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老外谈中国口头语论文发表

老外谈中国口头语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老外谈中国口头语论文发表

外语类学术论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不再是本族语者的专利,作为国际语言,它是理解、交流以及表达不同文化的方式和手段。以下是外语类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来自不同母语背景说话者的英语口音可能会造成交际的中断甚至失败;英语口音又与说话者的身份和自我紧密联系。中国拥有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强大,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对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英语”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学者葛传椝提出,将其定义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汉语特点的英语”。之后,许多学者对“中国英语”的定义进行了热烈的理论探讨和争鸣等。目前,学者们对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基本达成共识,强调应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各层次来描写中国英语的特点,以求展示中国英语的全貌。而“中国英语口音”的概念至今也一直未见于国内文献。我们在借鉴前人定义的基础上,称其为“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口音”。

我们查阅了2000年至2013年期间,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14种外语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文章,对上述期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首先将研究内容涉及“中国英语”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问题”的文章进行归类,相关文献共58篇(如表1所示)。总体上,中国英语的相关论文共15篇,占25.9%,而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的相关论文共43篇,占74.1 9/6。其次,根据研究方法,将相关文章分为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分别占62.19/6和37.9%。非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世界英语理论及英语国际语理论的介绍、中国英语研究综述和语言迁移、英汉对比、中介语、音系学(优选论等)理论的探讨。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国英语口音特点(音段音位特点和超音段音位特点)、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特点、相关语料库的建设及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等方面。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仅对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成果,从以上五个方面逐一对这些论文进行归类和述评。

一、英语口音研究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对间段音位特点的研究

国内学者们认为,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E6]LT]。1994年南京大学的乐眉云教授采用方言调查法,首次全面对我国各大方言区中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深入全国各地收集语料。从语音偏误的视角探讨了方言对英语音段音位发音的影响,找出各大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难点及其基本规律。我们认为部分中学生的发音问题可通过英语教学得到解决,且国外学者对于世界变体英语口音的研究都是以受教育者(通常是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仅选取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从英汉对比的视角,根据语言迁移或中介语理论,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得出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英语语音教学提出建议。

1.元音特点。元音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难点,元音发音特点的实证研究成果共2篇,都是基于学习者语料库进行的研究,总结了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元音发音方面的主要问题,如单元音的音长、音质和双元音的简化等问题。陈桦采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纵深口语语料库(LSECCI。)中14名英语专业学生4年的朗读录音进行语音标注及分析。研究发现,单元音/I//e/与双元音/eI//au//aI/离标准发音差别较大。程春梅等通过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音段错误语料库的分析显示:/i/e/a/的出错率非常高,占整个元音错误的53.9%。8个松元音/i//e//a//u/的错误占到整个错误的73.5%。在替换型音段错误中,最多的是/i/与/I/。

2.辅音特点。关于辅音发音特点的实证研究成果5篇。其中,程春梅等通过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音段错误的语料库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大学生辅音发音的总体问题。她发现,辅音的错误率高的是/t//d//z//6//n//l//v/。在替换性错误中,最多的是摩擦音/6//z//v/。学生们倾向于用/d/代替/6/,/s/代替/z/,/w/代替/v/在脱落型错误中,频率最高的是爆破音/t//d//k/。四位学者分别针对辅音群、辅音吞音、塞音和塞擦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阎丽莉等通过分析6名大一学生的朗读录音,发现辅音群的误读中,插音类错误最普遍,其次为删音,替换类也较常见。她进一步以优选论为框架解释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辅音群的习得情况。冯友通过检索分析大学四、六级口语语料库(COLSEC)发现,学习者最常见的辅音吞音,按照发音部位是齿槽音、软腭音和双唇音;按照发音方式,则是爆破音、摩擦音和鼻音;清辅音吞音:的情况远远多于浊辅音。最容易发生辅音吞音的位置是词尾,最不容易发生的位置是词首。陈桦。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擦音和塞擦音存在的一些问题,如/6/发成/d/或/z/,/v//w/混淆,用/x/代替/s/等。王茂林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美国人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词中塞音的发音时长。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英语浊塞音的发音相对较好,而清塞音的发音相对较差。概而言之,中国学生在英语辅音方面的主要发音问题是清辅音与浊辅音的混淆、/l//n/混淆、th音、/w//v/混淆以及辅音群的误读和辅音段音吞音等方面。 (二)对超音位特点的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外国腔或外国口音与超音段音位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中国英语口音的特点也更多地体现在超音段音位层面上。杨军等通过梳理与朗读相关的文献,发现外国腔和韵律不当(如重音不当、节律不当、调组划分不当、边界调使用不当、音节时长不当等)是现有的两大研究主题。陈桦论证了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超音段音位错误比起音段音位错误更为严重,强调超音段音位特征的教学应该在大学英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这里主要从词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1.词重音。单词重音是重要的英语语音特征,既有文献中有关中国大学生的单词重音发音的实证研究仅1项。高琳等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朗读录音样本及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中的单词重音错误,发现多音节单词重音位移比较常见,而且重音错发在单词(尤其是名词和形容词)第二音节的倾向更为明显。

2.句子重音和节奏。节奏对于语音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句子重音和节奏的实证研究总共有4项,该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源自南京大学的陈桦教授。陈桦以8名英国大学生的调核位置为参照标准,对中国45名学习者的英语朗读口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学习者采用对比重音和强调重音充当调核的比例少,使用不当的调核词汇多。他们常对诸于介词、人称代词、连接词等功能词赋予重音;陈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4年纵贯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的重音问题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由重音模式所反映的节奏模式没有明显变化。低分组学生口语中重读、弱读音节不分的程度明显重于高分者。许俊等通过PRRAT软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的韵律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缺少元音弱化和省略,而导致了更多地表现为实用音节节奏而非重音节奏;并且在重音的使用中经常出现错误,重读的表现方式仅局限于加大响度。概而言之,学者们从多个实证研究中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中国大学生在句子的重音和节奏上存在问题,没有掌握实词重读、虚词弱读的基本重音规则,口语中带有典型的“音节节拍语言”的节奏特点,与英语的节奏差别较大。

3.停顿。停顿对于口语表达的流利性非常重要,而我国英语学习者过多地使用停顿导致信息破损,影响了信息的传达,极大地降低了口语的流利性和可理解性。既有文献中有4篇进行了停顿的研究。陈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中停顿数量大大超出本族语者,且停顿位置错误较多。英国语音专家们的评语暗示了学习者过多地依赖停顿来达到语调切分的目的。如:词间隔太多、流利度遭到破坏、语流破碎、语流时断时续、断句有时很不自然等等。杨军通过分析15名大学生的英语朗读后,区分了二语朗读中的两类语调短语划分不当:语调短语标记缺失和语调短语划分失败。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受言语风格和在线产出管理的影响。语速及其他因素如任务条件、二语水平和紧张度等均未对语调短语划分产生显著影响。杨萌等分析了30名大学生即席话语中的停顿、及其对停顿原因的内省辨认后发现,他们表现出较高频率的语调短语内部停顿,该频率与口语流利性呈显著相关;停顿位置集中于实词前和首词后;停顿模式主要有非流利串、无填充停顿和非词语填充项。许俊等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中通常出现大量无声停顿和填声停顿,其英语听起来零碎且不连贯。

4.语调。不少学者为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特点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数据,相关研究共9项。田朝霞分析了常见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调核误用现象的原因及其所导致的信息误传,并将其归为三类:调群划分的错误、调核位置的错误及声调模式的误用。杨军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延续升调的使用上欠缺,表现在音高上扬不够,或音高曲拱不明显,或二者兼具,有着明显的“外国腔”。陈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降调和升调的使用掌握得较好,但显示出过度使用降调的特点。其次,学习者在基本调型上与本族语者的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平调的使用上。此外,学习者不能根据意欲表达的语气和态度来选择相应的二级调型,调型使用混乱。毕冉等胡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四年中朗读口语中列举句式及简单陈述句音调的变化趋势,发现其音调变化趋势遵循负增长的曲线,且降调使用过多。许俊等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音高重音边界调以及结尾语调的处理上存在较多失误,过度使用降调致使语调平直且缺少变化。

两位学者对中国大学生的边界调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夏志华等通过收集自然语料,并借助话语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标注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话轮转换中使用的边界调类型是齐全的,但其使用边界调暗示说话者变更话轮意图的能力远小于英语本族语者,且低降边界调的误用尤为突出。孟小佳等研究结果发现,除简短的祈使句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陈述句、感叹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其他六种句型的句末边界调时均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句首边界调的把握情况相对较好。

两位学者研究了性别差异对语调习得的影响。林秋茗考察了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的重音节奏和语调与性别的关系发现,女性的韵律表现只是略占优势,除重读外,男女生在意群停顿连读以及升降调的使用频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蒋红柳借助语音实验的方法,对我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语调运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被试在调核音高上差异显著;而在英语语调运用上,被试则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特点。性别间在语调模式选择上的差异不显著。

总体而言,学习者未能意识到语调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对语调话语交际功能掌握不充分,声调的误用比较常见。平调、降调使用过度,在延续的升凋使用上表现较为欠缺;相对于句首边界调,句末边界凋掌握不好。此外,在语调使用上性别差异不明显。

(三)对各次变体P音的研究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划分为十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闵方言、晋语、平话和徽方言。两位学者研究了我国各方言区学生的语音问题。学者们尝试了不同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共6项实证研究成果。刘锦明研究了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闵方言区的英语专业大学生/l/和/r/的发音问题。姜玉宇通过声学分析,将闽、吴方言元音系统和美语元音系统中的5个相似元音/a//i//u//e//0/进行比较分析,由于两地方言元音系统中相似元音的声学特征非常接近,发现两地学生都很难准确习得目标语音。 四位学者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学生的英语发音问题。如王鲁男重点分析了四川、贵州学生/l//n/不分,/η//n/不分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刘锋等运用微变化研究法,考察了练习频率对两名四川受试/I//n/不分语音纠错的作用,1年的跟踪测试结果显示,频率作用对受试/l//n/不分现象有明显改善。谢谜采用微变化研究法,通过高频率的练习、高密度的观察和高精度的分析来研究频率作用对/v//W/分语音纠错的作用及影响。范烨借鉴优选论和感知图理论,分析了母语为北京话的学生在发英语韵尾辅音群时的增音现象,发现一些学生通过插入元音、删除辅音或将原辅音变为元音的方式来消除或简化韵尾辅音群。此外,/v//w/不分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如山东、浙江地区的学生有类似问题)。总之,我国各大方言之间差异很大,除了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点之外,各方言次变体口音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

(四)对相关语料库的研究

与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研究相关的语料库主要有5个。2003年卫乃兴教授主持建立的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首次为二语语音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平台。该语料来源为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口语考试部分的实景音像资料,用随机比例抽样方法,对考生的地区来源、专业考试成绩,交谈话题等按比例选取,标注采用XML语言用一系列符号对话轮转换、语音、语调、停顿、犹豫、打断、非言语交际等进行逐一标注。之后,2005年文秋芳教授主持建立了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E),其语料来源为全国英语专业口语考试语料。该语料库除了提供录音的完整文本外,还将各年的语料按照任务类型(复述、独自和会话)分别切分。此外,文献中还涉及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主持建立的《国际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中国子语料库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纵深口语语料库LSECCI。(Longitudinal Spoken Eng-i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等等。

(五)对英语口音的态度的研究

关于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的实证研究论文虽然2篇,但可喜的是它们都是在世界英语理论视角下进行的研究。周榕等采用言语变体实验法考察了101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美英语的态度和认同感,以及实际英语口音测试法检测了其实际英语口音特点。结果发现,被试在权势地位、语言亲和力和语言表现力维度上,对美国英语的评价都优于英国英语,表现出更偏好美国英语的趋势。但是,他们的实际英语口音则是三分之二为RP、三分之一为GA的混合体,表现出更多英国口音的特点。高一虹等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考察中国大学生奥运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期间对世界英语变体的态度和多元文化意识。研究结果发现,奥运志愿者的语言态度总体而言趋向保守,认同英美“标准变体”,对其他英语变体的识别能力有限,对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比较矛盾。

二、研究评述:多视角的评判

上述文献回顾证明,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成果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研究现状来看,相关研究无论从已发表的论文数量上,还是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亟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成果应用等四个方面总结研究不足,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展望。

(一)丰富研究内容,形成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特点的系统结论

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英语口音的总体特点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学者们在元音、辅音、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方面的特征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丰富,相比之下,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的研究严重不足。在汉语十大方言的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研究中,最为成熟的是粤方言英语口音研究。国外学者们对香港英语口音进行了全面系统描述,如Huang系统描述了香港英语的音系特征,指出其有8个元音和20个辅音;Bolton描述了香港英语音位和超音位的特点,指出香港英语多用高升调,强弱重音对比不明显。其次是湘方言英语口音的研究和陈桦教授及其团队的吴方言英语口音研究。而其他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闵方言、赣方言、平话、晋语和徽方言)的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鲜见于文献。此外,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之下,我们可进一步研究各省市的次次变体英语口音特点,如文献中的四川、贵州、北京等地英语口音的研究。总之,我们呼吁更多的实证研究,以形成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以及中国英语次次变体口音在音位和超音位方面系统的研究结论,并与中国英语口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其共性与个性的特点。

(二)更新研究方法,建立中国英语口音语料库

从研究方法来看,语料库的蓬勃发展为中国英语口音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相关语料库多为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如COLSEC、SWECCLE等),而专门的中国英语口音的语料库建设比较欠缺。如今国际学术界已经建成了各国英语变体的语料库,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的构想已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出。陈桦也介绍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音语料库(English Speech Corpus of ChineseLearners)建设的起因、方法和意义。该语料库涵盖中国十大方言区,以国内四个不同层次受教育群体(初中、高中、英语专业本科、英语专业硕士)作为录音对象、以朗读和自主对话为任务而完成。该语音语料库将结合英美标注系统对学习者录音进行多层音段及韵律标注。我们期待该语料库的出版,以便对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征、次变体口音及次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进行系统描述,结合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得出系统的研究结论。此外,未来的中国英语口音语料库的建设可进一步与国际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库建设接轨,如VOICE维也纳牛津国际英语语料库(Vienna Oxford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ELFA学术背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语料库(Corpus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cademicSettings)和东南亚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South-East Asian Englishes)。唯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英语口音研究的健康发展,并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 (三)拓宽研究视角,将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景中

在表1的文献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从研究视角来看,既有实证研究共34项(占58.5%),多从语言迁移理论和音系理论等视角解释中国学生英语的发音特点;或是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以本族语者为参照,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问题症结所在。而在世界英语理论或者英语作为国际语理论的视角下对于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研究仅2项(占3.4%)。而国外学者对于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更多地围绕着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展开。如Jenkins以世界各地12个国家的326名受教育人群为研究对象,对10种世界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发现中国英语口音在正确性上排第八、可接受度上排名第七、在舒适度上排名第八、在熟悉程度上排名第四。在中国英语口音的可理解性研究方面,Kirkpatrick以香港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与英国侨民教授的谈话为录音语料,选取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大学生为听话者。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英语口音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很高,并建议其作为语音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呼吁国内学者在世界英语和英语作为国际语视角下对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如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英语变体的口音态度如何?他们对于自己的中国英语口音态度如何?中国英语口音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如何?中国英语口音的音位和超音位的哪些重要特征影响了国际可理解性?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的可理解性又如何?总之,未来研究可更多地在世界英语或英语作为国际语理论视角下进行,如何将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境中,将研究结果与亚洲英语口音以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音共性特征进行对比描述和分析等等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应用研究成果,优化中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

从研究成果的应用来看,中国英语口音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在优化我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英语语音教学大纲的设置、英语语音教材的开发与编写等诸多方面的应用等方面比较欠缺。传统的英语语音教材都足以接近母语者口音(标准英国英语口音和美国英语口音)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涉及所有的音段音位和趟音段音位特点。在英语作为国际语的背景下的英语语音教学,应该以国际可理解性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接触各种世界英语变体口音,提高他们对不同英语口音的容忍度,增强他们对中国英语口音的自信心。Jenkins搜集了大量的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调查了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英语交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语核心理论(Lingua Franca Core)。她认为,影响国际可理解性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的辅音、辅音群的简化、元音的长短区分以及句子的重音。通用语核心之外的部分,被认为是地方口音,不能称为语音错误。Walker在其专著《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教学》中也指出,在语音教学中,只有采用英语作为国际语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可理解性和身份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和谐。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征、各方言区英语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影响可理解性的语音特征上;对于中国英语口音中不影响可理解性的部分,不必过于强求其准确性,从而在语音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他们在国际口语交流中的有效性。

英语的不断国际化和本土化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与日俱增的探讨。英国学者Graddol在《英语走向何方》一书中曾预言:亚洲,特别是印度和中国,可能决定全球英语的未来。毋庸置疑,研究具有中国礼会和文化特征的中国英语必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2011年5月第四届英语作为通用语国际大会在香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召开;2012年12月第18届世界英语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山大学两地召开;2012年4月“世界英语时代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湖州师范学院召开。这些重要学术活动都标志着中国英语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虽然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作为汉语母语者,国内学者在此研究领域有着国外学者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大家庭中的地位会随之进一步提高,中国英语口音也将逐步成为世界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探讨课题。

中国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它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强调的价值观和发展路径也不同。

中国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启示:

西方现代化理论是西方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从学术界上说,西方现代化理论一开始就暴露出了许多弱点、缺陷和问题。从政治上说,西方现代化理论更是一开始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判。西方现代化理论虽然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但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或对我们有所启示的地方。我国要想实现现代化,也必须吸取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区别:

一、是实现的时间和方式不同。

二、是价值取向不同。西方的现代化是按照资本逻辑来展开的,是资本、利润驱动的现代化,讲求利润最大化。我国式现代化是按照“人民逻辑”来展开的,是人民利益、社会利益、公众利益驱动的现代化,讲求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三、是实现的路径不同。西方采取的是暴力、掠夺的路径。对内主要表现为牺牲底层民众的利益。我国的路径明显不同,我国的宗旨、使命、初心是为人民服务,中国没有殖民地,也没有掠夺的基因。

四、是最终结果的不同。西方现代化最终巩固的是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我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获益。

国内比较好发表的语言学期刊有:《外国语言文字》、《语言学报》、《语言研究》。这几类学期刊各有特色:1、《外国语言文字》。Language and Cognition是一本学术期刊,它关注双语者的语言和认知表现。该刊物提供有关双语运用、双语发展以及认知差异方面的增刊,涵盖流行的双语话题、跨文化研究主题,以及双语教学、双语咨询和诊断等方面的内容。该期刊不仅为母语和第二语言教学者,也为认知语言学家和研究型双语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2、《语言学报》。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自然与社会科学期刊。该刊由语言学领域的学术权威专家编辑和组织,集中发表学术论文,兼顾理论和实践,传播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语言学的发展。3、《语言研究》。语言研究是一本国际学术期刊,由国际语言学学会出版,专注于发表有关语言学和语言学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期刊发表了关于语言学的各种学科,包括语言学理论、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词汇学、口头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政策和语言比较研究等。期刊每年发表4期,每月一次,每期发表8篇文章,以及2次专刊。语言研究的目的是为学术界和其他有关人士提供关于语言学的有价值的信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期刊的文章涉及语言学的各个领域,以及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期刊也发表了语言学研究的实践应用,如语言教学、语言政策和语言比较研究等。期刊还发表了一些关于语言学的专题,以及有关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除了以上三个语言学期刊,还有《外国语言学报》也破局影响力。《外国语言学报》刊登研究论文,尤其是有关语言学的最新、最深入的研究。它也发表关于语言学方法的讨论、语言学历史的资料、语言学研究最新进展的评论和综述等。特别注意的是,它刊登有对于外国语言使用情况和方言使用情况在中国境内的大量研究论文。本刊发表的论文被著名的斯旅赫洛夫索引收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外国语言学报》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投稿,主要投稿的英语学科领域包括:语言学、语音学、口语学、实验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文体学、英汉翻译、英汉教学、英汉比较文学研究等学科,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极有学术价值。

老外谈中国进步论文发表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如果它是我写的,自然地,我可能不会在世界上被找到。因此,我的发言并不奇怪。正是我们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它也已在论文中显示。黄金无处不在。碰巧我们的中国是一块巨大的黄金。人们关注他,因此作为中国人,无需大惊小怪。

我觉得这是作为中国人值得自豪的,这说明我们的科技科学领域在进步,在向前看,至少不再落后,也说明经过努力,我们的科学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老外上中国新闻可能会兴奋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广袤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以其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中国在人口、面积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是一个有着光辉历史和现代化成就的国家,所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各项发展动态充满兴趣和热情。此外,中国在近年来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也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和重视。因此,老外上中国新闻会感到兴奋并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充满潜力的国家的信息。

发表论文的意义:论文发表是研究人员和学者为了分享研究成果并推动学术进步而进行的重要活动。在如今的学术界,发表论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研究人员或学者成就的基本指标之一。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学术论文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能带有个人偏见,也不能主观臆造,在撰写论文时要从客观和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科学性

在形式上,学术论文属于议论文,但学术论文不同于议论文,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并非单纯罗列材料,需要对大量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创造性

科研是探索新知识,创新是科研的生命。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老外谈中国安全性论文发表

2010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2010年我国经济在当前逐步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GDP增长约为9.5%,工业增加值增长约为13.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约为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为20%,出口增长约为13.0%,进口增长约为15.5%,进出口总额增长约为1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约上涨2.5%。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忧喜交加的一年。6—11月工业生产逐月加快,投资消费稳定增长,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基本完成全年计划,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经济回升势头日趋向好。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下行轨道并顺利实现“保八”增长目标,主要得益于国家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的刺激经济政策,无论是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是改善民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和促进城市消费的措施,为完成“保八”增长任务都有效地发挥了作用。这也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其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极其明显,例如:经济增长保持着对政策的高度依赖性;经济结构的调整任重道远,依靠投资为主要拉动力量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资产价格泡沫扩大;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依然较高。在2009年良好的基础上,当前的经济形势保持较好的势头。加上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继续推动投资增长的一系列措施,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保持稳步提高,2010年的消费需求具有诸多增长因素。首先,随着经济回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改善、农民工返城、农产品出售得以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在2009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有望继续提高。即使在经济景气下行的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仍保持了较高的储蓄水平,10月末居民储蓄同比增长24.5%,大大高于近6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期平均水平(16.3%);其次,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加速时期,汽车、旅游、文化及休闲娱乐等新型消费呈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之势,虽然住房购置不纳入消费核算,但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再一次带动家庭装潢、家具、家电等消费升温;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大大增强了居民消费信心,尤其是2009年10月1日出台的“农村居民养老金”试点,将有力地促使农村消费市场稳步上升;第四,“三鹿奶粉”事件后,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公平的消费氛围,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影响消费增长的最大不利因素则是水、电、气、油等垄断行业资源品涨价预期,其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和挤压居民日常消费开支。此外,外贸出口逐步增长,全面恢复“道路坎坷”,长期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三大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出口与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根据历史资料测算,G3(欧盟、美国、日本)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推动中国出口增长7个百分点。目前,全球经济呈现整体复苏迹象,尤其G3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已显示经济回暖,由G3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将使中国外贸出口在2010年全面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也发出种种信号显示世界经济正走出谷底,如外向型企业加工贸易占比上升、海外订单增多、广交会成交额大幅上升、国际航运市场趋热等。但2010年我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其中包括外贸结构调整,外贸扶持政策鼓励拥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同时限制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以及简单的来料加工贸易商品出口。外贸结构调整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出口。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再度抬头使得我国出口环境日趋艰难,而经济发达国家在饱受金融危机痛苦之后,生活消费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如今各国居民储蓄率都在上升,美国的居民储蓄率更是由负值上升到5%。西方国家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减少,最终也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因此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虽会有较大增长,但若想重新回到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出口增速(即20%以上),道路艰难坎坷。 同时,经过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短暂冷落之后,于2009年触底反弹,2009年1—11月量价双双攀高, 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上半年继续走高,房地产市场重新升温在我国外需稳定的状况下对经济增长无疑是一利好消息。然而,目前人们普遍担心未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是否加剧楼市泡沫并加大我国金融风险。因此,2010年及今后我国房地产发展趋势不仅取决于当前价量齐涨态势,而且取决于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和国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尺度。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未来的政策走向将是“以稳求市”,主要目标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整个行业将在2009年重新升温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上升。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我国30多年来的经济运行特征表明,CPI是我国经济波动的稳定滞后指标。在以往的经济波动中,一旦经济复苏,CPI也将随之走高。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轨道,2009年的通货紧缩即将结束,2010年物价走高不仅成为必然趋势,而且还存在众多上涨客观因素。一是受近期美元贬值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我国资源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开始升温;二是当前房地产价格重新反弹促使房产及其它资产价格快速上升;三是2009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过快,过多的货币投放最终将推动物价上涨;四是水电气等垄断行业的涨价预期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并逐步构成社会通货膨胀预期。但由于我国除垄断行业外,多数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工业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加之经济仍处于恢复期,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全年价格走势平稳,不会出现较高通货膨胀,CPI上涨幅度不会超过3.0%。然而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据国家统计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6月底联合开展的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调查结果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升温,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在外出的15097万农民工中约有420万人未获得就业,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2010年我国有650万大中专毕业生走入社会,如果加上现有的城市失业人群,2010年我国待就业人数约为1500万。对于恢复增长期的2010年而言,政府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我国当前经济处于恢复性上升期,全年走势平稳,GDP增长率呈前高后低态势,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经济增长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众多,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异常繁重。结合保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政府在2010年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同时,应加大“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力度,坚定不移地实行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要继续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策的刺激作用,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的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转变,则首先要打破投资领域内的体制制约,政府投资目标应立足于科技文化、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农田水利等民生工程和社会公共领域。针对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落后产能和低效率的重复建设,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航空、邮政、通信、电力、能源等垄断行业,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提高全社会资本投资效率,消除依靠行政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等不切实际的企图,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通过投资结构调整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此外,还应着手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遏制垄断行业的人为涨价,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等措施。

7、军控、裁军与不扩散问题追踪分析 8、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研究 9、联合国及[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

请问是宿迁学院的人才么?

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国际比较分析张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源环境现实基础表现出明显脆弱的特征。国际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世界人口超过$ 亿以上国家中,目前中国国家资源环境的安全状态仅略优于日本,处在$" 个人口大国倒数第二的位置上。更严重的问题是,未来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已十分脆弱的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基础产生着巨大的压力。若在此问题上出现认识和发展政策上的失误,便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为此,建议!$ 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应定位在:确保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考虑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中国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战略的政策调整模式可以考虑为: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0 严格人口控制1 & 推进资源深度化加工2 加大科技投入2 扩展资源国际化2 改善环境基础2 强化全民教育+ 。关键词:国家资源环境安全3 人地关系3 可持续发展3 政策调整中图分类号:4!"* 文献标识码:5 文章编号:$""! # ()*6 &!""! +"% # ""!7 # "*!" #"$%&"’$()"’* +),-’&’$(.% /$012 )" $3% 4’$()"’* 5%6)0&7%6 89".(&)",%"$ /%70&($2 ): +3("’895:; ,<=! "#$%&%’%( )* +(),-./0&1 21&(#1($ .#3 4.%’-.5 6($)’-1( 6($(.-107 8927 :(&;, <==<=<7 80.>!;6$&’7$< 5 >?@A=B< ? LM=G@ F@G K< >=AE? JM< OD?BN O=JM @ PDPEB@J=DG DH <@FM- QM< ?LM=G@R C ? U@P@G KEJ VE=J< OD?C< JM@G JM@J D> @BB JM< <=AMJDJMDBBDO=GAC @?< ?>=F=)&16< G@J=DG@B C G@JE?@B ??;@ ABC5D5;: E>E8@;?B>6 F>:?G5 H>:@CI #,(+ " *+(+< G??EI $ $ HHH $ J56787) K>L $ BEJ $HH7)/! 0 M) 麦迪森) 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10 ) 李德伟,盖建玲- 译. ) 北京:改革出版社,#,,%)/& 0 N) O) 4:;BK< P) N) Q;6KG;6< 9) N) 3RB665:< O57>8:J57 >F?G5 S;:?G< T:56?BJ5 U;@@ V6J) S6K@5H>>C 4@BFF7< #,’’)/( 0 张雷) 中国人地关系的资源环境基础/ N0 ) 人口资源环境,#,,,,&)/W 0 张雷) 中国能源安全探讨/ N0) 中国软科学,*++#,- & .)(本文责编:白露)

90岁老头谈健康论文发表

人到老年,各种生理机能均严重下降,躯体疾病增加,老人不仅要保持身体健康,有个健康的心态也是关键。下面我带你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 文章 ,希望对你有帮助!老年人心理健康文章篇1 身体健康对老人固然重要,但由于生理或社会等多种原因,老年人在步入晚年后可能会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精神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些心理问题也会辐射到身体,导致健康恶化。对此,多位权威精神心理领域专家通过《生命时报》发出呼吁:老年人急需“精神保健品”。 精神疾病困扰全球老人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科主任孙新宇的从医生涯中,她为许多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解除了心灵困苦。孙新宇给记者讲述了两位老人的 故事 : 第一位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退休前在一家研究机构工作。她与老伴知识层次相当,感情很好,相濡以沫。五六年前,老伴因心血管病去世了,走得很突然,对她打击很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日夜思念,总想着老伴在世时对自己的好,精神状况很差。老人有两个孩子,一个在国外,虽说很孝顺,经常打越洋电话回来嘘寒问暖,但却鞭长莫及,很多事情帮不上忙;另一个孩子经济状况不太好,工作和家庭压力很大,不仅难以照顾到母亲,甚至对老人有经济上的索求。前段时间,老人患上了心血管病,自理能力下降,开始反复担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国外的孩子能否照顾好自己,于是动不动就掉眼泪,自觉是别人的负担,并通过各种 渠道 搜集了许多安眠药。一天,她将安眠药全部服下后,打车去了老伴的墓地,企图自杀。到达墓地时,药物开始起效,老人摔倒在路边,所幸被行人发现及时送院。老人最终被抢救过来,并在北大六院诊断为抑郁状态,经治疗后情况慢慢好转。 第二位老人是一个医生朋友的父亲。当时朋友找到我,苦笑着说,他的父亲“几乎把所有科室都看遍了”。最初,老人说胃不舒服,吃不下饭,但去消化科没有查出大问题。老人又说心脏憋得难受,但心内科也没查出病来。后来,呼吸、神内、泌尿、骨科、中医科……能看的科室都看了,该做的检查都做了,胃镜做了好几次,肿瘤的可能性也排除了,但老爷子还是怀疑自己得了很重的病,每天吃不下睡不着,就在家翻医书,研究自己的“病”。最后,医生建议他去看看心理科。老人的表现是典型的疑病症状,是抑郁的一种表现。在医生和家属的劝说下,他同意尝试接受治疗,抗抑郁药治疗两三周后情况就有好转,不到两个月他就恢复正常了。 如今,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已被大众熟知,但老年人似乎是这些疾病中被忽视的群体。研究表明,6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占高龄存活人口中的26%。孙新宇说,以抑郁为例,达到诊断标准的抑郁症,国外患病率达2%~4%;如果用症状学标准,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可能达到20%;有情绪问题的人可达半数。在国内,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65岁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是4.4%。由于很多人的抑郁症状并非一过性的,甚至会反复发作,对生活影响大,自杀比例也高于一般人群。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说,老年人的自杀率最高,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率急剧升高,这与全球情况一样。孙新宇介绍说,国外的数据显示,自杀的发生率可达47.8/10万人口,美国85岁以上老人自杀发生率高达55/10万人口。老年人自杀往往会事先计划好,而年轻人更多是冲动性的。数据显示,老年人自杀死亡率可达25%,而年轻人约为5%。 心魔带来慢病和自杀 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对老年人来说,退休、空巢、躯体疾病、婚姻变故、子女关系等,都有可能成为诱因。孙新宇从专业角度指出,老人罹患精神障碍,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生物学原因。进入老年期,包括大脑功能在内的诸多生理功能都在退化,躯体的疾病越来越多。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54%,超过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慢病。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而精神心理活动的维系需要整个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二是个性原因。有的人性格较敏感、内向,遇事容易钻牛角尖,对心理打击的抵御能力较差;而有的人比较开朗,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想得开,患心理疾病的几率就小一些。此外,人老了往往更固执,考虑问题比较极端,不容易跟人交流,也是心理疾病的诱因。 三是社会心理因素。比如以前是独当一面的领导,如今精力衰退,会有很深的失落感。老年丧偶是突出的负性事件。很多老人对老伴从感情到生活习惯上都有依赖性,突然只剩自己了,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肯定会感到孤独。即使孩子很孝顺,也不可能取代老伴的地位。而再婚压力、子女经济纠纷、随子女到外地居住等,都让很多老人无所适从。 上述问题除了让老人陷入心理困扰中,还可能带来躯体疾病。研究表明,抑郁和躯体疾病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比如慢性疼痛可能是抑郁的易感因素,抑郁则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抑郁症可直接引起心血管病,且增加心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李献云则指出,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加上躯体、心理健康状况恶化,自我照料的能力也会日渐减弱, 人际交往 圈子缩窄甚至自我隔离,没有价值的感觉也会越来越强烈,如果再有其他不良事件发生,可能会导致自杀。躯体或精神疾病、长期遭受刺激或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生活质量低、曾有过自杀行为、亲友有过自杀行为以及有明显的无用感、无价值感、绝望感等。这些危险因素具备的越多,自杀的危险性越高,因此需要老人的子女、家人以及社区、社会多加关注,增加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老人适度运动并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希望感,必要时应积极寻求帮助和尽早就诊。 子女关爱胜似良药 早诊断、早治疗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来说意义重大。孙新宇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好,90%以上都能治好。因此,提高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率尤为重要。 抑郁的核心是动力下降、精力下降、兴趣丧失。孙新宇说,很多老年抑郁患者的表现形式隐蔽,症状更多集中在对身体或晚辈的过度关注上,表现出易怒、焦虑和身体症状。资料显示,约80%的老年抑郁患者存在记忆减退的主诉,有明显认知障碍者占10%~15%。如果一个老人担忧的事突然多了,喜欢做的事不做了,跟外界交流少了,总说身体不舒服,在排除了躯体疾病后,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抑郁症。一旦情绪变得极端,自我封闭,不跟人说话,怕别人瞧不起,自杀风险就高了,需要赶紧去精神科就诊。 专家同时给老年人开出了“精神保健品”,照此执行有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 子女陪伴和电话是解压剂和暖心剂。孙新宇说,老人就是“老小孩”,他们会更依赖孩子。“临床上,如果一个患病老人的家庭支持系统较好,他的预后就会很好。如果子女的关爱到位,老人甚至不会得病。”建议子女每周给父母打2~3次电话,一个问候的电话犹如暖心剂,会让父母感受到爱的温暖。孙新宇说,年轻人有时间要多陪陪老人,不仅是吃饭,还可以带着老人看看电影、外出游玩等,和父母一起活动犹如解压剂,能缓解因孤独带来的抑郁感。 广告 社区花样活动是强心剂。在社区,老人的心理健康能被管理起来,获得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社交活动,还可以组织益智游戏活动,如象棋、 围棋 、书法、绘画、手工、健康舞蹈、合唱团、京剧等,老人的孤独感就能得到显著缓解。这种社区支持犹如一剂强心剂,让老人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医疗帮助和健康宣教是镇静剂。如果老人出现可疑的精神症状,要找精神科医生看,以免走很多弯路。特别是有高自杀风险时,千万别讳疾忌医。正确的健康 教育 和宣传犹如一针镇静剂,让老人平静地生活。 李献云最后呼吁,自杀是能够预防和干预的,有自杀的想法和冲动不要害怕,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 ,尽早摆脱痛苦。做儿女的要多关心老人的思想和心情,更得了解老人需要什么,提供老人最需要的关心。如果老人的情绪变得糟糕,表现出厌世心态,尽早陪老人就诊和接受正规治疗最关键。 老年人心理健康文章篇2 一二三四五原则,即“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二个要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疾病、恩怨;四老:有个老伴、老本、老窝、老友;五要: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一个中心:老年人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心身健康。老年人心身健康了,就不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负担,这本身就是对社会和家庭做贡献。一个心身健康的人,他的生活质量才能提高,才能享受到生活给予的乐趣。 二个要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老年人应该活得更轻松一些、宽容一些。潇洒者,自然大方,轻松自如,不拘束;糊涂者,大彻大悟,淡泊宁心,不为琐碎事所扰。人生苦短,生命才是第一位的,何必斤斤计较那些生活中的无聊琐事?糊涂一点,宽容一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何乐而不为呢? 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老年人不要总担心自己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也不要总回忆过去的恩恩怨怨。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个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恩恩怨怨,没有必要对已经过去的事情斤斤计较。老年人应该放松自己,乐观地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老: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老年人一定要有个老伴,特别是男性老人。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就是说,老夫老妻在一起生活是最好的,儿女再好也不如夫妻相互照应好,即使是新组合的老夫妻也比子女的照顾要好得多。老夫老妻在精神上相互安慰寄托,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关怀,是其他关系所无法替代的。夫妻间的感情沟通对养生保健非常有益。 有个老窝。老年人一定要有一所属于自己的住宅,才会有安全感,才有利于心身健康。 有点老底。老年人应该老有一些积蓄以备不时之需。手中有点积蓄能够及时拿出以解燃眉之急。 有几个老友。老年人应该有几个老朋友,平时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帮帮忙,对养生保健很有好处。 五要:要掉、要跳、要笑、要俏、要聊(唠)。 要掉。老年人要放下架子,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对于有社会地位的人来讲尤为重要。老年人离退休后,不要再讲我是某某长、我是老专家、我是老教授、我是著名艺术家,想当初我如何如何等。要把自己放在一名普通老百姓的位置,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问题和处理周围事物,心态才会平和,心身才会健康。 要跳。老年人要经常活动,而不是单纯指跳舞。“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使机体充满活力,还可以调节情绪。 要笑。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时时保持着愉快的心态。每天对着镜子笑几次,就会有好心情。 广告 要俏。老年人的穿着要漂亮一些,让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这样就会感觉年轻了许多,别人也会看到其焕发出的青春朝气。 要聊。老年人要经常与别人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封闭自己和孤独感是危害老年人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引起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原因之一。聊天是一种最经济实惠而且又非常有益于心身健康的活动,对防治抑郁症和痴呆均有益处。 老年人心理健康文章篇3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死亡是每个人不愿提及并且惧怕的。而对于老年人,尝尽人间百味后,对死亡却没有那么惧怕了,他们更怕的是这些。 认知能力下降 老人身体会随着年龄慢慢变差,但最重要的就是认知能力也会退步。这就包括 记忆力 、知觉、听力、嗅觉等等。他们会对最亲的人感到陌生,会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没有知觉,反应也会变得迟钝。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发生了变化,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所导致。 (原来老人最怕这些) 孤独 老年人年龄大了,儿女也都有自己的家庭,不时常陪在身边,平时的感觉和心情无法得到宣泄,慢慢的就会产生孤独感。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老人多出去交一些朋友,多参加社交活动,在家里感到孤单寂寞时,朋友就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平时也要适当地出去透透气,适当做一些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生活也会充实很多。 丧偶 我们常能看到,老年夫妻一旦丧偶,因为经不住失伴的悲痛,便可能很快也跟着“走”了。而有研究证明,伴侣去世的半年内是死亡危险期,这期间的免疫功能竟只有平常的1/10。所以老人对另一半的“走”要有心理准备,平时培养一些 兴趣 爱好 ,可以转移悲伤阴影。 广告 儿女不孝 老人为子女操心一辈子,为的就是他们能幸福,自己也能安享晚年。但是有些子女并不把老人当回事,不但不尽赡养之责,反倒给老人添不少麻烦。 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较差的,他们也很容易受到心理疾病的影响,所以平时子女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不要让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我们在提高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同时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略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经验,探讨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衰老是个体生长、成熟的必然的连续变化过程,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的表现。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主要会有以下特点。

一、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人老健忘。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也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2、孤独寂寞。造成离退休老干部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3、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干部。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经常感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

4、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退休老干部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他们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

5、产生衰老感。离退休老干部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二、老年人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方法:

1、更新观念。首先要对老龄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老年人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观念。日本提倡老年人要做到经济自立、身体自立、精神自立、凡事靠自己,这种精神状态,可以抗衰老。在心理上摆脱“老年意识”,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才能推迟衰老。

2、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信心。俗话说“年老多病”这话虽非绝对,但多少是人们经验的概括。如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但不能因怕骨折而整天户外不出,甚至卧床不动。而应该增加饮食中钙的摄人量,多喝奶,多运动,防治骨质疏松。另外,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较弱,常同时患有数种疾病,更易受到慢性病的侵袭。因此,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的作用。

3、生命在于运动。适当地合理地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使精神饱满,力充沛,生气勃勃,青春焕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是多方面的,如做体操、练气功、早晚散步、慢跑、打羽毛球、兵乓球、骑自行车郊游等,锻炼时应注意因人而异,遵循机体机能规律,养成稳定型的有规律的活动习惯,动静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许多事例都证明,坚持各种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

4、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实老年生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老年人诸多心理不适,追根溯源是生活中缺少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鉴于老年人本身的惰性,我们更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休闲方式,例如知识型休闲、旅游型休闲、收藏型休闲等。同时,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近亲属千万不要把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误认作精神病讳病忌医,适当的时机应取得心理医生的积极治疗,效果会很好。

5、要学会与人相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相互依赖、相互交往。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给阅读带来困难;视力模糊,给外出带来不便;听力减退,导致交际困难。由于身体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难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是老年人经常遇到而又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老年人最易产生的心理疾病是孤独。所以老年人要学会与人相处,与朋友保持联系,经常地给别人友爱和温暖,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温暖。心理学家发现,与朋友接触,可以解除痛苦和紧张,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促进身体健康。老年人还要学会交一些年轻朋友。一则可以使自己年轻,二则从年轻人那里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加强与青年人的思想沟通减少认识上的代沟。因此,老年人要尽自己所能,多与社会保持联系,为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处于一种年轻活泼的氛围中,使自己从心理上感觉自己还年轻。

6、精神上、感情上要有寄托。上了年纪的人,要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万事要采取乐观的态度。如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高高兴兴退下来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往往有些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社会交往少了,每天习惯做的工作不做了,每天接触的人已不见或少见了,这样往往失去工作时的节奏感和责任感,而在生活上感到空虚,精神上若有所失,因此产生孤寂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因此,要正确理解退休、年老是自然发展规律,万事要想得开。应当继续振作精神,乐观积极,重新替自己安排合理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计划,发挥余热,给人民做些有益的事,这样使晚年过得更充实和有意义,就可以消除寂寞、孤单焦虑和忧郁。

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旨在引导老年人更加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体育锻炼;老年人;心理健康;运动处方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重要性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人口老龄化规模巨大,人口老龄化发展日益恶化,并逐渐呈现高龄化,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生理功能日益衰老、退化,躯体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之一。

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研究发现,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价值感:不能适应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状态,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2)自卑心理: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很容易因为感到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深深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3)黄昏心理。由于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催患疾病,从而丧失生活兴趣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失望;对任何人和事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4)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因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少与人交往,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老年人晚年是否健康幸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时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已广为接受。随着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改善,卫生保健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延长。体育锻炼的健心作用表现在长期心理效益与短期心理效益两个方面[1]:长期心理效益是指长期系统参加体育活动对个体的一些稳定心理特质的影响,即对减少抑郁,提高认知功能,建立心理自我观念的作用; 短期心理效益是指单次体育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的影响,即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水平、减少应激和紧张等作用。

有研究表明[2],老年人中参加体育锻炼的随锻炼年限的增长,能有效地缓解心里情绪;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焦虑和抑郁较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严重。还有研究显示[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不会因为离退休而变得孤独和忧虑,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而且价值观念更新快。

老年人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身体训练年限越长,越能有效地保持身体能力和心理健康,越能有效地延缓人体机能衰退过程。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有以下几点:

1.体育锻炼能调节老年人心态,稳定情绪。体育锻炼可以补偿情绪上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以提高人的生活乐趣,可以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张、焦躁不安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而不同的锻炼方式对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也有着不同的影响,缓慢、舒展的体育锻炼更能有效的缓解老年人的心里焦虑和抑郁。

2.体育锻炼可增进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增加交流。老年人的普遍心理特点是害怕生活单调和生活孤独,他们需要正常的人际交往,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并且老年人在一起可以谈论许多有关老年人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起到了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老年人在这种群体的活动中感到心情舒畅,生活充实。

3.体育锻炼可预防和治疗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4],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人能预防心理疾病,对于患轻度与中度情绪心理疾病的患者,运动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体育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能在运动中寻求最佳的心境,在各项运动中感受到快慰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馈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三、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不仅有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而且能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

l、老年人运动处方运动类型可以选择令人喜欢和愉快、有趣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秧歌、保健操、交际舞、上下楼梯、钓鱼等运动项目。这类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负荷低、获得的满意度高,能更好地整合老年人的意识和注意力,改善老年人的心境。2、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与运动安全有直接的影响,而心率是制定运动处方强度的可靠标准。老年人由于体质弱,在体力和精力方面都比中青年差,所以在运动中应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尤为重要。老年人运动强度以选择本人最大心率的60%-90%为宜的体育运动,因为这个运动强度能够使其取得较大的心理效应。3、运动时间一般视强度大小而定,大于5分钟的运动都属于有效的锻炼范围。每次运动时间至少20-30分钟的运动,60-90分钟的运动也会产生理想的心理状态,但一次运动持续时间过长并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老年人只有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获得所期望的心理效应。4、运动频率即是每日或每周运动的次数,一般每日或隔日运动一次,视运动量的大小和主体感觉而定,老年人健心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采用重复的方式,每周3―5次,最好每天一次[5]。

四、结论与建议

对老年人的关爱,一方面需要培养老年人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克服孤独寂寞心态;另一方面给予老年人情感支持、精神抚慰,对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因地制宜,社区可以通过开展义务健康讲座,印制健康手册等,使老年人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

(2)政府应提高对老年人的服务意识,关注并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在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中增加满足老年群体体育锻炼需求的内容。应大力支持老年体育团体举办各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3)全社会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尊老、爱老意识,普及有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知识。老年体育活动管理组织者应多组织集体的体育活动,在老年人自由组合的基础上组织老年体育活动,及时解决人际纠纷、创造人际氛围良好的宽松环境。

【参考文献】

[1]高亮,薛欣.老年人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4):466-471.

[2]宋相川,周亚飞.浅谈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5(1):53-5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论文

老外谈孔子学院论文发表

泰国曼谷孔子学院招收研究生吗根据这所学校他的一个属性来说的话,目前来说是招收研究生的,目前有这样的一个业务和他的一个招收范围,目前是这样

你好,通过2022年泰国曼谷孔子学院招收研究生信息查询到,该学校是招收研究生的,具体以学校招生信息为准。

就是,因为孔子文化不是现代才进入国外的,在古时候早就进入国外了。

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为跟中国人做生意开始学中文,最后了解到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 索引序列
  • 老外谈中国口头语论文发表
  • 老外谈中国进步论文发表
  • 老外谈中国安全性论文发表
  • 90岁老头谈健康论文发表
  • 老外谈孔子学院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