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写篇数学小论文400字

写篇数学小论文400字

发布时间:

写篇数学小论文4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小论文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星期天,全家人在一起讨论清明节回老家扫墓的事。谈着谈着,我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疑问:这里离老家有多远呢?”我问妈妈,妈妈笑了,说:你说呢?你上了这么多年学,一定会有办法知道的,对吧?”

我想了想,灵光一闪,对了,可以用我们最近学的比例尺的知识来算。我立即拿来地图,找到了泰州市,却怎么也找不到老家所在地顾高镇。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突然灵机一动:我可以先找到离老家顾高镇最近的乡镇黄桥镇,量出地图上泰州到黄桥的距离,再减去一些,就是地图上泰州到老家的大约的距离了!说干就干,我立即量出地图上泰州到黄桥的距离,它是0。6cm。因为老家比黄桥离泰州更近些,我便把减去了,变成了。因为这份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我便用0。5×6000000=3000000cm,3000000cm=30km。

我立即向妈妈报出了我的答案:大约30千米,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表扬,可谁知妈妈却疑惑地说:好像没这么近吧?”听了妈妈的话,我也疑惑不解:怎么会这样?”我又来到地图前,重新量起来。量着量着,我突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我量的是地图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而实际的道路不是直线的,是绕来绕去的,所以实际路程一定比依据地图计算出来的远。

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恍然大悟:对!就是这样!你真聪明!”

在学校里,学了如何算体积的,急忙想算一下周围用品的体积。突然,我的目光集中在我的未开封清风面巾纸上,有了,就只算单张面巾纸的体积。

既然算单张的,就要先算整包的。我拿出尺子,分别量出了长,宽,高。

长:7。4厘米 体积为:7·4×5。6×2。5=103。6立方厘米

宽:5,6厘米 但是,我突然想到,面巾纸是可以压的扁一点的,这不

高:2。5厘米 就减少了体积吗?我思考了几分钟,想到既然是测量未开封的的,就应该是未压扁的。想到这,我又看到了我的数据。可能是量的是压得。最后仔仔细细量重新变动数据。

长:7。5厘米 体积为:7·5×5。5×2。5=立方厘米

宽:5,5厘米 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我猛地发现,包装塑料纸也是有体

高:2。5厘米 积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思考许久,忽然,我想到了一个很原始的办法。我抽出里面的面巾纸,把塑料包装纸对折4着,这成了一个小正方体。

长:2。1厘米 体积为:2。1×1。8×0。3=1。134立方厘米

宽:1,8厘米 虽然可能有误,但是我也想不出其他办法了。

高:0。3厘米

最后算式:(103,125—1。134)÷10(一包面巾纸里有10张)=10。1991立方厘米

经过这次,我终于享受到写数学小论文的快乐。

今天,我无意间发现里一个有趣的测试,这是一个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水晶球心理测试。

我打开页面,看了看规则,是这样的:随便从10—99之间选一个数字,把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再把原数减去相加的数,最后记住得出数字的图案,点一下水晶球,就会出现那个你记住的图案了(水晶球旁边有10——99的数字,数字旁有一种图案)。如:23 2+3=5 23——5=18。

我看好后,就选了78 7+8=15 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图案,便点了点水晶球,发现出现的图还真的是我记下的图。我又选了一些数字,算了算,水晶球都可以准确的出现我记下的图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为什么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

于是,我做了一个很笨的小实验:从10——99的数字都算一遍。结果发现得出来的数都是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我又看了看这些数字边的图案,都是一样的。我说:”哦,所以水晶球会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哈哈哈!“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将任我们翱翔!

西瓜是夏天中最爱欢迎的水果。今天,妈妈买回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于是,我们准备吃西瓜了!

小妹妹问我:”嘉嘉姐姐,你要吃多少呀!“我想了想说,”我吃这个西瓜的1/2吧。“”1/2是什么?“她问。”1/2是分数,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我说。”哦。“小妹妹似懂非懂地说。”我吃这个西瓜剩下的1/2。“妈妈插话道。小妹妹问:”剩下的1/2是不是嘉嘉姐姐留下的全部吃掉啊?那我没得吃了?“”哈哈!“我和妈妈哈哈大笑。”不是这样的。“妈妈笑着说。我接话道:”剩下的1/2就是把我吃剩的那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再把这部分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是这样啊!那我还是有西瓜吃的了!“小妹妹恍然大悟。小妹妹调皮地说:”以后我要先吃1/2,这样我的1/2比你的多,这次不划算!“”你的,我哪吃得了这么多?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们都笑了!

你现在认识分数了吗?分数还有很多哦!等着你去发现。让我们一起踏上寻找数学的旅程吧!

一年一度的双11“剁手节”来了。

今天下午,妈妈坐在沙发上,翻看着天猫里面的商品准备在明天双十一抢购。我一直想买一个做奶茶的工具,妈妈是一个实用主意者,没有用的东西一般都不会买回来。我很担心提出需求后妈妈不给买,又说我乱花钱。忍不住内心的想要还是说了出来。

“妈妈可以给我买个玩具吗”?我轻声细语的问。妈妈说,只要我能回答她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买,我爽快的答应了。我们搜了做奶茶的工具,出现了许多的旗舰店,其中有两家销量最好的都各有各的优惠。它们一套都是68。5元,但是甲店是买两套送一套,乙店是打七折。我要买三套,妈妈问我哪一家便宜,我说甲店是68。5×2=137元(3套),乙店是68。5×3=205。5元,205。5×0。7=143。85元(3套)。143。85大于137,所以甲店划算。当我准确算出答案时,妈妈很爽快的我买了做奶茶的工具。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要找到数学的乐趣,遨游在数字的海洋里。

关于速度一向学习成绩不好的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道题,并且给做出来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吧!在20xx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冰雪灾害,导致某地电路断电。该地供电局组织电工进行抢修供电局距离抢修工地15千米。抢修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先从供电局出发,15分钟后电工乘吉昔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抢修工地,已知吉普车速度是抢修车速度的1。5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

解:1。设抢修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吉普车的速度为1。5x千米/时.由题意走相同路程15千米,吉普车比抢修车快15分钟(即0。25小时)得方程15/X-15/1。5X=0。25解得X=20千米/小时,则1。5X=30千米/小时

答:抢修车的的速度为20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30千米/时.

2。因为走的路程(S=15KM)一样,人用的时间是X。材料用的时间是X+15,即(15÷X)÷(15÷(X+15))=1。5,一元一次方程,得X=30分钟,即0。5小时,那么吉普车的速度就是30KM/H,抢修车20KM/H

答:抢修车的的速度为20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30千米/时.

3。设吉普车用的时间为x小时。

根据题意得:x+15=1。5x

一天,数学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1+2+3+4+5+6……一直加到100的得数是多少?那么,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呢?用简便方法计算。

算式:1+2+3+4+5+6+7……+100=5050 5050×10=50500 50500×10=505000

答: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是5050,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各是50500和505000.

简便算法:或许有些同学会觉得这个算是太长,需要计算器!no,那就错了。只要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1和99可以凑成100,2和98可以凑成100,3和97也可以凑成100,4和96,5和95,6和94 ,7和93,8和92,9和91,10和90,11和89……一直这样凑成100,结果可以得到能凑成50个100,就是5000,但是还剩下一个50单独一个数字,就可以拿5000 + 50 =5050,得出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但有人会问了,1一直加到1000和10000为什么不着要算呢?因为100和1000的进率是10倍,1000和10000的进率也是10倍,所以可以拿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5050乘10倍等于50500,再拿50500乘10倍等于5050000。行对应的,1一直加到100000、1000000、10000000......以此类推,都可以这样算,当然,你也可以更深的理解这道题的规律哦!

今天,妈妈要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

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

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以用我这学期才学的?百分数?来算。也可以这样算:

5/200*100=*100=

1/30*100≈*100=

>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三级训练上的重点难题: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广场中间留了宽4米的人行道,把广场平均分成4块,求每块的面积是多少?

看到题目后,有的人开动脑筋,寻找方法;有的人望着天花板干瞪眼;我绞尽脑汁使劲地想,终于思考出一种方法,于是赶紧举起小手,老师便叫我起来回答,我大声地说:“100-4=96米;96÷2=48米;80-4=76米;76÷2=38米;38×48=1824平方米”。

“你能说说你的思考方法吗?”沈老师问。“先把长减去4,算出两块的长,再除以2就得出一块小广场的长;宽也用同样的方法,最后长和宽相乘便得出一块的面积了。”

沈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夏雨航站起来回答,他连说了好几个算式,可我们却不懂。

老师又让大家想其他方法,大家看起来信心十足,但又害怕不对又都低下了头。

于是沈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理解了各个算式,这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想,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

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爸爸给我买的一本数学拓展题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这时,我就在数学草稿纸上这样写: 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答:东西两城相距261千米。

但我又看了看,发现有点不对劲。原来,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其中的”离“,这到底是没到中点呢?还是过了中点呢?如果是还没到中点,离中点还差18千米的话,就是我刚刚这么写。但如果是到了中点多了18千米,那就应该这么写: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

那到底是怎么写呢?我便向爸爸求助,我跟爸爸讲了这件事后,又给爸爸看了看式子,结果,爸爸却说:”嗯……你写的这两个式子都对。都可以写。“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根据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

今天早上一起来,妈妈就宣布:由于家里停水,今天全家到欧尚那边去吃早餐,顺便到超市买东西。

到了那边,我们准备先去吃早餐,先来到了珅府捞面。可是,这里一碗面就要3、40块钱,好贵,而且更加“惊悚”的是,这里的一个鸡爪要5块钱。我们觉得太贵不合算,就来到了“丸来丸趣”,没想到,仅仅一墙之隔,价钱差距就这么大:这里一碗面只要9块钱。吃完早餐,我们就开始逛超市啦!我们先买了一袋我和爸爸最喜欢吃的青桔子,总共数量是11个,价钱是元,差不多一个5毛钱左右。我们又去买了5个鸡爪,一共元。这个鸡爪的价格简直与珅府捞面的价格有着“天壤之别”,一边是不到1元/个,一边是5元/个。来到水果区,我们买了一袋青蛇果,3个共元,这么小的一个青蛇果差不多一个要6元,好贵!接下来,我们又去买了一个哈密瓜,元,没想到,3个小小的青蛇果比一个大大的哈密瓜整整还贵出了元。由于我在邻居桃桃家里尝过黄桃很好吃,我们又去买了3个大大的黄桃,一共元,平均下来每个黄桃是元。我们买完所有需要的东西去结帐,算上这里没有提到的东西,一共是500元。

这次,我从买东西里面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真是太开心了!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么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天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我高兴极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爸爸是一个的十足的数学迷,平时最爱出些数学题来考我了。这不,今天闲来无事又向我出题了,我问道“:爸爸今儿要出啥题?我奉陪到底:”爸爸看我自信满满,满脸笑意说:“输了可别哭鼻子,请听题:有一师徒二人共同加工26个零件,徒弟先到车间,就先拿了一些零件放在自己的机床边。师傅”来了,一看徒弟要拿去加工的零件太多了,他除了拿了留给他的零件外,又从徒弟那里拿了一半零件。徒弟觉得自己应该多干一点,又从师傅那里拿来一半。师傅不肯,徒弟只好再给师傅5个零件,最后还是师傅比徒弟多加工2个零件。请问,徒弟最初准备加工零件是多少个?“我不禁想:可以先求出徒弟最后加工零件(26÷2)÷2=12个。徒弟没给师傅5个零件时,徒弟有零件12+5=17个,徒弟没从师傅那里拿走一半之前,师傅有9×2=18个,而这时徒弟只有零件26——18=8个,因此师傅没拿走徒弟手中零件的一半之前徒弟有零件8×2=16个。这时,爸爸拍了我的肩,说:”想出来了没。“我这才恍过神来,答道:”徒弟最初准备加工零件16个。“

爸爸故弄玄虚地问:”你确定吗,还要改吗?“我胸有成竹的摇了摇脑袋,说:”不用改了 。“”恭喜你……答对了!“

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心里乐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我和妈妈去金鸡湖玩。途中看到很多交通指示牌。有的写着离前方1000米,有的500米,也有3公里等等。我就好奇的问妈妈:”妈妈,10公里有多少米啊?“妈妈笑着对我说就是10000米啊!”啊?我以为10米呢!“我对妈妈说。

”哦,儿子你知道一公里等于多少米么?“妈妈问

”100米?“我试着回答

”错了,一公里等于1000米!“妈妈说

”那为什么人们不说一公里是1000米,而以公里计算呢?“我问道

”那样太麻烦啦,如果是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公里,以米计算的话那得写多少个0啊,人们为了便于记录,就以公里代替,1000米,10000米,100000米等等,只要把后面的3个0去掉,就是公里数啦!“妈妈说。

”我懂了,妈妈,1000米去了3个0就是1公里,1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公里,10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0公里!“我兴奋地告诉妈妈

”儿子,你真棒!“妈妈赞许的说道。

哈哈,原来计算公里数是有窍门的呀!

巧分苹果在四年级的奥数课上,有一个学习专题是“年龄问题”。课后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给我们,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没有解出答案。我又仔细地研究了有关“年龄问题”和“逆推问题”的解题思路,终于茅塞顿开,有了答案。题目是这样的:三个兄弟分别收到了奶奶给他们寄来的苹果。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三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向两个哥哥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说:“我只要留一半苹果,还有一半送给你们对方;然后要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大哥平分;最后也要大哥留下一半,把另一半让我和二哥平分。”两个哥哥没有怀疑这建议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都同意三弟的要求。结果大家的苹果数都变成相等了,每人各分到8只苹果。问:三兄弟每个人的年龄是多少岁?我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从最终的结果向前推断,即:最终的交换结果是每人得到了8个苹果,所以大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是16只苹果,而二哥和三弟各有4只苹果。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有8只苹果,大哥有14只苹果,三弟有2只苹果。由此可知,三弟在分出苹果前有4只苹果,二哥有7只苹果,大哥有13只苹果。最后一定要注意题目中“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这句话,再分别加上3,所以现在三弟是7岁,二哥是10岁,大哥是16岁。怎么样,数学中的趣味还是很多的吧!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元,单价是:÷1=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斤元,它的单价是:÷,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1=,而别人那儿是÷,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

写一篇科学小论文400字

自己写吧,我给你举个栗子:发现问题】今天早晨,我去学校大操场打扫卫生。因为是初秋,不断地有梧桐树的叶子往下落。我无意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落在地面上的梧桐树的叶子绝大部分都是背朝上?这是为什么呢?【提出猜想】我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落叶,仔细地观察起来:只见叶面比较光滑,而叶背却很粗糙。我猜想:会不会是叶面密度大,叶背密度小的原因?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树叶落地时,它密度大的一面先着地,叶背就朝上了。回家后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妈妈说:“你的猜想有一些道理,但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开始行动起来,【实验过程】动手剪一剪我首先找来几张画画用的的厚素描纸,又问妈妈要了几张薄薄的彩纸,然后剪成一片片树叶的形状,再分别把一片厚的纸树叶和一片薄的纸树叶涂上胶水,并重叠着用粘贴在一起,就这样,一共做了20片双层纸树叶。上楼抛一抛我紧紧地握着这20片纸树叶爬上学校的三楼,妈妈站在楼下大声喊:“一、二、三,扔!”我立即松开手掌,把手中纸树叶向空中撒去,只见纸树叶像漂亮的大蝴蝶,轻盈地飘向大地,五彩缤纷,好看极了,惹来了一群看热闹的同学。认真数一数我跑下楼,开始认真数了数,我一共抛下20片纸树叶,其中有18片用厚素描纸剪的那一面都是朝上的。我兴奋极了!妈妈说:“一次实验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同样的实验,至少做三次。”于是,我捡起地上的纸树叶,又一次跑上了三楼,开始了第二、第三轮实验。用笔记一记我把三次的实验结果记录了下来:实验次数 抛下的纸树叶片数 厚素描纸一面朝上的片数第一次 20 18第二次 20 19第三次 20 17动脑想一想根据三次的统计结果,每次抛下20片纸树叶,每次厚素描纸一面朝上的平均几率是18片。由此可见,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落叶的背面一定比正面轻。再次看一看教我们科学课的马老师对我的小研究很感兴趣,为了再一次验证我的想法,他主动借了一架显微镜给我,并指导我进一步观察落叶的组织构造。我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叶面的细胞呈长方形,排列规则;而背的细胞呈块状,排列不规则。上网查一查马上去带着我上网查阅了一下资料,资料上说:“叶面的细胞叫栅栏组织;叶背的细胞叫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排列紧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他们主要用于接收光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大量的有机物,密度较大;海面组织排列疏松,叶绿素较少,主要用于贮存植物内部产物和水,密度较小。因此不仅叶面的颜色通常比叶背鲜艳,它的重量也比较大。”【得出结论】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植物的落叶大多数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这并不是秋风玩的把戏,而是由叶子的内部特殊结构造成的。【图片资料】清晨,我在校园里扫落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落叶都是背朝上呢?我用厚素描纸和彩色薄纸做纸树叶数一数,一共做了20片我把20片树叶从楼上抛下来哇!奇迹发生了,绝大部分纸树叶都是厚素描纸的一面朝上。采集一片落叶作标本,我要仔细观察一下叶片的构造。哈哈,我终于看到了叶面细胞和叶背细胞的不同构造。

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气干旱,蒸气往上飘而形成的。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造雨》,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做实验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几块冰,把冰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玻璃罩,把玻璃杯放到阳台上。可我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雨滴,真有点恼火,我拿起话筒,打给我的同学黄秋阳,问他实验有没有成功?他回答没成功。我又打给了其他几位同学,实验成功了没有?同样,他们也没有成功。我不信,又埋起头来,看起科学书。一看书,我才知道,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傍晚的太阳光太弱啦!水蒸气没法增加。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很快就找到了增加水蒸气的办法,请妈妈帮助在煤气灶上加热。这样,玻璃杯里就起雾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雾很快就变成了小水点儿,聚集在玻璃罩下面,不一会儿,雨就“滴答滴答”地下起来了。我高兴地直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妈妈看了,也很高兴,直夸我肯动脑筋。 经过这件事,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要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多学习,多想办法,敢于实践,就能获得成功。 不 倒 翁 与 重 心 亲爱的同学,你听说过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吗?哥伦布将鸡蛋打碎才能竖起来,其实,不用打碎也能竖起来,但是大约要花五分钟的时间,真是太麻烦了。因为重心在三角形的正上方时,鸡蛋才能竖起来。重心不在三角形上方时,鸡蛋就倒下了。所谓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个物体,它不但能够站起来,而且怎么推也推不倒。不用我说,聪明的你肯定会想到,那就是不倒翁。有趣的不倒翁,无论你怎么使劲推它都不会倒,甚至你把它横过来放,倔强的它又会站在你的面前。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来呢? 哦!一方面,是因为它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所以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下半部,都是做成滑滑的球状,当它受力向一边倾斜时,它的重心被提高了,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它向稳定平衡状态的位置运动。由天惯性,它要来回几次摆动后,最终又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 啊!原来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定要多做科学实验,多学科学知识,好好学习,才能造福人类。

在烧纸船的实验中纸船里的水会怎样?纸船又会怎样?    记得有一个星期的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在上科学课,在科学课上,我们做了小实验,实验的方法就是:在三角架上放了一张白纸做的纸船,在纸船里倒上一定的水,最后把酒精灯轻轻地移到三角架下,纸船里的水会怎样?纸船又会怎样?同学们议论纷纷。老师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开始做实验吧。”    只见老师把三角架放在桌子上,又把事先准备好的纸船放在三角架上,接着,又从烧杯里倒进了半个纸船的水。最后一步了,老师用火柴的火把酒精灯点着了,在把酒精灯移到三角架下,等到水和纸船的变化。不一会儿,我们发现,纸船没有被烧掉,纸船里的水也都还在。    我们的嘴张得可以放下一个鸡蛋,老师说:“纸船之所以没有被烧掉是因为物质在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因为纸船在加温的同时,水分也不断蒸发。水蒸发,水蒸气带走了热量,所以在水烧干之前,纸船是不会燃烧的。”    我知道了:在烧纸船的实验中,纸船里的水不会蒸发?纸船也不会被烧毁。篇二:科技小论文    人类诞生以来,一直有一个梦,梦想着能像鸟儿一样飞翔,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人类终于梦想成真了!    起初,人类利用空气的原理,竭尽全力制造出了这令人瞩目的第一个“能飞的鸟”——热气球。但遇到风暴,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高空坠落。热气球虽然实现了人们的愿望,但热气球并不完美。 后来,美国的莱特兄弟又制造出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这壮举,使人类飞翔的梦变成了现实。自从人类自己制造出第一架飞机后,又把飞机一次又一次改良,使飞翔的梦变得完美。但人类却不满足于只在天空中飞翔了,决定去宇宙探索奥秘。在2000年,人类已经有很大长进了,人类已多次让自己的航天飞船飞向天空,去其他的星球探秘。虽然我们已经让飞船到太空做过客了,但却仍然没有实现载人上天的梦想。中国科学家们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而忙碌着。终于,在2004年的9月 “神五”载着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顺利发射并安全返回了。“神五”发射后,“神六”也飞向太空。“神六”的发射,让我这个普通的小学生兴奋不已。我相信,“神七”“神八”的发射一定不会再遥远了,它们,也会为中国在航天史上深深烙下辉煌的业绩。 让我们怀着一颗像鸟儿一样期待飞翔的心,飞向知识的海洋,努力拼搏,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篇三:科技小论文-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周末到了,妈妈让我把家里的皮鞋擦一下,我顺口答应了。走到鞋柜前,看着这些沾满尘土的皮鞋,我马不停蹄的擦起来。忽然,我脑子里闪过一道问题,为什么皮鞋会越擦越亮?    实验: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把一只鞋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另一只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第一只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另一只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答案:经过从网上的搜索,我得知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更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我终于知道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了。原来生活中的“问号”还真不少呢!篇四:科技小论文    今天,当我正在家里看电视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电视中的卡通人物,背景等等东西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快慢而变化呢?    我先作了一个猜想:假如电视的构造中有一个大圆盘,所有的图片都固定在大圆盘上,因为圆盘与遥控器上天线的关系正如两个能吸在一起的吸铁石一样,所以遥控器可以轻松自如的控制电视,我又做里一个小实验,我在一张长纸条上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几个数字,接着,我找来了一支笔,把笔钻进了中间的间隔里,我拿着笔慢慢地转着,上面的数字也在我的眼前慢慢转着,我停止转动,上面的数字也不转了,我飞快的转着笔,上面的数字也在飞快的转动着,现在,我的手好像遥控器,管理着电视播放的速度和电视播放的频道,而中间的笔,就像天线,传达我控制的东西,并把我控制的东西传达进“电视”而上面写着数字的小纸条,就像是电视,我把遥控器摁快进,电视上节目也播得很快,这一下子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看到的电视就是由一些设计的图片绑定在胶片上,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我找到了《十万个为什么.生活篇》这本书,上面说动画片诞生于1831年,法国人普拉托把画好的图片按顺序放在一部有观察窗的机器的圆盘上,图片随着圆盘旋转,形成动的画面,这就是动画片原始的雏形,在这之后,又前后被人经过四次改造,分别是:1906年美国人史蒂沃德,1908年法国人科尔,1909年美国人麦克基,1915年美国人赫德,最后从1928年开始,沃尔特.迪斯尼完善了动画体系和制作工艺,也把动画片的制作与商业价值联系了起来,将动画片推上巅峰。    我想爱画画的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画几幅画,钉在一起,很快的翻动纸,会产生一种和动画片一样的性质。篇五:节约纸张——科技小论文    学习到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纸,而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树皮等植物的纤维,但由于人们盲目的砍伐。现在树木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纸,人人有责,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节约用纸”对我们来说,比起节约水电来似乎遥远了一点。很少清楚节约用纸和保护生态环境有什么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用纸,用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的纸。那么你统计过吗?你每天要用多少张纸?你一星期要用多少纸?你一个月至一年要用多少张纸?结果是惊人的。一张纸从何而来?纸是由树“变”来的。一棵树往往需要长

为什么纸不掉下来?有一次,科学课下课的时候,我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纷纷,我凑上前去,仔细一听,原来,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过来,纸会不会掉、水会流出来吗?能有这么神奇的事发生吗?我决定亲自做一个实验。于是放学回家后,我迫不及待找来一个纸杯,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了水,将纸盖在杯上。此时我有点紧张,担心实验不成功。为了知道结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轻轻地倒过来。哇噻!果真如此,纸紧紧地“贴”在杯子口上,水也一滴不漏,太神奇了!可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了揭开谜底,我便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原来是因为装满水的杯中空气压力被堵住,压力就自然很小。加上水的表面有胀力,才能使杯中的水稳稳地被“固定”住,纸也能吸在上面。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

数学小论文400字

开头:数学是我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小论文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星期天,全家人在一起讨论清明节回老家扫墓的事。谈着谈着,我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疑问:这里离老家有多远呢?”我问妈妈,妈妈笑了,说:你说呢?你上了这么多年学,一定会有办法知道的,对吧?”

我想了想,灵光一闪,对了,可以用我们最近学的比例尺的知识来算。我立即拿来地图,找到了泰州市,却怎么也找不到老家所在地顾高镇。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突然灵机一动:我可以先找到离老家顾高镇最近的乡镇黄桥镇,量出地图上泰州到黄桥的距离,再减去一些,就是地图上泰州到老家的大约的距离了!说干就干,我立即量出地图上泰州到黄桥的距离,它是0。6cm。因为老家比黄桥离泰州更近些,我便把减去了,变成了。因为这份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我便用0。5×6000000=3000000cm,3000000cm=30km。

我立即向妈妈报出了我的答案:大约30千米,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表扬,可谁知妈妈却疑惑地说:好像没这么近吧?”听了妈妈的话,我也疑惑不解:怎么会这样?”我又来到地图前,重新量起来。量着量着,我突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我量的是地图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而实际的道路不是直线的,是绕来绕去的,所以实际路程一定比依据地图计算出来的远。

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恍然大悟:对!就是这样!你真聪明!”

在学校里,学了如何算体积的,急忙想算一下周围用品的体积。突然,我的目光集中在我的未开封清风面巾纸上,有了,就只算单张面巾纸的体积。

既然算单张的,就要先算整包的。我拿出尺子,分别量出了长,宽,高。

长:7。4厘米 体积为:7·4×5。6×2。5=103。6立方厘米

宽:5,6厘米 但是,我突然想到,面巾纸是可以压的扁一点的,这不

高:2。5厘米 就减少了体积吗?我思考了几分钟,想到既然是测量未开封的的,就应该是未压扁的。想到这,我又看到了我的数据。可能是量的是压得。最后仔仔细细量重新变动数据。

长:7。5厘米 体积为:7·5×5。5×2。5=立方厘米

宽:5,5厘米 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我猛地发现,包装塑料纸也是有体

高:2。5厘米 积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思考许久,忽然,我想到了一个很原始的办法。我抽出里面的面巾纸,把塑料包装纸对折4着,这成了一个小正方体。

长:2。1厘米 体积为:2。1×1。8×0。3=1。134立方厘米

宽:1,8厘米 虽然可能有误,但是我也想不出其他办法了。

高:0。3厘米

最后算式:(103,125—1。134)÷10(一包面巾纸里有10张)=10。1991立方厘米

经过这次,我终于享受到写数学小论文的快乐。

今天,我无意间发现里一个有趣的测试,这是一个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水晶球心理测试。

我打开页面,看了看规则,是这样的:随便从10—99之间选一个数字,把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再把原数减去相加的数,最后记住得出数字的图案,点一下水晶球,就会出现那个你记住的图案了(水晶球旁边有10——99的数字,数字旁有一种图案)。如:23 2+3=5 23——5=18。

我看好后,就选了78 7+8=15 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图案,便点了点水晶球,发现出现的图还真的是我记下的图。我又选了一些数字,算了算,水晶球都可以准确的出现我记下的图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为什么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

于是,我做了一个很笨的小实验:从10——99的数字都算一遍。结果发现得出来的数都是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我又看了看这些数字边的图案,都是一样的。我说:”哦,所以水晶球会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哈哈哈!“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将任我们翱翔!

西瓜是夏天中最爱欢迎的水果。今天,妈妈买回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于是,我们准备吃西瓜了!

小妹妹问我:”嘉嘉姐姐,你要吃多少呀!“我想了想说,”我吃这个西瓜的1/2吧。“”1/2是什么?“她问。”1/2是分数,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我说。”哦。“小妹妹似懂非懂地说。”我吃这个西瓜剩下的1/2。“妈妈插话道。小妹妹问:”剩下的1/2是不是嘉嘉姐姐留下的全部吃掉啊?那我没得吃了?“”哈哈!“我和妈妈哈哈大笑。”不是这样的。“妈妈笑着说。我接话道:”剩下的1/2就是把我吃剩的那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再把这部分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是这样啊!那我还是有西瓜吃的了!“小妹妹恍然大悟。小妹妹调皮地说:”以后我要先吃1/2,这样我的1/2比你的多,这次不划算!“”你的,我哪吃得了这么多?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们都笑了!

你现在认识分数了吗?分数还有很多哦!等着你去发现。让我们一起踏上寻找数学的旅程吧!

一年一度的双11“剁手节”来了。

今天下午,妈妈坐在沙发上,翻看着天猫里面的商品准备在明天双十一抢购。我一直想买一个做奶茶的工具,妈妈是一个实用主意者,没有用的东西一般都不会买回来。我很担心提出需求后妈妈不给买,又说我乱花钱。忍不住内心的想要还是说了出来。

“妈妈可以给我买个玩具吗”?我轻声细语的问。妈妈说,只要我能回答她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买,我爽快的答应了。我们搜了做奶茶的工具,出现了许多的旗舰店,其中有两家销量最好的都各有各的优惠。它们一套都是68。5元,但是甲店是买两套送一套,乙店是打七折。我要买三套,妈妈问我哪一家便宜,我说甲店是68。5×2=137元(3套),乙店是68。5×3=205。5元,205。5×0。7=143。85元(3套)。143。85大于137,所以甲店划算。当我准确算出答案时,妈妈很爽快的我买了做奶茶的工具。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要找到数学的乐趣,遨游在数字的海洋里。

关于速度一向学习成绩不好的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道题,并且给做出来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吧!在20xx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冰雪灾害,导致某地电路断电。该地供电局组织电工进行抢修供电局距离抢修工地15千米。抢修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先从供电局出发,15分钟后电工乘吉昔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抢修工地,已知吉普车速度是抢修车速度的1。5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

解:1。设抢修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吉普车的速度为1。5x千米/时.由题意走相同路程15千米,吉普车比抢修车快15分钟(即0。25小时)得方程15/X-15/1。5X=0。25解得X=20千米/小时,则1。5X=30千米/小时

答:抢修车的的速度为20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30千米/时.

2。因为走的路程(S=15KM)一样,人用的时间是X。材料用的时间是X+15,即(15÷X)÷(15÷(X+15))=1。5,一元一次方程,得X=30分钟,即0。5小时,那么吉普车的速度就是30KM/H,抢修车20KM/H

答:抢修车的的速度为20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30千米/时.

3。设吉普车用的时间为x小时。

根据题意得:x+15=1。5x

一天,数学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1+2+3+4+5+6……一直加到100的得数是多少?那么,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呢?用简便方法计算。

算式:1+2+3+4+5+6+7……+100=5050 5050×10=50500 50500×10=505000

答: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是5050,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各是50500和505000.

简便算法:或许有些同学会觉得这个算是太长,需要计算器!no,那就错了。只要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1和99可以凑成100,2和98可以凑成100,3和97也可以凑成100,4和96,5和95,6和94 ,7和93,8和92,9和91,10和90,11和89……一直这样凑成100,结果可以得到能凑成50个100,就是5000,但是还剩下一个50单独一个数字,就可以拿5000 + 50 =5050,得出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但有人会问了,1一直加到1000和10000为什么不着要算呢?因为100和1000的进率是10倍,1000和10000的进率也是10倍,所以可以拿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5050乘10倍等于50500,再拿50500乘10倍等于5050000。行对应的,1一直加到100000、1000000、10000000......以此类推,都可以这样算,当然,你也可以更深的理解这道题的规律哦!

今天,妈妈要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

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

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以用我这学期才学的?百分数?来算。也可以这样算:

5/200*100=*100=

1/30*100≈*100=

>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三级训练上的重点难题: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广场中间留了宽4米的人行道,把广场平均分成4块,求每块的面积是多少?

看到题目后,有的人开动脑筋,寻找方法;有的人望着天花板干瞪眼;我绞尽脑汁使劲地想,终于思考出一种方法,于是赶紧举起小手,老师便叫我起来回答,我大声地说:“100-4=96米;96÷2=48米;80-4=76米;76÷2=38米;38×48=1824平方米”。

“你能说说你的思考方法吗?”沈老师问。“先把长减去4,算出两块的长,再除以2就得出一块小广场的长;宽也用同样的方法,最后长和宽相乘便得出一块的面积了。”

沈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夏雨航站起来回答,他连说了好几个算式,可我们却不懂。

老师又让大家想其他方法,大家看起来信心十足,但又害怕不对又都低下了头。

于是沈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理解了各个算式,这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想,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

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爸爸给我买的一本数学拓展题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这时,我就在数学草稿纸上这样写: 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答:东西两城相距261千米。

但我又看了看,发现有点不对劲。原来,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其中的”离“,这到底是没到中点呢?还是过了中点呢?如果是还没到中点,离中点还差18千米的话,就是我刚刚这么写。但如果是到了中点多了18千米,那就应该这么写: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

那到底是怎么写呢?我便向爸爸求助,我跟爸爸讲了这件事后,又给爸爸看了看式子,结果,爸爸却说:”嗯……你写的这两个式子都对。都可以写。“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根据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

今天早上一起来,妈妈就宣布:由于家里停水,今天全家到欧尚那边去吃早餐,顺便到超市买东西。

到了那边,我们准备先去吃早餐,先来到了珅府捞面。可是,这里一碗面就要3、40块钱,好贵,而且更加“惊悚”的是,这里的一个鸡爪要5块钱。我们觉得太贵不合算,就来到了“丸来丸趣”,没想到,仅仅一墙之隔,价钱差距就这么大:这里一碗面只要9块钱。吃完早餐,我们就开始逛超市啦!我们先买了一袋我和爸爸最喜欢吃的青桔子,总共数量是11个,价钱是元,差不多一个5毛钱左右。我们又去买了5个鸡爪,一共元。这个鸡爪的价格简直与珅府捞面的价格有着“天壤之别”,一边是不到1元/个,一边是5元/个。来到水果区,我们买了一袋青蛇果,3个共元,这么小的一个青蛇果差不多一个要6元,好贵!接下来,我们又去买了一个哈密瓜,元,没想到,3个小小的青蛇果比一个大大的哈密瓜整整还贵出了元。由于我在邻居桃桃家里尝过黄桃很好吃,我们又去买了3个大大的黄桃,一共元,平均下来每个黄桃是元。我们买完所有需要的东西去结帐,算上这里没有提到的东西,一共是500元。

这次,我从买东西里面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真是太开心了!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么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天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我高兴极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爸爸是一个的十足的数学迷,平时最爱出些数学题来考我了。这不,今天闲来无事又向我出题了,我问道“:爸爸今儿要出啥题?我奉陪到底:”爸爸看我自信满满,满脸笑意说:“输了可别哭鼻子,请听题:有一师徒二人共同加工26个零件,徒弟先到车间,就先拿了一些零件放在自己的机床边。师傅”来了,一看徒弟要拿去加工的零件太多了,他除了拿了留给他的零件外,又从徒弟那里拿了一半零件。徒弟觉得自己应该多干一点,又从师傅那里拿来一半。师傅不肯,徒弟只好再给师傅5个零件,最后还是师傅比徒弟多加工2个零件。请问,徒弟最初准备加工零件是多少个?“我不禁想:可以先求出徒弟最后加工零件(26÷2)÷2=12个。徒弟没给师傅5个零件时,徒弟有零件12+5=17个,徒弟没从师傅那里拿走一半之前,师傅有9×2=18个,而这时徒弟只有零件26——18=8个,因此师傅没拿走徒弟手中零件的一半之前徒弟有零件8×2=16个。这时,爸爸拍了我的肩,说:”想出来了没。“我这才恍过神来,答道:”徒弟最初准备加工零件16个。“

爸爸故弄玄虚地问:”你确定吗,还要改吗?“我胸有成竹的摇了摇脑袋,说:”不用改了 。“”恭喜你……答对了!“

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心里乐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我和妈妈去金鸡湖玩。途中看到很多交通指示牌。有的写着离前方1000米,有的500米,也有3公里等等。我就好奇的问妈妈:”妈妈,10公里有多少米啊?“妈妈笑着对我说就是10000米啊!”啊?我以为10米呢!“我对妈妈说。

”哦,儿子你知道一公里等于多少米么?“妈妈问

”100米?“我试着回答

”错了,一公里等于1000米!“妈妈说

”那为什么人们不说一公里是1000米,而以公里计算呢?“我问道

”那样太麻烦啦,如果是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公里,以米计算的话那得写多少个0啊,人们为了便于记录,就以公里代替,1000米,10000米,100000米等等,只要把后面的3个0去掉,就是公里数啦!“妈妈说。

”我懂了,妈妈,1000米去了3个0就是1公里,1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公里,10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0公里!“我兴奋地告诉妈妈

”儿子,你真棒!“妈妈赞许的说道。

哈哈,原来计算公里数是有窍门的呀!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除法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 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元,单价是:÷1=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斤元,它的单价是:÷,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1=,而别人那儿是÷,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

小学数学论文400字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探究式教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被推广,数学的教学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设计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更是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数学作为小学基本课程之一,担负着学生基础数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的重任。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创新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趋势已经显现。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教学硬件设施逐步高科技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对先进教学设施地运用逐步常态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进行了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目前在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技能欠缺,基础薄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在依赖型的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被忽视,讲授的知识大多只局限于课本和测验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割裂,这种情况下虽然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控制课堂进度,在短期内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思维方式上的创新存在不足。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设计上的创新多为形式创新,过于追求新器材多媒体教学,花哨的设计使学生一时无法抓住关键,复杂的教具让数学课变成了手工课、观影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若只停留在“形”上,对教学目的的实现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特点都不同,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没有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很容易造成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失败,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认知主动性培养不足。多数教师都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这就容易导致前文所说的依赖型学习方式无法改变,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认知只能停留在一门学科而不是一个兴趣上。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创新方向

(一)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

思维决定思路,方式决定方法,教育教学创新中思维方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动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要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思维方式创新的重要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发扬探索精神,改进教学方式,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环节的创新打好基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思维。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操作认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用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积极思维,也有助于发展思维。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轴对称)一课时,注重让学生动手把心形卡、五角星、银杏树叶按教师要求对折,帮助学生认知对折后重合,从而了解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常常是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他们亲身经历了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认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思考问题培养认知能力,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浪花,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正确把握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科学运用认知能力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认知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始终坚持既定的教学目标,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针对小学生知识水平和数学课程特点,摒弃过于繁复和抽象的认知概念,使认知能力培养方式符合教学需要,维护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教学厘米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一厘米有多长时,我借助直尺上“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指导学生测量一个手指的宽度、衣服上纽扣的宽度,帮助学生建立“一厘米”的表象,让学生的认知活动直观、具体,初步感知长度单位、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认知能力培养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生由于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选取学生普遍能够理解的例子进行讲授,由生活实际展开,提炼知识点,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环状记忆,当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相关事物时自然会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活学活用,又能减少机械记忆复习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时,有意从猜一猜两位粉刷匠叔叔谁刷的墙面大导入新课,在学生获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让他们通过分别计算两块墙面的面积来验证课前的猜测。拓展练习时,注意设计应用性练习题:1.学校给老师新发了一张办公桌,长140厘米、宽80厘米。教师想给整个桌面铺上玻璃,要买多大玻璃板?2.班里小亮家要装修新房,客厅的长6米、宽4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如果一平方米90元,需要多少钱?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氛围,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认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日常生活课堂化,用数学、学数学,引导学生用已有的认知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最终都要落在实践上,都要经过学生反馈的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出的创新型认知方案,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比如学生喜欢那个部分不喜欢那个部分,哪一类学生适应这种方案哪一类学生不适应,在创新方案下教学目标达到的比例是否有所提升等,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对既有方案进行改良,然后继续进行实践,再收集、再改良、再实践。教育上的创新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认知能力培养的创新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断积累反馈的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跃。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数学情感。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获得成功时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质,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数学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思维严谨、缜密,为了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教师常用数学家的事迹、数学趣味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情感、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使数学课堂更高效,使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感受、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更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感染、渗透的过程。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举一反三,不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在数学认知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渗透,有助于培养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形成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背景知识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数学价值与数学历史发展的渗透。”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效课堂的需要。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了解,学生可以接触到广泛的数学知识,可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由来,即原始人用小石子、绳子打结或在树木上刻出划痕表示简单的数概念,当有了10块小石子后,用大一点的物体表示一个十即“逢十进一”。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出现后,记录方法虽然有效但不统一,对于很大的数字记录十分不便,于是发明了罗马数字表示。最后了解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只含有1,2,3,4,5,6,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字89中8表示8个十,9表示9个一,这一发明被商人带入阿拉伯后称为阿拉伯数字,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又如,在认识“方向”时,结合认识东、南、西、北方位,向学生介绍“指南针”这一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渗透这些数学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古人的聪慧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责任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价值,使课堂更加高效。

三、挖掘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数学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生成的应用性学科,主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内容要更加生活化”。那些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成数字、图形、符号、公式方便了人们生活,形成了独特的魅力。通过“认识图形”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组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通过“统筹方法”“认识时间”的学习,帮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回收废品的情景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通过捐书、买书情景教学解决进位加法问题;通过种树活动情景教学解决除法问题等,这些情景的设计蕴涵着一种思想,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具体的数学情景中,通过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心、安全等思想情感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发展的情感态度。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正面教育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有效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积极的态度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四、借助典型事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 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元,单价是:÷1=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斤元,它的单价是:÷,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1=,而别人那儿是÷,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数(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数,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巨集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千米),=(千米),=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千米),=(千米),=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千米),=(千米),=261(千米)和=(千米),=(千米),=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大家一定从小就开始奇怪了,0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关于0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观点。①、古巴比伦的0的符号是用空位来表示的,例如要表示一百零一,古巴比伦写作1。1②、在古印度数学中,发现0的最早记载是公元876年,欧洲许多数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公元6世纪,印度人就开始用“?”,后来变成了一个圆圈。到了公元九世纪就固定成了今天的“0”。③、0的故乡在中国。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0的记载,只不过当时0的意思是“暴风雨末了的小雨滴”。在我国远古时代的结绳记数法中,0是在对“有”的否定中出现的,意思是“没有”。总之,有关0的起源还没有一个定论。 但是无论如何,0自从一出现就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课堂上,常听老师说,0就是没有的意思,你有0元钱,就代表没有钱;你有0支笔,就代表你没有笔。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度表上的0度就代表着没有温度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度。 想一想我们四年级学的素数与合数吧!老师是这样解释的“自然数可以分成3类:1、素数与合数,一个自然数只有一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素数,因数大于3个就是合数,1单独为一种。”那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0到底是质数还是合数呢?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我还有一个关于0的问题,自然数也可以分成奇数与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就是合数,反之就是奇数。0是奇数还是偶数呢?看上去像偶数,但又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数谁也不清楚。 0还有许多奇妙有趣的事就在我们身边呢,大家一起来发现吧! 麻烦采纳,谢谢!

有趣的职业 小赵、小丁、小张分别是教师、医生和律师,只知道:1小赵比教师年纪大;2小张和教师不同岁;3小赵和律师是朋友,你能推断谁是教师,谁是律师,谁是医生吗? 根据1小赵比教师年纪大和3小赵和律师是朋友,可以推断小赵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律师,所以小赵是医生,再根据2小张和教师不同岁和小赵是医生可以看出小张是律师,所以剩下的小丁是个教师。 这道题目很简单,我运用了排除法,比如:根据条件1和3就可以看出,小赵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律师。以次类推就可以得出答案。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想不到从数学中也能得到乐趣。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数(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数,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巨集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模糊不过vncjhvb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数(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数,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巨集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望采纳。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记得暑假里的一天,我们到叔叔家里玩,正玩到兴头上,叔叔拿了10个硬币走了过来,说:“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吗?”“当然想啦!”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望着叔叔,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我心里琢磨著,不知道叔叔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就要回答我的问题,谁答对,硬币就全归他了。”说完,叔叔就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10个硬币放进3个杯子里,使每个杯子里的硬币数都是奇数,看谁能找出最多的方法。” 听完叔叔的题目,大家冥思苦想。只见表弟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表姐坐在椅子上冷静地思考着。不一会,我看见妹妹找来了材料,试着做。可是,做了很久,妹妹还是没找到具体解题的方法。我也不甘示弱,开动脑筋想着。哎,要是能把这硬币拿到手,那该多好啊! 过了十多分钟,大家都没有想到怎么做,叔叔见此情景,对我们说:“给你们一点提示吧!解这道题要学会多转几个弯,不要……”“等等!”话没说完,表弟好象想到了什么似的。只见他拿起10个硬币,先把第1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去,然后把3个硬币投进第2个杯子里,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道:这个办法嘛,我早就想过了,根本就不行,剩下的硬币有6个,6是偶数,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当表弟把剩下的6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时,我插嘴道:“这办法根本……”我的话还没说完,表弟就把我的话打断了,“表姐,你还是看我的表演吧!”表弟神气地说。只见他拿起第1个杯子,把那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里去。“这就是第一种方法。”表弟得意地扮了个鬼脸。“哎呀!我真笨,怎么想到第三步就放弃了呢?真不值得!”接着,表弟按照第一次那样做,先把3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然后在第二个杯子里放5个硬币,接着把剩下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子里,最后,把第一个杯子里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里去。这样第二种方法就完成了。按著这样的方法,表弟连续做了13次。 看到这里,站在一旁的叔叔拍起了手掌,点点头说:“真想不到,你这小鬼还会有动脑筋的时候,这回你赢了,10个硬币都归你了。”叔叔一边称赞表弟,一边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不过,小瑜呀,你可得加把劲了,这回连表弟都赢了你。记住,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 是呀,叔叔说得对,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如果我刚才想到第三步没放弃的话,再动动脑筋,那道题就被我解开了。以后,真的要加把劲,要努力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更要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好数学。

第一页 居中 先写题目 第二行写班级、姓名 换页 找关于论文的主题的例子 写完一个例子写两行左右的说明,例如这题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写三到五个例题即可 一般用WROD两页即可,建议多写,但不要写的题目太难,不符合你的年龄段

梯形面积公式真神通一天,我和孙予澄.我表妹在家里整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时,按妈妈的要求写出几组能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我想了一下很快写出了一组:上底8米,下底15米,高4米。(8+15)×4÷2=23×4÷2=92÷2=46(平方米)过了一会我又写出了一组:上底5分米,下底5分米,高2分米。(5+5)×2÷2=10×2÷2=10(平方分米)就在这时候,孙予澄说:杨琦姐姐,上底和下底都是5分米的图形不是梯形,这组数据不符合要求。‘’经孙予澄一提醒,我一想,哎,真的!这时妈妈过来了,她看了看我们写出的数据后说:“那我们就照叶杨琦的数据缩小10倍,画一画图形,验证一下好吗?”说干就干,大家一下忙开了,不一会儿,我们的图形证实这不是梯形,而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且而我自己还分别画出上底下底都是3厘米和4厘米的图形,发现都是平行四边形。我不好意思地涨红了脸。这时,妈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说:“我们一起来算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行吗?”话音刚落,“5×2=10平方分米”孙予澄嘴真快。大家都点头称是。妈妈说:“同一个图形,如果看作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0平方分米。如果看作是一个梯形,面积还是10平方分米。说明了什么呢?”我们议论开了。孙予澄说,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等于下底的梯形。我说,当梯形的上底等于下底时,就成了平行四边形。老师说:“照你们的说法,平行四边形面积也能用梯形面积公式来计算啦!”“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谁知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孙予澄拿着我表妹的数据哈哈大笑起来,我接过来一看,惊呆了。“上底是0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2厘米。”“哪有上底是0的梯形呢?”表妹却理直气壮地说:“允许你把上底等于下底是平行四边形的看作梯形,就不允许我把上底等于0的三角形看作是一个梯形啊?”就在我和表妹争论的空档,孙予澄已经画出了图形,又分别用梯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孙予澄对我挤挤眼,意思说,我表妹说的有道理。这时我也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对呀!梯形面积公式真神啊!通过了这次整理,我不仅懂得用梯形面积公式能计算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明白了: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事物会由于数量的变化,演变成另一种事物的道理。

数学小论文获奖400字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 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元,单价是:÷1=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斤元,它的单价是:÷,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1=,而别人那儿是÷,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

、、、、、、、、、、、、、、、、、、、、、、、、、、、、、、、、、、、、、、、、、、8会

赠照片一张

开头:数学是我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最佳答案 五年级第二学期以来,我们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分数乘法的等。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单元里,有许多典型的题目,而这些题目通常会导致我们思维混乱从而做错。下面,我就来分析一道多次出错的题目。 题目是这样的: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6米、宽2米、深1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我是这样做的: (6×2+2×1+6×1)×2-6×2 分析我的做法: 我先算出整个鱼缸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缺少的那个面(上面)的面积。因为鱼缸要养鱼,所以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往往都是上面作为缸口,所以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方法多种多样,做这一道题还有另一种方法: (2×1+6×1)×2+6×2 分析这样的做法: 已知鱼缸共有5个面,其中前面、后面是一组,左面、右面是一组,可以先算出前、后、左、4个面的总面积,再加上下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鱼缸5个面的面积,也就是鱼缸的表面积。 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像这样类型的题目,往往容易出错的有2点。一是不联合实际想,把鱼缸的表面积当做6个面来计算;二是虽然知道鱼缸只有5个面,但却不知道少的面面积应当怎么算。 我的建议: 当你做到这种题目时,应该画一画图来帮助你,并在图形上标明长、宽、高对应的数目,这样题目就一目了然,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另外,还要注意单位是否一致! 以上就是我对“鱼缸问题”的分析与见解

  • 索引序列
  • 写篇数学小论文400字
  • 写一篇科学小论文400字
  • 数学小论文400字
  • 小学数学论文400字
  • 数学小论文获奖4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