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核能科学与工程发表论文

核能科学与工程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核能科学与工程发表论文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 篇一 中国核电发展浅析 摘要: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首先陈述了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并提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核能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中国;核电;战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00-02 引言 中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已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能源、环境问题。能源发面,煤炭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为二百至二百二十年[1],中国面临煤炭枯竭的严峻形势不言而喻;环境发面,燃用各种化石燃料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的烟尘,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给。目前,由于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分别,造成水电电力不够稳定;而太阳能和风能在短期内又不可能在总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所以,核能是目前唯一达到工业应用、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2]。因此,本文从中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核电产业在中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了出中国核电发展战略措施。 一、中国核电发展的现状 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有11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执行,核电装机容量达到910万千瓦,占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1%[3],并且中国已形成广东、浙江、江苏三个核电基地。其中,秦山二期是中国自主设计、采购、建设、运营的核电机组,55项大型关键装置中,47项实现了国产化,标志著中国具有自主建设核电厂的能力[4]。同时,中国跨入了核电站出口国行列,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按国际安全标准自主设计、生产制造的核电站。中国在核电的科研、设计、建设、执行等方面还培养锻炼了一批专业人才,具有相对完整的核电人才队伍。 经过各个部门的努力,中国核电已形成规模化批量化发展格局 [5]。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已在核电站专案中得到应用,在积累二代技术储备和执行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还积极吸收安全性和经济性更高的三代核电技术。装置制造能力的提升,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核电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积累,为中国核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预计到2020年中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约为9.0亿~9.5亿kW,考虑到煤炭资源、运输能力、环境容量等承受力的制约,中国燃煤电厂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将由目前的70%下降到61%,而核电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的比重到2020年将达到4%,核电投运规模将达到4 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 600亿~2 800亿千瓦时。 二、中国核电发展存在的问题 核电在中国发展近三十年中,减少了近1亿多吨煤炭的生产及其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组织模式不清、标准体系落后、技术创新不足等各种问题。 1.核电发展缺乏长远和总体性规划,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核电标准化体系较低。核电产业的发展涉及国家的长期能源战略,对于正处于工业化程序中的中国,核电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而目前中国核电多国引进、多种堆型、多种技术、多类标准的现状难以确保中国核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核电发展经济性较低。核电站平均建成价比投资为1 742美元/千瓦,燃煤电站平均建成价比投资为889美元/千瓦,核电与煤电平均建成价比投资为1.94[3]。此外,与煤电相比,核电的上网电价也较高,这势必会减弱核电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3.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程序有待提高。由于中国核电起步较晚,关键的核心技术尚未实现实质性突破,没有完全实现百万级大容量核电机组,工程设计、制造的自主化。而且,近三十年来,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实际可行的核能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与其相适应的产业政策,在已建的专案上形成多种堆型、多国引进,客观上不利于核电国产化局面。 4.核电人才不足,缺乏技术创新。中国核电人才存在缺乏、断档现象。人才数量不足,人才专业结构比例失衡,核电人才流失、老化,而且中国高校培养能力有限。技术方面,具有自主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明显落后于国外核电发达国家。虽然核电装置国产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关键核电装置以及装置的关键部件国内仍无法制造。 5.天然铀缺乏,放射性废物管理欠佳。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量不足,且天然生产能力较低;此外,随着核电的发展,如何处理放射性废物也需要妥善解决。 三、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措施 1.完善核电产业总体性、长远性规划。中国应尽快制定出符合中国核电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努力做到统一堆型,统一标准,并将核电建设纳入电力的总体规划。同时,借鉴美国“小业主”型、法国“大业主”型、日本“供应商”式、韩国“一体化”等诸多核电产业组织模式型别,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核电产业发展模式,从而保证中国核电建设的布局更合理,保证核电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核电经济性,加大核电的资金投入。核电与煤电经济性相比,具有建成价比投资高的特点;与国内电网电价相比也没有优势。因此,实现核电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努力控制核电站工程造价,提高核电厂负荷因子,在电价中体现环保折价,使核电站在经济发达、能源短缺和运输紧张的地区与煤电相竞争,这是中国核电发展的根本出路。此外,资金不足是制约中国核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中国必须加大对核电发展的资金投入,以保证中国核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速核电国产化和自主化程序。提高中国核电自主化、国产化,必须坚持先进科技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引进百万千万级压水堆,时刻关注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在第二代核电技术完善和成熟的基础上启动第三、四代核电技术。不断提高核电的国产化水平,促进中国核电产业的优化升级,从而保障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培养核电人才,加强核电技术创新。为了早日实现中国核电产业的腾飞,我们必须抓紧培养一批高阶核电技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同时,重视职工的在岗职位培训,努力建造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核电人才队伍。在技术创新方面:第一,要提高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第二,改进核废物处理技术,防止核扩散,努力实现核燃料回圈;第三,开发新的堆型,坚持采用热堆―快堆―聚变堆的三步方针,在保证新堆型安全性、经济性的基础上,争取使新堆型稳步发展并逐步形成中国的核能主力,同时加快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程序。 5.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足够的天然铀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积极探明中国天然铀储量,确保天然铀的可持续供应。同时,加强技术创新,以防止放射性废物的泄露甚至实现废物再利用。 结语 经过长期的发展,核能已在中国初具规模。作为解决能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的替代能源,核电已与火电、水电形成了中国电力的三大支柱。尽管如此,核电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急需解决。为此我们要充分吸收总结核电产业三十年中的发展经验和不足,统筹规划核电的发展,加速自主化国有化程序,培育核电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电的经济性,以保证中国核电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景继强,栾洪为.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与中国核电发展之路[J].东北电力技术,2008,***2***. [2]杨旭红,叶建华,钱虹,薛阳.中国核电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J].上海电力,2007,***6***. [3]邹树梁.中国核电经济性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祁恩兰.中国核电发展的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2005,***4***. [5]叶奇蓁.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1***. [6]杜国功,杜国用.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山东经济,2009,***3***.[责任编辑 安世友] 篇二 核电工程物资管理 摘要核电工程物资占到总投资55%左右,价值高,数台机组的物资采购价格高达百亿人民币;***1***种类繁杂,数量庞大,产生海量物资交易记录资料;***2***安全、质保等级分类复杂,过程控制严格,追溯性要求高,标准、规范要求严格;***3***管理周期长达5年多;***4***储存保养要求严格,恒温恒溼、清洁度等控制要求高。由于核电物资的特殊性,物资管理是核电工程专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现场施工进度起着重要的后勤保障。作为核电工程物资本文针对核电工程物资的分散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 核电 仓储 物资管理 一、核电工程物资的管理模式 当前核电工程物资现场仓储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分散式管理,即仓储管理工作由各岛安装承包商分别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以前建设核电用的比较多,工程结束后,很多物项丢失的比较严重,特别是消耗性材料和备品备件,由于总承包商无法对下面的安装单位做好监控管理的职责,安装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浪费和丢失的比较严重,比之前预算的用量要多,使工程物料的成本增大,再次购买也增加了采购周期,影响了工程进度。不能及时检视物项的到货出库动态,也不能和现场施工进度紧密的联络起来。二是集中式管理,即总包方承担了所有的仓库业务,这种管理方式避免了安装单位随意浪费和丢失物资的现象,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统一管理和成本增加问题。由于仓库人员种类繁多,各人员要求的技能、文化水平要求不同,不便于统一管理,增加管理成本。这种管理方式避免了安装单位随意浪费和丢失物资的现象,这种管理模式也有不足之处,总承包商不能有效的监管物项,核电在不断探讨核电的工程物项管理的模式,也不但在实际工作中改进和创新管理模式。海南核电在工程物资管理的方面开拓创新,有效有避免了前两种的管理方式的不足之处,合理的利用人和机具的利用,首次采用总承包再分包管理模式,仓储具体作业由一家承包商或专业的物流公司来操作,总承包商只到建立建一支较小的物项管理团队,负责管理、监督承包商的日常工作,负责协调各个安装承包商物资部门,以确保甲供物项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程物资的几个控制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整个工程物资的管理包括计划、设计、采购、仓库的建设主要几个方面。 设计、采购、计划问题。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施工图纸的出版进度往往难以满足采购进度的需要,因此无法及时提供图纸材料清单作为采购的依据。在此情况下,采购工作依据历史参考电站的装置材料采购清单进行采购,但由于不同专案存在设计变更、现场变更,造成一定程度上采购遗漏、材料短缺或剩余浪费。供货计划根据三级采购进度计划和采购合同编制,条目比较粗,安装需求计划根据四级计划编制,两个计划在细节程度上的匹配度不高,一方面造成工程物资提前到货积压仓库,导致库容不足,有些物项到货离具体安装时间相差二三年之久,这样不仅占用库存量,由于海南天气高温潮溼,装置容易生锈和老化,影响装置的质量问题,同时也给后期物项保养增加了工作任务,导致成本增加。 如何解决到货与安装进度所需物项不匹配的问题,根据其他核电的安装进度所用物资进行分析,结合现场的施工进度,制定物项的一年的到货滚动计划,发给供货商,提前做好到货安排,也要控制物项过早到货。安装单位根据二级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三、四级施工进度计划,在四级进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施工编制3个月滚动安装需求计划。根据施工安装单位的安装需求计划,核实所求物项是否已经到货,及时与供应商联络到货问题,提前解决到货问题,满足施工现场所需。 一、库房的建设: 仓库规划和建设问题。在核电现场平面图中布置,仓库的布置和现场厂房之间科学安排,防止仓库离现场施工远,二次搬运的吊车、卡车、叉车、人工费用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风险。总承包应建立仓库设计、建造的标准化体系。根据核电物资储存等级、类别、大小应建立不同储存等级的仓库,满足物资的储存要求。仓库配备行车、叉车、等机具,配备消防设施、通风保溼设施、配置摄像头、保安岗亭等安保设施,配置照明、动力等电源设施。每天对仓库的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其次仓库的各种作业活动,必须有相关程式规定和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也是核电行业的管理方针。 二、到货开箱检验缺陷问题: 截止日前,到货开箱检验的缺陷的统计,开箱检验缺陷已经有二千条,已经关闭一千一百多条,核电专案已经接近尾项,这些没有关闭的缺陷检验报告,按照要求不能组卷进行移交,虽然这些缺陷大部分都是一些小问题。后期的工作重点在关闭检验缺陷上面了,要减少开箱检验的问题,个人建议从源头开始:***1***开箱时,对面哪些重大装置和供货比较多的厂家,在开箱检查时,要求厂家人员必须参加,发现小问题或疑惑的问题,在开箱检验时就可以解决。***2***对于检验时发现一些小问题,如小面积生锈、零件脱落,如厂家人员没有到现场参加开箱,这些问题可以安排仓库承包商在开箱时就可以进行处理,减少开箱检验。***3***参加开箱检验人员,如开箱中发现密封垫片、管接头等有划痕现象,如钢丝绳、电缆、钢管到货米数缺少一点,这些问题安装单位QC人员在开箱检验的时候都可以下结论,不影响现场的安装使用。 三、物资管理系统SAP 由于核电物资的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在日常到货、开箱、出库、查询的活动中,产生海量的交易记录资料,这些记录要用系统软体要实际管理。现代化的物资管理软体SAP,可以帮我们实际日常的工作管理的需求,和资源共享,资讯的准确性。工程物资的消耗统计,后期的费用的结算提供了可靠的资讯。 四、物资储存级别的要求 现场储存保养。仓库大致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恒温恒溼仓库,温度控制在16℃~25℃,溼度小于等于60%,防静电,防强磁场,保持清洁度等;二级为一般室内或保温库,三级为一般露天仓库。在储存期间,需按照规范书中要求的频率、内容对储存的物资进行预防性和修正性保养,如防腐涂油、气体或液体保护、通电保温干燥、转动等,发现质量异常,进行修正性保养,严重质量问题按照《不符合项报告》进行处理。所有保养工作都须形成记录以备核查。 五、总结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减少,核电能源已成为一些国家能源计划中的重点物件之一,尤其在我国,核电能源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物资管理从前的单一的模式变成多样化,现代化管理的模式,科学化的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更好的为核电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任永娟,薛润泽.核电厂建设阶段的仓储管理工作[J].分析中国城市经济,2011 的人还看

等你考上了,在去问学校的学长买啊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是国内重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核学院”,也是国内最早设置核专业的高校之一。1959年“哈军工”成立了核动力装置专业,专业任务为我国培养核动力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和运营等专门人才。学院现设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 “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防特色重点学科,“核反应堆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是国防特色紧缺专业。拥有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室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学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4项。目前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国防基础和国防预研等高水平研究课题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亿元。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学院汇聚与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核动力专家和优秀的年轻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88人,其中通过实施“111引智计划”聘请国外知名学者11人,外聘兼职教授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学术大师1人;专职教师6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拥有首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1个,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多人在国家级学术组织和专家组中任职。学院与日本的京都大学能源学院、日本冈山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挪威能源技术研究院IFE(OECD NEA Halden项目)等达成合作研究、互换研究生的协议,能够为学生提供出国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条件。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实施IAEA-CAEA核能教育项目,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培养核专业人才。学院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至真、大工至善”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按照“宽视野、厚基础、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62人,留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182人。学院已培养毕业生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毕业生中80%以上在我国核能开发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和管理工作,许多人已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骨干,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对我国核动力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100%,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院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核科学与技术领域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性与创新性研究的基地之一。应同学的要求,简单介绍一下核学院的师资情况,博士生导师信息转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站博导名录博士生导师:姓名:张志俭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方向: 核动力运行与仿真 ;核动力安全可靠性。简介:男,1963年10月1日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现为中国核能学会常务理事、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核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89年5月硕士毕业参加工作,92年5月任讲师,94年晋升为副教授,99年任教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核动力运行仿真和安全可靠性研究工作,在国内杂志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已发表论文19篇,撰写6篇科技报告。共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6项,其中5项为第一完成人。95年获中船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目前主持多项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在核动力运行与仿真、安全可靠性2个方向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姓名:阎昌琪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方向: 核动力装置性能简介:男,1955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核动力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1980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教授。曾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进修学习;瑞士的苏黎世高等工学院学习和工作。主要的研究工作领域是: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两相流动和传热、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等。近来年在强化传热技术等项目研究中获得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基础研究项目"核电站固有安全性新方法研究"、"强化传热技术研究"、"仿真模拟器建设"。出版的著作有:《核反应堆工程原理》、《气液两相流》、《核能工程专业英语》、《动力工程专业英语》等。在相关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2篇,收入EI检索5篇。1996年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报国奖。目前从事的教学课程有:核反应堆工程、两相流体力学、反应堆及核电站安全分析、专业英语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是核动力装置性能。姓名: 韩伟实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方向: 核动力装置设备简介:男,194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船舶工业国防科技预研舰船动力技术专业组成员、哈尔滨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能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核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本科生的"反应堆热工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硕士研究生的"核反应堆工程"、"核动力设备"、 "密封结构与材料"教学;博士研究生的"核反应堆工程设计"教学;长期从事船用核动力的科研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科研成员从事过"核动力装置压力安全系统安全阀研究"、"核动力装置造水系统水位调节器研究"、"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关键技术研究"、"零泄漏阀门技术研究"、"新型汽水分离技术研究"等科研工作。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六项。主持了本校"211工程"子项目之中的"微小型核动力综合实验装置"的建设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小型核动力和超导磁流体推进。近年来,在《核动力工程》、《船舶工程》等刊物和船用核动力年会等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姓名: 夏虹 专业: 核科学技术与安全方向: 核科学技术与安全简介: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1985年起从事核科学技术与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误差理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智能仪表》、《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热工测试技术》、《核工程检测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各1部。在测量检测技术方面,对相关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用自相关、互相关、极性相关等方法检测核动力装置中多项流的流速测量。采用多种传感器综合检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全船的辐射剂量,解决了核辐射防护的智能监测问题。在核动力装置的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从方法论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故障诊断中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和计算模型,高度概括、抽象和反映出这种方法的本质特性和关键技术。目前正主持和参加三项”十五”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了预研项目多项,其中,二项获得原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核科学与工程》、《核动力工程》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85年起从事核科学技术与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误差理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智能仪表》、《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热工测试技术》、《核工程检测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各1部。在测量检测技术方面,对相关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用自相关、互相关、极性相关等方法检测核动力装置中多项流的流速测量。采用多种传感器综合检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全船的辐射剂量,解决了舰船核辐射防护的智能监测问题。在核动力装置的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从方法论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故障诊断中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和计算模型,高度概括、抽象和反映出这种方法的本质特性和关键技术。目前正主持和参加三项”十五”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了预研项目多项,其中,二项获得原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核科学与工程》、《核动力工程》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姓名:孙中宁孙中宁,男,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3-1987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习,1987-1990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从事强化换热技术研究,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1999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环隙流道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研究;2000-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窄环隙流道沸腾及单相对流换热研究;2003-2004年在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从事瞬态两相流分析。主要研究领域:反应堆热工水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换热、单相对流换热、强化换热技术。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余项科研课题,获得获得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4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专利3项,出版国防重点教材1部。指导研究生7人,其中4人已毕业。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性能,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姓名:彭敏俊,男,196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动力仿真研究中心副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任中国核学会反应堆运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核能和谐发展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ISNPP)委员,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 30余篇。指导研究生19名。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运行与仿真、核动力装置安全性与可靠性。曹欣荣,女,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任国家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物理学会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运行与仿真、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计算方法及仿真、核反应堆安全、核动力装置安全性与可靠性。高璞珍,女,1968年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核动力装置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轮机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1年去法国Grenoble 的INPG大学LEGI实验室,进行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2002年—2003年去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火灾安全工程合作研究。多年来主要参加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特性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尤其是海洋条件的影响方面。参加完成了《摇摆对自然循环能力影响的理论研究》、《海洋条件对潜艇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等多项国防项目,目前负责或者参与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4项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或者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在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三十余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的十多篇,被SCI索引2篇、EI索引6篇,主编教材一部《核动力装置用泵》。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获得国家专利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项,被评为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指导硕士研究生7人,毕业2人。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性能,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教授】10人(按姓氏笔画排序)孙中宁 沈明启 张志俭 高璞珍 阎昌琪夏虹 黄渭堂 曹欣荣 韩伟实 彭敏俊【副教授】9人(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俊玲 田瑞峰 孙立成 杨明 赵强 矫彩山 曾和义 黎 华【讲师】14人(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建军 刘中坤 刘春雨 刘永阔 朱海山 李希川 杨志达 周杰 郭赟 栾秀春 高杨 黄莹莹 曹夏昕 谭思超 【助教】4人(按姓氏笔画排序)王贺 谷海峰 李伟 范广铭 【实验师、工程师、技师】7人(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文祥 王志明 许岷 成守宇 沈宇翯 张滨初试的大学物理和基础化学可以自选。报名的时候你可以选择。

核科学与技术这本刊你去看下呗,我随便一搜就找到了几篇文献,如“核聚变理论再探及聚变堆的自持燃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综述”

核科学与工程期刊投稿

开设核反应堆工程的学校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开设核反应堆工程的学院(研究所)有: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核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逐年增加,在能源、资源、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本专业培养具备以核工程技术、工程热物理为主,以机械、电工、计算机技术等为辅的基本知识结构,理工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将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动力装置与设备、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反应堆设计原理、核动力装置测试技术、核动力装置运行及控制等专业知识。该专业所在的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工作流动站,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有密切的学术交往与合作。毕业生除攻读硕士学位外,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军事部门、核电工业和辐射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

《核动力工程》通信地址:成都436信箱32分箱 邮箱:610041 联系电话:,85903893 E-mail: 一般通过邮箱投稿,杂志社没有专门的主页。

《核科学与工程》为中国核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报,被多家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并被列为核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核领域有新成果的研究论文,并对核领域的重大科研事件或活动进行报道。秉承以人为本、民主办刊、开放办刊的理念,实行以学术价值为唯一标准的合乎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您好,审稿都是需要流程的,稿件进度,都是需要更新的,自己多查询一下后台或者联系杂志社即可,希望有所帮助:《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2011年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三年一评,2018下半年才能得知2017版评选结果)、《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AJCED)统计刊源所检索、统计的源期刊。

管理科学与工程核心期刊

很多的呃,你加我我发可以?

管理科学学报、运筹与管理、管理世界、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经济管理、管理评论、管理科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管理现代化、经济与管理研究、土木工程学报、城市规划学刊、中国给水排水、给水排水、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建筑学报,还有一些高校的学报。 这些,是在年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

《管理观察》为国家级学术期刊,杂志约稿函与封面发于您,请查看附件。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投稿QQ:291911350邮箱:

《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与实务》,《工程造价管理》,《长安大学学报-土建安装板》

控制科学与工程核心期刊

Journal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687-5249] 获取全文,请点击:DOAJ开放获取期刊指南收录起始年 2007本刊收录在:Ei Compendex (2010年)本刊收录在:Ei Compendex (2011年)本刊收录在:Ei Compendex (2013年)获取全文,请点击:Hindawi 出版公司开放获取电子期刊收录起始年 2006 卷:2007主题分类:Mathematical Sciences:Applied Mathematics您查询的是:范围:-SCIE(2013版)- 包含:Journal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对不起,未找到任何期刊.完全取决于你修改的力度大修好好修改基本上是接收的节奏

推荐《控制工程》,CSCD期刊,3个审稿周期,简介如下:

《控制工程》是教育部科技司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为中文期刊,单月刊,大16开本,每月20日出版,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6,国外邮发代号:BM8219。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国科学文献数据用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从2002年开始,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英国《科学文摘》(SA)等著名国际检索机构全文检索。

截至2020年10月,是属于EI收录的,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Scopus数据库 它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任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教授。 EI检索就是工程索...2020-10-16 回答者: tangxiaoxiaomi 1个回答中国宇航学会的介绍答:中国宇航学会1979年10月成立于北京,是中国宇航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以“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航天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宗旨,以“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际一流科技社团”为发展目标,在改革与发展中开拓进娶勇于探...2016-05-30 回答者: ☆异鸣★7630 1个回答任章的介绍答:任章,男,1957年9月生于河南濮阳。著名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精确制导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飞行器...2016-06-03 回答者: 石榴妹pqRE0宇航学报怎么样?答:核心期刊,中国宇航学会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国内统一刊号:11-2053/V,国际标准刊号:1000-13282021-01-06 回答者: zyzg0607 2个回答 1国内哪本物理刊物比较好?问:RT,主要为理论物理方面,我高一答: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主编:孙再龙 主任:赵雪艳 地址:天津市225信箱32分箱 邮政编码:300192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irla@vip...2009-10-13 回答者: qongqi 4个回答 19航天二院203所是国企吗答:是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即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创建于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五日。航天203是以计量测试技术为总体,以溯源性研究为主线,以发展计量校准技术、频率控制技术、自动测试技术、综合保障技术为支柱的国防技术基础研究所...2021-11-04 回答者: jnwdcm454 1个回答航天一院15所是做什么的?问:效益如何?纪律很严吧?全称是什么?答:航天一院第十五研究所是从事发射技术研究和特种发射平台研发的工程技术研究所,是中国宇航学会发射工程及地面设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发射技术及地、舰面设备专业组组长单位 为国家武器、运载型号研制了一系列高质量、高...2019-08-09 回答者: Smile灬微光丶 4个回答 28束锋的学术论文答:中国科学,系统工程与电子(英文),电子学报,高技术通讯,宇航学报, 通信学报以及电子信息学报等发表论文60余篇 。 现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 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兵工学会会员。IEEE Trans on Wireless ...2016-06-04 回答者: 子乔70OY47 1个回答中国航天包含哪些单位?问:主要在东北3省,最好说全了 ,越详细越好。谢谢答:(一)总部机构 办公厅、规划计划部、财务金融部、人力资源部、研究发展部、质量技术部、武装部、宇航部、经营投资部、航天技术应用部、国际合作部、行政保卫部、企业文化部、监察与法律部、审计部、离退休干部工作部。 [编辑本段](二)大型科...2015-06-05 回答者: 知道网友 3个回答 8据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主编周武介绍,随...问:据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主编周武介绍,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答: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的步伐加快,太空旅游业的时代已经到来”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故A项不合题意,可以入选;对于世界富翁而言,太空旅游并非属于超前消费,故B项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体现消费对生产...

目前学术期刊的种类和数量众多,要使自己的论文被更多的人看到并产生影响,在什么样的期刊上发表是很重要的,现在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也要看其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下面就国内最常见也是最权威的三个核心期刊体系作简单介绍(SCI和Ei的相关介绍可参见本网站其他文章所作介绍)。一、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6年)9年数据,来源文献近63万余篇,引文文献409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t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目前已积累从1989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300万条,引文记录近1700万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还提供了数据链接机制,支持用户获取全文。 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在国内最早进行期刊评估的工作,其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就界定了国内核心期刊的范围。该书已于1992、1996、2000、2004年出版过四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图书情报界、学术界、出版界和科研管理部门对该项研究成果都给予了较高评价,普遍认为它适应了社会需要,为国内外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和选购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中文期刊编辑和出版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参考工具书。为了及时反映中文期刊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我们开展了新一版核心期刊的研究工作。

科学与工程期刊

SCI期刊4期。该期刊致力于为天然气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建立联系,是SCI检索期刊源,2017年影响因子2.803,位于工程学科的Q1区,在所有867种工程类期刊中排名195位,近5年排名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该期刊内容涵盖天然气勘探、生产、加工和储运等相关领域,研究主题包括天然气地球化学、气藏工程、非常规天然气增产、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等,同时该期刊还关注与天然气相关的经济、环境、管理和安全问题。

管理科学与工程c类期刊不容易发表。管理科学与工程c类期刊是国内最好的期刊,没有之一,发表的难度非常大。

  • 索引序列
  • 核能科学与工程发表论文
  • 核科学与工程期刊投稿
  • 管理科学与工程核心期刊
  • 控制科学与工程核心期刊
  • 科学与工程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