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苏安明发表的论文

苏安明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苏安明发表的论文

《链羽三千》的男主角是名叫“张若尘”的男性,他是一个漂亮又勇敢的男人,被认为是执位派的新星。 张若尘的目的是成功把自己从副将的地步晋升到大将军一职。他准备从城里的叛军和外来入侵者手中拯救出最后一个皇帝并重建其位置。然而,在他完成这一重任之前,他将不得不穿越艰难的关卡,抵御怪物和扭曲的邪恶势力,完成精彩的冒险旅程。他的资深的武功和他的聪明才智非常强大,他也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他同时保持着能够把握机会的冷静坚韧。

前些日子拜读了一下 凌晓峰 教授和 杨强 教授合著的《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然当时并没有记录心得的习惯,因此时间一长,书中所讲的很多知识以及自己从书中所学到的许多知识便有些遗忘了。今日趁着刚刚过完周末,自己的身心还未完全收回的情况下,决定重新拾起这本书,并将其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悟笔录成文,以防他日遗忘。

《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汇聚了 凌晓峰 教授和 杨强 教授两位学者多年的研究经验和体会,并引用了大量形象而具体的案例,旨在帮助大家踏上科学研究的成功之道。全文以“如何做研究”为主题进行展开,共分为八个章节。下文将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予以概述。

第一部分:什么是研究?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的本质在于两点:创新性和影响力。创新性即以前不为人所知,尚未为人所用,影响力即为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和便利,只有二者合而为一,才能构成研究,缺一不可。

第二部分:研究者还是非研究者。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者与非研究者的区别,并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生物学家等称之为研究者,他们以“研究”为职业生涯;而销售人员,以讲课为主的教师,医生等并不能称之为研究者,除非他们在工作中作出具有创新性且具有影响力的贡献。

第三部分:研究者的生活。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者的主要工作任务:1、探索构思新的想法;2、将想法付诸实践,检验其可行性;3、将研究过程撰写成文并提交给学术期刊、会议等媒介进行发表;4、评审其他研究者的论文;5、管理学术期刊的运转,组织学术会议;6、参加学术会议,作报告与其他研究者讨论、交流;7、申请经费;8、指导研究生的研究;9、上课;10、行政工作;11、申请专利以及技术转让。

第四部分:研究者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技能和能力。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者应该具备的首要条件:1、 激情、专注、热情和兴趣 ;2、 好奇心和创造性 ;3、 批判性和独立性的思考 ;4、 冒险精神 ;5、 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勤奋 ;7、 表达和沟通能力 。

第五部分:以研究为生涯的利与弊。在这一部分,作者阐述了他们自己认为的研究生涯的利与弊。“利”的方面:1、较高的事业满意度;2、受保护的研究环境;3、相对来说不错而稳定的收入;4、受到社会的尊敬。“弊”的方面:1、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2、漫长的“热身”时间;3、相对较窄的职业选择范围。

第六部分:如何成为研究者。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大多数的研究者的研究事业起于博士阶段。

第七部分: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区别。在这一部分,作者讨论了一下他们认为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一些区别,并且说明没有办法完全划分出一道分界线用于区分二者。

第八部分:如何找到合适的导师?在这一部分,作者给出了几点选导师的建议:1、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是否与你一致;2、指导理念和风格是否符合你的口味;3、经费是否充裕;4、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人际网络是否广阔;5、在学术上的表现如何。

第九部分:拿到博士学位需要多久?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 获得博士学位意味着你要具备先知先觉能力以及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博士学位获得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发表论文的效率。

第十部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生。在这一部分,作者概述了三种研究典型的研究生:1、博士研究生A,善于学术研究,计划做教授;2、博士研究生B,善于实验性研究,计划到公司的研究部门工作;3、博士研究生C,擅长工程和工业应用,计划创业。

第一部分:第一目标—成为最好。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博士生毕业答辩之后,其应该成为本领域的专家且其研究工作应该要成为领域内新的风向标。此外作者认为优秀的毕业论文应该是将精力集中于一个研究课题,然后深入研究,而糟糕的博士论文有两种:1、“课题游击战”,即涉猎多个领域,却没有一个可以超过当前领域的最高水准;2、升级版的“课题游击战”,虽然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小小的成就,但是这些并不足以让其立足于一个领域,更谈不上成为领域的风向标了。

第二部分:第二目标—成为独立的研究者。在这一部分,作者认为 作为一名博士生,要尽快学会成长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 。

第三部分:通往博士(硕士)学位的三个要素。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三个要素:1、探索、挖掘新的想法;2、严谨做研究;3、撰写、发表顶级论文。并且阐述了这三个要素是一个多层迭代和循环的过程,此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毕业。

第四部分:通往博士帽的几个关键阶段。在这一部分,作者讨论了攻读博士期间几个关键性的阶段:1、达到学分要求;2、通过博士资格考试;3、通过博士开题答辩;4、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第五部分:目标之外的那些事。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博士生涯中除了做研究这条主线之外,其它的一些事情,比如学英语、当助教,娱乐休闲等等。并且提醒读者, 攻读博士期间,在适当休息娱乐的同时,主要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在研究上 。

第一部分:头一年。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名博士生在第一年应该做的事情。首先上课是重点,然后在选课时尽量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在课程之余,如果对某领域感兴趣,作者建议:1、找导师约谈,告诉其你的兴趣所在;2、阅读与该领域感兴趣的最新综述文章;3、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4、阅读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5、尝试写一篇综述文章。

第二部分:文献检索。作者在这一部分对文献检索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1、寻找高影响力的期刊和会议;2、寻找影响因子高的论文;4、多加留意本领域资深研究者;5、善于使用学术搜索引擎。

第三部分:如何阅读学术论文?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对阅读学术论文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快速浏览一遍论文,对于研究内容、假设条件、主要想法以及解决方案做大致了解,然后再次从头阅读一遍论文,细致地推敲论文内容,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从中挖掘出一些新的想法,再尝试着深入研究如何超越该研究者的工作 。然后,作者给出了一张图(见下图),此图中介绍了一篇论文中哪部分应该花费时间去阅读,哪部分应该略读,哪部分应该略过。最后,作者提出阅读论文应该只需花费30%的时间,而另外70%的时间应该用于 批判性、创造性思考 。 批判性是指“找碴儿”,如作者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缺陷,而创造性思维是指寻找到更好、更新和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

第四部分:发掘新想法。在这一部分,作者讨论了如何寻找到研究的灵感和新点子。首先作者 不建议从未来展望中寻找新点子 ,因为作者认为原论文的作者有可能已经开始在做了,因此很难赶上原作者的步伐,另外会很容易受到原作者的文字所束缚,仍然不具备产生新想法的能力。然后作者建议在阅读论文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接着作者提到了 “头脑风暴” 的方法,即几个人畅所欲言,不分对错,相互启发,群策群力。最后作者提到产生新想法的一个来源是要大胆,即想法完全异于旁人和前人,且要尽量避免明显的推广式扩展。此外,作者认为 找到一个新的问题解决之,比找到一个较小的、对已有解决方案的改动要好很多 。

第五部分:从想法到毕业论文课题。作者在这一部分对选择博士课题提出了几点建议:1、对研究课题要有热情和兴趣;2、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即做自己擅长的事情;3、考虑课题的新度和热点;4、结合导师的洞察力和看法;5、考虑自己的职业倾向。

第六部分:我的博士研究对路吗?在这一部分,作者对博士课题的选择是否合适给出了一些建议:1、尽快作出一些研究工作投出去,听听同行评议的看法;2、经常与导师和学长进行讨论,听听他们的看法;3、与同领域的研究者互通邮件讨论你的想法;4、参加会议时,主动与研究者交谈,聊聊你的研究课题和想法;5、查找、阅读其他人的博士论文,与自己的工作进行对比。

第七部分:尽早制定毕业论文的蓝图。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应该在博士二年级快要结束时,制定自己的博士论文蓝图,然后时刻以蓝图为中心展开研究。

第八部分:论文有条,想法有序。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要大量阅读论文,做笔记,然后有条理地管理论文。

第一部分:研究过程概览。在这一部分,作者概述了研究的全过程:1、为自己确立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2、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3、进行理论和实验的反复推敲;4、若3成立,则结束,否则继续2和3,直至3成立。

第二部分:格雷准则。作者在这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格雷准则:1、明显的益处;2、描述简单;3、尚不具备明确的解法;4、解决方案具备可测试性,大问题可以拆分成多个子问题,能观察到每个子问题的进程。另外,作者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另外一条:要确保研究中数据获取的可靠性以及足够的数量。

第三部分:棋盘法。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种寻找研究课题的方法:棋盘法,即将横轴代表相应的研究领域用到的不同方法,纵轴代表要解决的研究问题,接着根据文献调研结果,往中间放“棋子”—论文,若发现棋盘上有些格子空空如也,那便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表明目前还没有多少人研究过。

第四部分:展开研究。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整个过程。首先要清楚而具体地表述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然后开始做实验(选取、采样数据,选择评价方法和对比实验等),最后“看图说话”,阐释清楚每一张图表的意义。

第五部分:建立个人品牌。在这一部分,作者希望研究者可以在棋盘(棋盘法中的棋盘)中间找到一块空白区域,一旦找到,便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品牌,当填补完这些空白之后,便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此时应该为自己感到高兴了。

第六部分:实验型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实验型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的区别,即实验型研究是实验在先,理论在后而理论性研究则与之相反,并且作者以瓦里安特提出的“概率近似正确”(实验型)和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理论性)为例,讲解了它们的区别。最后作者提到在研究中,理论和实验技能都不可或缺。

第七部分:团队协作,跨学科研究。作者这一部分鼓励大家进行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并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要么出版,要么出局。作者在这一部分首先 建议研究者发表少而精的论文,而不是发表一大堆平庸的论文 ,其次作者介绍了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以及H因子等学术评价指标。

第二部分: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有那么难吗?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的论文录取率较低,因此投稿难度较大,并且告诫研究者千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进行一稿多投(这样可以增加论文录取率),因为一稿多投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并且会损坏声誉。

第三部分:优秀的论文怎么定义?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评审者对一篇论文打分的标准(不同期刊或会议可能会略有不同):1、 研究工作和实验是否新颖 ;2、 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力 ;3、 论文所用技术方法是否正确、可行 ;4、 论文书写是否清楚明白 ;5、 论文是否应该录用 ;6、 你对自己的评审是否有信心 。接着,作者强调了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论文写作的一些基本常识:1、写作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准确;2、切记不要照搬别人论文的句子;3、尽可能详细地讲述研究工作。

第五部分:你、导师和文稿校对者。作者在这一部分大概介绍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你,导师和文稿校对者的职责。

第六部分:写给导师们—如何高效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两种方式:1、循序渐进式的指导适合一对一的指导;2、召集所有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修改论文适合一对多的指导。

第七部分:是投会议还是期刊?作者在这一部分对投会议还是期刊给出了一些建议。

第八部分:会议和期刊分别是是如何评审论文的?作者分别介绍了一个会议和一个期刊审阅论文的全过程,并给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第九部分:作者的选择和排序以及SCI和EI检索。作者给出了一篇论文作者的选择和排序的建议,以及SCI和EI检索的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误区一—“我的论文明显很棒啊!”。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撰写论文时,应该着重强调研究工作的新颖性以及影响力,但不能夸大其词,且尽可能在论文中提供支持你的论点的证据。

第二部分:误区二—“读懂我的论文是你(审稿人)的责任”。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论文应尽量写得清楚简单。

第三部分:10/30检测法。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检验一篇论文写作是否合格的“10/30检测法”,即对于一般评审者来说,是否可以在10分钟之内搞清楚你的研究问题、主要贡献,在此基础上,是否可以在30分钟内理解你的研究工作,并作出录用或拒稿的决定。

第四部分: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作者在这里介绍了一篇论文每个部分应该如何来撰写,并给出了一些实例。

第五部分:创建有层次的文章结构,选择合适的结构标题。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创建有层次的文章结构以及选择合适的结构标题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论文写作技巧。在这一部分,作者给出了一些写作技巧;1、使用特定词来提示读者;2、通篇使用少量且一致性的词语;3、尽早使用实例,贯穿全文;4、视觉化表达;5、写清动机,解释论证;6、自问自答;7、多次强调关键点;8、前后呼应;9、论文格式。

第七部分:其他误区和错误。作者在这一部分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对论文写作的错误认识。

第八部分:中国学者在论文的英文写作方面易犯的错误。在这一部分,作者给出了一些中国学者经常犯的英语语法错误:1、丢失冠词 a (an), the;2、表达不精确;3、中式英语;4、非正常断句;5、非正规写法;6、非正规缩写;7、非句子的组成部分;8、太多花哨的格式。

第九部分:总结。作者在这一部分对论文写作方面的技巧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并强调了论文写作的两点目的:1、提出论点,越严密越好;2、简明扼要地阐述论点和结果。

第一部分:论点和博士论文。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论点应该是陈述一个假设或者一项声明,而博士论文则是将你的论点/论点的产生、现状及其他研究者对此论点给出的解决方案,与你自己的解决方案等内容条理清晰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架构清晰、思路清楚的论文文档。一篇博士论文应该包括支持所提出论点的所有证据以及你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作者在这一部分总结了两种博士论文组织和撰写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法是首先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将中心论点按照“棋盘法”分解成多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均有相应的介绍、现有的解决方案和你提出的解决方案。自下而上的方法是从一堆已经发表的论文中找出与博士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

第三部分:论文答辩。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下博士答辩的过程。以及给出了一些应对博士答辩的建议。

第一部分:某大学教授的一天。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某位大学教授的一天(不知道是凌教授还是杨教授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教授的一天):1、7:00 am 起床,吃早饭以及回复一些邮件;2、8:00 am 健身;3、8:30 am 去办公室处理电子邮件并且备课;4、9:00 am 上课;5、10:30 am 若学生课堂上有疑问,可以邀请他们到办公室继续讨论;6、11:00 am 参加委员会会议;7、12:00 pm 午餐;8、1:00 pm 出席学生的答辩;9、3:00 pm 小组例会;10、4:30 pm 参加研讨会;11、5:30 pm 撰写基金申请;12、6:30 pm 回家,与家人共度晚餐;13、8:30 pm 修改、审阅论文;14、10:30 pm 为出席学术会议预定行程。

第二部分:申请研究经费。作者在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经费的类别,然后给出了申请经费时的建议,最后列出了评审项目申请书时的一些负面意见。

第三部分:技术转让。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技术转让的三种方式:1、授权,即在法律咨询顾问的帮助与指导下,授权相关公司使用此技术;2、申请专利;3、创办一家孵化公司。

第四部分:结束语。作者在这一部分对全书的内容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并希望读者们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对科学研究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研究问题产生一些启迪。

大概花了一天的时间将全文概述写了一下,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带给自己的一些启迪和感悟:

1、自己目前已经是个博士研究生,因此既然自己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算爬着也要走完。

2、从这本书中了解了成为一名博士生的终极目标是:成为 最好 和成为 一名独立的研究者 。本人认为越早独立越好,不要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大多数的想法都应该是自己在不停的试错中找到的。当然,有导师一起讨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即使有时候有些意见未必可行,但是可以向导师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验失败过程以及汲取一些导师的建议,会给接下来的研究带来很大的信心。对于一些很不幸没有导师指导的小伙伴来说,最好的讨论方式便是找与自己做同一个方向的师兄或者师姐进行讨论。对于最不幸没有任何人讨论的小伙伴来说,也不要抱怨任何事情,因为事已至此,只能自己尽快独立,或者通过互联网与他人进行讨论。我个人认为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减轻科研压力的方式,有时或许可以找到很多灵感, 但是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他人身上 ,因为即使是本领域深耕多年的大牛也未必可以找到一种解法很快便成功了,应该都是经过不停的试错,修改想法而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的。因此,一定要养成凡事靠自己的习惯,这点真的非常重要,到研究的最后可能会发现真正能帮上自己的还是自己。

2、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研究的本质,即创新性和影响力。这既要求研究成果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又要求研究成果要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哪怕只是十分微小的影响。希望自己加下来也可以作出一些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吧!

3、再一次意识到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这个能力不仅在《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中提及到,在这本书中也是反复被提到。沟通,表达和写作应该是一名精英人士必备的条件,当然可能也有很多人这种能力并不是很强也成功了(国内的成功人士中较为常见)。但是这种能力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在美国的顶尖名校中,大部分的精英人士都是掌握这种能力的佼佼者,反观我们国内,可能是大环境的影响(现在应该很多中小学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中国人也在不断增强),导致很多人这种能力不是太强。因此,我们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上还要多像外国人学习,这是除却自己学术能力之外的加分项。

4、在做博士课题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在一个研究领域,然后做到最顶尖,而不应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找到一个领域,然后对该领域进行深入钻研,在博士毕业之时,可以在该领域拥有一席之地,我个人认为这便算是一名合格的博士了,已经对得起博士这个头衔了。

5、从这本书中了解了一篇论文的全部审稿过程(会议和期刊),看到了自己还未经历过的事情。自己之前也投过一些期刊和会议,对评审如何审阅论文并不太了解,通过这本书大概了解了一下评审的整体流程,开阔了一下自己的视野。

6、做论文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论文应该少而精,切勿多而滥。有些人可能迫于毕业压力,无奈发表一些不是很好的论文,这种事情应该尽量避免,这应该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当自己还有机会可以作出比较好的成果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作出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再去发表一些平庸的论文。另外,科研刚起步时,也不需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可以先发表一些并不是顶级的论文作为跳板,之后在发表一系列顶级论文。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拥有顶级论文吧!

7、批判性阅读,创造性思考。希望以后自己在阅读论文时也能达到这种境界,当然达到这种境界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读、多练。

8、文章中讲解了很多干货,比如,怎样阅读学术论文,怎样寻找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怎样写作,怎样答辩,怎样进行技术转让,等等。个人认为在自己的实践中要经常性的回顾这些知识,反复使用,最后达到烂熟于心、应用自如的境界。

这篇文章是自己写的第二篇读书心得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相对来讲这次好写了一点,用的时间也少了一些。希望自己以后可以继续坚持写读书心得吧,不过估计最近一段时间应该都没有时间再写了吧。接下来自己也要收一收心思,沉下心来再去做一篇新的研究工作了,希望自己在未来的研究生涯中一切顺利!

~与诸君共勉

録羽三千男主角是日本演员高杉真宙。他是一名爱冒险的青年,被称为“无敌士兵”,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乱玥》系列,还出演了《叶家火拼》、《笑林状元》等影视作品。録羽三千男主角是日本演员高杉真宙。他是一名爱冒险的青年,被称为“无敌士兵”,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乱玥》系列,还出演了《叶家火拼》、《笑林状元》等影视作品。

这样的做法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扰乱了社会的秩序,会影响这个学校的口碑,希望学校能够给大家一个公平的结果。

昆明市李安民发表的论文

李安民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 1Anmin Li,Yongbin Ruan,Symplectic Surgeries and Gromov-Witten Invariants of CalabiYau 3-folds,InventMath,2001,145:151~218 2 Anmin Li,Guosing Zhao,Quan Zheng,The Number of Ramified Covering of a Riemann Surface by Riemann Surface,CommunMathPhys,2000,213:685~6963Anmin Li,Udo Simon,Guosong Zhao,Global Affine Differential Geometry of Hypersurfaces,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19934Anmin Li,Spacelike Hypersurfaces with Constant Gauss-kronecker Curvature in the Minkowski Space,ArchMath,1995,64:534~5515Anmin Li,Udo Simon,Bohui Chen,A Two-step Monge-ampere Procedure for Solving a Fourth Order PDE for Affine Hypersurfaces with Constant Curvature,J Reine AngewMath,1997,487:179~2006Anmin Li,Jimin Li,An Intrinsic Rigidity Theorem for Minimal Submanifolds in Sphere,ArchMath,1992,58:582~5947Anmin Li,Fang Jia,The Calabi Conjecture on Affine Maximal Surfaces,Result in Math,2001,40:265~2728Anmin Li,Fang Jia,A Bernstein Property of Affine Maximal Hypersurfaces, Annals of Global Analysis and Geometry,2003,23:359~3729Anmin Li,A Characterization of Ellipsoids,Result in Math,1991,20: 657~65910Bohui Chen,Anmin Li,Qi Zhang,Guosong Zhao,Singular Symplectic Flops and Ruan Cohomology,Topology,2009

长时间使用手机可引起未成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还容易引发易怒、烦躁等症状。而未成年人的神经系统最易受到手机辐射的负面影响。手机辐射的危害:1.手机辐射干扰人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时间明显长于不被手机辐射干扰的人。2.手机辐射能刺激大脑紧张神经,让人们保持清醒,从而降低睡眠质量。睡前避免用手机打电话,睡觉前要关机。3.手机辐射是由其发射的高频无线电波造成的。鞭状手机天线发射的微波中,有60%被人脑近距离吸收。4.手机天线是产生辐射最强的地方,而人脑与发射天线的距离仅2—5厘米,因此是存在潜在危害的。扩展资料手机辐射主要是由其发射的高频无线电波造成的。据美国移动电话协会的研究,鞭状手机天线发射的微波中,有60%被人脑近距离吸收。手机天线是产生辐射最强的地方,而人脑与发射天线的距离仅2—5厘米,因此是存在潜在危害的。中国医学装备CT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专家王骏认为,从总体上来看,手机辐射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健康影响是大同小异的。未成年人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受到的损害更大。王骏表示,未成年人的神经系统最易受到手机辐射的负面影响。长期使用手机确实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还容易引发易怒、烦躁等症状。

手机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常见是对眼睛的危害。手机对眼睛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可能引起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二是可能引起视疲劳。1.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引起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尤其是18岁以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如果长时间注视手机不休息,易导致睫状肌的痉挛,使睫状肌调节功能变差,晶状体曲度增大,改变眼睛屈光度。2.过多使用手机可能会引起眼干、眼胀或视物模糊等不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疲劳,是因为长时间集中在手机上导致眨眼过少、调节过多导致的,尤其在暗环境中对眼睛的损害更大,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该适当休息一下了。目前对于电子屏幕的蓝光对眼底黄斑影响的研究尚在动物实验阶段,生活中接触的以及手机屏幕的蓝光量很少,是否会导致黄斑病变尚有一定争议。总之,应注意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长,保证双眼与手机距离不要过近,不在黑暗中长期使用手机,注意间隔休息保护双眼。

李亚军: 男,汉族,生于1970年10月,云南武定县人,中共党员,副教授。1993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政教系,哲学学士,2003年7月于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工作以来,先后担任学校机关三分工会主席、学校党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等职。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在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挂职任干部三处副处长,2007年11月任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结合工作实际,在《经济问题探索》、《思想战线》、《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和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1部。2007年获“云南省高校优秀组工干部”称号。 姚建峰:男,1973年9月生,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曾任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1992-1996年在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读书,1996-1999年在昆明市国家税务局工作,1999年至今在云南财经大学任教。1999-2001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00年-2003年在昆明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2003年至今昆明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在读。200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被国家公派赴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学习。至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一篇被《新华文摘》摘登,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一部。2004年获云南财经大学科学研究奖一等奖。2004年获云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为省政府颁奖的4篇论文一等奖之一。张强: 男,汉族,1970年11月生,云南腾冲县人, 博士、教授, 现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199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1999年,留校任教。与997年获得讲师职称;1999-2002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8月,破格晋升副教授职称,并于当年担任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方向为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与变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家族企业的用人模式:一个基于信任观点的考察》。近几年,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篇。代表作有“自家人、自己人和外人——中国家族企业的用人模式”(《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14000字)、“家庭企业与家族企业”(《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12000字)。两篇文章所载期刊均为社科类国家级刊物。姜法奎:男,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曾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工商管理学院调研员,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理事、云南省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生于1949年10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哲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学位,1980-1982年曾被学校选送美国宾夕法利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办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双硕士班学习,曾先后4次到新西兰、英国、美国的名牌大学留学、深造和讲学。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问题探索》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编教材五部,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七项,译著三部,现主要从事管理学、战略管理、市场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云南财贸学院院商业经济系营销教研室主任、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营销管理、战略管理和中小企业管理。

东南大学许苏明发表论文

教师进修是新时代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写一写相关的 工作总结 吧,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教师进修工作总结范文三篇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这次能有机会到享有“百年学府”美誉的东南大学进修,是很幸运的。半年的时间过得很快,进修结束了,细细品味和思量这半年的学习,深感无论是思想上还是业务水平上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

一、进修的基本情况

尽管东南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客观讲文科优势不明显。但是,作为名校,她的学术氛围、她的育人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对我而言这是难得的去感受、去领悟的好机会。

东南大学没有人类学、民族学专业,但有与之相近的社会学专业,有幸的是我主修的课程还是选修到了人类学,是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何志宁副教授是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是我进修期间的指导老师,他在德国获得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出身学术世家。何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也很高,制定了6个进修计划,主要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助教工作。在学校时,没有真正经历过所谓的“助教”阶段,这次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助教,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深深地被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治学的态度所打动。尽管这门课是一门选修课,课时也只有32学时,但何老师备课非常地认真,而且非常谦虚谨慎。比如就一个简单的给学生开的参考书目,他居然绞尽脑汁地列举了50多本,并让我从人类学的专业角度重新加以整理和补充,在他的鼓励下,我还写了一些原著的内容简介和点评,书目最后成文有六千多字,老师的用心可见一斑。

按照进修计划,在何老师的授意和指导下,完成了三章节共4学时的教学。尽管是自己的专业,但是由于面对的是东南大学的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敏捷,而且一些学生博览群书,上课很有压力,所以我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所幸的是,所讲的章节涉及到田野调查,自己有一些经验可谈,学生们也很喜欢听,课堂很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在课上,有时会涉及一些比较细小的专业问题,何老师很信任我,常让我给学生们做讲解。说实话,这压力比上课压力还大,因为每次都不知道老师上课会讲些什么内容,会涉及什么理论什么人物,他的突然“袭击”让我感到压力很大,但也正因为这种压力,强迫我在课下认真地去看书,去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收获是相当大的。可能,何老师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一下我的专业水平吧,还好幸不辱命。

何老师很忙,早出晚归,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办公室里备课、做研究。但是,他还常抽空与我谈社会学和人类学跨专业研究的一些学术问题,如三峡库区移民问题、小城镇建设、就近就业等现实社会问题,何老师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真知灼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为我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何老师,也常关心我的生活和进修情况,感觉很温暖。

此外,还选修旁听了两门研究生课程即《社会问题专题》(许苏明教授)、《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吕乃基教授),并听了很多人文素质讲座,这都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也更深地体会到了百名名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在东南大学学习期间,利用他们十分丰富的图书资料,不仅完成了人类学课程的教案撰写,也完成了对自己所上其他课程的教案的修改,并完成了教改论文一篇。当然,很遗憾的是,由于专业的问题,在科研方面没有太大的突破。

二、收获、反思与改进

这次进修主要是单科进修,目的就是提高单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并获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整体的提高和改进。在东南大学学习的半年,恰好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从学生的视角看教学的机会,也给了自己反思的空间。所以,在每次课上我都会仔细观察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反应,每次课都做了详细的课堂 教学总结 和课前思考。此外,也反思了一些问题,希望能改进。

第一、关于教师定位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可作为教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仅是学术上还有道德品质上,要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目标。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校,“学高”还应体现在个人的学术科研水平上;而“德高”作为一种道德和价值判断,不仅仅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还应包括对学生人生观树立的影响,不仅要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还应“以人为本”。东南大学的老师们,很尊重学生,很尊重自己的讲台。如何老师,他每次上课都十分认真,而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不因为学生偶尔的无知和冲动就批评他们,他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也让学生感觉到他所谓的“德国作风”。而且,对于那些特别爱看书的学生,何老师总会利用课上的时间不经意地提问一下,让那些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自己读的书很有用,这种隐秘的鼓励办法很有效的,也是尊重他们的一种方式。

第二、教学理念、育人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是自成一体的,东南大学的育人理念就是培养精英,而我们三峡学院应该讲还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的入口情况不同,培养目标自然差异很大。所以,东南大学在教学时,以指导和研究为主,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而我们则更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种育人的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讲,这二者都没错,都是因材施教案例。但,我在想,尽管我们的学生在入口时的确与一流、二流的高校有差距,他们的学习习惯可能也比较差。但是,我们依然还可以引导,至少应该努力去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在大一、大二很重要;到了大三、大四,则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甚至让他们参与或独立做一些可行的研究,当然这肯定只是一部分对专业很有兴趣而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换句话说,我们的教学也应分年级分层次,既关注到对普通学生的培养,也要培养一部分所谓的精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分层,而且这并不是简单的“分数”分层,而是学术研究与应用型人才的分层。当然,这与鼓励考研从本质来讲是不一样的。

一、指导思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教育,我们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能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否则将无法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自修过程中,我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方法。

二、主要学习的内容

1、继续加强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

我要认真了学习《小学职业道德修养》和《小学教师礼仪规范》、“教师七要七不准”、学校制定的“教师师德修养十六条”。在学习中,我保证了学习时间,写好学习心得。学习中还要联系学校和个人实际,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训斥学生。增强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2、 我继续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

3、继续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

4、进一步加强了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学习,争取能够自制课件,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现有设备辅助教学。

5、继续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

总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优质教育,适应未来发展,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努力。

研修主题

1、“有效”教学的理论及相关策略。

2、“有效”教学课题研究3、学生识字、习作方面的问题与研究4、学生的养成教育5、教师二笔字四、研训形式1、学习名家的业务讲座,课堂实录,领悟教学艺术。

2、加强课题研究,提倡协作研讨。

3、教研组就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实行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研修内容

1、师德修养利用每周三的政治学习时间以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和现代教育理论,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优秀师德、典型等内容,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形成以德治学、规范执教、精益求精、关爱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师风,使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以适应新课改与发展的需要。

2、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大力倡导读书活动,读书活动实行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修读书相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和提高,研修书目有:《有效教学》、《建设理想的课堂》、《中小学班主任经典案例》、《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

3、新技术方面

(1)利用远程教育的资源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使用及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使骨干教师人人掌握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

(2)加强教师“两笔字”练习。

4、新课程

(1)组织教师以践行新课程,大练基本功为契机,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转化成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全体教师之间开展“互帮、互听、互学”活动,搞好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示范课及年轻教师的汇报课,做好“传、帮、带”工作。

(3)以反思查摆问题为突破口搞好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通过定主题——(备课说课)——呈现(讲课、汇报、示范、)——研讨(评课、汇报)——反思——改进模式进行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4)配合中心校做好“十一五”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互动》课题的立项与研究工作,做好子课题的研究开发与实施,做好《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的开发。健全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完善,校本教研的工作制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5)指导正在进行新课改年级的教学,学年内做好新教材的解读、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解决低年级识字、写字方面的问题。做好毕业班复习工作的管理。

(6)认真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学习的时间,围绕“有效教学”的研修主题,开展系列学习活动,明白“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练习”理论,掌握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结合课题研究做好自主研修。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发挥播放点的作用,组织教师观看实录及业务讲座不少于8次。

进修自我鉴定

进修自我鉴定,在职场上的时候,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阶段的自我总结,对于一个阶段发现自己的不足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进修自我鉴定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这次能有机会到享有“百年学府”美誉的东南大学进修,是很幸运的。半年的时间过得很快,进修结束了,细细品味和思量这半年的学习,深感无论是思想上还是业务水平上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

一、进修的基本情况

尽管东南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客观讲文科优势不明显。但是,作为名校,她的学术氛围、她的育人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对我而言这是难得的去感受、去领悟的好机会。

东南大学没有人类学、民族学专业,但有与之相近的社会学专业,有幸的是我主修的课程还是选修到了人类学,是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何志宁副教授是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是我进修期间的指导老师,他在德国获得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出身学术世家。何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也很高,制定了6个进修计划,主要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助教工作。在学校时,没有真正经历过所谓的“助教”阶段,这次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助教,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深深地被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治学的态度所打动。尽管这门课是一门选修课,课时也只有32学时,但何老师备课非常地认真,而且非常谦虚谨慎。比如就一个简单的给学生开的参考书目,他居然绞尽脑汁地列举了50多本,并让我从人类学的专业角度重新加以整理和补充,在他的鼓励下,我还写了一些原著的内容简介和点评,书目最后成文有六千多字,老师的用心可见一般。

按照进修计划,在何老师的授意和指导下,完成了三章节共4学时的教学。尽管是自己的专业,但是由于面对的是东南大学的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敏捷,而且一些学生博览群书,上课很有压力,所以我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所幸的`是,所讲的章节涉及到田野调查,自己有一些经验可谈,学生们也很喜欢听,课堂很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在课上,有时会涉及一些比较细小的专业问题,何老师很信任我,常让我给学生们做讲解。说实话,这压力比上课压力还大,因为每次都不知道老师上课会讲些什么内容,会涉及什么理论什么人物,他的突然“袭击”让我感到压力很大,但也正因为这种压力,强迫我在课下认真地去看书,去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收获是相当大的。可能,何老师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一下我的专业水平吧,还好幸不辱命。

何老师很忙,早出晚归,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办公室里备课、做研究。但是,他还常抽空与我谈社会学和人类学跨专业研究的一些学术问题,如三峡库区移民问题、小城镇建设、就近就业等现实社会问题,何老师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真知灼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为我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何老师,也常关心我的生活和进修情况,感觉很温暖。

此外,还选修旁听了两门研究生课程即《社会问题专题》(许苏明教授)、《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吕乃基教授),并听了很多人文素质讲座,这都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也更深地体会到了百名名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在东南大学学习期间,利用他们十分丰富的图书资料,不仅完成了人类学课程的教案撰写,也完成了对自己所上其他课程的教案的修改,并完成了教改论文一篇。当然,很遗憾的是,由于专业的问题,在科研方面没有太大的突破。

二、收获、反思与改进

这次进修主要是单科进修,目的就是提高单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并获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整体的提高和改进。在东南大学学习的半年,恰好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从学生的视角看教学的机会,也给了自己反思的空间。所以,在每次课上我都会仔细观察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反应,每次课都做了详细的课堂教学总结和课前思考。此外,也反思了一些问题,希望能改进。

第一、关于教师定位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可作为教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仅是学术上还有道德品质上,要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目标。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校,“学高”还应体现在个人的学术科研水平上;而“德高”作为一种道德和价值判断,不仅仅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还应包括对学生人生观树立的影响,不仅要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还应“以人为本”。东南大学的老师们,很尊重学生,很尊重自己的讲台。如何老师,他每次上课都十分认真,而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不因为学生偶尔的无知和冲动就批评他们,他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也让学生感觉到他所谓的“德国作风”。而且,对于那些特别爱看书的学生,何老师总会利用课上的时间不经意地提问一下,让那些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自己读的书很有用,这种隐秘的鼓励办法很有效的,也是尊重他们的一种方式。

第二、教学理念、育人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是自成一体的,东南大学的育人理念就是培养养精英,而我们三峡学院应该讲还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的入口情况不同,培养目标自然差异很大。所以,东南大学在教学时,以指导和研究为主,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而我们则更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这种育人的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讲,这二者都没错,都是因材施教案例。但,我在想,尽管我们的学生在入口时的确与一流、二流的高校有差距,他们的学习习惯可能也比较差。但是,我们依然还可以引导,至少应该努力去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在大一、大二很重要;到了大三、大四,则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甚至让他们参与或独立做一些可行的研究,当然这肯定只是一部分对专业很有兴趣而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换句话说,我们的教学也应分年级分层次,既关注到对普通学生的培养,也要培养一部分所谓的精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分层,而且这并不是简单的“分数”分层,而是学术研究与应用型人才的分层。当然,这与鼓励考研从本质来讲是不一样的。

第三、学校应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给师生减轻负担,让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相信,到东南大学进修的老师,都有这种感受:他们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很高。就管理来讲,他们基本是一步到位,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教师的教学、科研统一起来,省去了教师们上缴各类表格的痛苦;而学生对选课、考试也可以通过网络一步完成。而且,尽管他们也有一套比较完善教师管理守则,但是教师对教学有绝对的主导权。教学服务就更值一提,几乎所有的部门对老师都很尊重,也会尽量省去诸多环节。比如教室管理,他们聘请了专业的物管,不仅对管理教室还对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管理,在每学期开学前他们都会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保证教学。这些,我们学校做得就不够好了,很多职能部门仍然抱有对教师管理为主的旧观念,缺乏服务意识,让教师总有不被重视的感觉,而学生更是也如此。

赤峰职业学院是一所正在崛起的高职高专院校,学院为了师资队伍更加强大,不断吸纳各方人才,药学系积极响应学院号召,每学年都会对教师进行培训进修,计划主要涉及到:

1、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到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或参与生产、科研;

2、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教育,考研考博;

3、教师争取取得药学专业最高资格证书-执业药师资格证;

4、达到20**年我系“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的目标。

根据以上的计划,药学系将获得成效总结如下:

1、药学系安排教师到药厂进行挂职锻炼,我院为高职院校,本着学生毕业就能顶岗的目的,一定要与企业一线紧密结合,不能死守课本理论知识,而是要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掌握药厂的最新动向与技术的变新。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我系每学年都会安排教师到药厂学习,将所学新设备新技术与其他老师分享,大家共同进步。

2、通过鼓励年轻教师考研考博,提高自身学历,我系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系研究生教师人数已经达到七人,其中有三人目前处于在读状态。

3、全系教师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经验,目前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已经达到10余人。

4、双师或双师素质教师已达10人。

针对于我系制定的教师进修培训计划,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药学系不断进取,教师师资队伍不断强大。再今后的学习中,我系将再接再厉,对更多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首先扩大本部门师资队伍,才能更好服务学院,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为学院争光。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师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规范性已经成为新的教育形势下的必然,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超越。通过各种培训,教师群体实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上升,现将总结如下:

一、教师培训情况统计

目前,取得专科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占93%;正在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的教师有3人。

二、教师培训取得的成绩

(一)更新了培训进修的观念

1、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理念是教师教育的基石和精髓,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超势,教师,为人之表,平时首先是学习者,应率先投入终身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

2、专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手段。教师专业发展起步于专业培养,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在职期间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培养,教师自身也必须不断继续学习。

3、继续教育进入以新课程培训为主的新阶段。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培训的核心内容,新课程不仅改变了学生的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师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通过继续教育使教师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概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继续教育的活力,有利于健全完善教育制度,推动教师健康发展。

4、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5、切近基础教育,提高培训实效。

6、教师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多样性。

7、快步登上信息化平台。

(二)取得了进修培训成效

1、教师需要“充电”,只有参加培训,才能适应和胜任日新月异的教育需求,教师对继续教育已内化为自觉需要。

2、建立课题申报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各项课题的研究,培养了一批教育科研骨干,取得了一些教育科研的经验,发表了一批有关实验的论文,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明显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尝到了“甜头”,增强了内动力。

3、教师人人参与教科研究,我们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每位教师每周用1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新课程理论,并做好读书笔记。

其次,制作教学课件。每位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做好课后反思。再次,撰写教学案例。每位教师每学年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学会教学点评。

最后,撰写教学论文。每位教师每学年能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通过举办教师基本功竞赛,师徒结对,外出参观学习(每学期我们都会派出多批中青年教师到天津参加培训学习),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大部分教师有了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涌现出一批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这些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在国家和市区级参加评选中获奖。

三、几点体会

1、教师通过学历进修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教师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需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水平,娴熟的教育技能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这些,不仅要在职前受到教育,更需在职后不断继续提高。

2、教师进修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教育基本功相关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学历的提升。

3、教师进修的手段,途径和方法主要是立足于校内,立足于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实践,立足于低消耗实效益的研究。

4、教育教研并非神秘莫测,群众性教育教研的开展是可行的,必要的,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起到互相学习,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作用。

这次能有机会到享有“百年学府”美誉的东南大学进修,是很幸运的。半年的时间过得很快,进修结束了,细细品味和思量这半年的学习,深感无论是思想上还是业务水平上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 一、进修的基本情况 尽管东南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客观讲文科优势不明显。但是,作为名校,她的学术氛围、她的育人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对我而言这是难得的去感受、去领悟的好机会。 东南大学没有人类学、民族学专业,但有与之相近的社会学专业,有幸的是我主修的课程还是选修到了人类学,是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何志宁副教授是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是我进修期间的指导老师,他在德国获得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出身学术世家。何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也很高,制定了6个进修计划,主要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助教工作。在学校时,没有真正经历过所谓的“助教”阶段,这次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助教,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深深地被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治学的态度所打动。尽管这门课是一门选修课,课时也只有32学时,但何老师备课非常地认真,而且非常谦虚谨慎。比如就一个简单的给学生开的参考书目,他居然绞尽脑汁地列举了50多本,并让我从人类学的专业角度重新加以整理和补充,在他的鼓励下,我还写了一些原著的内容简介和点评,书目最后成文有六千多字,老师的用心可见一斑。 按照进修计划,在何老师的授意和指导下,完成了三章节共4学时的教学。尽管是自己的专业,但是由于面对的是东南大学的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敏捷,而且一些学生博览群书,上课很有压力,所以我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所幸的是,所讲的章节涉及到田野调查,自己有一些经验可谈,学生们也很喜欢听,课堂很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在课上,有时会涉及一些比较细小的专业问题,何老师很信任我,常让我给学生们做讲解。说实话,这压力比上课压力还大,因为每次都不知道老师上课会讲些什么内容,会涉及什么理论什么人物,他的突然“袭击”让我感到压力很大,但也正因为这种压力,强迫我在课下认真地去看书,去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收获是相当大的。可能,何老师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一下我的专业水平吧,还好幸不辱命。 何老师很忙,早出晚归,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办公室里备课、做研究。但是,他还常抽空与我谈社会学和人类学跨专业研究的一些学术问题,如三峡库区移民问题、小城镇建设、就近就业等现实社会问题,何老师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真知灼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为我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何老师,也常关心我的生活和进修情况,感觉很温暖。 此外,还选修旁听了两门研究生课程即《社会问题专题》(许苏明教授)、《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吕乃基教授),并听了很多人文素质讲座,这都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也更深地体会到了百名名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在东南大学学习期间,利用他们十分丰富的图书资料,不仅完成了人类学课程的教案撰写,也完成了对自己所上其他课程的教案的修改,并完成了教改论文一篇。当然,很遗憾的是,由于专业的问题,在科研方面没有太大的突破。 二、收获、反思与改进 这次进修主要是单科进修,目的就是提高单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并获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整体的提高和改进。在东南大学学习的半年,恰好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从学生的视角看教学的机会,也给了自己反思的空间。所以,在每次课上我都会仔细观察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反应,每次课都做了详细的课堂教学总结和课前思考。此外,也反思了一些问题,希望能改进。 第一、关于教师定位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可作为教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仅是学术上还有道德品质上,要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目标。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校,“学高”还应体现在个人的学术科研水平上;而“德高”作为一种道德和价值判断,不仅仅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还应包括对学生人生观树立的影响,不仅要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还应“以人为本”。东南大学的老师们,很尊重学生,很尊重自己的讲台。如何老师,他每次上课都十分认真,而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不因为学生偶尔的无知和冲动就批评他们,他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也让学生感觉到他所谓的“德国作风”。而且,对于那些特别爱看书的学生,何老师总会利用课上的时间不经意地提问一下,让那些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自己读的书很有用,这种隐秘的鼓励办法很有效的,也是尊重他们的一种方式。 第二、教学理念、育人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是自成一体的,东南大学的育人理念就是培养精英,而我们三峡学院应该讲还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的入口情况不同,培养目标自然差异很大。所以,东南大学在教学时,以指导和研究为主,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而我们则更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种育人的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讲,这二者都没错,都是因材施教案例。但,我在想,尽管我们的学生在入口时的确与一流、二流的高校有差距,他们的学习习惯可能也比较差。但是,我们依然还可以引导,至少应该努力去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在大一、大二很重要;到了大三、大四,则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甚至让他们参与或独立做一些可行的研究,当然这肯定只是一部分对专业很有兴趣而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换句话说,我们的教学也应分年级分层次,既关注到对普通学生的培养,也要培养一部分所谓的精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分层,而且这并不是简单的“分数”分层,而是学术研究与应用型人才的分层。当然,这与鼓励考研从本质来讲是不一样的。

你们老师是傻吊

安全透明的医学期刊投稿

现在网上的太多了,一般还是问问跟前同事在那发表过吧!我们医院的好多同事都会通过·创新医学网·发表论文,貌似还可以,你也可以试试看,地址在西安高新区唐延路中断旺座现代城D座2106室,要是离得近,可以去社里看看

看你发表什么具体期刊了。给你推荐我的平台 期刊云,里面有医学类的千本期刊,可以选择,也可在网站进行直接投稿,有问题可以咨询客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这有好多,有(生物医学)、(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等等,都比较可以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明尼苏达论文网站发表数学

本科生发文还是有些难度,所以要高端的杂志也难,除非前面挂个您的导师,文章也保证有些水平。建议发《数学学习与研究》吧,还是不错的,应该也能认可。另外,可以发表在一些高职高专的学报上,偶尔也是可以发本科生的文章的。我一直认为,学报上的文章学术性还是比一般的杂志要强。可能对对更有用处。祝您好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当然是在有关数学的杂志上发。如《数学学报》、《数学通报》、《数学通讯》等。

1、在现有的科学模式下,有想法,要想被数学团体承认,你需要公开发表论文发表论文,一般是发表你的结论,即对你的猜想进行证明,把整个证明结果公布2、如果是猜想,无法证明,抱歉,论文的形式无法发布,那么你有两个路径选择1)在网上发布你的猜想,或是博客,这需要有科学界的圈子,被他们看到,他们认为有研究价值,可能成为一个数学猜想;或是数学专业论坛,被更多的人认可。2)将你的猜想通过信件的方式,让有名的数学家了解,借他们之手去被数学界了解 所以,如果你已是数学专业研究人员,一般是博士以上,你可以去走上述途径;如果你水平有限,请将你的猜想与你的老师讨论,他或许可以帮你解惑,更或许能激发你的数学潜能。至于挣钱,呃,数学家没有有钱的……因为再有成就,也就是国家院士,再厉害,在国际上获大奖,最高奖也没有诺贝尔奖金多……好好学习吧,如果不是学生的话,好好钻研你自己的工作,一步步踏实走才是正道。(顺便提一句:投稿到期刊也是不能挣钱的,因为给你的稿费才50,而你需要交纳200~500不等的版本费,当然,如果真能发表,相信你的老师会帮你解决这个版面费问题)

  • 索引序列
  • 苏安明发表的论文
  • 昆明市李安民发表的论文
  • 东南大学许苏明发表论文
  • 安全透明的医学期刊投稿
  • 明尼苏达论文网站发表数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