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2月,尚未明确证据确认新冠疫情的起源。
2021年2月,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外籍专家彼得表示,关于实验室病毒泄露的说法是极为不可能的,未来将不会就此进行研究。
联合专家考察组中方组长梁万年在介绍分子流行病学的溯源研究结果时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在2019年12月前在武汉市就有疫情传播。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认为,目前新冠病毒已有非常多的毒株,不同毒株可能有不同的演变路径和来源,这也使得在世界多点展开溯源工作变得非常重要。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建议,世卫组织应根据时间顺序制定一个全球溯源计划,比如追踪在2019年甚至更早时间采集血样中已出现新冠病毒的国家或地区的情况。
扩展资料
武汉考察已经圆满结束,但对于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来说,武汉之行不是终点,而应当是起点。2020年6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发布公告称,该校一个研究小组在2019年3月采集的巴塞罗那废水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
2020年11月,意大利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9月就已在该国传播,比意大利报告首例新冠确诊病例早了近5个月;
2020年12月,美国疾控中心发布政府研究,认为2019年12月中旬美国就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此外,法国、巴西等国也都曾发现发生在武汉正式报告首例确诊病例前的早期病例。
在世界展开多点溯源,对于摸清疫情传播脉络,尽早控制疫情十分重要。早在武汉报告首例新冠确诊病例之前,病毒已在全球多点出现,这意味着世卫专家还需前往上述国家开展溯源研究,找到病毒真正的源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网评】武汉之行,只是新冠病毒全球溯源的起点
截止至2020年2月份对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都没有明确可靠的答案。
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华南海鲜市场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中,由于其经营各种野味,很多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相关。
在后续的市场采用检测中,发现多份样本中检测到了病毒核酸,因此,几乎大家都确认,华南海鲜市场应该是病毒的发源地了。
但近期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单位发布的联合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病毒的发源地并非华南海鲜市场。
此次研究是通过病毒的基因单倍型来进行推测的,根据推测结果,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来源的病毒样本其基因类型都是由上一代衍生的单倍型,因此得出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病毒发源地的结论。
扩展资料
随着国内疫情的初步有效控制,随着国外疫情的逐渐加速传播,越来越多的朋友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疑惑。
就在2月27日的广东省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对此做出了说明,钟南山院士说:我们首先考虑中国,没考虑国外,现在国外出现一些情况,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
这种说法当然不是信口随便说说的,实际上目前的多项研究都没有发现病毒的源头来自于中国的实证,而疫情最早发生在中国。
引起中国的重视和防控措施的加强,但病毒的源头是否一定就在中国,真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
【六步、七步洗手法】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五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七步洗手法多出的第七步】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有关讨论】A——个人觉得还是七步为好:六步洗完后手腕已被淋湿,何不就手搓洗,不为别的,也得为自己想。B——培训时要求按照六步洗手法来培训,说明必要的时候加上第七步。在日常工作督查时强调六步洗手是最基本的,能做到七步更好。C——在前两天上级部门对我院等级复审工作指导时,检查组的专家提出标准洗手法应是六步。D——本人认为六步洗手法是最基本的要求,培训时还是按七步洗手法培训。关于必要时用七步洗手法洗手,何为必要时,我认为就是怀疑腕部有污染或可疑污染时。E——规范讲应该是六步洗手法,这也是卫生部规范里规定的。在冬天穿长袖工作服时,腕部受到污染几率较低,通常不洗腕部;夏季穿短袖工作服,腕部暴露出来,受到污染的几率较高,增加腕部的清洗。所以六步洗手法、七步洗手都对,严格来讲,还是六步洗手法。F——国际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是六步洗手法,执行六步洗手及七步皆可,不是原则上的事G——上次我省院感培训班上,专家讲的应该是六步洗手法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由明日杂志官方发出的公告得知:2021年15期发表的论文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营造法式》,《人生十六七》等。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人说通往健康的最可靠的路就是:切莫假设自己有病。医生的话令人胡思乱想,我们切不可轻易相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1医心向党 | 公共卫生体系护佑中国人民健康曾光 事迹材料 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曾光,从事医学事业56年,其中专注公共卫生有42年。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他为抗击疫情建言献策。 2005年,云南发生肺鼠疫疫情,他率队查清来龙去脉,及时消除隐患。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他在第一时间为公众科学解读疫情,对疫情发展情况审慎判断。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这位75岁的老者再次冲上第一线。 曾光,这位久经沙场的公共卫生战士,见证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与传染病学的不解之缘 曾光常说自己与传染病有着一种“缘分”。 在不满1岁时,曾光患上严重的麻疹合并肺炎,病情十分严重,经过多番救治才逐渐康复。 上学时,沙眼和蛔虫病大面积存在。经过培训的学校老师们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带着学生们滴眼药、吃宝塔糖,积极防治这两种传染病。 1970年,大学毕业后的曾光成为一名村医。在村里工作时,曾光又遇到令他担忧的事情。村里的婴幼儿经常会患上麻疹合并肺炎、百日咳等病,致使新生儿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为守护儿童健康,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儿童免疫接种工作。1982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颁布,将普及儿童免疫纳入国家卫生计划,儿童预防接种制度正式在全国实施。 公共卫生进入百姓视野 非典疫情之后,我国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包括疾病防控体系、应急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2003年5月,国务院公布出台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卫生部成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对准备等工作。 自此,覆盖全国的疾病防控传染病救治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党中央和国家迅速反应,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 回忆职业生涯的56年,曾光深有所感:“公共卫生不仅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职业可以跳槽,可以退休,但事业就是干一辈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曾光疫情指的是2021年初在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发生的一起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曾光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因搭乘了一辆跨省大巴车回到公安县探亲,导致多人被感染。该疫情共涉及14例确诊病例和38例无症状感染者。湖北省作为新冠疫情最早爆发的地区之一,在2020年春季进行了严格的封锁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在2021年初,湖北省出现了部分本土病例,这对于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性提出了新的考验。
曾光回应“春节会形成群体免疫吗?”如下:
群体免疫是一个概念,应该是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使病毒流行不再容易了、传播不太容易了,达到这么一个局面。现在还有很多保持阴性的人,比如有些社区老年医院,防护的比较好,外来人都不让进去,那些老人疫苗接种率比较低。
后来第二波也许这些地方现在没流行,以后也不流行了。总而言之,我们公共卫生服务的原则就是不断的对疫情分析,不断的告诉老百姓风险所在,进行预防。
在“走出新冠疫情,迎接胜利曙光”对话环节,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就“春节能不能放心回家、能不能出国旅游”、“今后还要不要做核酸”、“什么时候可以摘口罩”、“新冠会不会有后遗症”、“如何判断是否有肺感染”等广大网友关心的问题做出了一一解答。
曾光对“乙类甲管”调整至“乙类乙管”的看法:
如果将新冠肺炎按照乙类传染病管理,就意味着将对新冠肺炎的管理回归到卫生系统的常规工作,依然要诊断、报告、管理每一例病例,可以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依法隔离,对污染的疫源地消毒,但不再由政府组织大规模的社区封控、中断交通等措施。
疫情防控将解除临时的应急管理状态,而回归到传染病的常态化管理阶段。
不管怎么样,现在病毒的危害越来越小了,我们应该积极的提升自己的抵抗力。
随着最新系统的推出,优化疫情防控,这意味着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更加准确,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人民的安全。新冠肺炎最终降级为C级,C级管理,造成的社会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如果新冠肺炎真的降级为C级C管,那么它产生的流动性会更大,甚至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全方位的感染。
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也是我们的专家和国家对该病毒进行多次衡量和研究后做出的决定。此外,我们在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有三年的经验。新冠肺炎确实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真正消灭病毒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我们多年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我们可以很好地掌握该病毒的特点,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准确的防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人民恢复正常生活,我们才能正常恢复工作和生产。目前国内很多地区已经逐步响应国家号召,解禁。关闭的解除并不意味着新冠肺炎现在结束了。事实上,无论哪种病毒在新冠肺炎,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已经变得小得多,新冠肺炎的“降级”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才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解除防控的政策。
我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自由,但是感染率也会增加。随着新冠肺炎从B A级转移到B级,专家表示,最初将其列为B A级,因为疫情在早期对人体的攻击性很强,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控制。但目前的调整是病毒的变化趋势已经趋于稳定,所以会回归到传染病的正常管理阶段。管理的巨大区别在于可以回归到卫生系统的常规管理状态,既可以依法隔离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又可以消毒污染的环境,保护弱势人群。
从医界名家和优秀医生成长的过程得到启迪,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应接受他接受专业的良好教育和专业培训之外,还需要在他们从医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提高,以增强为病人服务的实际能力。在一名优秀医生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做到敬业、勤奋、积累、思考。1、敬业是临床医生的成才之路讲敬业,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不论职位有多高,技能有多强,他毕竟仍是社会的一员,一个集体也毕竟是社会的一小部分。医务工作者所从事的医疗事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社会给予了我们一切,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也必须服务于社会。在这方面我们的许多先辈就是大家学习的典范。责任心对一个优秀的医生是一个最首要的问题。芬兰坦佩雷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主任istonordback曾讲过:当你对病人有一颗挚爱之心时,你就会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在临床治疗中,会碰到很多结果不令人满意,就得去总结、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多看病人,多接触病人,多看文献,结合实际才能理出自己的思路。关于责任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科院院士裘法祖教授曾经讲过一个他自己修表的一个小故事。30年前的一天他到表店去修表,问一位值班的女同志:“这只手表摇起来有响声,请你看一看好吗?”她将她的手摆了一摆,立刻给他说:“无法修理,没有零件。”他又小心地重复了一句“请你打开来看一看”。那位值班的女同志很不耐烦的白了他一眼,说:“能走就行了,没有零件。” 他再问,那位女同志再也不理裘医生了。他只得到对面的另一家大的钟表店去试一试,遇到了一位男同志,但得到的是类似的答复、类似的态度。这时,他偶然地发现了这家店的另一角落里,坐着老胡同志。他是裘医生的病人,也是这家店的职工。他立刻走了过去,请老胡同志查一查这只手表摇起来有响声的原因。老胡同志打开手表背面的盖子,发现一个螺丝松脱了。他将螺丝旋到原位上,手表就这样修好了。裘医生很高兴,但又很生气,用手指着说;“那位同志说无法修理,连看一看也不愿意,我要去责问他。”老胡同志忽然大笑起来,说;“裘医生,算了,算了!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吗?”他听了这句话,禁不住有点面红耳赤,打个哈哈,道谢而别。几十年来,他一直记住了这句话:“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吗?”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他,使他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以后他常扪心自问,我们在工作中有没有“无法修理,没有零件”的态度和作风,答复是“肯定有的”。作为修表的师傅,应当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多想想,作为医生应当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多想想,有责任心的大夫常常会为病人想的更多。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工程院院士王士雯教授,曾经讲过一个通过重新询问病史获得信息,明确诊断,治愈患者的小故事。曾经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反复发热9个月,体温37.8-39度之间波动,查体未发现明显的阳性体症。在长达9个月的住院过程中,先后有12位医生负责该病人的治疗。他们曾考虑患者可能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及自身免疫系统疫病,曾做过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她是第13位经治医生,接班后,仔细地回顾了病人的全部病历,重新询问了病史,了解到病人在发病前曾回内蒙古老家接触过刚刚生下来的羊羔。同时,在阅读文献中发现有作者认为病人静脉输用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以提高布氏杆菌病的检出率。果然,再次进行实验室检查,明确了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后经过针对性治疗,患者很快治愈出院。讲敬业首先应当清楚,作为一个医生为病人服务这是最根本的问题,目前许多医院提出的“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办院宗旨,其核心是服务病人。正如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卢世壁所讲: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因为医生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且是有病痛的人,前来就医是希望得到帮助,所以病人和社会对医生的职业提一些要求和规范是可以理解的。医生的职业要求医生要懂得自然科学,也要知道一些人文科学,不仅要懂得医学科学,还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中医讲儒学,要求医生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鲁迅、郭沫若、孙中山等前辈都是学医出身,并非偶然。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不但要学好知识,而且要做好“人”,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除了遵守职业道德之外,还要受社会舆论和法律的约束。医生要尊重病人,病人和社会也要尊重医生。做一个医生并不难,而真正做一个好医生很不容易。我们常讲: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满意的服务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是具有高尚医德的医生几乎是没有不敬业的,爱岗敬业是高尚医德的试金石。2、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勤奋”使你从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勤奋”使你发现新问题,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勤奋”也可以说是自己为自己创造的一个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增长知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通达到前人所未有的境地解决医学难题,这就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这个机遇就会使你成名成家,成名成家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和超人的付出。勤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一名优秀的医生他们总是一生不断的向书本学习、向病人学习、向老师和他人学习,这是医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来源。作为年轻的医生应当不断学习,掌握知识养成读书的习惯。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目前的医学是前人通过千百年来科学实践积累下来的成果。书籍文献就是记载了前人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阅读文献即吸允它的成果精华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要有渊博的学识就必须不断的学习读书,除了要掌握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外,首先要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业绩。中科院院士、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原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韩启德教授,在他开始的工作中选择了分子生物学这个前沿性基础学科,从而在心血管基础研究方面,尤其是在a1肾上腺素受体(a1-AR)亚型研究领域获得重要成果。读书应当有法,许多名家的方法则是常在浏览翻阅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进行专题综合,了解当时国内外对某一问题的观点、方法及发展趋势,并对其提出的思路、背景和条件进行剖析,还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病例认真思考,从中得出结论。二是认真为病人服务,向病人学习。一个青年医生的成长单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医学学生还不能算是医生。必须经过住院医生、主治医生的培训过程。对疾病的认识过程是通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否则是不可能提高医疗水平的。三是向老师、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文道有先后,书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医学是经验医学,医学知识必须到临床实践中经受考验才能真正学到手。老师或者上级医生起到启蒙和哺育作用。老师有较丰富经验。他在查房和教学中讲授他的看法和经验,就像海燕喂养小海燕,是用它胃里半消化的海鱼来哺育一样,老师讲的常常是经过成功和失败的考验而精练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在书本上找不到的。向老师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在诊治过程的思路和他的治学之道。思路和治学之道是一把钥匙,可开启知识宝库之门。思路是从病人症状、体征、化验、影像学等复杂的表现中,医生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得出正确的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案的思考方法。学习最重要的内容还包括实践和积累。3、成熟需要磨练、积累、思索、总结:知识在于积累,能力在于实践,在临床医学领域内没有天才,不经过5~10年以上的临床磨练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因为对临床医学的真正领悟需要时间和经验。随着经验的积累,在一定年代以后人的思维活动会发生质变,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对重症的病人开始不怕了,并能在很短时间内做出清楚的判断和适当的处理。好象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学校,在和同学朝夕相处在和同事长期共事你能够认识许多人,哪怕是几十人,数百人,你基本上能够分辨准确,这是为什么?你虽然不能描述出他们的面貌特点,但你可以判定他们是谁,这就是长期积累产生质的变化,看病也是同样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增加,可从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搞临床、搞科研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有所收获。我们来看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授。杂交水稻是怎么搞出来的?是蹲在田头不断地观察,一天、两天、几个月、成年地观察!如果我们再去看吴文俊教授,到除夕的晚上他还在计算机房!在我国计算机攻关研究很紧的时候,上机时间最多的不是研究生,是吴文俊。再看我们王选教授搞激光排版,十几年的工夫积累起来才搞出汉字的激光排版。我们再来看看双手谱写神话的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的人生经历。吴孟超身高只有1.62米,每次上手术台时都要站在小凳子上。负责毕业分配的一位教授曾讽刺他说:“不看你的个儿,还能干外科吗?”这更坚定了他当外科大夫的决心,最后如愿到了当时的华东医院。他的医生生涯可以讲是一生手术的生涯,只要他不出差,吴孟超基本上每天做手术。有时一台,有时两台,最多时3台,80多岁的老人,一口气站到下午3点才出手术室吃午饭。他的一生为13000多名患者主过刀,而且这个数字至今仍未打住,还在以每年200例左右的数字上升。辛劳出真知,实践获成果。4、认真思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反复实践、细致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如,吴阶平院士,在他长期大量的肾结核的实践中观察,总结提出肾结核对侧的肾脏会发生肾积水的看法,改写了当时的教科书。黎磊石院士从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时,尿蛋白消失或明显减少的现象得到启发,从而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雷公藤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关注。上海张庭洞教授、上海陈竺院士从民间应用中药砒霜治疗癌肿有效的病例中得到启发,研制出治疗白血病的三氧化二砷针剂,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他做实验的照片被选用在美国《科学杂志》作为封面。2003年非典期间,当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对非典患者治疗能否使用激素发生争议的时候,钟南山从自己临床经验与教训中认为激素对减轻“非典”病人的炎症反应,减少和防止肺部组织纤维化,以及缓解呼吸困难,防止呼吸衰竭有明显疗效,并对其应用的指征、剂量、疗程等进行了探索和规范,为提高“非典”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感染率作出了重大贡献。5、科学需要求实精神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需要求实精神,科学需要实践的检验。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就是我国当今科学求实的典范,也是德高望重的优秀医生。2003年非典初期,当我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首席专家曾光院士正式宣布根据其实验观察,非典的病原体是衣原体。这一结论曾使不少人松了一口气,因为衣原体是己知病原微生物,有较成熟的治疗方法。但钟南山根据自己大量的临床观察和诊治经验,不同意这一结论,认为如果按这一结论指导临床实践将造成严重后果。在一次会上,他站起来明确表态据理力争。后来有人问他,你不怕判断失误有损自己的声誉吗?在权威面前你为什么不选择沉默?钟南山说;“事关病人的生命,防治的决策,我不能明哲保身;在事实面前我只能尊重科学,而不能尊重“权威”。2003年4月7日他们与香港大学首次从非典病人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出2株新型冠状病毒,很可惜公布时间比美国晚了几天。6、三基三严相关培训和思想方法是成才的基础6.1三基三严培训对于医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培训过程中使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增强理解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追求新知识的兴趣,未来的发展就是宽广的。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三基知识获得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能将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先分到教学医院或其他条件较好的医院,当二、三年住院医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直接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学会观察病人,熟悉诊断技术,比较成熟后在分到医疗单位,为他们以后的工作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为什么基础功比较扎实,这与他们长期坚持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有关。6.2专业进修在医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进步日新月异,我们的知识需要及时更新,先进的技术需要引进。我国当代许多有名的专家他们大多都经过良好的专业进修,尤其是出国求学。比如我国当代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著名的基因工程学家陈竺院士,还有南京军区总医院著名肾脏病学家刘志红教授等等,他们都经历过在国外的进修学习,掌握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回国后经过辛勤工作才获得了各自专业方面的业绩。6.3应懂得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医疗服务。比如糖尿病的治疗,应当了解正常人体和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特点。正常人生理状态下,ß-细胞在空腹及进餐后2种不同的分泌状态是:空腹状态时,ß-细胞呈脉冲式分泌胰岛素,约1u/h,24h约24u,称为基础分泌量,主要是抑制肝糖异生及肝糖输出,维持空腹状态的血糖在合理水平;进餐后,血糖升高,刺激ß-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以处理餐后较高的血糖。无IR的正常人每餐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为6-8u,因此其每天基础加三餐后胰岛素总分泌量约为40u左右,其中基础量占全天分泌量的40-50%。而DM患者,如果需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时,往往其内生胰岛功能丧失达80%以上;或者IR严重者,内生胰岛功能虽然丧失不十分严重,但胰岛素相对不足明显。所以口服降糖药物加睡前中效胰岛素,或两次预混胰岛素制剂治疗方案,对于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合理的。脑出血急性期病理研究表明,脑水肿3小时后发生,第2—第4日处于高峰,第7日后明显减退,重症患者可延迟至7—10日。因此,脑出血急性期甘露醇的应用应当根据病情分级和脑水肿演变过程决定其用量、用法、持续时间。例如,对重型病人(Ⅲ-Ⅳ级)即中至深度昏迷,完全性偏瘫,瞳孔不等大,有明显生命体症改变或病情进行加重者(凡昏迷加深,膝反射或肌张力逐渐减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脑强直等均为病灶扩大或移位加重征象),可用大剂量甘露醇250ml/次,每日4-5次,发病7天内可用大剂量5-7天,7天后用中剂量2-3天,10天后可根据病情用小剂量维持3-4天即可停药。当收缩压高于24KPq时应先用呋噻米调整血容量,再用甘露醇可避免其导致血压升高的不良反应。6.4应不断更新知识,采用有循征医学依据或有关指南、原则所建议的方案或药物,为病人提供更为合理的治疗。比如,在防治全身性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或以高胆固醇为主的混合高脂血症,应当推荐首选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他汀类药物。关于重新评价药物洗脱支架,规范使用介入技术,2006年世界心脏病学术大会和欧洲心脏病学术大会,对此提供了更另人信服的证据和原则。目前认为对于AMI,介入越早越好,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不稳定性心绞痛首先要做危险分层,高危患者及早介入,可先用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以及他汀类和β受体阻滞剂)。72h内的介入过于激进,由于对于非高危患者反而可能增加MI和死亡风险,注意近来引入关注的“早期风险”现象。而稳定性心绞痛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不宜过度使用介入。对于>3mm的大血管病变,应使用廉价的BMS,对于糖尿病,小血管,长病变可选用DES,二者大概各占50%。对于左主干和多支病变,尤其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仍然应该首先考虑搭桥手术。
截至2021年2月,尚未明确证据确认新冠疫情的起源。
2021年2月,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外籍专家彼得表示,关于实验室病毒泄露的说法是极为不可能的,未来将不会就此进行研究。
联合专家考察组中方组长梁万年在介绍分子流行病学的溯源研究结果时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在2019年12月前在武汉市就有疫情传播。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认为,目前新冠病毒已有非常多的毒株,不同毒株可能有不同的演变路径和来源,这也使得在世界多点展开溯源工作变得非常重要。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建议,世卫组织应根据时间顺序制定一个全球溯源计划,比如追踪在2019年甚至更早时间采集血样中已出现新冠病毒的国家或地区的情况。
扩展资料
武汉考察已经圆满结束,但对于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来说,武汉之行不是终点,而应当是起点。2020年6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发布公告称,该校一个研究小组在2019年3月采集的巴塞罗那废水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
2020年11月,意大利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9月就已在该国传播,比意大利报告首例新冠确诊病例早了近5个月;
2020年12月,美国疾控中心发布政府研究,认为2019年12月中旬美国就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此外,法国、巴西等国也都曾发现发生在武汉正式报告首例确诊病例前的早期病例。
在世界展开多点溯源,对于摸清疫情传播脉络,尽早控制疫情十分重要。早在武汉报告首例新冠确诊病例之前,病毒已在全球多点出现,这意味着世卫专家还需前往上述国家开展溯源研究,找到病毒真正的源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网评】武汉之行,只是新冠病毒全球溯源的起点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 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不怕所有抗生素 一种超强的酶 已有致死病例 非传染病 并非无药可医相关新闻 英政府发警告 超级病菌与临床手术整形 国内专家意见产生的主要原因传播方式日本方面中国防范措施研究行动蔓延形式 比利时 英国 澳大利亚 法国 台湾相关解读 危害多大 如何应对 谁是祸首相关信息 印度抗议:凭啥叫“新德里” 超级病菌怎样炼成感染病例展开 编辑本段超级病菌的产生 [1]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2]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人们致力寻求一种战胜超级病菌的新药物,但一直没有奏效。不仅如此,随着全世界对抗生素滥用逐渐达成共识,抗生素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怀疑的同时,也遭到了严格的管理。在病菌蔓延的同时,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却渐渐停滞下来。失去抗生素这个曾经有力的武器,人们开始从过去简陋的治病方式重新寻找对抗疾病灵感。找到一种健康和自然的疗法,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超级病菌的进攻,成为许多人对疾病的新共识。编辑本段超级病菌的发现病例发现 斯汤顿河高中(Staunton River School)的一面黑板上写着“怀念阿斯顿”的字样。阿斯顿是一名17岁的学生,他感染了一种被称为“超级病菌”的MRSA细菌而死。MRSA传染正在美国蔓延,它每年造成9万人严重感染,因此致死的人数甚至超过艾滋病。 弗吉尼亚州贝德福德县校区主管比利维斯决定关闭该县的全部21所学校。2007年10月16日,斯汤顿河高中的学生把他带到自己的学校,要他亲眼看看这学校滋生了多少细菌。当地人心惶惶,许多人在工作中途溜回家,用消毒药水喷涂墙壁,打扫房间以消灭细菌。同一天,美国发出了MRSA蔓延警示。密西西比、北卡罗来那、弗罗里达、加利福尼亚等五六个州已经同时发现了感染MRSA病菌的学生和运动员。 显微镜下的“超级病菌”NDM-1波士顿大学的留学生张蕾在麻省的政府网站上看到了警示:这种病菌会通过皮肤和器物接触感染。三年半前刚从北京到美国波士顿上学,张蕾对当年SARS造成的恐慌印象深刻。但这一次周围的人很让她意外。没有人抢购超市里的手套和杀菌水,连洗手液一天也卖不了几瓶。橄榄球队员照样带着伤口到处跑,照样跟女孩子接吻,一切都很平静。人们对张蕾提的问题感到奇怪。MRSA?那是专家们干的工作。感染的人也多数在医院里面。邻居老太悠闲地浇着花,随口说道:“听说染上MRSA的危险性比肥胖的危险性还要小得多。” 詹姆斯·沃勒考特却不这样认为。他大部份时间只能躺在沙发上,连跟孩子们玩都有困难。当他晚上躺在床上睡觉需要移动他的左腿时,他必须用手抬,有时就直接用右腿推。这一切始于两年前,他因为膝盖脱臼来医院作手术,但MRSA却通过术后留在膝盖中的钛钉侵入了他身体,坏死的肌肉几乎让他瘫痪。在美国,像沃勒考特这样在住院时遭遇MRSA的每年有近10万人。 MRSA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的缩写。 1961年,MRSA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它的致病机理与普通金黄葡萄球菌没什么两样,但危险的是,它对多数抗生素不起反应,感染体弱的人后会造成致命炎症。 在医院里,“肮脏的白大褂”臭名昭著。现在金黄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人们从外面带来各种各样的球菌,这些病菌附着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白大褂上,跟着四处巡视,有时掉在手术器械上,有时直接掉在病人身上。在医院内感染MRSA的几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万倍。最令医生们头痛的是,由于MRSA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具抵抗力,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会无限拉长,最终转为肺炎而死。很幸运,至今这种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病菌仍然只在医院里传播。“普通人只知道MRSA是医院里的大麻烦,但他们不知道,所有接触到MRSA的专业人士都很害怕,因为要对付它,我们根本没有药可以用。”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个职员说,“万一它走出了医院该怎么办?” 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监视着病菌世界的一举一动。它是病菌世界的“影子内阁”,在各地布置了数不清的耳目。虽然CDC的特工们基本上不会戴酷酷的“黑超”,但007的把戏一样不会少——探听情报用的荧光基因测试剂、电泳仪和显微镜,“杀菌灭口”用的各类抗生素样样具备。庞大的间谍网布置在美国联邦的各州各县,监视着各个大学、社区、医院和实验室。病菌世界的新式武器一旦出炉,它的作战计划马上就会被敬业的情报网络呈送到CDC高层的手上。 1976年7月,美国CDC一夜成名。一批在费城饭店聚会的退伍老兵突然陆续出现高烧、咳嗽、浑身乏力等类似肺炎的症状。这种未知疾病造成34人死亡,并随着老兵们的散会蔓延到全国。这事登上了媒体的头版,各地人心惶惶,很快白宫和国会就坐不住了。总统亲自下令,授权CDC全程负责,动员全联邦的各级卫生机构来监控疫情发展。来自各地的各种情报和分析,如雪片般飞至疾病控制中心,那架势真有点全民皆兵的味道。最终,这个“军团病”的菌株被CDC成功分离出来,更有效的抗生素被用来对付这种疾病。这种抗生素就是著名的红霉素。从那以后,红霉素被一直当作治疗细菌感染的强力武器。 然而,1992年春天,CDC收到情报:红霉素遇到了强大的敌军。在威斯康辛州的乡下,一个名叫NAC-A的土著社区小型诊所看病的患者中发现了有20人患了同样的疾病:先是皮肤出现面疱和疖疮,很快在咽部旁出现脓疡,流出脓液的肌肉迅速坏死,接着出现肺炎症状,生命垂危。疫情很快蔓延到周边的24个社区,零星的病例一直到1999年仍有发作。疾控中心的医生们发现,用红霉素治疗对这种病菌无效。这一年,CDC对全国发出预警:一个可怕杀手终于成功越狱,潜伏到普通人群中了。 这是MRSA的孪生兄弟——社区获得型MRSA(CA-MRSA)的杰作。它的来源至今仍是个谜,研究者发现CA-MRSA有与医院里的MRSA不同的遗传背景,它会感染短期与医院没有接触的健康人群。与医院里的MRSA不同,CA-MRSA不具备多重耐药性,通常只对一两种抗生素耐药,并且多数可以用万古霉素杀灭。1997年,在纽约发现了CA-MRSA的另一个变种,这种菌株带有一种被称为PVL基因编码的强烈毒素。这是一种缩氨酸,由氨基酸形成的化合物,这种缩氨酸会造成称为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爆炸,毁灭对抗感染的主要防御力量,24小时之内迅速破坏肺脏使人死亡。类似的变种出现了17个。它们的出现意味着MRSA家族开始走出医院,大开杀戒。监狱、体育馆等地方成为CA-MRSA感染的新根据地,病菌迅速在英、美两国蔓延,并有向世界性流行发展的趋势。 巴西官方20日宣布,在全国16所公私立医疗院所中发现了新的超级细菌——抗药性细菌“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氏菌”,简称KPC。虽然与今年以来来势汹汹的超级细菌、发源于印度的“NDM-1”名字不同,但同样耐药性极强,也是一种“百药不侵”的超级耐药菌。 所有抗生素都不起作用 这种细菌目前已在巴西夺走至少15条人命,确诊病例共有135起,当局正加紧研究对策,预防事态扩大。 巴西卫生部指出,连被视为最后一道防线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对抗药性细菌“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氏菌”不起作用,过去几个星期以来感染人数激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这张王牌失效,意味着肺炎克雷伯氏菌中的一部分也升级为“超级细菌”,跟最近热炒的“NDM-1”威力相当,对所有的抗生素所向披靡。 巴西卫生部说,刚动过手术或免疫力低的病人都是感染这种细菌的高危人群。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也已有20多个州的医院发现这些细菌,严重病患尤其容易受到感染。美国保健流行病学家协会会长费希曼说,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也在对付这种细菌。基因突变 普通细菌基因突变而成 据报道,今年在中国杭州,研究超级细菌的专家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身上也发现了这种新的“超级细菌”。 事实上,所有的“超级细菌”都是由普通细菌变异而成的。也正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超级细菌”。除了吃药打针,我们吃的鸡鸭鱼肉之中也有许多抗生素。因为它们生长过程中被喂了抗生素,侵袭它们的细菌可能变异。等到变异病菌再侵袭人类时,人类就无法抵御了。结果是,研究出来的新药越来越短命。当然,大部分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还没变异,大多数抗生素对它依然有效。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力是最好武器 其实,人身上平时就依附着大量细菌。但只要身体健康,抵抗力强,这些细菌就毫无兴风作浪的可能。 要阻止超级细菌肆虐,最主要的战场是在医院,因为那里集中着抵抗力最弱的人群。针对此次超级细菌事件,巴西政府就呼吁民众,只要出入医疗场所,一定要记得消毒、洗手,做好最基本的个人卫生防护,以免细菌持续扩散。 专家呼吁,预防更多的细菌突变成超级细菌,关键是整个社会要在各个环节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普通人要做到勤洗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身免疫力是对付超级细菌的最好武器。编辑本段超级病菌在中国检测结果[4]中国疾控中心和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检测时,检出三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也就是俗称的超级细菌。其中,两株细菌是由宁夏自治区疾控中心送检,菌株分离自该区某医院的两名新生儿粪便标本;另一株由福建省某医院送检,菌株分离自该院一名住院老年患者的标本。 中国MRSA感染的比率也在上升,20世纪70年代,在上海医院检测到的MRSA感染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5%,1994~1996年上升到50%~77.9%,200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80%~90%。尽管致命性的CA-MRSA变种并未在国内出现,但出现的MRSA病例已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多重耐药。 2010年10月26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26日)刚刚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其中死亡1例。 凭着“对抗生素免疫”这件刀枪不入的盔甲,MRSA迅速超过乙肝和艾滋病,跃居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的首位。到底是什么导致这种超级病菌对抗生素免疫呢?四大特征 解析一:目前未发现绝对有效药物 肖永红说,虽然国家卫生部此前发布了关于NMD1的感染诊疗指南,但详细研读这份指南可以发现,关于临床使用何种抗生素,指南中的说法是“可能有效”,而不是绝对有效,同时强调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 “我们只能根据临床判断来选择一些相对可能有效的药物,这给正确用药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肖永红说,有的人猜想是不是有一种能迅速应对NMD1的超级抗生素,但目前肯定没有。 他同时表示,目前国家疾控中心通报检出的3例NMD1病例中,两名幼儿是因为腹泻送检的粪便标本,检出携带NMD1的是屎肠球菌,不是印度检出的大肠杆菌,从临床的意义上来讲,这没有大肠杆菌携带的意义大。 解析二:必须认识到抗生素具两面性 对于为何会产生所谓的超级细菌,肖永红和其他专家的说法一致: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不断积累耐药性。他说,大众必须认识到抗生素具有两面性,一定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对于爆出NMD1可能是惠氏公司为了推销自己的药品夸大其辞的坊间传言,肖永红表示可能行极小。他说,关于耐药性的研究不是今年突然冒出来的,国际医学界一直在关注,此外,有关NMD1的特征的描述,今年8月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论文是极其严谨的。 解析三:绝不会像流感大规模感染 既然没有绝对有效的药物,NMD1会不会大规模传染? 对于这个问题,肖永红说绝对不会。他分析说,NMD1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以其他细菌为载体,强化的是这些细菌的耐药性。比如说携带NMD1的大肠杆菌,表现出超级耐药性的是大肠杆菌,它的传播也要借助大肠杆菌的传播完成。 “目前,它只在医院住院患者和抵抗力特别低下者等特定人群身上出现,不会像流感病毒那样会大规模传播,所以出现类似流感大爆发的可能性是零。”肖永红说。 解析四:极担心载体变成高致病性细菌 既然不会发生大规模感染,为何各国又对NMD1如临大敌呢? 对此肖永红解释,NMD1对公共卫生的压力极大。“首先,对于感染病例,我们要找到合适有效的诊疗方法。如果这些病例出现高死亡率,对公共卫生体制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他说,更重要的一点是,相关应对药物的研发压力极大,“目前发现NMD1的载体是大肠杆菌等致病性相对较小的细菌,如果载体变成了致病性较强的病菌,比如说霍乱、伤寒,那危害性就大了,这是公共卫生体系最担心的问题。” 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 2000年,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2010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个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抗药性,可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性的基因名为NDM-1。同年10月巴西大规模爆发KPC超级病菌导致多名感染者丧生。编辑本段抗生素的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抗生素1928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青霉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在当时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用于家畜饲养。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1992年,这类药物中的一个变体因为造成肝肾功能紊乱被美国取缔,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使用。编辑本段罪魁祸首 巴西感染病例激增,已致15人死亡 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开始被广泛为抗生素,此后,细菌就开始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这也迫使医学研究者研发出许多新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也导致了许多药物无法治疗的“超级感染”,如抗药性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等。 医学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抗生素通常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轻易买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通民众滥用、误用抗生素。而当地的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就不得不使用药效更强的抗生素,这再度导致了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编辑本段应对方法 已有致死病例 研究者发现,2009年英国就已经出现了NDM-1感染病例的增加,其中包括一些致死病例。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表示,大部分的NDM-1感染都与曾前往印度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当地治疗的人有关。 而研究者在英国研究的37个病人中,至少有17人曾在过去1年中前往过印度或巴基斯坦,他们中至少有14人曾在这两个国家接受过治疗,包括肾脏移植手术、骨髓移植手术、透析、生产、烧伤治疗或整容手术等。不过,英国也有10例感染出现在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海外治疗的病人身上。 目前的研究发现,携带NDM-1的大肠杆菌感染,会导致许多病人出现尿路感染和血液中毒。一部分感染者病情较为缓和,但也有一些人较为严重。在已发现的NDM-1细菌感染病例中,至少有一例已经对所有已知的抗生素具有抗药性。 卫生部研讨“超级细菌”专家:中国尚未发现感染病例 昨日(18日),一场有关“超级细菌”的研讨会在卫生部举行。一名与会专家对本报表示,“超级细菌”是一种感染,并不是传染病,公众无需恐慌。中国内地目前也未发现“超级细菌”感染病例。 昨日的研讨会由官员和20多名专家参加,对“超级细菌”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经过简单修改后,将正式上报卫生部。非传染病 8月11日某医学刊登的一篇论文称,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它几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目前,这种“超级细菌”已经从南亚传入英国,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在经历了非典和甲流后,多地报道称公众开始担心,是否又出现了一种暂时无药可治的传染病? 对此,昨日,刚参加完研讨会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徐小元说,“‘超级细菌’和甲流、非典不一样,不是传染病而是感染。”徐小元说,感染和传染病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比如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可能会被感染,但并不会在常人间传染,大家不必恐慌。 徐小元还担任卫生部甲流临床专家组副组长,非典、人禽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他表示,目前,中国内地并未发现“超级细菌”感染病例。对于内地何时会出现“超级细菌”,他并未正面回答,只是强调“超级细菌”并非传染病,而是一种感染,公众无需恐慌。并非无药可医 昨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向本报证实,在中国,香港曾有人感染“超级细菌”,但已治愈。 人民网报道显示,香港卫生署近日宣布,英美等国近期相继发现的新型“超级细菌”NDM-1,早于2009年10月已经被发现存在于香港一名男病人的尿液样本中。 据媒体报道,香港病例早已治愈出院。瑞典的两例感染者经过综合治疗,也已经治愈出院,感染“超级细菌”并非无药可医。 徐小元还认为,“超级细菌”这一名字并不准确,而且容易被人误解,称为“多重耐药菌”或者“多重肠杆菌属的耐药菌”更为准确。 对于“超级细菌”的产生,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是抗生素的滥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 “抗生素的滥用,医生有责任,但是,有的时候也是病人自己愿意使用抗生素。”他提醒公众,抗生素药应该规范使用,而不能滥用。”编辑本段相关新闻英政府发警告 类似的NDM-1感染也出现在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尽管目前在英国只发现了约50例病例,但科学家们担心它还会继续蔓延。沃尔什说,现在还无法确定NDM-1在英国到底蔓延到什么程度。英国卫生部已就此发出警告。 “由于频繁的国际航空旅行、全球化以及南亚国家医疗旅游业的兴起,NDM-1现在有机会迅速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沃尔什警告说。[6] 英国已出现至少五十宗病例,五人感染后死亡 [7] 我国检出3例超级细菌病例 其中1人因肺癌死亡 中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之声刚刚收到的消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26日)刚刚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详细情况,马上联系中央台记者实习孟喆。 主播:请介绍一下通报的详细情况。 记者:国际上报道发现携带携带DNM-1耐药基因细菌后,卫生部立即组织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和临床机构,开展了该耐药菌的调查和检测。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实验室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DNM-1耐药基因检测。共检出三株DNM-1基因阳性细菌。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出的2株细菌为屎肠球菌,由宁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菌株分离自该区某医院的两名新生儿粪便标本;另一株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室检出,为鲍曼不动杆菌,由福建省某医院送检,菌株分离自该医院的一名住院老年患者标本。 宁夏两个病例分别为3月8日与3月11日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县级医院出生的婴儿,均为低体重儿。两名患儿均于出生后2-3日出现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一名患儿还伴有缺氧表现,随即由产科病房转入儿科病房治疗,分别在住院治疗9天和14天后痊愈出院。经随访,目前两患儿健康状况良好。 福建省携带DNM-1耐药基因鲍曼不动杆菌患者,是一位83岁的老人。该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肺癌晚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该患者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中新网2010年8月13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最近在英国造成至少五宗死亡个案、入侵北美的超级病菌NDM-1,因对大部分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感染后恐无药可治。香港卫生署十二日晚发布消息指,早于去年十月,香港已有首宗感染NDM-1个案,一名六十六岁印度裔男子,去年在医管局辖下普通科门诊求诊时,其尿液样本发现带含有NDM-1大肠杆菌。署方指,非常重视英国有关报告,会与世卫、英美卫生当局跟进了解,以及与医院实验室联系,制定加强对NDM-1监测的安排。 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病菌西方医学专家最近在《刺针》发表含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简称NDM-1)细菌,出现多重抗药性,几乎对所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英国已出现至少五十宗病例,五人感染后死亡;美国至少三宗病例;加拿大则于今年二月录得一宗病例。这些病人多曾往印度接受手术治疗或整容手术,而印度本土也录得逾百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均见感染病例。 香港首宗个案为六十六岁印度裔男子,据悉曾外游,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的化验结果显示,其尿液样本带有含有NDM-1的大肠杆菌,但该细菌株对常用的治疗尿道感染的口服抗生素产生敏感,病人已痊愈。卫生防护中心指,NDM-1是一种酶,可以使某组别的抗生素失去功效,如碳氢霉烯类和滭内酰胺抗生素,从而令含有这种酶的细菌变成广泛抗药性。对于该名老翁是否曾到南亚进行手术或旅游,卫生署昨晚则无补充其它临床数据。 中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日本帝京大学医院公布了新的统计结果,感染者从最初的46人增至53人,其中4人已经死亡。院方承认“死亡可能系感染细菌所致”。 中新网9月6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政府6日发表紧急消息说,造成帝京大学附属医院9名病人死亡的超级细菌的来源已经查明,是一位日本男性从印度带入日本的。 据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消息说,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已经从死亡的病人身上查到了这一个细菌。这个超级细菌是带有“NDM-1”遗传因子的细菌,2年前出现在印度,后传入欧美。在日本这还是第一次发现。 消息说,日本是从一位男性身上第一次检测到这一病菌的。这名50几岁的中年男子于去年5月从印度出差回来,然后发病入住帝京大学附属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痊愈出院。但是,医院保留了从他身上检测出来的这一病菌。 去年8月,该院出现第一例感染者,截至今年9月1日,感染人数升至46人,其中已有27人死亡,在死者中,有9人的死因确定与感染有关。目前还有9名感染者在特殊病房接受治疗。感染者中超过70%的人是60岁以上老人。 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战胜这一超级细菌。超级病菌与临床手术整形 近日,南亚的"超级病菌"开始袭卷全球,已导致多人感染死亡。它最早出现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后来许多英美等国的游客前往这些南亚国家,接受价格低廉的手术整形,热衷于通过临床开刀手术来整形,加剧了"超级病菌"传播速度。 英国健康保护署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这种病菌是通过医院手术的病人传染的,缺乏安全和卫生的低廉手术,以及过多爱美人士选择通过临床手术实现整形,造成容易感染了这种几乎抵抗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病菌”。而且现在还没何万无一失的方法杀死它们。目前只有两种药物对这种“超级病菌”有效,其中一种是有50年历史的老药,但对肾脏损害严重。而且一旦病菌继续扩散,这两种药物的药效将被迅速削弱。国内专家意见 哎慢慢找
流感高发,赶紧躲得远远的。医生都会说,要勤洗手,这可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可是你真的会洗手吗?网传的洗手法有“六步”和“七步”,究竟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专家王淑颖说,其实两种方法都对。“六步洗手法”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也是国家卫健委规范里规定的。“七步洗手法”增加了“洗手腕、手臂”环节。主要根据手部污染情况及科室清洁要求来决定。在冬天穿长袖工作服时,腕部受到污染几率较低,通常不洗腕部;夏季穿短袖工作服,腕部暴露出来,受到污染的几率较高,增加腕部的清洗;对外科医生而言,手腕手臂的清洗同样重要。所以“六步洗手法”、“七步洗手法”都是正确的,大家不必纠结了
曾光表示相信新冠肺炎最终会降为丙类丙管,卫健委也表明不会再公布一些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形成对于这一内容就可以知道,现在无论是无症状感染者还是阳性患者都不会公布他们的行程,所以在出门的时候也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现在新冠病毒已经下调,不再是最强的传染病,所以自己出门也要自觉戴好口罩,自我消毒。
根据我国新出的10条规定就可以得知,现在国家已经放开病毒,当然放开并不等于是全面传播传染,如果自己还没有成为阳性患者的话,也要做好自我防护,就比如说自己每天隔离在家中,自己的家里,要是有阳性患者,也要做好家中消毒,就比如说阳性患者刚刚上完厕所,那么自己也应该将厕所的窗户打开,然后用消毒水消毒,当阳性患者去往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带有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时时刻刻都会在他的体内排出,所以为了自己,不会被家人传染上,也一定要做好防护,在家中戴好N95口罩以及手套,国家卫健委所说的放开并不等于是全面传播为了不让这一事件发生自己,也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自我戴好口罩,在出门的时候自觉戴好N95口罩,并且去药店购买药的时候也要进行登记,买药也千万不要买一堆没有用的药。
就比如说现在有许多的人都开始囤药,导致药店没有布洛芬缓释胶囊,所以为了不让这一现象的发生,自己可以在阳性之后再去买药,但是买药的时候也一定要和药店人员说清楚,让药店给自己派送或者是让社区给自己送过来,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自己再次传播新冠病毒当然在自己阳性之后,也千万不要怀着一种自己阳性他人也要阳性的理念去肆意传播病毒。
2023年的春节马上快要到来,那么大家是否会在春节的时候,恢复走亲戚拜访朋友呢?今年的新冠肺炎的疫情,让鼠年的春节变得特别漫长又特别煎熬,入冬了疫情又起了苗头,春节也快到了,大家春节还会选择走亲戚,互相吃年饭吗?相信这是很多民众关心的问题,毕竟春节过的就是那种热闹、团圆的气氛。而且2020年的春节,就因为疫情的因素所限制,家家户户只能隔离在家,通过线上视频、打电话的方式拜年。并没有那种传统年味的氛围!所以对于2021年的春节,我们大家都是期待值颇高。但是因为新冠病毒十分狡猾、疫情的爆发也有未知性。因此从理论上来考虑,政府可能会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提倡尽量减少走亲戚拜年。这不仅仅是对于我们大家的保护,同时也是一种防止疫情,第二次大规模反弹的必要举措。当前国内疫情的形势从当前形势来看,2021年的春节疫情状况,是肯定不会有2020年春节时的严重。但是新冠疫情从2020年初期爆发以来,截止到目前为止,持续了整整快一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仍然未能全面攻克疫情。尽管目前我国的抗疫措施做的很完善,不过我国多个地区,仍然有小规模的零星病例出现。从这也能够看到,新冠病毒是一个很难解决的对手,想要彻底攻克疫情并不是很轻松。在今年年初疫情肆虐之际,国家立刻精准对策,启动了一级重大突发事件响应的号角。同时各地人们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举国上下响应国家的号召。各个省份都取消了春节走亲访友、聚会团圆的活动。同时安安静静待在家中,严格执行国家传授的防疫措施,最终从艰难地打赢了疫情的首战。同时也为疫情逐渐减弱到平稳,创造了很宝贵的机会。像封城、戴口罩、不外出聚集等行为,就是民众所做的体现。就连春节走亲戚拜年,在这特殊的时期阶段,人们都改变成为打电话、线上视频、短信的方式。民众也只能像这样做,通过少外出走动,不给国家抗疫添乱。事实上这些举措都是正确的,当放眼全球范围内,像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疫情不可控时,唯有我们中国镇定自若。抗疫战做的全球独树一帜,这就是中国实力担当的体现。疫情累计确诊人数从9.5万多例,骤降到现在只有1649人(单日增加确诊35例),治愈人数高达88642人(单日增加135例)。但是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症状患者,这些仍然是很棘手困难的问题。尽管我国现在很多地方已复工复产,但是经常还有零星病例出现,从此前的北京、新疆、青岛、到现在局势紧张的成都。因此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我们想要在2021年过一个好年,尽可能防止春节时疫情的反扑,严格采取措施减少走亲访友,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举措。下面我从几个原因阐述观点。01:春节期间恰恰属于气温骤降的寒冬,病毒的传染性可能更强明年的春节期间,恰恰是属于寒冬时节,而这个时期气温是会变低的。每年冬天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季节性流感病毒出现,而新冠病毒同样是这个样子。此外有相关专家对于病毒的研究,我们知道病毒在冬天的活动性,是比炎热的夏天高了几倍的,并且低温下病毒存活时间变长。同时冬天的来临,也是呼吸道疾病肆虐的高频时段。之前美国疫情研究专家雷尔曼,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新冠病毒更喜欢干燥、避光性、寒冷的环境,特别是在没有强光照射的范围下,是最有利于新冠病毒发散传播的。”而春节就是很相似这种情况,并且冬天人们为了驱寒取暖,大多数人家都是大门紧闭。同时室内密闭环境下,空气都不是很流通。这有极大可能助长了病毒的传播!02:从民众自己所在的地区,切实的疫情的状况考虑,到底有没有必要走亲戚很多人背井离乡,勤奋工作整整一年的时间,就是为了年底赚到钱回家。亲朋好友们高高兴兴团圆,感受那种热闹的家庭氛围!同时因为第一次疫情大爆发的情况下,之前的春节就没有过好,而明年2021年的春节时,很多民众希望能够弥补回来。人们希望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看看春晚、唠唠家常里短、谈下这一年的好坏感受。同时也能吃个团圆饭,拉近下彼此的感情,这属于人之常情的情感流露,其实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夙愿能否实现呢?我们必须考虑到自己地区的疫情状况,再去分情况来做决定讨论。如果说自己家这边的地区,属于疫情高风险的局部地域。那么春节是很可能会禁止走亲访友的,因为我们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实在没有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可能,而去为了一会儿短期的走亲戚。毕竟疫情的防控是大于所有的!我们深知走亲访友的时候,肯定会造成人群聚集,而如果因为这个,导致发生了大规模的疫情反扑,那需要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没有谁能够轻易担得起。而如果自己家这边的情况,属于疫情低风险的区域。那么是可以走亲访友的,并不会有太多的限制。因为这种情况下没有传染源,民众们都是比较健康安全的。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年底的春运。前段时间流行病预防专家曾光教授,在谈到春节时的疫情传播风险时,就着力强调了春运这个因素。曾光教授认为:“春节时期疫情传播风险很大,可能远远高于中秋、国庆时节。不仅仅是因为春运规模浩大,而且春运时期是在冬天,气温变低属于适宜病毒存活。”曾光教授的观点是很准确的,确实在春运的那种人流拥挤阶段,像火车站、飞机场、客车站等大型人流场所。很可能会加剧新冠病毒的传播。春运动辄几亿人的人口迁移,在那种密闭不透风的空间里,确实可能造成病毒快速感染。因此为了降低传播的风险,我们有必要做好防疫措施。比如勤洗手、多消毒、外出搭车谨记携带好口罩。并且在咳嗽、打喷嚏时,一定不要对着人群。同时政府有必要提前放假、推行春节期间高速不收费,批准人员分批返乡。如果是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实现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做好一系列的防疫措施,既能够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也能够让自己安心放心。并且我国的新冠疫苗,可能在明年初期普及上市,到那时候我们才能有肯定的把握,说我们不惧怕新冠病毒,并且彻底打赢了抗疫战。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要全副武装,一丝不苟做好防疫措施,保证自己的安全最重要。
因为湖北一天突增一万多例,他认为是好事是清除了很多疑似病例,说明病人得到了进一步的治疗。
就是我们的疫情防控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新冠肺炎的感染者已经大大下降,至于率上升。
专家表示现在是特殊时期,一定要严格把控,有时候也要限制人们的出行,要求他们做好核酸检测。
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抗疫,不应该用停止交通的方式进行。
北京疫情再起,近期确诊人数急速飙升该起群聚感染已超过百人,且大多数都和市场有关,不免让人担心武汉的情况再度上演。河北、四川、辽宁三省出现关联疫情,北京疫情防控形势面临巨大挑战。
备受关注的北京「新发地市场」的新冠病毒溯源,已经有了初步结果。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杨鹏14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但病毒到底怎么来的,还无法确定。有可能是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或者进入市场的人通过分泌物进行传播。」
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管轶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则分析称,此次北京的聚集性疫情,透过冷链传播或进入市场的人造成传播,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但是透过冷链传播进来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病毒溯源,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八点健闻》采访时提醒,应该重点关注病毒的传播阶段:「现在已经不是环境传人的问题,疫情早已进展到人传人阶段。」
曾光建议,由于市场已经关闭,现阶段从环境到人的传播管道已经切断,防控重点应转向人传人。
武汉大学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杨占秋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次疫情给中国防控新冠病毒的启示在于:「中国一直侧重于预防进口感染,忽视了其他可能的病毒传播途径,例如通过冷链物流运输的进口肉。现在,重要的是要加强对进口生物产品的检验和检疫。」
根据《医学界》报导,一名专家指出,虽然鲑鱼不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但是可能通过环境污染携带病毒,在冷冻运输过程中,病毒在低温环境下能够长时间存活。到达新发地市场后,环境温度升高,病毒就输出了。
对民众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场疫情会蔓延到哪些地方、至何种程度?有没有一些方法,能及早在人群密集处,识别出暴发高峰?」据外媒报导,英国多部门将携手,监测生活污水中的新冠病毒RNA,以此作为疫情预警系统的预警。
英国班戈大学自然科学学院教授Davey Jones在接受BBC采访时建议,分析生活污水或能帮助研究人员,预知疫情暴发程度和范围。除英国外,美国、荷兰也在进行类似的生活污水监测。
4月份时,《Nature》期刊发表一项荷兰的研究称,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污水病毒RNA浓度,推算出人群中的感染人数。包括那些未被发现的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这种方法或比大规模检测更有效。且相对便宜、简单。」研究团队指出。
曾光和钟南山没有关系。曾光,男,1946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今河北医科大学),1982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WHO传染病监测和应急反应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执行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福建厦门人,呼吸病学学家[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院长及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