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农理论》主要是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度作出新的解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建立了“新佃农理论”。其理论的要义是透过某些因素的变动,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样。如果产权弱化,或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时,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如果能够定土地为私人产权,明晰产权制度,允许土地自由转让,这是使生产要素与土地发挥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门。在本书中,张五常深入地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约的本质以及交易费用的关系。现代合约经济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成为现代经济学最热门的论题,张五常的《佃农理论》功不可没。再说说题外话,有网友将这篇论文评选为史上最牛的论文,原因就是该论文在还没答辩之前已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张五常教授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1969, English),当年在JLE(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上连载四期。《佃农理论(英语原著·中文引言)》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的博士论文,其英语原版于1969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张五常这本论文集主要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度作出了新解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建立了“新佃农理论”,奠定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基础。在《佃农理论(英语原著·中文引言)》中,张五常还深入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约的本质以及交易费用的关系,一再强调了产权在经济运作中的重要性,强调交易费用对产权运作的重要影响。
张五常Steven N.S. Cheung - (1935年—),中国香港经济学家,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他进一步发展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的产权理论理论及交易成本概念,主张只要产权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资源最有效运用。张五常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跟英治中国香港时期的自由放任极力推崇。自1980年代起在中国香港报界以产权理论分析时局,在中港两地引发回向,在舆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他在1982年出任中国香港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后,曾大幅改革中国香港预科经济学课程,引入交易成本、产权理论、个人最大化(Constrainted Maximization),以至方法学(Methodology)等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概念。现时港人对产权、自由市场等有近乎信仰式的支持,与此不无关系。但2011年中国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后的入大学试)开始,有关张五常的中国香港预科经济学课程内容,例如无异曲线、交易成本等,将不会纳入文凭试考试范围[来源请求]。 2003年初,美国传媒揭发张五常名下的古董店出售假古董,美国 *** 亦指张五常及其太太涉嫌逃税[1],并通辑张氏返美受审。由于美国及中国香港有引渡条例,张五常曾短暂前往泰国,其后张五常的学说开始在中国大陆受到追捧,此后经常在中国大陆活动。 1935年 -- 在中国香港出生。 1938年 -- 日本占领中国香港, 避难广西拿沙。 1945年 -- 返港后求学广东佛山华英,考学不入,升学后又降级,最后被开除。 1948年 -- 就读中国香港湾仔书院。 1952年 -- 就读中国香港皇仁书院,第一年留级,重读一年后中文仍差一分才及格,因而被开除学籍。 1954年 -- 在中国香港父亲的文来行工作,习摄影。 1954年 -- 赴加拿大多伦多求学,无果,曾从事摄影。 1959年 -- 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商科,后转读经济。 1961年 -- 攻读硕士学位,导师赫舒拉发。 1963年 -- 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资格口试不过,导师赫舒拉发和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艾智仁。 1967年 -- 在长堤大学完成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同年到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 1969年 -- 转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后被聘为教授。 1982年 -- 为中国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系系主任。 2003年 -- 身为美国人,被指逃税遭美国全球通缉 张五常 英文名系 Steven N. S. Cheung. Steven N. S. Cheung (Traditional Chinese: 张五常; born December 1 1935) a Hong Kong born economist specializes in the fields of traction costs and property rights. He is also the most expensive columnist in Hong Kong. Known for his work on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nd traction costs he achieved his fame with an economic *** ysis on China open-door policy after 1980s. He is also the first to introduce concepts from the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into China. He obtained his PhD in economics from UCLA where his teacher was famous American economist Armen Alchian. He taught in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rom the 1980s to 1990s. During this period Cheung reformed the syllabus of Hong Kong's A-level Economics examination adding the concepts of the postulate of constrained maximization methodology traction cost and property right most of which originate from the theories of the Chicago school. He is also good at photography and Chinese calligraphy. 参考: en. *** /wiki/Steven_N._S._Cheung Steven N. S. Cheung Steven N. S. Cheung (Traditional Chinese: 张五常; born December 1 1935) a Hong Kong born economist specializes in the fields of traction costs and property rights. He is also the most expensive columnist in Hong Kong. Known for his work on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nd traction costs he achieved his fame with an economic *** ysis on China open-door policy after 1980s. He is also the first to introduce concepts from the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into China. He obtained his PhD in economics from UCLA where his teacher was famous American economist Armen Alchian. He taught in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rom the 1980s to 1990s. During this period Cheung reformed the syllabus of Hong Kong's A-level Economics examination adding the concepts of the postulate of constrained maximization methodology traction cost and property right most of which originate from the theories of the Chicago school. He is also good at photography and Chinese calligraphy. Timeline 1935- Born in Hong Kong 1941- Fled to China 1959- Economics in UCLA 1967-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Share Tenancy and Variable Rural Land Resource Allocation PhD thesis 1969- Teaching at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82- Head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s School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1998-2003 - Sold fake antiques through his store Thesaurus Fine Arts 张五常(1935年—),中国香港经济学家,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他进一步发展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的产权理论理论及交易成本概念,主张只要产权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资源最有效运用。张五常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跟英治中国香港时期的自由放任极力推崇。自1980年代起在中国香港报界以产权理论分析时局,在中港两地引发回向,在舆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他在1982年出任中国香港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后,曾大幅改革中国香港预科经济学课程,引入交易成本、产权理论、个人最大化(Constrainted Maximization),以至方法学(Methodology)等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概念。现时港人对产权、自由市场等有近乎信仰式的支持,与此不无关系。但2011年中国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后的入大学试)开始,有关张五常的中国香港预科经济学课程内容,例如无异曲线、交易成本等,将不会纳入文凭试考试范围 简历 1935年 -- 在中国香港出生。 1938年 -- 日本占领中国香港, 避难广西拿沙。 1945年 -- 返港后求学广东佛山华英,考学不入,升学后又降级,最后被开除。 1948年 -- 就读中国香港湾仔书院。 1952年 -- 就读中国香港皇仁书院,第一年留级,重读一年后中文仍差一分才及格,因而被开除学籍。 1954年 -- 在中国香港父亲的文来行工作,习摄影。 1954年 -- 赴加拿大多伦多求学,无果,曾从事摄影。 1959年 -- 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商科,后转读经济。 1961年 -- 攻读硕士学位,导师赫舒拉发。 1963年 -- 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资格口试不过,导师赫舒拉发和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艾智仁。 1967年 -- 在长堤大学完成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同年到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 1969年 -- 转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后被聘为教授。 1982年 -- 为中国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系系主任。 2003年 -- 身为美国人,被指逃税遭美国全球通缉。 著作 《卖桔者言》 - 为张五常通俗经济学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本 《佃农理论》 - 为张五常之毕业论文 《经济分析》 《中国的前途》 《再论中国》 《学术上的老人与海》 《中国的经济革命》 《随意集》 《凭栏集》 《经济解释》- 分四卷 卷一 科学说需求; 卷二 供应的行为; 卷三 制度的选择; 卷四 五常学经济. 《世界经济学》 《经济大观园》 《狂生傲语》 《离群之马》 《经济的看相与把脉》 《经济大时代》 《张五常英语论文选》- 为张五常过往所写之英语论文结集 《中国的前景》 《大哉斯道》 注:排名不分发行日期先后 参考: zh. *** /wiki/%E5%BC%B5%E4%BA%94%E5%B8%B8 张五常的英文名是叫做Steven Cheung。
郎咸平和叶檀,你可以读他们文章,其实所谓的经济学家都是为了做文章。。不要太相信他们说的话,只能分析它的文章说的有不有道理。。
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 张五常教授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1935年生于香港,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学习,其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张五常出生于香港,曾在香港大学任教,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他一向狂傲不羁,喜出狂言,在经济学圈内有“狂生”之称。求学生涯他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奇安;他与现代产权大师科斯、巴泽尔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响与激励,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张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他多次陪弗里德曼来中国,与国家领导人畅谈中国改革之大要;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他被选为1997—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等等。此等际遇,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恐怕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他爱好但是,这只是张五常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张五常还是中文世界最好的经济学散文家,他的《卖橘者言》风靡一时;他是著名的摄影家,可与香港著名的摄影家简庆福等人一比高下;他对书法艺术了如指掌,在谈到中国各家各派的书法艺术时真是龙飞凤舞,愉悦之情洋溢于表。博士论文一鸣惊人1959年起,张五常进入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1966年初,张五常以“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为题作为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并写了十一页的提纲,希望能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当时阿门·阿尔奇安是张五常的导师。张五常的《佃农理论》后来成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其中的几文在期刊上发表后也成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与科斯神交深受赞赏约翰逊是当时研究佃农理论的权威,张五常对他的分析手起刀落。约翰逊不仅不介意,还再三要赫氏催促张五常申请芝大每年一个的奖金。1967年秋天,张五常到芝加哥大学任职,并在开学后几天就到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拜访了科斯。张五常和科斯成了好朋友。80年代张五常到了香港,一位教授路经此地,告诉张五常一个故事:科斯到他们大学演讲,听众济济一堂。在演讲中,科斯直截了当地说,引用他的思想的人都引用得不对。到了个人提问时,一位听众问道:“当今之世,有没有一个引用你的思想的人是引用对了的?”科斯回答说:“只有张五常”。怪不得科斯在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奖仪式的演讲词中,多次提到张五常教授对新制度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最受欢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师”1991年,在香港大学一些所办的“最差教学奖”的选举中,张五常被选为“最劣的教师”。张五常荣登劣座,几乎全香港哗然!其实,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标准,张五常的教学肯定会与其要求不合。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如:1991年到瑞典对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1998年到美国任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的演讲)。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非张五常莫属了。张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亲传,与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耳濡目染,一代新制度经济学宗师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科斯,1994)。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经济思想的影响。)。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应该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引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将产权制度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 张五常以纯粹的制度分析对中国的农业改革、城市企业改革、中国金融改革及中国腐败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可以说,20世纪整个80年代张五常完全献身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分析、政策建议,其在香港用中文写的《卖橘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的前途”、“中国的经济革命”等著作一时洛阳纸贵,风流万千,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的改革者及青年学子。1935年 -- 在香港西湾河太富街十二号二楼出生。1938年 -- 到邻家念幼稚园,老师叫吴姑娘,与其哥哥同校。1941年 -- 十二月日本占领香港, 后先到澳门,经惠州,曲江(今韶关),最后避难至广西桂林,柳州等地。1945年 -- 返港后求学广东佛山华英中学,考学不入,升学后又降级,最后被开除。1948年 -- 就读香港湾仔书院。1952年 -- 就读香港皇仁书院,第一年留级,重读一年后中文仍差一分才及格,因而被开除学籍。1954年 -- 在香港父亲的文来行工作,习摄影。1954年 -- 赴加拿大多伦多求学,无果,曾从事摄影。1959年 -- 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商科,后转读经济。1961年 -- 攻读硕士学位,导师赫舒拉发。1963年 -- 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资格口试不过,导师赫舒拉发和现代产业经济学创始人艾智仁。1967年 -- 在长堤大学完成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同年到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 -- 转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后被聘为教授。1982年 -- 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系系主任。2000年 -- 退休。并开始着手著写<<经济解释>>。2002年 -- 屡访各大学演讲,在大陆掀起“张五常热”。2003年 -- 遭美国政府指称逃税而遭通缉,委托律师控告美国政府。2008年 -- 为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1910- ) 著写小书<<中国的经济制度>>大获好评。
张五常教授1935年生于香港,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1963年―1967年攻读博士学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跟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起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张五常教授的理论主张往往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主要著作有《佃农理论》(英文1969)、《社会成本的神话》(英文1978)、《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英文1982)、《卖橘者言》(1984)等等。一方面,张五常教授在理论上下过苦功,“由浅入深、由深转复杂,再由复杂转深、再转浅,来来回回好几次”,已把价格理论咀嚼透烂。另一方面,张五常注重案例研究,大量时间用于现实问题的实践调查,多年砺炼,使他的学术素养和对现实问题的把握浑然一体。 钱颖一(Yingyi Qian)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钱颖一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4篇论文,仅仅2006年,钱教授就有3篇学术文章发表,说明钱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钱颖一教授在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先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1982年)、耶鲁大学运筹和管理科学硕士(198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 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中国未来所面临的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重多机遇与挑战,钱教授反对单一渐近式说法, 坚持渐进与激进并行的观点。 郎咸平(HP Lang, Larry)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堪称林毅夫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林毅夫教授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运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林教授是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他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形成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信息指标体系,才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邹恒甫(Zou Heng fu)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邹恒甫教授说过喜欢做两件事:一是教书,和学生在一起;第二就是很痛快地读书,主要是历史和哲学。1962年,邹恒甫出生于湖南。1977年进武汉大学。1983年到哈佛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堪称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中的元老。1992年,邹恒甫博士一手创办了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开办了国际数理金融和数理经济系两个班,开始了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试验。这两个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心向全球一流大学经济系输出很多中国经济学博士生,邹教授的行动赢得了经济学同行之间的佩服和尊重。邹恒甫对于教育所做的贡献,首先不愧于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本职。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本经济学英文期刊《经济学与金融年刊》,该刊成为国际经济学主流刊物之一。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六十篇学术论文。他是华人中最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他基本上不为社会所知,所以,他的社会影响力为一星,真可谓最低调的经济学大师。 吴敬琏(Wu Jing Lian)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吴敬琏教授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是一个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他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吴敬琏教授并没有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但是他仍然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适时转变到整体改革战略,规划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路径,论证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张维迎(Zhang Wei Ying)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可能是挨骂最多的经济学家,什么“资本家的乏走狗”,什么“屁股决定脑袋”,一时间学术争论和人身攻击的界限被彻底地模糊了,但是那些骂张维迎教授的人,至少有90%没有完整地读过张维迎的一篇文章。从1984年至今的20多年里,张教授张从事产权和企业理论的研究是一贯的,长期的。张教授还应该算作是将“博弈论”(Game Theory)引入中国的开山之人,做了大量有关博弈论“传道授业”的工作。随着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他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小。 李稻葵(Li, David D)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除了经济学业内人士, 知道李稻葵教授的人很少。“一个经济学者在公众空间,要以一种理性的形象出现,要用理性的话语讨论问题,这是一个严肃经济学者的风范。”李教授发表评论的同时也定义了自己。李教授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学)学位。先后担任安娜堡密西根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陈志武(Chen Zhi Wu)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陈志武教授是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华尔街对冲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经理,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陈教授是金融经济学、财务学理论、证券定价、新兴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最近几年,陈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什么制度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是陈博士研究关注的问题。 田国强(Tian Guo Qiang)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田国强教授无论是在国际经济学界还是在中国经济学界均名声远扬。然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早期赴美留学的孜孜学子,田国强的求学道路异常坎坷。田教授1980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得该校数学硕士学位, 1987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得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他提出了一个在“非规范性”的经济环境中,即有限经济自由和不完全市场体系环境下的企业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经济制度环境得到适当的改变,社会才能有效地变换产权的所有制安排形式。田教授为德州A&M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fr=ala0
张五常,新浪专栏作者,在交易费用、合约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8年后获博士学位;后在华盛顿大学任教授。1982年返港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至2000年退休。张五常教授著作甚多,求学之时,就凭一本《佃农理论》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返港后,以一系列用中文下笔的专栏文章在华文世界取得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是《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等。2000年来下笔完成的三卷本经济学著作《经济解释》,2005年末更出版英文学术文集《张五常英语论文选》(Economic explanation : Selected papers of Steven NS Cheung)。此两书,被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将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著作。1.经典之作《佃农理论》之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它不仅成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而且其中的几文在期刊上发表后也成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例如,由EdwardElgar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理论经典文选中的《交易费用经济学》一书,在选出这个学派最有影响与代表性的40篇文章中,其中两篇就是《佃农理论》的主要章节。 《佃农理论》主要是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作出了新解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建立了“新佃农理论”。其理论的要义是透过某些因素的变动,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样。如果产权弱化,或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时,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如果能确定土地为私人产权,明晰产权制度,允许土地自由转让,这是使生产要素与土地发挥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门。这种由案例实证中演绎出的一般理论后来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2.主要论文主要论文有:“私有产权与分成租佃”、“交易成本、风险规避以及合约安排的选择”、“合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价格管制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交易成本范式”等等。部分英文论文:《佃农理论》,1969《合约的结构与非私产的理论》1970《蜜蜂的寓言》,1973《儿女的产权与婚姻合约》1974《价格管制理论》,1974《社会耗费之迷》1978《企业的合约性质》,1983《新制度经济学》1993《交易费用的范式》1998部分中文文章(集): 《卖桔者言》,1984《中国的前途》,1985《再论中国》,1987《三岸情怀》,1987《凭栏集》,1991《随意集》,1992《往日时光》,1993《卷帘集(上、下)》,1998《挑灯集》,1999《学术上的老人与海》,2000《张五常论教育》,2001《张五常论学术》,2001《狂生傲语》,2001《经济解释》,2000年11月01日至2002年10月23日连载《中国的经济制度》 2008年6月3.图书著作科学说需求 (经济解释, 卷一)供应的行为 (经济解释, 卷二)制度的选择 (经济解释, 卷三)五常学经济(经济解释, 卷四)经济的看相与把脉三岸情怀中国的前途存亡之秋伟大的黄昏学术上的老人与海挑灯集卷帘集凭栏集随意集《中国的经济制度(神州大地增订本)》,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多难登临录:金融危机与中国前景》,中信出版社,2009年11月《五常学经济(神州大地增订本)》,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货币战略论:从价格理论看中国经验》,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新卖桔者言》 中信出版社,2010年2月
我觉得张五常的这个作品非常的有特点,融入了张五常个人的性格风格在里面,所以我觉得这个作品还是比较不错的,很值得去看。
《佃农理论》(张五常)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佃农理论
作者:张五常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5
页数:188
内容简介:
1、《佃农理论(英语原著·中文引言)》经济学家张五常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随着时间推移其重要性越来越大,书中诸多精彩章节也成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2、张五常把产权及交易费用观念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不仅推翻了传统的理论,而且为佃农理论的研究开创了新的视角。
3、张五常从个案研究中引申出一般性的结论,不仅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在方法上开启了活水源头。
4、《佃农理论(英语原著·中文引言)》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与深入性,还在于文字优美、格式规范,成了不少经济学学子写作的典范或范文。
作者简介: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张五常远赴加拿大和美国求学,知遇著名经济学家赫舒拉发和艾智仁,取得了在价格理论领域的真经。1969年以博士论文《佃农理论》轰动西方经济学界。
曾出版作品:《佃农理论》、《五常问答室》、《经济学的缺环》、《经济解释》、《中国的前景》、《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等。
我认为张五常的《新卖桔者言》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著作,因为我觉得它其中包含的一些文学含义都是非常深刻的。
张先生还是很自信的,这种自信在其著作中随处可见,诸如佃农大师云云,可传世云云,为公司理论 划上句点云云,或许多年的中国教育让我对此种自信变得敏感起来,对于所谓的“自吹自擂”有些不 舒服。但是,或许真正的才学是值得吹擂的。
我认为张五常的《新卖桔者言》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著作,因为我觉得它其中包含的一些文学含义都是非常深刻的。
我觉得张五常的这个作品非常的有特点,融入了张五常个人的性格风格在里面,所以我觉得这个作品还是比较不错的,很值得去看。
张五常,新浪专栏作者,在交易费用、合约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8年后获博士学位;后在华盛顿大学任教授。1982年返港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至2000年退休。张五常教授著作甚多,求学之时,就凭一本《佃农理论》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返港后,以一系列用中文下笔的专栏文章在华文世界取得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是《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等。2000年来下笔完成的三卷本经济学著作《经济解释》,2005年末更出版英文学术文集《张五常英语论文选》(Economic explanation : Selected papers of Steven NS Cheung)。此两书,被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将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著作。1.经典之作《佃农理论》之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它不仅成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而且其中的几文在期刊上发表后也成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例如,由EdwardElgar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理论经典文选中的《交易费用经济学》一书,在选出这个学派最有影响与代表性的40篇文章中,其中两篇就是《佃农理论》的主要章节。 《佃农理论》主要是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作出了新解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建立了“新佃农理论”。其理论的要义是透过某些因素的变动,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样。如果产权弱化,或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时,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如果能确定土地为私人产权,明晰产权制度,允许土地自由转让,这是使生产要素与土地发挥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门。这种由案例实证中演绎出的一般理论后来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2.主要论文主要论文有:“私有产权与分成租佃”、“交易成本、风险规避以及合约安排的选择”、“合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价格管制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交易成本范式”等等。部分英文论文:《佃农理论》,1969《合约的结构与非私产的理论》1970《蜜蜂的寓言》,1973《儿女的产权与婚姻合约》1974《价格管制理论》,1974《社会耗费之迷》1978《企业的合约性质》,1983《新制度经济学》1993《交易费用的范式》1998部分中文文章(集): 《卖桔者言》,1984《中国的前途》,1985《再论中国》,1987《三岸情怀》,1987《凭栏集》,1991《随意集》,1992《往日时光》,1993《卷帘集(上、下)》,1998《挑灯集》,1999《学术上的老人与海》,2000《张五常论教育》,2001《张五常论学术》,2001《狂生傲语》,2001《经济解释》,2000年11月01日至2002年10月23日连载《中国的经济制度》 2008年6月3.图书著作科学说需求 (经济解释, 卷一)供应的行为 (经济解释, 卷二)制度的选择 (经济解释, 卷三)五常学经济(经济解释, 卷四)经济的看相与把脉三岸情怀中国的前途存亡之秋伟大的黄昏学术上的老人与海挑灯集卷帘集凭栏集随意集《中国的经济制度(神州大地增订本)》,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多难登临录:金融危机与中国前景》,中信出版社,2009年11月《五常学经济(神州大地增订本)》,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货币战略论:从价格理论看中国经验》,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新卖桔者言》 中信出版社,2010年2月
2008年4月16日,发现张在腾讯上的文章《粮食如何算安全?》粮食如何算安全?在两会的研讨中,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受到重视,而要减少农民人口的声浪似乎是提升了。在此同时,粮食安全问题的声浪提升得更大。后者是二百多年前欧洲重农主义的思维,“粮食安全”的表面解释是一个国家的农产品需要自供自给,不靠进口。这几年中国的农用地减少,自产的粮食下降,中国成为一个粮食进口国,是以为忧。我曾经指出,作为人口最多的大国,比例上优质的耕地实在少,要成为经济强国,中国一定要让大量的农民人口转到工业上去。这样一来,大量进口粮食无可避免。至2005年,是好些地区工业用地的回报率比农业用地的回报率高出10倍以上,而一部小电视机出口可以换取大约一吨非优质的白米进口。农转工可图之利可谓大矣。一年多来,可能由于政府对农业与农民的多方协助,农转工的速度显然不足,因为工业大叫民工荒。虽然2005年的经济整体发展还算好,但路线是走错了。继续下去,这路线的不良效果会明显化。爱护农民是鼓励他们转往工业,协助他们留于农业,早晚害了他们。我们今天不容易估计中国的农民究竟是人口的百分之几。官方的数字是69%,但半农半工的人口多得很,而不在市区的工厂越来越多。以全职农业算(例如两个半农算一个),农民的人口百分率应该低于69%。不这样,直觉的判断是中国不会见到有骄人的工业发展。纵观外国经验,要成为经济强国,中国的全职农民要下降至人口的25%左右。这含意着中国的粮食要大量进口了。安全吗?我曾经指出,没有任何供应,能比让他人赚钱的供应来得安全。就算国与国之间有政治纠纷,有禁运的可能,有钱可赚的商人总有办法,何况世界上有那么多农业出口国要互相竞争。要走向经济强盛之途,中国没有其他选择。但我可以提供三点,增加粮食供应的安全性。(一)政府全部开放粮食进口,让私营(或称民营)的商人处理,绝不限制牌照数量。这是毫无农业的香港从来没有缺粮的主要原因。数之不尽的零散粮食商人,互相竞争,各出奇谋,各有门路,有什么战争或政治上的风吹草动,他们总有办法。(二)在海上以浮笼养鱼与在海滩殖蚝、蛤等,有利可图的例子早有前科。政府要把所有宜于人工繁殖海产的海岸与海滩,以招标的形式租出去,让民营投资者博一下。(三)界定与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容许有权利界定的农地有自由转让权。当然,不少地区政府要靠土地租出或卖出为生计,而农、工、商、住的土地用途的划分是一门湛深的学问,篇幅所限,这里不说了。客观地看,中国需要的知识进口、石油进口、铁矿进口等,比农产品进口更重要,但为什么两会不讨论这些进口的不安全呢?我的答案是:不能不进口的,无可奈何,于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客观地看,农产品也是不能不进口的,而外国的供货商人远比石油或铁矿为多。 张五常先生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1967年获博士学位、随后跟随诺贝尔经济获得主科斯工作,1969年获聘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是演讲大师,从欧美到中国,从大学的讲坛到法院的殿堂,从智囊会所到公众论坛,听者包括学生、教授、家庭妇女、小职员、企业家、总理、总书记,有人说是微言大义,有人说是危言耸听。几天前,他来广州中山大学做演讲,听众之多,反响之强,中大教师无出其右。 张五常是公认的产权理论大师,他的朋友如科斯、弗里德曼、阿尔钦等学界泰斗说他是“百年来只此一人”。张五常拒绝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评奖委员会太“功利”,他引用了一句广东家乡话“面子是人家给的,架子是自己搭的。”但他公开称:“我的文章中至少有六七篇100年后还有人读,哪个诺贝尔奖得主敢这样说。”张五常看不起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不明世事”。他自己,除了正儿八经的学生和教授生涯之外,逃过荒,做过生意,卖过古董,搞过艺术展,打过官司,当过分析员,自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他的文章格外简单,却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张五常讲话直截了当,不给人丝毫面子,因为他爱真理,而且因此骄傲。他说,1983年的一个晚上,写完《企业合约的本质》一文,虽尚未成稿,但已知是传世之作,一百年后还会有人阅读,“于是,我仰天大笑。”张五常有一头蓬乱卷曲的白头发,虽然六十几岁,看上去仍然十分卡通。他的经历也是卡通化的,有一种现实世界缺少的简单和戏剧化。比如他小时候常常逃学,两次被开除出校,中学都没毕业,可是他从进大学到成为正教授,仅仅花了9年时间。他的专业是经济学,但是他和香港三位名摄影家一起出摄影集,而书法成就,则获得上海中国画院封为画师。初初见到张五常,那感觉是不大好的。在白天鹅酒店的大堂吧,张顶着他那一头乱发,没有什么笑容,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出现——名人,权威的排场逼人而来,我有点想放弃这个采访了。但是我很快知道自己错了。乱纷纷坐定之后就发现,除了他太太和两三好友,七、八个年轻人都是本地的普通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不管他们问什么,张总是乐于回答,渐渐高兴起来,口若悬河。看样子他是真的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从早到晚,没有一点疲倦不耐烦的神色。他第二天还跑到中学去演讲——中学生怎么听得懂他那新制度经济学呢?他跟他们讲怎么读书,怎么挑老师,说“老师很重要,但是也不是这么重要”。学生们鼓掌鼓得快疯了。人活到一个境界是没办法的了。象张五常,他即使坐在一张不大舒服的椅子上,也是很自在的。在中学演讲,每当学生咬紧牙关鼓掌,他就往椅背上一靠,手臂垂下来——还是很自在的样子。他是不会让自己不舒服的。他肆无忌惮地评论书法,摄影,音乐,也是鲜明的“张式”的,好是好得不得了,天下第一,坏就是垃圾,一钱不值。眼睛里从来没有权威。当然,这你就不能象对他的经济学那么认真了。他拍黑白照片,有中国画的韵味。他拍人物,却是影楼式的干净艳丽,把美丽的太太拍俗了。读那么多书,又还懂得运用肢体语言,他的握手是温暖而舒服的。走在沙面的小路上,他和太太自顾自手拉着手,把一班人甩在后面。他的身材瘦而高,年轻一点的时候大概称得上玉树临风。2009年他仍然说话风趣,喜欢和美女吃饭。张太说他,“事后都不记得了,跟我说,上次吃饭在旁边那个女的是不是你?”真有他的,这样就过关了。他的太太美丽而能干,在美国有自己的事业——可不是家庭妇女。在内地,他太太做他的普通话翻译——几乎是同声翻译。教授在生活上是个好伴侣吗?他太太说:“看你要求的是什么了。他真的非常可爱。”又取笑他,“吃穿是不讲究的,人家一看他衣服就知道他太太回来了,他自己是不会配颜色的。吃饭也马马虎虎,有时候吃完了说,‘不好吃’,可是他也吃了很多。”两夫妻一般的好口才,说出话来刮辣松脆,活灵活现,跟一般口讷的读书人大不同。 小档案: 履历: 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钦。1967年获博士学位。1967年—1969年,在芝加哥大学与诺贝尔经济获得主弗里德曼和科斯等工作。 1969年,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 1982年—2000年,任香港大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 1997年,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学术贡献: 对财产权影响经济行为的重要性的信念,使他几乎是排除一切地集中研究交易费用的各个方面。他几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使他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领奖演辞中指出,张五常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也为得奖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目前正在撰写集数十年学术研究精华的著作《经济解释》。 这么多年来,张五常离诺贝尔奖总是咫尺天涯。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现代产权大师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其中多位公开宣布或者承认,自己的经济学思想曾得益于这位叫斯蒂芬的中国人。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却被邀请的经济学者,张五常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有人曾直言不讳地问他:为何你张五常一直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无缘?张五常笑道:“我的11个朋友都得了诺贝尔奖,就剩下我一个了,可能我太厉害了吧!”典型的张式回答。事实上,他在西雅图教书时,与巴泽尔和诺斯有个研讨小组,但他从不参加。少有的一次,只听了一半,就站起来说,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浪费时间,听这种没有一点意思的讲演?说完转身离开。他兴致勃勃地看着这个世界,如同在当年的西河湾街头游荡,乐趣无穷。在华盛顿任教时,张五常家的房子在海边,他就近观鳟鱼溯流而上、产卵、再回到海中的生命周期,并且思索渔民如何处理以大海为家的鳟鱼,由此想到所有权的归属问题;跑到苹果园养蜜蜂,写出《蜜蜂的寓言》;十多年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像个疯子一样”,卖橘子、卖珠宝,研究市场交易中的现象,逛出了《经济解释》。1983年的一个晚上,当他写完《企业合约的本质》一文,虽尚未成稿,但已知是传世之作,一百年后还会有人阅读。但是,他也太不懂得“谦虚”二字了。反感他的人,不得不承认他在经济学理论上的造诣和天赋,却看不惯他身上的狷狂之气。一些老派学者尤其担心,他宣扬的随心所欲、不合常规学术训练的成长路经,会带坏了后生晚辈们。对于“狂妄自大”的指责, 张五常在《上帝之子》一文中借莫扎特之名言给以反驳:“漠视一个人的成就而批评他是骄傲的人,自己才真是骄傲了。”“别人都说我是天才。但是,你不知道,我写论文有多累。我想天才应该不会这么累的。我应该不是天才。”“经济学家就是被人利用的”1982年,张五常应香港大学的邀请,从美国回港任教。当时,他已是美国经济学界数一数二的华人经济学家。在契约理论、信息经济学和产权分析理论上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使得他回归港大任教成为当时香港学界、商界甚至政界的一件盛事。回到故地,张五常意气风发。对于一个对现实怀有浓厚兴趣的经济学家来说,没有比参与和影响一个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体变革进程更激动人心的事了!他本就不是一个埋头书斋的夫子。“狂士”确也算得上多才多艺,摄影、书法及艺术收藏方面皆有可观。仗着这点资本,他曾嘲笑老朋友弗里德曼只有学问的世界,没有艺术的世界。但更为人所知的是他见诸各报的散文,他的经济散文妙趣横生,即使是不懂经济学的人一样爱看。他爱搅和国内的热点问题,常常抛出惊人之语,譬如“号召打开秦始皇的陵墓”、譬如“中国现在的制度是最好的制度”。这是个骄傲的老头,为自己过人的智力优势得意洋洋,对于自己真能扮演的角色和分量,并非不清楚。其实,要是不明白,残酷的现实终究也会让他明白这一点。被人追捧得最高的时候,在内地到处巡回演讲,到处布道,台下学子无数;门前冷落时,蜗居在一水之隔的香港,在博客上和报章上继续着自己对国内外政策事务的观点和建议,万般滋味在心头。杨小凯生前曾中肯地评价他在性格上诸多的弱点,他说,“张最大的缺点,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包括和政府的关系。”冷暖自知,聪明如张五常,焉能不知其中的道理?“我的名气是你们给的,不是我要的。”“我关心中国发展,这是事实。但我怎么能改进社会呢?你们不能把我看得那么高。其实,经济学者就是被人利用的,他要实行什么政策,就说张五常怎么讲、是支持。如果批评他有什么坏政策,就不理你了。”身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的张五常果真会像一些媒体传言的那样,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人吗?诺贝尔奖委员会是否正在收集张五常的资料?日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负责诺贝尔奖评选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对记者的答复是:在委员会作出决定之前,候选人的任何资料都是个秘密,他们不对任何传闻作出评论。记者就此采访了正在成都讲学的张五常。张五常表示,确有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有关人士在收集他的资料。关于诺贝尔奖,他说,许多时候是别人一厢情愿。诺贝尔奖是很珍贵的奖项,张五常认为:“我在经济学里面四十年的苦苦研究只是得到了一个获此殊荣的机会。”有记者问张五常:如果您获了诺贝尔奖,您认为最可能获奖的理由是什么?张五常回答说,最可能的是1969年写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诺贝尔奖委员会每年都会向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发函,让他们提名来年诺贝尔奖的候选人,提名一般在每年的2月1日截止。接下来,诺贝尔奖委员会将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候选人的成就进行考查并作出选择,最终的结果会在每年的10月公布。 张五常:不是房价太高而是收入太低 房地产无泡沫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泡沫问题争论由来已久,而且对于房产的泡沫大小等等问题让老百姓一头雾水。2012年经济学家张五常对此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应和解释。经济学家张五常2012年12月16日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存在泡沫,民众买不起房的主要原因“不是房价过高而是居民收入过低”。张五常在当日的“凤凰财经峰会”上表示,当前民众买房的需求应该得到鼓励,因为购房对普通人来说是财富累积的重要方式。
是的。 现在张五常大人的名号可以说是金融炸弹一样响亮了。 您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他的名字。张五常关于他的一切基本资料都可以找的到。
张大忽悠,一个香港的经济学家,一个没有一,二产业的地方产生的学者,永远不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