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重庆大学毛概实践论文格式

重庆大学毛概实践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重庆大学毛概实践论文格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一.社会实践主题:弘扬科学发展观,体察新时期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工生活现状。二.社会实践目的:1、深入农村,走访农民,了解新时代农民对新思想的认知程度如何,农民对当前的各项政策的态度如何,农民工的再教育如何进行,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如何等问题,2、运用毛概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3、提高本班同学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全班的凝聚力。三.社会实践对象:1.参与者:7282班全体同学。 2.调查对象:西安周边乡镇农民及村干部。四.社会实践时间:2010-4-10五.社会实践内容:1、分组情况:将全班分为A、B、C、D四组,A组:许海鑫(组长)、岳媛、井凯、李文杰、马凯、童飞、马斌,前往张村,子午镇王庄乡。B组:常伟(组长)、郝立华、陈凯、邓栓、陈天杰、雷锋、黄冰洪,前往索庄村,陈村草堂营村,下滩。C组:吴晓丹(组长)、田宁、王霜露、邹运、袁园、郑铁良、叶英哲,前往滦镇周边村庄。D组:王家友(组长)、文豪、王顺斌、肖辉、谢宏忠、徐扬、贾一哲、王蓉,前往黄良镇。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3、调查内容:走访过程中我们将对以下七方面着重调查(1)从村干部了解本村当前和以往外出务工人员大致信息(包括人数,去向,住址);(2)走访农民工家庭,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老人状况;(3)走访农民工家庭,了解家庭基本收入情况。(4)向农民工了解如何处理留守老人孩子问题;(5)调查农民工是否了解就业再教育(包括教育的组织者,自己来源,培训方面以及工作去向);(6)向农民工了解其在外务工的个人权益的保障问题(包括是否被侵权,是否懂得维护自身权益);(7)向农民工了解其在外务工是否享受到国家的相关待遇。六、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问题一:2愿意父母出去打工吗?( C )A理解 B愿意 C不愿意3.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 A )A (外)祖父母 B 亲戚 C 其他人 D 自己住4.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 ( B )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几乎没有 D 没有9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 ( B )A 平均一周一次 B 平均每月一次 C 不定时的经常联系 D 很少联系13.如果生活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 D )A 求助老师 B 求助同学 C 求助亲戚 D 自己解决26.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 B )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从调查问卷上述几道题的统计结果看,我们得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以隔代监护为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多,社会关爱程度不够,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策与建议:总的思路是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教师、社区和政府共同努力。(一)通过政府,借助行政力量,出台政策和法规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具体办法是:⒈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妇联组织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学校为依托开办家长学校,多种形式、广泛地向家长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⒉通过社区、村委会对外出父母及监护人提出要求,加强沟通,保持家教完整性,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3.政府向每个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免费“亲子热线卡”,保证每周父母与子女的电话交流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二)父母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还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在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忌讳过度的物质满足。(三)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拓展孩子情感满足的空间。1.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学校老师要组织这些学生积极参加到学校的集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自己与周围的同学是平等的。同时学校要组织其他同学为这些特殊的留守学生献爱心,用师生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2.尊重、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他们既是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因为成绩等方面的落后而就用“笨”、“坏”等字眼儿去刺伤他们。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而留守儿童作为校园中的特殊群体,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关爱,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尊重。(四)借助社会中介和服务机构开展家教咨询。在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社会教育机构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助作用。要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和辅导,以弥补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局限性。问题二:4、你每个月工资是多少? ( B )A 500元以下 B 1000元以下 C 1000元以上5、你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 A )A 500元以下 B 500元以上 C 1000元以上 6、你是否能按时拿到工资?( B )A 能 B 不能7、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您首先选择 ( A )A 找亲戚朋友老乡帮忙 B 向有关机构申请调解仲裁 C 寻求法律援助 D 找工会组织帮助 E 默默忍受,不求助 F 其他8、当地是否有农民工组织? ( B )A 有 B 没有9、假如当地有农民工组织,您是否愿意参加 ( A ) A、愿意 B、不愿 C、不知道/未决定10、您是否知道如下法律(可多选) ( J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 F、《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G、《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H、《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I、《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J、都不知道从调查问卷上述几道题的统计结果看,我们得出:农民工月收入普遍偏低,属于城市的低收入人群,日常生活十分拮据。此外,农民工的工资拖欠现象普遍,工资收入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由于农民工缺乏主体意识,对法律、对公力救济的不信任,以及没有自己的维权组织,所以农民工处理纠纷的主要方式是自力救济,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组织性。对策与建议:(一)普及《劳动法》等基本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1.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主要是劳动关系或者劳务关系,而这两种关系可以说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因而用人单位一般都不会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因而发生纠纷时,由于没有签订合同,双方的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就难以定论,这对于农民工是极为不利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目的是让他们提高警惕,以防上被用人单位蒙蔽。2.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由于法律意识还是相当的淡薄,当被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往往采取极端的办法,希望能够得到解决。而事实上极端的办法并不一定能奏效,有时候可能违法而受到处罚。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目的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时,只有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才有可能成功地维权,拿回自己的工资。(二)加强农民工“主人翁”教育,树立维权的主体意识首先,要在制度安排和政策指导中引导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使有条件的农民工能够自由地定居城市,使农民工产生一种“城市是我家”的基本观念;其次,通过在职业培训和社会宣传中增加主体意识的培养内容,提高农民工的思想觉悟与组织纪律性,进而建立农民工自治组织;第三,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有关组织应结合农民工特点,建立一种能深入沟通维权信息的信息平台,合理安排和布局维权资源,加大宣传、普及基本的维权知识与技巧。(三)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督查处力度,进行突击检查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劳动行政部门对存在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用人单位要严厉处罚,还可以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等相关部门应经常性的开展联合突击检查活动,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必要时应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完善劳动立法及相关制度1、完善《劳动法》及相关配套法律的问题。首先,《劳动法》作为劳动基准法应明确劳动法原则。其次,由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各自权限内的细则问题,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共同特点是以《劳动法》为基准法,有层次性,逐步细化,形成一个有不同位阶的法律系统。2、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摒弃造成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别和事实上不平等的因素,使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教育、住房等各种社会利益,并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调节和配置的新机制。3、建立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为了专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建议由企业交纳一定比例的保障金交入行业保障金账户中,在企业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后,由该行业保障金账户中致付农民工工资。如果某企业交纳的保障金不足,由行业协会来监督其补齐不足,并可以对欠薪严重的企业进行处罚。4、改进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1)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由社保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然后向单位追缴。(2)以总承包单位作为责任主体缴纳工伤保险费,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五)社会要积极地予以配合,提供社会帮助政府应积极鼓励参加法律援助志愿活动,以帮助农民工进行维权。媒体要加强配合,加强舆论监督,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提倡企业诚信经营,文明经商。问题三:1. 外出务工前是否受过相关培训?( B )A. 受过 B.没有2. 就业培训是由谁组织的? ( C )A.政府 B.个人 C.其他3.就业培训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 B )A.政府提供 B.个人筹集 C.政府提供加个人筹集从调查问卷上述几道题的统计结果看,我们得出:政府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不大。农民工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参加技术培训的热情无法保持自始至终的高涨。对策与建议:1.科学设置培训形式。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的积累。此外,工会在组织培训过程中,还要着重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劳务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业。2.科学分配培训资源。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 3、加强合作办学。一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利用各县市区党校、技校和职业学校实行上下互动,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企业合作,建立起“定单培训,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4、培训和考证结合。利用中职和高职的办学优势,探索针对农民工培训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农民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并允许利用学校通过考核将农民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合作,定期对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并定期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大张旗鼓地表彰和鼓励好学上进的农民工。 5、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财政补贴。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后补贴一定的培训费用。农民工培训费用缴纳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由企业、农民工本人以及政府财政各担负一定的培训费用。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对参加竞赛进入各阶段的农民工选手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再有就是通过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资格证书的农民工给予一定的补贴;另外,对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民工给予一定额度的培训费用补贴。 6、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维权服务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和企业用工信息,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

基本格式 科技论文包括题目、作者及工作单位、摘要、引言、正文(实验方法及论证过程)、结果和结论、志谢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编写格式》的规定,以及国外学术期刊的常规要求,一般格式如下: | 题名 | 署名及工作单位 前置部分— ---- | 摘要 | 关键词 | 前言 实验部分 | 正文 结果 | 结论 讨论 主体部分— ----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一.实践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实践论文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论文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 c)关键词;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 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论文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论文的附录中。 三、撰写实践论文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实践论文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论文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实践论文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论文提纲 拟订论文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论文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学生在起草论文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 .起草 论文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论文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论文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四、实践论文的写作细则 1.书写 实践论文要用学校规定的稿纸单面书写(必须用黑或兰黑墨水)或用计算机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稿纸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接长截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纸。版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实践论文文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实践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称。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实践论文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实践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实践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统一、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等,第三级为“”、“”、“”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7.注释 实践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格式模板

根据调查报告的要求,对我校学生调查报告格式做如下要求:一、标题要求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 查 人: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三、报告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

有几种写法:

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有几种写法:

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和报告模板

紧张又充实的社会实践又告一段落了,想必你的视野也得到了开拓,写一份实践报告,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实践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和报告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一份完整的社会实践论文应有以下几个部分:

1 标题。

2 作者名称及单位信息

3 摘要

4 关键词

5 报告正文

6 结束语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二、社会实践论文的格式要求

实践论文要求用电子版并打印文本。用WORD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纸。

1.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

论文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作者名称及单位信息(“小四号”“楷体”居中,单位信息加括号,位于作者名称下面。

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单位信息含学院和专业班级,在作者姓名下方注明并加括号。

3.摘要(“小四号”“宋体”“加粗”):内容(“五号”“宋体”)

论文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

4.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加粗”):内容(“五号”“宋体”)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索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5.论文正文(五号、宋体)

正文中标题样式为:

一级标题(“四号”“仿宋”“加粗”,段前间距1行,段后间距行,在“格式”菜单——“段落”中设置)

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四级标题(“五号”“宋体”)

正文是实践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6.结束语

内容(“宋体”“小五号”,加编号):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文章名称或专著名称),文献出处(期刊名称、网站名称及网址或出版社名称)、时间。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7.致谢

致谢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论文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9.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论文的附录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宋体小初加黑)调 研 题 目: (宋体三号)居中 调 研 学 生: (宋体三号)学生姓名之间用空格隔开 指 导 教 师: (宋体三号) 课程承担单位: (宋体三号) 学生所在院系: (宋体三号) 学生所在班级: (宋体三号) 2017年9月(宋体小二加黑)调研题目(宋体小二加黑)班级(宋体三号)参与人姓名(宋体三号)姓名间用空格隔开调查时间(宋体小二加黑):(宋体三号)调查地点(宋体小二加黑):(宋体三号)调查方式(宋体小二加黑):(宋体三号)调查目的(宋体小二加黑):(宋体三号)指导老师(宋体小二加黑):(宋体三号)注:本页行间距为单倍行距。调研题目(宋体小二加黑)摘要(宋体四号加黑):宋体小四关键词(宋体四号加黑):宋体小四(关键词3-5个,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关键词和正文之间空一行)正文(宋体小四)(直接写正文,不加“正文”两个字)正文一级标题一、二、三、 (宋体小四加黑) 顶格写正文二级标题(一)(二)(三)(宋体小四) 另起一行,空两格正文三级标题1. 2. 3. (宋体小四) 另起一行,空两格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加黑):参考文献置于正文末,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期刊: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1] 赵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著作类)(宋体小四)[2] 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期刊类)(宋体小四)[3]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宋体小四)注:本页行间距为固定值,倍。

一.社会实践主题:弘扬科学发展观,体察新时期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工生活现状。二.社会实践目的:1、深入农村,走访农民,了解新时代农民对新思想的认知程度如何,农民对当前的各项政策的态度如何,农民工的再教育如何进行,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如何等问题,2、运用毛概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3、提高本班同学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全班的凝聚力。三.社会实践对象:1.参与者:7282班全体同学。 2.调查对象:西安周边乡镇农民及村干部。四.社会实践时间:2010-4-10五.社会实践内容:1、分组情况:将全班分为A、B、C、D四组,A组:许海鑫(组长)、岳媛、井凯、李文杰、马凯、童飞、马斌,前往张村,子午镇王庄乡。B组:常伟(组长)、郝立华、陈凯、邓栓、陈天杰、雷锋、黄冰洪,前往索庄村,陈村草堂营村,下滩。C组:吴晓丹(组长)、田宁、王霜露、邹运、袁园、郑铁良、叶英哲,前往滦镇周边村庄。D组:王家友(组长)、文豪、王顺斌、肖辉、谢宏忠、徐扬、贾一哲、王蓉,前往黄良镇。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3、调查内容:走访过程中我们将对以下七方面着重调查(1)从村干部了解本村当前和以往外出务工人员大致信息(包括人数,去向,住址);(2)走访农民工家庭,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老人状况;(3)走访农民工家庭,了解家庭基本收入情况。(4)向农民工了解如何处理留守老人孩子问题;(5)调查农民工是否了解就业再教育(包括教育的组织者,自己来源,培训方面以及工作去向);(6)向农民工了解其在外务工的个人权益的保障问题(包括是否被侵权,是否懂得维护自身权益);(7)向农民工了解其在外务工是否享受到国家的相关待遇。六、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问题一:2愿意父母出去打工吗?( C )A理解 B愿意 C不愿意3.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 A )A (外)祖父母 B 亲戚 C 其他人 D 自己住4.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 ( B )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几乎没有 D 没有9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 ( B )A 平均一周一次 B 平均每月一次 C 不定时的经常联系 D 很少联系13.如果生活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 D )A 求助老师 B 求助同学 C 求助亲戚 D 自己解决26.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 B )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从调查问卷上述几道题的统计结果看,我们得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以隔代监护为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多,社会关爱程度不够,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策与建议:总的思路是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教师、社区和政府共同努力。(一)通过政府,借助行政力量,出台政策和法规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具体办法是:⒈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妇联组织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学校为依托开办家长学校,多种形式、广泛地向家长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⒉通过社区、村委会对外出父母及监护人提出要求,加强沟通,保持家教完整性,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3.政府向每个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免费“亲子热线卡”,保证每周父母与子女的电话交流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二)父母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还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在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忌讳过度的物质满足。(三)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拓展孩子情感满足的空间。1.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学校老师要组织这些学生积极参加到学校的集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自己与周围的同学是平等的。同时学校要组织其他同学为这些特殊的留守学生献爱心,用师生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2.尊重、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他们既是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因为成绩等方面的落后而就用“笨”、“坏”等字眼儿去刺伤他们。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而留守儿童作为校园中的特殊群体,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关爱,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尊重。(四)借助社会中介和服务机构开展家教咨询。在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社会教育机构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助作用。要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和辅导,以弥补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局限性。问题二:4、你每个月工资是多少? ( B )A 500元以下 B 1000元以下 C 1000元以上5、你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 A )A 500元以下 B 500元以上 C 1000元以上 6、你是否能按时拿到工资?( B )A 能 B 不能7、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您首先选择 ( A )A 找亲戚朋友老乡帮忙 B 向有关机构申请调解仲裁 C 寻求法律援助 D 找工会组织帮助 E 默默忍受,不求助 F 其他8、当地是否有农民工组织? ( B )A 有 B 没有9、假如当地有农民工组织,您是否愿意参加 ( A ) A、愿意 B、不愿 C、不知道/未决定10、您是否知道如下法律(可多选) ( J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 F、《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G、《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H、《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I、《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J、都不知道从调查问卷上述几道题的统计结果看,我们得出:农民工月收入普遍偏低,属于城市的低收入人群,日常生活十分拮据。此外,农民工的工资拖欠现象普遍,工资收入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由于农民工缺乏主体意识,对法律、对公力救济的不信任,以及没有自己的维权组织,所以农民工处理纠纷的主要方式是自力救济,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组织性。对策与建议:(一)普及《劳动法》等基本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1.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主要是劳动关系或者劳务关系,而这两种关系可以说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因而用人单位一般都不会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因而发生纠纷时,由于没有签订合同,双方的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就难以定论,这对于农民工是极为不利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目的是让他们提高警惕,以防上被用人单位蒙蔽。2.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由于法律意识还是相当的淡薄,当被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往往采取极端的办法,希望能够得到解决。而事实上极端的办法并不一定能奏效,有时候可能违法而受到处罚。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目的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时,只有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才有可能成功地维权,拿回自己的工资。(二)加强农民工“主人翁”教育,树立维权的主体意识首先,要在制度安排和政策指导中引导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使有条件的农民工能够自由地定居城市,使农民工产生一种“城市是我家”的基本观念;其次,通过在职业培训和社会宣传中增加主体意识的培养内容,提高农民工的思想觉悟与组织纪律性,进而建立农民工自治组织;第三,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有关组织应结合农民工特点,建立一种能深入沟通维权信息的信息平台,合理安排和布局维权资源,加大宣传、普及基本的维权知识与技巧。(三)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督查处力度,进行突击检查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劳动行政部门对存在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用人单位要严厉处罚,还可以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等相关部门应经常性的开展联合突击检查活动,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必要时应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完善劳动立法及相关制度1、完善《劳动法》及相关配套法律的问题。首先,《劳动法》作为劳动基准法应明确劳动法原则。其次,由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各自权限内的细则问题,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共同特点是以《劳动法》为基准法,有层次性,逐步细化,形成一个有不同位阶的法律系统。2、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摒弃造成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别和事实上不平等的因素,使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教育、住房等各种社会利益,并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调节和配置的新机制。3、建立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为了专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建议由企业交纳一定比例的保障金交入行业保障金账户中,在企业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后,由该行业保障金账户中致付农民工工资。如果某企业交纳的保障金不足,由行业协会来监督其补齐不足,并可以对欠薪严重的企业进行处罚。4、改进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1)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由社保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然后向单位追缴。(2)以总承包单位作为责任主体缴纳工伤保险费,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五)社会要积极地予以配合,提供社会帮助政府应积极鼓励参加法律援助志愿活动,以帮助农民工进行维权。媒体要加强配合,加强舆论监督,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提倡企业诚信经营,文明经商。问题三:1. 外出务工前是否受过相关培训?( B )A. 受过 B.没有2. 就业培训是由谁组织的? ( C )A.政府 B.个人 C.其他3.就业培训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 B )A.政府提供 B.个人筹集 C.政府提供加个人筹集从调查问卷上述几道题的统计结果看,我们得出:政府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不大。农民工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参加技术培训的热情无法保持自始至终的高涨。对策与建议:1.科学设置培训形式。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的积累。此外,工会在组织培训过程中,还要着重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劳务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业。2.科学分配培训资源。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 3、加强合作办学。一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利用各县市区党校、技校和职业学校实行上下互动,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企业合作,建立起“定单培训,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4、培训和考证结合。利用中职和高职的办学优势,探索针对农民工培训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农民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并允许利用学校通过考核将农民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合作,定期对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并定期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大张旗鼓地表彰和鼓励好学上进的农民工。 5、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财政补贴。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后补贴一定的培训费用。农民工培训费用缴纳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由企业、农民工本人以及政府财政各担负一定的培训费用。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对参加竞赛进入各阶段的农民工选手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再有就是通过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资格证书的农民工给予一定的补贴;另外,对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民工给予一定额度的培训费用补贴。 6、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维权服务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和企业用工信息,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

毛概实践论文题目

论述一下和谐社会、正视社会开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度、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开展走向亲密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议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本人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分离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乡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反动搞胜利了。”这一表述,充沛阐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曾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考虑和探究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谬误,试图按图索骥,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予于实行和开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指导的安定天国反动,到康有为、梁启超指导的戊戌变法,以致孙中山指导的辛亥反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支离破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通知本人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本人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构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消费关系。固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开展,曾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权力为了稳固封建统治位置,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开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权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搭,压榨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权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假如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迟缓地开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取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权力扫除和压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开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度。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树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脆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整隔绝经济上的联络,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才能,只要完整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干得以生存、开展。因此,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气,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度。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持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终究在哪里?合理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分,十月反动给本人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反动的成功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谬误同中国反动的详细理论相分离,为中国人民选择了经过新民主主义反动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含辛茹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开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获得了新民主主义反动的成功,从基本上改动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反动成功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开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开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开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曾经标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践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打败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打败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契合中国的国情,契合消费关系一定要顺应消费力性质这一社会开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反动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根底。在政治上,本人们曾经控制了国度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指导位置,稳固和增强了工农联盟。在经济上,经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本人们曾经控制了国度的经济命脉,为完成对消费材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重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发明了最重要的条件。因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开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实立、稳固和开展,表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巨大、最深入的革新。只要社会主义才干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假如本人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沛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践相分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反动就搞不胜利,中国如今还会是支离破碎,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 二、正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理想社会主义开展的理论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动了人民大众受压榨受剥削的社会位置,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度的主人,从基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学问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度、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他们的民主权益。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树立在私有制的根底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根底上开展消费 力,从基本上处理了消费的社会化与消费材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消费力的开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倡导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时扩展社会福利,完成社会对等,防止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开展,树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取的根底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度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隶属,特别是对第三世界国度实行不等价交流。而本人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给自足,艰辛斗争,实行对内变革,对外开放,经过充沛应用外乡资源,不时完善和开展自己。 当然,由于社会主义目前还处于理论阶段,本人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上述认识,还是非常传统的,是不全面的、浅薄的。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时开展和完善,本人们对其优越性必将会有新的愈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和办法,要想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计和自信心,正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本人们必需基于以下前提: 1、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历能够遵照,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立社会主义”,需求不时地理论、认识、再理论、再认识。因而,对其优越性的了解本人们不可能是“先知先觉”,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对其停止全面的描绘,这就需求本人们在理论中不时地去体验、去总结。 2、权衡和比拟哪一个社会制度优越,决不能分开详细国度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片面地从现有的经济开展水平来看,而应当主要看它是不是表现了人民的基本利益,消费关系能否契合社会消费力开展的请求,人民的位置和生活能否得到改善。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这些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远远无法比较的。固然目前兴旺资本主义国度经济开展水平和科技程度,普通比社会主义国度要高,这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各自开展的根底和起点不同所形成的,决不是有的人所说的是由于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所决议的。 3、社会主义的开展历史,相比资本主义的开展历史还比拟短暂,还处于理论和开展的初期。资本主义制度从英国资产阶级反动算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社会主义制度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度的十月反动算起,只要不到百年的历史,本人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树立才几十年的历史。所以,相比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的开展目前还不完善,还不充沛,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应有的优越性还没有完整显现出来。本人们不能拿具有几百年历史开展经历的东西,来比较和权衡只要几十年历史开展经历的东西。 4、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包容的全部消费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沦亡的;而新的更高的消费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呈现的。”所以,新社会制度替代旧社会制度,或者树立和完善一种社会制度,历来不会是历史的霎时,它需求阅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开展过程,其行进途中也不可防止地会遇到许多难以意料和想象的艰难与风险,不会是好事多磨的。邓小平同志说,稳固和开展社会主义制度,需求几代人、十几代人以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本人们要充沛估量到建立和开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只需基于上述前提,本人们对社会主义开展过程中呈现的失误乃至波折就会有客观、公正地认识,对社会主义的开展出路及其优越性就不会产生信仰危机。 三、正视巨大成就:只要社会主义才干开展中国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后,本人们从旧中国承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简直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收缩,经济非常紊乱。本人们处理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政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根底上停止了大范围经济建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人们说,你们搞什么社会主义!本人们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需搞社会主义。假如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紊乱状态就不能完毕,贫穷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动。所以,本人们屡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如今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干开展消费力,才干改恶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假如走资本主义道路,能够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有起来,但是绝对处理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有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准绳,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本人国消费力开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这就是一代伟人向世人昭示的:只要社会主义才干开展中国。 本人们说,权衡一种社会制度能否契合一个国度、一个民族的利益,最基本的是看在多大水平上推进了社会消费力的开展和人民生死水平的进步。 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树立,到“文化大反动”完毕,本人们党在指导社会主义建立的理论中,虽然在一段时间,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阅历了严重波折,但所获得的宏大成就,是中国以往历史上任罕救嘶个时期都无法比较的。本人们在一穷二白的根底上,独立自主,自给自足,艰辛创业,树立了比拟完好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奠定了坚实根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上来的战略决策,完成了本人们党和国度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立道路”,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盲目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历的根底上,逐渐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道路,开拓了建立中国特征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一条以经济建立为中心,鼎力开展消费力,高度注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和社会主义肉体文化建立,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全面开展的道路; 是一条坚持全面变革和开放的道路;是一条现代化建立分“三步走”,历时70年,逾越两个百年、两个千年,到21世纪中叶根本完成现代化,全面复兴中华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本人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曾经发明出举世注目的巨大成就。本人国的经济建立成果卓著,人民生死水平大幅度进步,科技事业日益进步,国防建立愈加稳固,人口素质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建立获得明显开展,外交事业谱写新的华章,“一国两制”巨大设想已胜利完成。全国人民历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肉体振奋、生活幸福。十多亿人口的中国,不只处理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到达了小康程度,千百年来人们衣食住行无忧的幻想终于成为理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成功,是中华民族开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切靠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树立、稳固和开展。 中国特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指导集体指导中国人民停止长期探究的结晶,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理想的追求。这条道路,曾经初步复兴了当代中国,将来中国的全面复兴,只能由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完成。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结论

81、论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82、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8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政策创新84、浅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体系85、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86、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87、"一国两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刍议88、"一国两制"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89、论邓小平的实践品格与批判精神90、论邓小平的理论思维特色91、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92、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9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95、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96、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9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98、“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之理论探析99、“三个代表”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10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意义101、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102、“三个代表”与党的作风建设10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104、论“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105、把握“三个代表”中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106、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理论、制度和科技创新107、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政治过程中的引导提升作用108、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109、简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110、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111、简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112、“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的基本总结113、加强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党建上的创造性运用115、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16、“三个代表”的提出与党对“历史周期率”的跨越117、十六大对我党统一战线理论的新贡献118、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119、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120、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121、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到科学发展观122、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3、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4、“三个代表”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25、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126、“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一脉相承127、政治合法性视角下的“三个代表

只要说我党好 都是好题目~~~~改革开放辉煌30年 重温建党路,90年风雨征程

一.社会实践主题:弘扬科学发展观,体察新时期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工生活现状。二.社会实践目的:1、深入农村,走访农民,了解新时代农民对新思想的认知程度如何,农民对当前的各项政策的态度如何,农民工的再教育如何进行,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如何等问题,2、运用毛概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3、提高本班同学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全班的凝聚力。三.社会实践对象:1.参与者:7282班全体同学。 2.调查对象:西安周边乡镇农民及村干部。四.社会实践时间:2010-4-10五.社会实践内容:1、分组情况:将全班分为A、B、C、D四组,A组:许海鑫(组长)、岳媛、井凯、李文杰、马凯、童飞、马斌,前往张村,子午镇王庄乡。B组:常伟(组长)、郝立华、陈凯、邓栓、陈天杰、雷锋、黄冰洪,前往索庄村,陈村草堂营村,下滩。C组:吴晓丹(组长)、田宁、王霜露、邹运、袁园、郑铁良、叶英哲,前往滦镇周边村庄。D组:王家友(组长)、文豪、王顺斌、肖辉、谢宏忠、徐扬、贾一哲、王蓉,前往黄良镇。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3、调查内容:走访过程中我们将对以下七方面着重调查(1)从村干部了解本村当前和以往外出务工人员大致信息(包括人数,去向,住址);(2)走访农民工家庭,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老人状况;(3)走访农民工家庭,了解家庭基本收入情况。(4)向农民工了解如何处理留守老人孩子问题;(5)调查农民工是否了解就业再教育(包括教育的组织者,自己来源,培训方面以及工作去向);(6)向农民工了解其在外务工的个人权益的保障问题(包括是否被侵权,是否懂得维护自身权益);(7)向农民工了解其在外务工是否享受到国家的相关待遇。六、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问题一:2愿意父母出去打工吗?( C )A理解 B愿意 C不愿意3.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 A )A (外)祖父母 B 亲戚 C 其他人 D 自己住4.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 ( B )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几乎没有 D 没有9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 ( B )A 平均一周一次 B 平均每月一次 C 不定时的经常联系 D 很少联系13.如果生活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 D )A 求助老师 B 求助同学 C 求助亲戚 D 自己解决26.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 B )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从调查问卷上述几道题的统计结果看,我们得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以隔代监护为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多,社会关爱程度不够,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策与建议:总的思路是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教师、社区和政府共同努力。(一)通过政府,借助行政力量,出台政策和法规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具体办法是:⒈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妇联组织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学校为依托开办家长学校,多种形式、广泛地向家长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⒉通过社区、村委会对外出父母及监护人提出要求,加强沟通,保持家教完整性,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3.政府向每个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免费“亲子热线卡”,保证每周父母与子女的电话交流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二)父母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还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在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忌讳过度的物质满足。(三)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拓展孩子情感满足的空间。1.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学校老师要组织这些学生积极参加到学校的集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自己与周围的同学是平等的。同时学校要组织其他同学为这些特殊的留守学生献爱心,用师生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2.尊重、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他们既是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因为成绩等方面的落后而就用“笨”、“坏”等字眼儿去刺伤他们。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而留守儿童作为校园中的特殊群体,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关爱,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尊重。(四)借助社会中介和服务机构开展家教咨询。在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社会教育机构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助作用。要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和辅导,以弥补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局限性。问题二:4、你每个月工资是多少? ( B )A 500元以下 B 1000元以下 C 1000元以上5、你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 A )A 500元以下 B 500元以上 C 1000元以上 6、你是否能按时拿到工资?( B )A 能 B 不能7、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您首先选择 ( A )A 找亲戚朋友老乡帮忙 B 向有关机构申请调解仲裁 C 寻求法律援助 D 找工会组织帮助 E 默默忍受,不求助 F 其他8、当地是否有农民工组织? ( B )A 有 B 没有9、假如当地有农民工组织,您是否愿意参加 ( A ) A、愿意 B、不愿 C、不知道/未决定10、您是否知道如下法律(可多选) ( J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 F、《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G、《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H、《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I、《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J、都不知道从调查问卷上述几道题的统计结果看,我们得出:农民工月收入普遍偏低,属于城市的低收入人群,日常生活十分拮据。此外,农民工的工资拖欠现象普遍,工资收入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由于农民工缺乏主体意识,对法律、对公力救济的不信任,以及没有自己的维权组织,所以农民工处理纠纷的主要方式是自力救济,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组织性。对策与建议:(一)普及《劳动法》等基本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1.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主要是劳动关系或者劳务关系,而这两种关系可以说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因而用人单位一般都不会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因而发生纠纷时,由于没有签订合同,双方的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就难以定论,这对于农民工是极为不利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目的是让他们提高警惕,以防上被用人单位蒙蔽。2.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由于法律意识还是相当的淡薄,当被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往往采取极端的办法,希望能够得到解决。而事实上极端的办法并不一定能奏效,有时候可能违法而受到处罚。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目的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时,只有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才有可能成功地维权,拿回自己的工资。(二)加强农民工“主人翁”教育,树立维权的主体意识首先,要在制度安排和政策指导中引导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使有条件的农民工能够自由地定居城市,使农民工产生一种“城市是我家”的基本观念;其次,通过在职业培训和社会宣传中增加主体意识的培养内容,提高农民工的思想觉悟与组织纪律性,进而建立农民工自治组织;第三,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有关组织应结合农民工特点,建立一种能深入沟通维权信息的信息平台,合理安排和布局维权资源,加大宣传、普及基本的维权知识与技巧。(三)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督查处力度,进行突击检查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劳动行政部门对存在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用人单位要严厉处罚,还可以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等相关部门应经常性的开展联合突击检查活动,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必要时应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完善劳动立法及相关制度1、完善《劳动法》及相关配套法律的问题。首先,《劳动法》作为劳动基准法应明确劳动法原则。其次,由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各自权限内的细则问题,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共同特点是以《劳动法》为基准法,有层次性,逐步细化,形成一个有不同位阶的法律系统。2、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摒弃造成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别和事实上不平等的因素,使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教育、住房等各种社会利益,并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调节和配置的新机制。3、建立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为了专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建议由企业交纳一定比例的保障金交入行业保障金账户中,在企业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后,由该行业保障金账户中致付农民工工资。如果某企业交纳的保障金不足,由行业协会来监督其补齐不足,并可以对欠薪严重的企业进行处罚。4、改进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1)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由社保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然后向单位追缴。(2)以总承包单位作为责任主体缴纳工伤保险费,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五)社会要积极地予以配合,提供社会帮助政府应积极鼓励参加法律援助志愿活动,以帮助农民工进行维权。媒体要加强配合,加强舆论监督,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提倡企业诚信经营,文明经商。问题三:1. 外出务工前是否受过相关培训?( B )A. 受过 B.没有2. 就业培训是由谁组织的? ( C )A.政府 B.个人 C.其他3.就业培训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 B )A.政府提供 B.个人筹集 C.政府提供加个人筹集从调查问卷上述几道题的统计结果看,我们得出:政府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不大。农民工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参加技术培训的热情无法保持自始至终的高涨。对策与建议:1.科学设置培训形式。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的积累。此外,工会在组织培训过程中,还要着重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劳务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业。2.科学分配培训资源。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 3、加强合作办学。一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利用各县市区党校、技校和职业学校实行上下互动,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企业合作,建立起“定单培训,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4、培训和考证结合。利用中职和高职的办学优势,探索针对农民工培训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农民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并允许利用学校通过考核将农民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合作,定期对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并定期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大张旗鼓地表彰和鼓励好学上进的农民工。 5、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财政补贴。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后补贴一定的培训费用。农民工培训费用缴纳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由企业、农民工本人以及政府财政各担负一定的培训费用。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对参加竞赛进入各阶段的农民工选手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再有就是通过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资格证书的农民工给予一定的补贴;另外,对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民工给予一定额度的培训费用补贴。 6、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维权服务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和企业用工信息,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

毛概实践论文怎么写

深化教学改革是毛概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对高校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构建有效毛概教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1500字毛概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1500字毛概论文范文篇1 学校给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 大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是我们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决定这个人未来一生的走向。如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都需要依靠自身的认识论与 方法 论来做出判断。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科学的人生目标的实现。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思想路线,它是科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可以从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以及基本内容的解读中看到其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这些哲学方法对我们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大学阶段甚至更早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未来的路如何走?选择的工作是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何的看待自己成功与失败?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设计人生,如何规划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我们的期望与判断是合理的、科学的,是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条件的,是具备成功条件的。尊重实际,不带主观随意性,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应该掌握辩证的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是科学的、正确的。 回忆过去的道路,我们的人生被太多的人设计。有各种各样的人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应该如何抉择。有些意见我们可以借鉴,但也仅仅是借鉴,生活的道路还需自己去走,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判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来指导。从实际出发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目标,不断进行 总结 和调整,以期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实际,最客观、最有成功可能性的成长道路。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得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决不能在思想上走错路。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必须要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牢牢的把握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以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学习和坚持中国法制精神。 另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好这门课程是有利于我们 考研 究生的,有利于我们在研究生考试中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可以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无论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忽视。 1500字毛概论文范文篇2:《浅谈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精髓》 摘要:毛泽东的最大成绩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邓小平的突出贡献是把“解放思想”包括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来,并且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然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本质上不完全是一回事,二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键词: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我党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的新的概括,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本质特征 粉碎“_”后,中国该走向何处,在这艰难的时刻,邓小平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这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党思想路线。这种提法也得到了全党的普遍认同。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 报告 中再次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2]两代领导集体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也给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我认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二者的含义。 实事求是,本是古代 成语 ,源于“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指史料古籍整理中的严谨治学态度,在中国哲学史上不具有普遍哲学意义。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重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他说:“‘实事’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3]实事求是成了科学概念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原则: 第一,认识的科学性。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我们在认识世界时,必须按世界本来的面目去认识,从呈现的联系中把握世界,而不要附加任何主观想象的东西。 第二,认识的辩证法原则。这是指人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了认识的这一辩证法。 第三,科学的认识作风。这是指思想和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是针对主观主义、 经验 主义和本本主义而言。 解放思想的含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4]““””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各种禁令和枷锁的束缚,采取僵化的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固定不变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的就不能做,最终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思想水平停留在过去陈旧的理论阶段,看不惯新生事物,对任何新鲜的东西持拒绝、排斥和抵触的情绪,使整个思想界学术界呈现出“禁若寒蝉”、“鸦雀无声”的沉闷局面。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禁锢、僵化和保守而提出来的。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不是一回事,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各自所讲的内容不同。解放思想是想不想和能不能冲破思想的禁锢、僵化和保守的问题,而实事求是是指人们用什么样态度、想法和作风认识事物。 第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二个不同的判断。前者是关于主体对对象之意义所持的主观态度判断。后者是对客观的事实的判断,即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的规律。 第三,二者的目标取向不同。实事求是是以客体及其本质为目标取向,突出了客体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解放思想是以主体及其素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主体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打破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主体获得解放。 由此,我们断定解放思想与事实求是是有区别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从事物发展的过程看,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表现在: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不从思想的禁锢、僵化、保守中解放出来,冲破一切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敢地闯,大胆地试,就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不能把握和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就不能实事求是。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作风,即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否则,解放思想就会走到反面。1958年的大跃进这一段历史提醒我们,解放思想不是想入非非,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受到严厉地惩罚。 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统一体,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把二者并提的哲学意义 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不仅仅有政治意义,而且具有哲学意义。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升到带有普遍性的哲学问题,成为人们认识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众所周知,人的认识受人的精神因素的制约。人的精神因素包括:(一)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二)人的 爱好 。(三)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其中,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对人的认识的制约作用最大。人们的思维定式不同,实践活动的结果也不一样。 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要受人的思想精神状况的制约。人的精神状况的好坏,思想水平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认识水平的好坏高低。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突出了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强调了主体的经济状态,精神条件的重要性。提倡在无任何禁令枷锁下,也要不断解放思想,这是无止境的。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只要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就必须解放思想,反对僵化,这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阶级尤为重要,否则就会亡党亡国。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给党的思想路线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新局面,成功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猜你喜欢: 1. 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2. 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3. 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4. 关于四个全面的毛概论文3000字 5. 毛概论文题目大全 6. 有关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毛概环境实践论文题目

81、论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82、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8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政策创新84、浅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体系85、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86、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87、"一国两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刍议88、"一国两制"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89、论邓小平的实践品格与批判精神90、论邓小平的理论思维特色91、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92、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9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95、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96、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9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98、“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之理论探析99、“三个代表”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10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意义101、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102、“三个代表”与党的作风建设10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104、论“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105、把握“三个代表”中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106、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理论、制度和科技创新107、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政治过程中的引导提升作用108、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109、简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110、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111、简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112、“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的基本总结113、加强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党建上的创造性运用115、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16、“三个代表”的提出与党对“历史周期率”的跨越117、十六大对我党统一战线理论的新贡献118、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119、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120、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121、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到科学发展观122、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3、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4、“三个代表”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25、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126、“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一脉相承127、政治合法性视角下的“三个代表

只要说我党好 都是好题目~~~~改革开放辉煌30年 重温建党路,90年风雨征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的主要体现?(政治、经济、文化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贯彻实践状况?(学习、应用、实效)3、农村自治状况?4、农村党支部建设状况(思想、组织、作风、制度)5、农民生活状况(衣、食、住、行、用等)6、如何人减轻农民负担?(负担状况、承受能力、减轻措施等)7、农村税费改革的状况?(进行否?结果否?经验教训等)8、乡镇企业的现状(亏?盈?前景?)9、小城镇建设的状况?(规划、目标、实施、现状等)10、农民的思想状况? (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等)11、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无?形式?内容?反映怎样?)12、农村干群关系(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号召力,凝聚力,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满意度,支持度,希望等)13、农民的法治意识?(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等)14、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时间感受)15、农民受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表现形式、主要内容、后果、对策等)16、农民对先富者的看法?(正否?服否?仁否?义否?原因?)17、在农村如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政策、办法、措施等)18、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形式、内容、前景等)19、农民素质如何提高?20、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农业还是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1、农民各阶层的状况?(经济、政治、组织、文化、思想等)22、农村基层政权的状况?(组织、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23、农村教育状况?(小学、中学、毛入学率,青壮年文盲率,男女辍学情况等)24、农村科技状况?(意识、投入、问题、措施等)25、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何?26、农村医疗状况如何?(机构、服务、问题、措施等)27、如何使农民增收?(种养殖结构、办企业工业、劳务输出、大力发展服务业等)28、农村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三大文明中的模范作用)29、如何保持农村稳定?(政策、严打、整治、发展等)30、如何看待农民上访?31、农村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32、农村教师状况如何?(教学、生活、待遇、健康等)第二部分:1、国有企业现状的正反比较调查与分析2、农村集体经济单位巩固、发展、壮大、典型的调查3、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与公正的实证分析4、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与对策5、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6、非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7、目前对农民负担应有怎样的新认识8、农民增收难的现状调查分析9、对农村贫、富户的调查的分析10、农民目前消费状况与小康目标实现的调查11、农民负担与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12、农民致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与思考13、农民在教育消费方面的现状调查与教育政策14、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文明发展的现状调查分析第三部分:1、 农村干群关系现状与对策调查研究2、 农民收入现状调查研究3、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因素调查研究4、 农村外出打工者合法权益保护调查研究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基层组织中贯彻的方式及效果调查研究6、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7、 乡村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8、 乡村失学儿童现状调查研究9、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现状调查研究1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调查研究11、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调查研究第四部分:1、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研究2、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研究3、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4、 农村党组织执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5、 现阶段干群矛盾的表现特征及其解决途径6、 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状况及成效调查第五部分:1、 城市政府如何实施城市化战略2、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3、 城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4、 市民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5、 城市弱势群体类别调查6、 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7、 城市违法犯罪类型调查研究8、 非典对市民健身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9、 城市网吧发展现状调查研究10|、城市下岗女性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 索引序列
  • 重庆大学毛概实践论文格式
  •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格式模板
  • 毛概实践论文题目
  • 毛概实践论文怎么写
  • 毛概环境实践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