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张凤霞发表的论文

张凤霞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张凤霞发表的论文

1 李建军. 工艺木鱼石鉴赏. 珠宝科技. 1999.09,Vol.11(3): 47-48。2 李建军. 欧泊猫眼.珠宝科技. 2000.03,Vol.12(1):34。3 李建军. 远古玉器的代表——玉琮. 中国珠宝首饰. 2001.03,Vol.12(1): 34-36。4 李建军. 黄色、绿色高温高压处理钻石及其鉴定(译). 中国黄金珠宝. 2001.12,Vol.1(4): 60-62。5 李建军. 散射对山东蓝宝石颜色明度的影响.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4.09,Vol.6(3): 13-17。6 李建军. The identification of impregnated nephrite. The Australian gemologist. 2005.09,Vol.22(7): 310-317。7 李建军. The adverse impact of scatter on the tone of Shandong Sapphire. The Australian gemologist. 2006.03,Vol.22(9):408-411。8 李建军、孟丽娟、丁秀云. 充填软玉的特征及鉴定. 中国宝石. 2006.03,Vol.15(1):58-60。9 李建军. “新血丝玉”的身份探析.中国宝石. 2006.09,Vol.15(3): 101-103。10 李建军、马永旺. 谈三种仿翡翠宝石的识别. 中国宝石. 2006.12,Vol.15(4):194-195。11 李建军,肉眼识别翡翠的A货、B货. 中国宝石. 2007.03,Vol.16(1):87-89。12 李建军、罗跃平、陈振宇、孟丽娟. Usefulness and limitations of using routine FTIR spectra for identifying gemstones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classical FTIR spectra using KBr pellets. The Australian gemologist. 2007.06,Vol.23(2): 64-70。13 田亮光、李建军. 机械划痕蓝宝石“猫眼”的鉴定. 中国宝石. 2007.09,Vol.16(3): 13-15。14 李建军. 翡翠的鉴别(上). 收藏界. 2007.09,Vol.7(9): 28-29。15 李建军. 翡翠的鉴别(下). 收藏界. 2007.10,Vol.7(10): 33-35。16 李建军、田亮光、程佑法、陈振宇、孟丽娟. 红外光谱仪在宝石鉴定中的常规化应用及须注意的问题. 红外. 2008.01,Vol.29(1): 28-36。17 李建军、刘晓伟、程佑法、刘化锋. 充填海蓝宝石的特征及鉴定. 中国宝石. 2008.03,Vol.17(1):188-189。18 李建军. 镜面反射附件对翡翠鉴定的意义,《中国宝石》,2008.06,Vol.17,No.2: 107-109。19 李建军、程佑法、刘化锋,水镁石的鉴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8.06,Vol.10(2): 30-33。20 李建军、孙媛、柳莹、程佑法、刘化锋. 玻璃充填红宝石. 中国宝石. 2008.12,Vol.17(4): 202-205(转201)。21 李建军、刘晓伟、张治国、罗跃平、程佑法、刘化锋. Visually distinguishing A-jadeite from B-jadeite. The journal of gemmology. 2008.12,Vol.31(3/4): 125-131。22 李建军、孙媛、郝望姣、罗涵、程佑法、刘化锋、柳莹、叶宏、范澄兴. Polymer-filled aquamarine. Gems & Gemology(SCI). 2009.09,Vol.45(3): 197-199。23 程佑法、王继扬、田亮光、张怀金、李建军. 离子注入技术在山东蓝宝石优化处理中的应用. 人工晶体学报(EI核心). 2009.12,Vol.38(6): 1472-1476。24 李建军、刘晓伟、程佑法、刘化锋. 水镁石——寿山石的一种新型仿制品. 岩石矿物学杂志(核心期刊). 2010.06,Vol.29(Supplement): 100-108。25 范春丽、程佑法、李建军、王岳、山广祺、丁秀云. 一种新方法处理软玉的鉴定特征,《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0.06,Vol.12,No.2 :26-28.26 李建军、王岳、李婷、刘化锋. 一例仿“银裹金”田黄样品的鉴定. 超硬材料工程. 2010.10,Vol.22(5): 57-60。27 李建军、余晓艳、蔡佳、刘晓伟、范澄兴、程佑法. The gemological properties and infrared spectra of brucite, an imitation of nephrite and Shoushan stone. The journal of gemmology. 2010.12,Vol.32(1-4): 67-73。28 李建军、刘晓伟、王岳、范澄兴、叶宏、程佑法、刘殿正. 不同结晶程度SiO2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意义. 红外. 2010.12,Vol.31(12): 31-3。29 李建军、郝望姣、孙媛、罗涵、程佑法、刘化锋、柳莹、范澄兴、叶宏.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types of filled rubies. The Australian gemmologist. 2011.03,Vol.24(5): 106-115。30 程佑法、李建军、范春丽、张志刚. “泰山玉”的宝石学特征.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1.03,Vol.13,No.1:29-32。31 李建军、刘晓伟、何文军. 二例仿“银裹金”田黄的FT-IR与EDXRF测试. 北京大学国际玉石学会议. 玉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地质出版社,2011年9月:224-232.32 李建军、刘晓伟、何文军、程佑法、刘化锋、刘海彬. 铁铝榴石表面坑洞内一种异相材料的红外光谱证据.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1.09,Vol.13(3): 38-41。33 李建军、刘晓伟、李桂华. 注胶晕长石的鉴定方法.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1.12,Vol.13(4): 43-46.34 李建军. 珠宝检测机构对田黄的鉴定. 收藏界. 2012.01,总121期: 27-30..35 李建军,蔡佳,余晓艳,张凤霞,程佑法,黄清波.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2.01,Vol.31(1): 104-112..

营销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营销策略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营销策略论文参考文献[1](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2](美)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原理.[M].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美)杰罗姆麦卡锡.市场营销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余明阳.市场营销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7]李东红编.营销战略.[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8](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管理的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9]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J].经济研究参考,1997( 45).

[10]张国华.主动转型发展,增创领先优势[J].求是,2010(12).

[11]Robert. F. Lauterbon.4P retirement, 4C debut [J].Advertising Age,1990(5).

[12]李幼林.金桥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J].浦东开发,2011(02).

[13]黄国平、刘思弘.创新驱动转型制造迈向智造一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转型发展透析[J]浦东开发,2011(06).

[14]南京市开发区协调管理委员会.开发区转型发展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5]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加快实施双提升战略、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J].港口经济,2011(02).

[16]武非平.园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03).

[17]Ambler Tim, Marketing and the Bottom Line [J].Financial Times,2000.

[18]赵志涛、邹可钦.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战略营销优势研究[J].企业研究,2006 (09).

[19]杨宝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企业经济,2011(05).

[20]Kotler Philip. Marketing Management [M].Prentice Ha11,2003(11).

[21]Keefe Lisa M. What is the meaning of marketing [N].Marketing News,2004

[22]Clark Bruce H. Marke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History and Interrelationships [J].Journal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9

[23]杨勇、束军意.市场营销:理论、案例与实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4]赵杰英.谈谈4Ps, 4Cs, 4Rs房地产营销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6(48).

[25]杜伟锦、章斌、张凤霞.市场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N].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6 (3).

[26]冯章献、王士君、张颖.中心城市极化背景下开发区功能转型与结构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0(01).

[27](英)格雷厄姆·胡利、约翰·桑德斯、奈杰尔·皮尔西[M].营销战略与竞争定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8]卢新海.开发区发展与土地利用[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5. [29}傅强.依托重大项目推动转型发展[J].科技与出版.2011.

1.李业.品牌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年小山.品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让.鲍得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唐振华.符号学与跨文化交际[J].深圳大学出版社,1996

5.[美]杰格迪什N谢斯.消费者行为学管理视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王宁.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尹世杰.加强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光明日报,1995-4-30

[1].刘子安,中国市场营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p105-p125.

[2].(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十版.

[3].凯文,战略品牌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p205-p253.

[4].(英)史密斯等著,方海萍等译,市场营销传播方法与技巧,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p134-p168.

[5].李蔚,营销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016年,p56-p90.

[6].汪涛,广告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p100-p115.

[7].胡成中,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年,p254-p280.

[8].新加坡唐拉尔著,阳水荣等译,高科技品牌管理:创建新经济时代强势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p360-p380.

[9].凌志军,联想风云,中信出版社,2016年,p148-p160.

[10].乔.吉拉德,戴尔-突破市场的销售细节直销,哈尔滨出版社,2016年,p56-p62.

[11].刘红强,戴尔营销,经济科学出版,2016年,p39-p45.

[12].赵波,联想:公正与效率的博弈,销售与市场杂志XX第8期.

[13].董文胜王缨杨欣,联想从裁员到新文化运动中外管理,2016年5期.

[14].黄景清,10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XX.

[15].孙在国,体验经济与企业营销战略的调整,经济经纬,22016年第1期.

[16].泽丝曼尔,服务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p150-p163.

[17].business and the environm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XX.

[1]左仁淑 . 关系营销 :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 四川大学学报 , 2004,(4): 19-23

[2]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3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5-35

[3]Heide J B, George J. Do Norms Matter in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 56(2): 32-44

[4]陈绍福, 徐宝瑞. 现代医院创新经营. 中国医院管理, 2001, 21(11):60-62

[5]张英.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 中国卫生产业, 2004, (2):76-78

[6]贾守营 . 金牌医院商务策划 .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5,188-193

[7]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2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55-56

[8]Frank H, Andreas H, Robert E M.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through customer value oriente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05, 22(6): 23-24

[9]丁桂兰. 医疗机构营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07-113

[10]Christian Gro nroos.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3,85-88

[11]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6, 30-32

[12]Liljander Veronica. Comparison Standard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o gskolan, 1995

[13]Strandvik, Tore. Tolerance Zone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 gskolan, 1994

[14]菲利普 科特勒 . 营销管理 . 第九版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17-218

[15]Gronroos C. Internal Mar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 in American1999 Marketing Association Services Market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 1981, 41-47

[1][美]沃伦.基根.全球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美]菲力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96年版.

[3]屈云波.品牌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4]李弘,董大海.市场营销[M].大连:大工出版社,.2000年版.

[5]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6]汤正如.市场营销学教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8].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9]吴宪和.营销形象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晃钢令.营销战略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2]陈志.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13]木梓.以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发展[J].信息网络,2007,(3).

[14]刘红霞.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

[15]刘新民.我国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16]胡号寰,钟兆青.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7]董伟达.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科技与管理,2005,(6).

[18]于法领.关于品牌战略[J].北方经济,2005,(10).

[19]李水平.浅谈企业的品牌战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0]姬雄华.企业品牌战略选择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1]蒋海岩.实施品牌战略 创企业名牌[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2]赵小红.试论品牌战略的实施要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6).

[23]Arnold,D. 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 FT/Pitman Publishing, London.

[24]Dechernatony, L. and Mcdonald, M.H.B. Creating Powerful Brands, Butterworth Heinemann, Oxford. 1992

[25]Hankinson, G. and Cowking, P Branding in Action, McGraw-Hill,London. 1993

[26]Kapferer, J. H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Kogan Page,London.

[1]左仁淑 . 关系营销 :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 四川大学学报

[2]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3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Heide J B, George J. Do Norms Matter in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4]陈绍福, 徐宝瑞. 现代医院创新经营. 中国医院管理

[5]张英.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 中国卫生产业

[6]贾守营 . 金牌医院商务策划 .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7]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2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Frank H, Andreas H, Robert E M.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through customer value oriente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9]丁桂兰. 医疗机构营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0]Christian Gro nroos.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1]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2]Liljander Veronica. Comparison Standard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o gskolan

[13]Strandvik, Tore. Tolerance Zone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 gskolan

[14]菲利普 · 科特勒 . 营销管理 . 第九版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5]Gronroos C. Internal Mar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 in American1999 Marketing Association Services Market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

[16]周成红,肖锦诚 . 谈医疗服务市场特征及营销策略 . 卫生软科学

[17]王恕, 陈玉文. 顾客关系管理在医院营销中的应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8]张英. 品牌战略现代医院营销利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9]张洪才. 医院差异化营销的探讨. 卫生经济研究

[20]朱恒鑫. 医院经营策略医院一对一营销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1]黄国英, 张公惠. 优质服务与三级医院服务营销策略的关系. 中国医院管理

[22]马淑燕. 现代医院营销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卫生经济

[23]迈克·波特. 陈小悦译. 竞争战略.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4]邱巍, 代维昭. 上海瑞金一哈佛心脏中心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5]张英 . 医疗市场细分与目标医疗市场选择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6]菲利普·科特勒,托马斯·海斯,保罗·N·布卢姆等著 . 俞利军译. 专业服务营销.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7]佩恩. 郑薇译. 服务营销. 2 月版.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8]邢永杰,吕爱芝 . 关于医院服务营销的分析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9]易世志. 浅析波士顿矩阵法的局限. 商业研究

[30]付凤环,尹世全 . 关系营销理论对公立专科医院营销管理的启示 .中国肿瘤

张凤霞,深圳大学光电系统研究室副教授,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据有关资料显示,张凤霞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多项教学研究及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担任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和电路与系统学科点研究生工作秘书工作。主讲研究生课程“薄膜技术”、本科生课程“薄膜技术基础”。

王凤霞发表的论文

[1] 彭小球,周叶青. 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2] 熊佳红. 浅谈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的运用[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3] 卢小平. 浅析钱钟书小说《围城》的现实意义[J]. 西北职教, 2008,(12) . [4] 孟宪华. 浅析钱钟书《围城》的讽刺幽默性[J]. 文教资料, 2009,(03) . [5] 于宏. 嬉笑怒骂中彰显的睿智与深邃——谈《围城》的讽刺艺术[J]. 作家, 2009,(02) . [6] 王斌. 《围城》的语言艺术发微[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8,(04) . [7] 廖又琳. 浅谈《围城》的幽默与讽刺艺术[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1) . [8] 曾建华.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8) . [9] 赖熹. 浅析《围城》的讽刺手法[J]. 网络财富, 2009,(03) . [10] 许敏. 试论《围城》中赵辛楣的形象塑造[J]. 蚌埠党校学报, 2006,(03) . [1] 李佳莹. 和“方鸿渐”说再见[J]. 作文大王(中学版), 2006,(09) [2] 方臻. 重读《围城》[J]. 写作, 2002,(20) [3] 王凤霞. 论方鸿渐的出走——评《围城》中女性的妒忌心理[J]. 社会科学家, 2005,(S2) [4] 李亦文. 也论方鸿渐的人格价值[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5] 王晓君. 论方鸿渐生存的“被动”[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10) [6] 周伯军. 无可遁逃的人生困境——试析《围城》[J]. 中文自修, 1996,(05) [7] 丁小印. 《围城》之妙喻诠释四例[J]. 新作文(高中版), 2008,(05) [8] 水墨. 《围城》片段赏析[J]. 初中生, 2008,(08) [9] 张永辉. 论《围城》的主题与副题[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10] 郑春元, 石杰. 《围城》的议论艺术[J]. 许昌学院学报, 1987,(04)麻烦采纳,谢谢!

拍摄时间:1982年至1988年导演:杨洁(女)演员表 孙悟空 六小龄童 唐 僧 迟重瑞 汪 粤 徐少华 猪八戒 马德华 沙 僧 闫怀礼 观 音 左大玢 混世魔王 林志谦 黑熊怪 项 汉 白骨精 杨春霞 蜘蛛精 姚 嘉 刘 倩 杜向惠 杨 肃 阿芝诗玛 吕海玉 刘 琳 百眼魔君 李鸿昌 九头虫 于伟杰 黄眉怪 曹 铎 玉 兔 李玲玉 白鼠精 常 青 琵琶精 李云鹃 铁扇公主 王凤霞 嫦 娥 邱佩宁 赛太岁 王 仁 黄风怪 郭家庆 杏 仙 王苓华 女儿国国王 朱 琳 玉皇大帝 章玉善 二郎神 林志谦 哪 吒 艾金梅 杨 斌 镇元子 吴桂苓 万圣公主 张 青 玉面公主 郑益萍 金圣宫娘娘 詹萍萍 乌鸡国国王 雷 鸣 乌鸡国皇后 向 梅 乌鸡国太子 涯海宁 玉华县国王 尼格木图 玉华县大太子 张 扬 玉华县二太子 叶以萌 玉华县三太子 杨 斌 王小二妻 曲英莲 九头狮子怪 项 汉 弥勒佛 铁 牛 文殊菩萨 叶以萌 井龙王 迟重瑞 二女妖 于雪梅 姜秀华 黎山老母 孙凤琴 真 真 沈慧芳 爱 爱 杨凤一 莲 莲 何 晴 黎山老母化身 李思琪 村 姑 杨 俊 黑狐精 韩凤霞 毗兰婆 杨琪敏 老和尚 李凤春 有来有去 周财利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9人,博士及博士后4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州市优秀教师、优秀专家、先进工作者16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广东省十百千人才工程培养人才4人,广州市121人才第三梯队成员1人,广州大学教学名师1人。 刘晓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文学博士,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东省与广州市中国语言文学一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广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3篇,并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2002、2008),另主持教育部项目4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鉴定为“优秀成果”。科研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哈迎飞文学博士,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上海三联等出版社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儒教与中国现代文学》、《半是儒家半释家:周作人思想研究》、《“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2等奖1项,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3项,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第三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2014年入选广州市“121”人才第三梯队成员。吴晟文学博士,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任广东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国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中国诗学和文艺理论。出版专著6部;主编著作1部;参与编著8部;出版教材1部。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篇,学术成果获省市优秀成果奖多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部省级项目5项。周文萍博士,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从事影视、文学的教学研究,为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大学生协同创新委员会指导委员,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发表影视及文学类论文30余篇。现主持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专著《好莱坞:经典的奥秘》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四届“学会奖”著作类三等奖。冷东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史负责人,专门史方向带头人。香 港大学博士,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亚洲研究会会员、马来西亚黄雅烈博士高等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 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广州地方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地方志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岭南文化、广东华侨 史、广州十三行研究等领域教学与科研。主持完成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一项,现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 项及多项广州市课题,出版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王凤霞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兼职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秘书,广州市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戏剧研究和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教学工作也是围绕以上领域。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编著2部,参著2部。在《戏剧》、《戏剧艺术》、《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有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教学项目3项,以及其他各级项目共12项。获奖多项: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培养对象,第三届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2011年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培训,2013-201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访学。

张彩霞发表的论文

主讲《管理学》、《金融学》、《专业外语》等课程,结合学校、学院教学改革,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2004年主持完成济南大学校级教研项目“TQM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参编教材2部,发表教研论文3篇。主要科研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与技术创新管理,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及济南市社会科学项目各1项,均已结项。2008年主持济南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企业-高校技术产权博弈分析”,已经顺利结题。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序号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1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英文) 郭倩倩 山西财经大学 商品与质量 2010-10-15 1412 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饮食礼仪差异 张彩霞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1-15 1 8623 从饮食文化差异分析奥运菜单的翻译方法 郁青青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期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6-25 1 2304 民族文化心理与饮食习俗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滕延江; 王勇 烟台师范学院; 潍坊学院 山东烟台; 山东潍坊 【期刊】潍坊学院学报 2005-10-25 5 8645 由“佛跳墙”和肯德基炸鸡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李凤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 【期刊】消费导刊 2009-06-23 3146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陈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期刊】职业圈 2007-10-15 1 10897 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蔡华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外语系 湖南 长沙 【期刊】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15 3 23398 跨文化交际中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陈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8-05 0 9739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李晓红; 马陶然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4-15 41410 从中西饮食看文化多样性 任杰慧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期刊】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9-30 1131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 袁晓红; 唐丽霞 长春师范学院;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期刊】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15 3 111512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张仰媚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 【期刊】民营科技 2009-03-20 1 73213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张亚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期刊】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04-05 1 275014 浅谈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别 王长友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期刊】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8-20 1 65415 中式菜单的英译 邢海芳; 刘洪泉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 【期刊】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25 0 13116 对中国餐饮业发展情况的分析 雷锬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期刊】经济师 2010-04-05 38517 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 陈天然 【会议】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7-12-01 0 10118 中西菜肴命名对比及中式菜肴英译方法探究 卢巧丹; 卢燕飞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期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9-15 0 24719 中西餐服务之比较 郭剑英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期刊】中国烹饪研究 1998-08-15 0 207

学困生的行为问题研究主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中表现出困难、障碍或挑战的学生,探究其行为问题的成因、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行为问题可能包括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自律性差、注意力缺失等等。对学困生的行为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信心。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进学生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

主要研究学困生出现各种行为的原因和对应的解决办法,研究内因和外因,如心理因素学习能力等。

张凤侠发表的论文

1 李建军. 工艺木鱼石鉴赏. 珠宝科技. 1999.09,Vol.11(3): 47-48。2 李建军. 欧泊猫眼.珠宝科技. 2000.03,Vol.12(1):34。3 李建军. 远古玉器的代表——玉琮. 中国珠宝首饰. 2001.03,Vol.12(1): 34-36。4 李建军. 黄色、绿色高温高压处理钻石及其鉴定(译). 中国黄金珠宝. 2001.12,Vol.1(4): 60-62。5 李建军. 散射对山东蓝宝石颜色明度的影响.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4.09,Vol.6(3): 13-17。6 李建军. The identification of impregnated nephrite. The Australian gemologist. 2005.09,Vol.22(7): 310-317。7 李建军. The adverse impact of scatter on the tone of Shandong Sapphire. The Australian gemologist. 2006.03,Vol.22(9):408-411。8 李建军、孟丽娟、丁秀云. 充填软玉的特征及鉴定. 中国宝石. 2006.03,Vol.15(1):58-60。9 李建军. “新血丝玉”的身份探析.中国宝石. 2006.09,Vol.15(3): 101-103。10 李建军、马永旺. 谈三种仿翡翠宝石的识别. 中国宝石. 2006.12,Vol.15(4):194-195。11 李建军,肉眼识别翡翠的A货、B货. 中国宝石. 2007.03,Vol.16(1):87-89。12 李建军、罗跃平、陈振宇、孟丽娟. Usefulness and limitations of using routine FTIR spectra for identifying gemstones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classical FTIR spectra using KBr pellets. The Australian gemologist. 2007.06,Vol.23(2): 64-70。13 田亮光、李建军. 机械划痕蓝宝石“猫眼”的鉴定. 中国宝石. 2007.09,Vol.16(3): 13-15。14 李建军. 翡翠的鉴别(上). 收藏界. 2007.09,Vol.7(9): 28-29。15 李建军. 翡翠的鉴别(下). 收藏界. 2007.10,Vol.7(10): 33-35。16 李建军、田亮光、程佑法、陈振宇、孟丽娟. 红外光谱仪在宝石鉴定中的常规化应用及须注意的问题. 红外. 2008.01,Vol.29(1): 28-36。17 李建军、刘晓伟、程佑法、刘化锋. 充填海蓝宝石的特征及鉴定. 中国宝石. 2008.03,Vol.17(1):188-189。18 李建军. 镜面反射附件对翡翠鉴定的意义,《中国宝石》,2008.06,Vol.17,No.2: 107-109。19 李建军、程佑法、刘化锋,水镁石的鉴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8.06,Vol.10(2): 30-33。20 李建军、孙媛、柳莹、程佑法、刘化锋. 玻璃充填红宝石. 中国宝石. 2008.12,Vol.17(4): 202-205(转201)。21 李建军、刘晓伟、张治国、罗跃平、程佑法、刘化锋. Visually distinguishing A-jadeite from B-jadeite. The journal of gemmology. 2008.12,Vol.31(3/4): 125-131。22 李建军、孙媛、郝望姣、罗涵、程佑法、刘化锋、柳莹、叶宏、范澄兴. Polymer-filled aquamarine. Gems & Gemology(SCI). 2009.09,Vol.45(3): 197-199。23 程佑法、王继扬、田亮光、张怀金、李建军. 离子注入技术在山东蓝宝石优化处理中的应用. 人工晶体学报(EI核心). 2009.12,Vol.38(6): 1472-1476。24 李建军、刘晓伟、程佑法、刘化锋. 水镁石——寿山石的一种新型仿制品. 岩石矿物学杂志(核心期刊). 2010.06,Vol.29(Supplement): 100-108。25 范春丽、程佑法、李建军、王岳、山广祺、丁秀云. 一种新方法处理软玉的鉴定特征,《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0.06,Vol.12,No.2 :26-28.26 李建军、王岳、李婷、刘化锋. 一例仿“银裹金”田黄样品的鉴定. 超硬材料工程. 2010.10,Vol.22(5): 57-60。27 李建军、余晓艳、蔡佳、刘晓伟、范澄兴、程佑法. The gemological properties and infrared spectra of brucite, an imitation of nephrite and Shoushan stone. The journal of gemmology. 2010.12,Vol.32(1-4): 67-73。28 李建军、刘晓伟、王岳、范澄兴、叶宏、程佑法、刘殿正. 不同结晶程度SiO2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意义. 红外. 2010.12,Vol.31(12): 31-3。29 李建军、郝望姣、孙媛、罗涵、程佑法、刘化锋、柳莹、范澄兴、叶宏.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types of filled rubies. The Australian gemmologist. 2011.03,Vol.24(5): 106-115。30 程佑法、李建军、范春丽、张志刚. “泰山玉”的宝石学特征.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1.03,Vol.13,No.1:29-32。31 李建军、刘晓伟、何文军. 二例仿“银裹金”田黄的FT-IR与EDXRF测试. 北京大学国际玉石学会议. 玉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地质出版社,2011年9月:224-232.32 李建军、刘晓伟、何文军、程佑法、刘化锋、刘海彬. 铁铝榴石表面坑洞内一种异相材料的红外光谱证据.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1.09,Vol.13(3): 38-41。33 李建军、刘晓伟、李桂华. 注胶晕长石的鉴定方法.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1.12,Vol.13(4): 43-46.34 李建军. 珠宝检测机构对田黄的鉴定. 收藏界. 2012.01,总121期: 27-30..35 李建军,蔡佳,余晓艳,张凤霞,程佑法,黄清波.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2.01,Vol.31(1): 104-112..

营销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营销策略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营销策略论文参考文献[1](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2](美)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原理.[M].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美)杰罗姆麦卡锡.市场营销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余明阳.市场营销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7]李东红编.营销战略.[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8](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管理的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9]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J].经济研究参考,1997( 45).

[10]张国华.主动转型发展,增创领先优势[J].求是,2010(12).

[11]Robert. F. Lauterbon.4P retirement, 4C debut [J].Advertising Age,1990(5).

[12]李幼林.金桥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J].浦东开发,2011(02).

[13]黄国平、刘思弘.创新驱动转型制造迈向智造一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转型发展透析[J]浦东开发,2011(06).

[14]南京市开发区协调管理委员会.开发区转型发展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5]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加快实施双提升战略、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J].港口经济,2011(02).

[16]武非平.园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03).

[17]Ambler Tim, Marketing and the Bottom Line [J].Financial Times,2000.

[18]赵志涛、邹可钦.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战略营销优势研究[J].企业研究,2006 (09).

[19]杨宝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企业经济,2011(05).

[20]Kotler Philip. Marketing Management [M].Prentice Ha11,2003(11).

[21]Keefe Lisa M. What is the meaning of marketing [N].Marketing News,2004

[22]Clark Bruce H. Marke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History and Interrelationships [J].Journal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9

[23]杨勇、束军意.市场营销:理论、案例与实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4]赵杰英.谈谈4Ps, 4Cs, 4Rs房地产营销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6(48).

[25]杜伟锦、章斌、张凤霞.市场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N].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6 (3).

[26]冯章献、王士君、张颖.中心城市极化背景下开发区功能转型与结构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0(01).

[27](英)格雷厄姆·胡利、约翰·桑德斯、奈杰尔·皮尔西[M].营销战略与竞争定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8]卢新海.开发区发展与土地利用[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5. [29}傅强.依托重大项目推动转型发展[J].科技与出版.2011.

1.李业.品牌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年小山.品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让.鲍得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唐振华.符号学与跨文化交际[J].深圳大学出版社,1996

5.[美]杰格迪什N谢斯.消费者行为学管理视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王宁.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尹世杰.加强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光明日报,1995-4-30

[1].刘子安,中国市场营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p105-p125.

[2].(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十版.

[3].凯文,战略品牌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p205-p253.

[4].(英)史密斯等著,方海萍等译,市场营销传播方法与技巧,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p134-p168.

[5].李蔚,营销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016年,p56-p90.

[6].汪涛,广告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p100-p115.

[7].胡成中,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年,p254-p280.

[8].新加坡唐拉尔著,阳水荣等译,高科技品牌管理:创建新经济时代强势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p360-p380.

[9].凌志军,联想风云,中信出版社,2016年,p148-p160.

[10].乔.吉拉德,戴尔-突破市场的销售细节直销,哈尔滨出版社,2016年,p56-p62.

[11].刘红强,戴尔营销,经济科学出版,2016年,p39-p45.

[12].赵波,联想:公正与效率的博弈,销售与市场杂志XX第8期.

[13].董文胜王缨杨欣,联想从裁员到新文化运动中外管理,2016年5期.

[14].黄景清,10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XX.

[15].孙在国,体验经济与企业营销战略的调整,经济经纬,22016年第1期.

[16].泽丝曼尔,服务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p150-p163.

[17].business and the environm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XX.

[1]左仁淑 . 关系营销 :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 四川大学学报 , 2004,(4): 19-23

[2]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3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5-35

[3]Heide J B, George J. Do Norms Matter in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 56(2): 32-44

[4]陈绍福, 徐宝瑞. 现代医院创新经营. 中国医院管理, 2001, 21(11):60-62

[5]张英.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 中国卫生产业, 2004, (2):76-78

[6]贾守营 . 金牌医院商务策划 .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5,188-193

[7]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2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55-56

[8]Frank H, Andreas H, Robert E M.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through customer value oriente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05, 22(6): 23-24

[9]丁桂兰. 医疗机构营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07-113

[10]Christian Gro nroos.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3,85-88

[11]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6, 30-32

[12]Liljander Veronica. Comparison Standard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o gskolan, 1995

[13]Strandvik, Tore. Tolerance Zone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 gskolan, 1994

[14]菲利普 科特勒 . 营销管理 . 第九版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17-218

[15]Gronroos C. Internal Mar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 in American1999 Marketing Association Services Market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 1981, 41-47

[1][美]沃伦.基根.全球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美]菲力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96年版.

[3]屈云波.品牌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4]李弘,董大海.市场营销[M].大连:大工出版社,.2000年版.

[5]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6]汤正如.市场营销学教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8].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9]吴宪和.营销形象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晃钢令.营销战略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2]陈志.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13]木梓.以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发展[J].信息网络,2007,(3).

[14]刘红霞.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

[15]刘新民.我国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16]胡号寰,钟兆青.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7]董伟达.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科技与管理,2005,(6).

[18]于法领.关于品牌战略[J].北方经济,2005,(10).

[19]李水平.浅谈企业的品牌战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0]姬雄华.企业品牌战略选择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1]蒋海岩.实施品牌战略 创企业名牌[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2]赵小红.试论品牌战略的实施要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6).

[23]Arnold,D. 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 FT/Pitman Publishing, London.

[24]Dechernatony, L. and Mcdonald, M.H.B. Creating Powerful Brands, Butterworth Heinemann, Oxford. 1992

[25]Hankinson, G. and Cowking, P Branding in Action, McGraw-Hill,London. 1993

[26]Kapferer, J. H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Kogan Page,London.

[1]左仁淑 . 关系营销 :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 四川大学学报

[2]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3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Heide J B, George J. Do Norms Matter in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4]陈绍福, 徐宝瑞. 现代医院创新经营. 中国医院管理

[5]张英.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 中国卫生产业

[6]贾守营 . 金牌医院商务策划 .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7]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2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Frank H, Andreas H, Robert E M.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through customer value oriente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9]丁桂兰. 医疗机构营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0]Christian Gro nroos.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1]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2]Liljander Veronica. Comparison Standard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o gskolan

[13]Strandvik, Tore. Tolerance Zone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 gskolan

[14]菲利普 · 科特勒 . 营销管理 . 第九版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5]Gronroos C. Internal Mar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 in American1999 Marketing Association Services Market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

[16]周成红,肖锦诚 . 谈医疗服务市场特征及营销策略 . 卫生软科学

[17]王恕, 陈玉文. 顾客关系管理在医院营销中的应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8]张英. 品牌战略现代医院营销利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9]张洪才. 医院差异化营销的探讨. 卫生经济研究

[20]朱恒鑫. 医院经营策略医院一对一营销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1]黄国英, 张公惠. 优质服务与三级医院服务营销策略的关系. 中国医院管理

[22]马淑燕. 现代医院营销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卫生经济

[23]迈克·波特. 陈小悦译. 竞争战略.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4]邱巍, 代维昭. 上海瑞金一哈佛心脏中心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5]张英 . 医疗市场细分与目标医疗市场选择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6]菲利普·科特勒,托马斯·海斯,保罗·N·布卢姆等著 . 俞利军译. 专业服务营销.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7]佩恩. 郑薇译. 服务营销. 2 月版.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8]邢永杰,吕爱芝 . 关于医院服务营销的分析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9]易世志. 浅析波士顿矩阵法的局限. 商业研究

[30]付凤环,尹世全 . 关系营销理论对公立专科医院营销管理的启示 .中国肿瘤

张凤霞,深圳大学光电系统研究室副教授,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据有关资料显示,张凤霞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多项教学研究及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担任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和电路与系统学科点研究生工作秘书工作。主讲研究生课程“薄膜技术”、本科生课程“薄膜技术基础”。

张凤荣发表的论文

1. 陆锦文,龚元石等. 1989. 黄淮海平原盐渍化土壤在有限水源下小麦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 见: 国际盐渍土动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9.10.4-10. 中国, 南京. 274-284.2. Gong Y. S., Lu J. W., van der Ploeg. 1990. An optimum irrigation scheme for wheat grown on the salt-affected soils of the Huang-Huai-Hai River Plain in China. Trans of 14th ICSS, Vol VI, 137-142.3. 陆锦文,龚元石等. 1990. 土壤水调节和利用潜力的研究. 见: 七o五国家科技攻关第57页, 农业节水的研究, 397-465.4. 陆锦文,张和平,吴海洋,龚元石等. 1991. 土壤水分动态预报. 见: 石元春等著, 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61~99.5. 龚元石,陆锦文,B.Huwe等. 1993.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灌溉需水量的估算.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增刊),82-91.6. 张福锁,张爱民,龚元石等. 1992. 《德汉农业词典》.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7. Gong Y. S. and Li B. G., 1993. Estim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s in North China Pla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Section I, Beijing, PR China.8. 龚元石,李保国. 1993. 华北平原农田灌溉需水量的估算及其评价,持续农业的资源综合管理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第一部分, 北京, 中国.9. Gong Yuanshi. 1993. 《Abschaetzung des Bewaesserungsbarfs fuer landwirtschaftliche. Nutzflaechen in der Huabei-Ebene der VR China》. ISSN 0942-0754,Heft 8.10. 由振国,张福锁,龚元石等. 1994. 《汉德农业词汇》. 科学出版社.11. 龚元石,李保国,陆锦文. 1994. 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量的计算方法. 见: 李韵珠等著, 土壤水和养分的有效利用,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72-82.12. 龚元石,Huwe B., Allison, B. 1994. 华北平原作物灌溉需水量与土壤最大有效水量关系的研究. 同上, 28-36.13. 石元春,刘昌明,龚元石主编. 1995. 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14. 张福锁,龚元石,李晓林主编. 1995. 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第三卷). 中国农业出版社.15. 龚元石. 1995. 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土壤分层水分平衡模型.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21(1),61-67.16. 龚元石. 1995. Penman-Monteith公式与FAO-PPP-17Penman修正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比较.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21(1),68-75.17. 龚元石,李保国. 1995. 应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估算土壤渗漏量. 水科学进展. 6(1),16-21.18. 龚元石,廖超子. 1995. 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新技术-时域反射仪. 见: 石元春,刘昌明,龚元石主编, 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 48-55.19. 龚元石,李保国. 1995. 华北平原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战略. 见: 同上. 1-6.20. 龚元石,李子忠. 1995. 土壤水分管理原理与农田水分利用率. 同上. 41-47.21. 龚元石. 1995.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研究现状与展望. 见: 张福锁,龚元石,李晓林主编, 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第三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1-16.22. 龚元石. 1995.联邦德国农业与环境特殊研究项目183研究思路和进展. 同上, 142-158.23. 龚元石,李保国.1996. 蒸散量变化的随机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1),101-107.24. 龚元石,李保国. 1996. 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对作物根系吸水函数及蒸散公式的敏感性. 水土保持研究, 3(3),1-7.25. 龚元石,陆锦文. 1996. 应用土壤分层水分平衡模型研究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分转化特征. 第六次全国水文会议文集, 科学出版社, 194-199.26. 龚元石,李春友,李子忠. 1997. 农田土壤水分三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3),53~58.27. 龚元石,李子忠,廖超子,李春友. 1997.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农田土壤水分. 水科学进展, 8(4),329-334.28. 龚元石. 1997. 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灌溉排水, 16(1),40~41.29. 龚元石,李子忠,李春友. 1997.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来估算农田蒸散量. 应用气象学报. 9(1), 72-78.30. 龚元石,李子忠. 1997. TDR探针两种埋设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测定及其比较. 农业工程学报, 13(2): 242-244.31. 龚元石. 1997.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见: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中国农业出版社,50-52.32. 李春友,龚元石,陆光明. 1997. 土壤水分运动与作物生长过程耦合机理模型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26-32.33. 李子忠,龚元石. 1997. 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循环规律及节水调控机理.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111-115.34. 罗文邃,龚元石. 1997. 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165-168.35. 龚元石,李子忠,李春友. 1998.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系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3(5):61-67.36. 龚元石,李子忠,杨晓路. 1998.时域反射法测定粮食含水量的标定研究. 见: 李玉忠主编,第七届全国湿度与水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72-175.37. 龚元石,廖超子,李保国. 1998. 农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分形特征研究. 土壤学报, 35(1):10-15.38. 龚元石,曹巧红,黄满湘. 1999. 土壤容重和温度对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的影响. 土壤学报, 36(2):145-155.39. 龚元石,曹巧红. 1999. 土壤因子对时域反射仪测定含水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1999.10.南京, 162-163.40. 龚元石. 2000. 中国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见: 张凤荣等编著, 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第七章,158-173.41. 李保国,龚元石,左强等著. 2000. 农田土壤水的动态模型及应用,科学出版社.42. 侯振安,李品芳,龚元石.2000.盐渍条件下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比较研究。草业学报,9(4):68-7343. 李子忠,龚元石.2000.农田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空间变异分析与确定合理取样数目的方法比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5(5):59-66.44. Gong Yuanshi. 2000.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aline soil in China. US/China Conference on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Sept. 25-26,2000.45. 李品芳,侯振安,龚元石.2001.NaCl胁迫下苜蓿和羊草苗期生长与养分吸收特性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7(2):211-217.46. 李子忠,龚元石.2001.不同采样尺度的田间土壤水分和混合电导率空间变异性及其套合结构模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7(3):255-261.47. 曹巧红,龚元石.2001.土壤电导率对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学报.38(4):483-490.48. 齐述华,李子忠,龚元石.2002.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三种蔬菜的需水量和作物系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7(1):71-76.49. Gong Yuanshi and Cao Qiaohong.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of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for soil water measurement including effects of bulk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17th WCSS commission I-04, 2002.51. 曹巧红,龚元石.2003.降水影响冬小麦灌溉农田水分渗漏和氮淋失模拟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8(1): 37-42.52. 曹巧红,龚元石.2003.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分析冬小麦农田水分氮素运移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9(2):139-145.53. 马军花,任理,龚元石,Karl Stahr。冬小麦生长条件下土壤氮素运移动态的数值模拟。水利学报,2004,3:103-110。54. 于红梅,龚元石,李子忠,张小兰。不同水氮管理对苋菜和菠菜的产量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302-305。55. 白玉华,陈阜,龚元石。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72-75。56. 赵爱琴,李子忠,龚元石。 生物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田间降解状况。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2),74-78。57. Yuanshi Gong, Qiaohong Cao and Zongjia Sun. 2003. The effects of bulk density, clay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n soil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 using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Hydrological Processes. 17, 3601-3614.58. Ulrich Dieter Mack, Karl-Heinz Feger, Yuanshi Gong, and Karl Stahr.2005. Soil water balance and nitrate leaching in winter wheat – summer maize double-cropping systems with different irrigation and N fertiliz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168, 454-460.59. Tusheng Ren, Zhaoqiang Ju, Yuanshi Gong, and Robert Horton. 2005. Comparing Heat-Pulse and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Soil Water Contents from Thermo-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Probes. Vadose Zone Journal. 4:1080-1086.60. Hong-mei Yu, Zi-zhong Li, Yuan-shi Gong, Ulrich Mack, Karl-Heinz Feger, and Karl Stahr. 2006. Water drainage and nitrate leaching under traditional and improved management of vegetable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169, 47-51.61. Jianying Gao, Tusheng Ren, and Yuanshi Gong. 2006. Correcting Wall Flow Effect Improves the Heat Puls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Water Flux in Saturated Soils.Soil Sci. Soc. Am. J. 70:711-717.62. Sen Lu, Tusheng Ren, Yuanshi Gong, and Robert Horton. 2007. An Improved Model for Predicting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Water Content at Room Temperature. Soil Sci. Soc. Am. J. 71:8-14.63. 于红梅, 李子忠, 龚元石. 2007. 传统和优化水氮管理对蔬菜地土壤氮素损失与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23(2):54-59.64. Lu Sen, Tusheng Ren, Yuanshi Gong, and Robert Horton. 2008. Evaluation of three models that describe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s from saturation to oven dryness. Soil Sci. Soc. Am. J. 72(6):1542-1546.65. Chen H., Bai Y.H., Wang Q.J., Chen F., Gao H.W., J.N.Tullberg, J.R.Murray, Li H.W., Gong Y.S. 2008. Traffic and tillage effects in wheat produc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I. Crop yield and SOM.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46:645-651.66. Bai Y.H., Chen F., Li H.W., Chen H., He J., Wang Q.J., J.N.Tullberg, Gong Y.S. 2008. Traffic and tillage effects in wheat produc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I.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46:652-658.67. S. Lu, T.S. Ren, Y.S. Gong, R. Horton. 2008. Evaluation of Three Models that Describe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s from Saturation to Oven Dryness. Soil Sci. Soc. Am. J. 72(6):15421546.68. Bai Y.H., He J., Li H.W., Wang Q.J., Chen H., Kuhn N.J., Hikel H., Chen F. Gong Y.S. 2009. Soil Structure and Crop Performance after 10 Years of Controlled Traffic and Traditonal Tillage Cropping in the Dryland Loess Plateau in China. Soil Sci. 174(2):113-119.69. Xinrui Lu,Tusheng Ren, Yuanshi Gong. 2009.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Dispersion in Saturated Soils with One Dimensional Water Flow. Soil Sci. Soc. Am. J. 73(6):1912-1920.70. H.Q. Chen, R.X. Hou, Y.S.Gong. H.W.Li. M.S. Fan, Y.K. Kuzyakov. 2009. Effects of 11 year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oil organic matter fractions in wheat monoculture in Loess Plateau of China. Soil & Tillage Research. 106:85-94.71. H. Wang, Z.Z. Li., Y.S. Gong, Z.Y. Wang and D. Huang. 2009. Single Irrigation Can Achieve Relatively High Produc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iberian Wildrye Grass in the Semiarid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Agronomy Journal. 101(4):996-1002.72. 郑茹梅, 李子忠, 龚元石. 2009. 运用时域传输技术测定不同类型土壤的含水率. 农业工程学报. 25(8):8-13.73. H. Wang, Z.Z. Li, Y.S. Gong, W.H. Zhang. 2010. Forage mass and water use response to irrigation time in North China. Agronomy Journal. 102:926-933.74. Rumei Zheng, Zizhong Li, Yuanshi Gong. 2011. A Coated Helical Transmission Line Time Domain Transmission Sensor for Measuring Water Content in Saline Soils. Soil Sci. Soc. Am. J. 75(2) 1.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7-03-03农业节水的研究获水利部科技教育司荣誉证书(1991.2)。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优秀教师(1995,1996)3.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1996)4.第三届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1997.1)。5.北京土壤学会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1997.5)。6.灌溉农田土壤水分高效利用的调控机理,农业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1999.11)。7.中国农业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2000)8.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0)。9.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3)。10. 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2009)

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辅导:土地经济学的历史与进展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源于社会实践,欲把握其发展规律与趋向,必须把这个学科置于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从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一般可依据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古代社会。 (1)尚未进入文明社会,先是地广人稀无所谓土地问题,继之随着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突现,渐次出现了地权关系、土地利用和土地分配问题,遂引起土地问题的研究。 (2)我国早在商、周封建体制建立后,曾出现对田制改革和田制政策的研究。《尚书、禹贡篇》曾把全国农地划分为三等九级,其后历代都有各自的土地分类方法和农地区划研究,并流传“天人合一”人地关系之说,对农地利用也提出了“因时、因地制宜”、“顺天时、量地利”的用地原则等。这可谓朴素的土地经济研究。 2. 第二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产生以后的时期。 古典经济学家对土地经济问题开始了系统的深入研究。 (1)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学派先驱威廉配第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论断; (2)亚当斯密、戴维特丠嘉图等对地租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 (3)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地租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土地和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上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土地经济学开始从经济学中孕育而生。 3. 第三阶段,20世纪20年代前后。 (1)土地经济学的产生 美国伊利等首先提出“土地经济学”一词,相继发表了《土地经济学大纲》(1922年)、《土地经济学原理》(1924年)、《土地经济学》(1940年)等名著。1945年曾经师从伊利的雷拉特克利夫(R U Ratchiff)出版了《城市土地经济学》。因此,世人公认伊利为土地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迨后,不仅在美国,而且德国、日本等都相继建立了土地经济学这门学科,出版了大量著作。就美国而言,这门学科已经明显地趋向两极发展:一是“土地经济学通论”的综合性在增强,出现了雷利巴洛维的《土地资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同时又向部门专业化发展。现在有些大学院校除开设“土地经济学通论”外,还分别有《城市土地经济学》、农村土地经济学等专著;二是在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专业等商业院校,已涌现出一系列土地、不动产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带动了自然资源经济、环境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为后来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我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 中国最早问世的土地经济学专著是章植的《土地经济学》(1930年)。 最早由大学出版的专著,是原金陵大学农经系师生通过集体调查研究而编写出版的《中国土地利用》(中英文本)。全书共分三册,一论文集、二地图集、三统计资料,调查研究历时9载,1937年先在美国出版英文本(Land Utilization in China)。此专著堪称世界第一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重要专业文献,至今仍为美国许多大学所珍芷。 20世纪30—40年代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陈翰笙、钱俊瑞、薛暮桥、孙冶方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中国土地问题的深入研究,主要代表作有《现今中国的土地问题》(1933年)、《中国南方土地问题》(1936年)等。其后,又有朱剑农的《土地经济学原理》(1946年),吴文晖的《中国土地问题与对策》(1944年),张丕介的《土地经济学导论》(1944年),刘潇然的《土地经济学》上、下册(1945年)等相继问世。而在1949年以前的40年代,中国有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系、农经系都开设有《土地经济学》,视为高级课程,配备了较强师资力量。1932~1949年肖铮在原中央政治学校(后改为“政治大学”)设立“地政学院”和“研究所”、“地政系”主持业务,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1949年以后至70年代,由于新中国进入了全国性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城乡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已有的土地经济学教学研究工作基本上中断了。 1949年后在台湾地区出版的土地经济学专著,则有肖铮的《平均地权本义》(1966年)、《平均地权之理论体系》(1986年),张德粹的《土地经济学》(1963—1979年),林英彦的《土地经济学通论》(1971—1991年)、《不动产估价》(1974—1993年),苏志超的《不动产估价概论》(1993年)、《地权、地税与土地政策》(1994年),唐家柯的《不动产通论》(1993年),许文昌的《土地经济学新论》(1994年)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政治大学、逢甲大学及中兴大学设有地政系或地政研究所,台湾大学等也设有土地经济专业或课程,培养了专业人才。 中国大陆土地经济学的恢复和发展。1980年11月“中国土地学会”在北京成立,并于1983年学会上提出编写《中国土地经济学》专著等;与此同时,1981年在经济学家于光远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相继出版了《国土经济研究》(1982年)和《国土经济学》(1986年)。接着,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正式成立,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和集中统一管理,又相继在“中国土地学会”下筹建了“土地经济研究会”(后改名为土地经济分会),并在不少院校设置了土地管理学院(系)及研究所、研究中心等,有力地推动了土地经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致使在距今20年的短时期内,我国土地经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开始进入了全面繁荣阶段,先后出版的研究成果和专著犹如雨后春笋,不胜其数。较为系统的专著就有:朱剑农的《土地肥力经济原理》(1981年)、《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概要》(1984年);周诚等的《土地经济学初编》(1986年)、《土地经济学》(1989年)、《城镇不动产市场经济问题》(1993年)、《土地经济研究》(1996年)、《土地经济学研究》(续集)(2000年)等;张薰华等的《土地经济学》(1987年)、《土地市场》(1996年);刘书楷等的《土地经济学原理》(1988年)、《土地经济学》(1993年)1996—1998年)、《土地经济研究论文集》(1999年)、《土地经济学》(国地资源干部培训教材,2000年)等;李鸿昌、周治平等的《城市土地经济学》(1988年)、《城市土地经济运行》(1990年);曹振良等的《土地经济学概论》(1989年)、《房产经济学概论》(1992年);毕宝德等的《土地经济学》(1991、1993、1998、2001年)、《中国地产市场研究》(1994年);张朝尊等的《中国社会主义土地经济问题》(1991年);王万茂等的《土地生态经济学》(1992年)、《房地产经济学》(1994年);李铃的《地产管理》(1992年)、《国地资源管理概论》(1999年);徐文通的《房地产经济学》(1992年);高映珍等的《土地制度研究》(1993年)、《土地经济问题再认识》(1996年);曲福田等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理论探索》(1991年)、《中国土地制度研究》(1997年)、《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研究——土地制度改革的产权经济分析》(1997年)、《经济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2001年);张月蓉等的《土地资产收益流失与管理》(1993年);刘维新等的《中国土地租税费体系研究》(1994年);张跃庆等的《城市土地经济学》(199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1996年);张琦的(现代企业制度与土地资产管理)(1995年);董黎明等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1995年);黄贤金等的《土地政策学》(1995年)、《农地价格论》(1997年);张凤荣的《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1996年);唐忠的《农村土地制度比较研究》(1999年);钱忠好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1999年);叶剑平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2000年)等。 中国土地经济学,可以认为已初步建立了如下的学科体系:①土地经济学通论(含通论、概论、原理等);②部门土地经济学(含农村土地经济、城市土地经济及土地资产经济等);③不动产——房地产经济学(含房地产经济理论、房地产市场、价格、投资、金融及经营管理等;④土地生态经济学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经济学等。

  • 索引序列
  • 张凤霞发表的论文
  • 王凤霞发表的论文
  • 张彩霞发表的论文
  • 张凤侠发表的论文
  • 张凤荣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