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加强大学生社会伦理责任教育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7 11:16

加强大学生社会伦理责任教育路径研究

  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不高、责任意识淡化、责任观念缺失、责任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校期间意志消沉,情感萎靡;考试作弊、抽烟酗酒、虚荣攀比,整天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以谈恋爱来消磨时光;对于班级、同学、成功和失败都无所谓;对周围的一切都感觉毫无意义,集中呈现出无兴趣、无目标、无所谓、无意义的“四无”价值观念。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转型期对责任意识和价值体系的冲击,又有学校和家庭对社会伦理责任教育引导的欠缺,更与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有关。要想唤醒高校学生的责任心、培养责任感、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责任能力,就必须实施立体化的社会伦理责任教育策略,这既是高校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课堂教学贯穿社会伦理责任教育
  1.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突出社会伦理责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加强社会伦理责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首先要根据高校学生的年级、成长需要、时代的变化,深化社会伦理责任教育内容,突出“生命责任、行为责任、成才责任、回馈责任和职业责任”的知识灌输教育。其次要针对教育内容联系实际少、理论大而空的现象,在理论课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惑,并加以引导。通过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引起思索。
  2.专业课教学要渗透社会伦理责任教育。目前,社会伦理责任教育大多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的,但在专业课教学中普遍缺乏责任内容的渗透,造成社会伦理责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分离。实践证明:社会伦理责任教育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与各专业是紧密相连的。各专业教师应把专业的科学性与社会伦理责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任教育融合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社会伦理责任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二、增强实践活动引领社会伦理责任教育
  1.在校内实习基地中体会社会伦理责任教育。高校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完善为学生提供了近似真实的客观场景。通过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实行企业化教学,在工作项目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在工作岗位中制定工作项目管理制度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掌握责任内容,体会责任意识,养成责任习惯。如可以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仿真工作,实行8小时工作制,严格考核与训练制度,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领悟责任对个人、企业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职业责任,实现由“高校学生”向“准职业人”的过渡。
  2.在顶岗实习中践行社会伦理责任教育。通过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企业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在磨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使其了解本专业的岗位职责要求,学习企业的理念和目标,适应企业的职业风格和竞争规则,并在内心认同企业职业形象和身份,自觉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企业也要安排优秀的员工做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运用鲜活的实例,通过言传身教,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关心企业质量的自觉性,养成严格按照企业生产规则和工艺流程工作的规范性,树立诚实守信,质量第一、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向心力。通过实践体验,使大学生在“职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角色转换中,形成坚定的责任意志,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实现由“准职业人”“准社会人”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变。
  三、优秀群体引领社会伦理责任教育
  1.以优秀教师的人格来感染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作为教师不但要以言立教,更要以身示范。信念坚定、业务精湛、尊师爱生、淡泊名利的优秀教师群体正是以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催发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他们的人格感染着学生,他们的言行让学生真正懂得: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具有责任心的性格,就会收获金色的人生。
  2.以典型人物的事迹来影响学生。曾有媒体报道,某大学的几名学生用自己的责任铸造了他人的生命之梯,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从河流中救起了落水的儿童,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和无畏诠释了责任的意义,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英雄楷模是青年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他们的道德力量和伦理精神,使大学生不仅学到了优良的精神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由人及己,体会人生真谛,发掘道德潜能,自强自立,积极进取,无私奉献。
  四、环境氛围渲染社会伦理责任教育
  1.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通过开展“为灾区、为贫困儿童捐款”活动、“校园是我家,我爱我家”镜子工程活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演讲比赛、“星级宿舍”评比 、“两地书,母(父)子(女)情”活动等,营造浓浓的责任情,增强学生的强烈的责任感,锻炼责任意志,提高责任能力。
  2.营造良好的责任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在教室、走廊、多媒体教室、实习和实训悬挂国旗、标语等营造氛围;在不同专业的学生区域建立文化长廊,张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警句;在图书馆、各教学楼门厅挂立身镜;在办公楼、学生宿舍区和中心广场放置名人塑像并对其生平进行介绍等,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营造良好的责任氛围,时刻提醒、鞭策和激励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3.通过媒体,宣传和传播社会伦理责任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校园网、院报、橱窗、报栏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宣传评选“责任标兵”“孝心之星”的动人事迹,进行文明、责任倡导,推动学校文明建设。通过媒体的力量,在广大学生中形成强烈的反响,使学生体验爱心,激发责任心。
  五、网络信息引导社会伦理责任教育
  网络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先进媒介,以其丰富、开放、时效的特点成为高校学生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也在影响和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面对网络信息的“双刃剑”,要开设一些网络培训来普及网络知识,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倡文明上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建立绿色校园网,加强对校园bbs的管理和引导,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学校各部门应建立公开的电子信箱,鼓励教师和学生建立个人网页和空间,采用网上聊天、辩论和咨询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社会伦理责任的良性发展。
  六、量化评比监控社会伦理责任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责任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应建立健全社会伦理责任教育的量化评比监控体系。从制度上设计大学生社会伦理责任教育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顶岗实习等诸多环节的量化评比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对布置的任务和提出的责任要求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记入学生和班级的量化考核中。对于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反复抓、抓反复”,科学问诊,开出处方,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树立责任意识。对原来责任心不强但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进一步巩固。
  实践证明,高校学生的社会伦理责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各方只有共同努力,打好社会伦理责任教育的“组合拳”,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教育合力,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上一篇:医学伦理的生态化趋势与生态医学伦理的建立

下一篇:试论文学翻译的伦理道德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