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论文是作为学位论文提交,那么一般需要进行送审,以便确认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此时,需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论文送审和答辩。如果论文只是一篇普通的课程论文或科研论文,并不是作为学位论文提交,那么通常不需要进行送审,但需要严格遵守学校和学院的学术规范和要求,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
吉林工商学院分院简介
吉林工商学院坐落于“北国春城”长春,是吉林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那么吉林工商学院有哪些分院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吉林工商学院分院简介,欢迎阅读!
吉林工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前身为吉林财贸学院粮食系,自1958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或成为行业专家,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粮食深加工被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背景下, 2007年7月吉林工商学院成立之初,便建立了生物工程学院,至此,生物工程学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生物工程学院现有生物工程、粮食工程、粮食储藏与检验、机电、机械专业、机械基础六个教研室。设有生物工程、粮食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其中粮食工程专业设有粮油加工和粮油储检2个专业方向。
学院现有谷物品质分析、生化产品品质分析、粮油储藏与检验、机械基础等12个专业实验室,谷物工艺、饲料工艺、淀粉生物转化工艺、机械工程4个实训中心,以及CAD/CAM设计中心、资料室等教学配套设施。2012年先后获批建设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粮油食品深加工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11人、硕士1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1人,吉林省“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3,吉林省“高校科技领军人才”2人,吉林省人民政府人才开发基金资助获得者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2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1人,省级和市级师德标兵2,吉林工商学院广泽资金科研标兵2人,师德标兵1人,出国访问学者2人。
近年来全院教师公开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20多部,发表核心及以上级别学术论文110多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各类教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3项。
学院成立以来,特别注重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国内多家大中型企业和兄弟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与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华良集团、南京雨润集团、松原嘉吉生化有限公司、秦皇岛鹏泰面粉公司、吉粮集团、正大饲料公司、禾丰集团、长春皓月集团、长春大成集团、沈阳金石豆业、吉林帝达淀粉生化有限公司、广东湛江富虹油脂公司、石家庄益海粮油工业集团、厦门中禾实业有限公司等全国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实践环境。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吉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学院是吉林工商学院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早在1984年就设立了财会专业。2007年,在原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三校会计系的基础上合并重组为会计学院并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学院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和会计学专升本等本科专业4个,会计学专科专业1个,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全院现有在校学生2732余人,其中:本科生1939人,专科生793人。学院设有基础会计教研室、财务管理教研室、财务会计教研室、审计教研室、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成本会计教研室、统计教研室、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所、会计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师资力量强,专任教师66人,具有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占68%,高级职称结构居于学院领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的比例为88.9%;中青年教师比例为76.1%;“双师型”教师27人,占比47%。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我院的综合实力表现较好,一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成果显著,2011年会计学学科被批准为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被批准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2014年以会计学二级重点学科为依托遴选为吉林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培育学科——工商管理。二是教育改革成果显著,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创我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数量之最。获省级优秀课1门,获省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级规划教材2部,吉林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社科组)二等奖1项。
会计学院一贯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动员一切力量,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满足同学的就业需要。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同时,就业质量较好,有5%~10%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和国家、地方公务员,有80%左右的毕业生到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
经过十年的培育和建设,会计学院办学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现已成为吉林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展望未来,学院将依托学校多学科交融的办学平台,以会计学为主体,以财务管理、审计学为两翼,统计学为补充,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心,立足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全国,注重信息化、国际化,打品牌、抓特色、出成果,努力把吉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建设成为同类学科中省内一流的应用技能型学院。
吉林工商学院代码是11261,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吉林工商学院(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JLBTC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的财经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入选吉林省首批应用型试点本科院校,具备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09.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43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吉林工商学院办学始于1958年,2007年由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本组建而成。2013年12月吉林工商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9月吉林工商学院整体搬入新建的卡伦湖校区。
院系设置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设置46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农学7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954人,专任教师67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28人,硕士、博士学历专任教师432人。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文华大奖获得者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6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吉林省级教学名师4人,吉林省级教学新秀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4人等一批高尖人才。有吉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吉林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坊1个。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吉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吉林省品牌专业1个,吉林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吉林省级金课2门,吉林省高校一流本科课程4门,吉林省级虚拟仿真课程1门,吉林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吉林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2门;有吉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吉林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吉林省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个,吉林省“双师双能”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学校大学生创业园被评为吉林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学校被评为吉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基地。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
吉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金融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粮食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吉林省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生物工程、会计学
吉林省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旅游管理(A类)、食品科学与工程(A类)、生物工程(B类)、会计学(A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1个,吉林省级立项培育一级重点学科2个,立项建设专业硕士授权学科3个,具备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吉林省级立项培育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吉林省级科研平台9个,其中吉林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1个,吉林省工信厅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1个,吉林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工信厅和教育厅联合批建的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1个,吉林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基地3个,与吉林农业大学共建吉林智慧粮食研究院,与延边大学共建吉林粮食与边疆安全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课题立项528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基金课题1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6916篇,其中,重点期刊169篇,核心期刊论文1178篇,SCI检索论文46篇,SSCI检索论文2篇,EI检索论文406篇,CPCI检索论文346篇。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3月,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藏书96.3万册,(其中:2014年6月前入馆图书已全部数字化),镜像版电子图书125万余种,纸质期刊183种。有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维普考试服务平台、新东方多媒体数据库、国研网教育版(国研网)、EPS数据平台等数据库20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韩国中部大学、韩国国际大学、韩国翰林大学、日本冈山商科大学、日本事业创造大学院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泰国博仁大学、泰国格乐大学、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马来西亚亚洲城市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玄奘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与中国国(境)外院校通过课程共享、互派交换留学生、创新社会调研活动、海外带薪实习、学分互认、双学位及本硕连读等形式开展国际合作教育项目。
【摘要】 了解近期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方法 :以有食物摄入量、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能量来源和三餐能量分配全部数据为原则,在 中国 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上筛选出近三年内 (2004~2006年)发表的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文章23篇,对其进行 分析 。结果:资料包括理工农医23所院校,调查人数为18 339人,其中男生9 705人,女生8 634人。男生蔬菜、水果、鱼虾类、乳类的摄入量不足,分别为270 g、68 g、14 g、67 g;女生蔬菜、鱼虾类和乳类的摄入量不足,分别为268 g、16 g、75 g。男生VB2、VC、Ca摄入量不足分别为1.3 mg、77 mg、481 mg,分别达推荐量的71.4%、77%、60.1%。女生Ca摄入量不足,为493 mg,达推荐量的61.6%。能量来源百分比: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为13.6%、28.5%、57.9%。三餐能量分配:早餐、午餐、晚餐分别为26%、40.9%、33.1%。结论: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全面加强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合理搭配食物,以提高营养水平。 【关键词】 膳食结构;营养状况 AbstractObjective:To know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o guide the diets of university students.Methods:Twenty�three publish papers about nutritional statu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screened in the CNKI from 2004 to 2006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the intake of food,energy and nutrients,source of energy and distribution energy among three meals in students could be read in all papers.Results:About 18 339 students (9 705 male,8 634 female) were investigated in 23 universities.The intakes of vegetable,fruit,fish and milk in males were 270 g,68 g,14 g and 67 g respectively.The intakes of vegetable,fish and milk in female were 268 g,16 g,75 g respectively.Male�s intakes of vitaminB2、vitamin C、calcium were 1.3 mg,77 mg,481 mg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es of RNI was 71.4%,77%,60.1% respectively.The female's intake of calcium was 493mg,and the rate of RNI was 61.6%.The sources of energy were protein,fat and carbohydrate accounted for 13.6%,28.5%,57.9%.The rates of energy among breakfast,lunch,dinner were 26%,40.9%,33.1%.Conclusion:The university students' diets are unreasonable,the intakes of nutrients should be increased,and reasonable diets should be form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nutritional status.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food structure;nutritional status 大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营养素摄入、平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为了解大学生近期膳食营养状况,发现 问题 并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以达到平衡膳食,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此对高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的 文献 资料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大学生、膳食调查、营养调查、营养状况为关键词检索2004年至2006年三年发表的关于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的文章,共得到文献48篇,按照有食物摄入量、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能量来源和三餐能量分配全部数据为原则,筛选出23篇〔1~23〕,共23所院校,包括理工农医,调查人数为18 339人,男生9 705人,女生8 634人。 1.2 方法 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 计算 出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能量来源和三餐能量分配,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中营养素的供给量(DRIs)〔24〕和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25〕比较,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膳食结构 由表1可见,男生蔬菜、水果、鱼虾类、乳类的摄入量偏少,女生蔬菜、鱼虾类和乳类的摄入量偏少。表1 每人每日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略) 2.2 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由表2可见,男生VB2、VC.的摄入量明显低于RNIs,男女生Ca的摄入量明显不足。表2 每人每日平均热能和营养素摄入量(略) 2.3 能量来源 大学生能量来源分配百分比分别为13.6%、28.5%、57.9%。男女生情况见表3。表3 能量来源分配(略) 2.4 三餐能量分配 由表4可见,大学生早餐能量偏低。表4 三餐能量分配(略) 3 讨论 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 人群的膳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营养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经济尚未独立、 学习 负担又很重的群体,要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量消耗大,他们的膳食营养能否满足其健康成长,直接 影响 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在大学期间的营养均衡对该人群的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4年至2006年发表的大学生膳食调查的文献资料,膳食查方法主要是以24小时回顾法为主,其中包含了23所大学18 339名学生,具有代表性,能反映 目前 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转贴于权威期刊 与 中国 居民膳食宝塔比较,大学生膳食以粮谷类为主,蛋、肉、豆类比较丰富。但男生膳食中蔬菜、水果、鱼虾和乳类的摄入量偏少,女生膳食中蔬菜、鱼虾和乳类摄入量偏少。 大学生能量摄入能满足机体需要,能量来源中脂肪提供能量偏高,男生为26.5%,女生为30.5%。脂肪摄入过多会引发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应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从三餐的热能分配来看,大学生早餐能量偏低,与许多学生不吃早餐,早餐质量差有关,也与偏食挑食有关,而午餐、晚餐摄入量较高,与学生上课消耗能量大及晚自习有关。本文由权威期刊收集整理。 大学生膳食中蛋白质摄入充裕,男生VB2、VC摄入不足,男女生Ca摄入量均较低,分别仅达推荐摄入量的60.1%和61.6%。该结果与我国居民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维生素VB2和钙相一致。其主要原因是男生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男女生奶类摄入量均很少。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就会造成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鱼类、奶类可以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而奶类含钙量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很好来源,摄入少就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影响 身体健康。维生素B2是人体细胞中促进氧化还原的主要物质之一,还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维持人的正常视觉功能。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眼力劳动,如果维生素B2缺乏,就会影响体内生物氧化,造成代谢障碍,出现视力低下、眼睑炎、结膜炎等一系列病症,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摄入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动物肝肾、鳝鱼、芹菜、紫菜、胡萝卜、菇类等,以提高体内维生素B2的含量。膳食中VC缺乏,就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罹患感冒等疾病。大学生每天都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果VC缺乏,就会造成免疫力低下,进而导致感冒等疾病,影响 学习 。需要多补充含V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提高VC含量。大学生钙缺乏会导致骨密度降低,等到中老年以后就会导致人体骨质疏松症、骨折及其他多种病患。然而,在实际上我国居民的钙摄入量均低,是因为我国是一个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要饮食结构的国家,每人每日摄取的食物中,谷物占重要部分,谷物中含钙极其低微。近些年来,人们的食物构成有了较大改变,动物性食物占的比重明显增大,所食用的猪、牛、羊肉及蛋禽类等大大增加,但这些食物中钙含量亦很低。因此应多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 建议:(1)大学生应多学习营养知识,熟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及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居民每日营养素摄入量。(2)改正不吃早餐、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3)养成正确饮食习惯,荤素搭配,粗细结合,提倡膳食多样化。【 参考 文献 】 〔1〕何昕,王晓红,叶丽杰.医学生铁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 〔J〕.微量元素与健康 研究 ,2004,21(2):28-29 〔2〕马晓菊,吕晓华.四川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291-294 〔3〕胡晋,宋春梅,马洪波.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报,2005,26(4):212-213 〔4〕王忠.北京工艺美术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65-66 〔5〕胡明月,陈坤.1999-2002年某校护士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6):6-15 〔6〕邓国炫,江伟新,梁国华,等.在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5,33(5):68-70 〔7〕朱艳妮,黄万琪.武汉市一所大学生食堂膳食调查及其分析〔J〕.中国健康 教育 ,2005,21(12):945-947 〔8〕李广,李龙,骆参观.韶关学院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卷(8):38-40 〔9〕康进玉,李晓莉.宁夏吴忠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膳食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5):381-383 〔10〕唐咏梅,宁鸿珍,刘英莉,等.华北煤炭医学院学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38-840 〔11〕宋世坤,邓晓娟.广州卫校385名寄宿女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39-40 〔12〕伍小红,李建科,冯学成,等.汉中农业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75-776 〔13〕王进,阳亚雄,李育忠,等.重庆工商大学 体育 专业学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29-1031 〔14〕张晓辉,王治富,强立新,等.唐山体校学生的膳食与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32-33 〔15〕袁芝琼.云南某高校高护女生膳食结构调查〔J〕.中国校医,2006,20(2):148-149 〔16〕张洪斌,邓勇.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20-821 〔17〕孙怡,徐田芹.山东某高校学生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84-785 〔18〕鲍缇夕.青海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97-598 〔19〕何瑞玲.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族学生膳食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56-57 〔20〕吕晓华,陈玉梅,容毅,等.大学生贫血与膳食相关因素的关系初探〔J〕.卫生研究,2006,35(5):629-630 〔21〕韶佩兰,徐明.宁夏大学农学院272名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55-56 〔22〕赵功玲,郭图强.河南 科技 学院学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99-800 〔23〕白雪松,韩春姬,平良一彦,等.延边大学221名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92-93 〔24〕营养调查手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年.页. 〔2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学习期间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初步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综合检验,是学校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为了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格式,提高撰写质量,制定撰写要求及书写格式。一、毕业论文(设计)内容毕业论文(设计)包含下列内容,其序号也表示相关内容在论文中的编排顺序。1、封面(1)论文题目应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言简意赅,字数不能超过3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需翻译成外文,写在汉字题目之下。论文题目在封面的中间居中排列。(2)学生姓名、班级与学号学生姓名必须与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一致,班级为自然班,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3)学院与专业学院与专业要写全称。(4)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后需附职称。2、目录目录由论文的章、节、参考文献、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内容列出“章”、“节”二级标题即可,目录应单列页码,与正文页码分开。3、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述的简短陈述,应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工作目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成果,以300—500字为宜。摘要需用中外两种文字书写,外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翻译,写在中文摘要的下面。4、论文正文一般包括绪论(或前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等组成,绪论阐述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及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等;论文主体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要求论点论据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语言精练;结论是对论文的归纳与总结,语言应简洁、准确、完整;凡论文引用、参考、借用他人成果,均须在参考文献中详细列出;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说明,包括必要的图表、工程设计图纸、辅助性工具等。5、其它说明(1)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必须遵照国家标准或本学科通用标准。(2)如果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性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予以列出。二、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及装订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为横开本,使用统一的封面,左侧装订。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专业与指导教师等栏目,要用楷书书写,端正、整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打印输出。2、目录格式(空2行)(3号黑体)目 录 (3号黑体,居中)引言(或绪论)(或作为正文第1章,4号宋体,行距18磅,下同)………1第 1章……………………………………………………………Y第 1节……………………………………………………………Y………………………………………(略)X ×××××(正文第X章)……………………………………………………Y结论 ………………………………………………………………………… Y致谢 ……………………………………………………………………… Y参考文献……………………………………………………………………………Y附录A ××××(必要时) ……………………………………………………Y图1 ×××××(必要时)………………………………………………………Y3、摘要格式中文摘要(4号黑体,居中)(空1行)(4号黑体)××××××××××××××××(小4号宋体,1.5倍行距)×××××××××××××××××××××××××××××××××××××××××××××××××××××××××××××××××××××××××××××××××××××××××××××××××××××××××××××××××××××××××××××。(空2行)(小4号宋体)关键词 ××× ××× ××× ×××(小4号宋体)外文摘要(4号Times New Roman,居中)×××××××××(小4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空2行)(小4号Times New Roman)Keywords ××× ××× ××× ×××(小4号Times New Roman)4、正文格式第1章(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居中,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第1节(作为正文第1章,第1节标题,用小4号黑体,加粗,居中,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5、结论格式(空2行)(小3号黑体)结 论(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注:论文正文的页码从第1页开始,每个章节应另起页码,论文中涉及的图表一律使用宋体5号字。6、致谢格式(空2行)(小3号黑体)致 谢(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注:致谢另起页码7、参考文献格式(空2行)(小3号黑体)参 考 文 献(小3号黑体,居中)[1] ×××××××(小4号宋体,行距18磅)×××××[2] ××××××××××××××××××××××××××××××××××××××××××[3] ××××××××××××××××××××××…………例如:[1] 曾思齐、欧阳君祥. 马尾松低质低效次生林分类技术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2(2):12-16[2]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研究:[学位论文],北京:数学系统学研究所,1983[4] Borko H,Bernier C L.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New York:Academic Pr,1978…………注:参考文献另起页码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是我整理的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王舒颖.《嘟嘟馕馕》VI设计[J].传媒,2019(16):2.
[2]朱婷婷.《熊猫文创》VI设计[J].传媒,2019(16):2.
[3]冉娅,任倩慧.羌绣图案在民宿VI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北极光,2019(08):58-60.
[4]刘红菊.经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VI设计[J].包装工程,2019,40(14):316.
[5]高画画.谈VI设计在藏香民族企业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9):189-190.
[6]汤海波.百果园VI设计过程与设计原理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8):86.
[7]邓俊,翟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VI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9(07):268-269.
[8]刘亚璇.从品牌广告VI出发谈VI中的策略与概念[J].艺术科技,2019,32(06):219.
[9]李娟,潘越.读图时代下的VI创新设计实践--以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为例[J].大众科技,2019,21(05):156-157+163.
[10]马珊.浅谈工艺美术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J].大众文艺,2019(05):129.
[11]钟金宇.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VI视觉形象设计[J].美与时代(上),2019(03):121.
[12]高国珍.兰亭国际艺术教育VI设计[J].当代文坛,2019(02):8.
[13]陆雅琼.幼儿园品牌形象识别系统(VI)研究[J].大众文艺,2019(04):63.
[14]董玉,孙明海.论VI设计在品牌推广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01):106.
[15]张斐斐.浅谈互联网背景下VI设计表现形式的趋势[J].西部皮革,2018,40(23):106.
[16]甘茂德.内蒙古工业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2):14.
[17]曾广春,陈晶晶,刘畅,李影影.高职VI设计与网上创业园的推广--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网上创业园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06):69-72.
[18]张频.赣傩标志设计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22):329.
[19]刘首含.人性化理念在VI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11):33-35.
[20]栗晓枢.航空港外观VI重建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22):122-125.
[21]黄海涛,唐昌乔.妥乐旅游品牌VI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10):204.
[22]张润龙,罗辉.云旗航空运动有限公司VI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9):2.
[23]陈爽爽.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10):156.
[24]黄宇宁.浅谈如何发挥VI设计在企业宣传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8,31(08):195.
[25]曾运东.VI设计中辅助图形的开发与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8(08):55-58.
[26]张晓娜.VI设计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初探[J].中国新通信,2018,20(15):155-156.
[27]姚傲雪,钟金宇.从化区村落品牌VI设计实践与探索--以莲麻村为例[J].设计,2018(15):28-29.
[28]李艳.现代VI设计中的应用规范[J].艺海,2018(07):102-103.
[29]闫涛.论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应用[J].品牌研究,2018(03):115+120.
[30]余晓光.VI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6):13-14.
[31]李俊涛.红色在食品行业VI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西部皮革,2018,40(09):78.
[32]乔文霞.《一草一木书屋vi设计》[J].中国民族博览,2018(05):16.
[33]王奇.VI视觉识别设计中的辅助图形分析[J].艺术教育,2018(09):175-176.
[34]晏双,任世文,许婷.浅谈VI设计在高校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8(12):296+303.
[35]朱乐艺.VI设计中的包装色彩应用[J].上海包装,2018(04):9-13.
[36]候少蓉.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报业,2018(08):71-72.
[37]王潇宇.探究VI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8(06):93.
[38]董斌.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数字化VI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138+140.
[39]候少蓉.从色彩情感角度谈V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3):72.
[40]杨欣欣.浅析VI对品牌形象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8(02):83-84.
[41]候少蓉.VI设计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8(02):66-67.
[42]于敬新.青春年华咖啡厅的VI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58-59.
[43]邓顺黎,余静贵,万龙,赵艳龙.VI设计中的校园文化构建--以长江大学为例[J].才智,2018(02):26+28.
[44]奚磊.浅谈VI辅助图形设计的多样性策略[J].艺术科技,2017,30(12):314.
[45]张馨尹,赵理阳.V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11):297.
[46]裘晓红.浅谈VI设计应用的误区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78.
[47]冯劲章.实例分析VI在商业环境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30(07):258.
[48]张家华.西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VI视觉运用研究分析--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07):272-273.
[49]徐平.VI设计对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7(31):120+124.
[50]孔莉莉.论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开放式VI设计[J].艺术科技,2017,30(10):1-2+8.
[51]王晓玮.民俗元素在城市VI形象系统设计中的导入探索--以滁州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05):83-87.
[52]郭二伟.VI设计中的构成元素意向性表达分析[J].设计,2017(20):108-109.
[53]汤智华.高职院校品牌形象与VI创新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266-268.
[54]张傈宁,张勇.情绪实验室VI设计[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3):48-52+84.
[55]何佑石,毛苏扬,栾家成,李子涵,张求慧.基于木文化的高校二级学院VI设计[J].包装世界,2017(05):56-58.
[56]许紫薇.VI设计中动画标志的发展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7(16):144.
[57]范恩辉.应用型高校VI系统的构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7,33(04):126-128.
[58]曾运东.铉力土石方有限公司VI设计作品[J].包装工程,2017,38(16):258.
[59]梁建明,曾泽栋.虔荣V酒店LOGO及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16):259.
[60]曾泽栋,梁建明.忆餐厅LOGO及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16):259.
[61]徐津.中国高校VI设计方法研究[J].广东蚕业,2017,51(08):78.
[62]何川,廖夏妍.关于企业VI标志设计中的文字技巧分析[J].大众文艺,2017(14):125.
[63]何璐.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VI设计中的运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7):189-190.
[64]余旭.VI设计中多样化教学的实践探索--评《VI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117.
[65]白东丹,李东娜.萨满面具图案在生态旅游餐饮V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3):109-111.
[66]马璁珑.基于VI设计的印刷规范化要素探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7(06):14-18.
[67]赵偲汝,李汉平.VI设计在儿童教育品牌中的应用--以“七视野儿童艺创教育”品牌设计为例[J].艺术教育,2017(Z6):263-264.
[68]朱小军,蒋兆辉.基于城市文化品牌构建下的展览VI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05):25+86.
[69]甘露.悦果子滨湖农场VI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55.
[70]王奇.论VI设计中的形式美感[J].艺术教育,2017(Z5):267-268.
[71]廖莹,曾显峰,邓秀茹,李嘉祥.浅谈校园VI设计中色彩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96.
[72]邓秀茹,曾显峰,廖莹,李嘉祥.VI在高校文化宣传中的意义浅谈[J].福建电脑,2017,33(04):89+127.
[73]陈家鹏.VI设计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4):44-46.
[74]郑淼.传统图形在VI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7(06):173-174.
[75]王莹.探究vi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J].工业设计,2017(03):76-77.
[76]韩岩岩,汪月迪.界首彩陶VI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3):25-29.
[77]赵航.浅谈餐馆VI设计的方法与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05):79.
[78]王颖.现代VI形象的设计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17(04):143.
[79]陈家鹏.VI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02):138-139.
[80]叶秀源,邱蔚琳.VI设计--茂名粮丰园品牌形象再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134-135.
[81]张甜.现代医疗行业VI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273.
[82]黄剑平.“私农菇坊”品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02):257.
[83]徐姗姗.邦博服装品牌VI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02):258.
[84]丁伟,宣建婷.浅析品牌调性在VI系统设计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01):181-182.
[85]王保军.浅谈VI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7(01):98.
[86]董与思,刘洋.VI战略构建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意义--以提升发展城市形象设计为先导[J].美术大观,2017(01):116-117.
[87]姜博.湛栌VI设计作品[J].设计,2017(01):8.
[88]孙腾.浅析VI设计中的辅助图形[J].大众文艺,2016(24):73-74.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段世霞.项目管理[M],第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寿涌毅.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综述[J].项目管理技术,2006(9): 28-31.
[4]刘耕,王学军.国内外项目进度管理的比较及建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22):16.
[5]朱保建,陈书利.施工项目进度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 (33).
[6]霍丽云.基于施工进度下的设计进度控制案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13-29.
[7]李京彦.设计管理在核电EPC项目中的实施[J].中国核电,2009,2(3).
[8]马子琦.多项目进度优化及资源均衡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1-2.
[9]张保军.浅议钢铁项目设计进度计划编制流程[J].科技资讯,2013,(4):173-174.
[10]蒋怡翎.风电工程接口纳入施工图设计进度计划编制[J].科技信息,2010,02(23).
[11]张伟锦.项目管理在设计院、所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1.
[12]威索基.有效的项目管理[M],第3版.费林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27-240.
[13]颜彦.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设计管理[1].有色冶金设计与研宄,2010(1): 45-46.
[14](美)克利福德.格雷,埃里克.拉森.项目管理教程(第2版)[M].徐涛,张扬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 顾得均.航空电子装备修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2001:65-70.
[2] 张勇,毛凯,杨光等.VXI 总线及其接口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8):1072.
[3] 俞思文.DAQmx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改进与实现[D].上海:复旦大学,2012.
[4] 王 朕,刘陵顺,刘学峰.基于 AT89S52 的机载电气盒测试仪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8):73-75.
[5] 高金龙.基于虚拟仪器的继电器测试技术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
[6] 朱旖,杜建军.自动测试系统及其结构和标准[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8,27(8):72-73.
[7] 郑叔芳,刘桂安,马鸿韬,等.飞机继电器盒微机自动检测系统[J], 航空工艺技术, 1987(3):15-18.
[8] 朱宇杰.PXI 总线雷达自动测试系统研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 项学智,开湘龙,张振宇.基于 PXI 总线的矩阵开关模块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3,32(12):76.
[10] 王诚成,应朝龙,周亮等.机载设备通用 ATS 自检适配器设计[J]. 宇航计测技术,2010,30(1):61-65.
[11] 张树勇.飞机继电器盒综合检查仪研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12] 陈亮,曹兴冈.基于 PXI 总线的电子装备测试系统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3):8243-8244.
[13] 陈华婵,孙卫真,何积铨.多通道信号隔离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28):158.
[14] 董勤鹏,熊华钢.基于某航空电子设备的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 现代电子技术,2008(21):147-148.
[15] 奚全生,李鸿飞. VXI 和 PXI 总线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5(11):11-12.
[1]龚波,张文,杨红霞.网络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夏长义.浅谈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00,5(5):75-76.
[3]郭伟.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评价方法.电子学报.2000,28(1):3-6.
[4]滕云微.网络可靠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信息.2008,24(6): 129-131.
[5]熊蔚明,刘有恒.关于通信网可靠性的研宄进展.通信学报.1990,11(4):44-49.
[6]苗亮.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6(3) :203-204.
[7]冯海林,刘三阳,宋月.通信网络全端可靠性界的一种计算方法.电子学报.2004,32(11):1868-1870.
[8]R. E. Tarjan. Depth-first search and linear graph algorithms. SIAM J. Computing. 1972,1(2):146-160.
[9]L. P Resnde. Implementation of a factoring algorithm for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undirected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1988,37(5):462-468.
论文格式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11、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2000以上版本。(点击下载论文格式)
全国共有8个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一)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1. 《后画录》作者释彦悰及其绘画美学思想与批评观,《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2. 徐渭《四书绘序》探讨,《美苑》2002年第2期。3. 徐渭“学竹于春”考,《美术&设计》2005年第4期。4. 徐渭“中岁学画”说考,《美术研究》2007年第3期5. 徐渭《赠送马先生序》的意义,《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6. 徐渭流传画作疑伪考,《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7. 徐渭绘画交游考,《中国美术研究》2006年第2期。8. “青藤书屋”及徐渭别号考,《美术观察》2007年第5期。9. 嬉笑怒骂的抗争精神——徐渭绘画意象综论之二,《齐鲁艺苑》2006年第3期。10. 独立不羁的傲岸人格——徐渭绘画意象综论之三,《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 王时敏早期画风探析,《中国艺术教育》2005年第3期。12. 王时敏中期画风探析,《中国艺术教育》2005年第4期。13. 王鉴绘画分期探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4. 王原祁的艺术思想及其画风创新,《美苑》2006年第4期。15. 吴历的心路历程及其绘画艺术,“文化·艺术·宗教:吴历及其心路”国际研讨会(2003年)宣读并发表于研讨会论文集Culture,Art,Religion,Wu Li(1632-1718)and His Inner Journey,Macau Ricci Institute Studies(3),2006,9。16. 吴历绘画艺术探析,《齐鲁艺苑》2006年第3期。17. 摹古大师:王石谷绘画艺术论析,《美苑》2006年第6期。18. 集其大成:王石谷对唐宋元明四朝山水画的总结,《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年第1期。19. “当代画圣”:古典山水画的巅峰——王石谷绘画艺术论,《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第2期。(二)现当代美术研究20. 20世纪中国的圣像运动,《激情岁月》,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21. 超越实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神州交流》2004年第1卷第3期。22. 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深圳特区报》2002年11月18日B6版。23. 中国画的多元探索,《深圳特区报》2003年3月30日B2版。24. 创造传统,《艺术探索》2003年第2期。25. 岭南画风的当代趋向,《关山月美术馆2001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2年。26. 西部,西部,《深圳特区报》2002年4月1日B6版。27. “撑着”的精神体验,《深圳商报》2004年4月5日C2版。28. 为文化立市添墨加彩——关于深圳美术文化的对话,《深圳特区报》2004年4月11日B6版。29. 从关山月的风俗画谈“时代精神”,《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30. 胸中云水笔中翻——陆俨少画序,《凌云健笔意纵横》,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3年。31.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文治江南绘画论,《美苑》2005年第4期。(三)美术理论探讨、美术馆学、美术教育与教学研究32. 当代中国画的逻辑思考,《水墨研究》2003年第5期。33. 当代艺术中的道德问题,“当代中国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2005年)宣读并收入研讨会论文集《和谐社会的伦理审视与道德建构》,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34. 没有终结的艺术史,《美术报》2001年2月10日16版。35. 美术学学者关心什么?,《书画艺术》1999年第2期。36. 传统、批评、考级,不休的世纪话题,《书画艺术》1999年第4期。37. “水墨与都市”二题,《关山月美术馆2000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1年。38. 无法摆脱的都市境遇——古今一也,《书画艺术》2000年第3期。39. 艺术的底线是什么?,《深圳特区报》2002年3月4日B6版。40. 美术馆vs.后现代:困惑与抉择,《美苑》2002年第6期。41. 美术展览策划意图及其实施,《画廊》2001年第1-2期合刊。42. 浅谈美术馆的展览及其策划,《关山月美术馆2000年鉴》,关山月美术馆出版,2001年。43. 美术馆里的沉思,《深圳美术馆2001》,深圳美术馆出版,2002年。44. 由重专业技能转向重综合素质,广西区高教学会2005学术年会宣读,《艺术探索》2006年第3期。45. 美术史教学层次与教材编撰,《美术&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46. 美术史教学法评议,《美苑》2007年第5期。(四)当代艺术批评47. 气韵兼胜——阮荣春画评,《画刊》2006年第6期。48. 黄格胜:新时期广西美术的卓越代表,《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49. 超越自我,《中国美术研究》2006年第1期。50. “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广西日报》2005年7月26日第11版51. 黄格胜: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广西日报》2006年3月10日第11版52. 一溪寒水出秋山——张复兴画评,《艺术探索》2005年第3期。53. 图像的意义——雷务武版画艺术论,《艺术探索》2005年第2期。54. 窗内窗外:一个唯美主义画家的视域,《艺术探索》2006年第1期。55. 趣味悠长,《艺术探索》2006年第1期。56. 摇滚乐歌手与国画家——梁耀的画读后,《广西日报》2005年1月11日第11版(五)美术普及专栏(1)西方后现代绘画专栏57. 意大利的超前卫艺术,《深圳商报》2003年5月25日B8整版。58. 美国的新形象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6月15日B8整版。59. 英国的新精神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7月6日B8整版。60. 美国的新装饰绘画,《深圳商报》2003年9月14日B8整版。61. 美国的涂鸦艺术,《深圳商报》2003年11月17日C2整版。62. 德国新野兽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2月16日、2月23日C2版。63. 法国的自由形象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3月8日C2整版。64. 美国的新抽象绘画,《深圳商报》2004年3月15日C2整版。(2)大师百年专栏65. 最坚定的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百年祭,《深圳商报》2003年11月24日C2整版。66. 俄军事绘画大师魏列夏庚,《深圳商报》2004年3月29日C2版。67. 他守候敦煌50年——纪念常书鸿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4月19日C2整版。68. 油漆工画成抽象画派大师——德库宁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4月26日C2整版。69. 血泪铸就民族史诗——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深圳商报》2004年5月10日C7整版。
东北师范大学的专业都是一本。肯定要比吉林艺术学院好一些。我是东师的学生,学校真的很不错的
一本 前者好多了
楼主,北华大学临床医学是合校前身之一,原吉林医学院的,未合校前就超重本线以上录取,省内仅次于白求恩,从学校名字看以前该是专业院校吧?难道合校就不专业了?服了,了解学校多看看人家简史好吗
吉林医药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创建于1952年,共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3万多名医务人才,具有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本着适当扩大规模,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学院在本科医学专业的基础上又创办了高等医学检验专业,增设了护理专科、护理本科、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医学美容专业。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基本形成了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成人教育齐全,医学教育“防、治、保、康”的立体构型。建校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各层次医学人才近1.5万人,为吉林省乃至全国10多个省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学院在全国首家创办了高等医学检验专业。前卫生部长崔月犁同志来院视察工作时指出:“努力办好这一专业,为全国作出贡献。”遵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学院决心把医学检验专业办成学院特色专业。在深入挖掘潜力,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大胆地跨出省门,与北京医院、友谊医院、301医院等北京11所医院建立了实习医院关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较高层次上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全面完成,博得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1993年以来,学院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教学改革,三年间全院共发表教改论文500余篇,论著6部。2004年8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校由军队整体移交吉林省,更名为吉林医药学院,成为吉林省省属公办高等医学本科院校,是目前吉林省惟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高等医科院校。
吉林医药学院,它的临床医学是重点是重点
吉林医学》创刊于1958年,是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吉林省人民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据2019年6月学报官网显示,《吉林医学》编委会拥有编委79人,特邀编委73人[2]。据2019年6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吉林医学》共出版文献56415篇、总被下载2572951次、总被引次数140510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26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09[3]。据2019年6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吉林医学》共载文48273篇、被引量为139859、下载量为675079;2015年影响因子为 0.92[4]。中文名吉林医学外文名Jilin Medical Journal语种中文类别医药卫生科技类主管单位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普通本科都差不多……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市。 学校现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6.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3.0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4亿元,馆藏图书256.27万册。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2100人,其中本科生18803人。拥有27个学院(政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交通建筑工程学院、林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另有3个部(中心)(大学外语教研部、教育技术中心、工程训练中心);63个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门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38个硕士学位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医学),涵盖了9个学科门类、21个一级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6个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临床检验诊断学、专门史、内科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课程与教学论);1个省重点实验室(森林与生态环境实验室);1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院);1个省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1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与测试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示范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全省唯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至2007年9月末,师资队伍总量达到1559人,其中教授212人,副教授539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首席教授1人,省主讲教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高级专家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6人;省级拔尖创新人才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0人;校教学名师11人,校学科带头人65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7人。 学校依托自身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区域、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贡献率。近三年,教师承担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市科研课题234项,企事业委托项目25项,校管项目392项。已通过国家、省、市(厅局)鉴定的科研成果71项,其中结论为国际先进的2项,国内领先的14项,国内先进的24项;获得省、市(厅局)科研成果奖130项,国家专利9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977篇。教师承担各类教学研究项目440项(国家34项、省10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93篇;出版教材、著作149部。在近两届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0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总数和获省级一等奖以上成果数居省属高校之首。 学校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拓展办学空间,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国家的27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合校七年来,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170余人次,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与管理骨干赴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访学、科研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60余人次。学校还与韩国开展2+2、3+2模式和与美国开展1+2+1、MBAl+1模式的合作办学,与姊妹校进行学生对等交流。学校先后两批接受来自巴基斯坦、索马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84名留学生进入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习。2006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2007年学校与韩国江原大学校共建孔子学院。学校主动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融汇交流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学校萃取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传承原四校半个世纪办学积淀的底蕴,特别是经过组建以来的建设发展,办学条件和校园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办学层次日益齐全,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设备、设施条件初具规模,国际教育和学术交流深入开展。当前,全校师生正遵循“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为把北华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高,科研实力强,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而不懈努力。 历史沿革 吉林师范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在吉林崇文书院创建的吉林省初级师范学堂。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吉林师范学校获得新生,1952年8月迁到江南(现吉林二中校址),1966年7月,吉林师专与四平师专合并,仍称吉林师范学院。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吉林师范学校恢复为吉林师范学院。到1999年,吉林师范学院已建成一所学科比较齐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办学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地方高师院校。 吉林医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孙宗尧创办的吉林私立助产学校。1947年12月被国民党吉林教育厅接收,改名为“吉林省立助产学校”。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省人民政府将原吉林省立助产学校和华英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并接收,1949年6月改名为“吉林省卫生干部学校”。9月,校址迁到崇文胡同,即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所在地。1958年升格为吉林医学院,1959年6月,又调整为吉林省吉林医学专科学校。1973年11月恢复为吉林医学院。至1999年,吉林医学院已成为吉林地区医学教学和研究中心,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4万人,他们大部分已成为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 吉林林学院的前身在吉林林业学校,始建于1952年,校址在长春市何家屯。1953年10月,学校迁往吉林市江南,1958年3月,改名为吉林省林学院,1960年5月,更名为吉林林学院。1964年3月,吉林林学院改建为吉林林业工程学院。1972年吉林省林业技工学校、吉林省林业干部学校和吉林省林业学校三校合一,成立吉林省林业学校,校址在吉林市江南泰山路32号。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教育部批准,在吉林省林业学校的基础上,恢复和改建吉林林学院。至1999年,吉林林学院已成为全省的林业教育和科研中心,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共同发展的地方高等学校。 北华大学北校区 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吉林省最早的职业学校——吉林省立职业学校,始建成于1920年9月,原址在吉林市德胜门外,北山脚下。1935年,校名改为吉林省立吉林工科两级中学。1946年吉林解放后,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领导,改名吉林工业专门学校,选定江北人造石油工厂住宅区作为新校址(现北华大学北校区)。1952年秋,学校改由重工业部领导,改名为吉林工业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创办了吉林电气化学院,1959年6月,经冶金部批准,升格为吉林冶金电气化专科学校。1984年10月,改名为吉林电气化专科学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至1999年,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有79年历史的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专的校友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在作为北华大学北校区,位于吉林市龙潭区新山街1号。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位于北华大学北校区,是以培养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为主的工科学院。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09人,专科生 152 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专任教师86人,教授9人,副高职称30人。教师中博士3人;省拔尖人才2人。学院设有三个系、一个部,7个实验室,2个中心,5个实习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力。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专著、规划教材30余部。在国家重要期刊、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EI收录15篇,ISTP收录4篇。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科研成果转化多项,其中《高效大功率整流电源》已应用于上海鑫冶、湖北大冶、山东东营、吉林吉化等20多个省市的大型企业中,近三年产值近千万元,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大学生电子竞赛国家一等奖、二等奖、“挑战杯”竞赛吉林赛区特等奖、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冠军等各项奖励100余项,自动化技术创新基地被确定为吉林省示范性大学生创新基地。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广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 机械工程学院位于北华大学北校区,是一所培养以机械为主,机电结合的复合型、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科学院。现有机械设计理论专业硕士点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个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数控技术4个高职专业。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240余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专兼职教师50名。其中教授、副高职称22人、中级职称10人;博士、在读博士9人;硕士、在读硕士26人;现有机械工程、工业设计两个系,1个实验中心,1个技术研究所,6个实习基地。2003年以来共获专利10项;承担国家863项目子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资助项目5项;先后承担教研课题17项,省部级9项;获得教学成果奖18项,国家级3项,省级7项。三年来共获得科研经费590万元,与周边企业合作完成科研或产业化项目12项。学院骨干教师已经形成了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机械CAD/CAM、机械传动及其自动控制、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每年都能得到充足的科研经费,并培养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学院教师非常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和教学软件的开发工作,为保证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他们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办学思路,注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采用“导师制”等办法、始终坚持“宽口径、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材培养模式,注重特色教育,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并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因此,该院的学生受到了较系统和全面的训练,具备了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在国家和省级各项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如: 2002年获吉林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三等奖;2003年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3年获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4年获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铜奖;2004年获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银奖;2004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东北赛区一等奖;2004年获吉林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二等奖等。另外,该院大学生参加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达30%以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考研率每年在10%以上,而录取率则占报考人数的50%以上。 该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在2002年3月成立了北华大学机电集成技术研究所,这是一个以实用机器人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研究机构,以姜生元博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是该所的骨干力量,另外该所还在校内首创了招收优秀本科生作为研究所科研助理的培养制度,每年培养科研助理15人左右,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刺激了本科生的学习热情,所培养的学生不但为研究所完成了很多科研项目,这些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大幅度地得到了提高,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该研究所在从事基础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创造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层次技术合作的机会,在科研活动中注重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技术推广。研究所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机电系统动力学仿真与模拟(虚拟样机技术)、生产线数控改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咨询等业务。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大专项子课题“海底管道内爬行器及其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项目“机械自适应型管道机器人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三轴差动管道机器人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经济型多功能管道机器人”、“缆索维护机器人”等纵向高层次科研项目8项。研究所在北华大学校管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努力开展具有市场开发前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预研项目。在管道机器人、缆索维护机器人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成果,并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所长姜生元博士获得了2004年吉林省杰出青年研究基金的资助,在吉林省内具有较高的学术誉。 机械工程学院秉承北华校训,崇德尚学锻造学院培养特色,自强力行打造人才培养亮点,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级人才。 校标校训 北华大学校训释义: 崇德:崇尚有德的人。语出《书·武成》“崇德报功”。 尚学:尊重知识,追求真理。尚:推崇;尊重。学:学问;知识;学说;学术。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语出:《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学记》“知困,然后自强也”。 力行:努力从事,尽力去做。语出《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崇德尚学,自强力行”,比较贴切地概括了该校的发展历程与价值追求,有较强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从哲学视角看,它反映了该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认知自我的态度方法,体现了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的学术取向,自强不息、身体力行的干事精神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哲学概括。 从历史视角看,它反映了原四校的历史沉淀、凝聚和发展,符合学校的自我定位。既是原四校校训及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学校组建以来所积淀成果的总结和升华。 从文化视角看,它反映了北华人在传承、整理和发展科学文化活动中形成的关于自身的价值追求、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文化成果,既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求、真理的探索和对科学的崇尚,是北华人自强不息,不怕困难,追求卓越,勇于奉献,在困境中崛起精神的真实写照。 本校训形式简单,内涵丰富,好读易记,易于在师生中传诵。 北华大学标志设计创意说明: 本标志以学位帽为主要元素,配以江水、双环符号和北华大学中英文对照设计而成。学位帽是代表高校的最佳视觉形象,是学识的象征,双环符号代表科研,二者结合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四条江水寓意着原四所高校,于1999年9月合并,它们共同汇入松花江,犹如丰满大坝泄洪齐发,又如原四所高校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实现实质融合,同舟共济、激流勇进。学位帽下的发射构成既是阳光又似太阳,同时又是科技的象征,12个锯齿象征着一年中的12个月。标志整体形式为圆形,它是团结、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征,同时也象征地球,寓意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兰色寓意浩瀚、深远和纯净,象征着天空和海洋,也是北国江城的最佳体现。整个标志融思想性、可识性、艺术性、独创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延边大学医学院相对好。下面从多角度进行四者的比对:
一、师资力量
1、延边大学医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和医护人员1690人,其中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员、正副主任医师、正副主任护师380人。硕士生导师97人,博士生导师4人,此外,还聘请了46名国外专家、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2、吉林医药学院: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49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42人,高级职称21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
3、北华大学医学院:医学院现有教职工165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8人,博士36人,专任教师基本硕士化;附属医院承担各专业临床教学的教师有119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52人,讲师21人,博士47人;有长白山学者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12人次当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有本科生2473人、研究生244人、临床医学留学生587人。
4、长春中医药大学:截至2016年3月,教职工1155人,其中专任教师697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79人,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299人。获评国医大师2人,获得白求恩奖章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人。
二、院系专业
1、延边大学医学院相: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医学、护理学等9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1个护理学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护理学专业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医学成人教育始创于1960年3月1日,为国内率先创办医学函授学历教育。中医留学生教育始于1991年。
2、吉林医药学院:截至2016年11月,学校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检验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应用心理学院等9个教学院系。设有1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6个专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
3、北华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
4、长春中医药大学:截至2016年3月,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基础医学院6个学院共18个本科专业。
三、科研成果
1、延边大学医学院相:撰写了90部专著和译著,发表了1705篇国家级论文和1726篇省级论文。国际学术交流活跃。为了促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先后派出640多人到国外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与日本国城西大学、韩国汉城大学等19所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医院建立了校级友好协作关系。
2、吉林医药学院:截至2016年11月,学校立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省级项目181项;发表SCI收录70篇,重要期刊论文241篇;获省科技成果奖12项(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6项。
3、北华大学医学院:近三年来,教师承担省、部市(厅局)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8项,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近200篇被SCI、EI检索收录。
4、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共争取到各级纵向科研项目581项(包括国家级课题49项,省部级课题138项),其中,主持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攻关和支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8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基础研究项目7项,省科技厅项目75项。
延边大学医学院前身是1948年年初在延边龙井成立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10月1日在此基础上更名为延边医科专门学校。1949年4月成立延边大学时,合并成为延边大学医学部。
主要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专门人才。学生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医学成人教育始创于1960年3月1日,为国内率先创办医学函授学历教育。中医留学生教育始于1991年。
在教学、科研、医疗人员中,多数为朝鲜族。学院已培养了各类医药学人才14951人,其中本专科生10178人,硕士研究生447人,来华留学生191人,成人教育毕业生4135人。
看是哪个学院,什么专业吧?师范还好,专科就不行了吧?校区那么多,你说哪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