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医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学生,都要清楚的是要发表不同的期刊对论文投稿的字数的要求是不同的。期刊不同,对论文的字数要求也有所区别,论文作者在写作前要先对所投期刊的字数要求有所了解。 关于论文发表的字数要求:论文发表字数起码是2000字起发(期刊的一个版面),所以字数最少要2000字以上(期刊一般来讲是2000-2500字符数),这里的2000字指的是计空格字符数,并且不含图片、表格、公式等字数统计里统计不出来的元素。举例子: 社科类核心期刊发表,稿件应遵守学术期刊规范要求,字数一般以6000-8000字为宜,论文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文字简练。核心期刊论文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5000--10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北大核心刊物:核心期刊一般对论文字数要求比较高,在5000-6000字左右,每篇的数最好控制在4500-6000字左右; CSSCI刊物:每篇的字数控制在7000字以上为宜; 普通期刊:字数要求都在2200-3000字这样(1页以上),一般是安排1-2个版面即可,小部分医学类期刊要求较高!
文章在投稿的时候首先就是必须要和杂志社征稿的内容相符合才可以,要符合主题的要求,比如说是庆祝建国多少周年的一些文章,那么你的论文内容就要向这方面靠拢。杂志社征稿,相对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尤其是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杂志社,在正稿的时候会有很多投稿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竞争自然也会增加,那么就要求你的文章内容质量一定要高。文章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吸引审核者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想办法让你的文章更加具有吸引力,可以在开头或者是引言的部分埋下伏笔。
看你发的是什么期刊,核心期刊是比较高,其他的期刊不是很难的
让我们从空中俯瞰,榆次宛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晋汾谷地,处北方交通运输重要枢纽,横连京陕,纵扼同蒲,公路、铁路、航空四通八达。榆次因其区位独特,向为三晋锁钥,又称并州治所、晋蕃首府。 晋中市榆次区位于中国煤炭资源大省山西中部,是省会太原的南大门,是晋中市政府所在地,是北方重要的农林果蔬产地,山西商贸物流中心,中国晋商文化之乡。榆次区总面积1328平方公里,6镇4乡,272个行政村,9个街道办事处、67个社区,64万城乡人民乐享和谐宜居之地。 榆次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榆次古称涂水、魏榆、中都,又有凤城之美誉。据清同治《榆次县志》载:“榆次之邑,战国时已有之。”关于榆次的来历,据说,早在西周时,神农氏后人部落首领榆罔的后裔建立榆州国,与之相次接属之地称榆次。三千年的建城史留下了各级各类珍贵文物四百多处。榆次,生态环境宜居,林木葱茏,空气质量优良,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榆次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事业兴盛,经济发展在转型跨越中谱写辉煌。 榆次历来是晋中平原上富庶之地,自古就流传着“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的谚语。尤其是孕育了秉承晋商精神、纵横捭阖于千万里之间的榆次商帮,并书写了光耀青史的传奇篇章。 过去的500年里,榆次商帮作为晋商的重要代表,在时间、实力、文化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著名的榆次常氏开拓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并以雄厚的实力执茶叶对外贸易之牛耳。沿路上常家当年的茶山、茶场、贸易货栈旧址犹在,如今还有常氏后人定居恰克图。在解放后的60多年里,榆次一直是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近年来,榆次区委、区政府提出统筹发展、建设都市核心区战略,并以跨越式发展,重振现代晋商雄风。 深厚绵延的历史渊源 众所周知,晋商创造的两项中国之最尤为山西人骄傲和津津乐道,一为票号,二为茶叶对外贸易。茶叶之路的来历,正是因这条路上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而得名。这是一条跨越亚欧大陆的国际贸易通道,由此开创的是中国历史上继汉唐“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奇迹——万里茶叶之路。这条茶路始于福建武夷山,经俄罗斯恰克图,再深入到之北的广阔区域。而在所有经恰克图把中国茶叶推向国际市场的商人中又以榆次茶帮为首。 首先,以恰克图为边贸口岸的茶叶之路上,山西茶商以榆次茶帮是瞻。茶叶之路的形成从恰克图开市之时,即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开始,真正走向繁荣在清乾隆年间及其后。《条约》签订之后,长期以张家口、库伦为据点从事商业贸易的晋商迅速北移入主恰克图,并垄断了恰克图市场,以常家为代表的榆次商人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在通过恰克图边贸进入国际市场的所有商品中,茶叶一项独占鳌头,一度曾占到全国对外贸易额的19%。正是以经营布匹百货(包括茶叶)起家的榆次常家,在乾隆年间把茶叶经营推向极致,使常家成为茶叶之路上的商家之最,也使以恰克图为中继的中国北口贸易通道正式形成中国历史上盛极两个多世纪的茶叶之路。 其次,榆次茶商的足迹纵跨茶叶之路的战略要点。这条一路北上,经东口(张家口),过内蒙库伦,一直到恰克图通往北亚和欧洲的茶叶之路,是唯一由政府认定的里程最长、历时最久的一条茶叶贸易之路。这条茶路起始自茶叶产区福建武夷山,全长达一万多里。榆次常家的茶园和茶厂就设在其起点武夷山下梅村(现遗址仍然保存),然后经鄱阳湖、长江水运到湖北汉口,再经汉江船运到襄樊,再一路陆路驼运北上经河南周口、山西泽潞、晋中、雁北,到河北张家口,再经外蒙库伦(今乌兰巴托)到恰克图,再从恰克图转口,输送到俄罗斯及波罗的海周边的广大区域。 第三、榆次茶商在茶叶之路上实力最强、历时最长。在晋商票号史上曾闻名天下的是平遥帮、太谷帮、祁县帮,但在晋商的茶贸史上脱颖而出的是榆次帮,而且名列各茶帮之首。 历史资料充分表明,榆次茶商是茶叶之路上实力最强、经营时间最长的晋商茶帮。汉口、张家口、恰克图三座城市是茶叶之路东线必经的三个商业中心(特别是汉口,无论茶叶之路西线还是东线都必须从汉口转运),当时三地的经营状况可直接反映出榆次帮的规模和实力。《汉口山陕会馆志》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设在汉口的茶庄,排名前20位中,现可以核实确认的榆次茶庄占到9个,排名前10位中榆次占到5个,排位第一的即榆次常家的“大德玉”,排位第二的为榆次郝家的“天顺长”,排第四、第五、第六位的分别是榆次常家的“大泉玉”、“独慎玉”和“大升玉”,可以确认的仅榆次15家茶庄经营额就占到山西、陕西两省驻汉口全部商家总营业额的12.37%。张家口是直接对北口贸易的关口和中转站,常家的总号就设在此地。 历史的数据足见榆次茶帮的实力和规模,也足见榆次茶帮在茶叶之路上的龙头地位。 权威专家的文化认可 2007年,经专家对历史和现状的多次充分调研考察,榆次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晋商文化之乡”、“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这是中国民协对榆次区长期以来坚持传承、发展晋商文化的认可和支持。之后,榆次区专门成立了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办公室,并将其列为事业单位,设置了编制,制作了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专业网站,创办了《晋商文化研究》期刊。同时成立了晋商文化研究基地常氏儒商专业委员会,特别聘请了常氏后裔和省内相关专家研究常氏文化,为挖掘晋商精神内涵,重塑晋商文化品牌,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晋商文化研究的不懈探索中,取得了《儒商常家》、《晋商巨擘》等众多成果,并全力推出晋商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已出版的有《万里茶路话常家》、《晋商堡寨》等。在此基础上,榆次区更将晋商文化研究定为全区重点工程来着力推进,开展了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晋商文化实地调研、考察和课题活动,不断将晋商文化研究推向深入,进一步发扬光大。 雄风重振的蓬勃活力 榆次,作为晋中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科技中心,地处太原—晋中同城化、太榆科技创新城建设的重要战略要地,得天时、享地利、悦人和,百业俱兴,更成为新晋商投资创业的“家园”、集聚财富的“摇篮”。 榆次区位独特,交通优势明显。榆次航空条件便捷,距离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只有10公里。榆次铁路交通地位重要,是石太、同蒲、太焦、太中银铁路及大西高铁的交汇枢纽。榆次公路交通发达,以榆次为中心呈辐射状连接省内外,108国道、太长、大运、榆祁高速过境,与冀京津等国道主干线连成一片。随着大西高铁晋中站和太原南站的建成,凤城榆次与龙城太原交相呼应,龙凤呈祥,在太榆同城化加速推进中抢占先机。 榆次新型产业发展壮大,引资创业力强。榆次工业结构多元,门类齐全,以先进装备制造为特色的新型工业迅速崛起,释放出资源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成效应。经纬纺机转型路上再振雄风,榆次液压产业集群跻身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榆次以重商亲商的诚信、合作多赢的襟怀吸引了娃哈哈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来榆投资。榆次工业园区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入园企业达到272家,实现产值159.8亿元,完成税收5亿元。富民产业龙头引领,现代农业风生水起,新农村建设典型引路渐入佳境。粮、菜、果、牧、苗产业蓬勃发展,“一村一品”造福农民。特色产业千帆并进的征程中,榆次新晋商乘势崛起,传承晋商精神再写神奇。 榆次文化旅游特色鲜明,文化吸引力强。榆次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中国晋商文化之乡”、“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殊荣实至名归。文化旅游品牌逐渐叫响,先后书写了常家庄园、榆次老城、后沟古村落、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四篇文章,古村老城游、乌金生态游、庄园休闲游已成为榆次文化旅游的闪亮名片。现代物流步入快车道,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渐具雏形。 榆次城市环境优良,综合后发力强。榆次作为晋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独享市、区两级资源。辖区内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配套设施齐全,山西高校新校区入驻汇集文脉,文化设施华北一流。作为首批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享有“山西煤海中的一片绿洲”之美誉。榆次更是省城太原的“后花园”、“卧居佳地”,在绿色转型发展中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如今,榆次区抢抓太榆科技创新城建设、省高校新校区入驻大好机遇,加速新型工业,发展都市农业,创新现代服务,统筹城乡一体,突出生态文明,协调统筹发展,在改革创新中赶超跨越,在转型发展中创造业绩。全区上下迸发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奋力建设都市核心区的征程上一路跨越。
本科学 数学,考 金融学 保险精算 统计学 的研究生,有数学上的优势,这些专业需要良好的数学功底,如果你英语和计算机学得也不错,那就更好了。以金融学为例 看如何选择专业方向:跨专业报考金融学有优势吗?虽然现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水涨船高。金融招聘会上,学历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较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名校毕业,甚至要海归。除了学历要求之外,银行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情况是银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本科专业各异,有计算机、通信、法律甚至机械和物理。现在备考和在读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专业的,导师们非常欢迎这些跨专业学生。有些金融分析机构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他们要的就是工科那种严谨理性的思维和分析。读了金融学,将来做什么?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怎样选择和自己发展相符的专业方向呢?1、职业导向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报考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何你准备从事基金类工作,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如果你想到保险公司工作当然要选择保险方向。2、学校导向首先,报考时尽量选择名校。现在金融行业都有“名校情结”,企业在选择学生时,比较看重学生就读的院校,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已经在企业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考虑你所报考的院校。最好是选择传统上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的学校,比如一些著名财经类专业院校,如上财、中财,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比如复旦、南开。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第三,学校的地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准备发展的地区或附近。因为学校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比如考上海的学校就把目标定在上海发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从业人员在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更是短缺。3、专业导向既然你准备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的发展目标呢?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目前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已经突破百万元,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金融类证书介绍一、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此为入门证书,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要证书。共考五科:基础,交易,发行与承销,技术分析和基金。 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考试简介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ert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alyst, 简称CIIA)考试是由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协会(ACIIA)为金融和投资领域从业人员量身订制的一项高级国际认证资格考试。通过CIIA考试的人员,如果拥有在财务分析,资产管理和/或投资等领域三年以上相关的工作经历,即可获得由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协会授予的CIIA称号。自CIIA考试于2001年正式推出以来,全球已经有5000多人参加了终级考试,迄今为止,2800多名专业人士已经获得CIIA称号。随着各个区域和国家/地区协会的推广,CIIA将会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参考,并扩大其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一个更加广泛的全球CIIA联盟也将逐渐形成。 三、CFA概况介绍 CFA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也称“特许金融分析师”),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下面从历史渊源(院校隶属)、学科实力、地理位置三方面点评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将众多的财经类院校根据院校隶属关系为主线分类点评院校实力,一共分成5类,这样的分类会方便于家长快速挑选孩子合适的院校。第一类: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财经类院校(突出特点:出高管)这类院校有: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学院 (2000年并入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湖南财经学院 (2000年并入湖南大学,成为湖南大学的金融学院)、陕西财经学院 (2000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院),还有一大批原来的金融专科学校,相当一部分已经并入其它院校。中国的金融业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是由银行业所替代,所以原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直辖的高校自然拥有了先天的优势,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无论是学生的就业还是金融学科的交流都与银行有着天然的割不断的联系,目前中国各大银行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这几所学校毕业的,在中国这种重人际关系的地方,作为其中一个学生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代表院校:1.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算得上是西部最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财经院校,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家和西部地区金融、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学校原属中国人民银行主管,划归教育部后,依然保持着和银行系统的特殊关系,其毕业生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各大银行系统,一些学生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花旗银行集团、美林证券、高盛等国外著名机构担任要职。所以,这也成为吸引那些立志进入银行系统工作的考生重点关注的原因。学校的金融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金融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评审中列全国之首,政治经济学是全国财经类院校该学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保险学院是国内第一个的保险专业学院,与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共建的金融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博士后流动站。2.中国金融学院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交通银行、光大金融公司等九家金融机构共同集资创办的一所以金融学科为主体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3.湖南财经学院是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创建于1960年。4.陕西财经学院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以金融类专业为主体,财经类、管理类、法学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第二类:原隶属于财政部的财经类院校(突出特点:出高官)这类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0年由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而成)、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政学院。按照原来的分工,财政部的院校主要是培养财政管理干部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这些院校的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在大力扶持下得到快速稳健的发展,不过在这些专业还是以财政学、会计学、经济学等实力最雄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财政学。代表院校:1.上海财经大学资源功底厚实的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财经学府。其历史要追溯到1917年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学校历经了上海商科大学、中央大学商学院、国立上海商学院等多个时期。上海财经大学比较有优势的专业突出在经济学上,尤其以会计、金融、财政等专业为全国同类专业之翘楚。上海财经大学现有博士后流动站三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47个,本科专业点31个。拥有会计学、经济思想史、财政学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统计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等七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中央财经大学创办于1949年,先后经历了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财经院校,是我国高级财经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被社会誉为“中国财经专家的摇篮”、“中国财经黄埔”。由于学校原来属于财政部主管,很多毕业生都进入了国家的财政系统工作,尤其是该领域的很多知名人士都出自于中央财经大学,这点是很多同学选择中央财经大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央财经大学拥有经济和管理学科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等一级学科下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等专业学位授权点。另外,财政、金融、会计这几个专业是自打学校成立就有的,是三大主打专业,很多考生比较热衷于这些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分数线相对也比其他专业高一些。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于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其前身是194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后经历中原大学、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校、湖北财经学院等时期。如今,双向发展的中南财经大学不仅在财经类院校中排名靠前,在政法类高校中也能跻身三甲。多数家长和考生正是看中了它这方面的特色,才踊跃报考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财经和法律领域有交叉的学科和专业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的热门,如经济法、金融法等。另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四个学科拥有博士点。4.东北财经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其前身是东北财经学院,1959年与辽宁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0年,东北财经大学由财政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曾经简称“辽财”,现通常简称“东财”。东北财经大学在统计、金融、审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及会计理论方面深有研究。其产业经济学和会计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理论经济学有博士点。此外,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院是我国第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院。5.江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简称江财,创建于1923年,为国家财政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点大学,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类高等学府之一。江西财大除了在会计、财政、金融方面有较强的毕业生口碑度以外,信息学科也非常有名气。该校拥有运筹学、审计学、数据库系统及应用3门国家精品课程。此外,江西财大成立了以校友企业为名称的“用友”软件学院,其信息类学科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很有建树。5.山东财政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始建于 1986 年,是由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该校的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其中,财政学、企业管理为省级重点强化建设学科;拥有财政学学科和金融学学科两个泰山学者岗位。第三类:原隶属于其他部委的财经类院校(突出特点:行业化)这类院校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外经贸部直属)、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商学院,与北京轻工业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兰州商学院、天津商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原重庆商学院与渝州大学合并)、浙江工商大学(原杭州商学院)(以上属于原内贸部直属)、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原安徽财贸学院)(以上属于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等。这些院校多为商业性质的财经类院校,他们主要以商业为服务对象,包含了制造、销售、贸易、财务等更广泛的含义。开设的专业中也有很多以制造业为主的工科专业,比如食品、计算机、制药等。理工类学生报考商学院,不仅可以学到相关技术,还可以在管理、经济方面知识进行涉猎,为以后往管理人才发展打下基础。代表院校: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门培养对外贸易人才的高等学府,她以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和“外经贸金融”综合学科的资源优势而闻名,被海内外誉为 “中国的哈佛”、“外经贸黄埔”、“CEO的摇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虽然主体只包含经、管、法、文四大门类,但却是一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其中,带上“国际”标签的国际法学专业(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国内可谓数一数二。由于“国际化”的鲜明特征决定了她对外语的要求非常高,国际贸易与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在本科招生时在各省都要加试英语。2.北京工商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商学院,主要以轻工、机械、经济管理为特色。热门报考专业是计算机、会计、材料、自动化等。该校计算机学院开发的全国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系统,在北京地区已运行了十多个黄金周。会计学院先后为国内几十家企业集团提供咨询与服务。该校流通基地研究团队的成果直接运用于北京西单、王府井、翠微路等商业街的发展规划。3.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是杭州商学院。浙江省唯一的全球金融保险业教育考试中心就设在这里。财务与会计学院是国家级“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该实验区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财经类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4.山西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本省各个地市的银行系统中,山西财大的校友占绝对优势。以晋商研究为特色,该校的经济史学科水平较高,全国知名。5.安徽财经大学的会计学整体实力很强。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的CPA专业方向的教学质量评估中,该校位居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重点院校之后,名列第13位,受到评估专家较高评价。第四类:综合性大学的财经类专业(突出特点:出高知)这类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比如,复旦大学依托上海经济中心的位置,在政治经济学、金融学、世界经济方面,北京大学凭借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名家汇聚的优势,在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方面,厦门大学在会计学、区域经济学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在国民经济学方面,南开大学在保险学方面,武汉大学在西方经济学方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在数理经济方面都有各自独特的建树。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学科的综合发展,相辅相成,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成为它们引领学科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看看诺贝尔经济学的获奖者,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学科交叉的结果。部分综合性大学合并了原先的专业行财经类院校后使得其财经类的专业实力迅速增强,教学上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得到有效融合和匹配。第五类:原省属的财经类大学(突出特点:本地化)这类院校有: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西安财经学院、新疆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原省属的财经类院校大都成立于建国后,由合并各种财经干部培养机构发展而来,历史渊源相对无从夸耀,但地域性较强,在一方天地范围内很有影响的,毕业生在本省就业不成问题。但就全国而言,它们就没有什么名气了,学科实力上难于和以上几类财经类院校抗衡,影响力只在本省和邻近省份。不过,这些院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边疆地区的财经院校打出跨国、跨地区的“国际化战略”牌;力求在专业上把“文章”做足。代表院校: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会计、财政、金融、经济等14 个学院和系,本科教育设有33个全日制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虽没有对外经贸大学那样咄咄逼人的光焰,但在经贸学科领域也属于重量级“大佬”,捧得一大堆人文社会科学奖项,是地方外贸院校中的佼佼者。2.天津财经大学,始建于1958年,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是以南开大学经济类专业为基础,并从华北、东北地区高校汇聚一批经济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名师组建起来的。原名为河北财经学院,1969年10月1日划归天津市领导,更名为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5月17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国际贸易、企业管理、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硕士点和会计学、统计学博士点的院校之一,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统计学为天津市13个重中之重发展学科之一,金融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学为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4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和工商管理(MBA)、会计硕士(MPAcc)等专业硕士点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之一。3.南京财经大学的特色在于其在粮食方面经济问题的研究。学校出版的《产业经济研究》为全国第一本产业经济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毕业生在粮油公司和各级粮站、食品公司、储运公司都有不错的表现。4.浙江财经学院的财政学、会计学2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产业经济学、财政学2门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财政学和税务学是传统优势专业,特别是以研究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方面有比较多的成果。该校的毕业生在私企中间有不错的口碑。5.西安财经学院的统计学是传统强势学科,设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该专业2003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统计学》课程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因为基础知识扎实、数学工夫过硬,该校许多学生以考研继续深造为奋斗目标,目标专业多为金融工程。6.新疆财经大学针对边疆贸易问题,承接了新疆建成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相关问题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欧亚大陆桥上海出海口等多个重要研究课题,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与中亚、西亚做贸易的公司。7.内蒙古财经大学的会计学是比较有特色的学科,尤其是在农林类会计方面,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8.云南财经大学突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学科发展特色,重点发展物流专业。通过这五类财经类院校的详细了解,家长和考生就能很快依据自己的实力和能力锁定目标院校和专业。对于在中国这种看关系、重人脉的环境下,就读一所适合自己秉性的,且想在财经领域一展宏图的考生们,好好研究财经类院校的历史渊源(院校隶属)、专业内涵、地理位置就至关重要了。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财经类院校的5大突出特点:1.央行院校出高管; 2.财政部院校出高-官; 3.综合性院校出高知;4.行业部委院校行业化; 5.省属院校本地化。
看你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截至2013年底,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二级级学科博士点(10个)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一级硕士点(8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公共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山西省级重点学科(3个)政治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山西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国际贸易学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4个)财政学、社会保障、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企业管理校级重点学科(7个)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截至2013年底,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8人,教授、副教授38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600余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等2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学校还聘请了1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聘请了109名著名企业家担任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2014年3月,统计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宝瑜教授被聘请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 赵国浩)校级教学团队(16个)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带头人:赵红梅)商业银行管理教学团队(带头人:杨有振)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 赵国浩)管理决策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张所地)信息系统教学团队(带头人:贾伟)管理原理教学团队(带头人:宋瑞卿)基础会计教学团队(带头人:李端生)专业财务教学团队(带头人:郭泽光)审计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吴秋生)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带头人:申屠菁)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玉敏)经济法课程教学团队 (带头人:薛建兰)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组教学团队(带头人:张雁玲 )微积分立体化教学团队 (带头人:刘振洁)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团队 (带头人:邵锡山)社会体育专业术科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健康)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山西省级特色专业(5个)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工程、经济学校级特色专业(3个)工程管理、财政学、贸易经济 省级精品课程(5个)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管理科学、基础会计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山西省示范实验室。 机 构 名 称 所长(主任) 副所长(副主任) 山西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晋商研究院 院长:崔满红学术委员会主任:孔祥毅 孙长青 张亚兰 旅游经济研究中心 所长:原梅生学术委员会主任:樊而峻 张 遂 张慧霞 学校直属研究机构 中国国际企业与金融研究中心 王 森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 樊而峻 吴世斌 卫虎林 山西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所 宋瑞卿 石建社 区域经济研究所 张慧霞 山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焦斌龙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所 余春宏 郭 冰 姚晓民 信息资源研究所 武三林 依托院(系)设立的研究机构 经济研究所 靳共元 数量经济研究所 杭 斌 统计科学研究所 李宝瑜 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 吕春成 产业经济研究所 杨 洹 合作经济研究所 闫应福 赵阳林 金融研究所 杨有振 李锁云 财税研究所 崔满红 吕建锁 谭建立 市场经济法制研究中心 马跃进 王桂华 郭 潞 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所 申屠菁 贾桂珍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马尚才 贾 伟 现代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 兰丕武 质量科学研究所 蔺 哲 现代会计学研究所 李端生 吴秋生 王春燕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所 赵俊康 刘春爱 梁君林 金融数学研究所 王拉娣 张玉珠 刘振洁 环境规划与评价研究所 李 贞 杜正清 生化技术研究所 刘玉清 吴克琴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李红岩 柴晓霞 健康科学研究所 张安民 现代酒店管理研究所 李冠瑶 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张所地 文化传播研究所 米万锁 刘兆锋 截至2013年底,学校设有32个学术研究机构,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96部,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98余篇,获得省部级奖972项,主办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34次。 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科研成果(论文)一览表 作者 名称 发表期刊 时间 孔祥毅 银行不是舶来品 中国金融 2009.17 期 孔祥毅 山西资本市场的春天 中国证券报 2009.17期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经营管理策略 金融博览 2009.1 孔祥毅 明清金融革命的背景及其标志 金融博览 2009.2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机构创新 金融博览 2009.3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工具创新 金融博览 2009.4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业务创新 金融博览 2009.5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企业治理创新 金融博览 2009.6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风险控制 金融博览 2009.7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介入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博览 2009.8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进入行会协调 金融博览 2009.9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与政府 金融博览 2009.11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文化 金融博览 2009.12 孔祥毅 寿阳克钱与晋商拨兑 炎黄地理 2009.1 孔祥毅 太原商业的历史背景与晋商之都建设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孔祥毅 太原解放战役中的金融战线 龙城新纪元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9.6 孔祥毅 寻找晋商家园序 寻找晋商家园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9.6 孔祥毅 克钱:清代寿阳商人的财务创新 会计之友 2010.1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抵店柜坊寄附铺 中国金融 2010.4.1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典当 质店 押店 中国金融 2010.4.15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钱铺 钱庄 银号 中国金融 2010.6.15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印局与印子钱 中国金融 2010.8.1 张亚兰 晋商连锁经营的秘诀与启示 晋商研究(论文集) 2008.1 张亚兰 货币竞争与“铜货币区”的形成 晋商研究(论文集) 2008.1 张亚兰 晋商连锁经营模式与启示 生产力研究 2008.11 张亚兰 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货币(公元8世纪以前) 晋商与中国商业文明(论文集) 2008.2 张亚兰 外国银行进入与中国金融业的畸形发展 晋商与经济史研究 (论文集) 2008.2 张亚兰 晋商教育使我们更愿意施信与么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张亚兰 诚实守信的乡村信用文化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小组贷款”的经济学意义及启示 科技日报 2009.3 张亚兰 美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活动特征——基于境外债权角度的考察 生产力研究 2009.4 张亚兰 欧洲“银荒”与中国的货币替代 中国金融 2009.5 张亚兰 白银“洼地”与分层的世界货币体系 中国金融 2009.7 张亚兰 大萧条、白银风潮与法币改革 中国金融 2009.7 张亚兰 晋商诚信教育与信任倾向的实证考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9 张亚兰 宋陆军(学) 晋商如何编织信任大网 新晋商 2009.11 张亚兰 晋商立体信任网络及其支持要素 西口文化论衡 2010.8.15 张亚兰 金融先导——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与发酵剂 太原日报理论版 2010.9.30 张亚兰,张银龙(外) 晋商诚信教育对中国人信任倾向的影响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1.9.1 张亚兰 信任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学习晋商构建信任网络 北大商业评论 2012.2.7 张亚兰 也谈“文化家园”构建设想 太原日报 2012.3.9 张亚兰 从近代金融史看金融发展 中国金融 2012.9.15 吴秋生 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3 吴秋生 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科研观 光明日报 2009.8 吴秋生 论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的落实 会计之友 2009.9 吴秋生 内部控制审计有关问题探讨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0.1 吴秋生 票号内部控制的COSO框架透视 商业研究 2010.9 吴秋生 责任两面性与经济责任审计 管理现代化 2010.4 吴秋生 会计准则性质的系统认识 经济管理 2010.10 吴秋生 票号式诚信及其在现代金融创新中的借鉴意义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12.21 吴秋生徐蕾(外) 管理层观念与内部控制 商业研究 2011.5.20 吴秋生,杨瑞平 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 会计研究 2011.9.15 吴秋生 晋商 关公 财神 会计之友 2012.1.15 吴秋生 论《审计学》的问题探究教学法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2.2.10 吴秋生 基于责任两面性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研究 商业研究 2012.3 吴秋生 论企业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经济 2012.10.20 吴秋生 李晓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管理层凌驾问题研究 管理现代化 2012.4 杨瑞平 吴秋生 论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 管理现代化 2009.3 杨瑞平 吴秋生 论资金控制的十大环节 会计之友 2009.4 郭泽光;吴秋生 明清晋商理财思想透视:基于财务活动组织和财务关系处理的视角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第9期 郭泽光;吴秋生 论新晋商的价值理念 理论探索 2012 第5期 乔南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太原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乔南 清代山西的商业城镇——太谷 晋阳学刊 2010.3.25 乔南 提升高校新进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2.10 陶宏伟 商业与城市化——兼论现代商业、晋商文化与太原城市的发展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陶宏伟 明清平定商人的发展与转型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 2009.1 王永亮 浅析资源型经济转型对金融的需求 发展导报 2011.12.27 侯海燕 从贸易须知(炳记)看晋商的商业教育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薛秀艳 晋商精神的法家文化渊源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杨志勇 从合盛元开拓海外市场失败谈现代意识的树立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杨志勇 日本第一家中资银行合盛元银行在日史实考 忻州师院学报 2009.2 米子川 风雨一炉 满地青砖 新晋商 2009.11 米子川 行商天下 兄弟江湖 新晋商 2009.12 米子川 丹书铁券 规矩方圆 新晋商 2010.1.15 贾郭华 太原市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晋商文化特色塑造的思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2 程琦 明清晋商空间活动范围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0年晋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10.6.8 毛成刚 晋中晋商文化旅游研究 《2012山西旅游业分析与预测(论文集)》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2.12 王书华孔祥毅 信誉博弈与山西票号身股制度变迁分析 生产力研究 2010.2.22 郭海霞 浅谈晋商边贸鼎盛时期 山西日报 2010.12.15 王森 晋商的衰亡与风险管理—基于比较历史制度方法的分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4. 冀福俊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借鉴作用 沧桑 2010.12 冀福俊 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政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文化产业导刊 2012.9.10 张喜琴 张晓玲 浅析典商行会的历史作用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9.1 张喜琴 “西口”考辩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9.3 张喜琴 晋徽典组织管理之比较 晋阳学刊 2009.4 张喜琴 中国商业史教学中的若干思考 沧桑 2012.06.11 张喜琴 近代中国新疆与俄国的贸易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8、12 张晋光 明清商人与木材贩卖 林业经济 2011.6.1 宁淑惠 基于明清时期晋商的营销策略研究 生产力研究 2009.8 陈啸 晋商人力资源管理的SWOT分析 山西经济日报理论版 2010.05.23 陈啸 浅议我国企业情感管理的对策 生产力研究 2010.7.5 刘秀英 从台湾关公信仰,谈山西应大力发展宗教旅游 生产力研究 2009.7 刘惠君 浅谈晚清“官督商办” 黑龙江史志 2009.4 杨郁 晋商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商业研究 2010.5.10 周柳华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5 周柳华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09.5 宋鹏飞 晋商文化旅游解析与深度开发探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11.17 李荔,刘秋月(外) 山西票号的会计组织机构及内部控制 会计之友 2010.1.13 孔佳 依托晋商精神发展区域特色的高校人文教育 山西经济日报 2010.5.5 刘阳、席晓军(外) 清代山西铁业述略 《商业与金融近世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国际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5.4 牛建生 中国商人 山西晚报 2009.5 常宏 老字号的品牌战略研究 现代交际 2009.6 张宏彦 百年票号之殇 生活晨报 2010.7.20 张宏彦 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历史的经验与借鉴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0.9.1 颉艳萍 晋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架构 图书馆界 2011.4.27 颉艳萍 从晋商图书透视晋商研究 晋图学刊 2011.9.15 傅光远 采访山西票号与晋商特色文献资源的实践与思考 晋图学刊 2010.1.23 苗苗敬毅,蔡呈伟 基于“蜈蚣博弈悖论”的晋商创业者诚信特质分析 科技信息 2012.5.20 张国栋 晋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掘与借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4 图书馆截至2013年底,图书馆馆藏图书235万册,并建成了电子文献检索查询系统和科技文献资源等特色数据库,初步实现了图书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学术期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是山西省一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还进入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高等财经教育研究》:山西省一级期刊
截至2013年底,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1个):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
二级级学科博士点(10个)
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级硕士点(8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公共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山西省级重点学科(3个)
政治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
山西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
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国际贸易学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4个)
财政学、社会保障、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企业管理
校级重点学科(7个)
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截至2013年底,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8人,教授、副教授38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600余人。
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等2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
学校还聘请了1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或 *** 教授,聘请了109名著名企业家担任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2014年3月,统计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宝瑜教授被聘请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6个。
省级教学团队(1个)
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 赵国浩)
校级教学团队(16个)
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带头人:赵红梅)
商业银行管理教学团队(带头人:杨有振)
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 赵国浩)
管理决策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张所地)
信息系统教学团队(带头人:贾伟)
管理原理教学团队(带头人:宋瑞卿)
基础会计教学团队(带头人:李端生)
专业财务教学团队(带头人:郭泽光)
审计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吴秋生)
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带头人:申屠菁)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玉敏)
经济法课程教学团队 (带头人:薛建兰)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组教学团队(带头人:张雁玲 )
微积分立体化教学团队 (带头人:刘振洁)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团队 (带头人:邵锡山)
社会体育专业术科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健康)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
省级精品课程4门。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
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山西省级特色专业(5个)
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工程、经济学
校级特色专业(3个)
工程管理、财政学、贸易经济
省级精品课程(5个)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管理科学、基础会计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山西省示范实验室。
机 构 名 称 所长(主任) 副所长(副主任) 山西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晋商研究院 院长:崔满红
学术委员会主任:孔祥毅 孙长青 张亚兰 旅游经济研究中心 所长:原梅生
学术委员会主任:樊而峻 张 遂 张慧霞 学校直属
研究机构 中国国际企业与金融研究中心 王 森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 樊而峻 吴世斌 卫虎林 山西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所 宋瑞卿 石建社 区域经济研究所 张慧霞 山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焦斌龙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所 余春宏 郭 冰 姚晓民 信息资源研究所 武三林 依托院(系)设立的研究机构 经济研究所 靳共元 数量经济研究所 杭 斌 统计科学研究所 李宝瑜 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 吕春成 产业经济研究所 杨 洹 合作经济研究所 闫应福 赵阳林 金融研究所 杨有振 李锁云 财税研究所 崔满红 吕建锁 谭建立 市场经济法制研究中心 马跃进 王桂华 郭 潞 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所 申屠菁 贾桂珍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马尚才 贾 伟 现代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 兰丕武 质量科学研究所 蔺 哲 现代会计学研究所 李端生 吴秋生 王春燕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所 赵俊康 刘春爱 梁君林 金融数学研究所 王拉娣 张玉珠 刘振洁 环境规划与评价研究所 李 贞 杜正清 生化技术研究所 刘玉清 吴克琴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李红岩 柴晓霞 健康科学研究所 张安民 现代酒店管理研究所 李冠瑶 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张所地 文化传播研究所 米万锁 刘兆锋 截至2013年底,学校设有32个学术研究机构,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96部,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98余篇,获得省部级奖972项,主办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34次。
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科研成果(论文)一览表 作者 名称 发表期刊 时间 孔祥毅 银行不是舶来品 中国金融 2009.17 期 孔祥毅 山西资本市场的春天 中国证券报 2009.17期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经营管理策略 金融博览 2009.1 孔祥毅 明清金融革命的背景及其标志 金融博览 2009.2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机构创新 金融博览 2009.3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工具创新 金融博览 2009.4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业务创新 金融博览 2009.5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企业治理创新 金融博览 2009.6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风险控制 金融博览 2009.7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介入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博览 2009.8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进入行会协调 金融博览 2009.9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与 *** 金融博览 2009.11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文化 金融博览 2009.12 孔祥毅 寿阳克钱与晋商拨兑 炎黄地理 2009.1 孔祥毅 太原商业的历史背景与晋商之都建设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孔祥毅 太原解放战役中的金融战线 龙城新纪元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9.6 孔祥毅 寻找晋商家园序 寻找晋商家园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9.6 孔祥毅 克钱:清代寿阳商人的财务创新 会计之友 2010.1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抵店柜坊寄附铺 中国金融 2010.4.1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典当 质店 押店 中国金融 2010.4.15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钱铺 钱庄 银号 中国金融 2010.6.15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印局与印子钱 中国金融 2010.8.1 张亚兰 晋商连锁经营的秘诀与启示 晋商研究(论文集) 2008.1 张亚兰 货币竞争与“铜货币区”的形成 晋商研究(论文集) 2008.1 张亚兰 晋商连锁经营模式与启示 生产力研究 2008.11 张亚兰 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货币(公元8世纪以前) 晋商与中国商业文明(论文集) 2008.2 张亚兰 外国银行进入与中国金融业的畸形发展 晋商与经济史研究 (论文集) 2008.2 张亚兰 晋商教育使我们更愿意施信与么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张亚兰 诚实守信的乡村信用文化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小组贷款”的经济学意义及启示 科技日报 2009.3 张亚兰 美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活动特征——基于境外债权角度的考察 生产力研究 2009.4 张亚兰 欧洲“银荒”与中国的货币替代 中国金融 2009.5 张亚兰 白银“洼地”与分层的世界货币体系 中国金融 2009.7 张亚兰 大萧条、白银风潮与法币改革 中国金融 2009.7 张亚兰 晋商诚信教育与信任倾向的实证考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9 张亚兰 宋陆军(学) 晋商如何编织信任大网 新晋商 2009.11 张亚兰 晋商立体信任网络及其支持要素 西口文化论衡 2010.8.15 张亚兰 金融先导——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与发酵剂 太原日报理论版 2010.9.30 张亚兰,张银龙(外) 晋商诚信教育对中国人信任倾向的影响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1.9.1 张亚兰 信任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学习晋商构建信任网络 北大商业评论 2012.2.7 张亚兰 也谈“文化家园”构建设想 太原日报 2012.3.9 张亚兰 从近代金融史看金融发展 中国金融 2012.9.15 吴秋生 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3 吴秋生 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科研观 光明日报 2009.8 吴秋生 论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的落实 会计之友 2009.9 吴秋生 内部控制审计有关问题探讨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0.1 吴秋生 票号内部控制的COSO框架透视 商业研究 2010.9 吴秋生 责任两面性与经济责任审计 管理现代化 2010.4 吴秋生 会计准则性质的系统认识 经济管理 2010.10 吴秋生 票号式诚信及其在现代金融创新中的借鉴意义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12.21 吴秋生徐蕾(外) 管理层观念与内部控制 商业研究 2011.5.20 吴秋生,杨瑞平 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 会计研究 2011.9.15 吴秋生 晋商 关公 财神 会计之友 2012.1.15 吴秋生 论《审计学》的问题探究教学法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2.2.10 吴秋生 基于责任两面性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研究 商业研究 2012.3 吴秋生 论企业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经济 2012.10.20 吴秋生 李晓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管理层凌驾问题研究 管理现代化 2012.4 杨瑞平 吴秋生 论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 管理现代化 2009.3 杨瑞平 吴秋生 论资金控制的十大环节 会计之友 2009.4 郭泽光;吴秋生 明清晋商理财思想透视:基于财务活动组织和财务关系处理的视角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第9期 郭泽光;吴秋生 论新晋商的价值理念 理论探索 2012 第5期 乔南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太原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乔南 清代山西的商业城镇——太谷 晋阳学刊 2010.3.25 乔南 提升高校新进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2.10 陶宏伟 商业与城市化——兼论现代商业、晋商文化与太原城市的发展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陶宏伟 明清平定商人的发展与转型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 2009.1 王永亮 浅析资源型经济转型对金融的需求 发展导报 2011.12.27 侯海燕 从贸易须知(炳记)看晋商的商业教育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薛秀艳 晋商精神的法家文化渊源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杨志勇 从合盛元开拓海外市场失败谈现代意识的树立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9.1 杨志勇 日本第一家中资银行合盛元银行在日史实考 忻州师院学报 2009.2 米子川 风雨一炉 满地青砖 新晋商 2009.11 米子川 行商天下 兄弟江湖 新晋商 2009.12 米子川 丹书铁券 规矩方圆 新晋商 2010.1.15 贾郭华 太原市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晋商文化特色塑造的思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2 程琦 明清晋商空间活动范围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0年晋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10.6.8 毛成刚 晋中晋商文化旅游研究 《2012山西旅游业分析与预测(论文集)》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2.12 王书华
孔祥毅 信誉博弈与山西票号身股制度变迁分析 生产力研究 2010.2.22 郭海霞 浅谈晋商边贸鼎盛时期 山西日报 2010.12.15 王森 晋商的衰亡与风险管理—基于比较历史制度方法的分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4. 冀福俊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借鉴作用 沧桑 2010.12 冀福俊 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政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文化产业导刊 2012.9.10 张喜琴 张晓玲 浅析典商行会的历史作用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9.1 张喜琴 “西口”考辩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9.3 张喜琴 晋徽典组织管理之比较 晋阳学刊 2009.4 张喜琴 中国商业史教学中的若干思考 沧桑 2012.06.11 张喜琴 近代中国新疆与俄国的贸易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8、12 张晋光 明清商人与木材贩卖 林业经济 2011.6.1 宁淑惠 基于明清时期晋商的营销策略研究 生产力研究 2009.8 陈啸 晋商人力资源管理的SWOT分析 山西经济日报
理论版 2010.05.23 陈啸 浅议我国企业情感管理的对策 生产力研究 2010.7.5 刘秀英 从台湾关公信仰,谈山西应大力发展宗教旅游 生产力研究 2009.7 刘惠君 浅谈晚清“官督商办” 黑龙江史志 2009.4 杨郁 晋商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商业研究 2010.5.10 周柳华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5 周柳华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09.5 宋鹏飞 晋商文化旅游解析与深度开发探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11.17 李荔,刘秋月(外) 山西票号的会计组织机构及内部控制 会计之友 2010.1.13 孔佳 依托晋商精神发展区域特色的高校人文教育 山西经济日报 2010.5.5 刘阳、席晓军(外) 清代山西铁业述略 《商业与金融近世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国际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5.4 牛建生 中国商人 山西晚报 2009.5 常宏 老字号的品牌战略研究 现代交际 2009.6 张宏彦 百年票号之殇 生活晨报 2010.7.20 张宏彦 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历史的经验与借鉴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0.9.1 颉艳萍 晋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架构 图书馆界 2011.4.27 颉艳萍 从晋商图书透视晋商研究 晋图学刊 2011.9.15 傅光远 采访山西票号与晋商特色文献资源的实践与思考 晋图学刊 2010.1.23 苗苗敬毅,蔡呈伟 基于“蜈蚣博弈悖论”的晋商创业者诚信特质分析 科技信息 2012.5.20 张国栋 晋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掘与借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4 图书馆
截至2013年底,图书馆馆藏图书235万册,并建成了电子文献检索查询系统和科技文献资源等特色数据库,初步实现了图书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
学术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是山西省一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还进入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山西省一级期刊
1投稿中遇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文学报文章都不怎么好:1.投稿周期长、关系稿多,还收很贵的版面费,不合算;2.同样影响的外文期刊,不收版面费;3.要投中文稿件,英文摘要要写好,中文表达要清楚,只要说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得到了什么结果、同国内外同样工作的比较情况,引用本刊的文章。
2投稿论文注意事项,规范点能提高命中率正确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木要求及规范化,并注意选择对口的专业期刊投稿,且遵循所投刊物的格式要求,再加上导师能对论文严格把好质量关,则可避免因投稿后反复退修而耽误了论文发表的时间,又可减少稿件在初审阶段就被退稿的可能,从而提高论文的录用率。1.文章超过8页,这不好,因为中文杂志页数有限制,不希望单篇文章太长2.另外题目不醒目,缺乏对审稿人的吸引力3.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缺乏对不同条件下不同实验现象的强烈对比4.在现象解释中图太小,另外引用太多,看不到作者自己的独特看法大家要尽量避免呀!
核心期刊投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章要符合他栏目的要求,所以说必须要买一本回来认真研究
河南南岸文化我近期整理了几本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投稿心得,希望对准备投稿的作者有所帮助。 1.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主办。本刊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期刊,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栏目:专家视点、学科建设、德育论坛、观察与思考、实践与探索、理论探讨、高校党建、专题研究。 本刊为:人文扩展(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科技核心(2019社会科学),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写了一篇稿子,其实风格就不是要投这个杂志的,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了。邮箱投稿一个月。看到群里说1个月没有回复的,就可以打电话询问。编辑接电话后,说最近收录的文章中没有,建议改投。所以,杂志还是挺不错的。 投稿1个多月后告知需要修改,按两位外审专家意见修改后将文章缩减至11000字,第2月就出刊了,这个期刊发表速度特别快,从来不压稿,用了就是下月发,如果两个月没接到通知基本是被pass,编辑态度特别好,很好的期刊,期刊很良心,不存在黑这种事,我投稿5、6次才中,的确是以质量审稿的。只要自己用心了会有好结果的! 投过好几篇文章,一直有无音讯。在该网站的投稿平台去年6月份的一篇文章,至今一年多了,还是待审中。。。看该期刊的作者多是约思政专家的稿件,或者第二作者至少是博导、教授。哎!中奖率比买彩票还低。 2.《教师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主办的教育教学期刊。办刊宗旨:倡导学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全方位研究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设栏目:主要有教师教育新体系建构、体制创新 、培养模式、教师专业化、教育现代化、继续教育、学科建设、课程与教材、教学新探、队伍建设、管理与评价、教育实验、教师与学生、教育心理、教育原理。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科技核心(2019社会科学),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 1)5月15日投稿 2)6月19日开始外审,送2位专家 3)8月15日前后发现外审多了一位专家,不知何故。打电话无人接听。 4)9月8日打通电话,编辑非常和蔼。告知多了一位专家是因为原来外审的1位专家迟迟没有返回外审意见,故终止此专家外审,又送另外一位专家。但编辑自己说,送审时间也已近1个月,并答应要催促专家,尽快完成审稿意见。 5)一周后,仍然没有进一步意见。打电话即出现传真声音,无人接听。 5月初投稿,初筛一周左右,初审半个月,5月底开始外审,三周左右退修第一次,7月底退修第2次,现在快一个月了,在第三次外审中,能不能过外审应该快有结果了 投过两次,去年投过一次,审稿期八个月,最终终审被拒,无退稿原因。年底又投搞一次,至今五个月,还在外审中,联系过编辑部一次,编辑回复外审最短三个月,上不封顶(他们似乎也不太会催外审)。投这家期刊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只能一直等待 从投稿到最终通知录用,将近10个月,期间有对文章进行修改,编辑认真、态度很好。本刊学界评价很高,但录用周期相对较长。 3.《教育发展研究》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科技核心(2019社会科学), 知网收录, 目次收录(维普), 目次收录(万方), 超星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在很多高校算作权威B类期刊,期刊上的论文质量很高,发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投稿后45天左右就会有审稿结果,审稿通过会直接和你联系。包括数据、图表、文字的修改,编辑和主编老师都很负责用心,整个过程下来会让人收获很大。由于是双月刊,之后就会很快见刊。林老师一直致力于办专业、有温度的期刊,给了年轻人很多机会,不歧视研究生独作,大家在保证文章质量的情况下都可以试试! 这个没有官网投稿,需要自己联系编辑部。985在读硕士,挂导师一作。因为学校就在上海而且去过教科院,所以跟编辑联系很方便。一次性发了两篇给编辑,大概过了一周编辑发信息说其中一篇比较有新意,另一篇直接拒绝。但需要大改,除了核心观点没有改,其他基本都改了。中间改动花了2个多月,期间跟编辑联系过一次,编辑说还需要修改,所以一共修改了两次。个人感觉偏爱理论思辨类的文章,而且观点一定要有新意。最后一次发给编辑直接说录用了,好像没有外审。 4.《当代教育科学》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 该刊审稿较慢,首先为两周内未收到通知即初审通过,其次为两周+一个月左右的外审时间。当然,编辑部服务态度还是很好的,不论是邮件还是电话,均可以及时反馈消息或接通。不过感觉刊物影响因子略低,而今又面临新一轮期刊定级。。。 两周过初审不通知,之后一个多月没消息,期间询问两次均在二审中,看到同批次的作者已经有了通知,熬到两个月满询问,告知二审未过。还需继续努力呀! 投过几次终于中了一篇。2020年4月5日投稿,审稿期一般为2月,因为之前投都是默默等两个月就改投了,这次完全也没抱什么希望。5.20日邮件查稿,心想着反正以前从没中过这个期刊,要是没通过审核就赶紧改投,节省一些时间。当天中午就收到录用通知,刊期定在6月份,见刊很快,不歧视硕士独作。不过该刊比较喜欢教育理论类的文章,定量的相对较少。 5.《高校教育管理》 审稿速度比较快,7天左右就给了回复。我的文章是以硕士论文为蓝本撰写的,但是硕士论文上了知网。投出去给的审稿意见是:您的来稿经编辑部初审,认为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语言明了,但遗憾的是,您的文章文字查重比较高,故不适合在我刊发表,您可以转投他刊。我感觉编辑态度不错,起码是看了一遍稿子的,这一点比较难得。 从2019年底投稿,初审,到外审,再到外审回来返修,期间修改了5次(包括送外审前修改了1次)。结果终审将近一个月之后,直接退稿!前后折腾了6个月时间 超级烦琐的期刊。我投稿后,按审稿要求认真修改了3次,最后一次修改是调整语句表述(到这个份上了,我以为应该没问题了)。从投稿算起3个月后进入终审。终审1个多月后,退稿。总共浪费了4个多月。 6.《高教发展于评估》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扩展版(2019-2020),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匿名审稿, 在读博士独作可发 邮寄纸质版,4.25投递,4.28签收,5.6收到邮件已送二审,6.28编辑电话通知修改录用,审稿周期2个月。属于时间比较长的,中间打过电话和编辑沟通,因为一位专家给的意见不是很好,但是编辑觉得文章还不错,所以又挑选了一位专家再审,感觉自己比较幸运,编辑人也很好,沟通很顺畅。 由于疫情期间,审稿有所延迟,一个月过初审,一个多零几天收到录用通知。根据外审意见说我题目过于谦卑不必要,建议直接点,另外要求我改两个词,说一词为生造词,一词为使用不当。于是稿件就被录用了。这次经验让我感觉商榷性文章很不好发,所以《高教发展与评估》能录用我的稿子我特别感激,很开心。觉得不费一番用心。 更多教育类期刊投稿方面的疑问欢迎咨询我
论文投稿期刊审核流程通常会有三审:初审-复审-终审。
初审、收到文章后一般会有征稿/执行编辑(managing editor)对论文进行格式与材料等初审。初审主要简单审核稿件是否符合本刊要求,审核作者资历和单位信息,然后看作者的信息是否完整,文章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复审、初审通过后会发给主编,主编看过后会进行评估,如果认为文章达到本社的基本要求就再把稿子递给领域相近的编委。编委会根据论文主题来邀请审稿人(同行评审),一般审稿人国内就2-3人左右,SCI期刊也就最多5人左右(质量越高的刊,审稿人越多且专业权威)。
审稿专家返回审稿意见后,编委会给主编作出建议(主编一个人是看不完所有文章的,所以一般都会采纳编委的意见)。总体来说,越好的期刊审稿人数越多,也越容易被拒稿。
审稿速度缓慢可能有种种因素:期刊编辑指导不够清晰;同行评审速度慢;来稿量增多;每篇论文的数据量增加等等。复审时,如果遇到社内有提出审稿意见,会将稿件退给作者修改,修改达到要求后进行录取,修改达不到要求就做退稿处理了。
终审、一般到了这一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话基本不会退稿的。总编对标题、版式、内容审核后提出修改意见或批清,投稿者就按照杂志社的要求最后改改就好了。要求一般是将文章内的图片,表格等源文件发送给编辑,便于排版等等。
期刊投稿流程如下:拟题、筹谋、写作、投稿、修改、刊发。
拟题——学会将议题转换,把研究议题转向发表议题;
筹谋——确定自己的目标期刊,对期刊进行分析;
写作——定制性写作,以发表为导向,平时多读目标期刊;
投稿——投稿自查,评估自己的论文价值是否在发表平均水平上,抓住开会机会增加发表概率,客观分析拒稿原因;
修改——正确理解编辑部的意见,从编辑部和批评者的角度看文章,消灭漏洞,根据意见对症下药;
刊发——可适当咨询编辑刊发情况。
论文投稿期刊审核流程如下:
1、首先是初审环节,文章投稿后第一个审稿环节就是初审,初审几乎都是杂志社编辑来完成的,杂志社编辑会对文章进行大致浏览,这时的审核就是简单的浏览,并不会细致深入的阅读文章。
编辑主要看文章的基本写作上有没有问题,比如文章的结构、逻想、主要研究方向与期刊是否相符,是否涉及敏感话题或者字眼。这些没问题通过初审也就没问题。
2、而后是复审,复审也叫外审,是外部审稿专家来完成的,外审主要看文章的研究内容了,因为涉及到专业领域的东西,因此必须由本专业的专家来完成本审稿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刊物需要作者自己推荐审稿专家,一般审稿专家会有3—4位,所有专家审稿意见一致就可以通过外审。
3、最后是终审,终审是杂志社主编对文章的最终审核,这一环节相对于外审通过概率要大得多,主编会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审核。
这一环节并不意味着没有退稿几率,只不过相对于外审要低一些,以上三个审稿环节是投稿之后文章要经过的三审三校,流程并不算复杂,但通过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发表论文务必尽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