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作者署名我们实验室从师兄开始,发的SCI基本上都是参与者有谁就挂谁的,基本不挂关系户。这一次,我也是仿照以往的情况署上了作者的名字,但是漏掉了给做好前期工作现在已经毕业读博士去的师兄,和我的这个课题的实际申请人L教授。漏掉师兄,很不应该,但是关于L教授,是我事先根本没有想到的。因为L教授已经从我们学校调走已经一年多,早已和课题组没有太大的联系,关于他和我们这个课题的关系我也不甚清楚,所以真的没有想到要把他加上。因此,在这里,我要提醒给位初次投稿的虫友们,写文章投稿之前一定要把作者的署名确定好,尽量去问问老板的意思,自己也要思量周全,也许你很反感增加关系户,但是你不应该漏掉每一个对文章有实际或者潜在贡献的人。我的文章在投稿之前老板并没有就这些问题细看,所以后来发现的时候也晚了,因此,我觉得,也许老板不会给你审稿,但是关于文章的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他们还是能把握的,所以尽量投稿之前还是给老板看看,如果最后出现像我这样的问题就满郁闷了,因为越到后面增加作者一直是一件满敏感的事情。关于这一点的解决方法我在后面说。此外,在我的初稿中,老板是第二作者加通讯作者。修改意见回来后,我在他心情好的时候问了下能不能把他放到后面,他同意了(后来实验室也开始沿用这个做法)。这样的做法是可以让周围的同学成为第二作者,而且也许同学写文章的时候你也有成为第二作者的可能,尽管很多学校不会因为第二作者算你的文章,但是对于出国或者是找一般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多一篇第二作者的文章也是聊胜于无的事情(尽管很多老板现在都是这样做的,但是我想,万事也都有个开头)。于是,在修改稿的时候把老板的名字换到了最后,其他人都往前进行了挪动,在response里面也没有提这个事情,最后一点问题也没有。2. 关于图片质量这个问题论坛上问的虫子也很多。很多期刊要求图片质量到600dpi并且要TIF格式。其实可以通过PS或者corel draw等作图软件导出这个图片,然后导出的时候选择TIF格式和600dpi,再选在LZW压缩,另外把尺寸改小一点(10000X10000的可以改到2000X2000就够用了,太大的话一张图片几十兆)3. 关于Supporting InformationSupporting Information是ACS下面期刊常见的部分,一般在文章的末尾处会有著名。内容一般是一些私下提交给审稿人的参考信息(例如详细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等)但是不在文章里面发表的(有的是为了保密又得是为了简洁)。当时我由于经验不足,把一个不属于这个范畴的东西当成了Supporting Information传了过去,当然,审稿的时候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是编辑在回复里面却让我按照模版把Supporting Information这一章节补上。这个时候我才去看Supporting Information到底是什么,才知道原来自己摆了乌龙。唉,现在想想就觉得好笑。没有办法,只有跟编辑写信问询,申请不写Supporting Information,并承认自己前期的错误,好在编辑啥也没说就同意了(实际上这些信件是助编处理的)。4. 关于Table of Contents Graphic关于这一点经常看见有虫子在问。这个并不是ACS下面独有的,貌似RSC及其他出版集团下面也有这个要求。我当时也不太清楚这个东西到底是啥。后来去看了别人的文章才知道没有什么神秘的,实际上就是一张你文章中有代表性的图片而已(可以是示意图也可是是电镜,也肯以将文章里面的几个图合在一起编辑成新图)。ACS的TOC除了一张图以外还要有一段不超过60words的说明。也就是简要说明你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行了。TOC在初稿的时候并不如何强调标准,但是在修改稿的时候非常重要。而且修改稿的时候可以对初稿的TOC进行改动,不用对编辑说明也行的(我就完全改了图,还改了不少单词)。5. 关于copyright3,4,5这三条都是编辑在审稿意见回来之后要求一定要弄好的重点。Copyright任何投稿都会遇到,也经常看到虫子问copyright的问题,无非是关于提交copyright的时间和里面的一些具体地方怎么填,还有就是如何给编辑。我在初稿的时候直接忽略掉的copyright,因为我看木虫上有人说copyright只是在接收后才有实际意义,那么也就是说晚点交copyright并不影响我正常的审稿。因此,对于大家来说,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的,一般不用太早提交copyright。Copyright的填写主要还是用pdf软件在上面直接打字,只需要在“Original Signature(s)”这里亲笔写上和你文章作者顺序一致的作者的英文名就行了。另外,也许你会碰到“Print Authorized Name(s) and Title(s)”这样的文字,Title的意思相当于作者的身份。例如:张三是教授,李四是硕士,那么这里就用软件打上“San Zhang (Professor),Si Li (Master)”就行了。版权填好以后扫描后传给编辑(我是扫描成图片然后把图片做成PDF传回的)。6. 关于通讯作者邮箱在我投稿之前,我仅仅认为通讯作者邮箱就是一个邮箱而已,就是老板邮箱的代名词,没有认真的对待,但是恰恰通讯作者邮箱让我大涨了一番见识。我也是投稿之前用的是老板的126邮箱。后来在投稿20天后突然莫名的收到了审稿意见回复(系统上突然从第二部飞到了第五步),当时真是十分惊讶。忙问老板,老板打开他又想一看,才发现早在10天以前编辑就发邮件给通讯作者邮箱说正在邀请审稿让我耐心等待了…郁闷…白担心会被编辑直接砍掉了。后来由于又要给编辑问询,又怕还出这样的事情,于是乎起了更换通讯作者邮箱的念头,老板也没有意见,于是在修改的时候直接在系统中作者信息那把通讯作者邮箱换成了我注册的一个新邮箱(我设置的密码)。关于更换通讯作者邮箱,我犹豫了好久是否再给编辑问询信,后来想想怕把编辑惹毛(前面因为Supporting Information已经问询一次了)就算了。庆幸的是,编辑啥也没说,顺利搞定。因此,建议各位初次投稿的虫子,特别是自己写文章自己投的虫子,通讯作者是老板的,没错,但是通讯作者邮箱最好用自己的或者自己帮老板申请一个新的,专门对付这次投稿(当然,你有本事的话要到老板邮箱密码也行)。这样的话后期你就不会像我一样郁闷了,并且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快很多(试想一下,当一封重要邮件躺老板邮箱里面,老板又联系不上或者不方便转给你会不会郁闷?)。因为,投稿过程中,编辑只会和通讯作者联系的。7. 关于是“大修”还是“小修”我发现很多虫子很关心这问题,仿佛大修接收的可能性一半对一半,小修的可能性就到8成了,而修改重投就是没有希望的。其实,能不能接收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好好修改,而并不是“大修”还是“小修”。这些词并不像“如朕亲临”的金牌那么神奇。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除了大修小修以外的一个情况“修改后重投”,其实只要改好了,重投也是很有希望的,所以很多是这个状态的虫子完全不用灰心,相反应该振作起来,一举攻克最后一关。总的来说,论坛上就有小修不重视,不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而被拒稿的(审稿人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也有被编辑打回重投,但是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好后重投直接接收的。所以,希望刚投稿的虫子们多注意本质(怎么修改),少在乎现象(是大修还是小修)。8. 关于英语的修改看到很多虫子问英语不过关,怎么修改的问题。我说说我的经历。两个审稿人给我的审稿意中,英语评价都是Fair,说“有很多的文字错误”让我修改(实际只举出2个)。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审稿人对母语非英语的作者的偏见而已。为了认真修改,我找了师兄帮我改了一遍。找了老板,请他找他美国的同学帮忙再改。综合两者的意见最后敲定。最后在修改稿原文中把修改过的地方全部用红笔标出,并且在response中逐条列举出:P1, L15 (gas) → P2, L15 (gases),以显示自己的确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了认真修改。最后,很顺利,两个审稿人都没有就语言说什么。9. 关于引用未出版的参考文献这个问题在论坛上也看过几次了。我这次也碰到了,和大家说说。我有篇重要文献还没有出版,俺引用了,后面用的是“in press”代替。但是后来想想不对,参考文献只有作者的名字(而且是中国人的文章,名是简写的),没有页码卷数,没有标题,要别人怎么搜?10. 关于二审到接收的等待时间这一点,太多的虫子揪心了。几乎天天都有虫子问这个。我也很理解大家的心情,毕竟我也是大家中的一员。但是修改稿投出后我恨不得每天刷新100次邮箱。一周后还没有消息,人就开始十分焦急,情绪低落。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因为在论坛上看了一些说修改后当天接收或者一周接收之类的帖子,认为这个时间就是定理,才会这么着急的。另外,我们也都有一个惯性思想就是审稿意见也就那么长时间(1,2个月,难道二审要1个月以上不成)。实际上,事实正有可能如此,甚至我看到的绝大部分情况都是超过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接收的。因为,对于有可能接收的稿件,也要考虑出版的安排以及编辑手头的工作量等诸多问题。在这里我很感谢Thomas2000大哥当时对我安慰,他和我投一个期刊,是1个月大修变小修,小修到接收整整四个月,并且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算是平复了我焦急的心理。俺甚至还趁这段时间去外地玩了半个月,呵呵。11. 关于增加作者前面第1点说到了我没有把师兄和L教授列为作者的事情。修改的时候也没有增加(其实修改的时候是很好的增加作者的机会),接收以后才发现了漏掉了师兄(但是还是没想起来L教授,汗)。这个情况相信也有虫子遇到过。这个时候我是先直接写信和期刊的主编联系(不是出版编辑部,尽管这个时候稿件已经转到出版编辑部准备排版了),叙述了自己的疏忽以及师兄的一些贡献(做了很多前期的研究,并且提供了很多理论依据),最后附上一句“不知您是否能允许我们弥补我们的疏忽”(具体写法参加二楼的附件3)。发过去后编辑很快同意了(加为二作)。但是我还是漏掉了L教授,这个也是我的一大遗憾。后来在校样的时候在尝试这一招就不管用了,编辑拒绝。所以,希望大家在刚开始的时候把作者什么的都决定好,省得后面一堆麻烦。就算要加也要在修改的时候加,过了修改的话也行,但是要写尽快联系编辑,机会只有一次。对了,申请加作者的同时一定要附上新的版权哦~~12. 关于更换插图我是接收了以后才发现期刊的彩印是免费的(汗),于是在接收后去信给编辑更换彩色示意图,并附上了图片(和增加作者在一起写的一封邮件,具体写法参加二楼的附件3)。编辑很快同意了,没有什么问题。我说这个只是想说明大家初稿或者修改的时候最好把这些都考虑好,不要像我一样弄的焦头烂额不得安宁。13. 关于校样ACS的校样非常人性化,编辑帮我修改的很多语言上的问题,然后排版,并把修改的地方做出了标示。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只需要三言两语回封信就可以了。14. 还有一点经验之谈不要说俺迷信,哪怕没有金币,俺现在看着祝福文章顺利接收的帖子是必顶的,看到被拒稿的肯定要安慰一番,觉得为别人送上祝福和安慰我自己也会好受一些,也许人品也会提高一些,下次发文也有信心一些,呵呵。当时,也正是很多虫子在我修改的时候给我鼓励和帮助,才使得我最后有信心有动力修改了文章并且顺利接收。多关心鼓励下别人,你也会得到一丝快乐,总有一天,幸福的事情也会降临在你头上,阿窗~~~总结:其实讲了这么多没有谈什么投稿的经验,大多是教训,而且是拿个人在做反面教材,希望大家不要犯和我相同的错误,能少走点弯路,能够在投稿过程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说的很乱,大家可挑感兴趣的看。最后,祝投稿顺利
1、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2、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3、sci论文写作发表的注意事项:(1)首先是大量阅读文献,如果要撰写高水平论文,基础是读很多高水平文献。建议多看影响因子高的国外文献,最好IF>3以上。(2)看文献的同时注意随时摘录。英语论文的写作实际上又很多现成固定的模式和表达方法,将这些固定用法随时做笔记,并随时复习,加上不断阅读新文献,自己动手写时也就不会举步维艰。(3)课题设计的IDEA十分重要,观点的创新性决定了文章能否受editor和reviewer青睐。
SCI论文是非常严谨的学术文章,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核,稿件才能在SCI期刊上成功发表。因此,SCI论文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很高。接下来给大家分析SCI论文投稿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来说,SCI论文仍然神秘而难以发表。为此,大多数科研机构、大学和其他单位都引入了它们作为评价标准,这是公平的,缺乏人为干预。研究人员在工作中致力于撰写和发表sci论文,这一方面使中国的科学研究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同时,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需要善于利用SCI官方网站来查询和搜索现有的论文和科技成果。(1)汉语式英语。这里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在写论文时,通常的方法是先写中文,然后翻译成英文。这似乎给了人们一种“我都用中文写出来了,英文还会迟吗?”的感觉,其实不然。相反,最好直接写英文论文。很多同行都照着中文翻译。例如,汉语是长句,结果翻译成英语时也使用长句。这是汉语英语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大家应该知道中文和英文有不同的习惯,我们甚至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做很多的顺序改变。 (2)论文写作缺乏逻辑性,不够严谨。例如:作者的方法中有一段:“本实验旨在研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乳糖水平,探讨其与肾功能衰竭发病的关系,并通过对A、B药物的干预,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以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注:如果内容是根据提交的论文拼凑而成,则没有科学意义(由作者授权)。首先,翻译需要理解作者的意思,所以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本实验旨在评价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乳糖水平与肾功能衰竭的关系,并评价甲、乙类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译文为:To investigate there lation of serumlac to seleve land the mechanis mofrenal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renal failure,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ef fects of drug A and drug B. (3)不知道讨论的写法。SCI论文的讨论是对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主要描述了其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定位,甚至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渗透。这种讨论符合期刊出版的要求。许多人的讨论要么是现成的,要么仅限于结果的框架。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国外高分期刊上的文章,把讨论部分分成段落,深入分析一篇文章,这样写起来就有分寸了。
安瑞医学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有更多医学sci疑问的朋友也可以私信我:医学sci论文在投稿中有以下10种状态:1. Submitted to Journal当上传结束后,显示的状态是Submitted to Journal,这个状态是自然形成的无需处理。2.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里,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① Editor assigned编辑分派②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编辑拒绝邀请,这时主编不得不将投稿文章重新分派给其它编辑。3. Reviewer(s) invited说明编辑已接手处理,正在邀请审稿人中。有时该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其中原因是编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稿人,这时投稿者可以向编辑推荐审稿人。4. Under review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说明审稿人已接受审稿,正在审稿中,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期刊通常会限定审稿人审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审稿结束,等编辑处理,该过程短则几天,长则无期,科学堂有一篇文章出现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状态已近一个月了,还是没有消息。6. Decision in Process到了这一步就快要有结果了,编辑开始考虑是给修改还是直接拒,当然也有可能直接接受的,但可能性很小,呵呵。7.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小修/大修,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因为修改后一般会再发给审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细心的回答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态度要谦逊,要让审稿人觉得他提的每个问题都很有水准的,然后针对他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做出答复,能修改的就修改,不能修改的给出理由,而且都要列出来,文章的哪一段哪一行修改了最好都说出来,记住:给审稿人减少麻烦就是给你自己减少麻烦!另注:有时,审稿人会在修改意见里隐讳里说出要你仔细阅读某几篇文献,这时可要注意了,其中某些文章可能就是评审者自己发表的,这时你最好在你的修改稿中加以引用),修改后被拒绝的例子也多不胜数的。8.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修改后重新提交,等待编辑审理。9. Accepted如果不要再审,只是小修改,编辑看后会马上显示这个状态,但如果要再审也会有上面的部分状态。一步会比较快,但也有慢的。看杂志的。10. Rejected相信大家见了Rejected,都会很郁闷。但也不要太灰心,耐心将评审意见看完,一般评审者会给出有益的建议,相信看后你会有所收获。在投稿和审稿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发表的研究论文会给科研与创新带来新方法,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开辟新视野。本文分享下着名学者审稿和投稿经历,让投稿、审稿更轻松;相关经验总结如下:一、做研究决不能拖拉,有了idea一定要努力push,不管任务有多难,总是有希望完成的,一鼓作气,不到论文发表决不停歇(最好是还有后续工作); 二、论文投稿一定要及时,多少导师压着学生的paper不理不改不投,耽误了时机甚至影响其毕业? 三、即便是follow别人的研究工作,只要做的更加深入、系统、具体,总是能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发表价值,但是如果做的单薄,就难免被审稿人诟病而被拒稿; 四、审稿应该认真仔细些,不仅需要通读细读全文,也要提出准确中肯的意见,还得认认真真参照杂志审稿要求打分。试问有多少人认为光有审稿意见足矣,而打分只是随便打打的? 五、要学会从审稿意见中推测审稿人是谁,如果被拒稿,改投其他期刊后在建议审稿人里把之前可能是给好意见的那位加上,而对于给苛刻难以对付的审稿意见那位,就建议编辑规避,这样也许可以加速文章审稿和被接收的进程。目前, 国际一流SCI杂志基本都已采用了在线投稿方式。 常见的投稿系统有: ScholarOne Manuscripts, Editorial Manager, Elsevier Editorial System, EJPress, Open Journal Systems (OJS), 等等; 也有些出版者倾向于自己开发投稿系统, 如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社(AIP)的Peer X-Press, 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的Author Service and Referee Service, 等等。 这些在线投稿系统虽然界面风格各有不同, 但总体功能十分相似, 极大地方便了编者、作者、审稿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对于提高出版效率、降低出版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线投稿时应注意的事项主要有: (1) 应注意查询拟投稿期刊的最新要求, 以便在稿件的准备中尽早开始遵循期刊的习惯和格式。 (2) 投稿时应严格遵循期刊的相关要求, 按规定的程序填写或添加投稿信息, 如投稿信、摘要、文件类型、辅助信息、图件、建议的审稿人等, 以满足期刊的要求 (3) Email地址必须准确, 有些期刊要求主要作者和通信作者有相互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 并且主要是与通信作者进行投稿及投稿后的联系, 这也是在投稿时需要注意的。 (4) 在投稿系统注册以后作者便拥有自己的网页, 该网页通常分为几个区域, 如投稿、查询已投稿件的状态、继续已经开始的投稿、传送修改稿、已录用稿件的出版阶段等, 因此, 对于特定的期刊(群), 应尽量保持自己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 以免导致混乱。 (5) 除了Email和FTP投稿形式需要一次性投稿外, 通过网页的投稿可以采取暂时保存的形式分多次完成投稿任务, 在最终递交稿件前, 投稿系统需要作者确认所有项目均已完成并且允许作者修改。 通常情况下投稿完成以后就不允许作者对已投的稿件进行修改, 除非编辑和出版商要求作者作某些修改。 (6) 投稿成功以后, 作者通常会收到一份来自编辑或系统的确认函, 作者可根据确认函提供的稿件编号跟踪稿件状态及进行投稿后的联系(如要求加快稿件处理速度), 可通过投稿系统规定的渠道或Email与编辑联络。
许多作者在找人发表论文过程中出现种种失误,造成损失,小编现将发表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为10忌,仅供参考:1.只关心刊物名而忽视刊物类别。例如对教师而言,看到带有“教育”字样的刊物,就认为肯定是教育期刊,这是最容易上当的。2.搞不清单位或地区评价标准。比如有些地方对期刊有评职方面明确的要求,在发表时不先确认好这些信息,导致发表的刊物不能用,只能哑巴吃黄连。
SCI论文是非常严谨的学术文章,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核,稿件才能在SCI期刊上成功发表。因此,SCI论文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很高。接下来给大家分析SCI论文投稿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来说,SCI论文仍然神秘而难以发表。为此,大多数科研机构、大学和其他单位都引入了它们作为评价标准,这是公平的,缺乏人为干预。研究人员在工作中致力于撰写和发表SCI论文,这一方面使中国的科学研究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同时,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需要善于利用SCI官方网站来查询和搜索现有的论文和科技成果。(1)汉语式英语。这里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在写论文时,通常的方法是先写中文,然后翻译成英文。这似乎给了人们一种“我都用中文写出来了,英文还会迟吗?”的感觉,其实不然。相反,最好直接写英文论文。很多同行都照着中文翻译。例如,汉语是长句,结果翻译成英语时也使用长句。这是汉语英语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大家应该知道中文和英文有不同的习惯,我们甚至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做很多的顺序改变。 (2)论文写作缺乏逻辑性,不够严谨。例如:作者的方法中有一段:“本实验旨在研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乳糖水平,探讨其与肾功能衰竭发病的关系,并通过对A、B药物的干预,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以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注:如果内容是根据提交的论文拼凑而成,则没有科学意义(由作者授权)。首先,翻译需要理解作者的意思,所以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本实验旨在评价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乳糖水平与肾功能衰竭的关系,并评价甲、乙类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译文为:To investigate there lation of serumlac to seleve land the mechanis mofrenal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renal failure,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ef fects of drug A and drug B. (3)不知道讨论的写法。SCI论文的讨论是对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主要描述了其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定位,甚至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渗透。这种讨论符合期刊出版的要求。许多人的讨论要么是现成的,要么仅限于结果的框架。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国外高分期刊上的文章,把讨论部分分成段落,深入分析一篇文章,这样写起来就有分寸了。
发之前仔细阅读须知,找个老板带着,至少英文要通顺没有基本语法错误什么的,多发几篇就会了。
1.英文论文中词汇要尽可能丰富多彩一些,不要总是用一个词。所以后来我平时读英语文章的时候会注意搜集一些近义、同义词 。2.如果水平不足以把握长句,尽量用短句表明清楚意思。 3.参考文献中作者的拼写要统一,统一缩写名或者统一写全名;文献标题拼写要统一。格式也要弄好,这是门面。
注意错别字。写完了论文,仔细的检查段落和语句有没有问题。
首先你要注意你在哪个领域里面,注意找到你所要投的领域的杂志,按照杂志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以及研究领域的要求,注意中英文表达,摘要和引言要求等。
用英语写作是发表SCI论文所必需的。 国内的中文期刊一般收录的EI最多,所以很难发表SCI论文。 有必要多读科技论文创作技术的书。
标题党无处不在,不正确不恰当的标题审稿人一眼就没兴趣,第一印象大打折扣。 论文在说什么:提供论文的主题,阐述论文的内容和类型与期刊的主旨如何一致。 说明论文对现有文献的贡献。 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重要?
如果你的论文和其他已经发表的内容重复,请告诉期刊。 如果文章报告某个研究发现,则调查使用同一项目的数据集或数据集的子集(情况、变量、情况)的其他文章是发表、报道还是正在审阅中。 注明每篇文章的引用信息,有些期刊要求作者提供这些正在审查的文章的秘密复印件,有时要求编辑提供复印件。
所有合作者均符合签名资格,阅读最终版论文并宣布同意签名顺序。 简要说明每个合作者的贡献(请注意,要更改作者的排序、添加或删除,需要所有列名作者的同意。 没有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作者的人可以联系编辑)。 在签名问题解决、记录完善之前,论文不会发表或被接受。
利益冲突:所有共同作者提供自己的利益冲突(conflicts ofinterest,COIs )信息,直接使用期刊出版社开发的机制即可。 COIs声明应该列入投稿信和论文封面页。 如果没有利益冲突,直接说“theauthorshavenoconflictsofinteresttoreport”即可。
1.英文论文中词汇要尽可能丰富多彩一些,不要总是用一个词。所以后来我平时读英语文章的时候会注意搜集一些近义、同义词 。2.如果水平不足以把握长句,尽量用短句表明清楚意思。 3.参考文献中作者的拼写要统一,统一缩写名或者统一写全名;文献标题拼写要统一。格式也要弄好,这是门面。
1.写作。写作要思路清晰,框架鲜明,不能含糊其词。语句要简练,避免语句重复,不要硬凑字数,会让人觉得啰嗦。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拔高一个高度去谈,既显示了自己研究的意义又丰富了论文内容。词汇尽量丰富,不要一个意思一直用一个词,可以多用些同意词,但前提是要能准确描述你要表达的意思。2.审稿速度和审稿周期。时间对于我们广大科研工作者来说太重要了,尤其到投稿阶段,投稿到发表所用的时间甚至有可能比做实验的时间还要长。这就要提前了解清楚。有的杂志审稿速度快,不到一个月可以给回复,但是审稿周期长,要四个月审一次。如果碰巧这个杂志刚审完一批,那你要等三个月才能开始审稿。有的杂志审稿速度慢,但是审稿周期短。所以你要计算从开始投稿到审稿结束总共需要多长时间。3.修改。如果审稿人提出大量修改意见,不要烦躁,这最起码说明你的论文还是有可能被接收的。所以你要按照审稿人提出的意见逐一修改。修改一般分大修和小修。大修主要审稿人对你课题的内容和方法上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一般比较多,你根据修改意见完善论文,该补的补,该改的改,审稿人有疑问的要逐一解释。一定要有耐心,这是发表论文最困难的阶段。小修就是基本确定你的论文可以被发表,但是论文本身的一些细节需要修改。主要是一些语句或形式上修改一下,能到这一阶段说明你的论文离发表已经不远了。4.回信。回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是摆正心态,礼貌相待。回信开头写“Deareditor”,如果你收到的回信中有审稿人的名字,就写“DearDr.xxxx”。解释问题时要语气平和,每一条回复要先对审稿人表示感谢,毕竟人家也是付出辛勤劳动的,然后再认真解释。确实有时候审稿人会失误,或没搞明白,但是你也不能显得不耐烦,毕竟有求于人,要以论文成功发表的大局为重。多些礼貌用语给审稿人一个好印象,对你论文的发表是有利而无害的。优助生物科技
SCI论文是非常严谨的学术文章,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核,稿件才能在SCI期刊上成功发表。因此,SCI论文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很高。接下来给大家分析SCI论文投稿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来说,SCI论文仍然神秘而难以发表。为此,大多数科研机构、大学和其他单位都引入了它们作为评价标准,这是公平的,缺乏人为干预。研究人员在工作中致力于撰写和发表SCI论文,这一方面使中国的科学研究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同时,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需要善于利用SCI官方网站来查询和搜索现有的论文和科技成果。(1)汉语式英语。这里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在写论文时,通常的方法是先写中文,然后翻译成英文。这似乎给了人们一种“我都用中文写出来了,英文还会迟吗?”的感觉,其实不然。相反,最好直接写英文论文。很多同行都照着中文翻译。例如,汉语是长句,结果翻译成英语时也使用长句。这是汉语英语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大家应该知道中文和英文有不同的习惯,我们甚至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做很多的顺序改变。 (2)论文写作缺乏逻辑性,不够严谨。例如:作者的方法中有一段:“本实验旨在研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乳糖水平,探讨其与肾功能衰竭发病的关系,并通过对A、B药物的干预,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以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注:如果内容是根据提交的论文拼凑而成,则没有科学意义(由作者授权)。首先,翻译需要理解作者的意思,所以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本实验旨在评价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乳糖水平与肾功能衰竭的关系,并评价甲、乙类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译文为:To investigate there lation of serumlac to seleve land the mechanis mofrenal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renal failure,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ef fects of drug A and drug B. (3)不知道讨论的写法。SCI论文的讨论是对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主要描述了其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定位,甚至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渗透。这种讨论符合期刊出版的要求。许多人的讨论要么是现成的,要么仅限于结果的框架。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国外高分期刊上的文章,把讨论部分分成段落,深入分析一篇文章,这样写起来就有分寸了。
首先你要注意你在哪个领域里面,注意找到你所要投的领域的杂志,按照杂志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以及研究领域的要求,注意中英文表达,摘要和引言要求等。
1、职称论文的时间问题既然是用来评职称的文章,就必须早下打算提前准备,其实只要是论文发表都应该提前准备,更何况是用来晋升的论文了,那提前多久准备呢?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时间问题。比如一般评中级在6-8月份提交资料,如果需要上知网、万方、维普的期刊,需要提前半年至一年就开始准备,如果要求没那么高,像龙源、期刊网的期刊,也要至少提前3个月准备。论文要经过严格的审稿环节,杂志社下录用通知,最后到文章的见刊,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关于评职称的论文,很多地方不是只提交杂志就可以的,还需要上网检索到才算成功。(具体要看当地政策文件的要求)2、职称论文被数据库收录的问题普刊分为三大主流网站:知网、万方、维普这种权威性数据库,出刊后1-2个月会相继上网,还有一些非主流数据库比如龙源、期刊网、超星等,虽然期刊质量一般,但是出刊上网比较快,版面费也比较低。现在很多评职称的文件中都明确要求文章需要被xx数据库收录,小刊建议大家优先选择有权威性的数据库,这样在评职称的过程中更受青睐。(当然如果没有具体要求也可以选择龙源期刊网这种性价比较高的)3、职称论文选择的期刊级别越高,评职优势越大吗?如果你发表的期刊是核心期刊、SCI或一些优质的普刊、会议,大家肯定会更认可你的学术能力。评职时肯定也是核心期刊这类的文章更受重视。但是核心期刊对论文要求很高,更严谨、审稿流程也更复杂,而且发表周期大多在一年左右,所以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准备,具体还要看评职要求或者你个人的需求。核心一般具备三个投稿流程,一种是官方电话查稿,一种是官方邮箱查稿,一种是官方系统查稿,邮箱和系统需要作者去注册账号密码,这样也更具投稿的真实性,毕竟金额也比较大,作者也更放心。当然,目前很多职称文件中都有目录要求了,要求你的文章必须发表在目录名单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按照具体的要求目录来准备了。
向核心期刊杂志投稿,现在期刊大多采用网上投稿。投稿后期刊编辑经过审稿之后过段时间就会给你答复,在发稿邮箱里查看。然后你就按照期刊的回复内容处理。
据学术堂了解,发表论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发表论文前首先是要了解当地职称政策或者是学校的有关规定,比如对发表论文是否有特殊要求(字符数、文章类型、刊物要求等)2、 注意时间,不要耽误递交材料的时间.一般学术期刊从投稿到出刊再到邮递杂志到手,之间需要1-2个月的时间.杂志一般为定期出刊,但不定期截稿,部分投稿较多的杂志截稿会比出刊时间提前2-4个月.3、鉴别杂志,非法的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无效.正规期刊当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系统里可以查询到,凡查询不到的,均为非法期刊.作者选择杂志的时候,应当先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查询系统里查询后再决定,以防发表论文到非法期刊上而使论文发表无效.4、控制字符数,杂志都有版面字符要求.普刊一般在2400-3000字符数1版,如果论文字符数太多,版面要增加,费用就要翻倍.字符数太少,内容不够,审稿通不过.投稿前了解杂志的字符数要求是必要的.5、论文写作应规范.论文要有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没有可无)等.论文内容要有论点,一些解题类,课堂备案类的文章是最不容易通过审核的.6、注明联系方式,让编辑能随时与你沟通.一般情况下,作者投稿需要说明自己的联系方式及通讯地址,这涉及到了杂志邮递,文章沟通等问题.这类联系方式内容是不会被刊登出来的,但必须要添加,一般都添加在文章的最后.
论文常见的问题有论文无论证、文献综述和现状描述分不清楚、文献研究法等。
1、论文无论证。
论文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和公文、散文、社论文等不一样。很多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写出来的论文完全不像论文,而像文人随笔、政府报告等等。论文论文,最核心的是论证。所谓论证,核心的要素有论题(你处理的问题)、论点(你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论据、论证方式。
要明确自己的论题,据此梳理学术成果,然后说明自己的论点新在哪里。论点一定要能够被命题化:用陈述句,表达一个有真假可言的观点。切记模糊,切记论点漂移。围绕论证的几个要素来构思自己的论文,论文才会像论文。
2、文献综述和现状描述分不清楚。
这个常常出现在国外研究综述中。一方面是因为外语能力等的匮乏,事实上也没看过什么国外研究,另一方面是对文献综述(研究综述)的认识不够清晰,于是最后往往把研究综述写成立法现状描述之类的。
3、文献研究法。
这个已经被说烂了。做什么研究不需要读文献?如果文献研究法也算一种值得一提的方法,那么键盘输入法、熬夜奋斗法、胡编乱造法大概也能算。研究方法一般总归是某个学科内部相对具体、相对独特的方法,看书写字这些谈不上是什么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