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地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地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发布时间:

地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个人打字打出来的:还是切题吧,首先,低碳是国家在众多列强的逼迫下许下的减低碳排放承诺。(当然,如果你这样写的话,估计你老师得气死),碳,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其中汽车尾气就是属于一氧化碳排放的,你说写自行车的,可以说用自行车代替汽车等,不过这个要你自己找到点阐述,比如短距离上班,可以选用自行车。二氧化碳,就是一些焚烧之类的,比如处理城市垃圾,用焚烧,这样就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可以这样写,说用火力发电来处理这些垃圾,但要说,用高科技火力发电,这样不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废物利用,你老师就会觉得你是聪明的。具体你自己可以再发散思维,我给的也只是一个思路。

对这个期刊的印象就是初审和外审特别快,但是刊发周期较长。非常幸运,投稿的当天就安排了外审,外审专家一个星期左右就上传了修改意见,建议非常中肯。 按照意见修改了一次后,就到了终审环节。从投稿到录用大概一个月时间,录用到刊发的时间比较漫长,将近一年半。 版面费2200,稿件刊出后,期刊会按照每版面30元的标准向作者支付稿费。 期刊编辑态度挺友好的,如果不是非常着急发表的话,属于世界政治与经济、城市与区域、产业与布局、资源与环境等类型的论文可以考虑这个期刊。 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加急也可以和编辑部联系说明。之前分析了这个期刊已经刊发的一些论文,一般情况下,论文从录用到刊发大致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期刊发表经验分享】《地理科学》南北双核+CSCD核心期刊 《地理科学》是地理学领域 国内三大顶级期刊之一(《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致力于 地理学研究的精品成果刊载。 因此期刊从 初审、外审、校对刊载等环节都相对严 格。初审十分关注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创 新性及学术规范性问题,研究成果在质量 上(研究深度)达不到期刊的定位标准, 一般很难进入外审环节。 外审一般会选则 2-3位外审专家审阅,审稿周期一般基于 外审专家的审稿速度而定,快的几天甚至 几周就结束,慢的有的等3-4个月,这个 时候需要主动联系编辑部工作人员,编辑 部人员很nice,会帮您催一下外审专家或 者更换外审专家。 针对审稿,一般如果外审专家中 有以为提出退稿,稿件一般会在外审后之 间退掉,但是这个期刊的好处是都会把外 审意见详细告诉作者以供作者参考修改 (不收取审稿费)。 对于创新度较高但问 题较大的稿件有可能经过修改后再审,这 个时候需要认真对待外审专家的每一条意 见,争取做到一一修改回复。 针对质量尚 可的稿件,则经过相关修改后可进入编辑 排版状态。我个人感觉编辑部编校人员是 一个值得我们科研人员好好学习的群体, 他们对于语言的严谨性,逻辑的合理性, 学术的规范性等方面经验都相当丰富,建 议每一位投稿者在该过程中一定要好好吸 收她们提供给我们的宝贵经验,这是提升 我们写作水平很好的学习机会。 稿件出版周期一般在 8-12 个月之 间。

中国国家地理,你 看看是否够格呢——这是最正规的期刊了,百度即有方式

地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对这个期刊的印象就是初审和外审特别快,但是刊发周期较长。非常幸运,投稿的当天就安排了外审,外审专家一个星期左右就上传了修改意见,建议非常中肯。 按照意见修改了一次后,就到了终审环节。从投稿到录用大概一个月时间,录用到刊发的时间比较漫长,将近一年半。 版面费2200,稿件刊出后,期刊会按照每版面30元的标准向作者支付稿费。 期刊编辑态度挺友好的,如果不是非常着急发表的话,属于世界政治与经济、城市与区域、产业与布局、资源与环境等类型的论文可以考虑这个期刊。 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加急也可以和编辑部联系说明。之前分析了这个期刊已经刊发的一些论文,一般情况下,论文从录用到刊发大致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科学传媒,是一本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的杂志。她用精准、精彩、精炼的图文语言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背后的地理科学故事、首先,到中国国家地理官网: ,进行用户注册。然后在首页点击“投稿”注意事项:1投在这里的稿件,是向中国国家地理网投稿!我们审核通过并录用后,将呈现在您的个人专栏里,也可能将推荐到中国国家地理网的相关页面及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各平台上(微信、微博、手机报等),会注明来源和作者,但不支付稿费。2对于投稿,我们若要对标题、内容、说明等进行编辑和修改,将会与您取得联系,并且征得您的同意和认可。所以请在下面留下姓名、电话、QQ等联系方式,便于中国国家地理网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您,和您沟通稿件情况。投稿稿件一般会在10天内完成收录,并通知且认证该稿件作者。对于没有被中国国家地理网收录的稿件,我们不一一通知作者。3如果中国国家地理旗下三本纸刊《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和《博物》对您的选题感兴趣,相关编辑人员会主动联系您。4我们会定期对部分优秀稿件予以奖励(分500元、300元、200元/篇三档),并会不时对优秀作者提供各种赞助奖品。需要说明的是,能获得奖励的投稿毕竟是少部分。5没有体裁限制,但要求原创,抄袭、转载、软文一律绕道。我们不排斥一稿多投,但更欢迎独家首发稿件。6如果需要就文章、图片等被忽略、被编删事宜需要与中国国家地理网编辑直接交流,邮件: 或致电:-209/230。

首先,到中国国家地理官网: ,进行用户注册。然后在首页点击“投稿”注意事项:1投在这里的稿件,是向中国国家地理网投稿!我们审核通过并录用后,将呈现在您的个人专栏里,也可能将推荐到中国国家地理网的相关页面及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各平台上(微信、微博、手机报等),会注明来源和作者,但不支付稿费。2对于投稿,我们若要对标题、内容、说明等进行编辑和修改,将会与您取得联系,并且征得您的同意和认可。所以请在下面留下姓名、电话、QQ等联系方式,便于中国国家地理网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您,和您沟通稿件情况。投稿稿件一般会在10天内完成收录,并通知且认证该稿件作者。对于没有被中国国家地理网收录的稿件,我们不一一通知作者。3如果中国国家地理旗下三本纸刊《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和《博物》对您的选题感兴趣,相关编辑人员会主动联系您。4我们会定期对部分优秀稿件予以奖励(分500元、300元、200元/篇三档),并会不时对优秀作者提供各种赞助奖品。需要说明的是,能获得奖励的投稿毕竟是少部分。5没有体裁限制,但要求原创,抄袭、转载、软文一律绕道。我们不排斥一稿多投,但更欢迎独家首发稿件。6如果需要就文章、图片等被忽略、被编删事宜需要与中国国家地理网编辑直接交流,邮件: 或致电:-209/230。

《地理科学研究》这本刊是一本关注地理科学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一般是自文章投稿日算起5-7个工作日,需要耐心等候,如需加急审稿,则应立即跟责任编辑沟通,由责任编辑联系审稿人尽快给出审稿意见。根据投稿经验,编辑部内部的话,预审1天的时间,外审3天的时间,如果外审没有回复,就转内审,内审给的时间是5天,大部分内审编辑能在5天之内完成审稿,少部分可能会超过5天。

地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会

你好!乐意帮助你。

你的要求:地理类本科生期刊投稿, 普刊就行。

意见:所有的社科类综合性的学报都可以接收、发表地理类论文。如果文章学术水平较高,可以投大学学报;如果学术水平一般,创新性一般的话,可以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专科学校的学报)。此外,综合类的社科刊物也可以投,如《文教资料》、《 社会科学》等。

注:完全没有问题!请提问者及时采纳!

对这个期刊的印象就是初审和外审特别快,但是刊发周期较长。非常幸运,投稿的当天就安排了外审,外审专家一个星期左右就上传了修改意见,建议非常中肯。 按照意见修改了一次后,就到了终审环节。从投稿到录用大概一个月时间,录用到刊发的时间比较漫长,将近一年半。 版面费2200,稿件刊出后,期刊会按照每版面30元的标准向作者支付稿费。 期刊编辑态度挺友好的,如果不是非常着急发表的话,属于世界政治与经济、城市与区域、产业与布局、资源与环境等类型的论文可以考虑这个期刊。 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加急也可以和编辑部联系说明。之前分析了这个期刊已经刊发的一些论文,一般情况下,论文从录用到刊发大致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期刊发表经验分享】《地理科学》南北双核+CSCD核心期刊 《地理科学》是地理学领域 国内三大顶级期刊之一(《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致力于 地理学研究的精品成果刊载。 因此期刊从 初审、外审、校对刊载等环节都相对严 格。初审十分关注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创 新性及学术规范性问题,研究成果在质量 上(研究深度)达不到期刊的定位标准, 一般很难进入外审环节。 外审一般会选则 2-3位外审专家审阅,审稿周期一般基于 外审专家的审稿速度而定,快的几天甚至 几周就结束,慢的有的等3-4个月,这个 时候需要主动联系编辑部工作人员,编辑 部人员很nice,会帮您催一下外审专家或 者更换外审专家。 针对审稿,一般如果外审专家中 有以为提出退稿,稿件一般会在外审后之 间退掉,但是这个期刊的好处是都会把外 审意见详细告诉作者以供作者参考修改 (不收取审稿费)。 对于创新度较高但问 题较大的稿件有可能经过修改后再审,这 个时候需要认真对待外审专家的每一条意 见,争取做到一一修改回复。 针对质量尚 可的稿件,则经过相关修改后可进入编辑 排版状态。我个人感觉编辑部编校人员是 一个值得我们科研人员好好学习的群体, 他们对于语言的严谨性,逻辑的合理性, 学术的规范性等方面经验都相当丰富,建 议每一位投稿者在该过程中一定要好好吸 收她们提供给我们的宝贵经验,这是提升 我们写作水平很好的学习机会。 稿件出版周期一般在 8-12 个月之 间。

世界地理研究投稿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且这些它是需要经过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以及要依据相应的科学论据去论证,一旦出现内容不符合实际或者胡编乱造的情况是无法通过审核的。

期刊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时间线

总结:期刊处理的很快,历时 4 个月主要是因为我修的久。一审一个月,二审半个月。三审一般不返回给审稿人,主编直接接收

关于审稿人:我看其他人分享的,意见一般都很多,30-40个意见很正常。

我是 4 个审稿人 33 个意见。审的很仔细,比如

使用的数据集是否获得了机构授权?我用的CT数据集,叫提供更详细的成像参数:层厚,分辨率,视野。

用了数据增强,还要提供具体的参数, 比如旋转多少度等细节问题。

审稿人指出我背景介绍过短,还给我列举了一些其他相关的文献。

文中的几处单词拼写错了都被发现了。在某一个地方把 后处理写成了预处理 都被发现了。你说得有多仔细~

由于我是做分割,审稿人会去搜最新的分割文献,问你为什么不和它比?所以后面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做对比实验。

另外,还问提出很多没有讨论的问题让我去讨论。

总结下来:审稿人真的很懂,本以为可以逃避的问题,都被问到了,还新增了很多我没想到的问题。 [图片上传失败...(image-b12d42-1630889226458)]

我的文中有个指标是用的别的文献提出来的,针对这个指标,提了很多问题。

并且在二审的时候,审稿人特意去看了原文献提出的这个指标,并给我指出:原作者不仅用了这个指标,还用了另一个指标,你应该也一起讨论。

从最新的评价来看,该期刊的处理速度确实不慢,感兴趣的可以试一试

哦,对

该期刊没有 出版费

大家快来接好运~~

对这个期刊的印象就是初审和外审特别快,但是刊发周期较长。非常幸运,投稿的当天就安排了外审,外审专家一个星期左右就上传了修改意见,建议非常中肯。 按照意见修改了一次后,就到了终审环节。从投稿到录用大概一个月时间,录用到刊发的时间比较漫长,将近一年半。 版面费2200,稿件刊出后,期刊会按照每版面30元的标准向作者支付稿费。 期刊编辑态度挺友好的,如果不是非常着急发表的话,属于世界政治与经济、城市与区域、产业与布局、资源与环境等类型的论文可以考虑这个期刊。 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加急也可以和编辑部联系说明。之前分析了这个期刊已经刊发的一些论文,一般情况下,论文从录用到刊发大致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地理学会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地理研究有自己的系统投稿,但要求比较高(我没有投中)

当然好了,双核!刊名: 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主办: 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8462CN: 43-1126/K邮发代号: 42-4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经济地理创刊时间:198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中国国家地理》简介《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期刊,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执行总编为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于2003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称号。[编辑本段]二、《中国国家地理》发展史《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整本杂志祗有8页,一年后增至16页。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 中国大陆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善。 1998年,该杂志全面改版,页数增至84页,翌年增至100页。 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台湾、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 2008年3月,《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 2009年1月,杂志价格提升至20元,页码加到176页[编辑本段]三、《中国国家地理》发展思路192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梅纳德·威廉斯在给主编的信中说:“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这段话,成了《国家地理》杂志所有记者为之骄傲的工作理由。 如今在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号杂志以“318国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为主打,其主办者称发行量突破100万册。 在杂志社社长李栓科看来,这是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夹缝中,杂志发展再一次强力突围。内容为王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办公室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其办公室靠着经营部门,编辑部则在另一栋楼办公。“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李栓科说。 “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 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 “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 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去年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学的真实杂志在近几年获得高速成长,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关”,“改革开放使国力增强,中国人对未知世界有发现的欲望,同时对已知世界也有再发现的愿望。《中国国家地理》就定位于此——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 据了解,《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从1950年创刊开始,一直是以传播基本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这一定位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从1982年开始,在读者市场分化以后,《地理知识》与其他老牌纸媒一样,面临相同的命运转变。 1998年,《地理知识》变身为《中国国家地理》。在改版后的几年时间里,杂志发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繁体版在中国台湾创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说:“我们的选题,就是要向读者传递真正的科学知识。比如沙尘暴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其实很多媒体是在妖魔化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沙尘暴还能减轻酸雨的危害。这是因为沙尘暴里面的气溶胶物质颗粒,中和了酸雨当中的绝大部分东西。” “另外像全球变暖,正是因为有了沙尘暴的作用,从而大大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对于沙尘暴来讲,靠植树造林来解决更是一个谎话。因为沙尘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气层输送,带到很远的地方。” “而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学的态度去解读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做好了,发行和广告自然就很轻松了。”李栓科告诉记者,“最关键还是内容,独家视角的内容才是王。我们80%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用在编辑部。”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是决定传媒存亡兴衰的关键,而这又要以获得关注为前提。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是创刊于1950年的《地理知识》,1997年月发行量约为1万册。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现名,2006年以来期平均发行量稳定在100万册以上。根据该刊总编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释,这是因为他们始终践行了“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销售。 这一思路还大有进一步具体和深化的可能和必要。任何内容都要经过被关注、认知和解读,其内在价值才能被受众所认识和接受。而受众会注意什么又受到他们既有认识的影响。媒体传递的内容如果既可以归属到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同时又能提供新的信息,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受众的既有认识是诸多观念的有机结合,各种各样的常识是他们构建自己观念世界的基本骨架。其实常识原本就是既为公众普遍知晓,又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所谓重构常识也就是用新的观念来替代既有观念的常识地位。由于常识在公众知识的体系架构中具有这样的独特地位,使得对它的重构尝试必然会同时遇到双重境遇: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会遭来质疑。重构必然意味着要有所颠覆,而公开地试图对既有常识加以颠覆,本身就足以引来公众的关注。 对于《中国国家地理》而言,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是它的常规战术。例如在它隆重举荐的“中国十大最美名山”中,不仅五岳有四座落选,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头并不是特别响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专号明确表示峨嵋青城并非是典型的蜀山;它们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当期销量明显上升。

  • 索引序列
  • 地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地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 地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会
  • 期刊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地理学会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