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关于线上教学论文答辩

关于线上教学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关于线上教学论文答辩

以下是线上论文答辩的大致模板:

一、下面我会从主要内容、方法创新和现存不足三方面进行汇报

主要框架就是:使用了什么方法(有创新记得表达出来)+分析了什么事情(数据)+得出了什么结论

总结写论文的全部过程,将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定要说出来,并且一定一定要谦虚‼️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不足之处我一定加以改正,使论文更加完善

以上就是我自述的全部内容,本论文是在x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说一两句句感谢指导老师的漂亮话),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对我的论文进行批评指正,我一定会按照老师的建议,认真修改论文,各位老师辛苦了!

这部分一定要精简描述,将自己的论文整理清楚,可以写在便签纸上贴到电脑屏幕上,有条理有侧重点的表达能够让答辩老师在短时间内熟悉你的文章,因为答辩老师也是在现场阅读你的论文的!一定一定要有条理的描述,重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得出来的结论详细描述。这部分描述一定要有理论的支撑并有自己的观点,这样在后面老师提问的时候才不会出错。

毕业论文答辩一般不难

网教的论文答辩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线上回答问题,老师通过学习平台下发答辩问题一般是两个,学生登陆学习平台后,查看问题并回答。第二种是,现场答辩,答辩学生需要乘坐车到达学校所在地,在规定的答辩教室进行答辩,答辩还是两个问题,回答正确即可。

答辩常见问题,

答辩是由答辩老师现场问 ,一般问题均为论文最基础的问题,建议多看两遍论文,回答论文中的内容即可。

线上论文答辩会问的问题如下:

1、本论文中你主要做了什么?

2、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3、本论文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4、论文的框架和逻辑是如何安排的?

5、论文存在哪些不完备或未解决的?

6、论文有什么创新点?

7、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方法名称+实际案例运用)

8、论文有什么不足之处?

9、论文是否具有可行性?

10、论文数据来源是哪里,数据样本是什么?

11、论文中相关定义的解释,理论解释?

13、论文得到了哪些重要的结论?

线上教学调查研究论文答辩

以下是线上论文答辩的大致模板:

一、下面我会从主要内容、方法创新和现存不足三方面进行汇报

主要框架就是:使用了什么方法(有创新记得表达出来)+分析了什么事情(数据)+得出了什么结论

总结写论文的全部过程,将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定要说出来,并且一定一定要谦虚‼️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不足之处我一定加以改正,使论文更加完善

以上就是我自述的全部内容,本论文是在x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说一两句句感谢指导老师的漂亮话),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对我的论文进行批评指正,我一定会按照老师的建议,认真修改论文,各位老师辛苦了!

这部分一定要精简描述,将自己的论文整理清楚,可以写在便签纸上贴到电脑屏幕上,有条理有侧重点的表达能够让答辩老师在短时间内熟悉你的文章,因为答辩老师也是在现场阅读你的论文的!一定一定要有条理的描述,重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得出来的结论详细描述。这部分描述一定要有理论的支撑并有自己的观点,这样在后面老师提问的时候才不会出错。

如果你前期准备充分的话,其实答辩过程中一般都没什么大问题,放平心态,灵活应对是最好的方法。

1.背景和穿衣

首先是外貌问题。要注意保持自己身后的背景是比较干净简洁的,讲究的孩子,还会注意一下光线问题。然后在穿衣上,如果学校没有强制要求正装的话,你也不能穿的太随意,保持基本的得体,简单干练的衬衫是最好的选择。

2.礼貌和态度

一定一定要记得在答辩开始前跟老师们问好,结束的时候和老师说声“谢谢”。无论是在论文自述或者问答环节,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用词和语气,不要太过于口语化,语速适当,尽量展现你有礼貌的一面。

论文答辩过程

1.在论文答辩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主答辩老师会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要先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以及写作体会。

3. 答辩老师提问。答辩老师一般会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回答,而有的学校要求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当场作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三个问题可以是对话式,也可以是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答。根据学员回答情况,答辩老师也可能会随时插问。

4. 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老师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拟定成绩和评语,并商定是否通过。

毕业论文答辩一般不难

网教的论文答辩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线上回答问题,老师通过学习平台下发答辩问题一般是两个,学生登陆学习平台后,查看问题并回答。第二种是,现场答辩,答辩学生需要乘坐车到达学校所在地,在规定的答辩教室进行答辩,答辩还是两个问题,回答正确即可。

答辩常见问题,

答辩是由答辩老师现场问 ,一般问题均为论文最基础的问题,建议多看两遍论文,回答论文中的内容即可。

关于线上教学研讨主题的论文

关于网络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和网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论文

摘 要:在对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开发的基础上,随着对网络教学环境的开发建设和基于网络的教与学的研究,网络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教学对体现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网络技术;课堂教学;变革

一、网络教学的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了巨大发展。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与潜能充分地显露出来。在对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开发的基础上,随着对网络教学环境的开发建设(包括设计、制作、评价和使用)和基于网络的教与学的研究,网络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教学对体现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如对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充分的教学交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等方面的支持等。这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更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单个的独立的计算机发展到网络是一次划时代的飞跃,网络具有单独工具的计算机所不具备的功能。在网络范围内的各种输入设备、存储设备、各种计算机等硬件资源都是可以共享的网上资源;网上数据库和各种信息资源也是可以网上共享的;网络为人与人之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交换和信息交换提供了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

二、网络教学的影响

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在学生的学科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管理和利用的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势必带来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某些变化。教师将依托信息资源和网络传输系统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将利用信息资源和网络传输系统进行学习。在网络教学方式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信息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和提高。

1.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三维甚至四维教材。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就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比如,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周勇老师的“走进大唐”课,打破了教材原有的章节及课时的限制,把唐朝的建立、兴衰到灭亡,以网页的形式,应用于网络教学之中,收集了教材以外的大量的有关唐朝的史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2.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在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网络教学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例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子弟中学褚海波老师的“唐诗赏析”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走进教师的“诗风词韵”网站,利用网页复习赏析唐诗,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获取知识,在聊天室里进行讨论交流,在BBS在线论坛上发表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习的能力。学生必须有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对教师角色变化的影响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建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保持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形成良好的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品质。这些是进行网络教学的成功因素。

5.对媒体作用的影响

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媒体由原来的教师授课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建构知识的工具。同时,教学媒体即网络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三、网络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协作学习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协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在协作学习中,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又要指导协作小组借助于网络对学习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甚至竞争、辩论等。协作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协作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查阅。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可能用到的信息资源放到网络的资源中心。协作学习的学习者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根据知识掌握的需要,直接从网络资源库中查询所需的信息资源。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由学习的主题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参加协作学习的人数、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系统的性能等。

2.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

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的经历、自学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等。学生的基础知识程度不尽相同,学习的经历不尽相同,自学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学生在网络中获得知识的能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中应考虑这些因素。在教学之初,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在交互式课件的设计中,可设置深浅不同的习题。在资料库中,放置与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的内容,供学生点击、学习。鼓励学生在网络中寻找相关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锻炼和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控制功能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有接收的份儿而无选择的余地。但学生由于在智力、性格、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基础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学习上会表现为不同的需求。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某个学生的需求相符合,将有利于他的学习,否之则相反。所以传统教学是以“平均学习水平”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采用教学方法、选择学习 材料、确定教学进度的依据的,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差异越来越大。这种教学是学生按照教师所规定的内容和方法去学习,而不是依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去学习。而网络教学则不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时间上、内容上、空间上,在学习方法上,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是学习者的普遍要求。在网络学习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所需的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的时间、过程和空间具有更多的支配权;能够方便地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测试,并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由于网络本身的便捷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多样性以及丰富、形象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使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这种自主性很强的学习中,网络自然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成为获得知识、研究问题的工具。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又使学生可以面对过去不曾想到的新的学习方式,并可以学到过去无法学到的知识。网络教学还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得到与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第一个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而因人施教;第二个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时代,学生只要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就能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4.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其前提是拥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网络教学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网络技术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模拟实验,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动力。网络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想象力的推动下,思维高度活跃,就容易引发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设计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是网络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三:《“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 摘 要: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互联网会变革教育业务流程,从而打造新的教育生态;“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等。本文梳理了2015“互联网+教育”开放论坛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素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变革;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 一、引言 自从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引发了一场革命,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关于“互联网+教育”的讨论持续升温。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进一步明确提出“鼓励学校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1] 为了探讨“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寻求“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之开放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召开。论坛以开放的形式邀请了18位专家围绕课程、教学、学习、管理、评价、环境、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八大核心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变革和转型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这些报告既有宏观的理论引领,也有中观的课程规划和 实施方案 ,还有微观的操作策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次会议的主题进行综述。 二、“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1.“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 “互联网+教育”是什么?这是讨论“互联网+教育”是否可以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的前提。华南师范大学的柯清超教授首先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别从“互联网+教育”形态形成的可能性、“互联网+”能推动学校结构性变革和教育变革动力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柯教授认为基于大数据平台、学习分析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促使了“互联网+”新一代教育环境从“干预手段”到“教学生态”的变革;同时课程教学也逐渐从封闭到开放融合,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到“半开放式/连接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和社会化自组织的开放式MOOC课程教学进行变革。柯清超教授认为,“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一系列的转变,包括从知识建构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个体学习到小组建构的转变,从直接传授到自主发现的转变,从多媒体演示到探究工具的转变。他以“联合国 儿童 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项目”、“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技术启迪智慧项目”等作为案例分析了应用ICT来创新农村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实践[2]。 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我们应该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平等、自由等特征与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相结合,形成对学习者、课程、学校、教育政策、机制体制等相关因素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2.“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__民主任认为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互联网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互联网+”促进了教育领域中五个方面的转变,即:教的工具、学的工具、评的工具、课的结构和课的形态的转变。__民主任分析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指出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MOOC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MOOC的极大发展,将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使得原本无法上大学的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学习大学课程,真正实现受教育机会的公平。MOOC促使课程教学将从一名教师逐渐变成教学团队,弥补知识快速更新中的教师短缺问题,课程质量大大提升;MOOC加速了大学国际化进程[3]。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互联网对大学功能带来的影响,现代大学的功能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文化 传承逐渐转变成为知识探索、知识验证、考试认证等功能为主的研究院、考试院,甚至未来向数字化、泛在化和全球化的虚拟大学转变。 3.互联网教育与学习革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钟秉林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呼唤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互联网教学对传统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钟秉林教授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若干对策,如:加强“连结”与“互动”、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教学的运行机制等。他还告诫学术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的误区;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4] 4.“互联网+”促进学校组织结构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社会空间、新的分工形态;“互联网+”解决了教育中的两个焦点悖论:即公平和质量问题。余教授认为未来学生和家长可以订制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以反映儿童的个性、兴趣、家长的目标与价值观;未来学校的形态是自组织的,他以Minerva大学为例分析了这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线下教学资源无限扩大并化身为虚拟大学的特征。未来,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s,学生带着自己的移动设备来上学)将成为事实,因此学校要开始重新审议并制定网络开放政策,要建设网络上的校园文化,要建设网络上的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OTO)融合的校园育人环境。[5]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会重构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内容供给的重构、智慧学习环境的重构、教与学方式的重构以及管理与评价的重构。当然,互联网不可能替代学校,但可以改变学校的基因,“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5.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 首都师范大学的孙众副教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教师的“隐与现”、学生的“惰与乐”、技术的“强与笨”,从而提出了教学范式转型的解决方案,并基于互联网构建了互联网+教学的COME模型(Classroom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E-learning)。孙众副教授基于互联网构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COME校园混合课程,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缝交流;这种移动互联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便于教师进行过程诊断;此外,还可以进行多维的精准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预测和干预。通过基于COME模型的教学,采用实体课堂+在线+手机的学习方式,能够找到学生的“乐”学点,实现了新的在线交流方式。在评价中COME模型采用“任务+评价表、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使得过程性数据的存留和学习分析更加便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干预、学业表现的预测以及在线学习行为的分析。[6] “互联网+教育”促成了教学结构和范式的转型,不仅创新了教学理念,而且建立起比较彻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6.“互联网+”促进课程的转型 清华附中的李晟宇老师分享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的转型专题,李老师以清华大学的一个校级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教学体验项目探究》为案例,讲解了课程转型的过程和具 体操 作策略。该项目借助互联网,建立了MOOC教学资源,整合了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 时间管理 、四象限、SWOT等先进的管理学理念,有效提升了项目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依托网络云技术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实现了师生交互方式的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微信公众订阅号上学习内容和新闻的推送,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革新。[7]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李栋提出了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课程,该创新课程的组织方式包括:在线离线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和开放型课程设计等三种方式。李栋认为,创新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创新导师科技成果持续对接与跟踪指导、学生创新力评价与 职业规划 ”。[8]可见,“互联网+课程”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课程”使得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及时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 从以上六位专家和老师的视点可看出,“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是多样化的,不仅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教的方式,而且真切关注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这正契合了国家新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对于学校层面,“互联网+”带来的转变更是具体的,深入到学校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课程优化等各个方面,学校的围墙逐步被打破,学校、教师和学生变得越来越“泛在”,“互联网+”让教育更加无形、有趣、多样。未来将会有更多“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创新和变革成果。 三、“互联网+”促进评价的变革 评价是任何一种教育形态和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次论坛共有3位专家的报告涉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评价问题,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和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李奕博士。 1.伴随式评价――“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 华东师范大学的任友群教授从“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和辨析开始,抛出了伴随式评价是“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的观点。 任友群教授认为,“教育+互联网”是从当下教育、教学的既定逻辑出发,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使得既定教育、教学逻辑运转得更加顺畅,在“教育+互联网”的格局中互联网或信息技术并没有成为再造或重塑性的力量;而“互联网+教育”则是深度应用“互联网思维”,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性力量”,再造、变革现有教育的既定逻辑。[9] 评价的变革包括评价内容的变革(从评价“可以测量的能力”扩展到评价“难以测量的能力”)和评价方式的变革(从传统的“纸笔评价”走向“数字评价”)。要支撑评价内容的拓展、评价方式的变革都需要“伴随式评价”,所谓“伴随式评价”有三大特征:第一,伴随生活全领域(只有伴随生活才有可能解决那些“难以测量能力”的“测不准”问题);第二,伴随学习全过程(只有伴随学习才能使评价真正应用于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三,伴随个体自适应。而要实现“伴随式评价”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2.“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 南京师范大学的朱雪梅教授用实证方法开展了一项长达十年并且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研究――《“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在该研究中,朱教授开发了专门的支撑评价工具,利用网络平台中可预设、可调节的各类专门化观察量表,利用移动终端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达到了矫正偏差教学行为的目的。该研究以信息技术推动课堂评价变革,用移动终端替代传统纸笔听课工具;将课堂观察表及行为标准嵌入平台中,克服传统评课缺乏标准的问题;课堂评估基于移动互联网,克服传统听评课受到时空限制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克服传统评课无科学论据的问题;多元化评价主体交互协作,克服传统评课主体单一的问题;因此,朱雪梅教授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数据思维+课堂观察=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论断。 同时,朱雪梅教授还提出了“互联网+校本教研评估”的观点,通过校本教研平台的实践研究实现了“让教研评估迈进数字化时代”。该平台改革了当前校本教研工作只“研”不“评”的现状,突破了教育信息化“学习空间人人通”未通的瓶颈,探寻了教育评估手段从 经验 迈向“数字化”的路径,消除了常态化教研活动深受时间与空间束缚的困境,降低了评估主观性,提高了校本教研品质与管理效率,引导了智慧教研方式。因此,朱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公式:互联网+数据思维+校本教研评估=学校可持续发展。[10] 3.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 来自北京市教委的李奕委员在分析了首都教育“深综改”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以及考试评价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后认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学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惶恐,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以及优势的展示机会。李奕指出,广义教育供给下“移动互联”成为必须的选择:在供给方式上,在线教师服务、在线课程服务、在线诊断服务、跨部门、跨系统服务等这些移动互联的方式更为时尚也更加尊重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在供给内容上,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的课程资源供给,定向推送作业、教辅、服务索引,教师在线的智力支持服务,促进优质教育服务的迁移与流转,以新型资源观指导资源库建设,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成长,供给“同伴”,构建在线学生自我诊断的“体检中心”和“化验室”,使质量监控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管理监督;在供给节奏上,长短课结合,大小课结合,学段内快慢结合,长周期作业;在线自我诊断的频度依据学生认知个性、进度的供给;在线双师辅导的周期要合适等。[11] 从这三位专家报告可得出,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工具、评价的方式,一切围绕评价的关键词都变成了“互联网+”。伴随式评价实现了互联网与人的融合,评价标准与评价工具的互联网加法承载了数据思维,助力了科学教学评价的可持续发展。在无法改变考试作为学生终极考核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思路让评价更加有针对性,学校教育一样可以个性化,大众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变得更加容易,这都是“互联网+”评价的重要表现,一旦“互联网+”迸发力量,必然像火山喷发一样散出无限能量。 四、教育大数据的管理与决策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杨现民博士和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分别就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进行了分析。 1.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 杨现民博士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教育大数据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石”的论断。杨博士利用教育大数据的冰山模型,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发力点,并对“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教育管理”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认为“通过智慧管理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远程督导和个性服务,提升教育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同时,杨博士还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助力智慧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十多个案例,如清华大学、康涅狄格大学、深圳市教育资源科学动态规划、美国数据通用标准、美国ECLS项目等。杨博士认为如何构建立体化教育数据网络、教育大数据如何落地应用推广、如何保障教育数据质量与安全、如何合理合规运营教育大数据等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2] 2.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决策 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阐述了数据挖掘及其教育大数据对于支持教育决策的重要作用,指出是教育数据的决策支持应用是为了让淹没在众多信息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能够“说话”,为教育领域中的相关人员提供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从而帮助他们做出知情的决策。魏博士以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三个领域中的大数据收集及其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有关信息,并最终服务于教育决策的过程,认为大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是作为审慎决策的依据,可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13] 无论是进行智慧教育管理还是开展教育决策,这都说明了当前时代是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在教育行业里,每天都在产生各种大数据,大数据分布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教育者如何将大数据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去改变教育教学是当下的研究方向。“互联网+”有意义,大数据有帮助,教育呼唤“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质变。 五、“互联网+”改革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中的主导因素,如果没有教师的理念转变和专业发展,再宏大的教育变革也只能是空话。 1.“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 国务院参事汤敏就“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进行了探讨,汤敏先生从对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开始讲起,以“一乡村中学与人大附中同堂上课”和“田东上法初中双师教学课堂”为例,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的特点,并给出了建议。汤敏认为,应该把“双师教学”模式与国培、省培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和各地课本版本安排,在全国、省区内分别都找出一批优秀教师,把他们的课全程录制下来;对参与录制课程的学校、有一定的激励;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和多方式的培训试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录制的优质课堂传播出去,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乡村教师培训的目的。[14] 2.“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陈颖老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陈老师以西城区教师研修网为例,介绍了西城区教师研修网的基本情况、教师网上研修的几个基本要素(平台、资源、活动和组织管理),着重讲解了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教师自我 反思 和同伴互助、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群体学习和行为改进以及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丰富网上学习资源等三个问题。[15]目前西城区教师已经实现了网络研修的常态化,陈老师认为“教师网上学习是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大量的网上研讨数据能否作进一步提炼、影响教师深层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深层学习”等这几个问题将是未来研究需要突破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下一代人才的质量,汤敏参事和陈颖老师都对“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给出了具体的做法。针对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既要考虑“双师教学”的人力做法,也要有“混合式学习”的技术做法,既要有“双师教学”的合作思维,又要有多元化学习、时时更新教师知识的观念;教师可能无法改变教学的物理环境,却可以借助“互联网+”延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进步。因此,“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植入“互联网+”的基因,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六、“互联网+”促进同伴教育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石义琦教研员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建立有相互认同感的社会关系主体之间共同分享信息、知识和观念,相互传递思想、情感,以唤起感情上的共鸣,促进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达到相互感染而奋发向上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促进了同伴教育的开展。石老师以“南山教育综合服务大平台”和南山“课堂重构”模式作为案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同伴教育的支撑,认为网络提供了人性化的交流平台,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与交流的空间。南山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了南山“六学”同伴教育课堂,即“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网络拓学和实践研学”,同时在同伴教育区域基本模式基础上,构建了各具校本特色的变式模式,比如:基于智能学习的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基于APP的游戏化学习与创客学习模式、基于MOOC的翻转学习模式等。[16] 随着QQ、微信等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同伴教育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行性,“互联网+”成就了教育服务;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教育APP的常态推广、MOOC翻转学习等都会成为学生的同伴,真正实现“互联网+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七、结束语 综上观点不难发现,无论是互联网对于教育、课程、教学,还是学校的组织结构,都可以集中一个观点来概括,那就是“互联网+”对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创新和变革,“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育形态、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学范式的转变,也促进了课程、学习方式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一种化学变化,化学的反应会改变物质的形态和性质,正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说的:期待“互联网+教育”变成一个化学效应,减少负面效应。无论是任友群的“伴随式评价”还是朱雪梅的“多元交互式评价”,都离不开“互联网+”的逻辑支撑,但是“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用来支撑评价的工具,“互联网+评价”是对传统教育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智慧的、是自适应的,是“化学变化”也是“生态变化”。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17]。基于MOOC、SPOC模式的学习效果超于传统课堂,网络教育的奇点可能临近了,信息技术的变革教育的威力可能要爆发了。[18]但是“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既有新的机遇,也要面对新的挑战。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需要冷静应对,既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新的技术和概念层出不穷,“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柯清超.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3]__民.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4]钟秉林.互联网教学与学习革命.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5]余胜泉.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组织结构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6]孙众.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7]李晟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8]李栋.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9]任友群.伴随式评价:变革的先导[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0]朱雪梅.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1]李奕.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2]杨现民.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3]魏顺平.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案例分享(国家开放大学)[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4]汤敏.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5]陈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6]石义琦.同伴教育:教育信息化新视角[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7]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 [18]王涛.互联网变革教育的实践路径[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猜你喜欢: 1. 浅谈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论文 2. 有关网络教育论文 3. 关于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互联网+”形势下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网络教育有了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将其作为推动教育改革,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网络教育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网络教育论文题目(一) 1. 网络研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 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概念、特征及实施框架 3. 财经类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4. 远程开放教育数学课程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5. 探究移动平台教学模式在盲人按摩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6. 基于微博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探索 7. 硕士生精品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动力机制分析 8. 网络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对我国高校线上教育的影响与研究 9. 高等院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10. 应用于网络教育的大数据技术探析 11. 浅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12. 语料库构建实用性与商务英语网络化的发展 13. 混合式教学在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4. 网络游戏在网络教育中的角色探讨 15. 省级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6.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融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7. 病例驱动的“医院虚拟实习”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18. 面向区域医疗协同的可扩展远程医学教育系统设计与实现 19. 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 20. 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 21. 运用网络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2. 网络视频课件在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23. 基于CiteSpace的网络教育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4. 网络课程开发中教学设计人文化的实践 25. 网络机房与校园网接入的设计方案研究 网络教育论文题目(二) 1. 我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 “互联网+”背景下远程教育教师的心理反应与调试策略 3. 网络教育背景下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探析 4. 浅析智慧教育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搭建及运行 5. 网络环境下知识建构模型对比研究 6. 成人网络教育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7. 借鉴微课教育功能创新网络德育工作 8. 远程教育高校以党建工作促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9.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构建 10.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下中小学教育网站安全防护研究 11. 美术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12. 成人网络教育的学习监控策略初探 13. 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4. 对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15. 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 16. 网络环境下“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7. 网络环境下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 18. 网络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9. 现代远程教育融入传统成人教育的模式研究 20. 农村老年教育网络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21.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计算机教学创新思考 22. 生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践探索 23. 基于云平台的口腔内科学微课程开发应用 网络教育论文题目(三) 1、网络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2、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探析 3、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4、基于新媒体的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5、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6、基于网络技术条件探讨中职政治教学策略 7、网络游戏对教学活动的可借鉴性研究 8、网络学习空间中交互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9、泛在学习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的创新应用模式 10、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1、远程开放学习者网络交互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2、“微课”教学模式下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3、网络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学科的应用 14、基于Moodle平台《建筑测量》网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5、网络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多单元评价模式的构建 16、动漫、游戏等网络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审美取向的影响 17、基于慕课教学理念的中西文化对比课程建设与实践 18、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19、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猜你喜欢: 1. 有关网络教育论文 2. 网络教育有关发展的论文 3.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4. 网络教育浅析论文 5. 网络教育方面相关论文

奥鹏教育论文答辩线上答辩流程

线上答辩具体操作如下:1、线上答辩一般通过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在手机打开腾讯会议。2、进入腾讯会议界面,点击进入会议选项。3、弹出会议界面,输入答辩秘书发送的会议号,修改名称,以顺序为名更显眼。4、跳转界面,由于答辩需求先将自己静音和关闭视频,等待老师通知再开启。5、答辩结束后,点击右上角的结束离开会议,等待答辩结果即可。

论文答辩什么流程

论文答辩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必经的流程,以下是我整理的论文答辩什么流程,欢迎参考阅读!

1、首先学生要在答辩之前,把自己的论文复印成几分交给答辩老师,答辩老师会提前拟出要提问的问题。

2、答辩的时候,学生现对自己事先做好的ppt进行展示,对论文的.概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3、在答辩老师中会有一个专门负责自己的答辩老师,会针对你的论文提出意见和相关问题,学生进行现场回答。

4、学生进行逐一的答辩以后,在原位置上等待所有学生答辩完成,再退场。老师商定是否通过,并拟定成绩以及评语。

5、等答辩结束后,指导老师会集合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交流,针对答辩老师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6、通过的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格式规范以后就可以了。未通过的学生会再组织答辩,需要再做准备。

如果你前期准备充分的话,其实答辩过程中一般都没什么大问题,放平心态,灵活应对是最好的方法。

1.背景和穿衣

首先是外貌问题。要注意保持自己身后的背景是比较干净简洁的,讲究的孩子,还会注意一下光线问题。然后在穿衣上,如果学校没有强制要求正装的话,你也不能穿的太随意,保持基本的得体,简单干练的衬衫是最好的选择。

2.礼貌和态度

一定一定要记得在答辩开始前跟老师们问好,结束的时候和老师说声“谢谢”。无论是在论文自述或者问答环节,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用词和语气,不要太过于口语化,语速适当,尽量展现你有礼貌的一面。

论文答辩过程

1.在论文答辩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主答辩老师会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要先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以及写作体会。

3. 答辩老师提问。答辩老师一般会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回答,而有的学校要求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当场作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三个问题可以是对话式,也可以是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答。根据学员回答情况,答辩老师也可能会随时插问。

4. 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老师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拟定成绩和评语,并商定是否通过。

论文答辩流程如下:

1、在论文答辩会之前,我们需要将经过了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包括所有的提纲以及任务书还有初稿都提交上去。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答辩进行时会有老师对你所讲述的问题进行提问,一般在3个左右,在老师提问完后根据学校的规定可以准备一段时间或者立即给与老师答复。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

6、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一般允许学生另行答辩。

论文答辩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论文答辩——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

二、论文答辩——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

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三、论文答辩——语流适中

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四、论文答辩——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的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线上论文答辩ppt

1、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道哪些;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二块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做一个介绍,这版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最好可以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到底都做出了哪些工作,研究成果有哪些,研究成果究竟怎么样;4、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5、结束要感谢一下答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注意事项:毕业论文答辩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把自己的论文在10-30分钟内讲出来,是对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的挑战。这种能力在毕业生的一生中非常重要(求职、面试、申请项目、总结等等)。需要注意的问题:1:毕业论文答辩幻灯片的内容和基调,背景适合用深色调的,例如深蓝色,字体用白色或黄色的黑体字,显得很庄重。值得强调的是,无论用哪种颜色,一定要使用字体和背景显成明显反差。2:要点要用一个流畅的逻辑打动评审老师。3:字体大:在昏暗房间里小字体会看不清,最终结果是没人听你的介绍。4:不要用PP它自带的模版:自带模版那些评委们都见过,且与论文内容无关,要自己做,简单没关系,纯色没关系,但是要自己做!五:时间不要太长:20分钟的汇报,30页内容足够,主要是你讲,PPT是辅助性的。(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1、首先去像素网选择一套合适的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PPT封面应该有:毕设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4、之后,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做一个介绍,这版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5、重头戏自然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最好可以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到底都做出了哪些工作,研究成果有哪些,研究成果究竟怎么样;6、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7、结束要感谢一下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

1、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4、之后,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做一个介绍,这版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5、重头戏自然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最好可以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到底都做出了哪些工作,研究成果有哪些,研究成果究竟怎么样;6、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7、结束要感谢一下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载精美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就到怪人网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当然要做PPT。 第一,制作PPT时要注意可能因为网速的问题而减少动画效果的使用。制作的PPT尽量背景简介,不要充满文字或者不要太绚丽。 第二,用PPT的一个好处,就是你答辩的时候可以共享自己的电脑屏幕,让答辩的老师更加直观的可视化的看到你本科的答辩内容,这样有助于他们理解你所讲的内容。 第三,一定要排练,因为本因为本科答辩就是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所以你PPT的排练过程当中,必须使用合适的连贯词,然后把自己本科的答辩内容串成一个故事。而且PPT当中最好使用一些与你答辩内容相关的图片来展示你PPT的可读性,以及来帮助答辩老师的注意力,始终持续在您的答辩当中,毕竟在线的答辩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分散。 ppt现在是很基础的工作技能,如果论文答辩都不用ppt,就差太多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本科论文线上答辩是要做PPT的。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PPT的话,难道你就对着摄像头自由演讲10分钟吗? 本科论文现场要做PPT,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PPT的目录基本上遵循你们本科毕业设计word文本的目录进行就可以。 一般包括简单的背景介绍,已完成的实验内容介绍,这部分是重点。得到的结论等等。 在讲PPT时注意时间控制。一般线上答辩可能都会有终端的录像,以保证答辩的公平公正。这一点最好提前在线下练习。 回答问题时注意,如果这个问题你可以回答,你可以这样说,老师提的问题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然后进行作答。 假如这个问题你不是很了解。回答时也要有技巧。可以说很抱歉,老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的不是很深入,我目前的看法是…… 讲解和回答问题时不要紧张,语速放慢,吐字清晰,表达准确。通常本科毕业设计的答辩也就10分钟,争取在这10分钟里给老师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那么你的毕业设计就没有问题。 当然要做ppt了,ppt可以帮助你清晰结构化的展现你的课题内容,也能帮助评委老师更加方便简洁地了解你的内容。答辩ppt要做的简洁易懂,本科答辩的话20页左右就够了,清晰简洁展现你的东西,不用特别花里胡哨,尤其是工科学生,以简洁全年为主。 不一定吧,我们专业答辩老师都没要求做。但是其他院老师有要求做的。

  • 索引序列
  • 关于线上教学论文答辩
  • 线上教学调查研究论文答辩
  • 关于线上教学研讨主题的论文
  • 奥鹏教育论文答辩线上答辩流程
  • 线上论文答辩ppt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