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社会科学期刊前主编

社会科学期刊前主编

发布时间:

社会科学期刊前主编

国外文学前主编是王佐良先生

《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主编是黄颂杰。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社会科学》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理论期刊。本刊为月刊,现任主编黄颂杰。

第一任主编王佐良教授(1984-1995),第二任主编为胡文仲先生(1995-2013)。《外国文学》创刊于1980年,为国内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专业学术刊物之一,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国文学》编辑部编辑。现为16开本双月刊,设有“评论”、“理论”、“文化研究”、“书评”等栏目,刊载以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与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强调文本细绎与理论思辨兼顾。刊物实行同行匿名评审,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国文学》杂志的第一任主编为王佐良教授(1984-1995),第二任主编为胡文仲先生(1995-2013)。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主编

山东社会科学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出版周期:月刊ISSN:1003-4145CN:37-1053/C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24-135创刊时间:1987出版信息出版文献量:10475篇总下载量:2027675总被引量:39077专辑名称:社会科学II专题名称:教育综合评价信息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2014年版不是sci  是cssci来源核心期刊!

《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主编是黄颂杰。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社会科学》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理论期刊。本刊为月刊,现任主编黄颂杰。

1、著作、译著(独著和第一作【译、校】者,1993—)傅永军(2009),《启蒙、批判诠释与宗教伦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傅永军(2007),《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理论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傅永军(1998),《控制与反抗: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济南:泰山出版社。傅永军、王元军、孙增霖(1997),《批判的意义: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傅永军、贾福新(1995),《诗意的精神:黑格尔哲学概略》,济南:明天出版社。傅永军(1993),《灰色理论树上的常青藤:康德哲学巡览》,济南:明天出版社。傅永军、于健译(2002),《犹太教的本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傅永军、铁省林译(2009),《证据与信仰:十七世纪以来的哲学与宗教》,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傅永军、刘岱译(2009),《超越启蒙——社会理论家的生活与思想》,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傅永军(2008),《形而上学及其任务:关于知识的范畴基础研究》【陶秀璈、朱红、杨东东译,傅永军校】,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著作、译著(合著、合译、参与,1993—)傅有德、傅永军等(2007),《犹太哲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傅有德、傅永军等(1999),《现代犹太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宋全成、张志平、傅永军(1998),《现代性的踪迹:启蒙时期的社会政治哲学》,济南:泰山出版社。傅永军主编(1997),《著名思想家幽默趣谈》,济南:泰山出版社。涂纪亮、罗嘉昌编(1996),《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科学哲学卷)【“费耶阿本德”撰稿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谭鑫田、李武林主编(1993),《西方哲学范畴理论》【“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谢林的范畴理论”和“黑格尔的辨证范畴理论”撰稿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傅永军(2008),启蒙与现代性的生成,《东岳论丛》第六期,页。傅永军(2008),现代性与传统,《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第2期,。傅永军(2008),“公共领域与合法性——简论哈贝马斯合法性理论的主题”,《山东社会科学》第3期,。铁省林、傅永军(2008),“哈贝马斯晚期宗教思想论析”,《世界宗教研究》第1期,。傅永军(2008),“现代性解义”,《中国诠释学》第五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傅永军、汪迎东(2007),“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三论”,《山东社会科学》第1期,。傅永军(2007),“哈贝马斯的现代性视野”,《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第3期,。刘静、傅永军(2007),“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再省思”,《中国诠释学》第四辑,山东人民出版社。。杨东东、傅永军(2007),“马克思:在批判和诠释之间”,《中国诠释学》第四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傅永军(2006)“批判的社会知识何以可能?——伽达默尔-哈贝马斯的诠释学论争与批判理论基础的重建”,《文史哲》第1期,。傅永军(2006),“传媒、公共领域与公众舆论”,《山东视听》第1期,。傅永军(2006),“理性缺位的总体性批判——论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批评,《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第6期,-47。傅永军(2006)“‘Legitimacy’之诠证——兼论哈贝马斯重建的合法性理论的意义”,《中国诠释学》第三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傅永军(2005),“现代性、文化救赎与批判理论”,《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第5期,。傅永军(2005),“马尔库塞理性观简论”,《齐鲁学刊》第5期,。傅永军(2005),“新感性、新理性与解放之途——马尔库塞‘政治诗学’思想解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第3期,。夏巍、傅永军(2005),“论康德的‘普遍历史的理念’”,《理论学刊》第8期,。傅永军(2004),“后现代知识观与社会批判方法的知识学意义”,《文史哲》第2期,。傅永军、于健(2004),“在爱中接近上帝——利奥·拜克论犹太教的本质”,《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第3期,。傅永军、商祥江(2004),“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析义” 《海大法学评论》2003卷(吉林大学出版社),。傅永军(2004),“大学的使命与教育理想”,《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第3期,。傅永军、姜宁(2004),“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要义简析”,《中国诠释学》第二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傅永军(2003), “现代性、同一性逻辑与反犹主义”,《求是学刊》第3期,。傅永军(2003),“哈贝马斯论形而上学思维与后形而上学思维” ,《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傅永军(2003),“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合理性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第3期,。傅永军、陈治国(2003),“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诠释学》第一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傅永军、商祥江(2002),“现代性重建与后现代主义批判——哈贝马斯对后现代的回应”,《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第1期,。傅永军(2002),“韦伯合理性理论评议”,《文史哲》第5期,。傅永军(2002),“利奥·拜克犹太宗教伦理观评议”,《当代宗教研究》第3期,。傅永军(2002),“神人契合与德性责任——利奥·拜克论犹太伦理意识的神学基础”,《宗教与文化》(山东大学出版社),。傅永军(2002),“‘野蛮的’现代性与反犹主义”,《犹太研究》第一辑,。傅永军、刘平(2001),“试论尼采的反政治与反主题”,《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年第1期,PP53-57.。傅永军(2000),“伦理的一神教与唯一神的伦理确证——利奥·拜克自由神学思想的现代意义”,《世界宗教研究》第2期, 。傅永军(2000),“现代性与社会批判理论”,《文史哲》第5期,。傅永军(1999),“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论述评”,《哲学研究》第2期,。傅永军(1999),“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论”评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第4期,。傅永军(1999),“乌托邦:终结还是恢复?——评马尔库塞的新社会主义观”,《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第4期,。傅永军(1999),“马尔库塞“肯定文化论”评析,《粤海风》第5-6期,。傅永军(1999),“启蒙、后启蒙与知识分子的命运,《粤海风》第11-12期,。傅永军(1999),“马尔库塞‘发达工业社会批判理论’评析”,《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第1期,。傅永军(1999),“反思现代性:霍克海默、阿多诺论启蒙”,《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第1期,。傅永军(1998),“哈贝马斯与勃兰特资本主义危机观比较研究”,《文史哲》第3期,PP104-109.。傅永军(1998),“恩格斯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山东师大学报》第1期,。傅永军(1998)“戊戌变法与知识分子的现代化使命,《粤海风》第11-12期,。傅永军(1997),“‘生活世界’学说:哈贝马斯的批判与改造”,《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第4期,。 洪汉鼎、傅永军(2003),《中国诠释学》(第一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洪汉鼎、傅永军(2004),《中国诠释学》(第二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洪汉鼎、傅永军(2006),《中国诠释学》(第三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洪汉鼎、傅永军(2007),《中国诠释学》(第四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洪汉鼎、傅永军(2008),《中国诠释学》(第五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洪汉鼎、傅永军(2009),《中国诠释学》(第六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谭鑫田、傅永军等(1996),《西方哲学教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苗力田、李毓章主编(1998),《西方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康德哲学撰稿人】。袁义江主编(1992),《现代西方哲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科学哲学撰稿人】。王复三、汪建(1999),《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西方马克思主义导言撰稿人】。 傅永军,“接受与拒绝——批判理论在中国学术界的命运”,宣读于“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学术研讨会,法兰克福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汉学系、中国中山大学及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主办,德国法兰克福,2008年9月。傅永军,“中国家庭教化的现代性困境及其克服”,宣读于“《东亚社会中的‘家’――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学术研讨会,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主办,日本东京,2008年9月。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宣读于“文献、语言与诠释” 学术研讨会,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办,济南,2008年8月。傅永军,“现代性与传统”,宣读于中日韩三国“面向世界的东方思想”学术研讨会,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主办,济南,2007年9月。傅永军,“精神分析与深层诠释学”,宣读于“文本诠释与对话”学术研讨会,台湾世新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主办,台北,2007年5月。傅永军,“哈贝马斯宗教哲学研究述评”,宣读于“理性、信仰与宗教”学术研讨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贵州大学,贵阳,2006年8月傅永军,“意识革命与文明重构——马尔库塞“政治诗学”的诠释学解读,宣读于“训诂、铨释与文化之重塑” 学术研讨会,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澳门,2005年9月。傅永军,“‘Legitimacy’之诠证——兼论哈贝马斯重建的合法性理论的意义”,宣读于“哲学与社会科学之互动”学术研讨会,山东大学/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合办,济南,2005年9月。傅永军,“现代性、文化救赎与批判理论”,宣读于“哲学、科学与宗教:传统与现代的视野” 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威海,2004年8月。傅永军,“批判的社会知识何以可能?”宣读于“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黑龙江大学合办,哈尔滨,2004年6月。傅永军,“伽达默尔-哈贝马斯诠释学论争与批判理论基础的证成”,宣读于“诠释学与中国经典注释” 学术研讨会,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主办,台湾宜兰,2004年6月。傅永军,“大学的使命及其教育理想”,宣读于“二十一世纪大学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学术研讨会,台湾元智大学主办,台湾中坜,2003年12月。傅永军,“现代性与反犹主义”,宣读于“现代性:西方哲学及其中国语境”学术研讨会,黑龙江大学主办,哈尔滨,2003年12月。傅永军,“野蛮的现代性与现代反犹主义”宣读于“犹太文化与以色列国家” 学术研讨会,山东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山东大学欧洲研究所合办,济南,2003年6月。傅永军,“哈贝马斯论形而上学之思和后形而上学之思“,宣读于“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云南大学合办,昆明,2002年8月。傅永军,“利奥·拜克犹太宗教伦理观评议”,宣读于“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年会暨外国哲学研讨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山东大学合办,济南,2001年9月。

社会科学期刊

社会科学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79年。社会科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社会科学主要栏目设有: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政治学、管理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社会科学已被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社会科学获得荣誉情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核心期刊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

前沿杂志社主编

杂志社里的主编,是杂志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杂志社全体编辑人员的领导者。主要负责领导采写和编辑人员;对他们采写并发表的稿件负总责,负责对重要文章的最终审核;领导杂志社的日常工作。

刊名:前沿Forward Position主办: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周期:半月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9-8267CN:15-1142/C邮发代号:16-5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前沿创刊时间:197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 《前沿》杂志北大2008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内蒙古社科联主办,ISSN 1009-8267 CN 15-1142/C 邮发代号 16-51 ,该刊是综合类核心,人文社科的文章都可以,如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学、文化、生态文明、民族关系、教育、法学、哲学、社会、历史学等都是欢迎的。《前沿》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主管的社科类国家级核心期刊。《前沿》杂志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期刊。全面地反映我国教育战线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介绍国内教学研究,推进素质教育及新课程。 新锐学苑教育与评估 经济与管理 语言与文化史学纵横哲学与社会 文艺论坛 学术短论 校团刊《前沿》是共青团武汉东湖学院(原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委员会的一块思想宣传阵地,作为校团委指导下的团刊,她秉承了“青春、开拓、责任、审思”的办刊宗旨,大力宣传团委的日常工作,包括团委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实践成果等多方面内容。校团刊《前沿》的创办是我校团委在校园文化建设、团委组织建设以及宣传工作中的一种创新,是紧密联系校团委和各院分团委的纽带,为我校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2004年3月28日创刊以来,《前沿》伴随广大师生的关怀已走过了七载春秋,发行刊物已达43期。校团刊《前沿》力争为广大师生搭建思想争鸣的平台,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知识,更是将信息和知识升华为一种关怀;放眼历史和社会,以一种更为博大的胸怀审视人生,不断寻找并保持生活的激情。让我们用深度和广度传递着最前沿的思想,用理性和激情谱写青春的华美乐章! 专题部:包括特别报道、基层传真、前沿风采、本期视点、团委在线五个版块。报道学校动态、介绍团委工作、采访身边典型、剖析热点话题。评论部:包括时政聚焦、透视、言论、滴水藏鱼四个版块。心怀天下,紧跟时政热点。用天马行空的思绪,行云流水的文笔讲解焦点事件。文学部:拥有纪念册、浪迹天涯、浅识小道、笔端荏苒、人物传记、影音流年、视听地带等七个栏目。崇尚文字,以我手写我心,曾一份趣味,添一缕书香,造一个淡雅心境。美术编辑部:设计《前沿》的封面、图片新闻、中间彩页和刊物的版面,让设计的美感和《前沿》的思想一起腾飞!发行拓展部:以刊物的发行和回收为主,致力于《前沿》校内外的宣传,接受读者意见反馈,并对编辑部成员的素质拓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制作活动策划。办公室:主要负责编辑部各种信息、物资、档案的管理(如表格制作、会议筹备、物资申请及建存档工作等),活动策划与组织,内部考评等。 诞生在创刊初期,曾有三个名称被提名:赤地、先锋、前沿。然而考虑到这本刊物不仅仅是我校共青团的宣传阵地,更是武汉东湖学院所有学子思想交流的家园,不仅为共青团传递最前沿的思想和消息,更为广大学子激励斗志,鼓励同学们创新进取、不断开拓提供坚强后盾。创刊之时,编辑部雏形一共只有六位成员,如今他们虽退出编辑部,却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努力奋斗着,就如同他们留给“前沿人”的宝贵品格一样,一同被保留为《前沿》传统的还有“一起吃苦的幸福”,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明白并珍视这种可贵的团队协作精神,从那时起,《前沿》就像一个大家庭,包容了大家的辛苦、委屈,也见证了大家的成果以及激烈的思辨。正是这种深厚的团队精神,才支持着《前沿》从2004年走到今天,克服了没有办公室、电脑等硬件设施,没有组建完整的编辑部、没有相关刊物的经验也没有业务指导老师等重重困难,办成了《前沿》的创刊号。创刊号就像一个新生儿,标志着《前沿》实质上的诞生,同时她又显得如此之简陋,没有风格鲜明、内容新锐的部门板块,也没有灵活生动的采访,她的一切都显得这样模糊,但也正是在这模糊的基础上,才奠定了今天基本定型的三大部门(专题部、评论部、文学部)和各部门内部的几个小版块。成长每个新生儿都是母亲倾尽心血的产物,我们这样一群热血青年或许并没有一位母亲那样的无私和睿智,然而毫无疑问,从创刊号起的每一期《前沿》都凝聚着前沿人的心血,也见证了精彩的青春。如同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样,成长拔节真是一个痛苦而自豪的过程。为了让《前沿》更专业、更精致,从封面排版到机构设置再到刊物受众定位,前沿人集中智慧和热情,为《前沿》制订了详细的改革细则。当然《前沿》并没有停留在一次的改革中,随着刊物的成长和同学们观念的改变,《前沿》也在自身品格的基础上不断的适应新的环境,并作出调整。《前沿》的脚步永远不会停,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前沿》,也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前沿》才可能继续前进。明天《前沿》的明天永远属于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前沿》将和武汉东湖学院一起成长,和广大同学一起成长。如今《前沿》做的,也正是寻找和引导武汉东湖学院的品质,做一个能真正代表学校的刊物,做一个和广大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交流的刊物。《前沿》都会和所有支持她的人一起努力打造东分的优秀精神,一起用我们的智慧和热血给大家大学四年精彩的青。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双月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出版。以弘扬先进文化、繁荣学术研究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倡导学术观点创新、学术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努力为提出新理论、形成新学派、取得新成果搭建理论平台。

(一)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史1.日本大矢透《韵镜考》“要说”寻绎。《古汉语研究》2008年3期。2.近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3.中日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学术差异。《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4.日本学者越南汉字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5.日本学者的汉梵对音译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6.日本汉字音时间层次及其确认的证据和方法。中国社科院《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2期。7.日本佛教“声明”与汉字音声调考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7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8.日本学者满(女真)汉对音译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10期。9.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近代音关系研究。《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10.《词韵》音系声调。董琨、冯蒸主编《音史新论-庆祝邵荣芬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5月。11.日本《汉吴音图》所见《中原雅音》。《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12.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音关系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4年3期。13.《中原雅音》的体例问题。《音韵论丛》,齐鲁书社,2004年1月3日。第七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会编。14.日本学者日本语汉字音与汉语中古音关系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3期。15.清末日本学者北京官话“四声之辨”(日文)。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日本文艺研究》第 56 卷第2号。2004年9月。16.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17.《中原雅音》研究的起始时间问题。中国社科院《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商务印书馆。18.日本学者对朝鲜汉字音的研究。中国社科院《民族语文》2004年3期。19.日本学者对《中原音韵》及相关韵书的研究。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20.《辨音纂要》所传《中原雅音》。中国语言学会主办《中国语言学报》第11期,2003年9月。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五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21.明抄本《辨音纂要》初探。国家图书馆《文献》2003年1期。22.对外汉语教学课本编写中的“变调”标记符号问题。(合作)《汉语学习》2003年6期。23.新时期音韵古籍整理的简要回顾与思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6期。24.从几组数据看南宋孙奕俗读声调的变化。《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25.退溪次韵朱子《武夷棹歌》问题。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3、4辑合刊。韩国梨花社2002年1月。第二次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会议(香港浸会大学)。大会报告。26.南宋孙奕俗读“平分阴阳”存在的基础。台湾《声韵论丛》第10辑,台湾中国声韵学会与辅仁大学主办,学生书局2001年5月。由本人在台湾第十八届声韵年会的大会(台湾台北,2000年5月)上宣读。27.《中原音韵》与吉安方音。《第六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28.释“平中清浊,仄中抑扬”。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2辑。韩国梨花社1999年10月。大会宣读,韩国大田忠南大学1999年7月。29.《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N〕音。《汉语学习》1998年第3期。30.南宋孙奕俗读“入注阴平”性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31.《九经直音》“明本”两种例说。《语苑撷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32.南宋孙奕俗读“清入作去”考。中国社科院《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获第五次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中国古文献学”博士生二等奖(1999,一等空缺)。33.《九经直音》北图藏本三种叙说。《语言研究》1998年6月刊,第五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34.南宋已“平分阴阳”证。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21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10月。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八次会议上宣读。《中国语文》1995年5期《会议纪要》。35.南宋孙奕音注“浊上归去”问题。《庆祝金景芳95寿辰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4月。36.南宋《示儿编》的俗读音。《延边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37.南宋《示儿编》音注“俗读”的“入注三声”性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3期。38.南宋《示儿编》“声讹”的正音性质。《语言研究》1996年6月刊,中国音韵学会第9次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39.南宋《示儿编》音注“浊音清化”问题。《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40.《九经直音》反切的来源及其相关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41.韦应物诗韵系。《延边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42.《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合作)《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2期。43.《九经直音》反切与《经典释文》正读考异。《语言研究》1994年6月。中国音韵学会第8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44.“图们”的口语读音及其来源。《东疆学刊》1993年第3期。45.《汉字古音手册》订误举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第1期。46.《晋书音义》的“协韵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1期。获吉林大学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47.王昌龄诗用韵。《延边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48.岑参高适诗韵系异同比较。《延边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在中国音韵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上宣读。49.岑参诗韵谱。《语言文学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0年12月。50.《醒世姻缘传》诗词用韵考。《烟台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51.《<韵镜>校笺》跋。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52. 清末中日学者北京官话“变调”意识。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26辑,2007年5月。53. 十九世纪末叶北京官话声调初探——以日本人编《官话指南》为依据。(合作)《近代官话语音研究》,语文出版社,2007年2月。54.日本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55. 高本汉用“二手资料”构拟《广韵》检讨. (合作)《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56.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和工具书。《汉语学习》2007年第6期。57.日本汉语音义书语音研究。《杨耐思先生80寿辰庆祝文集》,2011年1月,中华书局。58.南宋《九经直音》“萧豪韵”的构成。(合作)《继往开来的语言发展之路》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2月。59.《正音捃言》音系声母的特点。(合作)《语苑撷英——唐作藩教授八十寿辰祝贺论文集》,2008年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60.高畑彦次郎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修订与补充。(合作)《当代语言学》2010年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1年2期全文摘编。61.南宋《九经直音》“支思韵”问题。(合作)《中国语言学报》第14期,2010年10月。商务印书馆。62.清初韵书《五音通韵》构拟问题。(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63.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2期。64.日本汉语上古音研究。《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2期。65.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2期。66.日本汉藏对音译音研究.《民族语文》,2010年第6期。67.满田新造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批评意识。《中国音韵学》第16次会议论文集,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68.《<韵镜考>:日本江户后期韵镜学的构建》,《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2期。69.《日本<东音谱>(1719)所记汉语方音问题》,韩国《中国东南方言与中韩文化》(6),韩国文化社,2013年2月。70.《韵镜》与日本明治人名命运预测。《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71.贺知章《回乡偶书》诗“衰”字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1-2期。72.唐代古体诗的“叶韵”问题。《延边大学函授教育》1992年第1期。73.从用韵看《药性赋》产生的时代。《延边医学院学报》(社科)1992年第1期。74.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学点音韵知识。《吉林教育》1989年2-3辑。75.重建清代东北方音史:向混沌求新知——评邹德文教授《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76.《韵镜》研究史上的四条“主线”。《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77.清末民初东北官话语音系统——以新发现日本明治汉语课本为依据。中国社科院《方言》2013年第4期。(二)对外汉语教科书、汉语史、东北方言、古书校勘1.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4期。2.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3.从中国语教科书“序”“跋”看朝鲜时期的语言教学意识(韩文)。韩国《韩华学报》总46期,2006年2月。4.《醒世姻缘传》与吉林方言词语探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5.校点严可均《全晋文》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期。6.《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国家图书馆《文献》1998年第4期。7.《庄子》“.以.o”句及其变式。《东疆学刊》1990年第1期。8.走向系统研究东北方言的第一步。(合作)《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9.谈唐诗中的“何事”。《东疆学刊》1988年3期。10.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的基本问题。《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期。11.中国学者与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刊行。(合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3期。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语言的干扰。(合作)中国社科院《民族语文》2007年5期。13. 日本汉语口语语法研究的先声——读1877年刊行的《支那文典》。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37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6月。14.《满洲土语研究》与20年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15.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理论——《清语文典》。厦门大学国学院《国学集刊》第三辑,2011年3月。16.仓石五四郎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翻译的意义。刁宴斌主编《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5月。17.《日本“军用”东北方言教学意识——读1933年(增订版)<日满会话>》。韩国汉阳大学《汉语方言研究论文集》,2010年4月。18.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合作),《汉语学习》2011年第1期.19.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古今考,《中华读者报》2008年6月27日。20.《马氏文通》与广池《中国文法》——清末中日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厦门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21.《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考订》(合作),《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3期。22.《清末民初北京口语词汇及其汉语史价值》(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7期。23.《试论汉语史研究史评理论范畴》,《东疆学刊》2012年第1期。24.《日本明治后期<支那语学>月刊传播北京官话的历史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3期。25.《汉语史研究系统要素视角理论范畴》,韩国中国言语文化学会《中国言语文化》创刊号,2012年2月。26《日据初期台湾闽南话会话课本教学和汉语史价值》(合作),《台湾研究集刊》2012年第4期。27..《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教学理论---读1905年版<清语文典>》,《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三辑),中华书局,2012年7月。28.《东亚语言学视阈的汉语史研究》,《东疆学刊》201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6期)29.《冈氏之中国文典》(1887):日本汉语文言语法体系初次构建,《复旦学报》2014年。30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最初构建——日本《现代中国语学》(1908)的意义(同李逊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1期 。31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考论(同张辉合作), 《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1期 。32. 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亚国际通语——汉语之应用(第二作者,同张辉合作),《延边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三)古代礼仪制度及其它1.退溪不讳言“诗以随俗”解。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5、6辑合刊。韩国梨花社2004年10月。第三次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海大学)。大会报告。2.西周觐礼初探。《遯亨集——吕绍刚教授古稀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3.春秋聘问的衰变。《金景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4.春秋朝觐的衰变。《东疆学刊》2002年第3期。5.周代朝聘制度简论。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儒学年鉴》,2001年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01年10月。6.战国时期朝聘制度的破坏。《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7.退溪家礼“循俗”问题(韩文)。韩国《退溪学报》第107期,2000年12月。又收入(韩国)柳宁夏编选《退溪先生礼学论文集》(仅6篇),《退溪学报》别刷本。陶云会社2001年7月发行。8.略谈西周会盟制度。《延边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9.商代朝聘及其相关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1期。10.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华意识”的感知。日本创价大学《创大中国论集》第14辑,2011年3月。11.《清客新话》:日本对马藩尉探问清初“新知”——福建“漂海唐船”日记的意义。《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5期。这其中包括少部分与他人合写论文。还有其它已发表论文近20篇。论文发表后,或被转载、论点摘编、引用、评述多次。 (一) 专著1.《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6月。被列为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史教科书,授课教授狩野充徳。2.《周代朝聘制度研究》,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书评《揭示周代朝聘制度》,见《光明日报》2006-07-04 。2006年9月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太原)。2007年11月获福建省政府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3等奖. 2007年11月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台湾《经学论丛》专门介绍。《清代朝觐制度研究》等几十种著作引述.3.《宋元吉安方音研究》,专著(与李红合作),2008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1月完成,2005年2月通过专家鉴定。日本《日本中国学会报》2009年介绍。2009年11月获福建省政府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3等奖。刘晓南《宋代四川语音研究》等论著引述。4.《中国历代宾礼》,专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几十种著作引述。5.《日本汉语音韵学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日本语学会《日本语研究》、《古汉语研究》、《中华读者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辞书研究》、日本中国学研究会《日本中国学会报》(2012)等报刊均有述评。2013年10月12日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2等,中国语言学最高奖项,又获福建省第10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2013年12月。同时,获厦门市第9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张玉来、潘钧、陈东辉、陈宁、耿军等引用。6.《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纲要》,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列为博士生教科书。7.《东亚视阈汉语史论》,专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8.《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语音研究》,专著,合作,商务印书馆,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2年完成。鉴定等级为优秀.9.《日本近现代汉语语法学史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二)编著1.《汉语音韵学通论》,教材,编著,主编,列入国家级“十五”教材出版规划(2002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被国内外多所大学列为研究生教科书或参考书。2.《古代神童考录》,编著(与陈家祯合作),延边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三)编\校1. 《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上、下,140万字),主编,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日本权威的《日本中国学会报》2009年介绍,是国内外汉语音韵学论著目录收罗最为全面的工具书。冯蒸列为学习汉语音韵学必读书。2. 《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3.《古代汉语》,教材。合作编写,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曾被吉林省八所大学中文系采用。4.《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8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者报》等均有书评。5. 《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指要》(7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者报》等均有书评。6.《黉门钟吕》,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7.《韩非子》(译注、校勘,3人合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3。8.《后汉书》(译注、校勘,3人合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9.《全晋文》(点校,2人合作,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0.《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1912年前)》,主编,四十册,中华书局,2013年。11.朱熹口语文献语言通考(四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合作),合作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12.《中国历代礼仪制度文化丛书》(五种,《中国历代婚礼》、《中国历代葬礼》、《中国历代家礼》、《中国历代宾礼》、《中国历代祭礼》),第一主编(与张黎明合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台湾义守大学列为通识课程教科书。几十种著述引用。13.《新编古代汉语》,国家级教材。合作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4.《大一中文课堂》,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15.《海洋文明与汉语语言文字书写》,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16.《东亚汉语史书系》,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17.《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主编(与叶宝奎教授合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8.《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与中国音韵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另有其它4种编著。这其中包括少部分与他人合写者。

姓名: 于洪彦民族: 汉籍贯:山东出生日期: 1956-04-04党派: 中共党员专业: 企业管理 研究方向: 消费者行为 客户管理 营销研究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1996年6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营销系职务:教授最终学历:研究生最终学位:博士 中国高校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销学报编委 2004至2005于新西兰Otago大学作访问学者1998年5月至8月于美国扬城大学作访问学者1996年于天津财经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2年于吉林财贸学院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至今,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1996年至2000年:长春税务学院,系主任,教务处长,教授1987年到1993年:吉林财贸学院统计系,讲师,副教授1983年到1984年:吉林财贸学院会统系,助教 消费者行为:家庭消费行为,消费者行为测定指标体系客户管理:顾客满意测定模型,顾客忠诚,顾客生涯价值营销研究:市场导向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中国高校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吉林省统计学会理事培养研究生情况现在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向博士生10人现在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向硕士生11已毕业统计硕士研究生2名,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5名:承担过的主要科研项目承担项目或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负责人 批准号 年份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其测定方法研究 国家社科规划一般项目 于洪彦 03BJY002 2003顾客满意指标体系及其测定与分析方法研究 校博士点基金项目 于洪彦 2000GL014 2000长春现代门窗有限公司发展战略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长春现代门窗公司 于洪彦 20041. 基于新营销定义的中国服务业市场导向研究及其实证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于洪彦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于洪彦 06BJY086 2006Maintaining Family Identity Through Food Preparation And Dining Activities In Urban China 国际合作 于洪彦 2006 获得主要科研成果成果名称 形式 作者 日期 作者排序 发表刊物知识管理在营销调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 于洪彦 2004/10/01 第一作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品牌忠诚度的构成及其测量 论文 于洪彦 2003/09/24 唯一作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初探 论文 于洪彦 2003/09/15 唯一作者 当代经济研究顾客满意度涵义诠释 论文 于洪彦 2003/09/01 唯一作者 中国统计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设计 论文 于洪彦 2003/03/15 第一作者 税务与经济感知蓝图模型研究 论文 于洪彦 2005-07 第二作者 管理评论顾客生涯价值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论文 于洪彦 2005-03 第一作者 税务与经济吉林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分析 论文 于洪彦 2005-03 第一作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顾客生涯价值涵义研究 论文 于洪彦 2005-01 第一作者 市场研究知识管理在营销调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 于洪彦 2004-05 第一作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品牌路线图--打造具有凝聚力的品牌之五步曲 译著 于洪彦 2005/10/01 第一作者 商务印书馆通过家庭晚餐维系家庭和谐 论文 于洪彦 2005/10/01 第2作者 高级消费者研究美国营销优先研究课题回顾与展望 论文 于洪彦 第一作者 税务与经济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评价-价格与延伸相似度的交互影响 论文 于洪彦 2006第3期 第二作者 管理科学市场导向、创新与企业表现的关系 论文集 于洪彦 2006 第一作者 南开管理评论Maintaining Family Identity Through Meals In Post-Mao Urban China 论文 于洪彦 2004年10月 第二作者 Advance in Consumer ResearchThe Meanings Of Family Dinners For Young, Affluent Families In Urban China 论文 于洪彦 2005年10月 第一作者 ACR论文集如何构建品牌核心价值 论文 于洪彦 2006/09 第一作者 市场研究

  • 索引序列
  • 社会科学期刊前主编
  •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主编
  • 社会科学期刊
  • 前沿杂志社主编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