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觉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它使大脑同时以多种感官的形式处理数据。例如,有通感的人可能会听到声音,同时也看到它们是彩色的漩涡。这种情况还不完全清楚,但它被认为是遗传性的,它影响的女性多于男性。
联觉并不常见,根据美国心理协会(APA)的数据,这种情况只发生在2000人中的1人左右。这种情况在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中更为普遍;据《今日心理学》报道,这些职业中约有20%至25%的人有这种情况。著名的通感艺术家包括流行歌手洛德,小提琴家凯特琳霍娃,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和大卫霍克尼。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作曲家奥利维尔·梅西恩和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也可能有联觉,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说法,
,“联觉”一词来自希腊语中“共同感知”的短语根据心理学今天的报道,超过60种通感被报道。大多数有这种症状的人至少经历两种联觉。最常见的联觉类型是字形-颜色联觉,即字母或数字似乎在书写的页面上着色或在头脑中可视化为有色。
一些其他联觉类型包括:
联觉的原因最早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研究的,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对这种情况的研究才半途而废。从那以后,许多神经科学家都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箴言》上的一篇文章,
例如西蒙·巴伦·科恩的研究,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研究联觉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联觉是神经联系过多的结果。通常,每一个感官都被分配到大脑中的不同模块,交叉交流有限。科恩男爵提出,在有联觉的人的大脑中,墙壁被打破,模块之间有更多的交流。然而,科罗拉多州纳洛帕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格罗森巴赫认为,联觉不是重新排列大脑结构,而是发生在单一感觉区从大脑的多个感官区域得到反馈。通常,来自多传感器区域的信息只返回到适当的单传感器区域。格罗森巴赫说,在有通感的人身上,信息会变得混乱。
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达芙妮·莫雷尔提出的另一个理论是,每个人都有这些联系,但不是每个人都使用它们。Maurer建议,那些使用连接的人是那些经历联觉的人。
2016年发表在《欧洲神经科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针对17名参与者的小型研究发现,那些有联觉的人可能在特定的声音和圆形或棱角形之间有更强的心理联系。”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神经学家克里斯·萨蒂安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直到现在,还不清楚苏
大卫·霍克尼最初是在伦敦观赏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Ingres)的作品展览时萌生这一想法 的。安格尔的作品(尤其是那些素描画)令他陶醉,他前后去了三次,细心地揣摩那近乎神奇 的一笔一描;垂直的线条,伸出的拇指,人体各部分的相对比例都是那样完美无缺。他将安 格尔的素描集带回了洛杉矶的居所,不时细心钻研。为了细细察看那些线条,他还将画中某 些部分放大。一天早晨,霍克尼突然有了重要的发现:安格尔的线条竟然与当代画家沃贺(A ndy Warhol)如出一辙;干净利落,充满自信。众所周知,沃贺在作画时常借助于幻灯机。 因此,霍克尼自然而然地猜想到安格尔是否也同样借助了某种光学仪器。而依照素描画上肖 像本身显现的光学特性,霍克尼确信安格尔使用了某种仪器才得以达到这种视觉上效果。霍克尼以一个简便的实验向他的朋友证明他的猜想。在画室的一角,他安了一个壁龛,屏风 和帘幕将它与四周分隔开来。在里面的一张绘画台上安放着他的投影器:一根可灵活加以调 节的金属杆上悬着一片微小的棱镜,看上去它可以自由浮动。如果你低头注视棱镜片,便可 瞧见桌面上的投影。这一投影有着幻觉般的效果,和幻灯机的情形一样,影像并没有投射上 去,但人们可以利用这一幻象来准确地捕捉人的肖像。霍克尼让他的朋友坐在一旁,花了一会时间调整他的姿势。随后他拿起一盒铅笔,将一页纸 放在棱镜下面,埋头工作起来。借助于投影器,霍克尼在两三分钟内便以惊人的自信快速将 对方、腿、衣袖、头部的轮廓大致地画了下来。随后他对瞳孔、眼角、嘴角等部位进行细致 的加工。其间他曾朝棱镜中凝视了一会,揣摩对方的脸部特征。就这样,他朋友的肖像素描 基本完成了。霍克尼并没有把目光局限于安格尔,他对几百年来的欧洲绘画史进行了重新解释。从16世纪开始,这类光学技艺的影响在画坛不断增强,到了17、18世纪,它的力量几乎无所不在,这 种情形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随后,照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照相能以化学方法使各 类透镜投射的画像定影,从而不再需要任何形式的人工干预,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借助投影器 作画在画坛的霸主地位。 当用达盖尔银版法拍摄的照片刚问世时,与安格尔齐名的法国画家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 e)曾耸人听闻地宣称:“从今天起,绘画将寿终正寝。”但在霍克尼看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以化学方法拍成的照片使绘画创作与借助透镜进行观察的方法产生了彻底的决裂。自1870 年之后,照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肖像画的廉价替代品。艺术家纷纷退出这一领域。稚拙在几个世纪之后重又回到了欧洲的绘画作品中。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从那时起欧洲的艺术家突然转向东方的日本和中国寻找灵感,在东方借助于透镜的绘画方法从来没有占据过统治地位。
大卫·霍克尼最初是在伦敦观赏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Ingres)的作品展览时萌生这一想法 的。安格尔的作品(尤其是那些素描画)令他陶醉,他前后去了三次,细心地揣摩那近乎神奇 的一笔一描;垂直的线条,伸出的拇指,人体各部分的相对比例都是那样完美无缺。他将安 格尔的素描集带回了洛杉矶的居所,不时细心钻研。为了细细察看那些线条,他还将画中某 些部分放大。一天早晨,霍克尼突然有了重要的发现:安格尔的线条竟然与当代画家沃贺(A ndy Warhol)如出一辙;干净利落,充满自信。众所周知,沃贺在作画时常借助于幻灯机。 因此,霍克尼自然而然地猜想到安格尔是否也同样借助了某种光学仪器。而依照素描画上肖 像本身显现的光学特性,霍克尼确信安格尔使用了某种仪器才得以达到这种视觉上效果。霍克尼以一个简便的实验向他的朋友证明他的猜想。在画室的一角,他安了一个壁龛,屏风 和帘幕将它与四周分隔开来。在里面的一张绘画台上安放着他的投影器:一根可灵活加以调 节的金属杆上悬着一片微小的棱镜,看上去它可以自由浮动。如果你低头注视棱镜片,便可 瞧见桌面上的投影。这一投影有着幻觉般的效果,和幻灯机的情形一样,影像并没有投射上 去,但人们可以利用这一幻象来准确地捕捉人的肖像。霍克尼让他的朋友坐在一旁,花了一会时间调整他的姿势。随后他拿起一盒铅笔,将一页纸 放在棱镜下面,埋头工作起来。借助于投影器,霍克尼在两三分钟内便以惊人的自信快速将 对方、腿、衣袖、头部的轮廓大致地画了下来。随后他对瞳孔、眼角、嘴角等部位进行细致 的加工。其间他曾朝棱镜中凝视了一会,揣摩对方的脸部特征。就这样,他朋友的肖像素描 基本完成了。霍克尼并没有把目光局限于安格尔,他对几百年来的欧洲绘画史进行了重新解释。从16世纪开始,这类光学技艺的影响在画坛不断增强,到了17、18世纪,它的力量几乎无所不在,这 种情形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随后,照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照相能以化学方法使各 类透镜投射的画像定影,从而不再需要任何形式的人工干预,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借助投影器 作画在画坛的霸主地位。 当用达盖尔银版法拍摄的照片刚问世时,与安格尔齐名的法国画家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 e)曾耸人听闻地宣称:“从今天起,绘画将寿终正寝。”但在霍克尼看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以化学方法拍成的照片使绘画创作与借助透镜进行观察的方法产生了彻底的决裂。自1870 年之后,照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肖像画的廉价替代品。艺术家纷纷退出这一领域。稚拙在几个世纪之后重又回到了欧洲的绘画作品中。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从那时起欧洲的艺术家突然转向东方的日本和中国寻找灵感,在东方借助于透镜的绘画方法从来没有占据过统治地位。
180喵艺术,一句话记住一个艺术家:春天不会迟到-大卫霍克尼。2020年全球战疫,就当新冠疫情在西方国家蔓延的时候,82岁的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决定用自己的艺术力量为世界作出一份贡献。近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记住他们不能取消春天”,或者我们可以翻译为“春天不会迟到”的新的画作,以鼓舞全世界人民的战疫精神和对抗病毒的决心。大卫霍克尼,被誉为英国最著名的在世画家。出生于1937年的他,26岁时就在英国举办第一次个展,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过近四百场个展,获得极高声誉。霍克尼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相当数目的荣誉,包括来 自世界各地不同机构的9个荣誉学位。2012年,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 为其颁发了英国功绩勋章。被称为“英国艺术教父”,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兼具点、线、面的修炼造诣。他善于应用色彩绚丽的面和块来塑造平面化的构图,并用流畅的线条凸显景物个体的细节,最后再用点去凸显这些不同的物体材质感。他的画,写实又充满装饰趣味,光影刻画惟妙惟肖。《泳池》1973年的作品,2018年在佳士得拍卖行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上,无底价起拍,以人民币6.26亿元成交。刷新在世艺术家拍卖纪录。之前这一纪录是,2013年杰夫昆斯的《气球狗》。大卫霍克尼一生喜欢风景画,他曾表示风景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永不消亡。73岁时,大卫霍克尼喜欢上用IPAD做画。2011年他就创作了一组《春天》系列的IPAD作品;而2020年春天,他新创作的这张《春天不会迟到》,更是应景应时,直击全球人民的心灵。 一句话记住一个艺术家:春天不会迟到——大卫霍克尼 文稿中我们附上大卫霍克尼的春天系列作品,请大家自行翻阅。 欢迎关注【 180喵艺术 】喜马拉雅节目,获取365天艺术音频。 180喵艺术,我们下期再见~:)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加深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与后代之间的福利权衡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有着很强的影响。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不同目标的权衡。
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诺贝尔奖最初的五大奖项是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理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而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第一次颁发,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近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如下:
2007年,由于对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designtheory)研究的贡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赫尔维茨(LeonidHurwicz)、新泽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讲座教授埃里克-马斯金(EricS.Maskin)、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迈尔森(RogerB.Myerson)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菲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
2005年,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两位经济学家“因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得了1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价格战和贸易战这样的经济冲突以及为何一些社区在运营共同拥有的资源方面更具成效”。
2004年,出生在挪威的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获得了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两位经济学家因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得了1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他们的研究工作解释了经济政策和技术的变化是如何驱动商业循环的。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这两位经济学家这个桂冠时称:“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发明了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两个关键特性的统计方法:时间变化的变更率和非平稳性。”
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恩曼(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丹尼尔-卡赫内曼将源于心理学的综合洞察力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从而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维农-史密斯为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并设定了经济学研究实验的可靠标准。
2001年,三位美国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J-赫克曼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尼尔-L-麦克法登,以表彰他们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199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芒德尔,因为他对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分析。
埃德蒙·费尔普斯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S. Phelps,1933年6月26日—),美国经济学家,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他通过研究证明了低通货膨胀率如何导致人们对未来低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指出通货膨胀不仅和失业率有关,也跟企业及雇员对价格的预期有关,并将基于理性预期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引入到就业决定理论与工资-价格动态均衡和提出经济增长的资本累积黄金定律(Golden Rule savings rate;Goldene Regel der Akkumulation)等。2006年,埃德蒙·费尔普斯因其“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费尔普斯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之间的关系”。他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充分就业、稳定的价格和迅速的增长都是任何经济理论、政策的重要目标。并说“他强调,从根本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储蓄和资本形成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平衡都是关乎福利分配的问题。费尔普斯的分析对于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编辑] 生平1955年毕业于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195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 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附:诺贝尔经济学奖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此奖项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获奖者[编辑] 1969年年份 获奖者 获奖原因 1969年 拉格纳·弗里希(挪威)简·丁伯根(荷兰) 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年—1979年年份 获奖者 获奖原因 1970年 保罗·萨缪尔森(美)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年 西蒙·库兹涅茨(乌克兰,后入美籍)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年 约翰·希克斯(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苏联)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奥地利)纲纳·缪达尔(瑞典)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5年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苏)佳林·库普曼斯(美) 前者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1976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7年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瑞典)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978年 赫泊特·亚·西蒙(美)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9年 威廉·阿瑟·刘易斯(英裔美籍)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颇有建树,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和进出口交换比价模型 西奥多·舒尔茨(美)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980年—1989年年份 获奖者 获奖原因 1980年 劳伦斯·罗·克莱因(美)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981年 詹姆士·托宾(美)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 乔治·斯蒂格勒(美)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3年 罗拉尔·德布鲁(美) 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年 理查德·约翰·斯通(英)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证分析的基础 1985年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意大利)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6年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美) 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87年 罗伯特·索洛(美) 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1988年 莫里斯·阿莱斯(法)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1989年 特里夫·哈维默(挪威) 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1990年—1999年年份 获奖者 获奖原因 1990年 默顿·米勒(美)哈里·马科维茨(美)威廉·夏普(美) 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91年 罗纳德·科斯(英)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2年 盖瑞·贝克(美) 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 1993年 道格拉斯·诺斯(美)罗伯特·福格尔(美) 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1994年 约翰·福布斯·纳什(美)约翰·海萨尼(美)莱因哈德·泽尔腾(德)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德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5年 小罗伯特·卢卡斯(美)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英)威廉·维克瑞(美)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 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 罗伯特·默顿(美)迈伦·斯科尔斯(美)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马蒂亚·森(印度)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1999年 罗伯特·门德尔(加拿大)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2000年—2006年年份 获奖者 获奖原因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美)丹尼尔·麦克法登(美)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2001年 阿克洛夫(美)斯宾塞(美)斯蒂格利兹(美) 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2002年 丹尼尔·卡纳曼(美) 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弗农·史密斯 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2003年 克莱夫·格兰杰(英)罗伯特·恩格尔(美) 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4年 芬恩·基德兰德(挪威)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5年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美)罗伯特·约翰·奥曼(以色列)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2006年 埃德蒙·费尔普斯(美) 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1、大学成绩
申请澳洲研究生需要提供大学阶段的平均成绩,一般要核算成GPA。申请澳洲研究生,GPA最好在80%或者以上。
2、雅思(语言)成绩
多数院校对雅思成绩的要求是6.5分,个别专业要求相对较高。比如法律、翻译、医学等专业,需要注意,澳洲多数院校对雅思四部分小分有一定要求。
3、大学背景
澳大利亚对中国学生本科阶段的背景比较看重,如果是“211”,“985”院校的毕业生申请澳洲院校就比较有利。比如211学生申请悉尼大学会计研究生基本入学要求大学四年均分达到75分或以上,而非211学生则需要80分或以上。
4、专业背景
专业对口是很多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的要求。通常,由申请人的导师出具推荐信,或提供其他辅助文件(如作品集、毕业论文、职业资格证书等)来说明专业背景。
5、工作背景
澳大利亚一些大学的商科类课程或管理类研究生课程,虽然不要求申请人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但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例如MBA等课程。通常,由申请人的工作单位出具有关工作证明。
澳洲八大研究生申请要求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研究生申请要求]:本科学位,211、985院校申请者平均分75分以上,非211平均分80-85分。各专业基本持平或者有5分的浮动。
2.墨尔本大学:
[研究生申请要求]:本科学位,211、985院校申请者平均分80分以上,非211申请者平均分90分以止,GMAT600分。各专业基本是持平或者有5分的浮动。
3.悉尼大学:
[研究生申请要求]:本科学位,211大学的申请者平均分75以上,而非211大学的的申请者平均分80-85以上。各专业基本持平或者有5分的浮动。
4.昆士兰大学:
[研究生申请要求]:拥有本科学位,211院校申请者平均分75以上,而非211申请者平均分80-85以上。各专业基本是持平或者有5分的浮动。
5.新南威尔士大学:
[研究生申请要求]:本科学位,211、985院校申请者平均分75分以上,非211申请者平均分75-85分以上,雅思6.5,单项6分。各专业基本是持平或者有5分的浮动。
6.莫纳什大学:
[研究生申请要求]:本科学位,不区分学校类别,申请者平均分在75—80分以上。各专业基本是持平或者有5分的浮动。
7.西澳大学:
[研究生申请要求]:本科学位,211院校申请者平均分75以上,而非211院校申请者平均分80以上。各专业基本是持平或者有5分的浮动。
8:阿德莱德大学:
[研究生申请要求]:本科学位,211院校申请者平均分75以上,而非211院校申请者平均分80以上。各专业基本是持平或者有5分的浮动。
入学选校选专业,询问学校/专业等情况好不好,你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看系统中有多少与你情况相似的学生成功申请了这个学校或者那些专业,自己对比参考一下,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
澳洲金融专业院校推荐(及申请条件)墨尔本大学金融专业墨尔本大学是澳大利亚的八大名校之一,开设的专业课程广泛,并且在多个领域和行业有很强的竞争力。学校出色的教研水平得到世界公认。金融学专业开设的 Master of Applied Finance(MAF)课程,学制为一年,要求学生在申请时拥有学士学位,并且成绩优秀。国内211/985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成绩达到80分及以上,非211/985高校的学生需要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并且需要有同级或者数学基础和至少两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新南威尔士大学金融专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是澳洲最大的商学院之一,学院目前有八大系,九个研究中心,供学生研究学习。而且金融专业由行业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亲自讲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以及项目,学生们能够应用最新的理论在实践中凸显自己的优势。悉尼大学金融专业悉尼大学在澳洲金融专业排名中的名次近几年是相对稳定的。悉尼大学商学院是澳洲top3商学院之一,允许无专业背景的学生申请,帮助学生从应用性角度了解金融行业。且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莫纳什大学金融专业莫纳什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很丰富,每年都有数量庞大的学生申请来这里学习,所以竞争也很激烈,其中它的金融专业隶属于商学院,莫纳什商学院获得了AACSB、EQUIS、AMBA三大认证,莫纳什大学金融专业开设16门课程,主要是提供银行和金融方面的专业指导,为学生以后在金融方面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专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 Master of Financial Management(MFM)课程,会对学生教授比较基础的金融学知识,如果是想要对这个行业做些了解,或者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可以选择这个课程。另一个课程是 Master of Finance(MF),这个课程比MFM教授的内容要高端一些。学生想要申请的,需要有相应的学位背景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如果都没有那就需要先读一年的研究生文凭课程,然后在申请金融专业
学位论文指的是完成一定学位必须撰写的论文,格式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学位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就目前而言,不管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在毕业时均要参加相应的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位。赛恩斯编译指出,在整个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一些事项是必须要注意的。这些事项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学位论文质量第一原则。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研究情况怎么样,学位论文质量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所以,对于大多数研究生而言,只有写出合乎质量标准的学位论文,才能顺利获得相应的学位。反之,如果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那将会使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失去应有意义。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来讲,学位论文的质量更为重要,因为通过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可以为以后的学术生涯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二、语言文字表述要精确。语言表述,是论文写作基本功的具体表现,研究生在整个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务必要高度重视。一般来说,应当使用学界有一致看法、不容易产生分歧的规范用语,不要随意制造新词。即使出于表达需要必须使用自己创造出的新术语,也必须首先对该术语进行明确界定,以免别人望文生义,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此外,学位论文的表述要力求简洁,不要用冗长、啰嗦、拗口的句子,而应用简短明快的句子。三、标点符号使用要准确。标点符号使用的准确与否,是一个人书面表达能力高低的明显标志,也是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标点符号,虽然是经常使用的,但完全掌握并能准确使用的人却并不多,很多人会在使用标点符号时出现误用的现象。由于越是常识性问题,一旦出现疏漏,越容易引起他人的非议。因此,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四、经常寻求导师的指导。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与导师的指导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论,得到导师精心指导的学位论文质量会高些,而导师指导不到位的学位论文质量要次些。为此,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对于导师的指导,一定要虚心听取,并将其指导意见作为论文写作的指南。五、学位论文引用要规范。在进行学位论文写作时,不可避免地要引用其他人尤其是经典作家的观点和材料,这就牵扯到论文的引用问题。使用别人的资料,一定要在文中以引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既是对别人脑力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当然,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规范化。直接引用就用直接引用的方式,间接引用就用转引的方式,引用别人的大意就用参见的方式,诸如此类,都要真正搞清楚。六、了解最新动态十分必要。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与论文有关的最新情况,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只有关注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各方面与论文相关的最新动态,使论文材料得到及时更新,使其在学位论文中有相应的体现,学位论文写作才会不断实现材料创新,论文也才会更富有现实意义。七、论文写作要抓紧时间。撰写学位论文,一定要抓紧时间,不能向后拖,必须如期完成。一般来说,研究生真正用于学位论文写作的时间并不多,在有限的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内,只有争分夺秒,才有可能提交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因此,对学位论文撰写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让有限的时间充分发挥作用,为最终撰写出优秀的学位论文提供时间保证。八、学位论文要反复修改。学位论文的初稿撰写出来之后,必须集中精力进行反复修改。首先要经过自己修改 ,将论文中明显的文字疏漏以及其他方面能够找到的不当之处予以修正。其次要将论文提交给导师审阅,对于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必须认真对待,即使导师让大面积修改甚至个别章节重写,也要虚心听取。经验证明,很多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改出来的。九、代表性的列举参考文献。在论文后面,一般要列举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列举,有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其一是参考文献与文章要有必然的联系;其二是参考文献的数量要适度,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其三是文献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四是参考文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而言,可以将参考文献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在每一类中又可以按照其权威性或发表时间依次排序。十、感谢所有的帮助者。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成,除了研究生个人的刻苦钻研和辛勤劳作之外,往往还包含着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位论文的后记中,研究生本人就需要以致谢的形式,向所有帮助自己完成学业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谢。只有这样,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才比较完整。
德怀特·霍华德,NBA至今最后一个超级中锋。他以冠军郎的身份进入NBA,在他的第一个新秀赛季,场均12.0分+10个篮板+1.66次盖帽。这是每局射击8.3次时得到的数据。这时候他已经被认为是未来有无限成就的人了。
巅峰时期他是联盟第一中锋,现在却沦落到流浪球队的末路。他上赛季效力于奇才,但因为伤病只打了9场,场均只有12.8分+9.2个篮板+0.44次盖帽。在他事业的暮年,他似乎处于退休的边缘。但是你知道,霍华德现在才34岁!到了这个年纪,就算没落了,也不应该沦为流浪队。
回顾霍华德巅峰时期,被誉为“魔兽”,是联盟无可争议的第一中锋。霍华德创造了一些至今无法打破的记录,也创造了一些令粉丝难以忘怀的经典瞬间。这些都可以解释霍华德巅峰时期有多强。霍华德在巅峰时期以防守著称。在他的防守下,魔术队的内三秒区成为联盟所有球队中最恐怖的禁区。霍华德不仅有出色的翼展和弹跳,还有敏锐的防守配合意识。他经常能在关键时刻防守失去防守位置的队友,有无数个“空中拦截”的精彩瞬间。
同时,霍华德也有着不可思议的改变防守的能力。在当今的小球时代,内线球员往往无法在“军训”中发挥。原因是小球员往往可以通过一个挡拆把内线球员拉出“军训”。就连目前内线防守变化能力最强的无伴奏合唱,在季后赛面对勇士时也被“蹂躏”,打得很差。但霍华德的防守能力远胜巅峰时期的无伴奏合唱。霍华德经常用身体去卡住对手,对对手的小球员造成极大的防守压迫,使对手的小规模战术根本失败。
凭借出色而全面的防守能力,霍华德连续三年成为NBA最佳防守球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打破这个记录,因为这需要强大的防守优势+多年的防守专注。这三年也是霍华德个人竞技状态的巅峰时刻。巅峰时期的霍华德不仅个人实力顶尖,人气也是数一数二的。凭借其独特的搞笑特征和巧妙的节目效果,霍华德在2009年当选全明星票王。而且他当投票王时的总票数达到了300多万,是NBA历史上唯一一个超过300万的全明星投票王。这足以说明霍华德当时有多红。
2009赛季,霍华德率领的魔术队在总决赛遇到了洛杉矶湖人队。虽然魔术最终以91-99不敌湖人,但是霍华德的内线统治力在这场比赛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面对加索尔+拜纳姆+奥多姆的内线铁桶防守,霍华德显然受到了很大的考验。然而霍华德本场依然拿下16分+21个篮板+9次盖帽。单场9个盖帽也成功打破了之前总决赛单场8个盖帽的记录。与此同时,霍华德也拿下了21个篮板,霍华德这一段时间的身体素质和内线统治力真的非常出色。
2008-2010年,霍华德场均20.6分+13.8篮板+1.4助攻+0.97抢断+2.92盖帽,18.3分+13.2篮板+1.8助攻+0.91抢断+2.78盖帽。这两个赛季,霍华德一直是NBA的篮板王和盖帽王,也是NBA历史上唯一一个达到这个记录的球员。这时霍华德开始被媒体拿来和奥尼尔、奥拉朱旺比较。
但是为什么霍华德在34岁的时候就彻底消失了呢?边肖的分析如下:
第一,伤病的侵蚀导致了他的衰落。霍华德的左、右膝盖遭受了严重的半月板撕裂,他的背伤也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困扰着他。这严重影响了他的爆发力,间接导致湖人2012年没能组建四大。由于受伤,他失去了原有的爆发力和机动性,这也使得边肖提到的防守配合和盖帽能力大幅度下降。
其次,打法和时代的不兼容让他被球队边缘化。现在的NBA讲究小球打法,内线需要有一定的外线远射能力才能获得稳定的上场时间。雄鹿的洛佩兹和猛龙的加索尔都是可以在外线打开空间的中锋。霍华德不仅没有外线投篮的能力,在罚球线区域也没有投篮的能力。
而且霍华德的挡拆能力是目前球队唯一可以看重的,但显然霍华德一直没能认清自己的位置。霍华德希望挡拆盖完成后,能接住球再进攻框架完成。但是,这显然与球队的进攻理念相悖。同时霍华德在内线也没有打单打的能力。球队怎么能给他定下这样的战术?这也让很多球队不愿意接受他,害怕霍华德不服从教练组的安排。
还有其他各种场外因素,比如训练的热情,个人生活的混乱,都会影响他在赛场上的表现和发挥。久而久之,霍华德会慢慢从人群中消失,甚至在粉丝的视线中淡出。
当时,霍华德声称能够交易詹姆斯。但比霍华德大一岁的詹姆斯依然是NBA最好的球员之一,下赛季将对总冠军发起猛烈冲击。然而,霍华德目前正在计算如何在NBA立足,这真的很难让人哭泣。霍华德声称过去理解科比对他的批评,所以他希望霍华德能够认清自己的位置,在新赛季再次回到球迷的视线中。
艾肯1900年3月8日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霍伯。肯(Hoboken,N.J.),但在印第安那州首府印第安纳波里斯(Indianapolis, Indiana)长大。由于艾肯的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家境清贫,他高中就读于一所名为“阿森纳”的职高(Arsenal Technical High School),白天上学,晚上在当地一家供电和供热的公司上12个小时的夜班,负责操作开关板。后来,职高校长知道了他的情况,就专门安排了一些考试,让艾肯通过后提前毕业。毕业以后,艾肯来到威斯康辛州首府麦迪逊,在麦迪逊煤气和电力公司(Madison Gas & Electric Co.)找到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允许他同时在威斯康辛大学上学。1923年,艾肯大学毕业,取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并立即被提升为公司的总工程师。 1928年,他离开原公司到西屋电气和制造公司,3年以后又转到密尔沃基的线材公司(Milwaukee Line Material Co.)。1933年,艾肯感到干电气这一行是选错了专业,于是下决心辞掉了工作,重返校园学习物理,这时他已33岁。艾肯先进了芝加哥大学,但很快转至哈佛大学,1937年和1939年先后取得硕土和博土学位。艾肯的博士论文课题是“空间电荷传导的理论”(Theory of Space Charge Conduction)。这一课题的研究需要对非线性微分方程进行复杂的计算,而艾肯手头只有手摇台式计算机可用,常常为解一个方程而耗费大量时间,这导致他产生了研制自动计算机的想法。在深入研究了计算技术的先驱、英国数学家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工作的基础上,1937年艾肯提出了自动计算机的第一份建议书,即著名的文献“Proposed Automatic Calculating Machine”。在这份长达22页、而且是双面打印的文件中,艾肯提出了他的设计目标,也就是后来被称为Mark I的计算机的四个特征:Mark 31.既能处理正数,也能处理负数。2.能解各类超越函数,如三角函数、对数函数、贝塞尔函数、概率函数等。3.全自动。即处理过程一旦开始,运算就完全自动进行,不需人的参与。4.在计算过程中,后续的计算取决于前一步计算所获得的结果。艾肯原指望从学校取得经费支持来研制他的计算机,但没有如愿,幸而得到商学院布朗教授(Ted Brown)和天文系夏伯利教授 (Harlow Shapley)的引荐,和IBM公司的老板沃森取得联系。有远见的沃森正致力于将IBM公司从单纯制造办公设备的公司转变为制造计算机的公司,因此对艾肯的计划给予了全力支持,于1939年3月签订了合作制造Mark I的协议。沃森把公司的主要技术骨干如莱克(Clair D.Lake,1888—1958)、哈密尔顿(Frank Hamilton,1898—1972)、杜菲(Benjamin Durfee,1897—1980)等都投入了这一项目,由莱克负责工作。莱克是IBM公司的资深工程师,1915年就从汽车行业转至IBM公司,是一个出名的发明家。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艾肯被应征入伍,到位于 Yorktown的海军水雷战学校(Naval Mine Warfare School)任教官,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Mark I的开发工作。幸好有一天,一位有影响的、了解艾肯情况的海军高级军官遇见艾肯,惊诧地问他为什么在这里而不去研制Mark I?艾肯回答说,不是您下命令让我在这里工作的吗?这成了一个转机:几个小时以后,新的命令下达了,委任艾肯的海军计算项目的负责人,并立刻离开海军学校回哈佛大学工作。后来艾肯开玩笑地说,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计算机的指挥官。机器工作中经过艾肯和IBM公司长达5—6年的合作和努力(当然也包括难以避免的摩擦和碰撞),Mark I终于在1944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它用了3 000多个电机驱动的继电器,是一个重达5吨的庞然大物造价高达50万美元(有的资料甚至说超过100万美),其中IBM公司的投资占2/3,其余1/3 由海军资助。其核心是71个循环寄存器(rotating register,把运算中暂时保存操作数的设备叫做register就始于Mark工),每个可存放一个正或负的23 bit的数字。数据和指令通过穿孔卡片机输入,输出则由电传打字机实现。其加法速度是300ms乘法速度是6 s,除法速度是11.4 s。这与现代计算机当然无法相比,即使与晚它两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相比也显得十分落后,但它却实实在在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现顺序控制的自动数字计算机,IBM公司方面把它命名为ASCC,即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是计算技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4个专家过去用3周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在Mark I上只要19个小时就完成了。而且它非常可靠,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时,这是初期的电子计算机无法比拟的。Mark I主要供海军舰船局(Bureau of Ships)用于计算弹道和编制射击表,也曾在曼哈顿计划中计算有关原子弹的问题。此外,它也为哈佛大学内外的科学家服务。例如,哈佛大学经济系的著名教授列昂杰夫(Wassily Leontief)在研究输入—输出分析中就曾用Mark I解各种线性方程问题。1949年,哈佛大学的计算实验室(这是1946年艾肯正式从海军退役重回哈佛大学后创建的,艾肯任主任直至他退休)年报,即著名的Annals of the Computation Laboratory of Harvard University,公布了19个数学表,都是Mark I的成果。尤其是在贝塞尔函数(Bessel Function)的计算上,Mark I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哈佛大学的数学家给Mark I起了一个亲切的称呼,叫做“贝茜”(Bessie)。1944年10月14日American Weekly周刊在报导Mark I时,把Mark I称做“超级大脑”(super brain),说它能解物理、数学、原子结构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并且夸张地说,也许它还能解决人类起源这一难题。Mark I工作到1958年才退役,现在还在美国被仔细地保存着。Mark I继Mark I之后,艾肯又先后研制成MarkⅡ(1946年)、MarkⅢ(1950年)和MarkⅣ(1952年),但IBM公司没有继续支持这些项目的开发。事情缘于在庆祝Mark I落成的典礼上,沃森受到冷遇,而且艾肯在致词中几乎把Mark I工成功的一切功劳归于自己,这使沃森万分恼怒,从而中止了对艾肯和哈佛大学的一切支持。MarkⅡ是为海军在弗吉尼亚州的Dahlgren试验场生产的,其可靠性在试验场经历了严格考验。据记载,1947年6月26日,舰艇主炮组的几门19型火炮齐发了19发,在震天动地的炮火声中,附近的MarkⅡ 没有一个继电器误动作,报告结论是炮轰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没有造成任何干扰,因此不需要任何特殊的保护措施。从MarkⅢ开始,艾肯开始采用电子元器件,其寄存器是由电子管电路组成的,数据和指令则放在磁鼓上,磁鼓容量为4350个16 bit的字以及约4000条指令。用户仍然是Dahlgren试验场。艾肯的最后一台计算机Mark Ⅳ则是为空军研制的。它加入了磁心移位寄存器和半导体二极管电路。有关Mark I到Mark Ⅳ的基本数据如表所示。(表格加不上)Howard Hathaway Aiken在开发Mark计算机的同时,艾肯还致力于开展计算机的教育和培训。1947—1948学年,艾肯率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大型数字计算机的组织”这一课程,其后不久又开设面向计算机的“数值分析”。在艾肯的努力下,哈佛大学成为在世界上最早引入计算机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授予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之一,艾肯本人共带出了15名博士生和更多的硕土生,这些人大多成为计算机领域早期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图灵奖和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IBM/360之父”布鲁克斯(Frederick Phillips Brooks,Jr.)和“APL之父”艾弗逊(Kenneth Eugene Iverson),以及在1994年同样获得计算机先驱奖的荷兰学者勃浴天(Gerrit A.Blaauw)。艾肯还主办了无数有关计算机的培训班、讨论班、学术研讨会,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计算机学者都从中受益匪浅,对推动与促进计算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评论认为,艾肯在这些方面所作出贡献的意义甚至比他开发Mark计算机的意义还要大。艾肯的著作不多,1951年他和他的同事编写出版了《电子计算和控制电路的综合》(Synthesis of Electronic Computing and Control Circuits)一书,是这方面的第一本专著。但由艾肯主编、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0卷《计算实验室年报》(Annals of Computation Laboratory)则是艾肯留下的极为珍贵的财富,其中包括详细介绍和描述Mark I—MarkⅣ的3卷年报,有关大型数字计算机和开关理论的4卷会议录,以及23卷的各种数学表。此外,艾肯还向海军舰船局、原子能委员会、空军、贝尔电话实验室、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煤气协会和爱迪生电气学会等递交过大量有关的技术报告,总数达到140卷,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和深刻令人叹为观止。艾肯获得的荣誉与奖励很多。IEEE除了授予他计算机先驱奖外,还曾授予他John Prize奖和爱迪生奖。富兰克林学会授予他John Prize奖。海军授予他“杰出公众服务奖”(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ice Award),空军则授予他“特等公民服务勋章”(Decoration for Exceptional Civilian Service)。他的母校威斯康辛大学授予他“杰出专业服务奖”(Testimonial of Eminent Professional Services)。法国和比利时政府也都授予艾肯以该国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或奖励(法国是Chevalier de Legion d’Honneur,比利时是Officer’s Cross of the Order of the Crown)。艾肯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也是美国研究院NSC在1946年建立的高速计算机委员会的首批成员之一。此外,他还是西班牙和瑞典的国家级学术机构的名誉顾问或外籍院士。艾肯于1961年从哈佛大学退休,移居佛罗里达州的Fort Lauderdale,受聘担任迈阿密大学信息技术教授,帮助该校制定了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大纲并设计了它的计算中心,同时还创建了他自己的公司,叫做 "Aiken Industries”,主要从事技术咨询。1973年3月14日,也就是刚度过他的73岁诞辰一个星期,艾肯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大器晚成的霍华德·艾肯教授 编辑本段回目录我们回到1939年至1944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9月希特勒侵占了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这时在哈佛大学出现了机电式计算机,即Howard Aiken 的Harvard Mark系列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与后来的ENIAC相比,从体系结构的观点看,还不算现代意义的大型计算机,但它们揭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1900年3月9日霍华德·艾肯(Howard Hathaway Aiken)诞生在美国新泽西州Newark市的Hoboken镇。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威斯康星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艾肯1923年至1928年在麦迪森煤气公司(Madison Gas)工作。1928年至1931年在西屋电气制造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al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担任总工程师。1931年至1932年在线材公司(Line Material Company)任职。然后,它在哈佛大学物理系于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可以说是大器晚成。 Howard Hathaway Aiken工作中??留校工作后,1939年至1941年担任讲师,1941年至1946年为副教授,1946年晋升为教授。1947年至1961年他一直担任哈佛计算实验室的主任。1961年艾肯离开哈佛大学,去迈阿密大学担任信息技术教授,在那里工作到1973年。1973年3月14日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逝世。 ??深受巴贝奇影响 ??当他在哈佛物理系作研究生时,就开始计划建一个大型计算机器。1936年艾肯就向物理系提过他的建议,系里并没有理会对计算机器的需要。系主任桑德斯(Frederick Saunders)教授告诉艾肯,实验室一位技术员Carmelo Lanza说过有一个类似的计算装置,就存放在科学中心的阁楼上。这引起艾肯的极大兴趣。Lanza带他去看了机器,原来这是100多年前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未完成的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的一些黄铜齿轮部件。艾肯立刻意识到他与巴贝奇脑海里有相同的构想。巴贝奇由于没有钱、没有材料而使梦想未能实现,而艾肯相信他会幸运得多,他将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后来,巴贝奇的孙子把这些黄铜部件和一堆祖父的书籍送给了艾肯,这些宝贝在艾肯的办公室里占据了相当一块地方。对来访者,艾肯总是指着巴贝奇的书说:“这就是我的全部计算机教育,我正是从这些书里获益良多。” ??关于计算机的建议 Harvard Mark I ??艾肯当时研究的是真空管中空间电荷的传导理论(theory of space-charge conduction in vacuum tubes),他的研究工作需要对微分方程求解,这些方程没有精确解,只能用数值方法求近似解。他需要的计算工作量是当时台式计算器根本无法满足的,大量数据用手工输入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他的选择失败后,他决定使用穿孔卡装置来输入数据。1937年他又写了一个关于庞大的计算机器的建议。他写到:“为了节省在算术计算上的时间和精力,避免人们发生错误的倾向,这种期望就同算法科学本身那样是完全可能的”,当时计算机还被认为是“懒汉的思想”而遭到嘲笑。 ??他在建议报告中描述了对这个机器的看法,特别是用于科学研究的专门设计,使之与普通穿孔卡机器有明显的不同。他列举了四条要点: ??第一,一般机器只能处理正数,而科学机器必须能同样处理负数;第二、科学机器必须能处理诸如对数、正弦、余弦、以及大量别的函数;第三、计算机应该对科学家非常有用,它一旦投入运行,就能频繁地处理大量的数值数据,直到计算完成而无须人为的干涉;第四、这种机器能计算行而不是列,这能更好地保持数学事件的顺序。 ??IBM慷慨赞助 ??物理系的领导终于同意给艾肯所需要的房间,但他必须首先建造这个机器。艾肯把他的第一份建议报告送给门罗计算机器公司(the Monroe Calculating Machine Co.),结果很快被退了回来,不过门罗公司也告诉他可以试试IBM公司。 Mark 3 上时代封面??这又促使霍华德·艾肯与IBM公司接触。结果IBM的总裁沃森(Thomas J. Watson,Sr.,1874-1956)颇有远见卓识,对此一拍即合,立即斥资20万美元赞助,支持建造艾肯梦想的机器,在当时这真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由于老沃森的深谋远虑,使IBM 公司在同类电气电子公司中率先进入计算机领域,这个战略性的决策为IBM公司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于是签约允许艾肯与IBM三位工程师合作,在位于Endicott的IBM实验室建造计算机。该机器从1937年开始建造,直到1943年底结束。工程师坎贝尔(Robert V. D. Campbell)监督了最后的机器组装工作。完成的机器有8 英尺高、51英尺长、2英尺宽。该机器重35吨,由76万个零件组成,包括2200个计数齿轮、3300个继电器和530英里长的导线。当时它称为IBM ASCC 计算机(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能完成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以及引用先前的结果。 ??Mark计算机在哈佛落户 ??如上所述,艾肯的思想深受巴贝奇著作的影响,他把建造ASCC的项目看作是完成巴贝奇曾经设计但并未成功的事业。的确,ASCC与巴贝奇的分析机有许多共同之处。虽然它曾经被尊称为第一台数字计算机,但它的体系结构却与现代计算机有明显的区别。ASCC是用电力驱动的,但它的主要部件仍然是机电式的,即开关元件是通过电磁力而动作的继电器。它是由许多计算器组成的,每个计算器都在自己的控制单元引导下处理着同样的问题。即它有72个存储寄存器和处理单元来完成乘法与除法运算。机器内部既不能存储指令,又不能存储数据。ASCC由穿孔纸带上的指令序列来控制。穿孔卡则用来输入数据,而机器的输出则用穿孔卡、或者用电传打字机。该机器的字长是23位,它加、减这样的两个数用3/10秒,相乘用4秒,相除用10秒。 ??ASCC计算机于1943年制造完成后,由IBM公司赠送给哈佛大学,并改名为Harvard Mark I计算机,随后就把它搬到哈佛大学。1944年8月14日哈佛大学正式启用这台计算机,它一直运行了14年之久。该机器最早计算的是物理学和天文学问题,例如电磁场分布,长焦距镜头的积分计算。后来的计算则与雷达以及新墨西哥州Los Alamos实验室关于原子弹爆炸的方程式有关。总之,这台机器为军方的计算项目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为美国海军的射击与弹道进行了大量的计算。 当年机器??编程与应用 ??格瑞斯·霍普(Grace Hopper,1906-1992)从1944年开始与艾肯在Mark计算机上一道工作,她侧重在软件开发方面。 ??要使机器工作,工作人员必须编写程序把问题转换成计算机能读的代码。然后这些代码再转换成穿孔纸带上的孔,用来表示简单的指令。纸带插入读孔机后,一系列的检测器能觉察到孔的存在,于是就能关闭相应的继电器。这些继电器开关把信息传给机器的其他部件,其中的寄存器就存储着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有关的演算,最后的结果则由自动打字机打印出来。 ??最常使用的指令集合可以存储起来以备今后使用,反复调用它们就可以节省时间。格瑞斯•霍普后来发明了编程语言COBOL,率先使用了这些子程序,现在的程序员把它们称为库函数。她还在这个实验室里发现了在继电器里压碎的飞蛾,并把它称为计算机的“bug”,后来人们就把软件中的错误也称为“bug”,把排除软件中的错误称为“debug”。 ??艾肯教授的研究生、1954年毕业的Anthony Oettinger博士曾描述过机器的工作情况。他说:“当机器运行时,整个物理大楼的地下室会发出轰鸣的噪声。有人说它像咔嚓作响、韵律单调的乐队,有人说它像满屋子的女人在编织机上织毛衣”。这个庞然大物每天工作24小时,无论何时它一停机,就会响起铃声,警告值班人员按下按钮或者转动旋钮使计算机进行下一步的操作。通常艾肯会从附近的办公室跑出来,看看该如何处理出现的问题。 ??继续建造计算机 ??艾肯机器的速度比今天最慢的计算器还要慢,但在1944年它却是难以置信的快。当时纽约时报的文章说:“根据数学家的口述,过去用普通办公室的大量计算器、众多人员和漫长时间所无法解决的方程式,现在用几个钟头就能解决。” ??1945年艾肯开始为海军的军火署建造Mark II,用于达尔格林试验场(the Dahlgreen Proving Ground)的计算工作。1947年完成了Harvard Mark II,它是完全电子式的计算机。 ??1950年他完成了Mark III计算机,并称为艾肯达尔格林电子计算机(the Aiken Dahlgreen Electronic Computer,简称ADEC)。1952年艾肯又为美国空军完成了Mark IV计算机。 Mark I??他不仅为建造计算机而工作,还把磁芯、磁鼓运用到计算机上。在哈佛计算实验室他还发表了关于数学语言学、语言自动翻译、电子学和开关理论的著作,还作过该实验室编年史的编撰工作。此外,艾肯在哈佛大学还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位项目,即今天我们称谓的计算机科学学位。他还帮助迈阿密大学创建了类似的项目。在纽约他甚至还建立过一个Howard Aiken Industries Inc.的咨询公司。 ??遗憾与荣誉 ??艾肯非常热衷于计算机,但是他像当时的许多人那样没有预期到计算机将会引发的惊人变化。例如他在1947年曾经预言,只要有六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就可以满足全美国对计算的需要。今天你可能认为这太幼稚可笑了,但是这却准确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计算机的一般理解。在那时,计算机典型地用于政府、大公司、研究机构、教育单位的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人们普遍相信计算机只能由专家来编程和使用。 ??1964年艾肯接受了Harry M.Goode Memorial Award,这是由美国计算机学会提供的一枚奖章和2,000美元的奖金。以表彰他为开发领先的第一台大型通用自动数字计算机做出的独创性的贡献。这只是艾肯的许多荣誉之一,他的先驱性的工作得到许多国家的赞赏,除美国外,还有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授予他的各种荣誉。格瑞斯•霍普也获得过许多荣誉称号,国防部还授予她海军少将军衔。 ??60年过去了。现在Mark I的部分设备摆放在哈佛大学科学中心的大厅里,另一部分存放在美国历史的史密森尼博物馆(Smithsonian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最后还有一部分则放在IBM公司的历史展览中。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为迎接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做出重大贡献的计算机先驱艾肯教授。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你说的不是篮球吧。。。。 霍华德理论即“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主持人,专著超过20本,发表论文数百篇。超过20所大学颁给他荣誉学位。《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不仅加德纳本人的有关著作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其他专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和论文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有关心理和教育的研究成果中也占到了非常可观的比重。 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Galton)开创了对智力进行测量的先河。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和西蒙(Simon)为了鉴别智力有缺陷的儿童以让他们接受特殊的教育,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测验量表。从此,智力测试便风靡美国乃至全世界。然而,也正是从智力测试产生之日起,关于智力测试局限性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人们对它的批判主要是针对智力测试的潜在理念即智力是一元的、是一种单一的整合的能力而提出的。 对智力单因素论的批判历来就有,加德纳虽不是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第一人,但他的批判以及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使传统智力测试的若干局限性愈加突显。 加德纳(1943-)出生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斯克兰顿(Scranton)市,自幼热爱音乐特别是钢琴艺术,高中后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
这个休赛期对霍华德来说很麻烦,他在宣布下赛季状态会更好的时候被奇才交易到灰熊。灰熊队预计会解雇他。即使他成为自由球员,由于他在球场外不断的伤病和困扰,即使这位前超级中锋的工资与很多NBA球员相比并不高,他能否找到下一个家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霍华德在顶级有多强?我一个人就能改变詹姆斯,至今没有人打破三项纪录巅峰时期的霍华德是一个可以为自己改变詹姆斯的人,但现在他已经流离失所,下一个家庭还没有确定。这几年一直很艰难。那个曾经“单独交易詹姆斯”的男人,已经失去了以前的霸气,但是你知道巅峰时期的霍华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霍华德的巅峰时期是07-10年。霍华德在2008-09赛季达到了个人数据和成绩的巅峰,带领球队单核心进入总决赛。11年的诺维茨基和2007年的詹姆斯也是单芯带队杀入总决赛,这两个人已经达到了封神的地位。
2007-10赛季霍华德内线很糟糕,他创造的几个记录都很难打破“魔兽”霍华德的名号。大家肯定都很熟悉。自2004年进入联盟以来,他一直表现在统治地位。霍华德被誉为可以和詹姆斯交易的球员,一度被誉为联盟第一中锋。09年是霍华德的巅峰阶段,但这恰恰印证了这句话不仅对于好,对他也好。科比同时处于巅峰,直指麦芒,霍华德以失败告终。霍华德在这之后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他已经在联盟了,但是打不了主力位置。霍华德职业生涯的这三项记录并不难打破,但几乎不可能打破
霍华德虽然处于职业生涯的低谷,但他曾经的辉煌依然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回顾霍华德巅峰时期,他创下的三项纪录很难打破。霍华德职业生涯的这三项记录,可能并不难破,但几乎不可能破!第一记录:NBA全明星获得最高票数2009年霍华德在联盟的名声无与伦比,很多球迷对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喜爱。不过话说回来,科比当年也在星光熠熠,2009年总决赛输给了魔兽世界,但是魔兽世界带领的魔术队拿到了球队历史上最好的成绩。总决赛的失利并没有影响球迷对霍华德的喜爱。霍华德在年的全明星投票中以315万票击败了詹姆斯和科比,315万的全明星投票记录肯定是后人难以打破的。
第二记录:防守盖帽王和篮板王衡量一个中锋是否合格,盖帽和篮板是最直观的表现。霍华德在2009 -10赛季获得篮板王和盖帽王的荣誉,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捍卫这两项荣誉的球员。你要知道,一旦获得这样的荣誉,你已经是联盟顶尖选手了,更何况是两次。如果一个新玩家想打破这个记录,恐怕后人很难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