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李兰娟在国外发表的论文

李兰娟在国外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李兰娟在国外发表的论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特别奖,艾滋和病毒性肝炎研究组专家组长,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揭露了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关系。

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为肠道微生态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成功培育出无菌大鼠(已通过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建立了无菌动物实验研究平台;注重细菌耐药研究,引领细菌耐药研究小组发现六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研究成果分别于2001、200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了我国首部《感染微生态学》专著,奠定了感染微生态学的基础。率领课题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大陆第二株登录GenBank;首次发现PBMC中有复制型SARS-CoV存在,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Journal Hepat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主编专著11部,其中《传染病学》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均为中国该领域的首部专著;承担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主编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8部。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和浙江省人工肝中心主任以及《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和《国际流行病感染病学杂志》副主编等职。2013.10.26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外通报,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也就是说,我国科学家已经做出了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种子”,一旦出现老百姓最担心的H7N9禽流感暴发流行,可迅速生产出疫苗,为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接种,防止禽流感大流行。这项研究表明,我国已经具备自主研发流感病毒疫苗株的技术和能力,首次打破和改变了我国流感疫苗株需由国外提供的历史。这项研究,是在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由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领衔,并作为研究主体,联合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协同攻关完成。

高为炳,1925年12月15日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小时候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饱受列强欺凌,又从书上读到爱迪生的故事,使他从小学时就有了做一个发明家,用科学救国的强烈愿望。因此他学习非常刻苦,总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高中毕业后,家里给他在邮局找了工作,但他却决心离开家乡,外出求学。他先去南京上大学,日军进攻南京时,又长途跋涉去后方西安上学。一路上历尽艰辛,有一次还被土匪抢劫一空。这些都没能动摇他继续求学的决心,最后终于考取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在那里他有幸受到国内许多一流学者的教诲,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刚从美国回来的王俊奎教授上第一节课就给同学们散发了自己刚在国外发表的论文,论述了对导弹进行改进后可提高射程许多倍。这在高为炳思想上产生很大震动。他说,这时他才懂得什么叫科学研究,也使他的理想从当一个发明家变为做一个科学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他的这一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过。1948年高为炳大学毕业时正是西安解放前夕,当时学校里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想方设法另谋职业,但他却要求留校当助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高为炳先后在西北工学院、清华大学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并从苏联专家指导的研究生班毕业。1952年10 月,他进入由全国八所院校航空系组建的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京航空学院工作,曾任理论力学教研室副主任、院教学研究科科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成为北航第一批晋升的副教授,1978年10月晋升为教授。1980年创立北航第七研究室(系统与控制研究室)并任研究室主任,1984年起任北航研究生院副院长。高为炳自50年代起开始进行运动稳定性和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研究;“文化大革命”后期开始从事现代控制理论线性系统方面的研究;1978年开始大系统理论研究;1980年开始进行现代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研究;1984年开始机器人控制问题研究;1985年开始大型空间柔性结构控制研究;1986年开始变结构控制系统研究;以后又陆续指导研究生开展了鲁棒控制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研究;1990年开始关注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研究。在四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共发表论文二百多篇,出版了《非线性系统导论》、《变结构控制理论基础》等名著,受到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公布为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授予他“航空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李兰娟一生获得十余个荣誉。其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科技人才等…

李兰娟发表的论文

他是我们国家的骄傲,能够在如此年纪就做出如此大的成就,值得夸奖。

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小乡村,当时父亲眼疾在身,根本无法劳作,只有母亲一个人负责挣钱,撑起这个小家。

都说“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说明了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正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很多少年人从小就被家长寄予厚望,希望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长大后有所成就对祖国做出一点贡献。这样优秀的人往往都是别人家的小孩,但现实中确实就有很多这样优秀的人存在,这两天一直被讨论上了热搜的中国少年曹原就是大人们口中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了。曹原可以说是天才一般开了挂的存在了,虽然年年纪小,但个人所获得的荣誉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峰。2月1日他再次在《自然》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五篇论文,引起了很多人的热烈讨论,被大家直呼天才,作为一名中国人非常值得大家骄傲,也印证了那句老话“自古英雄出少年”。对于曹原的成绩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那下面就来具体说说他有哪些值得大家为之称赞的地方。

1996年出生的曹原从2007年开始,在三年内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初中以及高中的所有课程,并在2010年一高考总分6699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在大学毕业后又成功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现在是该学校的博士生,这样一路飘红的成绩可以说是只有在小说里才能见到了,这样的中国少年确实值得大家对他竖起大拇指。

英国《自然》杂质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非常的有权威性,不管是不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都是非常优秀的,而曹原在2018年时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该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接着在2020年以及2021年2月份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该杂志上先后发表了3篇论文,短短的三年内发表了5篇论文,也是该杂志上最年轻的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这样的成就确实优秀了。

在2018年曹原就以22岁的年龄入选了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的科技领域精英榜单,成为入选年龄最小的一位。并且在同年12月份,曹原也荣登《自然》杂志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这样的荣誉可以说是对他的学术研究以及个人能力是非常认可的,曹原这个名字在国际上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而这位少年是来自中偶的,也是非常值得中国人骄傲的。

看了曹原的个人成就,对他的赞赏已经不能用言语表达了,只能说开挂的人生确实无需多加解释了,就是牛。

李兰娟的爸爸因为患有眼疾,无法劳作,家庭的重担全压在李兰娟妈妈的身上。李兰娟的父母都支持李兰娟念书学习。但后来家里实在揭不开锅,母亲只能指望李兰娟辍学。

李兰娟发表论文

李兰娟的家境很困难,完全拿不出学费来让她念初中。初中是靠着学校的助学金才完成的

因为李兰娟实至名归。在新冠肺炎抗疫战中,李兰娟院士不辱使命,出生入死,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李兰娟院士提名最高科技奖,高福院士却没戏?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2、霍金身残志坚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用了很少时间而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1963年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当时,医生诊断他只能活两年。他在手术过后的几天又写下了世界名著《时间简史》,奇迹般的活下来。但在往后数十年逐渐全身瘫痪并失去了说话能力。少年时霍金并不好学。1970年代初霍金与彭罗斯合作发表论文指出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那么宇宙大爆炸前必然有奇点存在成为首篇重要文章随后成为少数认真看待黑洞的学者。他结合了量子力学及广义相对论于1974年3月1日霍金在《自然》提出黑洞发出一种能量最终导致黑洞蒸发该能量被命名为霍金辐射引起全球物理学家重视。霍金的新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最重要的进展。该论文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3、范仲淹刻苦学习:范仲淹,家境贫穷,苦读诗书,他经常在冬天煮一盆粥,待其结冻后,用刀

李兰娟发表新论文

从1986年开始,李兰娟就率领团队开始进行人工肝研究项目,经过十年的辛勤研究,开辟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并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她是中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她还是中国的感染病(传染病)学家,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的带头人,不但辛苦钻研科学研究,她还多次深入临床一线,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甲型H7N9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关键性作用。李兰娟女士不但科研成果硕硕,她还是工程院士,在浙江大学医学部的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发表多篇论文主编出版多部教材,为中国的医学培养人才。李兰娟的生涯成就数不尽说不尽,无论在哪个领域她都是顶尖的代表。

李兰娟院士突然成为全民偶像,受到多行业各类人士的关注,她的出名是突然的吗?肯定不是,已经到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龄,还奋斗在临床一线,不舍昼夜,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和年龄,独善其身,尽着自己的最大的力量,靠着专业知识帮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什么是偶像,就是受人喜欢追随的榜样。为全国人民付出了这么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偶像,值得当代的年轻人和青少年,以此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偶像。这种全民偶像,才应该被屡次报道,众人推崇。现在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和崇拜,这恰恰证明了当代人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她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农村,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但是如果没有好心人的帮助她的家庭根本就不足以维持她完成高中学业。

李兰娟的成就有:官职最高的是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生意做的最好的是树兰医院董事长,加起来等于官商。

李兰娟院士是中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卫健委高级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种肝炎,感染性疾病和突发传染病的诊治。但是她小的时候却因为贫穷而差点儿辍学。

1947年9月13日,李兰娟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夏履镇夏履桥村。父亲因为眼睛有问题无法工作,全家只靠母亲卖山货来维持家用。

有一天,李兰娟的母亲告诉她家里没钱来供她读书了,母亲苦苦哀求,希望她能够退学。虽然李兰娟很想上学,但是一想到母亲今后的压力,还是决定放弃读书。后来李兰娟的老师主动找到她的父亲,劝说他们让李兰娟读书。李兰娟靠着助学金坚持读完了初中,并且参加了中考。因为她优异的学习成绩,被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录取。

她高中读完之后还没来得及参加高考,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中学毕业后,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家乡。她被安排成为了中学的代课老师,她一边讲课,一边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后来大队组建农村合作医疗站,她毅然决然的选择当一个“赤脚医生”。

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李兰娟以“赤脚医生”的身份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从此之后,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在校期间李兰娟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担任主治医师。1986年李兰娟申请到了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科研基金,开始进行人工肝技术的研究。经过她和团队不懈的研究,创建了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使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病病死率从88.1%降到21.1%。 截止2016年12月,李兰娟一共发表论文400多篇。而且现在她还奋战在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

李兰娟发表论文的时间

爱因斯坦(1879-1955)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补充爱因斯坦在天文方面的贡献的详细资料: 划时代的大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工作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有巨大的影响。 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尔姆镇,在瑞士度过青年时代。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经过两年的努力,才在伯尔尼的专利局找到固定工作。他早期的一系列有历史意义的贡献都是在这里完成的。1909年他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被邀请回到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1933年希特勒上台,爱因斯坦因是犹太人,又坚决捍卫民主,就首遭迫害,被迫迁居到美国的普林斯顿。1940年入美国国籍。1955年4月18日在普林斯顿逝世。 十九世纪末叶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新的实验结果冲击着伽利略、牛顿以来所建立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以洛伦兹等为代表的老一代理论物理学家力图在原有的理论框架内解决旧理论同新事实之间的矛盾。爱因斯坦则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最基本的概念,抛弃了一些熟知的、但并不正确的观念,在理论上作出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主要成就都大大地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爱因斯坦的一项开创性贡献是发展了量子论。量子论是普朗克于1900年为解决黑体辐射谱而提出的一个假说。他认为物体发出辐射时所放出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量子化的。然而,大多数人,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内,都不敢把能量不边续概念再向前推进一步,甚至一再企图把这一概念纳入经典物理学体系。爱困斯坦的态度则截然不同,他预感到量子论带来的,不是小的修正,而是整个物理学的根本变革。他把量子论推向前进,利用量子概念分析辐射的传播和吸收,提出光量子概念,完满地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的经验规律,从而动摇了光的波动论的正统地位。光量子概念的提出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历史第一次揭示了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今通称二象性),它直接为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的建立,以及随后的量子力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这项工作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爱因斯坦于1906年又把量子论扩展到物体内部的振动上去,成功地说明了低温时固体的比热同温度变化的关系。1916年他继续发展量子论,从玻尔的量子跃迁概念导出黑体辐射。在这项研究中他把统计物理概念和量子论结合起来,提出自发发射及受激发射等概念。从量子论的基础直到受激发射概念,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作为爱因斯坦终生事业的标志是他的相对论。他在1905年发表的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他根据惯性参考系的相对性和光速的不变性这两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括,改造了经典物理学中的时间、空间及运动等基本概念。否定了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否定了同时概念的绝对性。在这一体系中,运动的尺要缩短,运动的钟要变慢。狭义相对论最出色的成果之一是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联系。著名的关系式E=mc^2成为打开核能源理论的金钥匙。核能的发现,使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的疑难最终获得了满意的解决。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 狭义相对论确立之后,爱因斯坦开始致力于引力理论的研究。他也象在建立狭义相对论的工作一样,抓住一个众所周知的基本事实,即: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之比是一个与物性无关的普遍常数。根据这一点,他提出等效原理。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15年建立了本质上与牛顿引力理论完全不同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从一开始就与天文现象有密切的关系。广义相对论的一系列关键性的检验,都是在宇宙“实验室”中完成的。根据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推算出水星近日点的(反常)进动,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不解之谜。同时,他推断光线在引力场中要弯曲。这一预言于1919年由爱丁顿等通过日食的观测而得到证实。在六十二年后的1978年,测定了射电脉冲星双星PSR1913+16的周期变化,许多人认为它完全符合引力波阻尼理论所作的预言,对广义相对论可能是又一个有力的证明。在强引力场情况下,广义相对论有许多独特的结论。例如奥本海默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恒星在核能用尽之后,如果质量足够大,就不可避免地会演变成黑洞。1967年发现脉冲星并证实为中子星后,人们认识到到空中的确存在着强场天体。现在,天鹅座X-1被认为可能就是一个黑洞。上述这一切构成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它是目前天体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 最能代表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有重大影响的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了。爱因斯坦在确立了广义相对论之后,紧接着就转向了对宇宙的考察。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他的第一篇宇宙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察》。象他多次以一篇论文开创一个领域一样,这篇论文宣告了相对论诞生。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但是,这篇论文所引进的许多观念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在探索宇宙中,爱因斯坦首先指出无限宇宙与牛顿理论二者这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在原则上,根据牛顿力学不能建立无限宇宙这一物理体系的动力学。从牛顿理论和无限宇宙这两点出发,根本得不到一个自洽的宇宙模型。因此,必然是:或者修改牛顿理论,或者修改无限空间观念,或者对二者都加以修改。爱因斯坦放弃了传统的宇宙空间三维欧几里得几何的无限性。他根据广义相对论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就其空间广延来说是一个闭合的连续区。这个连续区的体积是有限的,但它是一个弯曲的封闭体,因而是没有边界的。 爱因斯坦在宇宙学的研究中引进用动力学建立宇宙模型的方法,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而且他主张,宇宙的体积是无限的或有限的这个问题,只有依靠科学而不是依靠信仰才能解决。这种崇尚科学的态度,继承了由哥白尼等开创的科学探索精神。他曾说:“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他的宇宙学研究,体现了这种反对迷信的精神。因此,无论是同意或反对他的宇宙观念的人,都有不能不承认,爱因斯坦在宇宙学中也写下了十分光辉的一页。 不论在海内还是海外,杨振宁这个名字在华人中是很响亮的。他,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领奖台,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无不为自己的同胞在世界科学殿堂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 “中国人在国际科学坛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绩者,乃自杨振宁始。”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在1976年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丁肇中教授如是说。 杨振宁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曾留学美国攻读数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数学教授,是最早将西方近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之一。聪颖的天赋,加上家庭的熏陶,使杨振宁从小就很有“异禀”。他不但书念得好,而且兴趣广泛,还是读中学时,他就对父亲说过:“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 抗日战争期间,杨武之任教的清华大学被迫南迁长沙,与北大、南开合并成临时大学。日军攻占南京后,临时大学撤至昆明,并改名西南联合大学。杨振宁也随父母颠沛流离长途奔波来到昆明,他在念完高中二年级之后,未上高三就考上了西南联大。当时的西南联大集中了许许多多各个学科的著名教授,形成一个灿烂的教师群,是中国最大的教育中心。在这里,杨振宁得到了名师们的极好指点。他在吴大猷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学士论文。大学毕业并取得理学学士学位后,即入研究生院深造,在王竹溪教授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取得硕士学位。 1945年,杨振宁作为“留美公费生”赴美,寻找他所敬慕的物理大师E·费米教授,成为费米主持的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班的博士研究生,并得遇后来被称为“氢弹之父”的E·特勒教授。他深受费米的熏陶和影响,在泰勒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于1948年获博士学位。在应校方聘请,留校当了一年教员之后,他于1949年到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1955至1966年任该所教授。从1966年起,他担任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学研究所所长。 在理论物理学上,杨振宁创造了许多辉煌。 他的最高成就是1954年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打下了基础。它被世界物理学家们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结构之一,是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和狄拉克的量子理论之后的最为重要的物理理论。 杨振宁的另一杰出贡献是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从而推翻了原来被认为适用于一切相互作用的“宇称守恒定律”。而这个“宇称守恒定律”,本来是被视作物理学的基本定律的。他们因此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一项科学成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第一次。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也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他近年来另一个重要工作——Yang-Baxter方程受到了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密切关注,并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题目。 杨-密耳斯规范场、宇称不守恒定律与Yang-Baxter方程被公认是杨振宁的工作中达到世纪水平的三项成就。 除诺贝尔奖外,杨振宁还在1980年获Rumford奖,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技奖,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 创立于1743年的美利坚哲学学会是一个声誉卓著的国际学术组织,其700名成员中,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就有100名。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代表该学会的最高荣誉。这个学会的执行官说,授予杨振宁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是因为“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他和李政道的合作以及与密耳斯的合作取得的成就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对物理学影响深远和奠基性的贡献”。 费城富兰克林学院是美国最具权威的学术研究机构之一。这个学院颁发给杨振宁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是美国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25万美金)。杨振宁是获此项殊荣的第一位物理学家。该学院的文告称赞杨振宁的研究工作“对20世纪下半叶基础科学研究的广大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人类对宇宙基本作用力和自然规律提供了理解”,说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行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有类似的影响”。 为表彰杨振宁的杰出贡献,中国有关方面也报请国际机构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编号为3421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请他担任委员;香港中文大学聘请他担任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院校也聘请他担任名誉教授。 杨振宁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他于1971年夏天访问中国,是美籍华人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这次访问,叩开了中美之间关闭了二十多年的科学大门。在中美建交的过程中,他作为全美华人协会主席,参加发起了“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以赤子之心努力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铺路架桥。他深知科学技术、教育是强国之本,经常就科学技术、教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人才培养、科技体制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议。他几乎每年都要去中国,发表演讲,介绍自己的读书、教学、研究经验。他对中国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放开眼界,博学多才,融合中西,培养自己的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有价值的工作,为祖国的发展作出实在的贡献。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组织CEEC(与中国学术交流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进修,还促成香港实业家刘永龄先生设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生数学奖”,倡议成立了多个学术研究机构。他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尽心竭力,其贡献已远远超越了一个物理学家所做的一切。 杨振宁曾经说过:“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在杨振宁之前,包括知识界在内,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以为中国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科学上、技术上不行,以为诺贝尔之类的奖项与中国人根本无缘。是杨振宁用自己的成就打掉了国人们的自卑感,使他们从心理上战胜了自己,敢同西方人一争短长了。 杨振宁,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楷模。

李兰娟(1947.9-)女,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人。汉族,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人工肝开拓者,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委,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主编,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学、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副主编。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传染病学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30余年,并取得显著成就。2013年3月李兰娟院士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论文《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已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 。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ALSS)获重大突破。急性、亚急性重肝病死率从88.1%显著降低至21.1%,慢重肝从84.6%降至56.6%,已治疗700余例。主持制定ALSS技术规范作为全国标准,积极推广至全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我国第一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创建四步灌流分离肝细胞新方法;构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申请专利9项,已授权2项。首次揭示重肝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新指标;发现五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01、03年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9部。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就要格外注意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包括一些简单的素材整理和归纳,我整理了关于科学巨匠的人物素材,供大家参考。

1.科学巨匠华罗庚——自学成才识今古,论著充栋誉中外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少年时期命运多坎。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中贫困,他只好缀学回家。但不甘平凡的华罗庚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人生,他开始了顽强艰苦的自学之路。18岁那年,他在《科学》杂志发表数学论文。1920年8月,他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语言,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虽然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但华罗庚一生研究成果卓著,写有10多部著作,200多篇论文,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2. 科学巨匠钱学森——五年归国漫求索,火箭航天导弹成

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在美学习工作20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回国效力,但遭到美国国防部和海军阻挠。美国海军次长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经历了长达5年的监禁生活;5年后,才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回国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发展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并参与制定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为中国火箭、航天和导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3. 科学巨匠杨槱——造船初心强国梦,海洋情怀永传承

杨槱,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家,中国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创始人、船舶技术经济论证开拓者、船舶帆船史奠基人。

少年看船、青年学船、中年造船、教船、老年写船,杨槱先生一辈子从未离开过船。以至于有人说,这位中国船舶界的“活化石”不只是在造船,更是在造梦——让中国成为第一造船强国。为传承情怀,杨槱先后捐赠了毕生积蓄的100多万元人民币,设立“杨槱院士奖学金”,激励晚辈学习奋发,并培养了一大批造船界的骨干精英。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徐芑南(“蛟龙”号总设计师)、朱英富(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总设计师)、曾恒一(中国第一艘海洋石油钻探船设计师)等都是他的学生。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船舶海洋事业发展的同行者与见证人。

首先、审题要得当。高考作文的审题,实际是一种有特定目的的阅读。它要求作者不仅分解内容,提炼意义,而且要善于从整体上去判别材料的主要倾向,从某些暗示中捕捉命题的意向,并根据命题的限制和要求,对材料的主旨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所以,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点就要做到整体认知、总体把握材料主旨。第二点要一词一句地默读作文题。要将其中的关键词语用笔圈出来(这不会扣文面分),或在下面画上横线。

其次、结构完善,结构其实很笼统的,开头好好琢磨,用点名人名句或者诗句,不要太耳熟能详的,大气一点,突出自己的观点。两三个论据,先分析论据,论据和你观点的联系,在描述你的观点,说穿了就是一个套字,每个论据一段。最后结尾了,排比,诗词歌赋都可以用,也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看看别人什么模式。

再次、适当运用题记题记不能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要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题记往往弄巧成拙;要防止题记的内容与题目、文章首段的内容重复。

最后一点、首段与尾段很重要,这两段要把你的所有水平都用上,能用的手法,妙句,都往上整。另外,首尾呼应很重要,这样文章看起来成一个整体,会给文章加分。

1957年发表的《茶馆》,不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程茂全,字淳一,1957年生于北京,书画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 索引序列
  • 李兰娟在国外发表的论文
  • 李兰娟发表的论文
  • 李兰娟发表论文
  • 李兰娟发表新论文
  • 李兰娟发表论文的时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