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发表的论文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发表的论文

李 森 ,男,汉族,1964年5月生,四川宣汉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Freeman访问学者。现任西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学部二级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教学论)负责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人选 。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在教学动力、课堂生态以及教学基本理论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和建树。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科研课题20多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代表作:《现代教学论纲要》、《教学动力论》、《课堂生态论》、《有效教学决策》等;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比较教育研究》等多家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多篇论文被权威刊物转载和引用。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多次赴美、英、法、日、意、加、澳等国学习、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或考察过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巴黎第十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昆士兰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与国外同行保持经常性的学术联系 。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长,重庆市图书馆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一、初等教育系简介:初等教育系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9名,有硕士生导师5名。下设教育、中文、数学、英语、科学六个教研室,小学教育研究所、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3家科研机构,还设有具有专业特色的“小学教育临床实验室” 和符合理科方向专业实验教学需要的“综合理科实验室”,以及适应专业教学与研究需要的“中小学和教师教育教材中心”,发展了上海市中心城区相对办学优秀的二十四所小学作为师范生见、实习基地学校。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国率先开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设有文科、理科两个培养方向。二、专业建设本系设有小学教育专业。该专业为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在全国率先开办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宽广、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新型小学师资。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构建了大学通识教育、学科综合教育、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具有不同功能的课程平台,形成了小学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群和见习、实习、研习三阶段的教育实践方案,组织编写了供本科生使用的专业课程教材近20本。在探索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为上海市培养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小学教师。2007年本系小学教育专业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课程:初等教育心理学、初等教育学、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比较初等教育、小学班队管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汉语通论、写作、文学概论、儿童文学、大学数学、概率统计、人类与社会、人类与自然、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等。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也能够在其他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三、学科建设2002年以来,系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3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课题3项。自2002年以来,本系教师共发表论文160多篇,独立和参与编写著作50部。四、教师名单:系主任: 吴忠豪 副主任: 沈嘉祺惠 中、杨庆余、俞耀明、程 明、钟文芳、张晓春、马长征、洪婉屏、钱 虹、王 融、董 玲、王青松、夏明烨、徐 梅、袁 红、叶 勤、陈 慧、俞喆之、杨 振、邢长征、余平燕、张卫华、丁 炜、姜 辉、朱子锐 一、管理学系简介管理学系(原教育管理系)成立于1983年,现有教师1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下设教育管理、管理学、高等教育、信息管理4个教研室。有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1个,教育经济与管理和高等教育学2个硕士点。现任系主任为高耀明教授。二、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校专业目录首次确定的。该专业在沿袭以往“教育管理”专业的基础上,扩大了专业的覆盖范围,由原先主要面向基础教育,拓宽为既面向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也包括正在迅速发展的社区教育、企业培训以及社会力量办学等机构与组织对管理人员的需求。就业去向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务、学生、人事、总务、行政管理的职员以及相应的教学科研人员;也还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社区、社会团体及其业务职能部门中的职业培训、行政事务、劳动人事、公共关系等部门的职员以及相应的教学科研人员。进入21世纪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三、教师名单主 任:高耀明 副主任:朱 炜杨德广、张民选、吴 钢 顾荣炎、阮来民、项亚光、沈逸、戴胜利、陈 勇、翟静丽、李莉 一、教育系简介教育系成立于2000年。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下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教育史和职业教育教研室。现有教育学本科专业1个,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史、职业教育硕士点5个,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1个。现任系主任为陈建华教授。二、专业建设:本系有教育学本科专业(师范)一个。教育学专业是上海师范大学的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较强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较强实际教育工作能力,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本专业主要包括两个专业方向:社会教育方向和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向。教育学本科专业负责人为施永达副教授。本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教育原理、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心理学、家庭教育、教育评价等。本专业毕业生除在基础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之外,同样适合进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企业培训机构等从事相关工作。由于教育学系学术力量雄厚,拥有一个博士点和五个硕士点,尤其希望毕业生报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本系教师曾获得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学校教学成果奖多项。三、学科发展2003年,获得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博士点带头人现为谢利民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张民选教授、夏惠贤教授、王荣生教授和蔡宝来教授。2005年,在整合全校教育类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优势的基础上,由教育系牵头申报一级硕士点,获国家学位办批准。教育学系拥有一级硕士点下的五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它们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史和职业教育,教育学原理专业带头人为钱扑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带头人为谢利民教授、夏惠贤教授,比较教育学专业带头人为张民选教授,教育史专业带头人为陈建华教授,职业教育硕士点专业带头人为李进教授。2001年以来,教育学系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部级课题6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4项。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课题11项。自2002年以来,本系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在英国的“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美国的“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和《比较教育研究》等教育类核心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独立和参与编写著作近40部。2007年10月,比较教育学获得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带头人为张民选教授。四、教师名单主 任:陈建华 副主任:施永达谢利民、夏惠贤、钱 扑、王荣生、蔡宝来、段 鸿、吴维屏、陈焕章、王维臣、胡国勇、刘次林、刘家春、丁念金、方明生、夏正江、邵兴江、孔令帅 一、艺术与学前教育系简介艺术与学前教育系成立于2002年。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具有博士学位3名。下设幼儿心理与教育教研室、音乐教育教研室、美术教研室。现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1个,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发展与教育方向)硕士点1个。二、专业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幼儿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使毕业学生能将所学幼儿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到幼儿教育实践密之中。培养学生的主要取向是能从事幼儿园教学与管理工作、社区幼儿教育工作,能在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以及园外教育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和艺术修养的人才。主要课程: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心理研究方法、教育与心理统计,以及音乐基础、美术基础等课程。三、学科建设本系现设有学前教育学硕士点。近3年来,本系教师共发表论文50多篇,独立或参与编写著作与教材62多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课题4项。四、教师简介主 任:胡知凡 副主任:李 燕陈小珩、黎松涛、瞿 慧、朱小平、邓 慧、汪 磊、周弘湘、李雪梅、赵 燕、王海澜、梅珍兰、陈敏燕、高 敬、黄立安、方钧君、白学海、何慧华 一、心理学系简介心理学系成立于1995年。现有应用心理学、卫生与心理保健本科专业2个;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2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点1个。系下设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咨询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5个教研室。教师2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二、专业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非师范)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应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能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也能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人才选拔、就业与择业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的心理学工作者。主要课程:心理学概论、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统计、心理测量与应用、心理学实验、行为分析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与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等专业必修课。此外,还开设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概论、临床心理学、心理干预技术、咨询案例分析、人员测评、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人员培训、人员招聘、职业心理指导、经济法规等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就业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除了在教育系统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大部分毕业生活跃在诸如爱立信、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大公司及各大市场调研公司的研发部和各类事业机构,从事心理咨询、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与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本系专业建设成果显著,自2001年以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三、学科发展本系现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点1个。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2个。2001年以来,本系教师共发表论文154篇,其中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心理科学》、《课程·教材·教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新进展》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20部。系教师承担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项目7项,上海市级课题11项,其他科研课题22项,共获科研经费195.3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心理学系教师名单主任:李 丹 副主任:刘俊升卢家楣、顾海根、岑国桢、王 沛、高湘萍、樊 琪、竺培梁、吴念阳、卢盛华、沈勇强、贺 雯、刘 伟、孙圣涛、崔丽莹、刘世宏、罗燕萍、祁为中、范为桥、刘俊升、常欣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现代校长研修中心教育技术研究中心

李长吉,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省级社科三等奖1项。近些年重点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问题、中国传统课程与教学思想的整理和挖掘、以养成学生智慧为目的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问题。主讲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论专题研究等课程。现为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课程与教学期刊投稿

发表流程:首先先确定好发哪个刊物,价格、时间合适的话文章先转给编辑初步审核一下,审稿通过后开电子版的通知书电话到杂志社查稿,确认无误后付款,到时出刊时给您寄出样刊。

课程与教学不是核心期刊,是省刊。

《课程与教学》系双月刊,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江苏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课程与教学》编辑部编辑,并得到常州市教育局人事处认可的江苏省级刊物,也是常州地区唯一的省级教育类刊物。

《课程与教学》来稿要求:

(1)来稿题目自拟,论文内容要避免泛泛而谈,需结合具体实践情况。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语句通顺。引用部分,须在文后加详细注释。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2)稿件字数在3000字左右为宜。

(3)请在稿件中注明作者通讯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电子邮箱,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本刊常年设有如下栏目:课改论坛、中学教研、小学教研、幼教园地、现代教育技术、德育与心理、杏坛散简、案例评析、随笔与故事、方法撷英等,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1]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旬刊。本刊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

·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因本刊来稿量大,编辑日常工作繁忙,未采用的稿件本刊均不予回复。所有来稿在1个月内未收到稿件采用通知,请作者转投其他杂志。· 文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意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文字要精炼,大学教师撰写论文每篇3000字,中学教师论文以2000字左右为宜。· 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稿件尽量不用图表。· 来稿最好用WORD软件录入后用电子邮件的 “附件” 投寄。若不能用电子邮件投稿,可用微机打印稿投寄,来稿若用手写,请勿潦草,用工整楷体字,尤其姓名、地址不能潦草。· 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联系电子信箱。以便我们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杂志封二、封三可刊登优秀的书画、摄影作品,或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照片,并附简短说明,有意者请与我们电话联系,或通过电子信箱投稿,我们将择优发表。您的文章如被采用需要交纳一定的版面费用,望广大作者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快速发表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简介 物理系“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已有20余年的历史,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有国家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本学科成员在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和教学论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全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教学论文近100篇,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0余部,其中由马文蔚教授等改编的《物理学》(高教出版社、共5版)据全国同类教材销量之首,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由江苏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叶善专教授主持的《大学物理网络课程》在全国影响极大。本学科成员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部省级教改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部省级奖励,成果融入了我校基础物理课程教学,使得我校“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两门课程均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物理实验中心”也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主要学术骨干:解希顺、钱锋、殷实、熊宏齐、周雨青、张玉萍。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学前沿成果与基础物理教学联系的研究、“大学物理”创新型课程体系的研究、“大学物理实验”创新型课程体系的研究、创新型物理实验设计及实验仪器开发的研究等。

这是教育学下的一个研究生专业方向,主要研究的是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理论。

(1)课程论主要研究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问题,它更多地关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结构和评价。

(2)教学论主要研究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它更多地关注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3)教学论与课程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学科体系。

教学论与课程论是属于教育学下属的两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各自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特点,构筑理论体系的相关概念也不相同,需要分别进行深入研究。如廖哲勋指出,“课程论确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它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确有质的区别。所以,把课程论从教学论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科,是实践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陈侠指出,“课程论有它单独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如果放在教学论里讲,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会束缚这门科学的发展。”“二者有各自的研究领域,没有必要把课程论包括在教学论之中,使它成为教学论的组成部分。”王鉴指出,我们必须排除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认为教学论包容课程论或课程论包容教学论的观点;另一种是把二者绝对地分割开来。划分‘势力范围’的研究。鉴于二者关系密切,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研究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二者视为教育学学科体系下的并行学科。”靳玉乐和师雪琴指出,“面向世纪的课程论必须朝着独立化的方向发展,切实确保它独立的学术地位,真正从教学论中分离出来,成为与教学论并行的独立学科。”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论文报告 问题描述: 希望哪位能帮我系统回答一下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如采纳为答案,加分30。非常感谢 解析: 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探讨 张大玲 摘 要:课程论的学科地位及其与教学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学体系构建的焦点问题。目前,课程论与教学论正处于分化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课程论必须要坚持理论科学的性质,确定专门的研究对象和严密的理论体系,探索独特而又多样综合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课程论 教学论 关系 课程论的学科地位及其与教学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学体系构建的焦点问题。随着对课程论的发展特别是现代课程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已愈来愈明显地反映出教学论的不可包容性;课程论从教学论中分离而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也是教育学发展的必然。 一、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不同观点 课程论要想真正确保独立的学术地位必须慎重处理好与教学论的关系。对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主张。 (一)大教学论观就是“将课程作为教学内容,课程论作为教学论的一部分”。这一认识的突出代表是原苏联的一些教育学著作。自凯洛夫时代始至20世纪80年代,课程就一直被作为教学内容来谈,而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的教学论便担负起研究教育过程的概念和本质、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等基本问题的任务。我国长期受前苏联这种教育学模式的影响,至今未引起根本性的变化。 (二)大课程论观就是教学是课程的一部分,对教学的研究是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认识源于英美教育文献对“课程”与“教学”的交互使用。像泰勒(R.W.Tyler)等知名学者都是把教学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来对待的。哈利.布朗迪(HarryBroudy)和蔡斯(RobertS.Zais)也认为课程这一概念更为广义,是母系统,教学是子系统。在我国也有学者持此观点。认为课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教学是不能分离的。其“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进程,而作为教育进程则包含了教学过程。”“课程的属性和类型是多方面的,包含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在课程与隐蔽课程,也就包含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模仿教学与陶冶教学。教师也是课程研制者,从而构建课程包含教学的主体机制。”课程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这个体系已经初步构建起了比较清晰的层次和系统结构。这个体系的基本结构把大课程论分为课程论、教学论、分支课程论、分支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等五个下位学科,每个下位学科又包含着大量的次下位学科。 (三)一体化论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例如英国的斯滕豪斯(L.Stenhouse)的过程模式强调课程与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瑞典的伦德格伦(U.Lvadgren)也是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系统化联系的角度来界定课程理论的。因为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分裂状态在学校或课程教学实践中必然被打破。所以,应把课程与教学综合成一个问题而不是把它们分成孤立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西方学者经过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问题的讨论已形成一些共识: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教学强 *** 师的行为;课程与教学存在着不仅仅是平面的单向的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二、审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的起点 (一)课程概念 课程概念是课程论所要研究问题和理论的基点,课程概念应是课程论首先必须明确界定的基本概念。施良方先生曾给出“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创造”等6种定义。美国的蔡斯也曾归纳出“课程是学习方案;课程是学程内容;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课程是书面活动计划”等几种不同的课程定义。虽然至今对于课程的解释还没有达成能够得到人们公认的结果,不仅缺乏具有普遍性的科学定义,甚至没有形成关于便于人们使用和沟通的工具性定义。但是对教学概念的定义有相对共同倾向性的认识,双边活动说是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即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培养和教育,学生主动地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双方各尽所能,共同完成社会赋予的培养有用人才的神圣使命。对教学概念的定义有相对统一的倾向性认识是教学论较课程论相对完善一些的一种表现。 (二)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历史比较 教学论成为教育学的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是公认的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而对课程进行系统研究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则是20世纪以后的事。一般认为,美国课程专家博比特(F.Bobbit)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可见,教学论是较早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在此之前,课程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指实践中的科目或形态,是以教学内容或学习经验身份作为教学论的研究范畴之一的。即是在教学论的视角下来研究课程的内容、形式和类型的。比如,赫尔巴特指出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要开设历史类和科学类的课程,这是实现教学直接目的的手段。由于教学论研究历史较长,其框架基本确定,理论体系较课程论完善、成熟。总之,教学论与课程论不是并行发展的,教学论发展得早且完善。 三、课程论的发展的展望 目前从科学视角看,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教育科学下属的两个独立分支科学。因为二者研究对象及构筑理论体系的相关概念不相同。前者研究各种形式的课业及进程,后者研究教与学;前者涉及课程研制、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核心概念。而后者涉及教学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核心概念。也就是说,课程是指学校的意图,教学是指学校的实践;课程是为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教学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相应地,课程理论主要探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理论主要关注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研究对象不同说明研究内容不尽相同,而概念是理论生命的细胞与构筑理论的平台,概念不同,理论肯定不同。这一“目的—手段”论是基于学校教育实践的视角做的阐释。目前,课程论与教学论处于分化期,而作为有关联的两门独立学科而存在,则课程论和教学论的许多重要问题便有可能被进一步研究,科学基础便有可能进一步拓展,进而有利于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作为一门具有独立学术地位的理论科学,课程论的任务就在于描述、解释和预测课程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的联系,进而达到对课程活动规律的把握。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确定了编制课程的四个程序: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评价结构。这构成了现代课程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框架。但这仅仅局限与课程编制的范畴,大大缩小了课程论研究对象的范围,因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古德莱德是试图全面把握课程论研究对象的又一重要人物。他指出课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应关注实质性的、政治和社会性的、技术和专业性的三类课程现象。他所确定的课程范畴已超越了课程编制范畴的局限,试图把事实性研究和价值研究统一起来建立一个更全面的课程研究体系。 可见,研究客观存在的而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的规律是课程论要想成为真正科学的根本立足点。一般说来,课程要揭示课程与外部的社会系统和条件之间的联系;课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和课程运作过程中各具体因素的内在联系等三个方面,才能构成课程论完整的研究对象,建立起严密、全面的课程理论体系。另外,课程论学科要想获得突破性发展就必须采用新的研究战略和策略或利用新的研究方法。肖特普列出了多种课程研究方法:分析性的、扩充性的、推测性的、历史性的、科学性的、叙述性的、美学的、现象学的、解释学的、理论性的、规范性的、批判性的、评价性的、整合性的、慎思式的等等。这些方法分别处理不同的课程问题,并强调使用的资料收集技巧、分析方法和不同的逻辑推理过程建立合理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它们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又有某种局限性,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课程研究取向经常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课程论史上看,课程学者常用的方法有实证分析的、人文理解的和社会批判的。所以,现代课程研究应当把各种方法综合起来,表现出精确的微观分析与整体的理解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结果研究与过程研究相结合,逻辑与直觉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等等特征。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 [2]叶澜主编.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3]王光明.也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 [4]郝志军,高兰绪.论课程论的学科地位及其与教学论的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5. [5]闫守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论审视.[J]江西教育科研2002.6. [6]杨小微.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38 《高等理科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发表论文期刊

综合性教育:1. 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 3. 全球教育展望 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 7. 外国教育研究 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 教育与经济 11. 中国教育学刊 12. 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 14. 中国电化教育 15. 教育学报 16. 电化教育研究 17. 教育探索 18. 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 2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1. 开放教育研究 22. 教育导刊 23.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4. 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初等、中等语文教育:1. 中学语文教学 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教育的话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件。人与人都是要教育来行的,这么伟大的适合核心期刊吧!比较的高大上

题主所说的教育类论文其实范围很广。就教育活动本身而言就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如果就教育学科内部划分,更是十分复杂,包括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等。所以,发表教育类论文首先要做的是对你自己的论文进行定位,属于什么类型的文章才更加符合某一期刊的偏好。下面我来说说教育类期刊。1.期刊自身分类期刊是有级别划分的,不同的期刊类型投稿的要求不一样,能否被发表的概率也不一样。就国内而言,一般把教育类期刊分为:南大核心(CSSCI)、北大核心与其他普刊等。当然核心中还进行了A、B、C的划分。一般而言,尤其是对于学术性研究生,CSSCI与核心期刊备受认可,国奖之类的获奖就靠他们。以下是2018-2019年教育类部分核心期刊目录,供你参考。当然还有许多一般的刊物,也就不一一列举了。题主可以去中国知网——期刊大全那搜索看看。2.如何选择刊物主要是看你研究主题,可以通过中国知网来查看某个刊物最近几年所发表的论文主题,以此作为参加,有助于提高审稿通过率。毕竟审稿的是人,他是有个人偏好的。其次,根据自己的文章水平选择合适期刊。不要急于求成,一般而言都是从普刊投稿开始,不断提高写作与思维能力之后,再投高级一点的刊物。3.期刊推荐根据我个人经验,推荐几个刊物给你:《教育理论与实践》,属于C刊拓展版,比较好发。《基础教育》,核心期刊《上海教育科研》,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面向一线教师《现代教育科学》,好发,部分可能要版面费不过还是建议你往好一点的期刊发,比如《教育研究》《北大教育评论》《华东师大学(教育科学版)》等等吧。

你是评中级还是高级职称,教什么课,发论文一定先确定范围,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省级期刊

综合性教育:1. 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 3. 全球教育展望 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 7. 外国教育研究 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 教育与经济 11. 中国教育学刊 12. 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 14. 中国电化教育 15. 教育学报 16. 电化教育研究 17. 教育探索 18. 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 2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1. 开放教育研究 22. 教育导刊 23.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4. 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初等、中等语文教育:1. 中学语文教学 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苏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分享

复试结果出来一阵子了,今天才有时间写点所谓的经验。我是四川的报了苏大,完全没有任何熟人前辈师兄师姐什么的可以指点指导,就跟没头苍蝇一样,莽莽撞撞度过了考研的时间。所以当时就想如果我考上了,一定一定要把我的经验感受写下来,以供参考。我报考的文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是教育综合633。只要是苏大考633的教育大类的都可以参考一下。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

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未来4个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建筑面积159万余平方米;设有30个学院(部);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目 前,一些部属和省属师范院校都招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少数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下面有包含有"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学论(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物理教学论、化学教学论等三级学科)"。

初试篇英语:

英语58。经验没多少,教训一大推。开始几乎只在看英语,自我感觉良好,复习期间的一次六级还考了五百多分。但是由于专业课复习规划不恰当,最后的两个月几乎没碰过英语,全在看专业课。

而且我是听力很好,作文超烂。结果就58了。英语真心和四六级什么的关系不大,很多四级没过的照样六七十。

复习英语一定要均匀的坚持,每天不多不少记多少单词,做多少阅读,都规划好,持之以恒,结果都不会太坏!政治:政治73。和所有培训班的宣传一样,政治是小投资大回报的。

政治和英语都报了启航,英语没听老师的话就那样了。政治是完全按照肖秀荣老师说的看得。几乎在考前一个月,都只是做做选择题,看看书,没有很花功夫。最后一个月几乎时间都是政治和专业课时间对半分。各种预测卷做了无数,发的资料狂读,最后还有几天的时候才出来的二十天二十题、肖秀荣、都背了一遍(但任汝芬的不怎么样,研友都觉得预测的太偏,只是浏览了一遍)。

考试的时候肖秀荣也确实预测中了两道。(不过我是文科生,高中政治就不差,政治答题的套路也掌握的比较好,如果是理科生的话要自己多花功夫了,有些题还是要自己写一下,不要光背,写一写,才能了解答题的套路)专业课:专业课219 。专业课是个血泪史。考得是教育综合,准备一直是按照统考311准备的。但是9月的时候突然苏大通知要自主命题了。忧桑加手足无措了好一阵。

那段时间也是退意萌生最多的一段时间。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第一次自主命题也没定参考书目,就说和大纲一样。就一直按照之前买的311的参考书复习。在淘宝上买了一个凯程的视频,还送了很多资料,就一直跟着上面的复习下去。

我也是十足的傻人有傻福。11月的时候,跟同学聊天,他们问我名词解释准备的怎么样了,我说什么名词解释,要考名词解释?

同学说自主命题的学校几乎都是考名词解释不考选择题。我才懵了,又慌忙的准备名词解释,自己手抄了一份二十多页的A4纸的教育名词解释。每天背了忘忘了背。自己做了做以前统考的题,很多都不会。看了厦大北师大的自主命题也觉得很难,但是都到这个时候了,破罐子破摔也要去考场摔一下。结果题出乎意料的简单。而且也没有考名词解释,是45道选择题,都挺简单的。

苏大教育学633题型回忆:(人老了,时隔多日,有点记不清,将就下啦)

选择题45道,真心都挺简单的,都是基础知识。辨析题三道还是四道,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道是辨析真实验和准实验的。

简答题四道,第一道好像是问教师职业的特点(特性),书上都有原话。四道都是书上超简单的知识点,但是就是因为太简单了,没预料到也没背到。自己瞎编乱凑了一通。不过文科都是言之成理即可啦。论述题两道第一个是论述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时期教育发展(大体是) 第二个是。。。。原谅我又想不起来了。总之,真心和统考还有什么北师大厦大的自主命题比起来,简单多了。可能是因为第一次自主命题,都不敢弄太难吧,怕吓跑了学生。考试时间3小时,几乎两个多点小时就做完了(复试的时候,和复试的同学交流,他们也是几乎两个小时就做完了)。我左边和后边都是考南师大的,两个人到交卷时,都还没做完,说题很难,量很大。我就笑而不语了。

专业课的复习也一定一定要规划好时间,我就是前面看的超松散,完全拿着书看着玩儿,不懂脑子,也不归纳总结,后面慌得不得了。专业课不论是633、311还是其他什么的,共性都是,在9月之前你至少要把书看了两遍,看也不要像我之前一样瞎看,要结合大纲,或者也去买个凯程什么的视频,跟着有重点的抄抄看看。

9—11月的时候,就要自己归纳总结,再适当做做真题什么的,每天也要抽时间开始背书了。11-12月简言之就是狂背,复习了这么久对哪些是重点哪些可能是考点也有些感觉,这段时间就重点背这些。还有就是五本书(或者更多)的知识,你不可能面面俱到,300分的题你也不可能每个都会做,要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像我自己复习的时候,西方国家的众多教育法案还有教育改革什么的,我直接放弃,背了两遍,还是搞不清,干脆就不看了,考到我活该,考不到,那就运气啦。

复试篇3月28接到复试通知,3月31就要报到。时间之紧迫。所以初试知道成绩的同学,如果成绩还不错(何为不错,就是比以往录取的分都高),就可以准备准备复试啦。复试考三门:专业笔试、英语听力口语、专业面试专业笔试4月1号愚人节上午先进行的是专业笔试,四道大题,3小时考试时间。第一道对三维目标的看法第二道对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看法第三道,对叶圣陶一段话的理解。第四道是写教案

陶渊明的《饮酒五》  除了第四道不太会以外,其他三道都还好,时间也很充裕,大多数同学都提前交卷了。专业面试:

专业面试是最后进行的,所有等待面试的人在旁边教师等候,被叫到的就到旁边小教室先进性英语面试,再到另一个小教室进行专业面试。专业面试有五个老师,还有两个学生(负责记录应该是)。我是第一个进行面试的,先作自我介绍,然后开始问问题。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阐述一下情景教学法。第一个就不会,我就和老师坦白,这个了解的不是很清楚,但我能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就自己瞎说了一通。第二个问题是,对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看法。这是因为我自己介绍说自己本科学的是小学教育,所以就问了这个。这个问题答的还过得去。第三个问题是,对比新旧课标的识字写字教学的变化。新课标我倒是知道也看过,但是旧课表就无力了,凭着回忆说了几点。但是有一点说错了,老师给予了纠正。(她纠正时,你一定要态度诚恳,表现出知道了,谢谢老师那种赶脚)英语面试:

英语听力口语大多数学校是,老师说问题你听叫听力,你回答就叫口语。除非是何英语相关专业都不会太难。复试之前准备了一大篇自我介绍,结果老师就问了,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性格弱点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想在这个专业的那个领域发展。前面的问题都准备到了,对答如流(自己爱看美剧英剧,口语还将就),最后一个问题,我觉得可能外院的老师不太了解我们这个专业,或者是我自己不了解这个专业。我回答想在语文教学方面发展,她就一直问语文教学的那个方面,我说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她又说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大的范畴,然后啪啦啪啦的,我想了一会儿(中间还很装逼的说;well let me see…),我说,我不是很明白这个问题,你能解释一下吗?老师就说了一通,夹杂着一些听不懂的单词,她说完我就说,yeah ,that`s what I mean .面试完了,老师还说了句you are pretty good.英语自我介绍还有问题的模板,网上很多,随便下一份,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写出回答。由于这些是你要回答要说的,所以句子都不要太长,简短一些,也不要用太难的单词,生活化口语话一些。不会或者听不懂也不要紧张,大可大方跟老实说,没有听懂,或者自己的英语比较差以博同情。还有就是英语才占面试总分的50分,没发挥好也不至于影响大局。大家能进复试,这一关就放松随意点。对于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或者学科教学语文的同学,我的专业复试经验是:1、把你报的学校专业的相关老师发表的期刊神马的,全部看一遍,了解人家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倾向。不要人家是这个想法,你答的完全是另一极。例如王家伦老师就认为导学案和教案是没多大区别,导学案是教案的换汤不换药,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到时候问你,你说导学案多么科学多么好。这样的话,你也可以回家了。。。。2、新旧课标一样要看看,但不是叫你就拿着两份课标瞎看。凭我们自己的水平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万方、cnki上很多对新旧课标的对比看法的期刊文章,下下来,多看看,就有领悟了。3、对于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之前在论坛上找到一个考上北师大师姐的复试经验,她列出了二十多个基本问题,我就照着查阅了资料准备了。4、还有就是一定要会写教案。在网上多看看优秀教案多看看(尤其是跨专业的同学)。专业笔试的最后一个题就是写教案。题目只给出诗的内容没有给题目和作者,不过也不影响。看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不知道是陶渊明的可能性应该不大。我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诗词方面的教案,不过我就照着我之前看过的教案,拉了个框架出来,至于内容,就随便写了些。

我自己的经验基本上就是这些啦,写的有些粗糙,还望见谅。各位就且看且看看得了。如果有什么不懂得想问的,我一定知无不言。希望大家都努力坚持!祝大家考研成功!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下面有包含有“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学论(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物理教学论、化学教学论等三级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也是师范院校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目 前,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黄甫全教授编著的“课程与教学论”著作,是一些师范院校使用的教材。

扩展资料:

课程意义:

1、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小学老师每天都需要解决实际的课程与教学问题。

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课程与教学是老师的基本工作,系统学习是掌握学习学科知识的技术和基本途径,学好课程与教学论将帮助你在今后更好地胜任小学教育工作。

注意事项:

1、要读些课程与教学论的名著。

2、要丰富课程与教学的历史知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状况。

3、多看专业杂志,了解学术前沿动态。

4、多看相关的参考书籍和专业书籍。

5、学习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终生努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简介 物理系“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已有20余年的历史,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有国家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本学科成员在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和教学论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全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教学论文近100篇,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0余部,其中由马文蔚教授等改编的《物理学》(高教出版社、共5版)据全国同类教材销量之首,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由江苏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叶善专教授主持的《大学物理网络课程》在全国影响极大。本学科成员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部省级教改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部省级奖励,成果融入了我校基础物理课程教学,使得我校“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两门课程均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物理实验中心”也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主要学术骨干:解希顺、钱锋、殷实、熊宏齐、周雨青、张玉萍。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学前沿成果与基础物理教学联系的研究、“大学物理”创新型课程体系的研究、“大学物理实验”创新型课程体系的研究、创新型物理实验设计及实验仪器开发的研究等。

  • 索引序列
  •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发表的论文
  • 课程与教学期刊投稿
  •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快速发表
  • 课程与教学论发表论文期刊
  •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省级期刊
  • 返回顶部