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SCI杂志远比SCI杂志少。2017年Journal Citation Report报告说,SCI杂志有178个大类,14223份杂志;SSCI杂志有57个大类,才4623份杂志。2.SSCI对英语书面表达的要求更高,要求作者有很好的英语写作技巧。母语为非英语的研究人员写文章投SSCI杂志,语言是一大难关。 3.SSCI文章平均长度更长。 4.SSCI审稿周期更长。从收稿到编辑的第一份信(修改意见或者据信)发出,SSCI要平均半年或是更长,3-4月算是很快的。 5.SSCI对于方法学的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这方面。临床医学杂志的稿件基本是t检验ANOVA,最多就是多元回归模型。而社会科学,教育,心理学,公共政策等杂志的统计分析方法要复杂很多,特别是现在强调evidence-based practice/policy,很多稿件都采用quantitative analysis。 6.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包括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公共政策等)起步晚,资金少,科研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或者落后。国内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计划大都是复制欧美的研究,除了被研究人群的不同,很少有理论方面和方法学上的突破。研究没有新意,这也是投稿难以被录用的一个原因。 7.即使文章有新意,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reviewer或者editor难以理解,也会导致投稿被拒。
1.导师篇可能在看到上段的文字以后,一些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 你和你师兄师姐的文章会发表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导师好吧。事实上笔者很认同这一点,可以说如果我没有遇到两位恩师我的博士经历可能会完全不同。但是请诸位不要误解,我说导师好会使文章发表的几率大一些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你把导师的名字放在你论文上来震慑审稿人(事实上编辑们的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作者和审稿人也是双盲),而是由于好的导师会教给你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不知道广大经济博士同袍们多久见导师一次面,我三年里是平均一周见一次的。当然见导师不是为了讨论哪家馆子的水煮鱼味道正宗(这个可以留到课后讨论),勤见导师的一大好处是你总会有压力,这种压力会不断推动你在下次见导师前准备好向导师提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了你的进步就会快一些。导师关键在一个“导”字上面,导不是说帮你研究,而是解决你不懂的问题,当你走偏的时候导师要帮你扶正方向。举个例子,做实证的时候用哪一种计量模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如果观测值不独立就需要用Cluster来校正OLS的标准误,如果是面板数据就要考虑是用random effect 还是fixed effect, 如果因变量有上下限就要考虑用Tobit模型,如果因变量离散且大于三个值就不能用logit 和probit而可以考虑用multinomial,如果观测值很少很少可以试一下非参检验等等。这时候导师的几句话就能使刚入门的博士生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导师必须明白你提出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我建议各位博士生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争取与导师见面的机会。当然,你可能会问假如你的导师对你的研究漠不关心或者非常的忙根本没空理你怎么办呢?没关系,你还有另外一个导师——文献。2.立题篇研究的课题应该怎么找呢?首先说两种错误的方式: 首先一个错误的方式是抱着头自己想,头发都想掉了最后发现自己想出的问题爷爷辈儿的人都研究过了。说句实话,任何一个领域发展到今天,凡是你抱着头能想出来的经济问题基本上都能被前人研究了。第二个错误就是总想找一个很大的课题研究,整天琢磨着我要是能把股价预测出来就好了,这样我买股票就发了财了,问他怎么研究,除了甩别人听不懂的名词以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博士生要找研究课题最主要的方式是读文献。前人的研究是你的基础,你必须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一些。前人的研究是A,你的研究是B,B是从A得来的,没有A你不可能一下子蹦到B。文献怎么读?这其实是我刚读博士的时候问得最多的问题。问导师,导师反问我: 你读文献的目的是什么?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句废话,读文献不就是看看前人研究什么了么?后来才慢慢的理解了导师的深意。目的是一个很需要明确的东西,比如在最开始找研究课题的时候,读文献的目的一是看看前人的研究究竟包含哪些方面有没有什么漏洞,这时候就不用精读所有的文章,只要把一个领域的经典文章细读一下,其它的扩展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导师让我最初的做法是用文字写下每一篇文章的研究课题是什么,创新的地方在哪里,结论是什么,漏洞在哪。其实这里面前三部分都还好说,最令我为难的是找出漏洞在哪。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做"批判性思维",练的就是这个,最开始应用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不过后来越来越顺利了,后来才知道导师其实是在训练我把自己摆在审稿人的角度来看文章。几周下来,脑子中对自己要研究的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差不多了解了,对这个领域中很热但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了解个大概,这时候再找研究的课题就会简单很多。当然,找课题并不是读文献的唯一目的,有时候你不知道写作的框架,有时候你不知道数据应该用哪种计量模型分析,有时你不知道理论模型的假设,甚至有时候你不知道表格的格式,这些你都可以从文献中找到,而这些时候由于你的目的不同,读文献侧重的方面也不同。3.论文篇众所周知,发表SSCI一定要用英文写作。一些人说自己发表不了好的SSCI是由于英语不好的缘故,如果英语是母语的话我肯定能发SSCI。如果有人问我对这番言论的意见,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英语是不是你发不出SSCI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拿你的一篇得意之作(哪怕花钱)找人翻译一下,然后投一下好的SSCI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投中了的话说明英语是你的问题,如果投不中的话说明你的问题就不仅仅在英语上。有人问我英语不好怎么办?练啊!要么你就找个英语好的翻译当你的第二作者吧。我在这里要说的写论文主要不是英语方面,而是你论文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你论文的卖点在哪里。就好比一个商人兜售自己的商品,角度对一篇论文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实证研究中很有可能你搜集的数据给你带来的结果五花八门,甚至与你期望的相反。这个时候你文章中下结论的时候就要分外小心,找到一个有意思的角度然后看看数据是否符合。举个例子,我师弟的一篇文章的原假设是: 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正相关,说白了就是你看到了别人中奖了以后就会觉得自己买彩票的中奖几率会大一些。结果他的数据结果却正好和他的假设相反,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负相关!师弟一开始就慌了,头发都开叉了。不过几次见导师以后,他最终在导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用"赌徒谬误"解释了他所发现的现象。所以说,没有烂数据,只要你选对了一个角度,小心地得出结论,你的论文就很有可能增色不少,当然,你的数据一定要符合你选的角度,你不能明明数据不支持,你非要牵强的编一个故事,这样做唬外行可以,内行一眼就看穿了。4.润色篇终于在无数次撞墙打滚儿揪头发以后,论文完成了!那么是不是可以递交了呢?当然还不可以,首先找一个机构把你的论文变成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为了防止学术不端的人剽窃你的成果,或者很巧有人研究的与你撞车了,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别人能读到或者引用你的文章。在变成工作论文以后,你要把你的论文发给你认为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资深的学者。发的目的不是让别人赞扬你的论文如何如何的好,而是让他们给你的论文挑毛病。同时,你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各种相关会议去演讲(present)你的论文,学术演讲(presentation)的目的一个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你,再一个是为了让你的听众挑你论文的毛病。有的人做学术演讲的时候生怕别人挑毛病,觉得很没面子,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你把论文递交给SSCI的期刊以后期刊编辑会找一到三个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会给你的文章大挑特挑毛病。如果毛病太多的话,编辑拒稿是一定的。与其如此,不如在审稿人看你文章之前就尽量把你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至少要用语言防御一下,而修改和防御的过程就是你文章润色的过程。当润色接近了尾声,准备投稿吧。5.投稿篇向SSCI期刊投稿大多是在网上就可以完成的,投稿的时候一般要写一封covering letter,wrod文档一页就行,简单的说一下你希望贵期刊发表你的文章。投稿结果的可能性从好到坏分几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期刊直接邀你写稿,写完后发表。不过这种情形是可遇不可求的,Junior拥有这样的机会不大;第二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不需要修改就直接发表。这一般发生在letter类期刊,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第三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需要修改重新递交,这个叫做R&R (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重新递交以后期刊发表。这个是发表成功可能性最大的结果。第四个等级同样是R&R,但是重新递交以后被拒。第五个等级是递稿后发给审稿人,经审稿后被拒。最后一个等级是不发给审稿人,编辑直接拒。你千万不要以为最后一个等级发生的概率很低,事实上如果你给一些非常好的期刊投稿,编辑是很有可能直接把你的文章否掉的,否掉的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该期刊类似的文章太多了,可能是你写的文章的结论不是非常有趣等等等等。如果非要说直接拒绝有什么好处的话,唯一的好处就是处理的时间快,不会耽误你很长的时间。假如你通过了编辑这一关,那么无论发表与否,至少你能有机会获得审稿人的意见了。当然,获得的审稿意见可能是2个"差评",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会礼貌的通知你另投别家吧(其实就是拒绝的意思),对于审稿人的意见你要认真读的,因为SSCI期刊的审稿人一般都是你论文领域的行家,给出的意见多少会有些建设性意义。如果两个审稿人都是"好评",或者两个审稿人意见一好一坏,但是编辑这个时候认为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修改重新递交的机会了!R&R(也就是修改重新递交)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在该期刊发表的概率大大的上升了。但是请诸君注意不要庆祝的太早,香槟什么的就不要准备了,概率大大上升并不代表着一定会最终发表,获得R&R最终被拒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审稿人和编辑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非常难改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认真的读审稿意见的每一个字,推敲如何在重新递交了以后能使审稿人和编辑满意。修改之后要附上一个文字说明,罗列清楚针对审稿人和编辑的每一条意见你是如何做相应修改的。有人可能问,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要修改吗?答案应该肯定的,笔者只见过两位恩师中的一位有一次说审稿人的几条意见不好,因此他决定不改,我当时觉得老头子太狠了,后来那篇文章后来也发表了。而笔者和笔者的师兄姐们均未敢做出这种大胆的行为(当然,有胆儿大的同事这样做不过后来被拒了)。因此笔者认为做为Junior还是按照意见改动的好。修改完成以后就重新递交吧,这时候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听天由命,假如几周后你收到一封通知你你的文章被该期刊发表的邮件,恭喜你!大功告成了!此时你的pose应该是头微仰呈45度角,眼角湿润,如果嘴里能叨念出一句座右铭什么的就完美了......6.尾声写的很长,情节也不够跌宕起伏,相信能看到这里的人不会很多,不过假如有一个搞学术的新人在看到我的这篇文章有一些启示的话,也算是笔者没有白写。笔者曾见过很多学术上的牛人,有的太牛了甚至可以被称之为犇人。与之聊天,发现牛人最大的特点一是基本功特别扎实,二是思维特别活跃。说实话搞好学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成为大牛天分的确是需要一些的,但是就在SSCI发表这一个小的方面来看,即使是一个悟性不是很高的人,假如他专心学术坚持不懈,除非永远不尝试,否则发表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只是很可惜,专心学术坚持不懈这八个字说来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尤其对像与我一样的junior们来说,整天捧着文献读,坐在电脑前面踏踏实实写论文着实是需要一些毅力。无论如何,年轻是劣势,同样也是资本,正如我的恩师对我说的那样:你还年轻,假如你从现在开始一直专注一个领域,总有一天,你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
一篇SCI发表在影响因子为1的期刊和发表在影响因子为5的期刊对于每个科研工作者而言都是差距甚大的。想要你的文章能在高分值的期刊上顺利见刊,那么我们在写作上自然少不了一些技巧。1、内容精简很多时候大家对结果的陈述过于繁琐,有凑字数之嫌。多数期刊要求投稿者如图表能表达的意思,则不需要在文中进行赘述,图文结合是最佳表达方式。大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使你的文章语言更加professional。2、准确表述节标题的拼写一定要准确,另外小节,不建议用一个单词,而建议用一个短语或句子。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带s。这两个标题估计99%的人都要用到,而且孤零零就那么一个词,字号比一般的字还要大那么几倍,写错了话还真是着实扎眼。如实验结果一段,如western blot,有人在小标题就western blot,让人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不是方法学一段。在结果中应该是XXX expression by western blot。3、切忌超长段落一般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千万不要追求一气呵成的感觉而堆在一起,那种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如果要表达的内容确实多,可以适当的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让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4、思路清晰的摘要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我们知道,人对数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逻辑思路,引着编辑思路。切记,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在摘要的写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3)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4)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5)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6)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7)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5、讨论深度将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找出其需要改善或者与本文相衔接的部分,进行讨论。而不是自己去针对结果内容造句子。将别的研究进行加工后,你会发现会有不少适合的讨论点值得去写,这就是一篇文章的新意所在。鉴于此,建议大家一定平时要多积累相关的文献。不读文献是很难写出SCI论文的。
首先,ssci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举例而言,研究中国政治一般可以选择Area Studies和Political science两个领域的期刊投稿。前者可选的期刊少(大约5-6本)但发表相对容易,后者选择多(至少10-30本可选)但发表门坎较高。举个直观点的例子吧: 上面这篇题目为《我的社会科学ssci论文投稿经验》的文章很多年前我就看到,后来被无数人转载,其中它提到“先说中文经历,以表明一篇英文ssci论文比中文论文难多少!我最近2年很少写中文文章了。不过也偶尔动笔。我曾经花了10天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1周写了一篇《经济研究》,4天时间写一篇《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三篇应该代表国内三个不同领域(社会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的顶级水平了吧,但这三篇都不是我本专业的文章。写作过程其实也是非常痛苦的,需要闭关,真的有思路的时候一天只睡5个小时以下。总的来说都是一气呵成。投稿过程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麻烦一点外,别的基本是一遍通过,少有修改。(为了不想“有心人”在期刊网上查我的身份,上述经验和事实略有出入)”。然后又说“但相比较而言,我那篇英文论文的完成过程就非常艰辛了。文章动笔之前的调研工作历时2年半,更之前对基本概念的辨析也花了1年。(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概念问题,我后面会细谈)。这篇文章从动笔到第一次投稿,花了8个月,中间这段时间,我正好旅行了几个国家进行访问,也找过不少国内外专家交流、谈话、修改。完整稿出来后,又放了3个月沉浸一下。先投了一个top journal,3月后被干净利落的拒掉。然后改投中上的一个期刊,2个月后说major revision,修改后minor revision,然后又一次major revision和minor revision,然后说要我找native的人修改语言。然后accepted。直到上个月正式出proof。全过程1年左右。最后在哪一期发表我还不清楚,不过我见过有accepted后排2年才出版的杂志。比较国内学者和期刊的浮躁心态,恨不得投稿后3个月内就出版。英文期刊宁愿等2,3年也不愿意把有问题的文章注销来坏自己的名声”。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现实情况大致就是这样。最
Ssci难发表的原因如下:
1、论文缺少新意:ssci期刊对论文创新性要求是非常高的,论文内容只是一味地重复已发表的文献,毫无新意。
2、内容水平欠佳:作为国际权威期刊的ssi期刊,对所刊登的论文水平要求是非常高的。论文质量平平是很难引起杂志社兴趣的,更不要说见刊了。
3、实验存在缺陷:实验设计有问题或是实验数据量太小,亦或是实验条件设置有问题等,无法精准对所要验证的数据进行充分印证。
4、语言问题多:英文并非我国母语,所以翻译后的论文难免会存在一些语法、语病、拼写等错误。这些错误如果充满论文全文,会影响论文质量,同时也会降低论文的可读性。
5、查重率高:ssci期刊对论文的查重率要求比较高,大家在ssci期刊|投稿前应提前了解投稿期刊查重率要求,不要拿普通期刊的查重率要求作为衡量在ssci论文查重标准。否则,也会导致ssci论文发表不出去。
6、句子逻辑混乱:国内与国外在语言表达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翻译后的论文也会出现句子逻辑混乱,或是上下文不连续的情况。
这个要看你的具体要求,不是越改越好,要能够适合自己的更好
一篇SCI发表在影响因子为1的期刊和发表在影响因子为5的期刊对于每个科研工作者而言都是差距甚大的。想要你的文章能在高分值的期刊上顺利见刊,那么我们在写作上自然少不了一些技巧。1、内容精简很多时候大家对结果的陈述过于繁琐,有凑字数之嫌。多数期刊要求投稿者如图表能表达的意思,则不需要在文中进行赘述,图文结合是最佳表达方式。大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使你的文章语言更加professional。2、准确表述节标题的拼写一定要准确,另外小节,不建议用一个单词,而建议用一个短语或句子。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带s。这两个标题估计99%的人都要用到,而且孤零零就那么一个词,字号比一般的字还要大那么几倍,写错了话还真是着实扎眼。如实验结果一段,如western blot,有人在小标题就western blot,让人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不是方法学一段。在结果中应该是XXX expression by western blot。3、切忌超长段落一般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千万不要追求一气呵成的感觉而堆在一起,那种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如果要表达的内容确实多,可以适当的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让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4、思路清晰的摘要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我们知道,人对数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逻辑思路,引着编辑思路。切记,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在摘要的写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3)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4)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5)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6)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7)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5、讨论深度将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找出其需要改善或者与本文相衔接的部分,进行讨论。而不是自己去针对结果内容造句子。将别的研究进行加工后,你会发现会有不少适合的讨论点值得去写,这就是一篇文章的新意所在。鉴于此,建议大家一定平时要多积累相关的文献。不读文献是很难写出SCI论文的。
发表4扁ssci论文是顶尖水平,ssci之于人文社科的重要性,就相当于SCI之于理工科的重要性。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怎样才能将论文发表出去? 很多作者第一次发表论文的时候大都一头雾水,文章写好了,不知道怎么才能将论文发表出去,在这里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论文发表的流程! 首先是投稿,在文章写好以后找对应期刊,期刊的选择对文章是否能成功被录用很重要,期刊的办刊宗旨都不一样,如果文章内容跟期刊的宗旨差别很大那就很难成功投稿,所以在期刊选择上要认真。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再就是审稿了,很多质量一般的论文会经过反复审稿、退稿,进而达到杂志社要求被采用。录用以后就是办理相关版面费用了,所用费用办理完以后,编辑会通知您稿件安排在几期,就等待出刊就行了,出刊以后杂志社会给作者邮寄样刊。由于杂志社直接投稿会经历漫长的排队等待然后到你以后进行审稿等等一系列过程很浪费时间,所以大部分作者会选择的正规论文发表机构,有文章的可以把文章提交给论文发表机构,论文发表费用办理完了以后,剩下的事情就不用作者担心了,九品论文网会在最短时间内帮作者把文章安排到作者选择的期刊上,省心、省力、效率高!发表论文选择九品论文网,带你体验服务!所推荐刊物100%为正刊,绝不推荐非法刊物、特刊、增刊、带后缀的副刊。开启绿色快速 通道(部分期刊可加急),1-3天快速审稿,1-3月快速见刊!
第一条,稿件质量差。对于这样的稿件,要求严一点的编辑会直接拒稿的。第二条,类似的稿件很多。一个学术期刊,不可能只发表一个研究方向的内容。如果同一时间段类似的论文投了很多,编辑很有可能直接拒掉一部分。第三条,论文不符合期刊的范围。
1.SSCI杂志远比SCI杂志少。2017年Journal Citation Report报告说,SCI杂志有178个大类,14223份杂志;SSCI杂志有57个大类,才4623份杂志。2.SSCI对英语书面表达的要求更高,要求作者有很好的英语写作技巧。母语为非英语的研究人员写文章投SSCI杂志,语言是一大难关。 3.SSCI文章平均长度更长。 4.SSCI审稿周期更长。从收稿到编辑的第一份信(修改意见或者据信)发出,SSCI要平均半年或是更长,3-4月算是很快的。 5.SSCI对于方法学的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这方面。临床医学杂志的稿件基本是t检验ANOVA,最多就是多元回归模型。而社会科学,教育,心理学,公共政策等杂志的统计分析方法要复杂很多,特别是现在强调evidence-based practice/policy,很多稿件都采用quantitative analysis。 6.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包括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公共政策等)起步晚,资金少,科研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或者落后。国内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计划大都是复制欧美的研究,除了被研究人群的不同,很少有理论方面和方法学上的突破。研究没有新意,这也是投稿难以被录用的一个原因。 7.即使文章有新意,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reviewer或者editor难以理解,也会导致投稿被拒。
本人亲身经历,完全可以。
工程领域,导师给个大方向就没影了,实验室缺测量仪器、比较抠门。研一下学期用了半年调研、选题、可行性分析,做了模型装置验证效果。后来又用了半年,通过实验不断地优化装置,再用半年做实验记录数据,写论文。研三9月份第一次投稿投的领域top刊,因写论文吹的有点过被审稿人揪住被拒,后来转投二区sci,很快接收、出版。
在整个过程中,导师除了添乱没啥用,最后还想抢一作。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帮了很大忙,从搭建装置、做实验、处理数据、写论文、投稿、修回,都有帮忙。没有仪器就自己联系别的老师借用,放心都会借用的。需要买的设备不敢买整机,都是买模块自己调。
其间,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选题,必须保证要有创新性、自己还得能做出来。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的,这时多亏师兄们的建议,虽然他们不完全懂我想做的,但是在你觉得无路可走开导你的思路是非常有用的。
个人的时间变:
研一上结束时,开始调研、选题。
研一下,实验各种方案,分析可行性。
研一暑假,开始搭建装置,边实验边优化。
研二上11月份,观察到细微的预期效果,感觉稳了。
研二下,前期主要做实验,后期处理数据、画图,然后写文章、翻译、润色。
研三上9月份,初投。11月份,二投。
研三下2月份,接收、出版。写大论文,6月毕业。
这个老师在读博士的时候非常聪明能干、科研能力很强。他发表了好几篇自己作为唯一作者的高质量的sci论文。凭着这几篇论文,他顺利地就职于一所不错的高校成为了一名终身轨助理教授。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会在6年之后拿到教职,并且晋升为副教授。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看似要冉冉升起的科研好苗子,6年之后居然差点拿不到终身教职,也就是说他差一点就要走人了。这在他们学校是非常罕见的,由此可见他的科研生涯非常不顺利。
原因是什么呢? 在非升即走的终身轨制度下,能否拿到终身教职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科研成果。更直白点来说,就是看发表的学术论文够不够多。
仔细看一看这位老师的简历就会发现,他发表的论文并不多。他没能够发表足够多论文的原因就是他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自己一个人写的,和他合作写文章的人屈指可数。因此他的科研成果产量太低。
至于为什么他的合作者很少,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他自己不喜欢和人合作,很强势,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第二个原因是,别人看到他的简历,一看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单独发的文章,很容易就知道他不会是个好的合作者,因此也不会主动找他合作。
再加上,他和博士生导师的关系也一般,毕业后也未能和导师以及师兄师姐有过任何合作。久而久之,他的事业只能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
而进入中年的他,精力不如读书时候好,结婚生子之后更是被生活琐事所累,工作时间有限。一个人的单打独斗终究是艰难的,有时候一年连一篇文章都发表不了。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都是和自己的导师一起发表学术论文的。原因很简单。论文的方向是导师给的,科研经费是导师申请的,学生是在导师(或导师指导过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做的科研。
如果一个研究生自己发表的所有学术论文里面完全没有导师的名字,难免让人有一些不好的揣测。
第一种揣测:这个研究生和导师对论文有不同意见。导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论文质量不高),没有批准这篇论文,要求学生改进,但是学生有不同意见,私自发表。或者导师想当一作,学生反对,于是自己作为唯一作者,私自发表。
第二种揣测:这个研究生没有协作精神,很难相处,导师完全管不了,只好任其自由发展。
第三种揣测:学生人品有问题。认为导师只是动动嘴皮子,对论文的贡献不足以作为作者之一。
以上三种就是高校老师知道一个研究生自己独自发表了学术论文之后的真实想法,基本上都是比较负面的。
说实在的,我认为研究生和自己的导师争学术论文的作者顺序这件事情很没有必要。不管学生发表的文章有没有挂导师的名字,也不管导师的名字排在哪里,只要是读研究生期间和毕业论文有关的学术成果,一般人缺省地都会认为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特别是那些和导师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
读研阶段根本没有必要去证明自己很独立。和独立相比,协作精神显然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和自己的导师都无法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话,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是个好同事、好合作者。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大学老师,他和同事相处得不算好,也没有什么科研方面的合作者。
研究生可以独立发文章,但是不能所有的文章都是自己单独发表的。除非你有合理的解释并且导师愿意给你写很强的推荐信,否则的话,和自己的导师至少要有一两篇合发的文章才算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你去看看当代的学术期刊,就会发现 几乎95%以上的论文都是由多个作者合作完成的,很少有单独作者的论文。 至少在我所处的领域是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点。
第一、和他人合作可以取长补短。 比如说,一个人擅长理论证明,另一个人擅长应用和编程。那么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合作完成他们一个人无法完成的既有好的应用又有理论支持的高质量论文。
第二、和他人合作可以极大地提高产量。 比如说,自己一个人一年拼了命最多发表2篇sci论文。但是在和他人合作的情况下,自己只需要负责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于是,一年可以发表5篇、10篇、甚至更多的论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名的教授一年可以发表几十篇论文的原因。这些论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数目庞大的合作者。
第三、有时候科研很苦,有人一起作伴会更有乐趣、可以走得更长远。 科研之所以苦,是因为它总是与挫折为伴。很多新的想法经过实验检验后都被证实是没有用的。如果是一个人做科研的话,就很容易想要放弃。但是,如果有合作者的话,情况就有所不同。你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有人和你一起分享、为你鼓舞。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人帮你想办法。你想放弃的时候,你不想连累合作者,于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正因为和他人合作有很多好处,所以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愿意(或者是不得不)和他人合写论文。
研究生读研阶段可以只靠自己发表sci论文,但是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不值得提倡。 如果不需要导师,就没有必要读研。 既然读研了,就应该和导师好好地合作,做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科研工作、合写几篇论文。
好的读研经历应该是让研究生和导师都受益、双赢的。 而不是学生和导师都觉得对方是多余的、是摆设。作为研究生,如果想在学术界立足,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和他人的协作能力,可以从改进自己和导师的关系开始努力。
什么都是有圈子的,对圈外人比上天还难。回答字不多,但好理解吧?
圈子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重要。重要的事情说3遍。
本人亲身经历,完全靠自己发一篇还不错的SCI文章比较困难,除非你在英语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但是,如果你选择发一篇开源期刊的SCI论文,难度则会有所降低,基本上可以完全靠自己发1篇。
另外, 发表1篇SCI论文,硕士生完全靠自己发出来可能性太小,比例基本小于5%;博士生能够独立发出来的则相对较高,但占比也不会超高30%。 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发表SCI论文对于中国研究生来说不得不承认是有一定困难的,除了文章的创新点的挖掘外,还包括英文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表达、有效回应审稿人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还必须考虑学术内卷严重的问题,作者只是自己一个“弱小”的研究生的话,从结果可信度上就会受到质疑 。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SCI: SCI英文名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 ,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SCI论文则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在国内,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具有一定高水平的学术文章,非常值得被拿来参考学习和引用。 在国内的很多单位绩效考核、学生毕业等也因此将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和期刊质量作为重要的选择依据。
那么,为什么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只靠自己发表1篇SCI论文难度很大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SCI论文不是像国内常见的通过花钱买发表等一些学术不端手段就能简单完成的, SCI的期刊审稿过程本身非常严格,一般采取的是2-3人匿名评审,有时候会多达5人之多 ;而审稿人也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返回自己对文章的范围、学术价值、语言等全方面的评述,其中如果有一人给出的结论为拒稿的话,编辑通常会选择拒稿。 因此,SCI的拒稿率也是非常高的 。
SCI论文强调必须有明确的创新点、扎实的数据分析以支撑所得出的结论、文章背景论述必须科学合理迫切、综述必须切题、结果必须有价值讨论环节、语言表达需清晰明确等, 这一系列的要求自然对文章的质量进行了保证,而也正是这种高要求使得文章的发表难度加大 。
不论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可能博士研究生要比硕士研究生对文献阅读掌握的更加熟悉)在科学问题挖掘和分析方面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领悟、分析、实验、讨论等步骤完成的,且科学的路总是崎岖不堪,跟别说没有辅导的情况下。
SCI论文难写的另外一个客观原因在于其逻辑表达与中文论文的差异性。 首先,在文章结构方面 ,SCI论文强调研究方法独立成章、重视讨论要胜过结果、数据分析及处理环节需要足够严谨等,所以在其写作习惯方面初学者就会感到非常别扭,没有中文 科技 论文的直叙方便; 其次,在语言表达方面 ,英语具有天生的简洁和意思的直接表达性,所以对于英语写作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国的研究生身上是普遍欠缺的; 最后,在深度挖掘方面 ,中文小论文更加看重方法的高大上、内容描述的全面性,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论点,但是SCI论文要求必须在一个创新点上深挖、讨论、明确, 必须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因此,SCI论文的写作逻辑需要基于大量的外文期刊文章的阅读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把握,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的质量水平却在逐年下降,最主要的方面就体现在研究生的自身能力方面。一方面, 写论文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地去累积研究领域的参考文献,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批判性总结之后提出自己的创新点的,读文献的基本功显然研究生是普遍不足的 ;另一方面, 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提升是一个客观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断不可揠苗助长,自身能力水平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成长和沉淀的 ,而基于经验,研究生几乎70%的小论文发表都集中在研究生三年级阶段,个别优秀的学生则在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发表了文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基于导师、师兄师姐等的他人协助下完成的。
研究生研究能力不够是另外一个事实,当前能认真做自己研究的学生真是稀少,大部分都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毕业文凭,也没有对SCI论文发表的太高的述求。
SCI论文从准备、写作、完成发表、审稿、修改、录用等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一方面,研究生通常学制为3-5年,第一年主要任务主要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考试;第二年则开始细致地研究文献并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这一年研究能力才开始提升;第三年则基本上可以进行一些自主写作,对于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创新点也能和导师等进行深入讨论。 可以说研究生的时间是非常紧凑的 。
另一方面,SCI论文从构思到写作完成基本上按照经验需要1年时间之久,而从投稿到最终录用时间至少也得1-2年之久 ,但不排除一些比较快速的半年就可以见刊的期刊。这样看来,假设从研究生一年级就开始准备写SCI论文,假设一年级就具备了一定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客观时间来看也需要在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才能有50%的可能发表,而 这其中还并没有考虑上课、读文献、拒稿再重投、好几个月之后拒稿再重投等系列问题 。
因此,从时间来看,硕士生独立完成基本不可能,博士生独立完成也需要到博士四年级或者五年级。
这是一个难倒无数学生的问题,导师给不给论文版面费。虽然很多SCI期刊是不收取版面费的,但是也有一大部分的开源期刊是需要高额的版面费,通常在1万到1.5万元之间,有的会更高。这些经费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显然是巨大的。
(1)研究生全程只靠自己发表一篇SCI文章太难了;
(2)研究生在能力养成和论文写作到发表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SCI论文从准备、写作、完成发表、审稿、修改、录用等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正常时间需要2年之久;
全程靠自己发表SCI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一、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自己没法完全掌握;二、实验的开展需要老师和同门的支持,无论是经费、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及经验都离不开大家的探讨;三、论文的结构、逻辑以及语言的修改自己是无法做到很完美的;四、发表论文时必须带上导师的名字,否则没法毕业;五、论文的返回与修改有时候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在没有前期的实验基础条件,实验开展起来也是非常吃力的,除非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很高,能够很快地解决困难,但是刚开始大家基本都是白纸一张,所以基本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因此还是不建议完全靠自己,因为你的独立会给你带来孤独,无法融入群体中去。
这要看你是什么专业。对于不需要做实验的学科,比如数学等,只靠学生自己发表SCI是可能的。我就有数学专业的博士同学在读书期间自己发表了SCI。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比如化学,实验物理,生物这些,想要发表需要实验数据支撑的SCI论文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没有导师提供实验平台,如试剂,测试仪器等。但是,这些学科的学生还是可以自己写SCI综述论文的。只不过一般发表综述时杂志 社会 要求作者提供相关研究方向的个人论文清单。如果学生自己的研究背景比较薄弱的话,可能文章的档次不会太高。
总而言之,对于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自己发表SCI是可能的。
考研闲聊,跟你聊聊。
题主的意思是,读研后,不经过任何科研训练,不经过导师的任何指导,全部靠自己摸索能不能发论文?
我认为很难,因为sci发文都是有套路的,如果没有任何指导,即使你的点子石破天惊,但是不懂按照套路包装,也大概率发不出论文,甚至编辑都不给你送审。
文章的结构怎么梳理?格式怎么调整?期刊偏重什么文章,哪些表述要避免?哪些表述要强调?参考文献怎么做?这些都是套路。你就是按照别人的文章抄,很多细节的问题没人提点,也很难改正。经验丰富的审稿人,把文章拿来,随便看两眼,就知道是新手还是老手的文章,那都是十几年看文献的功夫,你靠自己瞎搞,恐怕很难过关。
肯定是可以的。但是过程会很曲折,很曲折。回忆起来都是泪[捂脸]
发表SCI 论文有多难?SCI论文发表是一名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大部分高校要求博士毕业至少有一篇SCI检索的论文,但是对于博士而言,在读博期间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足可以用优秀或学术精英来表征博士的优秀了。可见发表SCI论文很难。
SCI是顶尖期刊,sci论文在国内应2113该是最不好发表5261的。
发表一篇SCI能保证毕业4102,发1653表两篇能保证找到工作,发表三篇保证找到好工作。所以对于博士而言,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而且其中还有一篇顶级期刊,那么在就业层面基本上是任何一个高校或研究院所都抢着要的状态。
所以说,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就足够让一名博士拿5个博士学位,同时还能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岗位。
sci发表方法如下:
第一步:选择sci期刊
Sci期刊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选刊时要注意期刊的刊登范围(找与自己论文对口的刊物)、期刊影响因子(sci每年都会有更新,避免使用论文时掉出sci导致不能认可,最好不好选影响因子比较低的刊物)、期刊分区(看自己需要在哪个分区上发表),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还要了解期刊的大概审稿周期,避免在审稿周期比较长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第二步:了解期刊要求并调整论文
每本期刊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不同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有差异。因此发表论文前要了解所选期刊对论文的体例格式要求是怎样的,并按照要求严格修改自己的论文。期刊也会对论文重复率有要求,重复率高也是不能通过的审核的,因此也要了解期刊对论文重复率要求。
第三步:确定投递稿件方式并上传
大部分sci期刊采用的是在线投稿系统,可以在期刊的官网找到入口。不同的期刊采用的系统不同,作者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还有的是email,不过采用这种方式的比较少,还有一小部分采用纸质投。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看所选期刊是怎么要求的。
第四步:推荐审稿人
有的sci期刊会让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可以通过引用的参考文献中、学术交流会议中、以及导师介绍等方式找到同行业的专家来作为推荐的审稿人。
第五步:回复审稿人
投递稿件之后杂志社编辑会安排论文审稿,三审中任意一个环节发现问题都会需要退修或者拒稿,直到符合规定的要求才能通过,进行下一步,当稿件通过了终审才会安排录用。否则就会一直循环修改、审稿。
论文发表第一作者人数不超过2个。若只有1个第一作者时,就是第一作者。若有2个第一作者时,就是共同第一作者。不过,部分期刊不允许共同第一作者,向这类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只认1个。
评职称的论文作者都需要评职称本人是第一作者,大学毕业论文就看大学的规定了,有的学校会承认第二作者,当然,是在第一作者是指导老师的情况下。
一般独立作者是指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所有内容,而分第一第二作者的话,指文章是你们合作完成的。如果是为了走学术路线的话,第一作者价值高点,其他的也什么区别,主要还是看个人单位的要求。
一般评职称单位要下发文件,文件上会有具有要求,一般都是要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文章;
还有的文件上规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或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第二作者身份发表2篇,其实从发表文章来看这个第一第二的没有什么区别,关键要看下发的文件上是怎么要求的,怎样发表能承认才是关键,总之一句话一切以单位下发文件为主。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明文规定:硕士生发表论文,原则上导师是第一作者;博士生发表论文,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这个规定引起了研究生的不满和投诉,它实际上涉及到科研工作中的道德和体制问题,需要仔细辨析。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校硕士、博士生发表科研论文时,第一作者是自己的导师,这不仅是出于惯例,而且是合理的。因为情况往往是,研究课题是导师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这时,不论用道德的眼光,还是用权利的眼光,导师署名第一都无可非议,因为关键思路(搞科研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习惯上称作“idea”)出自导师,学生投入和贡献的是一般工作、知识、精力和时间。我们可以说,即使在另外的情况下,两人合作决定署名次序也是如此,导师的身份、学校的行政权力等背景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朋友,这个我可以告诉你,一般评职称单位要下发文件,文件上会有具有要求,一般都是要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还有的文件上规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或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第二作者身份发表2篇,其实从发表文章来看这个第一第二的没有什么区别,关键要看下发的文件上是怎么要求的,怎样发表能承认才是关键,总之一句话一切以单位下发文件为主,我发表都是在欣启论文网张老师那发表的,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省了不少的时间和钱,你可以去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