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arma中国数学家发表论文

arma中国数学家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arma中国数学家发表论文

统计学是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非统计学专业毕业人员一般很难做到精通。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计类论文投稿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错误解析

一、引 言

医学由于其研究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常需要应用严谨的统计学方法,由于有些作者对医学科研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缺乏深刻了解,在医学论文中错误应用统计学方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错误直接导致统计结果的错误。例如统计学图表、统计学指标、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等。因此,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并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有助于单篇论著的质量提高,现将医学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及其常见结果的错误解析如下。

二、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概况

医学论文的摘要是全文的高度浓缩[1],主要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组成。一般要求要写明主要的统计学方法、统计学研究结果和P值。一篇医学论文的质量往往通过摘要的统计学结果部分就能判断。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的表达直接影响单篇论著的科研水平。

(一)材料与方法部分

正文中,材料与方法部分必须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应用、统计学显著性的设定进行明确说明。通过对统计学方法的描述,读者应该清楚论著的统计学设计思路。材料部分要清楚说明样本或病例的来源、入组和排除标准、样本量大小、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设定条件、回顾性或者前瞻性研究、调查或者实验性研究、其他与研究有关的一般资料情况,其目的是表明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他人作相关研究时具备可重复性。方法部分应详细叙述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同处理过程、观察的具体指标、采用的测量技术,要具备可比较性和科学性,

方法部分还要专门介绍统计分析方法及其采用的统计软件。不同的数据处理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必须清楚的说明计数或者计量资料、两组或者多组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关联性研究。常用的有两组间计量资料的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的F检验,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有些遗传学研究方法还有专门的统计学方法,要在这里简要说明并给出参考文献,还要简单叙述统计方法的原理。统计学软件要清楚的说明软件的名称和版本号,如基于家系资料研究的FBAT1.7.3版本。

(二)论文结果部分

论文结果部分要显示应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统计量[2],所采用的统计学指标较多时,往往分开叙述。分组比较多时还要借助统计图表来准确表达统计结果。对于数据的精确度,除了与测量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外,还与样本本身的均数有关,所得值的单位一般采用紧邻均数除以三为原则。均数和标准差的有效位数要和原始数据一致。标准差或标准误差有时需要增加一个位数,百分比一般保留一个小数。在统计软件中,分析结果往往精确度比较高,一般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其靠近实验的实际情况,否则还会降低论文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结果部分的统计表采用统一的“三线”表,表题中要注明均数、标准差等数据类型。表格中的数值要按照行和列进行顺序放置,要求整齐美观,不能出现错行现象。要明确标注观察的例数,得到的检验统计量。统计图可以直观的表达研究结果,如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散点图可以显示个体值的散布情况。曲线图表达个体均值在不同组别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或者不同条件下重复测量的结果。误差条图由均数加减标准误绘出,描述的是67%的置信区间,不是95%,提倡在误差条图采用95%的置信区间。

关于统计量,一般采用均数与标准差两个指标,均数不宜单独使用。使用均数的时候要明确变异指标标准差或者精确性指标标准误。关于百分比,分母的确定必须要符合逻辑,过小的样本会导致分母过小而出现百分比过大的情况。百分率的比较要写清两者中不同的变化,可以采用卡方检验。

1.假设检验的结果中,常见只写P值的情况,有时候会误导读者,也会隐藏计算失误的情况,因此写出具体的统计值,如F值、t值,可以增强可信度。对于率、相关系数、均数这类描述统计量,要清楚写明进行过统计学检验并将结果列出。P值一般取0.05与0.01作为检验显著性,对于结果的计算要求具体的P值,如P=0.23或P=0.02。

2.在对论文进行讨论时,作为统计学方法产生的结果往往要作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支持其科学假设,对统计结果的正确解释至关重要。P值很大表明两组间没有差别属于大概率事件,P值很小表明两组间没有差别的概率很小。当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与观察的样本量的大小有关联,当样本量小的时候,数据之间的差别即使很大,P值也可能很大;当样本量大时,数据之间的差别即使很小,P值也可能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也与相关系数的大小没有绝对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的样本相关系数可能很小。因此,有统计学差异的描述并不一定意味着两组间差别很大,错判的危险性很大,显著性的检验为定性的结果,结合统计量大小方可判断是否具有专业意义。

变量间虚假的相关关系与变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相关,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并不表示变量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确定要根据专业知识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来考量。使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当两变量间具有显著性关系,但是从自变量推测因变量仍然不会很精确。相关或回归系数不能预测推测结果的精确程度,而只是预测一个可信区间。诊断性检验应用于人群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灵敏度、特异度的高低对于明确疾病诊断并不能很肯定。“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根据实际的需要不同要求并不一致,在疾病患病率很低时,出现假阳性也是正常的,要确诊疾病必须要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因此,这两个率的计算方法必须交待清楚。

三、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常见错误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中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常见错误

“材料与方法”中统计学方法常见的问题主要为:对样本的选择或者研究对象的来源和分组描述很少或者过于简单。例如,临床入组病例分组只采用简单的随机分组,未描述随机分组的方法,未描述是否双盲双模拟,未设置空白对照组,分组后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描述未进行统计学检验,对于特殊的统计学方法没有详细交代;动物实验分组的随机化原则描述过于简单,没有具体说清完全随机、配对或分层随机分组等;统计分析方法没有任何说明采用的分析软件,有的只说明采用的分析软件而不交代在软件中采用的统计方法;没有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出现样本量过于小等情况。

(二)“结果”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常见错误

1.应用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出现的结果表达并不一定正确。例如前文所述数据的精确度要求。医学论文常见错误中包括均数、标准差、标准误等统计学指标与原始数据应保留的小数位数不同;对于率、例数、比值、比值比、相对危险度等统计学指标保留的小数点位数过多;罕见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现患率等指标没有选择好基数,导致结果没有整数位;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过多或者过少;常用的一些检验统计量,如F值、t值保留的位数不符合要求。

2.对统计学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时,一般采用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区分。计量资料常用三线表,在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说明,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可以采用加对数或其他的处理方式使其近似正态分布,否则只能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等指标进行描述。医学论文中常见未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的计算,影响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对于率、构成比等常用的计数资料指标,常见样本量过小的问题,采用率进行描述会影响统计结果的可靠性,采用绝对数进行说明会显得客观一些。还有一些文献将构成比误用为率,也是不可取的。

3.在判断临床疗效之一指标时,两组平均疗效有差别并不意味着两组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效或无效,必须通过计算有效率进行计算。如比较某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服药一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对血糖降低值分别为6.7 ±2.4 和1.2 ±0.6 ( P = 0.000 1) 。按空腹血糖值低于7.7mmol/L的疗效判定有效率,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6%和12.4% ,尽管平均疗效相差较多,但也要注意到该药物对部分患者无效(24.4%)。对假设检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结果,P 值的表达提倡报告精确P值,如P = 0.015或P = 0.321等。目前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均可自动计算精确的P 值。例如常用的SAS,SPSS等,只要提供原始数据,就可以计算出t值、F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并可获得精确的P值。

四、小 结

提高医学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使用质量是编辑部值得重视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3],医学论文中统计方法应用和统计结果的表达正确与否,不仅体现了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而且对于提高期刊整体的学术质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传播也有着重要作用[4]。

参考文献:

[1] 李敬文,吕相征,薛爱华.医学期刊评论性文章摘要的添加对期刊被引频次的影响[J].编辑学报,2011(23).

[2] 陈长生.生物医学论文中统计结果的表达及解释[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24).

[3] 潘明志.新时期复合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 (22).

统计学专业毕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学士学位授予的一个重要依据。[1,2]然而,相较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该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3]本文将以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为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本科专业设置于2003年,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经过学院和学校层面的努力,统计学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四成学生继续读研深造,就业的学生大都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就业率一直在85%左右。

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培养方案中是6个学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始选择指导教师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经过前6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统计学专业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了正确的统计思想和较强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综合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将上述基础和能力进一步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4]

一、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分析

从论文完成情况来看,每届的毕业论文基本都能达到论文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2007~2011年四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毕业论文及格率为99.18%。

从毕业论文研究的类型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型论文和实证型论文,理论研究型论文表现为总结和论述现有统计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实证型论文主要表现为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运用所学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管理、金融、医学、生物、工程、环境等领域进行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

从论文知识点范围的分析来看,学生论文绝大多数是统计专业问题,极少数是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分析,发现毕业论文中研究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占总数的6.50%,主要包括:一是其他科目的应用研究(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运筹学及空间解析几何等),占总数的1.63%。二是数学专业教育和数学思维的研究,占总数的4.87%。研究统计学专业问题的毕业论文占绝大部分,比例为93.50%,选题内容广泛且多为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教育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由于受学校人文环境影响,很大比例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0.08%。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抽样调查、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

此外,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成绩普遍偏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实证类论文,存在着可以大量使用背景介绍和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的特点,因此,一些论文没有创新性和学术含量,但具有较大的篇幅,与理学院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比较,其平均成绩相对较高,约80.42分。

二、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直接体现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论文和考评结果的具体分析,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创新性、理论深度及论文写作常识多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创新性不够

学生的毕业论文表现为理论性研究非常少,大都是实证型论文,并且多是简单的统计方法应用,缺少创新性研究和思考。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理论研究型论文只占4.89%,与实证型论文的比例为1︰19.45,比例悬殊,体现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大的选题过程中,避重就轻,缺乏创新的特点。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择“我国人均GDP的预测”这类针对某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的题目,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ARMA、灰色预测或者趋势外推方法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做简单建模和分析,论文没有对指标本身的意义以及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简单套用性质的论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2.选题过大、内容空泛,缺乏深入研究,存在抄袭、拼凑现象

有些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只是一味的盲目的选择一些过大过空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难以看到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如有的学生针对CPI做研究,没有深入了解问题的实质,只是收集了一些文献,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角度,造成了材料堆积且过于散乱,论文变成了一些材料的简单拼凑。有些论文针对某一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题只是针对现有数据利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适用性不做针对性讨论,对所得的结论也不结合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3.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

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通过毕业 论文的 写作, 统计分析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学生论文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方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约41.46%,其他各统计方法使用的比例分别为:聚类分析为5.69%,判别分析为7.32%,相关性分析为14.63%,多元统计方法为2.44%,时间序列分析为3.25%,极少有学生使用教科书外的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

4.论文写作上存在结构不合理、没有相关研究介绍、创新点表述不清、参考文献不会正确标注等问题

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论文写作不规范,专业性差。主要存在论文形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题目含糊、有些论文杂乱无章、口语化严重、可读性差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统计学系通过对论文进行详细审查以及 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发现毕业论文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论文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由于忙于考研学习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研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忙于外出找 工作、 实习而无心认真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所需的必要时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学生应付了事,从而无法保证论文的深度。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与考研的好坏无关,存在只要写了论文,教师都会让自己通过的侥幸 心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指导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指导教师所带毕业生人数过多,使得导师的工作量呈现超负荷状态,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致使部分学生的论文规范性较差,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使得学生论文存在诸多问题。

3.学生的专业训练还不够

大部分本科生没有经历过论文的写作训练,写作水平较低,不了解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及其格式,不知如何从科研的角度构思文章、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表达的观点不够准确清楚,论据亦不能很好地支持论点。另外,一些同学为了完成任务,直接将在 网络中搜索到的资料不假思索的拼凑在一起,使得内容不成体系,观点混乱。

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和 实践

1.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讲座、课堂传授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任何教学环节都不能替代的,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2.选题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论文的创新性

在选择课题时,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指导教师协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制定课题方案。统计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除了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这类对理论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很多教师还主持或参加有相应的 应用研究类项目。应用类项目大都需要实地调研(以及问卷涉及和数据分析)或者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引导学生参加这类项目来设计和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此外,鼓励和引导一些成绩较好,如让具备保研资格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讨论班或者课题组,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 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具备了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能投入到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

3.重视平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可能早地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切身 体会到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本学科的实际业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把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参加校级和国家级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申请“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 计划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以及研究 报告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目前,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参与率在70%以上。此外,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4.加强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训练

加强平时课堂上大作业的规范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平时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数学建模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各类实践性项目来提高学生的 论文 写作能力。

5.实施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针对那些参与实际课题的学生,学院鼓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劳务费的形式给予其奖励,另外积极鼓励毕业论文质量优秀的学生进行投稿 发表。此外,还需对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规范化,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6.加强教师责任心,建立完善的机制

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 管理,从开题到中期检查严格执行,指导教师严格把关。为了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师生信息反馈机制改善师生分离状态,为师生提供便利的沟通渠道,同时设置适当的教师激励制度,中央民族大学目前对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有额外的课时补贴。

1.Cao Xianbingand Chen Han-Fu. Equivalence of Two Kinds of Stability for Multidimensional ARMA Systems,Lecture Notes i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Stochastic Theory and Control,280:83-96,2002。2.Cao Xianbing. Onthe Existence of Periodic Solutions for Nonlinear System with Multiple Delay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Vol.24,No.1:117-122,2003。3.Chen Han-Fu,Cao Xianbing and Fang Haitao. Stability of Adaptively Stabilized Stochastic Systems,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 Vol.46, No. 11:1832-1836,2001。4.Chen Han-Fu,Cao Xianbing. Onthe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ARMA systems with mean square stable outputs with applications to adaptive control,Proceedings of the 40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Vol. 1-5. 388-392,2001。5.曹显兵,陈翰馥. ARMAX系统不外加输入激励的辨识,应用数学学报,26(4):577-589,2003。6.曹显兵. 离散随机系统的适应控制与稳定性,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33(7):119-122, 2003。7.Cao Xianbing,Wang Xiaohu. Strong Convergence Rate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Class of Stochastic System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11(2):215-223,2002。8.Deng Yingchun,Cao Xianbing. Statisticsof a Class of Markov Chain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17(3):387-398,2004。9.Cao Xianbing,Huang Xiankai. Divergence Rate of State of AR Systems with Unstable Unit Root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18(4): 522-528, 2005。10.杨立洪,蓝雁书,曹显兵.在随机利率情形下可转换债券信用风险定价模型探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7(9):17-23, 2007.9.11.曹显兵(通讯作者).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38(10):59-64,2008.5。12.曹显兵(通讯作者). 一般Levy过程下带违约风险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12(30):2184-2189.

中国数学家发表论文

近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一个讲座中,著名数学家张益唐发表了题为《“零点猜想”与量子计算机》的报告。这篇关于“零点猜想”的文章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即“猜想的证明是具有可逆性的”。张益唐认为该猜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验证:其一:有两个或以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零点猜想”得到解决;其二:存在大量关于量子计算、超算和微处理器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问题;第三:这些新理论和方法都是不存在的。数学是研究宇宙和自然的科学,而计算机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那么这篇论文发表在哪一年呢?

说到零点问题,就不得不提到著名数学家陈省身。陈省身是我国数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在1956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猜想: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被发现,那么这个世界上将不会有人能够准确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一个时刻在过去的话,那么这个人只能被这个世界淘汰;如果这个人知道现在还活着就像现在,那还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现在活着的人不知道自己将会干些什么事但是在未来某个时候会有人发现这个世界是不会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对于数学家来说:当你把自己代入进去考虑到一个问题会成为一种非常难理解和记忆的东西时,他们通常会产生一个念头——也许我有可能对这个问题有所理解。如果我不理解这个问题,那我就不会了解我在这个世界上究竟应该怎么活下去。我们都很清楚生命是怎样从这个世界诞生下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吗?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用呢?我不知道。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零点猜想”吧~

苏步青的词语解释是:(1902-)数学家,教育家。浙江平阳人。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历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现任该会名誉理事长,《数学年刊》主编。主要研究微分几何学,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和多种专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苏步青的词语解释是:(1902-)数学家,教育家。浙江平阳人。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历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现任该会名誉理事长,《数学年刊》主编。主要研究微分几何学,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和多种专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结构是:苏(上下结构)步(上下结构)青(上下结构)。注音是:ㄙㄨㄅㄨ_ㄑ一ㄥ。拼音是:sūbùqīng。苏步青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网络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苏步青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教授。从1927年起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了10多部专著,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苏步青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关于苏步青的诗词《偕苏步青教授登湖天一碧楼即兴》关于苏步青的成语得步进步樵苏失爨步步登高平步青云累块积苏平步青霄樵苏后爨累苏积块青云独步关于苏步青的词语平步青云青云独步平步青霄樵苏失爨累块积苏樵苏后爨累苏积块槁苏_醒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苏步青的详细信息

ARMA发表论文

统计学是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非统计学专业毕业人员一般很难做到精通。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计类论文投稿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错误解析

一、引 言

医学由于其研究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常需要应用严谨的统计学方法,由于有些作者对医学科研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缺乏深刻了解,在医学论文中错误应用统计学方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错误直接导致统计结果的错误。例如统计学图表、统计学指标、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等。因此,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并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有助于单篇论著的质量提高,现将医学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及其常见结果的错误解析如下。

二、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概况

医学论文的摘要是全文的高度浓缩[1],主要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组成。一般要求要写明主要的统计学方法、统计学研究结果和P值。一篇医学论文的质量往往通过摘要的统计学结果部分就能判断。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的表达直接影响单篇论著的科研水平。

(一)材料与方法部分

正文中,材料与方法部分必须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应用、统计学显著性的设定进行明确说明。通过对统计学方法的描述,读者应该清楚论著的统计学设计思路。材料部分要清楚说明样本或病例的来源、入组和排除标准、样本量大小、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设定条件、回顾性或者前瞻性研究、调查或者实验性研究、其他与研究有关的一般资料情况,其目的是表明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他人作相关研究时具备可重复性。方法部分应详细叙述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同处理过程、观察的具体指标、采用的测量技术,要具备可比较性和科学性,

方法部分还要专门介绍统计分析方法及其采用的统计软件。不同的数据处理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必须清楚的说明计数或者计量资料、两组或者多组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关联性研究。常用的有两组间计量资料的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的F检验,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有些遗传学研究方法还有专门的统计学方法,要在这里简要说明并给出参考文献,还要简单叙述统计方法的原理。统计学软件要清楚的说明软件的名称和版本号,如基于家系资料研究的FBAT1.7.3版本。

(二)论文结果部分

论文结果部分要显示应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统计量[2],所采用的统计学指标较多时,往往分开叙述。分组比较多时还要借助统计图表来准确表达统计结果。对于数据的精确度,除了与测量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外,还与样本本身的均数有关,所得值的单位一般采用紧邻均数除以三为原则。均数和标准差的有效位数要和原始数据一致。标准差或标准误差有时需要增加一个位数,百分比一般保留一个小数。在统计软件中,分析结果往往精确度比较高,一般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其靠近实验的实际情况,否则还会降低论文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结果部分的统计表采用统一的“三线”表,表题中要注明均数、标准差等数据类型。表格中的数值要按照行和列进行顺序放置,要求整齐美观,不能出现错行现象。要明确标注观察的例数,得到的检验统计量。统计图可以直观的表达研究结果,如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散点图可以显示个体值的散布情况。曲线图表达个体均值在不同组别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或者不同条件下重复测量的结果。误差条图由均数加减标准误绘出,描述的是67%的置信区间,不是95%,提倡在误差条图采用95%的置信区间。

关于统计量,一般采用均数与标准差两个指标,均数不宜单独使用。使用均数的时候要明确变异指标标准差或者精确性指标标准误。关于百分比,分母的确定必须要符合逻辑,过小的样本会导致分母过小而出现百分比过大的情况。百分率的比较要写清两者中不同的变化,可以采用卡方检验。

1.假设检验的结果中,常见只写P值的情况,有时候会误导读者,也会隐藏计算失误的情况,因此写出具体的统计值,如F值、t值,可以增强可信度。对于率、相关系数、均数这类描述统计量,要清楚写明进行过统计学检验并将结果列出。P值一般取0.05与0.01作为检验显著性,对于结果的计算要求具体的P值,如P=0.23或P=0.02。

2.在对论文进行讨论时,作为统计学方法产生的结果往往要作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支持其科学假设,对统计结果的正确解释至关重要。P值很大表明两组间没有差别属于大概率事件,P值很小表明两组间没有差别的概率很小。当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与观察的样本量的大小有关联,当样本量小的时候,数据之间的差别即使很大,P值也可能很大;当样本量大时,数据之间的差别即使很小,P值也可能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也与相关系数的大小没有绝对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的样本相关系数可能很小。因此,有统计学差异的描述并不一定意味着两组间差别很大,错判的危险性很大,显著性的检验为定性的结果,结合统计量大小方可判断是否具有专业意义。

变量间虚假的相关关系与变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相关,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并不表示变量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确定要根据专业知识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来考量。使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当两变量间具有显著性关系,但是从自变量推测因变量仍然不会很精确。相关或回归系数不能预测推测结果的精确程度,而只是预测一个可信区间。诊断性检验应用于人群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灵敏度、特异度的高低对于明确疾病诊断并不能很肯定。“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根据实际的需要不同要求并不一致,在疾病患病率很低时,出现假阳性也是正常的,要确诊疾病必须要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因此,这两个率的计算方法必须交待清楚。

三、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常见错误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中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常见错误

“材料与方法”中统计学方法常见的问题主要为:对样本的选择或者研究对象的来源和分组描述很少或者过于简单。例如,临床入组病例分组只采用简单的随机分组,未描述随机分组的方法,未描述是否双盲双模拟,未设置空白对照组,分组后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描述未进行统计学检验,对于特殊的统计学方法没有详细交代;动物实验分组的随机化原则描述过于简单,没有具体说清完全随机、配对或分层随机分组等;统计分析方法没有任何说明采用的分析软件,有的只说明采用的分析软件而不交代在软件中采用的统计方法;没有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出现样本量过于小等情况。

(二)“结果”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常见错误

1.应用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出现的结果表达并不一定正确。例如前文所述数据的精确度要求。医学论文常见错误中包括均数、标准差、标准误等统计学指标与原始数据应保留的小数位数不同;对于率、例数、比值、比值比、相对危险度等统计学指标保留的小数点位数过多;罕见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现患率等指标没有选择好基数,导致结果没有整数位;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过多或者过少;常用的一些检验统计量,如F值、t值保留的位数不符合要求。

2.对统计学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时,一般采用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区分。计量资料常用三线表,在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说明,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可以采用加对数或其他的处理方式使其近似正态分布,否则只能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等指标进行描述。医学论文中常见未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的计算,影响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对于率、构成比等常用的计数资料指标,常见样本量过小的问题,采用率进行描述会影响统计结果的可靠性,采用绝对数进行说明会显得客观一些。还有一些文献将构成比误用为率,也是不可取的。

3.在判断临床疗效之一指标时,两组平均疗效有差别并不意味着两组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效或无效,必须通过计算有效率进行计算。如比较某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服药一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对血糖降低值分别为6.7 ±2.4 和1.2 ±0.6 ( P = 0.000 1) 。按空腹血糖值低于7.7mmol/L的疗效判定有效率,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6%和12.4% ,尽管平均疗效相差较多,但也要注意到该药物对部分患者无效(24.4%)。对假设检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结果,P 值的表达提倡报告精确P值,如P = 0.015或P = 0.321等。目前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均可自动计算精确的P 值。例如常用的SAS,SPSS等,只要提供原始数据,就可以计算出t值、F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并可获得精确的P值。

四、小 结

提高医学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使用质量是编辑部值得重视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3],医学论文中统计方法应用和统计结果的表达正确与否,不仅体现了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而且对于提高期刊整体的学术质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传播也有着重要作用[4]。

参考文献:

[1] 李敬文,吕相征,薛爱华.医学期刊评论性文章摘要的添加对期刊被引频次的影响[J].编辑学报,2011(23).

[2] 陈长生.生物医学论文中统计结果的表达及解释[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24).

[3] 潘明志.新时期复合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 (22).

统计学专业毕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学士学位授予的一个重要依据。[1,2]然而,相较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该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3]本文将以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为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本科专业设置于2003年,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经过学院和学校层面的努力,统计学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四成学生继续读研深造,就业的学生大都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就业率一直在85%左右。

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培养方案中是6个学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始选择指导教师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经过前6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统计学专业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了正确的统计思想和较强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综合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将上述基础和能力进一步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4]

一、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分析

从论文完成情况来看,每届的毕业论文基本都能达到论文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2007~2011年四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毕业论文及格率为99.18%。

从毕业论文研究的类型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型论文和实证型论文,理论研究型论文表现为总结和论述现有统计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实证型论文主要表现为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运用所学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管理、金融、医学、生物、工程、环境等领域进行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

从论文知识点范围的分析来看,学生论文绝大多数是统计专业问题,极少数是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分析,发现毕业论文中研究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占总数的6.50%,主要包括:一是其他科目的应用研究(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运筹学及空间解析几何等),占总数的1.63%。二是数学专业教育和数学思维的研究,占总数的4.87%。研究统计学专业问题的毕业论文占绝大部分,比例为93.50%,选题内容广泛且多为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教育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由于受学校人文环境影响,很大比例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0.08%。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抽样调查、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

此外,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成绩普遍偏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实证类论文,存在着可以大量使用背景介绍和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的特点,因此,一些论文没有创新性和学术含量,但具有较大的篇幅,与理学院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比较,其平均成绩相对较高,约80.42分。

二、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直接体现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论文和考评结果的具体分析,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创新性、理论深度及论文写作常识多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创新性不够

学生的毕业论文表现为理论性研究非常少,大都是实证型论文,并且多是简单的统计方法应用,缺少创新性研究和思考。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理论研究型论文只占4.89%,与实证型论文的比例为1︰19.45,比例悬殊,体现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大的选题过程中,避重就轻,缺乏创新的特点。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择“我国人均GDP的预测”这类针对某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的题目,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ARMA、灰色预测或者趋势外推方法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做简单建模和分析,论文没有对指标本身的意义以及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简单套用性质的论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2.选题过大、内容空泛,缺乏深入研究,存在抄袭、拼凑现象

有些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只是一味的盲目的选择一些过大过空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难以看到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如有的学生针对CPI做研究,没有深入了解问题的实质,只是收集了一些文献,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角度,造成了材料堆积且过于散乱,论文变成了一些材料的简单拼凑。有些论文针对某一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题只是针对现有数据利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适用性不做针对性讨论,对所得的结论也不结合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3.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

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通过毕业 论文的 写作, 统计分析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学生论文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方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约41.46%,其他各统计方法使用的比例分别为:聚类分析为5.69%,判别分析为7.32%,相关性分析为14.63%,多元统计方法为2.44%,时间序列分析为3.25%,极少有学生使用教科书外的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

4.论文写作上存在结构不合理、没有相关研究介绍、创新点表述不清、参考文献不会正确标注等问题

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论文写作不规范,专业性差。主要存在论文形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题目含糊、有些论文杂乱无章、口语化严重、可读性差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统计学系通过对论文进行详细审查以及 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发现毕业论文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论文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由于忙于考研学习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研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忙于外出找 工作、 实习而无心认真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所需的必要时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学生应付了事,从而无法保证论文的深度。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与考研的好坏无关,存在只要写了论文,教师都会让自己通过的侥幸 心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指导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指导教师所带毕业生人数过多,使得导师的工作量呈现超负荷状态,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致使部分学生的论文规范性较差,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使得学生论文存在诸多问题。

3.学生的专业训练还不够

大部分本科生没有经历过论文的写作训练,写作水平较低,不了解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及其格式,不知如何从科研的角度构思文章、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表达的观点不够准确清楚,论据亦不能很好地支持论点。另外,一些同学为了完成任务,直接将在 网络中搜索到的资料不假思索的拼凑在一起,使得内容不成体系,观点混乱。

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和 实践

1.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讲座、课堂传授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任何教学环节都不能替代的,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2.选题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论文的创新性

在选择课题时,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指导教师协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制定课题方案。统计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除了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这类对理论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很多教师还主持或参加有相应的 应用研究类项目。应用类项目大都需要实地调研(以及问卷涉及和数据分析)或者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引导学生参加这类项目来设计和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此外,鼓励和引导一些成绩较好,如让具备保研资格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讨论班或者课题组,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 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具备了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能投入到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

3.重视平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可能早地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切身 体会到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本学科的实际业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把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参加校级和国家级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申请“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 计划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以及研究 报告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目前,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参与率在70%以上。此外,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4.加强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训练

加强平时课堂上大作业的规范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平时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数学建模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各类实践性项目来提高学生的 论文 写作能力。

5.实施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针对那些参与实际课题的学生,学院鼓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劳务费的形式给予其奖励,另外积极鼓励毕业论文质量优秀的学生进行投稿 发表。此外,还需对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规范化,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6.加强教师责任心,建立完善的机制

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 管理,从开题到中期检查严格执行,指导教师严格把关。为了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师生信息反馈机制改善师生分离状态,为师生提供便利的沟通渠道,同时设置适当的教师激励制度,中央民族大学目前对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有额外的课时补贴。

徐博洋在scl上发表的论文有:等用富氧燃烧锅炉高温烟气制取高热值生物质气化气的系统、流体力学研究方向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动力工程流体力学。1、徐博洋作为第一、二作者的研究论文《AHandFoodandMouthDiseaseModelwithPeriodicTransmissionRateinWenzhou,China》2014年初发表于SCI源期刊;2、“统计建模”小分队的李洁和傅妍珺为第一、二作者的研究论文《ASpatialTemporalARMAModeloftheIncidence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inWenzhou,China》发表于SCI源期刊。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院数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新突破!

中国数学家杨哲论文发表

截止2021年12月8日,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证实了。

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何一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被表示成三个奇质数的和。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

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亦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何一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被表示成三个奇质数的和。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

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1742年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1]。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2]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哥德巴赫猜想并没有被证明,证明的最佳结果是陈景润提出的。还有弱哥德巴赫猜想和强哥德巴赫猜想,已被证实。

杨哲是确有资格否定陈景润的。因为杨哲居然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杨哲彻底解决了1742年以来困扰世界数学家的一直没有得到证明的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1+1”难题(详见中国知网“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详见维普网“量数盈亏平衡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杨哲还指出了闻名全世界的张益唐“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论文的错误,否定了张益唐论文否定了张益唐公式,为研究孪生素数猜想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杨哲也是有资格否定张益康的。因为杨哲居然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杨哲彻底解决了1900年以来困扰世界数学家的一直没有得到证明的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无穷多”难题(详见龙源网“两积分析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及“边际分析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杨哲是当代数学界真正的上帝。令我不解的是:杨哲,这位否掉陈景润和张益康,超越哥德巴赫的真神,怎会这么低调……唉!陈景润穷一生之力,只是为杨哲的大戏奏了一段过门……

杨哲数论研究工作,可谓“硕果累累,业绩辉煌,贡献巨大,居功至伟”,其人堪称“现代数论之父”,是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成果超世界一流水平胜中外科学院及名牌大学,填补了数论一系列空白,解决了多个跨世纪数论难题,奠定了现代数论理论基础,开辟了数论科学新时代。杨哲彻底解决了1742年以来困扰世界数学家的一直没有得到证明的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1+1”难题(详见中国知网“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详见维普网“量数盈亏平衡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杨哲还指出了闻名全世界的张益唐“BoundedGapsBetweenPrimes”论文的错误,否定了张益唐论文否定了张益唐公式,为研究孪生素数猜想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

中国神经科学的现状和发展策略何士刚一、中国的神经科学研究正在进入世界水平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林可胜等在协和医学院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冯德培,张香桐等人也为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神经科学的几个重要杂志,如《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神经生理学期刊》(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生理学期刊》(Journal of Physiology),《比较神经内科学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和《欧洲神经科学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中“中国制造”的研究论文,试图展示我国神经科学的现状,探讨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及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文中的数据完全来源于Medline检索。虽然作了最大的努力试图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如为保证计算的只是“中国制造”的论文,只有中国本土单位为署名单位的论文才被统计),但仍不免会有一些遗漏或收集了一部分“合资产品”。当然,用论文数来评价科学研究水平可能有失偏颇,但这毕竟是一个客观指标,相信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我国神经科学工作者进入世界水平始于80年代末。暨南大学解剖系Luo, CB (or Yew, DT)和第四军医大学鞠躬88,89年相继在《神经科学》上发表了论文。第四军医大学李继硕,同济医科大学Ma, WY在91年,鞠躬在92年相继在《比较神经内科学期刊》发表论文。过去五年中,笔者统计的几本重要杂志上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有显著增加,从过去十几年徘徊在每年1-3篇到近五年来的每年十几篇。2003年,中国科学家在这些杂志上发表论文总数达到22篇(图一)。更为重要的是,在世界最高水平杂志上,中国神经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断出现。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中科院研究生院陈霖相继于2001,2003年在《科学》(Science),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朝义,张旭分别于2002年,段树民和蒲慕明于2003在《神经元》(Neuron),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专,段树民和蒲慕明分别于2002年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中科院生化和细胞研究所裴钢于2002,2003年,清华大学谢佐平,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专分别于2003年在《神经科学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朝义,段树民分别于1999年,2003年,中科院研究生院陈霖于2003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论文。这说明我国神经科学研究的规模有所扩大,质量有显著提高。图一、中国科学家历年在神经科学重要杂志发表的论文数(不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二、中国的神经科学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这样的成绩固然喜人,但我们毫无理由为此而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笔者比较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日本,德国2003年在神经科学重要和顶尖杂志上的论文数占某一杂志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图二)。中国整个大陆地区发表的论文数只和香港或台湾地区接近。日本和德国2003年的论文数是中国大陆地区的10-20倍。这样的差距触目惊心,与中国在世界上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这种差距主要反映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对神经科学投入的差别。科学研究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较发达国家要低,生命科学的投入在整个科学研究中所占比例也低于发达国家,神经科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比例更低。如此几个比例下来,我国神经科学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中国科学院在生命科学的投入仅占20%左右。基金委生命科学的比重虽较大,但有递减的趋势,从2001年的34.56%到2002年的33.87%,在其中神经科学仅占4.46%(2001年),而2002年下降到了3.90%(基金委的统计限于网上公布的面上项目资助情况)。考察美国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分配,NIH的经费近五年来增加了一倍,其中只和神经科学有关的两个研究所(精神健康研究所和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的比例占了整个NIH的12%强,加上其他研究所中和神经科学相关的内容,NIH经费中15%以上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的估计可能并不过分。相比之下,我国对神经科学的投入实在是太悬殊了。图二、2003年各地区论文数占杂志论文总数百分比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质量论文也基本集中在上海、西安、北京、广州、武汉、山西、河北等少数几个单位,而发表在顶尖杂志上的15篇论文中,有11篇来自同一单位,中国科学院一个今年才发展到13个课题组的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三、发展中国神经科学的策略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近几届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因此,教育、科研经费的迅速增加已经是一种共识,但对于增加的经费和资源如何更加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也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整体研究水平。上述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现有的可以产出高水平研究的单位还局限在几个城市中的一小部分单位。如果我们不能迅速扩大研究的群体和规模,很难想像我国能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大国(更不要说强国)。因此对于资助生命科学研究的部门,应该借鉴世界强国的策略,确立生命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调整生命科学中学科间的比例,以期逐渐接近资源的合理分配。当然在目前整体研究资源比较局限的情况下,集中部分资源,保证现有的高水平研究机构能够保持并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以期在国际重要和顶尖杂志上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影响,提升我国神经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纵观科学发展的历程,有着优秀文化的研究机构往往会在科学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如开文迪许实验室)。而我国神经科学研究的现状,除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开始逐步形成规模外,绝大多数单位都是三、五个课题组的小模型独立研究。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产生科学家之间的协同效应及突现性质(emerging properties)。作为政府调控单元,也许应该鼓励形成数个高水平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神经科学研究机构,但这决不是说要搞重复建设,数个不同的研究机构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听取、尊重科学家们的意见就尤其重要(对于科学决策,梅林教授介绍的NIH基金评审机制非常值得借鉴)。总而言之,笔者认为迅速使中国神经科学研究达到国际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并可以通过三方面的策略实现。一、迅速加强对神经科学的投入。二、在提高整体研究水平的同时加大对优秀群体支持的力度。三、形成几个高水平的,有一定规模和研究特色的神经科学研究机构。奥运金牌、世界小姐花冠说明我们国家正在变得更强壮、更漂亮。科学研究进入世界水平可以说明我们国家也在变得更聪明。没有聪明的头脑的支持,漂亮只是表面的,强壮只是暂时的。因此在关注奥运金牌和世界小姐的同时,我们的政府和人民也应该以更大的热忱关注科学研究的进展,使科教兴国的战略真正显现在日常生活中,使我们的国家更强盛,人民更聪明,更健康,更漂亮。

一些知名专家发表许多论文,是通过不断学习专业文献加以借鉴和总结,有条件还可以用于实践检验,逐步成就一篇篇论文发表。

世界顶级科学家发表论文数和被引用数粗略分析无意中发现电脑上有份之前下载的数据,一份“世界科学家发表论文数和被引用数及其他判断标准的数据汇总表(1960-2017)”。今天就粗略看下其中的数据,记录总数为 人 。幸好,这份数据非常齐全,且有很高的可信度。此榜单记录 1960-2017 年的数据,从表单发现,在10万多人中,有 2574名 科学家从1960年就开始发表文章(或许更早),更惊人的是其中有 1475人 最后发表文章在2010年之后(或许还在继续),这意味着有 57.3% 的科学家,持续输出论文达到 50多年 之久,这种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这其中有 1545名(60%) 来自美国机构, 看来美国政府在上世纪中叶就知道了科技强国,对科学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1475人中,来自我国的科学家只有一位: 来自 上海交大的A. Arima教授 。下面来看一下被引用的数量和质量。最多被引用的是 埃里克·斯蒂芬·兰德(1957年2月3日生)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怀特黑德研究所成员、麻省理工和哈佛布罗德研究所主席。他是人类基因组医学的参与者之一。他所写的574篇文章共被引用次,只有3人被引用次数超过20万次。Lander, Eric S.Bert Vogelstein博士Bert Vogelstein博士Grätzel, Michael第一名 Grätzel, Michael 教授,综合评分5.6506。Grätzel, Michael第二名: Edward Witten 教授,综合评分5.5141。他是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他是弦理论和量子场论的顶尖专家,被美国《生活》周刊评为二次大战后第六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当代物理学家中H指数最高的一位。Edward Witten第三名是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高级副校长 Halliwell, Barry 教授,直译也叫贝烈炜教授综合评分5.5089。贝烈炜博士在牛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一等荣誉)和哲学博士学位,并获伦敦大学科学博士学位。赴新加坡之前曾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教授,同时也是抗氧化剂和神经退化疾病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被科学信息研究所(SCI出版商)评选为国际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领域最具影响的科学家之一,由他所著并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和医学中的自由基》被公认为是全世界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参考资料。Halliwell, Barry第四名Peter Barnes教授综合评分5.5046,他是美国国家心脏和肺部研究所的玛格丽特·特纳·沃威克医学教授,帝国理工学院的呼吸内科主任以及伦敦皇家布朗普顿医院的名誉顾问医师。在过去的20年中,他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第七位研究人员,一直是欧洲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临床科学家,也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呼吸系统研究员。Peter Barnes教授第五名 Kessler, Ronald C. 。Kessler, Ronald C.博士以上五位科学家,是仅有综合评分上得5.5000以上的。再着重说一下榜单第15位,因为是我们的骄傲。王忠林(ZL)博士,中科院的外聘院士,王博士 在全球最伟大的科学家 名单中排名第25 ,应该可以说在全世界纳米领域,都算是翘楚。综合评分5.3961。王忠林(ZL)博士/group/Current%20Members/Group%20Leader/Zhong%20Lin%这里是王博士的详细介绍。排名第二的华人就是 朱健康 ,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现任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一职。他的排名是206位,综合评分4.9662。我想,国内也有非常多的学生,学者,研究员或多或少引用过他们的文章。来看看国内的情况。1960-2017年间,我国一共有 1646人 入选,共发表文章 篇 ,人均接近 420篇 。发表文章数最多的科学家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张玮教授(张玮教授的个人资料少之又少,这里就不展开了),他研究的方向是临床医学- 通用科学与技术。并且我还发现,我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真的好多。整个10万人榜单 前20名 有 19位 是中国人或华裔。超过 3000篇 的有6人,应该说有且仅有6人。他们分别是:Zhang, We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4647),Wang, Wei(Zhejiang University)(3999),Li, Li(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3511),Wang, Lei(Sun Yat-Sen University)(3198),Liu, Wei(Tongji University)(3071)Li, Ning(Wuhan University)(3034)。看见没有,名字还是要取的简单一点,重要的是:两个字就好。这里我还特意去找了一下跟我国入选人数接近的国家的论文数量。最接近的为瑞士,他们有 1695人 入选,瑞士科学家发表最多文章的是Li, Jian(University of Bern)(1473),这个数量只能刚刚好排在中国科学家的51名,并且,很有可能也就是华裔。我的天,我们是有多喜欢写论文啊。再来看下质量:某期刊2年发表的所有论文的总引用数(A)除以论文数量之和(B)就是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F=A/B) 。这里因为没有年份文章,所有只能总引用数/总文章数。这19位中国科学家的IF约为 13.90 ,而整个10万人榜单平均为 37.82 。如果大家不服,我们可以再找一个国家。最后做一个总结。国家统计仅分析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国家。我国顶级科学家所占比例学科上分析:任重而道远。分类学科统计:在这份图表里可以得到, 临床医学 在数量上遥遥领先,前五学科, 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物理天文、化学、生物 。这里理科方面的总数占所有的 75% 左右。我们再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多,一方面,我认为是这个学科大热,能勾起很多科学家去研究,整个行业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这个领域有比其他领域更多的未知东西,迫使人们继承或推翻以前的理论,发展跟新,更全面的理论。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提出理论,投入实践,再推翻或完善理论,再提高生产······。每一个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阶段可能就要几十年,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非常有可能在一个阶段就是付出一生的努力。尊重每一个科学研

一些知名专家发表多少论文怎么写?答案如下:第一步是写明白它的含义,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在以结果为导向,工作职责最终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并对价值进行优化即可。

  • 索引序列
  • arma中国数学家发表论文
  • 中国数学家发表论文
  • ARMA发表论文
  • 中国数学家杨哲论文发表
  • 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