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建设工程论文投稿

建设工程论文投稿

发布时间:

工程建设投稿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彰显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提高英德文化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经研究决定,由市委宣传部、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市北江英德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开展英德市北江三桥命名征集活动,欢迎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投稿。

一、思想内容

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结合英德城市功能定位,充分挖掘和体现英德历史文化底蕴、人文内涵及时代特征,既尊重历史现状、体现规划、通俗明了、好找好记,又简洁、易懂、新颖、有创意,具有一定的前 瞻 性、时代性。

二、命名要求

1.在现有英德人民大桥、 浈 阳大桥的基础上,体现各类命名的.整体性、斜拉桥主桥风格和英德山区特色,体现城市地理、历史现状和当代科学文化特征,体现英德人文精神、城市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桥梁命名的教育性。

2.应用汉语命名,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每个命名由2至6个汉字组成,如“英州大桥”;应征者应对每个命名的基本理由作300字内的简要说明。

3.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符合社会公德,不得带有封建或不健康色彩,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和名誉权。

4.桥梁命名要区位感强,对所在方位有标示作用,具有一定文化内涵,且风格与周边的建筑物、景色、园林整体协调一致。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

四、奖项设置

本次命名征集活动设最佳创意奖1名,奖金5000元;入围创意奖4名,奖金各1000元。由市委宣传部召集有关专家学者组成,对应征作品进行严格评选,对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作品权属归主办方。

五、投稿方式

应征者可采取书面或网上提交。提交时,须注明作者姓名、所在单位、日期及联系方式(手机、固定电话)。书面提交者应将命名作品用信封密封后,送(邮)至英德市政府行政中心主楼838室(邮政编码:513000);网上提交者可将命名作品发送至征集邮箱:*******,联系电话:********。

工程建设标准化是正规期刊。

刊物以其内容充实、指导性强、独具特色,而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喜爱。从2010年开始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全国唯一的工程建设标准化权威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主管部门唯一授权刊登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建工、城建行业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刊物。

重点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工程建设标准化成果;全面反映全新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和地方标准发布和废止的信息。

工程建设标准化投稿要求如下:

1论文要求word电子文档,文稿格式要符合标准论文格式,文章内容要求原创、严禁抄袭。

2、请在论文后面注明作者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从事的工作)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方便网站工作人员及时与您沟通联系或快递期刊。通信地址格式如下:××省××市××县××路××号+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3、编辑部会及时处理所稿件,一般审稿时间为3-4个工作日,核心期刊稿件为一周左右。

4、编辑部根据期刊不同的版面要求,有权对稿件进行适当修改。

5、稿件审核通过后传发采用通知,核实后付款。

联系相关的编辑啊,土木工程这种有在线的投稿系统

工程与建设投稿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主管单位:国家统计局主办单位:中国统计出版社国际刊号:ISSN1009-2374国内刊号:CN11-4406/N;邮发代号:80-930主要栏目:科技政策与资讯 科技与创新 经济与管理 科学与文化 工程与建设《科技创业月刊》 主管单位: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厅国际刊号:ISSN 1672-2272国内刊号:CN42-1665/T邮发代号:38-142 投稿邮箱:

1)本刊主要报道内容:隧道与地下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相关专业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方法、新经验和工程实录;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动态等。刊登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试验、研究和综合评述,涉及铁路、公路等领域中隧道与地下工程及相关的结构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爆破、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等专业。2)来稿内容为作者本人未曾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表述力求充实精炼;摘要宜在100~300字范围内;引用数字、资料须给出参考文献;保守国家机密;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符号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法规;文章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以及图题和表题要译成英文;插图用CAD软件绘制,插图坐标线或框线要细于图中的曲线,坐标变量和图、表中数字要标明单位,图的轮廓线应粗于标注线。文章若为基金项目,请注明科研项目来源。3)参考文献不得篇数太少或文献较旧,篇数应不少于10篇,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文中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应标明参考文献顺序号。3位及3位以内的作者姓名要写全,3位以上的作者名用“等”代替。格式简述如下(具体请参阅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①专著: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②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③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作者.题名[C]//论文集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④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⑤技术标准: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⑥专利文献: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⑦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4)来稿A4纸格式发电子文档,插图需发CAD原格式。本刊来稿无论采用与否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备份,3个月以内未见通知的,可转投它刊。5)文稿要素:文稿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正文、致谢(必要时)、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毕业时间、毕业学校、所学专业、最高学历、职称、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或研究方向)。6)正文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引言编号为“0”,其余为“1”“1.1”“1.1.1”“1.1.1.1”。列项说明第1层次用“1)”,第2层次用“①”、第3层次用“a)”的形式。7)文章中的科技术语和名词,应采用通用、规范词语。公式须准确,并标明各符号的意义及量的单位,变量字母为斜体,必要时应注明出处。8)未涉密证明:凡来稿均应提供未涉及他人及单位秘密的证明,单位人员由单位主管部门盖章,自然人由本人签字。

工程建设标准化是正规期刊。

刊物以其内容充实、指导性强、独具特色,而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喜爱。从2010年开始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全国唯一的工程建设标准化权威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主管部门唯一授权刊登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建工、城建行业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刊物。

重点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工程建设标准化成果;全面反映全新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和地方标准发布和废止的信息。

工程建设标准化投稿要求如下:

1论文要求word电子文档,文稿格式要符合标准论文格式,文章内容要求原创、严禁抄袭。

2、请在论文后面注明作者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从事的工作)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方便网站工作人员及时与您沟通联系或快递期刊。通信地址格式如下:××省××市××县××路××号+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3、编辑部会及时处理所稿件,一般审稿时间为3-4个工作日,核心期刊稿件为一周左右。

4、编辑部根据期刊不同的版面要求,有权对稿件进行适当修改。

5、稿件审核通过后传发采用通知,核实后付款。

工程建设与设计投稿

what are you 弄啥类

价值工程门窗国家级商品混凝土省级中华建设国家级建筑与文化国家级建筑设计管理国家级价值工程科技类核心建筑学研究前沿国家级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国家级世界家苑省级当代旅游省级交通节能与环保国家级交通科学与工程科技核心具体我要那些 我是编辑 可以联系我

是 了 怎么找回损失啊

建设工程论文投稿

建筑工程师论文发表要注意一般要求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请咨询单位,注意不要发到增刊和副刊电子期刊上,不认可。

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到到建筑的形式、建筑的质量及建筑的造价,所以建筑材料的成本、质量和管理等因素也是建筑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资讯科技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资讯科技的不断发展,资讯科技具备的智慧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等特点,建筑材料的检测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资讯科技,从而推动了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本文结合了相关知识,通过解读资讯科技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对资讯科技的应用给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带来的便利,特别是实时监督监控系统的应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料报告的真实性与公正性,本文对资讯科技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资讯科技;建筑材料;检测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程序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现代建筑的规模不断在扩大,这使得建筑材料的需求应用量也在不断增长,从而相关单位部门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作为建筑行业最为基础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相关人员必须要足够的重视这个内容。我国以往的建筑材料检测,大部分是由人工的对装置进行操作、人工的对实验资料进行记录的,但是这些检测的方式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下,检测效率不高、检测的周期长、模拟不够准确而且受到人为误差的影响非常大。随着计算机资讯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普及,针对这些检测状况,资讯科技逐渐开始融入建筑材料的检测活动中。把资讯科技应用于建筑材料中,在使检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避免了人为的干扰,从而使得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2建筑材料检测中应用资讯科技的意义

由于资讯科技具有的数字化、网路化、智慧化、多媒体化等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资讯科技开始和建筑材料的检测相结合,并且开始逐步应用到了建筑材料的检测行业中。资讯科技为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带来了非常重要的革新。对计算机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特点的利用,首先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制度,使检测人员的日常检测工作能得到保证,也使得计算机能够及时并且有效地实现日常的资料采集和处理工作。作为一个持续的实时监控的过程,资讯科技检测技术能够对所有建筑材料的检测进行系统而又全面的检测,保证建筑材料检测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建立一个网路化的管理。总之,资讯科技在资料采集、资料处理、资料分析和报告生成等方面都起著控制管理的作用,以保证整个材料检测过程的合理全面。

3资讯科技在建筑材料的检测各环节的应用

就资讯科技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来说,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50年代,在当时,建筑行业已经有了初步的自动化研究开发,主要是进行建筑材料的引数检测和单回路调节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建筑材料行业已经对资讯科技的数字化应用进行了模拟研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资讯科技和建筑材料检测行业的结合变得日益紧密。

3.1利用资讯科技进行收样

把资讯科技应用到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时,一方面资讯科技能够起到良好的管理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具备比较强大的自动处理能力。资讯科技能够通过对所有需要被检测样品材料的样品进行编号,并且生成记录,保证每个委托标号、样品编号的唯一性,避免因人工取样使得号码重复而造成的检测检测混乱的情况,从而提高使整个检测工作的系统性,使检测样品受理业务变得更加方便、高效。

3.2利用资讯科技进行资料采集

在利用资讯科技对建筑材料进行资料采集的时候,可以使用相关的监控系统或者自动化的数字采集仪器这一类精度较高,采集的资料比较密集有效,并且真实效能得到保证的装置。在过去的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需要被检测的资料的采集主要是依赖于人工的感官和过往的经验的判断,使得资料的可靠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而在资料采集工作中,资讯科技的利用,能够使资料采集的精确化和自动化被实现。通过对资讯科技终端资料采集以及相关监控装置的利用,相关人员能够针对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装置,设定相应不同的测量与控制装置,因而帮助形成一个有效而高质量的检测数字化,并且具有精度高、实时化和时效性的网路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被采集资料的真实可靠,做到公平公正,并且避免了人为干扰的影响。

3.3利用资讯科技进行资料处理

在对建筑材料检测资料进行了采集以后,还需要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资料处理,根据计算机系统自身所存在的特点,能够清楚的确定资料的规律性,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资料的处理时间,并且还可以避免出现随意改动的现象。在建筑工程的材料检测中,检测报告是具有分类复杂、资料繁多等特点的,如果是单纯地依靠于人工操作,人工地对所有的检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计算,相关部门再根据统计的结果进行决策,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但是可以通过利用对资讯科技的利用,科学的分析、计算和处理材料检测的相关资料,能够使得材料检测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能快速地评定出检测结果。而且资讯科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等特点,能够使资料处理的结果更为准确、稳定。

3.4利用资讯科技实现监督过程

资讯科技应用于建筑材料检测中,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资讯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本身具有的实时拍摄并且进行存档的功能,可以实现工作人员对整个材料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在整个材料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对资讯科技保留下来的监控资料进行审查,直接和上级主管部门日常监督联网,可实时检视有关材料的检测结果,能够及时发现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的弊端,这将会带来不错的检测监督效果,保证了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3.5利用资讯科技实现资料应用

通过对计算机的资讯传输系统的利用,可以实现对各类检测资料资讯的实时接收或者传送,可以帮助建筑材料检测的相关人员随时查询和了解相关检测资料,这种做法不但能够使得大量的检测资讯资料传输的时间得到节省,还能够使得各类资讯的处理效率得到提升,从而使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6利用资讯科技进行资料交换

随着计算机资讯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远端成为现实。实验室与实验室、单位与单位之间都可以通过资讯科技的计算机网路来实现资料之间的交换,在技术人员无法亲自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资料交换系统或者是接受传送系统,让相关技术人员来远端实现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这样的做法不仅节省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也能够节约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远端管理的做法也方便了上级管理和监督部门通过网路进行随时的远端访问和管理,使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3.7利用资讯科技出具报告

在资讯科技应用到材料检测中来之前,以往出具相关的检测报告基本上都是靠手写,特别出现人为失误的现象。资讯科技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不仅大大地节约了相关人员的工作时间,还使得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得到了提高。利用资讯科技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这中间的报告填写环节可以通过采用相关的监测管理系统,并且配合电脑印表机的功能来实现,这也在最大限度上地节省了时间,并且使得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从而使得出具报告这一环节实现了格式上的统一。

4建筑材料检测系统的组成

建筑材料检测机构中相关的资讯科技应用的系统主要包括有:网路系统、软体系统、资料库系统、建筑材料检测资料处理系统以及自动检测系统。

5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建筑工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必须要重视,它检测的质量好坏是和整体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它也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连。计算机的资讯科技能够实现资料采集、处理、生成检测报告等功能,并且能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和网上的传输,方便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测和稽核,对整个工程专案的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材料检测和资讯科技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效率得到了提高,从而使得整个检测工作的准确合理得到保障。在利用资讯科技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与管理的时候,要在全面掌握资讯科技的基础上,结合好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从根本上使建筑材料检测机构的科学性、公正性实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韩亮.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401:224~226.

[2]史颜波.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405:188~189.

[3]邓荣荣.建筑材料检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科学之友,201205:128~129.

[4]李盛斌,闫竹玲.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304:283~284.

>>>下页带来更多的

首先期刊的级别问题,论文是要投递在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期刊上?还是要投核心期刊?这个问题是挺重要的,并不是说哪个含金量高就投哪个,要看回相关文件要求以及公司单位是怎么说的。

至于篇数和字符数嘛,篇数要看你评的是中级还是高级职称,不同等级职称要求的发表篇数略有不同。而字数上一般是要求3000字左右即可,刚好一个版面。

另外在发表的时候有两个小细节要留心一下:

一个是要发表在正规期刊上,一般正规期刊都有国内外期刊号,并能在新闻出版总署上查得到。

二是要在正刊上发表,像副刊、增刊什么的,虽然价钱便宜,但发表出来通常也不会受到认可,对评职称没有用。

顺便再提醒一下,建筑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投稿到期刊杂志社,在个人对杂志社不了解的情况下,发表过程中可能会有些波折,但也无妨,也就是时间会久一些。

另一种方法是找有资质的职称评审机构帮你选取期刊发表,由于机构和杂志社打交道比较多,对于发表流程也是很熟悉,可以节省下来不少时间。

既然说到了时间,发表职称论文一定要首先明确职称评定时间,因为这样后面的工作才能有序开展。

因为论文需要在职称评审前发表完,并且要拿到录用通知书和样刊。整一套下来平均时间少说要3个月左右,长的则半年甚至一年,

而职称评定时,有的要求必须通过数据库检索到,论文发表出刊后,数据库一般2个月后才能收录进去,因此还要考虑2个月的收录时间。因此发论文一定要趁早!

以上就是建筑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的相关细节。

一、中英文对照要求每篇论文题名、摘要、(中文100字~300字)、关键词(3个~8个)、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必须有中英文对照。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参考文献是著录最必要,最新的且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报刊文章或电子文献等,要求项目齐全,文中应标出文献序号),常用文献请按以下格式著录编排: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项)。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除未设卷号的可不标注以外,其他不可缺少任何一项)。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5.电子文献:主要责任人、题名、其它题名信息、出版地、出版年,获取和访问路径。三、文中的物理量(含下标)符号和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和法定计量单位。已停止使用的非法定单位或已被替代的标准不得使用,必须用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和标准。四、第一作者简介内容要求【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何省何县人),职称,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电子信箱)。并附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及网址。《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创刊于1953年10月,是工程设计行业创刊时间最早的科技期刊。期刊由国家机械工业局工程建设中心、中国机械勘察设计协会、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联合主办。期刊连续获得部级优秀期刊称号,同时作为中国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期刊在总被引用频次统计进入建筑类(建筑结构)期刊的前5名,影响因子排位一直居于同类期刊前10名。期刊发行至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美国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法国国防部等国外高端用户和国内上千家工程设计单位。《工程建设与设计》编辑部现编有《工程建设与设计》(月刊)、《北京勘察设计》(季刊)、《地源热泵导刊》(双月刊)三本期刊,下属北京麦迪赞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期刊除出版工作之外还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举办多种行业活动,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份重要的媒体。

石油工程建设投稿

1.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加强石油主干学科建设在石油高校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始终是各校重点建设和支持的项目,在各方面均给予了较大投入,形成了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成了一批总公司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室。特别是近年来,各石油高校为进一步发挥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的传统办学优势,突出石油特色,不断加强石油主干学科的建设和改革,主干学科的总体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有3所石油高校的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石油大学自1997年正式启动 “211工程”建设以来,重点建设了6个石油主干学科,经过“九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这些学科基本达到了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和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或领先水平,某些学科方向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室,建成了6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11个CNPC重点研究室,增强了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提高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在2001年全国第二次重点学科评选中,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艺等5个石油主干学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石油大学(华东)又启动了“211工程”二期建设规划,按照“理工结合,以工带理,依托优势,滚动发展,突出重点,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学科建设和改革的新目标,即重点建设地质与资源、地球探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油气井工程与工程力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与管理、油气储运与市政工程、化工与环境、机械工程与材料等7个学科群。2.不断改革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实施人才培养的蓝图,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落实教学改革的成果,石油大学(华东)先后于1997和2002年对本科培养计划作了两次大规模修订。1997年,针对当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适应面窄、学生负担重、实践环节薄弱、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对培养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制定了1999版本科培养计划。该计划由教学培养计划、辅助培养计划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三部分组成。由于它既重视实施全方位素质教育,强调课内课外统筹,同时又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所以执行四年来收到了良好效果,有力地调动了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积极性。2002年,该校又着眼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围绕“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多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启动了2003版本科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新版计划现已在2003级新生中开始执行。与1999版相比,2003版培养计划进一步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特点,更强调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更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并在很多方面作了大胆改革和探索:(1)进一步强调从整体上构建培养体系,突出学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统筹规划教学培养计划、辅助培养计划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使三者相辅相成,紧密配合。(2)进一步重视和突出基础课程教学,重组基础课程体系,构筑基础课程平台,实现工学类、经管类、文法类等基础课程按学科大类打通;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调整和分层设计,实现课程设置模块化;对部分课程作了重新设计或整合,如将“两课”由原来的6门调整为4门。(3)妥善处理加强基础与突出特色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专业特色的建设和探索。一是设置核心专业课程,进一步整合专业教学内容;二是要求尽可能设置专业方向模块或系列课程,保证专业的适当深度和学科的特色方向。(4)强调多学科的渗透,特别是文理间的渗透。一方面,对理工科学生重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对文科类学生强调加强理学修养,如在英语等文科类专业尝试开设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理科类课程,同时对选修理工类及跨学科课程提出了最低学分要求。(5)对公共选修课作了重新规划,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丰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践性课程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实用能力培养课程。规定理工科学生必须至少选修6个人文学分。(6)进一步增强培养计划的灵活性,强调个性化培养,拓宽学生自主选课空间。选修课比例增加到20%~25%。(7)较好地体现了外语、计算机和工程训练三个“四年不断线”,增设了大量综合训练与综合设计课程,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8)辅助培养计划从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6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作了系统设计,要求学生除修满教学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外,必须至少取得15个辅助培养计划学分方能毕业。

能够提高海油产业的经济提升,而且能够促进海油产业的销售,能够促进海油的发展,也能够提高产量,能够让我国的经济能力得到提升。

[石油工程]统计法在济阳坳陷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石油工程]统计法在辽河坳陷油气资源评价与预测中的应用

我认为渤海地区的油田工程建设取得进展,将有利于我国海油产业积累丰富的钻探经验,同时也能够为石油勘探领域培养优秀的人才,除此之外,也能够有利于我国海洋石油储备的稳定。

当听到渤海地区的油田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消息后,很多网友都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纷纷向相关工作人员表达了祝贺之意,而渤海地区的油田工程建设之所以如此振奋人心,就是因为这关乎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建设。

为了丰富我国的石油储量,石油工作人员也开始对海洋区域进行了石油勘探,而在渤海地区石油工程建设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这使得我国在海洋石油产业的勘探过程中,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我国海洋石油的未来发展,也必然会提供相当大的帮助。

虽然石油产业建设引进了很多高科技技术,但是石油产业必然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所以培养石油优秀人才就成为了我国石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而渤海地区油田的建设取得进展,将给我国海洋石油产业培养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才,那对于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以及升级将会带来巨大的提升。

渤海地区油田的建设之所以如此振奋人心,就是因为在渤海地区的油田建设完毕后,我国石油储备量的稳定将会提升到相对安全的等级。当我国的石油供应不再受制于人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会迎来相当大的提升,可以说看似是一块油田的事情,但其实背后折射的却是整个国家石油产业链的发展。

  • 索引序列
  • 工程建设投稿
  • 工程与建设投稿
  • 工程建设与设计投稿
  • 建设工程论文投稿
  • 石油工程建设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