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结果还在调查,但是对于两人涉嫌造假的行为,网友们绝对不会原谅他们。
结果是对网络质疑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2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对网络质疑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室管理不严谨
最终的调查结果表示饶毅等人并不存在着论文造假的行为,这是因为相关的科研人员在数据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所以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从纯粹的科学贡献来讲,如果真如王俊在题主引用的“论战”中所言,糖尿病微肠道菌群与癌细胞单细胞测序等工作是他们自主完成的,他当之无愧可以算是杰出的科学家。癌细胞单细胞测序的工作都发表在 Cell 杂志上,见这里和这里,我没有看完全文,不好直接判断工作的意义。但从作者单位来看,通讯作者的单位都是华大基因(BGI),共同第一作者排在前几位都是 BGI 的,但都有一位第一作者属于别的单位。这两位特殊的共同一作的单位都是医院,也许是因为他们提供了癌细胞来源,或者提供了部分 idea,但我个人倾向于判定主要的科学贡献属于 BGI。Nature 在前述报道中也强调,2012 年华大基因主导了他们自己的原创工作,其中就包括这两篇 Cell 文章。
饶毅的科学论文发表于 《自然》、《科学》和《细胞》等杂志。 科学文化论文论文名称期刊名称作者期刊信息纪念世界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冯德培《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4月号,102-107《中国生理学杂志》-一个优秀的研究期刊《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12月号,103果蝇研究对发育生物机制的启示《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6月号,98-99居里夫人:光荣背后的辛酸《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8月号,106-109寻求新颖、幸福感与基因《二十一世纪》饶毅1998年2月号,70-74慕拉德:巅峰与谷底之间《二十一世纪》饶毅1999年6月号,72邹冈:在艰难中作出杰出研究的科学家《华夏文摘》饶毅1999年3月19日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综合学科《二十一世纪》饶毅1999年4月号,101-108几被遗忘的中国生命科学之父:林可胜《世纪中国》饶毅2001年第一期沙皇罗曼洛夫家族命运的分子生物学结论《南方周末》饶毅2001中国科学的发展和挑战──以生命科学论文在国际期刊上的发表为例 《二十一世纪》饶毅2002年2月号,83-93令人钦佩的、直率而客观的中国科学家(邹承鲁-郝柏林) 《南方周末》饶毅2002学习记忆的研究和华裔科学家的一些贡献《南方周末》饶毅2002中国在重要科学领域缺席所反映的科技体制和文化问题――2002年诺贝尔奖引起的思考 《南方周末》饶毅2003三位有趣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南方周末》饶毅2003科学环境:一个诞生了DNA模型和12个诺贝尔奖的实验室《南方周末》饶毅2003居里一家与法国科学院《南方周末》饶毅2003生命科学论文论文名称作者期刊信息Social regulation of aggression mediated by pheromonal activation of Or65a 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 in Drosophila Liu WW, Liang XH, Li YN,Gong JX, Yang Z, Zhang YH,Zhang JX andRao Y Nature Neurosci ,2011 , 7:896-902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 of male mice Liu Y, Jiang Y, Si Y, Kim J-Y,Chen Z-F, andRao Y Nature ,2011 , 472:95-99 A subset of octopaminergic neurons are importantfor Drosophila aggression Zhou C, Rao Y, andRao YiNature Neurosci ,2008 , 11:1059-1061 Netri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he guanine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DOCK180 in attractive signaling Li X, Gao X, Liu G,Xiong W, Wu J,Rao Y Nature Neurosci ,2008 , 11:28-35 Bo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neuronal polarity require active mechanisms:critical roles of GSK-3b and its upstream regulators Jiang H, Guo W, Liang XH,andRao Y Cell ,2005 , 120: 123-135 Netrin requires the focal adhesion kinase andthe Src family kinases to induce axon outgrowth andto attract axons Liu G, Beggs H, Jürgensen C,Park HT, Tang H, Gorski J,Jones KR, Reichardt LF, Wu JY, andRao Y Nature Neurosci ,2004 , 7: 1222-1232 Visualization of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regulatedN-WASP activity during cytoskeletal reorganization in living cells Ward ME, Wu JY andRao Y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 , 101:970-974 Role of the chemokine SDF-1 as the meningealattractant for embryonic cerebellar neurons Zhu Y, Yu T, Zhang X-C,Nagasawa T, Wu JY, andRao Y Nat Neurosci ,2002 , 5: 719-720 Signal Transduction in Neuronal Migration: Roles of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 and the Small GTPaseCdc42 in the Slit-Robo Pathway Wong K, Ren X-R, Huang Y-Z,Xie Y, Liu G, Saito H, Tang H,Wen L, Brady-Kalnay SM, Mei L,Wu JY, Xiong W-C, andRao Y Cell,2001 , 107: 209-221 Slit, a molecule known to guide axon projection andneuronal migration, inhibits leukocyte chemotaxisinduced by chemotactic factors Wu JY, Feng L, Park H-T, Havlioglu N, Wen L, Tang H, Bacon KB,Jiang Z, Zhang X-C, andRao Y Nature ,2001 , 410: 948-952 Vertebrate Slit, a secreted ligand for the transmembrane protein Roundabout, is a repellent for olfactory bulb axons Li HS, Chen JH, Wu W, Fagaly T,Yuan WL, Zhou L, Dupuis S,Jiang Z, Nash W, Gick C, Ornitz D,Wu JY, and Rao Y Cell ,1999 , 96: 807-818 Directional guidance of neuronal migration in theolfactory system by the protein Slit Wu W, Wong K, Chen JH, Jiang ZH, Dupuis S, Wu JY, andRao Y Nature ,1999 , 400: 331-336 A single morphogenetic field gives rise to tworetina primord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hordal mesoderm Li HS, Tierney C, Wen L,Wu JY andRao Y Development ,1997 , 124: 603-615 Similarity of the product of the Drosophila neurogenic gene big brain to transmembrane channel proteins Rao Y., Jan L.Y., and Jan Y.N.Nature ,1990 , 345: 163-167
最终的结果还在调查,但是对于两人涉嫌造假的行为,网友们绝对不会原谅他们。
近日,一则有关论文涉嫌造假的事件被通报,涉嫌造假的是两位高学历的人,在最终通过长时间的调查之后,判定两个人的造假行为属实。
饶毅的更高一筹。施一公,著名的爱国科学家。他在回国之前,就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据我的一位在普林斯顿任研究院的朋友说,施一公的学术水平在普林斯顿属于中流。不要小看中流,这样的人物回国几乎可以横扫中科院。2饶毅是和是施一公差不多时期从海外回国的科学家。他也是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获得终身教授的席位,然后辞掉工作回归祖国。他回国的时间,比施一公还要早上一年。饶毅的学术成果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稍逊色于施一公。这可能是因为他更加注重教学工作,而施一公是典型的“实验室科学家”。3施一公有时候会发表有神秘主义倾向的演讲。因为有神秘主义的元素在里面,有些人就故意在他的演讲稿里面添加更加神秘主义的垃圾进去,说是施一公发表的,弄得施一公赶紧出面辟谣。但施一公的演讲确实有一些神秘主义倾向。而饶毅则没有这些东西。所以说,饶毅的科学素养确实比施一公更胜一筹。
饶毅的科学论文发表于 《自然》、《科学》和《细胞》等杂志。 科学文化论文论文名称期刊名称作者期刊信息纪念世界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冯德培《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4月号,102-107《中国生理学杂志》-一个优秀的研究期刊《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12月号,103果蝇研究对发育生物机制的启示《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6月号,98-99居里夫人:光荣背后的辛酸《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8月号,106-109寻求新颖、幸福感与基因《二十一世纪》饶毅1998年2月号,70-74慕拉德:巅峰与谷底之间《二十一世纪》饶毅1999年6月号,72邹冈:在艰难中作出杰出研究的科学家《华夏文摘》饶毅1999年3月19日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综合学科《二十一世纪》饶毅1999年4月号,101-108几被遗忘的中国生命科学之父:林可胜《世纪中国》饶毅2001年第一期沙皇罗曼洛夫家族命运的分子生物学结论《南方周末》饶毅2001中国科学的发展和挑战──以生命科学论文在国际期刊上的发表为例 《二十一世纪》饶毅2002年2月号,83-93令人钦佩的、直率而客观的中国科学家(邹承鲁-郝柏林) 《南方周末》饶毅2002学习记忆的研究和华裔科学家的一些贡献《南方周末》饶毅2002中国在重要科学领域缺席所反映的科技体制和文化问题――2002年诺贝尔奖引起的思考 《南方周末》饶毅2003三位有趣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南方周末》饶毅2003科学环境:一个诞生了DNA模型和12个诺贝尔奖的实验室《南方周末》饶毅2003居里一家与法国科学院《南方周末》饶毅2003生命科学论文论文名称作者期刊信息Social regulation of aggression mediated by pheromonal activation of Or65a 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 in Drosophila Liu WW, Liang XH, Li YN,Gong JX, Yang Z, Zhang YH,Zhang JX andRao Y Nature Neurosci ,2011 , 7:896-902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 of male mice Liu Y, Jiang Y, Si Y, Kim J-Y,Chen Z-F, andRao Y Nature ,2011 , 472:95-99 A subset of octopaminergic neurons are importantfor Drosophila aggression Zhou C, Rao Y, andRao YiNature Neurosci ,2008 , 11:1059-1061 Netri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he guanine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DOCK180 in attractive signaling Li X, Gao X, Liu G,Xiong W, Wu J,Rao Y Nature Neurosci ,2008 , 11:28-35 Bo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neuronal polarity require active mechanisms:critical roles of GSK-3b and its upstream regulators Jiang H, Guo W, Liang XH,andRao Y Cell ,2005 , 120: 123-135 Netrin requires the focal adhesion kinase andthe Src family kinases to induce axon outgrowth andto attract axons Liu G, Beggs H, Jürgensen C,Park HT, Tang H, Gorski J,Jones KR, Reichardt LF, Wu JY, andRao Y Nature Neurosci ,2004 , 7: 1222-1232 Visualization of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regulatedN-WASP activity during cytoskeletal reorganization in living cells Ward ME, Wu JY andRao Y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 , 101:970-974 Role of the chemokine SDF-1 as the meningealattractant for embryonic cerebellar neurons Zhu Y, Yu T, Zhang X-C,Nagasawa T, Wu JY, andRao Y Nat Neurosci ,2002 , 5: 719-720 Signal Transduction in Neuronal Migration: Roles of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 and the Small GTPaseCdc42 in the Slit-Robo Pathway Wong K, Ren X-R, Huang Y-Z,Xie Y, Liu G, Saito H, Tang H,Wen L, Brady-Kalnay SM, Mei L,Wu JY, Xiong W-C, andRao Y Cell,2001 , 107: 209-221 Slit, a molecule known to guide axon projection andneuronal migration, inhibits leukocyte chemotaxisinduced by chemotactic factors Wu JY, Feng L, Park H-T, Havlioglu N, Wen L, Tang H, Bacon KB,Jiang Z, Zhang X-C, andRao Y Nature ,2001 , 410: 948-952 Vertebrate Slit, a secreted ligand for the transmembrane protein Roundabout, is a repellent for olfactory bulb axons Li HS, Chen JH, Wu W, Fagaly T,Yuan WL, Zhou L, Dupuis S,Jiang Z, Nash W, Gick C, Ornitz D,Wu JY, and Rao Y Cell ,1999 , 96: 807-818 Directional guidance of neuronal migration in theolfactory system by the protein Slit Wu W, Wong K, Chen JH, Jiang ZH, Dupuis S, Wu JY, andRao Y Nature ,1999 , 400: 331-336 A single morphogenetic field gives rise to tworetina primord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hordal mesoderm Li HS, Tierney C, Wen L,Wu JY andRao Y Development ,1997 , 124: 603-615 Similarity of the product of the Drosophila neurogenic gene big brain to transmembrane channel proteins Rao Y., Jan L.Y., and Jan Y.N.Nature ,1990 , 345: 163-167
最终的结果还在调查,但是对于两人涉嫌造假的行为,网友们绝对不会原谅他们。
科学院神经所已经在所有顶尖杂志有多篇论文:《细胞》(饶毅、张旭实验 室各一篇)、《科学》(郭爱克实验室两篇、何仕刚一篇)、《自然》(袁晓兵 实验室)。多篇《自然神经科学》(分别是蒲慕明、周专、段树民、鲁白实验 室)、《自然细胞生物学》(分别来自蒲慕明、袁小兵、段树民)、《神经元》 (分别来自蒲慕明、张旭、李朝议、周专、段树民),其中郭爱克已经因为前几 年第一篇《科学》当选院士,周专和段树明今年院士入围。 紧追神经所的是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细胞》(饶子和)、《自然》(常文 瑞)、《科学》(唐世明、陈霖各一篇),陈霖因此当选院士,常文瑞今年院士 入围。 清华:《细胞》(饶子和)、《科学》(孟安明,今年院士入围),清华的 饶子和前两年因为发过多篇PNAS、 JBC当选院士。 复旦大学:《科学》、《自然》各一篇(金力,今年院士入围) 科学院基因组所:《科学》两篇、《自然》一篇(杨焕明,今年院士入围) 科学院上海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自然》(韩斌,今年院士入围)、《科学》 (赵国屏,今年院士入围)各一篇 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科学》一篇(张永莲,已经因此当选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自然遗传学》(贺林,今年院士入围) 协和医科大学:《自然遗传学》(沈岩,已经当选院士) 第二军医大学:《自然免疫学》(曹雪涛) 个人发表两篇以上的人: 蒲慕明在中国自己的实验室发表顶尖论文是个人最多(至少五、六篇),这 些都不包括他在UC Berkeley的论文 基因组所杨焕明发两篇《科学》、一篇《自然》 神经所郭爱克研究员发两篇《科学》 复旦大学金力发《科学》、《自然》各一篇 神经所张旭发《细胞》、《神经元》、PNAS各一篇 神经所周专发《自然神经科学》、《神经元》、PNAS各一篇 唐世明在神经所以博士后身份发一篇《科学》、在生物物理所以研究员身份 发一篇《科学》 科学院上海健康科学中心孔祥银发《自然遗传学》两篇 学生里面两次以上在顶尖杂志做第一作者两人:神经所张成(周专的学生) 发《自然神经科学》和《神经元》各一篇,神经所蒋辉(饶毅的学生)发一篇 《细胞》原始论文、一篇《自然神经科学》评论 在同一个研究所有两个以上独立实验室发表多篇顶尖论文的目前只有神经所 一个,其它单位有一个实验室发表过多篇的(如基因组所、复旦、生物物理所), 但是没有多个实验室能够发表多篇 以上有三篇是同学们在BBS上宣布正式接受的论文,杂志还没有出来的,其 它是都发表了的。正式待发表的三篇:神经所郭爱克的第二篇《科学》、清华/ 生物物理所饶子和的《细胞》、神经所张旭的《细胞》。
结果是对网络质疑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2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对网络质疑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室管理不严谨
饶毅的更高一筹。施一公,著名的爱国科学家。他在回国之前,就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据我的一位在普林斯顿任研究院的朋友说,施一公的学术水平在普林斯顿属于中流。不要小看中流,这样的人物回国几乎可以横扫中科院。2饶毅是和是施一公差不多时期从海外回国的科学家。他也是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获得终身教授的席位,然后辞掉工作回归祖国。他回国的时间,比施一公还要早上一年。饶毅的学术成果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稍逊色于施一公。这可能是因为他更加注重教学工作,而施一公是典型的“实验室科学家”。3施一公有时候会发表有神秘主义倾向的演讲。因为有神秘主义的元素在里面,有些人就故意在他的演讲稿里面添加更加神秘主义的垃圾进去,说是施一公发表的,弄得施一公赶紧出面辟谣。但施一公的演讲确实有一些神秘主义倾向。而饶毅则没有这些东西。所以说,饶毅的科学素养确实比施一公更胜一筹。
饶毅同志政治上可靠,专业能力突出,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工作,对高等教育比较熟悉,思路清晰,视野开阔,改革创新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较强,在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理学部主任期间,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大跨学科交流合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扩展资料:
饶毅科研领域描述
饶毅的教学涵盖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
他发现两个眼睛在发育中来源于同一形态发生场、发现Slit 为神经导向蛋白质、提出体细胞运动共同分子机理、发现争斗的中枢和外周机理、求偶的分子控制。
主要研究:
1)以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环路
2)以新的途径发现神经递质分子
3)用遗传学研究动物和人的睡眠机理
4)用果蝇、老鼠、猴、人,研究重要社会行为和认知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他的科学论文发表于 《自然》、《科学》和《细胞》等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饶毅同志就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最终的调查结果表示饶毅等人并不存在着论文造假的行为,这是因为相关的科研人员在数据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所以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结果是对网络质疑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2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对网络质疑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室管理不严谨
饶毅同志政治上可靠,专业能力突出,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工作,对高等教育比较熟悉,思路清晰,视野开阔,改革创新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较强,在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理学部主任期间,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大跨学科交流合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扩展资料:
饶毅科研领域描述
饶毅的教学涵盖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
他发现两个眼睛在发育中来源于同一形态发生场、发现Slit 为神经导向蛋白质、提出体细胞运动共同分子机理、发现争斗的中枢和外周机理、求偶的分子控制。
主要研究:
1)以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环路
2)以新的途径发现神经递质分子
3)用遗传学研究动物和人的睡眠机理
4)用果蝇、老鼠、猴、人,研究重要社会行为和认知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他的科学论文发表于 《自然》、《科学》和《细胞》等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饶毅同志就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饶毅的更高一筹。施一公,著名的爱国科学家。他在回国之前,就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据我的一位在普林斯顿任研究院的朋友说,施一公的学术水平在普林斯顿属于中流。不要小看中流,这样的人物回国几乎可以横扫中科院。2饶毅是和是施一公差不多时期从海外回国的科学家。他也是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获得终身教授的席位,然后辞掉工作回归祖国。他回国的时间,比施一公还要早上一年。饶毅的学术成果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稍逊色于施一公。这可能是因为他更加注重教学工作,而施一公是典型的“实验室科学家”。3施一公有时候会发表有神秘主义倾向的演讲。因为有神秘主义的元素在里面,有些人就故意在他的演讲稿里面添加更加神秘主义的垃圾进去,说是施一公发表的,弄得施一公赶紧出面辟谣。但施一公的演讲确实有一些神秘主义倾向。而饶毅则没有这些东西。所以说,饶毅的科学素养确实比施一公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