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概况 根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1989年,研究所设立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设立核科学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所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4个(其中专业学位4个)并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核科学技术 学位点设置培养层次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博士 理学 物理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光学 无机化学 工学 核科学与技术 核技术及应用 核能科学与工程 硕士 理学 物理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光学 化学 无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生物物理学 工学 核科学与技术 核技术及应用 核能科学与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光学工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工程硕士 光学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生物工程 资料来源: 学科方向 200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创新三期学科方向调整为四个: 先进光源和束线的科学与技术研究; 基于N&NBIU(核技术与纳米、生物、信息和成像、超快技术)汇聚技术的交叉科学研究; 核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 核技术科学的应用研究。 根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于1964年招收物理专业研究生2人,“文革”停止招收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首批招收人数为4人,均为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历年来共培养硕士毕业生265人,博士毕业生230人;2008年,有在读研究生345人,其中硕士生189人、博士生156人。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招收物理专业留学生3人。 截至2014年底,研究所共有在学研究生402人,其中硕士生195人、博士生207人)。 截至2008年7月底,研究所共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7名,其中2名为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培养。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共申请到国家、中科院和上海市各类博士后科研工作资助21项,4人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和“上海市优秀博士后”称号。 获奖人论文获奖名称赵杰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RHIC)实验中双轻子的产生》 2014至2015年度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 冯超 《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新运行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014年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薛亮博 《反物质氦4原子核的实验观测及其产生机制研究》 2013年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裴昊 《基于DNA的功能化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在生物诊断中的应用》 2013年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邓海啸 《基于谐波运行的中等能量束团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 2012年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 “希望杯”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资料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考研资料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关于2022年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青年导师访学研修项目推荐结果的公示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我校2022年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推荐工作已经完成。现将推荐结果予以公示: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名单序号姓名论文题目学科名称1田晨璐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建筑用能数据分析研究建筑学(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名单序号姓名论文题目学科或专业学位名称1魏方旭框架结构外围护墙酚醛板保温饰面层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构工程2周子尧基于双重治理视角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组织韧性影响机制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3袁鹤桐行业转型背景下工程总承包企业能力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工业工程4刘丰盛MOFs固体酸的调控合成及其催化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特性研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5徐君污水换热管内污垢沉积特性及对热泵性能影响研究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6路伟多井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暖通方向)7唐文捷炭素生产工艺能效分析及余热换热器设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8李沛洁PAC吸附-催化氧化对超滤净水效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市政方向)9李亚男两亲性壳聚糖改性微气泡强化气浮除藻效能及机理研究市政工程10徐凯鲁中南地区典型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建筑学11武文婷基于图式语言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城镇型运河聚落景观体系研究风景园林12王永华基于GIS的城市森林综合效益评价与生态补偿研究——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风景园林13林瑞枫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公园景观优化设计研究——以大庆市黎明河公园为例艺术设计14陈晨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高速电梯轿厢系统水平振动鲁棒控制研究机械设计及理论15王红高速电梯轿厢系统水平振动预测滑模控制研究机械设计及理论16王恒斌基于多特征融合和深度学习的纹理图像检索研究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17周长庚深度堆栈模糊系统设计方法研究建筑设备智能化与能效管理18刘慧莹BiFeO3基多层铁电薄膜老化机制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19刘依凡几种新型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输运及光学性质研究凝聚态物理20殷成龙城市建成区边界提取与时空演化研究—以中国中东部地区为例测绘工程注:按电话簿内学院排序,学院内排序不分先后。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推荐名单序号姓名成果名称学科或专业学位名称成果类别1曹清双功能纳米材料消除复杂组分废气污染物原位吸附/催化反应机理研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学位2杨霄王乐天许传臻多模态医学图像表示学习方法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术学位3薛洁新型气浮与紫外高级氧化工艺研发应用市政工程学术学位4任晓倩预制装配式桥梁连接构造力学性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交通运输工程学术学位5汲永帅于钰隆孟宋萍中央空调机组优化控制与智能故障诊断研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6郭妍馨安淇何心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绿色基础设施格局构建与优化调控研究风景园林学学术学位7赵小茹建设工程项目组织韧性涌现多重复杂性的形成机理、测度模式与作用机制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8连锦川基于高价态铁中间体的藻源膜污染缓解技术市政工程学术学位9杨哲夏冲王玉帅高速公路采空区新型水泥粉煤灰-改性水玻璃注浆材料研发与应用交通运输工程学术学位10李兆通冯燕吴忠林高性能热挤压模具表面激光增材修复及强化研究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11陈曦李冬雁生物信息识别预测算法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12王博瀚 吴雨航 付延新主题性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专业学位13巩汝龙赓续大河文明,传承齐鲁风韵风景园林专业学位14谭霄鹏郭文尧景鹏虎分级多孔碳应用于储能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土木水利专业学位15王晗东营市东郊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专业学位16王港地下支护自动化安装装备研发关键技术土木水利专业学位注:按成果类别专家评审结果排序。山东省青年导师访学研修项目推荐名单序号姓名性别政治面貌专业技术职务所在学院专业1李坤男中共党员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2井敏女中共党员副教授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学注:按电话簿内学院排序。公示时间为2022年12月3日—12月5日。公示期间若对结果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研究生处实名反映。监督电话:86367551 研究生处 2022年12月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百科名片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由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解放军测绘学院,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直属总参谋部领导,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中文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外文名: 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创办时间: 1946年5月 类别: 军事院校 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 学校简介教学成就基础设施名校育英才、名师出高徒学校荣誉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歌:院系一览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科研学术与成果简介信息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获奖一览表名师托名校高俊 院士:王家耀 院士:邬江兴 院士:许其凤 院士:军人学员本科专业目录地方学员本科专业目录学校简介教学成就基础设施名校育英才、名师出高徒学校荣誉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歌:院系一览 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测绘学院 电子技术学院科研学术与成果 简介 信息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获奖一览表名师托名校 高俊 院士: 王家耀 院士: 邬江兴 院士: 许其凤 院士:军人学员本科专业目录地方学员本科专业目录 学员风采[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由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解放军测绘学院,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直属总参谋部领导,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另外四所是: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信息工程大学已经由单一的电讯工程专业发展为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 理工文渗透,指挥、管理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大学。求是、创新、奉献是大学的校训, 大学下设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和理学院,占地面积3800余亩。[编辑本段]教学成就 大学校徽建校以来,在军委和总部首长的亲切关怀下,在总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具有一流学科专业、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科研成果、一流管理水平的综合大学”的目标,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被军委首长称为:改革有成效、教学有成果,科研有创新。 信大学科专业以信息类学科为主体,军事特色鲜明,涵盖军事信息系统的诸多领域,主要解决关乎战争胜败的“知己知彼”、“知天知地”问题,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密切相关。[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为拓展办学空间, 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1700余亩,作为“基础合训”基地。一座座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员宿舍楼、学员食堂拔地而起;新建图书馆、游泳池和符合国际田联二级田径场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湖桥亭台、假山回廊、绿林广场等人文景观装点其间。湖光潋滟、绿荫红墙,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交相辉映,成为 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建设和装备了大型卫星接收设备、“神威”百亿次巨型计算机、可容纳千余名学员上机的计算中心、 GPS训练场和战术训练场等教学科研设施和场地,建成了高速光纤校园网和远程教学系统,网络终端覆盖到教学楼、实验楼和学员宿舍。 全面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实施饮食保障社会化。整修学员教室、宿舍、食堂、澡堂、俱乐部,为学员宿舍安装了空调。引入超市、邮局、银行等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学员日常生活。[编辑本段]名校育英才、名师出高徒 学员以信大为荣耀,信大以学员为骄傲。 建校以来,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毕业学员以政治素质好、创新能力强、业务水平高、适应工作快、发展潜力大,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才。两院院士高俊、王家耀、邬江兴、杨元喜、许其凤、魏子卿、王任享、陈左宁,以及“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副总指挥沈荣骏院士、“神舟五号”飞船地面测控系统总师于志坚、国家863计划相关领域主题专家组组长郭云飞等,是毕业学员中的杰出代表。[编辑本段]学校荣誉 戚文峰、张传定、范淑琴三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军队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学员赵菁 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学员谢康敏获首届全国青年世纪风采电视大赛金奖;学员袁佳和应定海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时代风采电视大赛“最佳活力奖”和“突出贡献奖”;学员汤卉获得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8个参赛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近年来,在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中获得12块金牌,2004年代表国家赴捷克参加了国际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取得亚太地区第一名。[编辑本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歌: 迎着时代挑战 迎着科技较量 我们在中原集合 励志学业 勇于创新投身国防 励志学业 勇于创新投身国防 信息在多维空间 信息在无形战场 信息在前沿阵地 信息在指挥心脏 信息是战斗力 信息是胜利保障 信息是战斗力 信息是胜利保障 面对高科技战争 面对信息化战场 我们从黄河出发 肩负使命 勇攀高峰献身国防 肩负使命 勇攀高峰献身国防 献身国防[编辑本段]院系一览理学院 理学院是为适应军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促进综合大学形成多学科、综合化的学科环境,实现基础教育资源共享而创办的基础性学院。主要任务是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理科类专业,促进以工科为主的其他学科的迅速发展,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本科专业前两年、专科专业前一年半的培养任务,承担全校研究生各学科专业部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拥有“应用数学”、“光学工程”、“英语”、“军事教育训练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应用数学”、“应用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管理工程”、“商务英语”等8个本科专业。学院下设数学物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军事教育训练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等5个教学和科研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科学、梯次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员占总数的50%,拥有一批以全军优秀教师、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为代表的军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学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军队级、省级科研成果多项,并产生出良好的效益。 学院地处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周边高新科技产业林立,环境清新优美。学院总占地面积1700余亩,计划投资亿元,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校园内整体规划功能合理、分区明确、绿化环保,校园分为办公教学区、训练区、学员宿舍区、后勤保障区,各区以人工湖及绿化区分隔。学院拥有现代化教学楼、基础实验楼和图书馆,建有一流的数学、物理、电子、EDA、网络、语音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各类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军事体能训练场、心理行为训练场、田径运动场、篮排球运动场、游泳池等;拥有学员公寓近9万平方米,食堂2万平方米,可保障近万名学员学习和生活需要。 学院按照“质量立院,特色兴院”的办学方略,坚持以人为本,视教学质量为学院的生命,注重打牢学员的全面素质基础,努力培育“求是拓新、重行践言”的精神,旨在建设一个在军内外有影响的开放式、数字化、有特色的学院,始终以综合化的学科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一流的教学质量为依托,努力为军队和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 信息工程学院 坐落在黄河之滨、嵩山北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肩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才的重任,是全军重点建设学院之一。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才的高等理工科学院,其前身为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学院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科学、信息研究、指挥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七个专业系及信息技术研究所、北京研究生专业训练中心。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军队重点学科、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5个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研究与安全、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8个四年制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按当地重点分数线择优录取。 学院继承和发扬了原信息工程学院50多年的优良传统,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在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学员风采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学院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注重更新教育理念,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近年来,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高等级教学成果奖励,2002年以来在国际、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全国奖154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60项。学员谢康敏在2002年全国首届青年世纪风采电视大赛中荣获金奖。郑州建院以来,共培养各类各层次毕业生2万多人,历届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尖端技术研究领域的栋梁之才。 学院师资队伍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员队伍中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2%,教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9%,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在军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现有博士生导师47名,硕士生导师147名。数十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国家和军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全军及河南省优秀教师,6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67人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学院还从院外聘请了18名两院院士为兼职教授。 学院科研环境优良,实力雄厚,成果丰硕。设有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产学研联合、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走出了新路。继20世纪90年代学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交换系统问世以来,又在分组交换、信息安全、3G技术和路由技术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百余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军队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2001~2004年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造了学院科研新辉煌。测绘学院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是一所为我军作战指挥、军事训练和科学研究培养高、中级军事测绘人才的高等工程专业技术院校,前身为有60多年建院历史的解放军测绘学院,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 学院现有测量与导航工程系、遥感信息工程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系、作战环境与仿真工程系、测量工程与装备系、测控技术与管理系、联合办学地方生系等七个系和测绘工程研究所,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军队重点学科、4个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有教学、科研、工程技术人员260余人,其中正高职人员47人,副高职人员82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90余人。特别是有一批以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中国工程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王家耀院士和许其凤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钱曾波院士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教授。有设备先进的教育技术中心、人造卫星观测站、GPS实验场、天文台、遥感卫星地面站、遥感图像处理中心、空间信息数据处理中心等教学设施。校园网实现了全院信息资源共享和网络教学。近年来,学院积极承担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课题近500余项,有120多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学院教学科研设备齐全、设施先进,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院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我军最早对外学术交流的院校之一。先后接待了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瑞士、俄罗斯、罗马尼亚、法国、朝鲜等国的军事测绘代表团和著名专家、学者的访问、讲学,每年选派专家、学者出国考察、进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学术氛围浓厚,校园环境幽雅,是全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总参“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军甲级卫生单位”。电子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是一所以信息安全技术为主的理工军结合、指挥与技术结合的多学科高等院校。前身为有50多年历史的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学院现有指挥管理系、信息研究系、信息安全系、信息装备工程系4个系和1个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拥有河南省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电子商务工程研究中心。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军队重点建设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信息研究与安全、电子工程等四个四年制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按当地重点分数线择优录取。 学院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密码学、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学院注重更新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学生自主科研等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多次在国际、全国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建模、英语竞赛、信息安全竞赛中获一等奖,先后有2名学员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教员队伍中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4%,拥有一批具有深厚基础理论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7名,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名教师被评军队优秀教师,32人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军队“863”、“97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教学、科研一、二、三等奖百余项。 学院教学、科研、生活设施完善。建有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综合实验中心、军体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游泳池、野外综合训练场、综合服务楼等服务保障设施。社会化保障服务功能齐全,生活便利,园区网开通全院,校园宽阔整洁,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总参学习成才先进单位”、“全军文明卫生军营”、“园林式营院”、“花园式单位”。[编辑本段]科研学术与成果简介 学校加强与总部机关、国家部委、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拓宽项目来源渠道,承担各类项目数量、经费、规模层次大幅度提高,支撑了学科、教研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和科研环境建设。 大学成立以来,累计获得国家、军队和地方各类科技进步奖183项。加强科研成果向战斗力、生产力转化的力度,多次组织参加“深圳国际高薪技术交易会”、“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等,展示了大学最新成果,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一批成果受到军内外单位的青睐,在军队和地方得到了推广应用,提高了科研综合效益。信息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获奖一览表 奖 项 等 级 数 量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3 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 二等奖 16 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 三等奖 9 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 二等奖 1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2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奖 . 1 军队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 一等奖 40 军队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 二等奖 135 军队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 三等奖 213[编辑本段]名师托名校高俊 院士: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地图学学会(ICA)地图概念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军指挥自动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外知名的地图专家,历任测绘学院副院长、院长。主要从事地图学识、地图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地图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地图设计专家系统、地形作战环境仿真等研究。 执教40多年来,为人师表,甘为人梯,培养和教育了一大批地图学及军事测绘高级人才。王家耀 院士: 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地图制图自动化与一体化的理论与技术、数字地图图像的分析与识别、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主持研制了20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和三等奖6项、首届全军军事科学研究优秀产品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获首届总参“人梯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3此荣立三等功。曾出版专著8本,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邬江兴 院士: 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少将军衔。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中容量程控交换机、超大容量的光纤直连复制式数字交换网络、我国第一个实用化最大综合N-ISDN系统、国内首台实用化的分布式移动交换机、我国第一套使用智能网系统。其提出的基于IP的、多协议栈虚拟移动平台体系架构,为实现C3G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高性能程控数字交换机”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许其凤 院士: 1936年1月出生,是我国著名卫星导航定位专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1982年,他在国内率先开设了GPS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课程,他主持和承担的20多项国防型号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编辑本段]军人学员本科专业目录 专 业 名 称 Catalogue 类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学(信息技术类) 网络工程 Network Engineering 工学(信息技术类) 密码学与工程 Cryptography and Engineering 工学(电子电气类) 自动化 Automation 工学(电子电气类) 无线电工程 Radio Engineering 工学(电子电气类) 通信工程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工学(信息技术类) 电子工程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工学(电子电气类) 信息工程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工学(信息技术类) 作战测绘保障 Operation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Guarantee 军事学(陆军指挥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Surveying and Control Techonology and Equipment 工学(仪器仪表类) 指挥自动化工程 Comm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工学(信息技术类) 测量工程 Surveying Engineering 工学(测绘类) 摄影测量与遥感 Photographic Surveying and Remote Sensing 工学(测绘类)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工学(测绘类) 仿真工程 Simulation Engineering 工学(信息技术类) 导航工程 Navigation Engineering 工学(信息技术类) 航天测控工程 Space Survey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工学(航空航天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学(电子信息科学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军事学(陆军指挥类) 信息工程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军事学(陆军指挥类) 指挥自动化工程 Comm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军事学(陆军指挥类) 应用数学 Applied Mathematics 军事学(陆军指挥类) 应用物理 Applied Physics 军事学(陆军指挥类)[编辑本段]地方学员本科专业目录 专 业 名 称 Catalogue 类别 测量工程 Surveying Engineering 工学(测绘类) 信息安全(电子政务方向)Information Security 工学(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学(信息技术类) 网络工程 Network Engineering 工学(信息技术类) 自动化 Automation 工学(电子电气类) 通信工程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工学(信息技术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学(电子信息科学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军事学(陆军指挥类)
如何叠好被子
你可以根据主要植物的名称去找它们介绍(一般百科能找到);以下是搜索到的嵩山植被情况,不知道是否可以帮助你?嵩山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达65%,嵩山共有维管植物147科、643属、1540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36属、70种;裸子植物5科、9属、10种;被子植物121科、598属、1460种。嵩山位于暖温带南部,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由于嵩山特殊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植物兼容并存,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嵩山植被可以划分为5个植被型,31个群系。山地地带性植被由北温带的温性树种组成。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梁脊和丘陵地带,主要有栓皮栎林、化香林和毛黄栌灌丛、野山楂灌丛伞花胡颓子灌丛、欧李灌丛、荆条灌丛。沟谷主要有黄檀子林、玉铃花林和黄连木、千金榆、大果榉、栾树、山合欢等组成的杂木林。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林地主要有槲栎林、槲树林、短柄栀林、山杨林、黄檀林。山顶草灌丛主要有霞草、风毛菊、鸦葱、鼠曲草、打火草、蓬子菜、野古草、获、大油茫、野青茅、披碱草以及嵩属植物构成。嵩山野生植物丰富。①用材植物:木本植物338种,其中乔木141种。它们是组成山区森林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也是用材植物的主要资源。分布数量较多,蓄积量较大的主要有栓皮栎、麻栎、化香、短柄栀、槲栎、侧柏、洋槐、油松、栾树、黄檀子、鹅耳枥、大果榉、山槐等47种。②野果植物89种。其中,野山楂、湖北山楂、板栗、河南海棠、欧李、伞花胡颓子、小果蔷薇分布广泛,贮藏量较大,是该区果品和酿造业的主要资源。③观赏植物316种。在该区分布数量多,观赏价值大的有165种。如杜鹃、满山红、湖北海棠、山荆子、河南海棠、黄栌、白鹃梅、山梅花、珍珠梅、三裂绣线菊、络石、爬行卫矛、天目琼花、全裂翠雀、秦岭翠雀、华北耧斗菜、流苏树、合欢树、紫丁香、玉铃花、千屈菜等。④其它植物207种。古树名木繁多,是嵩山的又一道风景线。嵩山景区现有古树679株。其中树龄在1000-3000年以上的450株;100-1000年的229株。这些古树主要分布在寺庙内,其中中岳庙汉、唐、宋以来的古柏就有333棵,少林寺内各种古树136棵,嵩阳书院内的两棵"将军柏"是国内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主要树种有侧柏、银杏、娑罗树、国槐、榕桐、女贞、檀子树等。
这个在学校网站可以下载资料的
主要是检测重复率。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将对对一定时间内授予学位的全部硕士论文进行随机抽检,每篇硕士学位论文均有可能被抽取。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具体范围授予硕士学位的论文。根据学位授予单位和学科硕士学位授予规模情况,按3-5%的抽检比例,确定抽检论文的数量。
评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分为分项评价、总体评价及评价意见三项。对每个分项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进行评价;总体评价:分为“合格”、“不合格”两档,如不合格,须在第三项“评价意见”中给出具体理由;评价意见:专家对总评“不合格”的论文须详述其理由。
每篇硕士学位论文聘请3位外省同行专家进行评审。3位专家中有2位以上(含2位)的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复评中出现1位及以上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则该篇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论文没有过关的话,学位会被撤销。
性 别 : 男出生年月 : 1974-11-01职 称 : 副教授硕导 : 是博导 : 是具体工作单位 : 表面工程研究所硕导专业1: 材料加工工程硕导研究方向: 等离子表面合金化 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山西省高教工委高级专家。1995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并获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留校从事九五期间国家重大关键“863”项目“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中试基地的表面处理设备的检修与研制。1997年,进入到金属热处理及材料表面改性领域,主要致力于钛合金表面合金化研究工作。2000年硕士学位论文 “钛合金双层辉光离子渗Mo及Mo-N共渗层组织性能研究” 获山西省优秀论文奖。2007年获“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作为骨干参加完成过多项国家、省级项目。在微动摩擦学研究领域参加完成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371060,主要骨干),对钛合金的微动摩擦失效机理进行了探讨,为提高表面摩擦学性能提出并实施在钛合金表面制备Mo基扩散层的新方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01016,主持)资助下,进一步研究钛合金渗Mo、N过程中生成相可控性研究。目前,参加 863计划专题课题(2007AA03Z521)“表面高性能钛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担任课题副组长。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3篇。2007年获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2009年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研究兴趣:1. 钛合金表面合金化、摩擦磨损性能及其表面防护的研究;2. 等离子表面合金化的物理过程及机理研究;3. 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计算模拟及设计;4. 特殊表面性能检测仪器的开发与利用。 科研奖项:1. “钛合金表面典型失效行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2009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 ,金属表面形成TiB*陶瓷复合材料的方法,. ,热电子增强离子渗硼装置及工艺,文章:合金渗镀Cr-Mo表面改性层组织结构及其耐磨特性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 38(12):合金渗镀Mo-N表面改性层在不同腐蚀环境下的抗磨损行为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37(4),p725-728 . 国家863探索导向类课题(2007AA03Z521,97万),表面高性能钛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副组长2.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771070,30万),“硬质涂层磨损-腐蚀协同行为及机制探讨”,主要骨干3.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501016,24万),“钛合金低温等离子Mo-N合金化成分及相设计可操控性研究”,负责人4. 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06021023,5万),“固态供硼等离子渗硼研究”,负责人5. 太原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项目(3万),“一种节能环保的渗硼新技术”,负责人
太原理工大学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建高校,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上兰街79号。其最高学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一流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太原理工大学共有17个学院,开设有64个本科专业,此外还拥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太原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属于以专项奖励为主的表彰,如硕士优秀学位论文,博士优秀学位论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都是表彰研究生学术和科研成果的重要奖励,在研究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太原理工大学还注重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生,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探索未知领域,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总之,太原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属于高水平的表彰措施,能够在学术和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山西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截至2012年9月,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已达10800余人,学位授予人数已达15000余人。在校博士生612人,各类硕士生5894人。在办学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博士、硕士毕业生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学位论文奖篇数达101篇,其中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5篇。发展高水平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研究型大学的必然要求。山西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总体上实现了研究生教育规模有较快发展、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明显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大大增强的目标,为学校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山西师范大学翻硕读3年。校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同时设立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山西省优秀学位论文奖、山西师范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奖、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学金、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等。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职教育硕士的概念,在职教育硕士是在职研究生的一种考试形式,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十月在职联考,是单证考试,属于学位教育。报名条件一般为有国民教育序列本科学历三年以上的基础教育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有相当于基础教育教师职务的管理人员,虽无学士学位,也可报考教育硕士。其次1月联考教育硕士也就是全日制教育硕士,是脱产学习。通常在职硕士专业学位和统招的全日制研究生获得的硕士学位是同一层次的,只是类型不同。专业学位的硕士论文必须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来撰写;统招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理论性强些,其学位属于学术型。最后,中国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网提醒考生:1月联考和10月联考中教育硕士在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有明显区别。10月在职教育硕士是7月报名10月考试 ,考试的科目是教育学、心理学两项综合和英语,入学后半脱产学习,一般是集中在寒暑假学习的,颁发学位证。1月全日制教育硕士是10月报名元月考试,考试的科目是政治、外语、教育综合和专业课,入学后是脱产学习,颁发学历证和学位证。相对来说,1月全日制教育硕士试卷难度比10月在职联考难度高。
山西师范大学翻硕读3年。校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同时设立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山西省优秀学位论文奖、山西师范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奖、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学金、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