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哈工大两宝共发表几篇论文

哈工大两宝共发表几篇论文

发布时间:

哈工大两宝共发表几篇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在SCI检索源期刊上至少发表两篇论文

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校对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下: 在SCI检索源期刊上至少发表两篇论文。本规定自2006年春季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大学生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前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读大专选什么专业前景好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前景好的专业。首先,会计专业是前景很好的专业。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工资也很高。其次,IT专业也是前景很好的专业。IT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工资也很高。最后,金融专业也是前景很好的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法学法学2通信工程工学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学4工程力学工学5自动化工学6经济学经济学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8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9风景园林工学10工业设计工学11日语文学12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学13软件工程工学14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学15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工学16飞行器动力工程工学17会计学管理学18遥感科学与技术工学19工程管理管理学20飞行器制造工程工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介绍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航天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包括光学遥感、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在内的各类遥感手段,已成为人类对地、对空观测以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农林业、水利、交通、地质、测绘、环境、海洋等民用领域及军事侦察与监视、目标分类与识别、武器导航、战场态势评估等军事领域。在未来的十年中,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遥感理论基础、信息处理与分析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具有遥感基本理论、传感器技术、信息获取技术、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多传感器数据匹配和融合技术、图像自动解译技术、导航及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与方法,能够在民用领域及军事领域从事遥感系统设计与研发、遥感信息处理及有关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宽知识面,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并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的高级人才。 该专业是一个遥感信息处理领域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青年教师的博士化率为100%, 本科毕业后,将有50%以上的学生经保送或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它毕业生可面向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农林、海洋、资源、环境及国防领域的公司、科研院所及相关遥感部分,从事遥感信息技术的系统开发、应用和设备生产、经营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科学类介绍生物技术专业为黑龙江省本科重点专业,学生可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选择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面向生命科学高端基础专业人才。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自然科学基础坚实,学科知识面广,综合素质优秀,系统掌握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外语能力,并受到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该专业学生全部采取本-硕连读方式实施本-硕贯通的长周期培养。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育教学工作,亦可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环保及空间生命科学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立足于培养生物工程设计、生物工程产品研发及相关教学和管理方面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可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选择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生物工程专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和研究与工程并重的专业教育指导思想,强调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坚实的专业技能教育,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能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与生物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环保及空间生命科学等行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科研开发、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介绍该专业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专业之一。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该专业的本科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并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好基础。该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工程、信息工程、应用电子三个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卫星遥感、多媒体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处理,导航定位系统,信息处理与信号系统等。该专业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国家及重点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该专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含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11人,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 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完成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 本专业本科毕业后,有50%以上的学生经保送或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余毕业生可面向电子、航天、航空、电信、交通、国防等领域的研究所、公司以及中外合资和国外独资企业,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的系统开发和设备生产、经营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类介绍化学系由化学与应用化学教研室、基础化学与材料化学教研室、化学实验中心、稀土材料工程中心、精细化工研究室等部分组成。设有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还有与哈工大化工学院共享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从2010年开始,化学系按“化学”类进行本科招生。在大一学年后进行专业分流,专业分流采取学生自愿申报与专业互选原则。从2011年起,化学系对招收的本科生按“本—硕”连读方式培养,对优秀学生实施“本—硕—博”连读方式培养。“本-硕”连读方式采取末位淘汰制,对极少数经末位淘汰学生以及本人无意愿攻读硕士学位的同学,可按本科毕业并授予学士学位。 化学系现有价值150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X射线粉末衍射仪、色-质联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比表面孔径测试仪、原子力显微镜、电化学分析测试系统、毛细管电泳仪等。2010-2011年,又通过“985”建设经费新购置先进仪器设备价值400-500万元。 已完成科研项目70多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四等奖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已进入四检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30余部。 化学系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交流合作。参加IUPAC等大型国际会议40余人次,并有30余篇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交流。已与美、英、加、俄、日、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长期合作的关系,并已有多人多次互访。化学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多年来培养的各层次学生以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同时兼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在校本科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人数和项目数在全校约占1/10,获奖比例逐年上升;已毕业学生中有多人工作在各种重要岗位上。 近年在世行贷款项目、“211工程”、“985”重点共建项目的支持下,本学科共配置了价值200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校图书馆、系图书室及各专业资料室近年投入较多经费定购大量专业图书、杂志,并能方便地进行联机检索,可为各类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化学系各本科专业经多年努力形成如下优势:(1)专业方向多元化,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特色明显。(2)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结合,跟踪学科前沿。(3)毕业生既有研究开发的能力,又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化学专业 材料化学是一个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在信息、能源、环境、航天等前沿科学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哈工大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材料科学和化学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工科特色的应用型理科人才。 该专业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功能材料与特种材料的合成、结构与应用,包括稀土功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光催化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和光电功能材料等。 材料化学专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近三届毕业生中50%参加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获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立项5项;获哈工大科技创新一、二等奖多项;5人获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1人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哈工大仅1人)。专业还通过国际交流派学生前往台湾、日本及韩国的有关大学学习交流学习。 该专业的毕业生是同时具备化学和材料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到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中型外资及合资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近两年毕业生中近40%保送研究生,其余多数到知名外企或国企工作,就业率接近95%。 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材料化学基础、功能材料、纳米材料、计算化学、晶体化学等。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属工科院校的理科专业,按照国家学位条例规定,凡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授予学位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其前身是1993年建立的精细化工专业。 一.专业介绍 1.办学思想 应用化学专业的办学思想是适应社会市场和学科发展的需求,以本科生就业和考研深造为导向,以原精细化工专业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提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保证,以基础研究和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以承担的各类基金项目为生长点,以精细化学合成及新型能源材料材料制备与改性研究为突破口,以专业教研项目为纽带,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理科专业的要求,兼顾工科院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创新观、环境保护观和经济效益观,并采取“教学上水平、科研抓重点、开发搞特色”的发展方略,建设理工结合的理科专业。2.专业优势及办学特色 专业优势: ①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师在编博士化率100%),学术水平高(8名博士生导师),教学效果好(1名教学名师、2名教学带头人)的师资队伍。 ②教材建设处于领先水平。本专业牵头联合兄弟院校编写出版了“应用表面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与合成设计”、“日用化学品化学”、“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精细化工综合实验”、“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涂料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食品添加剂制备与应用技术”、“应用化学专业英语”9本专业教材。使专业教学围绕专业方向和就业需求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实验转化。本专业的特色实验大都由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实验与毕业论文有一定联系,而且实验教学研究比较深入(承担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实施比较规范,管理比较严格,应用化学综合实验于2007年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④基础与专业的互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学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建设。结构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原理和应用表面化学课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0年相继评为省级优秀课程。 ⑤有与本科专业对应的无机化学硕士点和应用化学博士点,便于本专业学生继续深造。承担的基金课题和开展的基础研究较多,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在国内同类专业处于领先水平。 办学特色: ①基础课办专业,“一套人马”三个机构(大学化学、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无机化学硕士点)。通过大学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规范专业教学。 ②通过承担各类基金课题,牢固理科基础,凝练专业方向,提高专业水平。 ③加强教材建设,编写了专业配套教材,承担省级和国家级教研课题,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使本专业教学高水平运作。 ④开展国际交流,聘请外教授课,注重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接轨,上新台阶。 ⑤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实验的转化,并实行“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科技创新、各类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性教学环节一条龙,四年不断线”,以及“基础和专业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教学和教研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本科阶段)大多毕业于重点院校,其中来自理科院校的占60%,且没有专业重复。目前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学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在编教师博士比率100%。教师全部在岗受聘,全体教师都为本科生授课。每位教师都参与教学改革,都有参加的教研课题、发表的教学论文和主编或参编的教材。100%的教师有主持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SCI科研论文。 目前承担国家级教改课题2项;省级教改课题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国家发明奖四等奖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三等奖15项。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0余篇。 三、专业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是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理科专业,同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与专业方向相关的化学化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研究方法,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现代实验技术,并具有一定工程基础知识,能运用化学基本原理、方法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化学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工程素质、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2、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竞争能力;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化工生产过程的共同规律,具有较完整的化学化工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 4、具有从事化学品合成、分析、开发方面的技能; 5、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专业相关信息,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6、具有正确运用汉语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文献; 7、具有较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交往能力,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 四.学生就业情况 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由于是工科院校的理科专业,毕业生的择业选择余地较大,从毕业去向看,有50%的学生考取我校或其他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其余学生择业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哈尔滨等地的大、中型国有、民营或外资企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3-5年内已成为业务骨干和部门主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大于90%(就业率不为100%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因“铁杆出国”、“铁杆考研”作相应准备暂不就业,多数学生毕业时至少有3个以上的就业单位可供选择)。 主要的就业方向: 1、在化学化工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生产、分析测试、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2、在科研院所、一般大中专院校的实验室或高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化学化工科研或教学工作; 3、能实现自我就业、自谋职业,开发或经营与专业方向对应的精细化学品。 五.学术交流情况 自2001年以来,专业教师累计参加国内、国际会议110人,并有150余篇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交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顾彬共发表论文几篇

1.关于鲁迅的近十年的研究成果: 《铁屋中的呐喊》(Voices from the iron hourse)李欧梵 李冬木翻译了伊藤虎丸的《鲁迅与日本人——亚洲的近代与“个的思想”》、竹内好的《鲁迅》、片山智行的《鲁迅〈野草〉全释》,把日本鲁迅学界最好的著作介绍到中国,而且拿出了《鲁迅与丘浅次郎》等一系列富有原创性、开拓性的研究论著,对《中国人气质》的涩江保日译本和博文馆也进行了极有价值的翻译与研究等。2.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1966年顾彬入明斯特大学学习神学,1968转入维也纳大学改学中文及日本学,1969年至1973年在波恩大学专攻汉学,兼修哲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及日本学,并于1973年获波恩大学汉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论杜牧的抒情诗》。1974年至1975年北京语言学院(今北京语言大学)进修汉语。1977年至1985年间任柏林自由大学东亚学系讲师,教授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及艺术。1981年在柏林自由大学获得汉学教授资格,其教授资格论文题目为《空山——中国文人的自然观》 。1985年起任教于波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其间升为该学院主任教授;1995年任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现任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客座教授。 2012年3月15日正式受聘于汕头大学,现任汕头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2012年12月15日,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成立,顾彬担任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第一任系主任。

近日,电子 科技 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夏川教授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hemistry (《自然–化学》)上发表题为“General synthesis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with high metal loading using graphene quantum do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套高载量过渡金属单原子材料的普适性合成策略,实现了高达 40 wt.% 或 3.8 at.% 的高过渡金属原子负载,比目前报道的单原子负载量提升了几倍甚至数十倍。 该工作由电子 科技 大学、加拿大光源和美国莱斯大学三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夏川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美国莱斯大学的汪淏田教授和加拿大光源的胡永峰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合作团队在电催化材料研究和电化学反应器设计领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过渡金属单原子材料具有极高的原子利用率、独特的电子结构以及明晰且可调的配位结构,在各种电催化过程中展现出优异的活性。但常规单原子材料中金属原子密度较低(通常小于5 wt.%或1 at.%),大大限制了其整体催化性能及工业应用前景,因此发展出高载量过渡金属单原子材料普适性合成策略至关重要。现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工艺对提高合成单原子材料的金属负载量有很大的局限(图1, a-b)。以碳材料负载的单原子为例,现有的“自上而下”方法通过在碳材料载体表面制造缺陷,然后通过缺陷稳定单原子。然而,无法精确调控缺陷尺寸导致缺陷位点的数目极大地受到限制,而且当金属负载量提高时,容易在大尺寸的缺陷位处形成团簇。“自下而上”方法则使用金属和有机物前驱体(如金属有机框架、金属-卟啉分子、金属-有机小分子)热解碳化的方式获得负载金属单原子的碳材料。在金属负载量过大时,金属原子之间将因为没有足够的隔离空间而导致热解过程中团簇或者颗粒的产生。 鉴于此,该团队发展了区别于现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工艺的单原子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图1c),以突破单原子负载量的限制。该团队创新性地使用比表面大、热稳定性高的石墨烯量子点作为碳基底,对其进行-NH2基团修饰,使其对金属离子具有高配位活性。引入金属离子后可得到以金属离子作为节点、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作为结构单元的交联网络,最后热解即可得到高载量的金属单原子材料。相较于传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方法,该研究报道的方法既保证了高含量金属离子初始锚定时的高分散性又能有效抑制后续热解过程基底烧结重构引起的金属原子团聚。 XAFS、HADDF-STEM等多种表征手段证明,由该法制得的负载型金属单原子催化材料在保证金属原子单分散的同时还能实现远超现有文献报道水平的金属载量。借助该方法,该团队成功制备出质量分数高达41.6%(原子分数为3.84%)的Ir单原子催化材料(图2),该负载量相较于文献报道的Ir单原子最高载量提升了数倍。 另外,该合成策略还具有普适性,能够用于制备其他贵金属或非贵金属的高载量金属单原子催化材料。例如,在碳基底材料上,Pt单原子的负载量最高可达32.3 wt.%,Ni单原子负载量可达15 wt.%(图3)。 夏川,电子 科技 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国家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基于新能源的电催化、电合成、电化学生物合成,致力于实现碳平衡的能量与物质循环。在“液体燃料与基础化学品现场合成”这一特色方向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反应器与催化剂设计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3项,H因子34,引用5200余次。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 Energy、Nat. Catal.、Nat. Chem.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9篇,热点论文2篇。

近十多年来,之所以会出现对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指责,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是因为"五四"时期的鲁迅对传统确实是采取全面而彻底的否定态度的,也就是说,确实是"全盘否定"的;另一方面,鲁迅在否定传统时的"语境"和真正用意,也没有真正认识鲁迅,只看到了鲁迅对传统进行的批判,而没看到鲁迅对传统的"价值重估"。

哈工大论文发表

2个月开一次稿件终审会,如果你的稿件外审很快就返回来,那么等终审的时间就长一些,如果外审回的慢一些,等终审的时间就短一些。外审意见作者无法直接看到,只能看到一个外审专家给出的结论,想知道具体评审意见就给编辑打个电话吧,。

这个专业是其部的主要专业,大学对其的重视程度很大,其他类的相比之下略逊与它,如果不是对其他专业特别感兴趣的话,那么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国家重视度都是很高的哦。

可以直接给编辑部打电话问一下。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在SCI检索源期刊上至少发表两篇论文。

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校对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下: 在SCI检索源期刊上至少发表两篇论文。本规定自2006年春季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哈工大发表论文

师兄,据说是全部录入,不过我在知网查过以前师兄的论文,好像还真有查不到的。。。

只有优秀的才录吧,另外要看你硕士论文投稿了,你要投一家单位,人家发表了你的论文你才能硕士毕业,如果不能发表论文就不能毕业。

硕士毕业论文是全部入网的,像我这样差差的人写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络上都可以查到!!还要准备一份光盘上交备案的,相当正式!!

可以直接给编辑部打电话问一下。

哈工大science发表论文

自己上网专门搜索了一下此次的排名情况,我认为这一次的排名比起往年并没有太大的波动,只不过南开大学的排名已经下降了很多,而且哈工大排名也上升了很多。个人主要还是比较关注南开大学的排名。

因为南开大学作为一个实力比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在我的认知当中排名应该是比较靠前的。但是在这一次排名当中却出乎意料,排名竟然下降了很多。个人猜测可能和学校的转型以及教学方向的调整有很大的关系,不然按照学校的整体实力,学校的排名也不会下降这么多。

但是在这一次的排名当中,哈工大名次也上升了很多。因为哈工大作为一所实力比较强大的综合性大学,其本身有着非常强的科研团队和研发人才。尤其是在这几年的发展当中,大学的综合实力不断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科研成果方面,更是获得了惊人的成就。所以哈工大排名才会提升这么多,也可以看出哈工大的人才底蕴是非常深厚的。

为什么排名越靠前的大学实力越强?

首先一个大学能够之所以排名会靠前,其本身在社会以及在国家层面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而且其本身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是非常厉害的,所以在排名当中往往都会排名靠前。因为一所好的大学不仅仅是教育力量的雄厚,更多的是对于人才培养的过程。因为好的大学不仅仅重视人才培养,更重视教育的培养。

尤其是一所优秀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不仅能够增加其学校的含金量与知名度,才能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良好效益。这也就为什么很多大学会不断巩固自己的实力,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科研力量,只有这样自己的大学排名才会靠前,让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校特色。

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浙江大学,从第四到第十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前十名的院校和2020年一模一样。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指标基于“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大数据支持,设置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共十个评价模块,细分30个评价维度,精选84项评价指标,使用数百个评价变量。

1、教育质量(由获奖校友数量决定)

2、教师质量(由获奖校友数量和被引用次数决定)

3、科研成果(由被SCIE、SSCI收录的论文数和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决定)

4、师均表现,以上三款五项指标中得分的师均值

这个排行榜究竟是给谁看的?给高校?给在校大学生?给企业?给考生?一般来说,关注大学排名的,也就是这些人群。这些人群,会怎么看这些排名呢?

对大学生来说,最关注的是自己学校的排名,如果看到自己学校的排名靠前了,就心中窃喜,自认为占了便宜,以后就特别追捧这样的排名。如果看到自己学校排名靠后了,就认为排行榜根本不靠谱,Fake news,以后都不再看了。总之就是哪个榜单把自己排得高就看哪个榜单。

可还是有很多高校是不认可这种排名的了,与其这样说,还不如说他们压根就不赞成所谓的排名。比较有名的几个排名,一个是软科,一个是校友会,这两个在我们国家的大学排名中是比较有名的,很多高校的排名,多依靠这两个排名来进行对比。

软科的策略就是:清北+华东五校必须第一方阵,然后清华北大必须第一第二,这个不能动,然后死对头复旦大学必须排上海交通大学后面,然后后面的大学排行就随便搞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都进去了前十名。

不得不说,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基本在所有的排行榜都进入前十名,说明人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当然看到华中科大和武大的进步,估计哈工大和西交大是最不服气的,因为这两个c9院校看着别人进步太快很不服气。

软科是什么,你知道吗?软科排名现在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他与校友会排名和武书连排名一样,算不得官方排名,完全是个民间排名。

软科宣布公布了“2021软科中国高校排名”,除开对国内高等院校开展一个总体的排名参照,2020年也有专业对于东西方联办高校开展排名!

但是针对申请留学的小伙伴们,平常大量关心的是全球综合性排名,看的是海外学校的主要表现,而这一份国内大学排名有哪些实用价值?

作为最受关心的四大排名组织 之一,软科的社会发展知名度可以说日渐扩大,除开中国落户口、公务员国考现行政策会参照软科排名以外,海外的学校也会参照这一份排名来评定你的大学本科情况!

这一份排名针对准留学人员而言也是值得一看的,除掌握本科大学的主要表现,还能够作为22Fall申请办理选择学校精准定位的参照。

为何测算这一数据信息?一个省的GDP水准意味着本省的发展趋势水准,经济发展高的省区会吸引住大量的专家学者和学员,而学员大学毕业也会大量的挑选在本省工作中推动是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的高等院校大多数是公办,必须很多的资源资金投入,因此在这个排名中靠前的省区,其得到了大量的国家帮扶或是其自身的GDP较差,而排名靠后的省区,其得到了越来越少的国家帮扶或是其自身GDP较强,排名正中间的省区我觉得处在其处在本省自立的良好路面上。

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别是上海与北京,预料之中,但北京市比上海市高了1倍不仅。北京市的前100院校总数恰好是上海市的2倍,高校水准类似,GDP稍弱于上海市,因此比上海市高一倍不仅。

第三名是陕西省,和上海市成绩类似。陕西省可称之为一个强校汇集的地区,GDP排名14恰好中等水平,可是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工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众好大学,七个高等院校在其中五个是教育部直属、一个国家工信部属,不愧是革命老区啊,稳稳的根红苗正!

第四名天津市,天津市深入地诠释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大道理,凭着两家传统式名校“南开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占有20名和22名),提高了天津市的文化教育积淀。哎,这两个名校的成绩一年比一年低,2020年也是同歩携手并肩一同跌了1名,可以说难兄难弟。将来两校能不能合拼为一校,一同动一下清华北大的乳酪?

第五名黑龙江省,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尽管在没落,可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以前工业产业基地,保存了一大批强校。本次入前100的有知名名校哈工大、哈工程。实际上110名的东北农大、东北林大也都整体实力强悍,但是两极分化一些。

能够来关心一下别的等级的状况。我国海洋大学2020年跌出了前50,排在第56名,相对性地,暨南大学就从上年的57名发展到2020年的48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市)也从上年的54名,发展到2020年的48名,均进入了前50。

广西大学从上年的101名,2020年进入了百强企业,排在94名,而广东工业高校却在上年的95名跌迄今年的102名。

而101-150名学校的转变 就较为变大,比如华侨大学从上年的122名落入2020年的136名,天津工业大学2020年跌出了前150,排到2020年的154名。发展较为大的有新疆大学,从上年的153名发展到2020年的129名,也有河南省农业大学,从上年的155名发展到2020年的134名。

因而准备申请留学的小伙伴们就注意了,现阶段21Fall申请办理关键或是以2020年的排名为标准,而22Fall的话大部分都是会改成2021年的排名,选择学校报考专业的情况下就需要注意了!

“2021软科中国高校排名”的排名目标是国家教育部近期一次发布的全国各地一般高等院校名册(截止2020年6月30日)中办学层次为大学本科,而且另外合乎下列二项标准的高等院校:▷ 2019年有大学本科大学毕业生▷ 双师型教师不少于100人

最后排名目标总共1211所,在其中公办大学828所、民办院校205所、独立院校172所、中外合资办校及国内与港澳地区联合办学6所。

“软科中国高校排名”遵照“全方位评定、归类点评”的标准,对于不一样特性和不一样种类高校的特性,选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排名。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为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 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 (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当你获得比以前文献中更好的性能时,就要开始考虑怎么设计一系列系统的试验,以能够将来写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结果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否则都需要思考围绕该突破的实验设计。其工作量大约是一般长文的2~3倍。除了最为关键的4个图放在正文,其余的将放到补充材料里面。 实验该怎么设计才会对主编和审稿人的口味?当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文章结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尽可能把自己领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综合起来。比如,这些杂志上有专注于合成的、有专注于表征的或者专注机理理解的文章。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经高于这些杂志的档次了。以催化和表面化学为例,SN上的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纳米结构,比较高档的表征(如STM或同步辐射)、优异的性能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如果你去详细比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类似的的全文,你会发现其实JACS上的水平更专。根据这个思路,你就可以设计完整的实验,寻找合作对象,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论。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这种思路设计的。当时需要对我们现有性能的理论解释,我们寻求了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继续优化实验,与他们的理论达到了较好的融合。虽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后被拒,但是审稿人对实验设计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这篇文章本身的实验结果没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实验设计让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写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 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 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要过于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 ....。后来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干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 ..。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 (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反复强调你的创新性(一定要“反复”,因为审稿人会忽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因为审稿人是带着寻找问题的模式去评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话不要过度发散,否则很容易招致不严谨或者补充数据的评语。 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 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 索引序列
  • 哈工大两宝共发表几篇论文
  • 顾彬共发表论文几篇
  • 哈工大论文发表
  • 哈工大发表论文
  • 哈工大science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