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应用物理学杂志

应用物理学杂志

发布时间:

应用物理学杂志

APL,《应用物理快报》很有名的应用物理杂志,属于美国物理研究所(AIP)出版,ISSN号:0003-6951,其影响因子为 (2009年),较难投稿,一审很快。

蛮厉害的。apl是物理中权威期刊,上面的文章质量非常高,是物流学界的顶级期刊。APL(AppliedPhysicsLetters),《应用物理快报》很有名的应用物理杂志,属于美国物理研究所,是物流学界的顶级期刊,其影响因子为,偏重数理科学,物理学I,工程与材料等物理应用专业。

物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该刊于1962年创刊,提供关于应用物理学重要新发现的简明最新报告,强调关键数据和新物理见解的快速传播,报告物理现象在科学、工程和现代技术的所有分支中的应用。ISSN:0003-695101 影响因子Applied Physics Letters杂志官网显示2021年影响因子,常年保持在3分+的水准,相对稳定。

应用心理学杂志

根据杂志小编看了以下这几种心里杂志都不错: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 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 3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4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5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6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9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publishes papers in all areas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nd emphasizes empirical reports, but may include specialized theoretical, methodological, and review journal is divided into three independently edited and Social Cognition addresses those domains of social behavior in which cognition plays a major role, including the interface of cognition with overt behavior, affect, and topics covered are the formation, change, and utilization of attitudes, attributions, and stereotypes, person memory, self-regulation, and the origins and consequences of moods and emotions insofar as these interact with interest also is the influence of cognition and its various interfaces on significant social phenomena such as persuasion, communication, prejudic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Relations and Group Processes focuses on psyc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interaction in dyads and to this section are papers on the nature and dynamics of interaction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communication, emotion, and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and on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such as social influence, group decision making and task performance, intergroup relations and aggression, prosocial behavior and other types of social Process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ublishes research on all aspects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It includes studie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basic processes in behavior, emotions, coping, health, motivation, and other phenomena that reflect in areas such as personality structur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assessment are also appropriate to this section of the journal, as are studies of the interplay of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and manifestations of personality in everyday behavior. 2 Psychological bulletin 心理学公报 美《心理学公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双月刊)由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主办并出版,是享誉国际的心理学领域顶级期刊。研究及评论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情况。所载论文既反映了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同时也成为沟通心理学所属各研究领域、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桥梁。研究内容涉及实验心理学的社会影响、心理学的目标建设,大脑不对称的视觉空间频率模式、精神分裂症的社会认知、宗教和心理治疗过程及心理治疗成果方面的实验研究。Psychological Bulletin publishes evaluative and integrative research review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issues in scientific psychology. Primary research is reported only for illustrative reviews or research syntheses focus on empirical studies and seek to summarize past research by drawing overall conclusions from many separate investigations that address related or identical hypotheses. A research synthesis typically presents the authors' assessments ofthe state of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 of interest;critical assessments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past research; andimportant issues that research has left unresolved, thereby directing future research so it can yield a maximum amount of new cumulative and historical approaches (., ones that organize a research literature by highlighting temporally unfolding developments in a field) can be used. Integrative research reviews that develop connections between areas of research are particularly dealing with topics at the interface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ety are welcome, as are evaluations of applied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programs, and interventions. Expository articles may be published if they are deemed accurate, broad, clear, and articles that previously were submitted to Psychological Bulletin should now be submitted toPsychological Methods. Original theoretical article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Psychological Review, even when they include summaries of research. Research synthese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Psychological Bulletin even when they develop integrated theoretical statements. 3 Psychological review 心理学评论 美《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 Review季刊)由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主办并出版,是心理学最富盛名的期刊之一。旨在对科学心理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刊载在心理学各个领域取得重大理论成就的研究性文章,也涉及某一特定领域的非主流理论的系统性评价。 ISSN: 0033-295X,季刊,1894年创刊;2008年影响因子为 期刊网址: Review publishes articles that make important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any area of scientific psychology, including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theories. Papers mainly focused on surveys of the literature, problems of method and design, or reports of empirical findings are not is no upper bound on the length of Psychological Review articles. However, authors who submit papers with texts longer than 25,000 words will be asked to justify the need for their Review also publishes, as Theoretical Notes, commentary that contributes to progress in a given subfield of scientific psychology. Such note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discussions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articles, comments that apply to a class of theoretical models in a given domain, critiques and discussions of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meta-theoretical commentary on theory testing and related topics. 4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 行为和脑科学杂志 英BBS is th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journal with the innovative format known as Open Peer Commentary.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and controversial pieces of work are published from researchers in any area of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behavioural biology or cognitive science, together with 10-25 commentaries on each article from specialists within and across these disciplines, plus the author's response to them. The result is a fascinating and unique forum for the communication, criticism, stimulation, and particularly the unification of research in behavioural and brain sciences from molecular neurobiology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hilosophy of the mind. 5 Psychological reports 心理学报告 美 6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杂志7 Perceptual motor skills 感知与运动技能 英8 Psychological medicine 心理医学 美9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认知神经科学杂志 美10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ognition 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和认识 美11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变态心理学杂志 美12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美13 Psychosomatic medicine 身心医学 美1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实验心理学杂志.人类知觉与行为 美15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个性与个体差异 英16 Psychophysiology 心理生理学 英17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心理学年度评论 美18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行为研究和治疗 英19 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 药理学、生物化学和行为 美20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应用心理学杂志 美21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记忆与语言杂志 美22 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 allied disciplines儿童心理学、精神病学及相关学科杂志 英23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情感紊乱杂志 荷兰24 Cognitive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 美25 Psychological science 心理科学 美26 Cognition 认知 荷兰27 Health psychology 健康心理学 美28 Brain research 大脑研究 荷兰29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知觉与心理学 美30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公报 美31 Vision research视觉研究 英32 Psychopharmacology bulletin 精神鞠理学公报 美33 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酒精研究杂志 美34 Psychology and aging心理学与衰老 美35 Brain and language 大脑与语言 美36 Memory and cognition 记忆与认知 美37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身心研究杂志 美38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 美3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国际进食障碍杂志 美40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杂志 美41 American psychologist 美国心理学家 美42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专业专理学,研究及实践 美43 Child abuse & neglect 虐待与忽视儿童研究 英44 Neuropsychology 神经心理学 美4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过程 美46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行为大脑研究 荷兰47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杂志 美48 Perception 知觉 英49 Behavior therapy 行为治疗 美50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心理评价 美51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变态儿童心理学杂志 美52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咨询心理学杂志 美53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个性评估杂志 美54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创伤应激反应杂志 美55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认知神经心理学 英56 Ethology 行为学 德57 Ergonomics 人机学 英58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 美59 Law and human behavior 法律和人类行为 美60 Sex roles性别作用 美61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职业行为杂志 美62 Journal of personality 个性杂志 美63 Addictive behaviors成瘾行为 英6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65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比较心理学杂志 美66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国际心理分析杂志 英67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认知治疗与研究 美68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临床心理学评论 英69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运动与训练心理学杂志 美70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教育与心理测量 英71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英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英72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y Animal behavior processes实验心理学杂志.动物行为过程 美 73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英国心理学杂志 英74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instruments & computers 行为研究方法、仪器与计算机 英75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社会心理学季刊 美76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 英77 Infant behavior & development 婴儿行为与发育 美78 Neuropsychologia神经心理学 英79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儿科心理学杂志 英80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行为神经科学 美81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82 Cognitive science 认知科学 美83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临床儿童心理学杂志 美84 Biological psychology 生物心理学 荷兰85 Psychobiology 心理生物学 美86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美国心理学杂志 美87 Brain and cognition 大脑与认知 美88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语言与认知过程 英89 Memory 记忆 英90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斯堪的纳维亚心理学杂志 英

期刊方面的问题可以找【论文部落】了解

《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探新》《应用心理学》

应用数学与物理杂志属于几类

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 并非政府行为。

数学与应用数学属于理学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就业前景学生从这个专业毕业后,如果专业知识过硬可以胜任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企业的相关技术工作和管理管理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工作;毕业生也可以从事与计算相关的工作。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学习课程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物理学、数学模型、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数值方法、数学史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必备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6.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只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应用数学属于理学类。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必备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6、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只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方向不同,一类只有科学,,,,,

应用物理学报

当然是APLapplied physics 猜也猜的出。

手机CPU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容易被消费者所忽略的手机性能之一,其实一部性能卓越的智能手机最为重要的肯定是它的“芯”也就是CPU,如同电脑CPU一样,它是整台手机的控制中枢系统,也是逻辑部分的控制中心。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手机cpu是什么样子的,欢迎阅读。

硅晶体管

1954年1月,塔尼巴恩在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了第一个可以工作的硅半导体。这个工作在1954年春季的固态设备大会上被报道,随后在应用物理学报(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6, 686-691(1955))上发表。

戈登·蒂尔在1954年2月也独立研制出了第一个商用硅晶体管并在1954年2月14日对它进行了测试。1954年5月10日,在俄亥俄州的代顿举行的无线电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s, IRE)国家航空电子大会上上,蒂尔正式对外界公布了他的成就,宣称“与同事告诉你的关于硅晶体管的严峻前景相反,我却恰好能把这些东西装在我的口袋里。(Contrary to what my colleagues have told you about the bleak prospects for silicon transistors, I happen to have a few of them here in my pocket.)”,并在大会期间发表了一篇题为《近期硅锗材料和设备的发展》(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ilicon and Germanium Materials and Devices)的论文。

在这一点上,德州仪器成为了当时唯一一个大批量生产硅晶体管的`公司。随后在1955年,利用固态杂质扩散的扩散型晶体管被发明。不过,当时硅管的价格比锗管昂贵得多。

集成电路

工作在中央研究实验室的杰克·基尔比在1958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集成电路。基尔比早在1958年7月就有了对于集成电路的最初构想,并在1958年10月12日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工作的集成电路 。6个月后,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罗伯特·诺伊斯也独立地开发出了具有交互连接的集成电路,也被认为是集成电路的发明人之一。基尔比因此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在集成电路领域的贡献。诺伊斯在仙童公司研制的芯片是由硅制造的,而基尔比的发明是由锗制造的。2008年,德州仪器建立了一个以“基尔比”命名的实验室,用于研究那些半导体技术创新思维。

TTL

德州仪器的7400系列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芯片在20世纪60年代被开发出来,使计算机逻辑方面的集成电路的使用更加普及。

利用持续几皮秒(万亿分之一秒)的超短激光脉冲,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激光烧蚀(去除材料)的有效机制,这可能有助于在许多工业激光加工应用中使用低能量、低成本的激光。这项新技术发表在《应用物理学》(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利用短波长、高通量(单位面积能量)激光脉冲驱动冲击波,熔化目标材料。冲击波通过后,熔体层处于张力作用下,这一过程称为弛豫,最终导致材料通过空化(不稳定的气泡增长)喷射出来。博科园-科学科普:研究人员将实验和增强的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在以前未 探索 的激光能量和波长范围内,研究了皮秒激光脉冲烧蚀铝、不锈钢和硅。发现表明,在每平方厘米10焦耳(J/cm2)以上的紫外(UV)皮秒脉冲可以用比长波长脉冲更少的能量去除更多物质。NIF &光子科学副首席副主任杰夫·布德说:我们发现,这个范围超过每平方厘米10焦耳,特别是对于紫外激光脉冲,与低通量和长波长的表现非常不同。当去除率超过每平方厘米10焦耳时,去除率就会跃升,特别是对于紫外光。与此同时,去除过程中的跳跃伴随着去除效率的提高——去除给定体积的物质所需能量减少。这对我们来说真的很有趣,这表明这里可能有一个不同的机制。所以皮秒激光消融将提供一个很好的测试案例,在一个尚未被很好理解的状态下探测消融物理。这项研究被认为是对皮秒脉冲激光烧蚀过程的首次全面研究。该研究被《应用物理编辑》选为“编辑之选”,是由Bude领导的脉冲激光材料改性实验室指导研究和开发(LDRD)的一部分。研究人员比较了在 ~ 40j /cm2范围内355纳米(UV)和1064纳米(近红外)激光波长的结果。发现较短的波长比测量到的1064纳米激光波长的去除率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在三种材料中,激光烧蚀在紫外波长下比近红外烧蚀效率高许多倍。利用辐射流体动力学代码HYDRA进行的模拟表明,烧蚀效率的提高是由于紫外激光脉冲深入烧蚀羽流,并将能量沉积在离目标表面更近的地方,从而导致更高的压力冲击、更深的熔体穿透和更广泛的空化去除。这种去除机制(冲击加热产生熔体,然后通过空化去除熔体)需要的能量比材料的汽化更少,这就是为什么它更有效率的原因。该论文的第一作者、LLNL分析师韦斯·凯勒(Wes Keller)表示:我们实验室独特的建模和模拟能力确实促进了这一发现,这是一个特别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激光能量沉积过程与材料的水动力响应密切相关,需要一个独特的代码,像HYDRA,具有这种综合能力。在某些方面,这项研究是一个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案例。研究开始后不久,研究人员发现,物质对皮秒激光的反应要比使用更常见的飞秒(千万亿分之一秒)激光复杂得多。当试图理解皮秒激光处理时,用非常短的(飞秒)脉冲得到一些物理简化假设不再可靠。这种物质不是简单地吸收激光能量并蒸发,而是在激光羽流中演化。这意味着必须对模型进行调整,以同时考虑熔融物质的流体动力学和激光脉冲与烧蚀羽流中的等离子体(电离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正确地模拟激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所以我们不得不做很多创造性的实验来弥补模型中的一些不足。最终能够确定这一体系的基本物理性质,发现必须有激波加热才能产生微米深的熔体。然后,当用激波加热创造出这种深熔体后,需要一个机制来移除它,发现这个机制就是空化。一旦意识到时间形状的脉冲可以利用熔融材料的不稳定性,研究人员就能利用形状脉冲创造出一种更有效去除材料的方法。能够利用这一认识,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激光处理。因此,它实际上有很多附带的好处。结果还表明,皮秒脉冲激光器在成本、效率和损伤控制方面优于常用的飞秒激光器。此外,它们还提供了波长灵活性的有效频率转换选项。有一些迹象表明,在皮秒到几十皮秒(脉冲)的情况下,可以在激光切割、钻孔和剃须功能中获得与更昂贵激光在皮秒以下工作时相同的质量和性能。这一发现将为激光在工业、国防、医药和许多其他领域的应用带来新的或更有效的前景。博科园-科学科普|研究/来自: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Breanna Bishop 参考期刊文献:《应用物理学报》 DOI: 博科园-传递宇宙科学之美

傅恒志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冶金材料学家,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曾执掌著名的西北工业大学8年之久。傅恒志的一生,可谓是格物致知、求索创新的一生。他于1988年创建了国内唯一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要基础研究项目(973)和国防预研项目的课题,出版有《高温合金及其熔炼技术》等专著4部、指导博士30余名、硕士40余名、博士后10名。1958年,傅恒志作为当时全国铸造学科唯一的留苏研究生,远赴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学习。苏联铸造界最有声望的聂亨齐教授是傅恒志的导师,曾对他提出的熔炼特殊材料的高温合金新技术设想大加赞赏: “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具有创新思维。好! ”当时傅恒志研制出了新型高温合金系列,其中镍铬基新型高温合金就被运用在苏联航空发动机的叶片上,填补了国际高温合金领域的空白,获得苏联科学技术发明专利。1962年,傅恒志研究生毕业的同时,因其成就卓著又获得了副博士学位。从苏联学成归国后,傅恒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材料学方面的研究。他在科教事业中还拥有许多首创和第一: 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培养出我国第一位铸造工程博士,国内首创以控制液固界面位置为基准的定向凝固稳态及非稳态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晶向三维控制技术,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质再分配和定向组织超细化的概念,这些新颖的观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凝固理论界的突破……傅恒志院士献身科教事业,硕果累累,业绩辉煌。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发明奖4项,获部、省级特等奖及一等奖4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上百篇被载入《SCI》《EI》《美国化学文摘》《国际宇航文摘》《应用物理学报》等国际文摘和著名刊物。他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在第五届国际大学联合会上被推荐为理事会成员;1992年被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同年由美国传记研究院提名并获世界终身成就奖;1993年成为我国首批入选由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组成的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995年年初被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5月,又高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航空航天材料及其加工技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曾主持了多项型号研制任务,他提出的特种合金及其金属间化合物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液态无模电磁成形和超高梯度超细化定向凝固技术属世界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向推比10以上发动机方向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工艺基础。傅恒志院士博学多识,治学严谨,具有敏锐的科学思维,始终站在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精辟的提炼出材料及其加工过程的科学问题,特别对航空航天用高温结构材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诲人不倦,以其科学家的胆识和魄力,对促进材料和加工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曾于1988年创建了国内唯一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傅恒志院士长期从事铸钢、铸造高温合金、定向和单晶凝固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质再分配的概念及相关函数关系;在亚快速定向凝固及组织超细化、高温合金和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组织与性能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获得性能提高数倍的超细胞/枝晶定向组织.“ZMLMC超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方法与装置”获199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与此同时还获得包括《定向凝固超细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制》在内的多项国家发明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高温合金及其熔炼技术》等专著4部、指导博士30余名、硕士40余名、博士后10名。铸钢、铸造高温合金、定向和单晶凝固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要基础研究项目(973)和国防预研项目的课题,并以大推力、超高温发动机为研究背景,自主开发耐热温度在1000℃以上的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无(软)接触电磁成形单晶定向凝固发动机叶片的制备技术。该技术的开发成功将使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动机材料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1961年研制出新型高温合金,用于生产。在合金非平衡定向凝固及组织控制的研究中,提出了非平衡溶质分配的新概念。撰有《高温合金非平衡状态的凝固特性》等论文。在非平衡凝固理论、亚快速定向组织及组织超细化、高温合金、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组织与性能、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领导研制的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装置的温度梯度可达1300°C/cm,超出当时国际最好水平达三倍之多;主持创建了枝胞转换及亚快速定向凝固的理论框架,开辟了单晶及定向组织超细化研究的新领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电磁成形定向凝固新技术。1938年抗战初期,全家逃难,辗转到西安。1947年,傅恒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工学院机械系。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这位热血青年,参加了青年团,担任团支部书记,1950年加入了共产党,同年毕业。1952年至1955年,他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58年,傅恒志作为当时全国铸造学科唯一考取的留苏研究生,赴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师从苏联铸造界最有声望的权威聂亨齐教授,进行耐热合金的研究工作。那时,用于航空航天尖端技术领域的镍基高温合金,性能优良?但在世界上,此种合金都以高含量的铝、钛作为主要强化元素,必须在真空下熔铸,否则极易氧化。而在上世纪60年代初,国内这样的真空冶炼设备极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傅恒志想:能不能搞出一种既不含铝、钛,又不需真空熔炼,而其性能又与含铝、钛的镍基高温合金相当的高温合金呢?如果有了这种高温合金,不就解决了国内对这一高温材料的急迫需求吗?这可是一个破天荒的大胆设想! 傅恒志小心翼翼地把这一设想告诉了自己的导师聂亨齐教授,得到了导师的大加赞赏:“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具有创新思维。好!”在导师的支持下,傅恒志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他先后设计了60余种合金方案,每一种方案的性能测试都要在800℃的高温下持续做6000小时的实验。为了实验,他常常废寝忘食,通宵不眠。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和反复筛选,在对镍铬钼钨铌合金系列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终于研制出了″无铝、钛的镍铬基″这一新型高温合金系列。傅恒志把这些研究成果写在论文《镍铬基铸造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里,在论文尚未答辩、合金尚未最后定型的情况下,他研制的镍铬基新型高温合金就被用在苏联航空发动机的导向叶片上。为什么苏联航空专家特别喜欢这种新型合金呢?因为该类合金虽然不含铝、钛,不需真空熔炼但却达到了当时世界上含铝、钛的镍基高温合金的优良性能,即不但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优异的铸造性能。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填补了国际高温合金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当之无愧地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苏联科学技术发明专利。1962年,他从列宁格勒工学院物理冶金系研究生毕业时,获得苏联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标新立异 勇攀高温合金研究高峰:傅恒志1962年从苏联学成归国后,继续致力于高温合金的成份、组织、铸造性能与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高温合金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发电、机床、石油和化工等工业中的耐高温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主要用于制作热端部件。他针对新型发动机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对涡轮叶片定向凝固和单晶技术的研究,在国内首创了以控制液固界面位置为基准的定向凝固稳态及非稳态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晶向三维控制技术,显著改善了定向和单晶叶片的组织及性能,为我国叶片的定向凝固和单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此后,针对现行定向凝固温度梯度低、冷速小、组织粗大的缺点,他又提出了超高梯度定向凝固和组织超细化的新构思,成功地获得定向超细柱晶组织。在镍基和钴基合金中,所得到的结晶组织较HRS定向凝固这一通用方法细化4~10倍,高温持久性能超出同类合金1~2倍。他领导研制的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装置,其温度梯度超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3倍多。由于在高梯度晶体生长和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装置的研究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两项技术分获航空航天部一、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及国家发明二、三等奖。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对磁性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出的稀土永磁材料性能极脆,很容易破损,无法制作出很薄或形状复杂的永磁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傅恒志教授以凝固理论、磁学理论和复合材料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引入塑性相的新构思和运用控制凝固过程的新手段,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第二代(钐-钴)和第三代(钕铁硼)永磁体的铸造组织、成分、凝固特性、晶体取向和磁性能的关系,发明了可加工的稀土钴永磁材料。这种材料可以车削,可以变形,也可以切削成仅0.2毫米厚的超薄磁片,从而突破了钐钴合金完全脆性、不可能加工的禁界;而且所获磁能积居当时国际同类材料的领先水平。已成功地应用于国产卫星的隔离器上,并获得了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发明三等奖。九十年代,针对航天工业的需要,傅恒志教授又领导开展了对超细石英纤维加工机制和析晶性的研究,所研制的高纯超细石英纤维,被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鉴定组确认为:“其性能已相当于美国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今,高纯超细石英纤维已用于航天防热陶瓷瓦,其理论成果获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95年,傅恒志教授承担了“单晶与定向叶片组织超细化与自约束成形综合技术”的课题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试图解决材料冶金技术上的两个重大难题:一是如何提高单晶及定向凝固技术装置的温度梯度;二是如何消除液态合金在成形过程中的污染。傅恒志教授致力于对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探索了提高定向凝固过程的温度梯度的途径,推出了超高梯度ZMLMC定向凝固方法,在实验室实现了高达1000K/cm以上的温度梯度,比德国Leybold公司生产的定向凝固设备的温度梯度整整高出10倍左右,达到了当今世界领先水平。这项成果因而获得了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类)。硕果累累 奋斗不息:傅恒志院士献身科教事业硕果累累,业绩辉煌。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及发明奖4项,获部、省级特等及一等奖4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上百篇被载入《美国化学文摘》、《国际宇航文摘》、《应用物理学报》等国际文摘和著名刊物。他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到国外讲学:先后在美国里海大学、美国国家标准局、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院校和研究所做学术报告;他还多次赴前苏联及俄罗斯、乌克兰的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讲学。在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及莫斯科航空材料研究院,他的“关于晶体定向生长及单晶高温合金问题”的讲学受到高度评价。圣彼得堡技术大学教授、苏联功勋科学家、科学院院士哈洛沙伊洛夫认为,傅恒志教授关于“定向凝固溶质再分配”的讲学,是“合金相变理论中的一个突破”。他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在第五届国际大学联合会上被推荐为理事会成员;1992年被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同年由美国传记研究院提名并获世界终身成就奖;1993年成为我国首批入选由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组成的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995年初被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5月间又荣幸地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桑梓情深 愿为家乡多奉献:76岁的傅恒志院士乡音未改,见到家乡的亲人,心情激动,特别热情。他说,我是河南人,热爱河南,人老了,更加关注家乡,迫切希望为家乡做些贡献。1986年,我在苏联留学的同学何竹康担任河南省省长,我的学生赵地担任河南省委副书记,我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受他们的盛情邀请,我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几位领导从西安来到郑州,洽谈如何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尽力。在赵地同志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洛阳等几个发展比较快的城市,来到洛阳工学院,受到学院领导的热情接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后来,赵地同志回西北工业大学参加校庆,再次谈起为河南办点实事的问题。最后选中了洛阳工学院。1998年牡丹花会期间,我再次来到洛阳工学院深入考察,双方开始合作。河南科技大学成立以来,聘请我为共享院士,兼职教授,专设了办公室。我感到责任在肩,时刻牢记在心,虽然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到河南科技大学两次,做场学术报告,指导一些工作,但,总希望工作做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希望河南科技大学的发展更快一些,为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傅恒志院士受聘于河南理工大学:2005年3月,傅恒志院士受聘于河南理工大学之后,他决定每年从该校给他的薪酬中拿出20万元,加上校方配套的10万元,共30万元作为资金来源,设立“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学科发展基金”,用于奖励河南理工大学师生。该发展基金于2005年10月建立,至今该校已有40余名师生受益。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该校材料学科建设,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奖励品学兼优的材料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激励他们在学业和研究工作中取得创造性成绩。2005年受聘担任河南理工大学教授以来,创建了材料物理冶金研究所,引领学校材料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帮助凝炼并形成了凝固技术与亚稳材料、材料先进连接技术与相变理论及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等学术研究方向并取得重要进展。

应用心理学杂志代号

1、《心理学报》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 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 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 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心理学报》刊号为ISSN0439-755X,CN11-2610/B,国内外发行(国内邮发代号82-12,国外发行代号Q147)。 2、《心理科学》是 心理学专业学术性刊物,为我国核心期刊。反映心理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方面内容。设有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短篇论文、应用心理、学术动态、教学研究、研究方法等多种栏目。论文被过被多家权威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光盘(Psycl NFO Database)。读者对象主要是心理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继承《心理科学通讯》(1964)。周期:双月刊, 刊号:ISSN 1000-6648 CN 31-1469/C国内邮发代号:4-317 国外发行代号:BM489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 协办单位:香港大学心理学系, 编委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邮编:200062 3、《心理科学进展》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文献综述和评论。周期:季刊 ,刊号:ISSN 1671-3710 CN11-4766/R 邮发代号:2-938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编委地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内邮编:100101电话: , E_mail: 4、《应用心理学》特点:学术性、实用性、综合性。发表应用心理学领域得文章,把握当代应用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前沿、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周期:半年刊 ,刊号:ISSN 1006- 6020 CN33-1012/B , 主办单位:浙江省心理学会; 浙江大学 ,编委地址: 杭州市教工露9 号 邮编:310028 电话: 。 5、《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为R74B84双核心期刊,办刊方向是心理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文探讨。 周期:月刊刊号:ISSN1000-6729 CN 11-1873/R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编委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邮编:100083电话:(010) , 62010890E_mail: ,出版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 7、《心理发展与教育》网址:是心理学学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心理科学核心期刊之一。本刊于1998年创办,重点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研究成果,重视发表与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显示问题联系密切的教育心理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应用研究成果。周期:季刊 ,刊号:ISSN 1001-4918 CN 11-1608/B ,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承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编委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电话: 8、《社会心理研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刊)是全国唯一一份社会心理学专业理论刊物,具有该专业的权威性。该刊创刊于1990年,为内部准予发行的学术刊物。深受社会心理学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学等工作人员及学生的欢迎。周期:季刊,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编委地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电话: 9、《心理学探新》网址: 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季刊。主要刊登实验实证研究、临床与社会调查、历史与文化分析、理论与应用创新的论文、报告、总结等。周期:季刊 ,刊号:ISSN1003-5184 CN36-1228/B邮发代号:44-108 , 主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心理学会 ;理论心理学与史专业委员会 ;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 编委地址:江西南昌北京西路437号 邮编:330027电话: 。 从2009年1月起,《心理学探新》编辑部启用网络投稿、审稿系统。通用网址:。请各位作者首先点击主页左侧栏的“新作者注册”注册,然后登录“在线稿件系统”投稿。投稿之前,请阅读“投稿指南”。从2009年1月起,《心理学探新》转为双月刊发行。单本定价:12元,全年定价:72元。邮发代号:44-108。任何问题,请至电:。欢迎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爱好者和单位积极投稿、订阅!重要通知《心理学探新》编辑部 10、《社会心理科学》是我国第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刊物,自1985年创刊,原名《犯罪心理研究》,是一本专门刊登社会心理研究,反映社会动态的心理学权威性杂志。注重中国社会心理学基础理论、应用心理学科和实证研究,荟萃全国专家学者、实学新秀重要研究成果,赢得读者信赖,影响日益广泛。周期:季刊 ,主办单位: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 ,编委地址:天津市武清开发区广源道一号 邮编:301700 电话: 11、《四川心理科学》致力于心理学学术交流与传播,刊出教育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等领域的论文或研究实验报告,以及一些应用方面的文字。周期:季刊 ,刊号:ISSN 1005-8621CN 51-1367/B , 主办单位:四川省心理学会编委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24号 邮编: 610041电话:,4761206 。 12、《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 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 1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刊号为ISSN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编辑部地址:410011 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电话: 或-2662,传真:, E-mail: 14、《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 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刊号为ISSN 1672-0628,CN 12-1348/B。 编辑部地址:300074 天津市河西区卫津路241号,天津师范大学南院106信箱《心理与行为研究》编辑部, 电话:, E-mail:

中文还是外文

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 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 3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4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5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6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9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

如果想自己给杂志社投稿,就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引来一片广告而已。

  • 索引序列
  • 应用物理学杂志
  • 应用心理学杂志
  • 应用数学与物理杂志属于几类
  • 应用物理学报
  • 应用心理学杂志代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