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

发布时间: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

是正规的刊物,省级。知网上可以查到。

这是什么问题呢?

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 3、环境科学学报 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 5、环境科学研究 6、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7、环境化学8、自然灾害学报 9、环境工程 10、环境保护 11、环境污染与防治 12、工业水处理 13、环境科学与技术 14、自然资源学报 以上这些都可以。

我投了篇稿子到《安徽农业科学》之后被编辑部自动转投《农业灾害研究》,现在在知网还找不到这本期刊杂志简介:《农业灾害研究》是在较高层面上反映中国农业灾害研究与技术成果的学术性刊物,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安徽吴楚科技文化传播公司提供技术支撑。设有基础学科、植物保护·农药、动物疫病·兽药、农业气象与环境灾害、农业次生灾害等栏目。《农业灾害研究》为A4开本,彩色印制。国内刊号:CN36-1317/S。国际刊号:ISSN1004-7395(原江西农业科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5月批复更名,江西省新闻出版局6月下达批文)1刊物定位:《农业灾害研究》是一种客观、全面、准确反映中国常见农业灾害(尤其是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以及由农业引起的次生灾害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技术进步状况的双语种刊物,也是一个用现代刊物运作理念打造,在较高层面上传播农业灾害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系统知识的互动平台。《农业灾害研究》的学术定位是该刊以登载中国高水平的研究文章为重点,以高调表达技术文章为辅助。换句话说,它是一种高端刊物。《农业灾害研究》的传播定位是该刊可以直接与国际业界交流(通过英文),具备被国际重要数据库(如SCIE、CABI)全文收录的潜质。《农业灾害研究》的服务定位是该刊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员工为核心群,以相关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员工为拓展群,刊物实实在在构成一个汇通相关领域、围绕农业灾害研究的互动平台。《农业灾害研究》的质量定位是该刊所用稿件基本反映中国农业灾害研究状态,在编辑、审读、印制和时效上达到国际水准,明确传递出刊物是精心打磨的产品的信息。2刊物内容与栏目设置作为农业灾害研究综合性期刊,它有明确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农业灾害研究》刊物包括基础科学、植物保护·农药、动物疫病·兽药、农业气象与环境灾害、农业次生灾害等栏目。栏目设置突出引导性,体现“吸引—参与—共生”的现代办刊理念。文章大致分成3种类型:学术研究、述评、知识集成。“学术研究”刊登原创性研究报告,每篇文章有精当的编者按或编后记,有详备的建议性参考文献,有深刻的与其链接的注疏和类比,甚至有围绕该研究通过编辑组织的同行专家的各抒己见;文章浓缩后用英文同时表达,且未来将有开放的网络支撑。“述评”刊登热点研究或重要研究的学术观点介绍及综合评论,通过准确阐述和认真讨论形成综合性的观察和前景展望,使读者快速便捷了解要旨。“知识集成”刊登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介绍,经典、权威、集大成是其特点。这一板块不是刊物的重点,但却是刊物的亮点,是引起广泛关注和引导更多参与的立脚点。《农业灾害研究》实行栏目责任编辑制。《农业灾害研究》实行双盲法审读。《农业灾害研究》实行编辑与作者成文全程沟通,编辑部录用稿件无任何门户之见。3刊物形式《农业灾害研究》分2种版本:①纸质刊物;②网络刊物(预计2012年开始)。纸质刊物部分双语(中英文),采用标准A4开本,涂料纸印刷;分栏排版,线图彩图均随文走,版式灵活且不失规整严谨。纸质刊物不登广告或少登且只放在封3或插页上。网络刊物既是纸质刊物的基础,又是纸质刊物的拓展和延伸,更是编者、作者、读者互动的平台。它除去文字图表外,还包括多媒体内容。网络刊物发展重点放在构建“共生”的运作平台上,实现作者、编者、读者互动。《农业灾害研究》编辑部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投稿

我也是!被安徽农业科学转投农业灾害研究!不知道这本期刊怎么样。没有找到官方网站。你交审稿费没有?1000元·············

我也是! 被安徽农业科学转投到农业灾害研究!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期刊?是不是核心?都找不到官方网页.你交审稿费没有?1000元············

农村经济建设中农业保险的作用及其发挥路径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建设中农业保险的作用及其发挥路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农业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风险、降低农业灾害损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可以稳定农业生产,调节农村经济,刺激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此,论文重点阐述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保险,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对策,

1、引言

在改革开放之后,政策与技术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双重动力。现代化农业生产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为全面应对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需要加强农业保险的应用范围,为农民的收入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1、农业保险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生产分布范围比较广,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民的收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靠天吃饭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就自然天气而言,本身就难以预测,这种不可抗力也是目前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受到风俗习惯、土壤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因此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方的涝灾、北方的旱灾,以及沿海地区的台风等都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象变化更加无偿,这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可以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流程的安全性,提升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改善收入。另一方面,农民的生产有了保障,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提升产量、改善土地的利用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2、农业保险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投资方向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通过进城打工增加自身的收入,这种方式相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收益更加明显。在当前的快节奏社会中,进城打工也成为农民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农村的面貌开始发生改变,即便如此,村里的年轻人数量依然较少。大量的农村人进城增加了城市的压力,农村青壮劳动力的缺失,也不利于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局面也导致农业技术的革新相对较慢,从而农业生产的有生力量薄弱,导致新技术和创新手段的周期较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保障,从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帮助农民积极转变投资的方向,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了农业保险,农民可以在兴修水利、设备租赁方面进行投资,这有利于带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群众对农业发展信息的掌控,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保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农业保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农业保险的工作机制和法律体系;第二,提升宣传力度,改善农民对保险的认识;第三,构建新型的农业保险模式;第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第五,降低保险成本,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3.1、完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和法律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业生产情况复杂,因此农业保险的运作并不简单,对于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作用,难以发挥农业保险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对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工作机制,并重视法律制度的完善,从而为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就农业保险的实施而言,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对于农业保险的经营范围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这对于激发保险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而言,传统信贷模式已经落伍,必须寻求新的转变和突破,即通过信用投保,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而且信用投保模式还能解决传统信贷的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信贷过程中的风险,培养并引导信贷参与者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投保人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另外,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进行积累,利用按时还款、日常守信行为等具体表现换取信用积分,以此提高个人信用等级,实现对信贷潮流的引领。最终,随着政府担保体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业保险投保逐渐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和商业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助力。

3.2、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

当前,尽管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但部分区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群众对于农业保险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也导致参保人数不多。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宣传:第一,借助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等工具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方式了解农业保险的真实情况和作用。第二,基层工作人员需要配合做好线下的宣传工作,从而让农民切实体会到农业保险的内容以及带来的`好处,提升保险意识,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自愿从事保险办理工作。普及农业保险的过程就是保障农民经济收入的过程。

3.3、构建新型的农业保险模式

农业保险的模式众多,在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衍生出来的种类繁多。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区域的特色和水文气候条件,积极开发多元化的农业保险模式,从而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区域的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在东北地区,可以推广大灾保险,并做好参保的全覆盖工作。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也会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形式和农业经营的需求,创新服务内容,并积极联合政府的政策保障,为群众提供坚实的保障。

3.4、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

由于我国农业地区结构复杂多样,外在风险因素较多,因此在风险概率偏大的区域农业保险的业务开展通常会陷入经营与收益两难的局面。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保险,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并充分发挥政策的优势,激发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农业保险公司而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提升保险的质量,引导群众更好地参保。

对于农业保险内容的设计,应该明确受众群体,保证保险内容的通俗易懂,方便村民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合同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应该由专业的人员及时进行讲解,从而帮助民众更好地了解内容。对于农业保险而言,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保险条款。保险需要以被保人为中心,确保利益,切实保障农民的收益情况。

3.5、降低保险成本,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尽管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发展质量上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保险方面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因此需要农业保险持续创新,并大力推广成熟产品,保证农业保险的规模效应,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我国的农业保险还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业务与产品之间的分裂,导致机构的盈利受到影响。通过组合创新或者嵌入式的创新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还能有效降低保险的成本,从而拓宽保险业务的渠道。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多层力量的推动下,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收益可能。

4、结语

农业保险能够保障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农民的收入保驾护航。但就当前而言,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区域广,不同的区域之间农业生产模式以及面临的风险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农业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保险业务和保险内容进行创新,联合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扶持,提升服务水平,助力我国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谢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的功能性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0(08):84-89.

[2]王悦.杨骁张伟科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70-77+162-163.

我国是农业大国,历史上农业气象灾害就是农业生产的重大威胁,每年都有几亿亩农田受灾。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往往是大范围的,“年年有灾,处处有灾”。它是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既具有深刻的地球物理环境背景,又和农业因素密切相关。它具有持续、积累和交替的特点。几种灾害有时集中于某一时间或某一地区,形成“群发性”的特征。

农业灾害 包括自然灾害、病虫鸟兽活动的为害、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自然灾害如不良天气造成旱、涝、水土流失、阴雨过多光照不足、台风等。病虫鸟兽为害如各类病虫害、鸟害、鼠害、野猪破坏等。人为因素如不正确的耕作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大量化学农药使用、药物使用不当、人为践踏等造成的为害。 农业气象灾害是不利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由温度因子引起的有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有旱灾、洪涝灾害、雪害和雹害;由风引起的有风害;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与气象的概念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是结合农业生产遭受灾害而言的。例如寒潮、倒春寒等,在气象上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不一定造成灾害。但当它们危及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时,即造成冻害、霜冻、春季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 我国是农业大国,历史上农业气象灾害就是农业生产的重大威胁,每年都有几亿亩农田受灾。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往往是大范围的,“年年有灾,处处有灾”。它是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既具有深刻的地球物理环境背景,又和农业因素密切相关。它具有持续、积累和交替的特点。几种灾害有时集中于某一时间或某一地区,形成“群发性”的特征。

主要是对农作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影响。对农作物的影响包括歉收和绝收,如干旱,洪涝,大风倒伏等。对配套设施的影响比如,大风刮倒大棚,暴雨影响物流交通之类。

气候型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内容包括:光、热、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影响因素:①光照强:中低纬,气候干旱、天气晴朗(降水少) ②热量足:中低纬,海拔较低 ③光热充足:中纬夏季日照长 ④气候灾害包括:洪涝(夏涝、梅雨)、干旱(春旱、伏旱)、低温冷害、霜冻和雪灾等成因与气候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海拔高或纬度低)和地形有关。如: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水旱灾害多。②干旱区、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纬度高和海拔高:热量不足,多低温冷害。

关于农业生产的 有关疑问,你可以 咨询一下农业科技人员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而且对植物也有很大危害。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表现为三种情况: (1)在高浓度污染物影响下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称坏死斑),或者直接使植物叶片枯萎脱落; (2)在低浓度污染物长期影响下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 (3)在低浓度污染物影响下产生所谓不可见伤害,即植物外表不出现受害症状,但生理机能受到影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坏。大气污染除对植物外形和生长发育产生上述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减弱植物生长势,降低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使植物病虫害危害加重,从而间接引起危害。 至于影响气候,比如说温室效应以及梅雨等等。

天气状况对于农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一些灌溉措施不齐全的还有就是一靠天吃饭的。如果说天气如果不能够风调雨顺。对农产品的产量影响很大。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一、大气污染特点 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是指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超过了大气环境的容许量,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从而对人类生活、生产和身体健康等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大气污染有的是由于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灾及动植物腐烂等产生的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则是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目前受到人们注意的大气污染物约有100多种,按照它们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的物质,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著,这些污染物都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各种程度的危害,如硫酸烟雾强烈 *** 和损害面板、眼结膜、鼻黏膜、咽喉等,煤烟引起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大气污染除直接造成破坏和影响外,还会通过间接的环境效应而带来危害,这种环境效应的危害有时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如大气污染所衍生出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效应。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二、大气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而且对植物也有很大危害。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表现为三种情况:(1)在高浓度污染物影响下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称坏死斑),或者直接使植物叶片枯萎脱落;(2)在低浓度污染物长期影响下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3)在低浓度污染物影响下产生所谓不可见伤害,即植物外表不出现受害症状,但生理机能受到影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坏。大气污染除对植物外形和生长发育产生上述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减弱植物生长势,降低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使植物病虫害危害加重,从而间接引起危害。

倒春寒又叫早春冻害,是指初春气温回升较快,而后期出现阶段性气温偏低的天气现象,即为春季气温回升以后,因寒潮到来,又突然急剧降温,最低气温达到0摄氏度左右的天气过程。专家介绍,在气温不断回升的背景下突然出现“倒春寒”,而且降温的幅度比较大,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对早稻的影响较为明显。

我国自1958年开始按照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由此带来权益、保障和待遇的不同。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责任地和宅基地,而非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依附在户籍上的一些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 有人担心,取消农业户口后会影响农民的既有权益。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林亦府指出,此次户籍制度改革不是“农改非”,而是全面取消农民的农业户口身份,将农民和城镇居民统一改称居民,消除身份区隔和歧视,进而逐步实现居民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因此,取消农业户口不会影响附着在农业户口背后的集体土地承包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村集体经济分配权等‘三权’。”林亦府说,“统一身份仅仅是个标志,户籍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各项配套政策的跟进与落实,即消除依附在户口性质上的如医疗、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差别待遇,真正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杂志投稿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版》正式发布。最新年报数据显示,《生物灾害科学》的影响因子(JIF)首创新高,为0.729,较2020年0.346上升了111%。数据显示《生物灾害科学》在植物保护学期刊领域进步明显,期刊再次被收录为统计源期刊。图1 《生物灾害科学》影响因子趋势 感谢编委、作者、读者长期以来对期刊的支持,期刊将继续沿着“刊载生物灾害科学研究成果,普及生物灾害预防知识,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国生物灾害科学的发展”办刊宗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吸引高水平稿源,努力提高刊物的科学性与学术性,不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同时,将诚恳地接受广大读者的批评、建议,不断创新,以期在期刊特色与风格、期刊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继承和超越。《生物灾害科学》创刊于1978年(原刊名:《江西植保》),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12年更名为《生物灾害科学》,江西农业大学主管,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昆虫学会、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江西省植物病理学会共同主办,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44-13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6-1320/S,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3704。期刊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Airiti Library)、超星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载有关农业、林业、畜牧和水产等学科生物灾害研究(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害虫、害草及其它有害植物、害鼠等有害生物及其防治研究)以及与农林牧渔相关专业的未曾发表过的文献综述、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等,刊物设有研究综述、昆虫行为学、农药田间药效评价与室内毒力测定、农业病虫害及防治、植保技术、生物技术与农林教改等栏目。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谈“阳”杂记(3) DrHuan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辟谣的文章还在路上,蒙脱石散已经卖断货 牛角说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仁慈”的奥密克戎 清涓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是正规的刊物,省级。知网上可以查到。

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 3、环境科学学报 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 5、环境科学研究 6、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7、环境化学8、自然灾害学报 9、环境工程 10、环境保护 11、环境污染与防治 12、工业水处理 13、环境科学与技术 14、自然资源学报 以上这些都可以。

我也是!被安徽农业科学转投农业灾害研究!不知道这本期刊怎么样。没有找到官方网站。你交审稿费没有?1000元·············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是正规的刊物,省级。知网上可以查到。

我也是! 被安徽农业科学转投到农业灾害研究!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期刊?是不是核心?都找不到官方网页.你交审稿费没有?1000元············

我也是!被安徽农业科学转投农业灾害研究!不知道这本期刊怎么样。没有找到官方网站。你交审稿费没有?1000元·············

目击者家庭图书馆——自然灾害(全彩)简介:让我们成为发生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的目击者吧,去探究火山为什么喷发,地震和海啸又是如何产生的。《目击者家庭图书馆》全系列l30余册,行销全球90多个国家,40余种语言版本,取材于各国博物馆、珍贵私人收藏,以及野外实地拍摄等第一手资料,是构建家庭图书馆的最佳选择。本书通俗而不失严谨,既面向青少年,又适合大众。内容涉及地震、火山、海啸等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干旱等气象灾害,流感、非典等传染病灾害,还有酸雨等人为灾害。它既是一本防灾减灾的手册,也是一本介绍相关知识的百科全书。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投稿邮箱

是正规的刊物,省级。知网上可以查到。

灾害学杂志2018年被北大核心收录,但是为了被收录,该杂志论文基金项目造假、参考文献造假,现在正被调查,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一些单位,取消了论文在该期刊评职称认可。

不少单位评职称,不认可在灾害学上发表的论文,说是其论文基金项目、参考文献造假的多。

灾害学可定义为以灾害及灾害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国家学科分类代码GB/T13745—92中明确规定的。灾害学研究灾害的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寻求减轻灾害损失的途径。灾害学涉及众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不断扩展的科学,灾害学是一大类学科的总称,其学科体系应包括如下层次即(1)基础理论灾害学:它主要研究灾害形成机理、规律、特点,也包括某些交叉学科如灾害动力学、灾害历史学、巨灾学、未来灾害学等。也可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做出划分如自然科学类有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灾害及救援医学、灾害地学、生态灾害学、环境灾害学、灾害天文学、灾害信息学等;社会科学类有灾害社会学、灾害心理学、灾害伦理学、灾害管理学、灾害经济学、灾害战略学、灾害法学等。(2)应用灾害学:它主要是在基础理论灾害学指导下,根据减灾科技发展及教育要求发展起来的学科,主要有:防灾学、灾害预测学、灾害评估学(安全风险学)、灾害区划学、减灾工程学、减灾设计学、减灾系统工程、减灾决策学、灾害保险学等。(3)分类灾害学,它主要按减灾部门及区域做出划分:其一,就自然灾害类型分,国内权威部门将其归纳为七大类,如气象灾害学、海洋灾害学、地质灾害学、地震灾害学、农林业灾害学;生物灾害学、天文灾害学等。如气象灾害学又可进一步分成洪涝灾害学、干旱灾害学、低温灾害学等;其二,根据灾害所涉及的产业部门又可分为工业灾害学、农业灾害学、建筑灾害学、交通灾害学、商业灾害学、旅游灾害学、军事灾害学等;其三,根据灾害的区域特征又可归纳划分:城市灾害学、农村灾害学、草原灾害学、沙漠灾害学、海洋灾害学、山地灾害学、森林灾害学等。跨学科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科学管理者的重视,灾害学的初创绝不是—批学者们的主观臆想,而是灾害科学本质的必然反映。当今的灾害科学走过一条从单学科到多学科合作,从多学科向跨学科发展的轨迹。事实上,现在国内外正开展的灾害学研究包括自然与社会两大方面,其基本研究内容是:(1)自然灾害事件的性质特点;(2)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诱发因素及其成灾机制;(3)原发自然灾害与次生自然灾害的关系;(4)自然灾害事件规模和损害程度的评定(含减灾措施实施实际效能的评定);(5)自然灾害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跨学科的灾害学研究方法比较困难,因为它通常不具备资料齐全与可比性强的特点,所以总体讲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统计、推理、不同学科的互补以及高新技术的仿真模拟等。常用的方法有(1)历史灾害分析方法;(2)相关因子的比较分析;(3)典型灾例的实地调查分析;(4)计算机技术及因特网的应用;(5)编制减灾规划及应急预案等。灾害学研究表明,灾害防治比减轻灾害有更高一层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较高的经济投人,而且其效果通常有两面性,所以,任何减灾预案确定都要慎之又慎,至少要深入如下项目研究:(1)要有可靠的预报意见,使之形成立项依据;(2)自然灾害防治的经济投入一定要远小于受保护区的经济创造;(3)自然灾害防治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水平上的目标即延迟灾害发生时间、改变灾害事件的规模和特性、制止灾害的蔓延等;(4)特别要认真考虑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等。总之,灾害学研究就是要遵循灾害成因→灾害加剧过程→灾害管理决策等思路展开,此外,灾害学属于开放系统,其学科完善有待更加深一步。杂志《灾害学》编辑《灾害学》简介本杂志是全国最早综合系统研究灾害问题(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技期刊,1986年创刊。设有理论·思路与争鸣、预测·防治与对策、实例·经验与教训、资料·信息与报道、杂谈·未来与展望等栏目。主要栏目理论思路与争鸣预测防治与对策灾例经验与教训资料信息与报道杂谈未来与展望获奖情况国家“双效”期刊第一届、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中国地震局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期刊信息ISSN:1000-811XCN:61-1097/P地址: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邮政编码:710068图书《灾害学》编辑基本信息书名:灾害学定价: ¥39.00元 出版/发行时间: 2008-01-01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作者: 李树刚ISBN: 9787502032326版次: 1开本: 16页数: 278内容简介本书分析了全球灾害概况及灾害风险状况,系统讲述了灾害的内涵及其基本属性和分类特征。阐述了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环境灾害及人为灾害的特征、致灾机理与相应的防灾减灾技术。介绍了灾害风险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相关模型及灾害应急管理与综合减灾方面的知识。本书可作为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学习用书,也可作为安全技术及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教学参考,还可作为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目录0 绪论0.1 全球灾情状况0.2 中国灾害规律0.2.1 中国百年自然灾害特征0.2.2 中国百年人为灾害特征0.3 灾害基本概念及属性分类0.3.1 灾害的基本概念0.3.2 灾害的基本属性0.3.3 灾害的分类体系0.3.4 灾害分类0.4 灾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0.4.1 灾害学的性质与特点0.4.2 灾害学研究的大科学体系及其内在结构0.4.3 灾害学宏观层次研究0.4.4 灾害学的研究方法思考题1 地质灾害1.1 地质灾害概述1.1.1 地质灾害的分类1.1.2 地质灾害对人类危害1.2 地震灾害1.2.1 地震概述1.2.2 基本名词和概念1.2.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1.2.4 地震成因及概况1.2.5 地震的预报1.2.6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1.2.7 地震的破坏作用1.2.8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1.2.9 地震应急活动1.3 滑坡灾害及其防治1.3.1 滑坡灾害及分级分类1.3.2 滑坡要素与滑坡分级分类1.3.3 滑坡的形成1.3.4 滑坡的防治措施1.3.5 滑坡的监测与预报1.3.6 崩塌灾害及防治1.3.7 泥石流的灾害及防治1.3.8 中国的滑坡与泥石流1.3.9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思考题2 气象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2.1 大气环流与气象灾害2.1.1 决定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2.1.2 气象灾害2.2 典型气象灾害分析2.2.1 热带气旋灾害2.2.2 干旱灾害2.2.3 洪涝灾害2.2.4 龙卷风灾害2.3 海洋灾害2.3.1 风暴潮2.3.2 海浪2.3.3 海啸2.3.4 海冰2.3.5 赤潮2.4 森林火灾思考题3 环境灾害3.1 环境灾害概念及其基本属性3.1.1 环境灾害概念3.1.2 环境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3.1.3 环境灾害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辩证关系3.1.4 环境灾害的分类体系3.1.5 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与原理3.2 环境灾害的成灾机制3.2.1 广义人-机-环境系统3.2.2 人为失误——产生环境灾害的根本动因3.2.3 人-机-环境系统——环境灾害的孕育环境3.2.4 人-机-环境系统的演变规律3.2.5 从熵与耗散结构角度探讨环境灾害成灾机制3.2.6 环境灾害的混沌成灾机制3.2.7 环境灾害的物能异常聚散与突变成灾机制3.3 大气污染及防治3.3.1 大气污染及污染源3.3.2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3.3.3 大气质量控制标准3.3.4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3.3.5 大气污染防治3.3.6 大气污染导致典型灾害3.4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3.4.1 水体污染及其污染源3.4.2 水污染物质的类型及其污染指标3.4.3 水污染防治方法3.4.4 水体富营养化3.5 其他环境灾害3.5.1 垃圾灾害3.5.2 核辐射灾害思考题4 人为灾害4.1 人为灾害及其危害4.1.1 基本概述4.1.2 人为灾害的危害4.1.3 人为灾害特征4.1.4 人为灾害的成因4.2 城市火灾及其防治4.2.1 火灾的危害及特点4.2.2 火灾的分类4.2.3 建筑火灾的燃烧特性4.2.4 特殊危险建筑物的防火4.2.5 城市火灾消防4.3 城市爆炸灾害及其预防4.3.1 爆炸基本概念4.3.2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及预防4.3.3 粉尘爆炸及其预防4.4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4.4.1 环境噪声源4.4.2 噪声的危害及允许标准4.4.3 城市环境噪声的控制思考题5 灾害风险分析及其评估5.1 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5.1.1 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5.1.2 灾害风险的类型5.1.3 灾害风险管理的内容5.2 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5.2.1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5.2.2 风险分析的一般程序5.2.3 灾害风险的分析要素5.2.4 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5.3 风险识别5.4 风险估计与评价5.4.1 风险估计的概率分析法5.4.2 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5.4.3 风险评价指标5.5 风险决策5.6 减灾决策5.6.1 减灾决策的特点5.6.2 减灾决策的过程5.6.3 减灾决策方法5.7 灾害模型示例思考题6 灾害应急与管理6.1 灾害应急管理的由来和演化6.1.1 灾害管理与紧急事务管理的含义6.1.2 灾害应急管理的由来6.1.3 灾害应急管理的演化6.1.4 国内外应急灾害管理的现状6.2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6.2.1 编制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6.2.2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6.2.3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6.2.4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6.2.5 应急预案的组成6.2.6 城市中需要编制应急预案的单位和场所6.2.7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6.2.8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6.3 全球综合减灾6.3.1 全球综合减灾关键问题6.3.2 认知现代灾害不可忽略非传统安全6.3.3 现代灾害研究要树立忧患意识6.3.4 灾害风险与保险机制研究很必要6.3.5 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培养6.4 城市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体系6.4.1 人类科学管理灾害的必然途径6.4.2 我国城市灾害预警体系的建立6.4.3 城市灾害信息管理与灾情报告机制思考题

  • 索引序列
  •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
  •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投稿
  •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杂志投稿
  •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 农业灾害研究期刊投稿邮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