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英语论文投稿发表经验

英语论文投稿发表经验

发布时间:

英语论文投稿发表经验

一、选题。根据本领域研究热点来选择适合自己,且易于发表的研究方向、论文题目。具体可通过查看web of science近几年本领域的已发表论文的主题内容。二、选择意向投稿期刊。根据本领域SCI收录期刊来选择。通过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频次及数量等来判断发文容易程度;查看期刊近几期或近几年发文情况,判断其主要刊载主题、研究方向。三、根据所选意向期刊要求,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文献,进行论文撰写。四、请本专业领域其他学者阅览,最好是知名学者,提供参考意见。可通过查看发文量,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来选择学者,也可请认识的学者来看。五、投稿。

对于没有英文论文投稿经验的作者来说,对英文论文总有一种恐惧感,因为很多作者对国外期刊的不了解,加之英文水平有限,认为国外期刊的审稿周期很长、过程复杂、审稿意见很难回答等等,其实并不是真实情况,发表英文论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SCI基本成为衡量学术成果的标准,不少学者都有发表SCI论文的经历。sci论文的被引用率也成为了衡量科研工作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论文的发表有时候对作者的前途有很大的影响,也是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能否被社会所接受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部分的英文期刊(在英国、美国出版的)都是被SCI收录的,这个要比入选SCI的中文期刊占所有中文期刊的比例大很多,所以在投稿的时候,基本上是不用考虑所选的英文期刊是不是被SCI收录的。 国内很多一流期刊数量有限的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文章录用率是大大降低的。反而不如投稿SCI这类英文期刊。写英文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过程比较艰难,通过壹品优刊网平台提供的sci论文发表服务,平台提供国内合作者与国外研究员研合模式合作完成论文,顺利见刊。

投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纸质投稿、Email投稿和在线投稿系统投稿。文章一旦写好,为文章选一个适合的期刊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给女儿选一个好婆家一样。一篇文章能够发表成功,第一你要物色一个合适的期刊;第二得让编辑跟审稿人对文章感觉满意。从审稿人的角度看,一片文章的命运往往在审稿人打开它的一瞬间就决定了。一个熟练的审稿人会在接到文章后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读一遍,从而对作者和文章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所以,选择拟投稿的期刊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谈英文学术论文发表和写作技巧 最近,国内几个同行和我谈及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的问题,我想借这个地方谈谈我的经验和看法。国内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学者倾向于在国内用中文发表文章,主要是因为, 一来, 学校要求老师和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文章;二来,英文毕竟不是母语, 写一篇英文文章的时间可以用来写好几篇中文文章。国情如此,实在无可厚非。但近来有同行抱怨,国内的期刊大多喜欢定量研究型的文章,对于以定性研究为主(如 ethnography research, action research)的文章不是那么欢迎。我没有太多用中文发表学术论文的经验,国内学术论文发表的内情是否如此,我就不得而知了。 写学术文章、参加学术会议,其实是一种学术圈内同行的对话。用中文写,懂中文的同行能读到你的研究,很好。用英文写,懂英文的同行能读到,也不错。如果想将你的研究和全世界的同行分享的话,可能英文比较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过去几年,我发了一些英文论文,也应一些英文学术期刊 (应用语言学方面的有TESOL Quarterly,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Journal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World Englishes)的邀请做了审稿的工作。结合我的经验,我想谈谈在英文的应用语言学期刊上发文章应该注意的几点。这种经验之谈,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以共同促进我们国际学术交流的水平。 首先,论文综述的目的不仅是发现本领域目前讨论/研究过什么,什么还没有讨论过,更重要的是提出你对已有的研究的批判,以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发现后面的一步最不容易做到了,我做学生时不容易做到,我现在指导的博士生不容易做到,我审阅的许多投稿也没有将这一步做好。 第二,在论文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案。问题和方案的提出,必须是基于对以往研究 (包括内容与方法) 的批判基础上提出。 我经常发现许多论文的论文综述和后面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脱节。 第三,材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一定要详细描述。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要在论文综述的'基础上先提出你想观察/研究的几个方面,然后详细、具体地描述你的测量方法或分析方法。 第四,根据先前提出的几个想观察的方面,对材料一一分析。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比较和讨论前人发表的研究,通过对比, 通过引用别人的已有发现, 来了解或阐述你的新发现。材料分析和讨论的部分一定要紧紧扣住文章前面提出的研究问题,这样才能使本研究的贡献凸现出来,从而体现学术交流的精神。 说了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这几点不是和中文学术论文的要求一样吗?其实这些就是学术文章的最基本要求,如此看来,国内的学术论文规范已经和国际接轨了。最后,说一点可能和国内很多文科学术期刊不一样的要求。 第五,文章可能要修改再投。英文期刊一般会有编辑先筛选一遍, 将研究内容和写作风格适合本刊物的文章寄给两到三个领域的同行匿名审阅。一般而言,文章一投就中的可能性很小。很多时候,编辑会综合文章审阅人的意见,让作者依审阅人的建议(往往是对上面几点做评论)一一修改后再投。这实在是好消息了,因为编辑和审稿人都认为该研究做得不错,论文的内容和写作风格基本符合该期刊的传统。作者应该根据他们的意见,将文章修改再投。如此般地修改一轮或两轮是家常便饭,千万不要放弃。 第六,反复修改,提高论文的逻辑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反复修改几遍,要反复思考苛刻的读者可能会有的质难。在寄给期刊编辑部之前,一定要让你的一两个同行先“无情”地批判一番,确保没有重大的逻辑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我发表的第一篇英文论文修改了不下十遍!现在在这方面也丝毫不敢松懈。

语言学英语期刊投稿经验

找高级别期刊

谈英文学术论文发表和写作技巧 最近,国内几个同行和我谈及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的问题,我想借这个地方谈谈我的经验和看法。国内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学者倾向于在国内用中文发表文章,主要是因为, 一来, 学校要求老师和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文章;二来,英文毕竟不是母语, 写一篇英文文章的时间可以用来写好几篇中文文章。国情如此,实在无可厚非。但近来有同行抱怨,国内的期刊大多喜欢定量研究型的文章,对于以定性研究为主(如 ethnography research, action research)的文章不是那么欢迎。我没有太多用中文发表学术论文的经验,国内学术论文发表的内情是否如此,我就不得而知了。 写学术文章、参加学术会议,其实是一种学术圈内同行的对话。用中文写,懂中文的同行能读到你的研究,很好。用英文写,懂英文的同行能读到,也不错。如果想将你的研究和全世界的同行分享的话,可能英文比较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过去几年,我发了一些英文论文,也应一些英文学术期刊 (应用语言学方面的有TESOL Quarterly,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Journal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World Englishes)的邀请做了审稿的工作。结合我的经验,我想谈谈在英文的应用语言学期刊上发文章应该注意的几点。这种经验之谈,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以共同促进我们国际学术交流的水平。 首先,论文综述的目的不仅是发现本领域目前讨论/研究过什么,什么还没有讨论过,更重要的是提出你对已有的研究的批判,以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发现后面的一步最不容易做到了,我做学生时不容易做到,我现在指导的博士生不容易做到,我审阅的许多投稿也没有将这一步做好。 第二,在论文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案。问题和方案的提出,必须是基于对以往研究 (包括内容与方法) 的批判基础上提出。 我经常发现许多论文的论文综述和后面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脱节。 第三,材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一定要详细描述。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要在论文综述的'基础上先提出你想观察/研究的几个方面,然后详细、具体地描述你的测量方法或分析方法。 第四,根据先前提出的几个想观察的方面,对材料一一分析。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比较和讨论前人发表的研究,通过对比, 通过引用别人的已有发现, 来了解或阐述你的新发现。材料分析和讨论的部分一定要紧紧扣住文章前面提出的研究问题,这样才能使本研究的贡献凸现出来,从而体现学术交流的精神。 说了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这几点不是和中文学术论文的要求一样吗?其实这些就是学术文章的最基本要求,如此看来,国内的学术论文规范已经和国际接轨了。最后,说一点可能和国内很多文科学术期刊不一样的要求。 第五,文章可能要修改再投。英文期刊一般会有编辑先筛选一遍, 将研究内容和写作风格适合本刊物的文章寄给两到三个领域的同行匿名审阅。一般而言,文章一投就中的可能性很小。很多时候,编辑会综合文章审阅人的意见,让作者依审阅人的建议(往往是对上面几点做评论)一一修改后再投。这实在是好消息了,因为编辑和审稿人都认为该研究做得不错,论文的内容和写作风格基本符合该期刊的传统。作者应该根据他们的意见,将文章修改再投。如此般地修改一轮或两轮是家常便饭,千万不要放弃。 第六,反复修改,提高论文的逻辑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反复修改几遍,要反复思考苛刻的读者可能会有的质难。在寄给期刊编辑部之前,一定要让你的一两个同行先“无情”地批判一番,确保没有重大的逻辑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我发表的第一篇英文论文修改了不下十遍!现在在这方面也丝毫不敢松懈。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在还没有发英文的文章前,总觉得写一篇英文的文章是艰难万分,再加上道听途说,听那些有经验的人说审稿周期多长啦,审稿意见多难回答啊,整个过程多么复杂啊,所以对发英文SCI文章总是有一种恐惧感。有一段时间都心里安慰自己,这辈子就发发中文的文章吧,只要研究结果好,中文的照样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再后来,身在国外,不得不用英文写文章,一段时间下来才发现,其实发英文文章不难,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请看在下的分析:

首先,大部分的英文期刊(在英国、美国出版的)都是被SCI收录的,这个要比入选SCI的中文期刊占所有中文期刊的比例大很多,所以在投稿的时候,基本上是不用考虑所选的英文期刊是不是被SCI收录的。只要是经常看的文献所在的期刊,基本上都是的。

在国内,有中文核心期刊跟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要比科技核心层次上高一点。中文核心有一部分是SCI收录的,而科技核心的期刊给收录的非常少。那么换成英文期刊,就成了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跟低影响因子的SCI期刊,只存在期刊水平的差别,不存在SCI跟非SCI的差别。

SCI一共收录3700多种期刊,所以按照研究领域划分的话,一篇文章可以找到几十个个可供投稿的期刊。如果是跨领域的文章,适合投稿的期刊的数量更多。反观中文的期刊,每一个领域一流的期刊的期刊也就是4-5个的样子。每期刊登的文章的数量受限,于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单位都有发文章的要求。在这种科研人员数量众多,一流期刊数量有限的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文章录用率是大大降低的。因此还不如主动出击,直接投英文的期刊。写英文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是苦了一些,但是换来的将是更宽广的道路。

在审稿周期上,综合上看英文期刊的审稿周期反而是要比中文的短。当然,这里比较的是普通的SCI期刊跟国内一二流期刊的比较。国内的一些二三流的期刊的以收版面费为生。对文章的质量控制不严格,编辑觉得差不多的文章就录用了,文章的修改主要靠作者完成,这样的审稿周期确实很短。但是国内一流期刊的审稿周期都比较长,主要也是因为学术能力强的学者通常都兼带一些行政职务,平时都比较忙,审稿的事情自然是拖得比较久一点。

在审稿意见上,国外的审稿意见的确是要更加专业一些,要更难回答一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何尝不是一个提高自己能力的一个好机会。一个一针见血的意见要比那种笼统的审稿意见好多了。而且国外期刊的审稿意见基本上是不会出现同行相轻的恶意评价。

再说了,这些投稿步骤,都可以交给专业的论文公司如英论阁www.enago.cn处理。总结来说, 发表英文论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征 稿 启 事《校园英语》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由河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校园英语》出版社主办的省级教育类专业刊物,96页精美印刷,已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642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98/G4 邮发代号:18-117)*办刊宗旨:根据学校英语教学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实际需要,旨在给英语教学一线的老师和教研人员提供一个优质的经验交流平台,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栏目开设:学术空间、文化交流、教学论坛、课例示范、考试指南、师生情深、课堂内外、育人育心、它山之石等。*征稿要求:1.、论题内容:英语学术研究性论文、英语教学经验交流、课内外英语知识讲解与讨论、优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英语试题分析评价、英语文化、英语教学感悟。。。。。。。。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来稿可通过电子邮箱向本编辑部投稿,稿件须采用WORD格式。4、文章中如有计量单位,须采用国际标准,文中尽量不要用图表。*来稿需知:1、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2、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3、本刊常年征稿,所有文稿均在一周左右时间做出处理。4、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邮编、邮箱及QQ。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5、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一册,以供用投稿邮箱:

英语语言文学期刊投稿经验

空中英语色拉英语

您的问题有答案的概率很小嘎嘎

英文报刊杂志投稿大全

丁雪英 (1941.12-),女,汉族,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65年赴法国格雷诺布尔大学进 修一年;1984年赴法国巴黎二大新闻学院进修;1991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进修。1998年赴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讲学。目前担任法语系四年级和研究生课程。曾参加全国法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主要研究法国与法语国家、地区国情;法国传播学,法国文学。主要译著有:《悲惨世界》(简写本)、《当代新闻学》(合译)、《万有百科的翻译》《人生拼图版》(合译)。在瑞士以及加拿大、法国的《Année Internationale Francophone》年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篇文章。2001年5月赴巴黎参加国际研讨会并宣讲论文。参加了《法汉大词典》及《现代法语疑难词典》的编写工作。�� 马大品 (1941-),男,汉族,河南柘城人,中共党员,教授。专长中国古典诗歌研究。196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1998年聘为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道诗歌总汇》(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三百首》、《历代赠别诗选》、《中国诗歌大词典》(副主编)、《留学生多功能辞典》(副主编),并参与编写《古代神话故事》、《华夏文化辞典》、《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等。�� 尹城 (1944.12-),男,汉族,天津人,教授。1980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研究生班,以现代俄语为研究方向,1993年9月被授予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经担任俄语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实践课、硕士生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理论等多种课程教学工作。曾任系副主任、高年级教研室主任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曾在莫斯科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进修,在波兰华沙大学东方学院汉学系任教。现任《俄语学习》杂志主编。研究方向为现代俄语语言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汉俄语言与文化比较。代表性著作有《俄语完成体及其汉语对等值》、《类型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俄译汉中对偶体的处理》、《论对比语言学》、《语际干扰与外语教学》。代表性译著有《实用汉语课本》(俄文版)、《现代汉语课本》(俄文版)、《外国人学中国话》(俄文版)、《电话里的罗曼史》(中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篇小说)。�� 王立礼 (1941-),女,汉族,河北易县人,中共党员,教授。1959年至1964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本科的听说读写译各种类型课程。1983年至1985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密斯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进修美国文学;1991年在史坦福大学研究美国华裔文学;1993年至199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妇女文学和华裔文学。代表性著作有《高级英语》(合编)、《英语视听说教程》(合编);译著为《纯真的年代》(合译)。参与编写:《美国文学名著精选》、《欧洲文化入门》、、《外国文学(欧洲部分)》、《外国艺术形象词典》等。�� 王克非 (1954.10-),男,汉族,北京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至1986年在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参加湖南省首届高教自考英语考试,获优秀毕业生奖,评为湖南省青年自学模范。1986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师从许国璋教授,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兼在职博士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任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翻译研究,著作有《中日近代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摄取》、《翻译文化史论》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50篇,译文译著约30种,编著9种,其中《中国翻译研究专号》(英、法文)(两主编之一)在加拿大出版,论文为国际权威检索SCI收录。近年开设"翻译理论"、"翻译与文化"、"英汉比较与翻译"等硕士生课程。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科研项目,1998年获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招标研究项目。自1990年起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1999年任主编(之一),自1994年《外语与翻译》创刊起兼任该刊高级编审。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副所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大项目负责人)、北外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和语言学博士点的翻译与英汉对比研究方向负责人;另有多种学术兼职。于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炳钧 (1955.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共党员,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德语学习》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945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文学与认识--德语文学教程》;数十篇文学评论论文以及《经验与贫困(本雅明美学文集)》等著作。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福祥 (1934-),男,汉族,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就读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55年考取研究生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1959年毕业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起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曾任俄语系教研室主任。1969年10月至1978年8月在北京军区52817部队任副参谋长、参谋二部科长等职。1978年9月回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1979年后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至1997年先后任副院长、院长、校长(兼党委副书记)。现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教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俄语教学》杂志主编、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主席团成员。主要科研成果:专著《俄语话语结构分析》、《俄语实际切分句法》、《主从复合句分类原则》(用俄文撰写)、《现代俄语句法》、《话语语言学》(用俄文撰写)、《汉语话语语言初探》、《话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汉诗撷英》、《日本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俄罗斯诗歌撷英》;编著《俄语句法论文集》、《话语语言学论文集》、《对比语言学论文集》、《日本文章学论文集》、《文化与语言论文集》、《中国语言现状与展望》;论文《中国的俄语学》、《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论并列并系与并列结构》、《论复杂句法整体》、《论现代俄语中的分解结构》、《论重复关系与重复结构》(均用俄文撰写)等。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1987年获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颁发的"普希金奖章",1990年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名人荣誉证书并被录入《澳洲及远东名人录》,1994年获泰国清迈皇家师范学院颁发的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1995年获美国传记研究所授予的名人荣誉证书。于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邓淑碧 (1943.5-),女,汉族,重庆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4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柬埔寨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亚非语系副主任。1976年1月至7月,担任中国赴柬疟疾防治考察组翻译。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先后为柬方来华人员担任培训翻译,涉及火炸药专业、摄影洗印专业、医学化验专业及坦克驾驶等。1988年12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副教授,1994年11月至1995年11月公派赴泰国教汉语,1996年至1999年为北京大学东南亚文化专业的研究生开设柬埔寨历史与现状、中柬友好关系史、柬埔寨文化等讲座。1999年9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教授。编著有大学教材《柬埔寨语》第三册,《柬埔寨语语法》(合编)。80年代至今,在全国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译著10余篇,担任10多部大中型辞书、专著中有关柬埔寨部分的编撰工作。�� 冯志臣 (1937.5-),男,汉族,吉林敦化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至1965年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语文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65年回国后,在罗语教研室任教至今。主讲罗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罗马尼亚史地、文学、政论、外刊、翻译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通论、罗文学研究等。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理论研究、20世纪罗马尼亚文学、比较文学专题研究。曾任罗语教研室主任、《东欧》杂志主编、东欧语系系主任等职。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汉罗词典》(主编)、《罗汉词典》(主编)、《雅西大学》、《东欧戏剧史》(合著)、《东欧当代文学史》(合著)、《罗马尼亚文学》等。译著有《考什布克诗选》、《呓语》(合译)、《公正舆论》、《罗马尼亚戏剧选》(合译)、《权利与真理》、《卡拉迦列讽刺文集》(合译)、《吉德里兄弟》(合译)、《萨多维亚努短篇小说选》(合译)等。曾参加《外国文学家大词典》、《外国名作家大词典》等多种辞书的撰写工作。发表文学研究论文10余篇。2000年获罗马尼亚颁发的"埃米内斯库诞辰150周年"荣誉证书。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史希同 (1940.7-),男,汉族,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考入外交学院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1962年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继续学习阿拉伯语专业,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7年评为教授,1997年任博士生导师。自1964年起,长期担任基础阶段精读课教学,也教过语法课、泛读课和口语课。自1977年起先后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精读、阿拉伯历史、口译、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阿拉伯文化及中阿文化交流等课程。自1982年起为研究生开设阿拉伯历史课和阿拉伯文化课。自1998年起开始带博士生。现任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主要科研成果有《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合著),该书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年台湾淑馨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版。译著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二册、第三册(合译)、第五册。主持编写《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专业基础阶段阿拉伯语教学大纲》,参与编写《阿拉伯语基础口语》、《阿拉伯语速成》(1-2册)(合著)、《阿拉伯语》第一册(语音部分)、《阿拉伯语速成》录像90小时(主讲)、《阿拉伯语速成》录音8盘(主录)、《阿拉伯语语音》4盘(主录)、《阿拉伯语》第一册录音5盘(主录)、《基础阿拉伯语》第一册录音6盘(主录)。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外国大事典》、《外国历史名人传》撰写词条约3.5万字。发表《浅谈阿拉伯语及其语音教学》、《文化与现代化》论文等6篇。于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史铁强 (1954-),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教授。1977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俄语,198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考入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俄语教研室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先后讲授过俄语本科高、低年级的实践课、口译课、笔译课、听说课、阅读课、经贸课,以及研究生的修辞学等多门课程。1992年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1997年被评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语修辞学、话语语言学、对比语言学。1995年起担任俄语学院副院长至今。此外兼任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职。主要科研成果国内发表文章有《漫谈俄语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略谈俄语熟语的修辞性活用》;《超句统一体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等10多篇;国外发表的文章有:《罗佐夫戏剧中的滑稽言语手段》;《俄语小品文中的喜剧手段》等6篇;著作及辞书有《经贸俄语(合著,为第一作者)等。�� 白春仁 (1935.12-),男,汉族,哈尔滨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夏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从事俄语翻译工作两年。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至1993年任俄语系主任。199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1997年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俄语组组长。现兼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中外文论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俄语修辞学、文学修辞学、诗学、汉俄语文比较、翻译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兼作文学研究与文学翻译。用俄语著有《文学修辞概论》、《俄苏作家风格分析》。出版中文专著有《文学修辞学》、《俄语语体研究》(合著)。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永信 (1939.8-),男,汉族,江西广丰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后转西语系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1965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79年至1981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进修,1988年至1989年和1994年至1995年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先后为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班牙文学导论、二十世纪西班牙文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西班牙文学。发表论文《西班牙社会小说评价》、《孔子的哲学原理》、《西班牙语综合教学法》(第一作者)等6篇,教材《西班牙文学选集》(第一编者),译著《红豆》等3篇(汉译西)。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现任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西语葡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96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家海 (1942.8-)男,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1965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2年至1984年在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进修,1991年至1992和1997年至1998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的教学。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语国家报刊导读、对象国研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对象国研究。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主要译著有《小癞子》、《大森林的故事》等中译西小说3篇、西译中小说6篇。1997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润清 (1939.10-),男,汉族,河北武强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5年留校任教。1978年入本校英语系研究生班学习,1980年获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习,获副博士学位。一直在本校英语系任教,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英语实践课、语言学导论、理论语言学、语言学流派、语用学、文体学、语言测试、科研方法等课程。1992年调到外国语言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1994年后任所长,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专著有《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西方语言学流派》、《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等。主要论文有《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世纪的英语教学》、《外语教学研究的趋势》等。主持过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全国外语教育抽样调查、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全国英语职称等级考试大纲的制定、同等学历者申请硕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从2000年3 月起,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吉庆莲 (1941.9-),女,汉族,上海人,教授。1959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习,1964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85年至1986年、1990年至1991年间,分别在突尼斯大学文学院和巴黎第八大学进修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和法语语言学。1981年至1983年在中国派往贝宁医疗队任翻译,1999年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过笔译工作。主要译作有法国当代作家勒克来兹奥的《人间仙山》;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贺拉斯》、《莱昂纳·莱昂尼》、《莱丽亚》;法国作家左拉的《肉体的恶魔》;意大利作家布扎蒂的《海怪K》。发表的文章有《从新小说到新寓言--50年代以来法国小说的演变》、《法国当代女性小说扫描》、《法国为何兴起自传体小说热》、《莱丽亚和乔治·桑》、《肉体恶魔序言》、《走红法国文坛的端木松》等6篇。曾参与《法语缩略语字典》,《法语新词新意辞典》,《大法汉辞典》的编写工作。�� 孙成敖 (1943-),男,汉族,北京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6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西语系教授过精读、语法、翻译等课程。1982年赴巴西坎皮纳斯大学进修葡萄牙语及巴西文学。1984年由西语系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1987年至1992年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文化处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1993年至1995年应聘在澳门大学教授葡译中翻译课程。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20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等编写工作,是《拉丁美洲文学史》的作者之一,著有《巴西文学》一书。主要译著有《加布里埃拉》、《葡萄牙当代短篇小说选》、《我是写人民的小说家》、《金卡斯·博尔巴》等10余部。�� 孙桂荣 (1941.5-),女,汉族,河北人,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目前担任法语系本科三年级的法国文学史课和研究生二年级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课,并不定期参加为全校研究生开设的世界文学讲座课,承担法国文学部分。1985年至1988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译作有《良知》、《水晶瓶塞》等5部法国二十世纪小说家的作品、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米歇尔·维诺克的《知识分子的世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安娜·埃贝尔获法国费米纳文学奖的作品《狂鸥》,和小说《卡穆拉斯卡》,共400多万字。为迎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94年主编了加拿大女作家文集《房中鸟》,并翻译了其中多部作品。1993年参加为台湾锦绣出版社的法国拉胡斯文化百科全书《万有百科》的翻译工作,担任其中第十章《作品与杰作》和第十一章《发现与发明》的翻译,共80余万字;1998年为陕西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著作《魁北克文学史》,即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庄绎传 (1933.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54年本科毕业,1957年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工作,曾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和修订工作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工作,并在国内外参加联合国文件的汉译及审定工作。曾在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著有《汉英翻译五百例》、《英汉翻译教程》、节译After Babel(《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合译The W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 East Lynne(《东林怨》),Gone with the Wind(《飘》)。汉译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英语论文发表经验

本人总结了几点经验,希望对第一次发表SCI论文的同学有用。 1、选题。相对来说应用性研究比基础研究难发表论文,而且发表论文的因子也较低,结合老板的课题,要选择机理性研究课题。确定好关键词,在各大检索系统中分析所选课题是不是国际研究前沿,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如果相关文献档次很低,那么你选择的课题可能发表好文论文的可能性较低。 2、设计。选好课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中文文献,主要是博士论文和综述,了解关键术语和研究进展。收集英文文献,总结研究进展,选好切入点,设计实验一、实验二..........实验n,根据文献提前构架论文发表框架,后面做完实验,填好数据。如选择胚胎发育相关课题,研究G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参考已发表的文献JHAHKS等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通过那些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断,这些验证也是你必须要做的,根据实验条件和需要选择,验证实验越充分,设计越合理,发表论文越容易。 3、实验。建议研究生早进实验室,开题之前熟悉实验室环境和运行,帮助师兄/姐做实验,练好基本操作。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仪器设备、试剂、操作程序,很烦!有条件的可以要求公司负责部分实验。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广泛,必须要公司处理,数据分析,公司负责把图表做好,就等着发表了,事半功倍。我找过好几家公司,但是都不专业,提出的修改意见都不是很理想,经过同事介绍,我的文章在辑文编译www.***.net修改的特别好,我的第一篇SCI论文被录用了,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4、写作。第一次写论文难度很大,论文的结构、语言表达、数据分析、图表处理等等,相关帖子好多,大家可以搜搜。我要说的是论文框架(实验结果组成、论文的中心)写好后先找有经验的人看看,没问题再写引言和讨论,保证数据支持论文结论。有了结论就是论文的中心,全文围绕中心展开写。最后写好了再找人看看,语言还不过关的找论文润色公司修改。

发表SCI论文,一个是论文质量,最好有详细的数据和案例,来源也要清楚。观点要有说服力。其次找到合适你的刊物,要对口,质量跟你文章匹配,这样成功率高。然后投稿就行了。一般来说,退稿率是比较高的。如果是比较着急,可以找淘淘论文网这样的机构协助快速发表。

一、选题。根据本领域研究热点来选择适合自己,且易于发表的研究方向、论文题目。具体可通过查看web of science近几年本领域的已发表论文的主题内容。二、选择意向投稿期刊。根据本领域SCI收录期刊来选择。通过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频次及数量等来判断发文容易程度;查看期刊近几期或近几年发文情况,判断其主要刊载主题、研究方向。三、根据所选意向期刊要求,阅读大量相关中外文文献,进行论文撰写。四、请本专业领域其他学者阅览,最好是知名学者,提供参考意见。可通过查看发文量,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来选择学者,也可请认识的学者来看。五、投稿。

本人第一篇SCI文章发表于2014年,是我硕士文章的翻译版。 由于学科专业为航空工程,没有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发表SCI文章相对困难。 我的文章发表很曲折,但结果还算好,最后发表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影响因子2.05,在航空航天类中算是很高的期刊了。 研究生一年级边上课边科研,学期结束时基本已经把研究内容做完,也得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结论,导师评价“世界前沿”。 研二整理结果,学校发表一篇EI期刊满足毕业要求,所幸很顺畅,两个月退修,一个月录用,可以毕业了。 研三很忙,出国申请、面试工作。导师看我每天心不在焉,说你再整一篇英文文章吧,加点研究内容,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或学术发展都有好处。 当时人整个很浮躁,恨不得立刻离开校园,导师想了个办法,拉一个博士师兄进来跟我一起做这个课题,文章我来当一作,师兄当通讯。 师兄人很好,毕业想留校,还差点东西。他跟勤奋,做东西很快,做完后每天都会催我整理结果。 我一看师兄这么玩命了,自己肯定不能懒惰,连着加班两个星期翻译完草稿,因为忙着毕业和工作,没跟导师商量,直接就把文章投出去,投给Acta Astronautica。 导师知道后也没说啥,静待消息呗。后来我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全奖offer,瞬间轻松下来,每天玩的不亦说乎。俩月后,文章悲剧,除了说创新性不太够,主要问题是语言不地道,语法太差。 自我感觉英语良好,说我英语不地道真的不能接受,去问老板,老板说文章写的确实不行。 本来期待老板给改改,那段时间老板在忙一个大本子,还经常出国,很没时间,让我自己找个语言润色机构,他给出钱。 不到一个星期,花了2000多,修改好,投出去。半年后录用,审稿意见很好,语言没问题后,文章的真正价值就出来了,再过几个月,成功发表。 其实第一篇SCI的文章成功发表,给人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层面的鼓励:“没想到我也能发表不错的英文SCI!”打破这个心结后,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文章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第一篇文章有语言润色公司的帮助,自己心里其实是有不甘的,所以后面几篇文章全是自己整理、润色,质量都没问题,顺利发表。 从我这几年发表几篇SCI文章的经历来看,发表SCI不难,我自己也总结了几条心得体会,想与大家交流: 英语写作,可谓是很多人发表SCI期刊的最大拦路虎,基本要求是写作准确、表达简洁、用词地道。 在我几万字的英语写作后,有几点语法方面的经验,大家也可以参考: 先写这么多吧,等赞数上1000再增加,嘿嘿。 《一年6万美元,普通学渣如何拿到美国博士全奖》 《江歌案-别让民意越过了法律》 《我为什么反对减负和素质教育》 《战争与股市,人性贪婪最直观的展现》 《我喜欢的那个姑娘,像武藤兰》

期刊英语教师投稿经验

本人在该杂志上发过数篇文章,经验:他们只收纸质稿,不要求“摘要”“关键词”等其他大刊一律要求的东西,如果用了参考文献的,要在文末标出,要知道其体例的详情,看一本该刊就行了,近几年该刊的文章字数渐渐偏长,大概在8000字以内吧,2000字以内的论文好像已经不受欢迎了。如果是对路的稿件,一般一个月左右就会收到编辑的拟录用电话或电子邮件(在投稿时不能忘了写上你的手机和电子邮件),告诉你他们的电子稿收稿信箱,请你把与纸质稿一模一样的电子稿发过去,并请你发一份承诺独家投稿和无抄袭的签字文书,通常在下一期或再下一期就能出来了,他们是月底出刊,收到样刊的同时就能收到稿费,稿费还比较高(相比较其它某些大刊)。如果稿件不对路,就没有任何音信,那还是要等到三个月后再投其他地方。投出去了,就不要再想它了。不断地写,不断地投,不可能没有发表的机会。编辑给你的稿件弄烦了,同时也一定会为你的坚持不懈所感动,于是便考虑给你发一篇鼓励鼓励,但是事实上,是因为你一篇一篇地写,水平在不自觉中就提高了,上稿便是自然的事了。 试一试吧,而且一直试下去,一个月投给他们一篇,一年十二篇,没有不中的道理。

Advances in Politics and Economics (政治和经济学的进展)ISSN 2576-1382 (Print) 2576-1390 (Online)官网: 编辑直投邮箱ape@scholink.orgWorld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世界教育与人文学报)ISSN 2687-6760 (Print) 2687-6779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 wjeh@scholink.org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and Culture (社会科学与文化的进步ISSN 2640-9682 (Print) 2640-9674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assc@scholink.org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s Studies(英语教学与语言学研究)ISSN 2640-9836 (Print) 2640-9844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eltls@scholink.org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s Studies(国际商业与经济研究)ISSN 2640-9852 (Print) 2640-9860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 ibes@scholink.orgWorl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ISSN 2375-9771 (Print) 2333-5998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 wjer@scholink.orgSustainability in Environment(环境的可持续性)ISSN 2470-637X (Print) 2470-6388 (Online))编辑直投邮箱: 国际英文普刊,知网检索,现在投稿,2月底出刊,三月中旬左右可以知网检索和邮寄

不管是英文普刊还是国内普刊,二者的难度相当。只要你方向符合、文章没有什么大问题,基本上都是可以发表的。英文普刊发表论文要经历以下过程:投稿、审稿、录用/被退稿、修改润色、终审、定稿、校对、排版、印刷、出刊、邮寄。英文普刊发表论文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表,因为大多数英文普刊效率很高,一般不会延迟。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出版时间会延长。一般来说,3-6个月是看期刊的正常时间,较慢的时间是半年以上,有些是一年以上。不同的期刊在时间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异。建议作者能尽早计划和准备。

问一下老师了,老师比你英语差,经验更丰富。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 索引序列
  • 英语论文投稿发表经验
  • 语言学英语期刊投稿经验
  • 英语语言文学期刊投稿经验
  • 英语论文发表经验
  • 期刊英语教师投稿经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