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资源破坏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6-10-26 15:30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的资源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从沙尘暴到近年来的雾霾都在表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以劳动力为代表的社会经济资源2个部分。通常所说的资源一般是指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通常是指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所谓人类环境就是指围绕着人类的自然现象总和,包括空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矿物和太阳辐射等自然环境要素。

 

  资源问题是指认得各种需求与自然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而环境问题是指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消极影响。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尽管说法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常常反映出的是同一事物。因而可统一为资源环境问题。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与现状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紧张,生存空间狭小。我国虽是资源大国,但从人均来看,又是资源小国。一般人均拥有的资源量仅占世界人均量的20%50%。我国复杂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类型多样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的差异造成了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因而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不匹配,加之管理不善,造成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使生产成本偏高。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我国的草地资源质量普遍较差,中下等草地占87%。森林质量总的比较好,但中幼林比重大。我国的矿产虽类型多,但贫矿多,富矿少,综合部分多,单一整装矿少,开采难度大,矿藏埋藏较深,可供露天开采少,大大加重了资源更新、改造、开发利用的难度。资源开发强度大,资源破坏严重,后备资源不足。

 

  二、我国环境现状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资源破坏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1.大气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见图3-1)。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微克/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66微克/3。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3)。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微克/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微克/3。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2.水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 1997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污染比重与1996年相比,枯水期污染河长增加了6.3个百分点,丰水期增加了5.5个百分点,在所评价的5万多公里河段中,受污染的河道占42%,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河道占12%。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长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7.7%的河段为类和优于类水质,无超类水质的河段。但长江江面垃圾污染较重,这是沿岸城镇和江上客船乱扔垃圾所致。成堆的垃圾已严重妨碍了葛洲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影响了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监测的66.7%的河段为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70年代黄河断流的年份最长历时21天,1996年为133天,1997年长达226天。珠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2.5%的河段为类和优于类水质,29.2%的河段为类水质,其余河段为类和超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汞。淮河于流水质有所好转,尤其是往年高污染河段的状况改善明显。干流水质以类为主,支流污染仍然严重,一级支流有52%的河段为超类水质,二、三级支流有71%的河段为超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非离于氨和高猛酸盐指数。海滦河水系污染严重,总体水质较差。监测的50%的河段为类和超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生化需氧量。大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污染严重。监测的50%的河段为超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汞、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松花江水质与往年相比有所改善。监测的70.6%的河段为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水库污染相对较轻。与1996年相比,1997年巢湖和滇池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太湖有所减轻。主要大淡水湖泊的污染程度次序为:滇他最重,其次是巢湖(西半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博斯腾湖、兴凯湖和洱海。湖泊水库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严重富营养化和耗氧有机物增加。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高猛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大型水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挥发酚。部分湖库存在汞污染。个别水库出现砷污染。

 

  三、应采取的有效环保措施

 

  针对目前的资源环境破坏情况,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环境保护,来维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要努力推进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的防治,把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深入落实全国农村环境保护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重点流域、湖泊、海域水污染防治,加快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对已列入规划的项目,加大跟踪和服务的力度,加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当加快农村环保等公共领域的项目储备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对已开工在建的项目,加强检查督促,帮助项目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促进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必须全力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力争实现今年年底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100%的目标。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努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2.要继续大力推进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专项3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主动性。克服困难,落实责任,加强督察,保质保量完成污染普查数据收集、分析汇总等关键任务,并尽快组织开展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普查成果开发工作。认真组织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各课题和专题,广泛征求意见,抓紧对研究成果进行修改和论证,年底向国务院报告。全面启动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围绕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河流水污染控制、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等重点任务,全力组织实施好有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作者:孙莹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8

上一篇:投资条约中环境保护规则类型化研究

下一篇: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的环境保护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