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我向来没有这样写过,好像和某个人的交谈中胡乱日过这样的大虾,好像是几天前在路上和一些三轮车的乘友吹的牛。不知道炒作这话的人是何用心?又是怎样传到了网络?显然对我没有好心。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份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个百分点,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0月人民银行分别上调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从而体现出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2005年,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人民银行执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总量控制、优化信贷结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稳定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5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 %,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万亿元;信贷结构有所改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4413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44亿元,农业贷款同比多增75亿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 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 ,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 , 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 , 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 ,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承担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成本,是我国财政肩负的特殊重要职能。回顾我国的改革发展历程,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债务处理、人员安置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金融改革中的坏账处理和资本金补充,多年欠账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理顺价格关系时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等,都有财政资金大量投入。这与那些体制和制度基本定型、公共财政主要着眼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国家有很大不同。从全局和长期看,增加财政对改革的投入意义重大。体制没有理顺,会加大生产和交易成本,因而加快改革有着明显的制度收益。通过投入于改革,财政政策不仅成为稳定社会的“减震器”,而且成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社会活力、保持长期较快发展的“助推器”。财政政策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急速调整,统筹兼顾各方面诉求的压力加大。最近几年,财政通过税收、国债、补贴、转移支付等手段,更加注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特别是农村的发展,注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发展,注重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发展,注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别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调节了各方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我国是一个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和发展很不均衡的大国,基本国情决定了宏观政策既要调控总量又要调控结构,财政政策既要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支持改革,调控手段既要利用市场力量也要利用行政力量,这样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稳定物价,二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方面积极探索,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灵活采取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投资、消费等行为,既成功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又有效地防止了通货紧缩,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1993—1994年,各地涌现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和股票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急剧扩张,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对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灵活调节利率、协调运用本外币政策等措施,适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同时大力整顿金融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包括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再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中国从自身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要求出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地区金融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减少,同时国内供给能力提高,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国民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迹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扩大内需方针,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促进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经济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挑战也更加艰巨。 结论2006年,我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今年面临税制改革的良好机遇,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料有新措施将陆续出台,所涉及的改革内容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开征燃油税、调整进出口环节税收政策等。今年的财政政策将充分发挥财政的再分配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增强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维护总量平衡中的主动调控能力,维护价格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更加协调平衡增长。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一种新资源被我们加以开发利用,其地位越来越不容我们忽视。经济信息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要素对制定、修正和施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宏观经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综上所述,财政问题一直是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金融危机和财政本身存在的风险都会对国家财政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应该在必须加强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和对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强化等方面做出努力,保证我国的财政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财政宏观;经济管理
财政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是国家的立足之本,安定之根,是国家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柱;是保证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条件。而宏观经济管理是经济学中的一种专业术语,其主要从整体上对全球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提供微观经济活动说必要的条件。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一直都非常关注财政政策冲击的红宫经济效应,我国政府也一直十分重视利用宏观调控来实行财政政策。目前在宏观经济领域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它把宏观经济理论模型用清晰的微观理论表现出现,使得理论更加细致和突出。但是在面临财政风险这样一个关系着一个国家财政稳定,人民生活安定问题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应该敏锐捕捉风险,有效解决并加以防范,保证国家财政持续稳定的发展。
1国家面临的财政危机
(1)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财政安全问题
最近几年,很多西方国家有关金融危机的状况频繁发生,并且为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金融危机不仅仅是发生在发达国家,同样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大范围内频繁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很大的威胁到了国家经济安全,人民陷入了无尽的恐慌当中。1991年墨西哥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墨西哥国家财政濒临崩溃,而且,危机还延伸到了欧洲、美洲、亚洲等很多国家,造成阿根廷、智利等多国的金融市场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东南亚各国股市和货币体系瓦解,重创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许多东南亚国家货币也随着大幅度贬值;2007年,美国的次级放贷危机给全球的主要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009年,欧洲出现了债务危机问题,导致了不仅欧洲经济,而且世界经济都遭受了巨大影响,同时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影响广泛,让世界各国政府不得不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和国家财政安全问题。从历史角度来看,金融危机和政府债务危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往往能够相互转化和传导,导致扩大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不利趋势。因此,深入有效的研究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转换方式,能够更好的解决和预防这两项风险,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各国政府有关部门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我国财政面临风险逐步扩大趋势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到了重要时期,许多新旧体制在改革中产生了矛盾,妥善解决好这些矛盾,对保证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看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确立新的社会秩序和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问题并没有全部得到解决,有些问题还遗留至今,与市场经济体制搭配的制度又不完整,所以仍存在我国财政风险具有部分制度性。而根据不同的经济体制,国家财政风险程度也存在差异。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的是大集体,所有经济权都由国家掌握,国家统收统支,高度集中分配的财政政策大大降低了我国财政风险。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贸易经济逐步进入中国,各种进出口产品的不断深化,大大提高了经济风险的发生,且传播迅速,损失巨大,从而导致财政风险的发生率也有很大的提升,使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面临较大的风险。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确实让我国在降级体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要想具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我国的财政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不能低估了我国现阶段所遇到的财政风险。
2分析新视角下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
(1)必须加强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有利于维护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经济结构合理,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市场调节是以价格和经济利益实行的一种自发调节,这种调节有助于资源向收益可观、高利润的企业流动,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这样很容易造成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倾向。有些利润大的生产行业和产品社会未必需要,有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社会不要但利润小甚至是无利润的,对于这些矛盾冲突,市场无法做到有效的调节,只有由政府出面解决,而且,市场调节没有及时性,都是事后调节,必须由国家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来解决,弥补市场缺陷。市场调节必须保证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而要遵循公平竞争,就要有公平竞争的原则,并富有严格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仅凭市场调节,很能做到这点,甚至容易产生垄断市场而破坏了市场秩序。为了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国家必须严密法制、加强监督宏观经济管理,营造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体制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企必须是市场的主体部分。虽然政府和企业分开,但并不是完全独立没有任何关系。国家政府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但是还是会对国企的重大经营决策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干涉,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还可以促进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然而,市场经济的一些问题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如收入差距明显、自私的自顾个人利益而不管国家集体利益等,容易产生两极分化。为了社会安定,人民共同富裕,保护国家集体利益等,必须加强宏观经济管理。
(2)对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强化
强化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调整支出和财源政策,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是财政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才能继续发展其他事业。首先,以现有的结构机制为基础来调整财源结构,有效拓展财源基础。然后是要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是民营企业能够快速健康发展。最后是要是国有土地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改善税收制度,加大征税力度。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对税收制度进行改善。其次对于不同行业、产业、企业实行不一样的税收机制,基本的税种有增值税、产品税、营业税,国家需要对这三种税种建立三税并立机制。在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方面,首先是要区分立法和执法,两者应该分开执行,并且制定、解释政策也要和执行政策分开。中央是具有主要的税种立法权,中央和省两级具有主要的税种减免权。此外,要严加惩办偷税、漏税等行为,把征税队伍扩大,提高整体人员素质,建立严格负责且具有时代性的税收体系。
3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问题一直是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金融危机和财政本身存在的风险都会对国家财政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应该在必须加强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和对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强化等方面做出努力,保证我国的财政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创新刘如赞,张兴教育研究2001-06-17
2、汇率制度与跨国资本流动管理的配合——开放经济爆发金融危机的宏观制度背景殷剑峰经济研究1999-12-05
摘要: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政策调整是重要部分,作为达成管理目标的途径,它能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管理的效率,我们必须重视。
关键词:改革创新;宏观经济管理
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现状
另一个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过剩的产能。据统计,我国有将近300种工业产品领先世界,但这背后也反应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生产过剩的产品需要世界市场来消化,但并没有完全实现这样的目标,大部分都由我国自身消化了,压力可见一斑,这也导致一旦发现个别产业有可追寻的经济利益,往往政府会进行干预与利用,如最具代表性的钢铁企业,由于产能过剩,政府干预导致竞争过度,生产力反而下降,由生力军变成压力源。
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改革创新策略建议
(一)确定宏观经济管理创新目标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可以说离进步越来越远,目标是发展的指向,决定着操控调节手段的选择,鉴于此,改革创新前,首先要确立全新的目标。现在我国整体目标是实现供给与需要的平衡,以此为基础,保证平衡的情况下,重视经济结构,防止某一方面失衡出现意外状况,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预防与应对的筹划,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坚持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创新
市场经济中很多多元化元素带来更多的可变性,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政府对自身的改革格外重要,做好主体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组织机构的改革,其次是调控职能的改革,进一步做到明确责任,防治多头管理,浪费资源,做好对经济的干预,坚持以市场手段为主,避免越位。
(三)创新宏观经济管理手段
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很多种,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利用经济手段,逐渐降低行政手段的使用频率,有规划有步骤的创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体现实力的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风险,只有坚持探寻全新的管理手段,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向前迈进。
(四)改革调整政策
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政策调整是重要部分,作为达成管理目标的途径,它能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管理的效率,我们必须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我国对于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调整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针对产业结构,将不平衡的发展进行调控,其次针对内需,有计划的扩大消费,降低出口与投资的占比,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再次针对城乡均衡,为了避免城乡差距扩大,经济发展失衡,不断优化城乡劳动资源配置,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宏观经济管理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宏观调控的好坏关及国计民生,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主要我们坚持创新目标、创新主体、改革手段、改革政策,相信一定会将现有的经济发展与新形势相融合,加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建设,提高综合国力,以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赢得竞争。
参考文献
1、论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宏观管理张安录生态经济1996-10-26
我现在房租还没要回来呢
不是的,它只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应该是只有最高层级别的领导是入编的。然后就像公司运营一样招一些专业人员管理运营。
中宏网,创办于2015年12月1日,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主办的经济类重点新闻网站。
中宏网以“国家经济视窗”为己任,依托国家发改委系统,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以宏观经济报道、政策解读和经济、投资服务为主,兼重建设政策、经济、金融等大数据查阅平台,并依托网络媒体建设移动互联网媒体平台,服务中国,走向世界。
中文名:中宏网
主管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外文名:zhonghongwang
主办单位: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
创办时间:2015年12月1日
网站语言:中、英
不可能是,如果是人的中国就乱了。
1.委直属联系单位: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基建物业管理中心培训中心价格认证中心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价格监测中心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改革报社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中国投资协会《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招标投标协会2.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粮食局、国家烟草专卖局
经济师经济论文分类论文
一、议论文的类别
经济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种。就议论文而言,除学术论文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如党政机关和政治团体的宣言、声明,国家或政党领袖的政治性文章、报告、讲话,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人们常写的读后感、议论性的杂文以及各种分析报告等。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经济论文作如下分类。
(一)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宏观经济论文、微观经济论文和中观经济论文。
1、宏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财政金融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劳动分配制度变革、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外经济政策等等的论文。
2、微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基本经济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企业的供、产、销活动和人、财、物组织等方面的论文。
3、中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某一地区(省、地、县)或部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研究某一城市的经济增长、研究某一行业(如钢铁、纺织、邮电等)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论文。
(二)按论文的功能分类按论文的功能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论争型和调研报告型。
1、基础理论型经济论文,是指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和高度概括的方法,对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这类论文侧重探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利益调整、经济发展规律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应用研究型经济论文,是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的论文。这类论文侧重研究某一时空条件下某一经济现象的具体状况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3、学术论争型经济论文,是指就某些经济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开展争鸣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针对某一篇文章中的理论探讨或工作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或展开争论。论争的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论争的内容范围很广,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
4、调研报告型经济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就其内容大致可分为报告基本状况、发现新生事物、总结典型经验、揭露存在问题等四种类型。
(三)按论文的体式分类按论文的体式不同,经济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性论文、考证性论文、实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1、纯理论性论文,是指运用抽象、概括、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经济领域某些概念或原理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与分析的论文。所谓纯理论性,并非是指完全脱离实际的空泛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就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是这种研究不是以实例作佐证,而是以公理、定理(包括法律规范)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推理,由此得出新的结论。
2、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特征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借以为据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现实资料;法典法规资料;经典作家的言论;对相关问题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3、实证性论文,是指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论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经济论文大多都需要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但实证性论文对事实资料陈述得更详尽,对论点的论证一般多是根据所列示的事实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阐述。用事实说明是实证性论文的基本特征。
4、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就经济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经济问题的研究能否深入透彻,很大程度取决于研究方法。有关经济研究方法的研究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严谨、创新是对方法研究性论文的基本要求。
5、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结论的论文。这里所说的调查,包括深入现场对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也包括对各种渠道所提供的统计信息资料的搜集。调查报告性论文与实证性论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陈述事实,结论只是精练的几笔,起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后者则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依据观点选用资料,用事实说明观点。
6、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经济问题的论文。这类论文要求所举实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通过分析使人们由此受到启示,并由事件的本身对某些经济问题的本质有个透彻的认识。
7、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经济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的论文。这类论文,必须有的放矢,或是针对某一篇文章的观点,或是针对某些人的普遍看法,旗帜鲜明地陈述己见,提出不同的认识。
(四)按论文的作者分类
按论文的作者不同,经济论文可分为学者论文、一般工作者论文和学生论文。学者论文,是指专门从事经济理论研究或教学工作且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造诣的人员所撰写的经济论文。一般工作者论文,泛指不属于专门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也不属于在校学生的其他人员所撰写的经济论文。学生论文,是泛指在校学生,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院校学生所撰写的经济论文。学生论文又分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三种。学年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每一学年度所写的、以考查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的论文。撰写学年论文是学生学习论文写作的初始阶段,由此可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写作水平。学年论文论题不宜过大过难,篇幅不要过长,所论及的课题主要是经济活动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写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论文撰写的经验,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毕业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学生毕业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以检验学习成果、培养科研能力并取得毕业资格的论文。毕业论文的篇幅有规定的要求,论述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它要求学生对所学专业中带有基础性质的某个重要问题或某一热点、难点问题有一定见解,能够反映出学生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学位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攻读学位的学生毕业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以检验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并获得相关学位的论文。学位论文又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种。
198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各类学位论文都有具体要求。学士论文,对于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通过评审达到学士水平的,该生可以取得学士学位。国家学位条例对学士论文的要求是:“①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是指硕士研究生为取得硕士学位所提交的论文。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要求是:“①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②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应能反映所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博士论文,是指博士研究生为取得博士学位所提交的论文。国家学位条例对博士论文的要求是:“①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②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③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论文应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研究课题有创新的见解,在理论阐述上有新的高度和深度,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有新的对策。
想要写出一篇具有吸引力的宏观经济学论文,首先得有个好的论文题目,本文整理了 150 个"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范例", 希望能给大家选题时带来一些灵感和收获。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范例一: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中国实践及经验 2、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证券分析师预测效果影响研究 3、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及其影响 4、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5、论稳增长在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中的性质 6、财政货币政策对通胀剪刀差影响的实证研究 7、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 8、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 9、论审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研究 10、考虑记忆性质与时间滞后效应的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分析 11、试析减税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中的作用 12、宏观调控理论的创新思维模型构建与中国实践 13、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 14、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15、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6、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工具和途径探讨 17、浅谈宏观调控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调整--评《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18、试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 19、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 20、宏观经济调控下经济发展趋势探讨 21、宏观经济调控视角下的政府采购模式选择 22、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23、试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转变 24、我国宏观经济问题及宏观调控面临的困难分析 25、宏观调控法本土资源刍议--以《盐铁论》为例 26、新常态下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经济法思考 27、经济法视角下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中的问题与对策 28、北部湾地区土地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研究 29、新常态下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转型及其宏观调控的转向 30、基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分析 31、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探析 32、宏观调控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分析 33、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分析 3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究 35、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36、宏观经济管理视域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37、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研究 38、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和思考 39、浅谈积极财政政策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40、浅谈宏观经济管理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1、新形势下强化国家审计在宏观管理中的地位与对策研究 42、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析 43、审计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定位及其功能独特性研究 4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45、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应用 46、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47、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阐释 48、体育经济职能定位与转变的相关思考 49、浅析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50、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思考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范例二: 51、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2、关于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思考 53、基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分析 54、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55、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56、试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57、年改革开放研究的时空变迁--基于CNKI大数据的分析 5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几个问题 59、基于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的期刊影响力提升 6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进展与制度构建 61、浅析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 62、浅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63、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6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65、试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66、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论路径取向与中美比较 67、谈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 68、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9、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70、试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71、宏观经济管理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72、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3、对宏观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研究 74、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75、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中国六部门DSGE模拟分析 76、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 77、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新思维 78、财政融资政策及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79、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启示 80、企业经济管理中会计管理的应用 81、试论宏观经济管理中国家审计的地位与作用 82、浅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下的区域经济增长 83、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原因与经济增长的道路选择 84、浅谈进一步深化宏观经济管理 85、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存贷款利差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影响分析 86、矿产资源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研究 87、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变化与地方政府应对--以深圳为例 88、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9、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相关思考 90、论宏观经济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1、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92、经济虚拟化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93、中国的金融稳定及其产出与通货膨胀效应检验 94、不同周期状态下财政政策的异质性产出和通货膨胀效应研究 95、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时变效应及其稳健性检验 96、"脱实向虚"与"脱虚向实":基于动态宏观经济效应的分析 97、基于金融稳定目标的规则型货币政策研究 98、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研究进展与政策启示 99、探讨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00、"新常态"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机制研究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范例三: 101、浅谈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102、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 103、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0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探讨 105、新常态环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对策选择 106、浅谈积极财政政策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07、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析 108、刍议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宏观调控的新途径 109、邓小平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论述中蕴含的宏观调控思想 110、债务融资来源异质性与企业投资--基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 111、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资产配置影响研究 1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113、全球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及启示 114、宏观经济政策对通货膨胀预期影响的时变性研究 115、住房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116、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政策财税改革与全球化的影响 117、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118、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转型策略 119、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20、供给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分析 12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内涵研究 122、基于信息网络化视角的宏观经济管理分析 123、综合类科技期刊排名与影响因子修正建议 124、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问题的探讨 125、基于总供求模型和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 126、宏观经济下电子商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127、论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8、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29、市场对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多维透视 130、浅析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131、论宏观调控经济政策下经济法的价值体现 132、浅谈进一步深化宏观经济管理 133、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给予我们的思考 134、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135、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模式初探 136、浅析通胀预期是社会公众对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担心 137、浅析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 138、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 139、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 140、后危机时代安徽省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141、扩大消费需求的理论与对策探究 142、美国加州生物制药行业资本投资更新变化 143、房地产动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44、浅析对现代经贸教育的三点看法 145、浅论宏观经济剖析和政策前瞻 146、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 147、中国货币政策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 148、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全球经济不平衡关系研究 149、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50、新宏观经济学的演进及研究对象 151、宏观经济学的新突破--评罗运贵的《新宏观经济学》
我觉得是一些大学学报的经济类好发,比如一些211大学的学报
《当代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师》《经济研究导刊 》《市场观察》《中国国际财经》《经济学文摘》《现代经济信息》《经贸实践》这些都可以发宏观经济类文章,都比较好发
经济类的太多,这是经济综合类的:1.经济研究2.经济学动态3.经济科学4.经济学家5.经济评论6.当代财经7.财经科学8.经济管理9.南开经济研究10.当代经济科学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10.宏观经济研究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2.当代经济研究13.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4.经济纵横15.现代财经16.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7.广东商学院学报18.经济学19.经济经纬20.经济问题21.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2.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3.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5.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社科双效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宏观经济管理 创刊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历任领导对刊物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寄予了关心与厚爱。房维中、曾培炎同志都曾亲任杂志的主编,在他们的领导与关怀下,杂志长期以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宣传党的路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树立了应有的地位和形象。《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指导工作的机关刊物,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期,创刊于1985年1月,杂志的前身是《计划工作动态》,半月刊,内部发行。随着计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88年更名为《中国计划管理》,国内外公开发行。党的十四大之后,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式,杂志更名为《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长期计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分析和预测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刊登月度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景气分析资料、市场运行情况和地区经济发展动态,报道季度、半年、全年宏观经济形势;探讨深化改革和改进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交流地方、部门的经济管理经验、做法和提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布传递国家的重要政策法规信息。获奖《宏观经济管理》杂志在新闻出版署2004年举办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期刊提名奖(二等奖),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惟一获政府最高奖的期刊。栏目主要栏目包括“宏观视点”、“特稿”、“形势分析”、“专家论点”、“规划与战略”、“政策与建议”、“观察与思考”、“热点问题”、“区域经济”、“财金调研”、“三农问题”、“绿色发展”、“能源专题”、“探讨与研究”、“经济史话”、“经济新概念”、“环球经济”、“学习与借鉴”、“监测与预测”等。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宏观经济管理不是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而是解决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即主要矛盾。我们知道,整个国民经济是由许许多多的矛盾组成的。在这些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所以,宏观经济管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抓主要矛盾,抓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即抓住了国民经济链条的主导环节,也就把整个链条带动起来了。可见,宏观经济管理所肩负的任务,是一项特殊的任务,是关系全局的任务,是其它任何经济管理所无法替代的任务。 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任务:为便于操作,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需要具体化,就是把它的基本任务变为各个经济发展时期的具体任务,按照实际管理进程,把经济发展时期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在不同时期虽然都是要实现基本任务,但是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短期任务,是指年度任务。年度任务最主要的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是做好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平衡以及四者之间的平衡。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任务是有限的,不能要求它解决更多的经济问题。它所解决的只是浅层次的问题,至于深层次的问题要靠中、长期任务解决。中期任务,是指以五年为一期的任务。这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是一致的。中期任务一般是要确定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重大比例关系;规定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确定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任务;确定投资和消费比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以及地区政策和生产布局等。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中期任务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因为速度的快慢、比例的调整、布局的改变、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投资决定未来经济发展。凡属重大宏观经济问题,都是靠中期任务来解决的。长期任务,主要是解决长远的、具有更大战略性的经济问题。这些经济问题主要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长期任务通常以制定十年或十年以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形式来表现。由于时间较长,难以预料的可变因素较多,规划所载的内容是纲要性、原则性的。根据实际进程,对任务内容还需要作某些修正。如上述,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任务之间,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构成一个任务体系。因此,不论是中短期任务还是长期任务,都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矛盾。 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管理。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生产的运行过程。所以,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也就是对社会再生产总体运行过程的管理。社会再生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组成的。这四个环节之间,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从生产开始,经过分配、交换、消费,又回到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要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必须具备保持社会再生产的各主要比例关系的协调。社会再生产主要比例关系的协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宏观经济管理实现的。因此,宏观经济管理,要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和总量变化进行有计划地指导和调控。其具体内容主要有:国民经济总量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国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消费基金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国际收入的平衡;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生产布局和地区合作等。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不限于经济内容,还应包括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因为经济不可能脱离科技和社会事业而孤立发展,同时,科技和社会事业也属于宏观经济管理对象。
是的。只有金融机构才需要分析师。 调查分析师就是经常出差到外地调查企业的经营情况;而投资分析师坐在办公室阅读你的调查报告进行投资分析。
王荫乔 王爱俭 张维 张元萍 孟生旺 高正平 孙森 安和祥 王淑敏 刘忠燕 唐以今 姚莉 任碧云 李素梅 王荫乔(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31年生人,河北省滦县人,195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市级劳动模范、市级优秀教师。曾任中国投资学会第一、二届理事;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撰写科研论文多篇,教材、工具书多部,其中主编的教改优秀教材《工商信贷教学案例》、与人合作的《工商信贷》曾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推荐为全国高校金融专业使用教材。《金融业务手册》、《论中短期设备贷款管理》、《简明金融辞典》以及《关于发展天津金融市场的思考》等论著、工具书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和市优秀调研成果二、三等奖。应邀参与《中华金融辞库》总编和《商业银行》卷的主编工作。该书经中宣部批准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同时还承担了《面向21世纪的金融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课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爱俭(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出生于1954年11月,祖籍山东烟台,教授、博士。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同行评议专家,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天津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经济学科组成员,中国金融学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天津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学科带头人,天津市环渤海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金融理论、实务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国际货币与汇率、金融创新和虚拟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市级项目10余项,十余次获奖。承担主要项目:“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01BJL009)中国社科基金项目 ;“虚拟经济合理规模与风险预警研究”(70373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国际金融态势与汇率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天津市“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欧元运行趋势及其汇率风险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著代表作:《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汇率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体制改革与经济杠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金融创新与虚拟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20世纪国际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 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主要奖项:论文《论市场经济》1994年获天津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专著《汇率导论》1998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专著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工具交易》1998年获金融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我国居民储蓄增长效应分析》1998年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1999年获天津社科第七届优秀著作二等奖;论文《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1年获天津市金融学会1998-199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2001年获华北金融杂志社1999-200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天津中行完成2002年消费信贷任务对策建议总报告》2002年获全国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天津市第七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专著《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2年获天津社科第八届优秀著作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民建天津市委员会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论文《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2004年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成果二等奖;专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2006年获天津市第十届社科成果二等奖。 张维(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8年出生。1982年春、1985年春和1988年秋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工业电气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系统工程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1990、1993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 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4—1995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助理研究员,1998—2000美国任斯利尔理工大学拉里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历任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MBA 中心主任、副院长,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1997年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科研方向是金融工程、创业管理,在全国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从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之一。迄今已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在内的7项国家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过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2)、天津青年科技奖(1992)和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主要讲授“管理学科研究前沿”、“金融定量分析”、“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创业管理”等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九届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并担任《管理科学学报》编委和编辑部主任、《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和《中外管理》杂志的编委。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1955年生于天津市,1981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和2000年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中心研修。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无形资产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投资与融资、金融衍生工具、国际投资等。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投资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学等课程。曾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篇、主编、参编各种著作10部,主要著作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模式》、《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与实务》等,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北方技术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的计量分析》获天津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高正平(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4年月11月出生,河北丰润人,博士,教授。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副院长及中金会(中国金融人才委员会)常务理事、2l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天津市风险投资促进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金融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以来,完成专著3部,撰写论文20余篇,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科技成果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实际的居多。其中代表作主要有《证券公司风险规避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完善我国投融资体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财经,1997)、《“银边债券”关于城市公债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选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资本证券化与我国实现途径选择》(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1)、《滨海银行组建方案可行性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2002)等。现在从事的研究有:主编《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预计2004年年初出版)、横向课题《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预计2003年年底完成)。 刘忠燕(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女 1953年1月生,金融学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教学与研究21年,现主讲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课“货币银行学”;专业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院核心课“金融学”。曾讲授“金融市场学”、“证券理论与实务”。近五年在《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论坛》、《中国财政》、《天津社会科学》、《金融理论与实践》、《现代财经》等重要核心刊物、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5篇。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程》、《现代股票经济通论》、《储蓄与投资》四部。参编六部。其中两篇论文被人大复印刊物全文转载、两部专著和一篇论文获“天津金融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天津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一项。完成天津社联“资本市场发展”调研项目一项。 孟生旺(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 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系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1999年访问了英国宝成保险集团,200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保险与精算系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保险与精算。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各种科研奖励4项,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到会宣读了论文,2000年获"天津市优秀青年人才奖"。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险经营风险评估与保险监管系统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安宝统计与精算研究中心项目“Actuarial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Automobile Insurance”。代表作有:《实用非寿险精算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利息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 (The ASTIN Bulletin, Volume 29, No. 2, 1999, )。 孙森(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男,1949年生人,祖籍广东省中山市,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于一九六九年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插队;一九七四年进入天津财经大学财金系学习,一九七七年大学毕业;一九八五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九八八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一九九六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理事、天津农村金融学会理事,曾任天津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电子化、银行会计、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目前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银行电子化、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市场、银行电子化。主持完成天津“九五”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两项(发展消费信贷若干问题的建议;规范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天津市教委社科项目一项;独著、主编、合著、参编各类著作8部;在《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四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获天津市金融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 唐以今(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教授 1982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年起在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任教。 1986—1999 年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1995年获瑞士巴塞尔州立奖学金,在巴塞尔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1年。 1998—1999年获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奖学金,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转型经济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6个月。 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学。 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2项 主持天津市教委课题1项 出版专著1部,学术论文多篇。 王淑敏(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女 教授 生于1944年 河北省武邑县人 汉族 中共党员 1969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至今已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现任金融系货币银行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淑敏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并广泛涉猎中外金融信托与租赁领域,是中国较早从事信托租赁研究的专家之一。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金融信托与租赁、证券理论与实务、西方货币信用理论研究。 王淑敏教授在科研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撰写出版著作主要有: 主编《金融信托与租赁》(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专著《金融深化创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主编《投资经营与管理》(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 主编《农行经营管理若干问题探讨》(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 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天津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金融深化创新研究”和天津市教委科研课题“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拓展研究”。两项科研成果均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好评。 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 获奖成果多项。 姚莉(点击查看个人照片),1960年生,汉族,1978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2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进入南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200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教课程有:国际金融(全校挂牌)、国际金融(双语)、国际结算、金融理论专题讲座。 安合祥(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男,1943年生人,河北省晋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学计划专业毕业,教授,金融系投资教研室主任,中国宏观经济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任碧云(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6月出生于山西榆社。1979年9月考入山西大学经济系就读,1983年8月毕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以后留校任教,期间,先后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进修,1988年—1989年曾在厦门大学财金系研究生班学习。1997年12月调入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工作,同时攻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于1999年6月参加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英语、经济学综合科目考试,顺利通过,并于1999年9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又于2002年9月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金融宏观调控。任教20年来,主要讲授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营销学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所讲授课程均受到专家、同行的认可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1994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客座教授;2000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长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2001年被聘为中国农业银行天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以来,多次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金部、零售金融部、院校部、工会及云南省分行、辽宁省分行、天津市分行等作过学术报告;还为中国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市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天津分行等作过学术讲座。 李素梅(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从事金融学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美加高级访问学者,获得金融服务行业FSI(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资格认证。主要研究领域: 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中美投资基金比较研究 金融投资管理 公司金融联系方式:E-mail: 主要代表作一.专著[1] 《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天津人民出版社,[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综合绩效及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二.教材[1] 《金融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证券投资教程》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 《货币银行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 《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三.主要学术论文[1] "The analysis of net cash inflow of money market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发表于《China-USA Business Review》Volume 7,Number 3,March 2008[2] "美国养老保险基金与共同基金关联效应分析及启示"《现代财经》 [3]"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tegies of Chinese and . Holders of Mutual Fund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主题为 "3rd Asia E-Business International Forum"的国际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 [4]"The analysis of Mutual Funds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在希腊举行的主题为"Department of Shipping, Trade and Transport" 的国际研讨会征文入选, [5]"美国基金业发展的相关分析及对亚洲的启示" 提交国际研讨会,《山西人民出版社》,[6]"美国股票基金投资组合转换率分析及借鉴"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7]"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结构历史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银行家》,[8]"天津市发展民间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财经》,[9]"国债的货币效应初探" 《现代财经》,[10]"中国信用缺失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中国金融出版社》,[11]"我国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有效联结之途径" 《现代财经》,[12]"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浙江金融》,[13]"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小企业" 《宏观经济管理》,[14]"通货紧缩原因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金融市场》,[15]"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金融研究》,[16]"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学思考", "留美经济学会"组织的"国际研讨会"参会论文并做主题发言, 部分观点载《经济学动态》 四.完成科研项目[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操作系统设计及编制"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横向委托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之一,已完成并通过鉴定, [2]"资本流动与民间投资发展",天津市"十五"投资项目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并通过鉴定,[3]"天津市增加民间投资的有效战略研究",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4] "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性分析研究"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该项目被"海通证券有限公司"采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5] "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宏观调控研究"天津市"九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市级鉴定,张元萍和孙森带金融工程的.天财在天津算是不错了.文科仅次于南开.金融行业大部分被天财垄断~就业不成问题.但现在金融风暴……不好说了~
关于天津财经大学考研的一些资料
链接: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若资源有问题可以追问
宏观经济 即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与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宏观经济 指总量经济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宏观与微观之间,生产、流通、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调节手段。在现代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合理运用计划与市场这两种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计划与市场两者,市场处在更基础的位置,计划则是在市场作用下发挥宏观调节功能和微观指导功能。只有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国家特别需要用宏观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