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巴里克发表的论文是什么

巴里克发表的论文是什么

发布时间:

巴里克发表的论文是什么

拉尔夫·巴里克。巴里克作为冠状病毒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从1983年以来就一直从事冠状病毒改造技术的研究。目前在该领域巴里克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其中有268篇都与冠状病毒有关。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曾经公开报道,称巴里克教授掌握一种反向遗传技术,它不仅可以改造冠状病毒,甚至还能增强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率。

美国在隐瞒新冠病毒的发源地,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是美国投放出来的,所以美国不想要承担这个责任,一直都在隐瞒。

很多的人都认为其实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和美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美国曾经有一个实验室关闭了,但是周围的养老院曾经患有过相似的病症。

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而且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躲避处罚,然后也想在这次疫情当中洗清嫌疑。

巴里克发表的论文

新冠之父巴里克现在研究新冠毒株。拉尔夫·巴里克现年67岁,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病毒学和传染病学教授,研究冠状病毒30多年,名下拥有研究实验室。,被称为冠状病毒之父。2008年的时候巴里克曾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论文里面记录了整个全新冠状病毒从设计、创造到复活,从刺突蛋白的构建到感染试验,在实验室中复刻了全新冠状病毒的产生和感染过程。而巴里克打着非典病毒研究的旗号,行着冠状病毒的创造、改造之实,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

他们在隐瞒着这些病毒的来源,据说有一个实验室,里面与新冠病毒有关系。

巴里克不死是因为自身和外界的保护。拉尔夫·巴里克(RalphBaric),男,美国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流行病学系教授,有“冠状病毒之父”之称。1989年,巴里克公开了对病毒基因重组的研究。2003年,巴里克在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克隆了具有传染性的SARS病毒毒株。2004年,巴里克团队开始“SARS病毒逆向遗传学”研究,并连续多年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别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资助。2008年11月25日,巴里克团队发表论文《合成重组的SARS样冠状病毒对培养细胞和实验鼠具有传染性》,并介绍其团队实力:“现在我们有能力设计、合成各类SARS样冠状病毒。”2015年11月,巴里克团队发表论文说,他们成功制作了一种“嵌合体”病毒,这种“嵌合体”病毒对人类细胞有传染性。他到现在还能安然无恙一方面是因为他艺术精湛,另一方面是他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保护他。

拉尔夫·巴里克。巴里克作为冠状病毒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从1983年以来就一直从事冠状病毒改造技术的研究。目前在该领域巴里克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其中有268篇都与冠状病毒有关。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曾经公开报道,称巴里克教授掌握一种反向遗传技术,它不仅可以改造冠状病毒,甚至还能增强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率。

巴里克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拉尔夫•巴里克已经死了

他们在隐瞒着这些病毒的来源,据说有一个实验室,里面与新冠病毒有关系。

很多的人都认为其实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和美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美国曾经有一个实验室关闭了,但是周围的养老院曾经患有过相似的病症。

新冠之父巴里克现在研究新冠毒株。拉尔夫·巴里克现年67岁,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病毒学和传染病学教授,研究冠状病毒30多年,名下拥有研究实验室。,被称为冠状病毒之父。2008年的时候巴里克曾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论文里面记录了整个全新冠状病毒从设计、创造到复活,从刺突蛋白的构建到感染试验,在实验室中复刻了全新冠状病毒的产生和感染过程。而巴里克打着非典病毒研究的旗号,行着冠状病毒的创造、改造之实,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

诺奖巴克拉发表的论文

1914年12月10日第14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未颁奖化学奖 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 1868-1928) 美国 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生理学或医学奖 巴拉尼(Robert Bárány 1876-1936) 奥地利 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文学奖 未颁奖物理学奖 劳厄(Max von Laue 1879-1960) 德国 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1915年12月10日第15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未颁奖化学奖 威尔泰特(Richard Martin Willst?tter 1872-1942) 德国 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生理学或医学奖 未颁奖文学奖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1866-1944) 法国 《约翰·克里斯朵夫》物理学奖 威康·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 1890-1971) 英国 用 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物理学奖 威廉·亨利·布拉格(Sir William Henry Bragg 1862-1942) 英国 用 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1916年12月10日第16届诺贝尔奖颁发奖项 国家及地区 获奖者 获奖原因 备注和平奖 未颁奖化学奖 未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未颁奖文学奖 海登斯坦(Carl Gustaf Verner von Heidenstam 1859-1940) 瑞典 《朝圣与漂泊的年代》物理学奖 未颁奖1917年12月10日第17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 (International Red Cross Committee) 国际组织 在建立战俘与家属通讯方面的大量工作化学奖 未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未颁奖文学奖 彭托皮丹(Henrik Pontoppidan 1857-1943) 丹麦 《希望之乡》《幸运的彼得》《冥国》文学奖 吉勒鲁普(Karl Adolph Gjellerup 1857-1919) 丹麦 《日耳曼人的徙工》物理学奖 巴克拉(Charles Glover Barkla 1877-1944) 英国 发现 X射线对元素的特征发射1918年12月10日第18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未颁奖化学奖 哈伯(Fritz Haber 1868-1934) 德国 氨的合成生理学或医学奖 未颁奖文学奖 未颁奖物理学奖 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1858-1947) 德国 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1919年12月10日第19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 1856-1924) 美国 倡议创立国际联盟化学奖 未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博尔德(Jules Bordet 1870-1961) 比利时 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文学奖 斯皮特勒(Carl Friedrich Georg Spitteler 1845-1924) 瑞士 《奥林匹亚的春天》物理学奖 斯塔克(Johannes Stark 1874-1957) 德国 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1920年12月10日第20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莱昂·布尔茨瓦(Léon Victor Auguste Bourgeois 1851-1925) 法国 在创立国际联盟中做了大量工作化学奖 能斯脱(Walther Hermann Nernst 1864-1941) 德国 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生理学或医学奖 克罗格(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 1874-1949) 丹麦 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文学奖 汉姆生(Knut Pedersen Hamsun 1859-1952) 挪威 《土地的成长》《维克多利亚》物理学奖 纪尧姆(Charles Edouard Guillaume 1861-1938) 瑞士 发现合金中的反常性质1921年12月10日第21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克贝斯蒂安·路易斯·兰格(Christian Lous Lange 1869-1938) 挪威 倡导国际和平和平奖 卡尔·亚尔马·布兰廷(Karl Hjalmar Branting 1860-1925) 瑞典 倡导国际和平化学奖 索迪(Frederick Soddy 1877-1956) 英国 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生理学或医学奖 未颁奖文学奖 法郎士(Anatole France 1844-1924) 法国 《现代史话》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美籍德裔 阐明光电效应原理1922年12月10日第22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弗里特约夫·南森(Fridtjof Nansen 1861-1930) 挪威 领导国际赈济饥荒工作化学奖 阿斯顿(Francis William Aston 1877-1945) 英国 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生理学或医学奖 迈尔霍夫(Otto Fritz Meyerhof 1884-1951) 德国 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生理学或医学奖 希尔(Archibald Vivian Hill 1886-1977) 英国 发现肌肉生热文学奖 贝纳文特·马丁内斯(Jacinto Benavente y Martínez 1866-1954) 西班牙 《利害关系》《星期六晚上》物理学奖 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 丹麦 研究原子结构及其辐射1923年12月10日第23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未颁奖化学奖 普雷格尔(Fritz Pregl 1869-1930) 奥地利 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生理学或医学奖 麦克劳德(John James Richard Macleod 1876-1935) 英国 发现胰岛素生理学或医学奖 班廷(Frederick Grant Banting 1891-1941) 加拿大 发现胰岛素文学奖 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 爱尔兰 《胡里痕的凯瑟琳》物理学奖 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 1868-1953) 美国 测量电子电荷,并研究光电效应1924年12月10日第24届诺贝尔奖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 埃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 1860-1927) 荷兰 发现心电图机制文学奖 莱蒙特(Wladyslaw Stanislaw Reymont 1867-1925) 波兰 《农民》物理学奖 西格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 1886-1978) 瑞典 研究X射线光谱学1925年12月10日第25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查理土·格茨·道威斯(Charles Gates Dawes 1865-1951) 美国 制定道威斯计划和平奖 奥斯丁· 张伯伦(Sir Austen Chamberlain 1863-1937) 英国 策划签订《洛迦诺公约》化学奖 席格蒙迪(Richard Adolf Zsigmondy 1865-1929) 奥地利 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生理学或医学奖 未颁奖文学奖 肖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 爱尔兰 《圣女贞德》物理学奖 赫兹(Gustav Ludwig Hertz 1887-1975) 德国 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物理学奖 弗兰克(James Franck 1882-1964) 德国 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1926年12月10日第26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古斯塔夫·施特莱斯曼(Gustav Stresemann 1878-1929) 德国 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和平奖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 1862-1932) 法国 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化学奖 斯韦德堡(Theodor Svedberg 1884-1971) 瑞典 发明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的研究生理学或医学奖 菲比格(Johannes Andreas Grib Fibiger 1867-1928) 丹麦 对癌症的研究文学奖 黛莱达(Grazia Deledda 1871-1936) 意大利 《离婚之后》《灰烬》《母亲》物理学奖 佩林(Jean Baptiste Perrin 1870-1942) 法国 研究物质结构的不连续性,测定原子量1927年12月10日第27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德维希·奎德(Ludwig Quidde 1858-1941) 德国 反对非法军事训练和平奖 费迪南·爱德华·比松(Ferdinand Buisson 1841-1932) 法国 多方谋求和平与法德和好化学奖 维兰德(Heinrich Otto Wieland 1877-1957) 德国 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生理学或医学奖 尧雷格(Julius Wagner-Jauregg 1857-1940) 奥地利 研究精神病学、治疗麻痹性痴呆文学奖 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 法国 《创造进化论》物理学奖 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 1869-1959) 英国 发明可以看见带电粒子轨迹的云雾室物理学奖 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 1892-1962) 美国 发现散射X射线的波长变化1928年12月10日第28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未颁奖化学奖 温道斯(Adolf Otto Reinhold Windaus(1876-1959) 德国 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生理学或医学奖 尼科尔(Charles Jules Henri Nicolle 1866-1936) 法国 对斑疹伤寒的研究文学奖 温塞特(Sigrid Undset 1882-1949) 挪威 《克里斯门·拉夫朗的女儿》物理学奖 理查森(Owen Willans Richardson 1879-1959) 英国 发现电子发射与温度关系的基本定律1929年12月10日第29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弗兰克·B·凯洛格(Frank Billings Kellogg 1856-1937) 美国 在签定《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的工作化学奖 奥伊勒歇尔平(Hans Karl August Simon von Euler-Chelpin 1873-1964) 瑞典 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研究化学奖 哈登(Sir Arthur Harden 1865-1940) 英国 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研究生理学或医学奖 霍普金斯(Sir 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 1861-1947) 英国 发现促进生命生长的维生素生理学或医学奖 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 1858-1930) 荷兰 发现防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文学奖 托马斯·曼(Thomas Mann 1875-1955) 德国 《布登勃洛克一家》物理学奖 德布罗意(Prince Louis-Victor Pierre Raymond de Broglie 1892-1987) 法国 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项性1930年12月10日第30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纳特汉·瑟德布洛姆(Nathan Soderblom 1866-1931) 瑞典 努力谋求世界和平化学奖 费歇尔(Hans Fischer 1881-1945) 德国 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生理学或医学奖 兰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 1868-1943) 美国 研究人体血型分类、并发现四种主要血型文学奖 刘易斯(Sinclair Lewis 1885-1951) 美国 《大街》《巴比特》物理学奖 拉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1888-1970) 印度 研究光的散射,发现拉曼效应1931年12月10日第30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珍妮·亚当斯 (Jane Addams 1860-1935) 美国 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权利化学奖 伯吉龙斯(Friedrich Karl Rudolf Bergius 1884-1949) 德国 在高压化学合成技术上的贡献化学奖 博施(Carl Bosch 1874-1940) 德国 在高压化学合成技术上的贡献生理学或医学奖 瓦尔堡(Otto Heinrich Warburg 1883-1970) 德国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文学奖 卡尔费尔特(Erik Axel Karlfeldt 1864-1931) 瑞典 诗集《荒原和爱情之歌》1932年12月10日第32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未颁奖化学奖 朗缪尔(Irving Langmuir 1881-1957) 美国 提出并研究表面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 谢灵顿(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 1857-1952) 英国 发现中枢神经反射活动的规律生理学或医学奖 艾德里安(Edgar Douglas Adrian 1889-1977) 英国 发现神经元的功能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 1867-1933) 英国 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物理学奖 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 1901-1976) 德国 提出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

输入诺贝尔奖就可以查的到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劳厄因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康·劳伦斯·布拉格父子因用 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因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6年12月10日第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典作家海登斯坦因诗《朝圣与漂泊的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12月10日第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巴克拉因发现 X射线对元素的特征发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丹麦作家吉勒鲁普因小说《日耳曼人的徙工》、丹麦作家彭托皮丹因小说《希望之乡》、《幸运的彼得》、《冥国》而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63年成立的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因在建立战俘与家属通讯方面的大量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因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注:本届诺贝尔奖仅颁发两项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塔克因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士作家斯皮特勒因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倡议创立国际联盟获诺贝尔和平奖。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科学家纪尧姆因发现合金中的反常性质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补发) 丹麦科学家克罗格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挪威作家汉姆生因小说《土地的成长》、《维克多利亚)获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布尔茨瓦因在创立国际联盟中做了大量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阐明光电效应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作家法郎士因小说《现代史话》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人布兰延、挪威人兰格因倡导国际和平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丹麦科学家玻尔因研究原子结构及其辐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西班牙作家贝纳文特·马丁内斯因剧本《利害关系》、《星期六晚上》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挪威人南森因领导国际赈济饥荒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23年12月10日第二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因测量电子电荷,并研究光电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尔兰作家叶芝因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4年12月10日第二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典科学家西格班因研究 X射线光谱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波兰作家莱蒙特因小说《农民》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7.12.10.第27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 (1)德维希·奎德(Ludwig Quidde 1858-1941) 德国 反对非法军事训练 (2)费迪南·爱德华·比松(Ferdinand Buisson 1841-1932) 法国 多方谋求和平与法德和好

克里克发表的论文

克里克对生物学中的两个问题很感兴趣:一,分子如何从无生命的物质变成生物;二,大脑如何产生思想。他后来意识到他所受到的教育很适合成为一名生物物理学家。当时,克里克受到了很多来自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例如鲍林和薛定谔等人的影响。理论上,共价键可以将生物分子连接起来,成为基因的基础。但是实际上,生物学家们仍然需要知道到底是哪个分子使得整个结构具有生命。对于克里克来说,只要将达尔文从自然选择所创造出的进化论及孟德尔在基因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一起汇集起来,就能获得生命的秘密。不过当他意识到自然地形成生命有多么困难时,他说:“一个诚实的人,不管知道多少,也只能说生命的起源几乎是一个奇迹,因为有多少条件需要具备啊!”总之他称自己为“强烈倾向于无神论的怀疑论者”。当时许多生物学家已经意识到,像蛋白质这样的高分子很有可能是基因的基础物质。但是,蛋白质只是结构性和功能性的高分子,并且很多又是酶。1940年代中,生物学家们已经开始发现另一种高分子:脱氧核糖核酸,这是染色体另一个重要的结构,有可能是基因的根源。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及他的同事发现,细菌可以替基因添加DNA分子而造成基因表现型的不同。可是也有证据说明DNA和生物学家的目标无关;DNA可能只是给更重要的蛋白质分子提供基本的框架而已。正在这时,克里克在1949年参加了剑桥大学马克斯·佩鲁茨的研究小组,开始利用X射线来研究蛋白质结晶。此种研究,在理论上,提供了科学家很好的机会来彻底明白大型分子的结构,可是实际上又有太多的技术问题,使得利用X射线在当时并不适合研究分子结晶。 1951年,克里克与威廉斯·科克伦(William Cochran)及泛德(Vladimir Vand)一起推出了螺旋形分子的X射线衍射的数学理论。从这个数学理论得出的结果和认为含有α螺旋的蛋白质的X射线实验结果正好吻合。此结果在1952年的一期自然杂志里出版。螺旋体衍射理论对研究DNA的结构很有帮助。从1951年底开始,克里克开始与沃森一起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工作。他们利用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雷蒙德·葛斯林及富兰克林等人的X射线衍射的实验结果,一起提出了DNA的螺旋形结构模型,并在1953年发表研究结果 。当沃森来到剑桥时,35岁的克里克仅是一名研究生,而23岁的沃森已经有了博士学位,可他们都对分子结构如何储存遗传信息的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们不断地讨论着,认为他们有可能能猜到一个好的、可以解释这个问题的分子结构。1951年11月,威尔金斯与他的学生雷蒙德·葛斯林(Raymond Gosling)来到了剑桥大学,并且提供沃森和克里克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结果,那就是威尔金斯和他的同事亚历山大·斯托克斯(Alexander Stokes),最近从DNA的X射线衍射的实验结果意识到DNA的结构必定是螺旋形的。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富兰克林后来的一堂课鼓励沃森和克里克继续研究螺旋形的分子结构,但是因为他们(特别是沃森)认为鲍林有可能会抢在他们前面发表研究结果,所以在匆忙中发布一个错误的模型。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几个月来,他们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太多的研究。就在这时,富兰克林发现并指出了他们的错误-DNA里亲水的磷酸盐应该位在螺旋表面,而疏水的碱性部分应该位在螺旋内部;而在他们的模型中,磷酸盐位在螺旋的内部,显然是不正确的。克里克向威尔金斯描述了他们原本模型的错误,并请他与富兰克林继续帮助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的分子结构。威尔金斯向他们提供了最新的、还没有发表的X射线衍射图像;富兰克林也在1952年向他们提供了她对这些图像所做的分析(这些分析后被包括在她交给伦敦国王大学的兰德尔的一份实验报告里)。这份信息进一步地巩固了他们对双螺旋、反平行的分子模型的信心。克里克在1952年初曾经让格里菲斯试着利用基本化学原理和量子力学计算一下不同的核苷酸之间的吸引力。格里菲斯的结果显示鸟嘌呤(G)与胞嘧啶(C)互相吸引,而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同样也是同一对。此时克里克并没有意识到此结果的重要性。1952年底,查戈夫来到英国与沃森和克里克见面,并告知他们他的新发现,也就是查戈夫法则(也称碱基当量规则)。这条法则内含两个比例:鸟嘌呤(G)与胞嘧啶(C)的比例为1:1,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的比例也为1:1,与格里菲斯的计算结果相同。沃森后来突然意识到,A:T这一对和C:G这一对的结构很相似,它们都一样长,且每一对里的两个分子都是由氢键连起来的。沃森及克里克在综合查戈夫等人的发现后完成DNA分子结构的研究。沃森及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首次在《自然杂志》公布研究结果。,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劳伦斯·布拉格爵士1953年5月14日于伦敦盖兹医学院进行演讲,里奇·考尔德在1953年5月15日于《伦敦新闻纪事报》发表一篇文章,描述该场演讲内容。《纽约时报》于隔天进行报道,探讨克里克的生平,文章标题为“沃森及DNA:创造一次科学革命”。剑桥大学在校生报纸《Varsity》也于1953年5月30日星期六发布短篇文章。1962年,沃森、克里克及威尔金斯因为DNA研究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 1954年,37岁的克里克完成博士论文:“X-射线晶体学:肽及蛋白质”,并获得博士学位。克里克然后在纽约科技大学的实验室工作,他在那里继续进行蛋白质X射线晶体学的分析研究,主要目标是核糖核酸酶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机制。克里克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他将焦点迅速转向生物学结构所具有的意义。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于《自然杂志》发表另一篇文章:“它似乎可能是携带遗传资讯代码的基础程序”。1956年,克里克与沃森推测出小病毒的内部结构,认为球形病毒是由60个相同亚基所组成,例如番茄丛生矮化病毒。他在纽约短暂工作后,克里克又回到剑桥大学,直到1976年为止。克里克在这段期间搬到加州定居。克里克与亚历山大合作,使用X射线衍射来进行研究,例如胶原蛋白结构。俄罗斯科学家乔治·伽莫夫组织一群科学家,针对RNA进行研究。克里克清楚的意识到,必须有一个短序列的核苷酸代码来指定一个特定的氨基酸在新蛋白质中形成。1956年,克里克为伽莫夫的RNA研究小组撰写一篇有关的遗传密码问题的论文。克里克在这篇文章中,提出蛋白质是由大约20个氨基酸所合成的证据。在1950年代中期至后期之间,克里克持续研究蛋白质的合成。到了1958年,克里克已经可以列出所有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程序。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并于1970年在《自然杂志》中重申: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旨在详细说明连串信息的逐字传送,它指出遗传信息不能由蛋白质转移到蛋白质或核酸之中。DNA → RNA → 蛋白质

沃森Watson, James Dewey美国生物学家克里克Crick, Francis Harry Compton英国生物物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女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1951年底拍到了一张十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195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发表了关于DNA三链模型的研究报告,这种模型被称为α螺旋。沃森与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等讨论了鲍林的模型。威尔金斯出示了富兰克林在一年前拍下的DNAX射线衍射照片,沃森看出了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他立即产生了一种新概念:DNA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他们继续循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极力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根据各方面对DNA研究的信息和自己的研究和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得出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立即行动,马上在实验室中联手开始搭建DNA双螺旋模型。从1953年2月22日起开始奋战,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在3月7日,将他们想像中的美丽无比的DNA模型搭建成功了。沃森、克里克的这个模型正确地反映出DNA的分子结构。此后,遗传学的历史和生物学的历史都从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由于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DNA分子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他们分享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詹姆斯·沃森沃森(出生于1928年)美国生物学家.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在DNA被确认为遗传物质之后,生物学家们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难题:DNA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才能担当遗传的重任?它必须能够携带遗传信息,能够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能够让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并且能够突变并保留突变。这4点,缺一不可,如何建构一个DNA分子模型解释这一切?当时主要有三个实验室几乎同时在研究DNA分子模型。第一个实验室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弗兰克林实验室,他们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DNA的晶体结构。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大分子的晶体时,晶格中的原子或分子会使射线发生偏转,根据得到的衍射图像,可以推测分子大致的结构和形状。第二个实验室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化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实验室。在此之前,鲍林已发现了蛋白质的a螺旋结构。第三个则是个非正式的研究小组,事实上他们可说是不务正业。23岁的年轻的遗传学家沃森于1951年从美国到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时,虽然其真实意图是要研究DNA分子结构,挂着的课题项目却是研究烟草花叶病毒。比他年长12岁的克里克当时正在做博士论文,论文题目是“多肽和蛋白质:X射线研究”。沃森说服与他分享同一个办公室的克里克一起研究DNA分子模型,他需要克里克在X射线晶体衍射学方面的知识。他们从1951年10月开始拼凑模型,几经尝试,终于在1953年3月获得了正确的模型。关于这三个实验室如何明争暗斗,互相竞争,由于沃森一本风靡全球的自传《双螺旋》而广为人知。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沃森和克里克既不像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那样拥有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又不像鲍林那样有建构分子模型的丰富经验(他们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建构分子模型),却能在这场竞赛中获胜?这些人中,除了沃森,都不是遗传学家,而是物理学家或化学家。威尔金斯虽然在1950年最早研究DNA的晶体结构,当时却对DNA究竟在细胞中干什么一无所知,在1951年才觉得DNA可能参与了核蛋白所控制的遗传。弗兰克林也不了解DNA在生物细胞中的重要性。鲍林研究DNA分子,则纯属偶然。他在1951年11月的《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看到一篇核酸结构的论文,觉得荒唐可笑,为了反驳这篇论文,才着手建立DNA分子模型。他是把DNA分子当作化合物,而不是遗传物质来研究的。这两个研究小组完全根据晶体衍射图建构模型,鲍林甚至根据的是30年代拍摄的模糊不清的衍射照片。不理解DNA的生物学功能,单纯根据晶体衍射图,有太多的可能性供选择,是很难得出正确的模型的。沃森在1951年到剑桥之前,曾经做过用同位素标记追踪噬菌体DNA的实验,坚信DNA就是遗传物质。据他的回忆,他到剑桥后发现克里克也是“知道DNA比蛋白质更为重要的人”。但是按克里克本人的说法,他当时对DNA所知不多,并未觉得它在遗传上比蛋白质更重要,只是认为DNA作为与核蛋白结合的物质,值得研究。对一名研究生来说,确定一种未知分子的结构,就是一个值得一试的课题。在确信了DNA是遗传物质之后,还必须理解遗传物质需要什么样的性质才能发挥基因的功能。像克里克和威尔金斯,沃森后来也强调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一书对他的重要影响,他甚至说他在芝加哥大学时读了这本书之后,就立志要破解基因的奥秘。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就很难明白,为什么沃森向印第安那大学申请研究生时,申请的是鸟类学。由于印第安那大学动物系没有鸟类学专业,在系主任的建议下,沃森才转而从事遗传学研究。当时大遗传学家赫尔曼·缪勒(Hermann Muller)恰好正在印第安那大学任教授,沃森不仅上过缪勒关于“突变和基因”的课(分数得A),而且考虑过要当他的研究生。但觉得缪勒研究的果蝇在遗传学上已过了辉煌时期,才改拜研究噬菌体遗传的萨尔瓦多·卢里亚(Salvador Luria)为师。但是,缪勒关于遗传物质必须具有自催化、异催化和突变三重性的观念,想必对沃森有深刻的影响。正是因为沃森和克里克坚信DNA是遗传物质,并且理解遗传物质应该有什么样的特性,才能根据如此少的数据,做出如此重大的发现。他们根据的数据仅有三条:第一条是当时已广为人知的,即DNA由6种小分子组成: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碱基(A、G、T、C),由这些小分子组成了4种核苷酸,这4种核苷酸组成了DNA.第二条证据是最新的,弗兰克林得到的衍射照片表明,DNA是由两条长链组成的双螺旋,宽度为20埃。第三条证据是最为关键的。美国生物化学家埃尔文·查戈夫(Erwin Chargaff)测定DNA的分子组成,发现DNA中的4种碱基的含量并不是传统认为的等量的,虽然在不同物种中4种碱基的含量不同,但是A和T的含量总是相等,G和C的含量也相等。查加夫早在1950年就已发布了这个重要结果,但奇怪的是,研究DNA分子结构的这三个实验室都将它忽略了。甚至在查加夫1951年春天亲访剑桥,与沃森和克里克见面后,沃森和克里克对他的结果也不加重视。在沃森和克里克终于意识到查加夫比值的重要性,并请剑桥的青年数学家约翰·格里菲斯(John Griffith)计算出A吸引T,G吸引C,A+T的宽度与G+C的宽度相等之后,很快就拼凑出了DNA分子的正确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一、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二、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三、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但是遗传物质的第四个特征,即遗传信息怎样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呢?这个模型无法解释,沃森和克里克当时也公开承认他们不知道DNA如何能“对细胞有高度特殊的作用”。不过,这时,基因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种观点已成为一个共识。那么基因又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呢?有没有可能以DNA为模板,直接在DNA上面将氨基酸连接成蛋白质?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模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有人如此假设,认为DNA结构中,在不同的碱基对之间形成形状不同的“窟窿”,不同的氨基酸插在这些窟窿中,就能连成特定序列的蛋白质。但是这个假说,面临着一大难题:染色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而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在细胞质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由大分子无法通过的核膜隔离开,如果由DNA直接合成蛋白质,蛋白质无法跑到细胞质。另一类核酸RNA倒是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RNA和DNA的成分很相似,只有两点不同,它有核糖而没有脱氧核糖,有尿嘧啶(U)而没有胸腺嘧啶(T)。早在1952年,在提出DNA双螺旋模型之前,沃森就已设想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由DNA传到RNA,再由RNA传到蛋白质。在1953~1954年间,沃森进一步思考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基因表达时,DNA从细胞核转移到了细胞质,其脱氧核糖转变成核糖,变成了双链RNA,然后再以碱基对之间的窟窿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这个过于离奇的设想在提交发表之前被克里克否决了。克里克指出,DNA和RNA本身都不可能直接充当连接氨基酸的模板。遗传信息仅仅体现在DNA的碱基序列上,还需要一种连接物将碱基序列和氨基酸连接起来。这个“连接物假说”,很快就被实验证实了。1958年,克里克提出了两个学说,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基础。第一个学说是“序列假说”,它认为一段核酸的特殊性完全由它的碱基序列所决定,碱基序列编码一个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第二个学说是“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只能从核酸传递给核酸,或核酸传递给蛋白质,而不能从蛋白质传递给蛋白质,或从蛋白质传回核酸。沃森后来把中心法则更明确地表示为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到RNA,再由RNA传到蛋白质,以致在1970年发现了病毒中存在由RNA合成DNA的反转录现象后,人们都说中心法则需要修正,要加一条遗传信息也能从RNA传到DNA.事实上,根据克里克原来的说法,中心法则并无修正的必要。碱基序列是如何编码氨基酸的呢?克里克在这个破译这个遗传密码的问题上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而碱基只有4种,显然,不可能由1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如果由2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只有16种(4的2次方)组合,也还不够。因此,至少由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共有64种组合,才能满足需要。1961年,克里克等人在噬菌体T4中用遗传学方法证明了蛋白质中1个氨基酸的顺序是由3个碱基编码的(称为1个密码子)。同一年,两位美国分子遗传学家马歇尔·尼伦伯格(Marshall Nirenberg)和约翰·马特哈伊(John Matthaei)破解了第一个密码子。到1966年,全部64个密码子(包括3个合成终止信号)被鉴定出来。作为所有生物来自同一个祖先的证据之一,密码子在所有生物中都是基本相同的。人类从此有了一张破解遗传奥秘的密码表。DNA双螺旋模型(包括中心法则)的发现,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也是生物学历史上惟一可与达尔文进化论相比的最重大的发现,它与自然选择一起,统一了生物学的大概念,标志着分子遗传学的诞生。这门综合了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信息学,主宰了生物学所有学科研究的新生学科的诞生,是许多人共同奋斗的结果,而克里克、威尔金斯、弗兰克林和沃森,特别是克里克,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英雄。克里克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1916.6.8——2004.7.28)生于英格兰中南部一个郡的首府北安普敦。小时酷爱物理学。1934年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伦敦大学物理系,3年后大学毕业,随即攻读博士学位。然而,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他的学业,他进入海军部门研究鱼雷,也没有什么成就。待战争结束,步入"而立之年"的克里克在事业上仍一事无成。1950年,也就是他34岁时考入剑桥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学位,想在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研究基本粒子。这时,克里克读到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的一本书《生命是什么》,书中预言一个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指出生物问题最终要靠物理学和化学去说明,而且很可能从生物学研究中发现新的物理学定律。克里克深信自己的物理学知识有助于生物学的研究,但化学知识缺乏,于是开始发愤攻读有机化学、X射线衍射理论和技术,准备探索蛋白质结构问题。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什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予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经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而且,克里克以其深邃的科学洞察力,不顾沃森的犹豫态度,坚持在他们合作的第一篇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使他们不仅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而且丛结构与功能的角度作出了解释。1962年,46岁的克里克同沃森、威尔金斯一道荣获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后来,克里克又单独首次提出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法则,即遗传密码的走向是:DNA→RNA→蛋白质。他在遗传密码的比例和翻译机制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贡献。1977年,克里克离开了剑桥,前往加州圣地亚哥的索尔克研究院担任教授。2004年7月28日深夜,弗朗西斯·克里克在与结肠癌进行了长时间的搏斗之后,在加州圣地亚哥的桑顿医院里逝世,享年88岁。

被遗忘的英格兰玫瑰很多人都知道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更进一步,有人还可能知道他们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因此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有多少人记得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以及她在这一历史性的发现中做出的贡献?富兰克林1920年生于伦敦,15岁就立志要当科学家,但父亲并不支持她这样做。她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专业是物理化学。1945年,当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她前往法国学习X射线衍射技术。她深受法国同事的喜爱,有人评价她“从来没有见到法语讲的这么好的外国人”。1951年,她回到英国,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取得了一个职位。在那时候,人们已经知道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可能是遗传物质,但是对于DNA的结构,以及它如何在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甚了解。就在这时,富兰克林加入了研究DNA结构的行列——在相当不友善的环境下。她负责起实验室的DNA项目时,有好几个月没有人干活。同事威尔金斯不喜欢她进入自己的研究领域,但他在研究上却又离不开她。他把她看作搞技术的副手,她却认为自己与他地位同等,两人的私交恶劣到几乎不讲话。在那时的科学界,对女科学家的歧视处处存在,女性甚至不被准许在大学的高级休息室里用午餐。她们无形中被排除在科学家间的联系网络之外,而这种联系对了解新的研究动态、交换新理念、触发灵感极为重要。富兰克林在法国学习的X射线衍射技术在研究中派上了用场。X射线是波长非常短的电磁波。医生通常用它来透视,而物理学家用它来分析晶体的结构。当X射线穿过晶体之后,会形成衍射图样——一种特定的明暗交替的图形。不同的晶体产生不同的衍射图样,仔细分析这种图形人们就能知道组成晶体的原子是如何排列的。富兰克林精于此道,她成功的拍摄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这张照片正是发现DNA结构的关键 此时,沃森和克里克也在剑桥大学进行DNA结构的研究,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们看了那张照片。根据照片,他们很快就领悟到了DNA的结构——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两条以磷酸为骨架的链相互缠绕形成了双螺旋结构,氢键把它们连结在一起。他们在1953年5月2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这是生物学的一座里程碑,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开端。当沃森等人的论文发表的时候,富兰克林已经离开了国王学院,威尔金斯似乎很庆幸这个不讨他喜欢的伙伴的离去。然而富兰克林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她分辨出了DNA的两种构型,并成功的拍摄了它的X射线衍射照片。沃森和克里克未经她的许可使用了这张照片,但她不以为忤,反而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高兴,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证实DNA双螺旋结构的文章。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些伤感。当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时候,富兰克林已经在4年前因为卵巢癌而去世。按照惯例,诺贝尔奖不授予已经去世的人。此外,同一奖项至多只能由3个人分享,假如富兰克林活着,她会得奖吗?性别差异是否会成为公平竞争的障碍?后人为了这个永远不能有答案的问题进行过许多猜测与争论。与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相比,富兰克林的早逝更加令人惋惜。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科学家,然而知道她和她的贡献的人寥寥无几。沃森在《双螺旋》(1968年出版)一书中甚至公开诋毁富兰克林的形象与功绩,歪曲她与威尔金斯之间的恩怨。许多关于双螺旋的书籍和文章根本不提及富兰克林,尽管克里克在很多年后承认“她离真相已经只有两步”。富兰克林始终相信人们对才能和专业水准的尊重会与性别无关,但她正是这倾斜的世界中女科学家命运的代表。如果她是男性则可能如何,这种假设固然没有意义,但性别的确一直是她在科研领域发挥才能的绊脚石,并使她的成就长时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 索引序列
  • 巴里克发表的论文是什么
  • 巴里克发表的论文
  • 巴里克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 诺奖巴克拉发表的论文
  • 克里克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