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中国航海期刊论文发表机构

中国航海期刊论文发表机构

发布时间:

中国航海期刊论文发表机构

《中国航海》编辑部于1965年11月27日成立。该刊1965年12月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于1966年8月8日停刊,十三年后的1979年9月复刊。1965年12月,交通部副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筹委会主任委员于眉同志为《中国航海》创刊号题写刊名。1979年9月,交通部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曾生同志为《中国航海》复刊号题写刊名。《中国航海》原为半年刊,2002年改为季刊。2014年1月起,《中国航海》和《航海技术》由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承办(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继续协办《中国航海》),编辑部设在上海海港大道1550号上海海事大学中远图书馆B5楼,市内办事处设在上海民生路600号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19号楼2楼。 至2008年底,《中国航海》已编辑出版了31卷77期,发表论文1100余篇,国内外近2500人次为《中国航海》撰稿。大部分作者系海事系统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航运企业的船长和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其中包括我国航海界的老专家学者和—些航运企业的重要领导人。作为我国航海界的主流媒体、高级学术期刊,《中国航海》编辑部始终坚持“反映我国航海科技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航海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办刊方针”,在中国航海学会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各海事大学、科研院所和航运企业的支持下,发扬“求实、创新”的工作精神,狠抓期刊质量,严格把握约稿、审稿、校对、出版等各个环节,使期刊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自2002起,期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后,《中国航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根据近几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辑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统计,《中国航海》在水路运输与船舶期刊类中的各类指标一直是名列前茅。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统计,“中国之网”《中国航海》的机构用户数1245家,个人读者遍及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的《中国航海》影响因子为0.2436, 2003年为0.279,2004年为0.3818,2005年为0.397,2006年已达到0.51。《中国航海》基金论文比也在不断上升,2007年的基金论文比已超过35%,其中国家基金论文占39%左右,省市基金占61%左右。此外,《中国航海》网上的访问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的统计,《中国航海》的 访问6用户源已达世界17个国家,2005-2007年的访问量接近80000次,下载频次超过40000。根据需要,《中国航海》还编辑出版了数期增刊,2004年11月,为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10周年、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管理的水准,为我们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我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中国航海学会和中国海事局联合在北京召开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10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为扩大这次研讨会的受益面,根据学会建议,本刊特将会议得奖论文汇编成册,以专刊形式出版,专刊发表论文51篇,50万字。

《中国航海》从创刊至今,一直挂靠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具体承办。《中国航海》原为半年刊,2002年改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浔担任。本刊的宗旨是:反映我国航海科技各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我国航海科技的发展提高,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要刊载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航海科技界的学术论文等。主要栏目有:操船论坛、船舶驾驶、船舶机电、船舶自动化、船舶导航与通讯、水运经济管理、海难救助与打捞、海事案例探讨、船舶防污染和航海心理学等。读者对象为与航海实践、教学和科研相关的人员。《中国航海》是国际海事组织总部的陈列刊物之一。数十年来,《中国航海》编辑部坚持“反映我国航海科技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航海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办刊方针”,在中国航海学会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各海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发扬“求实、创新”的工作精神,狠抓期刊质量,严格把握约稿、审稿、校对、出版等各个环节,使期刊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自2002起,期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后,《中国航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本刊2004年发表的题为《一种基于模糊原理的碰撞危险度模型》论文荣获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7年发表的题为《混合智能控制技术在船舶电站励磁控制中的应用》论文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2008年期刊发表的题为《船舶自动避碰仿真平台的构建与测试方法研究》论文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本刊曾获交通部优秀期刊奖,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期刊三等奖。本刊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出版的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审,本刊被收入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此外,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本刊被俄罗斯文摘收录。 系船舶科学和船舶运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78年创刊,曾用名《船舶研究》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内容主要反映在船舶运输系统、船舶设计、船舶自动化、船舶电站、交通工程、环保工程、港口工程、电子信息、船舶动力机械、船舶仪器设备、航运经济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同时刊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和科研管理研究报告。每篇论文附有中、英文摘要。学报刊为半年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可供船舶、水运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检索、阅读。

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

还带做广告的啊,这么多分 别浪费。。。

中国航海期刊投稿

《中国航海》从创刊至今,一直挂靠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具体承办。《中国航海》原为半年刊,2002年改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浔担任。本刊的宗旨是:反映我国航海科技各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我国航海科技的发展提高,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要刊载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航海科技界的学术论文等。主要栏目有:操船论坛、船舶驾驶、船舶机电、船舶自动化、船舶导航与通讯、水运经济管理、海难救助与打捞、海事案例探讨、船舶防污染和航海心理学等。读者对象为与航海实践、教学和科研相关的人员。《中国航海》是国际海事组织总部的陈列刊物之一。数十年来,《中国航海》编辑部坚持“反映我国航海科技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航海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办刊方针”,在中国航海学会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各海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发扬“求实、创新”的工作精神,狠抓期刊质量,严格把握约稿、审稿、校对、出版等各个环节,使期刊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自2002起,期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后,《中国航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本刊2004年发表的题为《一种基于模糊原理的碰撞危险度模型》论文荣获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7年发表的题为《混合智能控制技术在船舶电站励磁控制中的应用》论文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2008年期刊发表的题为《船舶自动避碰仿真平台的构建与测试方法研究》论文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本刊曾获交通部优秀期刊奖,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期刊三等奖。本刊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出版的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审,本刊被收入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此外,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本刊被俄罗斯文摘收录。 系船舶科学和船舶运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78年创刊,曾用名《船舶研究》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内容主要反映在船舶运输系统、船舶设计、船舶自动化、船舶电站、交通工程、环保工程、港口工程、电子信息、船舶动力机械、船舶仪器设备、航运经济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同时刊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和科研管理研究报告。每篇论文附有中、英文摘要。学报刊为半年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可供船舶、水运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检索、阅读。

科教导刊、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都可以的,投稿须知可随时问壹品优刊。

1. 船舶工程2. 船舶力学3.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北方交通 2、北京公路 3、北京汽车 4、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 5、长客科技 6、车辆与动力技术 7、车迷 8、车时代 9、车世界 10、车用发动机 11、车与人 12、车主之友 13、城市车辆 14、城市道桥与防洪 15、城市公共交通 16、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7、城市交通 18、船舶 19、船舶标准化 20、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1、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22、船舶工程 23、船舶经济贸易 24、船舶力学 25、船舶设计通讯 26、船舶物资与市场 27、船电技术 28、船海工程 29、船检科技 30、船艇 31、大众汽车(豪华版) 32、当代汽车 33、道路交通管理 34、道路交通与安全 35、地下工程与隧道 36、电动自行车 37、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38、电气化铁道 39、东北公路 40、东风汽车 41、都市快轨交通 42、发动机燃料系统 43、福建交通科技 44、港工技术 45、港工技术与管理 46、港工勘察(内部资料) 47、港口经济 48、港口科技 49、港口装卸 50、公路 51、公路工程 52、公路交通技术 53、公路交通科技 54、公路与汽运 55、广船科技 56、广东公路交通 57、广东造船 58、广铁科技 59、广西交通科技 60、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61、国际船艇 62、国家安全通讯 63、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64、国外舰船工程 65、国外内燃机车 66、国外铁道车辆 67、哈尔滨铁道科技 68、海交史研究 69、海事大观 70、航道科技 71、航海 72、航海技术 73、黑龙江交通科技 74、湖北汽车 75、湖南交通科技 76、华东公路 77、华南航道 78、机车车辆工艺 79、机车车辆通讯 80、机车电传动 81、机电兵船档案 82、机电设备 83、集装箱化 84、驾驶天地 85、驾驶园 86、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87、舰船电子工程 88、舰船科学技术 89、舰船知识 90、江苏船舶 91、江苏交通 92、江苏交通科技 93、江西交通 94、交通标准化 95、交通环保 96、交通节能与环保 97、交通科技 98、交通科技与经济 99、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100、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101、交通与计算机 102、交通与社会 103、交通与运输 104、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105、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106、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107、轿车情报 108、京铁科技通讯 109、客车技术 110、客车技术与研究 111、路基工程 112、眉厂科技 113、名车志 114、摩托车 115、摩托车技术 116、摩托车信息 117、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118、内燃机车 119、汽车导购 120、汽车电器 121、汽车工程 122、汽车工业研究 123、汽车工艺与材料 124、汽车技术 125、汽车驾驶员 126、汽车科技 127、汽车情报 128、汽车生活 129、汽车时代 130、汽车实用技术 131、汽车维护与修理 132、汽车维修 133、汽车维修技师 134、汽车维修与保养 135、汽车文摘 136、汽车与安全 137、汽车与驾驶维修 138、汽车与你 139、汽车与配件 140、汽车与社会 141、汽车运输研究 142、汽车运用 143、汽车杂志 144、汽车之友 145、汽车知识 146、汽车族 147、桥梁建设 148、青海交通科技 149、轻型汽车技术 150、山东交通科技 151、山西交通科技 152、商用汽车 153、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154、上海公路 155、上海汽车 156、上海铁道科技 157、上海造船 158、时代汽车 159、实用汽车技术 160、世界海运 161、世界汽车 162、世界桥梁 163、世界隧道 164、水道港口 165、水路运输文摘 166、水运工程 167、水运管理 168、水运科学研究 169、四机科技 170、隧道建设 171、隧道译丛 172、天津航海 173、天津汽车 174、铁道标准设计 175、铁道车辆 176、铁道工程学报 177、铁道货运 178、铁道机车车辆 179、铁道机车车辆工人 180、铁道技术监督 181、铁道建筑 182、铁道建筑技术 183、铁道勘测与设计 184、铁道勘察 185、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86、铁道通信信号 187、铁道文摘 188、铁道学报 189、铁道运营技术 190、铁道知识 191、铁路安全 192、铁路采购与物流 193、铁路地质与路基 194、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195、铁路技术创新 196、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197、西部交通科技 198、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199、现代船舶 200、现代交通技术 201、现代隧道技术 202、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203、学术动态 204、移动电源与车辆 205、游艇业 206、云南交通科技 207、云南现代交通 208、运输经理世界 209、造船技术 210、浙江交通科技 211、中船重工 212、中国船检 213、中国道路运输 214、中国港口 215、中国港湾建设 216、中国公路 217、中国公路学报 218、中国海事 219、中国航海 220、中国航务周刊 221、中国机械 222、中国舰船研究 223、中国交通年鉴 224、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25、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226、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27、中国汽车画报 228、中国汽车市场 229、中国水运(理论版) 230、中国水运(上半月) 231、中国水运(下半月) 232、中国水运(学术版) 233、中国索道 234、中国铁道科学 235、中国铁道年鉴 236、中国铁路 237、中国铁路(英文版) 238、中国修船 239、中国造船 240、中国自行车 241、中外船舶科技 242、中外公路 243、中文科技资料目录-船舶工程 244、重型汽车 245、珠江水运 246、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47、专用汽车 248、装备维修技术 249、综合运输

中国航海期刊论文发表

交通技术,直接找这些期刊的官网~咨询编辑如何投稿就可以了

科教导刊、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都可以的,投稿须知可随时问壹品优刊。

在《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航海》、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等载体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1998年通过“Structure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Safety Science”、“海事预控的安全科学新理论探讨”、《船舶安全与管理》等论著提出“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理论。2002年为全国交通行政执法模式提出“权力制衡与行政保障相结合原则”。2012年提出MMEM-PHA方法。获交通部、国家一级学会优秀论文奖和国际三大检索20余项。完成和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20余项,包括“海运安全的计算机智能管理技术”、“交通行政执法综合实施模式研究”、“船舶碰撞运动仿真和责任判析系统”、“船舶运输安全评价技术”、“江苏省海运发展规划研究”、“船舶舱室火灾场景特性的场-区-网耦合模拟技术研究”等。

《中国航海》编辑部于1965年11月27日成立。该刊1965年12月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于1966年8月8日停刊,十三年后的1979年9月复刊。1965年12月,交通部副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筹委会主任委员于眉同志为《中国航海》创刊号题写刊名。1979年9月,交通部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曾生同志为《中国航海》复刊号题写刊名。《中国航海》原为半年刊,2002年改为季刊。2014年1月起,《中国航海》和《航海技术》由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承办(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继续协办《中国航海》),编辑部设在上海海港大道1550号上海海事大学中远图书馆B5楼,市内办事处设在上海民生路600号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19号楼2楼。 至2008年底,《中国航海》已编辑出版了31卷77期,发表论文1100余篇,国内外近2500人次为《中国航海》撰稿。大部分作者系海事系统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航运企业的船长和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其中包括我国航海界的老专家学者和—些航运企业的重要领导人。作为我国航海界的主流媒体、高级学术期刊,《中国航海》编辑部始终坚持“反映我国航海科技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航海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办刊方针”,在中国航海学会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各海事大学、科研院所和航运企业的支持下,发扬“求实、创新”的工作精神,狠抓期刊质量,严格把握约稿、审稿、校对、出版等各个环节,使期刊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自2002起,期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后,《中国航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根据近几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辑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统计,《中国航海》在水路运输与船舶期刊类中的各类指标一直是名列前茅。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统计,“中国之网”《中国航海》的机构用户数1245家,个人读者遍及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的《中国航海》影响因子为0.2436, 2003年为0.279,2004年为0.3818,2005年为0.397,2006年已达到0.51。《中国航海》基金论文比也在不断上升,2007年的基金论文比已超过35%,其中国家基金论文占39%左右,省市基金占61%左右。此外,《中国航海》网上的访问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的统计,《中国航海》的 访问6用户源已达世界17个国家,2005-2007年的访问量接近80000次,下载频次超过40000。根据需要,《中国航海》还编辑出版了数期增刊,2004年11月,为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10周年、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管理的水准,为我们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我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中国航海学会和中国海事局联合在北京召开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10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为扩大这次研讨会的受益面,根据学会建议,本刊特将会议得奖论文汇编成册,以专刊形式出版,专刊发表论文51篇,50万字。

中国航海论文发表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海船远航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湾和南洋,法显从印度航海归国,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从随唐五代到宋元时期,中国航海业全面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远届红海与东非之滨。由于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领先西方进入'定量航海'时期。到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各国。这一航海盛举,不但将中国古代航海业推向顶峰,而且在整个人类航海史上,竖起了一座永垂史册的丰碑。然而,随着中国晚期封建主义逐渐保守与僵化,严重阻碍了中国航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航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航海业从而进入由盛转衰的时期。虽有晚清搞洋务运动,于1865年创设江南制造局以发展民族造船业,于1873年成立轮船招商局以发展民族航运业,于1909年在高等实业学堂设立船政科以培养民族高级航海专门人才,终难成大势。 回顾世界的航海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古埃及就有人驾驶帆桨船沿地中海东航至黎巴嫩,古希腊人毕菲在公元前4世纪在海上探险中发现了不列颠群岛。中国发明的罗盘(指南针)在14世纪前后,分别由阿拉伯人和埃及人传入欧洲,欧洲海洋国家的航海活动取得了伟大的成果。在郑和下西洋之后87年、92年、114年,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7年葡萄牙人达o伽马绕过好望角远航印度,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向西作环球航行,也载入世界航海史册。

交通技术,直接找这些期刊的官网~咨询编辑如何投稿就可以了

在《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航海》、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等载体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1998年通过“Structure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Safety Science”、“海事预控的安全科学新理论探讨”、《船舶安全与管理》等论著提出“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理论。2002年为全国交通行政执法模式提出“权力制衡与行政保障相结合原则”。2012年提出MMEM-PHA方法。获交通部、国家一级学会优秀论文奖和国际三大检索20余项。完成和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20余项,包括“海运安全的计算机智能管理技术”、“交通行政执法综合实施模式研究”、“船舶碰撞运动仿真和责任判析系统”、“船舶运输安全评价技术”、“江苏省海运发展规划研究”、“船舶舱室火灾场景特性的场-区-网耦合模拟技术研究”等。

《中国航海》从创刊至今,一直挂靠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具体承办。《中国航海》原为半年刊,2002年改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浔担任。本刊的宗旨是:反映我国航海科技各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我国航海科技的发展提高,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要刊载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航海科技界的学术论文等。主要栏目有:操船论坛、船舶驾驶、船舶机电、船舶自动化、船舶导航与通讯、水运经济管理、海难救助与打捞、海事案例探讨、船舶防污染和航海心理学等。读者对象为与航海实践、教学和科研相关的人员。《中国航海》是国际海事组织总部的陈列刊物之一。数十年来,《中国航海》编辑部坚持“反映我国航海科技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航海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办刊方针”,在中国航海学会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各海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发扬“求实、创新”的工作精神,狠抓期刊质量,严格把握约稿、审稿、校对、出版等各个环节,使期刊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自2002起,期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后,《中国航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本刊2004年发表的题为《一种基于模糊原理的碰撞危险度模型》论文荣获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7年发表的题为《混合智能控制技术在船舶电站励磁控制中的应用》论文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2008年期刊发表的题为《船舶自动避碰仿真平台的构建与测试方法研究》论文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本刊曾获交通部优秀期刊奖,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期刊三等奖。本刊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出版的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审,本刊被收入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此外,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本刊被俄罗斯文摘收录。 系船舶科学和船舶运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78年创刊,曾用名《船舶研究》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内容主要反映在船舶运输系统、船舶设计、船舶自动化、船舶电站、交通工程、环保工程、港口工程、电子信息、船舶动力机械、船舶仪器设备、航运经济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同时刊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和科研管理研究报告。每篇论文附有中、英文摘要。学报刊为半年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可供船舶、水运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检索、阅读。

中国航海期刊论文发表网

一般的职称论文或研究生发论文,都是要收费一定的费用的。在发表文章时要注意几点,首先一定要在正规期刊发表,就是国家发行带CN刊号的,并且文章被知网,龙源、万方等收录的。其次,要注意价位和发表时间,一般特别便宜或发表特快的都是假的。我以前在百姓论文网上发表过文章,很容易就被录用了。个人以前发表过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论文发表收录的网站:知网、万方、龙源、维普。希望对你有用

浅谈航海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控制摘要:关键词:船舶海上事故频发,船员对海上风险认识不足,对本船和自身存在的风险无足够的防范和相应措施。高级船员紧缺引发高级船员提升周期缩短。为了提高船舶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船舶事故率,高级船员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和积累航海经验,对船舶内外部所存在的风险有一概括性了解,尤其船员人为因素与事故关系。人的行为矩阵有助于高级船员了解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为船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提高船员识别船舶安全风险管理的念识和水平,达到提高船舶安全、和谐的水平。风险.识别.评估.管理.安全,意识风险概念在航运业中有着悠久历史,在早期的航海贸易和保险业中出现时,风险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触礁、风暴等事件。而这个词的现代意思已经不是最初的“遇到危险”,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经过发展风险这个概念与人类的决策和行动的后果紧密相连。专家、学者对风险定义和理解等进行大量研究,统计学、精算学、保险学等学科把风险定义为一件事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或概率。通用的公式是风险(R)二伤害的程度(H)x发生的可能性(P)。社会学学者对风险进行归纳提出三种用法:(l)通常表示某种不好的事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我们又不能确切预知的情况。(2)表示某种糟糕事情的可能性。(3)这种用法是专业风险分析中通用的,指一种有害事情发生几率增长时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又有学者认为风险定义包含三个因素:不利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现实的状态。风险有一个更直观、更生动的认识。归纳定义有助于我们对矛航海存在风险是社会共识,风险来自各方面,每年因海事、海难造成人员、环境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后果相当严重。根据ISF人力资源报告,全世界面临高级船员紧缺导致高级船员提升周期与以往相比周期缩短,引发高级船员航海经验缺乏对航海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对发生意外事故没有足够的心理戒备,突出反映在对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的人和事上没有进行有效风险评估和管理,以至没有制订有效的管理手段。从大量事故原因分析来看,相当事故与船员经验不足有关。为防止事故发生,对高级船员进行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和控制等培训非常必要。高级船员需掌握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可达到降低海上风险之目的。风险识别、评估船舶在从事货物运输过程中需航行在世界各地,面临各种各样复杂的外部因素。船舶内部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复杂因素。各种内外因素是动态的随着时间、地点等发生变化,船长和船员不能有效掌控内外因素可能对船舶和船员安全造成的威胁,船舶和船员将处在事故高发的风险中,为防止海上事故发生,船长和船员应对每航次内外因素进行有效评估从而达到有效管理。主要评估内容:1.1对存在危险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1.1.1所经海区的通航分道船长应严格按避碰规则采用通航分道制区域和进出通航分道有关规定制订航行计划书。尤其是大型船舶、吃水受限船舶和操纵能力受限制船舶不应采用沿岸通航带,避免复杂航区,减低会船机率提高航行安全度。1.1.2所经海区的狭水道船长应认真对待所经海区的每一个狭水道,阅读有关航路指南等航海书籍,了解该区的航路和航法,了解是否强制引航、水文情况、定位条件、可用航道宽度等。根据本船自身条件结合航区特点制订最佳各狭水道进出时间,船长应组织驾驶、轮机召开航前准备会议,使各部门了解完整的航行计划,各部门按责准备,按要求采取安全措施。坚决避免盲目和无准备进入狭水道,一旦发生突发情况使船舶处于被动境地以至于酿成事故。1.1.3船舶通航密集区船舶通航密集区因航区复杂、船舶密集、沿岸小船或渔船时有不遵守避碰规则等现象是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高发区。船长应正确评估本船操纵性能、装载情况、通过时间、船员航海经验等。在有多项航路选择视船舶和船员应谨慎采用船舶通航密集区航路,条件许可应绕开通航密集区。如必须进入应做好各项准备。1.1.4气象与船舶状况高科技在航海和航海气象上不断应用,提高了气象预报的精度,使我们比以往得到更多的气象资讯。但高科技并没有能改变自然规律,气象状况对航海影响巨大,航海存在靠天吃饭的事实。灾害性气象造成重大海难时有发生,必须高度警惕。气象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船长在制订航行计划书时应综合考虑本船船龄、船体强度、抗风能力、货物装载情况、船舶稳性、航海设备、船员经验等因素。目前东西向跨洋航行一般申请气象导航,但切记气导提供的是推荐航线。船长在综合上述因素后应考虑是否采纳,如不采纳可以向气导公司要求重新推荐符合本船当时实际状况的气导航线。在航运实务中船长不要迫于租方或其他压力,根据我国海商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船长负责船舶的管理和驾驶。船长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命令,船员、旅客和其他在船人员都必须执行。船长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船舶和在船人员、文件、邮件、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法律明确规定船长负责船舶驾驶在涉及船舶安全驾驶等与租方存在争议中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船员、船舶和货物安全。1.1.5港口情况(港口国的有关规定、港口当局在安全航行和管理规定、锚地、引航规定、港口可用水深、港口靠泊条件、泊位水深、港池旋回半径、水文气象、港口保安)目前海损事故中主要集中在港口附近和港内操作中,综其原因船长和船员对港口附近和港内情况分析和准备不足。船长和船员经过长途航行到港后思想开始松懈,认为引航员在船,他们熟悉港口情况,存在与引航员交流不够对引航员操作意图不明、对自己的职责不清、完全依赖引航员操作等现象。对突发事件无心理戒备,形成港内事故高发。该区域除港口保安外的7种情况所发生的海事案例举不胜举。船长应重点分析和评估船舶自身条件与该区域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准备。1.1.6港口装却条件港口装卸条件决定货物装卸方式由此生产不同风险,特别注意港方人员在船发生意外伤亡、船舶设备损坏、工人不安全行为给船舶安全造成威胁等。工人作业过程中造成船舶损坏应及时记录要求对方确认,一般在租约中对StevedoreDamage的报告程序在时间上有明确规定,不按该条款要求处理对将来船东向租方提出索赔不利。1.1.7宗教、政治、动乱、暴动、持续罢工等对船舶目的港情况加以评估,如存在上述因素船舶在目的港停留时间将是未知数,船舶应配备足够的燃料、淡水、伙食、其他生活必需品、适量现金。按ISPI有关程序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检查上船工作人员,严禁船员下地等保障船员和船舶安全。1.1.8海盗海盗对船舶和船员生命构成巨大威胁,对海盗高发区应高度重视。航线设计时应考虑海盔高发区影响采取远离方法,如必需经过时应提高反恐等级组织护船,与有关组织或台站和管理公司保持密切通讯联系(必要时建立临时通讯报告制度)直至安全通过为止。1.2对船舶和公司内部安全管理性因素的识别、评估和管理1.2.1船舶状况(船龄、船体结构强度、操纵性能、吃水)在制定本航次计划书(SailingPlan)时应考虑船舶状况,制定符合本船实际的最佳航线。1.2.2船舶设备状况船舶设备状况的评估对船舶安全营运关系重大,相当海事案件是由于船舶设备问题所至,如港内操纵时舵机失灵、主机故障、主配电板跳电等造成船舶碰撞、搁浅、碰撞码头等。港口及附近是海事案件高发区,目前主要港口的港章对船舶抵港前有关船舶设备和应急设备的测试有明确规定。船舶管理公司的体系文件中对船舶抵港前设备测试同样有明确规定。目前存在船员对船舶设备的测试不按要求操作现象,如船舶进、离港准备时通常驾驶台与舵机房进行对舵和应急舵机测试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到现场。但主管人员不到现场的情况时有发生。船员的不安全行为对港口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后果相当严重。船员应高度重视船舶设备状况评估和测试,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不搞形式主义,它直接关系到船员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1.2.3货物装载情况船长和船员对货物特性、货物装载情况、船舶稳性、货物绑扎、通风要求等进行有效评估,制订合适的管理方法,在航线设计时一并考虑这些因素。1.2.4危险货物状况按国际危规要求进行配舱,将货物特性、危险等级、对人体伤害、防止伤害措施、施救措施、消防要求、配舱位置等张贴在船员生活区等区域。根据要求配备相应消防和施救设备并组织船员学习和了解设备应用,组织船员进行针对性训练。1.2.5公司内部安全管理体系从事船舶管理的船舶管理公司根据lsM规则建立船舶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相关机构的认证取得DOC。船长和船员需对所服务公司内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解,每家公司安全文化不尽相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二张皮现象,体系文件与实际运行存在差异。评估方法很多如船方发现船舶设备存在问题将影响船舶安全运行,船上能力不足以自行修理需借助外部协助,船方向管理公司提出安排修理请求。因船期较紧及当地修理费用较贵等如安排修理将耽误船期和费用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公司的态度是评估管理公司安全文化和管理理念的重要途径。船长对所服务管理公司的安全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对自身所处环境和风险的了解。2对船员自身行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的观察和评估2.1航海人员心理、生理、性格、责任心、疲劳度、经验和技能因素‘通过事故分析和统计,80%以上事故是与人的因素有关。而人在事故发生前和过程中能转危为安或减轻事故程度或扩大事故程度,是受上述因素影响。从事故事后分析报告来看,事故当事人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已接近的实际危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原可以避免的事故,因准备、戒备不足和措施不当酿成事故,船东保赔协会等事故分析统计报告中,人的错误(HumanError)约占事故总量约800/0,应验二八理论。人的疏忽和错误行为在事故成因中占主导位置这一现象,这对我们船舶管理级人员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管理中人的管理历来是最为困难部分,船员教育背景不同、不同年龄结构、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工作经验、不同心理特征等因素,使管理难度增加,需船长和高级船员学习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将人的不良因素可能产生的后果降到最低。2.1.1人的行为矩阵(HumanElementDiagram)根据人的行为矩阵图,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造成人三大主要安全性下降的相关原因。为了使船员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即高度警觉、注意力集中、适任性强,船舶在工作安排和人事安排应符合人的自然规律。STCW78/95公约为此对船员值班时间和每天、每周工作量做出明文规定以保证船员足够休息,同时对船员适任证书规定了最低要求。.我们需改变以往将船员带病坚持工作,看作为爱船、爱公司、爱国家的一种表现的理念。现代船员管理中不应宜传和鼓励,船员带病工作是对船员个人不负责对船舶安全管理留下隐患,违反了公约对船员值班要求应坚决杜绝。船员超合同期和在船超时工作疲劳过度时有发生,该现象在集装箱船舶和散装船舶尤为突出,船员在值班中,因疲劳过度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大脑突然休眠、反应力下降等原因酿成船员意外伤害、船舶碰撞等海事。该现象需船长与管理公司、租方协调摆正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散装船因卸港与装港距离近,货种变化复杂,超时工作现象严重。如在美国东海岸港口卸煤等完货后在美湾装粮,租方或船东为经济利益要求船长配合连夜清舱工作。船长应保持清醒头脑,按公约规定工作时间计算清舱所需工作时间如实报租方和船东,在情况和条件许可下船长应按租约为租方提供最大协助。前提是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2.2船员安全意识一次事件的发生是由若干小事故堆积而成,船员安全意识低下对自己职业所处风险没有足够了解和警觉,事故风险增大。提高船员安全意识和自身保护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达到船舶和人员安全。风险评估最简单的模式3W1H..Whateangowrong?.Howlikelyisittogowrong?.WhathaPPensifitdoesgowrong?.Whatdowedoifitdoesgowrong?上述列举是通常海上风险,各船情况不一,应根据本船实际对本船在本航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逐一进行识别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订管理和应对措施。风险意识越高防范措施越严意外事故发生率下降,航海中流传船长做的越久‘胆子’越小,这一点恰恰证明老船长经历丰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具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安全上谨慎从事,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机率值得学习。参考文献【l」DavidG.Meyers.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06.1[2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概论[MI.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4】杨良宜.保险丛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5]陈伟炯.船舶安全与管理[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l6]方泉根.驾驶台资源管理【MI.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7llMO第74届海上安全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和部分通函2001年5月30日一6月8日【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一11【811972·海上避碰规则[glUKP&I统计报告(10]IMO(1997b)Codeforinvestigationofmarinecasualtiesandincidents(resolutionA849(20)London:Author

《中国航海》从创刊至今,一直挂靠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具体承办。《中国航海》原为半年刊,2002年改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浔担任。本刊的宗旨是:反映我国航海科技各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我国航海科技的发展提高,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要刊载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航海科技界的学术论文等。主要栏目有:操船论坛、船舶驾驶、船舶机电、船舶自动化、船舶导航与通讯、水运经济管理、海难救助与打捞、海事案例探讨、船舶防污染和航海心理学等。读者对象为与航海实践、教学和科研相关的人员。《中国航海》是国际海事组织总部的陈列刊物之一。数十年来,《中国航海》编辑部坚持“反映我国航海科技领域的成果及水平,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航海科技事业的发展的办刊方针”,在中国航海学会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各海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发扬“求实、创新”的工作精神,狠抓期刊质量,严格把握约稿、审稿、校对、出版等各个环节,使期刊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自2002起,期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后,《中国航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本刊2004年发表的题为《一种基于模糊原理的碰撞危险度模型》论文荣获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7年发表的题为《混合智能控制技术在船舶电站励磁控制中的应用》论文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2008年期刊发表的题为《船舶自动避碰仿真平台的构建与测试方法研究》论文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本刊曾获交通部优秀期刊奖,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期刊三等奖。本刊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出版的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审,本刊被收入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此外,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本刊被俄罗斯文摘收录。 系船舶科学和船舶运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78年创刊,曾用名《船舶研究》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内容主要反映在船舶运输系统、船舶设计、船舶自动化、船舶电站、交通工程、环保工程、港口工程、电子信息、船舶动力机械、船舶仪器设备、航运经济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同时刊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和科研管理研究报告。每篇论文附有中、英文摘要。学报刊为半年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可供船舶、水运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检索、阅读。

  • 索引序列
  • 中国航海期刊论文发表机构
  • 中国航海期刊投稿
  • 中国航海期刊论文发表
  • 中国航海论文发表
  • 中国航海期刊论文发表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