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写在前面
在此前,我想回溯一下大学四年的旧路,也是我考研的起点。考研的源动力部分便是源于高考带来的失落,大学报道的第一天对我来说却是“逃离”的开始。经过大一一学年的学习,我陷入了无以名状的虚无中。一方面是平常的学习模式几乎就是高中的循环,老师授课、记笔记、期末背诵,好像是预先设计好的程序,为了所谓的学分和排名将自己组织到这程序之中,与我想象的大学、学习文学的方式都有所偏离;另一方面大一我要是在写一些文学性的文章,看的作品也是当代作品居多,一种不自知的反叛让我对现代文学史产生了疏离感与误解,甚至对现代文学的课堂提不上兴趣。
就在那时,我想更多地去了解别的学校的中文系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复旦、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公众号,也就是在华师大公众号我看到一篇老师指导用后经典叙事学分析作品的学生佳作。对当初没有接触过理论的我来说,原来文学还可以这样分析,这就是我读到的第一篇文学评论,那是一次由内而外的知性震颤。2017年11月,在当代文学史课上老师讲到钱谷融的“文学是人学”,那时我也关注了钱先生在不久前仙逝的消息。在图书馆借到了钱先生的《钱谷融论文集》,也是了解华师大中文系的起端,于我来说便是“神启”的瞬间,或曰“回心”的发生。后来又读到王晓明的《所罗门的瓶子》、《近视与远望》,更深刻地了解了华师大的学术传承。2018年初加入了“哼哈二将”的小组,看到了我读过的第一篇论文,后来在毛尖老师的随笔里看到老华师大的后门、丽娃河畔中文系的轶事。3月份,在B站看到黄老师几年前讲的《大话西戏》,一代人的情感结构深嵌其中。2018年暑假专门去过华师大一次(果然很偏),不过暑假校园很静谧,我像一个漫游者闲逛,风景在目击中定格。
2019年2月份便是我准备考研的开始,回到学校后正好看到华师大举办夏令营的通知。大学几年,基本都是上课、逃课、自己看书,没有正规的学术训练,自己“野路子”慢慢摸索。正值这个机会,也想好好写篇论文,不想结果就当作试炼好了。2月中旬到3月,除去考研的间息,每天抽出2个小时来写论文,前期准备考研其实也达到了每天12小时(因人而异,我其实经常自习就没太累)。7月参加了华师大中文系的夏令营,9月份没拿到本科推免,继续考研。
这段历程不只是考研,对我来说也是大学四年终于发现了“自我”,理解文学的意义的过程。
二、考情分析(信息战!)
今年现当代文学初试竞争还是很激烈的,400分的界限近两年已经被挪移、突破、推进。因为时间过于漫长,贮存的能量逐渐消散或内耗。考虑到今年文学考研各个高校的改革,备考方案和答题策略相比从前也需要较大变化。专业课一作文由两篇增加到三篇,考试时才知道(不愧是华师大),记叙文100分、两篇议论文各25分;另一变动是语言文字学的同学和文学的同学作文都是上面这三篇。记叙文是从钱谷融先生考核学生一直保留的传统,他以前就夸过许子东的写作不错。记叙文关键还是真情实感,无需担心文笔不好,今年的作文《我身边的他/她》其实每个人都能有话说,尤其是说真话。第一篇议论文将小说的嬗递与文学史结合起来,较为综合,需要梳理小说发展的脉络,可以援引古代评论小说的名句加以例证;第二篇写语言文字与科学技术,我脑洞比较大…因为不是语言文字专业,我更多从西方文论的后人类理论、赛博格、语言中心主义和视界转换一些方面谈,还有就是华师大的应用语言实验室以及未来文字的转型、“双语红利”等方面来论述。其实看到这题就知道郑伟老师出的了。
文学基础今年变动非常大。题型、重点都变了。填空题取消了,论述题变成四个都得选了。现代文学的郭沫若戏剧、外国文学的中世纪文学(近十年没考中世纪)、意象出大题(以前出过名词解释)基本上都是以前没有考察或者说近几年都未出过的题目。其实题目发下来还挺惊的,确实变动很大。也决定了今后的847复习需要更加系统全面,虽然莎翁的问题剧名解是原题(近三年都考察了莎士比亚),但是名词解释的风格,如沉郁顿挫可以对比以往的真题规律还是变化很大的。今年的灵晕说,可能很多人在这上面失分了。之前我也发过,由于译介的原因,光晕、灵晕、灵氛、灵光的翻译都存在,还是需要多读理论原典,多掌握理论家核心概念的不同表述。本义“aura”在翻译中的多变,正说明了本雅明的魅力哈哈哈,因为本雅明对于考试来说他的理论本身就很重要。
简答题最后冲刺期还是需要把关键词掌握,以免出现偏题,可自己发挥拓伸。中世纪虽然很久没考,但《神曲》可以说是中世纪的重点,作品内容、主题二重性都需要掌握;意象这题,很明显是朱志荣老师的美学研究重点,只不过今年考了大题。再次需要梳理不同时代古代文论关于意与象,意象与意境关系的论点,从“言不尽意”、庄子的“得意忘言”,到汉魏时期陆机《文赋》“意不称物”、《文心雕龙》“意翻空而易奇”,唐皎然、司空图的意境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清代王国维的名句都需要背诵积累。到最后冲刺期可以找朱志荣的论文来看。我认为古代文论今后不可忽视,以往可以不看,但今后可以挑些重点来记忆。虽然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也有涉及,但这本书实在不行,不看也罢,挑些意象、意境、陌生化看即可。以往经常出的茅盾、赵树理、汪曾祺、沈从文等作家是因为华师大的研究中心,以及有老师是研究会会长,或是开设相关作家的研究生课程,所以经常出题。(考研是场信息战,一定多关注老师动态)但是今年考郭沫若,其实是我没想到的。除了书上的“失事求似”、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常识性要点,我开始freestyle了。如我从女性主义理论切入,他的历史剧中多是女主人公,我想到了“性别反串”的文化政治,及其背后的男权意识形态;以及从黄子平老师关于《故事新编》的论文能得到启发,时间性的角度。因为取材战国,过去的时间嵌入当下,过于因此成为现实的“注脚”,过去也被寓言化了。同时也借用了本雅明的关于时间的论述,使这个题答出了自己的特色。所以即使没重点准备也不用担心,灵活使用理论结合文本分析表达。
论述题今年古代文学还是考词,观察以往真题,每年几乎必考词。尤其是李清照、苏轼的“词自是一家”等论点,都需要把词的整体脉络来梳理,以及背诵古代对于词的评论名句。虽然今年考的较偏,“明无词”。但基本上还是词的延伸,可以从共时和历时几个角度来答。如相比宋代词的区别;同时代相比小说、戏曲文体的边缘地位;明代社团现象,如前七子称文贬词等现象;以及词的文学性、社会性与音乐性的嬗变等发面来答。一定要答出思维的综合性。现当代文学考察的通俗小说区别,这题还是很大的。我第一反应便是唐小兵的代表论文和书籍,《蝶影花纷飞》和《再解读》的序言。然而,复试我还是抽到了通俗小说,可能确实看得书多,从晚清—五四鸳蝴—左翼“革命恋爱”欲望动力学—延安(白毛女、赵树理、土改小说)—十七年的革命通俗小说都可以说。但是我可能比较理论化,还是需要文本细读更多谈谈作品就更好了。PS:感觉是罗老师出的题目,唐小兵的《再解读》的后面推荐便是罗老师,这本书还是非常有奠基性的,建议都要读。文论的古希腊悲剧很重点,外国文学分析诗歌:新批评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即可。
三、专业课补充
在上文中我已经详细分析了今年考题和以后的复习方案的变化,在下面我就不再展开赘述,说一些自己的笔记心得和备考安排吧。
考研的专业课笔记都是自己整理的电子版笔记,因为可能我的考研过程比较不同,在第一轮(2月—6月)的时候我就想要把自己的笔记作到最好的状态,后面几轮不需要加入太多东西。所以第一轮电子笔记,我一直在看专著,除了一般考研推荐的《十五讲》系列,包括大学期间看过的汪晖的《反抗绝望》、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蔡翔的《革命/叙述》我都专门选择了最精华的论点加入笔记中,还要关注学术动态,2019年5月4日正是五四百年纪念,出了很多文章。我又从中填充了很多内容。古代文学因为一直知道华师大的词学中心,像朱惠国老师他们的论文其实在第一轮我都有在看,此外还看了程千帆、叶嘉莹等先生的《唐宋词十五讲》《风景旧曾谙》一些论词的专著。外国文学除了徐先生的《西方文学十五讲》,还有纳博科夫、吴晓东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都是在当时看的。文艺学主要看得比较杂,从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到伊格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当然,这本书基本是考研必备了》…常读常新),还有本雅明、詹姆逊、福柯的一些书都可以看,理论体系逐步建构起来。所以除了学校提供的基本的文学史参考书目,我主要的精力是放在专注的延伸和拓展上。在文章最后,我会列些读过的一些书目。
在第一轮,除了整理笔记(大框架脉络和具体的电子笔记)外,背诵的工作主要是朱东润的作品选,尤其是诗词的背诵,为后来的古代文学举例打下基础。
6月—8月,是我继续看专著的过程,继续完善自己的电子笔记。有一点很重要,一开始就要抓住真题的规律,我专门做了彩色的真题分布规律表格。就像我在前面说的,考研是场信息战,一定要从真题来把握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动态。古代的词学;外国文学从前偏重后现代、俄国文学,近几年偏重文艺复兴、19世纪浪漫派,当然还不能忽视今年出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交叉点的但丁;文艺学的意象、陌生化、加达默尔、新批评等等。
9月—11月,基本上笔记添加的已经够多了,可以开始背诵了。刚开始背诵最好全面些,有些注释、不重要的内容也需要掌握。因为后来就不会注意琐碎的方面了。基本上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记忆,非常痛苦,每天都要回顾复盘,但是痛苦过后会发现背诵的内容在考场便可灵活运用。后来做出了调整,可以扩充艾宾浩斯的容量和弹性,把最容易忘记的部分加以巩固。
12月:最后冲刺。一定要再看一遍老师的高下载论文,结合老师近期动态进行预测。比如中文系首页的老师讲座,好像就有厦门大学刘奎老师12月去讲了郭沫若…还有一些意象、浪漫派,老师最近出的专著都要关注。最后的背诵是以关键词为主,无法像刚开始那么详细。但是只要全面系统,以关键词为线索,就能自己发挥,甚至在考场的紧张空间闪现新奇的火花哦。
专业课一作文前面已经具体说了。具体时间是在10月份,一周练笔一次,议论文和记叙文。我练的其实主要是记叙文,理论自己灵活运演成文就可以,记叙文一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中文系的学生文笔都不会太差的。当然如果写作水平不好的也可以听听新祥旭一对一的写作课,老师会针对性的指导,总结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一些参考书目
当然都只是个人看的一些书,初试还是要抓住基础书目。可以在豆瓣搜一些研究书单,结合报考学校老师的研究方向。当然还有一些文学评论的公众号,以及B站上陈晓明、张清华、复旦古文学、朱惠国老师、台湾文学课程等等一些有价值的视频可以看。
考试要求的基本书目:
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以补充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当然,北师大、南大都有自己的书,但是三十年还是最为经典的。还可以加入许子东理想国出版的《现代文学课》,非常好,说实话。
当代文学:洪子诚《当代文学史》、陈思和《当代文学史教程》(挑着重点作品看看就行,主要是讲作品》、陈晓明《当代文学史》(个人推荐,比较理论化,很新颖。华师大给的书目是没有的)。
个人推荐:加入洪子诚《问题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稍微看看就行,主要看论文精选,别的价值不太大)《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古代文学:袁本《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不用看,可以加入复旦大学骆本文学史。
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可加入《西方文学十五讲》,纳博科夫文学讲稿部分选读,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西方文论:朱立元《当代文学理论》、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很厚,只挑重点的古希腊悲剧理论、康德、黑格尔一些常考的来看就行)、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个人推荐,通俗易懂)。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基本上不考了,可以挑着意象、意境、陌生化一些看,这本书一直为人诟病写得太烂)。
古代文论:这个要重点说一下,以往没考过大题,但今年改革了专门考了意象的简答题。这个是华师大朱志荣的研究方向——美学上的意象、意境要重点看他的论文。因为古代文论太多了,没必要全看。推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现当代文学复试书目:王晓明等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非常经典的编著,里面收录的经典文章建议初试就可以看,整理论点笔记)
最后祝所有人都逢考必过!!!
一年的努力奋斗,让自己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秋冬轮回,又是一年春风吹暖,如今我终于如愿进入了我理想中的校园!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一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练习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好啦!不多说,干货送上。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初试科目:(706)中国语言文学综合知识见招生简章 (808)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见招生简章 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吴秀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三大本《浙江大学文学期中期末试题》年年有原题先说英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环节:单词和真题。关于单词单词一定要会,不用着急做题,先将单词掌握牢,背单词的方式有很多,我除了用乱序单词,我还偏好使用手机软件,背单词软件有很多,你们挑你们用的最喜欢的就好,我这里就不做分享了。我们考试的时候就是最直观刺激的就是文字信息,所以根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讲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利用重复,将这个文字信息与我们大脑之间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这样我们提取的速度也就会达到最快。都说考研有很多生僻词义,其实不是的,很多都是书面语言常见意思,只是我们不熟悉书面语言而已。比如casualty表示伤亡,我们口语常见是casual 随意的。这种能力一定不是背单词搞出来的,而且需要扎扎实实坐下来读书。关于阅读第一次我阅读很差,对答案错了一大半。这次我阅读是满分。如何做到?我非常认同老钟的观点,不要再管命题人,不论谁命题,不论什么题型,都是围绕着你有没有读懂作者在说什么,题型的存在只是从不同侧面考察这一点。只有回到阅读本身,才会真的恍然大悟,而不是被定位的思想牵着盲人摸象。我算明白了为什么考研这么重视阅读,当你真的学会了读学术文章,你才会体会到一个研究者的乐趣。关于真题对于真题相信各位已经耳熟能详了,它的重要性我就不多提了。我做的是木糖英语公众号里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讲解很详细。有如果你复习的时间早,时间充裕,可以考虑背完单词在做。但如果是和我一样暑期才开始复习的,就不太建议你们怎么做了,直接上手就好了,可能之前有人会说难度差不多,但根据这两年考试情况来看,英语的难度降的确实挺多的,尤其是考前千万不要为了挑战自己,拿出来练手。我考研的时候有一位研友,就是最后一个月又把英语拿出来做,而且又自己臆想了觉得今年考试会更难一些,所以他那个时候考试就没有发挥好,英语才考60多。对于要不要把真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翻译一遍,大部分的经验贴都在强调,要把真题的句子一个个翻译出来。做真题的经验就是一定要重视文法的学习。考研英语和四级有一个小不同的特点,前者是半学术语言,后者是生活语言多点。所以前者的句子一般都比较长,后者系生活语言,所以比较简短,也相对比较简单。而长句子里面一般都会有些复杂的语法和固定搭配在里面。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小的单词:“as”这个单词是考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之一,它人小鬼大,用法非常灵活多变,有人统计过大概有九种用法。不懂他的用法,你也能大概读懂文章,但是绝对无法精确理解。类似这些,最好自己搞一个精彩句子的收集本子,慢慢积累。专业课部分接下来是专业课的内容,文字或许会很长,但一定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一些细节的描述以及潜在的信息需要大家耐心的阅读与挖掘,笔芯!!一、专业课一section 1—侧重点在大家进行考研专业课复习之前可以简单的用SWOT分析一下自己,这样一我们能够更加清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再次强化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劣势,如果能将这些做好,那么胜利,就近在咫尺。Section 2—具体建议由于考试总共有两门专业课需要进行复习,专业课二我会在后半部分向大家进行介绍,接下来我主要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专业课一的复习心得。首先要以真题为主,如果可以请分析专业课历年真题,在浏览真题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在书中标记出来,着重复习。记住真题是有可能反复出现的,所以一定要将真题吃透,明确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勤加练习,例如:在专业课的复习时,请整理出自己的讲义(建议是手写版),也可以参考学长学姐整理的讲义,提取重点与难点。一般专业课题目的命制,是根据出题老师的个人偏好以及本专业的学科重点和研究热点来进行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真题的熟练掌握来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接下来我主要跟分享一下主观题部分的复习经验。一般专业课涉及的主观题型都较为的简单,熟练掌握专业课书目即可答出,记住熟悉教材与课本是关键。例如:1、《重放的鲜花》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五十年代中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创作了“干预生活”的作品。后来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他们受到严厉的批判,作品被打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到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左泥,吴真从这些作品中选取了王蒙、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17位作家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2、三大能人:郭世富的特点是老奸巨滑,公开对抗,善于进行合法斗争,是农民中自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姚士杰阴险毒辣,表面老实,暗使阴谋,习惯于背地里较量,是反动富农,敌对阶层。郭振山就是自私、雄心勃勃,既善于隐蔽又锋芒毕露,是党内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3、新侨会议:196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旨在克服文艺界“左”的倾向,正确认识和解决艺术民主和艺术规律两个重大问题,并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论述题部分的答题技巧:在进行大题解答时,首先一定要将专业的基础概念记清,并且牢记重要的知识点。在进行作答时我们一定要灵活的运用理论应用于实际场景,结合某种理论分析现实的情况等等。在进行论述题作答时,大家尽量回答的全面一些,并不要求做到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抓住重点,按点答题,答题时思路必须明确,将专业知识与自身的理解相结合。例如:1、分析白嘉轩的形象。白嘉轩是白鹿原上白、鹿两个家族的族长。就个人品质而言,白嘉轩的完美几乎是无可挑剔的。作为一个敬恭桑梓、勤于稼穑的农人,他身上有着民族许多优秀品质。他靠自力更生建立起家业,又靠博施众济树立起人望;无论是治家还是管理家族,他都能守正不阿,树德务滋。尤其是对文化人朱先生、冷先生的尊敬、效仿,对老长工鹿三的尊重、提携,都表现了他在一代农民中的卓尔不群。白嘉轩始终怀有一个愿望:按照自主的意愿治好家业,按照治家的方法管理好家族的事,使白鹿原的人们家家温饱,个个仁义,从而使自己的声名随之不朽。他从未放弃过个人的私欲和名誉,却也不放过任何可以济公好义的机会,把一己的价值实现寓于家族和乡里的事业发展;他首立了乡规、乡约,确立了自己的族长地位,又使乡民们有规可依;他修祠堂、建学堂,树立了自己的威望,也使孩子们上学读书有了保障;他与鹿子霖明争暗斗,守住了组长的宝座,也阻遏了恶势力的膨胀;他处处救助受难的人,使自己的人缘、人望大增,也使处于不断战乱的人们的受害程度得到一定的减轻。他的以人为本、自立为本的人格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基于小农经济和田园生活的文化意识和人生追求Section 3—总结与小技巧同时大家一定要注重平时的模拟练习,这样在考场上做题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做模拟题的意义在于找出自己的“盲点”,以便我们及时复习和补救。同时,在做模拟题时,我们千万不能气馁或者垂头丧气。这某次模拟练习的题目正好击中了我们的知识“盲点”,只要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及时复习和补救,并把它扎实有效的弥补之,这不仅不会影响我们最终的考试,而且还会避免考试中会因此而失分;我当时用的是研吖版练习题解析,它不是依照章节进行,而是依照板块,更适合全面复习检测使用,有利于宏观了解。它的编排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容纳了重要冲刺知识点,有利于难题型的解答。这本书都是历年预测真题比较准的,题的质量也都不错,有条件最好都买,买来一定要做,一些重点题可以着重的去背一背。二、专业课二专业课二有大量需要背诵的部分,接下来我会跟大家介绍一些背诵的小技巧,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我们的复习效率。其实,无论是专业课一还是专业课二都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背诵,作为一名文科考研学子,在复习考研时只有华山一条路,那就是背!!!接下来就跟大家介绍一下我所总结的背诵技巧吧,都是满满的干货哦。section 1—联想+顺口溜我的方法是把记忆的东西编故事,把分散的的几句话的首字抽出来编成顺口溜,并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编造的画面,然后就会记得非常快也非常牢固,这个方法屡试不爽,特别适合记忆多个分散的没有联系的句子。因为专业课的知识有时非常的零散,关联性并不是特别的强,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碎纸片”式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按照一条线索或者形成一套系统,这里没有固定的模式哦,大家根据自己的记忆习惯进行总结即可。例如:1、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论),指出所评作家作品的优点、缺点,指出其与此前的或同时的作家作品的相同和相异之处,确认其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和在某一时期文学的横断面上的位置,发现、认定正在形成或进展中的文学思潮并判定其性质,分析其在文学发展中的正面或负面作用。2、学批评写作的方式、角度与所评作品紧密相关,例如,作品的体裁、样式相同,批评文章的着眼点和写法也就不同。评论小说,往往要关注它的人物、情节和环境;评论诗歌,往往要关注它的意境、诗味和诗法,加进对作者生平和文学经历的介绍(孟子:知人论世),借鉴西方新批评的相关理论;评论散文,往往要关注它的辞藻和间架结构;评论剧本,往往要关注它的戏剧冲突、戏剧悬念、戏剧情境以及人物和台词。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按照某些线索将这两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在这里就不多的向大家进行赘述了,大家自己总结即可。Section 2—“艾宾浩斯”升级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同时也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人的记忆是有缺陷的,因此会不断的遗忘,需要重复的记忆才能确保不会忘记。其实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专业课学习中的知识点以及相关概念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我之所以称之为“艾宾浩斯升级版”,是因为我在“艾宾浩斯曲线”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其成为更加适用于专业课背诵的方法。在进行背诵之前,大家一定要把笔记工作做好,这样有利于我们化繁为简,将笔记与课本进行结合,那么我们的背诵将会更加具有条理性,我们一定要将笔记尽量做到全面。例如:1、复述是在对叙事体文学作品和戏剧类文学作品的批评中经常要做的工作;抒情作品也可以作另外意义上的复述,因此,复述能力便成为文学批评写作的一项基本功。这并不是说,文学批评文章中一定要有复述;即使定稿后的文章中没冇复述的成分,作为一种准备,批评家对作品作出复述,对于他深人细致地把握作品,也是大有助益的。复述学术论著或者历史著作需要概括能力,抓住要点,提纲挈领;复述文学作品则有所不同,要发现和体认文眼诗魂,更需要感悟力。一般人往往把复述看得容易,以为讲出故事梗概、综合段落大意就可以了,这是绝大的误解。2、文学批评中的复述,在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对作品情节的复述。文学家编织情节,每每追求丰富性和曲折性,有主线又有副线,有明线又有暗线,腾挪跌荡、穿插错综、变幻多姿。批评家复述时首先是要在纷繁的头绪中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对于长篇小说或多幕剧本情节的复述,尤须提要钩玄。将笔记整理好之后,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课资料划分为20个单位,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方法标号并背诵。这个方法非常得实用,第一,这个方法把目标更加细化了,每天早上看什么以及晚上学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划,第二,利用遗忘曲线让背过的东西反复加强记忆,做到想忘记都难。Section 3—费曼技巧—史上最强学习技巧费曼技巧被称为史上最强学习技巧,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一个需要学习的概念,最好是我们没接触过的,或者是感觉新近接触的让自己觉得受益匪浅的概念。2、把这个概念按自己的理解,完整的教给另外一个人。注意,是能达到教会人家的水平。3、如果在教的过程中你觉得自己讲明白了,但别人听不懂;或者你讲着讲着发现自己讲不明白了,卡壳了,这也是正常现象,别不好意思。这些地方正好是你知识的薄弱点,把这些地方的知识点重点记录下来,然后再去翻阅表达这个概念所需要的资料。重新理解后,再复述,循环往复,直到完全理解透,能通畅的讲解出来为止。实施费曼技巧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写下来。而不是在大脑中想,因为我们的大脑的短期记忆容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为了最优化使用大脑,我们需要写下来,让大脑腾出空间,做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学习完之后,可以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说给别人听,可以是在吃饭的路上给家人或朋友打电话,讲述自己学到的知识。当我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的时候,说明我们理解了知识的精髓,同时也加强了我们的记忆,我们可以将相关内容打印下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就像我所做的这样:同时在背诵时一定要做一些模拟题,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下研吖版练习题解析,不是依照章节,而是依照板块,更适合全面复习检测使用,有利于宏观了解。它的编排较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容纳了重要冲刺知识点,有利于难题型的解答。这本书都是历年预测真题比较准的,题的质量也都不错,有条件最好都买,买来一定要做,一些重点题可以着重的去背一背。Section 4—学习运动双结合每个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当我们长时间学习的时候就会疲惫,因此需要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如果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老是想着玩手机,可以尝试一下“番茄工作法”手机定时50分钟,在这50分钟内完全专心学习,时间结束才能休息。同时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做一些运动,我的做法是学习2个小时就休息,让自己躺下冥想5-10分钟,然后再做100个俯卧撑,再回去继续学习。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课改培训,这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思考
1.加强古典文学的教育
以西方的教学为例,西方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对古典文学的教育,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文史哲所遗留下来的经典,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精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着的语言文化,就应该更好地把它发扬光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是需要在古典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歌赋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创作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自学古典文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创作。
2.加深现代文学的教育
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探索、运用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讲座,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实践工作能力。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让汉语言文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正面的情感意识,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采用有效的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间之间的互动,完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完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把文字、影象、声音与专业教师的讲解充分融合到一起,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不仅把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真正地展示在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最佳的感知体验。建立学校专属的汉语言文学的资料库,为学生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4.渗透德育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的热情。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带入到学生精神层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判断力,达到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只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应该在古典文学、现代文化、国外文学、现代汉语等方面多下功夫,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系统、理论框架。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最新的教育资讯,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多的专业理论,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构建出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引导。
二、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一、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有效途径
1.为学生提供策略模式,使学生在写作个性和共性之间的问题
为了明确和规范公文的写作,在公文写作中,结合每个文种讲解的特殊情况, 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公文总体形式与内容的撰写策略模式,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个性中反省共性,在写作共性中思考个性。如:为了解决应用文体中的标题撰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键问题, 要根据教师的写作教学经验, 为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标题模式。公文的标题主要有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等三个部分组成。而这三个部分中是由介词来连线的, 如:“XX 市人民 *** 关于号召全体公务员向 XX 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关于”是介词,而“的”是助词,再加上主谓结构就组成了事由连线文种。 如:“XX 市人民 *** 关于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统治”中,连线文种是动宾结构和介词“关于”组成的。 这样从连线词、语法等方面,进一步的规范了公文标题的写作。同时,在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解读中,标题是告诉读者,“XX 市人民 *** ”是发文的机关单位,是高级别的发文单位,同时也是有权利发文的单位,其次告诉了读者这篇公文负责人。
2.展开主体,按照主体要求、期望相辅相成,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
为了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 要根据应用文体的各个文种,统治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的叙述,展开主体,按照主体要求、期望相辅相成,如:公文中的行文背景是行政单位具体行政过程中管理视野的体现,是前提、原因、条件,在行政工作中,要关注全面工作从大局出发,为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提供标准与参考。 其次,发文事由中,关注上级相关活动、要求体现了一种行政归属。上级单位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于自身工作的安排,因此,公文写作中,行文的原则就是在安排过程中上级相关活动、精神,也是行文权利的保障。 另外,公文写作中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具体、明确。因此,针对此次工作之前所召开的相关会议,发文要确立相关精神。由此可见,按照国家巨集观层面专业、行业背景、上级工作、活动本级工作、活动、前期工作目前工作、群体个体等顺序来考虑安排写作内容,而行文的核心事项、背景、意义等组织安排、希望、要求,可以为应用文体的写作内容实践提供行文的形式策略路径,可以作为具体的行文方向。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实践的有效途径
1.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设定课程设计环节
根据课时设定与专业特点, 应用写作课程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如:在年中总结活动中,单位会依次产生 XXX 关于年度先进个人、 集体选拔的实施意见、XXX 关于召开 XX 年度先进个人、集体表彰大会的通知等四个文种。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为学生设定一次活动,选择一个独立虚拟的工作环境,以下级单位的名义回文,以上级单位的名义行文,从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 并且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角度的意见,要选择相关课程教师参与评判这类课程设计,从各个专业角度进行考核。
2.熟悉掌握常用公文,并进入其实践环节
重点训练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会进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因此,要按照级别区分熟练掌握常用公文,公文写作内容必须要进入其实践环节,重点训练公文的写作,如:根据设定主题下文,把学生分成小组,第一组为上级,重点训练行文的语气、要求、内容的组织安排等。 根据上级来文选择文种,第二组为下级进行回文,重点训练回文的语气、目的等,接着两组互换位置进行第二次写作时间训练。
3.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写作实践与训练,突出日常实用性的写作实践与训练
大一的学生保留着高中写作思维惯性,因此,要重点掌握理解基础写作知识,设定是叙述性、说明性较强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文种的训练。大二、大三的学生具备了基础知识,因此采取各类专业文书的实践训练,结合其他专业知识,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形成知识的应用和互补。而大四的学生重点是学习就业单位急需实操性文书,因此,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吸引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实践训练。 另外,在家庭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写作实践,突出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推广到整个班级,从而实现写作实践训练的目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目标院校本科水平。
基础复习阶段(6-8月)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并在考研论坛、新祥旭考研文库、研招网等等类似的网站上面搜历年真题来练习。
——《雅舍》赏析 梁实秋(1903~1987),名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一生著作甚丰,散文集《雅舍小品》一、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小篇之首。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国难当头,大学教授到重庆只能住陋室。明明是陋室,却偏偏称“雅舍”,这表现了作者对战争年代的无奈,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自我调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天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的情怀。 文章开篇简洁自然,像是闲来之笔,但在读到“砖柱”、“木头架子”、“瓦”、“竹篦墙”、“泥灰”时,我们能从“孤零零”、“瘦骨嶙峋”、“单薄”、“可怜”等词语中体会以作者不满的情绪。即不满却又对它的“好感油然而生”,可见其文风之幽默。由此我们便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经济”一词,为什么在写到“雅舍”的时候用了引号。 在作者眼中,“雅舍”各有它的个性和风格。其一、“雅舍”筑在半山腰,前临稻田,后接榛莽,围以竹林、水池等,是一亦俗亦雅之地。由此,作者得出为友之道,“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其二,“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这样的句子用词逼真、细腻,真实地再现了房子的简陋和不方便,字里行间又表现出作者处之泰然的幽默感。堂堂知名教授居此陋室,本已无限辛酸,而他却以旷达超然的胸襟从容视之,以宽缓舒和的语气予以调侃,自具雅人情致,别有况味。其三,和人共一套房,常有“隔壁戏”:“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出来,破我岑寂”。陋室多有不便,但作者却以审美的眼光,从中挖掘出它的许多可人之处,听话听声,言外之意也很有分寸地表现着作者闲适、散淡、不与人争的生活态度。其四,居此“雅舍”,又有鼠、蚊相扰,我们看到作者用了“骚扰”、“猖獗”等词语,这或可理解为作者内心的不满,对生活、对战争的不满,却没有直抒胸臆的愤怒和反抗,所有的语句仍然是对“月夜”、“细雨”的欣赏,对“简朴”之风的追求,对“似我”、“非我”境界的陶醉。其五,尽管条件简朴,但“一事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文中以戏谑的语言说壁间不挂显要的照片,也没有牙医的博士文凭,更不需要张贴电影明星影片等,表明作者对物质需求不存奢望,坚守独立的人格,不攀附权贵,不随意从俗。 本文语言典雅清朗而又富于幽默感,偶用文言词句,也是信笔而至,娓娓道来,明白流畅,雅俗共赏。
为什么 不自己写
一、填空题1、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标志前期最高成就。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3、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领衔者,《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一部带“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4、曹禺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5、赵树理《小二黑结婚》。6、丁玲前期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名词解释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2、问题小说------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 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接刺激。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其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作者的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3、三美------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4、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他们坚持思想革命,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5、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其基本成员除前期新月派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外,主要有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人群,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其创作主张:“单讲外表的结果只是无意义乃至无意识的形式主义”,“一首诗的字句是身体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仍然采用了“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其重点的转移是明显的。这同时就意味着对闻一多所坚持的“格律是艺术的必须的条件”的立场的一种松动。要回到内心世界,回到诗的艺术世界中,强调抒情诗的创造。6、新感觉派------30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是第二代海派,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的登场,清楚地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引入,已然越过了初期,进而问鼎于独立的地位。对于海派自身来说,由于它与世界新潮文学携手,同步发展,也就终于冲出了旧文学、旧小说的藩篱,让市民文学越过仅仅是通俗文学的界线,攀上某种先锋文学的位置。代表作家:刘呐鸥、施蛰存。7、京派小说------30年代京派文人活跃在《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 文艺副刊》、《文艺杂志》这些重要的北方文学报刊上,形成有别于左翼,又与海派对峙的一个鲜明的小说流派。所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其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三、简答题1、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的核心即精神胜利法。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他永远都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鲁迅的《阿Q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而从人类学内涵来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是一次绝望的轮回,只能无奈地返回自身。这样,“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的失败的屈辱状态,只会使人因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提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2、茅盾的小说成就------茅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其次,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其性格塑造更能显示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时代特征。茅盾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主要创造了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由于种种原因,在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民族资本家形象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茅盾的独特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具有特殊的历史的、美学的价值。此外,作为一个自觉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他对小说结构的极大注意,也是他的显著特点。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在小说艺术表现上,他特别注重于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对提高心理刻画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3、吴荪甫人物形象分析------吴荪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其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吴荪甫性格中强与弱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搏斗,其发展趋势是前者不断地让位于后者。吴荪甫是中国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人”------与旧的封建地主阶级完全不同的民族资产阶级,他在精神上无疑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兄弟。茅盾称他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有着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可惜他生不逢时。他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而且是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帝国主义经济大肆侵入中国的30年代中国社会的民族资本家。他有着种种不可克服的矛盾:他自身所具有的封建性使他在包括妻子在内的周围人的关系中经常处于孤立地位;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他在与背后有着帝国主义撑腰的厚颜无耻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不能不感到自己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这种软弱性投影在他的心灵、性格上,就形成了他本质上软弱的一面,在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他的狐疑惶惑,在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最后导致了精神上的崩溃。吴荪甫性格的复杂性,主要集中于他包含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内容,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而他的悲剧命运正是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4、分析郁达夫笔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固自戕,也不愿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来表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这些在艺术表现上往往显示出郁达夫小说所特有的感伤美、病态美。作者竭力抒发他主人公的苦闷情怀,及由此而生的颓废和变态的心理言行,从中提示出一种“时代病”,这在“五四”运动高潮过后是有相当代表性的。郁达夫一方面紧紧扣住了青年知识者本身的生理的心理的病态,一方面指出青年的制造者是黑暗的病态社会。笔下病态人物的命运,又是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相联的,祖国的贫病也是造成青年“时代病”的重要原因。5、觉新人物形象分析------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他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潮,而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旧家庭,以致在专制和压迫面前妥协屈从。他每一次向恶势力退让都以牺牲别人为代价,而他自己也在罪恶的泥沼中难于自拔。不过他毕竟是个善良的弱者,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这些都大大加强了人物的悲剧性。作者对他充满同情,同情之中又无不批判。《家》的结尾,终于有所醒悟,并表示支持觉慧的出走。在《春》和《秋》中,思想上产生明显的转变,逐渐抛弃了他的“作揖主义”。6、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这部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幻想当一个有稳固生活的劳动者,可是他被腐败的环境锁住,受“逃匪”“侦探”等的欺压、“虎妞”的陷阱,加上他自身固有的缺陷,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赚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都更沉沦堕落一层,愈来愈接近最黑暗的地狱层,最后完全变了个人,真正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他想向命运搏斗而终于向命运屈服,他的一切幻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性。他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吞噬,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小说直接解剖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提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人们从中可以感触到老舍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的忧虑。四、分析题 1、《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将在1918--1922年连续写的15篇小说编为呐喊,1924--1925年的11篇小说收入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1)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2)在观察表现小说主人公时,有着独特的视角: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痛苦”。他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3)小说情节结构模式为“看与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A、“看与被看”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二元对立。在这类小说中,在好奇的看客看被看者的背后常常有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另一类的二元对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在这类小说中,人物与作者的距离大大缩小,作品中渗透着较多的鲁迅的生命体验。B、“离去--归来--再离去”也称为“归乡”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小说中,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一个复调。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鲁迅的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2、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认为社会只有在这种不断批判中才得以进步,要求人的个体精神独立与自由,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这种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和尖锐性,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 (二)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他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他最为关注并且要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他的“推背式”的思考方法,深刻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自然也是刻毒。他的杂文思维是非规范化的。常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打开全新的思路。他杂文的犀利刻毒还在于他的同样违反“常规”的联想力(想象力)。 (三)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勾画个与类统一的类型形象,可以说是他杂文基本的艺术手段。他不对某人做出全面评价,而是将某人一时一地的言行作为一种典型现象来加以解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只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某一点,而有意排除了为这一点所不能包容的某人的其他个别性,特殊性,从中提炼出一种社会类型,“没有私敌,只有公仇”。 (四)杂文的主观性 他的杂文是由某一外在客观人事引发的,但它所关注与表现的,却是作者自己的主观反应。一切客观人事都是要通过他主观心灵的过滤折射,才成为他的杂文的题材。读者能够透过杂文里的描述与抒写,看到活生生的他。 (五)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杂文的语言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自如地驱遣中国汉语的各种句式,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杂文的语言又是反规范的,他仿佛故意地破坏语法规则,违反常规用法,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峻的美学效果:这都是鲁迅为表达自己对外部事物的独特反应、内心世界的“离奇和荒芜”所需要的。
可以去百度文库看看。。或者去考研论坛找找。。
首先,我非常不赞成买ipad看论文。诚然,ipad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工作、娱乐上的便利,但高校里面大多数同学还是以娱乐为主,看电影、刷美剧、玩游戏等是其主要作用。ipad毕竟偏娱乐,你若真想好好学习,可以入手一台好的超薄笔记本,轻量便携,于学习有更大的作用。看论文,你得先问自己,你喜欢看论文吗?有些同学喜欢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来找想法、思路,徜徉在论文的海洋里,也很享受,这种类型的同学比较善于写;而有些同学不喜欢看论文,一看论文就头疼,而这种类型的同学比较善于动手实施。同时,我相信大学里有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类似的想法,比如我要好好练字,想入手一支很好的钢笔;我要学编程,打算买一台苹果笔记本等等。这种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真正想做一件事,不在于外在的工具,而在于你对知识的渴望和自我的严格要求。
看个人喜好吧,不一定非要买,用电脑笔记本还是一样的。看哪个比较方便。由于自己喜欢在图书馆学习,正好笔记本也用了好多年,就换了个ipad。买之前问了一部分人,查了一部分资料。看了下性价比感觉还是不错的。反正主要就要用来看论文做笔记。都说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我感觉只要你有心去做一件事,所有的困难都会给你让路的。做什么都是一个道理。顺便给大家推荐几个看论文做笔记的不错的app:1.首推pdf+Xmind(是一款论文做笔记的神器,主要是下载论文格式是pdf还好说,如果是caj格式的话还需要在caj app里面转成pdf格式。然后用到分屏,可以一边做笔记,一边做思维导图,非常方便)。2.goodnotes和notebility,这两款都是平常做笔记的好帮手,非常好上手。3.平时看论文累的话,就用ipad开启绘画模式放松一下,常用的就是procreate。做点小涂鸦,非常随意的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觉长时间看论文带来的疲惫感觉一扫而空。言归正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提前预祝自己开题顺利。
我们可以这样记笔记。按照参考书上的章节目录为顺序,每一节都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总结知识点,在这个模块中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版本的教材中的不错的观点,这些后面在背的时候会用到,非常有用的,也是后半年最应该倚重的复习资料。第二个模块记自己的读后感,把自己对于这一节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也许会比较私人化,会比较非主流,但是毕竟是自己的,都是自己消化后的成果,虽然拿不出手,但是毕竟都是走心的。后面再看到时,能马上回到第一次复习时的情境,多看几次,知识点自然也就非常容易地记住了。第三个模块专门用来提示自己,我这里掌握得不好,需要再找其他资料或者跟同学们交流下才能吃透。我这里背了很多次还是背不会,需要多花点时间背。
该问题已过期。。。
论文已发表,请上百度搜
看水浒反思农民起义今晚看电视,画面定格在水浒上。故事已经到了水浒的后半段---宋江招安。不经意间触发了我的思考,宋江为什么要招安?他为什么不造反到底,自己做皇帝?据说,毛主席在他晚年行将就木之时最爱看的一部书就是水浒传,而且水浒传能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毛主席给敲得板。其实,水浒传的可读性并不大,相对于其他三大名著来说。毛主席之所以要敲定它为四大名著之一,我想应该是水浒传的背后所表达的对农民起义深邃的反思,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纵观中国历史,农民起义最成功的有两次,一次是刘邦建立的汉朝,一次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生活在明朝,所以,他笔下的宋江招安应该渗透着对朱元璋等农民起义的许多反思。北宋历史上真正的宋江起义,其实不是招安,而是被一向在军事上注重“内重外轻”的宋朝给镇压了下去,北宋军队把宋江打的无路可退,最后不得不投降了朝廷。作者施耐庵之所以要虚构宋江招安,其实,是因为他对农民起义的去路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对农民起义的方向产生的一种逆向构思。中国的农民起义没有一个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要么被朝廷镇压,要么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这些局限性不仅仅表现在它被地主们利用,我国农民忍受压迫的底线本来是极低的,只是因为某个朝代的政治逐渐腐败,贪污腐化盛行,剥削不断加重,造成民不聊生;然后,老天爷再给他来个雪上加霜,这样,才能最终激起农民们的揭竿而起。然而,天灾往往不是全国性的。比如,安徽发生天灾,再加上统治者的人祸,就会激起安徽的农民起义,而同一时期江苏的收成还过得去,虽然算不上国泰民安,但也没有饿殍遍野,还不致激起反抗。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个很不好的结果,安徽起义的农民们在打到江苏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演变成“强盗”。他们到了江苏会无恶不作,见官要杀,见民要杀,见到贫下佃民们还是要杀!这个在明末农民起义中的一支,张献忠的胡作非为中不难看出。当然,稍微有建制,爱民一点的农民队伍就有可能最后取得胜利,朱元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在马克思主义未产生之前,农民起义的结局都是很糟糕的,即使在起义之初那支队伍有多么的能够“替天行道”,最后,也会演变成为它的头目争夺天下的工具。2010年11月30日晚
如何写好历史论文写作的过程,我们练习写作,须先拟定计划。了解范围内的史料及其有关的问题。其方法有二:一、先知材料而后引起写作的兴趣,例如唐人李延寿参修晋、宋、齐、梁、陈、周、隋诸书,熟悉南北朝时期的史料,而后决定作《南史》。二、先有意作书,而后从事于搜集史料。例如徐梦莘欲作《三朝北盟会编》,而后搜集徽钦、高三朝与金人和战的史料。自古以来的著作家,皆无不出此二法。我们写作论文,固然也是这样,更必须先有理论基础,并能运用。且在写作动手之前,必须了解社会上对于这书的编写,是否需要,前人写作有何缺点,计划写作的史书。将有何补充或贡献等问题。否则徒耗精力和时间,所谓劳而无功。若作为锻炼,则无不可。著书或撰论文,或练习写作,必掌握材料,并先有一概念,作为写作的起始。概念的来源,或从实际斗争出发,或由于读书引起某种疑问,而欲作进一步的研究,或有心得,改正前人的错误,或比较某一事件各种不同的记载,而求得真相,或受师友的启发,而深入研究。我们有了概念,才能草定内容的大略及编制的形式。著作价值的高下,固决定于它的内容,而编制是否适当,也有一定影响。所谓编制,属于著作的外形,如章节的分配及组织的适宜等皆是。编制的重要,可从《汉书》见到,班固所作《汉书》,文笔变化不及司马迁《史记》。但《汉书》编制整齐,过于《史记》,是世人的公论。故著作如能编制合宜,读者常感觉便利,古人或不注意。今人必须重视,我们初从事于写作,更当这样。关于初学写作,我们应注意的,共有五项:一、选定题目;二、拟定大纲;三、搜集材料;四、抄写笔记;五、写作论文。这是历史写作的主要程序。至于史料的考证,及史料与史观的统一,还未提及,仅单纯的就写作而言。程序似很简单,但应用并非易事,兹作说明于下;一、选定题目。写作成绩的高下,常与选题有密切的关系。题目的范围,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狭。它的材料太多,将不易处理,太少将不够应用。所以选题之先,须先了解情况,例如预计材料的有无及工作的难易,更当了解前人已做成那些工作,有何成绩和缺点,是否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若有疑问或不够了解,宜商于师友。这样的慎重考虑,才能选定合宜的题目,进行研究。二、拟定大纲。定题后草拟大纲,将为主观的想象,可能后来全不适用。最好对于范围内的材料,有相当的熟悉,并了解前人的工作,才拟定大纲。大纲既不可太详,也不可太略,只能作为努力搜集材料的临时计划。我们阅读的材料增加,了解事迹的情节较为深入具体,对于前人工作的估价将有不同,对于自己的工作重点,也将不同,当有修改大纲的必要。故可利用大纲而不可拘守。初学者,草拟大纲,宜请师友阅看,由其提出意见,供自己参考,修正。三、搜集材料。材料有相当的分散,例如关于太平天国的记载,江苏各大城市都有一些收藏,不能满足于一二图书馆。材料丰富的图书馆,对于搜集材料最有帮助,但不可抹杀其他图书馆。书籍的检查,常依靠目录。一般情况,目录只有书名、著者、卷册、出版单位、年代及版本等,而书中内容,读者并不知道,南京图书馆库中有关太平天国的资料,十分之七以上,都是没有什么声名的人的著作。而这些人的著作,却保存了更多真确的和重要的材料。详细目录和专题目录常有助于读者解决问题,还有稿本书籍及未经宣布的文件等,如有机会利用,当不可失去,我们不可以目录知识为满足。四、抄写笔记。阅读史料,其中所记情节,常为读者所不知,为避免读后遗忘,或便于重查,皆有抄写笔记的必要。笔记或由读者用自己的文字,撮要记录下来,或抄录记载内的重要文字,专供读者个人的参考,形式和内容,当由他自行决定。一般的说,摘录资料,宜于采用卡片,亦有用纸本者,为建立长期工作基础,每条资料宜自成独立单位,既不冗长,也不断章取义,并注明原书的页数,将来编立标题,即可归纳门类,便于查用。张穆作《癸已存稿·序》称俞正燮为学说:“理初足迹半天下,得书即读,读即有所疏记,每一事为一题,巨册数十,鳞比行笑中,积岁月,证据周遍,断以己意,一文遂立”。理初为俞正燮字,平日积累材料,需要时便写文章,当不困难。五、写作论文。历史工作者搜集各种材料后,进行选择合宜的材料,用论点加以联贯,并将其安排在适当的地位,成为有组织的整体,然后写成论文或书籍。著作的长短,将决定于题目的大小及材料的多少,这是从形式而论。其实著作可分为二种:一、低级著作,抄袭前人所述,成为拼凑而成的写作,价值不高。二、高级著作,发前人所未发,或为前人所不知,利用一切能得的材料,有新的观点或看法,并非好奇立,实欲根据真实可贵的材料,改正前人的错误,求出史迹过程的真相。我们初学立固当立大志,但不必期求在短期内写成一鸣惊人的著作,惟当实事求是的练习写作,积久自必能有所成。我们更当说明历史著作,不是堆积许多事实而成,事实之外,还有史观及史迹前后相互的关系,即所谓内在联系。史学家为不同的阶级服务,有不同的史观。我们是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必须用马列主义的理论,解释史迹,并能贯穿于著作整体之内,成为全篇的论点,无论引用的事实多少,皆以证明论点为主。另一方面,作者应当注意因果的联系,在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人类社会各种事物的发展,也不能离开彼此的关系和相互制约,世上没有单独事物的存在。我们叙述历史事迹,无论引用多少事实,皆以表现联系为主。如能处处注意全文的论点及前后的联系,便成为有组织的著作。要之,著作为一整体,以有关的事实组织而成,绝不是堆积事实。我们搜集材料,必先辩别何项事实能为整体的部分及何项不能为整体的部分,适搜集事实足用之后,必须研究如何运用各部分,成为前后有联系、有组织的整体。应注意的事项:历史著作必须说明材料的来源,古人多未做到。章学诚于《文史通义·史注篇》称:“人心日漓,风气日变,阙文之义不闻,而附会之习且愈出而愈工焉。在官修书,惟冀塞责。私门著述,苟饰浮名,或剽窃成书,或因陋就简,使其术稍黠,皆可愚一时之耳目,而著作之道益衰。诚得自注以标所去取,则见闻之广狭,功力之疏密,心术之诚伪,灼然可见于开卷之顷,而风气可以渐复于质古。”敷衍成书,古今皆所不免。章学诚有浓厚的复古思想,厚古薄今,但著作既须慎重,也当说明材料出处,却是重要的建议。司马光《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及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皆附著考异,表示材料来源及去取的标准,为作史者的正轨,乾嘉学派对于引用书籍,注明编卷。我们现当注明页数,及出版地点、年月。费林论及此事,并分为二类,兹介绍如下;甲:附注。指列在每页下者,可分三项:一、引用书籍的篇页;二、引用史料的原文;三、讨论的证据。乙:附表。指附在篇末或书末者,共有三项:一、参考书目;二、关系文件;三、重要的评论。费林根据西方近代著作习惯而有这建议。马士所著《中华帝国国际关系史》,既有附注,也有附录,占有相当多的篇幅,是书籍中的一例,论文往往有附注而少附录,每一类未必尽有三项,当视需要而定,更有将附注列在论文篇末的,形式有种种的不同,但说明材料出处,实有必要。书中若有表图,对于读者将更方便。表的种类很多,作者把许多事实或数字列入表中,读者阅读费时少而收获大,印象深刻,而又具体,过于文字形容。图有图象及地图等。文字记载,对于文化物品形状,多不能详,若有图象,便有帮助。地图为读史不可缺少的工具,应当插入。又如古人著作,把目录列在书末,《史记》、《汉书》都是例证。后人始将目录放在书首,便于读者检查书的内容。前人不知道的,还有索引,近代西方著作,书首必有目录,书末必有索引,且有详细目录及详细索引,前者谓目录每项下又分细目,后者指索引每项下,又分细注之类,尤便于检查。最近我国刊印的书籍,也有末附索引的。如何写历史论文历史论文的写作和其他论文的写作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特定的一些要求,今天和你讨论的就是历史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一、历史论文的写法及要求最重要的是确定主题,根据主题列出写作提纲,根据历史论文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使用所掌握材料,有计划的依次成文。文章以提纲为构架却不为提纲所割裂,它应是史事完整、气势贯联,浑然一体的一个整体。写好历史论文要注意以下问题:(1)力求寓理论于叙述之中,做到史观与史料的有机联系与内在统一。要既防止空洞理论而缺少史实,流于社会学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无理论分析。更要力避史论、史料两张皮,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规律性、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2)历史逻辑与语言逻辑的统一,历史论文的语言应服务于、服从于历史的真实性。要在保证史实正确、准确的前提下,讲求语法修辞。历史发展有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客观的历史规律反映在人们的头脑里,用历史论文或著作表达出来,这就是历史逻辑;体现这个历史逻辑的实践,是通过运用词、句、文章的语言文字手段来完成的。但,“史实真、道理正”占第一位,“文章好”居第二位,要重视 历史论文的语言、文辞方面的质量,但不能因词害义,本末倒置。在内容真实丰富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语言文笔的风采。这样,才能成功地达到言以声其心之所得。(3)文章要通畅、质朴、简洁,在史学文章里,为了能“真实、凝练、生动”地表达人、事,也可以适当地“文白兼用”或所谓“半文半白”。事实上,一点儿“文言”词与词组没有是不可能的。(4)准确地使用引文,历史论文中出现“引文”是必然的,它使立论可靠,有利于提高文章质量,反映作者知识,认识的深度、广度。但也存在着一个引什么、怎么引的问题。首先,经典作家的教导和革命领导人的重要言论可以引用。再次,现行的法定的历史教科书内容可以引用。因为它是依据最可靠的资料,参考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最为公认的论点,使用最规范简洁的文字写成的。对一些非历史作品,指历史小说,X X 演义、X X史话之类,它们以历史为素材,为原料,可能有文艺价值及教育意义,但非历史,我们不能随便引用。(5)历史论文的层次与条理,在一般历史论文中,要注意段落划分,引文形式,注释种类这三点。四、五千字以上的较长历史论文,依史事种类或历史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大段,加上小标题,使全文结构严整,每题内涵明确。历史论文引文的使用应力求简短、贴切、有份量;恰当地嵌合在整个行文之中,但切忌截头去尾,断章取义。二、历史论文的范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一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宁也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那就离不开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至于将阶级斗争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不同性质问题的混淆。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还因为以往史学界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再做研究起点较高,向前推进难度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这些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以继续研究的,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些问题也有待深入。即如孙中山,近些年又陆续发现一批有关的资料,还没有很好地加以运用研究;关于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评论,研究者的见解也颇有分歧;何况迄今尚未有一部学术价值高的、有份量的传记。重大事件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中国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应当忽视。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扩展了中国近代史的领域,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不宜扬此抑彼,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等都同样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二 注重微观研究,也要重视综合研究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很有必要,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但是过分细化就会流于“碎化”。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不短,人、事繁多,对全部细节或微小问题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也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叙事清楚,还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在具体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分门别类的研究,专题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条件做综合的研究。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专业,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各自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历史学中,又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分。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又有专攻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别。这种分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出精品,也难以做综合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晓经、史、子、文学、佛学等,对他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应当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著作中,主要是写他的经世思想,尤注重于《海国图志》及其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经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国图志》,无疑要着重论析。然而魏源博学多闻,年轻时究心阳明心学,好读史书,后随父至京师,从胡承珙问汉儒家法,问宋学于姚学shuǎng@①,学《公羊》于刘逢禄,晚年又修禅礼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国图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学古本》、《庸易通义》、《说文拟雅》、《小学古经》、《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义》、《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诗古微》、《书古微》、《圣武纪》、《元史新编》、《古微堂内外集》等,涉及经、史、子、佛学、诗文,仅经学又及今古文、汉宋学。要对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谈论某些方面,需要综合的研究。这关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问题,应“通识”的要求。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三 现实与历史不能混同今天的中国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现象和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无疑会引发研究者去思考历史。但是,现实和历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无须赘述的常识,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却时常被混淆。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等,于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认为近代中国一百多年里,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投资建厂、开矿筑路、掠取原料农业品……,是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应当欢迎他们进来,不应该反抗,当年如果不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现在可能就现代化了。出现这种说法,原因不止一端,但其中有一点,就是将历史与现实混淆起来,将现实中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外国入侵混为一谈。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外国人在中国的投资设厂等等,与现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历史地去看待它。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又如我们现在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定、安定团结,于是有些研究者就以之去阐释历史,认定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发展缓慢,不能走向现代化,就是因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稳定,破坏了经济;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现代化,是革命的结果,革命革糟了,只有改良才能使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农民起义、革命,它们是否只是破坏,这些问题不用多说,如果不存偏见,并不难公正地回答。拿现实去规范历史,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历史人物,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研究历史需要用历史观点来观察问题,“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四 要重视历史教育历史教育包括学校的历史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的教育,它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是不可缺少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历史学要在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上发挥作用,就不能局限于专门学术研究方面。历史研究对于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发展历史科学当然很重要,但只做提高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历史教育,做普及方面的工作。史学工作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是两手问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在的问题是提高方面比较硬,史学工作者注重撰写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而这与评职称、提高自身地位等等都有关系。普及工作得不到重视,认为是小儿科,不算学问,评职称也不算数,这种思想观念和实际问题影响了史学工作者对普及的重视,削弱了历史教育。在知识普及方面,科技工作者做得比较好,出版了许多科普书籍和影视片,实际效果也很好。相形之下,历史工作者就做得不够。从学科要求上说,历史工作者对历史普及、历史教育也要重视,学问不能只停留在专家圈子里。我们的历史著作不用说一般青少年不看,就连干部也没有多少接触。因为这些书籍、论文太专门,难懂,人们读不下去,引不起兴趣。一个学科、一门学问如果离开群众,离开社会,恐怕是很难生存的。事实上,广大群众和干部并不是不喜欢历史,不需要历史,而是缺少适合他们喜欢的读物或影视片。史学工作者忽视的历史普及工作,影视工作者都很重视。他们编了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正剧,有“戏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但是,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存在着随意编造历史的严重问题,不仅给观众以歪曲了的历史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给予观众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危害很大,应当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值得关注的是青年中历史知识薄弱。据2001年2月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个城市对14~28岁1065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历史试题25道,每道4分,以百分计算,平均分为27.69,及格率只有1.5%。其中有一道题是“谁在1860年烧毁中国的圆明园”,只有31.8%的人答是英法联军,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八国联军。而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明显的科学性问题,如不写太平天国,却将太平军打洋枪队归之于反侵略斗争;近代化的开端有洋务运动,但没有民族资本企业,等等。历史教育的薄弱,甚至误导,其后果堪忧,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加强历史普及和教育的工作。
读书笔记的格式要求:
1、读书笔记首先给出所选读的资料来源,引用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毕业论文中的参考资料的表示方式相同。引用资料用4号黑体表示。字体用宋体。
2、对上述资料的相应心得笔记用宋体小4号字书写。
3、用上述方式进行重复。即一篇引用资料下接一篇读书笔记。
4、每篇资料的读书笔记字数要求不少于200字。
5、每段开头空两个字。行距:多倍1.25 ;边距:默认。
6、用A4纸打印。读书笔记靠左侧装订。正文每页下方中部为页码。
扩展资料:
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
1、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2、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3、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4、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5、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一般学校里都有最后论文定稿时为了统一格式而依据的样板格式,所以刚开始写的时候没必要拘泥于详细的格式要求。一般的论文分为题目、内容提要(中/英文都要)、目录、正文、参考书目、结论几部分,最好是询问老师有关论文格式的问题,不然到时候论文审稿就难过了
格式:
第一部分:封面
封面 :封面是一篇论文的门面,所以要简洁明了。封面应该写明毕业论文,字体为“宋体二号”。名称下面依次是论文题目、作者、学院、专业、学号、班级、指导老师,字体为"宋体小二号",格式居中对齐,有下划线,字体均为黑色(下同)。
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第二部分: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字体为宋体四号字。
第三部分;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字体为宋体三号,需要加粗。摘要正文为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关键词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字体 需要顶格写,关键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不加粗字体。
第四部分;目录
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目录两字用宋体三号加粗字体,需要居中。目录中的一级二级标题处用宋体小四号字体不需要加粗,一般用电脑生成.
第五部分;主体部分
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5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②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③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一)各级标题与正文
一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空两格,加粗
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字,空两个字符,加粗
三、四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空两个字符,加粗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采用1.5倍行距
(二)正文中的图表
正文中图、表均需编排序号,图、表题目以及说明用宋体五号字体
第六部分;注释
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注释标题用宋体四号,居中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等。宋体五号
注释是图书时,格式;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版次、页码。
注释是刊期时,格式;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期刊号、页码。
第七部分;致谢
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致谢标题用宋体三号加粗字体,需居中。内容用四号字体,不加粗
第八部分;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1、专著、论文集、报告、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前3名),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终止页.
2、期刊论文:
【序号】作者(前3名),论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始页—终止页
3、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前3名),电子文献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第九部分:附录
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格式同正文
扩展资料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发表论文作用
论文 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在经过研究后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对研究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的一种手段,又是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是对最新科技 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论文作用
所谓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就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论证的深化认识过程,把研究成果文字化,形成论文或报告。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
⑴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
⑵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撰写科研论文,不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也是个深化科研成果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⑶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教育科研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探索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直接参加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和发展都是十分宝贵的。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现代自然科学已经把全部思维内容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加以扩展,以至把它的旧的形而上学的限制和公式完全推翻了。
由于它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它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经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卷564页)可见,为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人们交流认识,承接认识成果,必须搞好论文撰写。
⑷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
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教育科研活动均属创造性活动。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你学习的是什么专业,那个学校的因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都是标题、目录、主题词、正文、参考文献一项也不能少的具体到设置的格式为页面:上下边距为2cm,左为2.5cm,右为2cm。因为是因为论文需要左装订。字:标题为二号黑体其余为四号字,正文的一级小标题为四号黑体二级小标题为四号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