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招聘# 导语】2023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请有意向者将简历发送到招聘邮箱或者电话联系,, 现将招聘简章原文发布如下: 一、高层次人才岗位类别、引进条件(一)学科带头人 1、一类学科带头人:重点专(学)科(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直接聘为一类学科带头人:(1)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获得者。(2)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一层次人才,或省级同类同级别的人才。(3)医疗技术精湛,成功诊治疑难、危重病症,或在较大范围有效预防、控制、消除疾病,在医药卫生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2.二类学科带头人:紧缺岗位,年龄50岁以下,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聘为二类学科带头人:(1)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二层次以上人才,或省级同类同级别的人才。(2)在医药卫生领域,长期在医疗卫生第一线工作,医疗技术精湛,能成功诊治疑难、危重病症,作出重要贡献,在省内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二)学术技术带头人 年龄45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具备以下条件中四项及以上:1.副教授。2.研究生导师。3.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或一年以上国外留学经历。4.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三层次以上人才,或省级同类同级别的人才。5.近五年,发表高质量期刊论文(C级及以上)2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7.近五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1项(排名第1),或市(厅)级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或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项(以奖励证书为准)。8.长期在医疗卫生第一线工作,医疗技术精湛,成功诊治疑难、危重病症,在本地区有较高知名度。 (三)学术技术骨干 年龄40岁以下,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具备以下条件中三项及以上:1.近五年,发表高质量期刊论文(C级及以上)1篇和高质量期刊论文(D级及以上)2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近五年,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前2名)1项,或参与科研项目1项(前3名)。3.近五年,获市(厅)级科技进步奖1项(前2名)。4.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年以上工作经历,或一年以上国外留学经历。5.有特殊医疗技术,能填补本市或周边相关技术空白。6.医疗卫生、工作业绩突出,获省级以上学术、技术方面奖励、荣誉,在本专业领域得到行业认可、群众公认的各类人才。 (四)优秀青年人才 人才基本条件:1.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2.发表高质量期刊论文(C级及以上)1篇和高质量期刊论文(D级及以上)1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主持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或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省卫生健康委重大科研项目1项(前3名),或参与科研项目1项(前5名)。4.“985”“211”工程大学或医学院校,八年制或本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优先。 (五)博士 人数不限,人才具体条件:1.年龄在35周岁以下。2.发表高质量期刊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六)紧缺临床专业技能人才 人才具体条件:1.年龄在50周岁以下,具有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2.掌握国内或先进水平的特殊医疗技术,能填补本市或周边相关技术空白的实用型人才;或在卫生专业技术领域,临床基础研究方面有较高的造诣,经同行专家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认可的人才。 二、待遇标准 (一)医院引进人才待遇 (二)镇江市引进人才政策 符合《关于实施人才“镇兴”行动建设人才集聚福地的若干意见》(镇发〔2021〕13号)、《镇江“金山英才”医学领域高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镇卫发〔2020〕33号)条件的,可申报相关项目,享受相关政策待遇,100万-300万资助。 (三)江苏大学人才政策 符合《江苏大学“金山学者计划”实施办法》(江大校〔2019〕40号)条件的,可以向学校申报,就高享受相关待遇。 三、应聘方式 请有意向者将简历发送到招聘邮箱或者电话与我们联系,我院对双方有意向的高层次人才随时来院面试,直接面试招录。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人事处 联系人:许老师 陈老师 联系电话: 85036827邮箱: 原文标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度高层次人才引进简章 文章来源:
青农大校字〔2010〕39 号 关于公布青岛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学院、部、处、室、馆、场(厂): 《青岛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工作暂行规定》已经第三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青岛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工作暂行规定 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和规范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基本原则 (一)服从、服务于学校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的原则。 (二)按需设岗,以岗择人,严格条件,公开招聘的原则。 (三)德才兼备的原则。 第二条 引进人才的层次及条件 第一层次:两院院士(含人文社科类资深学者)或国(境)外同类层次人才。 第二层次: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具备领导本学科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年龄不超过 50岁的知名专家,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三)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首席专家。 (四)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一、二等奖第一获奖3人,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学成果特等奖、艺术作品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五)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 (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或《Cell》杂志上发表论文 1 篇以上(含)。 第三层次: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在本学科领域有突出学术成就,年龄一般不超过 45 岁,并具备下列前四个条件中的两项或第(五)项: (一)近 5 年累计科研经费(指个人到位可支配经费,下同)总额自然科学在 500 万元以上,社会科学 50 万元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近五年主持过重点项目 1 项以上(含); 2.主持过两项项目或一项项目一项省部级重点项目; 3.主持过一项科研项目和两项以上(含)省部级项目。 (二)近 5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艺术作品一等奖前二4位人员;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艺术作品二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首位人员。 (三)近 5 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本学科方向的论文被 SCI、EI、A&HCI、SSCI 收录15篇以上(含),或影响因子累计为 20 以上。 (四)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第一、二层次人选,山东省万人计划第一层次人选及相同层次人员。 (五)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本学科方向的论文被 SCI、EI、A&HCI、SSCI 收录,影响因子累计为40以上,其中至少5篇影响因子不低于 2.0。 第四层次: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有优秀学术成果,在学术界已具有一定影响力,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或符合第三层次条件中第(三)项: (一)近 5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学成果特等奖,艺术作品一等奖前三位人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艺术作品二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前两位人5员;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艺术作品三等奖、省部级艺术作品一等奖首位人员; (二)近5年主持过一项项目或二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累计科研经费总额自然科学 200 万元以上,社会科学20万元以上。 (三)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或学会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方向的论文10篇以上(含10篇,其中至少有3篇影响因子不低于1.0 的文章),或影响因子累计为 12 以上。 第五层次:具有博士学位,有很好的发展潜力,能在学科建设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岁,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或符合第四层次条件中的第(三)项: (一)近 5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艺术作品一等奖,教学成果特等奖前四位人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艺术作品二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前三位人员;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省科技发明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艺术作品三等奖、 6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部级艺术作品一等奖前二位人员;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发明二等奖、省部级艺术作品二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首位人员。 (二)近 5 年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累计科研经费总额自然科学在 60 万元以上,社会科学 6 万元以上。 (三)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或学会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方向的论文6篇以上(含6篇,其中至少2篇 SCI、EI、SSCI 或 A&HCI 收录文章),或影响因子累计为6以上。 (四)近 5 年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第六层次: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本科、硕士和博士至少两个阶段是“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或国家三大重点科研院所或国外相当水平的大学(科研院所)的全日制毕业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第三条 人才引进的程序 (一)学校组织编制人才招聘计划,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 (二)面向社会公布引进人才岗位需求。 (三)各学院、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应聘人员材料, 包括: 1.学历、学位、工作简历、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博士后流7动站出站证明、学历、学位认证证明和荣誉证书等; 2.教学科研工作成果,包括科研项目立项证明、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专利证书等;3.3~5 篇代表性论文的原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目录,以及简历中列举的其他代表性著作封面、目录和论文首页; 4.申请表中列举的 SCI 等收录以及论文他引情况证明; 5.配偶、子女的简要情况说明。 (四)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应聘人员进行考察,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层次及待遇,报校长办公会。 (五)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 (六)经体检合格,公示期无异议的拟聘任人选,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按人事工作相关规定办理入校和聘用手续。对高层次人才,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研究确定。 第四条 引进人才的相关待遇 (一)第一、二层次人才:学校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特殊政策。 (二)第三层次人才: 1.提供住房补贴 50 万元; 2.自然科学类人才提供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人才提供1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3.提供50~100万元的仪器设备费; 4.除享受学校按照规定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及业绩津贴外,同时享受6万元/年的人才岗位津贴。 (三)第四层次人才: 1.提供住房补贴 30 万元; 2.自然科学类人才提供 20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人才提供 8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3.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 4.除享受学校按照规定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及业绩津贴外,同时享受 2.4 万元/年的人才岗位津贴。 (四)第五层次人才: 1.提供住房补贴 20 万元; 2.自然科学类博士提供 10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博士提供 5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3.除享受学校按照规定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及业绩津贴外,同时享受 1.2 万元/年的人才岗位津贴。 (五)第六层次人才: 1.自然科学类博士提供 6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博士提供 3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2.对于具备第五层次人才条件之一的博士,提供住房补贴10万元 。 (六)住房补贴分10年随工资按月发放。夫妻双方均为9引进人才的,住房补贴按一方全额一方半额标准发放。 (七)享受以上人才岗位津贴人员,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凡考核不合格人员,取消人才岗位津贴。考核合格者人才岗位津贴发满 4 年为止。 (八)聘期内入选“1361 人才工程”人员,按照《“1361人才工程”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五条 引进人才的管理 (一)引进的以上各类人才服务期为 8 年,实行聘期管理,每个聘期为 4 年。服务期内调离者,视为违约。 (二)聘期满,按学校相关规定和聘用合同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续聘。 (三)第六层次人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结束时,考核不合格人员,学校将与其解除聘用合同。 (四)对于前四个层次的高层次人才,也可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根据实际贡献确定相关待遇。 第六条 本规定由人事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论文,是一个让多少人既头疼又无奈的字眼。曾几何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职晋级的必要硬件,论文影响和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将改革职称的评价标准,不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做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做论文要求;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全新第四代汉兰达耀世登场广告图片在职称评审“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当下,国家《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无疑是一个惊天喜讯,给广大基层评职者松了绑。一时间,职称评审告别“三唯”( 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时代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词。论文,到底是只什么“鸟”,让人如此欢喜如此忧,评职与论文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一篇篇看似不起眼的论文,到底有多重要?评职称,需不需要论文“职改后,评职称到底还需不需要论文?”这是许多人的关注和疑问。大家发现,近年来,尽管国家已经陆续对职称论文松了绑,但在许多地区,职称评审还是与论文挂钩的。半年前,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指出,“县级以下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对论文不做要求”。意见出台后,各级媒体相继发表了“县级以下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取消论文”的相关报道,但基层评职者很快发现,在当年的职称评审中,论文仍然是个“硬杠杠”。为此,许多评职者怨声载道,认为国家政策到了地方就变味。其实,“县级以下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取消论文”之说只是一种误读。2016年7月,人社部在《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将改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对论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而可用能够体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的工作总结、教案、病历、技术推广总结、工程项目方案、专利成果等替代”。在这份文件中,并没有出现“职称评审将取消论文”的字眼,文件中“对论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的表述,只是表明国家正在建立多元的更为科学的职称评审标准和考核制度。
可以。在2021年就有博士生在经济研究上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发表过。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2018级博士生冯阔同学与导师唐宜红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增值税多档税率、出口退税与国际经济效应》在《经济研究》2021年第5期正式发表,这是我院师生2021年上半年在《经济研究》发表的第4篇学术论文。此前,王立勇教授和梅冬州教授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贸易开放与财政政策波动性》和《财政扩张、信用违约和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别在《经济研究》2021年第2期和第3期正式发表。
论文一作很重要,它不仅仅是博士求职时的敲门砖,还是博士入职后晋升职称的关键。
他之前是拿下过sks论文的,并且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学生了,同时给了别人非常多的专利权。
当然算的。只是第三作者相对于第一第二作者来说可能作用不大。
第三作者也是论文发表中常见的作者署名,第三作者在署名位置上位于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之后,一篇文章如果有第三作者,那么第三作者也是享有文章的著作权的,第三作者也可以用这篇文章来申报职称或者其他方面的考核。
第三作者的意义和作用肯定是不及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如果论文时一般的普刊论文,那么第三作者用处确实不大,因为普刊论文难度不高,作者独立完成都是很正常的,在职称评审中,普刊论文的第三作者几乎不受认可,我们都知道论文发表最认可的是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第三作者确实有些差强人意的。
但如果是一些高水平论文,比如核心期刊论文,或者sci论文,第三作者的意义和作用会大一些,因为这些论文是很难独自完成的,要经过一系列的科研实验,有时候是团队完成的,第一作者经常是导师、老板这样的人员,普通作者有时候很难成为第一作者,这时第三作者也是可以的,如果是评职称,也是可以有一定加分的。
大家都知道,在职称论文发表中,作者排名的排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绝大多数职称评审文件中都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都是要求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相应的职称论文的,那第二作者算发表论文吗?第二作者算发表论文么算发表论文。第二作者是指对作品有一定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贡献人,在总体贡献上跟第一作者有较大差距,统称为第二作者。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比第二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论文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按位置评分依次降低。论文署名上大致按照这样的原则:尽量由完成主要工作的学生自己执笔写出论文初稿,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如果工作的完成过程中,其他学生(或博士后)的贡献有限,那么我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二作者,其他学生根据贡献放在后面;如果除第一作者外的其他学生对本工作也有较大的贡献,那么依照贡献分别作为第二、第三作者等,我的署名在这些学生的后面。
可以只有一位,也可以是多位。
如果有并列第一作者的情况,在公开发表论文时会标注说明“并列第一作者”与第一作者“同等贡献”,“相同的贡献”等类似于这种字眼。再详细一些的会说明各自负责的章节。
在论文中第一作者能够发挥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他对论文的贡献也是比较大的,其次就是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在职称评审中作者的排名越靠前获得的加分就会多一些。具体论文第二作者有用吗 ?第三作者在评职称时是否能够认可?可以加多少分?以单位的规定为准。
虽然论文的第一作者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但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允许有多个第一作者的情况出现,也不是所有单位都会将共同的一作有相同的待遇。如果有明文规定不认可,那么就不要并列第一作者了。如果在评职职称是认可共一,那么作者需要按照要求标注清楚,建议在准备评职材料之前了解清楚单位的要求以及投稿期刊的要求。
其他:
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化多样化,如生物信息学有几百人署名一篇论文的情况,第一作者指的就是署名前面的几个人,而不只是第一个;多个第一作者的情形都会进行明确标注。另外,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
论文发表第一作者人数不超过2个。若只有1个第一作者时,就是第一作者。若有2个第一作者时,就是共同第一作者。不过,部分期刊不允许共同第一作者,向这类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只认1个。
问题一:简历中的论文情况怎么写 这个比较简单,因为论文这种东西多半是自己在网上到处找的资料,自己再处理过的。在简历上面,尽量写好点,只要不提到是否发表过论文就行,因为如果发表过的话,必须找到报社或者出版社。 问题二: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就写上你发表过的论文,包括别人发表的带上你名字的都行。 问题三: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这里主要是把你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再论文的后面附录中罗列出来就可以。 注意需要按照文献的格式著名发表的期刊或杂志、日期等 问题四:论文发表情况怎么写 论文发表情况,写这个更干什么? 问题五:招聘表中论文发表情况一栏怎么写 你有发表过期刊论文吗?没有的话,那就不用填写,有的话,你就可以填写你安排的刊物情况三 问题六:中级职称论文论著发表情况怎么填写 论文天堂网上说,专业论著――是指你对这个专业,或是这个研究,这个课题发表过的论文或是你写的著作, 也就是你有无发表过这些,我个人更倾向于理解为,你发表的论文,因为写一本书的难度相对太高。 问题七:论文评审表中国家认定收录情况怎么填 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问题八:论文索引情况怎么填 普刊一般是写 知网/万方/龙源/维普 如果有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就写 中文核心/CSSCI 如果是被SCI、EI、ISTP检索的就写对应的检索就好 问题九:申请表如果没有发表论文,但是要求填,应该怎么写 5分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伴随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颇受关注。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依靠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改进、完善和调整激励机制的方式,使企业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运行。 对于刚迈出创业步伐的小企业来说,在起步时能够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支队伍是保证企业能够运营下去的根本因素。于是如何建立一支这样的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者若能把握好激励机制运用的时效性和运用程度,将会吸引优秀的人才,将其智慧和力量为己所用,使其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管理者的精力也将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思考和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问题十:毕业推荐表写作或发表论文情况 论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论文了。
论文情况按照发表情况如实填写。
填写论文题目和完成情况,题目一定要写。当前自己的毕业论文在哪个阶段也要说明,一般是已开题,撰写中,已提交这三种状态。如果是自己发表过的期刊论文,需要提供期刊名称和发表日期,如果是SCI论文也可以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如果有共同作者需要一同写明。
可以仿照以下的模板填论文情况:
1、已完成论文的考生,论文情况填写论文题目及完成情况。例如:论文题目《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陶瓷》,论文完成情况:已完成。
2、大四还没有毕业的应届生,如还没开始写论文,可以写:论文已经开题,2022年7月毕业,暂未发表论文。
3、如果是自己发表的期刊论文,论文情况填写如下:例如:论文题目《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陶瓷》,论文发表在中国陶瓷杂志,2022年3月份第一期,共同作者某某,指导教师某某,属于EI核心论文。如果自己未发表过成果,可以不填写。
论文及获奖情况一定要如实填写,后期如果录取会有复查审核的过程,不能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