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人类学论文发表

人类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论文发表人类学

1. 学术会议⑴.1999年9月赴云南参加“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⑵.2001年11月赴云南参加当代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讨会,并发表论文“知识话语·文化自觉·人类学本土化——以文化比较为中心的一些思考”;⑶.2003年12月赴台湾参加台湾文化研讨会;⑷.2004年2月赴泉州参加“侨乡与海外华人”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边陲侨乡的历史、记忆与象征——云南腾冲和顺宗族、社会变迁的个案研究”;⑸.2004年2月12日应香港城市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之邀作“异域·孤军·华人族群——泰国北部华人社会变迁”的演讲;⑹.2004年11月赴美国旧金山参加美国人类学年会东亚分会,并宣读论文“从孤军到华人族群——泰北云南华人族群认同的民族志研究”(英文);⑺.2005年6月赴澳洲宾迪哥参加澳洲华人研究协会第九届双年会,并宣读论文“在变化之跨国语境中创建多重认同——泰国北部云南人族群特性与历史变迁的人类学研究”(英文)。(8).2005年8月赴新加坡参加第三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合作会议“海洋亚洲与海外华人(1405—2005)”,并宣读论文“地方化中的整合与涵化——泰国北部华人社区的个案研究”。⑼.2007年11月赴马来西亚槟城参加第十届中华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饮食方式、认同与族群互动——曼德勒华人饮食的个案研究”(英文)。⑽.2007年12月赴西双版纳参加“旅游、少数民族与多元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谁的古镇?谁的侨乡?——云南腾冲和顺旅游开发与社会发展的个案研究”。⑾.2009年2月赴广州参加人类学关键词研讨会,并宣读论文“Cultural Citizenship的理解与中文翻译”。⑿. 2009年4月赴台湾参加台湾东南亚区域研究年会,并宣读论文“曼德勒华人——族群、文化政治与身份认同”。⒀.2009年5月赴广州参加第四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华文教育、地方化与族群认同——以曼德勒为例”。⒁.2009年7月赴台湾参加美国人类学会东亚分会暨台湾人类学与民族学年会,并发表论文“缅甸华人——族群与公民归属”(英文)。⒂.2010年2月赴香港参加香港亚洲研究学会年会,并发表论文“公民归属与认同政治——缅甸华人的人类学研究”(英文)。2. 出版2008a “Kuomintang Soldiers and Their Descendants in Northern Thailand: An Ethnographic Study”. 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Vol. 4(2): 238-257.2008b“Foodways, Identity and Ethnic Interaction: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Dietary in Mandalay”, In Chang Y. H. May ed., Collection of The 10 Symposium on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pp. 181-198. Taipei: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2007“异域·孤军·华人族群——泰国北部原国民党军队及其后裔的社会变迁与认同建构”,刊于刘宏主编《海洋亚洲与华人世界之互动》,页150-172。新加坡:华裔馆。2006a“边陲侨乡的历史、记忆与象征——云南腾冲和顺宗族、社会变迁的个案研究”,刊于陈志明、丁毓玲、王连茂主编《跨国网络与华南侨乡》,页77-112。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2006b“Review of Monique Skidmore ed. Burma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In Asian Anthropology, Vol. 4: 175-179.2001“权力边缘的曼春满——旅游作为现代化与意识形态的个案研究”(第一作者),刊于杨慧、陈志明、张展鸿主编《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页96-115。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文化人类学的哲学内涵、 经验与理性”(第一作者),刊于《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页13-16;139。自2004年起已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数十篇。3. 教学经验2010- 讲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合开本科生课程《文化人类学概论》2002-2003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课程《中国人类学研究》助教;2002-2003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本科课程《海外华人文化》助教;2003-2004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本科课程《女性、男性与文化》助教;2005-2006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本科课程《巫术、神话与超自然力》助教;2005-2006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本科课程《香港考古学》助教。4. 田野经验⑴.1999年7月至8月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橄榔坝曼春满村进行旅游与社会变迁的田野调查;⑵.2000年7月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橄榔坝曼春满村进行旅游与社会变迁的跟踪调查;⑶.2000年8月赴云南省石林县月湖村进行彝族火把节宗教仪式的田野调查;⑷.2000年9月-10月赴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参与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和顺课题组的研究,并进行汉族宗族发展与变迁的田野调查,后在此基础上完成学士论文的撰写;⑸.2001年1月-2月赴泰国清迈省差巴干县热水塘新村进行华人社区与族群认同的田野调查(爱荷华州立大学、云南大学、清迈大学合作项目);⑹.2001年7月-8月赴泰国清迈省差巴干县热水塘新村进行华人社区与族群认同的跟踪调查(爱荷华州立大学、云南大学、清迈大学合作项目);⑺.2001年11月赴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建水市进行元阳哈尼族文化生态村建设和建水古城文化遗产保护的考察;⑻.2002年8月赴云南省石林县月湖村进行彝族文化生态村课题研究;⑼.2002年12月赴泰国清迈省差巴干县热水塘新村进行华人社区与族群认同的跟踪调查;⑽.2003年6月至8月赴泰国清迈省差巴干县热水塘新村进行华人社区的调查;⑾.2005年7月赴缅甸曼德勒、腊戌进行华人文化公民身份的初期调查;⑿.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赴缅甸进行博士论文田野调查。5. 研究方向东南亚社会与文化;海外华人社会;侨乡社会发展与变迁;全球化、跨国性与文化;族群研究

人类学专业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应工作领域分别为各级党、政机关中的民族、宗教、统战、民政、侨务、外事、旅游、文物、博物馆等部门和相关的政策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群众团体。

一、基本上来讲,人类学博士毕业后,大家都倾向于走上研究岗位,在高校任教,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回国进入高校,少部分可能会留在国外。英国的人类学博士毕业都不需要发表论文,主要是取决于你毕业论文的质量和综合学术能力,但国内很重视论文发表。

二、人类学硕士或本科毕业的话,就业选择还包括拍纪录片,比如剑桥人类学硕士毕业生就有去BBC拍纪录片的。还有的学生会选择从事非虚构写作,近些年非虚构写作这个概念比较流行,国内也有很多自媒体开始做这个方向。

三、除此以外,因为人类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与人交流理解能力,因此本硕毕业生还可以去各大媒体当记者。

四、回国考公务员也是一重选择,国内将人类学划归为社会学大类之下,所以招收社会学的公务员岗位一般人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可以报。包括国家与地方的民委、统战部、中国机关单位、一些税务局等等。

五、人类学的分支很多很多,身边同学里也有偏向体质人类学,学法医人类学,上学期间在希腊做过田野,回国文博事业单位发展的,她的口头禅是“人生在下班5点后”。也有从杜伦人类学博士毕业以后去开餐馆的。还有一些想搞文旅创业,做定制旅游,带着游客们探索田野。

人类学论文发表

1 杨书森 男,1954年1月出生,辽宁省康平县人。1972年从事会计工作,曾任核算员、主管会计、财会股长、总会计师等职。1988年评为会计师。现任康平县食品公司总会计师。198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食品公司内部的《经营承包责任制》、《资金管理使用规定》、《财务开支及审批手续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通过执行验证,这些制度能使公司所属单位做到增收节支、增产节约的效果,能够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使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提高,企业由1986年亏损22万元,1987年变盈,利润逐年上升,1991年盈利4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2 杨书森 1945年12月生。197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任吉林油田高中语文教师。系中国训治学研究会、吉林省语文学会会员,全国中学阅读写作教研中心吉林省委员、《语文周报》特邀编委,《七彩虹》编委、《应用写作》特邀采编员。多年来在政治学、文化人类学、哲学、逻辑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等方面都下过许多功夫;也取得某些成果。发表文化人类学论文四篇:《焚巫、祭月、祈雨》《诗、月出》新探;《宗教礼仪、爱情图画、生命赞歌》《诗、东门》的文化人类学臆解;《“勤子屠母”与尸解“人神”》;《吁嗟、羽舞、祈雨》,载《素质教育的轨迹》。另有研究诗经的论文《在蒙昧和野蛮的交汇点上》待刊,训诂学论文七篇。《“落英缤纷”解》、《中学语文课本注解补正》(1998年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上大会宣讲)、《释引定、执定、傍地、坐地》(此文被选入《中国跨世纪教育学术成果论坛》)、《“并命”非“亡命”辨》(此文是对《汉语大词典》“并命”条释义的批驳)、《径庭考辨》(对《汉语大词典》径庭释义的批驳)、《不谷考辨》(三篇均载《语文知识》)、《释“很”及“豪杰”》、《〈屈原列传〉纠谬》载《营口师专学报》、《匹夫有重于社稷解》(收入《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此外有短文《“莫可以当曹操”解》、《“死生日夜事”解》、《“下笔如有神”解》、《“加其土封”解》等短文以“补白”形式发表于《营口师专学报》,另《由从羊之字看古羌人的羊神崇拜》评笠原仲二的《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待刊,传略入录《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辞典》等。 3 杨书森 1947年2月生,天津宁河人。中共党员,天津市宁河县芦台第一中学高级教师。1969年2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任宁河县后勤中学副校长。1977年恢复高考,首批考入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在学期间被评为三好学生、天津市高等院校优秀学生干部。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河县芦台一中任数学高中教师,曾任年级组长、数学组组长等职。1991年被评为宁河县优秀科技辅导员和先进教师。在从教三十几年中,教育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科学性,以唯物辩证法指导教学,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教育,所任班主任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在数学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专业知识,能准确地把握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狠抓“双基”,立足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层次递进教学法”,深受师生的好评。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许,多年来一直任宁河县教研室数学中心备课组组长,为全县数学教师分析教材教法,多次承担县教研室组织的示范课、观摩课和电化教学课,受到好评与奖励,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为芦台一中培养了多名数学教师。编写的高中数学章节测试题和专题辅导材料多篇发表在山西师范大学《数学报》上,数学论文多次在县评比中获奖。 4杨书森教授 杨书森,男,1948年月出生,汉族,安徽郎溪人。本科学历,教授。 研究领域和方向:主攻逻辑学,兼攻秘书学、语言学、儒家哲学、中学语文教学。 个人简历: 1961-1968:读书(读中学于芜湖一中,含“文革”2年) 1968-1970:务农(“插队”落户于当涂县新丰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1975:从军(服现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76部队) 1975-1977:打工(退伍后就职于芜湖市纺织器材厂) 1978-1982:求学(读本科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7级) 1982-2007:执教(执教于安徽

这个链接里的第2个杨书森

杨书森 1945年12月生。197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任吉林油田高中语文教师。系中国训治学研究会、吉林省语文学会会员,全国中学阅读写作教研中心吉林省委员、《语文周报》特邀编委,《七彩虹》编委、《应用写作》特邀采编员。多年来在政治学、文化人类学、哲学、逻辑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等方面都下过许多功夫;也取得某些成果。发表文化人类学论文四篇:《焚巫、祭月、祈雨》《诗、月出》新探;《宗教礼仪、爱情图画、生命赞歌》《诗、东门》的文化人类学臆解;《“勤子屠母”与尸解“人神”》;《吁嗟、羽舞、祈雨》,载《素质教育的轨迹》。另有研究诗经的论文《在蒙昧和野蛮的交汇点上》待刊,训诂学论文七篇。《“落英缤纷”解》、《中学语文课本注解补正》(1998年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上大会宣讲)、《释引定、执定、傍地、坐地》(此文被选入《中国跨世纪教育学术成果论坛》)、《“并命”非“亡命”辨》(此文是对《汉语大词典》“并命”条释义的批驳)、《径庭考辨》(对《汉语大词典》径庭释义的批驳)、《不谷考辨》(三篇均载《语文知识》)、《释“很”及“豪杰”》、《〈屈原列传〉纠谬》载《营口师专学报》、《匹夫有重于社稷解》(收入《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此外有短文《“莫可以当曹操”解》、《“死生日夜事”解》、《“下笔如有神”解》、《“加其土封”解》等短文以“补白”形式发表于《营口师专学报》,另《由从羊之字看古羌人的羊神崇拜》评笠原仲二的《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待刊,传略入录《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辞典》等。

1. 学术会议⑴.1999年9月赴云南参加“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⑵.2001年11月赴云南参加当代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讨会,并发表论文“知识话语·文化自觉·人类学本土化——以文化比较为中心的一些思考”;⑶.2003年12月赴台湾参加台湾文化研讨会;⑷.2004年2月赴泉州参加“侨乡与海外华人”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边陲侨乡的历史、记忆与象征——云南腾冲和顺宗族、社会变迁的个案研究”;⑸.2004年2月12日应香港城市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之邀作“异域·孤军·华人族群——泰国北部华人社会变迁”的演讲;⑹.2004年11月赴美国旧金山参加美国人类学年会东亚分会,并宣读论文“从孤军到华人族群——泰北云南华人族群认同的民族志研究”(英文);⑺.2005年6月赴澳洲宾迪哥参加澳洲华人研究协会第九届双年会,并宣读论文“在变化之跨国语境中创建多重认同——泰国北部云南人族群特性与历史变迁的人类学研究”(英文)。(8).2005年8月赴新加坡参加第三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合作会议“海洋亚洲与海外华人(1405—2005)”,并宣读论文“地方化中的整合与涵化——泰国北部华人社区的个案研究”。⑼.2007年11月赴马来西亚槟城参加第十届中华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饮食方式、认同与族群互动——曼德勒华人饮食的个案研究”(英文)。⑽.2007年12月赴西双版纳参加“旅游、少数民族与多元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谁的古镇?谁的侨乡?——云南腾冲和顺旅游开发与社会发展的个案研究”。⑾.2009年2月赴广州参加人类学关键词研讨会,并宣读论文“Cultural Citizenship的理解与中文翻译”。⑿. 2009年4月赴台湾参加台湾东南亚区域研究年会,并宣读论文“曼德勒华人——族群、文化政治与身份认同”。⒀.2009年5月赴广州参加第四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华文教育、地方化与族群认同——以曼德勒为例”。⒁.2009年7月赴台湾参加美国人类学会东亚分会暨台湾人类学与民族学年会,并发表论文“缅甸华人——族群与公民归属”(英文)。⒂.2010年2月赴香港参加香港亚洲研究学会年会,并发表论文“公民归属与认同政治——缅甸华人的人类学研究”(英文)。2. 出版2008a “Kuomintang Soldiers and Their Descendants in Northern Thailand: An Ethnographic Study”. 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Vol. 4(2): 238-257.2008b“Foodways, Identity and Ethnic Interaction: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Dietary in Mandalay”, In Chang Y. H. May ed., Collection of The 10 Symposium on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pp. 181-198. Taipei: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2007“异域·孤军·华人族群——泰国北部原国民党军队及其后裔的社会变迁与认同建构”,刊于刘宏主编《海洋亚洲与华人世界之互动》,页150-172。新加坡:华裔馆。2006a“边陲侨乡的历史、记忆与象征——云南腾冲和顺宗族、社会变迁的个案研究”,刊于陈志明、丁毓玲、王连茂主编《跨国网络与华南侨乡》,页77-112。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2006b“Review of Monique Skidmore ed. Burma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In Asian Anthropology, Vol. 4: 175-179.2001“权力边缘的曼春满——旅游作为现代化与意识形态的个案研究”(第一作者),刊于杨慧、陈志明、张展鸿主编《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页96-115。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文化人类学的哲学内涵、 经验与理性”(第一作者),刊于《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页13-16;139。自2004年起已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数十篇。3. 教学经验2010- 讲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合开本科生课程《文化人类学概论》2002-2003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课程《中国人类学研究》助教;2002-2003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本科课程《海外华人文化》助教;2003-2004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本科课程《女性、男性与文化》助教;2005-2006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本科课程《巫术、神话与超自然力》助教;2005-2006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本科课程《香港考古学》助教。4. 田野经验⑴.1999年7月至8月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橄榔坝曼春满村进行旅游与社会变迁的田野调查;⑵.2000年7月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橄榔坝曼春满村进行旅游与社会变迁的跟踪调查;⑶.2000年8月赴云南省石林县月湖村进行彝族火把节宗教仪式的田野调查;⑷.2000年9月-10月赴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参与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和顺课题组的研究,并进行汉族宗族发展与变迁的田野调查,后在此基础上完成学士论文的撰写;⑸.2001年1月-2月赴泰国清迈省差巴干县热水塘新村进行华人社区与族群认同的田野调查(爱荷华州立大学、云南大学、清迈大学合作项目);⑹.2001年7月-8月赴泰国清迈省差巴干县热水塘新村进行华人社区与族群认同的跟踪调查(爱荷华州立大学、云南大学、清迈大学合作项目);⑺.2001年11月赴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建水市进行元阳哈尼族文化生态村建设和建水古城文化遗产保护的考察;⑻.2002年8月赴云南省石林县月湖村进行彝族文化生态村课题研究;⑼.2002年12月赴泰国清迈省差巴干县热水塘新村进行华人社区与族群认同的跟踪调查;⑽.2003年6月至8月赴泰国清迈省差巴干县热水塘新村进行华人社区的调查;⑾.2005年7月赴缅甸曼德勒、腊戌进行华人文化公民身份的初期调查;⑿.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赴缅甸进行博士论文田野调查。5. 研究方向东南亚社会与文化;海外华人社会;侨乡社会发展与变迁;全球化、跨国性与文化;族群研究

发表人类学论文

1 杨书森 男,1954年1月出生,辽宁省康平县人。1972年从事会计工作,曾任核算员、主管会计、财会股长、总会计师等职。1988年评为会计师。现任康平县食品公司总会计师。198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食品公司内部的《经营承包责任制》、《资金管理使用规定》、《财务开支及审批手续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通过执行验证,这些制度能使公司所属单位做到增收节支、增产节约的效果,能够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使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提高,企业由1986年亏损22万元,1987年变盈,利润逐年上升,1991年盈利4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2 杨书森 1945年12月生。197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任吉林油田高中语文教师。系中国训治学研究会、吉林省语文学会会员,全国中学阅读写作教研中心吉林省委员、《语文周报》特邀编委,《七彩虹》编委、《应用写作》特邀采编员。多年来在政治学、文化人类学、哲学、逻辑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等方面都下过许多功夫;也取得某些成果。发表文化人类学论文四篇:《焚巫、祭月、祈雨》《诗、月出》新探;《宗教礼仪、爱情图画、生命赞歌》《诗、东门》的文化人类学臆解;《“勤子屠母”与尸解“人神”》;《吁嗟、羽舞、祈雨》,载《素质教育的轨迹》。另有研究诗经的论文《在蒙昧和野蛮的交汇点上》待刊,训诂学论文七篇。《“落英缤纷”解》、《中学语文课本注解补正》(1998年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上大会宣讲)、《释引定、执定、傍地、坐地》(此文被选入《中国跨世纪教育学术成果论坛》)、《“并命”非“亡命”辨》(此文是对《汉语大词典》“并命”条释义的批驳)、《径庭考辨》(对《汉语大词典》径庭释义的批驳)、《不谷考辨》(三篇均载《语文知识》)、《释“很”及“豪杰”》、《〈屈原列传〉纠谬》载《营口师专学报》、《匹夫有重于社稷解》(收入《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此外有短文《“莫可以当曹操”解》、《“死生日夜事”解》、《“下笔如有神”解》、《“加其土封”解》等短文以“补白”形式发表于《营口师专学报》,另《由从羊之字看古羌人的羊神崇拜》评笠原仲二的《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待刊,传略入录《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辞典》等。 3 杨书森 1947年2月生,天津宁河人。中共党员,天津市宁河县芦台第一中学高级教师。1969年2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任宁河县后勤中学副校长。1977年恢复高考,首批考入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在学期间被评为三好学生、天津市高等院校优秀学生干部。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河县芦台一中任数学高中教师,曾任年级组长、数学组组长等职。1991年被评为宁河县优秀科技辅导员和先进教师。在从教三十几年中,教育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科学性,以唯物辩证法指导教学,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教育,所任班主任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在数学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专业知识,能准确地把握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狠抓“双基”,立足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层次递进教学法”,深受师生的好评。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许,多年来一直任宁河县教研室数学中心备课组组长,为全县数学教师分析教材教法,多次承担县教研室组织的示范课、观摩课和电化教学课,受到好评与奖励,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为芦台一中培养了多名数学教师。编写的高中数学章节测试题和专题辅导材料多篇发表在山西师范大学《数学报》上,数学论文多次在县评比中获奖。 4杨书森教授 杨书森,男,1948年月出生,汉族,安徽郎溪人。本科学历,教授。 研究领域和方向:主攻逻辑学,兼攻秘书学、语言学、儒家哲学、中学语文教学。 个人简历: 1961-1968:读书(读中学于芜湖一中,含“文革”2年) 1968-1970:务农(“插队”落户于当涂县新丰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1975:从军(服现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76部队) 1975-1977:打工(退伍后就职于芜湖市纺织器材厂) 1978-1982:求学(读本科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7级) 1982-2007:执教(执教于安徽

这个链接里的第2个杨书森

杨书森 1945年12月生。197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任吉林油田高中语文教师。系中国训治学研究会、吉林省语文学会会员,全国中学阅读写作教研中心吉林省委员、《语文周报》特邀编委,《七彩虹》编委、《应用写作》特邀采编员。多年来在政治学、文化人类学、哲学、逻辑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等方面都下过许多功夫;也取得某些成果。发表文化人类学论文四篇:《焚巫、祭月、祈雨》《诗、月出》新探;《宗教礼仪、爱情图画、生命赞歌》《诗、东门》的文化人类学臆解;《“勤子屠母”与尸解“人神”》;《吁嗟、羽舞、祈雨》,载《素质教育的轨迹》。另有研究诗经的论文《在蒙昧和野蛮的交汇点上》待刊,训诂学论文七篇。《“落英缤纷”解》、《中学语文课本注解补正》(1998年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上大会宣讲)、《释引定、执定、傍地、坐地》(此文被选入《中国跨世纪教育学术成果论坛》)、《“并命”非“亡命”辨》(此文是对《汉语大词典》“并命”条释义的批驳)、《径庭考辨》(对《汉语大词典》径庭释义的批驳)、《不谷考辨》(三篇均载《语文知识》)、《释“很”及“豪杰”》、《〈屈原列传〉纠谬》载《营口师专学报》、《匹夫有重于社稷解》(收入《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此外有短文《“莫可以当曹操”解》、《“死生日夜事”解》、《“下笔如有神”解》、《“加其土封”解》等短文以“补白”形式发表于《营口师专学报》,另《由从羊之字看古羌人的羊神崇拜》评笠原仲二的《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待刊,传略入录《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辞典》等。

截至199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发表论文2663篇;截至2007年(1963—2007),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获院、部级以上的奖项38项。 2010至2014年,该所共发表论文935篇,SCI和SSCI论文517篇,其中33篇发表于Nature和Science上(第1完成单位19篇)。 2000~2007年度研究所发表文章情况统计年度 研究论文 专著 科普文章 SCI/SSCI Nature/Science 论文总数 1996 16 4 42 1997 19 3 46 1998 21 3 42 1999 21 8 69 2000 22 6 99 4 53 2001 40 6 109 6 81 2002 37 8 92 5 37 2003 38 4 82 2 28 2004 45 9 140 11 43 2005 47 4 99 3 44 2006 43 6 127 3 42 2007 40 1 92 3 43 备注:SCI/SSCI论文统计数字引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论文与引文统计》;1996-1999年论文总数的数字系引自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于人员流动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无法统计。参考资料: 2010~2014年度研究所发表文章情况统计年份 文章总数 SCI/SSCI 第一作者 Nature、Science总数 2010 188 77 58 9 2011 130 71 52 5 2012 156 80 58 2 2013 208 102 66 8 2014 252 187 80 9 参考资料: 获院、部级以上奖项一览表奖项类别 奖项等级 合计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级 国家自然科学奖 3 1 4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 1 2 其他国家级奖 3 3 院级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 6 4 6 16 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1 3 2 6 中科院杰出成就奖 1 1 其他院级奖 4 4 其他 其他省部级奖 2 2 合 计 38 参考资料: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刊物有《中国古生物志》(丙、丁种)、《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刊》等专业杂志。●《古脊椎动物学报》《古脊椎动物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登载内容涵盖与古脊椎动物学有关的所有领域。该刊目前登载的研究论文均附有详细的英文摘要,是中国及其他国家古脊椎动物学研究者必备的参考资料之一,在国际学术界影响较大,为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研究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2012年荣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人类学学报》《人类学学报》是中国唯一报道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核心刊物,主要发表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原始研究报告及综合性学术论文,刊登的文章包括研究论文、发掘报告、简报、综述、书刊评介和消息与动态等。该刊主要报道:人类和灵长类的起源、进化、古病理、生物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的研究;史前人类技术、行为和文化研究;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报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层、古生物和环境研究;与人类学研究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年代测定、DNA分析)等的应用及其成果。该刊被GeoRef (美国地质文摘)、Zoological Record Online (美国动物学记录)、 Ulrich’s (TM)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美>)等检索系统收录。

人类科学论文发表

nature一作,优青起步,最高院士

去年,SpaceX 的创始人、资深太空迷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发表过一个小时的演讲,概述了他想将人类送上火星的计划。而最近,他又发表了一篇名为《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的论文。

这篇论文免费发表在《新空间》(New Space)杂志上,虽然有许多去年演讲的重复内容,但某种程度上又有总结和提升。

马斯克的计划是将火星变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殖民城市,而不仅仅是一个前哨,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成为真正的跨行星物种,而跨越的第一步,就是离开地球,征服太阳系。

该论文详细指出了这项宏伟计划面临的挑战,包括基础工程的建设和实际成本的支出。马斯克还设定了几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表,比如,会在未来两年内发射第一批推进着陆器,2020 年前后发射龙飞船(SpaceX Dragon)。

除了对火星的垂涎,马斯克的想象力还涉及到了整个太阳系,在论文中,他进一步分析了人类“超越火星”的潜力,比如星际殖民土卫六和木卫二。

测试中用来登陆火星的猛禽发动机

马斯克非常自信地指出,在未来,人类想星际航行到柯伊伯带(Kuiper Belt)或者奥尔特星云(Oort cloud)并非不可能,SpaceX 的技术实力已经可以做到。

碳纤维燃料箱,为发射到火星的火箭提供燃料

虽然这篇论文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科学幻想,但它注定不会只成为一个即时新闻,不知道诸位怎么看,我还是很期待这位又想搞新能源运输,又想把人类变成电子人(Cyborg)的硅谷大亨整出的新幺蛾子。

为什么要发表论文或期刊,直接申请专利不好吗?

答:两者具备不同功能和作用,适用场景不同。发表论文,其实就像是科研人员对于自己做出来的科研结果进行验证的一个关键途径。 同时,发表论文,也是科研人员们借助文字的力量和同行的研究者们进行对话交流,分享自己的科研结果。

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权后,既可以保护自己的发明成果,防止科研成果流失,获取垄断利润来弥补研发投入,同时也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占据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市场空间,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谢谢采纳啦!

个人医学类论文发表

医生们除了需要诊治病人之外还需要发表论文,不少医生都觉得写医学论文难,发表医学论文难上加难,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医生如何发表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

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

二、文章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能乱投稿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

三、文章格式要规范,还需控制字数

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医学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比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还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

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

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

五、版面费起到破财免灾的作用

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所以作者们也不用在版面费上纠结,关键是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花点钱也是必要的了。

六、选择合法刊物,避免非法期刊

发表医学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根据我的判断,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治愈是人类的疾病是最终的期盼,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医学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运用到基础检验技术作为诊断与质量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化临床医学中,基础检验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还会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快速而又准确的检验技术有利于节约救治病人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诊疗的效果。

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针对临床医疗诊断需求,临床医学检验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查、胃液检查等内容。针对检查项目的领域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查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药敏试验等工作更是关系到治疗活动开展方向和治疗效果。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检验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每一门单独学科在技术上的进步都会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技对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验技术的提高,因此,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最为迅速。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既能够运用在诊疗工作中,还能够运用在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康复活动等。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设备、设置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的提高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医院体系中临床检验科室是基础的组成单位。根据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应该预先掌握检验技术应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检验技术,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评估等。

2、探究基础检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的检验技术,绝大部分是以检测技术规定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方面的设施、医疗器械的配置、管理药材和科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新型技术的运用也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检验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运用中的效果,适当地进行改善,在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使用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等,以此推动检验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3、促进检验设施的完善,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工作中,检验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应该大力扶持医学检验设施单位,推进检验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验设施单位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或者采用利税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医学检验生产单位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会促进设备单位更加有动力研究和发明更先进、更高端的检验设备,有利于推动医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1100

4、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推动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我国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应该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标准,同时还需要更新管理标准。以此来扩大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加强对检验科室的管理,能够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等硬性标准的发布,保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发言权。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基础检验技术能够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系统的完善,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对基础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基础检验设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生产医疗器械的单位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研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应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此提升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

浅谈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 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

一、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活动的效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影响和阻滞了医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次,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二、临床实习常遇到的问题

病人的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的推陈出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不断的出台保护患者的各种权益,但保护医生以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却很少见,但保护实习,见习的医学生少而又少。此外,患者的很多的医疗操作都不愿意向实习,见习的学生倾诉与表达。在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时候,不愿意合作与配合。最后没有达到学校临床实习,见习的最终目的。

患者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不了解与不尊重,有的患者认为医生都是为了赚更多的费用,让他们做各种医疗检查,各种开单,医闹事件比比皆是。这个问题是国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临床学生对见习实习的不重视:由于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面临大的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因此其关注重点放在了寻找工作和考取研究生上,导致许多本科生轻视和忽略临床实习阶段。我国传统观念,临床实习注重传授经验,对能力培养比较缺乏,因此对于见习,实习生在临床阶段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大部分以一种被动状态来接受医学知识,且学生与教师交流少。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改革制度如雨后春笋,各种法律法规限制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动手机会,最终导致本科见习,实习生在接触临床后出现实践能力低下、医患沟通能力低下、医学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医学人才流失[3]。

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国外医学教育界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知识的培训,重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课程应该是以临床课程为核心,组成多学科、跨年度的综合课程,内容覆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各个学科应该以服务临床为主,各个学科应该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医学生结束了理论实习,进入了临床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把纵向能力转变为横向能力,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定思想,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是起关键作用的时候到了。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临床联系理论,在病床面前,在疾病面前,最真实的接触疾病,认识疾病,认真的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这样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会记忆犹新。

职业道德:重视培养医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奉献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医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医院对违反医德的行为惩处不严,施之过宽,使得医疗工作中谋私和混乱现象禁而不止,少数医务人员不讲医德原则,给患者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更有甚者,收取红包,见利忘义[4],严重影响社会的医疗秩序。

促进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发展。所以在见习,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誓言牢记心中,在心里应该有杆秤,决心出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救死扶伤,决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记住永远不要触犯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个合格的好医生。

展望

要发在医学类专门期刊上,可以直接与此类期刊联系,他们也乐于与你交流,可能需要交一些版面费。但是要注意其期刊是否正式刊号。影响大的期刊可能费用高点,一般的或者低点。

首先你就是要找到你的目标期刊,就是你想投哪本,比如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等等,其次就是写论文,最后就是找编辑投稿,一般是去汉斯出版社的gzh上联系编辑咨询投稿

  • 索引序列
  • 论文发表人类学
  • 人类学论文发表
  • 发表人类学论文
  • 人类科学论文发表
  • 个人医学类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