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 1845-1923)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1月5日,发现伦琴射线(X射线,俗称X光),并于1901年成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一人。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2、约瑟夫·约翰·汤姆逊(Thomson Joseph John1856—1940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是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险室主任。汤姆逊在数物理学方面具有很高修养,曾经发表了《论涡旋环的运动》和《论动力学在物理学和化学中的应用》等论文。1897年发现电子,并于190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儿子乔治·汤姆逊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3、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耳逊(Albert Abraham Michelson 1852-1931)波兰裔美国藉物理学家,我们在上学期光学部分学习过迈克耳逊干涉实验,已经看到了迈克耳逊干涉仪的神奇,这个学期我们又在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中再次看到了它的身影。正是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让人们放弃了“以太”和“以太”参考系的概念,爱因斯坦由此提出了相对论。1907年,迈克耳孙因为“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而成为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是以他的名字命字。4、威廉·维恩(Wilhelm Carl Werner Otto Fritz Franz Wien 1864—1928)德国物理学家,1911年,他因对于热辐射等物理法则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在书上学习过·维恩位移率:在黑体辐射中,随着黑体的热力学温度升高,辐射最强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并满足火星上有一个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5、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 1858-1947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因为普朗克在量子力学领域内的伟大贡献,他被誉为量子力学之父。1900年,普朗克第一次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根据瑞利和金斯公式推导出了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1918年普朗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普朗克的墓在哥庭根市公墓内,其标志是一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只刻着他的名字,下角写着:尔格·秒。他的墓志铭就是一行字:这也是对他毕生最大贡献:提出量子假说的肯定。普朗克的另一个鲜为人知伟大的贡献是推导出波尔兹曼常数。在上个学期,我们在热学部分经常会用到波尔兹曼常数。正是普朗克沿着波尔兹曼的思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得出波尔兹曼常数后,为了向他一直尊崇的波尔兹曼教授表示尊重,建议将命名为波尔兹曼常数。现在看来,现代物理学非常重要的两个常数和都是普朗克推导出来的,普朗克也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物理学家。6、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德裔犹太人,后取得美国国籍。爱因斯坦的伟大,世人皆知。他在12岁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并开始怀疑欧几里德的假定。在26岁(1905年)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同年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在36岁(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在37岁(1916年),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本学期学习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但是爱因斯坦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相对论的建立,我们水平有限,只能理解狭义相对论的皮毛。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是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即所有惯性系都是等价的,不存在如何特殊的绝对惯性系。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都等于根据狭义相对论,有以下效应:时间延缓:长度收缩:此外,爱因斯坦还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7、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 丹麦物理学家。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玻尔为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波尔的氢原子理论包括三条基本假设定态假设。一个原子系统能够并且只能经常地处在一系列相应于分立能量值的状态中,因此该系统的任何能量变化,只能是由于这些态之间的跃迁引起的。这些态称为系统的定态。频率条件。两个定态之间跃迁时,原子才会吸收或发射频率为的光子,并且有下列称为频率条件的关系式:角动量量子化假设。电子以速度在半径为的圆周上绕核运动时,只有电子的角动量等于的整数倍的那些轨道才是稳定的,即根据波尔的氢原子理论,得到了氢原子能量公式当,得到基态能量此外,波尔也是一个足球运动员,20世纪初丹麦一位顶级守门员,丹麦AB队门将。1922年玻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当时丹麦报纸普遍采用的标题是:《授予著名足球运动员尼尔斯·玻尔诺贝尔奖》。8、阿瑟·霍利·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1892-1962)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1918年开始研究X射线的散射。1922年,他发现X射线对自由电子发生散射时,光子的能量减少,而波长变大。这一发现被称为“康普顿效应”或“康普顿散射”:其中叫做电子的康普顿波长,。康普顿于192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9、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 1892—1987)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波动力学的创始人,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3年,德布罗意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大胆的假设: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他把波粒二象性应用于实物粒子,提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其频率和波长分别为:德布罗意在1929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成为第一个由于博士论文而获此殊荣的科学家。10、沃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1901-1976)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不确定关系。这一关系是海森堡于1927年首先提出的:在某一方向,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和该方向上的动量不确定量之间有如下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迫于纳粹德国的威胁,丹麦的大物理学家玻尔离开了心爱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远赴美国。德国的许多科学家也纷纷背井离乡,坚决不与纳粹势力妥协。然而,有一位同样优秀的物理学家却留下来了,并被纳粹德国委以重任,负责领导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工作,远在异乡的玻尔愤怒了,他与这位过去的同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与他形成了终生未能化解的隔阂。11、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 dinger 1887 -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主要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写出了有关气体和反应动力学、振动、点阵振动(及其对内能的贡献)的热力学以及统计等方面的论文。他还研究过色觉理论,他对有关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频率之间的关系的解释为生理学家们所接受。(我们在高中的生物书上,确实见到过薛定谔的名字)1926年1-6月,薛定谔一连发表了四篇论文,题目都是《量子化就是本征值问题》,系统地阐明了波动力学理论。自由粒子薛定谔方程:1933年,薛定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2、克林顿·约瑟夫·戴维逊(Davisson Clinton Joseph 1881-1958)、乔治·汤姆逊(George Paget Thomson,1892-1975)克林顿·约瑟夫·戴维逊是美国实验物理学家,乔治·汤姆逊是英国物理学家。他们二人因为证明了德布罗意公式的正确性而获得了193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月球上存在戴维逊陨石坑用来纪念克林顿·约瑟夫·戴维逊。乔治·汤姆逊是约瑟夫·约翰·汤姆逊的独子,父子两人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3、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 1901—1954)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他对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方面均有重大贡献,首创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负责设计建造了世界首座自持续链式裂变核反应堆,发展了量子理论。我们在本学期见到了费米子,之后还有费米能量公式、费米——狄拉克分布等以费米命名的物理量。费米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4、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 1900-1958)美籍奥地利科学家。1922年,泡利在格丁根大学任波恩的助教,和玻恩就天体摄动理论在原子物理中的运用联名发表论文。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s exclusion principle 又称泡利原理、不相容原理):指在原子中不能容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两个垫子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4个量子数.泡利在194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5、马克斯·玻恩(Max Born 1882~1970)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玻恩在物理学中的主要成就是创立矩阵力学和对薛定谔的波函数作出统计解释。波恩认为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波恩认为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它本身没有直接的物理意义,而其模的平方表示时刻在空间坐标附近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概率,即粒子出现的概率密度。波恩因此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玻恩先后培养了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和泡利不过,玻恩似乎没有他的学生幸运,他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受到了包括爱因斯坦、普朗克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的反对,直到1954年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2018年10月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物理学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法国物理学家杰哈·莫罗(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物理学家唐娜·斯崔克兰(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领域内的开创性发明”。
夫妻两人能够共同发表论文。
一般而言,夫妻两人能够共同发表论文。比如北京理工大学陈棋教授和北京大学周欢萍特聘研究员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
其实正常来说,科学家们共同合作进行研究并发表论文在学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这则新闻却多了点浪漫气息。因为上面提到的陈棋教授和周欢萍教授除了是工作伙伴外,更是一对夫妻。所以夫妻两人能共同发表论文。
学术论文的特点: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
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两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人类在科学上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生活里曾也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据说是因为发表文章的名字排名顺序闹得不愉快,最终导致决裂,以上推测参考季羡林之子季承所写的书籍《李政道传》 。
40年代,二战胜利后蒋介石选拔人才前往美国学习,作为其中之一的李政道就前往芝加哥大学学起了理论物理,当时杨振宁正在芝加哥大学当助教,因为他俩是西南联大校友,杨振宁接到吴大猷的通知后,就在大学国际公寓给李政道等人预定了房间 ,两人由此正式认识。虽然杨振宁比李政道高两个年级,但是他们随着交往密切关系愈发亲近,开始联名发表论文,生活中也成为十分亲密的朋友。
1950年,李政道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工作,担任物理系助教,而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访问成员,他找到院长奥本海默希望他能邀请李政道一同来做研究,收到邀请信的李政道于1951年9月同夫人一同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李扬两家比邻而居,来往密切,而杨振宁此时正在进行两维伊辛模型的磁化计算研究,他邀请李政道加入,这便是他们合作的真正开端。
两人合作既愉快也有分歧,第一次闹不愉快就是由于两篇论文的署名排序问题。这两篇论文两篇论文的总标题是《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按照国际惯例,署名应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顺序排列,也就是“李政道、杨振宁”,但是李振宁提出他希望排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四岁,李政道对此只能勉强同意,第一篇的署名就成了”杨振宁、李政道“,第二篇李政道说服杨振宁按照国际惯例改了过来。至此两人心中就有了隔阂,李政道决定不再和杨振宁合作,一段时间后李政道离开普林斯顿,去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之后还成为了伦比亚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1953年,杨振宁曾在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工作一年,和米尔斯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但是李政道对这篇论文的出发点持怀疑态度,一次,杨振宁到哥伦比亚大学来看李政道,李政道将自己的观点告诉了杨振宁,两人经过积极讨论,最终共同署名,发表了论文《重粒子守恒和普适规范转换》,恢复了合作关系。
这段时间两人合作十分紧密,研究上也做出了很大成就,两人也是在此时间发表论文获得了诺贝尔奖。1957年11月他们到了斯德哥尔摩准备领奖,但是在这个时候杨振宁提出想在李政道之前领奖,因为杨振宁夫人杜致礼想在出席晚宴时有国王作陪,李政道最终勉强同意,这一插曲闹得他们不太愉快, 但是最终导致的决裂的却是1962年5月12日美国《纽约客》杂志上一篇由伯恩斯坦写的《宇称问题侧记》。这篇文章记述了李杨两人合作发现宇称不守恒的故事,杨振宁希望他的名字能写在李政道之前,他的夫人杜致礼的名字也要放在李政道的夫人秦惠箬前面,因为他的夫人年长一些,李政道对此感到十分失望,单方面提出了和李振宁断绝合作关系。之后两人陆续归国访问,但是在主张上完全不合,似乎带有个人意气存在,不过两人不在合作,实在令人惋惜。
就如季承说 :”他们之间的分歧,已经是一个科学史的问题了。其是非曲直,应该由历史来判断,应该由科学史家来研究。至于结论,这恐怕是没有人,没有什么机构,可以做出的。”
点击审阅工具栏上的接受修订工具,选择接受所有修订,再关闭修订工具,保存文档即可。
打开审阅工具栏,将鼠标移到接受所选修订(有勾)的工具上,选择“接受对文档所作的所有修订”。就可以将导师修改的内容全部接受。然后,将导师带格式的突出显示的内容修改,并修改格式为正常格式。再接受修订,取消修订功能,保存即可。
每个省市的进职称要求都不一样,有些要求是独立的,有些不要求。也有些单位是只承认第一作者的。
在国内的期刊,一般主编是不允许写两个第一作者的,贡献就是按照作者排序来区分,因为国内的学术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一个文章出现两个第一作者没有这个必要,还防止了伪学术问题,避免两个第一作者都可以拿到高奖励。但还是有例外的,有些时候跟主编沟通后可能可以出现两个第一作者,但几率比较小。在国外比较好的杂志,就很多可以容许多个第一作者,因为文章的完成可能需要很长的周期,有很多人参与,贡献就不能单独依靠作者排序来区别了。
这个有著作权的所属问题,不可能有二个作者。
可以,还可以署三个人的呢,不过,看刊物的时候主要还是看第一作者的,因为他是主笔
每个省市的进职称要求都不一样,有些要求是独立的,有些不要求。也有些单位是只承认第一作者的。
需要注意的是,并列第一作者有一条规则,即“并列第一作者只认第一名序”。意思就是指在论文作者署名的时候,虽然两个人是并列第一作者,但有些地方只采纳排在首位的名字。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作者拥有署名权,即作者有表明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第十三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也就是说,合作作者均具有相应的署名权。
但是对于署名权的具体内容,具体到署名排序的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
看看职称评审对学术著作的要求或者问问人事部门。要是要求“独立署名”完成学术著作,就不好使。没有这样的要求就可以用。
联合发文的两个单位落款时居中对齐的方法如下:
准备材料:word软件
1、新建一个word文档,输入发文的单位名称,小编随便打了两个。每个单位名称要单独占据一个自然段。
2、选中所有文字,从格式工具栏中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红色)、文字对齐为“分散对齐” 。
3、选择菜单“格式”——“段落”。
4、在打开的“段落”对话框中,设置适当行距 ,如图例,固定值26磅。
5、在选中所有文字的前提下,拖动左缩进按钮A和右缩进按钮B,将发文单位置于适当位置。
6、点击菜单“插入”——“文本框”——“横排文本框”。
7、输入“文件”二字,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缩放比例(80%)、颜色(红色)。
8、选中文本框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对象格式”,在打开“设置对象格式”对话框中。
9、设置 “填充颜色”为“无填充颜色”,“线条颜色”为“无线条颜色”,点击确定。
10、移动文本框到发文单位右侧适当位置,多个单位联合发文的红头的文件头就完成。
作者是论文著作权的第一主题,而在论文中也需要列出作者单位的,这也是为了方便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联系。为此论文作者单位如何标注是十分严厉的问题,因而小编也整理了相关资料,在这里给大家进行讲解,希望对广大作者提供帮助。论文作者单位标注1、作者单位的标注方法作者单位一般是依照作者顺序在文章首页左下以脚注表示,第一作者的单位应该写明单位地址以及邮政编码,其余作者只写单位名称,单位名称后注以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应该写全称,省会及闻名城市(如大连、青岛、深圳等)以及所有医学院校均不加省名。省、市、自治区、县、旗等要写全称。作者为进修生者,可脚注“××为进修生”。第一作者已变更单位时,可脚注“××现在××单位工作”,以便读者联系。2、一名作者能否标注多个单位科技论文的作者单位应标注研究资料的来源单位,小编不建议同一单位标注多个名称,同一单位有多个名称时,应以公章单位名称为准。如同一作者隶属于多家单位(如在职或退休后受聘于其他医疗机构)时,应以其人事关系隶属单位为准。如果资料来源确实为受聘的医疗机构时,应该提供相关单位证明,并以合作者形式标注。3、标注作者单位的意义标注作者单位,一是为了便于联系交流,二是表明探究工作的主管领导,条件保证和资料来源。作者所在单位应对作者论文的全部内容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资料、方法和结果属实,并出具证实。在本单位实习或进修的人员所进行的,根据科研项目,在该项探究结束后所写的论文及在学习、进修结束离院后撰写该探究项目的论文,本单位仍应对其负责,并出具证实。问:硕士论文用什么符号答:用J。硕士文献类型标识的符号为: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D、R,报告、S,标准、P,专利。问:参考文献里硕士论文用什么表示答:文献类型标识的符号为: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D、R,报告、S,标准、P,专利。答:中文:某人,论文名称,硕士学位论文,某学校,年。英文:Name, Thesis Title, 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year.问:知网中D是什么意思答:学位论文的意思。D是单词degree的缩写学位级别的意思,学位论文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其中博士论文的级别最高含金量也最高。在知网中期刊的标识是J、专著的标识是M、论文集的标识是C、专利的标识是P、标准的标识是S、报纸的标识是N、技术报告的标识是R用于区别不同类型的文章。问:D是单词degree的缩写学位级别的意思,学位论文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其中博士论文的级别最高含金量也最高。在知网中期刊的标识是J、专著的标识是M、论文集的标识是C、专利的标识是P、标准的标识是S、报纸的标识是N、技术报告的标识是R用于区别不同类型的文章。问:硕士论文是期刊还是图书答:当然是期刊了。不是图书哦答:就是个论文~期刊和图书都有号
如果论文是由单位和大学共同发表的,通常可以在论文作者名单中将两者的名称列在一起,如“[单位名称],[大学名称]”。例如,如果论文是由单位A和大学B共同发表的,可以将其标识为“单位A,大学B”。另外,在论文的摘要或论文本身的第一页或第二页,还可以清楚地标明论文的发表单位,例如“本论文由[单位名称]和[大学名称]共同发表”。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论文的发表背景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