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优秀范文

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

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优秀范文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怎么写?职称论文是对一个专业人员的技术考核的重要部分,看看下面为大家整理的职称论文范文吧!

高级工程师评职称论文范文【1】

摘要:本文就通村公路的设计标准、资金筹措、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以交流探讨。

关键词:通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

通村公路是农村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积极支持。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村村通”政策,加大了对通村公路建设的投资补助标准,通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农村交通运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通村公路建设的确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受资金瓶颈、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目前通村公路建设普遍存在设计标准低、资金筹措难度大、质量不高、重建轻养、安保设施不配套等突出问题。

本文就通村公路的设计标准、资金筹措、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以交流探讨。

一、通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通村公路建设标准偏低。

通村公路为四级公路,建设标准为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每200-300米设1处错车道,错车道长20米,错车道路基宽6.5米,路面宽5.5米,两端各10-20米为渐变段,最大纵坡10%,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路拱横坡2%-3%,路面为沥青(水泥)路面。

但在实施建设中,通村公路基本未做专门的施工图设计,路面宽

度有的不足3.5米,大部分无路肩,无排水设施及防护设施,路面过

窄,会车困难。

(二)通村公路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地方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

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补助及地方自筹的方式,“十一五”期间,国家补助标准为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每公里补助10万元,西部偏远山区每公里补助15万元。

通村公路每公里的建设资金需要25万元左右,在实施建设中,地方自筹部分往往不能足额到位,仅依靠国家补助部分,根本无法按标准要求建设。

通过“十一五“建设,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均已通畅沥青水泥路,接下来的通村公路建设,主要集中在西部偏远贫困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平均每公里需35万元左右,国家补助部分远远不够,地方财力有限,自筹资金难度越来越大。

在通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对农民收费中央有硬性规定,各地在通村公路建设中所缺资金基本由村集体收入支出或外出工作人员自愿捐助,但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由于通村公路里程长,桥梁、涵洞多,工程量大,且桥梁、涵洞又没有国家的专门补助,资金和债务压力大,本已十分薄弱的村集体根本无法承受。

(三)通村公路建设质量存在问题。

由于通村公路基本未做专门设计,建设资金短缺,无法通过招标选择正规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往往由本村的群众临时组建施工队伍建设,为了完成建设任务,只能降低工程造价。

实际施工时,就采用“就地滚”的方式,沿老路地势起伏铺筑,仅对过低路段采用渣石调平后,就直接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由于未对平面线形及纵断面进行调整,因此,普遍存在线形差、纵坡大的现象。

同时,通村公路基本未铺筑基层,仅有一层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施工时常采用石屑代替黄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加上面层偏薄,严重影响了通村公路建设质量,稍重车辆行驶后,常发生面板断裂,表面松散等形象。

(四)通村公路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由于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也未做专门的设计,许多通村道路建设时未能将桥涵和交通安全标志一并完善,部分通村公路路肩缺损、水沟不通。

沿线急弯、陡坡、高填深挖、临河等危险路段无安全防护设施及标志标牌。

通村公路上行驶的基本是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制动性不好,稳定性差,加之公路两边的岔路口非常多,有些通往村小组或居民家的路口,被茂盛的野草遮挡,很难看清是否有行人和车辆,而这些路口又没有交通标志,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部分村民安全意识差,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超速超载十分普遍,这些都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五)通村公路重建轻养,损坏严重。

由于资金不足,通村公路建设机械化程度低,施工队伍参差不齐,技术水平相对薄弱,质量本身就不高,再加上公路修通后缺乏养护,近年来修建的农村公路路基、路面毁坏严重,每况逾下,有的根本无法行车。

通村公路建时轰轰烈烈,管时无人问津,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认识不到位。

从调查情况看,通村公路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普遍,对养护认识不高,管理养护工作不平衡,大多数乡村没有建立通村公路养护机制。

二是养护经费相当缺乏。

除国家按1000元/公里•年给予通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外,市、县(市、区)、乡镇政府没有对通村公路安排养护资金补助,由于通村公路实行“村道村养”,村级集体经济财力匮乏,许多路面破损深陷、水毁、塌方、路基病害等公路无力修复。

三是养护管理机构不健全。

按照相关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并在交通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负责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在县级人民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帮助下,做好本村村道建设和日常养护的组织实施工作。

虽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但乡镇以下无专门公路管理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工作难以到位。

四是养护措施不力。

主要体现在“三难”上,即养护人员难落实、养护责任难落实、人员报酬难落实。

有的乡镇和村虽然确定了专人养护,但因报酬偏低、兑现困难等原因,养护队伍难以稳定,养护工作难以落实。

二、加强通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设计标准,完善配套设施。

通村公路建设时,均应有施工图设计。

设计部门设计时,应对平、纵线形较差路段进行调整,尽量使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对路基路面应做专门设计,对路面各结构层强度、厚度提出明确要求。

在进行主线设计时,同步进行安全设施、防护设施、警示标志、指路牌等设计,随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二)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通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核心在政策措施,关键是资金。

目前,通村公路建设成本越来越高,主要集中在偏远贫困山区,地方自筹资金难度过大,建议国家对通村公路补助标准按地区分别对待,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贫困偏远山区可实行全额补助。

建议地方政府出台通村公路建设管理资金筹集的政策措施,主要从以下渠道筹集资金:一是市、县(市、区)、乡镇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财政预算资金,积极帮助区位偏僻,村级经济基础薄弱村完成通村公路建设。

二是鼓励通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

采用冠名权、绿化经营权、广告经营权、路边资源开发经营权等方式筹集

社会资金,利用“以名养路”、“以树养路”、“以广告养路”等方

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严格监管,确保通村公路建设质量。

一是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化、正规化的施工队伍。

建立完善部门指导、专业监理、社会监督、施工队伍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备料、路基压实、路面铺设、工程验收等方面严加控制。

二是坚持建设标准。

认真贯彻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对宽度、厚度、强度等指标严格要求。

三是加强监督指导。

交通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施工一线,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技术指导和现场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同时可聘请老党员、有施工或技术管理经验的村民、有威信的群众等作为村道建设义务监督员,加强村道建设的质量监督。

四是要严把验收关。

抓好“路基、基层、面层”三个阶段的质量验收,重点抽查路基宽度,基层、面层的厚度及强度,质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四)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尽快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通村公路交通安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迅速组织开展通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安全教育大宣传、“平安畅通县乡村”大创建等专项活动,优先解决通村公路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特别是客运旅游线路交通安全重大隐患,努力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扭转农村公路安全事故高发频发势头,真正使农村公路成为造福农民的平安路、幸福路、致富路。

(五)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通村公路管理养护。

各乡镇要积极探索适合本乡镇通村公路养护的具体实施办法,采取常年养护和季节性养护相结合、专业性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民养为主和国家补助为辅相结合等方式,实行“定人、定段、定职责”,重点路段可以聘请公路养护站养护专班养护,一般路段实行分村负责制,由村里将路段管理划分到组,落实到户,明确到人,划段分户包干养护等多种形式进行管理养护,并由乡镇政府严格兑现养护报酬。

通村公路总里程长,范围广,又分散各村,建设标准低,各村条件环境差异性大,要做到“三分建、七分养”,坚持走建养并重的路子,各级政府要将通村公路日常养护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除国家补助外,各级政府也要相应的增加养护资金,不断加强通村公路养护工作,发挥通村公路效益。

结束语

通村公路建设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各级政府要加强监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多渠道筹措建设养护资金,并坚持“建养并重”的建设理念,尽快完善安全保障设施,进一步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通村公路建设的发展成果。

高级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2】

摘要:本文以徐州矿务集团生活服务经营总公司为例,分析了冬季锅炉供暖的节能减排工作,面对居民对供热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供热企业既要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又要满足用户要求、建立和谐供用热关系的局势,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相统一,对生活总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合理建议和措施,降低生活总公司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供热,能耗,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消耗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对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活总公司主要承担矿务集团机关及生活区的供暖,很大一部分的生活供暖属于企业内部福利,然而,近年来煤,电,水等原料价格不断上涨、采暖费收取困难,导致生活总公司经济出现亏损,发展受到制约,仅靠集团公司补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应从市场要效益,强化能源管理,降低成本,挖掘公司的潜力,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本文通过对生活服务经营总公司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分析,谈一下对策,以期能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你这情况也没说的十分清楚,但是一般评高级工程师的话,都是在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期刊上面发表文章,选择期刊,是根据你的单位和工作岗位,还有文章来定位的,一般来说,省级刊物费用都不是很高,国家级的相对稍微能高点。我是评中级职称,当时是在省级期刊《时代金融》这本杂志上面发表的文章,是通过众望 论文 发表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高工指的是高级工程师,那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论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高工职称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高工职称论文 范文 篇一 《核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对南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如何探索与实践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大学本科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核特色 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从1982年2月 毕业 的第1届、7所院校有本科生的基础上,发展到目前稳定在251所院校、年招生人数达2万人的规模。这一方面体现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和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环境工程专业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也预示着办学竞争的不可避免。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依托我校核类学科专业齐全、培养层次完整、办学规模大、特色鲜明的背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特色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对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阐述,以期为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一、核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按照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规范的要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 教育 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能适应国防工业以及核工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从事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核设施与核尾矿库退役治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构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核特色,首先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1.核特色鲜明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整个课程体系贯彻“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模块,在每个课程平台均有核特色课程或实践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具体课程名称见表2。 以上课程体系是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确定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组成)是相吻合的。 由表2可以看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了实现核特色人才培养,在公共基础课程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核工业概论”课程;在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原子核物理”、“辐射防护基础”、“放射化学”、“放射生物学”等;在专业课平台必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放射性三废处理”,在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核通风空气净化”、“核环境学”、“核辐射探测实验”、“核电运行”、“核环境学”、“辐射监测与评价”、“特殊分离 方法 ”、“核安全法规”等。 2.贯穿于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的核特色培养模式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教学改革,探索“4+x”与“规范+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步实施本专业4年制本科教学计划(“4”)和核特色培养(“x”),在贯彻环境工程专业教指委制定的环境工程本科培养规范要求的同时坚特色办学,核特色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在刚入校的专业教育时,学生就参观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的核电模型室等特色实验室,感性了解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在学生4年的学习期间,通过在核课程教学和非核课程引入核特色内容以及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每个学期不间断地坚持核特色培养。 二、将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 为了加强核特色建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采用全体教师参与的专题研讨方式,针对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核环境知识并注意课程间的衔接,使核特色体现在非核课程教学中。如在“环境监测”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增加了“公路(污染道路)的γ辐射剂量率监测”、“室内空气氡的测量”、“222氡与222氡子体测量”、“场地氡析出率的测量”等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放射性监测的基本原理与监测方法,得到常用监测仪器的操作、放射性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辐射剂量计算等训练。学生保存这些实验监测数据,用于“环境评价”课程里“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专题实训作业。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增加了“核工业与通风”这一章,使学生获得铀矿通风与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并了解我校教师在铀矿井通风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动向;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多年来以“生物吸附法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等为专题,老师课堂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科技文献、参与实验研究,在“培养并构建抗辐射超富集铀的工程菌”、“U(Ⅵ)印迹复合吸附剂对铀的去除”、“土壤微生物对铀的吸附”等研究课题上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这种核特色教学内容的引入以及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教学模式,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特色建设的主体,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建设在师资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学校前身之一的原衡阳工学院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的积累;2002年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后,其通风安全组与环保组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被吸收到环境工程专业教研室或实验室;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核安全工程等八个核类专业。这些都为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为了提高本专业核特色教学水平,我们主动配合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建立跨院(系)、跨学科的联合教学模式,即部分核特色课程由其他学院(学科)的专业老师担任主讲教师,如“原子核物理”课程由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的老师主讲,“放射生物学”由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主讲,毕业设计(论文)也有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指导等等,各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协同合作,充分保证了环境工程专业核特色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另外,我们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已有多人分别攻读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的博士研究生。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核特色建设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视核特色建设。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交叉性强的特点,在专业实验室规划建设时,重点建设了“核环境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能进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浸出液”、“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222-氡及222-氡子体、γ辐射剂量)”、“含铀废石铀、镭浸出”等综合性实验以及“环境γ的监测”、“场地氡析出率测量”等设计性实验。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为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研究等服务。 为了凸显核特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工业743矿、核工业741矿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为学生提供放射性废水处理、放射性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放射性环境监测与防护等方面的实习机会。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四年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内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采用如下 措施 实现核特色培养:第一,将教师科研课题的子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在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都有多人次完成这些课题的部分研究。第二,产学研结合,学生参与校企横向合作项目。我校与某铀尾矿库及多个铀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尾砂固化、覆盖降氡、农田修复、周围环境监测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就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总人数中有1/3至1/4是与核工业有关的环境问题的设计或研究,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训练。 五、结束语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尽管办学时间不长,但经过十年来专业核特色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核环境工程实验室所属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获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2009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南华大学特色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遴选为我校精品建设课程,近2年获得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核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湖南省教改项目1项,毕业生在铀业公司、核工业环保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率达10%以上并获得好评。今后一段时间,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将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核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国防工业和核电事业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泽华,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3):23-26. [2]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高工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环境工程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与效果分析》 摘 要 为适应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入CDIO模式,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经过广泛的调研,证明实践基地运行模式合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较大作用,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关键词 CDIO模式 实践基地 效果分析 实践教学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其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我们引入CDIO模式,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①从2007年筹建至今,基地运行效果良好,开创了在校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训的新途径,培养出的毕业生在企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同时也为学校探索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收效显著。 1 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改革实践 1.1 遵循CDIO模式改革实践教学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实践。通过CDIO模式的引入,我们对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改变了原有的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加少量综合实验的传统实验室模式,把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地充分承担起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不同学期需要完成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过程,并使之形成一套多层次、多科关联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1.2 完备的设施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几年来,实践基地不断增加设备,为学生提供各类型的小型化污染物处理装置,环境监测仪器。到目前为止,学生在校各门专业课程的配套实验,包括环境监测的大型分析仪器,环境微生物学的微生物培养选育和显微镜检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各种水处理方法的工艺装置,大气、土壤、固废、噪声等的监测治理等,均能在实践基地完成教学。实践基地开设了大量开放性、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实习、实训项目,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污水、废气作为实验对象,由学生自己监测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确定治理方案。从污染防治、监测评估到污染控制研究的全过程都有学生自主完成。多科性、多工段、多岗位的联合协作模式完全模拟环保企业生产实际,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 服务社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实践基地在教学的同时,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一种整体联动的模式,让学生直接面对实际生产过程。②实践基地为学校周边地区小型企业及居民社区提供有偿污染物处理服务,学生实验样品均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过程。既为周边地区解决了污染处理的成本问题,也是实践教学完全契合实际,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开展科研。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模式。 2 实践效果分析 环境工程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从我们对200余名环境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以及2010-2011两届100多名毕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收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在校生对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的认同 我们将06、07、08、09 级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放入实践基地中进行,每届学生50人左右。基地开设的设计性实验或综合实训项目,均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受益颇多。为了检验基地运行的效果,我们设计问卷调查,对07、08 级环境工程本科生发放问卷98份,收回95份,回收率96.94%,回收问卷全部有效,统计结果见表1。 从实践基地的调查统计结果得出,学生对新的实践教学方式表现出极大兴趣,认为通过多层次的实验、实训项目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多学科分析能力,尤其是岗位协作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对部分学生而言,新实践方式有一定的难度,实验时间基本合适(可以接受),实践基地的实验工作条件基本满足要求。从总体上看,实践基地教学模式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表1 在校生问卷调查统计(n=95) 2.2 毕业生对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的反馈 对已经毕业的2010-2011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咨询了实践基地的教学对学生就业和从事实际工作是否有帮助。共寄出问卷100份,收回76份,回收率76.00%,回收问卷中73份有效,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毕业生问卷调查统计(n=95) 从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可见,基地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在一定层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普遍认为通过基地实践,使他们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工作实习期的表现远优于其他同期实习者,在岗位协作和研究创新上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通过对用人企业的调查反馈得知,经过基地实践环节培养的学生,企业满意率很高。毕业生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独立解决问题,各部门协调配合,处理突发情况以及参与科研创新等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人才。 注释 ① 吴昊,张犁黎.CDIO模式下环境工程校内实验基地探索[J].学理论,2010.32:255-256. ② 詹一虹,侯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 渠道 [J].教育研究,2006.9:90-92. 高工职称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水利工程防洪措施》 1汛前的准备工作 1.1预测水利工程的防洪状态 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会使水位不断升高,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会给防洪工程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使水利工程的防洪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汛期的预测工作非常重要。比如,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大坝是否有能力承受,会不会发生危险事故,河道会不会被洪水侵蚀,是否会发生渗水等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都需要做好预测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洪水,避免在洪水来临时措手不及。 1.2清除障碍 河道的行洪能力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洪水来临前,需要将河道进行清理工作,特别是会对水流产生阻碍的树林、桥梁等,这些会使河道的面积缩小,很有可能出现断面的情况,而且在河道两边的堤岸会有泥沙积存,出现的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及时将这些阻碍因素清除,有利于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 2防洪措施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防洪的主要措施有:水库、蓄滞分洪区、河道提防、排水工程等。根据实际的地形采取适合的措施进行防洪抗灾工作。水利工程的作用除了能够防洪以外,还有农田水利、发电等,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水资源合理利用。 2.1利用水库蓄水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防洪的措施之一就是利用水库。水库的作用主要有发电、灌溉、养鱼和防洪等,在防洪中主要是调节水流,降低洪水的流速,以及拦洪蓄水等。具体方法是: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位置建立可以蓄水的水库,洪水到来时,可以利用水库将洪水储蓄,减少流进下游河道的水量。利用水库调节洪水的方式有蓄洪和滞洪两种。 首先是蓄洪。在溢洪道没有设置闸门的情况下,洪水来临前,将水库中的水位降到限制水位。便能起到蓄水的作用。如果在溢洪道设置闸门,可以使水库蓄水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改变开启闸门的大小调节流入下游河道的水量。水库有闸门的控制,既可以做到蓄洪也可以起到滞洪的作用。在设有闸门的情况下,一旦水库中的蓄水位达到溢洪道堰顶高程的高度时,水库就能将洪水暂时滞留在水库中。 2.2水库的调蓄作用 总体而言,利用水库进行防洪一定要注意兼顾上下游。为了不影响到上游人们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的发展,需要对水库中的水进行控制。而水库的泄洪量大小需要根据下游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水库不仅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还可以用在农田水利中,在洪水到来时,利用水库将水储蓄起来,在非汛期时就可以利用水库中的水灌溉农田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利用水闸防洪 在水利工程中水闸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将水闸建立在水库、河道或者湖泊等地方。将水闸关闭以后,可以起到挡水的作用;打开水闸可以泄洪,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进入下游水的流量。水闸主要有节制闸、分洪闸、挡潮闸和排水闸几种,这几种水闸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泄洪和挡水。一般情况下,在上游地区采用节制闸,一旦洪水来临,可以将水闸打开,控制水位,同时也可以控制排水量,确保下游河道的安全。分洪闸的作用是可以将洪水分流到不同的地方,比如湖泊、洼地等,保证下游人们的正常生活。挡潮闸的使用是通过涨潮时和退潮时水位发生变化进行水闸的开合,有利于防止海水倒灌。排水闸是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起到排泄洪水的作用,如果洪水的水位相对于堤内的水位较低时,就需要打开水闸放水,一旦水位比堤内的水位高时,应该将水闸关闭,防止洪水倒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4修筑堤防 堤防是用来档洪水的建筑物。修筑堤防能够有效的避免洪水泛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河堤可以将洪水有效的控制在行洪道里,使行洪的速度加快,有利于泄洪排沙。 堤防在防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同时它又能抵挡海潮以及风浪等灾害,而且能够防止风暴潮侵入陆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泄洪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河道,因此将河道的行洪能力提高对于防洪措施的实施有着主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平原地区修筑堤防需要与河道的治理结合起来,比如,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时,需要将堤防进行加固,而在堤防加固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防护工程对提防进行保护。 2.5利用蓄滞洪区降低河道的行洪压力 蓄滞洪区是防洪体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是保障防洪工作的安全以及减轻灾害等。蓄滞洪区可以分为四种,即分洪区、行洪区、滞洪区以及蓄洪区。分洪区的修筑主要是在一些有湖泊或是洼地的地方,有利于将洪水分流,降低洪水水流速度。行洪区是在堤岸之间或者天然形成的河道两侧,发生洪水灾害时可以用来宣泄洪水。滞洪区在发生洪水灾害时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在洪水高峰期可以削减洪水流速。蓄洪区可以将河道泄出的多余洪水临时储蓄起来,洪水灾害减轻时再将洪水排放出去。 蓄滞洪区是用于对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因此我们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辟出蓄滞洪区,有利于洪水的防治工作。蓄滞区在启用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蓄滞洪区的使用一定要明确调度程序,随时做好进洪闸口以及分洪闸口的开启准备。 因为分洪区和蓄滞洪区平时不会使用,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做好预测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洪水的措施。 3结束语 在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以及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形下,自然灾害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洪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洪措施,提前做好防洪的准备工作,做到及时洪水来临时能够及时应对,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应该使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的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同时水利工程的防洪系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即使出现较大的洪水灾害也能有能力抵抗。 猜你喜欢: 1. 高工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2. 工程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3.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优秀例文 4.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赏析 5.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如何做优秀工程师论文发表

首先期刊的级别问题,论文是要投递在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期刊上?还是要投核心期刊?这个问题是挺重要的,并不是说哪个含金量高就投哪个,要看回相关文件要求以及公司单位是怎么说的。

至于篇数和字符数嘛,篇数要看你评的是中级还是高级职称,不同等级职称要求的发表篇数略有不同。而字数上一般是要求3000字左右即可,刚好一个版面。

另外在发表的时候有两个小细节要留心一下:

一个是要发表在正规期刊上,一般正规期刊都有国内外期刊号,并能在新闻出版总署上查得到。

二是要在正刊上发表,像副刊、增刊什么的,虽然价钱便宜,但发表出来通常也不会受到认可,对评职称没有用。

顺便再提醒一下,建筑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投稿到期刊杂志社,在个人对杂志社不了解的情况下,发表过程中可能会有些波折,但也无妨,也就是时间会久一些。

另一种方法是找有资质的职称评审机构帮你选取期刊发表,由于机构和杂志社打交道比较多,对于发表流程也是很熟悉,可以节省下来不少时间。

既然说到了时间,发表职称论文一定要首先明确职称评定时间,因为这样后面的工作才能有序开展。

因为论文需要在职称评审前发表完,并且要拿到录用通知书和样刊。整一套下来平均时间少说要3个月左右,长的则半年甚至一年,

而职称评定时,有的要求必须通过数据库检索到,论文发表出刊后,数据库一般2个月后才能收录进去,因此还要考虑2个月的收录时间。因此发论文一定要趁早!

以上就是建筑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的相关细节。

要了解论文在国家级还是省级期刊上发表?还是应该投核心期刊?这个问题很重要,不是说哪个含金量高,而是回头看看相关文件的要求和公司说的。至于文章数量和人物数量,文章数量取决于你评价的是中级还是高级职称,不同等级职称要求发表的文章数量略有不同,字数一般在3000字左右就可以了。

一,明确发表那种级别的期刊才可以顺利评过职称。二,明确职称评定时间。发表论文前一定要了解明确的职称评定时间。三,如果要代理发表或写作的,确定发表的刊物,期次以及价格。

有很多的啊,价格方面就是看你发表的期刊的等级了,如果是核心期刊那就比较贵一点,基本上过了2000.国家级的一般是1000左右,省级比较便宜一点,600块都能搞定。我朋友在品优刊 网上发过一篇国家级的,3个月就出刊了。你可以去问问具体的价格

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

高级工程师论文要求如下:

一、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合作撰写论文不得超过3人)撰写专业论文两篇及以上,其中至少有一篇在专业刊物(有书刊号)上公开发表。确定一篇为主送论文,主送论文须独立撰写,主送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同时,提交论文应注意以下要求:学位论文不得作为职称评审论文报送;若报送以外文发表的论文,需同时提供中文译稿,且审核时以中文内容为准;提交的论文应确保与所提交的书面材料完全相同,凡未按要求上传论文材料的,材料受理点将不予受理。

提交公开发表的论文,申报人员应在材料申报截止日前提供正式出版刊物,论文录用证明、报刊及电子论文等不作为申报依据,凡在材料申报截止日无法提供正式出版刊物的,材料受理点将不予受理。

各高评委对申报人所提交主送论文将进行重合度检测,经查实存在学术造假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高级工程师的评定,发表论文只是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比如重大研究成果,重大工作成绩,发明专利,专著等等,对于发表论文的要求,其实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单位是不一样的,有是两篇省级期刊就够了,有的要求是国家级或者核心期刊。

高级工程师评审论文要求包括要求独立撰写/第一作者,论文内容要和申报专业一致和论文要控制字数、要符合撰写格式。

1、要求独立撰写/第一作者。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一般是要求作者以第一作者或者独著的身份进行发表,当然第二、第三作者的作用也是有的,只是说第一作者的分量会更重,加分也会相对较多。高级职称论文发表的刊物一般是要求核心刊物,但这个规定也并不是一定就这样,所以为了更加有保障,申报人员要参考回当地具体的评职称文件要求。

不过如果是要发表在核心期刊上,那么就更要提前准备,因为核心期刊的投稿人数是很多的,并且审核流程也是比较复杂,所以提前发表才能确保及时赶上评职称需要。高级职称论文发表除了对期刊级别有要求外,刊号方面也需要注意,一般来说,论文发表的期刊要具备CN和ISSN双刊号才行。

2、论文内容要和申报专业一致。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要结合工作岗位和申报专业来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内容主要是体现人才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然后具体分析该问题的诱因等因素,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高级工程师论文要求申报人员提交论文的专业内容需要与本人申报的专业类别相关,还需要和本人现任工作岗位的专业相贴近。

3、论文要控制字数、要符合撰写格式。

一般来说,评审高级工程师职称的论文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查重率也有一定的限制,撰写格式也需要按照正规专业论文一样要素内容齐全!评审高级职称的论文是需要在正规期刊发表出来的论文才算是有效的,如果是发表在错误的期刊上,通常是不能作为有效材料进行申报的。现在职称论文发表都很重视论文的查重率,查重率过高的话是很影响论文发表的,所以论文查重方面要控制好,通常是控制在30%以内。

高工指的是高级工程师,那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论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高工职称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高工职称论文 范文 篇一 《核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对南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如何探索与实践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大学本科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核特色 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从1982年2月 毕业 的第1届、7所院校有本科生的基础上,发展到目前稳定在251所院校、年招生人数达2万人的规模。这一方面体现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和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环境工程专业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也预示着办学竞争的不可避免。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依托我校核类学科专业齐全、培养层次完整、办学规模大、特色鲜明的背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特色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对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阐述,以期为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一、核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按照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规范的要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 教育 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能适应国防工业以及核工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从事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核设施与核尾矿库退役治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构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核特色,首先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1.核特色鲜明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整个课程体系贯彻“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模块,在每个课程平台均有核特色课程或实践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具体课程名称见表2。 以上课程体系是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确定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组成)是相吻合的。 由表2可以看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了实现核特色人才培养,在公共基础课程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核工业概论”课程;在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原子核物理”、“辐射防护基础”、“放射化学”、“放射生物学”等;在专业课平台必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放射性三废处理”,在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核通风空气净化”、“核环境学”、“核辐射探测实验”、“核电运行”、“核环境学”、“辐射监测与评价”、“特殊分离 方法 ”、“核安全法规”等。 2.贯穿于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的核特色培养模式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教学改革,探索“4+x”与“规范+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步实施本专业4年制本科教学计划(“4”)和核特色培养(“x”),在贯彻环境工程专业教指委制定的环境工程本科培养规范要求的同时坚特色办学,核特色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在刚入校的专业教育时,学生就参观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的核电模型室等特色实验室,感性了解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在学生4年的学习期间,通过在核课程教学和非核课程引入核特色内容以及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每个学期不间断地坚持核特色培养。 二、将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 为了加强核特色建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采用全体教师参与的专题研讨方式,针对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核环境知识并注意课程间的衔接,使核特色体现在非核课程教学中。如在“环境监测”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增加了“公路(污染道路)的γ辐射剂量率监测”、“室内空气氡的测量”、“222氡与222氡子体测量”、“场地氡析出率的测量”等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放射性监测的基本原理与监测方法,得到常用监测仪器的操作、放射性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辐射剂量计算等训练。学生保存这些实验监测数据,用于“环境评价”课程里“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专题实训作业。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增加了“核工业与通风”这一章,使学生获得铀矿通风与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并了解我校教师在铀矿井通风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动向;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多年来以“生物吸附法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等为专题,老师课堂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科技文献、参与实验研究,在“培养并构建抗辐射超富集铀的工程菌”、“U(Ⅵ)印迹复合吸附剂对铀的去除”、“土壤微生物对铀的吸附”等研究课题上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这种核特色教学内容的引入以及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教学模式,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特色建设的主体,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建设在师资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学校前身之一的原衡阳工学院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的积累;2002年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后,其通风安全组与环保组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被吸收到环境工程专业教研室或实验室;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核安全工程等八个核类专业。这些都为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为了提高本专业核特色教学水平,我们主动配合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建立跨院(系)、跨学科的联合教学模式,即部分核特色课程由其他学院(学科)的专业老师担任主讲教师,如“原子核物理”课程由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的老师主讲,“放射生物学”由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主讲,毕业设计(论文)也有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指导等等,各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协同合作,充分保证了环境工程专业核特色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另外,我们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已有多人分别攻读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的博士研究生。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核特色建设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视核特色建设。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交叉性强的特点,在专业实验室规划建设时,重点建设了“核环境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能进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浸出液”、“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222-氡及222-氡子体、γ辐射剂量)”、“含铀废石铀、镭浸出”等综合性实验以及“环境γ的监测”、“场地氡析出率测量”等设计性实验。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为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研究等服务。 为了凸显核特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工业743矿、核工业741矿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为学生提供放射性废水处理、放射性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放射性环境监测与防护等方面的实习机会。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四年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内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采用如下 措施 实现核特色培养:第一,将教师科研课题的子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在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都有多人次完成这些课题的部分研究。第二,产学研结合,学生参与校企横向合作项目。我校与某铀尾矿库及多个铀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尾砂固化、覆盖降氡、农田修复、周围环境监测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就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总人数中有1/3至1/4是与核工业有关的环境问题的设计或研究,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训练。 五、结束语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尽管办学时间不长,但经过十年来专业核特色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核环境工程实验室所属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获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2009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南华大学特色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遴选为我校精品建设课程,近2年获得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核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湖南省教改项目1项,毕业生在铀业公司、核工业环保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率达10%以上并获得好评。今后一段时间,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将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核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国防工业和核电事业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泽华,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3):23-26. [2]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高工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环境工程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与效果分析》 摘 要 为适应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入CDIO模式,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经过广泛的调研,证明实践基地运行模式合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较大作用,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关键词 CDIO模式 实践基地 效果分析 实践教学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其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我们引入CDIO模式,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①从2007年筹建至今,基地运行效果良好,开创了在校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训的新途径,培养出的毕业生在企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同时也为学校探索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收效显著。 1 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改革实践 1.1 遵循CDIO模式改革实践教学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实践。通过CDIO模式的引入,我们对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改变了原有的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加少量综合实验的传统实验室模式,把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地充分承担起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不同学期需要完成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过程,并使之形成一套多层次、多科关联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1.2 完备的设施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几年来,实践基地不断增加设备,为学生提供各类型的小型化污染物处理装置,环境监测仪器。到目前为止,学生在校各门专业课程的配套实验,包括环境监测的大型分析仪器,环境微生物学的微生物培养选育和显微镜检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各种水处理方法的工艺装置,大气、土壤、固废、噪声等的监测治理等,均能在实践基地完成教学。实践基地开设了大量开放性、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实习、实训项目,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污水、废气作为实验对象,由学生自己监测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确定治理方案。从污染防治、监测评估到污染控制研究的全过程都有学生自主完成。多科性、多工段、多岗位的联合协作模式完全模拟环保企业生产实际,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 服务社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实践基地在教学的同时,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一种整体联动的模式,让学生直接面对实际生产过程。②实践基地为学校周边地区小型企业及居民社区提供有偿污染物处理服务,学生实验样品均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过程。既为周边地区解决了污染处理的成本问题,也是实践教学完全契合实际,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开展科研。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模式。 2 实践效果分析 环境工程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从我们对200余名环境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以及2010-2011两届100多名毕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收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在校生对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的认同 我们将06、07、08、09 级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放入实践基地中进行,每届学生50人左右。基地开设的设计性实验或综合实训项目,均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受益颇多。为了检验基地运行的效果,我们设计问卷调查,对07、08 级环境工程本科生发放问卷98份,收回95份,回收率96.94%,回收问卷全部有效,统计结果见表1。 从实践基地的调查统计结果得出,学生对新的实践教学方式表现出极大兴趣,认为通过多层次的实验、实训项目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多学科分析能力,尤其是岗位协作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对部分学生而言,新实践方式有一定的难度,实验时间基本合适(可以接受),实践基地的实验工作条件基本满足要求。从总体上看,实践基地教学模式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表1 在校生问卷调查统计(n=95) 2.2 毕业生对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的反馈 对已经毕业的2010-2011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咨询了实践基地的教学对学生就业和从事实际工作是否有帮助。共寄出问卷100份,收回76份,回收率76.00%,回收问卷中73份有效,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毕业生问卷调查统计(n=95) 从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可见,基地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在一定层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普遍认为通过基地实践,使他们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工作实习期的表现远优于其他同期实习者,在岗位协作和研究创新上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通过对用人企业的调查反馈得知,经过基地实践环节培养的学生,企业满意率很高。毕业生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独立解决问题,各部门协调配合,处理突发情况以及参与科研创新等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人才。 注释 ① 吴昊,张犁黎.CDIO模式下环境工程校内实验基地探索[J].学理论,2010.32:255-256. ② 詹一虹,侯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 渠道 [J].教育研究,2006.9:90-92. 高工职称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水利工程防洪措施》 1汛前的准备工作 1.1预测水利工程的防洪状态 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会使水位不断升高,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会给防洪工程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使水利工程的防洪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汛期的预测工作非常重要。比如,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大坝是否有能力承受,会不会发生危险事故,河道会不会被洪水侵蚀,是否会发生渗水等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都需要做好预测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洪水,避免在洪水来临时措手不及。 1.2清除障碍 河道的行洪能力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洪水来临前,需要将河道进行清理工作,特别是会对水流产生阻碍的树林、桥梁等,这些会使河道的面积缩小,很有可能出现断面的情况,而且在河道两边的堤岸会有泥沙积存,出现的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及时将这些阻碍因素清除,有利于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 2防洪措施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防洪的主要措施有:水库、蓄滞分洪区、河道提防、排水工程等。根据实际的地形采取适合的措施进行防洪抗灾工作。水利工程的作用除了能够防洪以外,还有农田水利、发电等,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水资源合理利用。 2.1利用水库蓄水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防洪的措施之一就是利用水库。水库的作用主要有发电、灌溉、养鱼和防洪等,在防洪中主要是调节水流,降低洪水的流速,以及拦洪蓄水等。具体方法是: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位置建立可以蓄水的水库,洪水到来时,可以利用水库将洪水储蓄,减少流进下游河道的水量。利用水库调节洪水的方式有蓄洪和滞洪两种。 首先是蓄洪。在溢洪道没有设置闸门的情况下,洪水来临前,将水库中的水位降到限制水位。便能起到蓄水的作用。如果在溢洪道设置闸门,可以使水库蓄水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改变开启闸门的大小调节流入下游河道的水量。水库有闸门的控制,既可以做到蓄洪也可以起到滞洪的作用。在设有闸门的情况下,一旦水库中的蓄水位达到溢洪道堰顶高程的高度时,水库就能将洪水暂时滞留在水库中。 2.2水库的调蓄作用 总体而言,利用水库进行防洪一定要注意兼顾上下游。为了不影响到上游人们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的发展,需要对水库中的水进行控制。而水库的泄洪量大小需要根据下游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水库不仅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还可以用在农田水利中,在洪水到来时,利用水库将水储蓄起来,在非汛期时就可以利用水库中的水灌溉农田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利用水闸防洪 在水利工程中水闸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将水闸建立在水库、河道或者湖泊等地方。将水闸关闭以后,可以起到挡水的作用;打开水闸可以泄洪,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进入下游水的流量。水闸主要有节制闸、分洪闸、挡潮闸和排水闸几种,这几种水闸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泄洪和挡水。一般情况下,在上游地区采用节制闸,一旦洪水来临,可以将水闸打开,控制水位,同时也可以控制排水量,确保下游河道的安全。分洪闸的作用是可以将洪水分流到不同的地方,比如湖泊、洼地等,保证下游人们的正常生活。挡潮闸的使用是通过涨潮时和退潮时水位发生变化进行水闸的开合,有利于防止海水倒灌。排水闸是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起到排泄洪水的作用,如果洪水的水位相对于堤内的水位较低时,就需要打开水闸放水,一旦水位比堤内的水位高时,应该将水闸关闭,防止洪水倒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4修筑堤防 堤防是用来档洪水的建筑物。修筑堤防能够有效的避免洪水泛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河堤可以将洪水有效的控制在行洪道里,使行洪的速度加快,有利于泄洪排沙。 堤防在防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同时它又能抵挡海潮以及风浪等灾害,而且能够防止风暴潮侵入陆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泄洪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河道,因此将河道的行洪能力提高对于防洪措施的实施有着主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平原地区修筑堤防需要与河道的治理结合起来,比如,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时,需要将堤防进行加固,而在堤防加固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防护工程对提防进行保护。 2.5利用蓄滞洪区降低河道的行洪压力 蓄滞洪区是防洪体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是保障防洪工作的安全以及减轻灾害等。蓄滞洪区可以分为四种,即分洪区、行洪区、滞洪区以及蓄洪区。分洪区的修筑主要是在一些有湖泊或是洼地的地方,有利于将洪水分流,降低洪水水流速度。行洪区是在堤岸之间或者天然形成的河道两侧,发生洪水灾害时可以用来宣泄洪水。滞洪区在发生洪水灾害时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在洪水高峰期可以削减洪水流速。蓄洪区可以将河道泄出的多余洪水临时储蓄起来,洪水灾害减轻时再将洪水排放出去。 蓄滞洪区是用于对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因此我们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辟出蓄滞洪区,有利于洪水的防治工作。蓄滞区在启用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蓄滞洪区的使用一定要明确调度程序,随时做好进洪闸口以及分洪闸口的开启准备。 因为分洪区和蓄滞洪区平时不会使用,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做好预测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洪水的措施。 3结束语 在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以及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形下,自然灾害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洪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洪措施,提前做好防洪的准备工作,做到及时洪水来临时能够及时应对,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应该使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的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同时水利工程的防洪系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即使出现较大的洪水灾害也能有能力抵抗。 猜你喜欢: 1. 高工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2. 工程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3.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优秀例文 4.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赏析 5.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优秀高中语文教师论文发表

看来是备战高考的吧,现在时间够用,每本书就那些古文古诗的,是名句又没让你全篇背,自己过一遍,记得留心作者和出处,这样才节省时间呢,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安排,像壹品优这样的平台 !

您好,这是我的答案,望您采纳,谢谢论文写作网就可以啊,谢谢

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北京大学附中小论文写作课实验报告李裕德 内容提要: 在70年代末期开设、80年代发展、90年代开始科学化的小论文写作和答辩课,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门课的效果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能力、自学能力和收集科技情报以及其他各种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高考成绩,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这项实验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现在这门课已经有了初步的社会影响,扩展到了一些兄弟学校。 关键词:自主性 思维能力 从1979年起,北京大学附中开始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教学,逐步形成了小论文写作课。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为教学改革进行的教学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了我校的教学计划当中,成为全体高中教师的必教课和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小论文成绩记入了学生的成绩册。后来这个实验纳入了海淀区“八五”教学科学研究的课题,成为海淀区教科研的重点项目。现在,这项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问题的提出 70年代末期,正是我国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当时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病是:第一,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忽视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结果学生的语文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第二,还存在着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倾向,学生不拿讲稿就说不了几句话,适应新时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就非常差。第三,在作文教学当中,老是采取一个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平均使用力量,就是每学期布置学生写若干篇作文,批改后进行讲评,文章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第四,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严重脱节,中学教育不为学生将来写论文做准备,学生进入了高等学校还不会写论文。为了纠正这些偏向,我校当时的语文教研组组长章熊老师主张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的教学,通过这项活动,恢复语文课的工具性,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通过这项活动,改变作文教学平均使用力量的状况,在作文教学当中形成一次高潮,让学生反复写作,反复修改,从中体会到作文的艰辛和乐趣,也改变那种作文缺乏个性的状况;通过这项活动,探索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摸索一些衔接的经验。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这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章熊老师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从1979年开始,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教学工作便拉开了序幕。二、基础 进行这项活动,我们具备理论的基础、教师的基础和学生的基础。(一)理论的基础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成就,不仅用世界上几乎是最少的教育经费培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才,而且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我国中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在我们应该如何办教育的问题上,例如在究竟以谁为中心或主体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一种认识是,应该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头脑里注入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于是教师便在课堂上“满堂灌”;一种认识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受知识。我们赞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才能具有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只会束缚学生的头脑,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负担。我们国家没有培养出更高质量人才,更是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教师中心论在作怪。我们认为,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良好手段。2、能力比知识更加重要,是我们的又一个理论根据 我们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了一定数量的知识,概括、归纳、分类、归类、联想、求异、分析、综合、演绎、迁移等思维能力和其他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才能发展起来。知道的东西越多,头脑里的思考活动就会越剧烈;思考越多,就越会概括、分析、归纳、演绎、迁移。能力的中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越强,其他能力便可能获得很好的发展。而没有适当广博的知识,形成能力就很困难,例如知识面太窄,概括就会不正确,演绎就会出错误,分类就会不合理,迁移就会有困难,所以知识是重要的。但是能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可以随时获得,而培养能力则需要花费旷日持久的努力;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一个工作人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他的知识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和参考,能力则关系到他是否能够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关系到问题是否解决得好,工作质量是否高。而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则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科技情报和其他各种资料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其他各种各样的能力。3、教学相长,也是我们的理论根据 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负有教育学生的重大责任。“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说得更准确一点,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的水平。中国古人就知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卢诞传》)光会教书的教师有的是,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就十分难得了。我们的教师应当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是“人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1790年~1866年)说过:“一个次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善导的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教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去钻研,去发现。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榜样,是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热爱本职工作的榜样。用以身作则的行动去教育、感染学生,是最重要的教,比口头的说教更加有力。 但是,“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必须善于向学生学习。学生在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当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深深地教育了教师。为了指导学生选题,为了批改小论文,为了指导答辩活动,他们都需要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只要阅读那些内容极为丰富的科技论文,教师的收获就不小。许多新知识、新概念,我们是向学生学来的。(二)教师的基础 我们学校的教师有没有可能指导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呢? 我们学校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够贯彻“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原则。因此,只要进行动员,他们一定会投入这项劳动量相当大的活动中来。我们学校的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面比较广,能够发扬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治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他们在教学中善于质疑问难,求真务实,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创造了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 其中有不少人是在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名师。我校的初中教师,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高中教师则肯于钻研,乐于探讨。这样的教师,完全具备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可能性。(三)学生的基础 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具备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基础呢?我们认为是具备的。第一,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国家建设蒸蒸日上,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在向他们提出日新月异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收集和整理科技情报的能力,要求他们具备新的知识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本领,因此他们具备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社会大环境。第二,我们学校具备一种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风气,具备一种发挥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的风气,具备一批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也具备一批水平很高的家长,为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创造了良好的小环境。第三,我们学校的学生,素质比较好,知识面比较大,肯于钻研,喜欢辩论、讨论,遇事有自己的看法,不喜欢只是死记硬背,不喜欢不通过思考就随便接受别人的观点。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的条件是好的,完全具备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条件。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就有了进行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基础,可以开辟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新天地了。三、过程(一)小论文写作课的发展过程 自从章熊老师提出开展小论文写作和答辩活动的建议之后,我们开始进行了这样的活动。 但是 不久以后,这项活动受到了一部分家长的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高考的成绩,我们被迫不得不暂时中断了一次。进入80年代,我们看到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非常大,学生的自主活动性受到了抑制。让学生死记死背地去准备高考、中考,会妨碍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会降低学生的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是受限制。学生按照一个模式写文章,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局面也始终无法改变,同高等教育脱节的状态也依然如故。我们从初次的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当中体会到,这项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确实是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所以我们坚持进行了这项工作,即使是1989年的5月,也没有间断。章熊老师调走以后,语文组的高中教师总是加班加点地从事这项活动,吴祖兴老师对这项工作尽了很大的力量,不仅尽心尽力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和答辩,而且编辑、出版了两本《北大附中小论文选》。他还开始组织更大规模的写作和答辩活动,到兄弟学校介绍情况,使这项活动开始走向社会。 在90年代,为了适应21世纪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我们探讨了未来所需要的人才的特点。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那个时候需要的人才,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必须善于收集科技情报,整理科技情报,其中包括快速写出科技论文和其他各种论文的能力;需要良好的口才,以便使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为此我们坚持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把这种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固定下来。从1993年开始,学生论文的成绩也记入了学生的成绩册。沈琨老师还把这项工作推向科学化的轨道,开始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工作,对学生阅读了多少书籍报刊,花了多少时间进行写作,每个人的写作字数等都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我们还把这项活动推向全校,请各科教师都指导学生的小论文写作。不久以后,高中各科教师,如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外语、体育等课程的教师都把小论文的写作当作自己那门课程的一项内容。我们还把这项活动推向社会,一方面请一些学生家长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向社会作宣传,如邀请海淀区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师生来我校指导、观摩小论文的答辩活动,也到兄弟学校,如人民大学附中、延庆中学去进行答辩,同时也写了一些文章向社会上进行宣传。(二)具体指导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过程 我们不赞成教师中心论,主张学生主体论,但是,这不等于我们不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成为小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教导者、指挥者、组织者。 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分七个阶段进行。1、引导阶段 高中生刚刚入学,我们就先打招呼,让他们有进行写作和答辩的初步思想准备。高中一年级结束之前,就进行具体的布置,讲明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要求他们利用暑假的时间开始收集资料,教他们如何写卡片,做剪报,写笔记。尤其是讲明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区别,让他们学会确立论点,寻找论据。2、收集阶段 学生利用暑假和二年级开学以后的时间大量阅读书籍报刊,广泛收集信息和资料。据1996届不完全的统计,每个教学班的学生,阅读字数达1000万以上,平均每个学生阅读大约22万字的书籍报刊,每个学生做卡片平均20张。1994届的学生,有的班级每人做剪报300张。3、训练阶段 有了材料,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抽出2~4课时教学生如何分类、概括、归纳、演绎等等。例如有的教师将两个十分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训练学生找共同点;有的教师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放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经过了短时间的训练,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从具体的材料当中概括出论点的方法。然后,再抽2课时训练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要求他们一定做到论点、论据配合得当,要有论证。有的教师找来范文,用范文来引路。4、选题阶段 训练阶段结束时,便布置学生选题,交代选题的注意事项。学生选题以后,都将题目交给教师审阅。教师发现有的题目过大,如《中国家庭结构的发展》,有的题目过小,如《谈“魁父之丘”的“之”》,教师予以纠正。有的学生很认真,除了交来选题之外,还交来备选题。第二次交选题之后,便进入写作阶段。5、写作阶段 先让学生写出论文提纲,教师进行逐个的检查,纠正提纲的毛病(往往中心论点不明确,只是罗列事实)之后,学生便开始进行写作。第一次论文交来以后,教师仔细批改,采取全班讲评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中心论点不明确,或者论点、论据配合不当,缺乏论证等,发给学生进行修改。第二次交来之后,教师再一次进行批改,学生再一次进行修改。有的论文经过三、四次的修改,才通过了教师的“鉴定”。据我们统计,每个学生写作论文平均花了36小时,每篇论文的字数平均为4500字。6、答辩阶段 答辩在高二上学期(以前曾经在高二下学期,后来为避开会考而提前)利用4周左右的语文课时间,分三步进行。首先用2~4课时进行小组宣讲答辩,让学生每一个人都有宣讲答辩的机会。小组答辩以后,推选出2~3名同学参加全班的宣讲答辩。然后利用14课时左右的时间,开展全班的宣讲和答辩活动。这是答辩当中最热烈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意识十分强,纷纷争着发言,抢着辩论,有时候简直到了“争吵”的地步。每一次答辩,发言的学生总是占到全体学生总数的80%以上。班级答辩结束以后,最后用2~3小时召开全年级的宣讲答辩大会。有时候,全年级的宣讲答辩大会邀请全校愿意参加的同学参加,或者邀请家长等参加,形成了十分热烈的局面。7、延伸阶段 延伸阶段当中,让学生写参加答辩大会的侧记,之后又让学生写后记。让学生写全年级答辩大会侧记,学生必定十分注意答辩的情况,细心观察会场的动静,细心注意各种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状况,注意自己提出问题和参加争论时的心情。学生在后记当中,畅谈了自己的体会,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巩固科技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成果。四、效果分析 开展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是一次成功的思想教育。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是搞好这项活动的基础,这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唯物主义教育。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了科学研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认识到将来建设祖国更要付出毕生的精力。他们在后记当中常常谈到这样的体会。上这样的课,对学生是一次极为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比单纯进行说教要有力得多。除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之外,还取得了下面的一些效果。(一)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开展小论文写作和答辩活动,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最重要的是以下一些能力。1、收集科技情报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写作科技论文,要进行答辩,就得广泛收集科技情报和各种各样的资料。海湾战争刚刚结束,学生便从我国科研部门收集到了美国最新式战斗机的资料和图片,写成了论文拿来宣讲。为了研究彗星撞击木星的问题,学生广泛地收集了国内外的报道,写出了《彗木相撞的启示》。学生从收集科技情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收集科技情报的乐趣,学到了收集的方法,初步培养了收集科技情报的能力。 这项活动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各科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除了查阅资料外,还常常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第一手的材料。由于知识面得到了扩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便能够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便能够仔细地研究问题。如政治课老师布置了写论文,安德玺同学便调查了海淀一带的报摊,对于居民们喜欢买什么样报刊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并不指望中学生有什么创见,所以一直把学生的论文叫做“小论文”,但是也确实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例如《有关木星卫星分布规律的一些个人浅见》一文,提出了木星卫星的分布规律和太阳系大行星的分布规律有共同性的看法,94届的鄢翔同学研究错觉产生的原因而提出了“视觉场”的概念。就我们的目力所及,这些问题前人没有提出过。2、思维能力 学生收集了大量资料,便需要经过分析、归纳、分类、归类、概括、综合、演绎、比较、类比、求异、联想、迁移、筛选……才能形成自己的主题思想,才能选择恰当的论据。《试论中国现代诗何以没有传世之作》通过概括、比较,找出了社会不重视诗歌、诗人没有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等原因;《我国古代铸币与通货膨胀》通过联想、概括,说明了铜钱的膨胀多发生在战争、灾荒、统治阶级挥霍浪费的时期这样一种规律。这些论文都证明了学生思维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3、提出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人特别提倡“问”。《论语·为政》上说:“多闻阙疑”(知道得多就会在心中产生问题并把问题储存在心中)。清代的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孟涂文集》)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学问”一词,把“学”和“问”联系在一起,就因为“问”对于“学”有极大的作用。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必须向论文的宣读者发问,一个学生的提问会激起一批学生的提问,“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同上)提出问题激发了提问的兴趣,增强了提问的勇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4、自学的能力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891年~1946年)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文集》14页)因为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很少的;要想对社会作出贡献,就得在毕业以后不断地自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在是比单单教学生知识重要得多。开展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始终没有离开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他们自己去收集情报和资料,自己去分析归纳,自己去提问,一句话,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他们便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从中体会到了自学的好处和艰辛,也学会了不少自学的方法。5、全面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个要求是全面的。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的偏向十分严重。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确实达到了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80年代,海淀区每年出版《高考作文选》,北大附中参加高考学生的作文总是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1988年冬,北京市举行了一次语文竞赛,6所学校的学生在一起进行决赛,当场出题当场作文。其他学校的学生刚刚写了一个开头,北大附中的学生已经交了卷,并且流利地朗读了作文。其他学校学生的作文没有得分,北大附中学生的作文拿了双分。1994年,有30多篇论文在北京市海淀区获奖,其中4篇获北京市一等奖,一篇(《把对联纳入语文教学中来》)获全国一等奖,作者因此还获得了银帆奖。此外,在答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听别人的宣读和提问,必须参与讨论和争论,听、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1990年3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带团前来北大附中调查教学情况,找学生座谈之后,几位领导同志都说:“这个学校的学生真能说,滔滔不绝!”一些学生可以不拿讲稿,不带资料,随口说上5分钟、10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个别学生可以说一个小时以上。 我们调查了已经升入高等学校的二十多位我校毕业生,他们一致认为,在北大附中学习期间进行的小论文写作和答辩课,使他们初步具备了论文写作的能力,为在高等学校的论文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可以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写作和答辩的过程中,大量翻阅书籍报刊,获得了课堂以外的大量知识,从学生科技论文的题目当中可见一斑:《有关木星卫星分布规律的一些个人浅见》《我国古代铸币与通货膨胀》《雍容典雅的台阁词风——论晏殊词》《从中国古代的兵器发展看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月球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每一届的学生写作小论文,完成率均是100%,高于平时的作文完成率。北京市十杰青年之一的我校数学教师张思明,布置学生在暑假当中写数学论文,学生兴趣极大,数学学习有了更大的收获。我校体育文化节,除了举行运动会之外,还要进行小论文的答辩活动,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的学生在答辩过程中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产生了求知的快感,便自动地坚持大量读书,经常写卡片,学习各种知识。有的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还集中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为将来选择自己从事的专业做好了准备。有的学生“一篇论文定终身”,如85届的王京同学写了《谈心理治疗》,后来考取了医学院。这样的例子不少。 这项活动不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会降低高考的成绩。恰好相反,提高了高考成绩。北大附中由于设备落后,房屋破旧,水平高的学生不愿意来,所以每年招收的高中生,平均成绩在海淀区占第七位,好一点的时候占第六位。但是高考总成绩经常是第二名或第三名,1996年语文高考成绩是全区第一名。 正因为学生学习兴趣高,我校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均拿到了较高的名次。八十至九十年代,在参加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信息学、生物学的国际竞赛中,共获得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1枚,占北京市参加中学生国际竞赛获得奖牌总数的37%。在历年北京市科学竞赛当中,我校获得一等奖的共有98人,占北京市获奖总人数的19 %。这些成绩,同我们学校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无关系,同我们开辟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开展小论文写作和答辩工作不无关系。(三)锻炼了教师队伍。 教师在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中的收获不比学生小。为了教好这门课程,教师就得经常广泛地读书看报,了解新的信息。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就更需要不停地学习,使自己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门课程促进教师注意收集材料,研究教育问题,把小论文写作课不断推向前进。我校教师也经常写论文,在全国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还有许多著作出版。据1994年的统计,语文组的教师17人,发表百万字以上著作(习题、作文选评之类的不算著作)的有6人,将近百万字的2人,除了两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之外,其余每个人都发表了几万到几十万字的著作。我校其他教师发表的文章、著作就更多了。我校特级语文教师李裕德老师受到学生小论文写作的启发,也为了指导学生学好科技语言,于1985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科技汉语语法》,于1987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科技汉语修辞》,在理科实验班进行教学,还意外地受到了科技界和科技出版界的热烈欢迎,这两本书成了许多科技出版社的必读书。仅仅工作了5年的年轻教师汪颍,在中学语文教学最权威性的杂志《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8期上发表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了极大的联想能力,将语文教学同数学教学、外语教学沟通起来了。(四)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我们应邀到兄弟学校进行过论文答辩活动。现在人民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101中学、八一学校等都开展了小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科技论文写作课有了初步的社会影响。 我们出版了两册《北大附中小论文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了《高中优秀议论文精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待出版的有《北大附中优秀作文选》(金盾出版社,1996年)。 围绕科技论文写作课,教师还写出了一批论文。如李裕德老师的《说说小论文的写作》发表在《北京名师谈作文教学》(群众出版社,1993年),《微型议论文写作指导》发表在《名师授课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均详细地说明或实录了论文写作指导的情况。吴祖兴老师的《“小论文写作课”的尝试》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1995年第6期,《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10期,不仅介绍了新的作文教学思路,而且详细介绍了指导论文写作的过程和方法。这些论文,对推动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作出了贡献。五、结论 小论文写作课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 小论文写作课,具有科学性。我们的理论基础是可靠的。事实证明,这门课程确实是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学习当中,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各种各样的能力,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为升学和将来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效果是显著的。这门课程也锻炼了教师队伍,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探索进行教育改革的新

高级工程师论文

一、任高级工程师期间,撰写过下列著作或论文之一:

1、、正式出版过10万字以上的专著。

2、、在国家出版部门确认的重要专业公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

3、在同行专家认定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本专业论文二篇以上。

4、在同行专家认定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

5、撰写由本人承担的科研项目、生产项目或工程设计项目的技术报告(总结)三篇以上,其中至少有一篇在行业内产生较大影响。

二、不同省份要求会略有不同:

1、广东申报高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3篇或在具有C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以上。

2、北京市评职称不需要发表论文,只需完成相应数量的论文,参加论文答辩即可。

3、湖南省申报中级职称不需要论文,申报高级职称只需要发表1篇论文。

扩展资料:

高级职称相关的期刊:

一、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二、国际三大索引:

1、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2、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3、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称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怎么写?职称论文是对一个专业人员的技术考核的重要部分,看看下面为大家整理的职称论文范文吧!

高级工程师评职称论文范文【1】

摘要:本文就通村公路的设计标准、资金筹措、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以交流探讨。

关键词:通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

通村公路是农村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积极支持。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村村通”政策,加大了对通村公路建设的投资补助标准,通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农村交通运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通村公路建设的确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受资金瓶颈、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目前通村公路建设普遍存在设计标准低、资金筹措难度大、质量不高、重建轻养、安保设施不配套等突出问题。

本文就通村公路的设计标准、资金筹措、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以交流探讨。

一、通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通村公路建设标准偏低。

通村公路为四级公路,建设标准为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每200-300米设1处错车道,错车道长20米,错车道路基宽6.5米,路面宽5.5米,两端各10-20米为渐变段,最大纵坡10%,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路拱横坡2%-3%,路面为沥青(水泥)路面。

但在实施建设中,通村公路基本未做专门的施工图设计,路面宽

度有的不足3.5米,大部分无路肩,无排水设施及防护设施,路面过

窄,会车困难。

(二)通村公路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地方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

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补助及地方自筹的方式,“十一五”期间,国家补助标准为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每公里补助10万元,西部偏远山区每公里补助15万元。

通村公路每公里的建设资金需要25万元左右,在实施建设中,地方自筹部分往往不能足额到位,仅依靠国家补助部分,根本无法按标准要求建设。

通过“十一五“建设,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均已通畅沥青水泥路,接下来的通村公路建设,主要集中在西部偏远贫困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平均每公里需35万元左右,国家补助部分远远不够,地方财力有限,自筹资金难度越来越大。

在通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对农民收费中央有硬性规定,各地在通村公路建设中所缺资金基本由村集体收入支出或外出工作人员自愿捐助,但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由于通村公路里程长,桥梁、涵洞多,工程量大,且桥梁、涵洞又没有国家的专门补助,资金和债务压力大,本已十分薄弱的村集体根本无法承受。

(三)通村公路建设质量存在问题。

由于通村公路基本未做专门设计,建设资金短缺,无法通过招标选择正规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往往由本村的群众临时组建施工队伍建设,为了完成建设任务,只能降低工程造价。

实际施工时,就采用“就地滚”的方式,沿老路地势起伏铺筑,仅对过低路段采用渣石调平后,就直接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由于未对平面线形及纵断面进行调整,因此,普遍存在线形差、纵坡大的现象。

同时,通村公路基本未铺筑基层,仅有一层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施工时常采用石屑代替黄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加上面层偏薄,严重影响了通村公路建设质量,稍重车辆行驶后,常发生面板断裂,表面松散等形象。

(四)通村公路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由于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也未做专门的设计,许多通村道路建设时未能将桥涵和交通安全标志一并完善,部分通村公路路肩缺损、水沟不通。

沿线急弯、陡坡、高填深挖、临河等危险路段无安全防护设施及标志标牌。

通村公路上行驶的基本是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制动性不好,稳定性差,加之公路两边的岔路口非常多,有些通往村小组或居民家的路口,被茂盛的野草遮挡,很难看清是否有行人和车辆,而这些路口又没有交通标志,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部分村民安全意识差,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超速超载十分普遍,这些都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五)通村公路重建轻养,损坏严重。

由于资金不足,通村公路建设机械化程度低,施工队伍参差不齐,技术水平相对薄弱,质量本身就不高,再加上公路修通后缺乏养护,近年来修建的农村公路路基、路面毁坏严重,每况逾下,有的根本无法行车。

通村公路建时轰轰烈烈,管时无人问津,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认识不到位。

从调查情况看,通村公路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普遍,对养护认识不高,管理养护工作不平衡,大多数乡村没有建立通村公路养护机制。

二是养护经费相当缺乏。

除国家按1000元/公里•年给予通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外,市、县(市、区)、乡镇政府没有对通村公路安排养护资金补助,由于通村公路实行“村道村养”,村级集体经济财力匮乏,许多路面破损深陷、水毁、塌方、路基病害等公路无力修复。

三是养护管理机构不健全。

按照相关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并在交通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负责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在县级人民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帮助下,做好本村村道建设和日常养护的组织实施工作。

虽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但乡镇以下无专门公路管理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工作难以到位。

四是养护措施不力。

主要体现在“三难”上,即养护人员难落实、养护责任难落实、人员报酬难落实。

有的乡镇和村虽然确定了专人养护,但因报酬偏低、兑现困难等原因,养护队伍难以稳定,养护工作难以落实。

二、加强通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设计标准,完善配套设施。

通村公路建设时,均应有施工图设计。

设计部门设计时,应对平、纵线形较差路段进行调整,尽量使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对路基路面应做专门设计,对路面各结构层强度、厚度提出明确要求。

在进行主线设计时,同步进行安全设施、防护设施、警示标志、指路牌等设计,随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二)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通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核心在政策措施,关键是资金。

目前,通村公路建设成本越来越高,主要集中在偏远贫困山区,地方自筹资金难度过大,建议国家对通村公路补助标准按地区分别对待,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贫困偏远山区可实行全额补助。

建议地方政府出台通村公路建设管理资金筹集的政策措施,主要从以下渠道筹集资金:一是市、县(市、区)、乡镇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财政预算资金,积极帮助区位偏僻,村级经济基础薄弱村完成通村公路建设。

二是鼓励通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

采用冠名权、绿化经营权、广告经营权、路边资源开发经营权等方式筹集

社会资金,利用“以名养路”、“以树养路”、“以广告养路”等方

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严格监管,确保通村公路建设质量。

一是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化、正规化的施工队伍。

建立完善部门指导、专业监理、社会监督、施工队伍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备料、路基压实、路面铺设、工程验收等方面严加控制。

二是坚持建设标准。

认真贯彻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对宽度、厚度、强度等指标严格要求。

三是加强监督指导。

交通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施工一线,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技术指导和现场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同时可聘请老党员、有施工或技术管理经验的村民、有威信的群众等作为村道建设义务监督员,加强村道建设的质量监督。

四是要严把验收关。

抓好“路基、基层、面层”三个阶段的质量验收,重点抽查路基宽度,基层、面层的厚度及强度,质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四)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尽快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通村公路交通安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迅速组织开展通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安全教育大宣传、“平安畅通县乡村”大创建等专项活动,优先解决通村公路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特别是客运旅游线路交通安全重大隐患,努力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扭转农村公路安全事故高发频发势头,真正使农村公路成为造福农民的平安路、幸福路、致富路。

(五)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通村公路管理养护。

各乡镇要积极探索适合本乡镇通村公路养护的具体实施办法,采取常年养护和季节性养护相结合、专业性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民养为主和国家补助为辅相结合等方式,实行“定人、定段、定职责”,重点路段可以聘请公路养护站养护专班养护,一般路段实行分村负责制,由村里将路段管理划分到组,落实到户,明确到人,划段分户包干养护等多种形式进行管理养护,并由乡镇政府严格兑现养护报酬。

通村公路总里程长,范围广,又分散各村,建设标准低,各村条件环境差异性大,要做到“三分建、七分养”,坚持走建养并重的路子,各级政府要将通村公路日常养护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除国家补助外,各级政府也要相应的增加养护资金,不断加强通村公路养护工作,发挥通村公路效益。

结束语

通村公路建设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各级政府要加强监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多渠道筹措建设养护资金,并坚持“建养并重”的建设理念,尽快完善安全保障设施,进一步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通村公路建设的发展成果。

高级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2】

摘要:本文以徐州矿务集团生活服务经营总公司为例,分析了冬季锅炉供暖的节能减排工作,面对居民对供热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供热企业既要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又要满足用户要求、建立和谐供用热关系的局势,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相统一,对生活总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合理建议和措施,降低生活总公司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供热,能耗,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消耗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对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活总公司主要承担矿务集团机关及生活区的供暖,很大一部分的生活供暖属于企业内部福利,然而,近年来煤,电,水等原料价格不断上涨、采暖费收取困难,导致生活总公司经济出现亏损,发展受到制约,仅靠集团公司补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应从市场要效益,强化能源管理,降低成本,挖掘公司的潜力,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本文通过对生活服务经营总公司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分析,谈一下对策,以期能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高级工程师评审论文要求包括要求独立撰写/第一作者,论文内容要和申报专业一致和论文要控制字数、要符合撰写格式。

1、要求独立撰写/第一作者。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一般是要求作者以第一作者或者独著的身份进行发表,当然第二、第三作者的作用也是有的,只是说第一作者的分量会更重,加分也会相对较多。高级职称论文发表的刊物一般是要求核心刊物,但这个规定也并不是一定就这样,所以为了更加有保障,申报人员要参考回当地具体的评职称文件要求。

不过如果是要发表在核心期刊上,那么就更要提前准备,因为核心期刊的投稿人数是很多的,并且审核流程也是比较复杂,所以提前发表才能确保及时赶上评职称需要。高级职称论文发表除了对期刊级别有要求外,刊号方面也需要注意,一般来说,论文发表的期刊要具备CN和ISSN双刊号才行。

2、论文内容要和申报专业一致。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要结合工作岗位和申报专业来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内容主要是体现人才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然后具体分析该问题的诱因等因素,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高级工程师论文要求申报人员提交论文的专业内容需要与本人申报的专业类别相关,还需要和本人现任工作岗位的专业相贴近。

3、论文要控制字数、要符合撰写格式。

一般来说,评审高级工程师职称的论文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查重率也有一定的限制,撰写格式也需要按照正规专业论文一样要素内容齐全!评审高级职称的论文是需要在正规期刊发表出来的论文才算是有效的,如果是发表在错误的期刊上,通常是不能作为有效材料进行申报的。现在职称论文发表都很重视论文的查重率,查重率过高的话是很影响论文发表的,所以论文查重方面要控制好,通常是控制在30%以内。

  • 索引序列
  • 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优秀范文
  • 如何做优秀工程师论文发表
  • 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
  • 优秀高中语文教师论文发表
  • 高级工程师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