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艺术 传统民族文化 音质 音色 演奏技巧
一、二胡的发展历史
宋代陈阳的《乐书》,自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开始编纂,于建中靖国元年完成,历时近40年,文图并茂、规模宏大、卷目浩繁。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朝已经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成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统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由此可见,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二胡演奏水平。
元代,二胡艺术进一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就清楚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
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拉弦乐器的通称,传遍大江南北。
直至近代,胡琴始更名为二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就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二、二胡艺术特色分析
1.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精粹。
二胡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于我们民族审美传统。
二胡所具有的独特的静态幽淡美、自然美,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二胡艺术音色柔和、抒情细腻、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
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文献中有的说是伏羲或神农这两个原始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创制的,有的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有的说“帝俊生晏龙,是始为琴”。
究竟如何,因无实证,尚无定论。
就已知资料而言,琴在周代已确实存在。
古文献中就有记载琴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1]此外,《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进,其声噍以杀,其声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二胡艺术的发展就受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无一例外,其追求的是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2]
音乐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得方方面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激发出动人的旋律创作。
二胡艺术的创作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灵感。
《红楼梦》里描写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3]二胡曲《黛玉葬花》,是取自评弹曲目“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演奏者以轻拢慢捻的手法,丝丝入扣,声声入情,再现了林黛玉“自卑、自尊、自怜”的悲情艺术形象,让人产生怜香惜玉般的无限伤感。
《满江红》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作的词牌,宋人王善及近代的作曲家曾为之谱曲,在我国广为流传。
作者将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加以变化发展,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揉合,为图表现民族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
该二胡协奏曲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激发起对侵略者的憎恨。
祖国的大好河山历经艰险,但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能打败一切侵略者,历史证明了这个事实。
全曲充分表现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又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
2.纯净的音质、淳厚的音色是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
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
[4]在音乐世界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质、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腔”味最浓的乐器之一。
所谓“腔”,是指声乐演唱中的声腔。
之所以说二胡带“腔”,是因为二胡极富歌唱性的圆润音色近似人声,而中国乐器演奏的`最高旨趣则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并以接近人声为贵。
同时,二胡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
二胡多变的音色,是传统民族乐器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正是由于这一独有的特色,使二胡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具有民族味、中国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欣赏者通过二胡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二胡这一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进而能够把握乐曲中的内容、情感,使听众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
3.多变的演奏技巧是二胡艺术的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之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独有的风格特点。
在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上,它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各显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分为指法和弓法两大类,左手上有滑音、揉弦、拨弦、颤音等演奏技巧;右手则有跳弓和顿弓、拨弦、碎弓等各种技巧,其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右手弓法的在二胡演奏中显得最有特色。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
滑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
滑音是二胡左手最有特点的技法之一。
其功能:一为表现音乐,二为调节技巧。
滑音的音乐表现功能首先体现为点缀音色,深化感情色彩。
滑奏的力度、速度、幅度、方向对发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四个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制约又浑然一体。
[5]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例如二胡曲《江河水》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采用了压揉技巧,压揉,即是二胡揉弦技巧的一种独特方法,其效果压抑、激愤,具有明显的内在潜力,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祝桐君校注.与古斋琴论四卷[M].
[2]郑艳丽.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J].黄钟,2006,(z1).
[3]李庆霞.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2002,(1).
[4]雨牧.浅谈二胡音色的变性[C] .二胡文集.
[5]苏沙宁.二胡滑音的二重功能[J].乐器,1993,(4).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研究【2】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 二胡 艺术 的 研究 在 发展 ,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演奏的技巧及艺术的风格流派较多,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相对薄弱,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
本文试从时间的历时性研究转入空间的共时性研究,就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作简略探讨,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并就此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 键 词:二胡艺术地域特色
一、地域特色概言
人,总是在一定的 自然 地理 环境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人的体质和 社会 生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小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办公室,其地域空间特征的差异都很明显。
人的 文化活动和其他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这一乍看浅俗的论断,已由地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可靠的 科学 依据。
所谓地域学或曰文化地 理学 的研究 方法 ,就是将文化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与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而对文化区域的划分、鉴别、定义和 分析 ,则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地理上最大的分野是南方和北方。
南北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物产不同,民风民俗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也不同,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将中国的文化形态划分为南北两类。
这种划分虽然不可能与地理分界完全相符,但从历代学者的论述和人们普遍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看,这样的一种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古往今来,中国南北两地的确存在不少文化差异。
从最简单的角度说,衣,南丝北棉;食,南米北面;住,南床北炕;行,南舟北车;至于“南腔北调”,那就离 音乐 范畴更近了。
通过这些罗列,可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是仅凭概念就可以诠释的,它实际上浸润在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之中,不仅会日日时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 影响 ,更能点点滴滴地塑造出不同的性情和趣味,而这些性情和趣味,正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从古今文艺作品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某些因南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二、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
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可由以下几个视角窥知。
从出版发行的作品看,西北一带的二胡作品主要有《葡萄熟了》(周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编曲 刘天华移植 刘长福改编)、《牧羊女》(曹元德编曲)、《天山风情》(王建民曲)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那里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从旋律音上说,普遍都运用了增二度的音程。
如《葡萄熟了》的倒数第十小节和倒数第二小节,特别是《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此类情况就更是随处可见。
从节拍上说,也许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在节拍上多采用八五拍、八七拍、八九拍。
客观地说,像这样的非均分律动节奏,一方面音乐的动感性、舞蹈性强,另一方面增添了特殊的音乐效果。
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中多次 应用 了上述节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特别注重两手写实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葡萄熟了》的第144小节至151小节,通过左手指的拨弦及右手以同样节奏型的拉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那里的人们在丰收的时候,打着手鼓,载歌载舞的情景。
这显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有关。
在南方的二胡作品当中,如《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忆江南》(闵惠芬曲)等,同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这里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从旋律音上说,大都是级进的自然音程,乐曲《忆江南》的主题即是如此。
从节拍上说,似乎由于这里为江南平原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音乐主题在节拍上常用平稳流畅的均分律动感强的四二拍或四四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更注重写意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江南春色》,通过采用江南丝竹特有的滑音、垫指滑音及圆润饱满的音色刻画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综上所述,二胡 艺术 发展 至今,笔者认为,对地域性二胡作品的优与劣、演奏技巧的高与低的评价,本没有绝对的标准,凡依据当前流行的审美眼光妄加判断,也不堪作为 科学 的评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南北两地的二胡作品风格及演奏 方法 的确存在着不同,则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或者说依据什么原理去 研究 二胡艺术中的地域风格或者描述地域二胡现象呢?
第一,地理条件与地域 文化艺术成就不成正比。
就 音乐 中最小的题材——民歌来说,山西河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穷乡僻壤,但那里民歌的艺术成就却很高。
尤其在表现爱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这些 内容 的民歌,更是震撼人心。
说得远一点,荷兰很小,西班牙很偏,但那里的艺术成就很高。
二胡艺术亦是如此。
浏览近50年来在全国正式出版的约300首作品之中的较为经典的50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以《秦腔主题随想曲》《蓝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调》《红军哥哥回来了》等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格浓郁的作品,形成了在 中国 二胡艺术中 影响 较大、分量较重的一大派别体系即“秦派二胡”。
对此,在朱道忠先生的《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一文中这样说道:“‘秦派二胡’在这个体系中,通过传承、探索、 实践、创新,也以极其感人的风韵别树一帜地高扬于西北风中。此‘风’从黄土地高原向东吹醉了神州大地,国人无不惊异地引颈‘西望长安’,惊觉八百里秦川。”北京是中国 政治 文化的中心,也是音乐艺术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以京风、京韵为主题创作的二胡作品,无论是数量上或是影响力上,尚不及“长安乐派”。
因此,地理条件与地域文化成就不可概而言之。
第二,二胡的地域特色有远近而无高低。
一国之内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世界范围内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但文化的发展与艺术的特色却不以地域为界划分高低。
不能说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是不好的;同样道理,北京的二胡艺术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其他省市的二胡艺术也有其独特风味和特色,客观地说,各有所长,不分轩轾。
第三,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差异。
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的质量而不在于外在数量。
研究二胡地域现象不仅应该重视作品的数量、演奏的技巧,更应该注重地域二胡艺术所反映的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价值的高度与深度,或曰更应注重其凝练的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
第四,结合时间因素考虑。
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的,不同的空间往往承载着不同的 历史 文明程度。
比如17世纪,本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时期,但那时在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可能仍然处于狩猎文化的阶段。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经济 连年出现高速增长的当前,地域之间同样存在着贫富差别。
这说明相同的年代不一定处在相同的文明体系之内。
这样,才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艺术现象。
二胡艺术亦莫能外。
在二胡艺术的研究中考虑到空间 环境的作用,实则并非新思想。
丹纳在《艺术 哲学 》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仅取决于“ 时代 精神”,也取决于“周围的风俗”,地域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山川河流,还要研究地区的文化及艺术。
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必然受到这个地域内 自然 与文化氛围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及演奏这些作品的人,甚至非本地人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这种地域文化的痕迹或是想象、感受这个地域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在创作、演奏、欣赏一首细腻悠扬的江南作品时,他所捕捉、感受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
这是为什么呢?
近些年来中国二胡艺术的研究在发展,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不甚关注。
从时间角度研究二胡艺术的发展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角度。
“历史不仅是河流,河流不仅是一条。历史不但是时间的动态变化,更有赖以存在的空间的静态差异,亦即还有纵向曲线——历史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窃以为,这一看法甚是符合二胡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情况。
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将注重时间的历史性研究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可为二胡艺术的研究 工作增加立体而鲜活的气息。
参考 文献 :
[1]朱道忠 《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中国二胡 2004年 第2辑
[2]程民生 《开拓历史的空间——历史的地域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9年6月25日第7版
二胡的艺术魅力论文【3】
摘 要: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本文以二胡的艺术优长、二胡的艺术成就、二胡的艺术创新为三大理论层面,对二胡的艺术魅力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力图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二胡;艺术;魅力;优长;成就;创新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
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
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
北宋的陈��在他所著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
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
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
“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
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
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
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
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
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
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著。
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
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病中吟》、《光明行》、《赛马》、《良宵》、《山村变了样》、《赶集》、《行街》、《空山鸟语》、《湘江乐》、《江南春色》等等。
尤其是《二泉映月》,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并被誉为“国际乐坛十大名曲”之一,已经蜚声中外。
在国内也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转变。
“作品艺术成就中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旋律深刻抒情性的美感,这时于后来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应该有启迪。”③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而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另一首二胡名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1993年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
这首名曲一起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深受国人与海外华人的喜爱。
其二是名家辈出、成果辉煌。
杰出的二胡作曲家有阿炳、刘天华、刘文金、赵砚臣等。
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有阿炳、刘天华、闵慧芬、张韶、张继让、张慧元、张令杰等。
其三是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二胡艺术影响到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族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于打造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成就是高水准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核心与标志。
三、二胡的艺术创新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同样,二胡的艺术创新也是二胡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充分证明,二胡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一是作品的创新。
如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是成功的创新之作。
其二是演奏的创新。
如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二胡演奏员的站立边舞边演奏;赵本山与郎朗的二胡与钢琴混搭二重奏《赛马》;北京“国乐天骄女子乐用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混搭演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创新是深层次的,这是二胡艺术魅力的支撑与动力。
注释:
①②王晓红.民族乐器系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63.
③张慧元.全活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243.
支持原创。呵呵,这个是我临时写的,你也行的,加油。 这个世界发出的声音实在太多太多,有的细微到你无从分辨,有的刺耳到让你焦躁。也有的,会让你莫名感动。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预示着新的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非常神奇。相信我们都经历过,虽然记不得,但是有人会替你记得。 那个人会为你哭,会为你笑。她的大部分声音都是为你而发出的。你知道吗? 每天早晨,催促你起床的声音让你有点小不耐烦。 每天出门的时候,不厌其烦的要求你小心安全的声音让你无可奈何,拜托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考试之前,比你还紧张,不停碎碎念的声音让你倍感压力。 考完试,小心翼翼问你考试成绩的声音,让你觉得她有时候关心成绩多过你,气的牙痒痒。 睡着的时候,她为你盖被子,可是你听不到她进门的声音。 犯错的时候,她对你大吼大叫,情绪偶尔失控,可是你却毫不领情,甚至摔门而出。 当你还小的时候,这个人几的声音乎占据了你的整个世界,听到陌生人的声音会害怕的你,会大哭着扑到她的怀里,而她会温柔的安慰你:“宝宝,别哭。” 当你长大的时候,她的唠叨也不见的有多少。出门小心,注意身体,天冷加衣服,考试怎么样,同学们相处还好吗?…… 相信说道这里,你也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妈妈”,发出这些声音的就是妈妈。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岁月不待人,当我们成长时,她也渐渐老去。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倍感弥足珍贵。听不到她的声音,伤心流泪,却无人代替。录下她的声音,每天聆听。为何要如此,为何不在拥有的时候,努力珍惜? 今天回家,我一定要对她说:妈妈,希望我能够永远听到你无止境的唠叨的声音。妈妈,我爱你。“ 那么你呢?是否也应该如此?
有这样一种声音”写作指导【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除诗歌外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审题】“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文体自选”,在表达形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包括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你的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的亮出你的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立意】(一)自然的声音。1.雨敲石板发出的叮咚声引人沉浸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与“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悲壮等美丽意境中,从而让人洗去心灵的污浊,升华思想。2.黄河波涛滚滚,撞击两岸的气壮山河之声让人感受到拼搏的壮美。3.冰雪融化、燕子泥喃、蜜蜂嗡嗡、小麦拔节、小草的萌动等春天的声音告示着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负大好时光。(二)家庭的声音。1.父母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2.父母的脚步声散发着浓浓的亲情。3.父母的叮嘱声绵延着厚重如山的关怀。(三)校园的声音。1.老师上课时神采飞扬的讲解及抑扬顿挫的语调,让我终身难忘,更让我体味到老师的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2.老师循循善诱的批评教导声,如雨露般滋润着我茁壮成长。3.我的特异功能——听声知人。由走路、说话声判断出声音的主人,可见友情的融洽与醇美。4.同窗的梦呓。同窗平素酷爱绿装,军训时,更是梦语不断。这让我感受到了同窗处处以军人自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5.竞选演讲。班委的竞选演讲,充分展示了同龄人的青春风采和鲜明个性。6.令人生厌的铃声。铃声一响,老师上场;铃声一落,超负荷作业滚滚而来。这是紧张、单调的学校生活的再现。(四)社会的声音。1.歌声:听《好大一棵树》的感受。我希望自己能像树一样,做一个在风雨中昂起头,冰雪压不服,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的人。2. 呐喊声:赛场上观众为运动员欢呼呐喊的声音,令我热血沸腾并激励着自己勇往直前。写鲁迅,民族的精神。3. 乡音:游子的思乡、爱国、统一。4.天籁之音:写环保。5.孩子的哭声:写战争、和平。6.节日的声音:写传统节日的感悟。【佳作欣赏】牵动我心的声音好久没有回家了,想念家乡的人,想念家乡的树,更想念家乡那令我魂牵梦绕的小河的潺潺水流声。汽车飞快的奔驰着,我的轻盈的心像一缕轻烟,悠悠的飘出了车窗,向着那绿荫缠绕的小河飞去。看着我呆呆的样子,妈妈轻轻地推了我一下,才把我从那小河里拎了回来,我说:“我看见了这条河就想起了家乡的小河。”妈妈说:“别想了,到家了,你自己去看看吧!”放下书包,放下一身的疲惫,我向那小河飞奔而去。小河,我回来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水杉,仿佛是守卫小河的卫士,保护小河不被尘世的喧闹骚扰。再近一点,便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清切而动听,像是一位音乐大师在演奏一曲动听的歌曲,天地万物借被这声音感染,静静地倾听这天籁之音;又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牙牙学语,这声音是最原始的又是最纯洁的,最能牵动人心灵的。再走近,便看见河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游鱼嬉戏。拿起一块碎石,用力扔出,在水面上欢快地跳跃,一下,两下……干脆便脱去外衣,跳入水中,来不及觉察水的温度是否合适,只觉得身体陡然清爽,在水中游上三四个来回,洗去身上的灰尘,洗去周身的疲劳,洗去在学校里的一切不愉快。走出小河,躺在那岸边的青草上,任夹杂着水藻味的风吹打胸膛,吹去一身的水。以大地为席,白云为被,伴着朝霞去来,踏着夕阳而归,平日里喧闹的世界和这样的宁静的生活怎么可以比?如今的人们,听惯了街头的吆喝声,听惯了电视机里各种广告的声音,以及各种流行音乐的声音,又有几个人愿意跋山涉水,到这荒山野岭听这低颤沙哑的流水声,品味这样原始而自然的声音。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作出各种努力,甚至不惜耗费整个青春用来求知、挣钱,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样一个心灵的避风港又有几人让自己的心灵在此一驻。愿跳动着的心灵都能有一个自己的避风港,我独爱家乡那小河的流水声,指引我走向灵魂的归隐处。聆听《二泉映月》 曾经以为胡天八月飞雪时传来的幽幽胡笳是最苍凉的声音,曾经以为西边如狼烟般冲天直上的秦腔是最高亢悲愤的声音,可是,当我在某个寒冷的傍晚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我却觉得,我的心被震撼了,前所未有的凄凉的震撼。聆听《二泉映月》,你似乎可以看到那个独自走在无锡街头的衣服破烂的老汉,他手拿二胡,认真地拉呀,拉呀。 可是,有多少人驻足侧身倾听?他在风雨中艰难行走,叹息,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听他抱怨?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还要无穷。黛玉葬花,泪湿粉面,泪洒春衫,可终究宝玉会懂。而华彦军,只能将这一生的凄苦告诉这把二胡,将满腔的凄凉化为一曲《二泉映月》。 悠扬的二胡声,从湿润的江南传来。不,这不是声音,是苦难的生命在呐喊。 曾经以为黄莺的千啾百啭才是大自然中最美的声音,曾经以为“两个黄鹂鸣翠柳”才是最温暖的景致。可是,知道吗?在危地马拉,有一种叫做落沙婆的小鸟,每一次,它都要哀叫七天七夜才会下一个蛋。这哀叫或许远不比黄莺的婉转,远不比黄鹂的悦耳,可是,这却是大自然中最伟大的声音,仅仅因为它来自于一个母亲。在声音中,蛋壳才会变得坚硬,在这声音中,小落沙婆出生后才会变得健康。 声声痛苦的哀叫,从古老的南美大陆上传来。不,这不是声音,是一种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曾经以为雨敲打伞的声音是最落寞的声音,曾经以为风吹过松林是最壮阔的声音。可是,你体会过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曾经“接田莲叶无穷碧”的叶子,有的,早已被秋风撕破,有的,甚至卷作黑色的一团。可是,它们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曾经翠绿的莲蓬如今虽已成为焦黑,却仍高举。 滴滴嗒嗒的雨落声,从残荷叶面上传来。不,那不是声音,那是一种即使只有一根枯梗、一片枯叶,却具有摧毁力量的精神。 世界上有许多声音,可有一些声音却烙印般深深铭记在脑海中,它们带给萎我们震撼的力量。不,这已不是声音,而是来自生命最深处的绝唱!倾听历史的声音 不管你是否相信,历史是有声的。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炼石补天,从夏桀商周的暴政,到唐太宗的仁政爱民;从曹操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再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未间断。只要你静下心来,铭一口清茶,闭上双眼,你的思绪便会如眼前的热气氤氲上升,在无垠的历史天空中飘然而去又飘然而来。 从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不开的雾气。泗水岸上,飘来了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声音,我听到古人对于流水般光阴的深刻见解,我听到了古人惜时节时的伟大智慧,所以我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充实,更加坦然。 王图霸业转成空,美人香消玉殒。面对滔滔江水,那个至情至性的男人,终于忍不住,他的眼泪随着脸颊滚滚而下,滴进岁月长河,荡起层层涟漪化作绝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彻了项羽纷杂的过往,唱彻了霸王别姬的催人泪下的无限感恩,唱彻了英雄末路,今不如昔的悲苦庾无奈。所以谁也不能拒绝痛苦,没有哪个生命不刻苦痛的伤痕,别人的微笑中也可能隐藏着深深的痛楚,只是在寂静的暗夜,你未曾听过他呜咽的哭泣。 收回遐想的思绪,历史的回音仍在耳边继续它的抑扬顿挫,清冽浩瀚的旋律,干枯已久的心灵勾起阵阵潮涌,而美妙的记忆,不觉潸然泪下。 这是人类心灵深处的纯真与柔软,这是生命之河奔向大海的涛声依旧。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躺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去《高山流水》,感悟伯牙子期的千古永恒的友情;去听《虞美人》,领会后主今不如昔,己不如人的悲苦;去听《梁祝》,领略梁山伯祝英台亘古不变的爱情,去听…… 让我们在历史的旋律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任斗转星移,四季轮回,诠释生命的真谛,探索历史未知的神秘,消除那份与生俱来的孤独。千年的回音 灯下,执一卷书,拂拭掉心上的尘埃,静静地聆听那些千年的回音,与另一个自己静静相对。一个民歌手在小洲的丰草间就着关关和鸣的雎鸠唱着美丽的四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秦的天籁行云。 是西楚霸王那句“挡我者死”的怒喝吗,还是一个男人“虞兮虞兮奈若何”幽幽柔情,抑或是虞姬雪颈上的鲜血化为矛尖的湛蓝时那声叹息?秦汉的声音揉杂着壮士酒,霸王泪,乌鵻血,流淌成永不褪色的神话。 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嵇康“铮铮”的打铁声是如此的欢快又是如此的沉重。天空布满云彩,阮籍在山谷的尽头如杜鹃泣血般痛哭,山鸣谷应,一同唱着忧伤的歌。魏晋,哪是一曲《广陵散》可以说得尽,唱得完? 李白在花间独酌,举酒嘱明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温庭筠独行在霜侵驼褐晓寒轻的清晨,叹了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长衣飘飘的诗人,绣口一吐,吐出半个盛唐,揉着七分月光,三分剑气。 先秦的,秦汉的,魏晋的,盛唐的,还有许多许多,这些声音穿越时光千年的幽谷,向我轻轻地传送过,在我心中不断地产生回音,逐渐沉淀在彩虹似的的梦里。最爱在灯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咖啡浓郁的香气中,执一卷书,眼泪和温暖,都在发黄的柔软的纸页上渗透。那些曾经粗犷而质朴的声音,千年的时光将它修饰得完美到令人落泪,在心中引起千回百转的回音。 有人在古诗里唱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今天的我,也可以接着唱下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而在我唱的时候,我也有当日他所感到的一样的惆怅和悲伤,而池中的荷花也可以盛开得一如当年。尽管千年前那个唱歌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已消失了,但是那种叫思慕的情怀,在心中美丽而遥远的回音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改变。 我们可以放弃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这种美丽而遥远的回音、古诗的原始森林和梦想的绿地。回音中,我是拙而安的鸠鸟,我占着有巢氏的巢,我占着昭阳宫,我占着含章殿,我占着裴令的绿野堂,我占着王摩诘的辋川和终南别业。 回音萦绕,人生还有什么憾事? 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命运的交响乐奏起的时候,我们都是倾听者,倾听生命初始的雄壮,进行中的奔放和落幕时的静谧。然而,又有多少人在我们尽情享受着鞭炮四处炸裂、锣鼓喧天的热烈轰动时,只是默默缔看着烟花的绽放。此时无声胜有声吧,我们只是沉浸于喧嚣,而她们用心感受到的是最真诚的愉悦和欢庆。 如果海伦凯勒没有因病丧失视觉和听觉,她就不会有非同一般人的感受与经历,她也未必能写出像《我生活的故事》这样感动人激励人的经典著作。无声的世界带给她的是另一种完美! 如果贝多芬没有失聪,也许他也不能深切地感受到命运的多舛和生活的艰辛,也不会有与命运抗争的经历,也不需要每个音符的震颤真实地敲击着他的心。谱写的那些华美的乐章足以证明,在无声的世界里,生命之河奔流不息! 如果邰丽华拥有听觉,那么她的千手观音也只是一场普通的演出。而恰恰就是无声的世界铸就了她的辉煌,凭借着勤奋刻苦,百折不挠的顽强拼搏,她们这一群美丽的姑娘登上了春晚,走向了国际舞台,更是感动了千万人。 徜徉在无声的世界里,也许她们很多的无奈,毕竟这是一个既定的环境。继而才会迸发出对生命的另一种追求。而在常人的生活里,“此时无声胜有声“又是另一种不一样的解释。 有一天晚上,寺庙里一位禅师在院子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边靠着一把椅子,他知道肯定是庙里哪个人违反寺规偷偷翻墙出去玩了。这位禅师不声不响,挪开椅子,自己蹲在那里。不一会儿,偷溜的小和尚翻墙进来,黑暗里踩着老禅师的背跳进了院子。等他落地时才发现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禅师却只是拍拍他的肩膀,说:“夜深天凉,快回去多穿点衣服。” 没有严厉的训斥和责备,老禅师无声的教育是一种宽容,一种智慧,却更是一剂良药。 在无声的世界,她们创造另一种辉煌,在有声的世界,我们欲求无声的境界!天籁之音 我以为是王子归来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公主,还以为是“伊卡璐”的清香芬芳激活了一位与世隔绝的女子……然而,真正能与人心灵产生共振,迸发出愉悦富有律动的旋律却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听,鸟兽虫鱼正在这个大舞台中自我陶醉在洗尽尘滓、悠然自得的另类交响乐曲中。“独乐乐,与人乐乐”是这些可爱的主唱主奏共奉的精神原则,故才会把鸟儿曲折离奇的高调、森林之王振聋发聩甚至撕心裂肺的怒吼,水中美丽的鱼群窃窃私语的波音杂烩在大自然的山清水秀之中,使大自然的音乐是那么紧凑又不失雄壮,丰富又含个性。当你独处在这种被生命的声音簇拥温暖的境界,你会忘却不属于清秀、恬淡、悠然的其他一切世俗,因为鸟儿是你的心理医生,野兽是你的心理导师,鱼儿是你的知心朋友,它们会把你带进它们的旋律之中。 听,风在大自然中扮演锦上添花的角色。尤其当秋高气爽已至,如果没有与众不同、身轻如燕的秋风在落叶纷飞、金黄盈余的树木之间,河水山川之间川流不息,及时播下秋色的讯息,那么这秋是不纯的。而当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暖意袭来,风便化作一支催眠曲,柳条听了,暖洋洋地随她起舞,沐浴在春风的惬意之中。风与树枝的合唱,简直是珠联璧合,感染着周围的生机。 听,水是自然界最有灵气的,她同样在美丽的衬托下谱写一段又一段宛如音乐大师在自然戾永不停息的奏乐。听,海哭的声音……水用澎湃、用力量诉说着她的哀愁;走在林荫小道,不时有潺潺的溪水流淌的声音,是那么轻快、悠然自得、清凉无比;春雨绵绵,淅淅沥沥,把朦胧的音符刻在了大地与万物之上。她们组合交织在一起,浪漫涌向万物,美! 想让最美的旋律荡漾在你的耳边吗?想让最清的声音涌入心扉吗?想让最原始的乐章谱写在你的身边吗? 感受大自然,用心去享受。 丢失的声音 耳边有两种声音:一是讲台上老师按鼠标的声音,清脆利索;二是头顶上投影机的声音,长绵沉重。 如果是一个寂寞的假期,我会选择泡一杯奶茶,坐在电脑前,浏览帖子,或者捧着一包话梅,躺在沙发上看一部好莱坞经典影片。如果我出生在张爱玲的时代,也许我会坐在阳光下,泡一杯绿茶,挑上一本好书,给我三天阳光我也不会满足。而我,生在安妮宝贝的年代,我选择用鼠标和键盘来处理一个寂寞的午后。同样的安静的午后,总觉得键盘的敲击声比书本的翻阅声少了点什么,就像泡奶茶的玻璃杯少了泡绿茶的瓷杯的那点厚重和韵味。 以前总是很羡慕古时候人们的游山玩水,七八人席地而坐,有闲情时谈男论女,有雅致时也来个饮酒赋诗,待到傍晚时,咏歌而归,留给青山绿水一整夜的热闹。而现金我们的模式是把热闹留给都市。吃饭、逛街、KTV成了最基本的娱乐方式。我喜欢在KTV里尽情发泄自己的压力,没人说你唱歌是鬼哭狼嚎,能吼多响就吼多响,几个人吼成一团,是乐还是痛,也无从知晓了。同样是舒畅心情,K歌总比游山玩水多了点什么,就好比酒吧里的嘈杂和疯狂是山间所没有的。 忽然怀念农村的小弄。小时候,会有一些挑着糖的人,敲着铁块走进村子。我记得那时候听到这种清脆的声音时的兴奋。我们亲切地把这种糖叫做“DOUDOU”糖,每次听到铁器的敲击声,我们便把家里的破铜烂铁拿去换糖。一次,我拿锅铲去换糖,母亲知道后,便打我,而是还是盼着那诱人的声音。而今,我托着下巴,透过窗缝,我不知道我在等什么,也许是“DOUDOU”糖吧! 我在寻找过去的记忆。过去就像一面古老的城墙,它并不破败,却被一次又一次的粉刷,过去的美好也被新的分子所掩盖,可以说是被迫,但其实也是披着华丽的外纱。 有些东西一旦逝去,便很难再回来了。那溪水边的衣槌击石声,庭院中的石磨声,田野上的风吹稻浪声,月光下的蛙声…… 文明带走了什么?努力找寻那些丢失的声音,偶尔发现些似曾相识,却原来也是个影迹。 一根弦裂半生伤 一根弦裂半生伤,冷月枝头凋彷徨。梨花桂影君莫负,只道寂寞怨春光。 —题记 我是一个琴子,在兵荒马乱中颠沛流浪。胡琴是我的生命,血脉中浸润了那亢奋的音符。我无法逃离生命,所以胡琴与我不离不弃。 我独自拉着胡琴,在这条街的最左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我,哪天有人兴致勃勃看见了,丢过来一个铜板,吆喝:“喂,给爷来段。“我微笑着拾起钱,微笑着拉起琴来,微笑着看他心满意足地离开。我一直在微笑,一如我的琴中那个令人血脉喷张的嚣张。 有个人过来了,锦衣罗缎,掏出十文钱,让我跟他走。我起身,背起胡琴上路。对于客人,我言听计从。来到一个大宅子,富丽堂皇免不了夹杂炫耀的俗气。那人告诉我,今后负责教他家小姐练琴,日后必有重赏。我不动声色,跑江湖的最忌什么都写在脸上。 第二天,来到花园,小姐还未来,我拿下琴,擦拭松香,这是我的生命,在这乱世中唯一不能舍弃的东西。小姐还是来了,无声无息。我低下头,胡琴开始亢奋。亢奋之后,恭敬地躬身。小姐还是一言不发,我不敢看她。 第三天,我依旧先行一步来到花园。依旧拉完胡琴就起身告辞,依旧不敢看她。拉琴是我的本能,却没有教人拉琴的天赋。我承认。原以为挨上一段日子,那管家就会打发我走,可是似乎还没动静。 日子,在胡琴的沉默中滑过。可是,我却发现自己开始留恋那短暂的沉默。讽刺的是,居然还未曾抬头看过小姐的容貌。一个琴子爱上一种声音,不是胡琴的声音。那是言语畏惧的,轻灵不可一世。很遗憾,这个社会的爱情没有我的资本,一个拉琴的,拥有的只有一把琴和卑贱。 我收起胡琴,束起伪装,在沉默和乐音之间悄然走过。主意已决,连夜走了。可惊讶的是自己居然还有放不下,在闺房外,我拔起了琴弦。在某个瞬间,我希望能一起远走高飞,一起流浪在流离之所。 夜风如冽,乐声似戾。在最后的一个乐点,弦断了,呻吟不止。 我微笑着,终归还是沉默了。两宋的声音 历史的长河洗尽了各朝各代的繁华,保留了各朝各代的最本质的声音。兴起发展着的秦汉发出了一统天下,万代相传的宏伟的声音;繁华富强的隋唐发出了引领世界,傲视万物的自豪的声音;腐败衰落的明清发出了繁华不再,落后挨打的悲伤的声音。那么,两宋王朝呢,她又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陆游站在山阴的桥头,望着金人铁骑践踏下的大宋江山,望着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发出了“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愤的声音。一个爱国诗人的悲凉的身影,半壁破碎飘零的大宋江山,无数颗破碎的心,构成了两宋一道深深的伤疤。当满怀豪情壮志的青年变成两鬓斑白的失意老翁时,当宫廷别院变成断壁残垣时,他和她从心底发出了最悲伤的声音。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奋笔疾书,写下了激励人心的《满江红》。他忍受住背上刺字的椎心之痛,承受住铁制铠甲的沉重,经受住战地的严寒冷酷,驰骋沙场只为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当宋朝军队节节败退时,有岳飞等将领誓死收复国土的壮志激励着大宋百姓;当宋朝臣民被俘时,有文天祥等志士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激励着百姓。他们替两宋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声音。 一对难分难舍的情人,一段缠绵悱恻的离别之情,婉约派诗人柳永用它灵动的笔写出了情人离别后的凄寂苦楚,更是开创了宋朝婉约的词风,留下了婉约缠绵、圆润清丽里的声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发出了婉约动人的声音。 苏子站在赤壁前,望着滚滚你东流的长江高声吟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被贬黄州的苏轼在人生的低谷中站了起来,写下了千古名作。历史没有忘记,人们没有忘记,这滚滚长江水发出的豪迈的声音。豪放派诗人们描写壮丽的景物,追叙了英雄人物,发出了激昂向上的声音。 宋朝在蒙古的铁骑下覆灭了,江山换上了新的主人,但宋朝的声音留下来。我们学诗、读史,只为了让她独特的声音再次响起。 宋朝的声音组成了一首交响曲,虽然演奏结束了,但是音声却久久回荡,留在了人们心中。 历史的声音 滚滚长江东逝水,其间多少英魂,多少国色,几多血汗,几多叹息,历史湮没于此。浪滔滔,人渺渺,纵然是千古风流浪里摇。 战争的声音是血腥的,却雄壮浑厚。始皇帝的兵马俑,千军万马,栩栩如生,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大秦帝国的铁骑踩着相同的节奏从远处传来,越来越近,夹杂着浑重的鼓声和冲锋号角,向我逼来,令人窒息。硝烟弥漫后是尸身遍野,血流成河,断壁残垣,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惨烈萧瑟。 文学的声音是沉默的,却震撼人心。听不到孔孟的谆谆教导,但学成了儒家经典;听不到太史公的历史评论,但了解了秦皇汉武的文韬武略;听不到李青莲的仰天长啸,但已神游了天姥和庐山;听不到易安居士的哀怨情愁,但《漱玉词>已记在心头;听不到曹雪芹的愤慨指责,但《石头记》已光照文坛;听不到鲁迅先生的呐喊,但《鲁迅全集》已翻了再翻……时间湮没了多少文人骚客的身影,涛声依旧,难复往日深情,但点点笔墨仍在教化人心。 美女的声音的动听的,却寂寞坚韧。褒姒终于开口笑了,却成了烽火台上最后一抹亮色;昭君决定离开了,忧怨的琵琶声中包含了多少宁胡阏氏的乡思;武周建立了,女皇的一字一句全是辛酸后的智慧结晶;《霓裳舞曲》响彻琼宇,玉环却全然不知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宋庆龄的鼓励和支持,使国父孙文坚持革命一生……她们是绝美的,是无奈的,是勇敢的,社会不希望她们站在前面,但她们却成了历史交响曲中最清丽的音符。 科举的声音辉煌过后成了一种负荷。仕途的声音模糊而嘈杂,隐士的声音清澈却无奈,爱情的声音甜美转为悲哀。于是乎,蒲松龄写鬼写妖,刺贪刺虐去了;嵇康与山涛绝交了,打铁声铿锵而起,《广陵散》此次绝响;陶渊明归隐田园,梦游桃花源去了;陆游和唐婉各作《钗头凤》互诉情衷,可最终还是错,错,错。 不尽长江无情流水,冲出了污浊的泥沙,倒映出历史清晰的面容,掩盖了世俗的喧嚣,回响着历史厚重的声音。 历史的声音沉重庄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国色天香将其郑重托起,而又轻轻放下。 倾听历史,感悟生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0 条大 中 小 【访问量】118论秦腔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刘天利【学科分类】著作权法【出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摘要】秦腔艺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申请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秦腔艺术在当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且秦腔艺术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保护秦腔艺术,应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通过政府资助和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和市场化经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之路。【关键词】秦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生产性保护【写作年份】2010年【正文】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和京剧、昆曲等一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秦腔艺术由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演绎而来,因关中地区被称作“秦”而得名。其吟唱者以枣木为击节乐器,以梆为板,月琴、二胡应之,亦有紧慢,俗称梆子腔。秦腔艺术往往要求演绎者声脆、音广而高,俗称吼秦腔,由于秦腔演绎需要以豪放、粗犷的方式表现,正好契合了秦文化粗放、大气、豪爽、不排外、包容的精神气质,比较适宜于西北人吟唱。其演绎者一般均具有浓郁的地方口音(主要是陕西关中地区、甘肃一带的土话),反映了秦地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纯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作为秦文化演绎发展的核心区,陕西为秦腔艺术的产生、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秦腔最早发源于秦地,并由秦人经过千年演绎,其唱腔可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种,并逐步形成不同流派。包括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的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西府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汉调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中路秦腔。这四路秦腔虽受长期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在语音、唱腔、配乐等方面稍有差别,但均扎根于秦地,与秦人赖以生息繁衍的秦文化在精神气质上具有统一性,并在脸谱、身段(如趟马、担柴担等)、化妆、特技(吐火、吹火)、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八声)等方面,都有基本相同的风格。可以说,吼秦腔已经成为秦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秦腔生存现状及其原因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生存环境变迁等因素而走向多元化趋势,经历几千年发展的传统艺术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秦腔就是其中之一。以西安市为例,现在从事秦腔艺术表演的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的生存状况差,职工工资水平低且主要靠政府差额拨款,差额率为50%左右,其余要自己解决;秦腔剧场的建筑和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演出要求;通过演出获得经济收入早已无法解决演员和其他职工的生活问题;秦腔剧团的新老更替难以完成,老演员退休了,年轻人却不愿来,或者来了留不住;更重要的是,秦腔剧团现在的编、导、演、舞、美等主创人才严重青黄不接,剧团不能创作出更多适合现代人需求的新剧本或剧目,导致观众流失严重,接续困难。虽然目前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在接收了相关秦腔剧团的管理权后,采取了一些新措施试图扭转,但是要根本改变秦腔发展传承的窘迫境地却非一朝一夕之事。总的来说,造成上述局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物质方面的原因主要一是资金匮乏,二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政府政策上支持不够或者忽视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就陕西省和西安市而言,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关注和支持层次较低且不稳定,对秦腔等艺术形式的特别保障措施目前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完全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这种不足既表现在对传统艺术发展政策的灵活性上控制较紧,没有较为突出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也表现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的杯水车薪,秦腔艺术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其次是文化环境方面。第一,秦腔艺术赖以发展和传承的原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传统秦文化对其影响力和支持力在逐步减弱;第二,秦腔艺术的群众基础越发薄弱,受众中老年化,观众层次性弱化;第三,秦腔本身创新不足,这与生存环境变迁和人才的缺乏具有密切关系。秦腔艺术几千年来扎根于秦地秦文化环境之中,其发展和传承需要具有文化认同的主体来发挥其创造能力,但随着社会环境和主体思想观念的变化,再加上体制、人才等问题使得秦腔艺术得以产生、发展、传承的文化条件不断丧失。另外,很少考虑观众需求,没有培养市场意识,往往为了评政府的奖而排戏,也是秦腔艺术发展的重要阻碍。上述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传承并振兴秦腔艺术将是一个庞大艰难的系统工程。秦腔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与新型文化形式虽有诸多的不同之处,考虑通过立法将其纳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完全必要且符合实际的。文章主要侧重分析认定秦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通过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和我国认可的现有法律法规及制度框架内,寻找对秦腔艺术保护发展的对策。二、秦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分析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出现较晚,按照2008年5月1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二条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其具体评审标准如下:(一)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三)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五)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满足上述条件才是法律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此之前的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秦腔在内。当然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受《关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评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所规定条件限制。该规则具体规定:参选作品应该具备体现人类的创造天才的优秀作品的特殊价值,参评作品的特殊价值要从以下方面得到证实。1、或者是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2、或者在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字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达。3、申报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表达形式,为了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还必须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规则的五项条件。因此,此申报的作品应该:4、表明其深深扎根于文化传统或有关社区文化历史之中。5、能够作为一种手段对民间的文化特性和有关的文化社区起肯定作用,在智力借鉴和交流方面有重要价值,并促使各民族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对有关的群体起到文化和社会的现实作用。6、能够很好开发技能,提高技术质量。7、对现代的传统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8、由于缺乏抢救和保护手段,或加速的演变过程、或城市化趋势、或适应新环境文化的影响而面临消失的危险。从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具备的基本特质来看,秦腔作为我国传统民间戏曲艺术,既符合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条件,同时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基本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具有非物质性和活态性来两个基本特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其存在于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结晶中,其存在和延续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完成;而不是说该文化遗产并不存在物质的载体或表达形式;秦腔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如此。活态性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质上是一种活的流动的,不断更新变化的文化,从活态角度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是已经消失或者已被部分物质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秦腔具有非物质性,其与现代以剧本形式表达的秦腔剧目存在源与流的关系。秦腔剧本是古老秦腔艺术的现实物质表达,它是秦腔艺术精神化的物质载体。探索对秦腔剧本实施版权保护,不能够也不应该排斥秦腔的原生权利(即文化权利)的保护与传承;同样也不应认为秦腔艺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化,就导致秦腔的存在形态、传承方式等完全物质化、静止化,或者丧失了其精神价值,毕竟作为艺术的秦腔与作为作品的秦腔剧本不完全等同。作为文化遗产,秦腔艺术更多是劳动人民对内心精神的陶冶和历练,是智慧或思考等创造行为的结晶,是无形的。它能够流传并有广泛的社会认同,除了以物质化的剧本形式予以保留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秦腔艺术的精神价值深深地扎根于它所存在的社区或民间文化环境,并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在一定层面上达到了共鸣,满足了一定范围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被传唱并以口头等各种形式广泛流传。因而,真正能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只能是作为原生态的无形的秦腔艺术,而不是经过加工的物化的作品。原生态的无形的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对该艺术本体和存在的周边社区环境等配套实施全方位的保护。相反,物化的作品来源于原生态的艺术,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通过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发展。其次,秦腔的活态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活”的文化遗产,它在赖以生存的环境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它是一种在具体时空中现场进行的“活”的演绎,不是一种静态的“死”固态化物质。秦腔艺术产生于几千年前的中国西北,深深扎根于秦人秦地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形式带动和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政治文明及丰富的地域文化;其传承至今是对古老文明的独特的见证和再现,并具有唯一性;对于西北民族乃至中华民族而言具有特殊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由于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有逐渐衰亡的趋势;因而应当将秦腔艺术申请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作品加以保护和发展。秦腔的物化成果比如剧本、道具、舞台、服饰、道具、乐器和图像等外在形式是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具有一定的静止性,但这并不妨碍秦腔艺术本身作为活态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传承。三、关于秦腔保护发展的一些建议基于上文的介绍和分析可知:在事实层面上,秦腔的现实状态的确不容乐观,其发展传承存在诸多困难因素,彼此交织;在法律层面上,目前人们往往不能把秦腔与法律保护相统一,但并不否认二者存在客观的密切联系,只是在认知程度上存在缺陷或不足;在经济层面上,秦腔素来被当作文化事业发展,也就是秦腔过去更多是由政府来出资支持和管理的,这与秦腔艺术产生、存在乃至发展的环境条件不相符合。因而,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化一种思路,将秦腔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尝试将其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发展,运用生产性手段进行传承和发展,通过这种新的探索在发展中保护秦腔艺术,使其具有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命力。(一)完善秦腔等戏曲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立法。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致力于对其保护是对古老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毋庸讳言,立法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保护方式,这正好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要求,需要一代一代做下去。但通过国家对秦腔等戏曲艺术进行专门立法保护既不可行,也不经济,所以各地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专门进行契合实际的地方立法。就秦腔而言,地方立法应该明确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主体、客体和内容;确立秦腔艺术传承人制度,并就评选等相关程序及如何管理作出规定;建立秦腔艺术保护基金,设立专门保护发展机构;设置奖励和惩处措施等,真正将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法律体系中。(二)探索生产性保护方式是对秦腔保护发展的最优选择。生产性保护方式是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王文章在其撰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的导论部分提出来的。简单来说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消极保存,而是在不违背其生存发展内在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其导入当代产业体系,使之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不是简单地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要避免将生产性保护单纯地往追求商品化上发展,避免不考虑其社会内涵、社会生态环境,使之纯粹旅游化、表演化、商品化;这种生产不只是简单的物质生产,还有人自身尤其是精神文化认同和创新的生产,特别是是要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腔回到原有的生态中,实现有机更新。通过立法对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具有被动性,应当探索对秦腔艺术的文化元素进行提炼,通过生产性方式实现秦腔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秦腔来说,纯粹法律保护对其传承和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这样只会静止的、被动的毁灭这种艺术,这与秦腔的活态性特征明显背道而驰。文章认为:1.生产性保护需要将秦腔赖以产生发展的人文及文化生态环境保持。由于秦腔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外在特定的原生生态环境,具有非独立性的特征,因而脱离该环境谈论传承是不切实际的。包括秦腔在内的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生态之中,或一种文化时态之中,我们虽不可能去恢复文化时态,但我们可以借助一定地区的人群生活使这一文化艺术有机地活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就秦腔来说,我们在保护其艺术形式时,要尽可能地保护与其相关的生态元素,比如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范式,这就要求对秦腔传承具有核心价值的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完整,并对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当然,社会发展的脚步必然将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冲淡原有地域、文化乃至观念的束缚,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更新秦腔艺术的外在形式和内容,保持内在文化价值的传承。比如通过动漫方式将秦腔表演形式现代化,可以填新词,但其核心的秦文化和秦地乡土气息要保留在吟唱和演绎之中。在这一点上,浙江省文化厅初步规划重点发展嵊州甘霖镇前期越剧艺术保护区等一批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2.生产性保护要求对秦腔实施有机更新。有机更新方式就是对秦腔艺术的保护发展应当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所谓变指的是秦腔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舞台演出、电影和电视等方式来实现;吟唱的内容,如填词等应当与当代的社会发展、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方面不断变化。所谓不变指的是秦腔核心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传统,以及秦腔赖以生产发展的的原生态环境不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可活在一定地域里,在一定的地域里才可显示其艺术魅力,秦腔等戏曲艺术就是如此。对秦地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资源,进行真实、动态、整体和可持续保护,保持秦腔艺术原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的民间艺术保护机制。有机更新拒绝脱离原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创作和变化,讲求艺术扎更是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基本标准;拒绝对秦腔艺术进行推倒重建式的改变,比如将其完全市场化或者产业化,使其丧失文化认同和精神价值的方式。3.生产性保护可以对秦腔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引入新鲜的发展动力。可以利用地域上秦地秦文化所具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秦腔艺术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首先,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秦腔艺术的保护发展工程,通过组建基金会接收社会各界捐助,为秦腔发展提供后续资金支持。其次,可采用戏企联姻模式,通过企业投资秦腔艺术的方式,借助于一定商业化手段实施资金或待遇对秦腔艺人的激励作用,政府只要给予法规政策方面的优惠即可。再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秦腔艺术人才大培养行动,通过艺术培训、音乐戏曲茶座等模式,给予秦腔爱好者活动发展的空间,也可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增加其积极性,由此可以更广泛普及秦腔艺术,培养受众。第四,在农村鼓励成立民间自乐班,以提供资金激励的方式鼓励创作,参与民间演出,允许收取的一定的演出费用外加政府补助,提高民间艺人的主动精神。第五,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可做一些组织工作与行政扶持、赞助,推荐优秀剧目成为秦腔文化遗产的代表作,采用精品意识与非精品意识相结合方式发展秦腔。(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是保护发展秦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较之法律则更为灵活、高效,通过制定低位阶的规范性文件,可以更有针对性对秦腔艺术保护传承提供全面保障。秦腔的生产性保护道路,固然在基本原则规则方面需合乎法律根本精神,但在具体操作中很难把握变与不变的平衡关系。这就需要政府机关通过具体政策限定秦腔生产性保护的基本方向,秦腔不能完全产业化、市场化,但完全回归原生态也不可能,因而政府政策的引导功能应发挥纲领作用。例如要将秦腔推向基层社区,回归其相对原始的存在环境,就不可能运用法律强制的方式完成,否则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采用鼓励的政策,在财政、人员、场所等方面予以灵活支持,通过积极引导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可以在一些具有适当基础的小学开设选修的秦腔艺术课程,也可以将该课程引入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之中;对于特殊人才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或补贴;对于热衷于从事秦腔艺术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资助并培训。(四)加强对秦腔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发挥他们传播秦腔艺术和培养后继人才方面的的积极作用。目前,关于秦腔艺术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已经展开,但是要发挥这些人员的积极作用,单纯的认定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认定过程来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政府鼓励每个人在秦腔保护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其次,应给予这些传承人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经济人的基本需求,易于被认同。第三,给予传承人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政府补助,鼓励他们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传播秦腔艺术、培养人才。第四,建立能上能下的传承人认定制度,否定传承人制度终身制或者政府奖励、补助终身制,节约秦腔艺术发展资金。秦腔遗产传承人是秦腔艺术传承的重要财富,但这一传承能否继续关键是下一代秦腔人才的培养。小结古老戏剧秦腔流传至今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面临诸多生存发展困境,对其保护并发展是对待民族文化的一种慎重合理的态度。将秦腔艺术上升到法律客体的角度进行保护是必要的,也是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希望通过政府支持和秦腔艺术本身一定程度的生产性保护发展,挽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但这一传承的核心应当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认同,主要应当经过上文所述的资金、政策、生态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来完成。
D调(1 5)弦
1、《悲歌》又名《处世难》,是刘天华创作于1927年的一首二胡曲。大量使用变化音(#I)(#5),甚至把五声音阶中常用的小三度(35)(61),变成大三度(3#5)(6#1)。
2、《寒春风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曲子通过对初春寒风的描绘,表达了被压迫者的沉重哀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表现了作者苦难坎坷抗争的一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3、《空山鸟语》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其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意境,是一首富形象性的作品。
4、《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5、《秦腔主题随想曲》为著名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赵震霄和鲁日融1958年以秦腔曲牌为素材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1963年,该曲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独奏比赛中以新作品与观众见面,获得巨大成功。
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艺术 传统民族文化 音质 音色 演奏技巧
一、二胡的发展历史
宋代陈阳的《乐书》,自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开始编纂,于建中靖国元年完成,历时近40年,文图并茂、规模宏大、卷目浩繁。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朝已经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成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统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由此可见,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二胡演奏水平。
元代,二胡艺术进一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就清楚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
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拉弦乐器的通称,传遍大江南北。
直至近代,胡琴始更名为二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就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二、二胡艺术特色分析
1.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精粹。
二胡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于我们民族审美传统。
二胡所具有的独特的静态幽淡美、自然美,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二胡艺术音色柔和、抒情细腻、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
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文献中有的说是伏羲或神农这两个原始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创制的,有的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有的说“帝俊生晏龙,是始为琴”。
究竟如何,因无实证,尚无定论。
就已知资料而言,琴在周代已确实存在。
古文献中就有记载琴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1]此外,《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进,其声噍以杀,其声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二胡艺术的发展就受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无一例外,其追求的是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2]
音乐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得方方面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激发出动人的旋律创作。
二胡艺术的创作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灵感。
《红楼梦》里描写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3]二胡曲《黛玉葬花》,是取自评弹曲目“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演奏者以轻拢慢捻的手法,丝丝入扣,声声入情,再现了林黛玉“自卑、自尊、自怜”的悲情艺术形象,让人产生怜香惜玉般的无限伤感。
《满江红》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作的词牌,宋人王善及近代的作曲家曾为之谱曲,在我国广为流传。
作者将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加以变化发展,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揉合,为图表现民族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
该二胡协奏曲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激发起对侵略者的憎恨。
祖国的大好河山历经艰险,但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能打败一切侵略者,历史证明了这个事实。
全曲充分表现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又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
2.纯净的音质、淳厚的音色是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
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
[4]在音乐世界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质、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腔”味最浓的乐器之一。
所谓“腔”,是指声乐演唱中的声腔。
之所以说二胡带“腔”,是因为二胡极富歌唱性的圆润音色近似人声,而中国乐器演奏的`最高旨趣则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并以接近人声为贵。
同时,二胡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
二胡多变的音色,是传统民族乐器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正是由于这一独有的特色,使二胡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具有民族味、中国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欣赏者通过二胡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二胡这一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进而能够把握乐曲中的内容、情感,使听众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
3.多变的演奏技巧是二胡艺术的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之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独有的风格特点。
在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上,它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各显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分为指法和弓法两大类,左手上有滑音、揉弦、拨弦、颤音等演奏技巧;右手则有跳弓和顿弓、拨弦、碎弓等各种技巧,其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右手弓法的在二胡演奏中显得最有特色。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
滑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
滑音是二胡左手最有特点的技法之一。
其功能:一为表现音乐,二为调节技巧。
滑音的音乐表现功能首先体现为点缀音色,深化感情色彩。
滑奏的力度、速度、幅度、方向对发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四个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制约又浑然一体。
[5]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例如二胡曲《江河水》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采用了压揉技巧,压揉,即是二胡揉弦技巧的一种独特方法,其效果压抑、激愤,具有明显的内在潜力,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祝桐君校注.与古斋琴论四卷[M].
[2]郑艳丽.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J].黄钟,2006,(z1).
[3]李庆霞.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2002,(1).
[4]雨牧.浅谈二胡音色的变性[C] .二胡文集.
[5]苏沙宁.二胡滑音的二重功能[J].乐器,1993,(4).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研究【2】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 二胡 艺术 的 研究 在 发展 ,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演奏的技巧及艺术的风格流派较多,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相对薄弱,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
本文试从时间的历时性研究转入空间的共时性研究,就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作简略探讨,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并就此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 键 词:二胡艺术地域特色
一、地域特色概言
人,总是在一定的 自然 地理 环境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人的体质和 社会 生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小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办公室,其地域空间特征的差异都很明显。
人的 文化活动和其他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这一乍看浅俗的论断,已由地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可靠的 科学 依据。
所谓地域学或曰文化地 理学 的研究 方法 ,就是将文化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与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而对文化区域的划分、鉴别、定义和 分析 ,则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地理上最大的分野是南方和北方。
南北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物产不同,民风民俗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也不同,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将中国的文化形态划分为南北两类。
这种划分虽然不可能与地理分界完全相符,但从历代学者的论述和人们普遍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看,这样的一种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古往今来,中国南北两地的确存在不少文化差异。
从最简单的角度说,衣,南丝北棉;食,南米北面;住,南床北炕;行,南舟北车;至于“南腔北调”,那就离 音乐 范畴更近了。
通过这些罗列,可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是仅凭概念就可以诠释的,它实际上浸润在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之中,不仅会日日时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 影响 ,更能点点滴滴地塑造出不同的性情和趣味,而这些性情和趣味,正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从古今文艺作品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某些因南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二、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
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可由以下几个视角窥知。
从出版发行的作品看,西北一带的二胡作品主要有《葡萄熟了》(周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编曲 刘天华移植 刘长福改编)、《牧羊女》(曹元德编曲)、《天山风情》(王建民曲)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那里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从旋律音上说,普遍都运用了增二度的音程。
如《葡萄熟了》的倒数第十小节和倒数第二小节,特别是《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此类情况就更是随处可见。
从节拍上说,也许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在节拍上多采用八五拍、八七拍、八九拍。
客观地说,像这样的非均分律动节奏,一方面音乐的动感性、舞蹈性强,另一方面增添了特殊的音乐效果。
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中多次 应用 了上述节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特别注重两手写实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葡萄熟了》的第144小节至151小节,通过左手指的拨弦及右手以同样节奏型的拉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那里的人们在丰收的时候,打着手鼓,载歌载舞的情景。
这显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有关。
在南方的二胡作品当中,如《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忆江南》(闵惠芬曲)等,同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这里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从旋律音上说,大都是级进的自然音程,乐曲《忆江南》的主题即是如此。
从节拍上说,似乎由于这里为江南平原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音乐主题在节拍上常用平稳流畅的均分律动感强的四二拍或四四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更注重写意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江南春色》,通过采用江南丝竹特有的滑音、垫指滑音及圆润饱满的音色刻画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综上所述,二胡 艺术 发展 至今,笔者认为,对地域性二胡作品的优与劣、演奏技巧的高与低的评价,本没有绝对的标准,凡依据当前流行的审美眼光妄加判断,也不堪作为 科学 的评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南北两地的二胡作品风格及演奏 方法 的确存在着不同,则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或者说依据什么原理去 研究 二胡艺术中的地域风格或者描述地域二胡现象呢?
第一,地理条件与地域 文化艺术成就不成正比。
就 音乐 中最小的题材——民歌来说,山西河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穷乡僻壤,但那里民歌的艺术成就却很高。
尤其在表现爱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这些 内容 的民歌,更是震撼人心。
说得远一点,荷兰很小,西班牙很偏,但那里的艺术成就很高。
二胡艺术亦是如此。
浏览近50年来在全国正式出版的约300首作品之中的较为经典的50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以《秦腔主题随想曲》《蓝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调》《红军哥哥回来了》等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格浓郁的作品,形成了在 中国 二胡艺术中 影响 较大、分量较重的一大派别体系即“秦派二胡”。
对此,在朱道忠先生的《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一文中这样说道:“‘秦派二胡’在这个体系中,通过传承、探索、 实践、创新,也以极其感人的风韵别树一帜地高扬于西北风中。此‘风’从黄土地高原向东吹醉了神州大地,国人无不惊异地引颈‘西望长安’,惊觉八百里秦川。”北京是中国 政治 文化的中心,也是音乐艺术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以京风、京韵为主题创作的二胡作品,无论是数量上或是影响力上,尚不及“长安乐派”。
因此,地理条件与地域文化成就不可概而言之。
第二,二胡的地域特色有远近而无高低。
一国之内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世界范围内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但文化的发展与艺术的特色却不以地域为界划分高低。
不能说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是不好的;同样道理,北京的二胡艺术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其他省市的二胡艺术也有其独特风味和特色,客观地说,各有所长,不分轩轾。
第三,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差异。
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的质量而不在于外在数量。
研究二胡地域现象不仅应该重视作品的数量、演奏的技巧,更应该注重地域二胡艺术所反映的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价值的高度与深度,或曰更应注重其凝练的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
第四,结合时间因素考虑。
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的,不同的空间往往承载着不同的 历史 文明程度。
比如17世纪,本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时期,但那时在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可能仍然处于狩猎文化的阶段。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经济 连年出现高速增长的当前,地域之间同样存在着贫富差别。
这说明相同的年代不一定处在相同的文明体系之内。
这样,才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艺术现象。
二胡艺术亦莫能外。
在二胡艺术的研究中考虑到空间 环境的作用,实则并非新思想。
丹纳在《艺术 哲学 》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仅取决于“ 时代 精神”,也取决于“周围的风俗”,地域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山川河流,还要研究地区的文化及艺术。
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必然受到这个地域内 自然 与文化氛围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及演奏这些作品的人,甚至非本地人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这种地域文化的痕迹或是想象、感受这个地域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在创作、演奏、欣赏一首细腻悠扬的江南作品时,他所捕捉、感受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
这是为什么呢?
近些年来中国二胡艺术的研究在发展,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不甚关注。
从时间角度研究二胡艺术的发展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角度。
“历史不仅是河流,河流不仅是一条。历史不但是时间的动态变化,更有赖以存在的空间的静态差异,亦即还有纵向曲线——历史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窃以为,这一看法甚是符合二胡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情况。
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将注重时间的历史性研究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可为二胡艺术的研究 工作增加立体而鲜活的气息。
参考 文献 :
[1]朱道忠 《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中国二胡 2004年 第2辑
[2]程民生 《开拓历史的空间——历史的地域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9年6月25日第7版
二胡的艺术魅力论文【3】
摘 要: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本文以二胡的艺术优长、二胡的艺术成就、二胡的艺术创新为三大理论层面,对二胡的艺术魅力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力图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二胡;艺术;魅力;优长;成就;创新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
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
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
北宋的陈��在他所著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
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
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
“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
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
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
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
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
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
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著。
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
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病中吟》、《光明行》、《赛马》、《良宵》、《山村变了样》、《赶集》、《行街》、《空山鸟语》、《湘江乐》、《江南春色》等等。
尤其是《二泉映月》,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并被誉为“国际乐坛十大名曲”之一,已经蜚声中外。
在国内也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转变。
“作品艺术成就中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旋律深刻抒情性的美感,这时于后来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应该有启迪。”③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而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另一首二胡名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1993年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
这首名曲一起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深受国人与海外华人的喜爱。
其二是名家辈出、成果辉煌。
杰出的二胡作曲家有阿炳、刘天华、刘文金、赵砚臣等。
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有阿炳、刘天华、闵慧芬、张韶、张继让、张慧元、张令杰等。
其三是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二胡艺术影响到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族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于打造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成就是高水准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核心与标志。
三、二胡的艺术创新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同样,二胡的艺术创新也是二胡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充分证明,二胡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一是作品的创新。
如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是成功的创新之作。
其二是演奏的创新。
如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二胡演奏员的站立边舞边演奏;赵本山与郎朗的二胡与钢琴混搭二重奏《赛马》;北京“国乐天骄女子乐用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混搭演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创新是深层次的,这是二胡艺术魅力的支撑与动力。
注释:
①②王晓红.民族乐器系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63.
③张慧元.全活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243.
可以,但是作为高高最好拉十几曲目,一枝花你可以试试,我考沈阳音乐学院就是拉的这个。多用点时间,每天都刻苦点,应该还可以。
用新托福听写王软件听写,正点,其他的捷径都不要相信。这个软件也相当不错
握手~彼此彼此,每个段子听上去都觉得“像雾像雨又像风。。。”嘿嘿,别灰心继续努力,小马哥说了嘛,听写是提高听力的唯一途径。。。所以我现在狂练听写呢。。。
你好,我就可以帮啊.
我于5月20日查到了我5月4日北外的托福二战成绩。成绩实在不算是高,但比我第一次考托福(3月2日)的成绩高了23分 。总分就不透露给大家了,只说说我的听力成绩。3月2日一战,听力为12分,5月4日,听力成绩为26。虽然还是达不到一些高水平的筒子们的期望值,但我认为我的托福听力备考经验和(尤其是)我备考的心理历程,也许会对一些筒子有所帮助。先说说我这个人的基本水平。以前在高中的时候,英语成绩也蛮好,高考的时候2004年的黑龙江省理科英语试卷(全国卷2好像是)我考了120多分,鉴于那年的分数段并不是很高,而且全国卷2在全国范围内而言偏难,所以这也是个不错的成绩了。可问题就在于我上了大学以后。我上了一所北京的以艺术类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虽然我的专业并不是纯艺术类(但也是文科类),但毕竟学校四处弥漫的艺术气息(说白了就是主要不是看努力,而是看感悟)影响了我。我最开始非常高兴地看到我的高中同学考上理工科为主的大学,成天努力学习,还害怕挂科,而我们学校基本不可能挂科,稍加努力就能考个不错的成绩。这种气氛也影响了我。我在这里完全没有责怪我的学校的意思,因为我们班照样有人考上了清华北大的研究生,也有人托福雅思考得非常高,已经联系好了国外的名校。这当然怪我自己,我这个人有点小聪明,对文科的东西比较来电,后发现这种小聪明害惨了我。我没什么自控能力,随波逐流。所以从大一开始,基本就没怎么学习,所有的科目差不多都混混过,考试前三天才复习。大一大二英语一直是吃老本,上英语课在下面说话,老师提问就跟别人使眼色,人家在底下念书我站着重复。到了大二上学期,该考四级了,没复习,结果四级居然过了,虽然分数不高,488,但是因为没复习,感觉还挺美。六级考了两次,第二次还算复习了一点,但也远远不能算认真复习,449将将过。四、六级的经验就更加助长了我不学英语的懒散作风。 废话说得够多了。总之,我大四了。由于我一直在犹豫到底应该找工作还是应该出国(一直没想过考研),又怕两样都丢,所以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英语考试。把大四上学期(有课的最后一学期)的课全对付完以后,报了2008年1月3日的新东方托福寒假班,并同时报了2008年3月2日的托福考试。第一次备考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有着以前不用复习也能考过考试的错觉,看着周围的人(主要就是这论坛上的筒子们)好像随随便便都能考得很高,再加上我差不多3年半都没认真学过习,早就失去了认真学习的能力,再加上过年——反正就是稀里糊涂。随便看了看新东方老师的笔记,做了做OG和篮三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听写。考试前一天看电视看到12点钟,一觉睡到9点起。考前心态倒是挺好。而且考完以后,居然觉得自己考得不错。 结果,半个月以后出来的成绩给了我巨大的打击。具体的分数我就不透露了,大概比托福的满分的一半多一点。其实我不是不知道自己不太好,但我没想到能这么差。后来仔细想想,其实早就应该知道的。备考复习的时候,听不太懂Horse讲义上的段子,题做得一塌糊涂;想读懂阅读段子非常费劲,规定的时间根本不够;四、六级的写作都分数巨低,而且那是半小时150字,但这回是半小时300字以上,按Tom说的还越长越好,至少得400;口语就更别提了,多少年没说过了。但是那时候不知道被什么东西迷住了头脑,或者自己太相信自己,遇到这些难题,干脆当没有。阅读不是费劲么?那不读不就不知道费劲了。听力不是听不懂太么?那我不听了就不闹心了。我不知道有多少筒子在备考的时候也有这种鸵鸟式的逃避心理,也不知道有没有筒子由于这种逃避产生了自己还不错的幻觉。 面对自己的不足是需要勇气的,甚至比听写都让人想拿刀插自己。 但你只有面对了不足,你才能把不足变成长处。当浑身都插满了刀像个刺猬一样的时候,你才能变成真正的强者。 还有一个忠告:我小的时候学二胡,我的二胡老师对我说,为什么有的成年人,到野外孤岛和动物们生活个十年八年,他就变得不会说话,习性跟动物一样了呢?那是因为,不管什么技巧,你觉得你掌握得再熟练,你不练习它,它也会慢慢消失的。现在我们都会说话吧?(至少汉语很流利吧)但是如果你十年八年不说一句话,你就变得不会说话了。这就是为什么学二胡需要天天练习的原因。每天练30分钟,只能保持你的水平,你练更多时间,才能有所提高,你如果不练,一天两天感觉不出来,时间长了你这技巧就回去了,完全像没学过一样了。亲爱的们,我没有跑题,我是想说,学英语跟练二胡有什么区别呢?你每天学习30分钟,只能保持你的水平(当然这个保持的时间因人而异 ),你学习更多,才能提高。你以为你不学英语是止步不前,不是的,你在后退,你的技能在慢慢消失,最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那时候已经3月18日了,毕业论文等事情都提上了日程,找工作旺季也开始了。但是我非常坚定地想再考一次,于是又报了5月4日的考试准备二战。奇怪的是以前我并没有那么想出国,但经过了这次失败我变得异常坚定。可能是这次失败打醒了我吧,呵呵,如果早点打醒我就好了。 说说我英语听力备考是怎么做得吧。Horse的讲义,我看到大多数筒子都是用3个多月左右的时间听写完,但是因为我的时间紧、任务重,我就把一些比较容易的略掉不听写了。比如说场景下里面的校园音频里面的几篇,听一遍非常明白,而且也没什么难词。还有场景上和其他有练习题的段子,如果我觉得听一遍非常明白,并且题目都能做对,那我就也不听写了。Horse应该指点一下这种办法是否可行,我觉得如果大家时间充裕的话应该尽量都听写。我把很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听力的复习上,因为我托福一战的听力成绩是最差的,比口语写作都要差,不可原谅之极,令人咋舌。最后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虽然最后的几篇比较赶,但是还是都听写完了。 那时候还没找到稳定的工作,还要关注招聘的信息,选中个单位去参加个面试什么的。一般的日子,我都是前一天晚上大约6点钟左右开始自习,只做听写,听写到大概10点钟,然后再复习作文什么的别的,大概到1点左右睡觉。然后第二天早上8点半左右起床,收拾妥当后9点左右开始跟读。一般读到11点钟,开始复习口语,背段子(这个我很倒霉,我背了80多个段子,结果都没碰上一个沾边的题目),中午一边吃饭一边上网看看什么招聘信息,网投简历什么的,然后下午背背单词啊什么的。这样的时间表差不多是3月底稳定下来的。把我找工作的写论文的时间刨出去,我估计我十天里面可能有八天是这样做的吧。总之令我很高兴的就是我坚持下来了。没什么新奇的,没什么可讨巧的,没什么捷径,没什么方法。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听,一点一点写,就是这样别人每天听2个小时,我就得每天听4个小时。因为以前拉下太多啦,每天得多学多少个半小时,才能把我以前的水平给补回来呢。每天用英语狂轰乱炸自己,甚至有时候跑了好远去面试的路上也用手机听英语,想起人和动物生活不会说话了的故事,我就特别害怕我一觉睡醒,或者稍微懈怠了一会以后突然一句英语都听不懂了。由于复习得比较辛苦(对于我一个都不会学习的人而言啦),特别害怕会由于懈怠水平再回去了,前功尽弃。 其中有一段时间比较崩溃,就是4月底快考试了的时候。由于今年奥运,北京的学校学生都离校提前,所以今年4月30号就催我们赶紧交毕业论文定稿。那段时间可是崩溃之极,我们学校的老师又都比较忙,我不停地给我的指导老师发短信希望能感动他让他多见我几面多指导指导我,所以他一有空不管是大晚上还是大早上都得他一叫我就飞奔过去,他每次都给我提无数的意见,我回来后都以最快的速度改完传给他然后磨几他等待下一次接见。那时候也是临近考试的时间,我开始做老托福的套题(只做听力和阅读)和IBT的模拟套题,我强迫自己必须每天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一套。而且还要坚持听写跟读,那时候我已经将场景上下都听写完了,开始听写Mini练习了。那段时间确实耽误了一些英语的复习,大概有一星期左右把听写和跟读的时间缩短到3个小时左右了。不过幸好都熬过来了。5月4日托福考试,5月5日参加工作单位最后的面试,5月7日通知我可以去上班了,5月10日就毕业论文答辩了。答辩完了以后,我的导师还特意跟我说我的论文肯定通过了,所以在过后的几天内我都没有承受像我们同学那样天天提心吊胆就怕没通过还得二次答辩。我对此非常高兴。 复习当然有抓狂的时候。我听写了大概大半个月左右,再听新的段子还有大部分听不懂的。非常令人失望和绝望(词用重了),这时候一定提醒自己慢慢听,分句听,一遍听不明白多听几遍,实在听不懂一看材料,阿,原来是生僻词汇呀(或者,原来这家伙口音太重啦)~~倍感放松。有时候做练习题还照样错得一塌糊涂,这时候就利用Horse说的锻炼做笔记的方法(我给小改了一下),听写,然后把考点在你所写的那文章上画出来,然后再对比原文,看是考点的地方没听到还是听错了。 当然,复习中间也有一些令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的小插曲。比如我一直在关注一部美剧《绝望的主妇》,它一星期出一集,我就把它下载下来看。大概4月20日左右的样子出了一集新的,我把它下下来看,看着看着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是哪不对劲。看了10分钟左右,突然发现,原来我下的这个是没有中文字幕版的!而我对这影片的理解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人物对话和旁白都听懂了!突然觉得听力真是提高了不少,特别振奋。当然,电影电视剧由于有人物的表演等视觉因素存在,会帮助观众理解剧情,所以并不能说明如果你光听不看也完全都能理解,但是毕竟这是一个大的进步,看来听写是提高听力的唯一途径是个惊天大真理。 现在呢,我准备再报一个7月或8月的托福,再考一次。因为托福二战虽然听力有了比较大的突破,但是别的部分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而且虽然这个成绩对比我的第一次考托比较令我满意,但是还远远达不到好的程度。我现在已经定下来在什么单位上班了,而且7月8月的时候应该比较稳定了,而且也挣了几个月的钱,有经济能力和精力再考一次了。说实话,我一直都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应该永远都不会对什么东西动感情,但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真有点动感情了。尤其是写人跟动物住就不会说人话了的那一段的时候。呵呵,那我干脆就再喊一句口号吧,亲爱的朋友你们千万不能放弃呀!只要你能勇敢面对自己,坚持着加油,你就一定会有进步的。注:转自小马过河
经典古典舞音乐大全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好舞蹈必然要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各种古风如醉如痴,而舞蹈基功教学的阐述,真正做到了立根于本,真正的简而不繁易教易学,真是每个舞蹈爱好者尤其初学者的福音!我为大家分享古典舞的音乐歌曲如下:
经典古典舞音乐
古典舞音乐《望江南》
古典舞音乐《朝花夕拾》
古典舞音乐《春江花月夜》
古典舞音乐《梁祝》
古典舞音乐《蝶飞花舞》
古典舞音乐《明镜菩提》
古典舞音乐《莫失莫忘》
古典舞音乐《高雅》
古典舞音乐《水墨丹青凤凰城》
古典舞音乐《冰菊物语》
舞蹈音乐《暗香.林海》
古典舞音乐:《琵琶吟》
古典舞音乐:《夜雨双唱》
舞蹈《青蛇》音乐:《思情》
古典舞音乐:《临安初雨》
古典舞音乐《闲居吟》
古典舞音乐《乡音》
古典舞音乐《忏悔文》
古典舞音乐《良宵》
古典舞音乐《雨打芭蕉》
古典舞音乐《赛马》
古典舞音乐《睡莲》
古典舞音乐《听松》
古典舞音乐《常相思》
古典舞音乐《the south wind》
古典舞音乐《清秋》
古典舞音乐《烛影摇红》
古典舞音乐《天狼星》
古典舞音乐《柳亲娘》
古典舞音乐《追梦人》
古典舞音乐《三宝歌》
古典舞音乐《哭砂》
古典舞音乐《一世情缘》
古典舞音乐《月满西楼》
古典舞音乐《爱与哀愁》
古典舞音乐《云水禅心》
古典舞音乐《相思风雨中》
古典舞音乐《东海渔歌》
古典舞音乐《素还真》
古典舞音乐《武侠帝女花》
古典舞音乐《在水中央》
古典舞音乐《故乡的原风景》
古典舞音乐《梦江南》
古典舞音乐《乌苏里船歌》
古典舞音乐《阳春白雪》
古典舞音乐《牧羊曲》
古典舞音乐《广陵散》
古典舞音乐《水乡船歌》
古典舞音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古典舞音乐《枉凝眉》
古典舞音乐《请茶歌》
古典舞音乐《太湖美》
古典舞音乐《化蝶》
古典舞音乐《梅花引》
古典舞纯音乐《牧羊曲》
古典舞音乐《笑傲江湖》
古典舞音乐《梅花三弄》
古典舞音乐《出水莲》
古典舞音乐《十面埋伏》
古典舞音乐《平沙落雁》
古典舞音乐《汉宫秋月》
古典舞音乐《春到湘江》
古典舞音乐《凤穿牡丹》
古典舞音乐《葬花吟》
古典舞音乐《东风破》
古典舞音乐《春光美》
古典舞音乐《长相依》
古典舞音乐《胭脂泪》
古典舞音乐《烟花三月》
古典舞音乐《思乡曲》
古典舞音乐《梅》
古典舞音乐《静夜思》
古典舞音乐《普庵咒》
古典舞音乐《黄莺吟》
古典舞音乐《醉渔唱晚》
古典舞音乐《鸥鹭忘机》
古典舞音乐《双鹤听泉》
古典舞音乐《古韵吴歌》
古典舞音乐《欢乐歌》
技巧组合音乐《逆转》
技巧组合音乐《半妖》
古典舞音乐《蝴蝶泉边》
古典舞音乐《美丽的地方》
古典舞音乐《多情的巴马》
古典舞音乐《缅桂花开》
古典舞音乐《芦笙恋歌》
古典舞音乐《竹林深处》
古典舞音乐《竹篓情歌》
古典舞音乐《婚誓》
古典舞音乐《星月神话》
古典舞音乐《北国之春》
古典舞音乐《情深意长》
古典舞音乐《葫芦丝》
古典舞音乐《木兰辞》
古典舞音乐《关山月》
古典舞音乐《秦王破阵乐》
古典舞音乐《酒狂》
古典舞音乐《夜来香》
古典舞音乐《捣衣》
古典舞音乐《林冲夜奔》
古典舞音乐《香山射鼓》
古典舞音乐《琵琶语》
古典舞音乐《分飞燕》
古典舞音乐《妆台秋思》
古典舞音乐《泉水叮咚响》
古典舞音乐《寒鸦戏水》
古典舞音乐《夕阳箫鼓》
古典舞音乐《倒垂帘》
古典舞音乐《泉水》
古典舞音乐《天山之春》
民族舞音乐《火把节之夜》
古典舞音乐《百鸟朝凤》
古典舞音乐《陕北抒怀》
古典舞音乐《恋歌》
古典舞音乐《秦腔主题随想曲》
古典舞音乐《花香鼓舞》
古典舞音乐《秋夜》
古典舞音乐:《聊斋志异》插曲
古典舞音乐《四季相思》
古典舞音乐《天才白痴往日情》
古典舞音乐《奈何无缘或奈何》
古典舞音乐《留不住的斜阳》
古典舞音乐《断情殇》
技巧组合音乐:《笑傲江湖》插曲
古典舞音乐《太湖船》
古典舞音乐:《浪迹天涯》
古典舞音乐《何必旁人来说媒》
古典舞音乐《一水隔天涯》
古典舞音乐《梦里》
古典舞音乐《思君》
古典舞音乐:《宫心计》插曲
古典舞音乐《秋雨梧桐叶落时》
古典舞音乐《几多愁》
古典舞音乐《孤星独吟》
古典舞音乐《秋水伊人》
古典舞音乐《采莲曲》
古典舞音乐《送君》
古典舞音乐《山茶花》
古典舞音乐《钗头凤》
古典舞音乐《风尘泪》
古典舞音乐《晴雯歌》
古典舞音乐《秋缘》
古典舞音乐《兰花花》
古典舞音乐《别亦难》
古典舞音乐《红颜泪》
古典舞音乐《三月里的小雨》
古典舞音乐《明月夜》
古典舞音乐《又见雨夜花》
古典舞音乐《红豆曲》
古典舞音乐《红梅赞》
古典舞音乐《渔家姑娘在海边》
古典舞音乐《长亭惜别》
古典舞音乐《牧羊姑娘》
古典舞音乐《荷花颂》
古典舞音乐《望春风》
古典舞音乐《沂蒙颂》
古典舞音乐《伶人歌》
舞蹈《秋忆》音乐:《莲花》(神秘园)
古典舞音乐:《踏古》(琵琶曲)
古典舞音乐:《再见故宫》
舞蹈《荷塘莲语》音乐:荷塘莲语
舞蹈《乘风归去》音乐:烟涛
舞蹈《浮花恋影》音乐:天下无双
舞蹈《风》音乐:变幻之风
舞蹈《爱莲说》音乐:落雁,昭君出塞
《孔乙己》音乐:琵琶相,欢沁
古典舞《扇舞丹青》音乐:高山流水
拓展阅读:中国古典舞蹈看舞蹈与音乐的同构关系论文
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共同塑造了鲜明、富有感染力的形象。音乐艺术性的本质,决定了舞蹈的风格品味。研究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同构关系,对创作中的虚实、抒情的表现、叙事的情理等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音乐具体化、使舞蹈更外化,从而实现舞蹈艺术的生命价值。
1、舞蹈与音乐概述
(1)舞蹈的基本构成。所谓舞蹈,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利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舞蹈具有三大组成要素,即动作、表情、节奏。其中,动作和表情是因为舞蹈是一种有形艺术;而节奏,则是因为舞蹈和音乐存在紧密的关系。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音乐为伴奏,以节奏性的动作来表现。具体呈现包括以下三个方而:第一,动作的强弱、快慢、张弛,都与音乐有关。第二,舞蹈表演者要想顺利的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不能缺少音乐的烘托。第三,舞蹈队形的排列变化、编排创作,都要和音乐的设计相符合。对舞蹈而言,比表演还要重要的是编排。在这个特性下,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开始创作时就会考虑到服装、灯光、关术、动作、音乐等各个因素。所以,舞蹈形象的树立和舞蹈动作的编排,都不能离开音乐的设计,是舞蹈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2)音乐的基本构成。从狭义的角度讲,音乐的构成要素指的是音的长短、高低、强弱、音色等。其中,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所谓节奏,指的是音乐在运动的过程中音的长短和强弱。旋律指的是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横向组织起来。除此之外,音乐还包括了和声,包含和弦、和声进行;包括力度,即音的强弱程度;包括速度,即音乐进行的快慢;包括调式,音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但却是以一个音为中心构成了整个体系;包括曲式,即横向的组织结构;包括织体,即不同声部之间的组合形式等。从广义的角度讲,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强调的是音乐与感情的相通。音乐品位的高低,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情趣、审关意愿等。
2、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1)共性。舞蹈和音乐的共性体现在两个方而:第一,两者除了拥有艺术特征以外,都是时间艺术,在实践上互相进入对方的艺术领域。在欣赏舞蹈时,音乐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舞蹈之中。第二,音乐中的乐段和舞蹈中的舞段都是自身艺术上最小的单位,但是却都具有完整的结构。
(2)差异性。音乐与舞蹈的差异性能够直观的感受出来:第一,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第二,舞蹈受到场地、灯光、演员的约束比较大,而音乐则没有空间或外界条件的限制。第三,音乐是在塑造抽象的艺术,逻辑组织严密、符号丰富;舞蹈强调具象的表达,能够将音乐中的隐喻信息转化为可视的艺术形象。通过音乐与舞蹈的合成,来展示出音乐的内涵。
3、中国古典舞与古典音乐的联系
中国目前的古典舞,并不等同于古代舞,是对民族传统舞蹈的当代阐释。它在发展过程中依靠许多文化思想要素,植根于古代的文化中。同样的,古典音乐也不是古代音乐,是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思想的熏陶下所形成的。
(1)文化思想联系。在古代,音乐、舞蹈、诗歌是一项综合艺术。从发展历程上来看,最初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等大型的典礼活动中,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宫廷乐舞,明清以后体现在戏曲中的舞蹈,这些都与音乐具有紧密相关的联系。纵观发展过程,舞蹈与音乐是同时出现的,两者同时演出,没有出现过分离的现象。正因如此,舞蹈和音乐在文化内涵上具有一致性。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另外,道家思想也对中国文化思想有所影响,中国的古典音乐和舞蹈就是在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下发展而来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反映在舞蹈上,其动作形成了拧、倾、圆、曲的形态,具有相辅相成和矛盾对比的运动规律。古典舞的核心是圆,轴心是腰,以内聚劲力表现动作的收放、进退、离合、始返,形成协调、适度的关感。反映在古典音乐上,单音体系的旋律走向欲上又下、强弱穿插,节奏有快有慢,从而塑造出一种清新空灵之感。当代的古典舞和古典音乐,在形式上与古代舞蹈、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区别,但其本质仍然在向外体现着关和文化。优秀的舞蹈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文化为支撑。现代舞蹈或音乐的编排创作,如果以古典形式出现,必须在文化和思想的指导方向上,依赖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2)韵律联系。音乐对于舞蹈的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音乐能够配合舞蹈在过程中完成情绪的表达,性格的体现,气愤的烘托,动作的组织。也就是说,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和激发,没有音乐,舞蹈在情感的表达上就会丢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强调的是人体运动的划圆轨迹,强调划圆运动中的反倾向,强调以腰为轴的原动力。因此,动作元素需要气韵引导、形神兼备。而古典音乐的韵律走向与舞蹈有很多契合点,一般情况下,音乐中的强弱拍具有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具体在节奏上的呈现就是附点或切分,中间和两端有神有赶。在这种节奏下,动作就会形成动静、缓急、刚柔。因此,古典音乐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与古典舞蹈的身韵特征十分类似。这种相似感,使舞蹈和音乐产生了贴切的联系。
4、结语
音乐与舞蹈在文化上、情绪上、感情上、画而感上的同构,一方而发挥了音乐情感的特征,观众能够随着舞者的动作去体会音乐中的情味;另一方而,通过舞蹈音乐获得空间上的再现,观众通过视听来联想现实,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审美体验。
拉弦乐器都要用松香,跟是中国的,还是西洋的没有关系。是靠摩擦发声。松香是为了增大摩擦,使之发声。简单说就是这样。
《秦腔主题随想曲》与秦腔曲牌的异同如下。1、《秦腔主题随想曲》秦腔苦音音阶及包含在其中的关键因素fa、si两个特征音。2、秦腔曲牌乐曲旋律具有的戏曲曲牌风格,音乐表现中激昂而不失细腻委婉的特点。3、2胡演奏时对表现独具特色的秦腔艺术风味,左右手技巧(如:揉弦,滚揉、压揉、滑音等)的运用。
《三滴血》观后感“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下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一点来自作家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的描写,不由得让你想去身临其境地感受这古老艺术的魅力。 今天,我非常高兴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来到西北影城观看了秦腔3D电影《三滴血》。这是著名已故剧作家范紫东先生的一部优秀剧作,始演于1912年。主要描写了一个糊涂县官不做调查研究,自信古书上“滴血认亲”的方法,荒唐的拆散了两个家庭.....最后历经挫折亲人最终团圆,糊涂官被绳之以法的故事。 通过这次对秦腔艺术的亲密接触,不仅仅带给我心灵的震撼,也让我从各个方面了解了秦腔这门古老的艺术。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腔艺术正体现了西北人民的淳朴与豪爽。坐在剧场里,感染我的不仅是舞台上独特魅力的秦腔,而是西北人民热情豪迈的精神。 我为我们陕西的秦腔艺术感到自豪!
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艺术 传统民族文化 音质 音色 演奏技巧
一、二胡的发展历史
宋代陈阳的《乐书》,自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开始编纂,于建中靖国元年完成,历时近40年,文图并茂、规模宏大、卷目浩繁。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朝已经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成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统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由此可见,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二胡演奏水平。
元代,二胡艺术进一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就清楚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
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拉弦乐器的通称,传遍大江南北。
直至近代,胡琴始更名为二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就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二、二胡艺术特色分析
1.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精粹。
二胡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于我们民族审美传统。
二胡所具有的独特的静态幽淡美、自然美,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二胡艺术音色柔和、抒情细腻、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
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文献中有的说是伏羲或神农这两个原始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创制的,有的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有的说“帝俊生晏龙,是始为琴”。
究竟如何,因无实证,尚无定论。
就已知资料而言,琴在周代已确实存在。
古文献中就有记载琴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1]此外,《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进,其声噍以杀,其声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二胡艺术的发展就受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无一例外,其追求的是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2]
音乐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得方方面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激发出动人的旋律创作。
二胡艺术的创作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灵感。
《红楼梦》里描写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3]二胡曲《黛玉葬花》,是取自评弹曲目“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演奏者以轻拢慢捻的手法,丝丝入扣,声声入情,再现了林黛玉“自卑、自尊、自怜”的悲情艺术形象,让人产生怜香惜玉般的无限伤感。
《满江红》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作的词牌,宋人王善及近代的作曲家曾为之谱曲,在我国广为流传。
作者将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加以变化发展,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揉合,为图表现民族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
该二胡协奏曲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激发起对侵略者的憎恨。
祖国的大好河山历经艰险,但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能打败一切侵略者,历史证明了这个事实。
全曲充分表现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又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
2.纯净的音质、淳厚的音色是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
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
[4]在音乐世界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质、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腔”味最浓的乐器之一。
所谓“腔”,是指声乐演唱中的声腔。
之所以说二胡带“腔”,是因为二胡极富歌唱性的圆润音色近似人声,而中国乐器演奏的`最高旨趣则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并以接近人声为贵。
同时,二胡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
二胡多变的音色,是传统民族乐器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正是由于这一独有的特色,使二胡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具有民族味、中国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欣赏者通过二胡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二胡这一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进而能够把握乐曲中的内容、情感,使听众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
3.多变的演奏技巧是二胡艺术的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之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独有的风格特点。
在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上,它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各显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分为指法和弓法两大类,左手上有滑音、揉弦、拨弦、颤音等演奏技巧;右手则有跳弓和顿弓、拨弦、碎弓等各种技巧,其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右手弓法的在二胡演奏中显得最有特色。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
滑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
滑音是二胡左手最有特点的技法之一。
其功能:一为表现音乐,二为调节技巧。
滑音的音乐表现功能首先体现为点缀音色,深化感情色彩。
滑奏的力度、速度、幅度、方向对发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四个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制约又浑然一体。
[5]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例如二胡曲《江河水》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采用了压揉技巧,压揉,即是二胡揉弦技巧的一种独特方法,其效果压抑、激愤,具有明显的内在潜力,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祝桐君校注.与古斋琴论四卷[M].
[2]郑艳丽.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J].黄钟,2006,(z1).
[3]李庆霞.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2002,(1).
[4]雨牧.浅谈二胡音色的变性[C] .二胡文集.
[5]苏沙宁.二胡滑音的二重功能[J].乐器,1993,(4).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研究【2】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 二胡 艺术 的 研究 在 发展 ,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演奏的技巧及艺术的风格流派较多,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相对薄弱,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
本文试从时间的历时性研究转入空间的共时性研究,就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作简略探讨,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并就此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 键 词:二胡艺术地域特色
一、地域特色概言
人,总是在一定的 自然 地理 环境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人的体质和 社会 生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小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办公室,其地域空间特征的差异都很明显。
人的 文化活动和其他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这一乍看浅俗的论断,已由地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可靠的 科学 依据。
所谓地域学或曰文化地 理学 的研究 方法 ,就是将文化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与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而对文化区域的划分、鉴别、定义和 分析 ,则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地理上最大的分野是南方和北方。
南北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物产不同,民风民俗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也不同,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将中国的文化形态划分为南北两类。
这种划分虽然不可能与地理分界完全相符,但从历代学者的论述和人们普遍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看,这样的一种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古往今来,中国南北两地的确存在不少文化差异。
从最简单的角度说,衣,南丝北棉;食,南米北面;住,南床北炕;行,南舟北车;至于“南腔北调”,那就离 音乐 范畴更近了。
通过这些罗列,可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是仅凭概念就可以诠释的,它实际上浸润在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之中,不仅会日日时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 影响 ,更能点点滴滴地塑造出不同的性情和趣味,而这些性情和趣味,正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从古今文艺作品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某些因南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二、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
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可由以下几个视角窥知。
从出版发行的作品看,西北一带的二胡作品主要有《葡萄熟了》(周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编曲 刘天华移植 刘长福改编)、《牧羊女》(曹元德编曲)、《天山风情》(王建民曲)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那里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从旋律音上说,普遍都运用了增二度的音程。
如《葡萄熟了》的倒数第十小节和倒数第二小节,特别是《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此类情况就更是随处可见。
从节拍上说,也许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在节拍上多采用八五拍、八七拍、八九拍。
客观地说,像这样的非均分律动节奏,一方面音乐的动感性、舞蹈性强,另一方面增添了特殊的音乐效果。
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中多次 应用 了上述节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特别注重两手写实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葡萄熟了》的第144小节至151小节,通过左手指的拨弦及右手以同样节奏型的拉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那里的人们在丰收的时候,打着手鼓,载歌载舞的情景。
这显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有关。
在南方的二胡作品当中,如《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忆江南》(闵惠芬曲)等,同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这里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从旋律音上说,大都是级进的自然音程,乐曲《忆江南》的主题即是如此。
从节拍上说,似乎由于这里为江南平原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音乐主题在节拍上常用平稳流畅的均分律动感强的四二拍或四四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更注重写意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江南春色》,通过采用江南丝竹特有的滑音、垫指滑音及圆润饱满的音色刻画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综上所述,二胡 艺术 发展 至今,笔者认为,对地域性二胡作品的优与劣、演奏技巧的高与低的评价,本没有绝对的标准,凡依据当前流行的审美眼光妄加判断,也不堪作为 科学 的评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南北两地的二胡作品风格及演奏 方法 的确存在着不同,则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或者说依据什么原理去 研究 二胡艺术中的地域风格或者描述地域二胡现象呢?
第一,地理条件与地域 文化艺术成就不成正比。
就 音乐 中最小的题材——民歌来说,山西河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穷乡僻壤,但那里民歌的艺术成就却很高。
尤其在表现爱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这些 内容 的民歌,更是震撼人心。
说得远一点,荷兰很小,西班牙很偏,但那里的艺术成就很高。
二胡艺术亦是如此。
浏览近50年来在全国正式出版的约300首作品之中的较为经典的50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以《秦腔主题随想曲》《蓝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调》《红军哥哥回来了》等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格浓郁的作品,形成了在 中国 二胡艺术中 影响 较大、分量较重的一大派别体系即“秦派二胡”。
对此,在朱道忠先生的《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一文中这样说道:“‘秦派二胡’在这个体系中,通过传承、探索、 实践、创新,也以极其感人的风韵别树一帜地高扬于西北风中。此‘风’从黄土地高原向东吹醉了神州大地,国人无不惊异地引颈‘西望长安’,惊觉八百里秦川。”北京是中国 政治 文化的中心,也是音乐艺术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以京风、京韵为主题创作的二胡作品,无论是数量上或是影响力上,尚不及“长安乐派”。
因此,地理条件与地域文化成就不可概而言之。
第二,二胡的地域特色有远近而无高低。
一国之内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世界范围内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但文化的发展与艺术的特色却不以地域为界划分高低。
不能说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是不好的;同样道理,北京的二胡艺术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其他省市的二胡艺术也有其独特风味和特色,客观地说,各有所长,不分轩轾。
第三,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差异。
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的质量而不在于外在数量。
研究二胡地域现象不仅应该重视作品的数量、演奏的技巧,更应该注重地域二胡艺术所反映的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价值的高度与深度,或曰更应注重其凝练的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
第四,结合时间因素考虑。
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的,不同的空间往往承载着不同的 历史 文明程度。
比如17世纪,本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时期,但那时在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可能仍然处于狩猎文化的阶段。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经济 连年出现高速增长的当前,地域之间同样存在着贫富差别。
这说明相同的年代不一定处在相同的文明体系之内。
这样,才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艺术现象。
二胡艺术亦莫能外。
在二胡艺术的研究中考虑到空间 环境的作用,实则并非新思想。
丹纳在《艺术 哲学 》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仅取决于“ 时代 精神”,也取决于“周围的风俗”,地域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山川河流,还要研究地区的文化及艺术。
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必然受到这个地域内 自然 与文化氛围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及演奏这些作品的人,甚至非本地人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这种地域文化的痕迹或是想象、感受这个地域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在创作、演奏、欣赏一首细腻悠扬的江南作品时,他所捕捉、感受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
这是为什么呢?
近些年来中国二胡艺术的研究在发展,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不甚关注。
从时间角度研究二胡艺术的发展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角度。
“历史不仅是河流,河流不仅是一条。历史不但是时间的动态变化,更有赖以存在的空间的静态差异,亦即还有纵向曲线——历史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窃以为,这一看法甚是符合二胡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情况。
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将注重时间的历史性研究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可为二胡艺术的研究 工作增加立体而鲜活的气息。
参考 文献 :
[1]朱道忠 《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中国二胡 2004年 第2辑
[2]程民生 《开拓历史的空间——历史的地域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9年6月25日第7版
二胡的艺术魅力论文【3】
摘 要: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本文以二胡的艺术优长、二胡的艺术成就、二胡的艺术创新为三大理论层面,对二胡的艺术魅力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力图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二胡;艺术;魅力;优长;成就;创新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
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
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
北宋的陈��在他所著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
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
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
“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
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
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
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
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
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
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著。
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
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病中吟》、《光明行》、《赛马》、《良宵》、《山村变了样》、《赶集》、《行街》、《空山鸟语》、《湘江乐》、《江南春色》等等。
尤其是《二泉映月》,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并被誉为“国际乐坛十大名曲”之一,已经蜚声中外。
在国内也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转变。
“作品艺术成就中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旋律深刻抒情性的美感,这时于后来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应该有启迪。”③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而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另一首二胡名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1993年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
这首名曲一起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深受国人与海外华人的喜爱。
其二是名家辈出、成果辉煌。
杰出的二胡作曲家有阿炳、刘天华、刘文金、赵砚臣等。
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有阿炳、刘天华、闵慧芬、张韶、张继让、张慧元、张令杰等。
其三是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二胡艺术影响到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族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于打造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成就是高水准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核心与标志。
三、二胡的艺术创新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同样,二胡的艺术创新也是二胡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充分证明,二胡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一是作品的创新。
如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是成功的创新之作。
其二是演奏的创新。
如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二胡演奏员的站立边舞边演奏;赵本山与郎朗的二胡与钢琴混搭二重奏《赛马》;北京“国乐天骄女子乐用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混搭演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创新是深层次的,这是二胡艺术魅力的支撑与动力。
注释:
①②王晓红.民族乐器系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63.
③张慧元.全活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243.
二胡怎样运弓浅谈
二胡怎样运弓浅谈,二胡是我国的传统乐器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的,当然想要学习二胡也并不是那么的简单,日常的练习也是需要掌握技巧的,以下二胡怎样运弓浅谈。
练习时要保持轻松和自然,要使运弓的传导力量通畅,不能让力在手腕和肘部抵消。
运弓时手腕要有灵活度,拉弓时手腕应向右伸展;推弓时手腕应向内屈,保持伸屈灵活自如
练习运弓首先从慢长弓开始练习。将弓子目测为均分四段,先从外弦开始练习,以全音符四拍来匀速拉推,在心中默念拍着“1,2,3,4”,一拍一段,共4段,以1秒为一拍,多加练习掌握节拍速度;注意弓根到弓尖的声音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要总结弓毛的贴弦的力度,和右手持弓姿势是否正确和手上力度是否恰当,要做到运弓平、直、匀、稳。
分别练习弓尖、中弓和弓根,特别是弓尖和弓根。要学会控制力度,在运弓意识上,要有将运弓重量和力量往两个不同方向分配的意识,一个是贴弦的方向,另一个左右运弓的方向。
在运弓贴弦的过程中,要松驰而又沉稳,在连弓换弦的时特别要注意,顺着运行的速度弓毛轻轻的、很缓和的过渡到另外一根弦上。决不能使猛劲,力度使用不恰当二胡会产生噪音。
运弓掌握不了利用弓子的重力,主要还是过于紧张没有学会自然放松,比如运弓时双肩耸的老高;再一个原因是没有正确的握弓,在运弓中比如利用弓子出和收的间隙,气口的转换转弓中应该松驰一下
如何正确地掌握练习长弓的方法和技巧呢?
运弓时,手腕、小臂、大臂应该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不少学生在运弓时往往大臂先走,之后带动小臂,再带动手腕。这样造成的结果不光是动作看上去不舒服,更严重的是由于贴不住弦而造成的声音虚软无力。因此无论是出弓还是进弓,手腕、小臂、大臂应同时运动协作:由手腕给出方向,小臂大臂给予力量支持。
二、运弓要成一条直线
练习长弓的要求有四点:平(上下)、直(前后)、稳(弓速:弓根、弓尖),且没有换弓痕迹。因此长弓的行进路线应该是一条直线。此外长弓的弓速应该选择一个相对较慢的速度,并且在换弓时弓速保持不变。拉长弓的时候要平心静气,气沉丹田,切忌心浮气躁,觉得长弓是浪费时间。
三、运弓要贴住弦
练习长弓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贴弦。利用弓子的自重,或者说手臂的自重,拖着弓子走。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外弦的贴弦需要中指向外顶。一直以来很多学生都认为拉外弦不需要用力。
其实是错误的。不得不承认二胡在设计上存在某些不科学的因素,因为它贴弦的用力方向是内外用力,而不能像提琴一样随重力作用向下贴弦。所以对二胡运弓的控制力有更高的要求。声音上来说,要通畅、圆润、饱满、干净,特别是换弓的瞬间要保持音色音量和音质的统一。
因此在练习长弓的时候,一是要对照镜子观察运弓动作的协调性和弓子的走向,二是用耳朵听运弓的声音是否一致。
我在国外的时候,与我的小提琴导师探讨最多的问题也是运弓的问题。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和要求,我觉得可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第一点就是弓子的有效长度,一定是从弓根没有松香的地方一直到弓尖手臂够不到的地方。因为很多学生弓子用的短,一弓可能只用了四分之三都不到。这样拉出来的音乐不够宽广,而且经常出现弓子不够用的情况。这时候如果只是一味降低弓速,反而使音色干瘪,不够饱满。所以在家练习的时候就要注意一定要用满弓去练习。
第二点就是弓速和贴弦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弓速过快,贴弦不实的情况。其实本质上是因为对弓子的控制不够,因而造成所有的音乐就像是飘在天上一样,音色不够结实,音量也偏小。特别是演奏一些有难度的乐曲时,很多音都是虚的.,甚至是听不见的。所以弓速和贴弦也是在练习中需要特别留意的。
第三点是弓段运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出弓,或者说前半弓一般音量较大,因为靠近身体,手臂易于用力和贴弦。相反,进弓靠近弓尖的后半弓容易偏弱,因为距离身体远,手臂的控制力和贴弦的力量也相应的降低。那么如何平衡二者的音量和音色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并不是音乐中所有的强的地方都在用前半弓或者出弓演奏,而弱的地方都用后半弓或者说进弓演奏。
针对这个问题呢,我们就需要有的放矢的练习。比如说我们可以只用前半弓拉练习曲,注意控制音量,然后再只用后半弓练习,注意贴弦和力度。这样就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对整个弓子的控制力和分配力。
二胡运弓方法:四点建议
一是放松、流畅地传递力量。以肩关节为轴,大臂带动小臂,将力传至手腕,由手腕先行,带动弓子作水平运动。手臂的传输要通畅,不要有阻碍,传达要直接,靠手臂自然下沉的力量,把力量传递到琴弦上,不要把力量积攒到琴筒上。
二是合理、合法地调配弓段。一个曲子写得好,都是布局、段落、层次有深度,写作文要考虑篇幅、布局、主题。同样,运弓同样要总揽全局、统筹安排,合理运用弓段、弓序。右手控制好速度,不要太快,以节省并充分使用弓段。
三是灵活、精准地左右配合。右手的换弦与左手的换音保持协调、同步、统一。左手指“力点”要集中,把情感100%集中在指尖;右手也应该有一种力量,去迎合、寻找左手的“力点”,做到左右配合,有条不紊,推拉弓音色一致,这样发出的声音就会饱满。
四是和谐、同步的音手琴心。运弓只有实实在在,发出来的声音才不会飘,演奏中“大风车”式的轮弓,很难以保证很好的音色。弓子走到哪里,心就动到哪里,心若在,力就在,音色就在。音得之于心,应之以手,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
二胡运弓方法:初学二胡练弓方法
一、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坐姿
坐凳的高度与两腿持平,两脚着地为标准。坐凳子的时候,可坐等面的一大半,两腿应与肩同宽;两脚应平放于地面,左右脚前笙嗑喟虢诺木嗬耄?话愣家宰蠼派郧埃?医派院蟆I砬??胩炱匠埔谎?潘烧?保?欢ㄒ?股仙肀3肿匀弧⑼Π危?纭⒅狻⒖琛⑾ァⅤ椎炔课欢家?匀弧⑺沙郏?豢裳?赏毡场⑿奔纭⑼嵘怼⒌屯返炔涣枷肮摺
二、要学会正确持弓方法
持弓右手要放松、弯曲呈半握拳状,将弓根(弓鱼)部位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处,食指自然弯曲轻扶于弓杆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杆上方靠近食指第三关节稍左的位置上。
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演奏外弦时,由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关节稍后处向外这三个力点控制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磨擦发声。演奏内弦时,以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为支撑点来控制弓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面向内勾弓毛作为力点,使弓毛贴住内弦磨擦发声。
三、拉、推弓训练“六字秘诀”
拉弓,即“拉弓开、手腕领”。拉弓时,手掌顺势展开,右手腕向右稍偏斜前方领弓。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过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过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倾向。另外,在拉弓时,右臂不可向右后方运动,使弓子拉成一个园弧状。
推弓,即“推弓合,大臂领”。推弓时,右手掌合拢,大臂引领,右手腕内曲向左推弓。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此时,手腕应呈“内屈状态”。当大臂收完后,小臂继续向左推;小臂收完后手还要将弓子推进几公分,使手腕再次转换成“中间状态”,以便开始下一个拉弓动作。
二胡运弓方法七要点
一、肩和上臂的动作
肩和上臂是右臀运动的轴心和力量的总来源。一般在运弓上出现毛病时,大都与肩和上臂不合理的运动有关。所以,在运弓时一定要保证肩和上臂的自然状态。
二、肘关节和小臂的动作
上臂即大臂外展内收时,小臀即前臂和肘要保持同步平行运动,三者密切配合并且协调,形成一个统一体,任何情况下,任何一方不应有先行的动作。
三、右臂和手、腕的关系
弓子运行时,腕关节要保持自然、灵活。腕和手的活动是大臂、小臂协调运动的结果,而不应该是手、腕的主动动作。它们和右臂成相反得方向内收外展。
四、右手手指的动作
运弓的力来源于肩和大臂,然后通过小臂给予加强,又通过腕部传导到手和手指,随着右臂的左右运动(运行),手指也应有相应的伸张和收缩。拉弓时手指由伸张逐渐转收缩,推弓时手指由收缩逐渐转伸张。
五、运弓的方向
不管是拉弓还是推弓,小臂的运动基本上要保持平直,弓毛与琴弦成90度角,这样使琴弦充分振动,发音干净、饱满。弓子运行的方向偏高或偏低、靠前或靠后都将影响二胡的发音、音质。
六、运弓的平与直
运弓的平是指弓子与琴弦的擦弦点要成90度角,并且在运行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角度。初学者运弓时总是忽上忽下,擦弦点的角度总是在不停的变化,这样会影响二胡的发音。
运弓的直是指拉推弓时始终是保持同一线路运行与返回,即弓毛始终贴近琴杆方向左右运行。拉弓时不能出现向身体的后侧运弓,而推弓时不能出现向右前方推进,这样拉推弓成了一条弧形的运弓线路,在练习过程中是不可取的。
七、运弓的速度、用力和音量
运弓的速度是指弓毛和琴弦摩擦的快慢。用力是指主观上对弓子运行时给予的力量大小。音量是指弓毛和琴弦摩攃所产生的大、小、强、弱的音效。在通常情况下,弓速快所给解力可大些,音量也就强一些,弓速慢所给的力可小些,音量也就弱一些。如果弓速快,而给的力小,则发出的音就虚一些,如果弓速慢,而给的力又大,那么就会出现噪音。另外,在通常情况下,弓根处用力可小点,弓尖处用力可大一点
如何发给你?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