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扬州大学王强博士论文发表

扬州大学王强博士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扬州大学王强博士论文发表

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的作者是哪个学院的杨州大学,林晨晨

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的作者是林晨晨,扬州大学扬子津西校区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这篇论文的导师有程结晶和王前两位老师。

现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指导学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2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5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100余篇。 1] 钢带缠绕预应力模具变张力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508751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1-2011.12[2] 钢带缠绕预应力模具变张力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510111205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1-2011.12[3] 大型环件精密热轧设备设计方法研究(2009ZX04014-074-09),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09.1-2011.12[4] 大型数控径-轴向辗环机(2010ZX04004-1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0.1-2012.12[5] 预应力缠绕模具缠绕张力设计理论研究(Y2006F5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9.12[6] 机械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与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SDYY09027),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09.10-2011.12 [1] 王强,等. 高强度高刚度钢带缠绕预应力模具. 制造技术与机床,2011年第5期,29-32[2] Qiang Wang, et al. Team Construction of Adjunct Graduate Tuto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Local Colleg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99-200 (2011) pp 1654-1657 (EI收录)[3] Qiang Wang, et al. Study on Regulation of Rotation Speed and Tangent Slip in Radial-Axial Ring Rolling Proces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89-193 (2011) pp. 2680-2683(EI收录)[4] Qiang Wang, et al. Study on Strip Winding Machine for Prestressed Cold Forging Di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48-149 (2011), pp 953-956 (EI收录)[5] 王强,等. 钢带缠绕预应力模具与制造设备,制造技术与机床,2010(6),151-153[6] Qiang Wang, et al, Study on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ube Hydropierc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97-101 (2010), pp 166-169 (EI收录)[7] Qiang Wa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Winding Tension in Manufacturing Strip Wound Di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97-101 (2010), pp 162-165 (EI收录)[8] 王强、等,钢带缠绕预应力两面顶模具及其制造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8(4),40-42、46[9] 王鹏、王强、等,Belt型两面顶模具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分析及钢带缠绕数值模拟初探,人工晶体学报,2008,37(2),493-499 (EI收录)[10] 王鹏、王强、等,Marc在两面顶模具应力分析中的应用,人工晶体学报,2008,(37)1,162-166 (EI收录)[11] 来小丽、王强、等,钢带缠绕预应力模具缠绕层数的确定方法,塑性工程学报,2008,(15)3,152-156 (EI收录)

林晨晨。学位论文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的作者为林晨晨,学位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扬州大学,导师是程结晶,王前。主要讲述了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智慧服务走入人们的生活,智能技术在高校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也大放异彩,各式各样新型的智慧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户。

扬州大学王铭博士论文发表

让敌人的人都是人体上市采访采访现场得到许多新的知识这是反对法古调单弹阅读题单通道太多人的甚至现在我热衷认为让我在我认为这日子天天嚷嚷认为我玩我玩我吞吞吐吐相信我太小我认为人才人都超导体人次特点是我吸热鹅鹅鹅忐忑鹅鹅鹅额度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的地方孤孤单单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地对地导弹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点点滴滴

玉颗珊珊下月轮,-桂花从天而降,好象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殿前拾得露华新。-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至今不会天中事,-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淡淡的思乡之情 皮日休(834至883),晚唐著名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湖北襄阳人(一说襄阳竞陵人)。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七爱诗·房杜二相国》)。出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至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南行寓寿州。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镠(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 现存皮日休诗文,都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他对当时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政治,早就有所不满。他认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又说:“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今之官人也,以己为天下累,故人忧之。”(《鹿门隐书》)所以他肯定人民可以反抗暴君,国君如“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原谤》)。并指出孟子并不否定商汤、周武王的推翻当代暴君,“古之士以汤、武为逆取者,其不读《孟子》乎?”(《请孟子为学科书》)基于这种认识,所以论文主张“上剥远非,下补近失”(《文薮序》),不为空言;主张发愤著书,认为“昔者圣贤不偶命,必著书以见志,况斯文之怨抑欤!”(《九讽系述序》)论诗也特别重视美刺,反对浮艳,以为“乐府,盖古圣王采天下之诗,欲以知国之利病,民之休戚者也。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今之所谓乐府者,唯以魏、晋之侈丽,陈、梁之浮艳,谓之乐府诗,真不然矣”(《正乐府序》)。这与白居易诗论的精神相通。但他并非不重视才华,对李白诗的“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七爱诗·李翰林》)的雄奇风格,也予肯定。 皮日休的文章,如《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春秋决疑》、《鹿门隐书》等,都是有所为而作的。他的诗,包括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以《正乐府》10首、《三羞诗》3首为代表。《三羞诗》其二写人民所受征兵之苦,其三写人民遭旱蝗而流离饥饿之苦,《正乐府》的《卒妻怨》、《橡媪叹》、《贪官怨》、《农夫谣》、《哀陇民》写人民种种不同遭遇之苦,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他同情人民、抨击暴政的态度。另一种诗,走韩愈逞奇斗险的一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沈德潜说皮、陆“另开僻涩一体”(《唐诗别裁》)者即是。至于所谓“吴体”和回文等作,则大都缺乏现实内容。 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 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 皮日休是晚唐文坛上的古文巨擘,陆龟蒙在给他的和诗中说:“近者韩文公,首为开辟锄。夫子又继起,阴霆终廓如。搜得万古遗,裁成十编书”。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也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皮日休和陆龟蒙自认为隐士,别人也称之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蔽》和《笠泽丛书》中的小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前者说明了皮日休在古文运动中所,渔的作用,后者说明了皮日休在古文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二者都说明了皮日休在晚唐的文坛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编辑本段]《唐才子传》记载的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也。隐居鹿门山,性嗜酒,癖诗,号“醉吟先生”,又自称“醉士“;且傲诞,又号“间气布衣”,言已天地之间气也。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咸通八年礼部侍郎郑愚下及第。为著作郎,迁太常博士。时值末年,虎狼放纵,百姓手足无措,上下所行,皆大乱之道,遂作《鹿门隐书》六十篇,多讥切谬政。有云:“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又曰:“不思而立言,不知而定交,吾其惮也。”又曰:“古之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又曰:“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等,皆有所指云尔。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惧。乾符丧乱,东出关,为毗陵副使,陷巢贼中,巢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日休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令作讠韯文以惑众,曰:“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贼疑其衷恨必讥己,遂杀之。临刑神色自若,无知不知皆痛惋也。日休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自集所为文十卷,名《文薮》,及诗集一卷,《滑台集》七卷,又著《皮氏鹿门家钞》九十卷,并传。夫次韵唱酬,其法不古,元和以前,未之见也。暨令狐楚、薛能、元稹、白乐天集中,稍稍开端。以意相和之法渐废间作。逮日体、龟蒙,则飙流顿盛,犹空谷有声,随响即答。韩偓、吴融以后,守之愈笃,汗漫而无禁也。于是天下翕然,顺下风而趋,至数十反而不已,莫知非焉。夫才情敛之不盈握,散之弥八纮,遣意于时间,寄兴于物表,或上下出入,纵横流散,游刃所及,孰非我有,本无拘缚惉懘之忌也。今则限以韵声,莫违次第,得佳韵则杳不相干,岨峿难入;有当事则韵不能强,进退双违。必至窘束长才,牵接非类,求无瑕片玉,千不遇焉,诗家之大弊也。更以言巧称工,夸多斗丽,足见其少雍容之度。然前修有恨其迷途既远,无法以救之矣。[编辑本段]皮日休著作 唐‧皮日休,《文薮》,明正德庚辰(15年)吴门袁表刊本。 唐‧皮日休,《文薮》,明万历戊申(36年)吴门许自昌校刊本。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日本享和二年刊。 唐‧皮日休着,萧涤非、郑庆笃校注,《皮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唐‧皮日休、陆龟蒙撰,《松陵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皮日休诗文选注》唐 皮日休着 申宝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皮日休诗歌研究》王盈芬 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皮日休、陆龟蒙二三事迹新考〉尹楚彬 中国韵文学刊 1988:1 〈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缪钺 四川大学学报1955:2 〈论皮日休〉郑庆笃,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1 期刊论文 (一) 皮日休相关研究论文 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四川大学学报》,1955年二期,页123–136。 萧涤非,〈校点《皮子文薮》说明—兼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文史哲》,1958年一期,页1–6。 唐玲玲,〈皮日休简论〉,《华中师院学报》,1978年四期,页39–41。 郑庆笃,〈论皮日休〉,《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1年一期,页175–184。 郑庆笃,〈皮日休〉,《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页713–731。 刘扬忠,〈皮日休简论〉,《中国古典文学论丛》(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页186–205。 李庆年,〈关于皮日休的一些问题〉,《唐代文学论丛》(九),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页114–134。 缪钺,〈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历史研究》,1958年二期,页71–78。 郭义淦、郭义涛,〈皮日休籍贯考〉,《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五期,页115–122。 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学术月刊》,1979年八期,页69–70。 袁宏轩,〈皮日休死因探考〉,《山西师院学报》,1985年二期,页51–54。 吴松泉,〈〈题同官县壁〉非皮日休作〉,《南充师院学报》,1982年四期,页71–75 。 黄保真,〈论皮日休的文学思想〉,《学术月刊》,1982年五期,页57–60、69。 邵传烈,〈晚唐的抗争和激愤之谈—略论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杂文〉,《江海学刊》,1990年六期,页173–176。 颜玲,〈警世醒俗、剥非补失—读皮日休的箴、铭〉,《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六期,页47–50。 沈开生,〈皮日休同情人民和人民起义吗?〉,《北方论丛》,1982年二期,页35–40。 步近智,〈唐末五代皮日休、无能子、谭峭的进步思想〉,《历史教学》,1980年十二期,页7–10。 许苏民,〈一场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论皮日休的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江汉论坛》,1987年六期,页63–67。 王国轩,〈皮日休与晚唐儒学〉,《孔子研究》,1989年一期,页43–47。 王煜,〈晚唐皮日休的哲思〉,《中国文化月刊》,1989,页93–101。 (二) 其它论文 罗宗强,〈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文史知识》,1988年四期,页9–16。 四、 学位论文 王盈芬,《皮日休诗歌研究》,国立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3。 杨妙燕,《皮日休与陆龟蒙的散文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所硕士论文, 1993。 王怡心,《皮日休在晚唐文学中的地位》,国立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5。 江正宽,《皮日休的生平与思想—兼论其在唐宋之际思想变迁中的角色》,国立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1995。 刘翔飞,《唐人隐逸风气及其影响》,国立台湾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78。 以上是台湾的两篇关于皮日休的硕士论文所提供相关资料。 《原谤》原文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尚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 《原谤》译文 上天为百姓造福利,它的仁心可以说达到极点了!没有一样炙味的东西百姓不知道,没有一样便于使用的东西百姓不利用,没有一样使生活充裕丰富的东西百姓不去追求。即使这样,到了火热、阴雨的季节百姓就抱怨天,到了大寒时百姓也抱怨天,自己做了错事导致灾祸来临也抱怨天,自己不节俭导致贫穷也去怨恨天。这样看来,百姓对待天,不讲究仁,也算是达到极点了!对天尚且是这样,何况对待君主呢!何况对待鬼神呢!这样看来,对君主、对鬼神的怨恨诽谤,比对天要多上好几倍!做天下的帝王,做一国的国君,能够不慎重吗?所以有“不慈”的毁谤加在尧身上,有“不孝”的毁谤加在舜身。这些人实在不知道,尧的仁慈之心覆盖整个天下,而不仅仅在于对待自己的儿子;舜的孝心润泽万代人,而不仅仅在于对待自己的父亲。啊!尧、舜是伟大的圣人,百姓尚且要去毁谤他们;后世那些在天下称君称王的人,有谁不行尧、舜那样的政,那么百姓掐住他的喉咙,揪住他的脑袋,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一点儿也不过分。[编辑本段]皮日休诗作名篇 【橡媪叹】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钓侣】 「唐」皮日休 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题蔷薇】 「唐」皮日休 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 可怜细丽难胜日,照得深红作浅红。 【润卿鲁望寒夜见访,各惜其志,遂成一绝】 「唐」皮日休 世外为交不是亲,醉吟俱岸白纶巾。 清风月白更三点,未放华阳鹤上人。 【奉和鲁望玩金鸂鶒戏赠】 「唐」皮日休 镂羽雕毛迥出群,温黁飘出麝脐熏。 夜来曾吐红茵畔,犹似溪边睡不闻。 【友人许惠酒以诗征之】 「唐」皮日休 野客萧然访我家,霜威白菊两三花。 子山病起无馀事,只望蒲台酒一车。 【寒夜文宴润卿有期不至】 「唐」皮日休 草堂虚洒待高真,不意清斋避世尘。 料得焚香无别事,存心应降月夫人。 【汴河怀古二首】 「唐」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唐」皮日休 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 怪来烟雨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 【咏蟹】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金钱花】 「唐」皮日休 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 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玉颗珊珊下月轮,-桂花从天而降,好象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殿前拾得露华新。-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至今不会天中事,-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上海大学王强博士论文发表

高分子材料专家牛人很多,我介绍些院士你认识认识:周其凤——中科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现任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曹镛教授,1998年至现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室主任。200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徐 僖教授,1921年1月出生,江苏南京人,我国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程镕时教授,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江苏宜兴人。194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研究部。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江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高分子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毛炳权院士,高分子化工专家。广东省东莞市人。1933年11月2日出生。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北京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已故院士:我国高分子物理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前所长钱人元先生于2003年12月6日因患胰腺癌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6岁.钱人元先生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是我国高分子物理、有机固体的奠基人之一。从1956年起,钱先生就一直在化学研究所工作,12月16日,化学研究所将新建成的分子大楼的一间会议室开辟为钱先生缅怀室,悼念这位在化学研究所工作了47年的科学家。颜德岳 中科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7年生于浙江永康。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65年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2002年获比利时Leuven天主教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和不规整聚合物的超分子组装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等分子结构参数及其与聚合反应条件之间的数学关系;利用不同聚合反应基团的活性差别,建立了用商品化的双组分单体原位合成AB2型中间体的方法大量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新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新型超支化聚合物;基于氧杂环单体的自缩合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带超支化“核”合聚氧化乙烯“臂”的两亲性多臂共聚物;进而提出了其分子堆砌模型和宏观分子自组装机理,在实验室实现了宏观尺度的分子自组装和结构不规整大分子的宏观自组装。王基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副董事长。王先生1964年9月华东化工学院石油炼制专业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拥有三十多年管理工作的丰富经验。自1984年11月至1993年6月,任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副厂长、代厂长、厂长;自1993年6月至1994年2月,任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自1994年2月至1998年4月,任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自1998年4月至2000年2月,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自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兼任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先生自2000年2月至2003年4月,任中国石化首届董事会董事,并任中国石化总裁;自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任中国石化总裁;在2003年4月当选为中国石化第二届董事会董事、副董事长。吴奇院士,我国著名的高分子物理学家,激光光散射领域的国际权威。何炳林,男,1918年生,广东番禺人。高分子化学家。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纳尔哥公司任高级有机化学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何炳林和夫人陈茹玉怀着强烈爱国心愿冲破诸多困难和阻挠,于1956年回国到南开大学化学系,任南开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化学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顾问;兼任青岛大学校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编委,《高分子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副主编,《离子交换与吸附》和《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主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介绍——霍金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这一天正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300年前阖然长逝的日子.伽利略是最先提出了惯性定律原理(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都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人,后来牛顿系统地归纳了这个定律(因此后人也叫它“牛顿第一定律”),使之成为一切力学定律的基石.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霍金的成就与这几位前辈相比又如何呢?他有资格跻身科学名人堂吗?让我们从他在学术界的第一次亮相看起: 1970年,28岁的霍金和彭罗斯(R. Penrose)合作,证明了“奇点定理”: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必然从一个“奇点”开始.为此,他们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贡献——对黑洞性质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论——论重要程度虽赶不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但是足以为他在科学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论,整合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领域,自成体系,使他能与创立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与量子力学的成功结合)的科学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论都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但是只有霍金发现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它不能告诉我们宇宙起源的细节.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出的结论,所有的物理理论(包括它自己在内)都将在宇宙的开端处失效.显然,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部分”理论,所以奇点定理真正所显示的是,在极早期宇宙中有过一个时刻,那时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考虑用20世纪另一个伟大的“部分”理论——专门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来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档被迫从对极其巨大范围的理论研究转到对极其微小范围的理论研究. 恰好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的微型天体可作为研究对象.正如霍金后来回忆的:“研究黑洞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同时理解大爆炸奇点,因为他们之间实在是太相似了.”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黑洞问题. 【名词解释 黑洞:一颗内部燃烧尽了的大质量恒星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外壳不断向中心坍塌缩小,最后就会形成致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实体微粒,它们的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几乎是无穷大,由于具有强大的引力,物体只要靠近这个微粒,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住,连每秒传播30万千米的光也不能幸免.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信号能够从黑洞的作用范围内传出,这个作用范围的界限被称为“视界”,人类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形——对于观测者来说,那就是漆黑一片——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来.】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时间可能产生像质子那么小(半径10-13厘米)的重约十亿吨的“太初黑洞”,它们的寿命大约和宇宙年龄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尔(B. Carter)等人严格证明了“黑洞无毛定理”:“无论什么样的黑洞,其最终性质仅由几个物理量(质量、角动量、电荷)惟一确定”.即当黑洞形成之后,只剩下这三个不能变为电磁辐射的守恒量,其他一切信息(“毛发”)都丧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戏称这特性为“黑洞无毛”. 华裔著名物理学家介绍 吴有训 吴有训先生于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该年底吴有训赴美,1922年初进入芝加哥大学.其时,著名物理学家A��H��康普顿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该校教授,该年5月康普顿发表了解释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频率改变现象(后称康普顿效应)的论文.当时也研究这一现象的美国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谓“箱子效应”和“三次辐射”的理论,因此他极力反对康普顿的工作.吴有训先后以十几种元素为散射物质进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无法辩驳的事实对康普顿的理论给予了极大支持.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关注和承认.相关数据被一些国际著作引用.吴先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国外有的物理教科书,因尊重吴先生的工作而将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严济慈 严先生1923年赴法国留学,192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著名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但压电效应的定量数据的获得,是严先生深入研究并精确测量给出的.严济慈的导师是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他是居里夫妇的好朋友.玛丽��居里夫人对严先生的研究非常支持,并把四十年前居里用过的石英晶体样品借给了严济慈.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对严济慈也非常赏识,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严先生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了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其反效应具有各向异性、饱和现象以及瞬时性等特性,扩充发展了居里的理论.1927年法布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在就职仪式上他宣读了他的得意弟子---严济慈的博士论文.1931年严先生回国.1935年与著名物理学家F��约里奥—居里及卡皮察同时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赵忠尧 赵忠尧先生1927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受教于1923年诺贝尔奖得主密里根,1930年获博士学位.1979年丁肇中在西德同步幅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礼时,向十多个国家上百名科学家这样介绍赵忠尧:“这位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是指赵先生在研究密里根给出的第二个课题(第一个课题被赵先生拒绝了)“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时,测量到了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现象.所谓反常就是与当时比较公认的克莱因---仁科公式有很大出入,即只有在轻元素上的散射才符合而在通过重元素时相差很大,如当硬γ射线被铅散射时吸收系数比公式结果大了约40%.由于密里根相信克莱因---仁科公式的结果,而对赵先生的结果不甚相信,以至将论文搁置了2个多月.后来由于鲍文教授十分了解赵先生的工作,向密里根作了保证,文章才于1930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发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赵忠尧发现γ射线被铅散射时,除康普顿散射外,伴随着反常吸收还有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出现.由于当时所用的方法不能显示详细的机制,只能断定这两种现象不是由于核外壳层电子而是由于原子核所引起的.事实上,反常吸收是由γ射线在原子核周围产生正负电子对而减少的结果,而特殊辐射就是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碰撞湮没而产生二个(或二个以上)光子的湮没辐射. 王淦昌 丁肇中先生说过:“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能留名学史上的有赵忠尧和王淦昌先生等.” 王先生1930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师从迈特纳,他先后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有幸听过玻恩、米泽斯、海特勒、诺特海姆、弗兰克、薛定谔以及德拜等人的课.1933年26岁的王先生完成博士论文《ThB+C+C11的β谱》,年底由著名物理学家冯��劳厄、玻登斯坦以及迈特纳等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审查并通过了王淦昌的博士论文.1934年1月王淦昌参观了卡文迪许实验室,拜会了卢瑟福、查得威克等物理学家.1934年4月回国. 王先生的科学贡献主要有: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利用宇宙线研究了μ介子衰变特性;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获1982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王先生参与了我国两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 钱学森(1911—),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当时美国唯独加州理工学院有一所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是匈牙利著名学者冯��卡门(也译为冯��卡曼).冯��卡门早年也是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是麦克斯��玻恩的好朋友及合作伙伴之一.后来,卡门专门研究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成为在这两方面极富盛名的权威.1936年秋,钱先生慕名到加州访问卡门.卡门对钱学森敏捷而又富于智慧的思维非常欣赏,建议钱学森到他这里来读博士学位.从此钱学森在卡门指导下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中国学生赢得了卡门的特殊感情,除钱先生外,他还培养出了林家翘、钱伟长及郭永怀等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他常说:“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匈牙利,一个是中国”. 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1933-1945年间在《航空科学》、《应用力学》等杂志发表8篇论文,推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等许多开创性工作.1945年卡门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团长,授少将军衔,钱学森任顾问团火箭组组长,上校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当局高度评价钱学森的工作,认为他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卡门更是器重他的得意门生,称他为火箭方面最得力的专家.钱学森几经磨难1955年才得以回国,为新中国火箭、导弹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91年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中国实验物理学家,浙江省吴兴县.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进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2年底赴里昂等待乘船回国,由于太平洋航线中断,他滞留里昂大学任教,1944年和1947年起先后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奖金.194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历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副局长、局长,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6—1978年任副秘书长、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8—1984年任副院长;1955年受聘为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特邀顾问.1956—1978年还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1年起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被选为理事长.1978年被遴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6月28日0时28分于北京病逝,终年79岁. 钱三强1948年回国后培养了一批从事研究原子核科学的人材,建立起中国研究原子核科学的基地.1955年起参加了原子能事业的建立和组织工作,将近代物理所改建为原子能研究所, 领导并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发展以及有关科技工作的开展,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计划和学术领导都做出了贡献. 1937年,钱三强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留法公费生.夏到达巴黎,当时正在法国参加会议的严济慈亲自将他介绍给了伊莱娜��居里.伊莱娜��居里和约里奥��居里人称“小居里夫妇”.钱三强进入居里实验室后,尽量多干具体的工作.除了自己的论文工作,有机会就帮助别人,目的是想多学一点实验本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钱三强说:“我比不得你们,你们这里有那么多人,各人各干各人的事.我回国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得会干才行.”就这样东问西问两年多的实验室工作使钱三强增加了丰富的知识和实际技能. 1939年希特勒军队占领法国,钱三强随同事想逃难,但未能成功.这时他的公费留学费用中断了,回国不能,留下又没有生计.在钱三强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不肯离开法国的约里奥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说:“既然是这样,那还是想法留下吧,只要我们自己能活下去,实验室还开着,就总能设法给你安排”.1943钱三强回到了巴黎继续在居里实验室做研究工作,直到回国.钱三强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凭他的卓越贡献已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1946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核乳胶研究铀裂变,发现了著名的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荣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约里奥曾说:“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核物理界一个重要工作.”1947年钱三强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一职. 1948年钱三强回国时小居里夫妇给他写的评语中说:“他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忱,并且聪慧有创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并由我们指导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最为优秀.我们的国家承认钱先生的才干,曾先后命他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的高职.他曾受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嘉奖.” “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在精神、科学与技术方面他具备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所应用的各种品德.” 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一书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学生中有四个很有才华的中国人;其中之一是黄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开甲和杨立铭. 彭桓武1915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爱丁堡大学随玻恩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底回国.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忆说:“我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是个矮小而强壮的小伙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赋出众...我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理论问题上出了一个错,错误找出来后,他非常沮丧,以致决定放弃科学研究,代之以为中国人民撰写一部大《科学百科全书》,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发现和技术方法.当我说到我以为这对单个人来说是个太大的任务时,他回答道,一个中国人能做10个欧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为爱尔兰都柏林薛定谔高级研究院的教授,作为亥特勒(W.Heitler)的继任,...我想彭是得到欧洲教授职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几年以后他决定回中国,在走以前他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苏格兰西北高地的尤拉浦尔去,我们在那里度假.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几天.然后他离开了我们再没见过他,他也没写信来.”玻恩说:“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干外是很单纯的,外表象一个壮实的农民.”从玻恩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他对这位倔强的中国北方小伙子的喜爱欣赏与想念.彭先生在英国时与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由于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1945年与玻恩分享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支杜加尔---布列斯班奖.回国后继续进行核物理研究,对分子结构提出了以电子键波函数为基础的计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领导下邓稼先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合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为中国核物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 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 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8—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 石 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48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授证书.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γ”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丁肇中(1936—),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 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发现J/Ψ粒子),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1987年)、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年) 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年)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曾获得过许多奖章,如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质奖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仪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数学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学期刊的编委.

霍金 1970年,28岁的霍金和彭罗斯(R. Penrose)合作,证明了“奇点定理”: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必然从一个“奇点”开始。为此,他们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贡献——对黑洞性质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论——论重要程度虽赶不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但是足以为他在科学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论,整合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领域,自成体系,使他能与创立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与量子力学的成功结合)的科学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论都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但是只有霍金发现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它不能告诉我们宇宙起源的细节。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出的结论,所有的物理理论(包括它自己在内)都将在宇宙的开端处失效。显然,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部分”理论,所以奇点定理真正所显示的是,在极早期宇宙中有过一个时刻,那时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考虑用20世纪另一个伟大的“部分”理论——专门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来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档被迫从对极其巨大范围的理论研究转到对极其微小范围的理论研究。 恰好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的微型天体可作为研究对象。正如霍金后来回忆的:“研究黑洞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同时理解大爆炸奇点,因为他们之间实在是太相似了。”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黑洞问题。 【名词解释 黑洞:一颗内部燃烧尽了的大质量恒星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外壳不断向中心坍塌缩小,最后就会形成致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实体微粒,它们的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几乎是无穷大,由于具有强大的引力,物体只要靠近这个微粒,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住,连每秒传播30万千米的光也不能幸免。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信号能够从黑洞的作用范围内传出,这个作用范围的界限被称为“视界”,人类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形——对于观测者来说,那就是漆黑一片——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来。】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时间可能产生像质子那么小(半径10-13厘米)的重约十亿吨的“太初黑洞”,它们的寿命大约和宇宙年龄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尔(B. Carter)等人严格证明了“黑洞无毛定理”:“无论什么样的黑洞,其最终性质仅由几个物理量(质量、角动量、电荷)惟一确定”。即当黑洞形成之后,只剩下这三个不能变为电磁辐射的守恒量,其他一切信息(“毛发”)都丧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戏称这特性为“黑洞无毛”。 华裔著名物理学1、家吴有训 吴有训先生于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该年底吴有训赴美,1922年初进入芝加哥大学。其时,著名物理学家A•H•康普顿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该校教授,该年5月康普顿发表了解释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频率改变现象(后称康普顿效应)的论文。当时也研究这一现象的美国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谓“箱子效应”和“三次辐射”的理论,因此他极力反对康普顿的工作。吴有训先后以十几种元素为散射物质进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无法辩驳的事实对康普顿的理论给予了极大支持。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关注和承认。相关数据被一些国际著作引用。吴先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国外有的物理教科书,因尊重吴先生的工作而将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2、严济慈 严先生1923年赴法国留学,192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著名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但压电效应的定量数据的获得,是严先生深入研究并精确测量给出的。严济慈的导师是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他是居里夫妇的好朋友。玛丽•居里夫人对严先生的研究非常支持,并把四十年前居里用过的石英晶体样品借给了严济慈。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对严济慈也非常赏识,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严先生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了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其反效应具有各向异性、饱和现象以及瞬时性等特性,扩充发展了居里的理论。1927年法布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在就职仪式上他宣读了他的得意弟子---严济慈的博士论文。1931年严先生回国。1935年与著名物理学家F•约里奥—居里及卡皮察同时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3、赵忠尧 赵忠尧先生1927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受教于1923年诺贝尔奖得主密里根,1930年获博士学位。1979年丁肇中在西德同步幅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礼时,向十多个国家上百名科学家这样介绍赵忠尧:“这位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是指赵先生在研究密里根给出的第二个课题(第一个课题被赵先生拒绝了)“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时,测量到了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现象。所谓反常就是与当时比较公认的克莱因---仁科公式有很大出入,即只有在轻元素上的散射才符合而在通过重元素时相差很大,如当硬γ射线被铅散射时吸收系数比公式结果大了约40%。由于密里根相信克莱因---仁科公式的结果,而对赵先生的结果不甚相信,以至将论文搁置了2个多月。后来由于鲍文教授十分了解赵先生的工作,向密里根作了保证,文章才于1930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发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赵忠尧发现γ射线被铅散射时,除康普顿散射外,伴随着反常吸收还有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出现。由于当时所用的方法不能显示详细的机制,只能断定这两种现象不是由于核外壳层电子而是由于原子核所引起的。事实上,反常吸收是由γ射线在原子核周围产生正负电子对而减少的结果,而特殊辐射就是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碰撞湮没而产生二个(或二个以上)光子的湮没辐射。 4、王淦昌 丁肇中先生说过:“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能留名学史上的有赵忠尧和王淦昌先生等。” 王先生1930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师从迈特纳,他先后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有幸听过玻恩、米泽斯、海特勒、诺特海姆、弗兰克、薛定谔以及德拜等人的课。1933年26岁的王先生完成博士论文《ThB+C+C11的β谱》,年底由著名物理学家冯•劳厄、玻登斯坦以及迈特纳等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审查并通过了王淦昌的博士论文。1934年1月王淦昌参观了卡文迪许实验室,拜会了卢瑟福、查得威克等物理学家。1934年4月回国。 王先生的科学贡献主要有: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利用宇宙线研究了μ介子衰变特性;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获1982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王先生参与了我国两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5、钱学森 钱学森(1911—),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当时美国唯独加州理工学院有一所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是匈牙利著名学者冯•卡门(也译为冯•卡曼)。冯•卡门早年也是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是麦克斯•玻恩的好朋友及合作伙伴之一。后来,卡门专门研究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成为在这两方面极富盛名的权威。1936年秋,钱先生慕名到加州访问卡门。卡门对钱学森敏捷而又富于智慧的思维非常欣赏,建议钱学森到他这里来读博士学位。从此钱学森在卡门指导下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中国学生赢得了卡门的特殊感情,除钱先生外,他还培养出了林家翘、钱伟长及郭永怀等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他常说:“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匈牙利,一个是中国”。 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1933-1945年间在《航空科学》、《应用力学》等杂志发表8篇论文,推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等许多开创性工作。1945年卡门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团长,授少将军衔,钱学森任顾问团火箭组组长,上校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当局高度评价钱学森的工作,认为他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卡门更是器重他的得意门生,称他为火箭方面最得力的专家。钱学森几经磨难1955年才得以回国,为新中国火箭、导弹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91年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6、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中国实验物理学家,浙江省吴兴县。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进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2年底赴里昂等待乘船回国,由于太平洋航线中断,他滞留里昂大学任教,1944年和1947年起先后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奖金。194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历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副局长、局长,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6—1978年任副秘书长、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8—1984年任副院长;1955年受聘为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特邀顾问。1956—1978年还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1年起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被选为理事长。1978年被遴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6月28日0时28分于北京病逝,终年79岁。 钱三强1948年回国后培养了一批从事研究原子核科学的人材,建立起中国研究原子核科学的基地。1955年起参加了原子能事业的建立和组织工作,将近代物理所改建为原子能研究所, 领导并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发展以及有关科技工作的开展,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计划和学术领导都做出了贡献。 1937年,钱三强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留法公费生。夏到达巴黎,当时正在法国参加会议的严济慈亲自将他介绍给了伊莱娜•居里。伊莱娜•居里和约里奥•居里人称“小居里夫妇”。钱三强进入居里实验室后,尽量多干具体的工作。除了自己的论文工作,有机会就帮助别人,目的是想多学一点实验本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钱三强说:“我比不得你们,你们这里有那么多人,各人各干各人的事。我回国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得会干才行。”就这样东问西问两年多的实验室工作使钱三强增加了丰富的知识和实际技能。 1939年希特勒军队占领法国,钱三强随同事想逃难,但未能成功。这时他的公费留学费用中断了,回国不能,留下又没有生计。在钱三强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不肯离开法国的约里奥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说:“既然是这样,那还是想法留下吧,只要我们自己能活下去,实验室还开着,就总能设法给你安排”。1943钱三强回到了巴黎继续在居里实验室做研究工作,直到回国。钱三强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凭他的卓越贡献已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1946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核乳胶研究铀裂变,发现了著名的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荣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约里奥曾说:“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核物理界一个重要工作。”1947年钱三强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一职。 1948年钱三强回国时小居里夫妇给他写的评语中说:“他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忱,并且聪慧有创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并由我们指导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最为优秀。......我们的国家承认钱先生的才干,曾先后命他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的高职。他曾受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嘉奖。” “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在精神、科学与技术方面他具备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所应用的各种品德。” 7、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一书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学生中有四个很有才华的中国人;其中之一是黄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开甲和杨立铭。 彭桓武1915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爱丁堡大学随玻恩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底回国。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忆说:“我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是个矮小而强壮的小伙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赋出众...我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理论问题上出了一个错,错误找出来后,他非常沮丧,以致决定放弃科学研究,代之以为中国人民撰写一部大《科学百科全书》,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发现和技术方法。当我说到我以为这对单个人来说是个太大的任务时,他回答道,一个中国人能做10个欧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为爱尔兰都柏林薛定谔高级研究院的教授,作为亥特勒(W.Heitler)的继任,...我想彭是得到欧洲教授职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几年以后他决定回中国,在走以前他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苏格兰西北高地的尤拉浦尔去,我们在那里度假。...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几天。然后他离开了我们再没见过他,他也没写信来。”玻恩说:“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干外是很单纯的,外表象一个壮实的农民。”从玻恩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他对这位倔强的中国北方小伙子的喜爱欣赏与想念。彭先生在英国时与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由于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1945年与玻恩分享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支杜加尔---布列斯班奖。回国后继续进行核物理研究,对分子结构提出了以电子键波函数为基础的计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领导下邓稼先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合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为中国核物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8、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 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 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8—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 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48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授证书。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 9、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10、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γ”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丁肇中 丁肇中(1936—),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 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发现J/Ψ粒子),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1987年)、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年) 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年)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曾获得过许多奖章,如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质奖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仪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数学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学期刊的编委。

在写作国际金融论文的过程中,引用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是否规范,能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金融类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 [1]姚建军.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跨越式发展-广州市商业银行的实践[J],中国金融,2002,185:7-9. [2]甘当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8-22. [3]土晓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探析[J],北方经济,2007,192.21-23. [4]李红.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5]雷蒙德·戈德司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3-29. [6]李宝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分析[J],商务现代化,2006,585:11-15 [7]刘元.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与定位回归[J],中国金融,2005,21:37-42. [8]李贞彩.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9]颜伟.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探析[J],市场周刊,2005,8:93-94. [10]陈阳.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4. [11]Gouteron.S.andD.Szpiro.ExcessMonetaryLiquidityandAssetPriceBankofFrance.Workingpaper,2005,No.131:1-53. [12]Ferguson.SomeFurtherInvestigationofDemandandSupplyFunctionforMoney.JournalofFinance,1964,Vol.19,No.2:27-37. [13]Fisher.Irving.TheDebt-DeflationTheoryofGreatDepressionsEconometri-cal,1933.6:47. [14]Laidler.DavidE.W.“KarlBrunner'SMonetaryEconomicsAnAppreciation”.The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1991,Vol.23,No.4:90-99. [15]Gurley.J.G.andE.S.Shaw.MoneyinaTheoryofFinance.TheBrookingsInstituti-on,Washington,D.C.1960.127-133. [16]William.AssetPriceBubblesandMonetaryPolicy.WebsiteofReserveBankofAustralia,1997.23-26. [17]Holmes.A.OperationalConstraintsontheStabilizationofMoneySupplyGrowth.FederalBankofBostonControllingMonetaryAggregates,1969.34-40. [18]Friedman.M.MoneyandtheStockMarket.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8,Vol.96,No.2:35-37. [19]陈小宪.风险资本市值-中国商业银行实现飞跃的核心问题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57-62. 二: [1]段正旺,王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中国金融,2003,22. [2]人行湟源县支行课题组.信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关键.青海金融,2003,01. [3]刘维奇,高超.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中国软科学,2006,12. [4]燕平.竭城助推小企业.中国金融家,2009,02:103 [5]小丽.小企业的十大生存之道.质量探索,2009,07:61-62 [6]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中小企业贷款障碍与对策研究.金融研究,1999,12. [7]小丽.小企业的十大生存之道.质量探索,2009,07:61-62 [8]七类农业小企业可获农发行重点支援.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11:211 [9]杨思群.小企业金融:理论和政策.财贸经济,2000,03. [10]迟宪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吉林大学,2007 [11]刘慧萍.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9,05:61-63 [12]农发行重点支援七类农业小企业.农家顾问,2009,06:10究,2003 [13]陈及,王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选择.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04. [14]蔡根生,李衍彬.中小企业贷款难在何处.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07. [15]AndersonandAndreasen.VolatileVolatilities[J].Risk.2002.163-168. [16]AndersenandBrotheton-Ratcliffe.ExtendedLiborMarketModelswithstochasticvolatility[J].TheJournalofputationalFinance.2005.1-40. [17]AndersenandPiterbarg.. [18]Black.ThePricingofmodityContract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167-179. [19]Heston.AClosed-FormSolutionforOptionswithStochasticVolatilitywithApplicationstoBondandCurrencyOptions[J].TheReviewsofFinancialStudies.1993.327-343. [20]GlassermanP.,B.YuLargesamplepropertiesofweightedMonteCarloestimations[J].OperationResearch.53.2005.298-312. 三: [1]巴曙松、王璟怕、杜婧.从微观审慎到巨集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5:83-89. [2]顾海兵.巨集观金融预警系统的构架简析[J].法观经济研究,1999,11:16-19+25. [3]陈雨露、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巨集观金融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赖娟.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1. [5]包全永.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模型研究[J].金融研究,2005,8:72-84. [6]陈松林.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J].经济科学,1997,3;28-36. [7]陈雨露、马勇.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方法及在巨集观审慎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1:59-71. [8]曹凤岐.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57-66. [9]高国华,潘英丽.银行系统性风险度量--基于动态CoVaR方法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12:1753-1759. [10]高国华,潘英丽.基于资产负债表关联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40:162-168 [11]EltonT.Gruber,BlakeBollerslev.Generalizedautoregressiveconditionaleteroskedasticity.JournalofEconometrics,2007,31:307-327. [12]Friend,Crockett,Blume.MutualFundsandOtherInstitutionalInvestors.JournalofFinance,1970,239:53-64. [13]VeimasitR,CheneyVerbeek.Eliminatinglook-aheadinevaluatingpersistenceinmutualfundperformance.JournalofEmpiricalFinance,1982,8:345-373. [14]Chang,E,W.Lewellen.Markettimingandmutualfundinvestmentperformance.JournalofBusiness,1984,571:57-72. [15]MausserHandRosenD.Efficientrisk/returnfrontiersforcreditrisk.AlgoResearchQuarterly,1999,24:35-47. [16]RichardRoll.AcritiqueoftheAssetPricingTheoryTest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7,7:129-176. [17]GrinblattCheng,TitmanWort.AreThereHotHandsamongMutualFundsHousesinHongkong.JournalofBusinessFinance&Accounting1994,1-2:103-135. [18]Land *** an,ZinoviyandEmiliano.Tailconditionalexpectationsforellipticaldistributions.NorthAmericanActuarialJournal,2002,7:55-71. [19]李华,许有志,佘元冠.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对我国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 [20]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1]压亚明,穆荣平,李金生.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实力测度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 136?143 [22]刘力钢,隋鑫,安曼.高技术企业知识创造与可持续竞争优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0?105 [23]胡小平,何建敏.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评价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软科学,20093:10?14 [24]陈柳钦.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科学发展,20116 [25]金镭.高科技产业丛集发展动力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

扬州大学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你好!这里主要说一下5月同等学力申硕和10月在职联考的论文要求。二者答辩论文,各大院校一般都会要求不低于3万字数的,具体字数得根据所报考院校和专业来定的,你所就读的院校对毕业论文字数、格式、抄袭率都应该有一个文字性的说明,请进一步落实一下。其中5月同等学力申硕答辩之前还需要按照规定发表一篇科研成果——在相关杂志上刊发需要3000字数左右的。

扬州大学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是面向现代大中型畜牧生产企业、兽医业务与管理、国家动物卫生、兽医卫生监督、动物药品生产与管理、动物检疫等部门,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一、培养目标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是面向现代大中型畜牧生产企业、兽医业务与管理、国家动物卫生、兽医卫生监督、动物药品生产与管理、动物检疫等部门,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目标要求为:1.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兽医现代化服务。2.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并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熟知国内兽医现状,了解国际兽医业发展动态和趋势。3.具备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能独立担负兽医科技服务、技术监督、管理与开发、项目规划与实施等各项工作。二、培养方式1.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在职学习的培养形式,集中在校学习的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2.学位论文实行专业学位点(学院)和导师共同负责制,并与市级以上兽医业务部门密切合作。学院负责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和必修环节,导师或导师小组(含兽医部门的业务骨干)负责指导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多不超过5年。实行学分制,按规定修满32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四、课程设置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18学分,选修课至少需要10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下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备注必修课程18学分自然辨证法外国语基础兽医学进展临床兽医学进展预防兽医学进展兽医法规234441 选修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管理学原理兽医临床检验预防兽医学实验技术细胞分子生物学高级生物化学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动物性食品有害物残留检测兽医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兽医公共卫生22222211222任选10学分五、必修环节1.文献阅读报告1学分2.专题报告1学分3.开题报告1学分4.论文工作中期报告1学分六、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辨1.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密切结合实际,针对技术服务、技术监督、业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或针对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问题进行选题,经指导小组认可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应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2.学位论文形式: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研究论文等。3.学位论文评价: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研究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进展,成果应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或对生产管理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4.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有关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七、学位授予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32学分以上,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兽医硕士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八、制定培养方案的说明本培养方案是根据全国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知道委员会《关于制定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扬州大学《关于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制定的。九、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基础兽医学进展4学分,64课时讲授兽医药理、毒理、生理、病理等研究新进展。临床兽医学进展4学分,64课时讲授兽医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预防兽医学进展3学分,48课时主要介绍动物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分离及培养特性、毒力因子、鉴定方法和致病特点,重点介绍动物病原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介绍动物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表面标志、功能分类和抗原识别及加工提呈机制,抗体结构及多样性的产生机制,体液免疫因子的作用机制,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及其编码分子与免疫应答的关系,免疫应答的调节,抗感染免疫,现代免疫学技术及其在病原鉴定和疫病诊断中的开发与应用。介绍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传播和流行规律,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畜禽重要疫病的特点以及诊断和控制措施,动物疫病的预测和监控,畜禽产品的检疫检验。兽医临床检验2学分,32课时讲授临床血液学、临床化学和临床酶学的原理和方法,临床检验的意义。预防兽医学实验技术2学分,32课时动物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常见的诊断和防制实验技术。

① 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有英语专业的博士点吗需要最新消息,想考离呼市近的大学的英语博士

内大英语在南区吧,没听说过博士点。你可以给招办或者学院办公室或者系办公室打电话问,电话网上有,打不接就多打几遍。

② 一个学校申请博士点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纲要》的有关规定,现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类别、学科范围及申报数额1、项目类别200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为:(1)博士点基金项目;(2)专项任务研究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5万元;专项任务研究项目经费由项目承担人自筹,自筹经费不低于3万元。2、学科范围项目申报的学科范围,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手册》“附录一:学科代码表(国标)”的学科分类,请写明每一申报项目的学科门类、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以便专家评审。3、申报数额专项任务研究项目的申报不限学校、不限数额。博士点基金项目限部委重点院校申报(名单详见附件),并采取限额申报的办法,你校申报博士点基金项目的限额为 项。二、申报条件1、博士点基金项目限有关重点院校文科博士学科点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在岗教师申报。2、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者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能获得非高校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费资助(3万元以上),预期成果可为有关部门和单位采纳。申报时须提供资助单位财务部门的经费资助证明。3、博士点基金的基础研究项目应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并有利于学科建设;应用研究项目应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有独到见解,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对研究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项目,将优先考虑立项。4、凡作为第一负责人正在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尚未结项的教师,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只承担专项任务研究项目尚未结项的教师,不得申报本年度专项任务研究项目。5、申报课题名称不得与本人已获批准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相同或为其中的子课题。三、在线申报程序1、4月15日前,项目申请人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 sinoss )”(以下简称社科网),下载《申请评审书》的WORD表格,按照本通知及《申请评审书》要求,设计项目论证。2、4月15日起,社科网《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网络版)将正式启用,请学校社科(科研)处按本通知有关要求,对申请者的资格和申报课题进行初审后,在线录入《申请评审书》,按有关要求填写审核意见后,在线确认项目申报;然后用A4纸打印《申请评审书》并按要求加盖公章。3、5月12日为学校科研处在线申报的截止日期。5月13日社科网将关闭在线申报窗口。4、各项目申报学校请按社科网的要求,提供本校社科(科研)处的公用E-mail地址1个,以备网上通讯评审使用。四、申报材料的报送1、5月13日起,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省属高校和其他部委高校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审核并在线确认、打出《200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一览表》1份并加盖公章,连同本单位的《申请评审书》(一式1份)一起,特快专递至: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129室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 钱选 同志收,邮编100875。2、受理邮寄申报材料的最后截止日期为5月20日,各申报单位应保证邮出的申报材料于此之前收到。从5月21日起,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将停止接受邮寄的申报材料,并开始进行申报材料汇总。申报材料报送的其他有关事项详见该中心的通知。3、需要同时报送项目结项材料的各申报单位,亦可于5月19-20日将项目申报材料一同派人送往上述地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如遇具体问题,请与我司科研处联系,联系人:魏怡恒,联系电话:010-6609-6895。附件:社科博士点基金项目申报学校名单

③ 中国计量学院有没有博士点如有分别是什么专业招生要求最好有链接!

没有博士点的,只有硕士点。但是有老师是博士后!我是计量毕业的,对这个消息还是有把握的

④ 怎样学校拥有硕士,博士点

高校获得硕士点,要有一定的条件和申报程序。 比如二级学科,也即某专业硕士点的主专要条件:一是属学术队伍,至少有4名以上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二是科学研究,要求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有2个以上相对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且近5年来科研成绩突出有一定数量的学术专著、论文、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三是教学与人才培养,学校在相应学科领域有比较丰富的培养本科生的成功经验,能够为硕士研究生开出较高水平的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设置合理,且教学质量较高。四是工作条件,能提供研究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所必备的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 五是管理工作,制度健全,管理人员落实等。

⑤ 考研要求是211或985的学校

简单点说,211,985代表的是学校的水平,211是重点,985是重点中的重点,研究生回院是指大学里专答门设置的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院,研究生院里会和本科一样分不同的专业,但是比本科的专业更细,自划线是某些大学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自主命题自主划线,不受国家线的影响,但是一般情况都是高出国家线,全国这样的院校有34所,当然都是985. 博士点是指该校有某个专业的博士教育资格,当然不是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有博士点,这个就比研究生专业更少了。一般有博士点的肯定有研究生点(就是硕士点),有硕士点的不一定有博士点,你要报哪个学校的研究生或者博士首先要确定那个学校有对应的点才可以。当然还有一些非院校的研究所之类的也是有硕士点博士点的。

⑥ 一般高校的博士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申请审批一次

原来国家学位委在这一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2005年审批了一批,后面的这一批一直等回到2013年,前后等答了八年。至从去年教育部换了教育部长后,大学学位点的审批年限定为三年,2017年刚审批公示了一批,估计最近要发文确认硕士博士点和新增硕博单位。下一批应该会在2020年省学位委向国家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2021年才会有批文下来。

⑦ 请问什么时候会宣布2007年新一批211工程的名单

2007年新增211大学的详尽分析 (一).遴选第一层次:(9个) 1. 现既无部属211,又无省属211的省:(4个) 宁夏 海南 青海 ***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宁夏大学 海南大学(或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青海大学 *** 大学,上述四校最有可能进入211的是宁夏大学(前提是211评选前四校不进行合并,现在看来合并是不可能了),宁夏大学是上述四校中唯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有3个博士点),并且实力大大超过其他三校拥有博士点是申请进入211的一个硬性条件,如果其他三校不合并(原来的关于海南大学的合并现在看来已不可能),将没有资格申请进入211。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虽有博士点,但是缺乏海南省的大力支持,因为海南省重点支持的是海南大学。宁夏大学虽实力不如其他省的竞争者,但是因为其全区至今无211大学,这应该是教育部“一省一校”原则下的国家政策照顾,就像贵州大学2005年一样进入211,这是其政策优势。据内部消息透露,本次4个211名额中有一个是从以上四校产生的,如果是那样的话,这所应该是宁夏大学。 2. 现有部属211,原有省属211,后因省属211被合并,现无省属211的省:(2个) 山东 浙江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消息,山东省推荐的高校是山东农业大学,从硬性指标来看,山东农业大学有一级博士点6个,并有博士点41个,还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可以说其实力是空前强大的,同时其又是具有100年历史的老校。原来山东省属211山东工业大学被山东大学合并,所以其理论上还有一个省属211的名额,由此可见,山东农业大学进入211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其不利方面是山东省已有3所部属211(山东大学<教育部>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 另外是浙江工业大学,其是浙江省除浙江大学外唯一一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0的大学,有博士点12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级重点学科21个,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实力也是十分强大的。况且,原来浙江省属211杭州大学被浙江大学合并,理论上也有一个省属211的名额。其不利方面是其博士点不多(才12个)。 3.现只有部属211,历史上一直无省属211的省:(3个) 甘肃 重庆 湖北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或重庆医科大学) 湖北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为教育部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甘肃省重点大学。其拥有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 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实力不容小觑。甘肃省省属211的名额也一直未用。但是,西北师范大学是师范类大学,而非综合性大学,又非教育部直属,学科面过窄。目前,已有9所师范类211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的6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已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以及省属的3所:南京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特别是2005年增加了华中师范大学进入211。 重庆市2005年推荐了西南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进入211,后来重庆医科大学败给了西南大学,西南大学进入211,随后,从重庆医科大学内部消息透露,重庆医科大学将于重庆直辖10周年之际即2007年6月并入重庆大学,那么,重庆医科大学将不会再度申报211。西南政法大作为老牌重点大学,一直对自己未进入211耿耿于怀,1978年,其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谣传: 07年共增加5所211学校 为 河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 此次增加为最后一批,以后不再增加211院校。 2007新增211大学 注:申办材料: 1、申请报告 2、《“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流程: 1)、高校提交申请报告,省教育厅厅务会议研究确定推荐高校名单,并向省 *** 提出推荐意见; 2)、省 *** 研究确定申报高校名单并商教育部对申请“211”的学校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由教育部会同省 *** ,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国家发改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目标和标准,地方和院校资金落实情况,以及中央专项资金的安排,进行综合平衡和审核,下达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立项批复。 申报条件: 1).申报高校应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条件和水平较高; 3).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一).遴选第一层次:(9个) 1.现既无部属211,又无省属211的省:(4个) 宁夏 海南 青海 ***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宁夏大学 海南大学(或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青海大学 *** 大学 上述四校最有可能进入211的是宁夏大学(前提是211评选前四校不进行合并,现在看来合并是不可能了),宁夏大学是上述四校中唯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有3个博士点),并且实力大大超过其他三校拥有博士点是申请进入211的一个硬性条件,如果其他三校不合并(原来的关于海南大学的合并现在看来已不可能),将没有资格申请进入211。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虽有博士点,但是缺乏海南省的大力支持,因为海南省重点支持的是海南大学。宁夏大学虽实力不如其他省的竞争者,但是因为其全区至今无211大学,这应该是教育部“一省一校”原则下的国家政策照顾,就像贵州大学2005年一样进入211,这是其政策优势。据内部消息透露,本次4个211名额中有一个是从以上四校产生的,如果是那样的话,这所应该是宁夏大学。 2.现有部属211,原有省属211,后因省属211被合并,现无省属211的省:(2个) 山东 浙江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消息,山东省推荐的高校是山东农业大学,从硬性指标来看,山东农业大学有一级博士点6个,并有博士点41个,还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可以说其实力是空前强大的,同时其又是具有100年历史的老校。原来山东省属211山东工业大学被山东大学合并,所以其理论上还有一个省属211的名额,由此可见,山东农业大学进入211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其不利方面是山东省已有3所部属211(山东大学<教育部>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 另外是浙江工业大学,其是浙江省除浙江大学外唯一一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0的大学,有博士点12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级重点学科21个,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实力也是十分强大的。况且,原来浙江省属211杭州大学被浙江大学合并,理论上也有一个省属211的名额。其不利方面是其博士点不多(才12个)。 3.现只有部属211,历史上一直无省属211的省:(3个) 甘肃 重庆 湖北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或重庆医科大学)湖北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为教育部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甘肃省重点大学。其拥有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 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实力不容小觑。甘肃省省属211的名额也一直未用。但是,西北师范大学是师范类大学,而非综合性大学,又非教育部直属,学科面过窄。目前,已有9所师范类211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的6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已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以及省属的3所: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特别是2005年增加了华中师范大学进入211。 重庆市2005年推荐了西南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进入211,后来重庆医科大学败给了西南大学,西南大学进入211,随后,从重庆医科大学内部消息透露,重庆医科大学将于重庆直辖10周年之际即2007年6月并入重庆大学,那么,重庆医科大学将不会再度申报211。西南政法大作为老牌重点大学,一直对自己未进入211耿耿于怀,1978年,其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司法部部属五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类国家级重点学科,另有6个省(市)部级重点学科。又是西部地区最早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有1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10个为法学博士点)。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置单位,为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该校社会知名度较高,但是作为政法类的大学,其学科面过窄,局限性很大,况且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作为政法类大学刚进入211,这次进211有点难度。重庆市理论上有一个市属211名额,因为现在进入211的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都是教育部直属院校,重庆作为一个直辖市,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国家为打造长江中上游教育高地,肯定会有政策倾斜,但是2005年西南大学刚进入211,这次重庆再进211的可能性不太大。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因为湖北省的部属院校太多,湖北大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压制,生存空间受到了排挤,导致其无国家重点学科,无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有一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无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博士点才9个,太少,本来处于高教重地的武汉的他应该有很大发展的,一直以来,湖北省属211的名额都未用,原211院校武汉水利水电大学直属原水利水电部,原211院校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直属于国家测绘局,上述两校于2000年8月与湖北医科大学一起并入武汉大学,理论上湖北还有一个省属211名额,但是2005年湖北一省就有3所大学进入211,这已经引起了全国部分省份的不满,从湖北大学的实力等方面来看,其进入211不太可能。 (二).遴选第三层次: 现有部属211,但只有一所省属211的省:(11个) 北京 上海 天津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安徽 福建 湖南 四川 陕西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首都医科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湘潭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这个层次的高校,因为安徽,黑龙江,陕西2005年刚刚增加完211大学(分别是合肥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末进入>),这次再增加不太可能,实际上,上海是现有部属211,但有两所省属211(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被上海交通大学合并>)的省,不属于这一层次,但是其现在只有一所省属211(上海大学)。从各个方面来看,这些大学中最有可能进入211的是湘潭大学,一方面是实力,另一方面是政治优势。 (三).遴选第四层次: 现有部属211,同时又有多所省属211的省:(2个) 江苏 广东 对应省所推荐的大学:江苏大学(或扬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或深圳大学) 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是江苏省所进的2所省属211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广东省所进的2所省属211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后被上海交通大学合并)是上海所进的2所市属211大学,教育部的所谓“一省一校”原则(即省属的大学一省只能有一所大学进入211,而该省内的部属大学进211则没有数量限制)已经被打破,这层次的大学,因为该省已有2所省属211,不太可能再进211了。 综上所述,这次新增的211最有力的竞争者是(16所): 宁夏:宁夏大学 甘肃:西北师范大学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或河北大学) 山西:山西大学 内蒙:内蒙古农业大学 江西:江西财经大学 河南:河南大学 云南:昆明理工大学 湖南:湘潭大学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 四川:成都理工大学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福建:福建农林大学 其中最有可能成为211的应该是: 宁夏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湘潭大学

⑧ 哪里有康复医学的博士点就业如何报考要求如何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成为职场黑马,因其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心态平和广为用人单位称道。不少毕业生还创业成功,自己当起了老板。究竟秘诀在哪里?如何考察优质的高职类院校?有什么好的专业更值得推荐呢?听听以下毕分办主任的说法。 综合类 就业是报考的风向标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分办主任 孙洪涛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市场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合适人才。因此,就业是学校的生命线。建议考生在选报志愿时,充分预测报考的专业在你毕业时的就业形势,以便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如我们学校机械类、土木类、电气类的专业以及信息类、管理类的部分专业,就业形势持续看好,招生的分数也是居高不下。 考生在选择学校时不妨仔细考察该校是否有完整的就业工作体系。其中有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首先,学生入校后是否可以重新选择专业。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求学意愿,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潜能。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施行学业导师制。我校连年98%以上成功就业的经验说明,学业导师制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改进、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学生在能力、沟通、合作、勤奋、创新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素质。 最后,“个案式”就业指导对学生发展也具相当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重视。从我校实施的情况看,这能够切实提高就业的几率和质量。对求职失败的毕业生也能进行原因分析,帮助他们制订更加客观的“个体”就业方案,结合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医学类 专业设置“适销对路”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阎希青 在目前人才供需矛盾较突出的情况下,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比较乐观,我校已连续多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而且有些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良好的就业情况带动了招生市场,该校连续几年的生源情况都非常理想。 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意义非常。医学类专业设置可谓门目繁多,热门专业也在跟着市场走。我校首先在药学等专业试行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改革,先后对原有的药学、检验等传统优势专业进行了全面嫁接改造,停办了社会需求萎缩以及与卫生服务需求水平不相适应的专业,先后创办了放射治疗技术、口腔治疗技术、卫生信息技术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十多个“适销对路”的新专业,形成了以培养独具特色的医学技术类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专业群。对于这些专业发展背景,考生要考察清楚。 据分析,将来从事老年人医学人才十分走俏,保健医生、家庭护士、社区医疗人员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这都是良好就业的明显信号。 尽管医药类专业就业前景广为看好,但考生还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特点,热门未必适合自己。此外,还应对这个专业具体要做的工作做一个初步的了解,考量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兴趣来长期从事。 交通类 行业跨越式大发展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 刘军 副处长 交通建设目前正处于跨越式大发展阶段,整个行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基本形成了稳步递进的良好局面。从我校就业情况看,2004、2005年高职专科就业率都在92%、93%以上。 高职院校在教学和实训上更看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以我院为例,汽车系、公路系、管理系、机械系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都很好,求

⑨ 合工大建筑学为什么不申请博士点难道不能申请博士点具有怎样条件才能申请希望知道情况的人能说一下

有些时候不是想申请就能申请上的,需要钱的。

⑩ 大学里硕士点、博士点、院士分别指的什么还有重点学科是什么

博士点,也可称为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专业点。教育部官网指出:“从1995年开始,逐步实行新的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点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审核和批准。”

硕士点,是指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点增列以应用型硕士为主。

重点学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学术性科研机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学科,以实现人才和技术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这些专科被称为“重点学科”。

(10)申报博士点的条件扩展阅读:

一、重点学科具备的基本条件

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队伍:有在所在学科学术造诣高、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人才培养:培养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于全国同类博士点前列;

科学研究: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取得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承担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项目;

条件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居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能力和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先进手段;

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二、博士点与学位授予单位区别

学位授予单位是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依据法定职权批准可授予学位的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包含中央党校)。军队系统各级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的审定办法,由总政治部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

依据学位条例,内地任何单位要在某一学科专业授予学位必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并取得授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2月颁布的《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是审定各级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是否具备授予单位条件的重要依据。

扬州大学吴涛博士论文发表

陈传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8月19日出生。主要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现任软件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届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ACM会员,“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特邀编委,“中国进出口软件”杂志理事,国家高性能计算(武汉)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宇航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武汉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普通高校中青年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及地方多级专家库专家。指导博士后和博士生19人、硕士生100多名。完成基金项目、863项目、航天部项目、国家高性能计算基金项目、军口预研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大型横向项目等纵横向项目4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出版编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98篇。三大索引收录共90多篇。 覃中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博士研究生指导领域在华中科技大学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0810)中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081001),在武汉大学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12)中的信息安全(代码081220)。硕士研究生指导领域为软件工程(学科代码081280)中的网络软件开发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研究项目有1)可信计算平台,密码分析,安全密码部件设计;2)网络安全分析,SSL分析;现开发项目有1)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支付系统;2)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 肖来元,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1月出生。主要从事数字化技术与领域工程、IT项 目管理、软件服务与应用等相关方向的研究。现任软件学院副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研究课 题组成员,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工作领域主要涉及软件工程、机械 工程和力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过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信息获取与沟通、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基础、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方法等多门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并长期从事结构与传动装置的弹性动力学和计算机仿真以及数字化技术与领域工程的跨学科研究,指导研究生80余人。出版专著2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网络版电子教材1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负责1项国家科技攻关子项目,参与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成果奖2项。 沈刚,男,博士,教授。1990年及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分别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参与多项CIMS课题研究。1995年至1999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Electrical and Compter Engineering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99年9月至12月,在多伦多大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系作访问研究。1999年起,在加拿大Kerr Vayne Systems及美国Motorola公司工作,从事自动化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的研究及开发。2003年起,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双语课程。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期刊和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等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现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实时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数字通信网络和软件工程等方向。 刘云生,教授,博导。ACM(美国计算机协会)、IEEE(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高 级成员,中国安防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学位评审专家,国家、湖北省、浙江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特区科技顾问专家,湖北省科技 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武汉市政府经济技术顾问专家,湖北省暨武汉计算机学会软件专委主任,华中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兼职教授。曾 多次当选为IEEE ICDE (国际数据工程会议,世界三大顶级IT会议之一)、ISFST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分组主席,大会主席。作为我国最早的软件工作者之一,从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1982-85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 和 SST公司、ISSI公司进修,后正式聘为研究职员,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工程工作。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开始现代(非传统)数据库的研究开发,为其奠定了基础。1993-94年再次去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MIT作高访学者,进行主动、实时、内存数据库及其集成技术的研究,被我驻美使馆评价为“取得突出成果”。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非传统)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及其系统实现;嵌入式、移动、实时计算;实时数据集成管理与开发环境;软件方法学与工程技术;现代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先后指导博士后、博士30余人,硕士200余名。主持省部级以上各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索引等收录80多篇,被他人直接正式引用100多次;出版《现代数据库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特种数据库技术》(合著,科学出版社)等专著与教材6部。获国家(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二等奖、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8项;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次;梁亮胜科技贡献二等奖,优秀论文一、二等奖,优秀教材一、二等奖等10多项;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三育人”奖等各种奖20余次。 文远保,男 ,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70年开始在本校计算机系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1978年晋升为讲师,1983年去美国进修学习、1989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计算机及应用教研室副主任,校计算中心副主任,ASIC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仿真机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VLSI/ASIC设计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软件开发、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等。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ASIC设计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应用及实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完成的纵、横向项目包括863 CIMS 工程以及大型横向等科研项目20多项,多数为软件研究开发项目。在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50多人。 吴涛,男,博士,副教授,1972年出生,软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与质量保证、软件复用与产品化、软件病毒、三维造型技术等,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2005年赴新加坡主持软件外包项目开发;2006年参与863项目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车间动态调度理论与方法研究;2007年赴爱尔兰参加面向工业化的教育进修;2008年主持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03-2008年主持开发微软亚洲研究院资助项目2项,国防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率队获首届“花旗杯” 科技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首届微软“创新杯” 大赛全国三等奖,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高建生,男,副教授,工学硕士,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几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一 直从事对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从而积累了计算机设计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合成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出了简易计算机系统,该系统有自己设计 的指令集,系统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功能。教学环节中获得教书育人先进教师奖,也曾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研究中先后参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 材,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材,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科研中获得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的研究。 陈长清,男,工学博士,副教授,1969年7月出生。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7—1999/8在湖北省农业银行科技处工作,从事金融软件开发与维护,通讯系统的设计与维护。从2003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工作,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在英国Reading大学进修,2009年在IBM美国硅谷实验室进修。近年来在国际和国内的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数篇分别被SCI、EI和ISTP索引。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以及企业应用多项。获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各一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一项。现主要致力于数据库及软件工程相关领域技术的研究。 任宏萍,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86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软件助教进修班。2006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 M.Sc. i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 Networks。1980年毕业后留校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1997年去新加坡学习、工作。2007年返校。多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对象技术和基于网络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完成和主持完成多个纵、横向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其中包括863项目。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若干篇,合编著并出版教材3部。主讲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UML及建模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指导研究生若干名。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在新加坡工作期间,多次获的Singapore Public Sector WITs Conventions和TEMASEK理工学院授予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创新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对象技术, 基于WEB技术的软件研究与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网络信息安全。 陆永忠,男,博士,副教授。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9年至201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合作课题研究。曾经参与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软件工程、软计算及网络式软件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了70多 篇学术论文。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网络式软件开发及软件工程等课程,并在本课题组研究生范围内设置了专业特色培养计划,增设了人工神经网络与微粒群优 化、软计算及软件工程前沿新技术发展等新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更好地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黄立群,男,博士,副教授,1969年10月出生。1988.9至1992.7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电磁测量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9至1995.5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系统工程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95.9至1999.12,华中理工大学电信息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在武汉市东胡开发区管委会工作,2002年作为武汉市政府驻美国友好城市匹兹堡市代表,赴美国工作。2004年2月至今华中科技大学任教。1996获得ORACLE联合大学国际认证证书;2000.5至2000.6由国家外国专家局选派赴以色列参加国际企业管理交流,获国际认证证书。主持研究项目5项,参加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和九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参加其他科研项目12项。在《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电子科学学刊》、《华中理工大学学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十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移动计算、决策支持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研究。 卢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1964年5月出生。1982年9月~1986年6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7年6月就读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9月~2006年12月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图像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现职。主持和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包括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超分辨率卫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2001.7-200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性能计算中的快速算法及其应用研究”(2005.1-2007.12)等,目前在研项目是 “星上遥感图像智能信息处理与实时实现技术方案”(2006年国防科工委民用航天计划资助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编写网络视频教材一部。曾两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数值计算、图像信号处理、网络信息安全等。 邱德红,男,博士,副教授,1971年生。1993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获博士学位;200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2003-2004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研究。主要从事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等研究,主持和参与过国家自然基金、863项目和香港RGC基金项目和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共3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10篇被EI收录,1篇被ISTP收录,多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 方少红,女,博士,副教授,1968年8月出生。1989年武汉大学科技情报专业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97年原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职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2005年被评为副教授。持有DIALOG信息检索咨询员、IBM AIX系统管理员以及IBM DB2系统管理员等资格认证。2005至2007年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现负责在研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1项国家709计划子项目、参加在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5篇,参编出版教材3本。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2007年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图形图像处理、媒体信息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 薛志东,男,博士,副教授,1973年4月生。1997年7月于原华中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工作。在图像处理及生物信息学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博士后基金等的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发兴趣包括游戏及动画制作技术、图像及模式识别、生物信息学、Java软件开发等。 武剑洁,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4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中心,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期在武汉天喻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三维产品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2004年至今,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任教。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出版教材《软件测试技术基础》。在ICESS2008、CISP2008、PA200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EI和ISTP收录。主持和参与横纵向科研与教学项目多项。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产品设计CAD软件”、香港工业技术发展署资助项目“计算机辅助三维服装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移动传感器的主动式闭环测量规划理论与方法”等。参与湖北省精品课程、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教育部特色专业等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等。 李自力,男,博士,副教授,1965年5月生。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200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毕业,方向为多媒体信息处理,博士学位论文《虚拟现实中基于图形与图象的建模与绘制(G&IBMR)的研究》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中船重工集团第709所分站作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研究报告《虚拟海战场环境的建模与绘制及计算机生成兵力(CGF)的研究》。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任教,同时在电信系所办的东湖高新企业武汉鸿象信息技术公司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及研究,武汉鸿象信息技术公司创于1991年,是湖北省最早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及三维图形研究的公司。2009年9月 调入软件学院数字艺术系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及横向协作项目多项,内容涉及图像理与识别、虚拟现实与视景仿真。这些 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子的超导理论及验证”、“海底地形探测成像新技术研究”、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筑设计方案计算机三维动画辅助评 审系统”(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主持了横向协作项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三峡工程多媒体演示系统”、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工程截流视景仿真”、中船重工709所“HZC对抗视景仿真软件模块研制”。已在“Chi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通信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系统仿真学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SPIE等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被EI、SCI、STP收录十几篇。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与虚拟现实、多媒体信息处理、动漫与3D游戏技术、影视动画艺术。联系方式E-mail:。 刘小峰,男,博士,副教授,1974年8月出生。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预研纵向课题研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在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6篇,SCI收录2篇。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Web信息抽取、分布式系统、图像检索等。 万琳,女,博士,副教授,1975年1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之后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应用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在任教期间曾讲授计算机图形学、C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2000年“计算机图形学CAI”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2002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2-2003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4年“基于网络的自主型硬件虚拟实验环境构建”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教改项目“互动性数字逻辑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校工作期间,主持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863和国防预研纵向课题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的项目包括Mobile SVG在嵌入式设备上的浏览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诊断软件等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项目“清江流域水电综合信息集成系统”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SVG图形编辑软件、NAM(非对称逆布局)图像表示和处理软件、计算机故障诊断软件等3项软件著作权。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图像,在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胡雯蔷,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2000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信息所,获博士学位。博士其间曾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等多项横纵向项目。目前主持863康复机器人虚拟仿真课题及虚拟现实方向横向项目。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中国机械工程》、Proc. ICMA等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SCI、EI收录近10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机器人虚拟仿真、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 裴小兵,男,博士,副教授。1997年至2000年在深圳市邮电局工作,主要从事软件的研发与管理工作,负责开发了多个软件系统。2000年至2003年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从事光网络系列产品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工作,期间分别参与了TMN的研究与开发、MSTP系列产品的相关规划以及起草MSTP内嵌RPR技术规范等国标工作。2003年至200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期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等期刊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Data Engineering and Automated Learning等会议上发表十多篇论文。现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据挖掘,软件工程,信息网络及网络安全。 区士颀,男,博士。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4至1997年在武汉煤炭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1997至2000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装备与自动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在煤炭设计院工作期间完成了多项规划和设计任务。攻读硕士期间在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工作,研究内容为MIS系统中的车间派工调度软件模块。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为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的前沿技术——任意拓扑曲面的多分辨率建模技术。在《The Visual Comput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虚拟现实、动画技术、智能CAD、软件工程等。 苏曙光,男,博士,湖南临湘人,1975年7月出生,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航天科工集团目标与环境光电特性国防重点实验室技术顾问。1994.9~1998.7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7~2000.6工作于长虹电子集团;2000.9~2006.5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硕博连读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2篇,且多数被EI或ISTP全文收录。参与国家863科研两项,国防重点预研项目一项,主持和重要参与的横向项目主要有遥感高光谱图像处理系统、战场红外视景仿真系统、基于网络协作的战场动态场景模拟与虚拟测试平台、星上图像无损压缩系统等。目前研究方向和兴趣:(1)多媒体通信和视频编码(2)操作系统和中间件(3)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 曹华,男,博士。199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获学士学位;先后供职于深圳先科激光、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从事自动化设备设计、可编程控制器软件开发、光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2001年~2006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主持参与的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师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湖北应城盐业集团财务软件、GIS水务管理系统、远程IP Camera系统、硬盘视频监控系统、PCI视频切换矩阵卡、PCI报警卡,某国防视频网络加密系统预研课题等大中型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会议)发表论文10篇,其中 3篇被EI检索。现在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图像视频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多媒体信息安全,计算机视觉。 吕泽华,男,博士,1976年12月出生。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7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自控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国内权威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国家97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模糊计算、近似推理、数据挖掘等。

2023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博士论文答辩名单有:博士研究生,周密(指导教师:袁银男教授) 答辩委员会 主席:郑洪河教授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 委员:徐艳辉教授(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 金超教授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

答辩流程如下:

3.另外,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如果有任何问题需要及时沟通和解决,以保证答辩进程的顺利进行。

开场白:主持人宣布答辩开始,介绍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参加答辩的人员,以及答辩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学位论文报告:博士生进行学位论文报告,一般时间为30-40分钟,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答辩委员会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博士生的学位论文提出问题,主要是对研究内容、方法、结果、创新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价。

4. 答辩人回答问题:博士生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的问题,展示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5. 公开发言:其他参加答辩的人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博士生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6. 答辩委员会评议: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和答辩情况进行评议,最终决定是否通过答辩。

7. 结束语:主持人宣布答辩结束,祝贺博士生顺利通过答辩,颁发学位证书。

  • 索引序列
  • 扬州大学王强博士论文发表
  • 扬州大学王铭博士论文发表
  • 上海大学王强博士论文发表
  • 扬州大学博士论文发表要求
  • 扬州大学吴涛博士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