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王韬发表的论文

王韬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王韬发表的论文

不是,王韬比他早多了。王韬在187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华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因此王韬被尊为中国第一报人。王韬自任主笔十年之久,在《循环日报》上发表八百余篇政论,鼓吹中国必须变法,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王韬发表在《循环日报》的政论,短小精悍,每篇千字左右,切中时弊,被认为是中国新闻界政论体的创造人。1875年王韬发表了著名的《变法自强上》、《变法自强中》、《变法自强下》三篇政论,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变法”的口号,比郑观应《盛世危言》早18年,比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早23年。据学者罗香林考证,康有为在1879年曾游历香港,正值王韬担任《循环日报》主笔,发表大量变法政论之时,因此,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受王韬影响是极可能的事。王韬无疑是是中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先行者。王韬(1828年11月10日 — 1897年5月24日),原名王利宾,字兰瀛。后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清末杰出的思想家,政论家。十八岁县考第一,王韬于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第一份由华人创办的中文报纸——《循环日报》在中国历史上王韬最早提倡废除封建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度。王韬将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分为三种:1、君主之国,如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土耳其,国家元首为帝。王韬认为,君为主,必须有尧、舜帝在上,才能长治久安。2、民主之国,如法国、瑞士、美国,国家元首为“统领”。王韬认为民主之国,“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3、君民共主之国,如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麦。“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远近,此君民共主也。”“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如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

鸦片战争后继洪仁玕后比较系统的发表办报主张的人有两位:王韬和郑观应。 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文章中,论述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简言之,王韬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二、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三、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主张。 四、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五,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 王韬作为创办人和主笔的《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最大的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王韬的政论文章,后汇编为《弢园文录外编》,被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弢园文录外编》:是我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作者王韬。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他的部分政论文章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 1870年冬理雅各返回香港,重新主持英华书院,王韬随同返香港,在鸭巴甸(今香港仔)租了一间背靠山麓的小屋,名之为“天南遁窟”,自号“天南遁叟”,从事著述之余,仍旧出任《华字日报》主笔。在此期间,王韬编译了《法国志略》、《普法战纪》,先后在《华字日报》连载,上海《申报》转载。后来王韬《普法战纪》编辑成21万字的单行本。《普法战纪》很受李鸿章重视。《普法战纪》传入日本,也引起很大的反响。 1872年东华医院在香港创立,王韬被选入东华医院第一届董事会。 1873年理雅各返回苏格兰,王韬买下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在187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华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因此王韬被尊为中国第一报人。王韬自任主笔十年之久,在《循环日报》上发表八百余篇政论,鼓吹中国必须变法,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王韬发表在《循环日报》的政论,短小精悍,每篇千字左右,切中时弊,被认为是中国新闻界政论体的创造人。1875年王韬发表了著名的《变法自强上》、《变法自强中》、《变法自强下》三篇政论,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变法”的口号,比郑观应《盛世危言》早18年,比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早23年。据学者罗香林考证,康有为在1879年曾游历香港,正值王韬担任《循环日报》主笔,发表大量变法政论之时,因此,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受王韬影响是极可能的事。王韬无疑是是中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先行者。 王韬主编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刊。王韬是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王韬的政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论说文的传统,突破了当时梧桐时文和八股文的局限,强调文章是“载道之器”,指出“文章之贵在乎纪事述情”,不应拘泥于文法,墨守成规。他的政论对报章问题和政论文风的改观和发展影响很大。

吴韬发表的论文

《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是由徐桦发表的论文。该论文指出,文化创意类企业的有效运营必需满足特定的空间要求,需要室内设计来激发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该论文将从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的历史、起源、发展及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进行综合探讨,找出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模式和创新措施。该论文发布于2017年6月, 即徐桦在清华大学完成毕业设计报告的时间。该论文以实际案例研究的方法来深入研究室内设计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影响,探讨如何结合文化创意类企业需求,实施良好的室内设计。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1、影响因子较低:知网上不出名的期刊往往没有被SCI、SSCI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因此其影响因子较低,被引用的次数也相对较少。2、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知网上的期刊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期刊的学术水平可能不高,审稿质量也可能不够严谨。

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为不确定,因为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然而,针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企业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创意、激发灵感、提高生产力的办公空间,同时也要具备美学、文化和创新等方面的特征。在设计这样的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环保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黄韬协和发表的论文

协和药物所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的简称。目前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共计34名,其中博士后 25人、博士4人、硕士5人,引进人才平均年龄约44岁。药物研究所以寻找和研究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的药物为方向,坚持以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为重点,以中草药和天然产物研究为基础,采用现代医药学现代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抗肿瘤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病药物、作用于神经精神类疾病的药物和抗老年退行性疾病药物、抗肝炎药物、抗炎免疫类药物、抗糖尿病药物等。药物研究所学科齐全,设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安全评价、药物分析、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药剂学等研究科室,具有很强的新药研究和开发能力。特别是在天然产物研究、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组合化学、分子药理学、高通量筛选等领域有明显特色。此外,药物所还建有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科技部药效学平台、医科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以及下属的北京协和药厂、北京协和制药二厂、北京协和建昊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莱博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全所已形成应用基础研究—新药开发研究—成果产业化三大环节的紧密结合。 建所五十年来,共获科研成果奖247项,已研制上市新药百余种,获新药证书124项,其中一类新药17项。1986年国家设立基金制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785项,发表论文5678余篇,编写著作276本,已在国内外申请专利456项。药物所是我国培养高级药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中药学学科为国家教育部认定的全国高校医学重点学科,并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还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药物所拥有一支由高级科研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五十年来,获国家批准的博士生导师有46名、硕士生导师144名,承担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生教学任务,面向院校研究生开设了药物化学、药理学等方面的课程21门,目前年在所研究生300余人,已培养毕业博士生371名、硕士生444名。近年来在面向市场经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效益的过程中,药物研究所所属及控股药厂产值逐年增加。主要产品有:人工麝香、紫素(紫杉醇注射液)、灵孢多糖注射液、百赛诺、联苯双酯、高三尖杉酯碱、酞丁安等,其中一些药物远销国际市场。药物所与国内及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药公司、大学、科研机构进行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药物所还负责编辑出版《药学学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国化学快报)及《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亚洲天然产物研究)三种学术期刊。2008年是药物所建所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几代药物所人本着“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努力工作,硕果累累。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榜样作用下,在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协作下,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药物所的前途将更加美好,将为国家的药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晓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刘煜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冠华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吴松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级奖励食管癌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 1995 年国家科委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施 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海南粗榧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 X- 衍射晶体结构研究 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治疗脑血管新药--尼莫地平的研制 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药氢溴酸莨菪碱 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 1980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抗病毒 合成药--酞丁安 1988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抗肿瘤新药紫杉醇的研究与开发 1997 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葛根素注射液的研究 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新抗肿瘤药--甲异靛 1995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金水宝的研究 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抗疟新药--青蒿琥酯 1989年国家发明三等奖变质甘蔗中病毒因的研究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新药维胺酯的研制及其在皮肤科上的应用 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LEZ-1离心薄层层析仪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抗变态反应新药--色羟丙钠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栽培黄连的玉米和造林遮荫技术 1984年国家发明三等奖新药金荞麦 1984年国家发明三等奖驱绦虫新药--鹤草酚及鹤草芽制剂 1982年国家发明三等奖胆碱能神经阻滞新药--樟柳碱 1983年国家发明三等奖治疗慢性肝炎新药联苯双酯 1983年国家发明三等奖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新药--靛玉红 1981年国家发明三等奖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新药--假密环菌甲素 1987年国家发明四等奖部委级奖励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5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甲级奖3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6项卫生部科技进步甲级奖4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级奖7项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 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 5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

1 不清楚2 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回答这个问题,协和黄韬和明洁谁都不认识。3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有关协和黄韬和明洁的信息,我会尽力回答您的问题。

可以给你推荐二个医院: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中心(网址: ):是国家级普通外科重点学科的一部分。是乳腺、甲状腺外科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本中心是全国特大型综合医院中少数几家,也是华中地区唯一的真正完全独立且专病专治的乳腺、甲状腺外科专业诊疗中心。 现有医生11人、护士24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3名。拥有独立的门诊、门诊手术室、病房和实验室。目前开放56张住院病床(含独立的甲状腺癌碘131治疗专门隔离病房,设病床10张),每年平均诊治病人20,000余人,施行门诊小手术500余例,住院大手术1500余例,其中乳腺癌近400例,甲状腺癌200余例,其他各种甲状腺手术500余例。开展的治疗项目包括:乳腺癌的诊断和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各种乳腺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乳腺微创手术、乳腺整形;各种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包括碘131治疗),以及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等。本中心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拥有乳腺微创手术和活检系统、γ射线探测仪、乳腺钼靶摄像机、B超等最先进的诊疗设备。在湖北省和中南地区率先开展了许多新技术和新业务,乳腺、甲状腺疾病手术量大,并发症少,并精心为病人制定先进而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深受病人的赞誉。1)黄韬: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中心主任。现任中华外科学会内分泌及乳腺外科学组委员,湖北省外科学会乳腺甲状腺外科学组副组长,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师,曾获全国优秀中青年临床医学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青年科技奖等。参加编写专著6部,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主要擅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以及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仇登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乳腺、甲状腺外科专家,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近5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中华外科学会脾脏外科学组委员,曾获卫生部、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卫生部优秀教师奖等。主要擅长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以及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同济医院普外科:1)吴亚群:教授、主任医师,同济医院甲乳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内分泌乳腺外科学组委员。1975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医疗系,从医30年。曾赴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专长于乳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在乳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专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组织并开展“MAMMOTOME乳房肿块旋切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等多项临床新技术、新业务。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编《乳腺肿瘤》(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彩超诊断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年3月第2期126-127)、《颈部肿块的诊断方法》(临床外科杂志,2003年1月第11卷第1期6-7)、《MAMMOTOME术诊断乳腺隐匿性病灶和不典型增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14(9)110),并参编多部专业参考书,在国内重要专业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论著数十篇。 2)薛新波:教授、主任医师,同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74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医疗系,随后在同济医院普通外科工作至今,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疑难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其中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治疗在10年前即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曾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胰腺炎病人的外周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使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有明显的改观。除此之外对乳腺、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体会。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乳腺肿瘤》等著作3本。现为《临床外科杂志》、《医药导报》、《中华实用医学》等杂志编委。

“特务让华子滚去买菜还是卖菜”和“协和黄韬和明洁关系”是两个没有关联的问题。请提供更明确的问题,以便我能够更好地为您解答。

温韬发表论文

1. 荷马的《玛吉兹》(Homer’s Margites)《玛吉兹》创作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之前。这首喜剧性史诗是荷马的第一部作品,大约创作于公元前700年,但人们对诗中的情节知之甚少。不过,一些杂糅在其他著作中的留存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这首诗歌的主人公——悲剧英雄玛吉兹。“他博闻强识/却一肚子坏水。”(出自柏拉图的《阿尔西比亚德斯》(Alcibiades))“诸神未曾教他挖地耕田/也未曾授于他任何其他技能/他一事无成。”(出自亚里斯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亚里斯多德对该作品评价甚高,所以《《玛吉兹》的失传令人遗憾。亚里斯多德在其《诗学》一文中写道:“(荷马)是阐释喜剧创作手法第一人,因为他写的《玛吉兹》之于喜剧的关系,就如同他所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之于现在的悲剧。”2. 《圣经》的失传经卷(Lost Books of the Bible)《希伯来圣经》(或称《塔纳赫》)共24卷——而基督教圣经根据教派的不同,要分别多出66至84卷,分为《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那些遗失的经卷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圣经》“失传经卷”。有时候,这指的是被正统的圣经剔除出去的古犹太人和古基督教徒的著作。但还有些经卷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失传”。我们只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因为在《圣经》其他经卷中,提到了这些名字。例如,《民数记》(Book of Numbers)中提到了《耶和华战争书》,后者已失传了。同样的,《列王记》(Book of Kings)一书和二书及《历代志》(Book of Chronicles)一书和二书都提到了《以色列历代国王编年史》和《犹大诸王编年史》。文本内容失传的超过20卷。一些提及这些遗失的引述内容为它们的内容提供了线索。例如,《七城书》讲述的故事可能与古以色列国内的七个城市有关。3. 威廉•莎士比亚的《卡登尼欧》( William Shakespeare’s Cardenio)《卡登尼欧》一直被称作莎士比亚谜们的圣杯。有证据表明,莎士比亚的公司“国王班底”在1613年5月为詹姆斯一世国王演过这出戏——而且还有证据表明,它是由莎士比亚和约翰•弗莱切共同创作(他们二人还一同创作了《亨利八世》和《两个贵族亲戚》)。但这个剧本如今已无处可寻了。真是一大遗憾啊!学者们从剧名推断,该戏剧的情节与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的《堂吉诃德》(Don Quixote)有关,因为《堂吉诃德》一书中有一个叫做卡登尼欧的人物。(《堂吉诃德》的英译本出版于1612年,莎士比亚可能看过这本书。)“别担心,我们肯定能看到一部全新的莎士比亚戏剧,这部作品将为现代小说奠基人和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成为连结西班牙和英国文学传统渊源的纽带,也会成为互相竞争的两个宗主国之间最恢弘的表现形式的交汇点,”2009年,小说家斯蒂芬•马尔什(Stephen Marche)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中如是说,“如果曾经有过《卡登尼欧》这部作品,它将重新定义比较文学的概念。”4. 《发现幸运岛》(Inventio Fortunata) 在14世纪,一位来自牛津郡、姓名不详的方济各会修道士走遍了北大西洋。他在《发现幸运岛》一书中,描述了北极圈的地理位置,其中包括他所推测的北极的位置。大约在1360年,他给了爱德华三世国王一本旅行见闻录,有人说在该书遗失之前,已经有另外五本在欧洲流传。接下来就是像电话传话游戏般长达几个世纪的传递历程。1364年,另一位圣方济修道士向佛兰德作家雅克博•科诺耶恩(Jacob Cnoyen)描述了《发现幸运岛》的内容,后者在自己的《旅行记》(Itinerarium)一书中对其进行了概要性描述。遗憾的是,《旅行记》也失传了——但它是在十六世纪最具声望的制图师杰拉德•墨卡托(Gerard Mercator)看过之后失踪的。1577年,墨卡托给一位名叫约翰•迪的英国科学家写了一封信,一字不漏地从《旅行记》剽窃了关于北极的描述:“在这四个国家之间有一个漩涡,漩涡将北方划分开来的四个大海悉数吸纳。海水急速地回旋着,并消失在地球深处,就象有人用过滤漏斗将水倒进去了似的。极地四周分别宽4度,也就是说,总共有8度。除此之外,就在大海中间、极地之下,有一块光秃秃的岩石,其周长约达33法里,完全由磁石组成。”当墨卡托在1569年出版世界地图时,他利用这段描述作为绘制北极圈的依据——其根据则是一本由200年前一位姓名不详的修道士所写的已经失传了的书的第三手概要。5. 简•奥斯汀的《桑迪顿》(Jane Austen’s Sanditon)正如《时代》杂志在1975年报道的那样,“当42岁的简•奥斯汀在1817年7月18日逝世时,她留给世人的一部未完成的小说中的11章内容“将折磨后世”。在小说中,主人公夏洛特•海伍德(Charlotte Heywood)探访了海滨小镇桑迪顿,此时它正在被打造成度假胜地。奥斯汀铺设了背景,确定了几个人物和主题,然后,正当情节似乎就要展开时,小说戛然而止。有多个作家试图用奥斯汀的风格完成《桑迪顿》“失传”的结局,其中包括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小说家安妮•特尔斯科姆博(Anne Telscombe)。但《时代》杂志的评论说,如果“简•奥斯汀的拥趸们将他们偶像的作品比做睡前的温热牛奶”,那么,特尔斯科姆博的书就是“恬淡无味的牛奶”了。6.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十字岛》(Herman Melville’s The Isle of the Cross)在1852年代的楠塔基特岛之旅中,有人给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讲了一个关于阿加莎•海奇(Agatha Hatch)的悲剧故事——阿加莎是一个灯塔守望者的女儿,她救了一位名叫詹姆斯•罗伯逊的遭遇沉船事故的水手,然后嫁给了他,结果后来被后者抛弃了。《十字岛》的创作灵感应该是来自于这个故事。1953年,麦尔维尔将手稿给了哈珀兄弟出版公司。但不知什么缘故,出版商将其拒绝了。而且再也没找着手稿的副本。1990,麦尔维尔的一位传记作者赫舍尔•帕克(Hershel Parker)在《美国文学》发表文章说:“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哈珀兄弟担心如果有人发现了《十字岛》中的人物来历,他们的公司会因此触犯法律。”7. 托马斯•哈代的《穷小子与富家女》(Thomas Hardy’s The Poor Man and the Lady)这是托马斯•哈代写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英格兰多塞特郡一个农民的儿子和当地一位乡绅的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该书仅存的情节梗概中,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关于该书,现在只能了解大概的故事架构了,这还是1915年4月份,哈代和英国诗人埃蒙德•格斯谈话的时候提到的。但这部小说是哈代在将近50年前写的,书中的许多细节,包括两个人物最终是否走到了一起,他都已想不起来了。我们从誊写的对话中可以确知的是,在19世纪60年代末,哈代将该作品视为他写过的最具原创性的作品————而且,到彼时为止,他已经写了许多他将在几十年后发表的诗歌。但出版商拒绝了他的手稿。一些学者认为,哈代将其融入了他后期的作品当中,包括诗歌《穷小子与富家女》、中篇小说《女继承人浮华传》和他发表的第一部小说《计出无奈》(Desperate Remedies)。8.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第一稿)(First draft of Robert Louis Stevenson’s 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有传闻说,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写出了《化身博士》的初稿。但他妻子范妮•斯蒂文森看过文稿之后对其提出了批评意见,说如果情节带有道德讽喻就更好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存有争议了。这件事情的一个版本是斯蒂文森听到批评后并不高兴,于是将文稿付之一炬。但2000年——《化身博士》完稿115年之后——从W•E•亨里(一位装着假肢的诗人,他启发了《金银岛》中朗•约翰•斯尔维尔这个角色)一位后人的阁楼里发现了一封范妮写给亨里的信。信上落款的时间是1885年,范妮说初稿“完全是一叠垃圾”,还说,“给你看了之后,我就烧了它。”不知道她是否真那么做了。不管因为哪种情况,首稿都不复存在了。斯蒂文森重写了这个故事,而读者永远不会知道最初的版本与现在的经典之作的不同之处了。9. 欧内斯特•海明威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说(Ernest Hemingway’s World War I novel)1922年,海明威四个妻子中的第一任妻子哈德利•海明威将其丈夫的几部短篇小说和一部不完整的小说的手写稿装进了一个箱子。她乘坐火车离开了巴黎,在瑞士洛桑与海明威会面。但那个箱子和装在里面的无价之宝在途中均被盗了。直到后来,海明威方才对此次损失的严重性进行了评论。他曾经说过,如果他知道外科手术可以抹去这段记忆,他会选择去做外科手术。而据《失传著作之书》(The Book of Lost Books)一书的作者斯图亚特•凯利(Stuart Kelly)说,人们知道海明威通常是会在喝了一两杯酒后说,那起失窃事件导致了他与哈德利离婚。他从未尝试重新写作遗失的作品,包括这一部以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的小说。不过,凯利坚持认为,那是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如果他将接下来的十年时间用于尝试完善他那些不成熟的作品,我们可能永远也读不到他创作的那些杰作。”10.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双重曝光》(Sylvia Plath’s Double Exposure)1962年,西尔维亚•普拉斯开始写作一部新的小说,她计划将书名定为《双重曝光》或《双重身份》。她共写了130页,但她1963年2月11日自杀身亡时,这本书并未写完。在她去世后,与她关系不和的丈夫——诗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获得了她的遗产和未曾出版的作品。1995年,休斯接受了《巴黎评论》(Paris Review)的采访。在被问及这部小说时,他说:“我所知道的是一部小说的片段,大概70页。她母亲说曾看过完整版的小说,但我对它一无所知。我知道的就是有六七十页不见了。跟你说实话吧,我一直认为她母亲在某次来拜访她时把它们都带走了。”只有一个文学批评家——朱迪斯•克罗尔(Judith Kroll)——见过《双重曝光》的梗概。她声称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丈夫、一个妻子以及一个情妇的故事。休斯和普拉斯之间关系紧张,所以人们认为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自传。休斯确实焚毁了一篇普拉斯在其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所写的日记。他在接受《巴黎评论》的采访时说,这篇日志写得太悲伤了,不能让她的孩子们看到。

兰亭序 简介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 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 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 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 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 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 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 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 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 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 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 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 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 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 7 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 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 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 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 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 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 然地说:"真倒是真的, 但不是好的, 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

"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 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 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 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 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 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 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 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 其珍贵的资料。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 是否为王羲之所书, 历来也有很多争议, 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也有人认为兰亭之会是讨论军事的秘密会议,是以书法之名掩人口目。无论如何,其书法地位是不 可动摇的。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 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 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 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 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 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 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 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 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 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 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 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 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 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 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 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 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 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 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 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 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 有感于斯文。兰亭序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 (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 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 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 (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 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 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 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 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 也不相同, (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 )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 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 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1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 (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 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 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 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 吧。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下落之谜及唐模本真伪之辩 唐末五代军阀温韬在任陕西关中北部节度使期间,发掘唐帝史书记载的陵墓,取起所藏金宝。李世民的昭陵 自难幸免。由于昭陵修筑异常坚固,他让士兵费尽力气打通75仗的墓地,进入墓室,见其建筑及设施之宏丽, 简直跟长安皇城宫殿一样。墓室正中两厢各有一座石床,上置石函,打开石函,内藏铁匣,匣内尽是李世民生 前珍藏的珍贵图书,其中最贵重的当推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二百多年前的纸 张和墨迹如新。这些珍藏全被温韬取了出来,但迄今千余年来下落不明。对于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 ,是否 仍留存昭陵墓室?如果被温韬盗出,为何迄今千余年来未见真迹流传。

围绕《兰亭序》的下落问题成为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千古悬案。

书法绝品《兰亭序》的由来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嵇内史, 人称“王右军”,但是他的官位远不及他的书法名气大。他自幼爱好书法,苦心研练,博采汉魏诸家之精华,集 其大成,超脱魏国书法家钟繇真书的境界,另辟新径,使真书完全摆脱隶书遗迹,成为独立的新体。他兼善隶、 草、真、行,“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飘若浮云,铰若惊龙”,有“右军书成而魏晋之风尽”的称 誉,被尊为“书圣”。他对文学也很有造诣,能诗善赋、尤长散文, 《兰亭序》就是他的代表作。

《兰亭序》产生的原委是这样: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名士谢安、孙统、孙卓、 支遁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山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1首,聚诗成集,王羲之于酒酣之际趁兴 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为诗集写这篇序,记下了诗宴盛况和观感,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 妙,有如神助,像其中的20个“之”字,竟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的一绝。以后他多次重写,皆不如此次酒酣 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他生平最得意的书作。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历代名家书法, 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作品, 据说珍藏其墨迹三千六百纸都以一仗二尺为一轴, 共一百五十卷。还自书“贞观”两字为印,盖在骑缝和卷之首尾。但遗憾的是王羲之这篇最杰出的作品无缘得见, 因作者本人对此极为看重,定为家族传家之宝,秘不示人,到唐初则不知去向。

莆翼设计智取真迹 李世民为此派人明查暗访得知。

《兰亭序》真迹到唐初已传到第七代孙智永禅师处,智永当和尚没有后代, 至近百岁临终时,把它传授给弟子辩才和尚。

李世民得悉便下旨召辩才入京,给以种种优惠待遇,希望他献出真迹。但辩才早以打定主意,装痴作憨,推 脱不知,弄得李世民毫无办法,只好放他回去,成了李世民的一块心病。后来,心腹大臣监察御史莆翼献了一 条妙计,李世民十分高兴,派他出北京依计行事。

一天清晨,辩才和尚打开寺门,可是踏出的脚踩到一个软软的东西上,低头一看,原来地上躺了个人,散发 一股酒气。辩才自语:“原来是个醉鬼!”谁知那人翻身坐起便答道:“醉虽醉了,未必是鬼啊!”辩才见此人飘 逸潇洒之态,便开玩笑地说:“虽不是鬼。亦不像人!”此人,脱口应道:“如此便是佛了!”言毕大笑,欲举步 下山。辩才见此人不凡,便问道:“施主从何而来?”此人对曰:“我乃应试举子,昨夜月光皎洁,在山下旅馆对 月引酒,苦无知音,店主说山上师父佛法上乘,且书画俱全,便上山拜访,谁知醉卧山门,有失体统,无颜回 佛。”辩才对这书生很是欣赏,便邀他入寺小住读书侯试,双方谈学论禅,十分投缘。

一天俩人饮酒正酣,扮做赶考书生的莆翼“醉后吐真言”,从囊中取出一轴《兰亭序》摹本,却说着是真迹,2万金难买,你我是莫逆之交才拿出来让你一饱眼福。为人忠厚老实的辩才不知是计,对扮做烂醉的莆翼说:“你 这个不是真迹,真迹在我的阁楼上藏着呢!”莆翼一直“醉而不醒”,似未听见,第二天辩才去请莆翼吃饭时,发 现莆翼已不辞而别,只见桌上放着一张感谢馈赠的纸条和一锭银子。

李世民派莆翼用计挣得《兰亭序》真迹后,奉为至宝,经常放在座侧,朝夕观览欣赏。他还让大大书法家褚 遂良、虞世南等人临摹刻石,拓印多幅赐给太子、诸王近臣,摹本从此散落人间,流传至今。而真迹呢,李世 民对太子李治说:我死后,你只要把《兰亭序》用玉匣放进墓室我的身边,就是你尽孝了。李治照办,随葬昭 陵。

毛主席过问唐摹本真伪之辩 1965年5月22日,郭沫若作《由王谢墓志的出土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先后在《光明日报》 、 《文物》 上发表,说王羲之的堂兄弟王兴之和名士谢鲲之墓的墓志都是用隶书写成。与王羲之用行书写的《兰亭序》不 相一致,故《兰亭序》“到底是真是伪”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他还认为《兰亭序》后半段文字有悲观论调,不 是王羲之的思想,因而断言“《兰亭序》是依托的,它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笔迹。”并进一步 认定王羲之现存之草书也值得怀疑, 《兰亭序》文章和墨迹是智永所依托。

郭沫若文章一发表,立即引起一些学者的反对,南京市文史馆馆员、著名书法家高二适写了《兰亭序》的真 伪《驳论》 ,引经据典,认为当时就有楷书、行书的记载、传说和故事,而且流传至今的许多碑帖摹本也足以证 明楷书在当时已经形成,并趋向成熟,“《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作是不可更易的铁案。” 不过当时由于高二适的名声地位不及郭沫若,各报刊不敢发表。高二适无奈,把该文章送给自己的老师、国 学大师章士钊,要求送给毛主席审阅。章感到郭文中引用了康生的话,高文中又对康生一驳,觉得不太好办, 于是给毛主席写了封信并附上高文。信的全文是: 润公主席座右: 滋有读者江南高生二适,巍然一硕书也(按硕书写出《柳集》 ) 。专攻章草,颇有发明,自做草亦见功力,兴 酣时并窥得我公笔意,想公将自浏览而喜。此钊三十年前论文小友,入此算来已白发盈颠、年逾甲子矣。然犹 笃志不渝,可望大就。乃者郭沫若同志主帖学革命,该生翼翼著文驳之。钊两度细核,觉论据都有来历,非同 随言涂抹。郭公抗此大棋,想乐得天下劲敌而周旋之。

(此论学也,百花齐放,知者皆应有言,郭公稚怀,定会 体会国家政策。

)文中亦涉及康生同志惺惺相惜,此于章草内为同道。该生来书,欲得我公评鉴,得以公表,自 承报国之具在此,其望虽奢,求却非妄。鄙意此人民政权文治昌明之效,钊乃敢冒严威,遽行推荐。我公弘奖 为怀,惟(望)酎量赐予处理,感逾身受。

此籍叩 政绥 章士钊 谨状 七月十六日 该生致钊书附呈,不须赐还。

毛主席于7月18日即复信章士钊,信中说: ……又高先生评郭文已读过,他的论点是地下不可能发掘出真、行、草墓石。草书不会书碑可以断言。至真、 行是否曾经书碑,尚待地下发掘证实,但争论是应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康生、伯达诸同志赞成高二适一文 公诸于世。…… 同一天,毛主席又致信郭沫若: 郭老: 章行严先生一信,高二适先生一文均寄上,请研究酎处。我复章先生信亦先寄你一阅。笔墨官司有比无好,3未知尊意若何? 敬颂安吉!并问立群同志好。

章信高文留你处。我复章信,请阅后退回。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八日 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和支持下,高文于1965年7月23日在《光明日报》发表,1965年第7期《文 物》还发表了高文的影印手稿。对作者长达数千言的手稿,全文影印发表,是极为少见的,人们认为可能与毛 主席欣赏高二适的书法有关。

高文发表后,引起讨论热潮。据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说,高文刊出后,康生即授意组织文章支持郭老, 高二适对此并不服气。

1998年8月17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说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东郊发掘六朝古墓群,出土了两块 砖质墓志,是东晋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谢氏的合葬墓,据专家介绍,“与王羲之同时代的高崧楷书基本墓志出土为 史学界和书法界对《兰亭序》真伪的学术争鸣,提供了重要佐证。” 1999年,关于《兰亭序》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中外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各抒已见,论辩热烈。

看来,这场持续30多年没有结论的争鸣,还将继续下去。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 ,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

在他去世前 8 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 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 被邀人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 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 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 。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 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 。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 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 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 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 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tiè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王羲之《兰亭序》原文注释“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 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 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 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 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9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 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 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 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 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 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 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 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 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 “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 统一的效果。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 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 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 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 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 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 但从唐人的摹本中, 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

《禊帖》 被称为“天 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 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 个铁证。“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因其钩摹细心, 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 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自然, 而且下笔的锋芒、 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 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 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还有上古不知名的史书 用龟甲 竹签记载的 记载炎帝黄帝来自于哪里 以前上古华夏人在哪里生活 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最后什么原因搬迁到黄河流域开发土地耕种 。都不得而知 还有有关于少数民族的记载 肃慎人 古蒙古人何时被发现 产生了什么战争与融合都被秦始皇焚毁 这段历史要有上千年 时间断代 至今对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谜团。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统 一了六国,对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即位以后就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中国 之后,他又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几十万人参加建陵工程。秦二世时又继续修建,前后费时 将近有四十年,并且一直到秦灭亡,陵园还没有全部峻工。工程之浩大,在历史上是罕 见的。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墓内建筑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的奇珍异宝,以人鱼膏 为灯烛、水银为江海,还装置有许多弓弩,以便射杀入墓的人。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时 ,下令始皇宫内没有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为了防止泄密,参加修建墓葬的工匠都被活 埋在墓里。秦灭亡之后,项羽入关,动用了几十万士兵发掘陵墓,随葬品被洗劫一空, 宝物运了一个月还没有运完。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筑也被大火烧尽。传说后来有一个牧羊 人寻羊,进入墓室,因为持火照明,引起了地宫失火,延烧三个月都没有熄灭。唐代末 年,黄巢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也曾经发掘秦始皇陵。五代时军阀温韬又以筹军饷为名, 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秦始皇陵园地 面上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巨大的坟丘。

朱闻韬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真实性。这些论文都是由经过严格审查的专家和学者们精心撰写的,所以他们的观点是可靠的。另外,这些论文是在经过审查的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的,所以它们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真实性。

是的。论文代写的都是人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同时,代写论文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学校不仅有权力收回你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造成严重后果的,甚至会有牢狱之灾。有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可能未来一生都在担心自己的论文造假被发现。。遇到发表论文的就举报到写手315网站,那里面收录好多信息,交易的时候查询一下。

  • 索引序列
  • 王韬发表的论文
  • 吴韬发表的论文
  • 黄韬协和发表的论文
  • 温韬发表论文
  • 朱闻韬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