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中医董康发表的论文

中医董康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中医董康发表的论文

董康教授首创胰腺组织修复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应用前景的治疗糖尿病的整体临床医学疗法的最新技术。它是保持体内的生理平衡、心理平衡,同时强调体外的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生态平衡对人体的作用,在这种指导观的作用下,不仅重视疾病的生物因素,更重视有氧运动、心理平衡、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因素等。董康主任说,相比传统的中西医治疗的治标不治本,胰腺组织修复疗法通过对受损细胞的修复、替代和重建,从而使疾病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它不仅看到每一个个体本身,更注重社会群体及精神作用,由此而形成的整体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整体性来辩证论治,保护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它是根据患者体征进行个性化药物精准定位治疗和食疗、运动、精神、心理调节,在不损害原胰岛细胞的同时,促使胰腺生长因子快速到达胰岛细胞之中,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加快受损胰岛细胞修复的速度。董康主任介绍,还能够促进、激活患者自身胰岛细胞分化、正常胰岛细胞替代局部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的双重作用的结合,为患者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顽疾找到了一条捷径,所以,胰腺组织修复疗法的核心是了解一个患者的整体体征,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更重要。各种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首要措施。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纤 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维持合理体重,超重/ 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的目标是在3-6个月期间体重减轻5%-10%。消瘦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护生堂专家一直致力于糖尿病治疗这一课题的研究,以传统中医技术结合当代的先进科学技术,采用纯中医祖方,依据现代药理研究, 方药独特,疗效显著。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疗程缩短,效果明显。使众多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恢复了健康,使博大精深的中医理念再次 迸发新的光芒!

苏东宁 中医科专家 职务职称:工会主席,中医副主任医师,安阳市中医学会理事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对胃肠、肝胆疾病和泌尿系结石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刘恒军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一科主任,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河南省血液病学会会员医生简介:北京军医学校毕业,从医30余年,进修学习血液内科专业。内科知识全面,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对急、慢性白血病、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 徐红英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一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安阳市血液病学会常委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从事血液病诊疗工作10余年,曾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进修,擅长诊治血液内科疑难病症,对白血病、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紫癜等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有较高的水平。郭素清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进修。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气肿、肺心病、肺栓塞、难治性胸水、肺动脉高压、支气管扩张、咯血、高通道综合征等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能熟练操作呼吸机和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撰写国家级论文多篇。库现国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三科主任,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医学会肾病专业学会会员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从事医疗工作23年,曾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肾内科进修。擅长诊治各种肾病、尿路感染及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尿毒症及药物中毒的抢救方面填补了我市空白。崔新科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一科名誉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学院毕业,曾在解放军94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一附院内科进修。从事消化内科诊治工作30余年,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肝炎、肝硬化、胆囊结石、胆囊炎、糖尿病等疾病有较深的研究。门诊长期坐诊。杨改姣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六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从事消化内科专业10余年,曾在北京301医院消化内科进修。擅长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在胃、肠镜操作及内镜下治疗息肉切除、消化道狭窄扩张术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索瑞峰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医急救站主任、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急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呼吸学会常务委员。医生简介:沈新乡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从事呼吸内科专业20余年,曾在解放军301医院就修。擅长于各种呼吸系统疑难及危重疾病的诊治,对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仪、呼吸机临场应用有深入的研究。薛安斌 呼吸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医务科科长、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医生简介:沈阳军区军区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从事呼吸内科专业30余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进修。擅长于各种呼吸系统疑难及危重疾病的诊治,对纤维支气管镜在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有深入的研究。李艳萍 普内科专家 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曾在解放军总医院、郑州大学一附院进修学习,擅长诊治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肾脏疾病。同时在风湿及免疫病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8篇。司海琴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二二区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安阳市心血管学会秘书长医生简介: 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运动平板系统诊断冠心病,食道调博中止室上速,介入性治疗(安装起搏器治疗病窦、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等新项目。对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有较深的造诣。耿现仓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二二区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进修。擅长诊治诊治心血管疾病,对心律失常有较深入研究,对多例房颤病人成功实施了电复律,在救治急性心肌梗塞和顽固性心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桂玲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二科1病区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武汉同济大学进修。擅长诊治诊治心血管疾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治疗有较深的研究。杨玉榕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二科1病区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心血管学会安阳分会委员医生简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16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北京市心脑血管研究所(安贞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擅长诊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病、风心病、肺栓塞、各种心率失常及重度心衰、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安装有较深研究,撰写论文多篇,著书一部。周国峰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六科主任兼介入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医学学士,曾在阜外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及介入治疗技术。擅长心血管疾病内科治疗及心血管、外周疾病的介入治疗,在该领域有较深研究。主持安装我院首例永久性起搏器,获市级科研成果一项。董丽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六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心血管学会安阳分会委员医生简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5年,曾在北京市安贞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擅长诊治冠心病(心绞痛、心急梗死、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病、心肌病、风心病、各种心率失常、重度心衰及肺栓塞等。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率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的安装有较深的研究,撰写论文多篇,著书一部。苏怀谦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二科名誉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心血管病学会常务委员医生简介: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曾在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病进修,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诊治心血管疾病,对顽固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及难治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登记病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门诊长期坐诊。刘继明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门诊部主任,心血管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1978年武汉军区军医学校毕业,从事内科临床治疗工作20余年,曾在解放军161医院进修。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率失常、心衰等疾病;对糖尿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肾功能衰竭具有较深的研究。参与编著《实用临床疾病诊疗》1本。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胡俊祥 神经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七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曾在华西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进修。擅长诊治脑血管疾病、癫痛、肌病、周围神经病等疾病。主持完成国家专利一项,获市级科技成果一项。吴庆周 神经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医疗专业,曾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在放射性脊髓损伤研究方面获安阳市科技成果,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发表国家级论文三篇,省级论文数篇。专长于脑血管病诊治与康复,各种神经性疼痛、癫痫的治疗,准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疾病的治疗。李灿华 神经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神经内科名誉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安阳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安阳市神经学会顾问医生简介:安阳卫校毕业,从医4O多年,曾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擅长诊治脑血管疾病、中枢及周围神经疾病、血管病、肿瘤等病症,对头痛、癫痫抽搐、瘫痪等有深入的研究。门诊长期坐诊。张秀 神经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曾在解放军301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技术娴熟、认真负责,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肌病、癫痫病、神经系统变性病以及其他疑难重危病症。门诊长期坐诊。侯爱中 脑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外一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神经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安阳市危重急救学会副主任委员医生简介:沈阳医学院毕业,曾在北京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进修。从事脑外科工作20多年,擅长脑外伤、脑肿瘤、脑积水、脊髓肿瘤的诊治。开展了自体颅骨回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显微手术。李安明 普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外一科副主任,普外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曾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进修,从事临床工作16年。擅长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乳腺肿瘤、肝胆肿瘤、胃肠道疾病及肿瘤的手术治疗。尤其在腹部损伤、肝脾破裂的处理方面有独到之处。申书安 普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业务院长,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外科专业学会委员,安阳市普外学会副主任委员医生简介:新1992年毕业于山东滨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医学学士,曾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修,一直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擅长甲状腺、乳腺、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肝胆肿瘤、胰腺、脾脏等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王克己 泌尿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外三科主任兼碎石室主任,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泌尿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曾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进修学习。从事泌尿外科工作十多年。擅长泌尿系肿瘤、结石、畸形、前列腺增生症及男性病、性病的诊治。张希彦 骨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骨科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洛阳医专毕业,曾先后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和天津骨科医院进修学习。擅长骨科各类疾病诊疗、率先开展了腹主动脉阻断腰骶部肿瘤切除术、平衡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固定架及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等多项先进技术。开展了椎间盘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获市科技二等奖一项。张永飞 骨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骨科副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1988年毕业于洛阳医学专科学校,长期从事骨科临床工作,曾在天津骨科总医院骨科进修。擅长诊治创伤、骨病、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何国英 骨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骨科名誉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安阳分会骨科学会常务委员医生简介: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多年,曾在北京六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擅长复合组织瓣手指再造、推板开窗髓核摘除、脊柱骨折迪克钉植入固定。股骨头置换、全关节置换及胫骨阶段替代等骨科手术。左伟 骨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骨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1983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医疗系,从事骨科工作二十多年,曾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和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擅长诊治四肢骨折,脊髓损伤、胸腹部损伤等骨科各类疾病。开展了血管神经移植、新指再植、血管神经瘤切除、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等。徐华瑞 妇产科专家 职务职称:妇产科主任,妇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曾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擅长诊治妇产科疑难危重病症和妇科手术,尤其对新式剖宫产和腹壁横切口妇科手术、阴式子宫切除有较深研究。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于合珍 妇产科专家 职务职称:妇产科副主任,妇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从事妇产科工作15年。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妇产科进修。擅长诊治月经不调、妇产肿瘤、不孕症、内分泌疾病,对难产处理、新式剖宫产术、妇科美容手术、阴式子宫切除术有姣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7篇、获科研成果一项。张雪芹 妇产科专家 职务职称: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曾经在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擅长诊治疑难病症,不孕症、妇科肿瘤等。对危急重症病人及难产处理、新式剖宫产、妇科各种美容整形手术、腹式及阴式子宫切除有丰富临床经验。发表国家及省级医学论文十余篇,编写论著一部,获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秦素霞 妇产科专家 职务职称:妇产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曾在卫生部北京医院进修。擅长诊治妇产科疑难危重病症和妇科手术,尤其对妇科美容手术、妇科肿瘤、不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有深入的研究。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王爱香 妇产科专家 职务职称: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曾在北京妇产医院进修。对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妇科肿瘤、各种难产的处理、妊高症的诊治等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擅长各式剖宫产术、全子宫切除、卵巢肿瘤等妇产科的手术操作。王栗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儿科副主任,儿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从事儿科工作15年,能够熟练处理儿科疾病,在治疗危重患儿和疑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付梅生 麻醉科专家 职务职称:麻醉科主任,麻醉主治医师,安阳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学会委员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从事麻醉专业三十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各种高难度手术的麻醉都有丰富的经验。能熟练使用各种先进设备,麻醉质量及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各种疼痛的治疗,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的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许鸿英 麻醉科专家 职务职称:麻醉科副主任,麻醉主治医师医生简介: 新乡医学院毕业,长期从事麻醉临床工作,曾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进修。擅长静吸复合全麻、椎管内阻滞、各类神经丛阻滞、小儿及危重病人麻醉、大外伤术中急救、外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等临床工作。在各种疼痛治疗方面,特别在晚期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肖安生 五官科专家 职务职称:五官科主任,口腔主管技师医生简介: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毕业,从事口腔科治疗工作28年,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口腔内科、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治疗,开展了开放失活牙髓和人造骨植入治疗牙周病新技术,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张玲军 中医科专家 职务职称:家床科主任,中医副主任医师,市人大代表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中医辨证治疗头痛、失眠、发热、咳嗽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曾在国家级医院专业进修心血管内科,对“气”的理论研究及运用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史阳明 中医科专家 职务职称:中医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中风及中风后遗症、肝胆疾病和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诊治,能熟练应用中医理论与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进行辨证施治。王诗伟 中医科专家 职务职称: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中医学会会员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0年,曾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和消化内科,擅长心脑血管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风、冠心病、胆肾结石、风湿病、癫痫、面神经麻痹的中药治疗有深入研究,发表论文6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秦泳 皮肤科专家 职务职称:皮肤科名誉主任,皮肤科主任医师,安阳市皮肤、性病学会秘书长医生简介:河南省中医学院毕业。从事皮肤、性病临床工作 30余年,曾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擅长各种皮肤病、性病的诊治,对顽固性皮肤瘙痒症有深入的研究,门诊长期坐诊。屠春玲 皮肤科专家 职务职称:皮肤科副主任医生简介: 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华医学会会员、安阳市皮肤、性病学会会员。从事皮肤、性病诊断治疗工作二十余年,师从皮肤界名医王诗祺、李景林、亢河,曾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诊治手、足、体癣、尖锐湿疣、淋病、痤疮、扁平疣、寻常疣、带状疱疹、麻疹、银屑病、雀斑、神经性皮炎等病症,发表论文多篇。王梅琴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儿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从事儿科工作15年,能够熟练处理儿科疾病,在治疗危重患儿和疑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栗清亮 风湿科专家 职务职称:风湿关节病科主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从事风湿骨病临床工作20余年,1987年分配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工作,跟随郭维淮主任医师、教授学习平乐郭氏正骨。曾先后到湖北洪湖中医院、桂林铁路医院学习,采用中医正骨推拿及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合中西药物内服外敷等综合治疗方法,主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颈椎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肩周炎、网球肘、滑膜炎、足跟痛等风湿骨关节病。张平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儿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1988年参加工作,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6年,擅长诊治小儿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肾科进修,对重症肾病能够进行正确诊治,发表专业论文6篇,参编专著1部。史玉彪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脑瘫疗育康复中心主任,儿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会员,安阳市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市卫生局“3—20”工程“小儿脑瘫的早期治疗”项目负责人医生简介: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深入的研究,独创全身经络穴位按摩加捏脊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对智力低下、早期聋哑患儿有完整的诊治体系,门诊长期坐诊。马香涛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儿科副主任,儿科主任医师,河南省心理协会会员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曾在青岛医学院进修。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5年,对小儿疾病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诊治新生儿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对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治疗有较深研究。石俊英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儿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从事儿科工作15年,能够熟练处理儿科疾病,在治疗危重患儿和疑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亢河 皮肤科专家 职务职称:皮肤、性病科名誉主任。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河南省皮肤与性病学会委员,安阳市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医生简介:河南省焦作医学专科学校毕业。从事皮肤、性病临床工作 30余年,擅长中西医诊治真菌病、湿疹皮炎、牛皮癣、斑秃、白癜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等疾病。获市科技进步奖一项,门诊长期坐诊。

陈先生的崽。

您带母亲找哪位大夫看的?

董康发表的中医论文

陈新宇1.清华大学法学院教师学历背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执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学术成果(一)论文 1. 《近代中国刑法语词的塑造——以外国刑法典的翻译为研究对象》(《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冬季号) 2. 《清代的法律方法论——以〈刑案汇览三编〉为中心的论证》(台北:《法制史研究》第6期,2004年12月) 3. 《向左转?向右转?——董康与近代中国法律改革》(台北:2004年“第二届道南雅集:十月法史节——民国法制历史与人物”学术研讨会论文) 4. 《古罗马的法律解释(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一个历史的考察》(《法大评论》第2卷,2003年) 5. 《比附援引:罚当其罪还是“罪”当其罚——从两个具体案例入手》(《清华法学》第3辑,2003年) (二)其它 1. 《一生求索惟公正,人品文品入清流——记比较法学家潘汉典先生》(《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1期) 2. 《比较民法史:力量与弱点——〈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评介》(《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3. 《沈家本的刑法思想》(收入李贵连:《沈家本评传》,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夏商周时期的司法制度》(收入张晋藩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6月,与刘广安教授合作) 5. 《〈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评介》(台湾:《法制史研究》第四期,2003年12月) 6. 《法律史的另一种写法——孔飞力〈叫魂〉读后》(《研究生法学》2003年第1期) 7. 译文:霍姆斯,《法律的道路》(Holmes,The Path of Law)(《研究生法学》2001年第4期 8. 《人不能以有涯之生探尽无涯之知——读〈中国法制史书目·序〉有感》(《中国政法大学校刊》2000年11月30日,第374期) 9. 《意义在事后被赋予——〈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读后》(《中国政法大学校刊》2001年2月28日,第379期) 10. 《法官是如何造法的——〈司法过程的性质〉读后》(《中国政法大学校刊》2001年6月10日,第389期)2.广州市石井医院主治医师陈新宇 回族,广东广州市人。大专学历。1980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现在广州市石井医院妇产科工作,任妇产科主任,主治医师。笔者自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业务,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对疑难病症采取中西医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深得患者的好评与爱戴,经常参加学术交流会,所写论文多次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师个人简介陈新宇,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湖南省第四届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湖南省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被确定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湖南省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亦是首届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个人经历1994年担任心肺内科主任,2000年担任大内科主任,2004年任副院长,分管医疗等工作。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湖南省老年康复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急重症等,研制的血压平胶囊、泻心胶囊等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疑难病症等的中西医结合诊疗。4.贵阳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陈新宇,1960年5月出生,回族,省委党校大学。 1976.03—1977.03 贵州省“五七”干校知青队知青;1977.03—1981.03 铁道部贵阳车辆厂工人;1981.03—1984.06 铁道部贵阳车辆厂团委干事;1984.06—1984.11 共青团贵阳市委办公室负责人;1984.11—1988.08 共青团贵阳市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长(其间:1986.09—1988.07 贵阳市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大专班学习);1988.08—1990.09 共青团贵阳市委统战部部长;1990.09—1992.02 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正科级);1992.02—1996.11 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1996.11—2000.06 中共贵阳市委副秘书长(1995.09—1998.07贵州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函授〉);2000.06至今中共贵阳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1999.09—2001.07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结业;先后任贵阳市政协九届委员、常委,贵阳市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共贵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协助书记处理市纪委日常工作,主持市监察局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厅、监察综合室、纠风室、执法监察室、效能监察室、干部室、案件申诉复查室。

林洪生朴炳奎花宝金可以安排

朴炳奎,男,朝鲜族。1937年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 现任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任,广安门医院肿瘤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特邀评审员、中华肿瘤学会委员及《中华肿瘤杂志》编委、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肿瘤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委员等。在科研工作中,1975年~1976年在河北邯郸地区参加食管癌的普查及中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研究。1982年~1984年参加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研究,此项课题获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奖。1981年~1985年参加“健脾益肾冲剂治疗Ⅲ期胃癌(术后)的研究”,此项课题获卫生部科技奖。1986年~1990年他主持研究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剂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并研制出专治晚期肺癌的中成药“肺瘤平膏”,已取得生产批号,由天津达仁堂药厂生产。1991年--1995年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肺瘤平系列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他参加编写了《建国四十年中医科技成就》和《中医诊疗常规》,并与他人合写《东洋医学入门》(日本版)一书和《糖尿病知识问答》一书,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391例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治肺部疾患及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活血化瘀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等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关于气道疾病的中医治疗”、“癌的中西医治疗”、“中药治疗肿瘤复方制剂的临床试验”等发表在日本或韩国的学术刊物上,共30余篇。曾先后培养6名硕士,5名博士,1名博士后和1名外籍硕士,并有一名博士和一名博士后在工作。他先后到日本、朝鲜、韩国、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进行二十多次学术访问, 并在日本、韩国有一定声望。现在担任国际东洋医学会理事、韩国庆熙大学客籍教授、景园大学韩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汉那病院顾问等,也曾是园光大学校医疗院客籍教授、日本全体医学名誉会员等。在国内主持过三次国际中医治疗肿瘤研讨会议,并为中日、中韩传统医学交流做了不少工作。目前,尚承担多项研究课题。------------------------------------------------孙桂芝,女,1937年生,籍贯山东。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安门医院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1964年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又参加了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嗣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从事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社会兼职:国际癌病康复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北京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肿瘤专业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全国中医药中医康复学会理事等兼职。 业务专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见肿瘤及癌前病变。------------------------------------------------王桂绵,女,汉族,1939年出生于天津市,职称: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乳腺癌、胃癌、肝癌,196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在天津结核病医院工作,1968年━1971年在河北省宣化县医院工作,1971年8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来院后脱产学习中医一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学习1年半,1980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唐文秀,女 汉族,1940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市,职称:主任医师,专业: 中医肿瘤,主治: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 ,1961年9月至1966年7月在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70年12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工作,1981年10月晋升为主治医师,1994年11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林洪生,女,1949年,职 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专 长 :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职 务: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肿瘤)主任,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有较宽知识面,思路活跃,近三十年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脑瘤,肾癌等病的治疗上,特别是在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程设计上和康复疗养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和疗效。能充分总结前辈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立方 “葶苈消水合剂”治疗恶性胸腹水,以“当归补血汤”为主方立方“生血冲剂”治疗放化疗血象下降,应用于临床且获得患者好评。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工作和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由于长期从事实验和临床两方面工作和一直在国家科研题中承担主要工作,因此在中医肿瘤科研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在全国率先提出中药抗转移研究,并确立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为中药抗转移,主要手段为细胞学研究。------------------------------------------------张培彤,男,汉,出生:1963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学院 文化程度 研究生,毕业时间 1985 学位 博士,职务、职称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专业: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 主治:肺癌及消化系统肿瘤,1985-1988 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 住院医,1988-1991 中国中医院研院研究生部 攻读硕士学位,1991-1994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 主治医师,1994-1997 中国中医研究院 攻读博士学位,1997-1999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副主任医师,2000-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张宗歧,汉,出生:1945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文化程度 大学,毕业时间 1976年 学位,职称 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 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张宗歧 民族:汉 籍贯 河南 出生:1945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文化程度 大学,毕业时间 1976年 学位,职称 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 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花宝金,男,汉族,1964年出生,职称:主任医师,学历:医学博士、博士后,1.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16年,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2.1999年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后,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能结合肿瘤专业,针对临床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晚期肿瘤患者恶液质、癌性疼痛、发热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3.在临床过程中,始终贯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如晚期肿瘤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扶正中药对肿瘤患者细胞因子的调节与胃癌的治疗及预后相关性研究,活血化瘀法防治肿瘤转移等等,通过临床与科研的相结合,使自己的临床与科研水平同时得以提高,同时充分发挥自己在临床及科研方面的优势,参加了多项临床科研工作。4.现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中国中医研究院创新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公益项目。5.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5项。6.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论著4部。 ------------------------------------------------宋 莉,女,出生:1947年,毕业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医内科、肿瘤科,主治: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临床27年来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的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肺癌、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实体瘤,曾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对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能提高肿瘤患者的手术、放疗、化疗的治愈率,在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延长寿命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六五”、“七五”、“八五”中医肿瘤攻关项目的临床实验研究。对肺癌、胃癌的中医药研究成果曾获得卫生部二等奖。作为访问学者曾先后赴印尼、马来西亚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博得好评。作为临床医师,多年来完成大量教学任务。自从组建并担任社区医疗科主任以来,曾参加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首期“全科医师培训班”,获得全科医师资格。------------------------------------------------陈长怀,男,1945年 出生,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病专业,主治:胃癌、肝癌、肠癌,从事中西医肿瘤专业二十余年,参加过三项全国中医肿瘤攻关课题研究工作,担任科内肝症研究小组组长,初步研究肝康冲剂的临床研究工作,先后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癌症等杂志上发表8篇文章。作为副主编、编辑出版了“历代中医肿瘤案论先择”。------------------------------------------------董海涛,男,1962年出生,专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主治: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职称:副主任医师,个人简历:1979—1984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1984—今 广安门医院肿瘤科、1991、2—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进修、1997、5—11 北京市急救中心放射科进修、肿瘤的血管介入治疗。------------------------------------------------张培宇,男,副主任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中医药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宣武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其间在其导师著名肿瘤专家朴炳奎、林洪生教授的指导下在头颈部肿瘤、淋巴瘤、乳腺癌、呼吸系统肿瘤及消化系统肿瘤防治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并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疗效。父张代钊也为我国著名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故其在学术上也部分得益于其父的言传身教。曾参与了两项国家级、一项局级和一项研究院级科研课题。并作为一项二期临床药物和一项三期临床药物观察的负责人,圆满完成任务。发表论文8篇(其中4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参与著书5本。精通英语,多次参与国际中医肿瘤学术活动。在掌握最新西医肿瘤医疗技术、信息和向世界传播祖国医学精华等中西医结合领域多有优势。------------------------------------------------贺用和,男,已婚,1964-10-23出生 湖南省常德市人,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单位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北线阁5号 邮政编码:100053,电话号码:00-86-10-88001013(医生办公室) 传真号码:00-86-10-88001340,电子信箱: ,自大学毕业以来,坚持从事一线肿瘤临床工作,熟练掌握常见多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熟练应用肿瘤的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癌痛治疗、支持对症治疗。动手能力强,掌握肿瘤的影象学诊断(X片、B超、CT、ECT、MRI、DSA等)及部分内窥镜检查技术如支气管镜检查。能熟练进行多种恶性肿瘤的诊疗技术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B超或CT引导下心包穿刺、肺穿刺、肝穿刺;B超、CT引导下肝内肿瘤穿刺并无水酒精注射术;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突出中医特色,擅长运用中医药知识对各种良恶性肿瘤进行辨证施治,对肿瘤的理法方药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正结合中医历代古籍理论,探讨恶性肿瘤和肿瘤转移的机制,写出了《恶性肿瘤络病论》、《内风概论》、《恶性肿瘤转移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风”与恶性肿瘤转移》等文章,以期在中医理论上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为癌症的治疗和控制肿瘤转移找到新的治则和方药。在中药防治癌前病变、抗转移、防复发、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以及严重肿瘤并发症和肿瘤急症的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经验。93年至今主持开展了本院恶性肿瘤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即肿瘤介入治疗,病种涉及肝、胆囊、胰腺、肺、胃、脾、肾、卵巢、膀胱、大肠、乳腺、骨等器官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除常规化疗栓塞术外,还在国内外较早开展了抗癌中药制剂的动脉灌注即中药介入治疗,以及中医药防治介入治疗严重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还开展了DSA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并支架植入术、大血管栓塞止血术等。重视癌症患者的饮食、心理调摄以及运动康复指导。2001-2004年连续荣获医院组织评选的年度优秀医生称号。------------------------------------------------杨宗艳,女,汉族,1964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主治:消化系统肿瘤、胃肠肝胆胰腺癌症及骨、脑转移癌,主要参与二项“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益气养阴治疗肺癌—肺瘤平膏临床和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扶正防癌口服液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养胃抗瘤冲剂对胃癌带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肺瘤平合并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二项研究院课题“益血灵防治化疗产生骨髓抑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和“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六篇,主编《淋巴瘤》、副主编《新编药茶千方治百病》,参与编写《临床肿瘤综合治疗大全》。在临床上,一直热衷于癌症转移方面的探讨和总结,先后总结和发表了肺癌胸膜转移、心包转移、肾上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文章,部分资料和数据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虚心向余桂清、朴炳奎、孙桂芝等前辈学习,运用中医健脾益肾、养阴清肺、活血化瘀等扶正祛邪法,配合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术后及中晚期癌症的治疗,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改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方面颇得好评。------------------------------------------------侯 炜,男,民族:汉,籍贯:甘肃,出生:1964年,职称: 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主治:肿瘤放射治疗,擅长于头颈部肿瘤、肺癌、食道癌、直肠癌及骨转移脑转移瘤。学习工作简历:1982-1988 北京中医药大学,1991、8 在河北秦皇岛市参加全国肿瘤化疗学习班,1992、10 在协和医科大学参加消化道内窥镜诊断和治疗学习班,1997、11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参加全军肿瘤放射治疗学习班,1998、1-1998、7在北京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学习肿瘤放射治疗,2001、9 在上海市参加全国消化道肿瘤治疗进展学习班,1999、4-至今 担任肿瘤科副主任。

糖尿病服用药物治疗,一般服用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以及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不过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有区别的,1型糖尿病需要通过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则先是口服降糖药,如果没有收到效果的话,就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

中医董康发表的医学论文

糖尿病服用药物治疗,一般服用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以及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不过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有区别的,1型糖尿病需要通过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则先是口服降糖药,如果没有收到效果的话,就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

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医科大学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为例,探讨其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

关键词: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回族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民族,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发现,宁夏的百岁老人中,回族老人占绝大多数[1]。究其长寿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回族的饮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学,食与疗密切相关,“以食养病,以食代药,医食同源”,是我国养生学界的瑰宝。在历代的回医回药著作中,饮食疗法都作为防病治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是回医回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更是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内容。本项目致力于从生活化的角度,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展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采用“以身探索”的 教学 方法 ,引领医学生体会回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本课程又是学校进行人文素质 教育 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一、整合教学内容

(一)合理设计内容体系

由于本课程暂无固定教材,授课内容由本项目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材,并参照《中医饮食调护》(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瑞华主编)的章节设计,对整理后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本课程共分为四大部分:“一、回族饮食养生理念”、“二、常用食材、药材的分类、性质、功用、现代研究”、“三、回族药膳、民间食疗方的类型、功用、制作方法及现代营养分析”、“四、常见病症饮食调护方法”。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讲授药膳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体例设计

每章内容均以实例或现象、或民俗 谚语 为引导,提出问题,然后引出正文内容。“正文”先以回医回药理论进行阐释,要有理有据,有明确的文献来源;对相关内容进行中医中药论证、现代营养学论证。本部分内容应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编写时应注重知识的深度,不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度。“食膳举例”部分应紧密贴合正文内容,列举的食谱应具有可操作性,在食材选择、调味剂使用、烹饪方法等方面,应具有显著的“回族”、“清真”特色。“知识小链接”部分是对上述内容的补充,相对独立,可以插放在任何需要知识补充之处。

此部分内容应纳入相关的回族文化、生活习惯、养生谚语、宗教信仰、斋戒习俗等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回族文化的熏陶,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特色”的体现,突出趣味性,富有启迪性,使本课程更具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思考问题”的设置,不应是对重点知识的提问,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设置的问题应以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 ”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目的,贴合实际生活。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授课以“课堂讨论”为主,“以问题为主导”,追求“亲力亲为,以身探索”。教师只对关键性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对一般性、容易理解的内容,则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去理解回族饮食文化,思考在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方面的考究及蕴含的养生理念,等等“;课堂讨论”还包括生活现象讨论、药膳分析讨论、疾病食疗讨论等专题讨论。具体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提出不同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后,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并分析原因,最后由轮流小组组长以“ 报告 ”形式书面 总结 上交。本课程这样设计可使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增进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频教学所选内容多为公众媒体或专业网站上提供的素材,涵盖回族烹饪、养生等方面的内容,使本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色香味俱全”的公共课、文化课,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丰富课堂活动,更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动手的热情。

三、实施成绩综合评价

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撰写的“报告”纳入本课程考查范围,占成绩考核的30%。“试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药膳方的使用、食谱分析能力,占成绩考核的30%。“实践调研”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生活,对身边人群的饮食习惯和常用食物进行调研分析,以培养学生“立足实际”“,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成绩考核的15%。在“动手能力”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自身、家人的体质特点,或者对某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痤疮等)的易感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自拟或自选药膳,在家操作,操作过程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呈交,并对药膳的功效进行口头阐述,对药膳的实际功效、服用时间以及体会进行如实记录,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将结果纳入本课程考核内容,占成绩考核的25%。这也是本课程在成绩考核方面的特色和创新点。

四、全面考察教学效果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理论的讲述上,以“够用,会用”为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化处理,始终贯穿“以应用为主线”,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是反应教学效果一个重要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方面,以评价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成绩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 爱好 程度,是评价教学效果最直接而简单的风向标。

本人认为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授课方式灵活、授课内容贴近生活、寓教于乐,都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出勤率。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以及课间学生咨询问题的多少等等,都可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所以应纳入教学效果的评估范围。本次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一个班大约为50名学生。

根据学生签到表、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及提交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气氛热烈而轻松,加深了学生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具备了鉴别“美食与营养美食”的能力,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了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和精神。“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是本项目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备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个人的认知能力在海量信息面前显得愈发渺小,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必须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本项目开设的“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其内容取自回族古今相关书籍,如《回回药方》《饮膳正要》《回族清真美食文化》《汤瓶八诊》系列丛书等,以及回族民俗、饮食习惯、烹饪习惯、伊斯兰经等大众通俗的内容。所以在作为一门课程讲授给学生时,教师必须首先要保证所授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批判某些不合时宜、不符合现代营养学的内容,发扬真正对健康有益的饮食文化;而教师更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所谓的批判精神,是指对既定的学说或理论进行思考与质疑,有自己独到的、科学合理的见解和判断,它是建立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正确的批判态度,与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完全不同[2]。

笔者认为,批判精神是 创新思维 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本课程将素质教育融会贯通于课堂,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本课程“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或可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作为全国回民比例最多的宁夏地区,宁夏医科大学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较多的回族食物,对回族食物较为熟悉,学生往往可以根据亲身体会对日常饮食进行初步评价,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这是本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从长远来看,本课程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汉族学生了解回族文化的一个窗口,促进民族融合,共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月玲.从回族的节食习俗谈养生长寿[J].中国穆斯林,2001,(6).

[2]蒋笃运,蒋桂芳.谈大学生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4,(2).

试谈睡眠与中医养生

【摘要】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都认为睡眠与养生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前人已为后世积累了许多 经验 ,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关键词】睡眠;养生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 睡眠时间和时限

1.1 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 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 盖人当是时, 诸血归心, 一不得睡, 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1.2 时限: 吴清忠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一个人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1]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由此看来,睡眠更注重质量与有效性,即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古人说:“凡睡至适可而止, 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2]

2 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 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 应该急避开, 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之论, 就寝即灭灯, 则目不外眩, 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 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 处于优势, 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 神志清醒,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 亦为阳热之源, 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 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3]此即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3 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4]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 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 恐失精, 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 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 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于上可知,古人们均认为右侧卧睡比其他任何睡姿都好。而现代研究也证明了右侧卧有利于心脏功能,还有利于消化系统的运化吸收。因为, 心脏位置较高, 有利于心脏排血, 并减轻其负担; 肝脏位于右侧最低处, 可获得较多的供血; 胃向十二指肠和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向右侧,所以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在胃肠内运行。[5]

4 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6]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 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 渐非臆想所及, 惟忘乎寐, 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 吴清忠. 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

[2] 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3] 赵颖初, 腾晶.道教睡眠养生观在中医养生中的体现.中华中医药学刊[J]. 2009-9. 27(9):1941

[4] 明道藏[M].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8: 478

[5] 吴静.宋咏梅.睡眠养生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江西中医学院学报[J]. 2010-4.22(2):47

[6] 宋执云,董桂兰.古代睡眠养生术浅探.安徽中医临床杂志[J].1995.7(1):62

高血压论文的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血压论文的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杨京楠,姬春,刘新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2-84。

[2]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5]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6]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32-736。

[7]李淑霞,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8]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10]侯鲜桃,马晓红,张艳辉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73-75。

[11]王安龙,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7):1074-1076。

[12]梁颖,鲍勇。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88-191。

[1]刘国树。白领高血压特点及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5。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4):483-486。

[3]宦红梅,白小明。糖尿病社区联动管理新模式实践与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2,9(29):1736-1740。

[4]董元丽,刘振东,赵颖馨等。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与冷加压试验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9-33。

[5]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家庭动力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2):69-71。

[6]庄润森,向月应,韩铁光等。深圳市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87-591。

[7]孟建勋,欧立华,徐磊等。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8):31-33。

[8]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9]魏威,熊巨洋,童雪涛等。贵阳市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7(1):11-13。

[10]赵雅荣。试析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25-126。

[11]李芳,郭燕,王亮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5):100-102。

[12]徐小玲,唐新华,黄歆然等。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6):459-462。

[13]卢海霞,宋艳,许彬等。探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71-474。

[1]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107-108。

[2]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01):49-51。

[3]陆名婷,林仲秋,张金霞。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2-24。

[4]吴闻慧,汪海娅,方宁远。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04):206。

[5]唐建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及其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11(20):112-113。

[6]刘乾惠,刁晓兰,周锡平。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06):37。

扩展阅读:

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一、要避免饮酒及浓茶,必须戒烟。

二、适当摄入糖,以补充热量,但不宜摄入过多,以免增高血脂,加速动脉硬化。

三、饮食上应限制食盐量,一般肾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应超过5g,若伴严重水肿、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时,每日食盐量应限制在3g以下。

四、劳逸结合是高血压肾病生活护理的重要内容。适当减轻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采取半休或全休。

五、肾性高血压可能起源于身、心两个方面,所以一旦有高血压症状,心理应正确对待,不能过分紧张,顾虑重重,那样反而会使血压升高,应放松情绪,保持乐观,自我调节到最佳心理状态。

六、睡眠应充足,不能睡得太晚。高血压肾病患者要避免操劳,所以规律的引起也是高血压肾病生活护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七、轻度患者可按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伹必须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因为按时锻炼可带来精神上的良好感觉以及放松情绪,这样均对身体有益。但重症病人,肾功能不全或血压过高的患者,则应限制运动。

八、控制食用动物脂肪,因动物脂肪会加重血管硬化,不利于肾功能的保护,应食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香油等,因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能降低胆固醇。

少吃糖类 脂肪类食物,控制食量.

董康发表的中医论文范文

《董康法学文集》(何勤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董康法学文集

作者:何勤华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8

页数:946

内容简介:

董康(1867—1947),原名寿金,字授经,号诵芬主人,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青年时期在江阴南菁书院读书。1889年考上举人,1898年又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戊戌变法”之后任刑部提牢厅主事,总办秋审兼陕西司主稿。

1900年,义和团运动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董康等在城绅的支持下,创设“协巡公所”,维持京城治安。和议结束后,晋升刑部员外郎、郎中。1902年,董康因母亲去世居家守丧逾期。回京后,授法律馆提调兼京师法律学堂教务提调、宪政编查馆科员、大理院刑庭推事、大理院推丞等职。此间,与南菁书院的同学汪荣宝一起,曾参考日本律师冈田朝太郎拟订的《新定法律草案》和刑部尚书薛允升所撰的《历朝法律沿革》稿本,编修了一部《宪法大纲》,于1908年由清廷颁布试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东渡日本留学,专攻法律。

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医科大学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为例,探讨其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

关键词: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回族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民族,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发现,宁夏的百岁老人中,回族老人占绝大多数[1]。究其长寿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回族的饮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学,食与疗密切相关,“以食养病,以食代药,医食同源”,是我国养生学界的瑰宝。在历代的回医回药著作中,饮食疗法都作为防病治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是回医回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更是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内容。本项目致力于从生活化的角度,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展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采用“以身探索”的 教学 方法 ,引领医学生体会回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本课程又是学校进行人文素质 教育 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一、整合教学内容

(一)合理设计内容体系

由于本课程暂无固定教材,授课内容由本项目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材,并参照《中医饮食调护》(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瑞华主编)的章节设计,对整理后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本课程共分为四大部分:“一、回族饮食养生理念”、“二、常用食材、药材的分类、性质、功用、现代研究”、“三、回族药膳、民间食疗方的类型、功用、制作方法及现代营养分析”、“四、常见病症饮食调护方法”。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讲授药膳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体例设计

每章内容均以实例或现象、或民俗 谚语 为引导,提出问题,然后引出正文内容。“正文”先以回医回药理论进行阐释,要有理有据,有明确的文献来源;对相关内容进行中医中药论证、现代营养学论证。本部分内容应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编写时应注重知识的深度,不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度。“食膳举例”部分应紧密贴合正文内容,列举的食谱应具有可操作性,在食材选择、调味剂使用、烹饪方法等方面,应具有显著的“回族”、“清真”特色。“知识小链接”部分是对上述内容的补充,相对独立,可以插放在任何需要知识补充之处。

此部分内容应纳入相关的回族文化、生活习惯、养生谚语、宗教信仰、斋戒习俗等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回族文化的熏陶,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特色”的体现,突出趣味性,富有启迪性,使本课程更具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思考问题”的设置,不应是对重点知识的提问,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设置的问题应以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 ”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目的,贴合实际生活。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授课以“课堂讨论”为主,“以问题为主导”,追求“亲力亲为,以身探索”。教师只对关键性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对一般性、容易理解的内容,则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去理解回族饮食文化,思考在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方面的考究及蕴含的养生理念,等等“;课堂讨论”还包括生活现象讨论、药膳分析讨论、疾病食疗讨论等专题讨论。具体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提出不同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后,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并分析原因,最后由轮流小组组长以“ 报告 ”形式书面 总结 上交。本课程这样设计可使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增进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频教学所选内容多为公众媒体或专业网站上提供的素材,涵盖回族烹饪、养生等方面的内容,使本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色香味俱全”的公共课、文化课,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丰富课堂活动,更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动手的热情。

三、实施成绩综合评价

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撰写的“报告”纳入本课程考查范围,占成绩考核的30%。“试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药膳方的使用、食谱分析能力,占成绩考核的30%。“实践调研”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生活,对身边人群的饮食习惯和常用食物进行调研分析,以培养学生“立足实际”“,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成绩考核的15%。在“动手能力”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自身、家人的体质特点,或者对某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痤疮等)的易感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自拟或自选药膳,在家操作,操作过程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呈交,并对药膳的功效进行口头阐述,对药膳的实际功效、服用时间以及体会进行如实记录,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将结果纳入本课程考核内容,占成绩考核的25%。这也是本课程在成绩考核方面的特色和创新点。

四、全面考察教学效果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理论的讲述上,以“够用,会用”为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化处理,始终贯穿“以应用为主线”,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是反应教学效果一个重要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方面,以评价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成绩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 爱好 程度,是评价教学效果最直接而简单的风向标。

本人认为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授课方式灵活、授课内容贴近生活、寓教于乐,都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出勤率。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以及课间学生咨询问题的多少等等,都可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所以应纳入教学效果的评估范围。本次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一个班大约为50名学生。

根据学生签到表、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及提交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气氛热烈而轻松,加深了学生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具备了鉴别“美食与营养美食”的能力,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了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和精神。“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是本项目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备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个人的认知能力在海量信息面前显得愈发渺小,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必须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本项目开设的“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其内容取自回族古今相关书籍,如《回回药方》《饮膳正要》《回族清真美食文化》《汤瓶八诊》系列丛书等,以及回族民俗、饮食习惯、烹饪习惯、伊斯兰经等大众通俗的内容。所以在作为一门课程讲授给学生时,教师必须首先要保证所授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批判某些不合时宜、不符合现代营养学的内容,发扬真正对健康有益的饮食文化;而教师更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所谓的批判精神,是指对既定的学说或理论进行思考与质疑,有自己独到的、科学合理的见解和判断,它是建立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正确的批判态度,与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完全不同[2]。

笔者认为,批判精神是 创新思维 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本课程将素质教育融会贯通于课堂,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本课程“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或可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作为全国回民比例最多的宁夏地区,宁夏医科大学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较多的回族食物,对回族食物较为熟悉,学生往往可以根据亲身体会对日常饮食进行初步评价,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这是本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从长远来看,本课程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汉族学生了解回族文化的一个窗口,促进民族融合,共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月玲.从回族的节食习俗谈养生长寿[J].中国穆斯林,2001,(6).

[2]蒋笃运,蒋桂芳.谈大学生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4,(2).

试谈睡眠与中医养生

【摘要】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都认为睡眠与养生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前人已为后世积累了许多 经验 ,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关键词】睡眠;养生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 睡眠时间和时限

1.1 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 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 盖人当是时, 诸血归心, 一不得睡, 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1.2 时限: 吴清忠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一个人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1]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由此看来,睡眠更注重质量与有效性,即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古人说:“凡睡至适可而止, 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2]

2 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 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 应该急避开, 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之论, 就寝即灭灯, 则目不外眩, 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 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 处于优势, 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 神志清醒,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 亦为阳热之源, 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 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3]此即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3 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4]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 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 恐失精, 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 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 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于上可知,古人们均认为右侧卧睡比其他任何睡姿都好。而现代研究也证明了右侧卧有利于心脏功能,还有利于消化系统的运化吸收。因为, 心脏位置较高, 有利于心脏排血, 并减轻其负担; 肝脏位于右侧最低处, 可获得较多的供血; 胃向十二指肠和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向右侧,所以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在胃肠内运行。[5]

4 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6]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 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 渐非臆想所及, 惟忘乎寐, 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 吴清忠. 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

[2] 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3] 赵颖初, 腾晶.道教睡眠养生观在中医养生中的体现.中华中医药学刊[J]. 2009-9. 27(9):1941

[4] 明道藏[M].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8: 478

[5] 吴静.宋咏梅.睡眠养生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江西中医学院学报[J]. 2010-4.22(2):47

[6] 宋执云,董桂兰.古代睡眠养生术浅探.安徽中医临床杂志[J].1995.7(1):62

高血压论文的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血压论文的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杨京楠,姬春,刘新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2-84。

[2]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5]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6]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32-736。

[7]李淑霞,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8]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10]侯鲜桃,马晓红,张艳辉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73-75。

[11]王安龙,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7):1074-1076。

[12]梁颖,鲍勇。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88-191。

[1]刘国树。白领高血压特点及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5。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4):483-486。

[3]宦红梅,白小明。糖尿病社区联动管理新模式实践与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2,9(29):1736-1740。

[4]董元丽,刘振东,赵颖馨等。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与冷加压试验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9-33。

[5]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家庭动力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2):69-71。

[6]庄润森,向月应,韩铁光等。深圳市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87-591。

[7]孟建勋,欧立华,徐磊等。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8):31-33。

[8]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9]魏威,熊巨洋,童雪涛等。贵阳市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7(1):11-13。

[10]赵雅荣。试析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25-126。

[11]李芳,郭燕,王亮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5):100-102。

[12]徐小玲,唐新华,黄歆然等。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6):459-462。

[13]卢海霞,宋艳,许彬等。探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71-474。

[1]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107-108。

[2]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01):49-51。

[3]陆名婷,林仲秋,张金霞。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2-24。

[4]吴闻慧,汪海娅,方宁远。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04):206。

[5]唐建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及其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11(20):112-113。

[6]刘乾惠,刁晓兰,周锡平。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06):37。

扩展阅读:

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一、要避免饮酒及浓茶,必须戒烟。

二、适当摄入糖,以补充热量,但不宜摄入过多,以免增高血脂,加速动脉硬化。

三、饮食上应限制食盐量,一般肾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应超过5g,若伴严重水肿、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时,每日食盐量应限制在3g以下。

四、劳逸结合是高血压肾病生活护理的重要内容。适当减轻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采取半休或全休。

五、肾性高血压可能起源于身、心两个方面,所以一旦有高血压症状,心理应正确对待,不能过分紧张,顾虑重重,那样反而会使血压升高,应放松情绪,保持乐观,自我调节到最佳心理状态。

六、睡眠应充足,不能睡得太晚。高血压肾病患者要避免操劳,所以规律的引起也是高血压肾病生活护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七、轻度患者可按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伹必须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因为按时锻炼可带来精神上的良好感觉以及放松情绪,这样均对身体有益。但重症病人,肾功能不全或血压过高的患者,则应限制运动。

八、控制食用动物脂肪,因动物脂肪会加重血管硬化,不利于肾功能的保护,应食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香油等,因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能降低胆固醇。

董柏贤中医发表论文

很厉害的 我爸爸的病就他那里治好的

  • 索引序列
  • 中医董康发表的论文
  • 董康发表的中医论文
  • 中医董康发表的医学论文
  • 董康发表的中医论文范文
  • 董柏贤中医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