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三星堆文学杂志

三星堆文学杂志

发布时间:

三星堆文学杂志

我们常看<女报>

百草园文学杂志 -集诗歌、散文小说于一体的网络文学杂志。 啄木鸟杂志社 含杂志社介绍、期刊动向、历史回顾《三星堆文学》等

楼上写的太好了,我就把200分让给他吧!!

现在的社会,只要你有只能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十分的方便,那么会有哪些阅读软件值得推荐的呢?1、多看阅读,在里面很多的都是免费的,即便是要钱的也特别便宜;2、名刊会,这是一款专门用于文学阅读的;3、三星杂志,这是一款三星自带的杂志专属软件!

三星堆文化研究论文

原文导读: 中国考古界从来不敢正视这么一个问题,中国文明到底是原发性的,还是外来的?如果说六七十年代还可以支支唔唔,向世界豪言中华文明是原发性的可与埃及和两河流域媲美的璀璨文明,那么,自从三星堆文化堆积被发掘以来,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了。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产生一个重大的课题:中华文明可能是来自于西亚文明。其实这个问题,西方学界早就提出来了,中国的二十八宿、阴阳概念、农历、青铜铸造技术,在西亚地区先于中国就已存在。为此,西方学者提出了一个概念,世界文明同源说。只是这个学说,中国的潜规则是,不讨论,不发表论文,发表此类论者非癫即坏。但盖子是捂不住的。中国其先的文化,有仰韶、河姆渡、红山、良渚、属仰韶的半坡文化近于最古老,约6000多年,半地下室式的,遗存除了一些粗陶,找不到文明的影子,河姆渡约5500—6000年,有稻谷,无甚文化,红山文化5000年,文化程度高一些,良渚文化4000——4500年,更先进一些,玉器较精美。但所有这些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相较,都相形见拙。三星堆是中国文明平地一声惊雷。三星堆文化可溯及4600年,延续至3000年前,史学公认,它是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期的中原根本就找不到这样丰富的文化堆积,还是胡诌的传说时代。甲骨文最远3500年,妇好墓3200年,后母戊大方鼎3200年,毛公鼎2800年。三星堆的青铜器的制造水平要高于同时代的中原地区,很可能中原的铸造工艺更多的受到三星堆的传播而不是相反。看过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和黄金面罩的观众将受到深深的震撼,这些人物的面部特征根本不像华夏族!更像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而且这个文明在浩瀚如烟海的中国古藉中根本找不着记载,反向证明三星堆文明远于商周文明,它是文明的传播者而不是相反。也许中国文明的正源在三星堆。人类学与考古学已经证明,十五至二十万年前,线粒体夏娃出现在非洲,十万年前,现代智人走出非洲,他们进入中国的通道不可能是阿富汗的瓦罕走廊至喀什,也不能从伊里塞湖畔进入阿克苏。而是沿着温暖的路线从中亚进印度,再至缅甸,然后,沿两条路线进入中国,一条是沿横断山脉的三条主脊进入青藏高原,其中一支染色体突变者留在了羌塘盐地,受严寒压迫,向东迁徙至青海湖东南方向的绕茶卡盐湖的河湟地区,这是比流淌着奶与蜜的巴勒斯坦富饶一百倍的人类伊甸园。这一民族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羌族,此民族最先驯化牦牛和羊,与其它民族交换盐与畜类,进入山西盐池,融汇成汉民族的祖先华夏族;另一条,沿越南沿海进入中国广西,沿海岸线上溯,到达中国东部,形成了百越族。羌族的迁徙路线很多,有进西藏自治区成为藏族的祖先,有进云南成为哈尼族、彝旅、白族的祖先,重要的是,还有一条重要的迁徙路线就是从河湟地区迁往茂县汶川,定居在岷江两岸,成为中国羌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目前,汶川县称为羌族自治县,这里生活着中国最古老的羌族的后裔(最古老纯正的羌族生活在甘肃)。而三星堆的研究成果显示,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在茂县。2009年修复地震震坏的汶川县布瓦碉群发现了“布瓦遗址”,距今4800年,认定为三星堆文化源头。而汶川山高水急,不可能有原发性的文化,因此,源头也在青海的河湟地区。也即是,三星堆文化与羌族在五千多年前共同自青海甘肃进入四川岷江流域地区,三星堆的先民创造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三星文明。因此,可以判断三星堆文明来自于西亚。作为补充,二十世纪的传教士陶然士在中国汶川地区考察羌族时,发现羌族敬唯一神、尚白,以羊为祭,涂血于门框,有祭司,认定为以色列第十二支失散的民族。其后的传教士、华西协和大学的人类学家葛维汉不同意陶然士的看法,他戏剧性地参与了三星堆早期的发掘,然而没有看到八十年代出土的祭祀坑,如果他看到了这些有着明显西亚人面容的高鼻深目的面具,下巴一定会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三星堆文化的发现对于我国的考古研究及诸多文化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作用,其新成果新发现都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新血液。那么,关于三星堆的考古研究至今都有什么新发现呢?下面,就到 巴蜀文化 中了解吧。

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几大方向和课题: 1、古蜀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根据中外学术界关于文明时代的界定,城市、文字(符号)、金属器,是文明社会形成的三大物质文化要素,在三星堆文化中均可得到明确反映。古蜀国家形态、政治组织、政权结构、王权与神权的关系、社会分层等研究,对于认识古蜀文明的进化程度、文化进化的动力和社会运作机制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至关重要。

2、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和周边文明的关系。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上说,三星堆文化已初步显示出与中原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和殷墟文化(商文化)的一些密切联系,也隐含着更多的一些区域文化因素,如长江中下游,以及滇、越等文化色彩。 通过对这些因素所占比重、变异程度、地位和作用等研究,同时通过对其他区域中的三星堆文化因素的相关研究,将对古蜀文化与中国古代其他区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中原文化和其他区域文化对古蜀文化的演进所起作用等,得出更深入的认识。

3、巴蜀文化与西亚、南亚和东南亚文明的关系。这个方向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新方向,具有国际意义。当前的研究成果,是根据考古资料和文化形态,文化因素集结、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对巴蜀文化与古印度和中、西亚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早在商周时代就存在某种形式的文化交流。

4、封闭与开放。三星堆文明研究向考古学家提出了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课题:内陆文化是否必然与封闭性、落后性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研究难点: 研究三星堆文化是中国考古学,也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三星堆文化面貌的神奇和文化渊源的扑朔迷离,也为学者的认识和研究带来了巨大困难。

其难之一,是三星堆祭祀坑内各种奇诡怪异的神像和形象从未见于著录,没有现成的巴蜀文献记载可资对照,至今学者还不得不主要借助于有关中原文化典籍的知识来认识和探索三星堆遗物及其风貌和内涵。

其难之二,研究和探索三星堆文化的族属和文化渊源,若隐若显,困难重重。由于历史上巴蜀地区文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民族源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长时期的民族交往、民族迁徙与文化振荡,使人们至今对巴蜀内部的民族关系还难于从纷繁中理出头绪。

神秘面具与三星堆文化 面具承载着人类思维意识的发展和宗教情感,在史前人类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孕育诞生,几乎与文明史同步发生,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使用面具。世界上许多古老部族、民族都有自己的面具,面具反映了民族宗教心态、民俗心态和审美心态的发展与变迁,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巨大怪异的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共出土15件面像,A型3件、B型8件、C型4件。最出色的面具当数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该面具宽138公分,高65公分。一对雄视古今威武雄壮的扫帚眉,眉宽近7公分,眉尖上挑。扫帚眉下,一双炯炯巨睛,更是可以惊倒天南海北的游客,因为眼球从狭长的双眼中柱状外突,突出眼眶长达16公分,中部还有一圈镯似的箍,宽2.8公分。有棱有角的鹰钩鼻,阔嘴嘴角上翘接近耳根,招风大耳状如猪耳,却竖直向斜上方伸出,眉、眼描黑色,口缝涂有朱砂。这样大的面具不仅在我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亦极为罕见,这一幅尊容,构成了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上,模样最奇特怪异的面貌。另外两件A型面相略小,其中一件额正中饰有一高68.1厘米的夔龙型额饰,夔龙身尾高高竖起,头端与鼻梁衔接,龙身两侧各有一尾内卷的环形穿,中部一单翅根的刀状羽翅。有人认为与传说中“人的鼻孔与天上的云气相通”有关。别看这个纵目面具风格奇诡怪异,样子显得很凶,但下细一看,朴素的风格却使它显得并不恶,让人在心生敬畏之余,隐隐约约有点喜欢。这个大耳纵目、狮鼻阔口的青铜面具,一天不知要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外国游客把它当作天外来客,许多年轻人认为它就是科幻电影中外星人的奇特形象一。参观者站在它的面前,神采飞扬地说那双凸出的眼是外星人的望远镜,如变焦镜头般地可以伸缩,另一个带冠纵目面具上的冠就是遥感天线,可以接收来自宇宙的神秘信号。古史中说:蜀王杜宇乃“从天堕”,即从天而降,青铜纵目面具确有几分神奇如天外来客一般? 对于这个纵目面具,主要有如下几种解释,一种认为这是“千里眼顺风耳”形象,用夸张的眼球和伸长的大耳,希翼获得超等的望远能力和听力;第二种则认为它与古蜀王蚕丛有关,“蚕丛纵目”,眼睛鼓出来是古蜀蚕丛氏的特征,青铜纵目面具是蚕丛王的神像。过去,“蜀中古庙多有蓝面神像,面上瑰瑰如蚕,金色,头上额中纵目,当即沿蚕丛之像”;还有一种则认为,人像纵目突出双眼,其含义与中原甲骨文的“蜀”字突出“目”字的意义相同,反映了“蜀”字的字根之所在,古“蜀”字的上部象征纵目,纵目人像与《华阳国志.蜀志》有关蚕丛纵目的记载相吻合。其实,纵目的形象是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眼睛那么娇嫩,眼球突出来那么长,很难经受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这一形像是人类对自然界和自身认识还处于原始阶段时,对其祖先神化加工的结果;再有一种说法则认为,这是一个人神合一的艺术形象,蚕丛氏纵目,《山海经》也有一个“纵目”之神烛龙,“直目正乘”的烛龙是远古“蜀人信奉的祖宗神图腾”。也有一说认为“纵目”是二郎神或灵官的眼睛,民国《邛崃县志》记载:“蜀中古庙多有蓝面神像,面上如蚕,金色,头上额中纵目,当即沿蚕丛之像。”贵州道真县的傩戏中有一个角色叫孽龙,其面具眼球突出跟眶5厘米左右,追本溯源,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后,蜀王子从四川辗转贵州、广西逃到越南北部.似有某种联系:B型面具为人面造型。状若常人.方颐宽面,粗眉大眼,鼻棱突出,嘴阔而瘪,嘴角下勾,耳垂上有穿孑L,眉、眼也曾用黑色颜料勾画过。C型面像造型与B型相近,但脸型瘦长,下颌较窄,鼻棱尖直凸出,嘴角上翘。 这些面像的用途,学术界意见尚不统一,硕大无朋的纵目神像,可能是古蜀人的图腾徽记或古蜀先王的面像,用于隆重盛大的祭祀活动,是神庙中的主神。B、C型面像虽有变型与夸张,但尺寸与真人之面差别不大,是神庙里用于日常祭祀活动的配神,有人甚至设想,这些面像另有身躯相配套,另有一说则认为当时建筑物宏大壮观,是挂在建筑物上的装饰件。带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 现代人有“往某人脸上贴金”的说法,三星堆文物中却真有实物例证。三星堆出土有4件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有圆顶的,也有平顶的,其中一尊青铜人头雕像,出土时带着的金面罩完好如初,金面罩由纯金皮拓展而成,包颐齐额,两边连耳朵都全部罩住,只将眼和眉毛露出。经分折,发现金面罩使用的粘合剂,竟是用生漆调合粘土粘上去的。4000年悠悠岁月,居然设有使其剥蚀脱落,没有褪掉其灿烂金光。 黄金属于贵金属,自古以其富丽的形态,辉煌的光泽,和延展性大、质柔软、化学性质稳定等优越的自然属性,被人间视为珍宝,一直到现代都被全人类当作硬通货使用。金光闪闪的金面青铜人头像,显得尊贵而富丽非凡,如同天神降临人间。用句时髦的话说,简直是“酷呆了”、“酷毙了”,这种在当今仍显新潮的扮靓,显示出古蜀先民对生活强烈的热爱,及不同凡响的追求,创造出留芳千古的艺术形象。 古蜀先民为什么要在脸上贴金呢?他们的着眼点已无法弄清。一种可能是贴上金面,显示祭祀对象的无比尊崇,和祭祀人无尚敬慕之情。另一种可能或许与古代的巫舞有关,戴上假面跳起巫舞,用以驱除恶鬼消除瘟疫。这种文化起源很早,相传黄帝曾训练了熊、罴等六种猛兽与炎帝作战,六种猛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也可能是是一些使用巫术,戴着猛兽面具的舞蹈队伍。尧舜时代“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说的是敲打着用石头制造的乐器,披着各种兽皮的舞蹈者一齐跳舞。商周时期巫风盛行,周代宫廷傩祭时,就有一个“方相氏”领头,他戴着假面,假面上四只眼睛金光闪闪,穿着黑衣服,系着红裙子,手上蒙着熊皮,一手拿戈一手执盾,领着打鬼的队伍,四处跳跃,发出“傩、傩……”的叫声,以驱除恶鬼,保证一年不生疾病。“傩舞”一直流传了下来,至今西南地区还保留“傩舞”这一传统,这些“傩舞”或许就与三星堆的金面罩、面具有传承关系。 戴黄金面罩在中国确属罕见,但在西亚和埃及却有相同的例证,黄金面罩最早产生于美索不达米亚,西亚艺术中的许多雕像也是饰以金箔的。埃及的图坦卡蒙王陵的葬殓面具就是黄金面罩。三星堆的青铜雕像及黄金面罩,年代虽然比西亚和埃及稍晚,但其大小和制作工艺完全不比后者逊色,三星堆文物中出现了西亚和埃及的文化因素,确实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谜。用黄金面罩盖在青铜人头像上的面具发现,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且出土的40多个青铜雕像中,仅有6个带有金面罩,这样做仅是一种显示尊崇的装饰,还是带有某种巫术的含义?仍是一个谜。2001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邮政联合发行了《古代金面罩头像》特种邮票,邮票一套两枚,分别是中国三星堆金面罩头像和埃及图坦卡蒙金面罩,(图坦卡蒙是3300多年前埃及鼎盛时期的法老。)反映出人们对这两种文化的联系、认识和比较。 惹人注意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雕像,颈部全都呈倒三角形,它们的下面会不会有泥塑或其它材料制作的躯体?它们会不会是“人祭”的代用品,用以象征被杀的“人牲”? 头颅崇拜作为灵魂崇拜的一个表现形式,在历史的演变中曾留下了遗迹。远古时,有一些民族,曾用猎得的人头做某种祭祀仪式。人牲(人头)用于规格最高的祭祀,被认为是最灵验的。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中源于头颅崇拜的猎头之俗多见史载。 历史在进步,巫师们在祭仪中也逐渐摈弃人头血祭,遂以人造的骷髅或其它造型面具代替人头。作为历史信仰的遗响,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纳西族等在寺庙跳神时,至今仍要佩戴骷髅形面具。

三星堆考古研究论文

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三星堆遗址 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谜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从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500平方米范围内的20个探方实施发掘,预计明年3月结束。此次发掘,将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成为下个世纪大规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

起到的作用是可以更好的研究古蜀文明,还有长江文化的文明,有助于在未来进一步揭示三星堆文化的全貌,加快人类对了解古代历史的进程。

三星堆文物最初是被上个世纪的人无意之中发现的,之后就被一步步的发掘了。

高中历史教科书 新课标选修6

关于三星堆论文范文资料

三星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遗迹现保存最完整的部分为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共分四期,一期为宝墩文化,二三期为三星堆文化,四期为十二桥文化,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稀世之珍。

遗址之最

三星堆创造和打破了许多的世界纪录,其中多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高384公分,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缘树逶迤而下。具推断可能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公分,直径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划的人头、鱼鸟纹饰。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称为铜像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高64.5公分,两耳间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铜人头像,面具。达50多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星堆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三星堆遗址 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谜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从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500平方米范围内的20个探方实施发掘,预计明年3月结束。此次发掘,将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成为下个世纪大规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三星堆文化遗迹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境内,早在1931年就已被发现。当时,在三星堆古城内的燕家院一带,一农民挖水井时发现了不少古玉器。但真正证实古城存在是在1986年左右,一家砖瓦厂在起土时又发现大量玉器。在考古界的精心发掘和考证下,当时确认古城面积近4平方千米,有东、西、南三面城墙,震惊海内外的三星堆古文化自此得以重见天日。但令人困惑的是,出土的三星堆文化的前延后续都出现突然断裂现象,究竟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前身是什么,后来又发展、演变到哪里去了?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突然崛起,又突然消失的灿烂古文化?据介绍,被发掘的古城墙系紧邻西城墙的“月亮湾”内城墙,残存城墙长约400至500米,高度为5.6米,上端宽10多米,墙基宽约40米。在墙基下面,考古工作发掘出了大量的石器、玉器和陶片,经证明系宝墩文化时期的遗物,这一重大发现使三星堆文化与宝墩文化有联系的观点得以证实,这说明三星堆文化并非孤立存在,它是成都平原一系列古城遗址经过发展、积累而达到的一个文化鼎盛时期。另外,这次发掘工作还确定了三星堆古城墙的多层夯土式结构,这与成都平原的新津宝墩古城、温江古鱼凫城等古城墙结构和修建方式非常相似。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在城墙外侧发现了大量类似于护城河的壕沟,其深度、宽度及其作用都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和考证。考古材料反映出巴蜀文化的历史进程。在距今4800年左右到4000以前,在成都平原北部的黄土台地区域,形成了一个具有自己共同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古代氏族部落群体。到距今四千年左右,三星堆人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典型的器物群,标志着他们已有了一个完整的民族文化传统。当时的三星堆,范围扩大,房屋密集,居民猛增,周围修建了城墙,社会分化和分工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成为中国与黄河文明等并存的又一古代文明中心。到距今3000年左右,即商末周初时期,三星堆文化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给后世留下一片“茫然”,而巴蜀文化的中心则转移到成都地区。据称,三星堆古蜀国作为“高于氏族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是中国古代的中原周边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古国”之一,具有重大的全方位的认识意义。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杰出的代表,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它填补了中华文化演进序列中一些重要文物缺环。作为集群展现的人类上古奇珍,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亦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经专家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三星堆文化,延续时间长达2000年左右。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上可分为四期:一期属先蜀文化时期,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800~4000年;二期是典型的早期蜀文化的形成时期,大致相当于夏代至商代前期,距今约4000~3400年,三星堆城墙修筑始于此期;三是蜀文化的繁荣期,大致相当于商代后期,距今约3400~3100年。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第一谜,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目前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看法,即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但究竟来自何方?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氐羌系。第三谜,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第五谜,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第七谜,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这些谜团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

神秘的古蜀文化———三星堆遗址在四川广汉市郊,有一幢类似太空飞行物的奇特建筑物,斜形椭圆底部,锥形主体,远远地就听到阵阵缥缈的音乐。这里就是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三星堆遗址而建的博物馆。神秘的古蜀文化———三星堆遗址在四川广汉市郊,有一幢类似太空飞行物的奇特建筑物,斜形椭圆底部,锥形主体,远远地就听到阵阵缥缈的音乐。这里就是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三星堆遗址而建的博物馆。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有许多千古之谜至今难以破译,不少外国媒体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外星人"的文化。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将辉煌的古蜀文明真实而又让人匪夷所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惊叹的,便是众多青铜造像了。这些青铜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既有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长似兽耳,大嘴亦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而它们唇吻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无比怪诞诡异,为这类糅合了人兽特点的硕大纵目青铜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气势和无法破解的含义。在世界所有考古发现中,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都称得上是一件绝无仅有极其奇妙的器物。青铜神树分为3层,树枝上共栖息着9只神鸟,显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写照,出土时已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推测还应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同时出土的人首鸟身像或者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也许就是吧?繁茂的树枝、果实及花朵,尾在上头朝下攀援在青铜神树上的神龙,让人们在惊叹之后常有这样的思考:古代蜀人采用极其高超的青铜工艺和造型艺术铸造这件充满了神奇想像力的青铜神树,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呢?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有心的朋友不妨去破解破解!□◆◆三星堆◆◆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1929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激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1989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同时,三星堆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形把勺为基本组合定式,其中还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细颈项,圆平底,很像今天我国北方地区用来烫酒的陶瓷酒瓶,与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极为相似。陶在遗址也有较多发现,颇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部为三只袋状足,中间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认为它是用来温酒器物,其玉石器则以祭天礼日的璧、璋为多,尤其是号称"边璋之王"的玉边璋,其残长达159厘米,厚厘米,宽22厘米,其加工精美,棱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纹饰,这么大件精美玉器,在国内现有的考古发现中仅发现这一件,但在三星堆的发掘中,又很少工具类的文物出土,当时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属,那么这些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呢?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它的来源和作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不仅如此,三星堆文物还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需重新评价,三星堆文物中,高达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长达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真人头部大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作为集群展现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的确,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杨雄《蜀王本纪》也只是搜罗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对今天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山海经》鲁迅先生都视之为"盖古之巫书也",因而,前人治古蜀历,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就连年代较为久远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只能发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喟叹。然而,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三星堆而成为信史,史载在蜀地先后称王的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三星堆最为繁盛的时期大抵属鱼凫王时期,鱼凫,即俗称的鱼老鸹,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鸟及鸟形器,其喙部多有如鱼鹰者,很可能就是鱼凫的象征或其族徽。另外,三星堆除了没有发现可识读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并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这些都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两坑本为祭祀的产物,三星堆的三个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筑的祭坛,三星堆盛行诸神崇拜并以太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当商品流通媒介货币的海贝,象征财富的象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已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相对稳定独立的政治地位。一句话,古蜀国的源头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证。三星堆文物魅力无限,内涵丰厚,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1993年5月,三星堆部分文物首次到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其后相继到法国、英国、丹麦、日本、美国等国展出,所到之处,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因而,我们毋需怀疑,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尽管三星堆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伴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影响与日俱增,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渐成一门显学,我们相信随着对三星堆不断的发掘研究,谜底终有揭开的一天,神秘梦幻的三星堆古蜀国亦终将再现于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必将以其无穷的魅力,闪耀出迷人的光华。

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论文

也许是永远的谜。

发现三星堆遗址对历史学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各点:1令人重新认识巴蜀文化。因为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2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 3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4有观点认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 重要文物国宝级 金杖、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玉边璋、玉牙璋。其他 青铜兽面具、黄金面罩、青铜太阳轮、跪坐人像、青铜人身形器、青铜大鸟头

[编辑本段]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以上信息是在未得到其他资料印证的初步推断,根据国外对上古文明的建筑和文物资料研究发现,以上物品很可能与 亚特兰蒂斯 有一定的联系。因为青铜人像与黄种人体格特征相差巨大,而且有点类似于国外的古书描述的神父或祭司等职位人物,也有点类似与埃及古文物,可以认定为非黄种人。具体再参考: [编辑本段]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谜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从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500平方米范围内的20个探方实施发掘,预计明年3月结束。此次发掘,将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成为下个世纪大规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学价值: 发现三星堆遗址对历史学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各点: 令人重新认识巴蜀文化。因为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 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有观点认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

要考研是吗?这是老师讲义上关于三星堆的全部内容,给你了,你要不加些分几太不够意思了.三.长江上游的三星堆文化1.分布三星堆文化是以三星堆遗址作为典型文化遗存命名的。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县城的西北部,遗址发现于 1929年(一说1931年),1980-1981年进行大规模的发掘。遗址总面积1 2 平方公里,有数十个地点组成的长方形遗址群。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地区, 西起汉源、雅安一线,东到长江三峡两岸,北到陕西汉中,南到长江两岸。三星堆文化遗址大多分布在濒临河流的高台地、低阶地。有学者将与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器物坑年代相当的成都十二桥遗址归入了三星堆文化的范畴。2.分期根据三星堆遗址的地层关系,可将三星堆文化遗存分为四期。第一期:泥质灰陶约占 65%,余为夹砂褐陶。纹饰主要为平行线划纹,镂孔、锥刺纹和水纹数量较少。器形有外壁褐色内壁黑色的镂孔圈足豆、翻唇高领广肩细泥灰陶罐、灰陶盆、侈口深腹缸等。以罐为主,陶缸和镂孔圈足豆为具有特征性的器物。第二期:以夹砂褐陶为主,泥质褐陶次之。纹饰主要有粗细绳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网纹、戳印纹、篦纹、菱形纹等。早期出现的镂孔圈足豆,到第二期豆盘加深变大,圈足上的镂孔减少至一、二孔,圈足由外撇变为向内弧曲。第二期新出现的器形有喇叭形大口罐、陶盉、高柄豆、平底盘、细颈壶、陶杯、器盖等,同时出现极少量的鸟头形把陶勺。第三期:以夹砂褐陶为主,次为泥质褐陶,泥质陶在陶器中所占的比例比第二期减少。纹饰以绳纹为主,占 85% 以上。新出现的纹饰有米粒纹、乳钉纹、蚌壳纹、云雷纹、网格纹等。主要器形有高柄豆、小平底罐、高领罐、广肩罐、圈足盘、壶、鸟头形把勺、蚕等。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形把勺的数量最多。第四期:典型器有尖底杯和尖底罐等。同类遗物也见于新繁水观音等遗址。也有学者将三星堆文化第一期从三星堆文化中排除,取名为宝墩文化。3.年代第一期:相当于龙山文化晚期。14c 测定的年代数据,较早的为距今 4700 年,较晚的为距今 4075 ±100 年,树轮校正为距今 4500 ± 150 年。第二期:相当于二里头文化至商初,属夏商之际。14C 测定距今 4000-3500 年。第三期:相当于二里冈期,属早商时期。14C 测定距今 3765 ± 80 年。第四期:属商末周初。14C 年代为距今 2875 士 70 年,树轮校正为距今 3005 ± 105 年。4.文化特征1)文化遗物三星堆文化的陶器,典型器形有下腹内收的小平底罐、细长柱状柄的豆、瘦袋足盉、鸟头形长柄勺、尖底小盏、 角形尖底杯等。铜器有扁平长援戈、圆形空首钺、宽叶长骹矛、扁平式短剑、罍、尊以及造型独特的人面像、人头像、动物模型等。玉石器比较发达,出土时多放在罍、尊之内。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工具,器形有斧、锛、凿、锄、铲;第二类为玉石礼器, 器形有璋、戈、矛、琮、璧等,其中以众多的璋最具特色。2)古城址[P495]三星堆遗址东、西、南三面,发现有城墙。北面可能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或被河水冲垮。现存城址面积约平方公里。城墙有清楚的夯层,由墙体及内、外护坡组成。在城址内发现有密集的居民区、制陶窑址1座、玉石器作坊2处、祭祀坑7座(或称“器物坑”)及墓葬4座。古城墙的建筑年代,上限为商代早期或稍早,下限到商末。根据文献记载,城址可能是鱼凫族或杜宇族蜀王的都邑所在。2001年在成都发现的金沙遗址,年代可与三星堆相衔接,文化面貌一脉相承。发现有房址、陶窑、墓葬、祭祀遗迹。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2000件。其中玉器达900件。遗址规格较高。有学者推测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衰落后,与商代晚期兴起的古蜀国有一都邑性中心遗址。3)建筑遗迹为木结构建筑遗迹,并使用了竹和草质材料。有干栏式、平地沟槽式和木构台基的木构建筑,使用多种搭接和榫卯结构,以木骨泥墙和圆木建筑为特征。在遗址内发现两个大型祭祀坑。此外还发现有可能是祭坛的遗存以及数座墓葬。4)祭祀坑(1)一号祭祀坑:为长方形竖穴,口大底小。坑口长 米,宽 米。坑底较平,长 米,宽 米,深 - 米。在东壁正中及东北、西南两壁东南侧各有一条坑道向外延伸。祭祀坑及三条坑道内均填黄褐土,层层夯实。填土内有少量陶片、灰烬以及经火烧过的冶铸铜器的泥蕊。坑内埋置金、铜、玉、石、骨、陶、象牙等器物420 余件。其中铜器178件,金器4件,玉器129件,还有象牙器等,另有海贝及约 3 立方米的烧骨碎渣。根据器物的叠压情况,可知这些器物放置次序: 首先投放玉石器,然后投放金杖、铜人头像、铜人面像、铜罍、铜尊等大型铜器, 再倒入烧骨渣,最后放置陶盏、陶器座、铜戈等器物。坑内骨渣杂有竹木灰烬, 坑内不见烟熏痕迹。说明这些骨渣在入坑前就己焚烧砸碎。骨渣属于大型动物。推测这些骨渣,是用于祭祀的牺牲“燔燎”后的骨骸渣。坑内器物大多残破变形, 其原因: 一部分器物是填土夯打所致,一部分是“燔燎”时焚烧毁坏的。有的器物是有意识破坏后放置在不同的部位。一号祭祀坑,时代相当于殷墟一、二期之交。大体属早商时期。(2)二号祭祀坑为长方形竖穴,长 米,宽 米,深 米。坑底西南高, 东北低。 坑内填黄色五花土, 填土经夯打。坑内遗物分上、中、下三层叠压。下层堆积主要为大量草木灰烬、炭屑、小型青铜器、青铜兽面、青铜树枝、玉石器及大量的海贝。中层堆积主要为大型青铜器,如大型立人像、车形器、大型人面像、人头像、树干、树座、尊、罍等。上层堆积物主要由 60 余枚大象门齿纵横交错地叠压在一起。中层的青铜立人像由腰部折断成两段。尊、罍、彝等青铜礼器的外表都涂有朱色, 器内都装有海贝和玉石器等。遗物有明显的烟熏火烧痕迹。人面像大部分被打破或烧坏,象牙及骨器之类也明显地有烧焦的痕迹,有的玉石器被烧裂。推断被破损的遗物中大多是入坑前举行某种仪式时有意损坏的,一部分是夯土时打碎的。祭祀坑中共出土1300余件器物,其中铜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青铜器器形有大型立人像、人头像、人面像、尊、罍、彝、车形器、神树、鸡、鸟、铃、兽面、瑗、云形饰片、蛇及其他异形器;玉石器有戈、璋、凿、瑗、环、刀、舌形器、珠、管等。大型青铜立人像 1 尊, 花冠高 厘米,冠下至足底高 厘米,座高 厘米, 通高260 厘米。两棵青铜神树,其中 1 棵,残高 350 厘米,树干上有枝、叶、花、果、飞禽走兽和铃等挂饰。玉璋 15 件。二号坑与一号坑同在一个区域, 相距仅 30 米,属于同一性质的祭祀坑。二号祭祀坑时代晚于一号祭祀坑,约相当于殷墟二期偏晚至三、四期之间。(3)一、二号祭祀坑祭祀的方式及对象《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音疫)埋,祭山曰庪悬,祭川曰浮沉。”三星堆遗址两座祭祀坑可能采用“燔燎”、“瘗埋”、“庪悬”等方式。两个祭祀坑所出遗物的表面都有火烧烟熏痕迹, 同出大量的竹木炭、灰烬以及被烧裂的玉石器、青铜器等,应是进行“燔燎”的遗址。百件遗物和牺牲经火燎后, 又全部埋入坑中,即属“瘗埋”。二号坑内出土的两棵青铜树上均悬挂许多飞禽走兽、果实等,这反映当时采用了悬祭法。从两个坑出土遗物来看, 其祭祀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采用了燔燎、瘗埋、悬祭等综合祭祀形式。两个祭祀坑的祭祀对象也是多元的,即为祭天、祭地、祭山川, 并“迎神驱鬼”。祭天时一般都筑台, 把供奉的牺牲和祭品放在柴上烧,使烟气达于天上。《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两个祭坑中出土遗物经过火烧,反映了祭天的形式。祭地多采用瘗埋、灌祭等法。一、二号坑内出土近千件遗物就是烧燎后再埋入坑中的。二号坑内出土的许多“牙璋”,可能是祭山的专用礼器。二号坑出土的璋刻着跪拜人和以牙璋祭山的图案。二号坑内出土的两棵青铜树上悬挂的飞禽走兽等挂饰, 都是供奉山神的祭品。《山海经•海内经》:“有木,青叶紫茎,玄花黄实,名曰建木。”《淮南子• 坠形》:“建木在都广,众帝自上下。”由此推测,二号祭祀坑内的两棵高达 3 米的青铜树, 可能是“建木”,是蜀人迎神、迎天帝的天梯。也有学者对祭祀坑说提出异议,进而提出A,“萨满式”巫术活动后的“厌胜”性埋藏;B,杜宇族灭鱼凫族后夷其宗庙、焚其宗彝的结果;C,蜀王火葬幕等看法。

  • 索引序列
  • 三星堆文学杂志
  • 三星堆文化研究论文
  • 三星堆考古研究论文
  • 关于三星堆论文范文资料
  • 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