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日本教授学会发表论文

日本教授学会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日本教授学会发表论文

前田宪寿,医学博士(皮肤科),护肤技术专家,专业研究生命科学(皮肤科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化学,药理学)及化妆品领域。曾获得日本美容皮肤学会优秀讲题奖、日本香妆品学会优秀论文 奖等10多个奖项,20多次接受日本的电视和报刊采访。 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及书籍篇章70多篇,学会演讲100余次,专利申请76项。前田宪寿现任日本东京工科大学美科学研究室教授。兼任日本药学会议员、日本特许厅功能性皮肤化妆品调查委员会委员长、一般社团法人日本护肤协会顾问、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在中国,前田宪寿同时是北京工商大学的客座教授。通过更深层次的沟通,前田宪寿也和很多日本人一样热爱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并且前田宪寿也是极简主义者,在研发和工作中严谨细致,在生活中极致简约,这与卡丝极致、简约、便捷护肤和从心开始的品牌理念十分吻合。前田宪寿曾在资生堂护肤研发中心工作21年(1986 & ndash; 2007年),任高级研究员、研发经理,从事护肤化妆品的设计以及药妆品 (美白、抗老化、去痘、生发等)有効成分的开发,曾获公司科技成果的最高奖—资生堂社长奖获奖(2次)、资生堂研究开发奖获奖(3次)。研发过的产品包括Cle de Peau Beaute, HAKU,ANESA,ELIXIR,d program等众多知名品牌。

最普遍的介绍:

前田宪寿,医学博士(皮肤科),护肤技术专家,专业研究生命科学(皮肤科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化学,药理学)及化妆品领域。曾获得日本美容皮肤学会优秀讲题奖、日本香妆品学会优秀论文 奖等10多个奖项,20多次接受日本的电视和报刊采访。 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及书籍篇章70多篇,学会演讲100余次,专利申请76项。

前田宪寿现任日本东京工科大学美科学研究室教授。兼任日本药学会议员、日本特许厅功能性皮肤化妆品调查委员会委员长、一般社团法人日本护肤协会顾问、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在中国,前田宪寿同时是北京工商大学的客座教授。

前田宪寿曾在资生堂护肤研发中心工作21年(1986 – 2007年),任高级研究员、研发经理,从事护肤化妆品的设计以及药妆品 (美白、抗老化、去痘、生发等)成分的开发,曾获公司科技成果的最高奖—资生堂社长奖获奖(2次)、资生堂研究开发奖获奖(3次)。研发过的产品包括Cle de Peau Beaute, HAKU,ANESA,ELIXIR,d program等众多知名品牌。

2019年12月,前田宪寿带着日本护肤前沿技术,正式加入卡丝集团,任卡丝集团首席研发总监。

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要问好的啊,首先得大家好,但是日本是个很讲究礼仪的,所以在说之前得鞠一个躬,大概三十度就可以了,但是在结束的时候还是鞠六十度以上的,表示诚意,还有在结束的时候,要说明一下是结束了,再说的时候不要太严肃,用语要用正式场合的语言,但是也不一定全用敬语,还有在结束的时候,要说“以上就是报告的全部内容,谢谢”大概就是这些吧,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啊

日本教授学会发表的论文

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要问好的啊,首先得大家好,但是日本是个很讲究礼仪的,所以在说之前得鞠一个躬,大概三十度就可以了,但是在结束的时候还是鞠六十度以上的,表示诚意,还有在结束的时候,要说明一下是结束了,再说的时候不要太严肃,用语要用正式场合的语言,但是也不一定全用敬语,还有在结束的时候,要说“以上就是报告的全部内容,谢谢”大概就是这些吧,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啊

对小日本的东西不感兴趣,不知怎么回事?看见小日本的东西也想说上两句

可以。学会是由同一个研究课题的人开展的学术团体,在其中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论国籍,只谈学术问题,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方,所以在日本的修士可以在学会发表论文。

日本教授发表论文

所谓“富氢水”又被称为“水素水”是两个在日本野鸡大学混饭吃的“教授”搞出来的商业赚钱项目。他们声称这东西对人体有好处,但他们的所谓研究成果在日本根本得不到日本主流医学界的承认。他们的所谓研究论文也得不到日本主要医学期刊、杂志的发表。倒是他们的商业销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少让他们能混口饭吃。后来,这东西传到了中国。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大约有五个医学院校的“教授”在向这两个日本“教授”学习发财经验。这五个“教授”都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非著名医学院校的“教授”。他们参照日本人的“经验”,搞“富氢水”或“水素水”的销售,据传也发了一些财,但是发的不大。基本上,和那些卖包治百病的假药的们是同一个档次的。本质上,“富氢水”或“水素水”就是普通自来水或瓶装水。凡是认真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可以简单的根据自己的知识得到这个结论。

第一种是可直接饮用的瓶装水素水,作为饮用水早已入驻便利店。第二种是“富氢杯”,可以通过内置的滤芯或氢水棒与饮用水反应,产生氢气,制造饮用富氢水。相较于直接购买瓶装水素水,富氢杯使用更方便,也更环保。包括滨崎步、藤原纪香在内的女星可都是它的忠实用户。第三种则是SKG富氢水喷雾仪。与前两者内服的功效不同,SKG喷雾仪将富氢水外用于皮肤表面,达到深层补水、抗氧化的功效。纯白机身与香槟色线条的搭配充满时尚气息,滑盖的使用方式简单易操作,但SKG水素水喷雾仪的最大亮点,还是其2秒快速制氢的功能,而且喷雾更细腻,更易吸收。

饮用富氢水可以促进脂质代谢、调节血压、血糖,从而减轻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缓解代谢综合症。实验证明,氢通过促进肝脏FGF21因子分泌从而促进脂质代谢,起到减肥的功效。氧化体现在人体健康的方方面面,包括皮肤问题、心脑血管问题、免疫性疾病、恶性以及衰老等等,长期饮用富氢水可以改善肤色、肤质、淡化色斑、老年斑等等,在日本时尚女性是富氢水最大的消费群体。基本原理是氢通过选择性抗氧化作用清除体内有害的恶性自由基,包括翔自由基。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具体表现为美容衰老、抗炎症、抗过敏、抗辐射、抗疲劳、抗细胞变异、抗细胞凋亡、代谢调节、免疫调节、组织修复。

世界卫生组织并未公布致死率,只是说这种毒株的致死率并不高。

写在前面:此篇是给正在选择合适的导师/选方向的同学的自助教程(长文)。即便在同一个学系里,不同老师的研究方向也是有差异的。研究内容对于申请教授、写研究计划书非常重要。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找到论文名的方法(研究室&研究者总览网站),这是前提。→日本留学怎么看入学条件、选导师和专业

首先说明,不是所有文章都可以看到全文的。像国内的万方维普一样,买了数据库才能看。因此珍惜能免费看到全文的论文吧。

除了直接图书馆借,如何在网上看到全文呢?方法有五个,依次按重要性来排:cinii&j-stage、yahoo、大学附属图书馆、大学院/研究科网站、学会官网、政府部门官网。

一、CiNii (读サイニイ)和jstage

把它俩放到一起是因为功能类似而且两者是相关的。但我推荐首选CINII,因为jstage网站有点慢,而且Jstage里有的条目CINII也会有。

如果只想看有全文的,可以点这个:

输入你想找的文献名。在这里我举例,以“动作法”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有四种:オープンアクセス、机関リポジトリ、定额アクセス、其他链接。

第一条文献,打开机関リポジトリ,转到大学图书馆是这样的(点击链接就可以下载全文):

有些文献是 “定额アクセス”,这种可以在某宝让卖家代买(如果你真的需要)。

我直接搜了某论文的全名,显示在jstage网站有。跳转之后发现文章可以免费下载。

CINII还可以找博士论文。博士论文详细严谨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博士论文原则上都是公开的。

二、yahoo搜索

如果CINII找不到你想看的论文,你可以在日本雅虎上直接搜关键词。默认搜出来的当然都是网页啦,因此需要用“条件制定”(高级搜索)进行筛选:

往下拉,在 file形式 一栏,指定pdf格式,点击检索,结果基本都是文献。

三、大学附属图书馆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在学校官网的菜单可找到。如果某教授在这个大学任职,图书馆里一般会有他近期的论文。以东大附属图书馆为例(部分内容只有校内才能看):

四、大学院/研究科网站

研究科网站会附往年的院生的论文。以九大人间环境学府为例,找到菜单中的“修士/博士论文一览”,还可以下载全文。有些大学比如东大就只有论文题目。如果你打算读某研究科,可以精读,这样的论文可能是你将来要写的。

五、学会官网

在研究者总览/研究者情报页面里,会写某老师加入了哪几个学会。学会网站一般有两种用法:1看学会的理事。这些老师一般都是在这个领域卓有成就的人,如果特别想学习某种疗法或者某个内容,可以师从于他们。2 学会志。一般看不到全文,但是文章的题目可供参考。以临床动作法学会为例:

六、政府部门官网:法务省/厚生劳动省

理科我不太清楚,但对于文科来说,政府调查的数据还是有参考作用的。在网站中找到统计/白书一栏。

假如我想知道某年度在日中国人的年龄和数目,可以在“出入国管理统计”里找。

假如我想知道日本各都道府县的病床利用率,可以在“医疗”类别里找。

结尾:找资料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当然还有其他网站我没有提到的,满足需要就可以,不一定按照我的步骤来。个人建议找文献从CINII开始,没有再YAHOO或者试其他办法。根据大家的反馈可能更新。

无利益相关:不是中介,正在申请十月研究生。讨厌伸手党,又想帮助一些完全迷茫的人。无法回答的就不回复。希望大家留学之路顺利。

日本教授发表的论文

所谓“富氢水”又被称为“水素水”是两个在日本野鸡大学混饭吃的“教授”搞出来的商业赚钱项目。他们声称这东西对人体有好处,但他们的所谓研究成果在日本根本得不到日本主流医学界的承认。他们的所谓研究论文也得不到日本主要医学期刊、杂志的发表。倒是他们的商业销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少让他们能混口饭吃。后来,这东西传到了中国。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大约有五个医学院校的“教授”在向这两个日本“教授”学习发财经验。这五个“教授”都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非著名医学院校的“教授”。他们参照日本人的“经验”,搞“富氢水”或“水素水”的销售,据传也发了一些财,但是发的不大。基本上,和那些卖包治百病的假药的们是同一个档次的。本质上,“富氢水”或“水素水”就是普通自来水或瓶装水。凡是认真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可以简单的根据自己的知识得到这个结论。

第一种是可直接饮用的瓶装水素水,作为饮用水早已入驻便利店。第二种是“富氢杯”,可以通过内置的滤芯或氢水棒与饮用水反应,产生氢气,制造饮用富氢水。相较于直接购买瓶装水素水,富氢杯使用更方便,也更环保。包括滨崎步、藤原纪香在内的女星可都是它的忠实用户。第三种则是SKG富氢水喷雾仪。与前两者内服的功效不同,SKG喷雾仪将富氢水外用于皮肤表面,达到深层补水、抗氧化的功效。纯白机身与香槟色线条的搭配充满时尚气息,滑盖的使用方式简单易操作,但SKG水素水喷雾仪的最大亮点,还是其2秒快速制氢的功能,而且喷雾更细腻,更易吸收。

饮用富氢水可以促进脂质代谢、调节血压、血糖,从而减轻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缓解代谢综合症。实验证明,氢通过促进肝脏FGF21因子分泌从而促进脂质代谢,起到减肥的功效。氧化体现在人体健康的方方面面,包括皮肤问题、心脑血管问题、免疫性疾病、恶性以及衰老等等,长期饮用富氢水可以改善肤色、肤质、淡化色斑、老年斑等等,在日本时尚女性是富氢水最大的消费群体。基本原理是氢通过选择性抗氧化作用清除体内有害的恶性自由基,包括翔自由基。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具体表现为美容衰老、抗炎症、抗过敏、抗辐射、抗疲劳、抗细胞变异、抗细胞凋亡、代谢调节、免疫调节、组织修复。

对小日本的东西不感兴趣,不知怎么回事?看见小日本的东西也想说上两句

发表科技论文17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80余篇次,申请国家专利30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7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863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化攻关项目、美国John Deere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参加了国家标准GB/T19624-2004《在役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的编制及科研工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2004年入选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培养计划,2005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奖励计划,2005年获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8年上海市优秀教师,2009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先后获2001-2006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奖项。 跨学科经历奠定扎实根基从成长经历和履历上看,70后的轩福贞跟许多同龄的优秀新上海人无太大差别:出生于孔孟之乡的他凭着优异学习成绩考进山东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保送攻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留校在化工系任教,两年后如愿进入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工程机械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说起专业,轩福贞本科时念的是化工机械,硕士时则从事固体力学专业研究,博士又回到了情有独钟的化工机械。正是这样一种对工程和工业有一定了解,同时又有理科基础的跨专业经历,为他今后在学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博士毕业后,轩福贞在企业发展、政府部门还是留校工作的抉择中选择了后者。采访交流中,轩福贞告诉我,他把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作为毕生事业的追求始于博士毕业后的日子,尤其是真正对做科研产生感觉,则源于博士毕业后的艰苦努力。“当时做科研成了生活中的唯一要事,周末假期很少休息,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年有几次的春节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打理家务和照顾小孩都是太太一人默默承担,每天晚上12点后回到家里,既有工作中取得阶段成果的愉悦,但更多是对太太和孩子的愧疚”。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是轩福贞博士毕业一年后独立负责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其后,他又相继获得了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一系列人才计划和科研课题资助。更值得强调的是,这期间他开始了与上海汽轮机厂的合作研究,围绕超超临界汽轮机——这一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明珠”的重大装备国产化瓶颈技术,开展了寿命分析和设计方法难题攻关,启动了华理工和上海汽轮机厂延续至今的产学研合作历程,也成为其学术研究从石油化工跨入电力装备的触发剂。谈及这段经历,轩福贞感慨地说,这不仅是其科研事业的启动与转型期,而且提升了对科学与技术的品味和鉴赏力。笔者认为,这或许可以作为天道酬勤的又一个案例。磨剑十年敢摘皇冠明珠“汽轮机关键部件的寿命设计这个项目从立项程序上先是企业提出,但最初形成合作意向则源于我们的聊天”。目前国内的先进汽轮机技术,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和核电设备等均是由日本三菱、东芝和德国西门子等国外公司引进,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如寿命设计与考核不属于转让范畴。这不仅限制了产品的国产化进程,而且也长期困扰了企业技术人员:高参数新型汽轮机关键部件寿命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长期使用和服役工况改变会对寿命产生如何影响?在设计中又该如何控制?一次偶然机会,轩福贞等人了解到企业技术人员挂念的这些问题,正是博士期间他跟着导师和课题组承接和参与过的课题涉及的方向,于是说服企业开始了这一难题的合作。 轩福贞当时不可能想到,他和汽轮机厂技术员们一次偶然聊天所确定下来的研究方向——大型汽轮机关键部件的寿命分析技术——实际上是触及到了现代制造业中的共性难题,是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超超临界汽轮机国产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采访中,轩福贞给我介绍的这方面信息让我长了见识:目前国内正在开发的世界上最大核电汽轮机焊接转子,是汽轮机设备里最难也最值钱的部分,要保证其顺利运转,寿命和工艺可靠性的核校技术居于核心地位。譬如标明其设计寿命30年,寿命分析的核心内容就是弄清楚怎么来控制寿命,它何时会到达临界点?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到多种新工艺,而且需要考虑新材料等诸多因素。 这些年来,轩福贞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方向,经历了从化工设备的安全评价、失效分析到先进能源装备的寿命分析和安全控制。去年,轩福贞教授获得的启明星(跟踪)计划支持项目,就涉及了核电压力容器的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谈及这些,轩福贞教授自信地说,压力容器技术研究是我们专业的本行,与民用设备相比,核电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尤其是需要考虑辐射的影响,通过进一步修正和补充,我们目前提出的全寿命分析技术完全可移植于核电设备。这次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泄漏事故,不幸中的万幸是压力容器经受住了考验,如果这个设备一出事情,就真正的不可收拾了。“先进的寿命设计技术应该体现在,讲60年寿命就应该是60年,这对设备的制造技术要求极高,需要从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全寿命过程来保证”。(有关设备全寿命设计技术的相关介绍请见本期轩福贞撰写的综述“机械结构的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学会从工程中提炼科学问题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也可从2010年度上海市49项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理占据七分之一席位可见一斑。轩福贞教授这些年的工作业绩,也体现了华东理工大学的这一特色。他的研究不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而且承担了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启明星计划和一大批企业研究课题。从副教授到破格博士生导师和教授,轩福贞把这些一律归结为“运气好”。如果要总结这几年的发展有哪些诀窍,轩福贞说,这应该受益于在“从工程项目中提炼出科学问题”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压力容器的安全评价,其本身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我们团队搞了一个针对压力容器的失效评定图,这是一个工具方法,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一步,科学上的要素就是对压力容器不同破坏模式和机理认识,利用力学的、材料的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获取其破坏过程和原理的系统知识,提出根本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案。”轩福贞坦言,要真正从工程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其实是很不容易的,“研究选题需要关注‘顶天立地’,但应用基础研究则是位于‘天’、‘地’之间,我们也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是困扰大家的难点之一”。教授的要务还是培养学生 在跟轩福贞教授交流的过程中,我觉得他对科研评价、学生培养等当下的热门话题都有不俗的见解,比如尽管他所在的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这10年来科研经费翻了10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教师的第一要务还是学生培养,科研也要为这一目标服务,“做科研仅仅是高校教师的职责之一,更重要的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带出一批好学生。大学做研究需要从对学生的培养出发,让学生能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指理论上的建树,立地是扎根实际,解决工程问题,形成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对于当前热议的SCI论文考核标准问题,轩福贞教授认为,论文发表是科研成果体现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不同领域和方向研究人员的评价需要区别对待。谈及学生的培养,轩福贞教授说,“我不鼓励研究生有一点创新就发论文,而是要把问题搞清楚了,形成一个系统再写论文更有价值”。培养创新能力仅仅是研究生教育的一方面,品德与文化素养同样重要,另一方面,交流与表达能力也是高层次人才的必备要素。 最近发表论文如下:1. Zheng XT, Xuan FZ*. Shakedown analysis of multilayered beams coupled with ductile damage,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 6 June 20122. Jia YF, Xuan FZ*. Anisotropic wear behavior of human enamel at the rod level in terms of nanoscratching, Wear, 2012, 290–291: 124–1323. Xiang YX, Deng MX, Xuan FZ*, Liu CJ. Effect of precipitate-dislocation interactions on generation of nonlinear Lamb waves in creep-damaged metallic alloys, Journal Applied Physics, 111,104905(2012)4. Zheng Y-T, Xuan FZ*, Wang ZD. In-situ Raman monitoring of stress evaluation and reaction in Cu2O oxide layer, Materials Letters, 78(1): 11-13, 20125. Zhu ML, Xuan FZ*, Chen J.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defects on long-term fatigue behavior of a Cr-Mo-V stee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546(1): 90-96, 20126. Zhu M-L, Xuan F-Z*, Du Y-N, Tu S-T. Very high 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a low strength welded joint at moderate temp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2, 40: 74-837. Liu ZD, Zhang XC, Xuan FZ, Wang ZD, Tu ST. In situ synthesis of TiN/Ti3Al intermetallic matrix composite coatings on Ti6Al4V alloy.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2, 37: 268-2738. Wang WZ, Liang JC, Guo XP, Xuan FZ, Hong HX.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issolution behavior of plasma sprayed wollastonite coatings deposited at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10.1007/s11666-011-9699-99. Zhao P, Xuan FZ*. Ratchetting behavior of advanced 9-12% chromium ferrite steel under creep-fatigue loadings: fracture modes and dislocation patterns. Mater. Sci. Eng A, 2012, 539(30): 301-30710. Wang GZ, Li BK, Xuan FZ, Tu ST.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reep crack-tip constraint induced by loading configuration of specimen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2012, 79: 353-36211. Zheng XT, Xuan FZ*, Shakedown of thick cylinders with radial openings under thermo-mechanical loads. ASME, J. Pressure Vessel Technol., 2012, 134(1): 011205112. Zhou G-Y, Tu ST, Xuan FZ, Wang ZD. Viscoelastic model to describ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mpact heat exchangers with plate-foam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11, 53(12): 1069-107613. Maharjan S, Zhang X C, Xuan F Z, Wang Z D, Tu S T. Residual stresses within oxide layers due to lateral growth strain and creep strain: analytical modeling. J. Appl. Phys. 110, 063511 (2011) (8 pages)14. Xuan FZ, Shao SS, Chen QQ. Synthesis creep behavior of Sn63Pb37 under the applied stress and electric current,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2011, 51(12): 2336-234015. Liu H, Xuan FZ*. A new model of creep rupture data extrapolation based on power processes,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11, 18(8): 2324-232916. Xiang YX, Deng MX, Xuan FZ*, Liu CJ.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 degradation in ferritic Cr-Ni alloy steel plates using nonlinear Lamb waves, NDT&E International, 2011, 44(8): 768-77417. Shao SS, Xuan FZ*, Wang ZD, Tu ST. Synthesis surface effects on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film/substrate system.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1, 257: 9915-992018. Wang WZ, Xuan FZ, Wang ZD, Wang B, Liu CJ. Effect of overhe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reep behavior of HP40Nb alloy. J Mater Design, 2011, 32(7): 4010-401619. Xiang YX, Deng MX, Xuan FZ*, Liu CJ. Cumulative second-harmonic analysis of ultrasonic Lamb waves for ageing behavior study of modified-HP austenite steel. Ultrasonics, 2011, 51: 974-98120. Wang HT, Wang GZ, Xuan FZ, Tu ST.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ductile crack growth behavior in a dissimilar metal welded joint. Nucl. Eng. Des. 2011, 241: 3234-324321. Jia J H, Hu X Y, An Z L, Xuan F Z, Tu S T.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sing device for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pipes. ASME, J. Pressure Vessel Technol., 2011, 133, 04160122. Hu MH, Xuan FZ, Tu ST, et al. Study of an effici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or an industrial bioreactor. Measurement, 2011, 44(5): 875-880.23. Tan JP, Wang GZ, Xuan FZ, Tu ST. Creep crack growth in a Cr-Mo-V type steel: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nd predictio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11, 24(2): 81-91.24. Zhao P, Xuan FZ*. Study on creep-fatigue damage evaluation for advanced 9%-12% chromium steels under stress controlled cycli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11, 24(2): 148-154.25. Zheng XT, Xuan FZ*, Zhao P. Ratcheting-creep interaction of advanced 9–12% chromium ferrite steel with anelastic eff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1, 33: 1286-1291.26. Zheng XT, Xuan FZ*. Autofrettage and shakedown analysis of strainhardening cylinders under thermo-mechanical loadings. .J. Strain Analysis 2011, 46(1):45-5527. Li YJ, Xuan FZ*, Li SX, Tu ST. Quality Evaluation of Diffusion Bonded Joints by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asuring and Microscopic Fatigue Test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1, 24(2):187-194.28. Zhao P, Xuan FZ*. Ratchetting behavior of advanced 9–12% chromium ferrite steel under creep-fatigue loading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011, 43(6): 299-312.29. Cao YP, Hui H, Wang GZ, Xuan FZ*. Inferring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Beremin cleavage model parameters from the Master Curve.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41 (2011) 39-4530. Zhang XC, Xu BS, Xuan FZ, Wang ZD, Tu ST. Failure mode and fatigue mechanism of laser-remelted plasma-sprayed Ni alloy coatings in rolling contact,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1, 205(10): 3119-312731. Zhang XC, Liu CJ, Xuan FZ, Wang ZD, Tu ST. Effect of NiCr and NiCrAl coatings on the creep resistance of a Ni alloy. Mater. Sci. Eng A 528 (2011) 2282-228732. Zhang XC, Xuan FZ, Xu JS, Tu ST, Xu BS. Stress-dependent fatigue mechanisms of CrC-NiCr coatings in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and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11, 34(6): 438-44733. Zhang XC, Liu CJ, Xuan FZ, Wang ZD, Tu ST, Creep behavior of plasma sprayed NiCr and NiCrAl coating-based systems.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 2011; 24(3): 183-189.34. Huang YH, Xuan FZ*, Tu ST, Itoh T. Effects of hydrogen and surface dislocation on active dissolution of deformed 304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 acid chloride solution Mater.Sci.Eng A 528 (2011) 1882-188835. Sun PJ, Wang GZ, Xuan FZ*, Tu ST, Wang Z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creep constraint induced by crack depths in compact tension specimen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11, 78: 653-665

日本教授一生发表两篇论文

发表科技论文17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80余篇次,申请国家专利30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7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863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化攻关项目、美国John Deere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参加了国家标准GB/T19624-2004《在役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的编制及科研工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2004年入选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培养计划,2005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奖励计划,2005年获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8年上海市优秀教师,2009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先后获2001-2006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奖项。 跨学科经历奠定扎实根基从成长经历和履历上看,70后的轩福贞跟许多同龄的优秀新上海人无太大差别:出生于孔孟之乡的他凭着优异学习成绩考进山东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保送攻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留校在化工系任教,两年后如愿进入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工程机械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说起专业,轩福贞本科时念的是化工机械,硕士时则从事固体力学专业研究,博士又回到了情有独钟的化工机械。正是这样一种对工程和工业有一定了解,同时又有理科基础的跨专业经历,为他今后在学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博士毕业后,轩福贞在企业发展、政府部门还是留校工作的抉择中选择了后者。采访交流中,轩福贞告诉我,他把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作为毕生事业的追求始于博士毕业后的日子,尤其是真正对做科研产生感觉,则源于博士毕业后的艰苦努力。“当时做科研成了生活中的唯一要事,周末假期很少休息,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年有几次的春节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打理家务和照顾小孩都是太太一人默默承担,每天晚上12点后回到家里,既有工作中取得阶段成果的愉悦,但更多是对太太和孩子的愧疚”。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是轩福贞博士毕业一年后独立负责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其后,他又相继获得了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一系列人才计划和科研课题资助。更值得强调的是,这期间他开始了与上海汽轮机厂的合作研究,围绕超超临界汽轮机——这一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明珠”的重大装备国产化瓶颈技术,开展了寿命分析和设计方法难题攻关,启动了华理工和上海汽轮机厂延续至今的产学研合作历程,也成为其学术研究从石油化工跨入电力装备的触发剂。谈及这段经历,轩福贞感慨地说,这不仅是其科研事业的启动与转型期,而且提升了对科学与技术的品味和鉴赏力。笔者认为,这或许可以作为天道酬勤的又一个案例。磨剑十年敢摘皇冠明珠“汽轮机关键部件的寿命设计这个项目从立项程序上先是企业提出,但最初形成合作意向则源于我们的聊天”。目前国内的先进汽轮机技术,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和核电设备等均是由日本三菱、东芝和德国西门子等国外公司引进,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如寿命设计与考核不属于转让范畴。这不仅限制了产品的国产化进程,而且也长期困扰了企业技术人员:高参数新型汽轮机关键部件寿命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长期使用和服役工况改变会对寿命产生如何影响?在设计中又该如何控制?一次偶然机会,轩福贞等人了解到企业技术人员挂念的这些问题,正是博士期间他跟着导师和课题组承接和参与过的课题涉及的方向,于是说服企业开始了这一难题的合作。 轩福贞当时不可能想到,他和汽轮机厂技术员们一次偶然聊天所确定下来的研究方向——大型汽轮机关键部件的寿命分析技术——实际上是触及到了现代制造业中的共性难题,是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超超临界汽轮机国产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采访中,轩福贞给我介绍的这方面信息让我长了见识:目前国内正在开发的世界上最大核电汽轮机焊接转子,是汽轮机设备里最难也最值钱的部分,要保证其顺利运转,寿命和工艺可靠性的核校技术居于核心地位。譬如标明其设计寿命30年,寿命分析的核心内容就是弄清楚怎么来控制寿命,它何时会到达临界点?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到多种新工艺,而且需要考虑新材料等诸多因素。 这些年来,轩福贞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方向,经历了从化工设备的安全评价、失效分析到先进能源装备的寿命分析和安全控制。去年,轩福贞教授获得的启明星(跟踪)计划支持项目,就涉及了核电压力容器的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谈及这些,轩福贞教授自信地说,压力容器技术研究是我们专业的本行,与民用设备相比,核电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尤其是需要考虑辐射的影响,通过进一步修正和补充,我们目前提出的全寿命分析技术完全可移植于核电设备。这次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泄漏事故,不幸中的万幸是压力容器经受住了考验,如果这个设备一出事情,就真正的不可收拾了。“先进的寿命设计技术应该体现在,讲60年寿命就应该是60年,这对设备的制造技术要求极高,需要从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全寿命过程来保证”。(有关设备全寿命设计技术的相关介绍请见本期轩福贞撰写的综述“机械结构的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学会从工程中提炼科学问题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也可从2010年度上海市49项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理占据七分之一席位可见一斑。轩福贞教授这些年的工作业绩,也体现了华东理工大学的这一特色。他的研究不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而且承担了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启明星计划和一大批企业研究课题。从副教授到破格博士生导师和教授,轩福贞把这些一律归结为“运气好”。如果要总结这几年的发展有哪些诀窍,轩福贞说,这应该受益于在“从工程项目中提炼出科学问题”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压力容器的安全评价,其本身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我们团队搞了一个针对压力容器的失效评定图,这是一个工具方法,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一步,科学上的要素就是对压力容器不同破坏模式和机理认识,利用力学的、材料的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获取其破坏过程和原理的系统知识,提出根本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案。”轩福贞坦言,要真正从工程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其实是很不容易的,“研究选题需要关注‘顶天立地’,但应用基础研究则是位于‘天’、‘地’之间,我们也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是困扰大家的难点之一”。教授的要务还是培养学生 在跟轩福贞教授交流的过程中,我觉得他对科研评价、学生培养等当下的热门话题都有不俗的见解,比如尽管他所在的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这10年来科研经费翻了10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教师的第一要务还是学生培养,科研也要为这一目标服务,“做科研仅仅是高校教师的职责之一,更重要的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带出一批好学生。大学做研究需要从对学生的培养出发,让学生能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指理论上的建树,立地是扎根实际,解决工程问题,形成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对于当前热议的SCI论文考核标准问题,轩福贞教授认为,论文发表是科研成果体现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不同领域和方向研究人员的评价需要区别对待。谈及学生的培养,轩福贞教授说,“我不鼓励研究生有一点创新就发论文,而是要把问题搞清楚了,形成一个系统再写论文更有价值”。培养创新能力仅仅是研究生教育的一方面,品德与文化素养同样重要,另一方面,交流与表达能力也是高层次人才的必备要素。 最近发表论文如下:1. Zheng XT, Xuan FZ*. Shakedown analysis of multilayered beams coupled with ductile damage,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 6 June 20122. Jia YF, Xuan FZ*. Anisotropic wear behavior of human enamel at the rod level in terms of nanoscratching, Wear, 2012, 290–291: 124–1323. Xiang YX, Deng MX, Xuan FZ*, Liu CJ. Effect of precipitate-dislocation interactions on generation of nonlinear Lamb waves in creep-damaged metallic alloys, Journal Applied Physics, 111,104905(2012)4. Zheng Y-T, Xuan FZ*, Wang ZD. In-situ Raman monitoring of stress evaluation and reaction in Cu2O oxide layer, Materials Letters, 78(1): 11-13, 20125. Zhu ML, Xuan FZ*, Chen J.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defects on long-term fatigue behavior of a Cr-Mo-V stee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546(1): 90-96, 20126. Zhu M-L, Xuan F-Z*, Du Y-N, Tu S-T. Very high 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a low strength welded joint at moderate temp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2, 40: 74-837. Liu ZD, Zhang XC, Xuan FZ, Wang ZD, Tu ST. In situ synthesis of TiN/Ti3Al intermetallic matrix composite coatings on Ti6Al4V alloy.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2, 37: 268-2738. Wang WZ, Liang JC, Guo XP, Xuan FZ, Hong HX.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issolution behavior of plasma sprayed wollastonite coatings deposited at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10.1007/s11666-011-9699-99. Zhao P, Xuan FZ*. Ratchetting behavior of advanced 9-12% chromium ferrite steel under creep-fatigue loadings: fracture modes and dislocation patterns. Mater. Sci. Eng A, 2012, 539(30): 301-30710. Wang GZ, Li BK, Xuan FZ, Tu ST.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reep crack-tip constraint induced by loading configuration of specimen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2012, 79: 353-36211. Zheng XT, Xuan FZ*, Shakedown of thick cylinders with radial openings under thermo-mechanical loads. ASME, J. Pressure Vessel Technol., 2012, 134(1): 011205112. Zhou G-Y, Tu ST, Xuan FZ, Wang ZD. Viscoelastic model to describ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mpact heat exchangers with plate-foam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11, 53(12): 1069-107613. Maharjan S, Zhang X C, Xuan F Z, Wang Z D, Tu S T. Residual stresses within oxide layers due to lateral growth strain and creep strain: analytical modeling. J. Appl. Phys. 110, 063511 (2011) (8 pages)14. Xuan FZ, Shao SS, Chen QQ. Synthesis creep behavior of Sn63Pb37 under the applied stress and electric current,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2011, 51(12): 2336-234015. Liu H, Xuan FZ*. A new model of creep rupture data extrapolation based on power processes,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11, 18(8): 2324-232916. Xiang YX, Deng MX, Xuan FZ*, Liu CJ.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 degradation in ferritic Cr-Ni alloy steel plates using nonlinear Lamb waves, NDT&E International, 2011, 44(8): 768-77417. Shao SS, Xuan FZ*, Wang ZD, Tu ST. Synthesis surface effects on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film/substrate system.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1, 257: 9915-992018. Wang WZ, Xuan FZ, Wang ZD, Wang B, Liu CJ. Effect of overhe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reep behavior of HP40Nb alloy. J Mater Design, 2011, 32(7): 4010-401619. Xiang YX, Deng MX, Xuan FZ*, Liu CJ. Cumulative second-harmonic analysis of ultrasonic Lamb waves for ageing behavior study of modified-HP austenite steel. Ultrasonics, 2011, 51: 974-98120. Wang HT, Wang GZ, Xuan FZ, Tu ST.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ductile crack growth behavior in a dissimilar metal welded joint. Nucl. Eng. Des. 2011, 241: 3234-324321. Jia J H, Hu X Y, An Z L, Xuan F Z, Tu S T.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sing device for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pipes. ASME, J. Pressure Vessel Technol., 2011, 133, 04160122. Hu MH, Xuan FZ, Tu ST, et al. Study of an effici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or an industrial bioreactor. Measurement, 2011, 44(5): 875-880.23. Tan JP, Wang GZ, Xuan FZ, Tu ST. Creep crack growth in a Cr-Mo-V type steel: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nd predictio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11, 24(2): 81-91.24. Zhao P, Xuan FZ*. Study on creep-fatigue damage evaluation for advanced 9%-12% chromium steels under stress controlled cycli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11, 24(2): 148-154.25. Zheng XT, Xuan FZ*, Zhao P. Ratcheting-creep interaction of advanced 9–12% chromium ferrite steel with anelastic eff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1, 33: 1286-1291.26. Zheng XT, Xuan FZ*. Autofrettage and shakedown analysis of strainhardening cylinders under thermo-mechanical loadings. .J. Strain Analysis 2011, 46(1):45-5527. Li YJ, Xuan FZ*, Li SX, Tu ST. Quality Evaluation of Diffusion Bonded Joints by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asuring and Microscopic Fatigue Test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1, 24(2):187-194.28. Zhao P, Xuan FZ*. Ratchetting behavior of advanced 9–12% chromium ferrite steel under creep-fatigue loading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011, 43(6): 299-312.29. Cao YP, Hui H, Wang GZ, Xuan FZ*. Inferring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Beremin cleavage model parameters from the Master Curve.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41 (2011) 39-4530. Zhang XC, Xu BS, Xuan FZ, Wang ZD, Tu ST. Failure mode and fatigue mechanism of laser-remelted plasma-sprayed Ni alloy coatings in rolling contact,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1, 205(10): 3119-312731. Zhang XC, Liu CJ, Xuan FZ, Wang ZD, Tu ST. Effect of NiCr and NiCrAl coatings on the creep resistance of a Ni alloy. Mater. Sci. Eng A 528 (2011) 2282-228732. Zhang XC, Xuan FZ, Xu JS, Tu ST, Xu BS. Stress-dependent fatigue mechanisms of CrC-NiCr coatings in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and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11, 34(6): 438-44733. Zhang XC, Liu CJ, Xuan FZ, Wang ZD, Tu ST, Creep behavior of plasma sprayed NiCr and NiCrAl coating-based systems.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 2011; 24(3): 183-189.34. Huang YH, Xuan FZ*, Tu ST, Itoh T. Effects of hydrogen and surface dislocation on active dissolution of deformed 304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 acid chloride solution Mater.Sci.Eng A 528 (2011) 1882-188835. Sun PJ, Wang GZ, Xuan FZ*, Tu ST, Wang Z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creep constraint induced by crack depths in compact tension specimen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11, 78: 653-665

世界上最长的论文有多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史上最长毕业论文”发出的呐喊

2010年,成都西华大学大三学生杨锐做了一件很惊人的事情,他正在着手撰写一篇题为《中国高等教育十年发展之怪现象》的论文,全文达16万字,被称为“史上最长毕业论文”。

高校扩招、产业化、大学风气之怪……文章中,杨锐尖锐地总结了当前高等教育中30多个亟须改变的问题。他表示,自己在大学期间亲历了其中的70%~80%的怪现象,在进行一番调查后,发现有70%的学生对大学教育不满意。

杨锐的发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钱学森之问”。面对前来探望的温,钱学森不止一次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发问,是横在中国教育面前的一道艰深命题,听说就连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的校长和教育专家也给不出满意的答案……

大学生杨锐萌发写这篇论文的念头,是受到了“钱学森之问”的影响。同时,他也耳濡目染了大量大学里的怪现状。大学,一直被人们誉为象牙塔,但是自2009年以来,我们却看到了象牙塔里乱象丛生。先是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学校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随后发生了“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唯一的不同是把“江苏”两字替换成了“山东”……前不久,西安交大教授、原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也因学术造假被取消职务并解聘,这名教授没有专门从事过该专业的研究,却拿着这个专业的成果去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不管杨锐的毕业论文最后能否通过,他敢于这么做,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毕业论文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是大学生涯的收官之作,很少有人会在这个上面冒风险。他直接倒戈,将矛头指向自己所处的高等教育环境,敢于在铁屋里发出呐喊,其独立的思想和果敢的行动令人敬佩!

前田宪寿,医学博士(皮肤科),护肤技术专家,专业研究生命科学(皮肤科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化学,药理学)及化妆品领域。曾获得日本美容皮肤学会优秀讲题奖、日本香妆品学会优秀论文 奖等10多个奖项,20多次接受日本的电视和报刊采访。 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及书籍篇章70多篇,学会演讲100余次,专利申请76项。前田宪寿现任日本东京工科大学美科学研究室教授。兼任日本药学会议员、日本特许厅功能性皮肤化妆品调查委员会委员长、一般社团法人日本护肤协会顾问、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在中国,前田宪寿同时是北京工商大学的客座教授。通过更深层次的沟通,前田宪寿也和很多日本人一样热爱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并且前田宪寿也是极简主义者,在研发和工作中严谨细致,在生活中极致简约,这与卡丝极致、简约、便捷护肤和从心开始的品牌理念十分吻合。前田宪寿曾在资生堂护肤研发中心工作21年(1986 & ndash; 2007年),任高级研究员、研发经理,从事护肤化妆品的设计以及药妆品 (美白、抗老化、去痘、生发等)有効成分的开发,曾获公司科技成果的最高奖—资生堂社长奖获奖(2次)、资生堂研究开发奖获奖(3次)。研发过的产品包括Cle de Peau Beaute, HAKU,ANESA,ELIXIR,d program等众多知名品牌。

  • 索引序列
  • 日本教授学会发表论文
  • 日本教授学会发表的论文
  • 日本教授发表论文
  • 日本教授发表的论文
  • 日本教授一生发表两篇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