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思想政治教学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教学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思想政治教学论文范文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中政治论文范文两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教育领域的教学也出现了不同以前的教育改革思潮。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教育领域;高中思想政治;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193-01

一、前言

生成教学的概念是相对于预成教学这个概念而言的,生成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吉欧・艾米里亚就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了生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我国生成教学最早的研究者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叶教授在1997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中对生成教学提出了三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生成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叶开启了我国生成教学的研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教育主题地位被误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本该是师生共同演绎一场教与学的话剧,结果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都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不可否认许多政治老师的学识渊博和口灿莲花,但是当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完全变成了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下面的学生却如听天书,不知所云时。我们的教学还有意义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唯一的交流就是老师的提问,然而那些只是被被动灌输知识的学生如何能很好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这就是没有抓住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学生,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就是的阶段。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责任在于老师,老师不能够清楚看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和解惑。当然,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老师的地位。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缺乏

陶行知提倡教育要“知行合一”然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就十分的缺乏实践。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停留在老师教了,学生然后就是下大力气去背书,去背诵那些拗口政治术语,对于许多问题的含义和应用完全不理解。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不重视学生的实践问题,这主要是许多老师本身的教育素质不够。另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要推行素质教育,然而考试的唯分数论还是令需许多的教学停留在只是教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阶段,没有真正实践生成教学的理念。

(三)教师对生成教学的理解执行不够

生成教学在许多的地方已经进行了实验教学,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反映的实际成效来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一个是,许多老师对于生成教学还是不接受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长的老教师身上,他们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教学是的没有问题的。确实,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包含一些生成教学的内涵在里面,这也就不难怪许多老师会固执自己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就是,一些能够接受的生成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过度讨论,他们给学生太多的讨论时间和问题,出现“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反而没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对于生成教学的宣传不到位,没能把生成教学的本质精神传达给一线老师。

三、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策略思考

生成教学注重的是过程,反对机械化的教学,反对把学生当成盛水的缸,一直往里面灌水。强调的是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也就是老师、学生和课本以及实践的互动。具体说来,就是生成教学注重的是参与性,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非线性,也就是教学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创造新,即老师要创新教学的模式,以及开放性,不能固守课本,要放眼课本之外的知识。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探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倡实践育人的理念

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应试教育现状使得我们教学中实践的成分极少,对此我们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具体到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比如高中政治会讲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去创造出这样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再比如高中政治中的货币流通概念,我们的教学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二)摆正教师位置,坚持学生主体概念

韩愈说老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句话在今天也不过时,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的就该把老师的地位摆放在这样的位置。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而不是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做一切的事情。这样做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就可以获取许多知识以及知识之外的能力。摆正教师的位置,还有另外的一个用处就是让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到补充的作用。比如说,讲到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等内容时,老师老师就可以拿具体的时事政治,具体的政治事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改革政治的高考模式

现在的高考模式中,政治的内容还是停留的靠背记课本知识来作答的阶段。这也是许多政治教学只是注重学生死记硬背,不强调理解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确实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是如果将这些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运用到教学中去还需要跳过重要的一关,这一关就是高考制度。笔者无意去改变我国的高考制度,但是强烈希望我国的高考制度中能够对政治做出革新,能够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四、结语

任何的理论和实践都隔着太多的障碍,笔者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分析还只是一家之见,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来探讨生成教学。从长远来看,生成教学必将会是我国未来教学一个方向,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这个方面。笔者殷切的期盼我国的生成教学能够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果,为我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玉忠.思想政治课凸显生活逻辑课堂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余文森.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 2014-4-14(5).

[3]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52-155.

[4]李森,王银飞.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 渠道 ,对于学生对政治的认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启蒙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八年级 下册政治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八年级下册政治论文范文参考篇1 传统美德在初中思想政治 教育 中的重要性 摘 要: 现如今,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要结合中国 传统 文化 内容,因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经久不衰。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通过教材的形式对我国当代中学生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下一代国民在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负面性影响的同时能够具有抵抗性,能够使民族信心得到增强,并且能够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能够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的中国化。本文主要从传统美德的教育工作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对传统美德在初中的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观点。 关键词: 传统美德; 思想教育; 初中教学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的深化改革,思想政治课程是学校在德育教学的基础,学校通过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进行教育和引导。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的很到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还有诸多的不足存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还没有完全引入思想政治课堂。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会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 心得体会 ,进一步阐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二、将传统关德的基本准则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 ( 一) 热爱祖国,服务大众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其主要能够体现出人民对祖国寄托着深深的感情,对家乡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更能够促使我国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使人民的尊严感和荣誉感能够得到完美的统一。爱国主义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1]。在我国悠久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都在为祖国领土的完整在奋斗着,彰显了我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精神。现如今,我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重中之重,由于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因此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军人。因此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针对我国当代初中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然我国下一代的国民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并且教育我国当代初中生要以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 二) 廉洁奉公,不询私情 初中生作为我国下一代国民的继承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必须具有廉洁奉公、不询私情的传统关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国历史上那些清正廉明的官吏,历来受到人民的敬仰与称颂,传为千古佳话。在我们共产党人之中,廉洁奉公,不图名利的人则是千千万万,数不胜数。众所周知的__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范例。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曾经手过数百万的金钱,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一点一滴都全部用之于革命事业了. 他自己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当他被捕的时候,敌兵满以为可以在他身上发个洋财,可是从他身上搜来搜去,除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外,什么东西也没得到。而他的家产呢? 却仅只几套旧衣服和两双破袜子,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但这种廉洁奉公、不图名利的精神,正是今天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当代初中生必备的美德[2]。 ( 三) 能够顾全大局 就是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都要顾全大局,进行全面性的 总结 规划,而不能从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出发来谋划。如果某些工作或建议在局部看来可行性比较大,但是通过全局对比则没有可行性,因此要服从大局的意见。相反也是一样的,某件事情在局部情况下是不可行的,但是从大局上面来看是可行的,那么就要服从大局,这就是顾大局的精神体现。顾全大局是我国革命事业能够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发展比不可少的思维源泉,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都离不开顾全大局的原则。 三、在教学中用传统关德引导学生加强内在修养 ( 一) 树理想,知荣辱 在我国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并了解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及其中所反映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且加大对我国当代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我国当代中学生都能够正确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社会价值观,这不仅能够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能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的根植于我国优良传统中,对于坚定我们的信念、鼓舞我们的斗一志、振奋全民族的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在初中教育中的实施,可以为我国当代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其道德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并且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3]。 ( 二) 言必行,行必果 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子曾说过: “言必行,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其主要的意思就是要教育人们,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要言行合一,不说空话、大话。只要答应的事就要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不要说出来,不要轻易的向别人许诺,只有自己正在能够办到的时候,才能够向他人许诺,要做到言而有信,办事要脚踏实地,有始有终。只有能够做到这样的人,才能够使别人相信他,并干成一番事业。 四、结论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实践,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我国下一代的国民意识增强,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有利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伟. 创新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J]. 剑南文学 ( 经典教苑) ,2012,08: 346. [2] 傅卫利.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过程中的教育选择──关于新版初中 《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思考 [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05: 77 -79. [3] 李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J]. 湘潮 ( 下半月) ( 理论) ,2009,02: 80 -81. 八年级下册政治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 言行举止 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 教学 方法 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 相学 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相互统一。 三、切实开展生动活泼、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 理论不能束之高阁,她根植于轰轰烈烈的人民群众的建设实践中,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虽然教材在讲述基本理论时,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剖析,但是学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会碰到许多矛盾,诸如代沟问题、好心恶报问题、不正之风问题等,当自我陷于苦恼之中而不得其解时,企盼能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另外,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在社会上都会引起民众的议论、观点不尽相同,学生的所见所闻会带来种种疑虑,也企盼教师能够解惑。如果教师回避这些问题不予解答,就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读书无用论。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时时处处了解学生的思想脉膊,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既使学生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应给予申述、辩解的自由和余地,不压制,不讽刺,以理服人,解除学生的思想疑惑,改变其错误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是生动活泼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

初中政治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能灵活地使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使用正确的政治思想去了解当下的社会现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初中政治快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的注重快乐的营造

虽然对于初中的政治教学来说,其中运用快乐教学法十分的有效,能够提升教师的课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师的运用之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教师无法很好的对其进行应用,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一些初中教师中,一些教师经常是为了注重课堂的快乐,在课堂上利用游戏教学,但是教师过分的注重游戏,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使学生无法很好学到课堂中的主要知识,导致了学生一节课下来,仅仅是开心了一番。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因此其性格都是比较的好动,但是对于课堂来说是有纪律的,若是在课堂中仅仅是重视活动,忽视学习,那么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并且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提升。

2.利用物质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物质奖励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若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的依赖物质奖励,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单纯地为了物质而学习,使学生得先努力发生变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物质奖励一定要适当的发放,同时也可以利用其他 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针具政治内容进行分组教学,将快乐教学法应用到每一个小组中,从而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3.过分依赖多媒体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的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都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讲解,虽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若是教师过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则会取得反作用,若是教师过分的追求多媒体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对于政治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知识难点演示给学生,在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是不需要利用多媒体的。所以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二、促进初中政治快乐教学的相关 措施

1.丰富的知识储备

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政治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要拥有扎实的政治理论课程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生活 经验 。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来对课堂的形式进行设计,将生活中的元素更好的应用到政治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能有效的将政治的理论性内容,结合目前社会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做好课堂互动

政治学科属于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好课堂的互动,提升课堂的活跃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这是实施快乐教学的一个基本方式。只有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课堂,相互之间进行提问探讨,才能够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了可以利用分组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而教师则是在一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去思考,以此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课外调查

对于初中政治学科来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主要是对社会进行研究,因此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才能够促进学生对政治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外进行社会调查,做到学以致用。课外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巩固与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来培养出全面性人才。随着我国 教育 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初中的政治教学也逐渐的应用了新课改理念,将快乐教学法逐渐的应用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但是,目前很多的初中教师对于快乐教学法的应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很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对其进行研究,能够结合实际,将快乐教学法合理科学的应用到初中政治的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政治教学中“浅滩现象”简析

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对初中生产生着明显的影响,消极的、积极的,各种理念掺杂其中,尤其是一些消极的思潮正在蔓延,如崇尚暴力、金钱至上、追求无原则无纪律约束的自由等,这些不良思潮在学生心中滋长蔓延,与政治教学所倡导的主旋律、正能量出现的碰撞,容易让学生思想上出现困惑。

二、以教学创新有效突破政治教学中“浅滩现象”

“浅滩现象”其本质是教育教学理念在向学生思维深处拓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梗阻,突破这一困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不再空洞口头讲解,而是结合社会案例进行教学

空洞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觉到政治教学的虚无缥缈,对自己的思想没有产生强烈的震撼。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一些社会案例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且和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近,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例如在《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宽容谦让的品质,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着手向学生列举了案例,一个是全胡同居民互敬互让三十年,没有出现过红脸的和谐社区建设典型,另一个案例是两户人家因为一只鸡引发矛盾纠纷,最终导致一死两伤惨痛悲剧的案例。笔者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谦让宽容是一种美德,进而引申到学生的生活中,大家对于今后如何与人相处方面具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运用社会案例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从内心能够乐于接受,效果非常明显,没有出现任何的抵制心态。

2.不再远离学生生活,而是结合校园生活进行教学

政治学科在初中生的成长中发挥着思想引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一定要密切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校园的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例如在《要“鱼”还是要“渔”》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笔者要求班级学习较好的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是一味打时间战、题海战,还是 总结 规律、提炼技巧。经过学生的介绍,大家明白了原来一味的、搞时间战术、题海战术,并不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成效,关键在于总结方法、提炼技巧,变苦学为巧学,这才是最为有效的路径。这样的教学引导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他们的内心也就乐于接受,政治学科教学引导的成效得到了最大化体现。再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中,笔者侧重于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尤其是一些 文化 成绩滞后的学生,要求学生每人介绍自己的优点长处,走上讲台讲述一到两项,并穿插对学生的点评,遇到学困生讲述的时候,更加注意运用激励的语气和表扬的用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长处,从而让全体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看待同学,也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思想疏导效果非常明显。

3.不再局限课堂之内,而是结合各类资源进行教学

政治教学要想冲破浅滩、解除困境,必须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效果。例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不仅立足课堂进行分析探究,还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生活变化的鲜活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交流的范围较广,从家庭存款的变化、家庭居住条件的变化、通信工具与交通工具的变化等等,以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一滴水的角度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笔者及时进行点评:为什么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谁?从而让学生增强了对改革开放重要性、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认识。笔者还从宏观角度向学生出示了对比数据,从改革开放前后全国、全省、全市,以及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项数据的对比,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理解的效果,同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广大教师面对“浅滩现象”要认真研究突破的路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突破,打通学生思想教育的最后一厘米,让政治教学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更为积极重要和深远的作用。

关于初中政治论文精选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2.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有关初中政治学业论文

思想政治教学论杂志

本刊设置有“宣传栏”,放在杂志之首,刊登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等专家的文章以及领导讲话或本刊评论员文章。此外,还设有“理论学习”、“时政热点分析”、“新知识新信息”等栏目。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也是权威啊,cssci!

956年1月出生,湖北汉川人,上将军衔。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集团军政治部主任。2011年9月,任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2012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201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联勤部政委;2014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大军区级)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主编鲍莉炜的简历?答:《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主编鲍莉炜的不是简历,是报刊出售编写的一本杂志。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 提到德才兼备,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础。 “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程度。 “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综观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是他们全都没留下好的名声。秦珲不聪明吗?有才华,不然又怎么能权倾朝野?但是遗憾的是他没德行,结果遗臭万年,遭受到历史的唾弃。和申,又一个只注重“才”而无“德”的典范。即使当时可以讨得龙颜一悦,权倾一时,但最终仍是为后世所不耻。为什么?你能说他智商低吗?显然不能,其实,只是他不懂德才结合的道理。就拿我们当代说吧,马家绝就是一个好例子。所以说有才无德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反之,有德无才也不成,因为那样只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毕竟这样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能起到的价值太小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在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即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承,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与法律同是调节人民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他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道德与法律不可分割抵触。 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业本是我们的主业。如果我们连学业本身都搞不好,那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一个合格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我们要独立,而独立的前提就是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要象高尔基前辈说的一样:我对于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我们要说:我对与知识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如此重视“德”?那是因为“德”反映着人们的基本心理状态。我们通过对“德”的把握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的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的生存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身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再次,我们要继承和宏扬中华民 族优秀道德传统。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有才无德的尴尬。显然,这么做又恰巧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因为继承和宏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德与才应该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 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十分注重德行。因为他们知道学以至用”中的“用”是用在对他人对团体对国家甚至是对人类社会都有益处的事情之上。 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德才兼备所带来的好处。“德”在广义上也可以代表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俗话说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件事情,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一切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全部力量!遗憾的是,到现在仍有一些现象让人心寒。比如说有些网络黑客,利用以学的技术来入侵他人或是政府或银行电脑网络系统,带来无比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完全是自私的行为。他们有才不?有!而且非常有!他们有德不?很遗憾他们没有!可见单一的德与才真是可怕。 因此,为了追求我们伟大的理想,为了达成我们身负的使命,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必须要做到德才兼备!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多元化趋势下,形成了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叛逆心强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转变及时提出对策,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时期;“90后”;思想政治教育

自2008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至今,“90后”学生成为了大学的主体,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自身独有着一些心理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成新的挑战,所以深入了解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现阶段教育现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策略。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自主意识强,但辨别能力有限。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挑战自我,相比“80后”,他们个性更独立,表现更高的自主性,追求非主流,喜爱火星文字,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热情。“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不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在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大学生,部分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比教师还要广。然而,在获取知识时,很多大学生也容易沉迷于网络和受西方思想的侵袭,易误入歧途。

(二)依赖性较强,心理素质脆弱。

“90 后”大学生大部分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他们的成长从出生时就作了长远规划,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他们经受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疏导,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心理变态。

(三)人生观、物质观有待树立,叛逆心理强烈。

笔者曾经开展过心理座谈,旨在了解“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座谈发现,“90 后”大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物质观,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缺乏信仰,并且具有比较强烈的叛逆心理。可能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视剧及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90 后”大学生在“求利”的引导下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开,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以金钱或者说物质作为价值衡量标准。“90 后”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忽略精神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而更加关注个人现实的物质利益。通过座谈我还发现,部分“90 后”大学生缺乏信仰,他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持否定态度。此外,“90 后”大学生由于个性张扬,向往自由,不想受家庭传统观念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还表现在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满甚至愤怒情绪。

二、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

为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各高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部分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片面追求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学位点数量等因素,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更加难以取得实效。高校不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引导,直接导致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大讲逸闻趣事,片面的去迎合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却没有把这些逸闻趣事上升为理论高度,最后这些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混课堂”的现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方式方法在当今社会中已显陈旧。

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当今的高校校园中,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等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优势。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更为学生接受平台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更快、更准确的获取各种信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管是网络还是电视广播,这些也都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而在内容上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缺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融合的创新点。

三、新时期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立足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进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育人为本”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针对“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深入学生寝室,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知学生之心,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针对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承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示范者和领路人,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思想素质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必须要把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态度诚恳,作风民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教师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识、时事知识的学习,才能对不断涌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

(三)塑造大学生个体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规范大学生个人行为。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从德育方面入手,作为社会中的人,大学生的个体性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的前提下,为了使个性化的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觉悟,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使有差异的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及的价值观相结合,真正指导大学生的思想,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让大学生认清自身以及即将迎来的挑战。

(四)讲究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和筛选,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使校园网成为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受学生喜爱的交流的平台。建立一支专业的、精干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队伍,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负面的、偏激的、片面的报道带来的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影响力,更贴合当下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在当代大学生中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艳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东南亚纵横..

[2]刘涛,宫翠萍.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3]李春林宋登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李为民,李淑慧.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绥化学院学 报..

[5]陶惠敏,张紫君.“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 提到德才兼备,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础。 “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程度。 “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思政课论文范文如下:

司马光曾说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谦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小学开始,我们已接触思想品德课,然而讲的都是教我们“如何做”。

上中学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变得深入,除了小学讲的“如何做”,还讲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后,思想品德课成为我人生路途上一位重要的老师,帮助我培养良好的人生品质。处于青春转折期的我,正是有了思想品德课,人生变得精彩起来。

一、青春萌动

青春期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人生的春天,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可是青春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羞涩、短暂而又美丽。年轻的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握青春?

青春就像刚点燃火焰的蜡烛,也像初升的朝阳,充满生机,活力勃发。青春的萌动,女孩的心理也在微妙变化:与父母的隔阂,对异性的向往与欣赏?

暧昧的种子似乎在生根发芽,但我们要增强自制力,在青春期的转折期,收起萌动的种子,不断地完善提升自己,顺利渡过青春期。因为早熟的果子苦涩,不该早早摘掉。

二、勇者无畏

青春的道路上等待我们的除了鲜花,还布满荆棘,挫折与困难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的一生总是与风浪同行,先哲的事迹与话语中,让我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生命力量。

我们从小在父母的护翼下长大,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及“粉身碎骨全不怕”的韧劲。思品课告诉我们: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皆从挫折中磨练成才,经不起挫折的人只会在讪笑中被历史遗忘。“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较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先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然后就应该如何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引言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1]。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来看,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班级管理水平较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转变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识不强,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不足。不少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不够清晰,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而对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关心等方面关注较少;其次,班主任没有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导致班级管理程序混乱,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方向[2];最后,在班级管理中,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农村小学班主任更加偏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关心严重不足,结果导致班级学生学习差距逐渐拉大,难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模式的建立

1、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要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能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以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要强调班主任的公平公正是因为,不少小学班主任进行对优生和“差生”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引起所谓“差生”的严重不满,对班级管理工作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要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处事公正、合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也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常常处于班级权威的地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会拉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对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并不利[3]。因此,新课改要求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经常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纳班主任。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从而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分为,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留在班级中,向学生询问“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学习累不累?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重视“差生”的转化

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农村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重视。在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思想认识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就是优生,而学习成绩不佳、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差生”。对于优生和差生,小学班主任明显给予了不同的管理待遇。对于优生,班主任的管理更加放松,对优生的重视程度也更高[4];而对于“差生”,班主任明显更加严厉,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经常会忽视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的交流也以批评和指责为主。这种教学和管理形式明显是不正确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该要以公平公正的眼光看问题,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将“差生”进行转化,转差为优。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主动加强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的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的所思所想,多关心、照顾和鼓励这些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安,并协助其他任课教师,帮助学生缓步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放学后可以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利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5]。在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生活的言行身教对于学生的人格、素质、学习态度等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关心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还需要教师能够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充分运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与家庭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然后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经常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交换学生在家和学校中的表现情况,并讨论出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农村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差生”的转化,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芝芳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7-18

[2]王秋月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以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地区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96-97+110

[3]孙明云以生为本,灵动管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J]中国培训,2016,02:270

[4]朱建华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创新分析[J]学周刊,2016,27:111-112

[5]王玉华浅谈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欣赏学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41.

小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应用

摘要: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赏识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也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和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历年来多种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数落学生的十处缺点,不如赞扬他的一个优点。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

1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说明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肩负着育人的艰巨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上,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悟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完成党交给的把三个病号带出草地的任务,而想办法弯钩钓鱼,自己从不吃鱼,又鼓励病号喝鱼汤,最后因饥饿劳累而牺牲等重要内容,体味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此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决心为祖国争光的责任感;在教学《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及其罪恶本质,只有对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借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

2把学法指导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教会学生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发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法与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的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把功夫用在“导”上,导方法、导技能、导规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要致力于导,即把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上,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做”的目的。

3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素质教育要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体。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将课前预习移入课堂,定时间和目标。教师讲授新课前给学生一节课预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字、词、句和教师所给出的预习提纲,再有难点留在课上质疑问难,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电教手段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它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讲五壮士胜利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后,屹立于狼牙山顶峰,准备跳崖部分时,让学生边看彩色幻灯片,边听录音,这样就把五壮士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勇于献身的伟大壮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看幻灯片,描述画面,也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屹立”等重点词语,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并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4抓好活动课,促进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使课堂教学切实发挥出“主渠道”的作用,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它对学生进行全面听、说、读、写训练,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课堂毕竟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所以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提倡的“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抓好活动课这一辅助课程,让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是语文课的延伸。

如:朗读比赛、猜谜语、故事会、智力竞赛、表演《小英雄雨来》、《凡卡》、《奴隶英雄》等课文内容……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独立地进行活动,他们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性高涨。通过活动课,拓宽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心理,身体等素质得到发展,培养了个性,同时也促进了语文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素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习,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梁树文.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教育版,2013(11):315.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中政治论文范文两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教育领域的教学也出现了不同以前的教育改革思潮。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教育领域;高中思想政治;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193-01

一、前言

生成教学的概念是相对于预成教学这个概念而言的,生成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吉欧・艾米里亚就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了生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我国生成教学最早的研究者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叶教授在1997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中对生成教学提出了三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生成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叶开启了我国生成教学的研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教育主题地位被误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本该是师生共同演绎一场教与学的话剧,结果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都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不可否认许多政治老师的学识渊博和口灿莲花,但是当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完全变成了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下面的学生却如听天书,不知所云时。我们的教学还有意义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唯一的交流就是老师的提问,然而那些只是被被动灌输知识的学生如何能很好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这就是没有抓住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学生,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就是的阶段。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责任在于老师,老师不能够清楚看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和解惑。当然,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老师的地位。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缺乏

陶行知提倡教育要“知行合一”然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就十分的缺乏实践。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停留在老师教了,学生然后就是下大力气去背书,去背诵那些拗口政治术语,对于许多问题的含义和应用完全不理解。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不重视学生的实践问题,这主要是许多老师本身的教育素质不够。另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要推行素质教育,然而考试的唯分数论还是令需许多的教学停留在只是教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阶段,没有真正实践生成教学的理念。

(三)教师对生成教学的理解执行不够

生成教学在许多的地方已经进行了实验教学,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反映的实际成效来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一个是,许多老师对于生成教学还是不接受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长的老教师身上,他们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教学是的没有问题的。确实,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包含一些生成教学的内涵在里面,这也就不难怪许多老师会固执自己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就是,一些能够接受的生成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过度讨论,他们给学生太多的讨论时间和问题,出现“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反而没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对于生成教学的宣传不到位,没能把生成教学的本质精神传达给一线老师。

三、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策略思考

生成教学注重的是过程,反对机械化的教学,反对把学生当成盛水的缸,一直往里面灌水。强调的是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也就是老师、学生和课本以及实践的互动。具体说来,就是生成教学注重的是参与性,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非线性,也就是教学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创造新,即老师要创新教学的模式,以及开放性,不能固守课本,要放眼课本之外的知识。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探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倡实践育人的理念

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应试教育现状使得我们教学中实践的成分极少,对此我们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具体到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比如高中政治会讲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去创造出这样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再比如高中政治中的货币流通概念,我们的教学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二)摆正教师位置,坚持学生主体概念

韩愈说老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句话在今天也不过时,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的就该把老师的地位摆放在这样的位置。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而不是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做一切的事情。这样做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就可以获取许多知识以及知识之外的能力。摆正教师的位置,还有另外的一个用处就是让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到补充的作用。比如说,讲到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等内容时,老师老师就可以拿具体的时事政治,具体的政治事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改革政治的高考模式

现在的高考模式中,政治的内容还是停留的靠背记课本知识来作答的阶段。这也是许多政治教学只是注重学生死记硬背,不强调理解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确实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是如果将这些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运用到教学中去还需要跳过重要的一关,这一关就是高考制度。笔者无意去改变我国的高考制度,但是强烈希望我国的高考制度中能够对政治做出革新,能够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四、结语

任何的理论和实践都隔着太多的障碍,笔者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分析还只是一家之见,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来探讨生成教学。从长远来看,生成教学必将会是我国未来教学一个方向,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这个方面。笔者殷切的期盼我国的生成教学能够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果,为我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玉忠.思想政治课凸显生活逻辑课堂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余文森.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 2014-4-14(5).

[3]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52-155.

[4]李森,王银飞.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思政课论文范文如下:

司马光曾说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谦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小学开始,我们已接触思想品德课,然而讲的都是教我们“如何做”。

上中学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变得深入,除了小学讲的“如何做”,还讲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后,思想品德课成为我人生路途上一位重要的老师,帮助我培养良好的人生品质。处于青春转折期的我,正是有了思想品德课,人生变得精彩起来。

一、青春萌动

青春期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人生的春天,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可是青春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羞涩、短暂而又美丽。年轻的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握青春?

青春就像刚点燃火焰的蜡烛,也像初升的朝阳,充满生机,活力勃发。青春的萌动,女孩的心理也在微妙变化:与父母的隔阂,对异性的向往与欣赏?

暧昧的种子似乎在生根发芽,但我们要增强自制力,在青春期的转折期,收起萌动的种子,不断地完善提升自己,顺利渡过青春期。因为早熟的果子苦涩,不该早早摘掉。

二、勇者无畏

青春的道路上等待我们的除了鲜花,还布满荆棘,挫折与困难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的一生总是与风浪同行,先哲的事迹与话语中,让我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生命力量。

我们从小在父母的护翼下长大,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及“粉身碎骨全不怕”的韧劲。思品课告诉我们: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皆从挫折中磨练成才,经不起挫折的人只会在讪笑中被历史遗忘。“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思想政治教学论文范文
  • 思想政治教学论杂志
  •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