王琛:巴黎地区的发展与规划。载《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5期,第44-49页。曾刚、孔翔:《科技创新与区域竞争力》。浦东干部管理学院教材,2004年11月。曾刚、文嫮:上海浦东信息产业集群的建设。载《地理学报》2004年第59卷增刊,第59-66页文嫮、宁奉菊、曾刚:上海国际社区需求特点和规划原则初探。载《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第5期第17-21页。Harald Bathelt, Gang Zeng: Von ressourcenabhaengigen, unvernetzten Industrien zu Industrieclustern? Das Beispiel der suedchinesischen Grossstadt Nanning. In: Zeitschrift fuer Wirtschaftsgeographie, Jg. 49 (2005), Heft 1, Seite 1-22(南宁市从资源依赖型产业向产业集群升级的可行性研究。载德国《经济地理杂志》2005年第1期)。文嫮、曾刚: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第20-27页。王琳、肖勤、曾刚:上海浦东新区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合作网络比较研究。载《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第5期第34-37页。曾刚、文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瓷砖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载《经济地理》2005年第4期第467-470页。曾刚、林兰:不同空间尺度的技术扩散影响因子研究。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2期,第22-27页曾刚、李英戈、樊杰:京沪区域创新系统比较研究。载《城市规划》2006年第3期,第32-38页。曾刚、林兰、樊鸿伟:论技术扩散的影响因子。载《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第1期,第1-8页。[编辑本段]2、经济学博士曾 刚,男,1975年8月出生,四川省江油县人。经济学博士,长江证券博士后研究人员。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并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一般性文章数十篇,另出版有译著和专著多部。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理论及银行理论。主要研究成果:《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现代金融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货币理论与政策》(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货币经济学手册》(译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信用违约率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11月“FDI与东道国产业发展”,《世界政治与经济》,2003年1月“银行运行与信用货币供给”,《太平洋学报》,2003年4月“中国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发展及变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金融论坛》,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货币稳定、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4“信用评级与银行信用评级”,《银行家》,2004年7月“宏观经济与金融运行分析”,《中国金融》,2005年3月“中性宏观经济政策三题”,《中国金融论坛》,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6月“货币与信贷运行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6月“2005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分析”,《中国金融》,2005年5月“金融稳定:理论与政策”,《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6月《风险管理》(译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货币错配: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与对策》(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货币流量分析理论研究——基本框架及对几个方面的考察》(专著),人民出版社,2005[编辑本段]3、成都新思维学校副校长曾刚,英文名:Frankie。1981年出生。成都新思维学校副校长;成都新思维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四川省十佳优秀教师。成都金牌培训教师。媒体报到 帮助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提升成绩8月12日下午2点半,成都新思维学校衣冠庙校区“初升高”英语衔接班,28岁的曾刚正在给学生们上英语课,他没有按照高一的英语教材讲解单词和语法,而是讲授两个英语句子的连接方式。“学会了,高考英语得10分;学不会,这10分就没有了。”戴着小麦克风的曾刚笃定地对着台下六七十个学生讲道。不碰教材、不讲课文,直接从高考英语的18个考点入手讲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是成都新思维学校“考点英语”的教学特色,学生做一张英语试卷就像庖丁解牛,每道题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考点及解题规律,得出正确答案。作为学校副校长、英语教研组组长,为了归纳这18个考点,曾刚准备了800多页的案头资料。从1981年-2009年27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英语题,每一道题考查的内容及方式,都被他“细嚼”了一遍。辛苦历程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英语系的曾刚曾在绵阳师范学院任教,后加盟成都一所著名的考研培训学校。在这里,他认识了全国著名的考研辅导专家任汝芬教授。每次任汝芬到成都来,他所教的考研政治辅导班都爆满。为了解任汝芬教书的诀窍,曾刚也去“蹭”了几次课。他发现,任汝芬教书的一大特色,就是直接从考研考点入手,给学生授课。任汝芬的教学方法给了曾刚很大的启发。既然政治能从考点入手教学,那么英语为什么又不能呢?联想到自己中高考时只知道背课文、记单词,曾刚决定帮中学生找一条英语中、高考的“捷径”。从未上过中学英语课的曾刚找来了四川省高考英语大纲、成都市中考英语大纲和历年的考试真题,着手研究其中的规律。真的动起手来,曾刚才发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每道题的考查重点在哪里、容易出现哪些“陷阱”、学生如何能准确找到其中的解题窍门……把这些内容一一列出,最后化繁为简,真的太难了。尽管很艰难,曾刚仍然坚持做下去,因为他相信,自己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半年时间,曾刚一有空闲就钻研中学英语教学,在记了800多页的笔记后,最终归纳出了中、高考英语考点及解题方法。辉煌成就2006年暑假,曾刚带着他的“考点英语”来到成都新思维学校。没有名校学历背景,没有中学教学经验,刚开始,没有几个学生愿意选他曾刚为学生上课的课。面对着教室里稀稀落落的学生,曾刚口吐“豪言”:“不管你们以前英语成绩是好还是差,在这个班上都要‘归零’。我保证你们迅速从‘零’变成‘100’。”曾刚的承诺并没有落空,每堂课上,他先告诉学生考点的名称,考试时是以单选、改错或者别的题型出现,分值是多少,里面可能涉及的细则又是哪些,然后再告诉学生解题方法。上了几次课后,学生都觉得做英语考题容易多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暑期快结束时,曾刚已在新思维同时带了五六个班,每个班都有好几十个学生,一些学生为了听他的课,甚至坐在过道里听。暑期结束时,曾刚成为新思维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80后”老师不惧权威3年下来,曾刚已成为新思维学校的名师,他的不少学生拿到了高分。今年中考,曾刚所教的学生小石中考英语成绩为147分,升入成都七中理科实验班。而在初中刚入校时,小石的英语仅考了27分!拿到中考成绩后,小石给曾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不论今后怎样,我的心中一定有份空间是属于曾老师的。”曾刚有时会给中学英语教学“挑刺”。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困难的还不是完不成学习任务,而是找不到任务是什么。现在一些老师喜欢让学生背固定搭配,3年下来,这么多固定搭配,学生不背成“一团糨糊”才怪!“老师就是要帮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提升学习成绩。”今年年底,曾刚和同事们准备把新思维的“考点英语”总结成书出版,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编辑本段]4、上海市虹口画院画师曾刚,笔名:无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翰林艺术进修学院教师、上海市虹口画院画师。曾刚热爱生活,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足迹遍布巴山蜀水及相临省份。传统笔墨基础较坚实,好作宏遍巨构,颇得气势,石质坚凝,树木密茂,急流卷浪,云气浮动,而且法度谨严、有生活气息、并在色彩上有所探索、力求把绚丽的色彩同水墨协调起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94年,出版《曾刚速写稿》。1994年,在成都市美术馆举办五人联展。1995年,获四川省三峡风情画展三等奖。1996年,获全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画展三等奖。1998年,出版《曾刚山水画选》。1998年,在四川省美术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上海教育电视台专报道其艺术事迹。2000年,迁入上海发展,并受聘多所学校任教。2001年,中国书画报刊登其作品及文章。2001年,在上海豫园艺术苑举办个人画展。2001年,获第六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精品展金奖。[编辑本段]5、北京职业艺术家生平简历1976年出生湖南新邵2003毕业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03----2005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教师2006---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展览2002全国第六届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年会展(南京)2003四川优秀毕业创作展(重庆美术馆)2005个展(香港世界画廊)2006联展(香港世界画廊)(中国北京红T空间)(千年时间画廊)2007联展798艺术节2007艺术北京(北京农展馆)2008纽约艺术空间(北京)个展出版《当代美术家》,《江苏画刊》,《四川美术学院历届优秀毕业创作》,《美术焦点》等获奖全国第六届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年会奖(2002南京)四川美院优秀毕业创作奖(2003)四川美院学生年展二等奖(2002)
吴小凤,李小勤,冷向军,关磊,郭婷。草鱼JAK2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1):21-27蒋春琴, 冷向军,李小勤, 季晓琳, 施登科。醋酸棉酚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68-175X. J. LENG, X. F. WU, J. TIAN, X. Q. LI, L. GUAN, D. C. WENG. Molecular cloning of fatty acid synthase from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and the regulation of its expression by dietary fat level. Aquaculture Nutrition. 2012. Doi:. 吴小凤,李小勤,冷向军,关磊,郭婷。草鱼瘦素受体基因片段序列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生物技术通报,2011,26(11):118-124刘志伟,陈阿琴,魏华,冷向军。异育银鲫BMP15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生物技术通报,2011,(1):130-133刘满仔,冷向军,李小勤,陈道仁。AZOMITE对草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 37( 3) : 312-318关磊,朱瑞俊,李小勤,冷向军。普通草鱼与脆化草鱼的肌肉特性比较。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5):748-753朱瑞俊,刘爱君,冷向军,李小勤。AZOMITE对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的影响。饲料工业,2011,32(20):23-25蒋春琴 ,冷向军,李小勤,范英,史少奕,罗运仙。菜粕、棉粕的不同配比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水产学报,2010,34(12):1917-1925冷向军。水产饲料行业标准分析与建议-加工质量指标。饲料工业,2010,31(20):62-66冷向军,罗运仙,李小勤,吴小凤,程思。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0,22(6)1599-1606谷金皇,杨 毅,冷向军,吴 江。添加外源脂肪酶对瓦氏黄颡鱼的生长、消化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6):798-804李小勤,胡斌,冷向军,李家乐, 文华。VC对草鱼成鱼生长、肌肉品质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6):787-791李文倩,冷向军,李小勤,符贵红,罗运仙。鳜鱼肌肉品质评价的初步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0,(9):114-118杨新文,杨毅,冷向军,吴江。添加脂肪酶对南方鲇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淡水渔业,2010,40(3):23-27,35冷向军。水产饲料中菜粕、棉粕的使用。饲料工业,2010(增刊),32-35罗运仙,谢骏,吕利群,冷向军,李小勤,吴小凤,李忠铭。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对草鱼生长和血清总游离氨基酸的影响。水产学报,2010,34(3):466-473冷向军,石英,李小勤,徐海华,华雪铭,杨志刚。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金鱼体色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36 (2) : 168~174 ,史少奕,李小勤,冷向军,朱瑞俊,吴世林。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叶黄素对杂交鲶体色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2):196-200朱瑞俊,李小勤,谢骏,冷向军,田娟,史少奕。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草鱼成鱼生长、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527-535陈道仁,冷向军,肖昌武。发酵棉粕对草鱼生长的影响。湖南饲料,2010,(6):40-42宋宏斌,冷向军,周玉岩,张宇吉吉,戈蕾。水产饲料中外源性氨基酸的应用。饲料工业,2010(增刊),119-121张家国,冷向军,罗艳萍。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脂肪的营养需求量研究。中国水产,2010,(7):66-68滕怀丽,黄旭雄,周洪琪,华雪铭,杨志刚,冷向军。充气方式对盐藻生长、细胞营养成分及氮磷营养盐利用的影响。水产学报,2010,34(6):942-948汪立平,马相杰,冷向军,赵勇。甘露寡糖对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0):142-145马相杰,汪立平,赵勇,冷向军。甘露寡糖对罗非鱼幼鱼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学通报,2010,37(5):708-713豆粕替代鱼粉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中国粮油学报,2009,24(12):95-100AZOMITE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肠道结构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9,21(6):1006-1011VE对草鱼成鱼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09,33(6):1132-1139虾青素和角黄素对虹鳟肌肉着色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水产学报, 2009,33(6):987-995不同饲料生物对海月水母生长性能的影响。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9,24(5):412-416饲料蛋白水平对血鹦鹉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肠道蛋白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09,33(5):874-880叶黄素添加和制粒方式对杂交鲶体色的研究。饲料研究,2009,(8):4-6浅谈我国的水产饲料行业标准。饲料工业,2009,30(10):55-58甘露寡聚糖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肠道结构功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5(3):329-336发酵混合蛋白替代鱼粉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2):160-166饲料中添加肉碱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水产学报,2009, 33(2):295-302鱼类对晶体氨基酸利用的研究进展。水生生物学报,2009,33(1):119-123发酵蛋白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应用。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1):101-106黄霉素、甘露寡糖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中国饲料,2009,(3):29-32
单玲玲,李小勤,郑小淼,赵鑫鑫,冷向军。不同形式蛋氨酸对建鲤生长性能及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15,39(2):259-266。 秦巍仑,杨 毅,冷向军,吴 江。植酸酶替代磷酸二氢钙对建鲤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24(3):383-390 马飞,李小勤,李百安,甘甜,冷向军。饲料加工方式及维生素添加量对罗非鱼生长、营养物质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4,26(9):2892-2901 甘甜,冷向军,郭婷,胡静,魏静,李小勤。草鱼PAX7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生物技术通报,2014,(11):152-158 冷向军。水产膨化饲料使用中的几个问题。饲料工业,2014,35(8):1-5柴仙琦,冷向军,张明,刘国锋,唐鹏。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饲料工业,2014,35(2):32-36 刘波,冷向军,李小勤,李乃顺,柴仙琦。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23(4):528-534李乃顺,冷向军,李小勤,刘波,柴仙琦,李忠铭,郑小淼。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肉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14,38(4):619-626刘波,冷向军,李小勤,李乃顺,柴仙琦。杜仲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13,20(4):869-875冷向军,田娟,陈丙爱,李小勤,文华。罗非鱼对晶体蛋氨酸、包膜蛋氨酸利用的比较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13,37(2):235-242谭崇桂,冷向军,李小勤,粟雄高,刘波,柴仙琦。多糖、寡糖、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1):93-99 张娟娟, 李小勤, 冷向军, 韩志英, 张飞鸽, 吴世林.虾青素在虹鳟体内的沉积与降解研究.水产学报,2012,36(12): 1871-1879 张娟娟,李小勤,冷向军,韩志英,张飞鸽。蛋白酶对虹鳟生长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27(6):534-538汪立平; 穆昭艳; 张大兵; 赵勇; 冷向军。异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213-216 柴仙琦,冷向军,李小勤,单玲玲,宋宏斌.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淡水渔业,2012,42(4):59-62冷向军。水产饲料行业标准分析与建议-营养指标。饲料工业,2012,33(14):1-6陈来,冷向军,李小勤,王晓芳,李乃顺,周璐颖,章樟红,董 晰,姚劲挺,施淑娴。优化HPLC法测定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研究。动物营养学报。2012,24(7):1320-1328 秦洁,叶元土,冷向军,蔡春芳,宋亮,许凡,张宝彤,萧培珍,张波,王丽宏。草鱼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2,20(3):33-39. 粟雄高,李小勤,冷向军,谭崇桂,刘波,柴仙琦。酵母培养物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蛋白酶活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海洋渔业,2012,34(2):168-175李忠铭,冷向军,李小勤,朱瑞俊,关磊,李乃顺。脆化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性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186-189吴小凤,李小勤,冷向军,关磊,郭婷。草鱼JAK2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1):21-27 蒋春琴, 冷向军,李小勤, 季晓琳, 施登科。醋酸棉酚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68-175
在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经过定量遴选以及专家定性评估,正式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也就是中国的SCI。此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已多次被CSCD扩展库收录。此次被CSCD核心库收录,是《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自1992年创刊以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进展。上海海洋大学学另一本为《水产学报》也被CSCD核心库收录。拓展资料: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以其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和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深受大众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该数据库每两年遴选一次,每次遴选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性评价则通过聘请国内专家对期刊进行评审。
ttttthhxxxxxxxxxth
《柴油机》由上海七一一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目前不是核心期刊ISSN:1001-4357CN:31-1261/TK邮发代号:4-407创刊时间:1979中文核心期刊(1992)当前的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
太阳能学报是EI。。。不是SCI,没有影响因子这一说记得加分给我。。。
2006年期刊高被引指数 五年载文数 五年被引频次 五年影响因子 被引率 被引50%文章累积指数 被引50%作者累积指数 被引50%机构累积指数 单篇文章最高被引次数 学科高被引文章分布数 762 680 11 42 被引指数2006年被引用指标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即年指标 他引率 引用刊数 扩散因子 学科影响指标 学科扩散指标 被引半衰期 735 206 2006年来源指标 来源文献量 文献选出率 参考文献量 平均引文数 平均作者数 地区分布数 机构分布数 海外论文比 基金论文比 引用半衰期 241 2653 23 81 2006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表 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数值 学科排名 离均差率 数值 学科排名 离均差率 735 9 14 -
北航各个学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具体你可以上北航研究生院查看,不过要求还算比较高的,潜心研究吧,不要太浮躁 一、申请北航博士学位对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 1.数学与系统科学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SCI影响因子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收录源刊物或在《中国科学》(中文版)、《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和《系统科学与数学》发表2篇论文。 2.物理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以上,或累计达到及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3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在国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且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用外文公开发表。 已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项(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视同1篇SCIE收录论文;已受理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项(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视同1篇EI收录论文。 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学生论文发表篇数和影响因子尊重导师意见。 对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等特殊情况,开题与答辩前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分学位委员会委员总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通过,其发表论文要求可执行工学学科相关规定。 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含化学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E 的Q1区收录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或者发表SCIE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达到; (2)发表SCIE收录论文3篇;或发表2篇SCIE收录论文,另外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在国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3)对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等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博士生提交研究成果详细摘要,经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总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通过,发表论文要求: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或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至少有1篇论文在外文期刊上公开发表。 其他学术成果的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1)在影响因子大于的SCIE收录的计算机类刊物中发表论文1篇; (2)在SCIE收录源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EI收录的期刊源上发表论文2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论文2篇; (4)在EI收录的期刊源上发表论文1篇,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参考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权威学术会议目录)上发表论文1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论文2篇。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满足上述要求之一的学术论文中,被EI收录的各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多篇论文只计为1篇期刊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且折算论文合计不超过1篇。 5.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应满足以下三项基本要求之一: (1)在SCI检索的相关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全文)发表2篇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6.工学学科,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材料加工工程(限机械学院)等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影响因子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3)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刊物(含被ISTP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其中至少应有2篇文章在EI收录源刊物上发表。并且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本学科领域申请并被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SCIE论文;申请并被受理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申请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且有个人获奖证书,相当于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七名)或三等奖1项(排名前五名),相当于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 7.经管学科(管理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另外,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CI、SSCI、A&HCI、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 (2)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发表1篇论文,并在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 EI收录源期刊、经管类重要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见附表1),并在CSSCI、 CSCD 或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1篇论文。 8.法学学科(法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SCI、《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任一高水平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全文)发表2篇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6.工学学科,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材料加工工程(限机械学院)等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影响因子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3)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刊物(含被ISTP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其中至少应有2篇文章在EI收录源刊物上发表。并且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本学科领域申请并被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SCIE论文;申请并被受理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申请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且有个人获奖证书,相当于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七名)或三等奖1项(排名前五名),相当于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 7.经管学科(管理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另外,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CI、SSCI、A&HCI、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 (2)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发表1篇论文,并在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 EI收录源期刊、经管类重要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见附表1),并在CSSCI、 CSCD 或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1篇论文。 8.法学学科(法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SCI、《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任一高水平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4 (2)在其他CSSCI来源期刊或集刊(不含扩展版)上发表2篇论文; (3)在非CSSCI来源期刊或集刊(不含扩展刊)的重要法学类或航空航天类期刊或集刊(见附表2)上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3篇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须收入大会论文集。 各级标准中的期刊均不包括其增刊、特刊、专刊。 发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第一篇可视为CSSCI收录。 在港澳台重要法学期刊上或用英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经过法学院三位以上教授鉴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可视为CSSCI论文1篇。 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是指有两国或两国以上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以及各法学二级学会的年会。 9.人文社会学科(人文学院) 博士生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见附表3): (1)发表论文达到A级标准; (2)发表论文达到B级标准; (3)发表论文达到C级标准。 各级标准中的期刊均不包括其增刊、特刊、专刊,CSSCI收录期刊不含扩展版;发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第一篇可视为CSSCI收录,第二篇及以上视为一般公开出版期刊的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理论版的学术论文(3000字以上),可视为公开出版期刊的论文。 10.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外语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SCI、A&HCI、SCI、EI、《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现代外语》或《外国语》上发1篇; (2)在CSSCI (限定在外国文学、语言学、外语类)上发表2篇论文; (3)在CSSCI(不含扩展刊)上发表3篇论文。 注:用英、俄、德、日、法、韩文在国际非SSCI或A&HCI期刊源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经院教授会鉴定,达到相应学术水准的,可视为CSSCI论文1篇;在我校学报社科版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可视为CSSCI收录,其余视为一般公开出版期刊论文。
电子学报2010年第一期EI检索号目前已全部可查,在EI工程索引数据库查询即可(该数据需要相关权限才能查)该刊还属于SCI收录,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ISSN:1022-4653) 《电子学报》为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刊登电子与信息科学及相邻领域的原始性(original)科研成果。1962年创刊,现每年来稿2000篇左右,刊登约500篇。 中科院杂志分区 工程:电子与电气分类下的 4 区期刊 近四年影响因子:2013年度 2012年度 2011年度 2010年度 0 .135 杂志由 TECHNOLOGY EXCHANGE LIMITED HONG KONG 出版或管理。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
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扩展资料
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
1992年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 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 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
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报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1674-0475]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11-201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化学、晶体学 - 第24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化学,晶体学类 - 第21位主题分类:O6,O7:化学,晶体学: O6,O7:化学,晶体学该刊物不属于EI检索,谢谢。
影响因子也看是什么机构收录的,国内的如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有他的影响因子,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SCI收录,国内很少有杂志能被收录,国内学校发的一般也就看在国内的影响因子,在国外如果SCI 3-4就属于高区的文章了(生物学),也就是说水平相当高了。
截止至2015年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刊物8种:他们是《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国激光医学杂志》、《光机电信息》和《ChineseOpticsLetters》,其中中文刊物7种,英文刊物1种。为争创一流刊物,中国光学学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所属期刊的管理与支持力度。如组织期刊座谈会,开展经验交流,促进期刊的水平。学会的8种期刊现全部上网,可利用网络科技期刊传递信息,传递期刊最新动态,落实科协要求编辑部掌握国际信息网络查询。几年来杂志社在期刊获准资助的基础上办刊条件已有改善和提高,在提高刊物知名度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中国光学学会期刊逐渐成为高水平理论文章和高技术论文的重要期刊,同时也引起国内外著名检索库重视。这些期刊都分别获得过全国光学期刊奖,优秀期刊奖,影响因子排序逐年提高,被SCI、EI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在发行方面,与许多国家建立发行和赠送关系,拓展到了整个光学前沿,以最快速度全方位的报道国内外光学领域中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贡献。
生物和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算很高的,cell之类的可以到三四十。想物理、化学类到十几就算国际领先水平了。3-4也不算烂,但也不算好,一般学校里博士发3-4的文章就可以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