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煤炭学报是真的吗

煤炭学报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

煤炭学报是真的吗

刊名:煤炭学报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主办:中国煤炭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0253-9993CN:11-2190/TD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煤炭学报创刊时间:1964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化学文摘(美)(2011)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EI 工程索引(美)(201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认可度不高。原因如下:1、上增刊的都是水平稍差的文章,在质量上没有达到正刊要求。2、和正刊相比,增刊虽然不是非法刊物,但增刊的文章一般不被期刊网站收录,因此发表在增刊的文章多是不被认可的。

煤炭学报是核心吗

煤炭学报属于EI核心检索,肯定是国家核心

是北大核心,煤炭开采类其它期刊还有:1.煤炭学报2.煤炭科学技术3.煤矿安全4.煤田地质与勘探5.煤炭工程6.煤炭开采7.煤炭技术8.中国煤炭9.煤矿机械10.工矿自动化

以下这些都是最新的【第六版】TD82 类煤矿开采类核心期刊表1. 煤炭学报2. 煤炭工程3. 煤矿机械4. 煤炭科学技术5. 煤矿开采6. 工矿自动化7. 煤矿安全8. 煤炭技术9. 煤田地质与勘探10. 中国煤炭

煤炭学报好吗

煤炭科学技术在煤炭领域,仅次于矿大学报和煤炭学报,是很好的核心。

煤炭学报好投。

我个人认为煤炭科学技术比较好,因为煤炭技术应该会更累一些

目前为止,煤炭学报英文版刚刚起步。非EI检索也非CSCD检索,而中文版为EI检索!刚刚起家,慢慢会成为EI检索的

煤炭学报是几区

祁书峰,张子敏. 提高回采工作面瓦斯抽放率的途径[J]. 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3).何俊,袁东升,刘明举,张子敏. 煤与瓦斯突出分形区划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3).张瑞林,廖枝平,朱自贡,张子敏. 设置顶板道解决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的局限性[J].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张瑞林,高建良,张子敏. 设瓦斯巷综放工作面瓦斯分布及分流特征[J]. 煤炭科学技术,2001,(7).张子敏. 论建立健全《矿井瓦斯地质工作规范》的迫切性[J]. 煤矿安全,2001,(6).张子敏,张玉贵. 平顶山矿区构造演化和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J]. 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2003: 1-4.张玉贵、张子敏、郭明功. 溶剂萃取法研究平顶山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2004: 219-223张子敏、张玉贵. 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综合治理瓦斯[J]. 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2004: 26-30张子敏、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 煤炭学报,2005,30(2): 137-140. ( EI检索5239147674)张子敏、张玉贵. 三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 煤炭学报,2005,30(4): 455-458.( EI检索5399388713)张子敏、张玉贵. 瓦斯地质图的编制. 煤炭科学技术,2005,33(8): 39-41.张子敏,张玉贵. 三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J]. 煤炭学报,2005,(4).张子敏,张玉贵.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J]. 煤炭科学技术,2005,(8)..张子敏,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J]. 煤炭学报,2005,(2).张玉贵,张子敏,谢克昌. 煤演化过程中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24(2): 95-99.陈敬轶 姚军朋 张子敏 张玉贵.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6): 465-468.刘永茜 张子敏 闫江伟 张玉贵.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6,34(10): 79-81.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张子敏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陈敬轶,姚军朋,张子敏,张玉贵,.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贾天让,江林华,姚军朋,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在平煤五矿的实践[J]. 煤炭科学技术,2006,(12).徐刚,张玉贵,张子敏,.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6).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寺河煤矿东区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6).陈敬轶,田俊伟,张玉贵,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煤层气,2007,(1).张玉贵,张子敏,曹运兴,.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煤炭学报,2007,(3).史小卫,张玉贵,张子敏,.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7,(2).覃木广,张子敏,张玉贵. 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87-92.陈杰,张子敏,张玉贵. 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52-56.张子敏,张玉贵. 新密矿区构造演化及瓦斯地质控制特征研究[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1-8.陈敬轶 田俊伟 张玉贵 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3煤层含气量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煤层气,2007年,4(1): 11-14.田俊伟,闫江伟,张玉贵,张子敏. 晋城成庄煤矿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J].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2007: 70-74.张子敏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 煤炭学报,( EI检索)张子敏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 煤田地质与勘探,( 核心期刊)张子敏 寺河煤矿东区瓦斯涌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 矿业安全与环保,( 核心期刊)张子敏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 煤炭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张子敏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煤矿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古汉山井田二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评价 煤矿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 煤矿安全,2008. ( 中文核心期刊)张子敏 新密煤田构造演化及瓦斯地质控制特征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卧龙湖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张子敏 Research on hydraulic slotting technology controlling coal-gas outbursts Journal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魏国营,单智勇,张子敏,. Research on hydraulic slotting technology controlling coal-gas outbursts[J].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1).白新华,张子敏,张玉贵,魏国营,. 水力掏槽破煤落煤效率因素层次分析[J].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8,(4).张玉贵,张子敏,张小兵,唐修义,. 构造煤演化的力化学作用机制[J]. 中国煤炭地质,2008,(10).柯善斌,张玉贵,张子敏,. 龙山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8,(12).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徐刚,. 基于划分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以薛湖煤矿二_2煤层为例[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付江伟,张子敏,张玉贵,胡晓,. 古汉山井田二_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评价[J]. 煤矿安全,2008,(9).姚军朋,贾澄冰,张子敏,张玉贵,贾天让,.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J]. 煤炭科学技术,2008,(1).闫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晋城成庄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J]. 煤矿安全,2008,(4).张子敏 瓦斯抽采孔距及煤层透气性的测定方法 煤炭学报( EI检索)张子敏 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走早控制作用 煤炭科学技术( cscd核心库)张子敏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 煤炭地质与勘探( cscd核心库)张子敏 李子垭北井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煤矿安全与环保 ( 北大核心)张子敏 九里山矿瓦斯地质规律研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张子敏 中马村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煤( 北大核心)张子敏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张子敏 复合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张子敏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 中国煤炭地质( 一般CN)袁东升,张子敏,.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技术[J]. 煤炭科学技术,2009,(11).申红梅,张子敏,岳平均,. 古汉山煤矿递推掩护式瓦斯抽采区域防突技术[J]. 中州煤炭,2009,(12).张志荣,张子敏,李普,张玉贵,. 绿水洞矿井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规律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9,(10).屈先朝,张子敏,. 新密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作用[J]. 煤炭科学技术,2009,(9).白新华,贾天让,张子敏,张玉贵,李普,. 新密煤田瓦斯动力现象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4).杨德方,张子敏,张玉贵,杨付领,. 复合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J]. 煤矿安全,2009,(8).李普,张子敏,崔洪庆,. 李子垭北井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7).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李普,.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柯善斌,张玉贵,张子敏,. 龙山矿二_1煤层瓦斯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雷东记,张子敏,张玉贵,. 九里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因素及突出区预测[J]. 煤矿安全,2009,(5).宋志刚,张玉贵,张子敏,. 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4).张小兵,张子敏,张玉贵,李敏,. 新型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 有机化学,2009,(2).熊建龙,张玉贵,张子敏,. 宣东矿Ⅲ_3煤层瓦斯涌出地质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9,(3).王建华,李峰,张子敏,. 软土地基中盾构浅覆土下穿铁路大动脉施工的技术措施[J]. 建筑施工,2009,(1).付江伟,张子敏,张玉贵,. 九里山矿瓦斯地质规律研讨[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2).张小兵,张子敏,张玉贵,.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J]. 中国煤炭地质,2009,(2).王蔚,王筱超,张子敏,张玉贵,. 梁北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分析[J]. 煤矿安全,2009,(2).付江伟,张子敏,. 中马村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J]. 煤,2009,(1).张子敏 新型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有机化学,( SCI检索)崔鹏飞,张子敏,袁东升,曹卫斌,. 鲁班山北矿3号煤层瓦斯地质规律分析[J]. 煤矿现代化,2010,(4).陈瑞生,张子敏,冯涛,. 河南安林煤矿岩浆岩与瓦斯突出关系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4).郭明涛,梁波涛,张子敏,. 宣东二矿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J]. 煤,2010,(7).冯涛,张子敏,李明泽,. 鹤壁三矿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研究[J]. 中州煤炭,2010,(5).上官明磊,张玉贵,张子敏,高建成,. 屯留矿陷落柱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 煤,2010,(5).陈瑞生,张子敏,冯涛,. 安林煤矿岩浆岩和煤与瓦斯突出关系[J]. 中州煤炭,2010,(4).张泓,张群,曹代勇,李小彦,李贵红,黄文辉,冯宏,靳德武,张子敏,贾建称,石智军,邵龙义,程建远,汤达祯,姜在炳,. 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 地球科学进展,2010,(4).郭柯,张子敏,魏国营,. 双鸭山煤田东部矿井8#煤层瓦斯赋存规律[J]. 煤矿安全,2010,(5).王永周,崔洪庆,张子敏,. 龙滩煤矿K1煤层瓦斯含量控制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10,(4).王晓彬,张子敏,张玉贵,魏国营,. 新安煤矿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工程,2010,(2).杨文旺,崔洪庆,张子敏,.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混沌动力学方法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1).张子敏. 基于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的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张子敏, 张小兵.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

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10篇。1、第一作者论文(1)矿山土特性与林业利用,森林与土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山西采煤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土地复垦可行与必要性研究,走向21世纪——中国首届青年环境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3)论我国土地复垦的效益,生态经济,1995, (4)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土岩的特性、培肥与复垦种植,土壤地质,中国地质出版社,(5)现代化大型露天矿废弃地的物理特性与水土保持,矿山废地复垦与绿化,中国林业出版社,(6)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表层岩土径流特征与复垦种植,黄土高原地区露天矿土地复垦研究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7)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岩土侵蚀时空变异规律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露天矿土地复垦研究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8)山西露天矿排土场地表排土工艺与复垦种植的关系,黄土高原地区露天矿土地复垦研究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9)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环境重建研究,生态经济,1996,(10)矿区废弃地复垦中的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问题,煤矿环境保护,1996,(11)Major problems and special techniques associated with reclamation of coal spoil piles in Chin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7-10 October ,1996)(12)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mined degraded land of Chin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7-10 October ,1996)(13)安太堡露天煤矿水土流失特征与控制,煤炭学报,1997,NO. 5(14)山西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煤矿环境保护,1997,(15)Revegetation of mine soil on surface mine in loess are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il, Human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1998,(16)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剧烈扰动土地生态重建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8,(17)露天煤矿排土场人为加速侵蚀及分类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18)试析平朔矿区土地复垦新技术,煤矿环境保护,1998,(19)试论矿区生态重建,自然资源学报,1999,(20)安家岭露天煤矿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煤炭学报,1999,(21)机修梯田与矿区废弃地的再利用,科技导报1999,(22)大型露天煤矿生态系统受损研究——以平朔露天煤矿为例,生态学报1999,(23)Land Reclamation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land of Opencast mine of Pingshuo Ataibao,China,Beijing International Land Reclamation and Restoration (24)中国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退化土地生态重建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0,(25)关于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几个问题,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2000 (26)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1,(27)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导报,2001,(29)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案例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1,(30)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重建,跨世纪土壤环境保护战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31)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境再造与群落重组背景研究,跨世纪土壤环境保护战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32)黄土高原大型露天采煤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以平朔露天矿为例,第三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3)重建矿区生存空间,中国国土资源报,(34)平朔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14年,迈向21世纪的土壤科学论文集,(35)重建矿区生存空间,避免人口大迁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36)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环境条件分析——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为例,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地学问题研究,地质出版社,(37)山西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18年回顾,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8)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面临的问题,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学研基地的构建,中国地质教育,2005,(40)工矿区生态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北京生态建设国内研讨会,2005,82、通讯作者论文(1)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的研究,煤矿环境保护,2002,(2)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生态学报2003,(3)矿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水土保持学报,2003,(4)植被根系与土壤抗冲抗蚀性的研究综述,水土保持研究,2003 ,(5)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源环境保护,2003 ,(6)黄土区大型露天矿生态破坏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 ,(7)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评价,煤炭学报,2004,(8)黄土丘陵采煤塌陷地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9)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致灾因子的确定,能源环境保护,2004,(10)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复垦土壤基质原始形成环境及化学特征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11)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1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13)Potentiality Study of Settlement Consolidation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4,(14)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农业工程学报,2005,增刊(15)运城市果园土壤主要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16)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工程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方法亟待研究,露天采矿技术,2005,、其他合作论文(1)Improvement of mine soils by growing grasses in semi-arid areas and its ecological effect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rid-desert soils ,August 20-29,1993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粗颗粒固体废弃物堆场的无覆盖复垦种植,土地复垦技术,1993,(3)矿山土地复垦中利用方向的决策,土地复垦技术,1993,(4)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岩土侵蚀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994,(5)黄土高原土地破坏与复垦的流域管理,中国土地科学,1994,(6)复垦地种植利用方向的模糊评价,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7)山西煤矸石风化层中重金属元素及盐分对复垦利植的影响,煤矿环境保护,1995,(8)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决策的商榷,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9)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时空变化与水土保持关系,水土保持持续发展——第三届全国水土保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0)当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症结及解决思路,煤矿环境保护,1996,(11)Problem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large surface mine on the Loess Are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7-10 October ,1996)(12)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煤矿环境保护,1997,(13)黄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专家系统的研制,煤矿环境保护,1997,(14)露天矿排土场生态分类研究,煤矿环境保护,1997,(15)大中型矿山废弃地复垦对策,中国煤炭,1997,NO. 1(16)山西矿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择诀:矿区生态重建,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7)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ing Land ——Taking Xiaoyi Bauxite Mine for Example,Ecological Engineering(美国) ,1998,被SCI收录(18)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以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19)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建立,计算机与农业,1998,(20)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专家系统的程序设计,煤矿环境保护,1998,(21)矿区“生态重建”效益的阶段性及其定量评价探讨,煤矿环境保护,1998,(23)Ecological Rebuilding and land reclamation in surface mines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Journal of Ecological science(24)阳泉煤矸石山浅层矸石风化物水分特征初探,煤炭学报,1999,(25)露天煤矿土地破坏预测研究,煤矿环境保护,1999,(26)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研究,煤矿环境保护,1999,(27)露天煤矿废待复垦土地评价模型的建立,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9,(28)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生态学杂志,1999,(29)大型露天煤矿生态重建的效益分析,生态经济,1999,(30)沙棘对黄土高原地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作用,水土保持通报,1999,(31)煤矸石山立地条件与林业复垦研究——以山西统配煤矿为例,山西林业科技,1999,(32)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33)山西矿区土地的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重建,山西土地,1999,(34)刍议中国土地复垦与矿区生态重建的特殊性,第六 次全国土地复垦学术会议——世纪之交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论文集,1999,10(35)安太堡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限制因子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第六 次全国土地复垦学术会议——世纪之交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论文集,1999,10(36)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刺槐生长状况研究,煤矿环境保护,2000,(37)黄河中游地域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方式特殊性的探讨,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38)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野生植物侵入研究初报,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39)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utilization structure in Antaibao opencast mine,北京,国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学术讨论会,2001(40)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方法,水土保持学报,2001,(41)大型露天煤矿人工扰动地貌生态重建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42)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土壤养分相关研究,煤炭环境保护,2001,(43)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土地科学,2002,(44)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及对策,水土保持研究,2002 ,(45)矿区生态重建中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煤矿环境保护,2002,(46)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煤炭学报,2003,(47)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土壤种子库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3,(48)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特征及其植被控制效果,水土保持学报,2004,(49)大型排土场“径流分散”水蚀控制模式及其设计探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50)大型矿区工业旅游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平朔矿为例,生产力研究,2004,(51)基于生物学科系统回顾法的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王勃1,2 李贵中2 王一兵2 杨焦生2 陈艳鹏2 邓泽2 庚勐2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8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廊坊 065007)

摘要:为了推动低煤阶煤层气产业化取得更大突破,本文在剖析美国粉河盆地煤层气富集区煤层埋深、含气量、煤层单层厚度、总厚度及资源量划分依据的基础上,厘定了低煤阶煤层气富集区的主控因素为成煤环境、气源、构造、岩浆活动及水文等,结合这些主控因素,在大量实验测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类比法及地质统计法,对阜新盆地王营-刘家区块煤层气富集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水动力-岩墙封堵混合成因裂隙型煤层气富集模式。在后期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寻找具有类似富集模式的富集区,可能形成低煤阶煤层气高产。

关键词:高丰度 富集 成煤环境 气源 岩浆 水动力 解吸 富集模式

作者简介: 王勃,工程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通讯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万庄 44 号信箱中石油廊坊分院煤层气所,Email: wangbo69@ petrochina. com. cn 电话:

Accumulation Model of Wangying-Liujia Coal-bed Gas Enrichment Area in Fuxin Basin

WANG Bo1,2LI Guizhong2WANG Yibing2YANG Jiaosheng2CHEN Yanpeng2DENG Ze3GENG Meng2

( 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Geo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8,China; 2. Langfang Branch,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Langfang,Hebei 065007,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greater breakthroughs during the low rank coal-bed ga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al bed depth,gas content,coal bed monolayer thickness,overall thickness as well as the basis of division of resources of the coal-bed gas enrichment area in the Powder River Basin in the United States,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low rank coal-bed gas enrichment area were examined,including coal-forming environment,gas source,structure,magmatic activity and hydrology etc. . Considering these main controlling fac- tor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al-bed gas enrichment area of Wangying-Liujia Block in Fuxin Basin was dis- cussed using analogy method. A model of hydrodynamic force-dike plugging hybrid origin fracture type coal-bed gas enrichment was proposed. High production can be observed if enrichment areas of the similar enrichment model were found during coal-be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words: high abundance; coal-bed gas;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gas source; magma; hydrodynamic force; desorption; enrichment model

1 引言

粉河盆地是目前世界上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最为成功的含气盆地之一,煤层气资源量为万亿m3,2008年底该盆地累计钻井20000口,煤层气产量近160亿m3,占美国煤层气产量的20%以上[1]。对高丰度富集区的划分是粉河盆地煤层气产业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阜新盆地也是中国第一个取得突破的低煤阶含煤盆地,目前该盆地钻井52口,单井平均产气量2500m3/d,年商品量近2000万m3,勘探开发主要区块为王营刘家、五龙及海州区块。本文通过对粉河盆地煤层气富集区的地质参数及其主控因素进行解剖,并分析了阜新盆地王营刘家煤层气富集区的形成模式,指导了阜新盆地的其他煤层气富集区的优选及开发。

2 美国粉河盆地煤层气富集区的主控因素

富集区划分的依据

根据埋深、含气量、煤层单层厚度、总厚度及资源丰度,结合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以不同产气量对应的地质条件为依据,特制定下列划分标准。

富集区划分标准:煤层埋深为159~657m,煤层单层厚度大于12m,总厚度大于60m,含气量大于,资源丰度大于2亿m3/km2。

较富集区划分标准:煤层埋深主要为~159m和657~912m,煤层单层厚度大于10m,总厚度大于,含气量大于,资源丰度较高。

富集区形成的主控因素

通过分析粉河盆地煤层气地质特征、储层物性、构造演化等,认为粉河盆地煤层气富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主控因素:有利的沉积环境、煤层形成后地质历史演化时间短、存在生物气生成的有利水文地质环境。

有利的沉积环境

粉河盆地从古近纪开始有大量沉积物流进了泛滥平原、河口和新形成的粉河盆地的沼泽中。古近纪岩石从直接产于最新的恐龙化石之上的“最下部稳定褐煤层”开始。覆盖大部分粉河盆地的古近纪岩石是古新世的尤宁堡组和始新世的沃萨奇组。尤宁堡和沃萨奇时期的特点是在周期性遭受上升和下沉的近岸环境中具有旋回沉积作用。在稳定时期,广泛的成煤沼泽得到了发育,沉积了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的煤层。

成煤后地质演化时间短,压实作用弱,物性好

在粉河盆地内的沉积岩包括一套厚的大部分为海相成因的古生代和中生代岩石层序,和一套较薄的陆相成因的晚白垩世和新生代岩石层序。

晚白垩世最初的陆相沉积在怀俄明州称为兰斯组,而在蒙大拿州东南部称为赫尔克里克组。这两个组由厚层状砂岩、暗色粘土和页岩交替组成。这个组从蒙大拿州比格霍恩县的152~204m往南增厚,至怀俄明州康佛斯县达760m。虽然在其他地区这个时代的岩石中存在有拉腊米运动的证据,但在兰斯时期在粉河盆地没有此造山运动的证据。

因此粉河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广泛发育且厚度较大的煤层形成后,没有发生较大的构造运动,整体压实作用较弱,煤储层物性好。粉河盆地煤储层基质孔隙发育,孔隙度~10%。粉河盆地煤储层物性好,渗透率高,煤层裂隙渗透率32~550mD,基质渗透率~20mD。粉河盆地多数地区的煤层也属于欠压储层,煤储层压力梯度~,而储层含气多为饱和状态,饱和度90%~100%,并且在煤基质和割理(裂缝)中存在适量的自由气,表明粉河盆地具有外来气源补给。

存在生物气生成的有利水文地质环境

粉河盆地古近系FortUnion组的煤大部分地区为褐煤(Ro=~),深部存在高挥发分烟煤,没有达到可以大量产生热成因甲烷的成熟度。其甲烷δ13C值为-‰~-‰,δD值为-307‰~-315‰。表明生物成因气为主[2]。

粉河盆地地下水氘(δ2H)和氧(δ18O)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大气降水线对比分析,结合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FortUnion煤层中水的成因是大气作用,其年份早于1952年(图1)[3]。说明地质历史时期有大气降水进入地层,而通过定性观测,特别是未确定的复杂混合物的产生、饱和烃类的总离子色谱表明粉河盆地的FortUnion煤层都经历了某种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这些色谱都有双峰分布控制,UCM(Unresolvedcomplexmixture)增大,定性显示了生物降解作用。同时,煤的单峰分布更显示了热成熟度的增加(图2)。

图1 粉河盆地地下水氘(δ2H)和氧(δ18O)同位素组成图GMWL:全球大气降水线(Craig,1961)

3 阜新盆地王营—刘家煤层气富集区的形成模式

沉积环境控制巨厚煤层

扇三角洲泥炭沼泽相在同沉积背斜的轴部长期稳定持续堆积,形成阜新盆地的巨厚煤层,同沉积背斜轴部煤层厚度大[4]。以王营—刘家富煤带为例,该带太平组煤层在同沉积背斜轴部合并后的总厚度达45m以上。其中,太上煤层总厚度达20m以上;太下煤层总厚度达20m以上;孙家湾煤层厚度最大可达25m以上;中间煤层厚度最大可达15m以上。这些厚煤层为煤层气的生成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生储层条件,是煤层气富集带的物质基础,使得煤层气资源呈现出“小而肥”的特征。

图2 粉河盆地Fort Union煤层烃类总离子流色谱图

岩浆活动改善了储层物性

岩浆活动对煤储层物性的改造

岩浆侵入形成岩墙时对煤层动力破坏和烘烤作用是不均匀的,随着距岩墙距离的变化,煤层结构构造发生带状变化,煤层渗透率也发生改变,从而控制了区段内煤层气的储存和运移[5~10]。在一个块段内,在岩墙的两侧依次形成了天然焦高变质碎裂煤构造煤正常煤的分带现象,越靠近岩墙,煤的变质程度越高,节理越发育,孔隙率越高,煤的渗透性越好。尤其是紧靠岩墙的柱状天然焦,具有柱状节理,孔隙率高于正常煤几百倍,透气性好,孔隙大,即是煤层气的良好储存空间,又是良好的运移通道。而在高变质碎裂煤外侧形成的“构造煤”带中,煤的原生结构构造全部破坏,渗透率极低,该带的厚度一般为2m以上,对煤层气有良好的侧向封闭作用。通过对BL82、BL85和BL14岩墙影响带内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和有机质挥发分的测试研究,确定岩墙的影响宽度约为岩墙厚度的5~12倍。在岩墙和“构造煤”带之间,高变质碎裂煤与天然焦中煤层气储集的方式主要状态为游离气,高变煤中吸附气与游离气并存,但游离气的含量高。

岩浆活动产生的构造裂隙和现今岩墙、岩床的存在提高了煤储层渗透性。根据阜新盆地王营井田煤层的样品测试数据,本区煤岩垂直于煤层层理方向的渗透率平均值为×10-3μm2,平行层理渗透率为×10-3μm2。垂直于煤层面割理方向的平均渗透率为×10-3μm2,平行面割理方向的平均渗透率为×10-3μm2(表1)。

表1 阜新盆地王营井田煤岩甲烷气绝对渗透率测试数据表

岩墙的封堵作用

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并刺穿储层,构成阻止煤层气继续运移的遮挡物,也可与上覆盖层一起构成遮挡物,封堵机理相当于常规油气的刺穿圈闭及复合圈闭。如王营井田成煤后,古近纪岩浆侵入强烈,30余条岩墙遍布全区,刺穿煤层及上覆沉积层。岩墙侧向派生岩床,岩床又与临近岩墙汇合或穿插,将井田分割成若干个次一级储气单元[11]。

煤层气产出特点

岩浆活动引起外生裂隙的发育,成为煤层气解吸的通道,使得阜新盆地煤层气解吸速率较快;同时由于低煤阶煤储层本身孔隙结构以大孔为主的特征,使得阜新盆地煤层气解吸特征既具有中高煤阶又具有低煤阶煤层气解吸的特征。以阜新盆地刘家区块LJ6井采气曲线为例进行论证,阜新刘家区块LJ6井2003年投产(图3),初期日产气4500m3,稳产4年开始递减,目前日产气2780m3,已累计采出662×104m3,采出程度,预计采收率50%,划分为上升—稳产—递减三个阶段[12]。

图3 阜新刘家LJ6井排采曲线图

煤层气成因类型及水动力封堵作用

煤层气成因类型

根据煤层气的成分组成和甲烷同位素值在-‰~-‰之间(图4),说明王营—刘家煤层气成因的复杂性,既有次生生物成因,又有热成因,且为次生热成因[13~19]。

煤层气以烃类为主,其中甲烷体积分数高,为~,平均;重烃体积分数低,为0~,平均,为典型的干气。生物甲烷气的δ13C1<-55‰,阜新盆地煤层气的δ13C1为-‰~-‰,说明存在生物成因气;Ro为~,适合于次生生物气的产生,该盆地浅部阜新组Ro为~,深部沙海组Ro为~,有利于生物气的生成;该区地温资料表明,阜新盆地在1800m以内地温最高为70℃,1500m以内地温一般为30~60℃,正好处于甲烷菌生存的温度0~75℃。煤层水及煤层气氢同位素的相关性(图5)表明生物成因气偏向CO2还原作用,期间煤层古沉积水介质是不断经受大气降水改造而形成的,也证实了水动力对初期生物气生成的贡献。

图4 煤层气δ13CCH4与CCH4/(CC2H6+CC3H8)图

图5 煤层水与煤层气的氘同位素相关性图

图6 阜新盆地排采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图

水力封闭作用

地下水顺层由浅部向深部运动,则煤层中向上扩散的气体将被封堵,致使煤层气聚集。水力封堵控气特征常见于不对称向斜或单斜中[20,21]。在一定压力差条件下,煤层气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渗流,或者说由深部向浅部渗流。压力降低使煤层气解吸,因此在煤层露头及浅部是煤层气逸散带。如果含水层或煤层从露头接受补给,地下水顺层由浅部向深部运动,则煤层中向上扩散的气体将被封堵,致使煤层气聚集。

阜新盆地地下水封堵作用主要发生在王营—刘家地区。该区地表径流为王营河和西瓦河,均为细河的支流。地下水接受地表降水明显,地表水灌入地下宽窄不一、变化多端的裂隙中形成水栅栏。深部煤层中的煤层气向上运移,被向下运移的地下水封堵而保存。从地层水的氢、氧同位素值来看,大气降水易沿着岩墙裂隙带或导水断层进入气藏深部,形成静水压力封堵,使得煤层气富集成藏(图6)。

煤层气富集区的形成模式

基于以上理论,将王营—刘家煤层气富集区的成藏模式总结为水动力—岩墙封堵混合成因裂隙型煤层气富集模式(图7)。

图7 水动力—岩墙封堵混合成因裂隙型煤层气富集模式图

4 结论

(1)美国粉河盆地煤层气富集区划分的主要参数为埋深、含气量、煤层单层厚度、总厚度及资源丰度,而控制这些参数的地质因素为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及水文地质条件。

(2)阜新盆地的扇三角洲泥炭沼泽相在同沉积背斜的轴部长期稳定持续堆积,形成了巨厚煤层,同沉积背斜轴部煤层厚度最大,为煤层气的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

(3)岩浆活动提供煤储层的生气及储气能力,同时产生的构造裂隙和现今岩墙、岩床的存在提高了煤储层渗透性,成为王营—刘家区块煤层气高产的有利条件。

(4)水动力携带甲烷菌发生生物降解作用及岩浆活动产生的热成因气使得王营—刘家区块煤层气成因呈多样化的特点,水动力及岩墙对煤层气藏具有封堵作用。

(5)王营—刘家区块煤层气富集区的形成模式为水动力—岩墙封堵混合成因裂隙型煤层气富集模式,在以后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可通过类比地质条件及主控因素,寻求类似王营—刘家区块煤层气富集模式,从而推动低煤阶煤层气产业化取得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Scott L. Montgomery. 1999. Powder River Basin,Wyoming: An Expanding Coalbed Methane ( CBM) Play [J]. AAPG Bulletin,83 ( 8) : 1207 ~ 1222

[2] C. A. Rice,R. M. Flores,G. D. Stricker,M. S. Ellis. 2008. Chemical and stable isotopic evidence for 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biogenic origin of coalbed methane,Fort Union Formation,Powder River Basin,Wyoming and Montana U. S. 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76: 76 ~ 85

[3] Romeo M. Flores,Cynthia A. Rice,Gary D. Stricker,Augusta Warden,Margaret S. Ellis. 2008. Methanogenic path- ways of coal-bed gas in the Powder River Basin,United States: The geologic fact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76: 52 ~ 75

[4] Michael Formolo,Anna Martini,Steven Petsch. 2008. Biodegradati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associated with coalbed methane in the Powder River and San Juan Basins,U. S. 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76: 86 ~ 97

[5] 田树华. 1990. 东部阜新聚煤盆地的同沉积构造作用和山麓冲积扇与厚煤层的形成关系 [J]. 中国地质科学院 562 综合大队集刊,: 65 ~76

[6] 朱志敏,闫剑飞,沈冰,周家云. 2007. 从 “构造热事件” 分析阜新盆地多能源矿产共存成藏 [J]. 地球科学进展,2 ( 5) : 468 ~479

[7] 张俊宝. 2003. 对阜新煤田刘家区影响煤层气地质因素的分析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2 ( 6) : 764~ 766

[8] 孟召平,彭苏萍,贺日兴等. 1997. 阜新刘家区井田地质构造对煤储层影响及有利区块预测 [J]. 中国煤田地质,9 ( 3) : 36 ~39

[9] 蒋福兴,姜金华等. 2002. 阜新王营井田浅成气的成藏与岩浆活动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1 ( 4) : 501 ~503

[10] 张俊宝,何玉梅. 2003. 阜新煤田刘家区辉绿岩活动规律及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 [J]. 煤矿开采,8 ( 3) :21 ~ 22

[11] 王宇林,郭强,赵忠英,魏恒飞,王威. 2009. 裂陷盆地岩浆活动对煤层气的富集作用———以辽河、阜新盆地为例 [J]. 天然气工业,29 ( 7) : 119 ~122

[12] 王宇林,赵明鹏,高占武,周瑞. 1998. 阜新盆地王营井田侵入岩研究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17 ( 5) : 466 ~471

[13] 赵庆波,陈刚,李贵中. 2009. 中国煤层气富集高产规律、开采特点及勘探开发适用技术 [J]. 天然气工业,29 ( 9) : 13 ~19

[14] 李五忠,雍洪,李贵中. 2010.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特征及分馏效应 [J]. 天然气工业,30 ( 11) : 14 ~16

[15] 刘文汇,徐永昌. 1999. 煤型气碳同位素演化二阶段分馏模式及机理 [J]. 地球化学,28 ( 4) : 359 ~ 366

[16] 秦勇,唐修义. 2000. 中国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分布与成因探讨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9 ( 2) : 113~ 119

[17] 高波,张建博等. 2002.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J]. 煤田地质与勘探,30 ( 3) : 14~ 17

[18] 段利江,唐书恒,刘洪林等. 2008. 煤储层物性对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J]. 地质学报,82 ( 10) :1330 ~ 1334

[19] 胡国艺,李谨,马成华等. 2007. 沁水煤层气田高阶煤解吸气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其意义 [J]. 地学前缘,14 ( 6) : 267 ~ 272

[20] Whiticar M J. 1999.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e systematics of bacterial formation and oxidation of methane [J]. Chemical Geology,161: 291 ~ 314

[21] 朱志敏,沈冰,朱锋,路爱平. 2006. 地下水对煤层气系统作用机制 [J]. 第六届国际煤层气研讨会,114~ 119

[22] 刘俊杰. 1998. 王营井田地下水与煤层气赋存运移的关系 [J]. 煤炭学报,23 ( 3) : 225 ~ 230

[23] Wang B,Jiang B,Liu L,et al. 2009. Physical simulation of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in high rank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formatio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China) ,19 ( 4) : 435 ~ 440

[24] Tang S H,Wang Y B,Zhang D S. 2007. A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in Turpan-Hami Basi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17 ( 4) : 521 ~ 525

煤炭学报增刊算是ei吗

有这么几个行业: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冶金、矿业、石油工程、计算机工程和软件。

一、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岩土工程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岩土力学》、《重庆大学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二、EI,全国中文核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水利学报》。

煤炭学报,燃料化学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部分相关),燃料科学与技术(今年被踢),化工学报(煤化工方面可以投),当然还有很多英文EI,以上期刊英文版均是。

  • 索引序列
  • 煤炭学报是真的吗
  • 煤炭学报是核心吗
  • 煤炭学报好吗
  • 煤炭学报是几区
  • 煤炭学报增刊算是ei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