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处理实际问题信号, 发实际问题应专业期刊,范围广些Eleserver期刊: Signal ProcessingInformation SciencePattern Recognition 都SCI IF都该挺高IEEE 期刊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Area in Communucations 些都No.1级别另外 IEE 欧洲期刊E Journal on Advanced Signal ProcessIEE Communucations内两电报引文版科
中文的(天线学报),开源型的期刊,虽然不是核心,但效果也可以,万方知网都可以查的到
入藏号: WOS:000255855900100 文献类型: Article 语种: Chinese 作者关键词: HPM; dipole attenna; gain; power capacity 通讯作者地址: Heng, Z (通讯作者),Natl Univ Def Technol, Coll Photoelect Sci & Engn, Changsha 410073, Peoples R China. 地址: 1. Natl Univ Def Technol, Coll Photoelect Sci & Engn, Changsha 410073, Peoples R China 电子邮件地址: 出版商: SCIENCE CHINA PRESS, 16 DONGHUANGCHENGGEN NORTH ST, BEIJING 100717, PEOPLES R CHINA Web of Science 类别: Physics, Nuclear; Physics, Particles & Fields 研究方向: Physics IDS 号: 300WL ISSN: 1674-1137
美国的·:IEEE Trans. on AP IEEE AWPL 英国的:IET EL IET Microwave, Antennas & Propagation 日本的:IEICE Trans. on Commun. 中国的;微波学报
当然可以啊,可以仔细看看拒稿理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1965年年初中国 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威尔逊)竖立一个喇叭状的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回声“卫星。为了检测该天线的噪声性能,它们将被测定天线天空方向。他们发现,在7.35厘米地方波长一直有一个存在各向同性的信号,该信号的变化,无论是星期天,有季节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可以判断独立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 起初他们怀疑来自天线系统本身的信号。早在1965年,他们进行了天线的彻底检查,取出鸽子窝和鸟粪的天线上,但噪音仍然存在。因此,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额外的天线在4080 MHz的温度测量”发表论文正式宣布这一发现。于是迪克,皮布尔斯,劳尔和威尔金森在同一杂志评选为“宇宙黑体辐射”为刊登了一篇关于这一发现标题给出了正确的解释:这额外的辐射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相当于一个黑体辐射3K的温度下进行。观测其他波长的背景辐射后推断为约2.7K的温度。 宇宙背景辐射被发现在现代天文学是非常重要的,它给了有力的证据大爆炸理论,并连同类星体,脉冲星,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因为在1978年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
美国的·:IEEETrans.onAPIEEEAWPL英国的:IETELIETMicrowave,Antennas&Propagation日本的:IEICETrans.onCommun.中国的;微波学报
中文的(天线学报),开源型的期刊,虽然不是核心,但效果也可以,万方知网都可以查的到
Wireles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无线工程与技术(影响因子1.19),Wireless Sensor Network,无线传感网络(影响因子1.54),Open Journal of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天线与传播(影响因子1.2),推荐这些是因为资料很好下载,直接在他的官网上下载就可以了。
 近日,粤台人工智能学院黄冠龙特聘教授团队在天线与微波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简称IEEE TAP)上发表论文“Coding Engineered Reflector for Wide-Band RCS Reduction Under Wide Angle of Incidence”(应用于宽角入射波下宽带雷达散射截面缩减的编码型反射面,DOI: 10.1109/TAP.2022.3179599)。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由IEEE天线与传播学会主办,是电磁场、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最权威和顶级的刊物,JCR一区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为4.824。该论文为我校首次以第一署名单位在该期刊发表的学术成果,第一作者为我校特聘青年研究员Mustafa K. Taher Al-Nuaimi博士,通讯作者为黄冠龙特聘教授。该论文介绍了一种1比特编码工程反射面的设计。该反射面可通过将背向散射的电磁能量重新定向到不同的角度以实现电磁波宽角入射下宽带单站/双站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缩减。所设计的反射面可在±75°的宽入射角范围内实现60–120 GHz宽频带单站/双站RCS超过10 dB的缩减。该性能是通过设计一种各向异性的宽带极化旋转单元实现的,该单元的相对极化转换带宽为66.7%,极化转换效率超过99%。该单元及其镜像结构用于表征优化后1比特编码序列的“0”和“1”状态。该设计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编码反射面在垂直入射和±75°大角度斜入射的情况下,在宽频带范围内具有几乎均匀的扩散散射特性。黄冠龙特聘教授,2021年通过佛山市地方级领军人才计划进入我校粤台人工智能学院任特聘教授,智能天线与微波技术中心负责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横向产学研课题多项,研究方向为智能天线、智能电磁测量技术、移动终端及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及天线的增材制造技术、毫米波天线阵列技术等。Mustafa K. Taher Al-Nuaimi(中文名:李昂)博士,2021年加入我校并工作于黄冠龙特聘教授团队,2022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学者”称号并成为我校首位“牛顿学者”,其研究方向为应用于5G/B5G/6G的超表面技术和智能可重构表面(IRS)技术,目前已在该研究领域国际主流SCI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了近60篇学术论文,其多项高水平研究成果在行业内被广泛引用。(粤台人工智能学院)上一篇:
微波器件类:TMTT、MWCL、MOTL、EL天线类:AP、APWL、MOTL、EL前两个都是比较权威的,TMTT和AP都是这个领域的顶级期刊。
美国的·:IEEETrans.onAPIEEEAWPL英国的:IETELIETMicrowave,Antennas&Propagation日本的:IEICETrans.onCommun.中国的;微波学报
美国的·:IEEE Trans. on AP IEEE AWPL 英国的:IET EL IET Microwave, Antennas & Propagation 日本的:IEICE Trans. on Commun. 中国的;微波学报
属于。《天线与传媒事务》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通信、雷达等各类电子系统的硬件、算法、器件设计,属于顶级期刊,粗略可以分为3个门类:天线等无源电路设计;有源电路以及系统设计;芯片设计,主要目标刊物基本都是IEEE的期刊。
1、一种紧凑型超宽带双陷波天线的设计2、基于特征模理论的缝隙宽带天线设计3、新型超宽带半TEM喇叭天线设计4、超宽带TEM喇叭天线的小型化设计5、高倍频程超宽带阵列天线设计综述6、超宽带脉冲天线研究综述7、微带天线的宽带设计综述宽带超表面天线设计相关的文献都已经刊登在一些期刊上,如《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电子元件与材料》、《无线电工程》 等。
医学论文投稿的方法:1、考虑参与本论文写作的作者名单。2、分头收集、整理原始资料。3、推敲、修改稿件至满意为止。4、应符合科学性要求。5、选用适当的图表。6、重修底稿以达到刊出要求。7、复印留底,论文附介绍信寄编辑部。8、答复编辑部来函的有关问题,修正后迅速寄出。9、所写论文能否用一简单句子说明信息,其实亦即初步的主题。10、仔细浏览拟投稿杂志内容,了解该杂志性质,是否国外发行。11、检索文献,通常从近5年开始,如资料不足,可再往前找5年,直到满意为止。12、仔细阅读稿约,这是动手写作前的重要步骤,务必符合其规则,所谓投其所好。13、对将刊出的稿样细心、认真、逐字校对后(所谓校红)寄回编辑部,静候佳音。14、是否值得写?以前有无类似的报道,这样一方面可避免重复,另一方面又可从以往作者的报道中有所借鉴,如表格的设计等
在你自己写好文章后,你自己去找SCI的一些期刊,你平时要关注这些期刊的信息和内容,选一个适合你文章方向的期刊,然后难度程度是你自己能够够得着的。
2020年下半年中科院给出了1个SCI期刊预警名单,该名单公布后,各大高校纷纷也将这些期刊列入本校SCI期刊的黑名单。
根据“模术狮”众多专家的分析,目前“审稿又快、质量又水”的SCI期刊,建议看看MDPI旗下的,但是呢,友情提醒:去年很多MDPI旗下的SCI期刊都被列为预警期刊了,此外,MDPI旗下的SCI、EI期刊有个显著的特点,初审通过率极低,尤其是中国作者的稿件。
1、非预警审稿慢
非预警SCI期刊中,审稿快的极少极少,自己投稿一般都要3~6个月才能获得一审返修意见,投稿到录用6~9个月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接触过超级多的大牛专家,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投过去半年多了还没收到反馈意见。
2、推荐出版审稿快
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的稿件,审稿会快一些,因为Special Issue的审稿人都是主编认识的专家,主编可以请他们加快审稿进度。
3、稿件质量有要求
然而,无论您是自己投稿,还是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稿件质量都是有要求的,太差的稿件肯定不行。
现在SCI期刊审稿流程是非常严格的,每篇稿件都要在投稿系统中经过如下流程:编辑初审、第1次同行评审、作者返修、多次同行评审和多次返修、出版社QA编辑质量把关、主编最终决定、Proof、出版、WOS数据库收录。太水的稿件,建议转投EI会议。
4、SCI收稿方向窄
不同于中文核心期刊,大部分SCI期刊收稿方向非常窄,很多稿件连初审都很难通过,更别提外审、录用了。具体投哪个期刊,需要根据您的研究方向、影响因子要求、中科院分区要求、录用时间要求、检索时间要求来匹配。
(1)写好一篇稿质量的英文论文。(2)找到合适你文章类型的刊物,类型合适,水平合适。(3)在SCI期刊的官网注册账号,投稿,等消息。(4)录用通过,然后上线。
SCI投稿流程大致分为6步,选题、写作、选定期刊、投稿、文章审核、论文接收。1.课题选定课题的选择是很难的一件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万事总是开头难。确定了所研究的课题,那么接下来的实验、文献的参考、论文写作、投稿起码就有了方向。不过切记,选题前多查看文献、避免重复、避免不够创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问题都要着重考虑。2.论文写作论文的写作可放在实验前面也可放在后面,有的人就会先做完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放在论文前面,再把方法、解决方案、可行性问题等论述逐一套进去;又或者你可以选择先写好整篇论文,框架出来了,再把实验结果等套进去,再进行结果讨论。论文写作时一定要集中时间写,在写作时不一定非要从Abstract写到Acknowledgement;你可以最后写方法与致谢,但是摘要一定字斟句酌,摘要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大家在搜集信息时一般看看文章的摘要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否适合自己去阅读,文章的摘要需全面体现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的深度概括。值得一提的就是审稿员就算再没时间去仔细看你整篇论文,都会用心去看你的摘要,所以摘要的重要性你懂得了!3.选定期刊要定位好你的论文所研究的范围是在哪个领域,稿件定位后,就开始选择期刊了。推荐大家每人拥有近3-5年的影响因子表格。一般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变动不大,在Excel表格内将采用IF升序或降序的方法排列。还可以看看你所参考过的文献都是发表在哪些期刊,那也是可以考虑的。4.在线投稿现在Elsevier、Springer、Wiley这些数据库等均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所以投稿者需对投稿系统有所了解。一般在投稿时会需要写作Cover Letter,这个需要事先写好,到时候复制、粘贴就可以了。5.文章审理一般情况下,投稿一周内会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会告知你的稿件已经给了审稿人。文章审理工作就此开始了。审稿人对你的论文进行评述,然后将意见反馈给期刊编辑,后者将意见反馈给你。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也就是编辑给你回复的时间)差不多在25天左右。大修与小修给的时间分别不同,大修的时间有时候跟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相同,小修时间会短一些。6.论文接收接下来就是论文接收后的工作了,那就是移交版权(你将出版权出让给期刊)。这时候官方的互动就不是你的事儿了,导师会跟那边交流。需要你的他自然会去找你。版权出让,拿到接收函后过一阵子期刊排版,会给你一份稿件让你校对,看是否有错误;没错误那里就准备发表了,之后你就等着期刊在线刊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