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教育学论文发表范文

教育学论文发表范文

发布时间:

教育学论文发表范文范例

教育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一样成为构建社会体系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比较教育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美特殊教育比较研究

【摘 要】中国历来对残障个体非常关照,在公立学校也能照顾到残障儿童,中国现行的特殊教育很像1975年美国实施的残疾儿童教育条例。中国在特殊教育上的规划与美国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中,关于中美两国教师在帮助特殊儿童时能得到的支持问题上开展了一项调查,以比较两国特殊教育。

【关键词】特殊教育 专家指导 特殊教室 班额

毋庸置疑,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上强大而进取的国家。但在特殊教育方面,美国为其他各国做出了榜样。

一、中国的特殊教育

中国的特殊教育与美国先前在1975年实施的残疾儿童教育条例相似。在中国,有一些对特殊教育进展影响深远的重要法律法规。1982年,中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有教育残疾人的义务,这是中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第一个法规。

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这一基础得以巩固(Worrell & Taber,2009),规定所有儿童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力――6年小学教育和3年中学教育。特殊学校是为视觉、听觉和智力等方面有障碍的儿童设立的。在1990年实施的《残疾人保护法》中强调: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组织有关照残疾人的责任。1994年,这一法律被残疾人教育条例落实巩固,实行特殊教师资格证书体制(Deng & Harris, 2008)。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都要求为特殊个体分担教育责任。

中国正为教育残障儿童做更多努力。在中国,普通教育也接受残障儿童,但教育结果却不如人意。“普通教室学习”计划是为能够适应公立学校生活和学习的残障儿童准备的(Worrell & Taber, 2009)。目前,在普通教室中有三种残障: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和智力障碍。中国在这一计划上入学儿童数量显著增加,成就显著(Worrell & Taber,2009)。

二、美国的特殊教育

1975年以来,美国为所有残障学生保证了免费而相应的教育。《残疾儿童教育法案》认定13种残障,分别是:孤独症、发展迟滞、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情绪困扰、创伤性脑损伤、语言和言语障碍、盲或聋、多种障碍、肢体伤残、智力落后、其他的健康损坏和特定的学习障碍。目前为止,发生率最高的是学习障碍(disability compendium.org, 2011)。

在美国学校,特殊教育一贯坚持实施。教师尝试自己的方法后,根据需要会把学习困难学生转交给“学生研究小组”,这是设立在所有初级学校用来解决问题的一个部门,有时也称“儿童研究小组”或“学生成功小组”。它是一个多元小组,包含学校校长(或其他被校长授权的人)、针对未受到足够关注学生的咨询教师、学生家长、一名特殊教育专家、一名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一名护士和其他必要人员,如双语翻译(如果该生是第二语言受教育)。研究小组先分析学生的课堂作业,在小组内头脑风暴一些措施来帮助该生。他们会先尝试其他方法,当没有最优方法之后,才测试该生是否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如果儿童符合特殊教育的条件,将生成关于该生的教育个别化项目(IEP)报告。

IEP会提供给学生上学需要的所有支持,包括为学生量身设计的目标、不受环境限制的教育安排、咨询、辅助性技术、食宿、行为支持、转学、交通等服务。学生的IEP报告有效期一年。IEP会至少每年1次复查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儿童的教育规划。在一学年里家长会收到几个进步报告单,详述儿童在特殊教育目标上的进步。每3年,学生会被重新评估以确定是否仍需特殊教育服务,由学校心理教师和特殊教育专家完成该测试。

在美国,针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特殊教育是艰辛的实践,为与已有的法律和规范适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在国家范围内,已确保了特殊教育服务的一致性。

三、中美特殊教育对比

特殊教育在美国执行良好,这归功于2004年《残疾儿童教育法案》,它是美国规范特殊教育的法案。不管儿童在哪入学、学校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是中产阶级还是贫民,所有的服务都完全一样。而中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执行不够坚持,因为现行中国学校的不同环境和服务与美国不同,对两国系统的对比不好进行。一些中国学校也有IEP,在一些普通学校也有残障儿童,但中国的确认过程还未标准化。

1.方法。

中美特殊教育背景虽不同,但可对比中美教师帮助学困学生过程中得到的支持。感谢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支持,让作者有幸到石家庄市两所公立小学参观并与其教师座谈。为了研究中美特殊教育的差异,在这两所学校和美国的三所学校开展了调查,研究对象为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五年级教师,调查内容是如下问题:①您班上有多少学生?②是否有过专家到您的班上指导学习困难儿童?③是否有过学习困难儿童去特殊教室接受指导?

2.调查结果。

与中国相比,美国班额明显要小,中、美班额平均数分别为59.46、22.62。美国研究中有74.3%的实施专家指导,然而在中国的研究却没有。美国研究中有89.7%送孩子去特殊教室,但在中国的研究却没有。所有的美国特殊教育都得益于专家指导和送往特殊教室的保障,但中国的研究中却没有。

四、讨论

调查结果中描述的小班教学是美国典型的教室模式(OECD,2009),美国有法律限制班额,1~5年级班额很少超过30。一些州禁止1~3年级班额超过20。中国的班额大可能是因为人口基数大所致,但班额过大使教学个性化的实现受限。

在调查中,美国特殊教育的一贯坚持与中国的不够坚持可能是由于以下因素:美国要求其学校提供一个“统一地点”用于常规教育和特殊教育。此外,所有学校都至少有一名特殊教育专家和一名学校心理咨询教师。

尽管中国实行的“普通教室学习”计划和美国的专家指导有相似性,但仍有诸多不同。美国的政策是基于机会均等、自由政治系统和多元文化,但中国长久以来有层级管理制度,平等和地方自治程度有待提高。中国小学教育目标是让大多数儿童有机会上学(即行使受教育权)。美国的专家指导和送往特殊教室的目的是让儿童平等地接受教育。中国很多有严重障碍或多种障碍的儿童,甚至中度残障的儿童都没有学上。中国特殊教育系统仍简单而缺乏系统性,个性化教育项目、不受环境限制的教育和家长参与教育在中国还不太普遍(Deng, Poon-McBrayer & Farnsworth, 2001)。而且,“普通教室学习”计划并不是专家指导的反映,而恰恰是反映了师资的缺乏和受地域限制。

五、结论

美国残障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均等性确保了所有儿童能够受到得当教育,美国在这方面为其他国家做出了榜样。中国应该在特殊教育方面做出一些努力。首先,各学校准备“统一地点”用于特殊教育教室。其次,为有残障儿童的大班额班级教师配备协助人力。再次,教师培训也很重要,大学应扩大特殊教育专业规模,增加师资。普通教育中的教师也应接受美国专家指导式培训。最后,应制定法律法规限制班额,减轻教师负担。

中外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创业教育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研究创业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结合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分析目前中国创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以及不足,并通过国内外创业教育比较,给当前中国发展创业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创业 创业教育 比较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给创业教育下定义的:“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对于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转化、加强学生与外部世界的合作、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实施和加强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选择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的创业教育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是因为这三个国家的创业教育体系已相对比较成熟与完备。而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目前主要集中在课堂理论传授的层面,因此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在创业教育上的先进理念与教育方法能够为我国高校提供宝贵的借鉴作用。

一、国外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创业教育”一词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一)美国

国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早期,而美国是最早开设创业课程的国家之一,于1919年就开始在大学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而近期这20年是美国创业教育研究发展最为活跃、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都涉及到了创业教育。到2005年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所以现今在美国的创业热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格外引人关注。

(二)英国

关于英国的创业教育目前主要有两种课程,一是“为创业”课程,二是“关于创业”课程。这两种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配备的教师是不同的,另外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也有一定区别。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有兼职教师,大部分有过实业管理经验,并且曾经创立过自己的企业。

(三)日本

日本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把创业教育放进必修课的地位,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学习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创业选择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态度,另外还为学生将来的创业生活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二、国内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相对要晚一些,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创业研究中心,于是开始了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及推广工作。与国外的创业教育研究相比而言,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依然还处于初始状态。截止到今天,也只有很少的试点学校有创业教育课程,而且还没有统一或权威的教材。除此之外,我国的创业教育及其研究在研究队伍、平台、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均呈现出了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事创业教育的专门研究队伍缺乏;第二,创业教育研究的平台没有很好地搭建;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借鉴西方国家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在内容、方法、氛围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

三、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比较

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研究的起点不一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凸显出许多各自鲜明的特点,下面主要就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做出比较。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理念的比较

国外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具有很明显的特色,主张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受教育者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以单一专业或技能的传授为目的。采用大量的案例启发学生,学生通过分析研究,引发创业兴趣,建立创业思想,进行自我创业设计。由于我国学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时间比较短,从2002年开始,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开展试点工作,因此到今天不仅没有形成鲜明的创业教育理念,就连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二)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的比较

美国大学对创业教育研究十分重视,致使凡有条件的学校都必须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室、创业中心和创业研究会。而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大部分都是表面层次的工作,真正静下来认真思考过创业教育、潜心研究创业教育的很少。我国的创业教育之所以没有广泛地开展起来,很大程度上也受理论研究落后的制约。

(三)国内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比较

国外的学校多数会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和创业实践体验,例如很多学校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有创业的经历,并担任过或仍然在担任一些企业的董事,这就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可是我国还没有一所学校有自己单独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这些教师有着共同的不足之处就是其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的时候,纯知识的理论传授多于实践经验传授。

四、国外创业教育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历经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起来,并且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在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可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照用,况且有一些经验也不是我们可以学习过来的,所以应该结合我们国内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形成普及教育

众所周知,创业教育的理念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去除以往落后的观念,必须逐渐改变把创业结果作为评价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最后把开展创业的终极目标,确定为培养全社会的创业文化,最终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到民族精神中去,建立一个富有朝气的创业型社会,放眼于整个民族的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二)优化创业教育的外部支持环境

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外部环境是影响创业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必须通过国家、社会、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来提升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具体做法主要是政府对创业教育加强领导和引导。另外,作为学校方面,也要积极营造好的氛围,只有具备好的氛围,创业教育才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三)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国各大学校都必须重视创业教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从事以往的纯理论教学,要求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具备创业理论以及创业实践经验,可是现如今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所以当今最主要的是率先组建一支创业教育团队,并且能够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

(四)设置适合中国实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从课程入手,必须先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而课程是各大学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创业教育得以成功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只有通过开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才有可能推动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外的各种创业教育政策及方法都是针对具体国情制定的,我国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必须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当前创业教育的经验,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容及方式,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应该让创业的观念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个课程体系当中,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小洲,叶映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出版社,2002.

[3]刘沁玲.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5).

[4]王云鹏中日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29).

[5]熊飞,邱苑华.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大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引领了时代的教育思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 经验 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二:教育学三维一体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及学校作为教育者,三者之间要灵活的转变角色,加强相互间的有效互动及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教育学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及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样也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在教育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原理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开拓 思维方式 ,了解本项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在了解教育学原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系统的把握,并将其逐步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原理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由于概念复杂、内容枯燥以及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一些新的知识不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教育学原理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改革及创新。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学科研究,教育学原理学科共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以及成人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是教育的本质上及历史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 文化 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法主要是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教育问题的实践、教育工作的评价以及教育工作中讯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受教育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身综合素质缺乏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积累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学习,对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及扎实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主要是包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学生要从自身学习实际出发,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调整心态,主动的参加到 社会实践 活动中,深入社会发展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身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知识传授者——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

(一)对基础教学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 教学方法 的应用

1.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基础教育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研究的课题以高等教育理论为主,对于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相对较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较为单一,实践机会较少。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使得一些教师只能按照书本所设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新及实践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

2.解决办法

当前高校教育需要教师在结合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多参加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大纲,设定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践对教育学原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向学生呈现特定的环境、具体的事件,组织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英语教育学原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改变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环境,营造自然、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责任感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拥有自身的见解拥有辨别新思想的能力,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发展及未来教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清晰的思维来辨别复杂的教学思想,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面对、选择传统的教育思想。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切不可人云亦云,教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最大化的替身自身能力,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学生负责。师德是教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树立师德,能让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知识的目光中不断反省、检讨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现金的教学思维教育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对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见解,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学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校教育评价之急的不完善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教育过于种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些高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但是缺乏相对的实践,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知识还缺乏教育改革的规律,使得教学研究工作仅局限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忽视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教育学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教育学原理课程是对教育学专业的基础概括,它是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探究和认知的起点。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在于让学生形成初次理论化的思维,从教学实际出发,学校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连接者。高校在构建教育学体系时,不能过于理论化,要更多的体现出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中的价值所在,促进教育学的建设和重构,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在现实中的发展。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学校教育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保持教育学理念的活力和创造力,融入科学气息和时代气息,准确把握教育学理论的精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双方面增长,从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逐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托,以现实发展为突破点,构建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反应当代经济文化的课程。

五、结语

学校在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究,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课程保障,使教育学原理成为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价值,并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探索教育学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林佳.“教育学原理”三维一体的改革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2]赵静.“导•学•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2.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各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原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基于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新时期综合全面人才,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 教学改革 策略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目前,教育学原理在我国开展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较多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该学科目标任务,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感到教育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性,无法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教育学原理教学如何科学改革探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教育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较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一定误区。虽然教育学属于一类实践性学科,然而其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有效引导,因此,学生不仅应注重教育实习,更应注重实习前期强化理论重视,方能避免盲目教学实践。当前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教材种类丰富,呈现出数量达标、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经典优质教材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则普遍存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无法突出个性的弊端。为快速紧跟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续应用老教材体系框架,仅仅对少量章节内容进行略微修改。

而一些教材则借鉴多本教材进行内容的单一拼凑,欠缺科学逻辑性及丰富层次性。再者,较多教育学原理编制教材欠缺现实性,基于教育学是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且教育实践丰富变换,为此,教育学理论相关研究应跟上实践发展步伐,方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特征。当前,我国较多学校开展教育学原理仍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形式则多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信息化时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没有注重同学生的良好互动,令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良好提升。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则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仍旧采用闭卷考试单一评价模式,令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能锻炼,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快速忘记的不良问题。

2 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改革策略

2.1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应由思想层面提升学生重视性,虽然真理的检验需要依靠实践来完成,然而,由于在校学生通常欠缺实践教学丰富经验,对教学存在认识理解误区,应用教学理论往往过于理想化。为此,加强理论学习可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理论引导,杜绝盲从实践弊端问题。

理论学习还可令学生正确理解教育内涵,树立科学教育目标,掌握教育家精髓思想意识,明晰教育历史并通过教育现象客观明确教育问题。实践教学较为复杂,包含较多不确定性。青年教师在应对棘手教学问题阶段中,如何做到机智、灵活,形成实践智慧,理论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晰该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类科学的实践参考依据,扩充其教育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习积极性,基于教育学原理指引学生前进方向,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优质的借鉴范例。

2.2 注重教材的优选以及核心内容的良好提炼

优质教材可确保高效良好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应科学做好教材精选。针对当前丰富多样的教育学原理教材,教师应就不同版本学科教材进行全面对比,科学通晓。通过仔细斟酌,依据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学生综合特征做好优质选择。同时教材精选并不代表唯一性,各个教材均有其重点研究内容与闪光之处,为此课堂教学可将一本教材作为主导,课后则可令学生多参考基本学科教材。令其通过丰富的教材阅读、实践学习,深化问题认识,提升批判精神。另外,教材选择不应仅仅限定在教科书范围内,网络资源以及期刊文献也可作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针对较多教材进行观点罗列的状况,教师可进一步丰富学生视野,为其提供最前沿的学科理论,最独特的学习视角,令学生接触针对同一问题的各类不同视角观点。还可锻炼学生评判教材局限性的实践能力,促进其自学能力的优化提升。再者,教师实践教学阶段中,应有效跨越书本内容,引入自己对教育学原理内容的独到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2.3 多元化应用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基于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教育学原理教学应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令学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原理知识。案例应涉及当前教育阶段中包含的问题,并涵盖多元化学科知识与先进性学术知识。教师则应做好案例选择,并引导学生实施案例分析,掌握研究技能,促进案例分析、研讨同理论学习的有效结合。

(2)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随机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内成员则可就教育学理论知识抒发自身理解,展开互相评价。学生则可在听取同伴观点的基础上丰富视野,扩充理论知识,并畅所欲言,抒发观点,进而优化学习、再创造以及全面训练的学习提升过程。

(3)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编制不同课题,令其在课后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自主查阅文献,并通过报告模式进行课堂展示。该类教学方式可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综合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4 丰富开展教学评价,优化教学效果

考试并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学评价模式,否则,将会令学生形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僵化学习模式。为此,应创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评价模式。例如,教师可设计编制一个教学主题,并令学生围绕相关内容主题,形成报告、编写学术论文,依据其完成综合质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还可将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实习能力等作为教学评价手段,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变通、总结、自我创新能力,进而真正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3 结语

总之,针对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材优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开展教学评价,方能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水平,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詹小红.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初探――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45-247.

[2] 何芳.高师《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92-94.

[3] 茹宗志.教育名言警句教学―― 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文教资料,2007(17):37-39.

[4] 陈双虎.“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J].大观周刊,2011(43):79.

论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摘要: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和实际;前沿性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解释:“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本身就显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探索——改革——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顾明远看来,教育学的兴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好好参悟。

《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书中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以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变革为核心,以体现此书时态上的当代性、空间态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这本书阐述中渗透着编写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续了十多年,且还在深入进行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对教育学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这套教材是根据在职教师的特点专门编写的,既重视教育理论的介绍,又重视研究教育实际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把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上来阐述,可以提供学员的认识。教师学习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后,才能去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

这就指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坚持这一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或是只是注重实际,而忽略了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如果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些生字,可能对于刚接触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如果在理论中联系一点实际,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点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记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然后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这个“船”字。这样,就把所要学习的汉字“船”给讲出来了,而且也便于学生记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

编写的教材尽量能够反映学科当前发展的新成果,注意吸收国际上新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使老师学习了这些课程后能够理解该门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新趋势。这不仅能够使教师学习到最新的教育理论,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有利于创造他们自己的新经验。

案例分析: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面对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老师应该在肯定小方回答正确的同时,更要对小明的回答进行赞赏和鼓励,因为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老师应当给对小明的这种创新思维进行鼓励。

综上所述,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主要以对教育学提出了三个问题: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第三、重视研究。学习《教育学原理》仅仅是学习、消化和吸收,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操作,套用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原理不是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原理只有滋养了人的心灵才会有真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

[2] 顾明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3] 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

[4] 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8.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范文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引领了时代的教育思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 经验 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二:教育学三维一体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及学校作为教育者,三者之间要灵活的转变角色,加强相互间的有效互动及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教育学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及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样也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在教育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原理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开拓 思维方式 ,了解本项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在了解教育学原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系统的把握,并将其逐步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原理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由于概念复杂、内容枯燥以及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一些新的知识不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教育学原理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改革及创新。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学科研究,教育学原理学科共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以及成人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是教育的本质上及历史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 文化 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法主要是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教育问题的实践、教育工作的评价以及教育工作中讯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受教育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身综合素质缺乏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积累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学习,对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及扎实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主要是包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学生要从自身学习实际出发,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调整心态,主动的参加到 社会实践 活动中,深入社会发展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身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知识传授者——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

(一)对基础教学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 教学方法 的应用

1.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基础教育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研究的课题以高等教育理论为主,对于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相对较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较为单一,实践机会较少。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使得一些教师只能按照书本所设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新及实践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

2.解决办法

当前高校教育需要教师在结合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多参加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大纲,设定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践对教育学原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向学生呈现特定的环境、具体的事件,组织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英语教育学原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改变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环境,营造自然、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责任感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拥有自身的见解拥有辨别新思想的能力,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发展及未来教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清晰的思维来辨别复杂的教学思想,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面对、选择传统的教育思想。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切不可人云亦云,教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最大化的替身自身能力,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学生负责。师德是教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树立师德,能让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知识的目光中不断反省、检讨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现金的教学思维教育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对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见解,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学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校教育评价之急的不完善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教育过于种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些高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但是缺乏相对的实践,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知识还缺乏教育改革的规律,使得教学研究工作仅局限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忽视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教育学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教育学原理课程是对教育学专业的基础概括,它是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探究和认知的起点。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在于让学生形成初次理论化的思维,从教学实际出发,学校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连接者。高校在构建教育学体系时,不能过于理论化,要更多的体现出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中的价值所在,促进教育学的建设和重构,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在现实中的发展。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学校教育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保持教育学理念的活力和创造力,融入科学气息和时代气息,准确把握教育学理论的精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双方面增长,从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逐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托,以现实发展为突破点,构建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反应当代经济文化的课程。

五、结语

学校在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究,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课程保障,使教育学原理成为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价值,并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探索教育学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林佳.“教育学原理”三维一体的改革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2]赵静.“导•学•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2.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 教育 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 记忆力 ,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幼小,耐力差,不适合长期坐在一处学习,根据这种特点,幼儿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教学联系起来,在游戏中学习。根据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根据心理学规律,幼儿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忍让,学会关心,还能学会竞争,这样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多重溺爱,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自私,并且由于年龄不同,孩子在家和大人的交流沟通很有限,如果在幼儿园里,还像小学生一样按时上下课,就会使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而通过幼儿园的游戏,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 (一)生活能力游戏化 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几个人一组,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幼儿就会自发地将同组人看成一个整体。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岁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正处于从单音词向长句迈进的时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要多说,还要善于记忆。对于书面语言,可以通过读儿歌和五言诗来锻炼,但这种读书法,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耐心。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学完一篇儿歌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可以让几个孩子分为一组,第一人说出第一句,让后面的人接着说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循环几次,孩子基本能完整掌握,比强记有趣得多。很多幼儿园都注重对书面语言的培养,忽视对口头语言的培养,为了孩子将来能流利地与人交流,在幼儿园应当要多进行口语锻炼。幼儿的生活范围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要他 说说 自己的活动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家庭,例如自己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在哪里。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让别人将刚才同学说的复述一遍,看谁复述得最详细。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也让孩子对家人多一份了解。这样的游戏要定期开展,说话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可以从家庭开始,转到个人 爱好 ,再转到每天活动情况,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写 作文 、观察周边事物也有帮助。 (三)幼儿数学概念游戏化教学 在幼儿园期间,对于数学不要求他们进行计算,只要掌握数学概念就可以,像数数,不能让他们像 唱歌 一样从一唱到一百,而是要让他们用实物来表示,至少知道八个和三个各是什么概念,哪个多哪个少。除了数字概念,还要掌握多边形的概念,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和曲线这样的概念,这些可以通过做手工来加强认识,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吃饼干的形式,“吃”出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让他们回家,在家里的家具中找出不同的图形。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必备的条件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但幼儿游戏化教学则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条件,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条件也不同,要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这样的游戏不仅不会使他们产生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第二,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关于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认知游戏,应该要安排在幼儿精力旺盛时期进行,像刚刚做完体育方面的游戏,幼儿还沉浸在亢奋中,但身体开始疲劳,就不能继续做游戏;也不能安排在即将放学的阶段,幼儿人没走,心已经走了,也不能安心做游戏。第三,教师要精心编排各种游戏,将动手、动脑游戏搭配进行,不能将同一类游戏在短期内反复进行,而是要留下“空白”,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停下,换其他类型。这样下次再做,学生仍然兴趣高涨。要使幼儿对各种游戏有积极参加的兴趣,教师就要多动脑筋,查找资料进行编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掌握幼儿心理才能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游戏。 作者:郑自春 单位:镇坪县华坪小学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二:幼儿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具有全方位信息展示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讲学的模式将课本知识趣味化、动态化以及形象化。多媒体技术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学习集中力提高,教师通过动态的知识教学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幼儿园中多媒体运用现状分析 (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我国不断地加大在幼儿园教学上的资金投入,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化现象。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只有少数的幼儿园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相关专业技术缺陷 部分开展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课堂仍是较为初级的状态,多数采用的都是基础的投影仪等设备,多媒体课件开发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幼儿园多媒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他们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全方面把控,这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效果 1.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缩减教学时间,同时,它使幼儿教学摆脱了空间上的限制,将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展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大大增强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协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课程进行多次重复展现,而不必占用过长的时间,这有效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力。 2.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具有动画、音乐播放等诸多功能,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受到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同时,多媒体设备还可以进行程序设置,比如当幼儿取得相应收获或进步时,多媒体设备可以自动出现一个笑脸进行表扬与激励,多媒体设备多样化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案例探讨 以幼儿教学读物《弟子规》为例,教师在开始多媒体教学前,首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案资料,其次是对教案资料进行多媒体处理,使课本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转化下,以文字结合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由于《弟子规》的内容都是抽象化的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往往很难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弟子规》又与幼儿常听的语言 故事 、儿歌不同,它带有很强的古风。因此,可以采用一边播放古典音乐与展示 国画 ,一边教授《弟子规》内涵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中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弟子规》写到“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主要是对古建筑进行的描写,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向幼儿展示古代人生活的影像,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幼儿就会了解那句话是指轻轻开门的意思。再比如现代的 散文 诗《秋天的雨》教学,幼儿一般会觉得散文内容乏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散文内容用静态与动态画 面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情景展现,并配以柔和的背景音乐,比如《秋日的私语》:“雨滴滴答答从天上落下,秋天的大门开了,秋天的树叶慢慢飘落了”。多媒体技术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浓厚的秋天环境中去,幼儿真切感受到散文所描绘的意境,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运用注意事项 多媒体技术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而不应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教师选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忽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多媒体手段应该与幼儿的年龄与学习状态相适应。同时,在进行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总之,适当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幼儿教育理念相互适应。我们应该在满足幼儿教育适当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将多媒体教育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钱雯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三:幼儿因材施教 教学 方法 研究 一、通过幼儿之间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作用 幼儿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启蒙阶段。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著名教师于漪就曾经有过一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主题演讲,可见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广泛应用于人生教学的各个阶段。 1.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不同幼儿充分了解才能把握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对于幼儿的兴趣、脾气、爱好、性格以及认知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也是教师需要准备的工作之一。当然,了解 渠道 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召开家长会、发放问卷、网上留言等方法从而获得幼儿信息情况,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幼儿沟通相处时对其行为、言语、动作和习惯进行仔细的研究观察。最后进行 总结 和实施教学。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教学当中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幼儿存在不同的认知方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说明,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存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复合型和发散型等等。这跟幼儿自小生活环境、家庭影响以及自身因素都密切相关。比如场独立型的孩子更擅长于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而场依存型的孩子则惯于依附旁人的想法从而获得自己的概念和认知。 3.因材施教的作用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与人也是各不相同,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教育要因人而异,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实现最佳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结合自身能力和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十分有必要。 二、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的方法 1.不同的教学引导在对于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把握不同的方法,如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可以进行更多方法教学,让其掌握更多知识和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创作。而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让其产生自己的 思维方式 ,学会自我思考。当然,引导不仅仅只存在于幼儿认知方面,同时也存在于幼儿知识技能掌握差异方面,例如一些学校会针对孩子对不同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进行分班补习等等。 2.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同的幼儿因为自身所接触的各方面条件差异产生了不同的 兴趣爱好 。当然,这种差异也存在于年龄、性别、民族等。例如在幼儿阶段,孩子们更加偏爱动画片,而其中女孩子会更加偏爱洋娃娃,男孩子则偏爱 赛车 等机械玩具。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掌握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能用笼统单薄的语言去引导幼儿,而是应该以具体的形象,用画面感、或是借助多媒体、书本图片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女孩子喜欢公主的形象,那么教师在说到公主时,应该借助 童话故事 如豌豆公主、白雪公主等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掌握概念。 3.课内外结合型教学因材施教的另一个重点就在于课内外教学应相互结合,很多人都会错误的将幼儿教学定义在幼儿园、定义在幼儿教师,这是一个误区,父母家人,以及周围的环境,其实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思维是开放而且发散的,当他第一次做出尝试,并且得到了父母以及周围人的认可后,他就会开始自觉更多的从事这项任务,获得满足感。而如果在幼儿尝试第一次活动后,被周围的人否定,他就会产生内疚感,从而可能不会在从事那项活动。例如大家熟知的,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儿时玩耍时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并不停地跳跃,他的母亲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要一直跳,一直跳到月亮上去。他母亲听到后,并没有嘲笑他的无知,反而鼓励他并给予他诸多支持,最后他真的成为了世界第一人,为人类跨出了一大步。 三、因材施教对于幼儿教学的发展助力 1.开放式教学,更好的引导幼儿过渡“因材施教”一词出自《论语•先进篇》,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在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正确使用因材施教开放式教学,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每一个孩子在教学中发光。 2.因人而异,培养各方面人才因材施教让孩子能发挥其天分而不浪费,并让其能在有兴趣领域更多的学习、使其更能学好,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发挥个人先天条件、特长、兴趣等因素,可以按所需不同培养出孩子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幼儿走向他们理想的目标和道路。 四、结束语 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创新人才教育方面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以,因材施教适用于各个教学领域和教学方式当中,并成为现代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幼儿教学,处于人生阶段的启蒙时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树立作用,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祖国的未来成长得更加茁壮。 作者:刘金红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乔家幼儿园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3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3篇 3. 幼师教学论文范文 4.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3篇 5. 幼师教育论文范文 6. 幼师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要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参加各种学习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我们应该有大教育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教师 幼儿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要提高幼儿教育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素质培养方面

(一)、—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对于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⒉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⒋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⒌注意合理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重视加强幼师的道德与专业教育。

为了加速师资培养,提高师资素质,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继续教育是各类幼儿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为了适应幼师发展社会化的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1、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补偿教育;

2、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更新教育;

3、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提高教育;

(三)、具备大教育观念。

大教育观,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它强调,对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学校,而应是家庭、社区和社会配合学校一起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合力效应。强调这一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和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文化环境,或者作为对幼儿产生作用的最“亲近”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相当大;

2、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体学构建的发端,而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在社会中、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

3、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构成的大环境是一种大体系,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这种大体系,而且在这种大体系中,幼儿园和其它两者之间发生着交换和融合,幼儿园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

二、幼儿素质培养

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打基,教师为本。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让幼儿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觉性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常常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事事都想占上风。如两个男孩上体育课,同时去抢一个皮球。他们都会说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让,都抱着皮球不放并用脚踢对方。为了解决争端,我们应该说:“请把皮球给我,你们商量好谁先玩,或一起玩后我再给你们。“在这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诸如“好朋友,不该打架“或“你们谁让一让,等一会儿再玩不可以吗?“这类的说教。因为那样做并不能解决争端,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来制定某些规则,老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使规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实际,且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在幼儿园交往与生活是有纪律、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它们,自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而自己愿望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从而加深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提高自觉性,逐渐改掉蛮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2、尊重幼儿自尊、多说“悄悄话”

如果对常违反纪律的幼儿高声训斥或对其进行惩罚(如罚站、罚收拾玩具、与群体隔离),这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甚至可能会从内心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幼儿成为“油盐不进的四季豆”,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极为不利。有个女孩上课不听讲、爱讲话,老师叫她站起来改正了再坐下。她才不理这一套呢,偏不站起来。老师生气地拉她起来,没想到她竟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起来。老师拿她真没办法,只好随她。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她手里拿着玩具并和旁边的幼儿讲得津津有味,老师连续提醒了三次她也没听见,于是,老师轻轻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温和地对她说:“你看,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也没讲话。把你的玩具给老师玩一玩,放学后再给你,好吗?”她愉快地把玩具给了老师,而且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教师应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是指责、批评,更不是惩罚,而在于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努力,使幼儿掌握是非的标准。老师不妨俯下身子对犯错误的孩子说说“悄悄话”,孩子定会认真听你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3、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创造每个儿童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指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既有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做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幼儿的的影响,社会是个大课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环境。都有杰出的人才让幼儿模仿、敬仰。同时社会又是复杂的,有好人坏人,有好事,有坏事,孩子一时难以分清,一旦步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明天,让全社会都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程阳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发表

《小学德育教育》

摘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

关键字:小学;德育;教育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这一切入点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当冲突发生后》的难点,就是希望学生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当矛盾发生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宽容待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知道不该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的不可开交。但在事情发生时,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剑拔弩张干起来。对此孩子们在认识上很困惑,“我们到底怎么办?”很希望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点下,知道如何来处理。结合这样的情况,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入:

1.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学的意义与对策研究摘要: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观点,也指出小学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当今社会,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针对7~12岁小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爱国主义培养教育活动,以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爱国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初步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本文主要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教育的意义和其实施途径展开探讨,确保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文章引用:谭德展, 张洁洁.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思考[J]. 教育进展, 2023, 13(4): 2062-206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43242.孔子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 古代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今教育改革特别重视对古代优秀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孔子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从几十年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凝练出了很多教育思想,如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终身教育和教育平等思想等。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促使我国的教育向着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的主体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的民主性等方向发展。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们不能局限于已经汲取的孔子教育思想,还要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作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将其更好地运用在现代教育中来。文章引用:庞贞艾. 孔子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5): 656-660.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要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参加各种学习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我们应该有大教育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教师 幼儿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要提高幼儿教育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素质培养方面

(一)、—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对于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⒉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⒋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⒌注意合理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重视加强幼师的道德与专业教育。

为了加速师资培养,提高师资素质,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继续教育是各类幼儿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为了适应幼师发展社会化的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1、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补偿教育;

2、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更新教育;

3、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提高教育;

(三)、具备大教育观念。

大教育观,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它强调,对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学校,而应是家庭、社区和社会配合学校一起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合力效应。强调这一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和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文化环境,或者作为对幼儿产生作用的最“亲近”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相当大;

2、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体学构建的发端,而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在社会中、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

3、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构成的大环境是一种大体系,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这种大体系,而且在这种大体系中,幼儿园和其它两者之间发生着交换和融合,幼儿园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

二、幼儿素质培养

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打基,教师为本。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让幼儿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觉性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常常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事事都想占上风。如两个男孩上体育课,同时去抢一个皮球。他们都会说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让,都抱着皮球不放并用脚踢对方。为了解决争端,我们应该说:“请把皮球给我,你们商量好谁先玩,或一起玩后我再给你们。“在这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诸如“好朋友,不该打架“或“你们谁让一让,等一会儿再玩不可以吗?“这类的说教。因为那样做并不能解决争端,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来制定某些规则,老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使规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实际,且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在幼儿园交往与生活是有纪律、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它们,自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而自己愿望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从而加深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提高自觉性,逐渐改掉蛮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2、尊重幼儿自尊、多说“悄悄话”

如果对常违反纪律的幼儿高声训斥或对其进行惩罚(如罚站、罚收拾玩具、与群体隔离),这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甚至可能会从内心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幼儿成为“油盐不进的四季豆”,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极为不利。有个女孩上课不听讲、爱讲话,老师叫她站起来改正了再坐下。她才不理这一套呢,偏不站起来。老师生气地拉她起来,没想到她竟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起来。老师拿她真没办法,只好随她。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她手里拿着玩具并和旁边的幼儿讲得津津有味,老师连续提醒了三次她也没听见,于是,老师轻轻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温和地对她说:“你看,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也没讲话。把你的玩具给老师玩一玩,放学后再给你,好吗?”她愉快地把玩具给了老师,而且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教师应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是指责、批评,更不是惩罚,而在于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努力,使幼儿掌握是非的标准。老师不妨俯下身子对犯错误的孩子说说“悄悄话”,孩子定会认真听你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3、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创造每个儿童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指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既有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做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幼儿的的影响,社会是个大课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环境。都有杰出的人才让幼儿模仿、敬仰。同时社会又是复杂的,有好人坏人,有好事,有坏事,孩子一时难以分清,一旦步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明天,让全社会都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程阳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学论文发表范文

教育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一样成为构建社会体系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比较教育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美特殊教育比较研究

【摘 要】中国历来对残障个体非常关照,在公立学校也能照顾到残障儿童,中国现行的特殊教育很像1975年美国实施的残疾儿童教育条例。中国在特殊教育上的规划与美国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中,关于中美两国教师在帮助特殊儿童时能得到的支持问题上开展了一项调查,以比较两国特殊教育。

【关键词】特殊教育 专家指导 特殊教室 班额

毋庸置疑,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上强大而进取的国家。但在特殊教育方面,美国为其他各国做出了榜样。

一、中国的特殊教育

中国的特殊教育与美国先前在1975年实施的残疾儿童教育条例相似。在中国,有一些对特殊教育进展影响深远的重要法律法规。1982年,中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有教育残疾人的义务,这是中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第一个法规。

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这一基础得以巩固(Worrell & Taber,2009),规定所有儿童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力――6年小学教育和3年中学教育。特殊学校是为视觉、听觉和智力等方面有障碍的儿童设立的。在1990年实施的《残疾人保护法》中强调: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组织有关照残疾人的责任。1994年,这一法律被残疾人教育条例落实巩固,实行特殊教师资格证书体制(Deng & Harris, 2008)。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都要求为特殊个体分担教育责任。

中国正为教育残障儿童做更多努力。在中国,普通教育也接受残障儿童,但教育结果却不如人意。“普通教室学习”计划是为能够适应公立学校生活和学习的残障儿童准备的(Worrell & Taber, 2009)。目前,在普通教室中有三种残障: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和智力障碍。中国在这一计划上入学儿童数量显著增加,成就显著(Worrell & Taber,2009)。

二、美国的特殊教育

1975年以来,美国为所有残障学生保证了免费而相应的教育。《残疾儿童教育法案》认定13种残障,分别是:孤独症、发展迟滞、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情绪困扰、创伤性脑损伤、语言和言语障碍、盲或聋、多种障碍、肢体伤残、智力落后、其他的健康损坏和特定的学习障碍。目前为止,发生率最高的是学习障碍(disability compendium.org, 2011)。

在美国学校,特殊教育一贯坚持实施。教师尝试自己的方法后,根据需要会把学习困难学生转交给“学生研究小组”,这是设立在所有初级学校用来解决问题的一个部门,有时也称“儿童研究小组”或“学生成功小组”。它是一个多元小组,包含学校校长(或其他被校长授权的人)、针对未受到足够关注学生的咨询教师、学生家长、一名特殊教育专家、一名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一名护士和其他必要人员,如双语翻译(如果该生是第二语言受教育)。研究小组先分析学生的课堂作业,在小组内头脑风暴一些措施来帮助该生。他们会先尝试其他方法,当没有最优方法之后,才测试该生是否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如果儿童符合特殊教育的条件,将生成关于该生的教育个别化项目(IEP)报告。

IEP会提供给学生上学需要的所有支持,包括为学生量身设计的目标、不受环境限制的教育安排、咨询、辅助性技术、食宿、行为支持、转学、交通等服务。学生的IEP报告有效期一年。IEP会至少每年1次复查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儿童的教育规划。在一学年里家长会收到几个进步报告单,详述儿童在特殊教育目标上的进步。每3年,学生会被重新评估以确定是否仍需特殊教育服务,由学校心理教师和特殊教育专家完成该测试。

在美国,针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特殊教育是艰辛的实践,为与已有的法律和规范适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在国家范围内,已确保了特殊教育服务的一致性。

三、中美特殊教育对比

特殊教育在美国执行良好,这归功于2004年《残疾儿童教育法案》,它是美国规范特殊教育的法案。不管儿童在哪入学、学校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是中产阶级还是贫民,所有的服务都完全一样。而中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执行不够坚持,因为现行中国学校的不同环境和服务与美国不同,对两国系统的对比不好进行。一些中国学校也有IEP,在一些普通学校也有残障儿童,但中国的确认过程还未标准化。

1.方法。

中美特殊教育背景虽不同,但可对比中美教师帮助学困学生过程中得到的支持。感谢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支持,让作者有幸到石家庄市两所公立小学参观并与其教师座谈。为了研究中美特殊教育的差异,在这两所学校和美国的三所学校开展了调查,研究对象为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五年级教师,调查内容是如下问题:①您班上有多少学生?②是否有过专家到您的班上指导学习困难儿童?③是否有过学习困难儿童去特殊教室接受指导?

2.调查结果。

与中国相比,美国班额明显要小,中、美班额平均数分别为59.46、22.62。美国研究中有74.3%的实施专家指导,然而在中国的研究却没有。美国研究中有89.7%送孩子去特殊教室,但在中国的研究却没有。所有的美国特殊教育都得益于专家指导和送往特殊教室的保障,但中国的研究中却没有。

四、讨论

调查结果中描述的小班教学是美国典型的教室模式(OECD,2009),美国有法律限制班额,1~5年级班额很少超过30。一些州禁止1~3年级班额超过20。中国的班额大可能是因为人口基数大所致,但班额过大使教学个性化的实现受限。

在调查中,美国特殊教育的一贯坚持与中国的不够坚持可能是由于以下因素:美国要求其学校提供一个“统一地点”用于常规教育和特殊教育。此外,所有学校都至少有一名特殊教育专家和一名学校心理咨询教师。

尽管中国实行的“普通教室学习”计划和美国的专家指导有相似性,但仍有诸多不同。美国的政策是基于机会均等、自由政治系统和多元文化,但中国长久以来有层级管理制度,平等和地方自治程度有待提高。中国小学教育目标是让大多数儿童有机会上学(即行使受教育权)。美国的专家指导和送往特殊教室的目的是让儿童平等地接受教育。中国很多有严重障碍或多种障碍的儿童,甚至中度残障的儿童都没有学上。中国特殊教育系统仍简单而缺乏系统性,个性化教育项目、不受环境限制的教育和家长参与教育在中国还不太普遍(Deng, Poon-McBrayer & Farnsworth, 2001)。而且,“普通教室学习”计划并不是专家指导的反映,而恰恰是反映了师资的缺乏和受地域限制。

五、结论

美国残障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均等性确保了所有儿童能够受到得当教育,美国在这方面为其他国家做出了榜样。中国应该在特殊教育方面做出一些努力。首先,各学校准备“统一地点”用于特殊教育教室。其次,为有残障儿童的大班额班级教师配备协助人力。再次,教师培训也很重要,大学应扩大特殊教育专业规模,增加师资。普通教育中的教师也应接受美国专家指导式培训。最后,应制定法律法规限制班额,减轻教师负担。

中外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创业教育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研究创业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结合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分析目前中国创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以及不足,并通过国内外创业教育比较,给当前中国发展创业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创业 创业教育 比较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给创业教育下定义的:“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对于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转化、加强学生与外部世界的合作、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实施和加强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选择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的创业教育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是因为这三个国家的创业教育体系已相对比较成熟与完备。而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目前主要集中在课堂理论传授的层面,因此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在创业教育上的先进理念与教育方法能够为我国高校提供宝贵的借鉴作用。

一、国外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创业教育”一词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一)美国

国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早期,而美国是最早开设创业课程的国家之一,于1919年就开始在大学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而近期这20年是美国创业教育研究发展最为活跃、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都涉及到了创业教育。到2005年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所以现今在美国的创业热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格外引人关注。

(二)英国

关于英国的创业教育目前主要有两种课程,一是“为创业”课程,二是“关于创业”课程。这两种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配备的教师是不同的,另外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也有一定区别。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有兼职教师,大部分有过实业管理经验,并且曾经创立过自己的企业。

(三)日本

日本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把创业教育放进必修课的地位,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学习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创业选择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态度,另外还为学生将来的创业生活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二、国内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相对要晚一些,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创业研究中心,于是开始了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及推广工作。与国外的创业教育研究相比而言,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依然还处于初始状态。截止到今天,也只有很少的试点学校有创业教育课程,而且还没有统一或权威的教材。除此之外,我国的创业教育及其研究在研究队伍、平台、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均呈现出了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事创业教育的专门研究队伍缺乏;第二,创业教育研究的平台没有很好地搭建;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借鉴西方国家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在内容、方法、氛围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

三、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比较

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研究的起点不一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凸显出许多各自鲜明的特点,下面主要就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做出比较。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理念的比较

国外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具有很明显的特色,主张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受教育者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以单一专业或技能的传授为目的。采用大量的案例启发学生,学生通过分析研究,引发创业兴趣,建立创业思想,进行自我创业设计。由于我国学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时间比较短,从2002年开始,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开展试点工作,因此到今天不仅没有形成鲜明的创业教育理念,就连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二)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的比较

美国大学对创业教育研究十分重视,致使凡有条件的学校都必须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室、创业中心和创业研究会。而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大部分都是表面层次的工作,真正静下来认真思考过创业教育、潜心研究创业教育的很少。我国的创业教育之所以没有广泛地开展起来,很大程度上也受理论研究落后的制约。

(三)国内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比较

国外的学校多数会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和创业实践体验,例如很多学校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有创业的经历,并担任过或仍然在担任一些企业的董事,这就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可是我国还没有一所学校有自己单独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这些教师有着共同的不足之处就是其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的时候,纯知识的理论传授多于实践经验传授。

四、国外创业教育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历经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起来,并且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在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可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照用,况且有一些经验也不是我们可以学习过来的,所以应该结合我们国内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形成普及教育

众所周知,创业教育的理念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去除以往落后的观念,必须逐渐改变把创业结果作为评价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最后把开展创业的终极目标,确定为培养全社会的创业文化,最终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到民族精神中去,建立一个富有朝气的创业型社会,放眼于整个民族的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二)优化创业教育的外部支持环境

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外部环境是影响创业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必须通过国家、社会、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来提升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具体做法主要是政府对创业教育加强领导和引导。另外,作为学校方面,也要积极营造好的氛围,只有具备好的氛围,创业教育才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三)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国各大学校都必须重视创业教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从事以往的纯理论教学,要求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具备创业理论以及创业实践经验,可是现如今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所以当今最主要的是率先组建一支创业教育团队,并且能够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

(四)设置适合中国实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从课程入手,必须先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而课程是各大学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创业教育得以成功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只有通过开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才有可能推动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外的各种创业教育政策及方法都是针对具体国情制定的,我国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必须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当前创业教育的经验,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容及方式,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应该让创业的观念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个课程体系当中,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小洲,叶映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出版社,2002.

[3]刘沁玲.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5).

[4]王云鹏中日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29).

[5]熊飞,邱苑华.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大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各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原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基于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新时期综合全面人才,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 教学改革 策略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目前,教育学原理在我国开展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较多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该学科目标任务,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感到教育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性,无法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教育学原理教学如何科学改革探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教育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较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一定误区。虽然教育学属于一类实践性学科,然而其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有效引导,因此,学生不仅应注重教育实习,更应注重实习前期强化理论重视,方能避免盲目教学实践。当前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教材种类丰富,呈现出数量达标、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经典优质教材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则普遍存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无法突出个性的弊端。为快速紧跟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续应用老教材体系框架,仅仅对少量章节内容进行略微修改。

而一些教材则借鉴多本教材进行内容的单一拼凑,欠缺科学逻辑性及丰富层次性。再者,较多教育学原理编制教材欠缺现实性,基于教育学是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且教育实践丰富变换,为此,教育学理论相关研究应跟上实践发展步伐,方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特征。当前,我国较多学校开展教育学原理仍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形式则多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信息化时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没有注重同学生的良好互动,令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良好提升。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则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仍旧采用闭卷考试单一评价模式,令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能锻炼,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快速忘记的不良问题。

2 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改革策略

2.1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应由思想层面提升学生重视性,虽然真理的检验需要依靠实践来完成,然而,由于在校学生通常欠缺实践教学丰富经验,对教学存在认识理解误区,应用教学理论往往过于理想化。为此,加强理论学习可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理论引导,杜绝盲从实践弊端问题。

理论学习还可令学生正确理解教育内涵,树立科学教育目标,掌握教育家精髓思想意识,明晰教育历史并通过教育现象客观明确教育问题。实践教学较为复杂,包含较多不确定性。青年教师在应对棘手教学问题阶段中,如何做到机智、灵活,形成实践智慧,理论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晰该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类科学的实践参考依据,扩充其教育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习积极性,基于教育学原理指引学生前进方向,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优质的借鉴范例。

2.2 注重教材的优选以及核心内容的良好提炼

优质教材可确保高效良好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应科学做好教材精选。针对当前丰富多样的教育学原理教材,教师应就不同版本学科教材进行全面对比,科学通晓。通过仔细斟酌,依据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学生综合特征做好优质选择。同时教材精选并不代表唯一性,各个教材均有其重点研究内容与闪光之处,为此课堂教学可将一本教材作为主导,课后则可令学生多参考基本学科教材。令其通过丰富的教材阅读、实践学习,深化问题认识,提升批判精神。另外,教材选择不应仅仅限定在教科书范围内,网络资源以及期刊文献也可作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针对较多教材进行观点罗列的状况,教师可进一步丰富学生视野,为其提供最前沿的学科理论,最独特的学习视角,令学生接触针对同一问题的各类不同视角观点。还可锻炼学生评判教材局限性的实践能力,促进其自学能力的优化提升。再者,教师实践教学阶段中,应有效跨越书本内容,引入自己对教育学原理内容的独到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2.3 多元化应用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基于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教育学原理教学应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令学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原理知识。案例应涉及当前教育阶段中包含的问题,并涵盖多元化学科知识与先进性学术知识。教师则应做好案例选择,并引导学生实施案例分析,掌握研究技能,促进案例分析、研讨同理论学习的有效结合。

(2)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随机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内成员则可就教育学理论知识抒发自身理解,展开互相评价。学生则可在听取同伴观点的基础上丰富视野,扩充理论知识,并畅所欲言,抒发观点,进而优化学习、再创造以及全面训练的学习提升过程。

(3)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编制不同课题,令其在课后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自主查阅文献,并通过报告模式进行课堂展示。该类教学方式可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综合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4 丰富开展教学评价,优化教学效果

考试并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学评价模式,否则,将会令学生形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僵化学习模式。为此,应创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评价模式。例如,教师可设计编制一个教学主题,并令学生围绕相关内容主题,形成报告、编写学术论文,依据其完成综合质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还可将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实习能力等作为教学评价手段,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变通、总结、自我创新能力,进而真正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3 结语

总之,针对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材优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开展教学评价,方能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水平,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詹小红.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初探――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45-247.

[2] 何芳.高师《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92-94.

[3] 茹宗志.教育名言警句教学―― 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文教资料,2007(17):37-39.

[4] 陈双虎.“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J].大观周刊,2011(43):79.

论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摘要: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和实际;前沿性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解释:“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本身就显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探索——改革——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顾明远看来,教育学的兴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好好参悟。

《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书中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以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变革为核心,以体现此书时态上的当代性、空间态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这本书阐述中渗透着编写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续了十多年,且还在深入进行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对教育学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这套教材是根据在职教师的特点专门编写的,既重视教育理论的介绍,又重视研究教育实际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把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上来阐述,可以提供学员的认识。教师学习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后,才能去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

这就指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坚持这一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或是只是注重实际,而忽略了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如果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些生字,可能对于刚接触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如果在理论中联系一点实际,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点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记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然后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这个“船”字。这样,就把所要学习的汉字“船”给讲出来了,而且也便于学生记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

编写的教材尽量能够反映学科当前发展的新成果,注意吸收国际上新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使老师学习了这些课程后能够理解该门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新趋势。这不仅能够使教师学习到最新的教育理论,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有利于创造他们自己的新经验。

案例分析: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面对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老师应该在肯定小方回答正确的同时,更要对小明的回答进行赞赏和鼓励,因为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老师应当给对小明的这种创新思维进行鼓励。

综上所述,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主要以对教育学提出了三个问题: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第三、重视研究。学习《教育学原理》仅仅是学习、消化和吸收,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操作,套用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原理不是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原理只有滋养了人的心灵才会有真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

[2] 顾明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3] 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

[4] 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8.

教育 评价是指在对教育相关工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教育评价活动的管理者、评价者、被评价者及其他参与人员相互之间的基本的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教育评价的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教育评价改善趋势》 一、坚持教育评价 方法 的多样性 教育评价方法是指进行教育评价所遵循的途径和程序,是完成评价任务实现评价目的的手段和桥梁,包括评价的思想方法和评价的实践方法两大类。教育评价思想方法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解决问题。 1.坚持两点论的观点 即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并注意到正反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评价学生时,要认识到青少年处在成长过程之中,成熟与幼稚、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总是并存于一身。评价过程出现的“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定势偏差、感情投射偏差、中心化偏差等均是评价者主观偏见表现,应予以克服。 2.坚持事物普追联系的观点 从评价对象内部与外部的纵横交错联系中作出正确的评价。青少年学生既是先天与后夭、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理性与情感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的完整个体,又是与他人、群体、集体、家庭和社会等外部环境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现实的人。因此在评价时,一方面应全面评价学生,切忌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的片面做铸,另一方面应在广阔的背景下考察学生个体的发展,尽可能地区分出阻碍学生发展的各种负面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克服。 3.坚持发展的观点 以往的评价以形而上学的静止而僵化的观点看待学生,常常以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断定其令后的发展限度。素质教育评价应从考察学生即时状态人手,着眼于其今后的发展,相信学生发展的潜力,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发展评价多于静止评价侣过程评价多于终结评价。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坚特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定位在透拔作用上。这种选拔功能的存在并日益被强化,固然有其历史原因,但更重要是人们固执而可怕的偏见:教育被认为是一整套的学习任务,任务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而越来越难,能成功地越过更高阶梯的人将越来越少二片面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只能压抑和摧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与教育评价的本质含义相悖,更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既不在于鉴定和选择,也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誉戒与鞭策,而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娇正。所有这些,与当前流行的片面强调分数、淘汰的教育评价有明显区别。为了使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本人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基础。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思想道德、 文化 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最基本的素质,为其身心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素质评价强调基础性,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已经具备最基本的素质。②着眼整体。人的各项素质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一种结构性的教育机制,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评价不能孤立评价学生某个单项素质,应从整体视角考察,即“木桶原理”,看其各项素质及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全面和谐发展。③强调实践。人的素质形成的过程,是人将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积淀为自己身心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实践活动是素质内化和外显的中介。评价学生素质水平,要看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用实践检验,评价学生素质状况,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素质水平。④重视发展。人的素质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还具有发展变化的性质,评价学生素质,不仅看其现有的素质水平,还要看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我们应该让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丰富其素质内涵,逐步提高其素质水平。 三、坚持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现代教育评价的内容已大为扩展。依据教育成果及与之相关联要素作用大小,可区分出如下六个方面的评价内容。一是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品质、沟通交流、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创造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将对学生的评价作为素质教育评价的核心对象,并以此作为切人点引发 其它 层次的对象予以评价,是当前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有效的认识路线和操作路线。二是对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的评价。包括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团队活动等的评价。将上述教育活动予以评价,无疑能提高教育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尽可能优化的发展。三是对直接制约教育活动质量的诸要素评价。包括对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即教师、课程与教材、教法的评价。四是对包括潜在影响学生发展社会文化背景的评价。包括对学生集体、含教师在内的班级、教师集体及学校整体的目标、组织、纪律、风气等方面的评价。其中班集体是学校实施教育目标的基础单位,也是对学生成长、发展影响最大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集体目标一致、协调和谐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集体的组织水平、纪律、制度、特色风格,是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对师生的思想、品质、情感起着巨大的作用。五是对学校各方面环境条件的评价。学校的硬环境包括学校校舍的位置、朝向、面积、质量、采光、排水、有无污染和噪音;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课外活动室、体育场所.图书馆、实验室、礼堂以及教育设施的人均占有的数量与功能发挥状况;伙房、食堂、厕所、医务室的地点安排、_卫生条件和管理状况等等。对这些要素的评价,不但要看原有的基础状况,而且要看对现有条件的利用和效果。学校所处的软环境,即社会环境,包括学校周围的地区特点,附近居民区内有无学生不宜参与的玩乐场所与设施,社会的道德风尚等。特别要对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教育因素,尽量克服不利教育因素的 措施 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六是对学校行政管理,包括学校各个领域的管理的评价。评价学校管理,要着重评价学校管理程度以及管理效果等,还要评价学校在社会的影响与声望。 四、坚持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是能根据评价结果,为达到改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人与组织。据此,学校教育评价主体包括了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家长和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联的社会成员和组织。教师、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机构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成为素质教育评价的主体,是毫无疑问的。家长居于教育评价主体地位也是客观存在,因为他们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至于学生能否成为评价的主体,是值得讨论的。现代教育评价已经不再把被评价者视为评价的待查客体,而是把他视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学生在主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对自己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教育活动、教师和学校的各方面进行评估。要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并从中逐步实现将外在的评价目标内化成自觉要求,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即主体性应表现在评价过程之中,而不是评价的结果上。具体地说,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充分向学生展示评价活动的各个要件,诸如评价目标、意义、标准、方式和进程等。第二,组织学生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进步状况,并能根据自查结果发现间题及其原因,及早调整自己的努力目标与行为。第三,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各种评价结果,并与每位学生一起分别制定今后的努力发展方向及进步计划。 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篇二:《试谈中职医学生德育教育评价》 医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服务人民、 爱岗敬业 的重要途径。对医学生展开德育教育,能够为提高未来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医疗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中职医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在我国对青少年的心理调查中显示,13岁到18岁是青少年心理问题比较多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合格率仅为17%,他们年龄介于中学和大学之间,心理特点非常明显,其大多数的青少年心理素质都不合格。中职院校的医学生也处于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这些学生比较独立,不喜欢家长或教师过多的干涉自己的生活,自主意识比较强烈。并且,他们的世界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自我定位不准确,还不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虽然中职医学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是他们的行为还不能稳定,看待事物不能够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出发。目前,我国中职医学生素质教育中,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是知道了作为医学生以及未来的医疗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并没有深刻理解,没有将这些素质发展到自身。对于德育教育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国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中职医学生德育教育不足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心理也逐渐产生变化。功利性、利益至上的负面心理逐渐扩大,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中职医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健全,比较容易收到外界的干扰,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比较容易产生混乱。医学生对于医生的职业素质产生错误的认知,其医生的职业道德被弱化,人格丧失情况比较严重。所以,目前我国中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不高,个人主义比较强,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教育环境的影响。 很多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并没有非常大的帮助,反而是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影响比较大。由此看来,学校的教育环境能够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中职医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中,没有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德育氛围不高,学生需求没有得到最大的满足。学校过于强调医疗专业知识,忽略了学生素质和人文教育,功利性比较强。这对于学生德育素质教育非常不利,作为未来的医疗行业人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不够。 3.医德教育的实践性存在不足。 对德育的认识上有所欠缺,认为其可以单独来培养。虽然大都中职院校中都有开设专门的医德教育的课程,但是认为这门课程是教师需要负责的任务,这就使得医德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相脱离。而且在医德教育中,主要以理论形式和正面教育的形式来进行,说服力度不足,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的、切实的教育形式,对于这些不良的医疗行为并没有结合医德角度来分析,这样对于医德教育来说只是流于形式。 三、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调整角色转变。 近些年我国非常关注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比如每年都会进行一些优秀人才的评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医生”等。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雷锋榜样的人或事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样,在中职医学生的德育培养中,可以将优秀的 事迹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学生扮成事迹中的主人公,去真实的感悟和体会,进而去引起共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加强构建良好校园环境。 除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之外,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医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要想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得到更好的提升,良好的校园环境的熏陶对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受环境影响学生可以将理论的功德规范制度转化到内心思想和行为活动上。所以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不仅需要课堂教师的指导,还要通过周身的校园氛围来共同培养,让学生对于德育思想能够深入渗透。 3.创新医德教育方法、加强教师职能。 符合现代的教育规律,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不能只局限于理论层面上。可以分组讨论,将违背医德的事例与优秀医德事迹、良好的医德行为来对比,突出遵守医德的重要性,也更具说服力;还可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其正确的行为,将医德信念强化于内心。同时还要注重教师的引导职能,作为教育的引领者对于医学生的德育教导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通过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身作则的榜样更让学生感同身受,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医德思想和行为。 四、 总结 德育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素质型人才。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变换,每个国家、每个行业都在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培养与之相符的人才。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已经是当今趋势所在。希望在德育对于医学人才的工作中能够带来更多的积极力量,同时愿培养出更多的医德兼备的全方位人才,为我国提供稳固的医护人力资源基础。 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策略》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式很多,但是目前很多评价大多重视课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信息学习的整体评价方面表现不足。在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教学课时却减少的时期,对学生的教学评价知识简单从课堂教学或者竞赛结果着手明显是不够充分的,它会限制现代小学校学生的进步。所以结合教学实践,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评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希望能为小学信息教学提供相应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评价;策略 一、当前信息教育评价中的不足 1.重视形式,忽略内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十分多样,但是在大量的评价中,很多都只是在进行表面形式的评价,没有真正内涵,这就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在小学信息教育中存在着较多不足。不少老师在课程结束之后,只是让学生快速完成课后的评价表;很多虽然在课程中进行了组别评价,也在黑板上进行计分,但往往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内涵,让很多组别没有得到分数;还有的虽然计分了,但是在课程完成之后并没有进行反馈,使评价失去了作用,在促进学生竞争和获取知识进步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2.重视课堂,忽略课外目前,不少教师在对学生信息、学生成果的评价中只重视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但是学生在课后使用、学习信息教学,或者沉迷于玩游戏等行为却没有被结合到相关的评价当中,因为现在很多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已经比家长更高,让学生在课外计算机学习中的行为没有人监督管理。很多地区的信息课程只有在特定的年级开课,所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时长往往会比规定的时长少很多,所以只是课堂中的评价是不充分的。 3.重视当前,忽略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大部分都只重视当前课堂学习以及作业的评价,对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或者这一学期的评价方面有所缺乏,学生学习了信息技术如何运用到学习新的知识,没有进行系统完整的评价。 二、建立有效评价的方式 要想使用既有效又便捷的评价方式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使用“积分制度”,完成评价的过程性和累积性积分评价的制度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较多,在信息技术的评价中也十分有效。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都设定一个信息技术积分表,积分表为横坐标,学习任务为纵坐标,使用每周统计的方式,来得到奖励。比如,可以使用不同的印章来当做学生表现出色的表扬,分别评价学生的课内与课外。在每周提前说明奖励的内容,如果表现出色的学生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每个学生一周最多能得到两个,一个学期最多的为四十个。 2.注重记录与反馈,提高评价效果在评价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主动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还能减少教师由于评价工作而多出的任务量。在信息技术的评价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制定的积分表要让小组长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在下课后进行回收,积分表使用个人记录,互相监督的方式。在课程进行时,有符合标准的,学生可以立刻记录下来,在课堂中回答正确、学习任务认真完成、有个人想法的表现、团结合作情况良好的教师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告诉他们加分以及扣分的情况。 这种方式能够让教师的评价工作更加认真地进行,贴近学生,养成习惯,而不是只进行表面工作。在课后,要鼓励学生能够互相分享与展示自己的 学习心得 ,同时在积分表上进行记录。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评价能够真实有效,及时进行反馈,才能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及功能。我们可以经过查看学生积分表中的项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出学生在哪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进行针对性教学,监督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加强对于学生鼓励与监督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三、建立有效评价的原则及效果 1.结果呈现与过程努力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前,教师要用有效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到计算机课堂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我们周边发生的生活现象和事件来引导课程的进行,配合生动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贴近生活的一面,然后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专业学习的乐趣并享受学习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巧妙把今天的课题和专业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一起又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就会提高兴致,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围绕着刚才的话题让学生辩证,产生浓厚的学习氛围。 2.知识学习与情感培养相结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 如及时在作业中写下鼓励学生的话。鼓励学生对课堂大胆提出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要正面回答或者进行正确引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下和课外活动中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增加老师的个人魅力,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3..个人努力与团队合作相结合,形成学生的团结与竞争意识在学习竞争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在游戏竞争结束后,每个学生开始 自我评价 ,并且对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进行互相评价。教师进行合适的点评与总结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需要对竞争失败的小组进行激励和指导,对任务中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加深和归纳。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使用这些学到的知识,可以按照自身实际与其他同学一起选择竞争或者合作,教师要注意在结束后的评价归纳是不能缺少的。 4.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个人素质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紧抓学生的成绩,但这种教学理念是应该被摒弃的。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小学教学基本都是启蒙式的,只有在一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续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要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表扬那些善于思考,具有 创新思维 的学生,要对学生的想法表示尊重,要积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完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后,我们还使用引导学生进行文明小博主的课后任务,让学生能够文明使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交流,分享关于学习中的趣事。学生在发表、经营自己的博客时,也能够提高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使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课堂中以及课外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外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有目标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还能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使用计算机,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影响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参考文献: [1]苗志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袁鲁禹.探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评价策略[J].教师,2015(11):62. [3]安琦.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云南大学,2015.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未发表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教育的创新模式》

摘要:学前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当前各中职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游戏是儿童生活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用以理解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乍一看,学前教育和游戏这两个名词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前教育中,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育,其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德、智、体、美各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游戏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功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是未来的幼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游戏。

关键词:游戏设计 幼儿教具设计 教育

探讨游戏规则设计与其形态、功能设计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真正的儿童游戏,更有利于帮助游戏设计者及生产者创作出真正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同时,对游戏规则与形态、功能设计进行探讨,也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也是儿童人格、品德、智力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但是,很多时候游戏的形式、功能设计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儿童早期教育的需求。不管是儿童本身还是市场都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玩教具诞生。

1 游戏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设计原则

1.1根据年龄特点,调整游戏规则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必须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小班应以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主,规则简单易遵守,与游戏内容和情节一致。例如“小老鼠过河”游戏,幼儿只要抓住前一个幼儿的衣服,一个跟着一个走,就可以完成游戏。中班是初步的游戏合作阶段,可以制定一些限制性和惩罚性规则,大班可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游戏中,需要4名幼儿“搭架子”,游戏规则是幼儿必须看清谁是狼后才能逃跑,逃跑时不能跑出规定场所,而作为惩罚的,即被“狼”捉住的“小羊”,只能担任“搭架子”的角色,这类游戏的竞争性较强,适合大班的幼儿。另外,同一游戏由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组合一起玩,可调整游戏规则,以增加游戏难度。例如“老鹰捉小鸡”游戏,小班的幼儿可四处躲跑,中大班的幼儿可6人一组排成一排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躲闪,但在游戏时,教师要控制幼儿追逐跑动的时间与运动量。

1.2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很多幼儿园拥有宽阔的场地,绿树成阴、草地成片,拥有柔软的塑胶场地,非常有利于孩子们追逐、游戏。我们能够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丰富游戏环境以及材料。在一些平整的塑胶地、水泥地上画上极富情趣的、各种颜色的“方格房子”、“圆圈”等,孩子们还能够充分利用小树林,玩起“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在构建相对宽松的集体户外活动中,有效锻炼幼儿体能,极大的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切实体验到游戏当中的乐趣。

2 游戏设计:转陀螺游戏

2.1游戏规则

(1)适合年龄段:3岁以上;(2)参与对象:儿童、老师或家长;(3)参与人数:3人或3人以上;(4)材料用具:圆盘三层盘子一个;红色竹筒、黄色竹筒、蓝色竹筒各一个;红色积分小颗粒、黄色积分小颗粒、蓝色积分小颗粒;记分牌一个;小球、陀螺各一个。

2.2游戏方式

以两人参与游戏为例。

(1)开始游戏:盘中放三个小球,游戏一方旋转陀螺,让陀螺撞击小球,陀螺开始旋转之后,在陀螺停止转动前,玩者都不能再继续旋转陀螺,落入顶层与中间层盘面之间凹陷处的小球不能再次放回盘中心,等陀螺停止转动时才记分,以此时小球的位置作为记分依据,记分完毕轮到游戏另一方旋转陀螺。

(2)一记分方式:小球进入红色小筒则往自己的一记分牌上套入一颗红色记分粒,进入黄色小筒则套入两颗黄色记分粒,进入蓝色小筒则套入三颗蓝色小粒。

(3)判断胜负:最先将自己的记分牌堆满记分粒者为胜者。

2.3游戏时间

每局10-15分钟。

2.4游戏结构

(1)竹筒与盘面之间采用塑料键进行连接,方便拆装和自由组合该塑料键的长度能同时起到阻挡小球跑出盘面的作用。

(2)盘面共有三层,顶上层与中间层之间的落差为5mm,该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阻止没能被陀螺顺利撞击进入竹筒的小球不能回落到盘面中心,被陀螺再次撞击。

(3)盘面呈均匀凹陷状,这个结构能保证陀螺不会旋转到盘面边沿碰撞圆筒,同时,还能增加陀螺撞击小球的机会。

2.5游戏功能

(1)游戏功能: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儿童及其玩伴游戏中得到紧张、激烈的,满足儿童及其玩伴的成就感。

(2)教育功能:①通过引导儿童观察力学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力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②锻炼儿童手脑眼协调并用的能力;③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内外的幼教机构所重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儿童应当在游戏中度过童年,不仅仅因为众多研究者们告诉我们游戏在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身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喜欢游戏,游戏和吃饭、睡觉一样是基本的需求,而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合理的开发和设计学前儿童的游戏资源,是开拓教学模式人性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吴云.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11.1.

[4]秦丽.幼儿园游戏本质的再认识―从皮亚杰活动理论谈游戏活动的指导[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大专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专学前教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极其重要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学前教育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感觉意识的发展,也包括情绪情感的发展。孩子很早就能照镜子,并开始区分自己与别人,但很多3岁幼儿对身体各部分关系的理解还很肤浅。

对自己的外部形象的认识是值得注意的。有研究表明,外表吸引人的幼儿和其貌不扬的幼儿相比,前者被认为更富于自信和独立性,而后者则被认为有更多的非社会性行为。即使3岁的孩子,在选择图片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漂亮的幼儿。漂亮的幼儿更招人喜欢,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不漂亮的孩子往往受人忽视。这些又反过来影响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年龄的意识,在幼儿身上也是较有趣的。理解身体随年龄变化这一点对幼儿来说是较困难的,甚至那些已经有了婴儿小弟弟(小妹妹),并知道小婴儿也会长得和自己一样大的幼儿,仍难理解妈妈和教师从前也是小孩子。幼儿对生命、生长、死亡等概念的理解是逐渐产生的,他们试图用简单的办法来处理这类复杂问题,例如,把静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而变得害怕睡觉等。

关于性别意识,许多4-5岁幼儿仍然不能完全知道性别的`恒常性。2-3岁的孩子倾向于把积极方面(如外表漂亮)归于女孩,而把消极方面(如自私、好战)归于男孩。一旦儿童确定了自己的性别,他们会很快学习成人期望的行为和性别角色。

幼儿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别人相处、受到他人评价等,因而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幼儿的情感体验也是其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受皮亚杰观点的影响,我们一直认为幼儿是自我中心的,难以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4岁幼儿已经显示出对成人或同伴的理解和同情,即使经常捣乱的孩子,当看到老师难过时也会主动安静下来;5岁幼儿,还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发展幼儿自我意识,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认知方面的落后;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而不适宜的学前教育如单纯对儿童进行机械的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但会损害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内在的学习动机,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会使儿童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中国关于孤儿院儿童与正常家庭中成长儿童的比较研究则进一步表明,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缺少了恰当的抚育与学习机会,将会使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压抑、迟滞。研究发现,在孤儿院的单调环境中成长的婴儿,与生活在一般正常家庭环境中的婴儿相比,不仅情绪行为表现异常,而且智力发展水平低下。此后,研究者将这些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迁居到丰富多彩的正常环境中,并有成人很好的照顾和引导;而第二组仍处在孤儿院单调的环境中。一年后,这两组儿童的智力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第一组儿童的智力远远高于第二组;随着在不同环境和教育影响中生活时间的延长,两组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愈加显著。

总之,学前教育是人的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有计划的高水平的学前教育必将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受教育者的人生发展奠定终生受用的基础;而失败的学前教育也将对受教育者的一生产生消极、难以弥补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现状

综合来看,近年来学前教育机构逐年递增,各式各样的学前教育机构在为家长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幼儿在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分析了一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后发现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教育机构占据比例较低。

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数巨大,形式和种类多样,但真正的幼儿园在其中的比例不是很高,而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园比例更加偏低,未达到标准的幼儿园无论在校园的软硬件建设,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存在巨大问题,危害幼儿正常的成长。这些幼儿园或其他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也使得学前教育系统变得混乱,严重影响正常良好的学前教育的进行。

2、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不足。

在不符合标准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其他勉强符合标准的幼儿园中,其因为资金、规模等原因使得其在软硬件的建设上出现纰漏,有些幼儿园没有完善的配套学习和游戏启蒙设施,有些幼儿园没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活动,还有些幼儿园在食物的供应上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影响着幼儿的身心成长。在师资方面,很多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并没有国家认可的相关工作资质证明,甚至不是专门的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强,思想理念落后,无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对于幼儿的学习潜力的开发程度低,有些教育不合理还会使幼儿过早的产生厌学等问题。

3、幼儿园选址不当。

多数幼儿园都是依附于居住人口密集的区域,如小区等,但由于竞争问题,在人口密集高的区域有时就只有一个幼儿园,这造成了很多本区域内适龄儿童无法就近上学,甚至无法完成学前教育的问题。还有些幼儿园的选址极其不科学,有些将幼儿园选在交通密集的区域,这不仅会造成交通拥堵,也会提高幼儿出行的危险率;有些学前教育机构将地址选在工厂附近,工厂平时生产排泄的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侵蚀学生的身体健康。

4、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于教育部门来讲,幼儿学前教育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于是无论是在指导,还是监察的力度都很缺乏,产生了很多的空子,为一些心思不良者创造了机会。没有完善的学前教育体制,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缺乏章程,造成混乱,没有健全的奖励惩罚机制,使得正规幼儿园产生一定的消极心态。

二、导致当前学前教育问题多的原因

1、家庭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要求低。

很多时候,大人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要求只是能够帮助家长分担一部分看管孩子的任务,只要幼儿园能够保证幼儿的饮食、休息和看护时间,家长就会对幼儿园的其他设施不很在乎。这直接导致了一些民办幼儿园的兴起,这些民办幼儿园的学费较低,饮食和休息状况良好,看护时间久,但师资力量差,主力教师往往没有专业素质及能力。

2、幼儿园本身无法兼顾。

很多时候,幼儿园本身需要兼顾质量和价格,价格太高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从而影响入学的学生数量。完整的学前教育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学校的影响力不足,无法顺利地进行完整的学前教育,由于幼师这一职业本身的热度很低,所以很难找到高素质的优秀教师资源,即使有也往往需要付出许多额外的薪资待遇。规模小的幼儿园成本低,教学水平低;规模大的幼儿园成本又过高难以承受。

3、社会各界并不重视幼儿园的发展。

无论是家长、幼儿园,还是相关部门和其他组织,都对幼儿学前教育不够重视。家长、幼儿园的不重视就会双方面地造成学前教育水平下降,相关部门的不够重视就会造成对学前教育整体的规划安排不合理和有力的干预指导不足,同时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合适的奖惩措施也会加大幼儿园的懈怠教育。

4、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

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来实现。而幼儿心灵的发展却需要优秀的师资团队来引导,而我国师范类教育机构在学前教育和幼师培养方面没有投入很多的关注。这不仅造成幼师力量的匮乏,也使得幼师水平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中还存在着一批非专业学校培养出的大批不合格的学前教育团队,使得现有的教师团队受到了很大的侵蚀。在教育行业大力改革发展的今天,幼儿学前教育却遭到了忽视,这不禁让人感慨。幼儿学前教育在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学前教育的各方面形式总结现在的学前教育状况并得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但是学前教育机构除了幼儿园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机构,也在没有相关规划管理的前提下危害着幼儿的身心发育。希望幼儿学前教育能在之后的时间里受到更多的重视。

  • 索引序列
  • 教育学论文发表范文范例
  •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范文
  •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发表
  • 教育学论文发表范文
  •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未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